基于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基于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基于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基于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李灿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测绘工程,05311217)

摘要:3S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个名称的英文缩写,是GIS、RS、GPS

这3项相互独命、而在应用上又密切关联的高新技术的简略统称。3S技术的集成是当前测

绘技术、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地图制图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

专家系统和定位技术及数据通讯技术的结合与综合应用。

关键词:3S技术;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

0 引言

0.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具有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操作运算、数据查询检索、应用分析、数据显示及结果输出、数据更新等基本功能,具有标准化、数字化和多维结构等基本特点,是综合处理与分析多源时空数据的理想平台,是空间信息的“大管家”和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

0.2遥感利用飞机、卫星等空间平台上的传感器(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激光等传感器),从空中远距离对地面进行观测,根据日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经过校门、变换、图像增强和识别分类等处理,快速地获取大范围地物特征和周边环境信息,获得实时、形象化、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具有探测范围大、资料新颖、成图速度快、收集资料方便等特点,遥感图像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实时性等优点

0.3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电波信号,以卫星为基准求出接收点位置的技术,由空间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的24颗卫星)、地面监控站和用户接收机下部分组成具有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无需通视、操作简便、全天候作收等特点,不仅可以用于测量、导航,还可用于测速、测时等,提供野外基础测绘的控制数据。

1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1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1.1 GIS是规划直观和理性的工具;

1.1.2 GIS具有规划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分析功能;

1.1.3 GIS在规划决策中起决定作用;

1.1.4 GIS在动态城市规划、规划管理方面有着技术作用;

1.1.5 GIS的城市三维可视化中应用。

1.2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的特点

1.2.1辅助性;

1.2.2局部性;

1.2.3阶段性;

1.2.4广泛性。

1.3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阶段

1.3.1信息统一管理

在规划的基础资料收集阶段,建立规划地区范围的GIS现状基础信息库,为规划前期的各种分析,提供现状空间与属性信息的统一管理、查询检索和动态更新服务。

1.3.2规划分析决策

利用各种基础数据资料,基于GIS环境的空间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各类规划编制的条件分析、方案制定与评价选择提供空间分析支持和决策辅助。

1.3.3规划数字成果

在规划最终成果的制作阶段,提供基于GIS标准的规划成果数字产品,使规划管理部门可以得到直接为GIS系统所接受的规划成果,方便规划管理部门更好地利用GIS技术优势,为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服务。

1.4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面

1.4.1利用基于城市小比例尺如1:5000、1:10000 的地形图建立的图形信息系统, 对城

市整体或分区域建立空间模型, 并通过GIS 数据库中对应的相关信息如道路、建筑、人口、公共设施等进行查询, 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直观、详细、完整的科学信息。

1.4.2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载体。利用GIS 技术的海量存储

数据和强大的图形操作功能, 对土地管理实现集成化, 可以即时方便地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及土地权属界线等信息, 使城市规划用地更具科学性和透明性, 给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使用以强大支持。

1.4.3城市建设中的每幢建筑物修建前必须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这是一项工作量巨

大, 但同时又必须做到细致准确的工作。利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修建建设项目申请卡并记录到属性数据库中, 其中的建筑物地址与地块空间、周围建筑及环境相关联, 可以方便地进行审批工作, 还可以以数字化地形图为背景, 在电脑上进行建设工程规划定位, 极大地提高规划工作的效率。

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层次

2.1.1第一层次为遥感影像数据在规划中的日常应用。如将遥感影像图作为现状调查的

基础图件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工程规划中应用以减少现状调查的盲目性及地形图滞后带来的现势性偏差;也可制作大型彩色挂图及专题或局部地区彩色挂图,为各级部门的管理、决策、宣传提供直观材料。

2.1.2第二层次为满足规划专题研究与新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影像信息源内容丰富、综

合性强的特征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新发展,分类提取影像信息。

2.2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应用中的限制性因素

2.2.1缺乏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

a.中国城市地区尤其是旧城区中用地密集性交叉分布的情况严重。由于缺乏严格而科学的规划,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紧紧相邻布局,甚至互相混合交叉。

b.中国城市地区中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之间的对比不强烈。

2.2.2城市规划师缺乏对遥感技术足够的认识和掌握

城市规划与遥感技术是两个独立发展的学科,跨学科的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在城市规划领域,规划师普遍缺乏对遥感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广阔应用空间的认识。

2.3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面

2.3.1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载体, 是城市规划最主要的关注因素。土地的性质和利

用现状是动态变化的, 要随时掌握其特征, 用卫星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来源应是现代城市最常用的手段, 可实现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适时调查和动态监测, 为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优化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3.2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资料的分析, 可全面、系统地研究城市发展轨迹和时空变化

