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勾股定理(1)-

18.1 勾股定理(1)-
18.1 勾股定理(1)-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单元规则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性质.

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实践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如下:

一、让学生亲身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

勾股定理的发现从传说说起,从故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再看一些其他直角三角形,发现也有上述性质.因而猜想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用勾股定理探索三个问题,又一次让学生体验了它的运用过程.探索1?木板进门问题;按照已知数据,木板横着、竖着都不能进门,只能斜着试试,这个问题可以用勾股定理解决;探究2是梯子滑动问题;梯子顶端滑动一段距离,?梯子底端是否也滑也相同的距离.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长,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的问题,这也可以用勾

股定理解决;探究3

?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联

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线

二、结合具体例子介绍抽象的概念

在本章中,结合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介绍了定理、逆命题、逆定理的内容.在勾股定理一节中,先让学生观察得出命题1,然后通过面积变形证明命题1.由此说明,经过证明被确认的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在勾股定理逆定理一节中,从古埃人画直角的方法谈起,然后让学生画一些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边,并且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因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教科书中的命题2.把命题2的条件和结论与上节的命题1?的条件、结论作比较,引出逆命题的概念.接着探究证明命题2的思路.?同三角形全等证明命题2后,顺势引出逆定理的概念.

命题1,命题2属于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也成立的情况.为了防止学生由此误认为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一定成立.教科书特别举例说明有的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

三、注重介绍数学文化

我国古代的学者们对勾股定理研究有许多重要成就,不仅在很久以前独立地发现了勾股定理,而且使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证明了它.尤其在勾股定理的应用方面,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很大,这都是我国人民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还可以安排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收集一些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并与学生交流.同时,要适当总结与定理、逆定理有关的内容.例如对第七章“三角形”,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些结论进行更进一步认识和总结.

本单元的教学时间需8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4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1课时

18.1 勾股定理

课时安排四课时

从容说课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本节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而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试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同时也渗透了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a2=c2-b2或b2=c2-a2,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直角边的长.教材中的三个探究栏目让学生学会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因此,本节的重要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难点是勾股定理的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通过观察实践、推理、交流等获得结论,并证明结论,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同时,勾股定理的应用较为广泛,教师可补充一下其他现实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答方法.勾股定理的探索、发现及验证的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有较多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渗透.

18.1 勾股定理(一)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猜想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充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在探索上述结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和有条件地表达活动的过程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从而发展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若干张方格纸;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题1: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直角三角形中的短的直角边叫做勾,?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根据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记载,在约公元前1100年,人们已经知道,如果勾是三,股是四,那么弦是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问题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出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问题3:我们再来看章头图,在下角的图案,它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选定它作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的会徽?

设计意图:

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基本观点.

师生行为: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2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从而教师指出:学习本章,我们就能回答上述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传说.

二、实际操作,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活动2

问题1: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2500?年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作客.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欢乐,高谈阔论,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而发起呆来.原来,朋友家的地是用一块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黑白相间,非常美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非常奇怪,就想过去问他.谁知毕达哥拉斯突破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同学们,我们也来观察下面图中的地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是否也和大哲学家有同样的发现呢?

问题2:你能发现下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有什么性质吗?

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1)观察图1.

正方形A中含有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是______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B中含有______个小方格,即B的面积是______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C中含有______个小方格,即C的面积是______个单位面积.

(2)在图2、图3中,正方形A、B、C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它们的面积各是多

少?你是如何得到上述结果的?与同伴交流.

(3)请将上述结果填入下表,你能发现正方形A,B,C的面积关系吗?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发现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而言,满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让学生亲历发现、探究结论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师生行为:

对于问题1和问题2,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生:在课本图18.1-1中,地面是由完全相同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并且每两个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小正方形.设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则以AB,AC为边的小正方形的面积都为1,而以斜边BC?为边的小正方形是由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因此它的面积为2,?我们可以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以直角边为边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的稍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对于问题3,可让学生在自己准备好的小方格纸上画出,并计算A、B、C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计算C正方形的面积,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不管是通过直接数小方格的个数,还是将C划成为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都应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生:我们从上面的图中更进一步验证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师:原来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在朋友家地板砖的启发下,也发现了这个结论.并且还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上述性质,其他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个性质呢?

