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di-tof

maldi-tof
maldi-tof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MALDI-TOF-MS进入词条搜索词

求助编辑MALDI-TOF-MS

1. 基本原理

MALDI-TOF-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英文名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软电离生物质谱,其无论是在理论在设计上都是十分简单和高效的。仪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质附助激光解吸电离离子源(MALDI)和质量分析器(TOF)。MALDI的原理是用激光照射样品与基质形成的共结晶薄膜,基质从激光中吸收能生物分子,而电离过程中将质子转移到生物分子或从生物分子得到质子,而使生物分子电离的过程。因种软电离技术,适用于混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测定。TOF的原理是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过飞行管道达检测器的飞行时间不同而被检测即测定离子的质荷比(M/Z)与离子的飞行时间成正比 ,检测离子。OF-MS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及分辨率高等特点,为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测试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分子量测定

分子量是有机化合物最基本的理化性质参数。分子量正确与否往往代表着所测定的有机化合物及生的结构正确与否。MALDI-TOF是一种软电离技术,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碎片离子。它可直接应用于混合析,也可用来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杂质及杂质的分子量。分子量也是生物大分子如多肽、蛋白质等鉴定参数,也是基因工程产品报批的重要数据之一。MALDI-TOF的准确度高达0.1%~0.01%,远远高于目前的SDS电泳与高效凝胶色谱技术,目前可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高达600KDa。

3. 蛋白质组学中的质谱技术——肽质量指纹谱技术(PMF)

蛋白质组学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对蛋白质快速、准确的鉴定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必不键性的一步。采用MALDI-TOF-MS测得肽质量指纹谱(PMF)在数据库中查询识别的方式鉴定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普遍应用的最主要的鉴定方法。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 质被识别特异酶切位点的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肽片段的质量图谱。由于每种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级结同,当蛋白被水解后,产生的肽片段序列也各不相同,因此其肽质量指纹图也具有特征性。MALDI-TOF 肽混合物时,能耐受适量的缓冲剂、盐,而且各个肽片几乎都只产生单电荷离子,因此MALDI-TOF成为析PMF的首选方法。在我们关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实际工作中,几乎所有的发现均是从这一部开始做起

4. 蛋白质组学中的质谱技术——肽序列标签技术(PST)

由于PMF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受诸多因素影响,使得部分鉴定结果往往不是十分明确,特异性不高。

我的百科

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

进阶活动、商城活动、名片活动等应有

尽有,线上线下等你玩转!共庆核心用

户、分类管理员团队周岁!点击参加!

百度用户团队群英汇邀您参加!

cai4633实习小编 一级|消息(22)|||百度首页|退出

我的求助瓶

“MALDI-TOF-MS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医学,蛋白质组学

酸序列匹配被认为是特异性最好的鉴定方法。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利用质谱测序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用串联质谱(MS/MS )测序;另一种是利用源后衰变(PSD )技术测序。

在反射式MALDI-TOF-MS 中,当脉冲激光照射到微量样品与饱和小分子基质混合形成的共结晶上时过基质传递给样品,导致样品被解析电离,电离后形成的亚稳分子离子在飞经无场区(即飞行管区)时(其活化能来自在离子源与基体发生的碰撞,在无场区与残留气体的碰撞,激光辐射及各种热机制等)子离子(即源后分解碎片离子),可以通过不断改变反射器电压来进行分离、收集并记录于检测器,形肽和蛋白质一级结构提供十分丰富而有效的结构信息的PSD 质谱图。利用PSD 谱图,结合数据库检索可高特异性地鉴定蛋白质。

目前,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部分经2DE 分离的蛋白质样品无法通过PMF 鉴定或鉴定结果不明确,测序功能应用于这些蛋白质的鉴定。随着对PSD 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尤其是结合MALDI-TOF-MS 本的高灵敏度、高通量、样品靶点可多次应用测定、分析时主要产生单电荷准分子离子以及能够耐受一定干扰物等特点,PSD-MALDI-TOF-MS 将会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药物筛选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 5. 寡核苷酸的分析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反义核酸药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寡核苷酸片段被合成,用以作引物、反义药物等。对这些片段进行快速检测,以判断合成的是否完全及合成的序列是否正确,是完全必要的ALDI-TOF-MS 在内的生物质谱是迄今为止进行这种检测最好的手段。用MALDI-TOF-MS 测定分析寡核苷单、快速、准确、灵敏。结合3’—外切酶和5’—外切酶可以对寡核苷酸全序列进行测定。

添加到搜藏分享到: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102

Dont_you_see ,zhangwei1119 ,百科ROBOT ,haomeng2929 ,msw1982

什么是相关词条 我来完善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 2011 Baidu 权利声明