规律, 结合各时期城市建设管理环境等因素, 对城市变迁、发展、人文环境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 为城市规划发展提供信息资源。

2.3.3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的改变和环境污染会引起地物波谱特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

化, 而地物波谱特征的差异正是遥感识别地物最根本的依据。通过遥感图像特征分析, 为环境监测——包括水质、土壤、固体废物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提供有关资料及数据。

3 全球定位系统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应用

3.1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3.1.1实时性;

3.1.2缩短观测时间;

3.1.3减少观测冗余;

3.1.4可靠性高。

3.2 全球定位系统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应用方面

3.2.1 控制测量

为满足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测绘的需要,城市控制网具有控制面积大、精度高、使用频繁等特点,城市Ⅰ、Ⅱ、Ⅲ级导线大多位于地面,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些点常被破坏,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点,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常规控制测量如导线测量,要求点间通视,费工费时,且精度不均匀。GPS 静态测量,点间不需通视且精度高,但数据采集时间长,还需事后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如内业发现精度不符合要求则必须返工。应用GPS技术将无论是在作业精度,还是作业效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3.1.2 像控点测量

像控点测量是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主要工作之一,传统的方法要布设大量的导线来测量部分平高点,内业再空三加密。采用GPS技术测量,只需在测区内或测区附近的高等级控制点架设基准站,流动站直接测量各像控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对不易设站的像控点,可采用手簿提供的交会法等间接的方法测量。像控点的精度要求对于GPS测量来说是不难达到的。与传统作业相比较,它不需要逐级布设控制点;与静态GPS测量相比,缩短了作业时间,因而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功效至少提高3~5倍。

3.2.3 线路中线定线

GPS测量技术用于市政道路中线或电力线中线放样,放样工作一人也可完成。将线路参数如线路起终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等输入GPS的外业控制器,即可放样。放样方法灵活,即能按桩号也可按坐标放样,并可以随时互换。放样时屏幕上有箭头指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误差小于设定的为止。

3.2.4 建筑物规划放线

建筑物规划放线,放线点既要满足城市规划条件的要求,又要满足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关系,放样精度要求较高。使用GPS进行建筑物放样时需要注意检查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关系,对于短边,其相对关系较难满足。在放样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测量点位的收敛精度,如果点位收敛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强制测量则有可能带来较大的点位误差。在点位精度收敛高的情况下,用GPS进行规划放线一般能满足要求。

3.2.5 用地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GPS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址点坐标,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在土地分类及权属调查时,应用GPS技术可实时测量权属界限、土地分类修测,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

4 3S技术的集成在城市规划中的综合应用

4.1 信息采集与数据更新

城市环境信息涉及到宏观和微观、区域和局部、动态和静态、定性和定量的因素,包括地貌、大气、土壤、植被、水体、居民、道路等自然和人文各个方面。"3S"技术可用于采集宏观的、区域乃至全球的、动态的、综合的环境信息,辅之以常规的环境信息采集手段,

就可实现综合、系统的城市环境信息采集。

4.2 现状调查与动态监测

城市规划的初始阶段就是现状调查,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又难以做到实时、准确。运用RS技术可以迅速进行城市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绿化植被、景观资源、交通状况、土地利用、建筑分布的调查;运用GIS技术则能将大量的基础信息和专业信息进行数据建库,实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与可视化表现,提供方便的信息查询和统计工具,克服CAD辅助制图的局限性。

4.3 模拟与预侧

城市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需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资料分析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城市环境演变状况进行预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GIS是进行城市环境演变模拟和预测的有力工具,它还可与空间分析、预测等模型相结合。必要时,可在充分利用GIS相关功能模块的基础上,通过GIS的二次开发实现城市环境演变动态模拟与预测。一般是利用回归分析、因素叠置分析的模式进行。

4.4 三维显示

3S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规划中的未来城市形象得以以三维形式仿真地显示,从而满足人们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的感观需求。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系统开发工具使用技术和多种系统集成技术等。

4.5 交通调查与模拟分析

利用GIS进行城市交通小区出行分布的数据建库,可以对现状路网密度、出行距离和时间、交通可达性、公交服务半径进行合理性评价,结合专业软件能进行城市交通的规划预测、出行分布和流量分配,开展交通环境容量影响评价。

参考文献:

[1]

[2]

[3]

[4]

