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题


渗透检测 是非题
一.是非题 (在题后括弧内,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1 渗透检测适用于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 × )
1.2 渗透检测缺陷显示方式为渗透剂的回渗。 (○ )
1.3 渗透检测可以用来测厚、材质分选。 (× )
1.4 检查铁磁性材料表面开口裂纹时,渗透检测的灵敏度要高于磁粉检测。 (× )

2.1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的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 )
2.2 物体里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
2.3 在液一固界面,我们把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称附着层。 (○)
2.4 溶剂去除型着色法应用广泛,操作方便,虽然成本较高,但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工件的检测。 (× )
2.5 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势。 (○ )
2.6 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与压力无关。 ( ×)
2.7 易挥发的液体与不易挥发的液体相比,其表面张力系数更大。 ( ×)
2.8 含有杂质的液体比纯净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要大。 (× )
2.9 水洗型荧光渗透法适用于表面粗糙带有螺纹和键槽的工件。 (○ )
2.10 接触角θ越小,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越好。 (○ )
2.11 渗透剂的润湿性能是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两种物理性能的综合反应。 (○ )
2.12 液体对固体是否润湿,不仅取决于流体性质,同时还取决于固体的性质。 (○ )
2.13 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呈凹面并且下降,不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呈凸面并且上升的现象
称为毛细现象。 (× )
2.14 实际检测过程中,表面张力系数增大,润湿效果变差,接触角变小。 (× )
2.15 渗透过程中,渗透剂对受检表面开口缺陷的渗透作用,实质上主要是毛细作用。(○ )
2.16 显像过程中,渗透剂从缺陷中回渗到显像剂中形成缺陷显示迹痕,实质上是液体的毛
细现象。 (○ )
2.17 振动工件有时可促进渗透剂渗入缺陷。 (○ )
2.18 H.L.B值越高,亲油性越好。 (× )
2.19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浓度越大,胶团形成越多,乳化作用越显著。 (× )


2.20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较高时,可起乳化作用,较低时不能起乳化作用。 (× )
2.21 胶团形成时,亲水基聚集于胶团之内,而亲油基朝外。 (× )
2.22 显像剂的吸附是吸热过程。 (○ )
2.23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合在一起的现象,
称为乳化现象。 (○ )
2.24 固体表面粗糙度增大会使液体对固体的接触角增大。 (× )
2.25 凝胶现象可以使缺陷内的渗透剂不易被水冲洗掉,能较好地保留在缺陷中,从而提高
检测灵敏度。 (○ )
2.26毛细管内半径一定时,液面附加压强越大液面上升高度越高。 (○ )
2.27着色渗透检测是利用人眼在强白光下对颜色敏感的特点。 (○ )

3.1 着色检测使用的可见光源波长范围为400~760nm;荧光检测时使用的紫外线波长
范围为320~400nm。 (○ )
3.2 发光强度是指光源向某方向单位立体角发射的光通量,单位(Lx)勒克司。 (× )
3.3 在外界光源停止照射后,立即停止发光的物质为磷光物质。 (× )
3.4 化学结构相似的物质,彼此一定相互溶解。 (× )

渗透检测 是非题
3.5 着色强度或荧光强度,实际上是缺陷内被吸附出来的一定数量的渗透剂,在显像后能
显示色泽(色相)的能力。 (○ )
3.6 渗透检测中所用的渗透剂都是溶液,显像剂都是悬浮液。 (× )
3.7 渗透剂的临界厚度越小,着色(荧光)强度就越大,缺陷越易于发现。 (○ )
3.8 显像剂显示的缺陷图象尺寸比缺陷真实尺寸要小。 (× )
3.9 某个显示和围绕这个显示的背景之间的亮度和颜色之差称为对比度。 (○ )3.10 渗透检测时,宽而浅的缺陷最容易检出。 (× )
3.11 荧光渗透液的荧光强度不仅取决于荧光颜料的种类,而且与颜料在渗透液中的溶解度有关。 ( ○ )
3.12 先浸渍后滴落的施加渗透剂的工艺方法,可提高裂纹检出能力。 ( ○ )
3.13 渗透剂中染料种类及浓度将影响裂纹检出能力。 ( ○ )

4.1 按多余渗透剂的去除方法渗透剂分为自乳化型、后乳化型与溶剂去除型。 (○ )
4.2 根据渗透剂所含

染料成份,渗透检测剂分为荧光液、着色液、荧光着色液三大类。(○ )
4.3 后乳化荧光法灵敏度一般比着色法灵敏度高。 (○ )
4.4 着色渗透剂的颜色一般都是选用红色,因为红染料能与显像剂的白色背景形成鲜明对
比。 (○ )
4.5 着色荧光渗透剂是将着色染料和荧光染料同时溶解到渗透溶剂中而配制的。 (× )
4.6 荧光染料的荧光强度和波长与所用的溶剂及浓度有关。 (○ )
4.7 表面张力与接触角是确定渗透剂是否有高的渗透能力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 )
4.8 渗透剂的渗透能力,与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余弦成反比。 (× )
4.9 渗透剂闪点越低,燃点越高,其可燃危险性就越小。 (× )
4.10 渗透剂中含有的卤化物在高温下会对镍基合金的工件产生热腐蚀。 (× )
4.11 渗透剂的润湿性能检查,可用脱脂棉球沾少量渗透剂涂到清洁发亮的铝板表面形成薄
层,10min观察,好的渗透剂应没有收缩,不形成小泡。 (○ )
4.12 渗透剂含水量越大越好。渗透剂容水量指标愈高,抗水污染性能愈好。 (× )
4.13 灵敏度黑点实验时,黑点越大,灵敏度越高。 (× )
4.14 渗透剂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能中,粘度、表面张力、接触角与挥发性能等影响渗透剂的
灵敏度。 (× )
4.15 后乳化型渗透剂是在乳化后再用水去除,它的去除剂就是乳化剂和水。 (○ )
4.16 亲水型乳化剂浓度越高,乳化能力越强,乳化速度越快。 (○ )
4.17 乳化剂受渗透剂的过分污染后,会降低其对渗透剂的乳化能力。 (○ )
4.18 荧光渗透检测剂系列的乳化剂与相应的荧光液颜色应相同。 (× )
4.19 溶剂去除剂应是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不含沉淀物。 (○ )
4.20 溶剂去除剂在15~38℃贮存半年以后,应进行去除性能检查,性能不应降低。(× )
4.21 干粉显像剂适用于螺纹及粗糙表面工件的检验。 (○ )
4.22 溶剂悬浮湿式显像剂一般与着色渗透剂配合使用。 (○ )
4.23 溶剂悬浮显像剂比水悬浮显像剂的显像灵敏度高。 (○ )
4.24 渗透检测剂系统包括渗透剂、乳化剂、去除剂和显像剂所构成的组合系统。 (○ )
4.25 检测方法组合符号“ⅡC-d”表示使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一溶剂悬浮显像