极端微生物的特性及应用

极端微生物的特性及应用 摘要:依赖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的繁殖的微生物,称为嗜极菌或极端微生物,极端微生物的类型有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嗜压微生物。其细胞中的DNA、RNA、蛋白质、脂类和多糖成分,以及其代谢途径、基因表达、抗逆性机制等都与一般生物不同,近年来倍受各国学者们的重视。 关键词: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嗜压微生物 1.引言 嗜极菌是指生活在各种极端恶劣环境下的微生物。极端环境的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酸、高碱、高盐、高渗、干旱以及含高浓度的有机溶剂、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的环境或高辐射环境等。凡依赖这些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的繁殖的微生物,称为嗜极菌或极端微生物,极端微生物的类型有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嗜压微生物。其细胞中的DNA、RNA、蛋白质、脂类和多糖成分,以及其代谢途径、基因表达、抗逆性机制等都与一般生物不同[1],因此不仅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生产实践(冶金、采矿、石油开采、特种酶制剂和代谢产物的生产等)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近年来倍受各国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极端微生物的功能特性、生理机制、工业应用及研究进展等各方面进行阐述。 2.极端酶 来自嗜极菌的酶称为极端酶,嗜极菌之所以能生长于超常生态环境条件下,与极端酶具有的非凡功能是分不开的。极端酶来自嗜极菌,但并非嗜极菌体内所有的酶都是极端酶。例如,嗜酸菌或嗜碱菌的细胞仍保持接近中性的内环境,其胞内酶仍属中性酶。但其胞外酶,如淀粉酶和蛋白酶等则不同,仅在极酸或极碱条件下起作用)[2]。由于适合极端酶生长的条件一般具有腐蚀性,并产生有毒物质,不能用常规发酵系统来生产,因而极端酶的分离纯化目前还限于小规模,低产量水平。

质谱的相关知识

MS - 质谱入门 了解质谱 本入门指南覆盖了现代质谱实践相关的大部分主题,并解答了质谱使用和性能方面的一些常见问题。文中还提供了便于深入学习相关文章的链接。第一部门内容讨论谁使用质谱仪的问题,接着讲述化合物在离子源怎样被电离,以便于质谱仪分析。然后通过对质量准确性和分辨率等重要主题的讨论,或我们怎样区分紧密相关化合物之间的差别,来讲述各种类型的质谱仪。本指南涉及化学、样品制备和数据处理,以及当今最流行的MS应用中一些专业用语的定义。 谁要使用质谱? 在考虑使用质谱仪(MS)之前,应当考虑您分析工作的类型、您预期获得的结果等: - 您分析的是像蛋白质、肽等大分子,还是获取水溶性小分子的数据? - 您在确定的水平寻找目标化合物,还是表征未知样品? - 针对复杂基质,您当前的分离技术抗干扰能力强吗,或者您必须开发新的方法? - 您要求单位质量精度(比如400 MW),或5 ppm的质量精度(比如,400.0125 MW或质量为400时准确度为2 mDa)? - 您必须每天处理几百个样品?上千个样品?上万个样品?Who Uses MS?

图1:表征被测物特征的能力随质谱性能的增加而增强。 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各学科和分支学科的研究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通常会用到质谱分析。医药工业领域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时需要利用MS的特异性、动态范围及其灵敏度,区分复杂基质中紧密相关的代谢物,从而鉴定并量化代谢物。尤其是在药物的开发过程中,药物需要进行鉴定、纯化,确定早期的药代动力学,MS已经证实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生物化学家扩展了MS的使用领域,将其应用到蛋白、肽和寡核苷酸的分析中。使用质谱仪,生物化学家们能够监测酶的反应,确定氨基酸序列,并通过包含有蛋白裂解片段衍生物样品数据库鉴别大分子蛋白。生物化学家通过氢-氘交换在生理条件下形成重要的蛋白-配体的复合物,监测蛋白质的折叠。临床化学家在药物检测和新生儿筛查中也应用MS,取代结果不确定的免疫分析。食品安全和环境研究人员也是这样。他们跟行业中相关的企业工作人员一样,也使用MS,比如:PAH和PCB分析,水质量分析,及食品农药残留分析。确定油组成是一项复杂且昂贵的工作,这刺激了早期质谱仪的发展,并不断推动该技术的继续创新。现今,MS的专业人员可以在各种质谱仪、一系列完善可靠的电离技术中进行选择。 什么是质谱?质谱是怎样工作的?