[5]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成果与方法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3 宋拥军,刘保东 (山东省第二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阐述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并结合“3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其应用趋势。 关键词:“3S”技术;土地资源管理;应用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1.2;P208;P228.5;P23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数量少,开发利用难度大,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7亩(约等于0.113公顷),为世界人均占有耕地5.5亩(约等于0.367公顷)的1/3;而且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低;不同适宜性土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后备土地资源不足[1]。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着力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土地管理技术手段落后,致使土地资源家底不明,造成了土地管理和利用上的“瓶颈”,制约了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发展,尤其是土地资源的数据和信息缺少现势性,不能及时地为土地利用的变更、规划和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由于遥感具有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综合性与可比性,经济性等特点[2],数据具有良好的现势性和动态性,因而在土地利用的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中逐步的应用起来。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需求和推动下产生的[3],并从此一直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近年来RS, 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了综合或集成应用[410],GPS技术也为土地利用的变化的精确定位做出了贡献。这3种空间信息技术的广泛的应用,必将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撑,必将推动“数字国土”的建设,推动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1 “3S”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特点 “3S”技术,即空间定位系统(目前主要指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地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及时地对GIS进行数据更新;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11],以便解决复杂的管理或规划问题[12]。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过程,由单一向综合或集成发展。遥感技术向高分辨发展,影像的解译由目视—人工交互式—半自动或自动提取信息发展,网络化发展等等,促使土地资源的管理从幕后走向前缘,从土地资源的研究走向日常的业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从部门走向社会,从管理型走向服务型。 2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现状 目前,“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不论 第21卷第9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05年9月3收稿日期:20031219;修订日期:20040209;编辑:王先起 作者简介:宋拥军(1970),男,山东昌乐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研究工作。

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关于气候变化、臭氧耗损监测及土地覆被监测、预测等影响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上的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最成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之一。美国用于整个业务气象卫星系统的费用每年6000万美元,而由于台风监测成功减少的损失就可达20亿美元。 海洋是水圈中最主要的水体,面积约为地球表面的70.8%。遥感在海洋调查中显示了它独特的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特点,在河口泥沙规律研究、海水监测、海温监测、海况监测、海洋初级生产力及渔场监测、海洋污染监测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空间规模宏大和时间变化迅速的厄尔尼诺效应、黑潮、赤潮、墨西哥湾流等的监测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植被是地球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地球环境的最好标志,也是遥感图像反映的最直接信息。植物又是动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人口增加、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开垦利用已造成水土流失,沙化和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因此对植被进行宏观监测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关系到我们留给子孙后代将是什么样的地球。目前利用NOAA气象卫星AVHRR遥感数据通道1和通道2计算出的归一化差植被指数可以很 好地反映植被的生物量状况,植被生物量越高,植被指数值也越高。 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已能进行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分析,可以对全球的环境演变进 行动态的监测,借助于高速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支持,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就能对过去历史过程进行近似的再现与模拟,温故知新,对未来的环境演变进程进行仿真模拟预测。环境演变的周期绵长,一旦环境失衡,很难复原,同时,造成的灾难也是致命的,因此监测环境的演变、模拟环境演变带来的后果,预警环境灾难的发生,防祸于未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3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已体现了它的强大功能和实际价值。 2、RS+GPS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RS+GPS所获得的遥感图像和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不仅为掌握区域的环境状况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数据,还可实现环境状况的多时相信息及形象的图像图形显示。而GIS强大的对空间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又可将RS+GPS所获得的海量的地理信息,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了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完全合一(统一的数据结构),可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建立区域环境的空间变化模型,具有

3S技术在国土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国土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国际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但是我国内的各项资 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创造的经济价值也是有限的,尤其是我国的土地资源,它孕育着13亿多的人口,因此,土地面积紧缺,如何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来创 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服务于众多的人口需求,是我们当下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第 二次土地调查以后,3S技术已经在地籍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 关键词:3S技术;国土地籍;应用 3S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在很多行业和领域中都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其技术方法特别适合处理各类地理地形信息,因此对于国土资源的地基管理 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和作用。在现阶段地籍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 应结合国家关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合理应用3S技术 方法,不断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从而促进管 理能力的增强。 1概述 3S技术具体指GPS、GIS和RS,GPS是运用相应的卫星系统,实现全球范围 内的高精度、全方位、全时段导航及定位,能够获取较高精度的三维坐标,在提 升全球信息化水平方面有着相当显著的作用;GIS技术是多科学交叉的产物,强 调在地理空间基础上,运用地理模型分析,提供空间动态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 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能够在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完成对于地 球表层空间地理分布数据的采集、存储、整理、分析和描述。当前,GIS能够凭 借本身独特的视觉效果,针对地球任意地区发生的事件现象进行分析,在地理信 息服务相关的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RS即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在不需要接触目标的情况下,获取其散射或者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以此 来实现对于被探测物的分析和判断。运用RS技术获取的图片能够非常直观且详 细地将地球表面物体的详细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也是其他两种技术无法实现的。 2基本特点 2.1全球定位系统 GP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全程定位测绘区域,具备高效信息采集能力,能够 对定位区域地理位置准确反馈。全球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利用卫星实 现对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稳定性高,不容易受到地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利用系统检测方式,工作人员可在地面接收系统观察所需要的定位区域,精确查 询定位,能够有效控制信号误差等问题。GP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不会受到环境 及时间等因素限制,可满足24h定位需要,当工作过程中出现环境变化时,仍能 够保证所获取的结果清晰准确。 2.2遥感技术 RS技术信号的传输同样使用卫星进行,利用数据整合分析完善地形图,在获 取的影像中,利用不同颜色表现不同地理环境特点,更便于人们的观察和理解。 以往在图像测绘方面,所获取的画面效果差,影响后续分析判断效率和准确性。RS技术的应用,利用卫星传输信号,不会受到磁场等影响,信息采集有效性明显提升,同时可利用飞机采集,避免有死角等情况存在。所获取的数据信息与真实 情况较为一致,直观展开图像绘制,筛选有用信息,与使用需要相结合进行地形