剂的方
法。 (○ )
4.26 对同一检测工件不能混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检测剂。 (○ )
4.27 液体闪点越低越安全,所以要求渗透液有足够低的闪点。 (× )
4.28溶剂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溶解颜料,二是起渗透作用。 (○ )

渗透检测 是非题
5.1 喷罐一般由盛装容器和喷射机构两部分组成。 (○ )
5.2 渗透检测剂喷罐不得放在靠近火源、热源处。 (○ )
5.3 有合适滤光片的黑光灯,不会对人眼产生损害。 (○ )
5.4 黑光灯的电源电压波动大于20%时应安装电压稳压器。 (× )
5.5 黑光灯上聚集的灰尘,会缩短黑光灯的使用寿命。 (× )
5.6 B型试块和C型试块都可以用来确定渗透液的灵敏度等级。 (○ )
5.7 如果拟采用的检测温度低于10℃,则需将试块和所有使用材料都降到预定温度,然
后将拟采用的低温检测方法用于铝合金试块B区。 (○ )
5.8 试块的主要作用是灵敏度试验、工艺性试验和渗透检测系统的比较试验。 (○ )
5.9 A型试块可以用来确定渗透检测的灵敏度等级。 (× )
5.10 镀铬试块主要用于校验操作方法与工艺系统的灵敏度。 (○ )
5.11 使用新的渗透检测剂时应用镀铬试块检验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 )
5.12 渗透检测用的试块是反复使用的,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彻底的清洗,以保证去掉缺陷
中残余的渗透剂。 (○ )

6.1 预清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渗透剂能最大限度渗入工件表面开口缺陷中去。 (○ )
6.2 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50mm。 (× )
6.3 工件表面的污物妨碍渗透剂对工件表面的润湿,也妨碍渗透剂渗入缺陷,所以必须进
行预清洗。 (○ )
6.4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对同一工件应先进行磁粉检测后进行渗透检测。 (× )
6.5 渗透检测的预处理工序中,一般不推荐采用喷砂或喷丸处理。 (○ )
6.6 可以用蒸汽除油法清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 (× )
6.7 高强度钢酸洗时,容易吸进氢气,产生氢脆现象。 (○ )
6.8 渗透检测剂的施加方法可采用喷涂、浸涂、浇涂,但不可采

用刷涂法。 (× )
6.9 确定渗透时间只与渗透剂的渗透特性有关,而与要发现缺陷的种类和大小无关。(× )
6.10 渗透时间指施加渗透剂的时间和滴落时间的总和。 (○ )
6.11 清除表面多余渗透剂时,要清除受检表面的所有渗透剂,保留缺陷内的渗透剂。(○ )
6.12 溶剂清洗型渗透剂宜采用溶剂冲洗的去除方法。 (× )
6.13 水洗型渗透检测,进行去除工序时,在保证得到合格背景的前提下,水洗时间应越短
越好。 (○ )
6.14 后乳化渗透检测时,乳化的目的是使工件表面的渗透剂变得可以用水清洗。 (○ )
6.15 如果出现过乳化、过清洗现象,则必须重新处理。 (○ )
6.16 使用溶剂去除法不必进行专门的干燥处理。 (○ )
6.17 对工件干燥处理时,被检面的温度不得大于50℃。 (○ )
6.18 干燥的时机与表面多余渗透剂的清除方法和所使用的显像剂密切相关。 (○ )
6.19 正确的干燥温度应通过实验确定,干燥时间越长越好。 (× )
6.20 干式显像主要用于荧光法。 (○ )
6.21 显像时间是指从施加显像剂到开始观察时间。 (× )
6.22 显像时间取决于渗透剂和显像剂的种类、缺陷的大小及被检件的温度。 (○ )
6.23 显像时间一般不应少于7min。采用自显像时,停留时间最短7min,最长2h。(× )
6.24 显像时间不能太长,显像剂层不能太厚,否则降低检测灵敏度。 (○ )
6.25 为了显示细微裂纹,施加显像剂时,越厚越好。 (× )

渗透检测 是非题
6.26 就着色渗透剂而言,任何表面状态都应优先选用溶剂悬浮显像剂。 (○ )
6.27 干粉显象剂只吸附在缺陷部位,既使经过一段时间,缺陷轮廓也不散开,仍能显示出
清晰的图形,但使用干粉显像剂不能分开互相接近的缺陷,即分辨力很低。 (× )
6.28 为了使显像剂涂布均匀,可采用反复多次施加显像剂来解决。 (× )
6.29 着色渗透检测时缺陷显示评定应在暗处进行。 (× )
6.30 荧光检测时暗室可见光照度应不应超过20Lx。 (○ )
6.31 荧光渗透检测时,检测人员不应戴眼镜。 (× )
6.32 渗透检测一般不能确定缺陷的深度,但有时可根据渗透剂回渗多少粗略估计缺陷

的深
浅。 (○ )
6.33 渗透检测时,若因操作不当,真伪缺陷实在难以辨认时,应重复全过程,进行重新检
测。 (○ )
6.34 后清洗是去除对以后使用或对工件材料有害的残留物。 (○ )

7.1 水洗型着色法的显像方式有干式、速干式、湿式和自显像等几种。 (× )
7.2 水洗型荧光渗透检验方法对浅而宽的缺陷最灵敏。 (× )
7.3 干粉显像时干燥和显像工序的安排是应先干燥,后显像。 (○ )
7.4 后乳化型渗透检测剂中不含乳化剂,染料浓度高,故比水洗型可发现更细微的缺陷。(○ )
7.5 经过着色检测过的工件,可以用荧光检测复验。 (× )
7.6 渗透检测应在喷丸、喷砂、镀层、阳极化等其它处理工序前进行。 (○ )
7.7 渗透检测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 (○ )
7.8 一般情况下,表面比较粗糙的工件宜选用水洗型渗透剂,缺陷大而深度浅的工件宜选
用后乳化型渗透剂。 (○ )

8.1 在用承压设备焊接接头的检测必须清除锈蚀和污物后才能进行渗透检测。 (○ )
8.2 焊接接头或清根后经渗透检测,可不进行后清洗。 (× )
8.3 对铸件表面比较粗糙时,一般采用水洗型渗透检测。 (○ )
8.4 对在用承压设备在用与维修件渗透检测时,应采用荧光渗透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