极端环境下微生物

列举五种极端环境下微生物及其应用 所谓极端环境是指高低温环境,高盐环境,高酸,高碱环境,高酸热环境,高压环境,还有其他特定环境如油田、矿山、火山地、沙漠的干旱地带、地下的厌气环境、原子炉等高放射能环境、高卤环境以及低营养环境等。能够在这些具有强烈限制性因子的环境下顽强生存的微生物,一般统称为极端环境微生物。 【1.极端嗜盐菌】人们发现在高浓度盐环境中,存在许多抗高渗压的微生物。我国从新疆和内蒙古的盐碱湖中分离出了一些极端耐盐菌。它们竟能在含0—15%Nacl的环境中生长。有些菌株可以在含5%—25%Nacl范围中生长。极端嗜盐微生物中唯一的真细菌是光合微生物的外硫红螺菌属;唯一的真核嗜盐微生物是杜氏藻类。微生物学家琼纳斯克在含盐量高达36%盐液中发现一种微生物,命名为Halophiles。还有地中海嗜盐杆菌等 应用:第一,医药工业:西班牙学者报道地中海嗜盐杆菌在高浓度NaCl介质中生长,聚B-羟基丁酸积累达细胞干重的45%,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PHB能用于医学领域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开发,如人造骨骼支架、药物微球体、外科手术以及裹伤用品等。此外,目前发现有些嗜盐菌素对去盐作用不敏感,所以可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领域,筛选抑菌谱广、性质稳定的嗜盐菌素,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环境生物治理:嗜盐碱放线菌Nocardioidessp. M6能快速降解污染物2,4,6-三氯酚可应用于环境治理,利用其嗜盐特性除去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还可用于开发盐碱地等。由于bR蛋白具有质子泵作用,在未来的太阳能利用技术设备中,还可用作海水淡化和研制天然的太阳能电池。 【2.极端嗜碱菌】多生活在盐碱湖和盐池中,生活环境PH值可达11.5以上,最适PH值8

质谱基础知识介绍(英文原版)

An Introduction to Mass Spectrometry by Scott E. Van Bramer Widener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One University Place Chester, PA 19013 svanbram@https://www.360docs.net/doc/4c1025888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0258888.html,/~svanbram revised: September 2, 1998 ? Copyright 1997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4) SAMPLE INTRODUCTION (5) Direct Vapor Inlet (5) Gas Chromatography (5) Liquid Chromatography (6) Direct Insertion Probe (6) Direct Ionization of Sample (6) IONIZATION TECHNIQUES (6) Electron Ionization (7) Chemical Ionization (9) Fast Atom Bombardment and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10) 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11)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13) Other Ionization Methods (13) Self-Test #1 (14) MASS ANALYZERS (14) Quadrupole (15) Magnetic Sector (17) Electric Sector/Double Focusing Mass Spectrometers (18) Time-of-Flight (19) Quadrupole Ion Trap (21)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22) Self-Test #2 (23) DETECTORS (23) VACUUM SYSTEM (24) DATA SYSTEM (24) INTERPRETATION (24) Molecular Ion (25) Fragmentation (26) Isotope Abundance (31) Exact Mass (33) ACKNOWLEDGMENTS (34) END OF PAPER QUESTIONS (35)

极端温度微生物生存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极端温度微生物生存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李淼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摘要:极端温度微生物是生物对极冷与极热环境适应的特殊种类,研究微生物对于极端温度环境的生存机理对探索生命的起源、微生物的育种及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大致介绍了嗜热微生物、嗜冷菌和耐冷菌的生物类群,阐述了微生物在面临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机理多样性,总结其在环境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旨在综合对比这两类极端微生物的生存机理和实际生产生活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极端环境;生存机理;环境应用 极端微生物(extreme microorganism)是指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中(高温、寒冷、高盐、高压、高辐射等)能够正常生存的微生物群体的统称。一般把在高温环境中生长的微生物叫嗜热菌(thermophiles),包括一些细菌及古细菌。他们广泛分布在草堆、厩肥、温泉、火山地及海底火山附近等处。普通耐热菌的最高生长温度在45℃-55℃之间,低于30℃也能生长,而超嗜热菌最高生长温度可达80℃-110℃,最低生长温度也在55℃左右。同时,在地球这个大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广泛的低温环境。如占地球表面14%的两极地区及海洋深处(90%的海水其平均温度为5℃或更低)等[1],在这些特殊环境中生活着一类微生物即低温微生物(halophilic microorganism)。 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环境都会对生物膜结构以及蛋白质结构造成巨大的影响。了解高温微生物与低温微生物的生存机理,有助于人们开展深一层次的蛋白与膜分子结构研究。本文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就高温微生物与低温微生物的生存机理以及在环境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一简要对比综述,为进 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高温微生物概述 通常把最适生长温度高于45℃的微生物称 为嗜热菌。嗜热菌并非单一的菌属或菌群, 其中有些嗜热细菌,其同届菌中皆为嗜热 菌,如红色嗜热杆菌(Rhodothermus)、嗜 热好氧杆菌(Thermoaerobium)、嗜热厌氧 杆菌(Thermoanaerobaeterium)、球杆菌(Sphaembaeter)等,也有高温菌及中温菌 并存的菌属,如芽孢杆菌、奇异球菌(Deincooccus)、假黄色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等。嗜热菌按其生 长的耐热程度不同可分为5类(表1)[2]。目 前,对嗜热菌的耐热性主要从细胞壁的结 构、类脂的敏感性、DNA结构的稳定性以及 蛋白质的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表1 嗜热菌的分类/℃ Tab.1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rmophiles /℃ 分类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