师:的确如此,想知道结果吗?我们不妨寻着大哲学家的足迹,也做更深入的探究.活动3

问题1:等腰三角形有上述性质,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如下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计算出下图中正方形A、B、C,A′、B′、C?′的面积,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提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虚线标出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问题2:给出一个边长为0.5,1.2,1.3,这种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也满足上述结论吗?

设计意图: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观察、猜想、归纳这一数学结论发现的过程,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让学生体会到结论更具一般性.

师生行为:

同样让学生计算A、B、C,A′、B′、C′的面积,但正方形C和C?′的面积不易求出,可以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画图形,在剪一剪、拼一拼后发现求正方形C和C′的面积的方法.

生:从图中不难观察出A、B两个正方形分别含有4个小方格和9个小方格;A?′、B′两个正方形分别含有9个小方格和25个小方格.

生:正方形C?的面积可看作虚线标出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即5×5-4×1

2

×2×3=13.所以正方形A的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的面积,即

4+9=13.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C′的面积可得8×8-4×1

2

×3×5=64-30=34.所以正方形A?′的面积+

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

师生共析:

如果将虚线标出的正方形C和C′周围的四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沿斜边折叠进去,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正方形C的面积就等于1+4×1

2

×2×3=13.正方形C′的面积就等于

4+4×1

2

×3×5=34.和前面的结论一样.

生:通过上面的折叠我发现了该图案正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徽标.

师:很正确.我们通过对A、B、C,A′、B′、C′几个正方形面积关系的分析可知: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也等于斜边的平方.

一个边长为小数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此结论?

我们不妨设小方格的边长为0.1,?我们不妨在你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两直角边为0.5,1.2的直角三角形来进行验证.

生:也有上述结论.

师:当时大哲学家也发现并进一步深入探究的也正是这个结论,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有时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我们也应该向大哲学家学习,认真体验生活,努力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奥秘.

这一结论,在国外就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而在中国则叫做“勾股定理”.而活动1中的问题1提到的“勾三,股四,弦五”正是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体现.勾股定理到底是谁最先发现的呢?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现的.证据就是《周髀算经》,不仅如此,我们汉代的赵爽曾用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徽标的图案证明了此结论,也正因为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而采用了此图案作徽标.下节课我们将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这一结论后,就已认识到,他的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所以,按照当时的传统,他高兴地杀了整整一百头牛来庆贺.

三、例题剖析

活动4

问题1:小明的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问题2:(1)如右图,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m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 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

(2)求斜边长17cm,一条直角边长15cm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

问题1、2是贴近学生生活有趣的实例,学生可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告诉我们已知两边可求出第三边.体验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师生活动:

问题1:我们通常所说的29英寸和74厘米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的对角线的长度,

而不是其荧屏的长和宽,同时,荧屏的边框遮盖了一部分,所以实际测量存在一些误差.

问题2:(1)解:=15(m);?15+9=24(m).

所以旗杆折断之前高为24m.

(2)解:另一直角边的长为=8(cm),所以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

×8×15=60(cm2).

2

师: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活动1中的问题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完成.

四、课时小结

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会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理解简单应用题.

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获取新知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小结,后由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1世纪的一位阿拉伯数学家曾提出一个“鸟儿捉鱼”的问题:

“小溪边长着两棵棕榈树,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树高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两棵树树干间的距离是50肘尺.每棵树上都停着一只鸟.忽

然,两只鸟同时看见棕榈树间的水面上游出一条鱼,它们立刻飞去抓鱼,并且同时到达目标.