9.1 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不必记录和评定。(○ )
9.2 相关显示是重复性迹痕显示,而非相关显示不是重复性迹痕显示。 (× )
9.3 由于工件的结构等原因所引起的显示为虚假显示。 (× )
9.4 由于渗透检测检出的缺陷是开口缺陷,因此只要-出现显示迹痕就可断定显示迹痕必是缺陷。 (× )
9.5 长宽比大于等于3的缺陷显示为线性缺陷迹痕,长宽比不大于3的缺陷显示为圆形缺陷迹痕。 (× )
9.6 渗透检测时,零件表面的圆形迹痕显示不可能是裂纹缺陷。 (× )
9.7 热裂纹显示一般略带曲折的波浪状或锯齿状,红色细条或黄绿色细亮条状。 (○ )
9.8 热裂纹通常产生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有时也在焊接接头金属中出现。 (× )
9.

9 渗透检测不能发现层间未熔合,但可检测延伸至表面的坡口未熔合。 (○ )
9.10 缺陷显示迹痕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等于30°,按横向缺陷处理。
其它按纵向缺陷处理。 (○ )
渗透检测 是非题
9.11 疲劳裂纹出现在应力集中部位。 (○ )
9.12 对于缺陷的记录可采用照相、录相和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法记录,同时应用草图
标示。 (○ )

10.1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有编制、审核和批准人。 (○ )
10.2 无损检测工艺卡应由Ⅲ级人员编制、审核。 (× )

11.1 渗透检测剂只要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即可验收使用。 (× )
11.2 使用新的渗透检测剂,改变或替换渗透检测剂类型或操作规程时,实施检测前应用铝
合金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 )
11.3 发现渗透剂有明显沉淀或混浊,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报废。 (○ )
11.4 对湿式显像剂的浓度应保持在制造厂规定的工作浓度范围内,其比重应经常进行校
验。 (○ )
11.5 对于镍基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硫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
1%。 (○ )
11.6 发现试块有堵塞或灵敏度有所下降时,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 (○ )
11.7 着色法渗透检测用的试块可以用于荧光渗透检测,反之亦然。 (× )
11.8 荧光法渗透检测时,工件检查应放在紫外线灯辐照的有效区域内进行。 (○ )

12.1 盛装渗透剂的压力喷罐只要操作环境温度不超过50℃,可以在阳光下长时间照射。
(× )

渗透检测 选择题
二.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
1.1 下面那条不是液体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点( A )。
A.可发现各种类型的缺陷 B. 原理简单易理解
C.应用方法比较简单 D. 被检工件的形状和尺寸没有限制
1.2 下列关于渗透检测的优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可检测有色金属 B. 不受材料组织结构限制
C. 不受材料化学成分限制 D. 检测灵敏度低
1.3 下列哪种材料不能用渗透检测( D )。
A. 金属材料 B. 非金属材料
C. 非多孔性材料 D. 多孔性材料
1.4 渗透检测适合

于检验非多孔性材料的( C )。
A. 内部缺陷 B. 近表面缺陷
C. 表面开孔缺陷 D. 表面缺陷
1.5 渗透检测的检测速度与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相比(D )。
A. 较快 B. 快
C. 相同 D. 较慢
1.6 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C )。
A. 渗透检测只能检测表面开口缺陷。
B. 对铁磁性材料,渗透检测比磁粉检测灵敏度低。
C. 渗透检测可以确定缺陷深度。
D. 对于微小的表面缺陷,渗透检测比射线检测可靠。
1.7 下列关于渗透检测有局限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不能用于铁磁性材料 B. 不能发现浅的表面开口缺陷
C. 不能用于非金属表面 D. 不能发现近表面缺陷
1.8 渗透检测不能发现( D )缺陷。
A. 表面气孔 B. 表面裂纹
C. 疲劳裂纹 D. 内部裂纹
2.1 ( C )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A. 体积 B. 形状
C. 温度 D. 物态
2.2 水包油表面活性剂形成胶团时,亲油基( C )。
A. 发生沉淀 B. 朝向水中
C. 聚集于胶团之中 D. 发生化学反应
2.3 不同的物质介质相接触,出现界面。人们习惯把有气体参与的界面叫( A )。
A. 表面 B. 界面
C. 表面层 D. 附着层
2.4 指出下列哪种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最大( A )。
A. 水 B. 煤油
C. 丙酮 D. 乙醚
2.5 表面张力系数的单位是( A )。
A. 牛顿/米 B. 牛顿/平方米
C. 达因/秒 D. 厘米/秒

渗透检测 选择题
2.6 在下列裂纹中,哪种毛细作用最强( C )。
A. 宽而长的裂纹 B. 长而填满污物的裂纹
C. 细而清洁的裂纹 D. 宽而浅的裂纹
2.7 表面上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就是( B )。
A. 吸附 B. 润湿
C. 乳化 D. 分散
2.8 显像过程中( C )作用大。
A. 毛细 B. 乳化
C. 吸附 D. 润湿
2.9 用来描述渗透液在工件表面分布状况的术语是( B )。
A. 毛细管作用 B. 润湿作用
C.表面张力 D.渗透作用
2.10 固体被润湿的条件是( A )。
A. 润湿角小于90° B. 润湿角等于90°
C. 润湿角大于90° D. 以上都不是
2.11 当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为零,即cosθ=1时,液滴在固体表面接近于薄膜的形
态,这种情况称为(C )。
A. 润湿 B. 不润湿
C.

