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课件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板书)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板书)

4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勾起来)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

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

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李白的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营造的,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请同学们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了蜀道难,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

1.赏析第一小节

(1)[提问] 第一处的难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

[明确]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

(2) [提问]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

[参考]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小结] 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句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这也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说明】根据学生所选句子进行诵读指导

[小结]由此可知,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5)[活动] 生再齐读整个第一小节读的时候注意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激情

第二课时

2.赏析第二小节

(1)[活动] ①这是第一小节,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鉴赏了一下接下来看二小节,第二小节有两处描写的文字,请分别把它勾画出来

(2)[提问] 这两处描写展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 [明确] 描写了蜀道的险

(3)[提问] 这两处文字是怎样来变现蜀道的险峻的?

[明确]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小结]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

(4)[活动] 生齐读

3.赏析第三小节

[提问] 第三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的呢?

[明确]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所守或匪亲,……杀人如麻蜀地凶险

[活动] 生读这几句话,感受蜀地的凶险读出紧张的语气 [小结] 蜀道如此的高峻,如此的险阻,猛兽如此的凶恶

[提问] 如果让你们进蜀山,走蜀道,你们会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答害怕)

[明确] 雄奇可怖(PPT展示)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给我们营造的奇特的意境同样是写蜀道,我们看三秦民谣怎么写的: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三秦民谣》)(PPT展示)武功县的太白山很高,离天只有三百尺孤云、两角二山,离天只有手一拳那么近;山高水急的子午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蛇盘、鸟栊两座山,山势曲折险峻,高耸接天

[提问] 同样是写蜀道,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首民谣和李白的事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好不同之处?

[明确] 相同:夸张不同:想象神话传说侧面描写虚写映称

[小结] 李白的这种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奔放的激情,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手法多样造意境奔放的激情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

四、精读揣摩意蕴之奇

[提问] 那么李白为什么要极写蜀道难呢?请看教材注释

①这首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同样是送别,却没有一点送别的哀婉之情,而是极写蜀道难,目的是为了劝有人不要去,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意图?

[明确]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提问] 这三个句子中那些字需要重读?

[明确] 何时不可胡为早 [活动] 分组朗诵

看来是极力劝友人不要去那么这是不是全诗的所有意图呢?

写作背景:

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

天宝初年,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

请同学们结合背景以及诗歌的第三小节讨论一下,诗人有没有言外之意?

[明确] 言外之意两种解读

第一种: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不如放浪形骸,回归精神家园

第二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

[小结] 李白是在一番奇语倾吐一腔幽愤之情,一副狂态难掩一颗赤子之心

结束语:全体诵读,感受诗人的这幅心肠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导学 一、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二、学习中的难点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李白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

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关于《蜀道难》 关于《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和主题思想,自唐宋以来便有许多不同说法。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受权贵谗毁,乃愤然弃职离京。大约是此时为送友人入蜀之作。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备言蜀道之险恶难行,以寄寓求仕无成、世路坎坷的感慨,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和关切。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素材积累

【名师一号】2015高中语文蜀道难课后撷珍新人教版必修3 素材点说 1.据传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一见,惊叹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后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受到李隆基的特殊待遇。不过供奉翰林竟是个号称“清秘”而无实权的职位。时值玄宗后期,老迈昏聩的玄宗,不过是利用李白敏捷的才思,为他写行乐词章。在李白看来,这仍是和“倡优同畜”,他一向所抱“辅弼天下”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他傲视权贵,在宫中不到两年,便“赐金放还”。 点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傲骨便是铮铮的人格。 .........................怀揣报国福民之心,心存“辅弼天下”之志的李白,得到“天子亲迎”的至高礼遇,而受到的是“写行乐词章”的任用,其心难展,其志难伸。李白,就是李白。李白有着李白的骨气,他傲王侯,蔑权贵,力士曾为其脱靴,贵妃曾为其捧砚。他“你不用,我便去”,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仰天大笑出门去”,他把他的骨气演绎成一个个精美的故事,挥洒成一首首绝伦的诗篇。他把他自己也铸炼成一位诗仙,更铸炼成一条硬汉。 2.虽然自隋以来所实行的科举制度,为下层士大夫开放了仕途之路,但是李白所走的却是另外一种道路。他既羡慕张良的从赤松子游又为帝王师,也赞叹鲁仲连的谈笑却秦军,欣赏郦食其的片言下齐城。李白对泥古而不通今,虚伪而迂腐的儒者是十分厌恶的,曾写诗嘲笑他们,讽刺他们,并明白表示,自己和这些儒生决非同道;对汉以来奉以为正宗的儒家礼教,极为轻蔑、鄙视;对孔孟思想带给人们的精神束缚,给予有力的反击。 点说他性格中透出的是放荡不羁,他最厌烦的是拘泥古礼。他赞叹仲连谈笑却秦军,他欣赏郦生片言下齐城,他更欣羡留侯身为帝王师,他要走自己的路,并不像众儒生蝇蝇以 求利,他轻蔑孔孟思想,他鄙视儒家礼教,他自有自己的活法,他活出的正是自己。保持个 ..................... 性,活出真正的自己,乃此点也。 ............... 评说天下 每个人都应做“爱心路人甲” 2014年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朱永华 6月17日,许昌市区上演温馨一幕,为帮助进城卖瓜却出了车祸的瓜农,市民主动抬高瓜价,在一个多小时内,将4000多斤西瓜抢购一空(据6月19日《大河报》)。 农民开着拖拉机进城卖西瓜,不慎与停放在路边的私家轿车发生刮擦,私家车主自称只有交强险没有车险,并强调修车需要2000元,并坚持要瓜农赔偿,很显然造成事故的责任是瓜农,按理就应该如数赔偿,但是进城卖瓜的瓜农除了有200元钱之外,就剩一车西瓜,市民见状,主动提议将本是0.6元一斤的西瓜提高到1元1斤。一位市民群众的提议,引来众多市民群众的踊跃支持,大家不仅主动每人购买数十斤乃至数百斤的西瓜外,有些需要找零的顾客也主动不要瓜农找零,很快一车西瓜所剩无几,旁边的超市得知情况后,赶过来将所有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一】 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拟行路难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 重要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 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多音字: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 重要字形: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 重要词义: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课文预习及答案

