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创新视角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创新视角

但军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虎溪大学城 401331

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引进企业文化的基础,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扩大了校园文化的范畴。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之中,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促进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分析,剖析了当前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交互渗透,交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创新机制和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新视角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互渗透与交融,透视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多维影响,实现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的互补,已经成为当前创新特色高职校园文化,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进一步创建、培植新的复合型文化,形成新型育人环境,通过这种环境去规范、协调、激励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促使大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层次融合的意义和价值

培育新型育人环境,实现高职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层次融合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校企之间文化的互融、互动、互惠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新动力。当然也必须看到,随着校企合作过程中浅表层次合作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层次合作的要求日益突出。在这种要求的背景下,提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融合,从新的视角深入探析企业文化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顺应了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形势,对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新高职教育理念。现代企业选才的依据已不单凭学生的一纸文凭或技能证书,更看重其职业素养,他们要求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外,更要求具备忠于职守、严谨负责、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和精神。为此,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层次融合,可以把企业一系列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精神引入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加快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化,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成熟,培养作为未来职业人的全面的职业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完美人格。针对目前部分学生人生追求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价值选择上采取双重标准,实践中存

“知”“行”背离等问题,加快形成校企文化融合中的合力,就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奉献与索取、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等关系,加深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净化他们的人格品质,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适应社会现实需求,加快学生角色转化。目前,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选才、用人乃至整体管理等考虑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一是要求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一些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并非不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缺乏对企业管理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性,导致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发挥甚至被淘汰。二是要求毕业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具备继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毕业生才可适应社会的要求,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三是要求毕业生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一些院校对学生片面强调竞争教育,却忽视了合作教育。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互渗透与交融,才能使学生适应企业环境、接受企业文化、形成合作精神、发挥创新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进而赢得在企业发展的机会。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和方式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之中,构建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一些学校正在探索与实践着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深层次问题,在培植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方面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一是教学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深层次的校企文化建设研究交流与合作。教学主管部门不断强化校企文化对接的内容、方式的研究和交流,其中主要是通过各种研究活动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引到学校来,而且还要求学校有自己的理念创新,思想创新。学校在与企业结合过程中,率先以现代理念为引领,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做到文化创新。

二是许多高职学院把企业文化、先进社会理念整合起来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意识的把企业文化、先进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起来,写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校的软件和硬件的建设中。

三是一些高职院校采用嵌入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使之渗入到教学主体工作中。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注重校园文化的综合性、整体性,渗透性和嵌入性的运作过程,克服校园文化和学校整个工作搞成两张皮的做法,使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是把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制度化法制化。许多高职院校建立了教师的更新培养机制,加强教师的观念与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队伍中人员和知识、能力的更新,改进师资队伍的来源,改进了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五是把“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作为高职院校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根本措施。一些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问题解决在“工学结合”过程中,自觉地把所在行业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使企业和学生双受益。

六是围绕培养学生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点。学院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以促成学生完善的价值体系的形成,通过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将现代观念、国家倡导的社会主流文化等与具体的企业文化整合起来,并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始终。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特别是反映在高职自身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于校园文化的深层次研究和交流。目前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明显的特色与定位。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具有盲目性,对于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形态等研究有很多的流派,存在不同的观点,校园文化的理论很多,而且校园文化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很少;有些方面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缺少具体运作措施和实现途径;校园文化在高职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第二,注重形象文化建设,忽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建设。有的学校的校园文化多见于口号、校训、网页形象的设计,侧重于形象文化建设,这就是所谓的重外而轻内的误区。例如:校训是较早反映校园文化的窗口,但很多校训不能代表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治学态度。由于缺乏对自身文化内涵、校园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挖掘,这样的校训,很难获得师生的普遍认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高职特色。有些高职院校模仿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表现出盲目性和应付性。有些院校以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代替校园文化建设,但是校园文化建设决不应仅限于文化活动。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面上,这些做法总体上缺乏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实质的系统思考。

第三,缺少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高职毕业生就业后不适应企业需要,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技能方面的不足,所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切中时弊。但是能力不是唯一的缺憾,是因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差异太大,通过对毕业生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还缺乏将来作为职业人应具有的综合职业素质,学校与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缺乏合作与沟通,缺乏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不利于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的尽快转化,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层次融合的策略和新思路

高职校园文化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等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融合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等已形成社会共识。近几年的经验和教训已经表明,二者的融合只停留在浅层次或简单的对接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应从创新的思路和视角,建立深层次合作机制,实施全新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去实现二者对接、融合的目的。

