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_毛明珍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_毛明珍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_毛明珍

农 药

AGROCHEMICALS 第53卷第6期2014年6月Vol. 53, No. 6Jun. 2014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

毛明珍,何琦文,张晓光,苏天铎,魏 乐,张建功,王列平,薛 超,宁斌科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西安 710065)

摘要:草铵膦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是目前转基因抗性作物理想的除草剂,应用前景非常

广阔。 草铵膦具有2种对映异构体,但只有L -构型具有除草活性。 根据相关文献及专利报道,综述了草铵膦及L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 关键词:草铵膦;制备方法;手性合成;综述中图分类号:TQ4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14)06-0391-03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Synthetic Methods of Glufosinate-ammonium

MAO Ming-zhen, HE Qi-wen, ZHANG Xiao-guang, SU Tian-duo, WEI Le, ZHANG Jian-gong,

WANG Lie-ping, XUE Chao, NING Bin-ke

(Xi ′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Xi ′an 710065, China)

Abstract: Glufosinate is a highly ef ?

cient, broad-spectrum, low toxicity and non-selective herbicide, and is also a good herbicide for transgenic crops with resistance, which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Glufosinate consists of two isomers, but only the L-enantiomer has herbicidal a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reported patents, the synthetic methods of glufosinate and L-glufosinat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glufosinate; synthetic methods; asymmetric synthesis; overview

草铵膦(glufosinate)是德国赫斯特(Hoechst)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效成分为

phosphinothricin(简称PPT),化学式为C 5H 12NO 4P ,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对光稳定;在pH=5~9的水溶液中易水解。 市售草铵膦是外消旋混合物,只有L -型具有除草活性,靶标酶是谷氨酰胺合成酶(GS),草铵膦能抑制GS 所有已知的形式,导致植物体内氮代谢紊乱、氨的过量积累、叶绿体解体,从而使光合作用受抑,最终导致植物死亡[1-3]。

草铵膦具有很强的除草活性,几乎能有效防除各种供试杂草,对农作物安全,活性高,杀草谱广,药害小,是目前转基因抗性作物理想的除草剂,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而受到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3-4]。 关于草铵膦及L -草铵膦合

成报道很多,最近又有很多新颖的合成方法被开发出来,本文对其合成路线进行详细介绍。

1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

1.1 盖布瑞尔(Gabriel)–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该路线[5-6]以甲基亚磷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反应条件比较温和,不需要苛刻的反应温度,但要用到1,2-二溴乙

烷、液溴等物质,成本较高,总收率较低(10%~15%),是一种早期合成草铵膦的方法[5]。 收稿日期:2014-03-20,修返日期:2014-05-06

作者简介:毛明珍(1984—),男,山西襄汾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新农药创制、农药原药及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E-mail :maomingzhen0303@https://www.360docs.net/doc/4810042384.html, 。

杜春华等[6]对该路线进行了改进,将丙二酸二乙酯的钠盐改造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的钠盐,反应步骤减

少,

总收率为25.8%(以甲基亚膦酸二乙酯计),但该路线每一步的反应时间都较长(10 h 以上),且温度较高(100 ℃以上),工艺比较繁琐。

1.2 阿布佐夫(Arbuzov)合成法

该路线[7]以甲基亚磷酸二乙酯和4-溴-2-三氟乙酰氨基-丁酸甲酯为原料合成,反应历程较为简洁,但4-溴-2-毛明珍, 何琦文, 张晓光, 等.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J]. 农药, 2014, 53(6): 391-393.

392

第53卷

农 药 AGROCHEMICALS 三氟乙酰氨基丁酸甲酯制备较为繁琐,成本较高,而且需要氨基的保护与脱保护,使制备成本进一步增加。

1.3 高压催化合成法

该路线[11]以甲基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与丙烯醛反应后得到缩醛产物,再经氰化物、氯化铵等反应得到α-氨基腈类化合物,然后水解得到草铵膦[9]。 工艺收率稳定在30%左右(以甲基亚磷酸二乙酯计),

条件温和,是目前产业化大生产所采用的路线,但要用到剧毒的氰化物,对环境上的要求较高,而且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氯化铵,难以与产品草铵膦分离,纯化工艺繁琐。

该路线[8]以甲基乙烯基次膦酸甲酯和乙酰胺为原料,在150~200 kg/cm 2

压力下,

用八羰基二钴作催化剂、二氧六环为溶剂进行反应,目标产品收率大于80%,但反应需要使用一氧化碳和氢气,且要在15~20 MPa 的高压下反应,对设备要求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另外一氧化碳为剧毒气体,不易控制。

1.4 布赫勒-贝格斯(Bucherer -

Bergs)法合成

该路线[9]以甲基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得到β-次膦酸酯取代的醛或者缩醛,然后与氰化钾(钠)、碳酸铵经过Bucherer -Bergs 反应,

得到β-次膦酸酯取代乙内酰脲结构,再经过开环、酸化、铵化得到草铵膦,文献报道收率86.2%(以β-次磷酸酯取代的缩醛计)。

其中乙内酰脲结构在碱性溶液中开环,需要回流30 h ,工艺较为繁琐。

1.5 内博(Neber)重排法合成

该路线[10]以甲基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与丁烯腈发生加成反应,然后利用Neber 重排,在经水解反应制得草铵膦,该路线避免了剧毒氰化物的使用以及使用氨基酸衍生物时对氨基的保护与脱保护的反应。

1.6 斯垂克(Strecker)法合成

李以名等[12]以甲基二氯化磷与异丁醇为起始原料,得到比较稳定的甲基次膦酸异丁酯,再与1,1-二乙酰氧基-2-丙烯在紫外光照射下经过自由基反应得到3,3-(二乙酰氧基)丙基甲基次膦酸异丁酯,然后经Strecker 反应,进一步水解铵化得到目标产物草铵膦,文献报道总收率61.7%(以甲基二氯化磷计)。

2 L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

2.1 低温定向合成法

低温定向合成方法[13]以甘氨酸酯为原料,先合成一种氢化吡嗪类化合物,在-80 ℃的低温下,正丁基锂夺去活性氢离子,使氢化吡嗪阴离子化,进一步同β-氯乙基甲基次膦酸酯定向合成中间体,再经水解得到高纯度的L -型草铵膦,ee 值>90%,收率85%以上。 但氢化吡嗪的阴离子

化过程需-80 ℃的低温,不易于工业生产。 另外,此步骤中所用到的强锂试剂(n -BuLi)也比较贵重。

2.2 以谷氨酸或蛋氨酸为原料合成

第6期

393

该路线[15]从谷氨酸或者蛋氨酸出发,经酯化后热消除得到乙烯基甘氨酸的衍生物,在2-乙基过己酸叔丁酯催化作用下,与膦酸酯发生区域选择性加成,生成L -型草铵膦的衍生物,再经水解得到L -型草铵膦,ee 值超过99%。 该路线中热消除这一步需要500 ℃高温,且产率很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2.3 不对称催化氢化法

该路线[14]