浅谈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

技术与应用 1背景 1999年l0月正式启动的数字国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工程。这项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承担的项目,从数字地球的战略高度,系统地整合与集成有关地球表层的国土资源空间基础信息。 在“十一五”期间,随着金土工程项目的启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3S、网络、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给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3S技术与数字国土 2.13S技术 “3S”是GIS、RS和GPS的简称。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利用计算机存贮、处理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与工具,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参数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和分类编码输入、处理、存贮、输出,以满足应用需要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RS即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以数字摄影技术为基础,通过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搭载数字摄影成像仪,利用光谱的不同反射作用的特性,记录了不同地物的光谱信息,从而获取了地物的信息,并以此来分析和判读不同地物。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保证卫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应用广泛多功能等五大特点。 2.2数字地球与数字国土 数字地球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IGore)于1998年1月31日提出的,即信息化的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的数字化的认识。以因特网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具有三维界面和多种分辨率浏览器的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 数字国土,顾名思义就是数字化的国土,信息化的国土。它是在全球信息化工程和实施的背景下提出并逐渐加快其建设步伐的。数字国土被认为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数字国土工程,对发展精准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国土资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民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国土工程涵盖国土资源信息总体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决策、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和动态监测报警;涵盖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国土资源的信息化(或数字化)表示,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信息资源平台。 “数字国土”工程依据“数字地球”理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将十几年来所积累的或正在调查收集的各种国土资源数据和成果,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和地理空间关系进行数字化,建成具有信息管理、综合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等功能的各种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以实现土地管理全过程的现代化和土地资源信息的服务社会化,同时又为“数字地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S集成及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上的应用 3.13S集成 “3S”集成是指将遥感、空间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这三种对地观测技术集成在一起。地理信息是一种信息流,RS、GPS和GIS中任何一个系统都只侧重于信息流特征中的一个方向,而不能满足准确地、全面地描述地理信息流的要求。3S结合应用,取长补短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进行空间分析,从RS和GPS提供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3.2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上的应用 由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组成获取空间信息的科学技术,是数字地球中的空间数据获取和管理的技术基础。3S技术在数字国土的空间数据获取、管理及分析中有重要的应用。 3.2.1GIS/RS的应用 随着对地观测体系的建立,遥感技术已由单点、单项、单时的对地勘查,演变为全球性、长周期、准实时的对地观测,它与地面长期观测体系相结合,将使人类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地球资源分布与环境演化。在具体应用上,其一,卫星遥感图像反映的各种资源和环境信息都是以数字的方式(即 浅谈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 □王玭茜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随着3S技术的引进和广泛应用,3S及其集成技术已成为我国“数字国土”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文中针对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提出了3S集成在数字国土应用中的问题,并对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字国土RSGISGPS 中图分类号:X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07)07-25-02 25 科协论坛?2007年第7期(下)

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中,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全球定位技术等的出现,切实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同时也对于林业生产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对林业的勘察和调查效率,也更是极大的提升了质量,并降低了各项成本。所以本文基于此,分析和研究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3S技术;林业资源;调查分析 1 、3S技术概念及在林业资源中的功能作用 3S是RS、GPS、GIS这3种技术的统称,分别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这3种技术结合了计算机大数据处理、移动通讯、空间分析、地理传感等,围绕空间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分析、传播以及应用。基于此,详细叙述3S技术各自的功能和特点。 1.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利用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是集计算机图像处理等物理方法、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数学计算方法及以地学规律为指导的地理分析方法为一体的区域综合勘测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由于遥感技术的覆盖区域范围很大,能够采用多波段成像技术来定位、定性、定量地对地理环境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勘测。

