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投资准则的中外比较分析

会计投资准则的中外比较分析
会计投资准则的中外比较分析

会计投资准则的中外比较分析

摘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公布了修订后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部分有很大的变动,本文将新企业会计投资准则与旧投资准则以及国际会计投资准则,美国投资准则中相应的部分进行比较,分析以上四者的差异,剖析差异存在的原因,进一步阐述投资准则的变更对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投资准则;国际;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2007)06-0073-04

长期股权投资实质上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用自身的富余资源,对外进行的一项“再投资” 。那么对于这项“再投资”的确认和计量,采用不同会计方法,势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报告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本文就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要求进行对比,来分析报告结果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新旧投资准则的差异比较

1、投资准则篇章结构上的改变

财务会计中的投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大类,狭义的投资一般仅包括对外投资,而不包括对内投资。我国准则所指的投资,仅指狭义投资中的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我国2001年修订的投资准则,与未修订前的国际会计投资准则形式相同,是一项专门规范包括企业全部广义的对外投资的准则,涵盖了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全部要求。仅仅排除了外币投资的折算,证券经营业务,合并会计报表和企业合并。

新准则并没有专门一项准则来规范全部投资,冲破了原有的框架。把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分别用各自的准则来规范。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的改变

同为权益法计量的情况下,旧准则规定: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之间的差额即股权投资差额,应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可见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商誉”的问题,过去无论正负商誉一律同被投资单位的资产增值一起按年度摊销,现在我们把正负商誉区分开,正的商誉予以确认,按规定进行减值测试,负的商誉则在取得投资的当期确认损益。

这样的变动是十分有意义的。在过去,我国的公允价值体系十分不完善,对商誉价值的测试也有相当大的困难,如果对商誉进行公允价值测试,则增大了企业舞弊和操纵利润的空间,因此在准则的制定上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旧准则规定股权投资差额要定

期(在不超过10年的期限内)摊销。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企业购并愈演愈烈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公允价值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属性。并且,受外资企业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的企业经营理念以及经营环境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市场体系也日趋完善,因此我国在新准则中充分利用了公允价值的方法。要求在长期股权投资中产生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然后计入损益。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按年定额摊销所带来的不符合经济实质的结果,可以完全依照市场的变化,真实地衡量企业资产的价值。

3、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的改变

长期股权投资有四种情形:即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以及无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一是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被控制的企业为子公司。二是共同控制: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被投资的企业为合营企业。三是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由此产生了联营企业的概念。

在旧的投资准则中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然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这是由于权益法虽然能够提供与合并财务报表效果类似的关于损益的信息,但是考虑到合并财务报表中已经提供了类似的信息,并且更为完整,因此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不需要再提供重复信息,而是应该重点关注投资资产的业绩。由于成本法能够提供关于投资的股利分配方面的信息,因此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将能够使母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同时避免了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控制,操纵子公司的利润水平进而确认投资收益进行粉饰自身财务报表的情况。

二、我国新投资准则与国际投资准则的差异比较

1、篇章结构的差异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全面规范了企业对子公司、合营企业以及联营企业的投资。而国际会计准则分别以《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的投资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会计》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三项准则来规范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对子公司投资的核算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的投资会计》分两种情况,首先,包括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对子公司的投资处理:一是投资应以成本列账;二是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会计”中所规定的权益法进行核算;三是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第39 号中所述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其次,不包括在合并财务报表内的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一是投资也应以成本列账;二是采用国际

会计准则第28号准则所述的权益法进行核算;三是或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中所述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我国新投资准则中则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对于此项差异,我国的准则是基于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负责的角度考虑的。权益法虽然能够提供与合并财务报表效果类似的关于损益的信息,但是考虑到合并财务报表中已经提供了类似的信息,并且更为完整,因此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不需要再提供重复信息,而是应该重点关注

投资资产的业绩。由于成本法能够提供关于投资的股利分配方面的信息,因此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将能够使母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同时避免了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控制,操纵子公司的利润水平进而确认投资收益进行粉饰自身财务报表的情况。

第二,对联营企业投资核算的差异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的投资”要求对于投资成本与投资者所享有的在联营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中的份额的差额,要求确认商誉,并按商誉的规定进行处理。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总结起来,就是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确认正的或负的商誉;我国会计准则要求只确认正的商誉,当负的商誉存在时不予确认,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目的很明显,如果确认负商誉,分期转入损益会给投资企业提供利润平滑的可能;而直接在当期计入损益并予以披露,则会使报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有更加正确,清晰的理解。