南京工业大学《微生物学》复习大纲

《微生物学》复习大纲 一、考试性质 微生物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是为我校招收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水平考试,选拔具有较全面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学生。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促进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对象为2006年起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微生物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微生物的营养、生长、代谢、遗传育种等内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笔试内容包括具体实验方法等。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微生物学考试为笔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参考书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编高教出版社 《微生物工程》曹军卫马辉文编科学出版社 五、试题类型 1、填空题 2、是非与说明题 3、名词解析 4、问答题及论述题 六、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第一部分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研究范畴;四大类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个体、菌落),细菌的基本形态、共同构造、特殊构造及功能,细菌的群体形态及繁殖方式;革兰氏染色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放线菌的群体特征;酵母菌的特点、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与生活史,酵母菌菌落的特点;掌握霉菌细胞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及菌落特点。 熟悉:,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对它的认识,微生物学史中关键人物的贡献,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与科研生产的关系; 第二部分病毒与亚病毒 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的典型形态构造,噬菌体繁殖的几个阶段,噬菌体效价的测定,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概念,一步生长曲线的意义,噬菌体溶源性的概念,掌握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与防治 熟悉:了解AIDS的相关知识,了解昆虫病毒用于生物防治的意义,了解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微生物的培养 掌握:微生物培养基的6大要素;培养基的设计原则,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的原理与实践意义;灭菌法的种类与应用;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微生物连续培养的模式与优缺点,影响微生物生长的3要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法 熟悉:微生物营养类型划分的依据和结果;高密度培养的方法和应用价值;了解化学杀菌剂、消毒剂、治疗剂的种类与应用。

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 毛国林 (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特点以及其存在类型,综述了其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 【关键词】极端微生物; 随着地球年龄不断增大,其进化的过程不断纷繁复杂,人类的不断探究索取,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环境污染也变得严重,所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当务之急。而极端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在亦使得解决环境污染变得轻松。也越来越被重视。 1 极端微生物的主要类型 当然极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是指在极端环境下能够正常存在并生存下去的微生物群体的统称。所谓的极端环境是对生物生长限制因子的环境,通常是指ph在4以下或者9以上,温度在45°c以上或者20°c以下,盐浓度在10%以上,诸如高、低温,高碱,高毒,高压,高渗,强干旱或者高辐射的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一般生物都无法生存。 1.1 嗜热微生物嗜热微生物按照耐热程度的不同是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型:耐热微生物、兼性嗜热微生物、专性嗜热微生物、极端嗜热微生物和超嗜热微生物。耐热微生物45度到55度之间生存,低于30度有时也可以生长。兼性嗜热微生物最高的生长温度为50度到65度间,有时也能在低于30度条件下生长。而专性嗜热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在65度到70度,不能低于40度。极端嗜热微生物最高生长温度高于70度,最适温度高于40度。超嗜热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在80到110-度,最低生长温度在55度左右。并且大部分超嗜热微生物是古生菌,但是真细菌中的海栖热袍菌也属于超嗜热微生物。嗜热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多为火山口附近,或者热泉,高太阳辐射的土壤附近,有些嗜热微生物甚至能生活在110度以上的高温中,但其在较低的温度中就停止生长。 1.2

大学生选修课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大学生选修课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当人类在发现和研究微生物之前,把一切生物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界-动物界和植物界。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逐步深化,从两界系统经历过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甚至六界系统,直到70年代后期,美国人Woese等发现了地球上的第三生命形式-古菌,才导致了生命三域学说的诞生。该学说认为生命是由古菌域(Archaea)、细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carya)所构成。在图示“生物的系统进化树”中,左侧的黄色分枝是细菌域;中间的褐色和紫色分枝是古菌域;右侧的绿色分枝是真核生物域。 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环境下能引起感染称条件致病菌。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正因为它们分解自然界的物体,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质循环。 微生物技术作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主要分支之一,是它们发展的先导和基础,特别是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健康、资源紧缺、粮食危机等方面,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本文将在微生物在污水处理和制氢两个方面论述微生物在环保和能源方面的巨大作用。 古菌域包括嗜泉古菌界(Crenarchaeota)、广域古菌界(Euryarchaeota)和初生古菌界(Korarchaeota);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域包括真菌、原生生物、动物和植物。除动物和植物以外,其它绝大多数生物都属微生物范畴。由此可见,微生物在生物界级分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全球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大,但目前人类使用的绝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质能源,其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从而造成了能源的短缺。与此同时,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而一味的发展,对地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这些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有科学家预测说能源和环保将是人类社会在今后发展的两大主题。 生命进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Brown等依据平行同源基因构建的“Cenancestor”生命进化树,认为生命的共同祖先Cenancestor是一个原生物。原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两个分支,一个是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一个是原真核生物,在之后的进化过程中细菌和古菌首先向不同的方向进化,然后原真核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将会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过程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微生物资源,放线菌,开发,利用 1.引言 当今,人类的工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而其特点必然要导致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人类又要求不停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物技术正在推动着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将要涉及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1]。 微生物资源利用的核心是在于利用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微生物活性物质绝大部分来源于普通环境中的微生物,因此从普通环境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难度越来越大。新的基因有很大的可能产生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通过寻找新的基因来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基于该思路,稀有放线菌、海洋微生物、极端 环境微生物等过去很少触及的微生物资源已越来越受重视[2]。 2.微生物资源 2.1微生物资源的特点 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据估计, 每克土壤样品中可含有高达1000种