问这条鱼出现的地方离比较高的棕榈树的树根有多远?

过程:首先应将此经典名题的内容抽象成数学问题,画图形(如下图)

由题可知这两只鸟同时看见鱼A,立刻出发,同时到达目标,因此AB=AC.

设所求的距离为x肘尺.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

AB2=302+x2,AC2=202+(50-x)2.

∵AB=AC;

∴302+x2=202+(50-x)2.

经过化简整理,得

100x=2 000.

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得x=20.

结论:因此,这条鱼出现的地方距比较高的树的树根20肘尺.

备课资料:勾股定理──千古第一定理

在古代,许多民族发现了这个事实即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为a,b,c,则a2+b2=c2,其中a,b是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我国的算术《周髀算经》中,就有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为了纪念我国古人的伟大成就,就把这个定理定名为“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而西方的数学和科学又来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流传下来的

最古老的著作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而其中许多定理再往前追溯,就落在毕达哥拉斯的头上.不管怎么说,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伟大定理,它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给人们的巨大力量可说是难以估量,几乎所有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它;而且有许多发展目前还探索不够,说不上什么时候会出现创新出奇的崛起,它的前程未可估量.人类远征太空的梦想正在实现.

当年,周公憧憬“天可阶而升”的幻想竟变成了现实.今天,人们普遍认为,与世外交明生物对话的日子虽很遥远,但却势在必行.很难想象,他们是什么模样,智能高低如何,总不能按照几千来人们创造神的形象那样,谁也未曾见过神,于是,神就被模塑得与人一样.可是,人类的智慧毕竟贫乏,无法确定“世外人”的分辨能力,只好将“地球人”的意识强加给“世外人”.

因此,为了寻找与“世外人”接触的可能性,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一批物件,其中包括:地球人的男、女形象,各种物质和元素符号,有代表性的乐曲……

数学家华罗庚提出一种新颖的独特设想:最好带两个图形去,一个“数”,一个“数形关系”.

他提供的“数”如上图(左),这是“洛书”,相传大禹治水时,洛水中爬出一只神龟,背负着这幅象征吉祥的图,它构成了一个“幻方”,纵、横和对角线的数字和都为15.“数形关系”,则如上图(右),这分别是一幅人们所熟悉的“勾股弦关系”图.

这两个图形说明数学的基础扎根于它们之中,不论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或是某个神秘的天体上,绝无例外.

为什么说勾股定理如此重要,是千古第一定理呢?除以上所述外,更重要的在于:

(1)勾股是联系数学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两个对象──数与形第一定理;

(2)勾股定理导致无理数的发现.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3)勾股定理开始把数学由计算与测量的技术转变为证明与推理的科学;

(4)勾股定理中的公式是第一个不定方程,有许许多多组数满足这个方程,?也是最早得出完整解答的不定方程,它一方面引导出各式各样的不定方程,包括著名的费马大定理,另一方面也为不定方程的解题程序树立了一个范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 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 教案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需要。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要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的田地带来了肥沃的淤积泥土,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画出田地的界线,就必须再次丈量、计算田地的面积。几何学从一开始就与面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积很早就成为人们认识几何图形性质与争鸣几何定理的工具。本节课采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利用面积相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第1课时

14.1 勾股定理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社旗县二初中丁云锋 2012年10月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测量和拼图法说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数学方面,有大家熟悉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以及刚刚接触过的杨辉三角等。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国家也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想不想了解呢?(板书课题——14.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探究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