第三,对合营中权益计量的差异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给出了合营者对共同控制实体权益的会计处理可采用两种方法:比例合并法和权益法。一是比例合并法,是指这样一种会计和报告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可以将合营者在共同控制实体各项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中所占的份额与合营者财务报表中的类似项目逐项合并,或是在合营者财务报表中作为单独的项目予以列示。二是权益法,是指这样一种会计和报告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可以将合营者在共同控制实体中的权益最初按成本记录,以后按购买后合营者所占共同控制实体净资产的份额的变动进行调整。损益表反映了合营者在共同控制实体的经营成果中所占的份额。尽管国际会计准则允许采用权益法,但却认为比例合并法比权益法更好地反映了合营的经济实质,所以将比例合并法作为基准方法,将权益法作为被选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在权益法下,对合营者在合营中的净权益份额仅在合营者的财务报表的资产方列示为一项净投资,而不须将其在合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的份额并入合并报表中;而在比例合并法下,合营者将其在合营企业的所有资产,所有负债所占的份额逐项在其报表中反映,使合营者的资产和负债都有所增加。因此,两种方法产生的财务报告间可比性受到了削弱,同时根据财务报表分析得出的信息也不一致,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决策可用性。正是为了使财务报表具有可比性,避免不同方法产生的形式上的差异,我国统一规定了一种方法——权益法,来计量合营中的权益。同时,这样也可以更好地规范我国上市公司报表,减少会计舞弊的空间。

2、我国投资准则与美国投资准则的差异比较

第一,计量方法选择的差异。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的适用条件,美国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 意见》第18 号中指出,如果一个投资者拥有被投资公司的20 %或更多有表决权的股票,则其投资会计处理适用权益法。理由是:投资者能够对被投资公司的经营或财务政策施加“重大影响”。但应明确的是持有20 %有表决权股票的股东,也可能对被投资公司的政策无法施加重大影响。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 解释第35 号就列举了一些重大影响可能失效的例子。所以美国会计准则强调的是“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者应用权益法。”这里的20 %所有权标准仅仅是试图用数量来表示“重大影响”这一概念。由此可见,美国会计准则并没有把长期股权投资明确地划分成为子公司、联营企业以及合营企业。只是明确了只要能够实施“重大影响”就一律采用权益法。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由于美国的经济发展起步很早,经济环境十分规范,证券市场非常完善,并且美国的民间导向型会计对信息质量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会计准则详细而繁多,因此几乎对所有的交易业务的可能性都予以详细规范,加之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较高,也就没有必要再作进一步划分。而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待全面提高,所以在准则制定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的现存经济现象分门别类的予以规范。

第二,对于商誉的处理。

美国会计准则《意见》第18 号认为当投资成本超过被投资公司净资产权益额时,这种超出额应分配给具体资产或商誉。商誉在收益期间,摊销期不超过40 年。

我国新投资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可见我国在尽量减少由于商誉的存在,使企业在后续经营期间虚增利润的可能。而美国认为:商誉是能为企业未来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源,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且美国会计准则在尽可能的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我国出于谨慎性考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第三,投资损益的确认。

美国APB 第18 号,指出投资者确认的损益基数是:用被投资者的报告净损益,减去全部的公司间的内部利润以及累计的优先股股利。该意见同时详细指出:“就像子公司,公司合资经营或被投资公司被合并时的处理一样,投资者或被投资者未实现的公司间内部利润或亏损应予

以抵消”我国的新投资准则并没有明确指出损益确认的基数问题,只是分别按权益法,成本法,列出了损益的确认方法。而我国在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有规定母子公司的内部利润抵消的问题,但是关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是重大影响和共同控制的情况没有说明。

正如上所述,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落后于美国,因此我国之所以没有要求投资企业对联营、合营企业的内部未实现损益进行调整,主要原因是为了简化会计报表的处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Z]. 2006.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Z].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Z].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07-03-23