以谷氨酸或蛋氨酸为原料,成内酯后经过氯化氢开环,生成中间体(S )-2-甲氧羰基胺基-4-氯-丁酸甲酯,与甲基亚磷酸二乙酯反应得到草铵膦衍生物,最终得到L -型草铵膦,总收率42.3%,ee 值为93.5%。

Zeiss [16]

利用铑-双磷催化剂[Rh -(R ,R )-norphos]不对

称催化氢化合成了L -型草铵膦,首先合成了底物A ,以Rh -(R ,R )-norphos 为催化剂,

对C=C 键进行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进一步水解,得到L -型草铵膦,ee 值达到90.8%(文献中其余催化剂未列出)。 Minowa 等[17]

以类似的底物B 进行了不对称催化氢化的研究,以[Rh((S ,S )-Et -DUPHOSTM)(cod)]OTf 为催化剂时,

目标产物L -型草铵膦ee

值为 2.4 不对称的氰基加成法

Minowa 等[18]

在专利WO2008035687中报道了一种合

成L -型草铵膦的新方法,以β-次膦酸酯基醛为起始原料,与胺反应生成亚胺类化合物C ,在脲类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不对称的氰基加成反应,得到S -氨基腈类化合物,

进一步水解得到目标产物L -草铵膦,ee 值最高为94%。

2.5 迈克尔加成法

Minowa 等[19]

报道了以甲基乙烯基磷酸甲酯和S -2-

羟基-3-蒎酮的甘氨酸乙酯衍生物为底物,在-78 ℃低温下反应,构建了草铵膦分子的手性中心,进一步水解得到L -草铵膦,ee 值最高为79%。

3 展望

目前世界上三大除草剂品种是草甘膦、草铵膦和百草枯,相对于百草枯和草甘膦,草铵膦具有优异的除草性能及较小的药害副作用,随着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发

展,草铵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需求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我国已有9家草铵膦企业登记,正式工业化并打开市场的企业只有浙江永农和河北威远,且由于技术壁垒,生产工艺没有较大规模的突破,产能都在数百吨;对L -草铵膦的生产至今未见报道[20]。 各个科研机构及企业需加快草铵膦的开发,提高生产技术,尤其是L -草铵膦的工艺开发,突破技术壁垒,满足未来市场的需要。

(下转第431页)

毛明珍,等: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95.6%。 底物中间体的合成[16]

如下。

第6期431

量下生长安全,≥240 μg a.i./kg药量下药害明显;甘蓝、西红柿、糯玉米和甜玉米在≤60 μg a.i./kg药量下生长安全,≥120 μg a.i./kg药量下药害明显;糯稻和粳稻对甲磺草胺最敏感,在≤30 μg a.i./kg药量下生长安全,≥60 μg a.i./kg 药量处理药害明显。

根据甲磺草胺在我国甘蔗田土壤残留检测结果,甲磺草胺以1.5倍量施药的土壤原始沉积量为0.938~1.483 mg/kg,半衰期为37.6~105 d。以此计算,常量使用的原始沉积量约为0.6~1.0 mg/kg,以原始沉积量1.0 mg/kg、半衰期105 d计,施药1年后甲磺草胺土壤残留量约92 μg a.i./kg,2年后土壤残留量约7.5 μg a.i./kg。目前甘蔗在我国一般采用“1年新植1年宿根”的种植模式,如在新植蔗苗期施用甲磺草胺,宿根蔗收获后(约2年时间)可以安全种植以上供试16种不同作物;如在宿根蔗苗期施药,收获后(约1年时间)可以安全种植作物有向日葵、豇豆、大豆、木薯、花生、饲料玉米、棉花、白萝卜、黄瓜和西瓜,糯稻和粳稻比较敏感,不宜种植。因此,为了避免甲磺草胺残留药害,保障后茬作物种植安全,应科学合理使用甲磺草胺,并根据施用后间隔期长短合理选择后茬作物。

参考文献:

[1] 刘长令. 世界农药大全: 除草剂卷[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40-142.

[2] V ANSAUN

W

A. 新型大豆田除草剂F6285[J]. 农药, 1993, 32(5):

64-65.

[3] 马刚, 于敬堂. 用于大豆的新颖除草剂—Sulfentrazone[J]. 农药

译丛, 1998, 20(3): 64-65.

[4] 马跃峰, 杜晓莉, 覃建林. 75%磺酰唑草酮干悬浮剂芽前防除蔗

田杂草研究[J]. 植物保护, 2005, 31(1) : 85-87.

[5] 覃建林, 龙丽萍, 梁卫忠, 等. 13种除草剂对甘蔗田恶性杂草

香附子的防除效果试验及评价[J]. 广西农业科学, 2005, 36(4): 359-362.

[6]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NY/T 1853—2010. 除草剂对后茬作物影响

试验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责任编辑:李新

参考文献:

[1] 刘长令, 韩亮, 李正名. 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农药品

种(3)-除草剂[J]. 农药, 2004, 43(1): 1-4.

[2] 苏少泉. 草铵膦评述[J]. 农药, 2005, 44(12): 529-532.

[3] 宋宏涛, 楚士晋. 草铵膦制备合成方法简述[J]. 现代农药, 2006,

5(3): 1-3, 30.

[4] 楼亿圆, 林志坚, 郑仁朝, 等. 生物法合成L-草铵膦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药, 2009, 8(3): 1-5.

[5] 俞传明, 刘宣淦. 草铵膦的合成[J]. 农药, 2001, 40(4): 1, 15.

[6] 杜春华, 余俐佳, 任志超. 草铵膦铵盐及其中间体的合成[J]. 农

药, 2012, 51(5): 331-333.

[7]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编译. 国外农药进展[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0: 212.

[8] TAKAMASTU H. Process for Producing Phosphinylamino Acid

Derivatives: US, 4906764[P]. 1990-03-06.

[9] 杜晓华,李以名,徐振元.一种草铵膦的制备方法:C N,

201210025815.6[P]. 2012-07-08.

[10] 李晶, 牛勇毅, 李从胜. 草铵膦的制备方法: CN, 200810182615.5[P].

2010-06-23.

[11] WILLAMS L. Method for Producing Glufosinates and

Intermediate Products for the Same: US, 6359162B1[P]. 2002-03-

19.

[12] 李以名, 杜晓华, 杨宏武, 等. 一种制备草铵膦的新方法[J]. 农

药, 2012, 51(1): 11-13.[13] ZEISS H J.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Homoalanin-4-

yl(methyl) Phosphinic Acid and Its Alkyl Esters: US, 4777279[P].

1988-10-11.

[14] XU Xue-song, TENG Han-bing, QIU Guo-fu, et al. A Facile

Synthetic Route to L-Phosphinothricin[J].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6, 17: 177-179.

[15] ZEISS H J.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L-Phosphinothricin

from L-Methionine and L-Glutamic Acid via L-Vinylglycine[J].

Tetrahedron, 1992, 48: 8263-8270.

[16] ZEISS H J.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Both Enantiomers of

Phosphinothricin via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a-Acylamido Acrylates[J]. J Org Chem, 1991, 56: 1783-1788.