不同的微生物[3], 这些微生物产生多种多样的活性物质(包括酶与次生代谢产物两部分) , 对人类有实用意义的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抓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霉家、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都是从微生物中发现并开发出来的; 基因工程中各种工具酶几乎都来自多种不同的微生物[4] 微生物是一类物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迄今为止我们所分离到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70000多种、细菌5000多种、放线菌3000多种。而这些人类所知道的微生物估计仅占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不到10%,而被利用的还不到1%。 微生物具有很快的生长繁殖速度,有的细菌的时代时间仅仅20分钟,而且微生物可以再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并且几乎不受地域、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相比于动、植物品种遗传基因结构,微生物的基因组小得多,基因拷贝数比较少,比较容易进行基因操作,微生物改良易于操作,改造性能、提高产率相对容易。 微生物资源丰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会导致微生物物种的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部分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造成严重的环境的恶化和污染问题,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存在此类问题。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并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如原始森林开发成旅游区等现象,造成的天然微生物的破坏,使得许多在该类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它之前就悄悄灭绝了[1]。 微生物资源是新抗菌剂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即使采用先进的方法, 绝大部分微生物也仍然不可培养、只能用分子指纹图谱来描述[5]。 2.2稀有放线菌 目前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来自链霉菌,所以从链霉菌中发现性的活性物质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已从部分稀有放线菌代谢产物中得到许多已经临床应用的重要活性物质, 如红霉素B、利福霉素、庆大霉素、其它放线菌素类、安莎类、肽类、酶抑制剂等活性物质。 尽管新的种、属不断被发现, 但据估计, 目前分离到的放线菌种类, 仅为实

090207工业微生物学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090207)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工业微生物学 课程代码:09207 学分与学时:4.0学分,72学时;(理论课3学分,54学时;实验课0.5学分,18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专科)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微生物学的完整基本知识,包括工业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等;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等基本微生物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向学生展示工业微生物在现在发酵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使所学基本理论更好结合生产实践。在教学中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三、学时安排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1. 突出四性: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应用性 2.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授课内容、图表、照片、结论式条文展示出来,把原本活生生的微生物还原其本来面貌,触发学习者的形象思维,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每章节重点、难点的提示、章后小结,少而精,使学习者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维活跃、知识丰收; 3.理论与实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学内容 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对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的影响,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了解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启迪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为科学发展做出奉献。 重点与难点: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科发展历史中几位重要的奠基人物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微生物的几大共性特征。

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极端微生物通常分为六个类群: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嗜压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为了适应生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和生理机能,以适应环境。因此,研究适应机理并利用其特殊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极端微生物能产生多种极端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极端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极端环境(extreme environment) 泛指存在某些特殊物理和化学状态的自然环境,包括高温、低温、强酸、强碱、高盐、高压、高辐射和极端缺氧环境等,适合在极端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 Margesin and Schinner,2001【1】; Rothschild and Mancinelli,2001【2】;骏等,2006【3】;敏和东秀珠,2006【4】).海洋极端环境一般是指与正常海洋环境绝然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主要包括海底热泉、海底冷泉和泥火山环境,其次还包括高盐度(卤水)、强酸化、缺氧和滞流等海洋环境。海洋极端微生物通常为化能自养生物(chemoautotroph),在分类体系上属于细菌和古细菌类,生活在无光、无氧或少氧环境,能利用一些海底热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小分子(H2、H2S和CH4 等)合成能量进行有机碳固定和新代,具有独特的基因类型、特殊生态群落、特殊生理机理和特殊代产物,有些属于共生生物(endosymbiont)。 一、极端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生理特点 1.1 极端嗜热菌(Thermophiles) 一般最适生长温度在90℃以上的微生物,被称做极端嗜热菌【5,6】。已发现的极端嗜热菌有20多个属,大多是古细菌,生活在深海火山喷口附近或其周围区域【7】。如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现的古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0℃,8O℃以下即失活;德国的斯梯特(K Stette)研究组在意大利海底发现的一族古细菌,能生活在110℃以上高温中,最适生长温度为98℃,降至84℃即停止生长;美国的巴罗斯(J.Baroos)发现一些从火山喷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在250℃的环境中,嗜热菌的营养围很广。多为异养菌,其中许多能将硫氧化以取得能量。 1.2 极端嗜酸菌(Acidophiles) 一般指生活环境pH值在1以下的微生物,往往生长在火山区或含硫量极为丰富的地区。多为古细菌,其体环境保持pH值7左右。能氧化硫,硫酸作为代产物排出体外。嗜酸菌往往也是嗜高温菌。 1.3 极端嗜盐菌(Extremehalophiles)