作者简介:厉欣岩(1970-),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副处长,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3) Abstract Key words (4) 一、引言 (5) 二、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的意义 (5) (一)学习世界各国会计发展的普遍规律 (5) (二)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会计模式 (5) (三)建立和完善会计学科体系 (5) 三、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5) (一)制定机构不同导致性质差异 (6) (二)制定程序相近下的细节差异 (6) (三)社会经济环境和法律体系不同导致会计准则内容不同 (7) (四)国际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 (7) 四、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具体表现 (8) (一)固定资产准则比较 (8) (二)借款费用准则比较 (8) (三)合并准则比较 (9) (四)租赁准则比较 (9) 五、国际化与国家化并存的发展趋势 (9) 六、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 (10) (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论方法 (10) (二)完善会计准则制度架构 (11)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11) (四)建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环境 (11) 七、参考文献 (12)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建立成为必然趋势。会计准则的制定会随着每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法律规范条文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其在其制定机构、制定步骤和内容的组成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环境,同时也要考虑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要求,符合国家化和国际化并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会计准则;发展趋势;人才培养

Th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ccounting standards Abstract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been slowly becoming today's market economy essential need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national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Accounting standards establishment will vary in each country economic, political, and legal norms provisions, and it also has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setting bodies to develop procedure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tructure. O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must be based on a 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ccounting environment, must also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Key words]accounting standards; comparative; the national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一、引言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 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 1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有自己特定的、严密的会计程序,主要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程序,采取不同的规范形式,组织这些程序的方式或规范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按准则和按制度来规范是不一样的。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与事项)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引用的概念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范。人们通过学习具体的会计准则,将会熟练地了解特定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 会计制度则不同,以某一特定部门、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从中可以看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有两个最主要的差别:

(1)规范的对象不同。准则按经济业务或项目,制度 按一个企业; (2)规范的重点不同。准则侧重于确认与计量,制度侧重于记录和报告,确认和计量的内容有机地体现在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准则是重点规范会计决策的过程,制度是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与结果。 20多年来,我国的财务会计规范在借鉴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发布《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2001 年1月18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7号文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项准则的通知》,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披露, 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六项会计准则。对于《投资》和《无形资产》两项会计准则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这项会计准则。对于国有企业有意施行这两项准则的应提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以上两则通知充分表明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将长期并存,缺一不可,不能相互 代替。 西方一些实行会计准则的国家虽然由有关职业团体制定并发布会计准则,但公司在实际执行中仍要根据会计准则制定会计科目体系,据以进行会计核算。所不同的是这种会计科目体系是公司自行制定的,属于公司内部核算制度。我国目前将会计制度

中外会计准则

中外会计准则 考虑到西方会计要紧以美国为代表,作为一个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专门大程度反映了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最高水平,并对其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团体制定会计准则起了专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选择美国会计准则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存在差别的缘故。 一、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1.会计准则制定机制 (1)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司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美国当今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FASB,是一个代表各利益团体的民间组织。我国会计准则目标是侧重“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双目标指向;而美国会计准则目标只侧重于“公众利益”的单目标指向。我国会计准则是法的范畴;而美国其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2)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两特点,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征求环节,依附性是指过多

地依靠政府机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特点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遵循一套完整。充分、严密和稳固的程序,以保证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布性。 (3)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看,形式上我国同美国一样,采纳“概念框架法”,但在实际准则制定过程中,倒更多地表现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 2.差不多会计准则 (1)从差不多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看,我国的差不多会计准则制定动因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进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以“会计法”为依据制定该准则的;而美国是基于改进会计准则的拟定工作,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的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的差不多会计准则制定之初的用途是直截了当规范会计实务并指导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而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要紧是用来评判现有的会计准则并指导以后准则的制定。 (2)从概念框架的结构体系看,中美两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的质量特点、财务报表的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都有所规定,然而我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这点上没有明确的提出,只在《企业会计准则》的第十一条中提及,而这条也通常被认为是一样准则中