[17] MINOWA N, NAKANISHI N, MITOMO M. Method for

Producing L-2-Amino-4-(hydroxymethylphosphinyl)-butanoic acid: WO, 2006104120A1[P]. 2006-10-05.

[18] MINOWA N, NAKANISHI N, MITOMO M. Method for

Producing Phosphorus-containing Amino Acid and Production Intermediate Thereof: WO, 2008035687A1[P]. 2008-03-27. [19] MINOWA N, HIRAYAMA M, FUKATSU S.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Phosphinothricin and Related Compounds by the Michael Addition of Glycine Schiff Bases to Vinyl Compounds[J].

Bull Chem Sol Jpn, 1987, 60: 1761-1766.

[20] 杨益军. 全球草铵膦市场现状及前景市场分析[J]. 农药市场信

息, 2013, 13(19): 18-19.

责任编:赵平

(上接第393页)

郭成林,等:甲磺草胺对后茬作物室内安全性评价

印度RCF公司第4季度净利润上涨30%

印度Rashtriya农化品和肥料公司(RCF)发布报告称,截至2014年3月31日,该公司2013/14财年第4季度净利润为2 567万美元,上涨30%。

第4季度净收益为3.2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58亿美元有所下降。

2013/14财年RCF总体净利润达4 250万美元,与2012/13财年4 778万美元相比下降了11%。 2013/14财年公司的总收益额达11.2亿美元,去年同期则为11.5亿美元。

RCF董事长兼总经理R G Rajan说:“尽管国内天然气的使用、补贴的延迟、原材料价格不断变化、外汇波动等因素影响化肥行业,但公司营业有所改善。”

RCF孟买分公司是目前印度主要的化肥生产商,运营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Trombay和Thal的2个工厂,具有250万t尿素和60万t复合肥料的生产能力。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2.1 草铵膦生产方法 综观国内外有关草铵膦的文献专利报道,除可用双丙氨酰磷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外,其合成方法绝大多数以三氯化磷或亚膦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一定的反应过程合成膦酸酯,然后与某些氨基衍生物发生发应;由于其本身是一种氨基酸,因此也可将亚膦酸酯与烯醛反应后再利用Strecker 反应,或将膦酸酯与丙二酸二乙酯的衍生物反应后再利用Gaburial 反应等合成草铵膦。 2.1.1阿布佐夫合成法… 2.1.2高压催化合成法… 2.1.3 低温定向合成法… 2.1.4 盖布瑞尔-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2.1.5 斯垂克-泽林斯基法… 2.1.6 手性合成子法 草铵膦只有L理具有植物毒性,其除草活性为外消旋混合物的2倍。L理草铵膦的合 成也可从天然氨基酸出发。例如从谷氨酸出发,经酯化后热消除得到乙烯基甘氨酸的衍生物,在2-乙基过己酸叔丁酯催化作用下,与膦酸酯发生区域选择性加成,生成L理草铵膦 的衍生物,进一步处理即得L型草铵膦。 利用该方法制得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光学纯度,可达99.4%;但总收率较低,且甲基环氧乙烷不易存放。

2.1.7 其它方法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中大部分都是合成外消旋混合物。此外,还有专门用于合成L理草铵膦高效体的方法。 1)酶合成法,即以Scholkopf法为基础,用生物酶来分离合成的外消旋体混合液,从而得到L理草铵膦。主要用到的酶为q-胰凝乳蛋白酶、磷酸二酯酶I等。 2)化学立体合成法,即以膦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不同的立体选择剂(如L-乙烯基氨基 乙酸、L-3-fi基丁烯酸酯等)来合成L理草铵膦。 3)拆分法,即主要用酶催化拆分合成的DL-型草铵膦。酶合成法和拆分法虽然选择性高、专一性强, 但合成成本比较高,大型工业化生产受 到一定的限制而化学立体合成法一般步骤比较长、合成路线也较复杂,并且某些立体选择剂的制备也比较困难。 2.2 草铵膦的合成技术进展 2006年日本明治制果(MeijiSeika)公司成功开发了单异构体的精草铵膦,并申请了专利,又把草铵膦的产品技术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这个专利产品可以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农药的更高精细化。 宋宏涛等人通过对各种合成路线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斯垂克-泽林斯基法虽然工艺较成熟,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原料成本也较低,但剧毒物质KCN的介入难免影响其工业化大 规模生产。综合各合成路线,结合阿布佐夫合成法与迈克尔反应,拟订出“阿布佐夫-迈克 尔法”合成路线: 其中,第一步反应所需的I2为催化剂量,也可用CHI代替,该步利用阿布佐夫反应完成磷的重排转价;第三步反应利用格氏反应以引入乙烯基构建出迈克尔加成所需的,D-不 饱和结构单元,体系需绝对无水,另外,当投入工业生产时,乙烯基氯化镁(CH2=CHMgCl) 可由氯乙烯与金属镁反应制备,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节约成本;第四步即利用了迈克尔加成反应,作为亲核试剂的N-乙酰甘氨酸乙酯(CHsCONHCHCOOCRs)可直接购买,也可自行制备。 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和日本明治制菓株式会社、以及高砂香料工业株式会社三方合作共同开发的精草铵膦项目经过多年的小试和2年的中试,于2013年3月20日在永农化工正式结束,中试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进入了实施工业化的阶段,取代普通草铵膦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市场上草铵膦主要是采用生物发酵法来合成,缺点是产量小、成本高,导致精草铵膦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能够大面积推广。经过这几年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和日本公司合作开发,其技术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精草铵膦,其生产成本比发酵发有大幅度下降,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

第七章 费托合成

第七章 F-T合成试题 一、填空题 1、F T合成是和在1925年首先研究成功的。 2、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建成了一个F-T合成工厂即。 3、F-T合成可能得到的产品包括和,以及、。 4、F-T合成催化剂分为和。 5、复合催化剂采用制成。 6、沉淀铁系催化剖根据助剂和载体的不同,主要分为、和。 7、液态油通过蒸馏分离可得到和。 8、SASOL一厂工艺经净化后的煤制合成气分两路进入 和。 9、在F-T合成中,反应器类型有多种,在SASOL厂生产中使用了和两种装置。 10、催化剂组成为9.0~Fe;0. 9%K/硅沸石-2,硅沸石-2具有,具有较小的, 有利于。 11、熔铁型催化剂主要应用的装置是。 12、铁催化剂是活性很好的催化剂,用在固定床反麻器的中压合成时,反应温度为。 13、柴油的十六烷值约为,汽油的辛烷值为。 14、F-T合成原料气中新鲜气占,循环气占。 15、SASOL二厂工艺流程中净化后的合成气经反应后,合成产物首先.将反应生成 的和冷凝下来。水经氧化得和,液态油经、 可得汽油。 16、在SMFT合成模试工艺流程中一段反应器为,采用;二段反应器为,采用, 对一段产物进行改质以提高油品质量和收率,简化后处理工序。 17、F-T合成采用沉淀铁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空速为;采用熔铁催化剂的气流床 反应器,空速为。 二、名词解释 1、F-T合成法 2、MFT合成