完全润湿 D. 完全不润湿
2.12 液体的润湿能力用( A )表示。
A. 接触角 B. 接触面积
C. 静态渗透参量 D. 动态渗透参量
2.13 决定液体渗透能力的两个最重要参数是( D )。
A. 表面张力和粘度 B. 粘度和接触角
C. 密度和接触角 D. 表面张力和接触角
2.14 为使水具有比较好的渗透性能( A )。
A. 必须加入润湿剂,以减小表面张力
B. 必须加入润湿剂,以减小润湿能力
C. 必须加入润湿剂,以增大表面张力
D. 水是最好的渗透剂,不必添加别的成份
2.15 液体润湿性能好,表明( B )。
A. 接触角大 B. 接触角小
C. 密度大 D. 密度小
2.16 优质渗透剂的重要性质之一是润湿能力。润湿能力(C )。
A. 用接触角度量,与表面张力无关。
B. 用粘度的度量,并随表面张力的减小而变好。
C. 用接触角度量,并随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变差 。
D. 用表面张力度量,并随接触角的减小而变差。
2.17 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固体分子与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强,形成(A )现象。
A. 润湿 B. 不润湿
C. 铺展润湿 D. 完全不润湿
2.18 润湿现象即液体在毛细管中呈( C )的现象。
A. 凸面、上升 B. 凸面、下降
C. 凹面、上升 D. 凹面、下降
渗透检测 选择题
2.19 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公式是( C )。
A. F=αCOSθ?2πR B. F=πR2?ρ?g?h
C. F=2αCOSθ/R?ρ?g D. F=αCOSθ/R?ρ?g
2.20 毛细作用,使渗透剂渗透到细小、清洁的裂纹中的速度比它渗透到宽裂纹中的速度
( B )。
A. 慢 B. 快
C. 相同 D. 不可比
2.21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常遇到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分散体系,我们把分散的物质称为(C )。
A. 分散介质 B. 外相
C. 分散相 D. 渗透剂
2.22 乳化剂的H.L.B值越低(B )。
A. 亲水性越强 B.亲油性越强
C. 亲水性、亲油性均越强 D.亲水性、亲油性均越弱
2.23 表面活性剂不具有( C )作用。
A. 润湿 B. 洗涤
C. 分散 D. 乳化 E. 增溶
2.24 显像过程中,显像剂粉末是( C )。
A. 化学吸附 B. 物理吸附
C. 吸附剂 D. 吸附质
2.2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浓度越大,胶团形成越多,( D )越显著。
A. 润湿 B. 洗涤
C. 乳化 D. 增溶
2.26 亲水性乳化剂

用( B )表示。
A. W/O B. O/W
C. W/O/W D. O/W/O
2.27 使用后乳化性渗透剂,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一般使用( B )进行乳化清洗。
A. 油包水型乳状液 B. 水包油型乳状液
C. 亲油性乳化剂 D.“W/O”型乳化剂
2.28 乳化剂的( A )超过凝胶区,粘度变小而容易被水清洗掉。
A. 含水量 B. 容水量
C. 浓度 D. 比重

3.1 荧光渗透检测时用黑光灯的紫外线波长在( C )范围内。
A. 430~600nm B. 330~390nm
C. 320~400nm D. 365~420nm
3.2 荧光渗透剂时所用黑光灯的中心波长为( C )。
A. 356mm B. 365mm
C. 365nm D. 356nm
3.3 照度是指被照射物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单位是( D )。
A. 坎德拉 B. 流明
C. 瓦特 D. 勒克司


渗透检测 选择题
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化学结构相似的物质,彼此相互溶解 。
B. 物质结构相似相溶是一个法则。
C. 极性相似的物质,彼此相互溶解。
D. 极性相似相溶是一个经验法则。
3.5 选择理想的着色(荧光)染料及溶解该染料的理想溶剂,使染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 B ),对提高渗透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
A. 较低 B. 较高
C. 相同 D. 没有影响
3.6 着色渗透检测时,在理想的去除状态下,缺陷显示为( A )。
A. 白色背景上的红色显示 B. 深紫蓝色背景上的黄绿色显示
C. 灰色背景上的红色显示 D. 深紫蓝色背景上的红色显示
3.7 荧光渗透检测时,缺陷显示为(C )。
A. 灰色背景上的黄绿色显示 B. 白色背景上的黄绿色显示
C. 深紫蓝色背景上的明亮的黄绿光 D. 黑色背景上的明亮的黄绿光
3.8 红色染料显示与白色显像剂背景之间的对比率只有( C )。
A. 9:1 B. 33:1
C. 6:1 D. 2:1
3.9 光显示与不发荧光的背景之间的对比率值可达( D )。
A. 6: l B. 9:1
C. 33:1 D. 300:l
3.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荧光渗透检测时,背景的亮度必须高于要求显示的荧光亮度
B. 荧光渗透检测时,背景的亮度必须低于要求显示的荧光亮度
C. 荧光渗透检测时,背景的亮度要与荧光亮度形成鲜明的色差
D. 荧光渗透检测时,某些很淡的背景就是过度乳化和过度清洗的结果

4.1 渗透剂渗入表面缺陷的速度,受渗透剂的下列哪种参数的影响最大( B )。
A. 密度 B. 黏度
C.表面张

力 D.润湿能力
4.2 后乳化渗透剂中一般也含有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是( B )。
A. 乳化作用 B. 润湿作用
C. 渗透作用 D. 化学作用
4.3 用着色渗透剂检测过的工件通常不得用荧光渗透剂进行复验,因为( B )。
A. 显像剂可能保留在产生本底的表面上。
B. 大多数着色染料会猝灭荧光染料发出的荧光。
C. 两种渗透剂可以互溶
D. 两种渗透剂不相溶
4.4 渗透剂的粘度值如果太高,则渗透速度就减慢,如果粘度太低,缺陷中的渗透剂可能
大量( B ),会掩盖各种缺陷。
A. 挥发 B. 回渗
C. 不能被显像剂显像 D. 干在缺陷内



渗透检测 选择题
4.5 与荧光渗透剂相比,着色渗透剂的优点是( A )。
A. 不需要黑光灯 B. 灵敏度高
C. 渗透性能好 D. 无毒
4.6 渗透剂挥发性太高,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
A. 渗透剂易在工件表面和缺陷中干涸 B. 不易着火
C. 缩短渗透时间 D. 容易水洗
4.7 下面哪条不是一种好的渗透剂应具有的特点( B )。
A. 能很快地渗入非常细微的开口中 B. 容易挥发
C. 能保留在比较大的开口中 D. 容易去除
4.8 优质渗透剂应具有( B )。
A. 低闪点 B. 高闪点
C. 中闪点 C. 闪点高、中、低均可
4.9 ( C )是渗透剂的化学性能。
A. 粘度 B. 表面张力
C. 含水量 D. 接触角
4.10 渗透剂的各项物理性能中( C )影响渗透剂的灵敏度。
A. 闪点 B. 稳定性
C. 清洗性 D. 挥发性
4.11 水份测定器是测定渗透剂的( B )。
A. 腐蚀性能 B. 含水量
C. 去除性能 D. 容水量
4.12 渗透剂中( B )元素的存在,高温下会使镍基合金产生热腐蚀。
A. 铁 B. 硫、钠
C. 氟、氯 D. 氧
4.13 钛合金材料渗透检测时,渗透检测所用材料应控制( B )的含量。
A. 硫元素 B. 卤化物溶剂
C. 乳化剂 D. 荧光剂
4.14 渗透液挥发性太高易发生什么现象( A )。
A. 渗透液易干在工件表面 B. 可缩短渗透时间
C. 可提高渗透效果 D. 可加强显像效果
4.15 一种好的渗透材料必须( A )。
A. 与被检材料不发生反应 B. 黏度高
C. 挥发性高 D. 是无机基的液体
4.16 非水洗型渗透液和可水洗型渗透液之间的重要区别是( A )。
A. 可水洗型渗透液含有乳化剂,非水洗型渗透液不