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学生猜想。那么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能解决了。 活动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一,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猜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吗? 活动二: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二和图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强调用分割法或拼图法求最大的,即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已知) ∴a2+b2=c2(勾股定理) 做一做:在课本后边的网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出斜边的长度,计算一下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以及斜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 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那么,如果改为∠B=90°,用几何语言该怎样描述呢? 向学生介绍勾股史话,特别是课本47页,我国古代数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 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一一年的数学学习,初二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也能较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所获得的解题经验,他们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敢于对不懂的地方和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2.考虑到三角尺学生天天在用,较为熟悉,但真正仔细研究过三角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非常简单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3.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文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勾股定理的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想 1.课型:新授课 2.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生手中舞动的三角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3.教学思路:探索结论-得出结论-历史介绍-初步应用结论-应用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回顾直角三角形中三角之间的关系,掌握新知即三边之间关系。 2.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并能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画图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有关计算,即已知两边,运用勾股定理列式求第三边。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3.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内容的过程,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1.1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1页,完成“引入”经历探索勾股定理.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做一做”,验证猜想勾股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Array 1.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 的会标: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 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 理.(板书课题) 2.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吗?》中写出 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 这样又走了2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 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 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条边之间的平方具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究二: (1)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吗? 你是如何计算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2)对于图1-3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否还满足这样的关系?你又是如何计算的?

勾股定理一对一专题讲义

知识点梳理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 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 90 C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 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 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③ 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 ,2,m n mn m n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一对一教学计划(数学)

一对一教学计划(数学)(2012.7.----2012.8.) 学生:盛俊松年级:初三科目:数学教师:杨凤勤 一、学生基础分析: 1、该生对初一、初二的基础知识不稳固,需在复习时多注意训练。 2、该生头脑灵活,很容易接受上课所讲授的知识。 3、该生知识没有系统梳理,已经要上初三,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要及时系统的记忆。 4、该生数学的学习兴趣都有,学习态度也不错,但方法没有明确。 5、该生数学各方面积累不够,数学综合素养不高,没有数学思维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1、能在老师督促下进行学习,学习主动性较高。 2、性格属于较开朗型,数学学习潜质不错。 三、沟通情况:(与教务部沟通) 主管:谢老师,咨询师:陈老师总课时:40 该生学习和生活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思想,比较懂事。上课时状态不错。学习记笔记不太积极。知识缺少系统归纳和练习运用。 与入学开始时表现比较: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了,基础已经有明显好转,数学学习有入门的势头,继续努力下去,会有更大进步的。 四、教学计划: (一)教学规划: 第一阶段:(讲解课本知识点——32课时) 专题一:有理数及其运算(2课时) 专题二:整式及其运算(2课时) 专题三: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2课时) 专题四: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 专题五: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 专题六: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课时) 专题七:实数(2课时) 专题八:分式(2课时) 专题九:相交线与平行线、轴对称(2课时) 专题十:三角形(2课时) 专题十一:全等三角形(2课时) 专题十二:勾股定理(2课时) 专题十三:四边形(2课时) 专题十四: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一次函数(2课时) 专题十五:反比例函数(2课时) 专题十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分析(2课时)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7.1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一些文化历史背景,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勾股定理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在中国,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 (3)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最早的一部《周髀算经》。书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答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写特性。 (1)现在请你一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吗? (二)师生行为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学生听故事发表见解,分组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分割、拼接、数格子的个数等等方法。阐述自己发现的结论。 (三)(三)设计意图 ①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②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③鼓励学生用语免得数学活动的困难,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通过方法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用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地砖图形在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一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数学问题(探索直角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 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交流,鼓励叙述大胆说唱自己的看法。 ③学生能否准确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技术各个正方形的面积 ④是否能用不同的方法(先补全在分割、数格子的个数、拼图等等),引导学生正确地得出结论。 ⑤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发表意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活动二】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一一年的数学学习,初二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也能较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所获得的解题经验,他们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敢于对不懂的地方和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2.考虑到三角尺学生天天在用,较为熟悉,但真正仔细研究过三角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非常简单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3.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文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勾股定理的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想 1.课型:新授课 2.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生手中舞动的三角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3.教学思路:探索结论-得出结论-历史介绍-初步应用结论-应用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回顾直角三角形中三角之间的关系,掌握新知即三边之间关系。 2.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并能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画图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有关计算,即已知两边,运用勾股定理列式求第三边。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3.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内容的过程,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4.通过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感受勾股定理的价值,也能写出简单的推理格式,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学生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点 1.体验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勾股定理的内涵。 2.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即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二)难点 1.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 2.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或直角的确定,推理格式的正确书写。 3.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三)难点成因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很难从代数表示联想到有关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到有关的代数表示,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难点突破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按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引导学生先由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开始研究,然后从正方形的面积联想a2、b2、c2;得出结论后,不把重点放在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中,而只是简单介绍勾股历史,简单提到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有很多证明方法,而对于怎样证明则作为课后阅读留给学生自己探索。然后直接进入勾股定理的应用。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探索和交流的时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另外对练习的精选,也选择学生易错的题型,让他们养成先确定斜边或直角再利用定理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教学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熟悉的学习工具—三角板为导入,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勾股定理探索的方法。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辅助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动手操作。 (二)教法设计 探索法:让学生在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 练习法:教学中通过对形的计算,使学生了解数对形的意义,使数形结合在勾股定理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并精心设计随堂变式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教学手记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这是新课,要掌握的哦。 新知介 绍 1、 由身边熟悉的工具---三角板开始新课根据三角板拓展思维回答相关问题 情景创 设