3、SMFT合成 4、担载型催化剂 5、熔铁型催化剂的制备原理 6、积炭反应 三、判断正误 1、单一催化剂主要有钌、镍、铁和钴.其中只有钌被用于工业生产。() 2、SASOL一厂的合成产物中的蜡经减压蒸馏可生产中蜡(370~500℃)和硬蜡(>500℃), 可分别加氢精制。() 3、SASOL一厂工艺的气流床反应器主要产物为柴油。() 4、F-T合成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400℃,否则易使催化剂烧结,过早失去 活性。() 5、当合成气富含氢气时,有利于形成烷烃。() 6、用含碱的铁催化剂生成含氧化合物的趋势较大,采用低的V(H2)/V(CO)比,高压和大空 速条件进行反应,有利于醇类生成,一般主要产物为甲醇。() 7、积炭反应为放热反应。() 8、从动力学角度考虑,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同时副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 9、SASOL一厂流程中将冷凝后的余气先脱除C02.二厂流程中将余气直接分离,然后进 行深冷分离成富甲烷、富氢、C2和C3~C4馏分,可以获得高产值的乙烯和乙烷组分。 () 10、浆态床反应器结构复杂,投资费用高。() 11、气流床反应器由反应器和催化剂沉降室组成。() 12、原料气中的(CO+H2)含量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但反应放出的热量少,易使 催化剂床层温度降低。() 四、回答问题 1、简述F-T合成的反应原理。 2、F-T合成应中铁系催化剂包括哪些类型? 3、简述复合催化剂的作用。 4、简述F-T合成反应需在等温条件下进行的原因。

费托合成工艺学习分析报告本科

关于煤间接液化技术“费-托合成”的学习报告报告说明 F-T合成作为煤的间接液化的重要工艺,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分别报告作者在F-T合成的基本原理、高低温工艺、催化剂以及F-T合成新工艺的学习情况。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报告末尾有本人对F-T合成工艺改进的一点设想和建议。 一、F-T合成的基本原理 主反应 生成烷烃: (1) (2) 生成烯烃: (3) (4) 副反应 生成含氧有机物: (5) (6) (7) 生成甲烷: (8) 积碳反应: (9) 歧化反应:

(10) F-T合成利用合成气在炉内反应生成液体燃料,1-4式为目标反应,其中1和3是生产过程中主要反应。其合成的烃类基本为直链型、烯烃基本为1-烯烃。5-7式会生成含氧有机物的反应会降低产品品质;8式生成甲烷虽然是优质燃料但价值不高(原料合成气也为气体),往往需要分离出来进行制氢,构成循环;积碳反应主要是会对催化剂产生影响,温度过高时积碳反应产生的碳会镀在催化剂上(结焦现象),堵塞孔隙,造成催化剂失效。 二、高温工艺与低温工艺 反应温度不同,F-T合成液体产物C数目也不同(或者说选择性不同),基本上呈温度变高,碳链变短的趋势。低温工艺约在200-240摄氏度下反应,即可使用Fe催化剂也可用Co系催化剂,后者效果较好,产物主要是柴油、润滑油和石蜡等重质油品。高温工艺约在350摄氏度情况下反应,一般使用熔铁催化剂,产品主要是小分子烯烃和汽油。 由于温度不同,高低温工艺采用的反应器也有所不同,低温工艺主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浆态床反应器;高温工艺主要用循环流化床、固定流化床反应器。 下面关于首先报告我对反应基本流程的认识 首先无论何种反应器都需要先将合成气和循环气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输入反应器,再经过均布装置将合成气均匀散开,之后进入反应段。由于炉内反应基本为强放热反应,对于低温工艺需要设置通水的管道利用水汽蒸发转移热量提高效率,而高温工艺由于强烈的对流换热所以并不要求特殊的冷却系统。 反应段过后主要是催化剂回收和产品分离的问题,这一点主要是利用旋分器、重力沉降(反应中催化剂结团结块)等方式。图1为反应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错误!未指定顺序。反应器基本结构示意图 这里再简要报告我对以上提到的四类反应器认识 固定床反应器(Arge反应器) 由于催化剂到冷却界面的传热距离限制,固定床式反应器要想法设法增大表面积。早期由于管式反应器直径过大而采取了层炉式反应器,然而由于散热和催化剂利用效率的问题而不被广泛使用。随后的发展趋势就是反应器内“管”越来越多、越来越细;1955年Sasol公司开发了内含2052根直径50毫米“管”的固定床反应器;1990年Shell公司开发了内含26150根直径26毫米“管”的反应器。而“管越多、越细”,反应器的效率和生产能力也越高(这点后面要提到)。 这种反应器优点易于操作运行,产品易于分离,适用于蜡生产;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此类反应器温度分布不均,其温度需要控制在较低水平,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率,以及因此带来的对于催化剂细度的要求,使得催化剂利用效率低,用量大;同时反应器由于承受压降厚度较大,铁催化剂定期更换要求复杂的网络结构,加大了设备成本。 浆态床反应器

费托合成

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介绍,包括催化技术、反应器以及国内正在进行项目介绍) 间接液化概念 间接液化是先把煤炭在高温下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使煤炭全部气化、转化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然后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为液体燃料的工艺技术。 间接液化首先将原料煤与氧气、水蒸汽反应将煤全部气化,制得的粗煤气经变换、脱硫、脱碳制成洁净的合成气(CO+H2),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合成反应生成烃类,烃类经进一步加工可以生产汽油、柴油和LPG等产品。 在煤炭液化的加工过程中,煤炭中含有的硫等有害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燃烧后转化成灰分)均可脱除,硫还可以硫磺的形态得到回收,而液体产品品质较一般石油产品更优质。 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 煤间接液化中的合成技术是由德国科学家Frans Fischer 和Hans Tropsch 于1923首先发现的并以他们名字的第一字母即F-T 命名的,简称F-T合成或费托合成。依靠间接液化技术,不但可以从煤炭中提炼汽油、柴油、煤油等普通石油制品,而且还可以提炼出航空燃油、润滑油等高品质石油制品以及烯烃、石蜡等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 自从Fischer和Tropsch发现在碱化的铁催化剂上可生成烃类化合物以来,费托合成技术就伴随着世界原油价格的波动以及政治因