中外会计准则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方面要与国际惯例相统一的问题。我国的公司要参与国际竞争,到国际市场上融资,都需要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进行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行会计准则国际化。 考虑到西方会计主要以美国为代表,作为一个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所颁布的会计准则很大程度反映了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最高水平,并对其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团体制定会计准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选择美国会计准则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存在差别的原因。 一、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1.会计准则制定机制 (1)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司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美国当今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FASB,是一个代表各利益团体的民间组织。我国会计准则目标是侧重“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双目标指向;而美国会计准则目标只侧重于“公众利益”的单目标指向。我国会计准则是法的范畴;而美国其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2)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两特点,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征求环节,依附性是指过多地依赖政府机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特点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遵循一套完整。充分、严密和稳定的程序,以保证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开性。 (3)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看,形式上我国同美国一样,采用“概念框架法”,但在实际准则制定过程中,倒更多地表现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 2.基本会计准则 (1)从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看,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动因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以“会计法”为依据制定该准则的;而美国是基于改进会计准则的拟定工作,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的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之初的用途是直接规范会计实务并指导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而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主要是用来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并指导未来准则的制定。 (2)从概念框架的结构体系看,中美两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都有所规定,但是我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这点上没有明确的提出,只在《企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一)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一) 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应该走向国际化。与此同时,为了与国际准则更好地协调与接轨,我国财政部也正积极地酝酿这方面的改革。 在众多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中。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和39号-金融工具无疑是最引入关注的。尽管该准则在国际准则此次修订之前已经生效,但该准则十分复杂,很难应用。而对于中国会计准则来说,这是全新的准则,并代表了对于金融工具会计的重大改变。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都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而其中广泛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为交易而持有以及其他指定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计入利润表。在实务中,很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应用问题。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持有各类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期权等)的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盈利亦可能波动频繁。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商业债券投资核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的差异分析。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资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债券投资的核算,对于商业银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强信息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迅速增长。但债券投

资核算明显滞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合理成分,改革和完善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核算,不仅是推动商业银行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水平,增强信息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债券投资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债券投资规定的对比分析,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的改革取向。 一、债券投资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平衡收益与风险的重要工具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既要吸收存款,又要通过发放贷款、同业拆放或购买债券等形式,将所吸收的资金有效地加以运用,以赚取合理的利差。同时,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并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去化解风险,提高收益。贷款无疑是银行资金运用最重要的手段,但是贷款的发放不仅要有客户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贷款的风险。长期以来我国银行贷款质量不高。呆坏帐多的现状,说明贷款风险很大。而债券投资相对于贷款而言,虽然名义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其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相对于存放和拆放资金而言,收益又较为可观。而且,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通过期限匹配,可以保持债券投资较好的流动性,以满足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因此,债券投资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在没有即时和可靠的贷款投放渠道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必然会

中外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比较

中外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已于1998年3月20日颁布,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现金流量表准则(以下简称本准则)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企业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推动我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现金流量表,其编制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要求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我国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后,将对于展跨国经营、境外筹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7年第95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发表现金流量表准则,正式取代了会计原则委员会第19号意见书。现金流量表准则于1988年起开始生效。 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取代1977年公布的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取代1977年公布的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状态况变动表》。1990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作了修订,并于1994年1月1日起生效。英国也于1991年发布了《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现金流量表》,并于1996年进行了修订。1991年12月,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1026号财务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国香港于1994年修订了第15号《会计实务准则》。 二、比较 (一)关于编制基础 从所考察的国家看,我国和绝大多数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作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只有英国是例外,它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和流动资源。本准则将现金定义为企业的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这一定义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对现金的定

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目录 一、会计准则的概述 (1) (一)会计准则的定义 (1) (二)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1) 二、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 (1) (一)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2) 1、我国会计准则的政府制定模式 (2) 2、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 (2) 3、我国准则涵盖面较小 (3) 4、在运用执业人员的职业判断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3) 5、业绩评价体系的差异 (4) (二)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具体表现 (4) 1、公允价值 (4) 2、企业合并 (5) 3、资产减值准备 (5) (三)导致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分析 (6) 1、经济因素 (6) 2、法律因素 (8) 3、教育因素 (9) 三、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9)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障碍 (9) 1、市场经济基础不够雄厚 (9) 2、法律环境条件不够完善 (10) 3、社会意识觉醒不够程度 (10) (二)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 (10) 1、选择性的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优点 (10) 2、完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 (11) 3、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11) 4、构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环境 (12) 参考文献 (13)