工业微生物学答案A05-06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制药工程专业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工业微生物学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折光性很强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 2.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引起宿主迅速裂解的噬菌体。(或: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 和裂解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3. 化能异养型:能源和碳源都来自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4. 巴氏消毒法:专用于牛奶、啤酒、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此法可杀灭物料中无芽孢病原菌,又不影响其风味。具体方法可分为:低温维持法(63℃,30分)和高温瞬时法(72℃,15秒)。 5. 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的生物氧化方式。即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是一种高效产能方式。 6. 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性。 7. Hfr菌株:即高频重组菌株。在该菌株细胞中,F因子整合在核染色体组的特定位点,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F+与F–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 8. 点突变:又称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仅涉及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置换、缺失或插入,因其发生的范围很小,所以又称点突变。 9. 质粒:指一种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能进行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的DNA分子。也有极少的质粒是线性的DNA分子。 10. 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抗原。

工业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微生物学 课程编码:04043100 英文名称:Industrial Microbiology 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教材:《微生物学》路福平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业微生物学是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长、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发酵与制药工业中的实际应用等,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虽然工业微生物学是我校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生物学课程,但因为学习时间有限,因而本课程不能详尽无遗地讲解微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注意做到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创造有利条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工业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以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的遗传育种为主,同时适当介绍微生物的生态学、微生物的分类以及传染与免疫等知识。考虑到学生已经在生物化学课中学过各种物质代谢的知识,所以在工业微生物学中不再讲解,只介绍微生物的产能方式如呼吸和发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长、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发酵与制药工业中的实际应用等,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为适应相应专业的发展,还要求比较系统地掌握发酵专业中有关微生物的形态、生理、培养、鉴别、检出、筛选、保藏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营养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具有选择与配制培养基的能力;掌握灭菌的原理与方法;了解环境因素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关系、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呼吸与发酵之间的关系、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寻找新菌种的途径。通过对遗传变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分离、筛选和培育微生物新菌种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极端微生物在工业方面的运用

有关极端微生物在工业方面的运用的综述 [摘要]:有些微生物却能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 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高酸、高压、 高辐射等环境, 这类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 这些微生物不仅代表着生命 对于环境的极限适应能力, 而且是生物遗传和功能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宝藏. [关键词] 极端微生物;极端酶;工业运用 前言 作为地球的边缘生命现象, 极端微生物颇为耐人寻味.极端环境中的 微生物为了适应生存, 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结构、生理机能和遗传因子, 以适应环境.尤其是极端微生物产生的极端酶在极端的条件下具有高 的活性和稳定性, 而传统酶工业中的酶在高温、强碱、强酸等极端环境下易出现失活状态, 这使酶工程的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极 端酶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这使得极端微生物酶的研究将会成为 酶学研究和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向.本文对极端微生物的主要 类群及工业应用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和分析. 正文 1.极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1嗜热微生物 最适生长温度高于45℃~ 50℃的微生物称为嗜热微生物, 最适生长温度在 80℃以上的微生物称为超嗜热微生物.这样的高温只能在某些特定的自然环境发现, 例如温泉、堆肥、火山地区以及海底火山、强烈太阳辐射加热的地面以及热水器等等.1965年, 美国科学家Thomas D.Brock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热泉中, 首次分离到一株极端嗜热细菌———水生栖热菌(Thermusaquaticus), 它们可以在高于80℃的热泉水中生长.20 多年后, 该菌的

Taq-DNA 聚合酶成为世界上最抢手的生化工具酶. 1.2嗜冷微生物 专性嗜冷微生物适应在0℃或更低温度下能生长, 其最适生长温 度低于15℃, 最高生长温度小于20℃.它们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 北极地区、冰窖、终年积雪的高山、深海和冻土地区.在这些低温的环境中已经发现了多种类型的微生物, 例如细菌、古菌、真菌 和微型藻类.兼性嗜冷菌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宽, 最高温度达到 30℃时还能生活.嗜冷微生物是导致低温保藏食品腐败的根源. 1.3嗜酸微生物 主要分布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 在这些环境中存在某种由硫或其 化和物形成的酸性条件, 如酸性矿水、酸性热泉等地区, 嗜酸菌 能在pH 为 2以下的环境中生长, 如自养型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和氧化亚铁硫杆菌 (T.ferrooxidans)氧化硫为硫酸, 从中获取能量,同时使环境pH 值下降到 1~ 1.5, 这两种细菌都是极端嗜酸菌.此外, 在酸性 环境中, 还生活着许多嗜酸的真核微生物, 如椭圆酵母、红酵母等. 1.4嗜碱微生物 嗜碱微生物通常生活在碱性环境中, 例如碱湖、盐碱湖、盐碱地、碱性泉甚至海洋等.专性嗜碱细菌的最适生长pH>10, pH<8.5~ 9.0 时不能生长;兼性嗜碱细菌的最适生长 pH≥10,但在中性pH 条件下亦能生长.嗜碱菌体内也是中性的, 胞内酶既不嗜碱也不