【预】人教必修3第4课《蜀道难》教学资料 “李 《将进酒》 二、文本知识 1.乐府诗歌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背景资料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歌词内容多写从长安往西南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三、字词归纳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噫吁嚱 ...()鱼凫.()秦塞.()萦.绕()石栈.() 猿猱.()扪参 ..()抚膺.()巉.岩()号...()峥嵘 古木() 飞湍.()咨嗟 ..()喧豗.()砯.崖()崔嵬.()吮.血()2.解释加点的字词: (1)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2)危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上屋骑危.() (3)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 阳虎去.齐走赵() 除残去.秽()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连峰去.天不盈尺()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使人听此凋.朱颜()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侧身西.望长咨嗟() (5)但见悲鸟号.古木() (6)开国何.茫然() 四、内容探究 4.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5.请将全诗分为三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6.有人说,《蜀道难》全诗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哪个字?并简要评说理由。 7.开篇“噫吁嚱……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8.作者叙蜀开国历史、说“五丁开山”故事和表现蜀道之难有何关系? 9.诗中最后写剑阁险峻,战火频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三)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三)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荀子·劝学》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学不可以已。” 9、《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 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3、《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4、《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 的境界。 15、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6、《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高中语文必修三重点字词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重点字词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 阜盛敕造紫檀雕梁画栋台矶鬓发如银贾赦丫鬟簇拥姊妹削肩厮认斟茶 呜咽怯弱疯癫不经之谈敛声屏气攒珠髻绾着盘螭璎珞宫绦玫瑰 风骚王熙凤嫡亲拭泪外甥女便宜翠幄驯骡厢庑小巧别致轩峻壮丽姬妾笨拙甬路 宸翰金蜼彝玻璃錾银黼黻洋罽 匙箸酒觚茗碗斋戒顽劣溺爱伺候 漱盂咳嗽脾胃盥手懵懂 倭锻瞋视敷粉潦倒偏僻乖张诽谤辜负韶光纨袴膏粱作揖蹙眉 颦眉罥烟两靥和睦杜撰忖度 孽障殉葬妥当遂心钗钏 《祝福》 送灶监生寒暄臂膊银镯子烟霭朱拓陈抟老祖瘦削不堪间或 乞丐诧异悚然惶急踌躇胆怯安逸 不更事价廉物美谬种暂时负疚俨然忌讳雪褥瑟瑟有声百无聊赖尘芥形骸夹袄模样应酬箩筐窥探沸反盈天宽宏大

量雇用贺家墺聘礼威吓按捺擒住窟窿荸荠絮叨走投无路草窠呜咽驯熟告诫祭祀桌帏讪讪宽恕鄙薄 怔怔咀嚼赏鉴渣滓唾弃一瞥伤疤 执拗蹙缩收敛诡秘索性门槛赎罪炮烙窈陷惴惴不安洞穴伶俐歆享 牲醴醉醺醺 《老人与海》 乱窜向上蹿踪迹鲭鲨脊背 两颚脊鳍角锥形剃刀攮皮开肉绽吞噬白浪滔天倒霉海鳐鱼舵柄胳肢窝仓皇攥住 黏液脊髓蹂躏缘故戳 撬开喉咙捶下劈去坚韧衔着报酬辨认波涛汹涌磷光 拽掉榫头猖狂桅杆堤坡 第二单元·诗歌 《蜀道难》 噫吁嚱鱼凫石栈猿猱攀援 萦岩峦扪参历井 以手抚膺巉岩喧豗砯崖 万壑峥嵘崔嵬豺狼咨嗟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凋萧森砧 《咏怀古迹》万壑朔漠青冢环珮