1.2 定位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个由卫星群组合而成的空天一体化空间分析技术,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地理定位等作用。在林业调查工作中能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组合形成立体式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根据调查需要进行各类资源的清查,检测病虫害的分布情况。 1.3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信息云储备和大数据分析按照地理信息科学处理理论指导,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可续管理、分析、利用的一套技术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森林区域中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状态以及水文、光照、温度、土壤等地理综合信息进行监测,通过林业资源中的具体要素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森林整体评估,为工作人员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提供可靠的带有规律性的数据支持。 2、3S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具体应用 2.1 样地精准定位 地理信息定位可帮助调查人员明晰林业调查的范围和规划内容,同时还有助于为空间范围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样地调查是林业资源清查和规划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选取调查区域中的某一较小范围来进行集中调查,以局部调查结果为参照,按等比例放大到整合调查区域,并进行科学估算,以较少的调查投入获得较大效益,提升林业资源调查效率。样地调查的基础保障是样地定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摘要: 3S技术和农业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因为3S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精准农业,同时也促进了3S技术的成熟与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脱离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技术, 21世纪的农业要走集约化的道路, 实现节水农业、优质高产无污染农业, 需要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应用。而测绘行业的3S技术, 即全球定位系统( 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和遥感( RS)技术, 能为农业发展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地理信息系统, 提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 为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地运用GPS、RS与GIS中的某一种技术往往不能满足综合工程的需要,不能提供精准农业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对地测量、存储管理、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把RS、GIS、GPS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构成一个一体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技术系统,这是一个充分利用各自技术特点的空间技术应用体系,并逐步成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新学科,简称为“3S”集成技术。 论文简要介绍了“3S”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并通过解读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的技术特点及技术优势,结合工商管理专业阐述了“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阐述了精准农业的相关概念。

关键字: 3S技术,精准农业,遥感,信息处理 正文: 1.3S技术的概念: 3S 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 IS)和遥感( R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1.1.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技术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1.2.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

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浅谈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摘要:从公众参与规划之缘和内涵切入,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剖析我国刚刚起步的公众参与规划的问题和形势,探讨今后我国在如何真正体现公众参与规划、发挥调控作用、参与规划决策,并为实现城乡规划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社会公平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margin and connotation of planning,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ur country ‘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the ques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how to embody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play a role in decision-making,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effort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equity, people-oriente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social justice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3S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4-24T11:19:43.4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潘炳发 [导读] 摘要:土地调查监测评价的相关数据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中,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展空间数据的处理、输入、管理与输出等操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国安瑶族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广西平南县 537323 摘要:土地调查监测评价的相关数据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中,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展空间数据的处理、输入、管理与输出等操作。现代测绘技术的优势非常显著,经常被用在土地资源调查与测绘中。此文就介绍了3S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测绘技术 引言 现代测绘技术能够高效率地获取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信息,监测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状况,是一种信息化的监测手段。它的定位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准确性,精度高,能够提供相应的三维坐标,进行全天候作业,便于操作,全球能够连续覆盖等,业已变成了获取空间数据的一种关键性手段,在土地资源监测和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1 测绘技术的种类 现代测绘计划重点涵盖了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S”集成技术、数据处理与提取技术与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等多种技术。笔者重点论述了前四种技术。 1.1 全球定位系统(GPS)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GPS技术得以出现和发展,它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在土地资源测绘和调查方面的精度,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各级控制点的准确坐标与精确位置。借助RTK技术进行必要的测量控制操作。不但可与时掌握具体的定位结果,而且也能够区分具体的精度定位。RTK技术的定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既能够用在高精度的土地测量和控制,又可以用在地籍测量、地形测图与界址点定位等活动中。 1.2 遥感(RS)技术 如今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遥感技术进步显著,在土地更新、动态监测、土地调查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彰显出来。各种分辨率的数据均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调查监督的效果。第一,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土地的实际利用类型,人机交互式辨别的准确率基本上为100%,自动分类程度为85%上下。第二,遥感技术会对人机交互式边界提取的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其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处于0.01~0.1的范围内;自动提取相对误差处于0.1~0.3范围内。最后,采取遥感技术,能够结合不同特征的土地资源,予以相应的分化。再借助遥感影像地形图,联系地理信息系统与所管辖区域的具体情况,为确定该区域的土地等级分布和资源分布,辅以合理科学的评价依据。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如今科技不断进步,促进了GIS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到现在,不同类型、各种尺度的GIS平台在创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过程中,显示了自身的绝对性优势。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付出,政府部门如何有效地描述土地利用的相关信息,打造表达和分析能力突出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土地规划管理与监督的核心任务之一,当然也变成了建设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关键问题与重要环节。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如何建设和完善土地利用数据库,以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化、程序规范化、平台网络化、系统集成化、数据标准化、更新制度化,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1.4 “3S”集成技术 上述三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与集成利用,能够形成精确度更高、功能更强大的3S技术,并构建全方位的对地观测、运用和分析的运行体系。在此过程中,3S技术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和持续的改进与完善。如今,3S集成技术越来越成熟,技术精进水平稳步提升。在实际的土地监测调查过程中,3S技术可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所有优势,在有效地调查监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动态更新相应的调查监测数据方面,突出了广阔而远大的应用前景。 2 3S技术的运用及工作流程 2.1 主要技术方法 运用ERDASIMAGINE软件对SOPT5遥感数据进行处理,用ERMAPPER软件纠正扫描图面资料,并叠加基础地理信息作为主要信息源;用ArcView-GIS软件建立小班空间图形数据库和小班调查因子属性数据库;通过分层抽样调查,建立多元蓄积回归模型,定量估测小班蓄积;利用VisualB计算机语言、VisualFoxpro数据库软件和GIS软件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编辑、查询、显示、演示、更新、统计分析、图表输出等智能化管理。 2.2 遥感数据处理 通过各种分析与计算,把影像上的数据转化为光谱反应,输出高质量影像,并输出准确的信息,为人机交互判读提供详实的依据。处理流程如下:信息源的选择;波段的选择→纠正正射→波段组合→图像拉伸变换与增强→色彩合成等。 2.3 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以ArcViewGIS软件为平台,采用人机交互式目视判读解译方式,在1∶5000比例尺下,按照小班区划原则进行小班区划,建立 小班空间图形数据库,并从影像上提取小班属性因子。 2.4 现地调查流程 (1)进行实际地点的核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实际的核查了解; (2)采用现地验证的方式进行选择,采用典型的方法来选取部分适合小班。对已经验证的小班依据地类与树种的判读面积按比例进行分配,确定每个类型不少于10个小班。 3 以GPS技术为基础的遥感测绘方法运用于土地测绘的情况 3.1 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应该非常慎重地对待土地资源的调查监督,做好充分的技术应用准备,为后续的调查监督工作打好基础。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测图项目