(完整版)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微生物复习试题

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微生物复习试题及大纲 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菌落假根荚膜子实体中体质粒有性孢子菌胶团菌株 原生质体噬菌体噬菌斑真菌兼性厌氧锁状联合气生菌丝 营养缺陷型分生孢子孢囊孢子子囊孢子自养微生物性菌毛 鞭毛基因同型乳酸发酵细菌微生物营养细胞病毒发酵 有氧呼吸抗生素灭菌无菌巴斯德消毒曝气法分解代谢 染色体互生大肠杆菌活性污泥生态平衡葡萄糖效应恒化法 生长曲线基因重组转化突变率点突变感受态细胞光复活 液泡溶菌酶革兰氏染色载片培养法稀释平板法悬滴法转换 二、问答题 1. 绘图并标注说明一般根霉和青霉的菌体形态。 2. 什么叫表型延迟现象?引起表型延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 营养物质透过微生物细胞进入细胞的方式包括哪几种类型? 4. 溶源性细菌的基本特征如何?怎样检测某一菌种是否是溶源性细菌。 5. 举例说明温度、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的影响。 6. 试述渗透压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7. 营养缺陷型筛选中,淘汰野生型的方法有哪两类? 8. 试述紫外线对微生物细胞具有诱变与杀菌作用的机制。 9. 试述如何延长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 10. 试述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11. 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对微生物进行诱变的目的有哪些? 12. 筛选抗代谢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的意义是什么? 13. 什么是烈性噬菌体,其生活史包括几个过程?

14. 什么叫生长曲线?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 15. 大肠菌群检测作为食品卫生学检测指标之一的意义是什么? 16. 简述缩短延滞期可采取哪些措施? 17. 为什么在进行诱变处理时,要把成团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制成充分分散的 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浮液? 18. 简述噬菌体的侵染过程(烈性和温和性噬菌体)并画出草图。 19. 菌种保藏的主要原理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20. 试述营养缺陷型的定义, 筛选的一般步骤,并举例说明如何检出缺陷型? 复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无性孢子真酵母假菌丝菌膜子实体S型菌落单倍体型 粘液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裂解量溶源化寄生好氧免疫免疫原性抗原生长因子原养型基内菌丝内毒素厚垣孢子担孢子异养微生物螺旋藻三域学说菌毛外显子产能代谢基因工程异型乳酸发酵放线菌固氮作用反硝化作用亚病毒 无氧呼吸消毒抑菌无菌操作生物膜法核小体致死剂量 拮抗大肠菌群诱发突变转染移码突变暗修复糖酵解 表达载体底物水平磷酸化光合磷酸化蜗牛酶划线法水浸片法颠换温和噬菌体基因重组原核微生物选择培养基基因突变 烈性噬菌体病原微生物芽孢连续培养延迟期光复活现象 二、问答题 1. 概述制作细菌生长曲线的操作程序、各阶段的特点。 2. 比较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 用来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间接计数法包含哪些具体方法?

一份关于质谱设备和软件使用基础知识及相对难点的笔记~~~

一份关于质谱设备和软件使用基础知识及相对难点的笔记 ~~~ 1、质谱开机打开质谱前面左下角的电源开关,这时可以听到质谱里面溶剂切换阀切换的声音,同时机械泵开始工作,仪器开始自检。等待大约两分钟,听到第二声溶剂阀切换的声音(表明质谱自检完成)后,表示仪器自检完成,可以联机。 质谱一接通电源,前级真空规就开始工作,监视前级真空值,但只有当Turbo1和Turbo2涡轮泵的转速都大于95%之后,四级杆的高真空规才会开始工作,正常读取真空值。2、仪器模块的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仪器的不同状态绿色:Ready,表示仪器准备就绪,可以随时进行样品分析 蓝色:表示仪器正在运行样品 粉色:表示仪器处于等待运行的状态 黄色:Not Ready,表示仪器的状态还没有准备好或者仪器条件还没有达到设定值 灰色:表示仪器处于Standby 或Shut Down状态 红色:表示仪器出错。3、Logbook记录本当仪器出现故障的时候,第一时间应点击仪器事件记录本的快捷按钮查看具体的错误信息。4、二元泵Purge&Prime 一般来说,Purge用于日常的流动相排气泡,在更换流动相