勾股定理1作业

六、课堂练习 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 2.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 言表示)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3.△ABC 的三边a 、b 、c ,若满足b 2= a 2+c 2,则 =90°; 若满足b 2>c 2+a 2,则∠B 是 角; 若满足b 2<c 2+a 2,则∠B 是 角。 4.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七、课后练习 1.已知在Rt △ABC 中,∠B=90°,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 ⑴c= 。(已知a 、b ,求c ) ⑵a= 。(已知b 、c ,求a ) ⑶b= 。(已知a 、c ,求b ) 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 、b 、c ,有a <b <c ,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 ,c 的值,并把b 、c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3.在△ABC 中,∠BAC=120°,AB=AC=310cm ,一动点P 从B 向C 以每秒2cm 的速度移动,问当P 点移动多少秒时,PA 与腰垂直。 4.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AC ,D 在CB 的延长线上。 求证:⑴AD 2-AB 2=BD ·CD ⑵若D 在CB 上,结论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略; 2.⑴∠A+∠B=90°;⑵CD=21AB ;⑶AC=21AB ; ⑷AC 2+BC 2=AB 2。 3.∠B ,钝角,锐角; 4.提示:因为S 梯形ABCD = S △ABE + S △BCE + S △EDA ,又因为S 梯形ACDG =21(a+b )2, D C B A B b A E B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西藏萨迦县中学电子教案 单位:西藏萨迦县中学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课题 18.1勾股定理(第1课时)主备教师达娃加参 单元第十八章教学课时一节课时授课教师达娃加参备课时间2017.6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方格图,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在勾股定理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重点:探索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 2.难点:探索勾股定理. 考点分析勾股定理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外星人吗? 生:(齐答)听说过. 师:外星人就是生活在别的星球上的智慧生物.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外星 人,并试图与他们交流.那么怎么寻找外星人?又怎么与外星人交流呢?主要 的办法是向处太空发射探测器,希望有朝一日外星人能接收到探测器发出的 信号,最好能直接收到探测器.为什么要直接收到探测器?因为在探测器里有 很多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地球的情况、地球人的形象、生活和文明成果. 师:在这些图片中,有一张图片特别有意思,它所反映的恰好是我们这节课要 学习的内容.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图片呢? (师出示下图) 教学补充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指准图)在这张图片上,中间画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等于4,斜边等于5.在直角三角形的外面画了三个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3、4、5,所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 师:现在要问大家的是,通过这个图形地球人想告诉外星人什么呢?如果你是外星人,你看到这个图形能发现什么呢? (让生观察思考,要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思考时间) 师:(指图)谁来说说从这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多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师:(指准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9+16恰好等于25,可见,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加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恰好等于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板书: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另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 师:(指准图)从这三个正方形面积的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这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师:(指准图)看到没有?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这条直角边的平方,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这条直角边的平方,而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这条斜边的平方.可见,这条直角边的平方加上这条直角边的平方恰好等于这条斜边的平方(板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斜边的平方). 师:以上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图形,发现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指准式子)一条直角边的平方+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斜边的平方. 师:发现了这个关系,我们会进一步想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稍停后边讲边指准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那么别的三角形的三边是否也有这样的关系呢?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别的直角三角形的情况. (师出示下图)