素而盛衰不定。费托合成率先在德国开始工业化应用,1934年鲁尔化学公司建成了第一座间接液化生产装置,产量为7万吨/年,到1944年,德国共有9个工厂共57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在同一时期,日本、法国、中国也有6套装置建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东大油田的发现使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陷入低潮,但南非是例外。南非因其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而遭到世界各国的石油禁运,促使南非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问题。考虑到南非的煤炭质量较差,不适宜进行直接液化,经过反复论证和方案比较,最终选择了使用煤炭间接液化的方法生产石油和石油制品。SASOL I厂于1955年开工生产,主要生产燃料和化学品。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促使SASOL建设两座更大的煤基费托装置,设计目标是生产燃料。当工厂在1980和1982年建成投产的时候,原油的价格已经超过了30美元/桶。此时SASOL的三座工厂的综合产能已经大约为760万吨/年。由于SASOL 生产规模较大,尽管经历了原油价格的波动但仍保持赢利。南非不仅打破了石油禁运,而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煤炭液化费托合成技术工业化的国家。1992和1993年,又有两座基于天然气的费托合成工厂建成,分别是南非Mossgas 100万吨/年和壳牌在马来西亚Bintulu 的50万吨/年的工厂。 除了已经运行的商业化间接液化装置外,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英国石油(BP-Amoco),美国大陆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和合成油公司(Syntroleum)等也正在开发自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草铵膦生产方法 综观国内外有关草铵膦的文献专利报道,除可用双丙氨酰磷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外,其合成方法绝大多数以三氯化磷或亚膦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一定的反应过程合成膦酸酯,然后与某些氨基衍生物发生发应;由于其本身是一种氨基酸,因此也可将亚膦酸酯与烯醛反应后再利用Strecker反应,或将膦酸酯与丙二酸二乙酯的衍生物反应后再利用Gaburial 反应等合成草铵膦。 阿布佐夫合成法… 高压催化合成法… 低温定向合成法… 盖布瑞尔-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斯垂克-泽林斯基法… 手性合成子法 草铵膦只有L-型具有植物毒性,其除草活性为外消旋混合物的2倍。L-型草铵膦的合成也可从天然氨基酸出发。例如从谷氨酸出发,经酯化后热消除得到乙烯基甘氨酸的衍生物,在2-乙基过己酸叔丁酯催化作用下,与膦酸酯发生区域选择性加成,生成L-型草铵膦的衍生物,进一步处理即得L型草铵膦。 利用该方法制得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光学纯度,可达%;但总收率较低,且甲基环氧乙烷不易存放。

其它方法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中大部分都是合成外消旋混合物。此外,还有专门用于合成L-型草铵膦高效体的方法。 1)酶合成法,即以Scholkopf法为基础,用生物酶来分离合成的外消旋体混合液,从而得到L-型草铵膦。主要用到的酶为q-胰凝乳蛋白酶、磷酸二酯酶I等。 2)化学立体合成法,即以膦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不同的立体选择剂(如L-乙烯基氨基乙酸、L-3-氨基丁烯酸酯等)来合成L-型草铵膦。 3)拆分法,即主要用酶催化拆分合成的DL-型草铵膦。 酶合成法和拆分法虽然选择性高、专一性强,但合成成本比较高,大型工业化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化学立体合成法一般步骤比较长、合成路线也较复杂,并且某些立体选择剂的制备也比较困难。 草铵膦的合成技术进展 2006年日本明治制果(MeijiSeika)公司成功开发了单异构体的精草铵膦,并申请了专利,又把草铵膦的产品技术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这个专利产品可以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农药的更高精细化。 宋宏涛等人通过对各种合成路线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斯垂克-泽林斯基法虽然工艺较成熟,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原料成本也较低,但剧毒物质KCN的介入难免影响其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综合各合成路线,结合阿布佐夫合成法与迈克尔反应,拟订出“阿布佐夫-迈克尔法”合成路线: 其中,第一步反应所需的I 2为催化剂量,也可用CH 3 I代替,该步利用阿布佐夫反应完 成磷的重排转价;第三步反应利用格氏反应以引入乙烯基构建出迈克尔加成所需的,D-不饱和结构单元,体系需绝对无水,另外,当投入工业生产时,乙烯基氯化镁(CH 2 =CHMgCl)可由氯乙烯与金属镁反应制备,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节约成本;第四步即利用了迈 克尔加成反应,作为亲核试剂的N-乙酰甘氨酸乙酯(CH 3CONHCH 2 COOC 2 H 5 )可直接购买,也可 自行制备。 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和日本明治制菓株式会社、以及高砂香料工业株式会社三方合作共同开发的精草铵膦项目经过多年的小试和2年的中试,于2013年3月20日在永农化工正式结束,中试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进入了实施工业化的阶段,取代普通草铵膦将是

费托合成工艺学习报告(本科)

关于煤间接液化技术“费-托合成”的学习报告 报告说明 F-T合成作为煤的间接液化的重要工艺,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分别报告作者在F-T合成的基本原理、高低温工艺、催化剂以及F-T合成新工艺的学习情况。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报告末尾有本人对F-T合成工艺改进的一点设想和建议。 一、F-T合成的基本原理 主反应 生成烷烃: nCO+2n+1H2==C n H2n+2+nH2O(1) n+1H2+2nCO==C n H2n+2+nCO2(2) 生成烯烃: nCO+2n H2==C n H2n+nH2O(3) n H2+2nCO==C n H2n+nCO2(4) 副反应 生成含氧有机物: nCO+2n H2==C n H2n+nH2O(5) nCO+(2n?2)H2=C n H2n O2+(n?2)H2O(6) n+1CO+2n+1H2==C n H2n+1CHO+nH2O(7) 生成甲烷: CO+3H2==CH4+H2O(8) 积碳反应: CO+H2==C+H2O(9) 歧化反应: 2CO==C+C O2(10) F-T合成利用合成气在炉内反应生成液体燃料,1-4式为目标反应,其中1

和3是生产过程中主要反应。其合成的烃类基本为直链型、烯烃基本为1-烯烃。5-7式会生成含氧有机物的反应会降低产品品质;8式生成甲烷虽然是优质燃料但价值不高(原料合成气也为气体),往往需要分离出来进行制氢,构成循环;积碳反应主要是会对催化剂产生影响,温度过高时积碳反应产生的碳会镀在催化剂上(结焦现象),堵塞孔隙,造成催化剂失效。 二、高温工艺与低温工艺 反应温度不同,F-T 合成液体产物C 数目也不同(或者说选择性不同),基本上呈温度变高,碳链变短的趋势。低温工艺约在200-240摄氏度下反应,即可使用Fe 催化剂也可用Co 系催化剂,后者效果较好,产物主要是柴油、润滑油和石蜡等重质油品。高温工艺约在350摄氏度情况下反应,一般使用熔铁催化剂,产品主要是小分子烯烃和汽油。 由于温度不同,高低温工艺采用的反应器也有所不同,低温工艺主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浆态床反应器;高温工艺主要用循环流化床、固定流化床反应器。 下面关于首先报告我对反应基本流程的认识 首先无论何种反应器都需要先将合成气和循环气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输入反应器,再经过均布装置将合成气均匀散开,之后进入反应段。由于炉内反应基本为强放热反应,对于低温工艺需要设置通水的管道利用水汽蒸发转移热量提高效率,而高温工艺由于强烈的对流换热所以并不要求特殊的冷却系统。 反应段过后主要是催化剂回收和产品分离的问题,这一点主要是利用旋分器、重力沉降(反应中催化剂结团结块)等方式。图1为反应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1反应器基本结构示意图 这里再简要报告我对以上提到的四类反应器认识 2 46 5 3 1 1-合成气注入通道;2-均布段;3-冷却管道;4- 反应段;5-分离段;6-输出通道;(吴尧绘制)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_毛明珍