含有乳化剂
B. 两种渗透液的黏度不同
C. 两种渗透液的颜色不同
D. 非水洗型渗透剂比可水洗型渗透剂容易去除
4.17 下列渗透剂中不含乳化剂的是( B )
A. 水洗型(油基)着色液 B. 后乳化型着色液
C. 水洗型荧光液 D. 水洗型荧光着色液


渗透检测 选择题
4.18 煤油因为具有以下特点,故被用来配制渗透液(A )。
A. 润湿性 B. 溶解性
C. 挥发性 D.可燃性
4.19 自乳化水洗型渗透剂中乳化剂的作用是( D )。
A. 增强渗透剂的渗透能力 B. 提高渗透速度
C. 减少渗透时间 D. 有助于用水清洗多余渗透剂
4.20 即使表面上有少量污染,渗透液也能在表面扩散为光滑均匀的薄膜,这种渗透液具有( C )。
A. 低黏度 B. 高黏度
C. 强润湿能力 D. 低蒸发性
4.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水洗型渗透剂的去除剂是水
B. 着色渗透剂的去除剂是溶剂
C.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的去除剂是溶剂
D. 后乳化型渗透剂的去除剂是乳化剂和水
4.22 以下关于过滤性微粒渗透检测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 )。
A. 施加渗透液不能刷涂,只能喷涂或浸涂
B. 染料的颜色应与工件表面颜色形成最大反差
C. 溶解渗透液的溶剂应根据被检工件表面性质来选择
D. 此种渗透液不需显像剂
4.23 乳化剂的( C )对渗透剂的乳化时间有直接影响。
A. 闪点 B. 挥发性
C. 粘度 D. 容水性
4.24 采用溶剂去除工件表面多余渗透液时溶剂的作用是( B )。
A.将渗透液变得可以用水洗掉 B. 溶解渗透液并将其去除
C.溶剂兼有乳化剂的作用 D. 产生化学反应
4.25 对显像剂白色粉末的颗粒要求是( A )。
A. 尽可能小而均匀 B. 小可不均匀
C. 没有要求 D. 尽可能大而均匀
4.26 自乳化水洗型渗透液中乳化剂的功能是( D )。
A. 增强渗透液渗透能力 B. 提高渗透液渗透速度
C. 减少渗透时间 D. 有助于用水清洗多余渗透液
4.27 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B )。
A. 渗透液和显像液均是溶液 B. 渗透液是溶液,显像剂是悬浮液
C. 溶剂清洗剂是悬浮液 D. 显像液是乳状液
4.28 着色渗透检测时,显像剂涂层通过( C )的方式促进渗透剂显现。
A. 发射荧光 B. 提供干燥表面
C. 提供一个与渗透剂成相反衬度的背景 D. 提供一个无反差背景
4.29 显像剂的物理性能是( C )。
A. 毒性 B. 稳定性
C. 密度 D. 污染






透检测 选择题
4.30 仅就显像而论,下列显像剂灵敏度较高的是( B )。
A. 水悬浮显像剂 B. 溶剂悬浮显像剂
C. 水溶性显蚀剂 D. 都一样
4.31 “干式”、“快干式”、“湿式”三个术语用来说明三种类型的( C )。
A. 乳化剂 B. 清洗剂
C. 显像剂 D. 渗透剂
4.32 下列那种说法不适合于渗透检测中使用( A )。
A. 显像剂发出低亮度荧光
B. 显像剂在检测时提供一个显示相反的背景
C. 去除多余渗透液后,显像剂把保留在不连续性中的渗透液吸出
D. 显像剂有干的也有湿的
4.33 下列哪一条不是显像剂成份本身的作用( C )。
A. 将渗透剂从缺陷中吸出来 B. 有助于形成缺陷图象
C. 增强渗透剂的荧光 D. 有助于控制渗出
4.34 显像剂通过那种方式促进渗透液显示( B )。
A. 提供一个干净的表面 B. 提供一个与渗透液相反衬度的背景
C. 提供一个干燥的表面 D. 使渗透液乳化
4.35 下列( C )不是显像剂应具有的性能。
A. 颗粒细微 B. 吸湿能力强
C. 吸收黑光 D. 不发荧光
4.36 下面那条不是显像剂本身的作用( C )。
A. 将渗透液从缺陷中吸出来 B.有助于形成缺陷图形
C.增强渗透液的荧光 D.有助于控制渗出
4.37 干粉显像剂一般与( B )配合使用。
A. 着色渗透液 B. 荧光渗透液
C. 亲水性渗透液 D. 亲油性渗透液
4.38 使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剂时的方法代号是( C )。
A. ⅡA-c B.ⅠA-c
C. ⅡC-d D.ⅠC-d
4.39 可水洗型渗透检测,施加干粉显像剂应在( C )。
A. 施加渗透剂后 B. 去除渗透剂后
C. 去除渗透剂适当干燥后 D. 去除渗透剂彻底干燥后
4.40 选择渗透检测系统时,首要的要求是满足检测任务中所需的( B )和可靠性。
A. 时间 B. 灵敏度
C. 渗透剂 D. 乳化剂
4.4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系统适用于检测大工件局部。
B. 水洗型着色渗透剂系统适用于检测表面光洁度高的工件。
C. 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系统适用于检测疲劳裂纹。
D. 水洗型荧光渗透剂系统适用于检测表面粗糙的工件。
4.42 ( C )不属于渗透剂材料的性能鉴定项目。
A. 闪点 B. 粘度
C. 可去除性 D. 毒性

渗透检测 选择题
4.43 ( C )最好使用干式显像剂。
A. 高光洁度工件表面使用着色渗透剂时
B. 当要求得到尽可能光滑和均匀的显像剂涂层
C. 在铸

钢表面上使用荧光渗透剂时
D. 在钢丝刷刷过的焊缝上使用荧光渗透剂时
4.44 显像剂层过厚、过薄和不均,都会影响渗透检测( C )。
A. 操作 B.缺陷的宽度显示
C. 灵敏度 D. 后清洗
4.45 中、高和超高灵敏度渗透检测剂系统,使用( C )试块鉴定。
A. A型 B. B型
C. C型 D. D型