高三数学解三角形一对一讲义

XX教育,让每个孩子更优秀! XX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组长签字: 一、导入目录 1、必备基础知识 2、不同类型典型例题及应用 ~~~~~~~~~~~~~~~~~~~~~~~~~~~~~~~~~~~~~~~~~~~~~~~~~~~~~~~~~~~~~~~二、课前自主学习 梳理中学阶段学习的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和定理 ~~~~~~~~~~~~~~~~~~~~~~~~~~~~~~~~~~~~~~~~~~~~~~~~~~~~~~~~~~~~~~~三、知识梳理+经典例题 知识点一: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1、在直角△ABC中,C=90°,AB=c,AC=b,BC=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A =cosB =c a ,cosA =sinB =c b ,tan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a2=b2+c2-2bccosA ; b2=c2+a2-2cacosB ; c2=a2+b2-2abcosC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21aha =21bhb =21 chc (ha 、hb 、h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sinC =21bcsinA =21 acsinB ; (3)三角形面积=abc/4R(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4) S=√[p(p-a)(p-b)(p-c)] =(1/4)√[(a+b+c)(a+b-c)(a+c-b)(b+c-a)] (其中(p=(a+b+c)/2) ) 知识点三:解三角形 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勾股定理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上大附中何小龙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勾股定理 【知识与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结果,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的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 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就是本届大会会徽的图案(教师出示图片或照片). (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 (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教学说明】学生欣赏图片时,教师应对图片中的图案进行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誉为“赵爽弦图”.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为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创设情境,为探索勾股定理

提供背景材料.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请你也观察一下类似的图案(教材P22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说明】教师与学生一道分析教材P22图17.1-2,右边的三个正方形及直角三角形是从左边的等腰三角形的图案中截取出来的,将大正方形沿对角线分成四个小直角三角形,再把两个小正方形沿竖直对角线分成两个小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发现其中特征. 【归纳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特征是否也适用于其它的直角三角形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P23图17.1-3,运用割补法分别计算正方形A、B、C和正方形A′、B′、C′的面积,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相互交流探寻出正方形C和C′的面积,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一 方面,正方形C的面积为:52-4×1 2 ×2×3=2512=13;另一方面也有正方形C 的面积为:4×1 2 ×2×3+1=13,而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从图中直接获得,同样可得 到正方形C′的面积为34. 通过观察上述问题的探讨,若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记为a,b,斜边为c,则应有a2+b2=c2,即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上述结论我们都是通过特例而获得的,是否对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能成立呢?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做一做 将一张白纸对折,再对折,然后随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用剪刀沿画线裁出四个等的直角三角形,在较大直角边处标记b,较短直角边处标记a,斜边标记c,然后按图示方式拼图.