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探讨

3S技术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探讨 数字国土涉及的内容较多,属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它的目标就是通过国土资源信息化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随着3S技术的应用,3S技术已经成为数字国土建设的技术支撑。文章对3S技术在數字国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在数字国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标签:3S技术数学国土应用 数字国土工程主要包括动态监测报警、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内容,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信息资源平台。数字化国土工程促进了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能够为国土资源的科学运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国土,就应该将先进的3S技术引入数字国土工程。 1 3S技术与数字国土 1.1 3S技术 3S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的统称。GIS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地理信息的一种工具和技术,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将各种环境参数和资源信息按照地理坐标和空间分布,以一定的分类编码和格式存贮、处理、输入、输出,从而满足人机交互信息系统的需要。 RS是以数字摄影技术作为基础,数字摄影成像仪通过卫星、飞船、飞机等进行搭载,利用光谱的特性,对不同地物的光谱信息进行记录,以达到地物信息得以获取的目的,以便对不同的地物进行判读和分析。 GPS是一个卫星系统,它是由24颗覆盖全球的卫星组成。这个系统能够保证在地球上的任意时刻,任意一点都可以观察到4颗卫星,从而能够保证任意一点都可以采集到高度和纬度,具有应用广泛多功能、快速省时高效、三维定时定速高精度、全球覆盖、全天候等五大特点。 1.2 数字地球与数字国土 数字地球即信息化地球,也就是对地球以及地球相关现象的数字化认识。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因特网为基础,具有多种分辨率和三维界面的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 数字国土也就是信息化的、数字化的国土。这一概念是在实施全球信息化工程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被认为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数字国土工程建设有利于加强水资源和国土资源的保护和监测,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并且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国土涵盖环境、资源、