5.1 无滤光片或滤光片破裂的黑光灯不能使用,这是因为黑光灯发射的哪种光线会伤害人
眼睛。( B )
A. 波长为330~390nm之间的紫外线 B. 波长为200~300nm之间的紫外线
C. 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 D. 可见光
5.2 ( B )会缩短黑光灯的使用寿命。
A. 滤光片破损 B. 使用电压超过额定电压
C. 使用滤光片 D. 不使用滤光片
5.3 黑光灯滤光片上积聚的灰尘将影响黑光灯的( C )。
A. 质量 B. 使用寿命
C. 输出功率 D. 以上都对
5.4 使用最普遍的黑光灯是哪一种?( D )
A. 白炽灯 B. 金属碳弧灯
C. 管状的“BL”荧光灯 D. 高压水银蒸汽弧光灯
5.5 比较两种渗透剂的裂纹检测灵敏度用哪种方法比较好?( B )
A. 用比重计测量比重 B. 用A型铝合金试块
C. 用B型镀铬试块 D. 用新月试验法
5.6 校验操作方法和工艺系统灵敏度用( B )试块。
A. A型 B. B型
C. 铝合金 D. C型
5.7 当渗透检测可能在10~50℃温度范围以外进行时,按规定要进行检测方法的鉴定。通
常是使用( A )进行。
A. 铝合金试块 B. 镀铬试块
C. 黄铜试块 D. 以上均可
5.8 灵敏度等级分( B )级。
A. 2 B. 3
C. 4 D. 5
5.9 按JB/T4730.5-2005标准,中灵敏度等级在镀铬试块上可显示的裂纹区位数是(C )。
A. 1~2 B. 2
C. 2~3 D. 3
5.10 JB/T4730.5-2005标准规定鉴定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等级用( B )试块。
A. A型 B. B型
C. C型 D. D型
渗透检测 选择题
6.1 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 B )。
A. 10mm B. 25mm
C. 30mm D. 15mm
6.2 对工件表面预处理一般不采用喷丸处理是因为可能会( A )
A. 把工件表面开口缺陷封堵 B. 把油污封在缺陷内
C. 使缺陷发生扩展 D. 使工件表面产生缺陷
6.3 渗透检测时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为不大于( C )。
A. 32μm B. 6.3μm
C. 12.5μm

D. 25μm
6.4 清除污物的方法有( D )。
A. 机械方法 B. 化学方法
C. 蒸汽除油 D. 以上都是
6.5 下面那条不是渗透检测用清洗剂的要求( B )。
A.清洗剂必须能溶解工件表面上常见油脂 B. 清洗剂必须不易燃易爆
C.清洗剂必须不污染 D. 清洗剂在工件表面的残留量要少
6.6 下列哪种污染不能用蒸汽除油法去除掉( B )。
A. 油脂 B. 锈
C. 重油 D. 溶性油
6.7 蒸汽除油是液体渗透检测中工件表面准备的最好方法之一,这是因为( B )。
A. 这种方法可把表面上的污染全部去除。
B. 可去除全部石油基材料。
C. 这种方法适应于任何尺寸的工件。
D. 这种方法可去除无机污染。
6.8 预清洗去除表面油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采用下列哪种设备?( C )
A. 吹砂机 B. 溶剂或化学清洗槽
C. 三氯乙烯蒸汽除油槽 D. 水洗涤剂清洗槽
6.9 荧光渗透检测中最常见的污染物是( B )。
A. 金属屑 B. 油
C. 洗涤剂 D. 水
6.10 使渗透剂渗入可能存在的不连续性中的时间叫( C )。
A. 乳化时间 B. 施加时间
C. 渗透时间 D.滴落时间
6.11 下列哪种污染不能用蒸汽除油法去除掉( B )。
A. 油污 B. 飞溅
C. 润滑油 D. 机油
6.12 在( B )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小于10min。
A. 15℃~50℃ B. 10℃~50℃
C. 15℃~52℃ D. 10℃~52℃
6.13 去除工件表面的金属屑,应采用的清理方式是( A )。
A. 腐蚀法 B. 打磨法
C. 超声波清洗法 D. 蒸汽除油法



渗透检测 选择题
6.14 被检物体和渗透材料应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渗透剂温度不能过低的原因之一是温
度越低,其( B )。
A. 粘度越低 B. 粘度越高
C. 染料会变质 D. 挥发性材料会损失
6.15 渗透速度可以用下列哪个工艺参数来补偿?( B )
A. 乳化时间 B. 渗透时间
C. 干燥时间 D. 水洗时间
6.16 渗透剂在被检工件表面上的喷涂应( B )。
A. 越多越好 B. 保证覆盖全部被检表面
C. 渗透时间尽可能长 D. 只要渗透时间足够,保持不干状态不重要
6.17 渗透时间应考虑( B )。
A. 渗透剂的种类 B. 预期检出的缺陷的种类和大小
C. 工件种类 D. 以上都是
6.18 JB/T4730.5-2005标准规定,当渗透检测不可能在( B )温度

范围内进行时,则要
求对较低或较高温度时的检测规范用铝合金试块确定。
A. 15~52℃ B. 10~50℃
C. 15~50℃ D. 10~52℃
6.19 采用溶剂去除工件表面多余渗透剂时,应使用的方法是( B )。
A. 浸洗 B. 擦洗
C. 冲洗 D. 刷洗
6.20 粗糙表面对渗透检测的影响,主要是( B )。
A.渗透剂渗入缺陷有困难 B. 除去多余渗透剂有困难
C.重新进行缺陷观察有困难 D. 施加显像剂有困难
6.21 从工件表面去除多余渗透剂的方法主要取决于( A )。
A. 工件表面粗糙度 B. 被检材料类型
C. 渗透时间的长短 D. 以上都是
6.22 水洗型和后乳化型渗透剂均可用水清洗。水洗时水射束与被检面的夹角( B )为宜。
A. 20° B. 30°
C. 40° D. 50°
6.23 水洗型和后乳化型渗透剂均可用水清洗。冲洗时,水温为( B )为宜。
A. 20℃~40℃ B. 10℃~40℃
C. 10℃~30℃ D. 30℃~40℃
6.24 水洗装置喷嘴处水压应不超过( C )。
A. 0.1MPa B. 0.2MPa
C. 0.34MPa D. 0.3MPa
6.25 渗透后水洗时应( D )。
A.水压越高越好 B.水压越低越好
C.水温越高越好 D.水温水压适当
6.26 从工件表面去除多余的渗透剂时,正确的说法( D )。
A. 一定不要把缺陷中的渗透剂去除掉
B. 必须去除多余的渗透剂,以消除有害背景
C. 用沾有溶剂的布擦洗,是去除渗透剂的常用方法
D 用布蘸饱和溶剂擦拭