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一、会计准则的概述 (一)会计准则的定义 从广义上说,会计准则是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思想。从狭义上说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活动时所应遵守的规定和标准,是将会计人员放在较为被动的立场上,对已完成的会计工作进行评价、鉴定的依据。简而言之,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的标准和规范①。 (二)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分离才是准则制定产生的根本动因。在会计信息送户与用户普遍分离的情形下,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便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会计准则是对会计信息送户行为的规范,以便他们提供众多用户能够理解并且有用的会计信息;站在提供者的角度,会计准则又是对会计信息用户行为的规范,以约束其对会计信息的无限要求。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送户和用户双方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约束职能,而这种职能要得以实现,它就必须得到包括送户和用户在内的全体社会民众的公认,而要使其被全体社会民众所公认,它就必须要具备某种权威性的支持。 二、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 (一)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1、我国会计准则的政府制定模式 ①周新玲,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J].经济师,2004,(2). 1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知识讲解

财务报表列报差异: 1、财务报告组成相同,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2、列报顺序,按流动性顺序 3、费用,中国准则按功能进行列报,国际准则可以按功能,也可以按性质。 4、报表格式,国际准则没有规定具体的报表格式,中国准则对报表格式和列报项目有具体的规定。 5、现金流量表,国际准则,企业可选择直接法或间接法,一般会选择间接法,不要求披露另一种方法;中国准则要求采用直接法,在附注中披露间接法。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差异 1、中国准则有明确规定,国际准则无具体规定,一般参照美国准则。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相同,按购买法进行处理。 购买法产生的商誉不摊销,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合并报表的编制差异 1、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但国际准则在一定条件下可不编制。 2、会计期间应进行调整,但国际准则允许3个月的差异,但应对重大交易进行调整。 3、应对公允价值进行调整。(购买法时产生的) 4、购买少数股东权益的差异:国际准则可选用两种方法,公允价值计量或少数股东享有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中国准则只允许采用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5、母公司是否编制合并报表:国际准则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豁免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通常为母公司为符合一定条件的投资性主体或者母公司为另一家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且该企业公布合并报表,母公司是否编制合并报表具有选择权。中国准则要求必须编制合并报表。 资产项目 1、存货计价方法,相同。 2、投资性房地产定义基本相同。 范围不同,中国准则不包括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有承租人持有权益形成的投资性房地产。中国准则部包括未确定未来用途的土地。 后续计量:中国准则对企业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没有作统一规定,国际准则必须采用同一计量模式。 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投资性房地产时,中国会计准则小于账面时计入损益,大于账面时计入权益。国际准则统一计入损益。 3、固定资产 差异在后续计量,国际准则允许采用重估价模式,中国准则只允许成本模式。 4、借款费用 国际准则中融资租赁费用计入资产成本,中国准则不计入。 资本化的外币借款费用范围不同,国际准则只允许利息的汇兑差额资本化,借款的汇兑差额不可资本化。中国准则全部允许。 5、土地使用权 国际准则中将土地使用权分类为投资性房地产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6、无形资产

香港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比较

as at 1January 2008 1 Title IASB equivalent Differences in Transitional Provisions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 Dates Other Textual Differences FRAMEWORK 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ASB Framework N/A N/A Minor textual differences –no practical effect.

as at 1January 2008 2 HKFRS No. Title IFRS No. Differences in Transitional Provisions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 Dates Other Textual Differences HKFRS 1 First-time Adoption of Hong Kong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 1 No No,except para 47F specifies that paras 23and 27to 30of HKFRS 1(IFRS 1)are effective for AP beginning on or after 1January 2005(1January 2004).Minor textual differences –no practical effect.HKFRS 2Share-based Payment IFRS 2No No No HKFRS 3 Business Combinations IFRS 3 No Except for limited retrospective application as per para 85,HKFRS 3(IFRS 3)is effective for business combinations for which the agreement date is on or after 1January 2005(31March 2004). No