浅谈3S技术在林业及林火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3S技术在林业及林火管理中的应用Ξ 岳金柱 冯仲科 (武警森林指挥部,北京 100089)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地学相关学科(如地质学、农学、林学、矿业学、建筑工程学、土地资源学、道路工程学、土木工程学等)的统一结合体,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能从整体上解决相关专业的问题。GIS、G 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及其集成技术(即3S,G eo2 mantics)则把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交换、管理、分析、预测、决策、制图的一体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实时化和动态化。林业是与地学特别是3S技术最为密切的行业。林业建设中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林木遗传育种,以3S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空间科学化的森林资源管理,以电气化、自动化技术为先导的现代森林工程技术的建立等方面的科技进步,使林业这个粗放落后的行业步入了现代特别是高新技术时代。 1 3S技术的概念与构成 111 3S技术的概念 3S是指GIS(G eographic In 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RS(Rem ote Sensing遥感)和G PS(G lobal P 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集成技术的统称。运用3S技术理论方法,可以研究解决目标的定位、定性和定量问题。 112 3S技术的构成 在3S系统中GIS相当于中枢神经,RS相当于传感器,G PS 相当于定位器。3S集成应用是一种充分利用GIS、RS和GIS 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信息的高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RS提供最新的图像信息,利用G PS提供图像信息中的“骨架”位置信息,利用GIS为图像处理、分析应用提供技术手段,三者紧密结合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基础资料(图件和数据),如图1所示。 2 3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3S集成技术侧重把G PS、GIS、RS等相关技术集成为一个有机系统,从整体上解决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以及林业工程测绘、标定、监测等问题,从而解决研究目标的3W (Where—定位、What—定性、H ow—定量)问题。林业是与3S 技术最为密切的行业。特别是生物育种中的地理变异、生态学中的林火管理与景观分析、森林培育中的立地条件分析、林业经济管理的地图应用、森林经理中的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森林保护中的病虫害监测、水保与荒漠化防治中的监测与评价、林业工程中的道路建设、采伐中的林图编绘等,每一项都离不开3S理论与技术。 211 以3S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地球 数字化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实施全球空间信息战略以来,把数字地球推向了新的研究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有关数字化研究的新高潮。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人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所要了解的有关地球信息,其特点是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实现多分辨率、三维的对地球描述,即虚拟地球。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信息存储在计算机中,使其在网络上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并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支持和改善人类活动和生活的质量。数字地球需要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宽带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空间信息技术、大容量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科学计算以及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等诸多学科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撑和保障。 212 以数字地球为依托的数字林业 通过以上对数字地球和3S技术的讨论,可以勾画出数字林业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随着袖珍微机的发 Ξ收稿日期:2002-08-22  作者简介:岳金柱:武警森林指挥部司令部副团职参谋 冯仲科:博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性与社会性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性与社会性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关于城市的合理规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人们对城市功能的开发利用与建设渴望使规划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规划带来的美好生活体现了公众意义,尽管目前我们都在为此努力,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改进与完善,如决策系统有缺失、公众参与度不够等等,本文首先从公众角度切入,阐述目前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形式类型,分析目前规划现状,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贡献有价值的参考,为我国城市规划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性;社会性;问题;策略 引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经济建设大步前进,城市规划尚在原地踏步,势必对经济腾飞形成制约。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看,新的城市化建设可以提高对土地空间的利用,完善各类城市便民应用设施,对于相关领域的管理与安排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公众意见,让人民行使权力,积极为生活城市发展建设献计献策,做到最大程度上实现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与

社会意义。 一、公众参与形式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形式主要是:首先以会议的形式将主题抛出,看与会人员的反应,将大家提出的意见收集起来,最后做出评估并做出是否采用的决策;其次直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代表会议,在会议中就难题难点进行讨论,将规划方式与策略集中呈现,此类方式应用较多,相对成熟;再次直接邀请市民做面对面沟通,这是公众最直接的参与方式,通常针对性很强,会发生一定冲突,但从某种角度看效果相对较好;最后对于电子渠道的应用也逐渐开始推广,如电子邮箱、微博、微信等,随着政府网络平台“V账号”的开通,市民可以坐在家里利用网络与决策单位沟通,以留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方式是公开的,可以互评的,有利于集中大多数人的的意见,对于规划做及时调整。 二、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现状 在我国城市规划社会化还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通过一些实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还处于起步状态,对公众参与这个环节没有精准的定义与系统的安排,并且也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对于公众性的体现,还停留在规划编制这个环节,实施之后,后续的支撑几乎为零,公众参与也成了一时热情,没有相关部门做监督执行,