渗透检测 选择题
6.27 清洗不当,最容易使下列哪些缺陷漏检( C )。
A. 锻造折叠 B. 深的麻点
C. 浅而宽的缺陷 D. 清洗技术对缺陷的检测无影响
6.28 下面哪条是不主张使用刷涂方法施加乳化剂的最好理由( A )。
A. 刷涂方法使乳化剂和渗透剂不规则地混合,从而不能精确地控制乳化时间。
B. 刷涂法有时不能完全涂覆试件,刷不到的部分难于清洗。
C. 刷子本身是无害的,但很多种刷子的材料会与乳化剂反应,而使渗透剂和试件污染。
D. 刷涂法会在试件表面形成条纹显示。
6.29 后乳化型渗透检测的乳化时间是( D )。
A. 与渗透时间相同 B. 渗透时间的一半
C. 与显像时间相同 D. 将有碍于观察的背景去除即可
6.30 对乳化时间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在允许的背景前提下,乳化时间应尽量的短。
B. 乳化时间与渗透剂种类无关。
C. 乳化时间可通过实验确定。
D. 乳化时间可采用厂家推荐的乳化时间。
6.31 后乳化方法

在施加乳化剂前要对其进行预水洗,以减少渗透剂对乳化剂的污染,水洗
温度不能高于( D )℃。
A. 10 B. 20
C. 30 D. 40
6.32 ( D )对乳化效果无影响。
A. 乳化剂浓度 B. 乳化剂种类
C. 渗透剂种类 D. 显像剂种类
6.33 下列针对干燥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正确的干燥温度通过实验确定 B. 干燥时间越短越好
C. 干燥温度不得超过55℃ D. 干燥时间不得超过10min
6.34 当采用清洗剂清洗时,应( B )。
A. 加热干燥 B. 自然干燥
C. 热风吹干 D. 烘干
6.35 与干燥时间无关的是( C )。
A. 工件的材质 B. 工件表面粗糙度
C. 工件的数量 D. 工件表面的水分的多少
6.36 为了保证显像剂层薄而均匀,施加显像剂前应( A )。
A. 摇动均匀 B. 可直接施加
C. 反复多次喷涂 D. 以上均对
6.37 施加显像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B )。
A. 200~300 mm B. 300~400 mm
C. 20°~30° D. 30°~40°
6.38 最容易使后乳化渗透检测失败的原因( C )。
A. 渗透时间过长 B. 显像时间过长
C. 乳化时间过长 D. 乳化前过分水洗
6.39 工件不能过分干燥的原因是( C )。
A. 浪费时间 B. 使显像剂的吸附能力降低
C. 可能使显示分辨率降低 D. 多余的渗透剂难以去除
渗透检测 选择题
6.40 显像剂在被检工件表面上的喷涂应( B )。
A. 越多越好 B. 薄而均匀
C. 越少越好 D. 只要显像时间足够,越少越好覆盖全部
6.41 显像时间取决于( B )。
A. 使用的渗透剂种类 B. 使用的显像剂种类和缺陷的大小
C. 被检工件的温度 D. 以上都是
6.42 水洗型渗透检测,施加干粉显像剂应在( C )。
A. 施加渗透剂之后 B. 去除渗透剂之后
C. 去除渗透剂,适当干燥之后 D. 去除渗透剂,彻底干燥之后
6.43 着色检测时,通常被检工件表面可见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 A )。
A. 1000LX B. 1000μw/cm2
C. 500LX D. 3000μw/cm2
6.44 渗透检测时花键、销铆钉等下面会积存渗透液残余物,这些残余物最可能引起的是( A )。
A.吸收水分引起腐蚀 B.漆层剥落
C. 疲劳裂纹 D. 裂纹
6.45 使用荧光渗透剂时,对工件的检测应( D )。
A. 在明亮的房间进行 B. 在施加渗透剂后立即进行
C. 在施加显像剂后立即进行 D. 在暗室里黑光灯下进行
6.46 可采用在渗透时间内,补充施加渗透剂来

保证受检面被渗透剂( C )。
A. 吸附 B.溶解
C. 润湿 D. 干燥
6.47 荧光渗透检测中,黑光灯的作用是( A )。
A. 使渗透剂发出荧光 B. 有利于显像剂的显像
C. 提高渗透剂粘度 D. 降低渗透剂表面张力
6.48 因操作不当真伪缺陷实在难以辨认时,检测人员采取的措施是( D )。
A. 擦掉所有显示,重喷显像剂观察。
B. 擦掉显像剂薄膜,重喷显像剂观察。
C. 擦掉不相关的显示,重喷显像剂观察。
D. 重新检测。
6.49 下列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渗透显示的分辨力有影响?( D )
A. 使用的渗透剂 B. 工件表面状态
C. 工件和渗透剂的温度 D. 以上都是
6.50 工件检测后清洗应( A )。
A. 尽快进行,这样比较容易去除残余物。
B. 若干小时后进行,干的残余材料易于去除。
C. 加热工件,这样比较容易去除残余物。
D. 激冷工件,这样比较容易去除残余物。

7.1 下面哪种渗透检测方法灵敏度最低?( A )
A. 水洗型着色法 B. 溶剂去除型着色法
C. 后乳化型着色法 D. 水洗型荧光法


渗透检测 选择题
7.2 水洗荧光渗透液粗糙表面工件优先选择的显像剂是( B )。
A. 溶剂悬浮式 B.干式
C. 水悬浮式 D. 水溶性
7.3 水洗型渗透检测剂,乳化剂含量越高,越容易清洗,灵敏度越( B )。
A. 高 B. 低
C. 不变 D. 很高
7.4 下列那条是荧光渗透剂优于着色渗透剂之处( B )。
A. 可在明亮的地方检测 B. 微小显示容易看到
C. 可用于不与水接触 D. 对缺陷的污染不灵敏
7.5 下列哪种方法对非常细微的缺陷最灵敏?( C )
A. 可水洗性着色法 B. 可水洗型荧光法
C. 后乳化型荧光法 D. 后乳化型着色法
7.6 后乳化型荧光法具有极明亮的荧光,对细小缺陷检验灵敏度( B )。
A. 低 B. 高
C. 较高 D. 以上都是
7.7 检测精铸涡轮叶片上小裂纹,使用的渗透剂应是( C )。
A. 可用水洗型荧光渗透液,以得到适当的灵敏度和水洗型能
B.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由工件的大小和形状决定
C. 后乳化型荧光渗透剂,得到最佳灵敏度和水洗性能
D.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得到较高的可见度
7.8 用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法时,下列时间中最关键的是( C )。
A. 预清洗时间 B. 显像时间
C. 乳化时间 D. 干燥时间
7.9 采用荧光法渗透检测时,在清洗部位最好配一台黑光灯,主要是为了( C )。
A. 使工件