中美会计制度的差异

中美会计制度的差异 一、中美会计制度不同的环境基础 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由于受经济发达程度、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世界各国的会计制度都存在很大差异。一般虽然认为,会计通过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但无论是美国的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都只涉及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并没有会计记录的相关规范,也就是不涉及会计科目设置及相关会计事项分录的内容,而在我国,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只能通过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把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统一和规范,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同时,就中美两国看,从会计属性、会计目标设置、会计核算的侧重点、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政府对会计的干预程度、企业的预算编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些都最终反映了两国的会计准则也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会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并为许多国家所效仿,除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在形式上具有独立性,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在程序上具有完整性。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把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金融风险与会计信息、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地位等问题上,在会计研究方法上以实证会计研究为重点。我国虽然已走出了过去主要局限于对会计本质、职能、任务等方面的研究模式,开始讨论会计准则目标、原则等问题,但同国外的会计理论研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些理论问题确实还有待解决,如会计信息使用者到底需要什么信息,会计准则有哪些局限性,会计和会计准则到底是什么关系等等,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为会计准则的理论研究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中美会计管理制度的不同 在会计目标设置上,美国企业会计人员有自己工作的目标,其中既包括对外的财务会计目标,还包括供内部决策使用的管理会计目标;而在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则较少采用精确的定量设置,只采用定性方式来表达,即使在会计准则中也未明确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目标。 在会计核算上,美国许多著名的会计学家及企业界都强调收益是会计核算的中心,把收益作为表现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和衡量企业管理人员有效利用投放资本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我国,会计核算的侧重点是成本,成本处于整个会计体系的主导地位,在考核评价企业管理人员时,不仅注重他们创造了多少效益,还要看他们的成本开支是否符合规定,在降低成本方面付出的努力是不是足够大。 在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上,中美两国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美国,立法机构国会对会计问题极少关注,因而会计核算十分强调灵活处理,允许会计人员可以依据个别情况,运用个人专业判断选择最适合的会计方法;而在我国,在会计规范体系方面,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都对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规范,加以强制性管制。 在政府对会计的干预程度上,美国的会计专业团体规模很大,会计人员对会计实务的处理享有较大的自由权,会计规范与国家的法律关系较为松散,这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方面表现较为显著;相反,我国会计实务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会计实务是根据国家立法进行的,会计人员所应用的会计原则一般都体现于政府的法规之中。

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通用会计原则的区别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1.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上, IFRS规定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US GAAP规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2.在存货减值的转回上,IFRS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需予以转回。US GAAP规定不可以转回。 3.在现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类上,IFRS规定可包括在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US GAAP规定必须归类为经营活动。 4.在工比例无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规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规定合同完工法。 5.在报告分部的基础上,IFRS规定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US GAAP规定根据公司内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信息组成进行划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6.在广场、厂房及设备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以使用重估价或历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价 计量﹐会根据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之后的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列示。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使 用历史成本。 7.在辞退福利上,IFRS规定没有区分开“特别”和其他辞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诺会支付时确认辞退福利。US GAAP规定当雇员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条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特别”(一次性)辞退福利;当雇员很可能有权享有﹐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合约性辞退福利。 8.在确认与既定福利相关的过去服务的成本上,IFRS规定立即确认。US GAAP规定在剩余服务年限或生命期间摊销。 9.在设定受益计划中﹐最小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上,IFRS规定没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规定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小为未注资的累积福利义务。 10.在养老金资产确认上的限制上,IFRS规定确认的养老金资产不能超过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本、精算损失以及从该计划返还资金或减少对计划的未来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之总 净额。US GAAP规定对确认的金额没有这样的限制。 11.在确认缩减利得的时间上,IFRS规定当有关企业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计划缩减﹐且已经对外宣布时﹐确认缩减利得和损失。US GAAP规定直到相关雇员被辞退或计划被终止或修订时﹐确认 缩减利得﹐时间可能在明确表示和宣布之后。 12.在福利计划缩减产生的损益的计量上,IFRS规定缩减利得或损失包括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上的改变;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上的任何改变;以前未予确认的任何相关精算利得和损失、因应用过渡条款而未确认的金额和过去服务成本的份额。US GAAP规定虽然未确认精算利得或损失要按未 确认过渡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冲销﹐但过渡期后的未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并不受计划缩减的影响。 13.在需要相当时间完成的资产的借款成本上,IFRS规定资本化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US GAAP 规定必须采用资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资本化的借款成本的类型上,IFRS规定包括利息、某些辅 助成本和作为利息调整的折算差额。US GAAP规定通常只包括利息。 14.在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的暂时性投资收益上,IFRS规定抵减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US GAAP规定一般不抵减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15.在投资者和联营企业会计政策不同上,IFRS规定必须统一会计政策。US GAAP规定对统一会计政策没有要求。 16.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经营实体的财务报表调整上,IFRS规定在折算之前使用一般物价水平指数调整。US GAAP规定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经营的实体必须使用母公司的功能货币(而不是其处于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货币)编制其财务报表。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一)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一)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方面要与国际惯例相统一的问题。我国的公司要参与国际竞争,到国际市场上融资,都需要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进行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行会计准则国际化。 考虑到西方会计主要以美国为代表,作为一个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所颁布的会计准则很大程度反映了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最高水平,并对其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团体制定会计准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选择美国会计准则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存在差别的原因。 一、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1.会计准则制定机制 (1)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司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美国当今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FASB,是一个代表各利益团体的民间组织。我国会计准则目标是侧重“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双目标指向;而美国会计准则目标只侧重于“公众利益”的单目标指向。我国会计准则是法的范畴;而美国其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2)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两特点,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征求环节,依附性是指过多地依赖政府机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特点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则制