城市规划中理想的规划与规划的理想

城市规划中理想的规划与规划的理想 摘要: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城市规划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理想的规划和什么是规划的理想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理想规划应具备的条件,及理想规划面临的问题,最后得出理想的规划源于规划的理想,要实现规划的理想应先实现好一个个理想的规划的结论。 关键字:城市规划理想规划规划 1基本概念 规划:规划,就是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的一整套行动方案。 理想:理想,是对在现实环境中根据科学和逻辑推测出来可能实现的结果的憧憬。理想具有可操作、可实现性。同时,理想是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理想的规划:理想的规划既有科学的合理性,又有行动的可行性,同时符合这个理想发出者的需要的规划。理想的规划的实现,要依靠根据规划制定的一个个具体的计划。 规划的理想:规划的理想是通过今天的一个个理想的规划组合起来,以很好的解决一个城市、地区、国家、以致人类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最终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从某种层面上理解,理想的规划是基础,一个个理想的规划有机整合成一个整体,最终便构成了规划的理想。 2.制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及作用 城市规划不仅包括交通、建筑布局等基本硬件的规划,也包括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发展定位、方向、开发技术开发区等的软性因素进行规划。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城市发展的促进和推广政府是主导力量。特别是在政府掌握大量资源而民间资源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通过规划来引导城市的发展是必经之路,而这类政府促进方法常用的手段便是开发大型的标志性项目,也即面向社会相关领域的专家,规划师等对政府所期望的项目进行规划的招标。【1】】从城市规划的含义解析,城市规划通常具有三重作用: 第一,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进行分析,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追溯,以及判断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状态的内在关联性,然后概括城市地域空间的分布特征。以全面的解析这座城市是如何发展而来,其内在的原因和外在的促进作用又是什么。比如说历史文化遗迹、名城。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然会对该城市进行系统的分析,这回使一些原本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价值得以认识、开发。也就有利于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防止他们被盲目的破坏。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作者:孙施文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刊名: 国外城市规划 英文刊名:URBAN PLANNING OVERSEAS 年,卷(期):2002(2) 被引用次数:31次 参考文献(1条) 1.Zygmunt Bauman;洪涛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孙施文.殷悦.SUN Shiwen.YIN Yue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2004,19(1) 2.张继刚.ZHANG Jigang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0(7) 3.孙施文.SUN Shiwen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1999(5) 4.孙施文.陈宏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政策概要[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2001(1) 5.孙施文.SUN Shiwen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0(7) 6.杨贵庆试析当今美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2002(2) 7.孙施文.SUN Shiwen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政策的理性过程[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2001(2) 8.任国岩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规划师2000,16(5) 9.孙施文.SUN Shiwen规划的本质意义及其困境[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1999(2) 10.孙施文强化近期规划促进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3,27(3) 引证文献(31条) 1.李东泉.韩光辉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缺失的历史原因[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5(11) 2.崔琰.李海民.肖立宾浅论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机制与措施[期刊论文]-唐都学刊 2004(2) 3.马小英.周国艳论激发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动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4.周光朗浅谈城市的社会性规划[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08(2) 5.刘兆凯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再认识[期刊论文]-四川建筑 2006(4) 6.王全.张峰.徐建刚试论信息时代的规划公众参与[期刊论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 7.于海漪日本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研究之一:社区培育的概念、年表与启示[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11(2) 8.周光朗浅谈城市的社会性规划[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08(2) 9.李小敏城市规划及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5(3) 10.杨锐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评述[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3(1) 11.李渊.朱庆.王静文What If思想和MCE-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惠州概念规划为例[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 2006(1) 12.王登嵘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规划公众参与体系[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6(5) 13.张国烈深圳法定图则的实施及应对建议[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4.孙雅楠.吴志强.史舸《城乡规划法》框架下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式选择[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8(8) 15.赵秀敏.葛坚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4(1)

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1土地资源调查 1.1.1土地资源调查的定义 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1.1.2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调查为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的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18亿亩耕地是保证全国人民的最基本的吃饭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但是其中可以使用的耕地面积却只有1/3,开展土地调查可以掌握区域或者国家的耕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在掌握了土地的基本情况以后可以依据一定的法律手段来进行对土地的保护措施以及对农民的基本权益进行维护,同时也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依据,为城乡发展的决策做出一定的辅助功能。 土地资源调查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提供了依据。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了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作为其决策的依据,那么某些决策在提出的时候就会由于缺乏有力的形式依据而显得苍白无力。通过土地资源调查可以清楚的了解即将规划的地区、需要保护的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质量,只有了解了这些数据才能更客观的更科学的提出相应的有理有据的决策方案。 1.1.3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分为土地利用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由于在具体调查的时候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因此这四种调查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接下来3s技术的应用的讨论中也将会把他们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属于基本国情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境界与土地权属界限;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线图;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任务:查清土地的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权属单位和行政单位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及其面积(本调查的重点),故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是对土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主要措施有土地评价其优劣程度。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的性状指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测定;收集相关学科的调查成果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从而获得土地的可量度或可量测的属性如自然、社会和经济属性。 土地类型调查主要内容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规律。调查目的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为土地评价服务;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土地科学研究服务;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土地权属调查需要确定界限,勾绘界限,处理法定界限。权属单位各方同时到场,共同踏勘确认签署意见。若以线状地物为界者应标明线状地物的归属关系。对无争议界线,勾绘界线填写认可书;对有争议土地,将各方自认的界线同时在图上标清,并填写缘由书。铁路、公路、水利、工矿等企事业单位具有法律效力权属界线,按证明文件确定的界线量算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