农 药 AGROCHEMICALS 第53卷第6期2014年6月Vol. 53, No. 6Jun. 2014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 毛明珍,何琦文,张晓光,苏天铎,魏 乐,张建功,王列平,薛 超,宁斌科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西安 710065) 摘要:草铵膦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是目前转基因抗性作物理想的除草剂,应用前景非常 广阔。 草铵膦具有2种对映异构体,但只有L -构型具有除草活性。 根据相关文献及专利报道,综述了草铵膦及L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 关键词:草铵膦;制备方法;手性合成;综述中图分类号:TQ4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14)06-0391-03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Synthetic Methods of Glufosinate-ammonium MAO Ming-zhen, HE Qi-wen, ZHANG Xiao-guang, SU Tian-duo, WEI Le, ZHANG Jian-gong, WANG Lie-ping, XUE Chao, NING Bin-ke (Xi ′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Xi ′an 710065, China) Abstract: Glufosinate is a highly ef ? cient, broad-spectrum, low toxicity and non-selective herbicide, and is also a good herbicide for transgenic crops with resistance, which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Glufosinate consists of two isomers, but only the L-enantiomer has herbicidal a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reported patents, the synthetic methods of glufosinate and L-glufosinat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glufosinate; synthetic methods; asymmetric synthesis; overview 草铵膦(glufosinate)是德国赫斯特(Hoechst)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效成分为 phosphinothricin(简称PPT),化学式为C 5H 12NO 4P ,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对光稳定;在pH=5~9的水溶液中易水解。 市售草铵膦是外消旋混合物,只有L -型具有除草活性,靶标酶是谷氨酰胺合成酶(GS),草铵膦能抑制GS 所有已知的形式,导致植物体内氮代谢紊乱、氨的过量积累、叶绿体解体,从而使光合作用受抑,最终导致植物死亡[1-3]。 草铵膦具有很强的除草活性,几乎能有效防除各种供试杂草,对农作物安全,活性高,杀草谱广,药害小,是目前转基因抗性作物理想的除草剂,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而受到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3-4]。 关于草铵膦及L -草铵膦合 成报道很多,最近又有很多新颖的合成方法被开发出来,本文对其合成路线进行详细介绍。 1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 1.1 盖布瑞尔(Gabriel)–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该路线[5-6]以甲基亚磷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反应条件比较温和,不需要苛刻的反应温度,但要用到1,2-二溴乙 烷、液溴等物质,成本较高,总收率较低(10%~15%),是一种早期合成草铵膦的方法[5]。 收稿日期:2014-03-20,修返日期:2014-05-06 作者简介:毛明珍(1984—),男,山西襄汾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新农药创制、农药原药及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E-mail :maomingzhen0303@https://www.360docs.net/doc/4810042384.html, 。 杜春华等[6]对该路线进行了改进,将丙二酸二乙酯的钠盐改造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的钠盐,反应步骤减 少, 总收率为25.8%(以甲基亚膦酸二乙酯计),但该路线每一步的反应时间都较长(10 h 以上),且温度较高(100 ℃以上),工艺比较繁琐。 1.2 阿布佐夫(Arbuzov)合成法 该路线[7]以甲基亚磷酸二乙酯和4-溴-2-三氟乙酰氨基-丁酸甲酯为原料合成,反应历程较为简洁,但4-溴-2-毛明珍, 何琦文, 张晓光, 等.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J]. 农药, 2014, 53(6): 391-393.

费托合成(FT合成)工艺说明

费-托合成(煤或天然气间接液化)介绍 间接液化是先把煤炭在高温下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使煤炭全部气化、转化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然后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为液体燃料的工艺技术。 间接液化首先将原料煤与氧气、水蒸汽反应将煤全部气化,制得的粗煤气经变换、脱硫、脱碳制成洁净的合成气(CO+H2),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合成反应生成烃类,烃类经进一步加工可以生产汽油、柴油和LPG等产品。 在煤炭液化的加工过程中,煤炭中含有的硫等有害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燃烧后转化成灰分)均可脱除,硫还可以硫磺的形态得到回收,而液体产品品质较一般石油产品更优质。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 煤间接液化中的合成技术是由德国科学家Frans Fischer 和Hans Tropsch 于1923 首先发现的并以他们名字的第一字母即F-T命名的,简称F-T合成或费-托合成。依靠间接液化技术,不但可以从煤炭中提炼汽油、柴油、煤油等普通石油制品,而且还可以提炼出航空燃油、润滑油等高品质石油制品以及烯烃、石蜡等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 自从Fischer和Tropsch发现在碱化的铁催化剂上可生成烃类化合物以来,费-托合成技术就伴随着世界原油价格的波动以及政治因素而盛衰不定。费-托合成率先在德国开始工业化应用,1934年鲁尔化学公司建成了第一座间接液化生产装置,产量为7万吨/年,到1944年,德国共有9个工厂共57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在同一时期,日本、法国、中国也有6套装置建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东大油田的发现使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陷入低潮,但南非是例外。南非因其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而遭到世界各国的石油禁运,促使南非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问题。考虑到南非的煤炭质量较差,不适宜进行直接液化,经过反复论证和方案比较,最终选择了使用煤炭间接液化的方法生产石油和石油制品。SASOL I厂于1955年开工生产,主要生产燃料和化学品。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促使SASOL建设两座更大的煤基费-托装置,设计目标是生产燃料。当工厂在1980和1982年建成投产的时候,原油的价格已经超过了30美元/桶。此时SASOL的三座工厂的综合产能已经大约为760万吨/年。由于SASOL 生产规模较大,尽管经历了原油价格的波动但仍保持赢利。南非不仅打破了石油禁运,而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煤炭液化费-托合成技术工业化的国家。1992 和1993年,又有两座基于天然气的费-托合成工厂建成,分别是南非Mossgas 100万吨/年和壳牌在马来西亚Bintulu 的50万吨/年的工厂。 除了已经运行的商业化间接液化装置外,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英国石油(BP-Amoco),美国大陆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和合成油公司(Syntroleum)等也正在开发自己的费-托合成工艺,转让许可证技术,并且计划在拥有天然气的边远地域来建造费-托合成天然气液化工厂。 F-T合成的主要化学反应 F-T合成的主反应: 生成烷烃:nCO+(2n+1)H2 = CnH2n+2+nH2O 生成烯烃:nCO+(2n)H2 = CnH2n+nH2O 另外还有一些副反应,如: 生成甲烷:CO+3H2 = CH4+H2O 生成甲醇:CO+2H2 = CH3OH 生成乙醇:2CO+4H2 = C2H5OH+ H2O 积炭反应:2CO = C+CO2 除了以上6个反应以外,还有生成更高碳数的醇以及醛、酮、酸、酯等含氧化合物的副反应。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 究进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草铵膦生产方法 综观国内外有关草铵膦的文献专利报道,除可用双丙氨酰磷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外,其合成方法绝大多数以三氯化磷或亚膦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一定的反应过程合成膦酸酯,然后与某些氨基衍生物发生发应;由于其本身是一种氨基酸,因此也可将亚膦酸酯与烯醛反应后再利用Strecker反应,或将膦酸酯与丙二酸二乙酯的衍生物反应后再利用Gaburial反应等合成草铵膦。 阿布佐夫合成法… 高压催化合成法… 低温定向合成法… 盖布瑞尔-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斯垂克-泽林斯基法… 手性合成子法 草铵膦只有L-型具有植物毒性,其除草活性为外消旋混合物的2倍。L-型草铵膦的合成也可从天然氨基酸出发。例如从谷氨酸出发,经酯化后热消除得到乙烯基甘氨酸的衍生物,在2-乙基过己酸叔丁酯催化作用下,与膦酸酯发生区域选择性加成,生成L-型草铵膦的衍生物,进一步处理即得L型草铵膦。