8无理数与勾股定理的逆运用(一对一)

师:大家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正方形,同学们知道它们的面积怎么算吗? 生:回答 师:大家都知道已知边长的正方形面积如何计算,那么给大家面积同学们能够告诉老师它的 边长吗?请说出面积为4cm 2、16cm 2、25cm 2正方形的边长吗? 生:回答 师:前面给出的数据都是有规律的平方数,如果正方形面积是10cm 2、20cm 2,同学们怎么去计算正方形的边长?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1.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2 x 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 根.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______,读作________,a 叫做__________.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 _____. 无理数及勾股定理的逆运用

2. 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这就是说,如果2x a =,那么______叫做_________的平方根.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______,读作________,a 叫做__________. 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_________. 3.立方根 (1)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这就是说,如果3x a =,那么______叫做_________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_________. 一般地,33a a -=-. (2)性质: 正数的立方根是_____数;负数的立方根是_____数;0的立方根是_____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______ 三角形. (20-40分钟) 实数 【典题导入】【亮点题】 例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 2,41,7,π,2 5 -,2,320,5-,38-,94,0,0.3737737773…… (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考点1 …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第18章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通过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2)使学生在定理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3)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解决问题: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 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 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四、教学程序

探索勾股定理1

课题:§1、1、3探索勾股定理导学稿 主备:审核: 审批:班级:使用人: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青朱出入图”的探究,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 2、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 动手拼摆“五巧板”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 【学前准备】 1、按照课本13页的“做一做”,用较硬的纸制作两幅“五巧板”。(要求:尽可能做大一些) 2、什么是勾股定理? 【自学探究】 1、能否将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若能,大小正方形的边长之比是多少? 2、通过看课本和查资料了解“青朱出入图”。 预习后你还有什么问题?最想和大家讨论交流的问题是什么? 【合作交流】 1、“青朱出入图”

2、做一做:(要求:实际动手拼摆后,课后将其粘到导学稿上) (1)取两幅五巧板,将其中的一幅拼成一个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将另一副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 (2)你能拼出“青朱出入图”吗?当然可能有部分是重复的了。 (3)利用五巧板,你还能通过怎样的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与同伴交流。

3、课本14页的“议一议” 问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边a、b、c满足a2+b2=c2吗? 【随堂练习】 课本15页的问题解决第1题(要求抄题画图)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今日作业】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0cm,且两直角边的长度比为3:4,求两直角边的长。 【巩固与拓展】 1、课本15页的问题解决第2题(要求:实际动手操作) 2、课本16页的联系拓广3

3、从网上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撰写小论文,与同伴交流。 家校联系:(家长反馈意见或签名)

勾股定理 复习

勾股定理

例5、在一棵树的10m 高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爬下树,走到离树20m 的池塘,而另一只猴子爬到树顶后直扑池塘,若两只猴子经过的距离相等,问这棵树有多高? 4、面积证题法 例6、如图,分别以三角形ABC 的三条边AB 、BC 、AC 为直径,向外作半圆,其面积分别是S 1、S 2、S 3,若S 1=S 2+S 3,则三角形ABC 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四、归纳提升 (一)勾股定理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 ,2cm ,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2,则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长为5cm ,直角边的长为3cm ,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 A .4cm B .4cm 或cm 34 C .cm 34 D .不存在 4.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0的点. 5.一种盛饮料的圆柱形杯,测得内部底面半径为2.5㎝,高为12㎝,吸管放进杯里,杯口外面至少要露出4.6㎝,问吸管要做多长? 【利用列方程求线段的长】 1.把一根长为10㎝的铁丝弯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如果要使三角形的面积是9㎝2,那么还要准备一根长为____的铁丝才能把三角形做好. 2.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C 点与A 点重合,则EB 的长是( ). A .3 B .4 C .5 D .5 3.如图,铁路上A ,B 两点相距25km ,C ,D 为两村庄,DA ⊥AB 于A ,CB ⊥AB 于B ,已知DA=15km ,CB=10km ,现在要在铁路AB 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 ,使得C ,D 两村到E 站的距离相等,则E 站应建在离A 站多少km 处? F E D C B A A D B C