《登高》渚萧萧霜鬓潦倒 《琵琶行》 铮铮然倡女悯然憔悴 转徙恬然迁谪荻花秋瑟瑟 弦弦掩抑声声思轻拢慢捻抹复挑霓裳 六幺幽咽冰泉冷涩弦凝绝幽愁裂帛沉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敛容虾蟆陵 红绡钿头银篦门前冷落鞍马稀红阑干天涯 沦落谪居呕哑嘲哳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沧海惘然 《马嵬》宵柝筹 第三单元·文言议论散文 《寡人之于国》 毋庸置疑粟弃甲曳兵数罟 洿池鱼鳖无憾鸡豚狗彘蓄养庠序之教孝悌之义涂有饿莩 《劝学》 輮以为轮虽有槁暴砺参省须臾跂而望闻者彰舆马舟楫蛟龙跬步骐骥驽马 锲而不舍埃土二螯蛇鳝浮躁 《过秦论》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

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人教语文必修三原文翻译师说

3.11 师说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会解决了。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随他,以他为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学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老师也就在那里。 原文: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

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了!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够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如圣人也够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呢,却不肯从师学习,这真糊涂了。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师学习,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巫医、乐师、各种工匠,不把相互学习当作难为情。读书做官的这类人,一听到有人以“老师”、“学生”相称,就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就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称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称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乎谄媚。”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能恢复,从这里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和工匠,是所谓上层人士看不起的,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这些人,岂不是可以奇怪的么! 原文: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现代新诗 考点分析:诗歌鉴赏 1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字音】 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 【多音字】 数字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汗水 \可汗遒劲\ 劲头 【相近字】 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 【文学常识】 新诗: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

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2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字音】 彷(páng)徨寂寥(liáo)彳亍(chì chù)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 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文学常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著作有《戴望舒诗全编》。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康桥,现在译作“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这里留学。著作有《徐志摩诗全编》 新月派“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反思(全)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 《林黛玉进贾府》9页的教材让我唏嘘,怎样在短短的几课时,把这篇文章讲全讲好?这个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作为一部古代小说,《红楼梦》的有关文学常识不得不讲,作者介绍,社会背景,等等,这些文学常识都要为同学理清楚。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调节课堂气氛。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上这节课时,上课前没有组织观看剧电视剧《红楼梦》,也没有向学生展示与《红楼梦》有关的图片资料,而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比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1、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引导学生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 2.提供舞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本堂课,引入了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课堂情况来看,“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从学生的点评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3.需要改进之处 (1)可以将读书方法的介绍和学生对鉴赏方法的感悟结合起来。 (2)对语言的朗读品味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语言大多意味隽永,可多意会,少言传。虽然小说的篇幅较长,不像诗歌散文那样便于诵读吟咏,但还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品味。可采用单个地读,分角色地读,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品味,发掘其中的妙处。 《祝福》教学反思: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

《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新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要“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在“阅读与鉴赏”中还要求:“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华文化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诗歌史。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李白和杜甫又是唐诗的“双子星座”。《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之一,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 它不仅是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范例,更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接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但还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还比较零散、肤浅,有必要以《蜀道难》的教学为契机,让学生加深对李白诗歌的理解,提高鉴赏、评价、探究的能力,养成亲近李白的人文情怀。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在诗歌的理解上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勇于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矛盾。 本次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教学过程中的距离感、教学内容的预设性不太好把握。 【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首先做示范性诵读,让学生去模仿,把握情感、掌握停顿,读出抑扬;再通过学生自由诵读后,点名朗读方式,指导诵读,进一步感受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因为是借班上课,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鉴赏诗歌,有些学生不爱表达自己的看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队员交流,达成共识,以一人为代表发言,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其他队员补充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品风格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 2、初步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 3、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2、激发想象,鼓励倾吐,从而引导学生体景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鉴赏本诗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诗人奔放的感情和全诗恢宏的气势。