利用该方法制得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光学纯度,可达%;但总收率较低,且甲基环氧乙烷不易存放。 其它方法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中大部分都是合成外消旋混合物。此外,还有专门用于合成L-型草铵膦高效体的方法。 1)酶合成法,即以Scholkopf法为基础,用生物酶来分离合成的外消旋体混合液,从而得到L-型草铵膦。主要用到的酶为q-胰凝乳蛋白酶、磷酸二酯酶I 等。 2)化学立体合成法,即以膦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不同的立体选择剂(如L-乙烯基氨基乙酸、L-3-氨基丁烯酸酯等)来合成L-型草铵膦。 3)拆分法,即主要用酶催化拆分合成的DL-型草铵膦。 酶合成法和拆分法虽然选择性高、专一性强,但合成成本比较高,大型工业化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化学立体合成法一般步骤比较长、合成路线也较复杂,并且某些立体选择剂的制备也比较困难。 草铵膦的合成技术进展 2006年日本明治制果(Meiji Seika) 公司成功开发了单异构体的精草铵膦,并申请了专利,又把草铵膦的产品技术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这个专利产品可以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农药的更高精细化。 宋宏涛等人通过对各种合成路线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斯垂克-泽林斯基法虽然工艺较成熟,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原料成本也较低,但剧毒物质KCN的介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是无机合成中的重要技术,在大多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概述了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的基本特点和反应类型,综述近年来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技术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关键词:水热合成;溶剂热合成;无机合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现状。 1 前言 水热和溶剂热合成研究工作经久不衰并逐步演化出新的研究课题如水热条件下的生命起源问题以及与环境友好的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由于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化学在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是指在一定温度(100~1000℃)和压强(1~100MPa)条件 下利用溶液中物质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合成,是研究物质在高温和密闭高压溶液条件下的化学行为与规律的化学分支。水热法是模拟自然界中某些矿石的形成过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化学合成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材料制备、化学反应和处理,不仅在实验室里得到了应用和持续的研究,而且实现了产业规模的人工水晶水热生长,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溶剂热反应是近年来材料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它是水热反应的发展,与水热反应的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溶剂为有机溶剂而不是水。与其它制备路线相比,溶剂热反应的显著特点在于反应条件非常温和,可以稳定亚稳物相、制备新物质、发展新的制备路线等。 2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基础 2.1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的基本特点 水热法是指在密闭的不锈钢反应釜中,以水为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在水自身产生的压强(即水的自生压强)下,反应混合物进行反应生成产物的合成方法。溶剂热反应是水热反应的发展,该法以非水溶剂代替水,不仅扩大了水热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由于溶剂处在近临界的状态下,能够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实现的许多反应,合成通常条件下无法制得的物相或物种,并且能生成介稳态结构的材料,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纳米功能材料合成的领域[1]。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研究特点之一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水或其它溶剂处于临界或超临界状态,反应活性提高。物质在高温高压溶剂中的物理性能与化学反

草铵膦国外工业化路线的探讨和启迪

草铵膦国外工业化路线的探讨和启迪 庄建元1,胡笑形2 (1.南京大学,南京211102;2.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从学术角度,回顾了20世纪Hoechst(赫斯特,现拜耳作物公司)在草铵膦开发竞争中是如何脱颖而出的;解析了Hoechst 草铵膦生产线装置和各单元操作。对国内仿制草铵膦和赶超国外先进水平,提出了技术性建议。关键词:草铵膦;工业化路线;国内仿制中图分类号:TQ4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14)10-0703-09 Explore and Enlightenment on Foreign Industrialization Route of Glufosinate ZHUANG Jian-yuan 1,HU Xiao-xing 2 (1.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1102,China;2.China National Chemical Information Centre,Beijing 100029, China) We reviewed the process of the Hoechst which stood out from the crowd in the glufosina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etition in 20th cent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The equipment of production line and each unit operation of the glufosinate were analyzed as well.Besides,technical suggestion on mimicing the glufosinate and catching up with the advanced world levels were also given. glufosinate;industrialization route;domestic imitation Vol.53,No.10Oct.2014 农药 AGROCHEMICALS 庄建元,胡笑形.草铵膦国外工业化路线的探讨和启迪[J].农药,2014,53(10):703-711. 收稿日期:2014-07-20 作者简介:庄建元(1949—),男,教授,从事化学研究。 1996年全球大规模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以来,对世界农药工业与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90%为种植含有抗草甘膦性状的作物,草甘膦的大面积、大量重复使用,已经导致抗性杂草的发生与发展。仅次于草甘膦的全球第二大除草剂百草枯,由于没有解毒药,导致大量非生产性中毒死亡,其液剂面临禁限用,使百草枯将退出市场。为此,位于草甘膦、百草枯之后的第三大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获得了巨大发展空间。加上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已成功开发抗草铵膦的作物,致使国内外出现了空前的草铵膦热。国外唯一大规模生产草铵膦的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已宣布将在 美国新建6000t/年草铵膦原药生产装置,预计2015年底投产。笔者试图从国外工业化路线的角度予以探讨。 1草铵膦20世纪国外开发热潮回眸 1.1谁最先发现草铵膦? 虽然有一说是德国人最先发现了草铵膦(L-PT)[1],Bayer 等[2]从链霉菌绿灰菌素发酵物分离水解而得,1972年在瑞士化学学报发布。日本的研究不晚于德国,明治制菓的小川央峪等[3-4]从链霉菌吸水菌素分离得到L-PT ,并且进行了化学合成,于1972年6月7日申请专利。 草铵膦的结构中有C-P-C ,迄今唯一的同一磷原子 含2个磷碳键的天然化合物,一经面世,倍受青睐,随即的开发热潮中,前后出现10多种工艺路线和20多个中间 体。为什么最后是Hoechst ?个中秘辛值得探究。 1.2竞相研发乙烯膦 第一篇制PT(外消旋草铵膦)的专利[4],用甲基亚膦酸二乙酯和乙烯基甘氨酸,Michael-Arbuzov 加成再水解得草铵膦。因乙烯基甘氨酸价格太贵,无商业化价值。 1974年东德Gross 等[5]用乙烯基(甲基)膦酸酯与DEAM (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缩合水解得PT ,见图1反应式(1),化合物1称乙烯膦。 此为乙烯膦路线,在当年极有可能工业化。化合物 “1a ” 是乙烯基(甲基)膦酸-2-氯乙酯。Hoechst(赫斯特,现拜耳作物公司)[6]于1977年,制备乙烯膦采用乙烯基(甲基)膦酸乙酯,见反应式(1)的化合物1b ,2步总收率92%。 明治制菓[7-8]用乙烯膦的前体茁-溴乙基(甲基)膦酸-2-溴乙基酯,见反应式(2)。仍用乙烯基(甲基)膦酸乙酯,以 甘氨酸乙酯和苯甲醛的席夫碱代替DEAM ,见反应式(3)。 日产化学发布[9-10]乙烯膦路线的工艺,乙烯膦加乙酰胺,二氧六环作溶剂,羰基钴作催化剂,120kgf 通氢和一氧化碳,水解氨中和后总收率50%,见反应式(4),后补充加乙酰丙酮双(三苯基)铑,收率有提高。反应式(5)乙烯膦 第53卷第10期2014年10月