17.1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勾股定理 01 课前预习 要点感知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预习练习在Rt△ABC中,若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 cm、12 cm,则斜边长为(B) A.17 cm B.13 cm C.7 cm D.12 cm 02 当堂训练 知识点1 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1.在△ABC中,∠A、∠B、∠C的对应边分别是a、b、c,若∠B=90°,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C) A.a2+b2=c2B.b2+c2=a2 C.a2+c2=b2D.c2-a2=b2 2.在Rt△ABC中,斜边长BC=3,则AB2+AC2的值为(B) A.18B.9 C.6 D.无法计算 3.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AEB=90°,AE=6,BE=8,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C) A.48 B.60 C.100 D.140 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一直角边长是另一直角边长的3倍,则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长为(D) A.10 B.2.5 C.7.5 D.310 5.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是2 3 cm,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C) A.4 cm B.4 3 cm C.6 cm D.6 3 cm

6.(柳州中考)如图,在△ABC中,∠C=90°,则BC=4. 7.(玉溪中考)如图,在△ABC中,∠ABC=90°,分别以BC、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面积分别记为S1、S2、S3,若S2=4,S3=6,则S1=2. 8.在△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是a、b、c. (1)若b=2,c=3,求a的值; (2)若a∶c=3∶5,b=32,求a、c的值. 解:(1)∵a2+b2=c2, ∴a=c2-b2. ∴a= 5. (2)设a=3x,c=5x, ∵a2+b2=c2, ∴(3x)2+322=(5x)2.解得x=8. ∴a=24,c=40. 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证明 9.利用图1或图2两个图形中的有关面积的等量关系都能证明数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定理,这个定理称为勾股定理,该定理结论的数学表达式是a2+b2=c2. 03 课后作业 10.(荆门中考改编)如图,△A 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D 的长为(C)

勾股定理总结

勾股定理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股定理做题方法总结 一、求边长类题目。 1、牢记勾股定理公式,并记住几组够股数,知道够股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数,够股数仍然成立,填 空选择题可以直接通过这个定理写出答案。 2、当遇到跟“底、高”有关的题目时,联想到三角形面积公式:(低×高)÷2 3、选题题、填空题要求求第三条边时,一定要看清楚已知的两条边是不是直角边,若题目中没有说明, 一定要考虑多种可能性。 4、学会画简图,并且能够准确的在图上标出已知数据。 5、做辅助线的时候,切记不要将已知的直角分割,尽量保留已知角。 6、题目中出现30度、60度角时马上联想到30度角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7、遇到45度角的时候,马上想到两条直角边相等 二、求面积、周长类题目。 1、知道两条直角边相乘再÷2就可以求出RT三角形的面积。 2、牢记圆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3、在做比较难的题目时,一定要将题目中所有已知数据的关系式列出来(经常用到勾股定理公式、面积 公式、周长公式……) 4、了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特性,比如角平分线同时也是高,同时也是底边中线。 5、要学会设x,因为x除了表示自身外还要用来表示其他边,所以x设的越简练越容易计算越好。 6、看到正方形对角线,就要想到对角线把正方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获得两个相同的直角边。 三、判断类题目。 1、考虑周全每一种情况。 2、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入具体数字尝试计算验证。 3、一定要自己读题,判断类题目很喜欢玩文字游戏。 4、判断类题目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求面积、应用题还有一些公式、理论的综合应用问题。 四、应用类题目。 1、学会分析题目,多思考,学会画出草图并且标出已知量。 2、牢记一些常见题目的草图应该怎么画,比如航海方向问题,比如数断裂问题,比如梯子(杆子)斜靠 在墙上的问题等等。 3、应用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面积、周长的题目加上了一些语言上的修饰,所以说要学会提炼出对自己 有用的信息,变成数学语言会简单很多。 几组常见的勾股数 若 a b c为勾股数则 an bn cn 同为勾股数(n>0) 其他常用公式 (a+b)2= (a-b)2= (a+b)(a-b)= 圆的面积公式= 圆的周长公式= 三角形面积公式= 路程= 学子成托管辅导学校专业一对一辅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