不用干燥就可以检测 B. 加速渗透剂渗出缺陷
C. 检查清洗效果 D. 确定工件是否被渗透剂覆盖
7.10 穿晶或晶间腐蚀裂纹的渗透检测,宜使用( C )。
A. 溶剂去除着色法 B. 溶剂去除荧光法
C. 后乳化型荧光法 D. 后乳化着色法
7.11 后乳化渗透剂中不含乳化剂,故温度变化时,不会产生( D )。
A. 分离现象 B. 沉淀现象
C. 凝胶现象 D. 以上都是
7.12 高空野外作业时,宜选用( B )。
A. 后乳化型荧光法 B. 溶剂去除型着色法
C. 水洗型着色法 D. 水洗型荧光法
7.13 下列哪条是溶剂去除法优于水洗法之处?( D )。
A. 检验时不需要特殊光源 B. 使渗透剂能较快渗入小的开口中去
C. 易于看出微小迹痕 D. 在现场和偏远场合使用方便
7.14 溶剂清洗型着色渗透检测法与后乳化型荧光渗透检测法相比较,后乳化型荧光渗透检
测的优点是( B )。
A. 不需要特殊光源,现场操作方便,不需要电源、水源。
B. 灵敏度高,适合检测尺寸较小,深度较浅的缺陷,缺陷显示迹痕清晰。
C. 灵敏度高,适用于表面粗糙工件。
D. 不需要电源、水源,但灵敏度高。

渗透检测 选择题
7.15 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渗透检测方法下列考虑不正确的是( C )。
A. 优先选择水基材料 B. 优先选择水洗法
C. 优先选择亲油性后乳化法 D. 优先选择亲水性后乳化法
7.16 渗透检测应在( A )工序前进行。
A. 喷漆 B. 镀层
C. 防腐 D. 以上都是

8.1 下面那条与焊接接头渗透检测无关( D )。
A. 搁置较久焊接接头应先除锈
B. 应尽量缩短溶剂与焊接接头的接触时间,避免过清洗
C. 起弧和熄弧处易产生细微的火口裂纹,应特别注意
D. 蒸汽除油
8.2 需热处理的焊接件应在( B )进行渗透检测。
A. 热处理前 B. 热处理后
C. 焊后 D. 以上均可

9.1 由于渗透剂污染等所引起的渗透剂显示,称为( D )。
A. 相关显示 B. 非相关显示
C.缺陷显示 D. 虚假显示
9.2 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在工件上产生虚假显示?( D )
A. 过分的清洗 B. 显像剂施加不当
C. 渗透检测时工件温度低 D. 工件表面污物
9.3 下列哪种缺陷不能用渗透检测发现?( D )。
A. 锻造折叠 B. 弧口裂纹
C. 磨削裂纹 D. 内部非金属夹杂
9.4 下列哪种缺陷是原材料缺陷( D )。
A. 疲劳裂纹 B. 腐蚀裂纹
C. 热处理裂纹 D. 棒材上的

发纹
9.5 渗透检测中引起灵敏度降低的是( C )。
A. 用蒸汽除油去除表面处理
B .用浸入法施加渗透剂
C. 对已经过渗透检测的工件重新检测
D. 使用后乳化型渗透剂而不使用溶剂清洗渗透剂
9.6 下列哪种缺陷可以归类为制造工艺缺陷?( D )
A. 疲劳裂纹 B. 应力腐蚀裂纹
C. 分层 D. 热处理裂纹
9.7 下列哪种缺陷可归类为在役使用缺陷( A )。
A. 疲劳裂纹 B. 气孔
C. 机加工裂纹 D. 折叠
9.8 渗透检测时,在焊接件中可能发现下列哪种缺陷?( B )
A. 疏松 B. 未焊透
C. 缩孔 D. 折叠

渗透检测 选择题
9.9 深的弧口裂纹常呈现为( B )。
A. 小的紧密显示 B. 圆形显示
C. 细线状显示 D. 微弱的断续显示
9.10 焊接接头表面裂纹在渗透检测时显示的迹痕形状通常是( D )。
A. 星状 B. 波浪线状
C. 锯齿状 D. 以上都可能
9.11 对铸件用荧光法渗透检测时,发现一群小的黄绿色亮点显示,这种缺陷可能是铸件表
面的( D )。
A. 淬火裂纹 B. 热裂纹
C. 冷裂纹 D. 密集性气孔
9.12 渗透检测时,磨削裂纹显示呈( B )。
A. 圆形 B. 断续条纹且垂直于磨削方向
C. 密集点状 D. 断续条纹且平行于磨削方向
9.13 砂型铸件上可能发现下列哪种缺陷?( D )
A. 未焊透 B. 咬边
C. 气孔 D. 疏松
9.14 锻造折叠的渗透检测显示通常是( C )。
A. 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显示 B. 聚集的显示
C. 连续或连续的线条 D. 波浪线状显示
9.15 铸造冷裂纹一般易产生在( C )。
A. 薄截面上 B. 厚截面上
C. 厚薄交界处 D. 任意部位
9.16 在轧制板材焊接坡口渗透检测中,可能发现下列表面缺陷中( B )缺陷。
A. 折叠 B. 分层
C. 未焊透 D. 冷隔
9.17 铸件上的冷隔会出现那种显示( C )。
A. 一条由点构成的线 B. 成群的点
C.一条连续或间断的线 D. 锯齿状的线
9.18 下列那种缺陷可以归为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A )。
A. 应力裂纹 B. 疏松
C. 应力腐蚀裂纹 D. 折叠
9.19 铝段件上边缘清晰的新月形的浅显示是( A )。
A. 折叠 B. 中心线状气孔
C. 热处理裂纹 D. 虚假显示
9.20 钢制轴上有一长度为4mm和一个长度2mm的缺陷显示迹痕,其间距为2mm,按
JB/T4730.5-2005标准可评为( B )级。
A. I B. II
C. 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