费托合成(F-T)综述

综述 F-T合成的基本原料为合成气,即CO和H2。F-T合成工艺中合成气来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和生物质。以煤为原料,通过加入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将煤在气化炉中气化,然后制成合成气(H2+CO),接着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便是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煤间接液化工艺主要有:Fischer-Tropsch 工艺和莫比尔(Mobil)工艺。 典型的Fischer-Tropsch工艺指将由煤气化后得到的粗合成气经脱硫、脱氧净化后,根据使用的F-T合成反应器,调整合成气的H2/CO 比,在反应器中通过合成气与固体催化剂作用合成出混合烃类和含氧化合物,最后将得到的合成品经过产品的精制改制加工成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蜡等成品。F-T合成早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早在二战期间,德国的初产品生产能力已到达每年66万吨[1] (Andrei Y Khodakov, Wei Chu, Pascal Fongarland. Chem. Rev.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Cobalt Fischer?Tropsch Catalysts for Synthesis of Long-Chain Hydrocarbons and Clean Fuels. 2007, 107, 1692?1744 )。二战之后,由于石油的迅述兴起,间接液化技术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期间,南非由于种族隔离制度而被“禁油”,不得不大力发展煤间接液化技术。但是随着70年代石油危机的出现,间接液化技术再次受到强烈关注。同时,由间接液化出来的合成液体燃料相比由原油得到的燃料产品具有更低的硫含量及芳烃化合物[1],更加环保。80年代后,国际上,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开始投资研发GTL相关技术和工艺[1]。目

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 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 一、前言部分 纳米粒子,又称超细微粒子(ultra fine powders,简称UFP),统指1-100nm的细微颗粒(结晶的或非结晶的)。纳米粒子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团簇,又不同于宏观体相材料,是一种介于宏观固体和分子间的亚稳中间态物质。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量级(1-100nm)时,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与体相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尺寸的减少而急剧增大,使其显示出强烈的小尺寸效应或体积效应、表面效应等、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展现出许多奇特的性质。它断裂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纳米复合时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并对热膨胀系数、热导率、抗热震性产生影响。在宇航技术、电子、冶金、化工、生物和医学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 纳米SiO2具有粒径小(一般小于100nm)、比表面积大(一般大于100m2/g)等特征,从而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而在橡胶、涂料、医药、胶粘剂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大量的文献表明,SiO2等无机粒子和聚合物复合时,复合时无机粒子的粒径大小以及无机粒子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粒径越小,特别是当无机粒子的粒径降至纳米级时,复合物材料的性能的改进将发生本质性的提高。然而无机粒子的粒径越小,表面能越大,表面原子所占比例极高,特别是纳米颗粒表面原子是缺少临近配位原子,具有悬空键,众多的表面基团形成氢键、配位键和静电力、范德华力作用,极易发生颗粒之间、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键联。因此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复合时,团聚现象十分严重,纳米粒子无法在聚合物材料中均匀分散,反而造成材料性能下降。为了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能力,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改性。改性的目的为:(1)降低粒子表面能,如减少悬空键和表面活性基团;(2)消除表面电荷;(3)增加分散性能;(4)提高粒子与有机相亲和力[3]。 在常用的纳米SiO2改性剂中,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增强无机材料与有机聚合物之间亲和力的有机化合物。通过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的物理化学处理,可以使其由亲水性表面变成亲油性,从而达到与有机聚合物之间的紧密结合,改进塑料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它不仅能够提高塑料的力学性能,还可以改装其电气性能、耐热性、耐水性和耐候性等性能。因此,硅烷偶联剂已成为目前纳米SiO2改性的一种助剂,它的类型及用量对改性结果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费托合成工艺及研究进展

费托合成 定义 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是煤间接液化技术之一,它以合成气(CO和H2)为原料在催化剂(主要是铁系) 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成以石蜡烃为主的液体燃料的工艺过程。1923年由就职于Kaiser Wilhelm 研究院的德国化学家Franz Fischer 和Hans Tropsch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入大规模生产。 其反应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nCO+2nH2─→[-CH2-]n+nH2O 副反应有水煤气变换反应H2O + CO → H2 + CO2 等。 一般来说,烃类生成物满足Anderson-Schulz-Flor分布。 工艺 费托合成总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气化、气体净化、变换和重整、合成和产品精制改质等部分。合成气中的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摩尔比要求在2~2.5。反应器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两种形式。如以生产柴油为主,宜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如以生产汽油为主,则用流化床反应器较好。此外,近年来正在开发的浆态反应器,则适宜于直接利用德士古煤气化炉或鲁奇熔渣气化炉生产的氢气与一氧化碳之摩尔比为0.58~0.7的合成气。铁系化合物是费托合成催化剂较好的活性组分。 研究进展 传统费托合成法是以钴为催化剂,所得产品组成复杂,选择性差,轻质液体烃少,重质石蜡烃较多。其主要成分是直链烷烃、烯烃、少量芳烃及副产水和二氧化碳。

50年代,中国曾开展费托合成技术的改进工作,进行了氮化熔铁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完成了半工业性放大试验并取得工业放大所需的设计参数。南非萨索尔公司在1955年建成SASOL-I小型费托合成油工厂,1977年开发成功大型流化床Synthol反应器,并于1980年和1982年相继建成两座年产 1.6Mt的费托合成油工厂(SASOL-Ⅱ、SASOL-Ⅲ)。此两套装置皆采用氮化熔铁催化剂和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温度320~340℃,压力2.0~2.2MPa。产品组成为甲烷11%、C2~C4烃33%、C5~C8烃44%、C9以上烃6%、以及含氧化合物6%。产品组成中轻质烃较多,适宜于生产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发动机燃料,并可得到醇、酮类等化学品。 目前,以煤为原料通过费托合成法制取的轻质发动机燃料,在经济上尚不能与石油产品相竞争,但对具有丰富廉价煤炭,而石油资源贫缺的国家或地区解决发动机燃料的需要,费托合成法也是可行的。 另外,近年来南非SASOL公司改良费托合成,其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瞩目。 2006年4月,利用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自创技术(费托合成、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技术),由煤化所牵头联合产业界伙伴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和科研机构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了中国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真正产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