(一)开辟新思路,建立深层次融合机制

1.实施全程对接策略,建立企业文化与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合机制

校企融合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要把建立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学校+公司”等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环节上,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校企融合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课程规划设置中。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企业文化概论》等选修课,邀请企业知名人士开设相关讲座,介绍企业的经验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进行就业和创业的辅导,将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企业真实项目和产品为导向设计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感受、熟悉和认同真实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

校企融合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教学与学生管理中。在教学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上,可借鉴企业的一些管理方法,如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可以模仿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手段,采取“打卡上课”等措施;在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上可以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进行奖惩和激励;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可引入企业团队管理方法加强班级管理,按照项目管理方式举办活动,按照物业管理方式

进行宿舍管理等等,以社会化、企业化、开放性的方式引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实施全面融合策略,建立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多层面融合机制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对接是融合的核心。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本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等内容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要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就要以校企文化精神的融合为核心,吸引优秀企业精神文化,丰富和提升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通过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促进师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之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精神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等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

文化制度层面的对接是融合的保障。高职院校应借鉴企业制度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市场营销、服务管理、品牌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机制,转变办学观念,实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学校的经营管理制度、用人机制、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和学生管理制度等,提升学校的服务意识与竞争实力。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物质层面的对接是融合的基础。高职院校建设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应体现出企业文化色彩,通过校企共建共享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与技术研发一体化的实训基地等来加强校园职业人文氛围的营造,引入企业力量支持校园绿化美化,可以在教室和实训基地里张贴著名企业家的经典言论和优秀企业工作理念,等等,以此树立并形成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3.实施全员参与策略,建立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高层次融合机制

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企业的老板和员工分别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达到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必须调动所有因素,做到全员参与,共同建设。

一是学校建立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定期选派教职员工到优秀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双师素质”的同时切身感受企业文化。

二是在优秀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就业见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体验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的精神面貌。

三是邀请企业管理精英、技术精英、营销精英等走进校园,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担任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技能指导老师。

四是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以座谈会、主题讲座等形式,向在校学生分享就业和创业的感受,让学生树立努力方向和职业信心。

(二)实施新策略,构建高职校园文化新模式

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分析近几年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础上,明确校企文化的分层,找准导入企业文化的融合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新策略,采取新举措,构建校园文化新模式。

1.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把企业的部分实际业务项目引入学校,以企业实际项目带动项目教学,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业务,形成“经营文化进校园,车间文化进课室”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熟悉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学生入学初,企业到学校开讲座,介绍行业企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和对毕业生的要求,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使学习有目标、有动力;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及其业务合作单位参观,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景和运作情况。学校与企业共建“经营服务中心”,按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网上经营业务构建运作架构、设置岗位和实际经营模式,企业派专人到校进行岗位培训,指导业务操作,企业对成功实现网上经营的学生将给予奖励。企业优先录用优秀的学生,并推荐其他学生到业务合作单位就业。

2.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根据教育规律和企业劳动纪律制定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实习实训、教学场所张贴实训操作规范,利用制度规范行为,形成与行业和职业相对应的较为完善、系统的教学和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熟悉企业的制度和要求,参照企业管理制度要求考核学生,强调团队合作,使企业制度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同时,专业教师和公司管理人员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按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实训项目和考核评价标准,根据现代企业运作标准设计课程,由企业的管理人员主讲,按照公司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真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具备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3.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

学校可以把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参照相关企业和行业标准,根据具体经营活动及岗位设置生产环节制订技能竞赛方案,定期举办校内各种技能竞赛,实现教学与企业同步发展。技能竞赛把学生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列入到评分标准。

4.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在校内设立企业名人廊和优秀毕业生风采栏,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现身说法,发挥成功职业人和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他们介绍通过不懈努力得到提拔重用的经历或自主创业的成功经验,其成长历程和奋斗过程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化了成功职业人和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形成了与行业和职业相对应的校园文化核心内容,使学生提高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职业道德观。

目前,校企合作已被公认为高职教育办学的必经之途,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相渗透、互相吸纳则是校企合作的高层次追求。在两种文化的吸纳融合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更应强调教育对社会实践的适应和融入,从而铸造一种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统一的高职教育文化,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05-11-14(2).

[2][美]斯坦利·M.戴维斯.企业文化治理与改造[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日]松本厚治.企业主义[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4]余祖光,李术蕊.职业院校文化发展的新动向[J].教育与职业,2005,(12).

[5]段伟.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7]杨林.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接口与路径设计[J].南通纺织学院学报,2007,(12).

[8]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作者简介:

但军:男(1975年4月——)重庆綦江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联系电话:1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