【名师一号·高中同步学习方略】(新课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课后撷珍11师说

素材点说 《师说》中,对从师的标准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尤其是第三段中所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都提醒我们要多向他人学习,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让自己“低”下去,虚心,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才能看见别人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点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此乃真理,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学,要学会“问”,为人,要学会“听”,为官,要学会“纳”,为政,要学会“察”。问,能获得学识;听,能获得善性;纳,能获得廉明;察,能获得治平。问、听、纳、察归结为一个词,那就是倾听。倾听他人的讲解, 倾听他人的批评,倾听群众的建议,倾听百姓的呼声。学会了倾听, ...... 也就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发展,学会了繁荣。要记住 .............................“.无贵无贱,无 长无少 ...”.,道之所存就是我们听之所在,我们应放平心态,弯下腰去,........................... 虚心倾听。 ..... 评说天下 “校长亲猪头”究竟“哏”在哪? 2014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殷华尚 当着全校4000多师生的面,洪耀明俯下身去,结结实实地吻了一头小猪。28日早晨,发生在湖北省咸宁市实验小学升旗仪式上的这一幕“惊呆”了众人,更多小学生则是对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洪老师

做出这样的举动乐不可支。“洪老师真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在采访时,学生们纷纷这样说。 亲猪头的校长不仅“惊呆了”众人,也“惊呆了”笔者。只能说,“言出必行”这样的校长好有魄力!“校长亲猪头”学生乐不可支,笔者却小有体会。生活中,有一种教育叫做言传,有一种教育叫身教。谁都明白“身教胜于言传”,却很少有人愿意怀着“身教”的魄力去做。“校长亲猪头”哏就哏在了这份“魄力”! 在对口相声里,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逗哏与捧哏合作,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校长把“捧哏”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捧得开心,学得痛快。两者在互动中,既完成了教育的任务,又增进了双方的感情。有时候,你给孩子说一百遍他也记不住的事,当你换个方式他就会很乐于接受。这个方式当然是“身教”,你敢做,我就敢“亲”。这看似“赌气式”承诺背后,满含着“身教”的温情。 “校长亲猪头”有人欢喜,也有人愁。或许有人会问,这样“不正经”的校长能带好学生吗?笔者认为当然能。 正常的师生关系就应如同古人说的“亦师亦友”。可现在的很多老师就是“放不下架子”,不愿意与孩子打成一片,觉得当“孩子王”有损老师的威严。这种想法不能说全错。老师需要有“威严”,但更需要学生的“爱戴与尊敬”。学生“爱戴”你,他才服你。在教育的过程中“服”比“怕”管用。“怕”多了他会想办法反抗,反抗就会有冲突,冲突就会有伤害。而“服”多了呢?他会愿意与你交流,交流就会有碰撞,碰撞就会擦出知识的火花。 教育是一门艺术,但凡艺术就不能太刻板。面对一群“活蹦乱跳”的“小鹿”,永远不要希望用“制度”的枷锁将他们困住。就像“禁止乱扔垃圾”,你让他不扔,他就不扔了吗?孩子的好奇驱使他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

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下面是为您推荐的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1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

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2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通过理解“祝福”的含义,进一步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思考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导入课题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已己、阿Q、祥林嫂,孔已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 2、回顾作者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名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文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三是为了他的敌人: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黑色的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他们的不圆满。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 3、创作背景 《祝福》创作于1924年,后收入作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画出重要字词,列出祥林嫂年表和“我”在鲁镇的活动时间表,并划分情节。 2、正音。 寒暄xuān 送灶zào 陈抟tuán 朱拓tà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计划

勐海黎明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计划 科目:语文 班级:高73 班 制定教师:谭云桂 制订计划要求 1、对上期教学要认真分析。 2、认真分析教材,拟出各章的重点难点。 3、认真学习《大纲》拟出本期目的要求。 4、拟出全期教学改革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5、安排好教学进度。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况分析: 1、教材教学:高一下学期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个学期,从教材上来看,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等阅读单元。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一)阅读: 1、要求学生准备两本笔记本,一本用于课内阅读,一本用于课外阅读。 2、课内阅读:采取所用教材篇目(有一定选择)和新教材部分篇目相结合学习的原则。对于重点篇目要精讲,并要进行配套的训练。要重在以教材为载体教会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 3、课外阅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如教师推荐佳作、学生推荐佳作、摘抄作业、图书馆阅读、写读书笔记、阅读检测等。要通过专题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学期保证学生有15篇以上的课外现代文训练。 学生每周必须要有1000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每周要完成300字以上文字摘抄,每月必须读一本文学名著,并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书笔记。 附: 必读书目: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复活》《人间喜剧》《史记》《羊脂球》《屈原》《家》《圣经故事》 选读书目: 《资治通鉴》《警世通言》《少年维特之烦恼》《牛虻》《安娜`卡列尼娜》《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泰戈尔散文诗全集》《茶馆》《伊豆舞女》《老人与海》《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