或者每天刚开机时使用,Prime用于比较剧烈的冲洗,如果系统中有明显的气泡,在做Purge无法除去时建议使用,流动相干涸的时候直接使用Prime灌注。如果排气不彻底,泵头内残留有微小的气泡,则会导致压力不稳定,如果Prime 和Purge都不能使压力稳定下来,使用甲醇或异丙醇冲洗系统,水有时因为表面张力大,比较难以操作。 Seal wash 其功能是在使用缓冲盐溶液的时候,冲洗柱塞杆外部,延长柱塞杆的寿命。一般设置成间隙性工作,比如每5min冲洗0.2分钟,Single wash一般用于排空柱塞清洗管路中的气泡,或者更换柱塞清洗溶剂的时候。 柱塞清洗使用10%的异丙醇水溶液,只要安装了柱塞清洗装置,就应该使用,否则可能损伤柱塞杆,降低其使用寿命。 5、柱温箱柱温箱的设定温度低于室温时不建议开启漏液检 测功能6、自动进样器取样位置可以调整进样针的插入位置,默认为零,使用标准样品瓶时针尖距离瓶底得距离约为5mm,当样品量比较多并且担心有沉淀的时候,可以选择把针的位置抬高(最多比默认位置抬高5mm)。 当样品量很少时,也可以考虑把进样针的位置降低(最多比默认位置降低10mm),如果设置降低针的位置,应注意每 个自动进样器可以降低的数值不一样,防止进样针降得过低扎坏样品瓶,损坏进样针和自动进样器。

工业微生物学1,2章习题

第一章 1、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等在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中有哪些重要的贡献。 (1)列文虎克:①利用单式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微小物体和生物,并于1676年首次观察到形态微小、作用巨大的细菌,从而解决了认识微生物世界的第一个障碍;②一生制作了419架显微镜或放大镜,最大放大率达266倍;③发表过约400篇论文,其中375篇寄往英国皇家学会发表。 (2) 巴斯德:①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并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②发展了有效的加热灭菌技术,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③研究了蚕病、炭疽病、狂犬病等传染病,发明了用接种减毒菌苗的办法进行防治。 (3) 科赫:①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如平板培养技术,细菌染色法、悬滴培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②利用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③于1884年提出了科赫法则,指导特定微生物与特定疾病相关性研究。 4、什么是微生物?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解:微生物是包括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它主要包括三大类:①原核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支原体;②真核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担子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③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 6、将下列科学家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属于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划线配对。 (a)研究有毒废物的生物降解免疫学(d) (b)研究爱滋病病因微生物生态学(a) (c)研究利用细菌生产人体蛋白微生物遗传学(f) (d)研究爱滋病症状微生物生理学(e) (e)研究细菌毒素产生分子生物学(c) (f)研究微生物生活史病毒学(b) 10、试举例说明微生物在其他生物难以生存的条件下正常活动。 解:微生物对环境尤其是极端恶劣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在海洋深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甚至300℃的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大多数细菌能耐0~-196℃的任何低温,甚至在-253℃液体氢下仍能保持生命;某些产芽孢细菌可在干燥环境中保存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此外还有一些耐酸菌、耐碱菌、耐辐射菌等均能在其他生物难以生存的条件下正常活动。 12、工业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对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何重要的意义? 解:工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学,它在医药、食品、轻工及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微生物的工业发酵已成为现代发酵工业的核心和灵魂,利用它在医药、食品、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已经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产品,如各种抗生素、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有机酸、维生素等。微生物发酵工业已成为不少国家的支柱产业。同时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还默默地承担着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降解有机物和参与元素循环的任务,为保持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微生物法已经成为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主要方法。 3、爱尔利希(Ehrlich):首先使用人工合成化学治疗剂 弗莱明(Fleming):第一个发现青霉素 虎克(Hooke):第一个观察植物细胞并取名的人 科赫(Koch):证明微生物引起疾病 李斯特(Lister):第一个在外科手术中使用消毒剂 巴斯德(Pasteur):彻底否定自生论 列文虎克(Van Leeuwenhoek):第一个观察细菌的人 5、为什么人类直到19世纪中叶才真正开始研究认识微生物世界?微生物学的建立必需要有哪些前提条件? 答:因为十九世纪中叶有两个焦点问题的争论促使了微生物研究技术的诞生,一是微生物能不能自发产生,二是传染病的性质是什么。微生物学的建立必要的前提条件有: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灭菌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纯培养的方法。 9、微生物的哪些特点可以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 答:体积小,面积大;吸收最快,转化最快;生长旺,繁殖最快,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11、微生物对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有何贡献? 答:1928年格里菲斯发现了细菌的转化现象。1944年加拿大细菌学家艾费里等人通过对转化现象化学本质的研究,证实了核酸是真正的生物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通过DNA X射线衍射图片的分析,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从此微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时态。在此后的二十多年内,科学家们都是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发展了DNA 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因工程发展,能按人们需要去定向地改造和创建新的微生物类型,获得新型微生物。 13、试分析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以人类的利与弊。 答:①体积小,面积大:体积小,使其不易发现,不易研究,比表面积大使其增大吸收面积,有助于其降解有机物。 ②吸收快,转化快:结果使微生物能迅速地生长繁殖,同时能为人类生产大量的发酵产品,不利是使食物很快变质。 ③生长旺,繁殖快,其高速繁殖特性,为工业发酵生产等实际应用提供了产量高,周转快等有利条件,如为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带来极大便利——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效率提高。但对于危害人、动植物的病原微生物或使物品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