定过程中遵循一套完整。充分、严密和稳定的程序,以保证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开性。 (3)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看,形式上我国同美国一样,采用“概念框架法”,但在实际准则制定过程中,倒更多地表现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 2.基本会计准则 (1)从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看,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动因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以“会计法”为依据制定该准则的;而美国是基于改进会计准则的拟定工作,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的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之初的用途是直接规范会计实务并指导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而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主要是用来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并指导未来准则的制定。 (2)从概念框架的结构体系看,中美两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都有所规定,但是我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这点上没有明确的提出,只在《企业会计准则》的第十一条中提及,而这条也通常被认为是一般准则中的相关性原则。此外还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第四、五、六和七条提到基本假定的问题,这是美国所没有涉及的。相反,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有关“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的内容却是我国所缺少的。 (3)从基本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看,在企业财务报表的目标上,我国

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中国要发展经济,就 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应该走向国际化。 与此同时,为了与国际准则更好地协调与接轨,我国财政部也正积极地酝酿这方面的改革。 在众多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中。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和39号-金融工具无疑是最引入关注的。 尽管该准则在国际准则此次修订之前已经生效,但该准则十分复杂,很难应用。 而对于中国会计准则来说,这是全新的准则,并代表了对于金融工具会计的重大改变。 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都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而其中广泛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为交易而持有以及其他指定的金融工具。 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计入利润表。 在实务中,很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应用问题。 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持有各类金融工具的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盈利亦可能波动频繁。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商业债券投资核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的差异分析。 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资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债券投资的核算,对于商业银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强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迅速增长。

但债券投资核算明显滞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有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合理成分,改革和完善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核算,不仅是推动商业银行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水平,增强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债券投资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债券投资规定的对比分析,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的改革取向。 一、债券投资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平衡收益与风险的重要工具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既要吸收存款,又要通过发放贷款、同业拆放或购买债券等形式,将所吸收的资金有效地加以运用,以赚取合理的利差。 同时,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并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去化解风险,提高收益。 贷款无疑是银行资金运用最重要的手段,但是贷款的发放不仅要有客户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贷款的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贷款质量不高。 呆坏帐多的现状,说明贷款风险很大。 而债券投资相对于贷款而言,虽然名义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其风险较小,收益稳定。 相对于存放和拆放资金而言,收益又较为可观。 而且,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通过期限匹配,可以保持债券投资较好的流动性,以满足流动性管理的需要。 因此,债券投资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在没有即时和可靠的贷款投放渠道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必然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债券市场,通过购买债券,取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精)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方面要与国际惯例相统一的问题。我国的公司要参与国际竞争,到国际市场上融资,都需要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进行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行会计准则国际化。考虑到西方会计主要以美国为代表,作为一个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所颁布的会计准则很大程度反映了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最高水平,并对其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团体制定会计准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选择美国会计准则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存在差别的原因。一、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1.会计准则制定机制(1)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司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美国当今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FASB,是一个代表各利益团体的民间组织。我国会计准则目标是侧重“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双目标指向;而美国会计准则目标只侧重于“公众利益”的单目标指向。我国会计准则是法的范畴;而美国其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2)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两特点,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征求环节,依附性是指过多地依赖政府机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特点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遵循一套完整。充分、严密和稳定的程序,以保证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开性。(3)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看,形式上我国同美国一样,采用“概念框架法”,但在实际准则制定过程中,倒更多地表现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 2.基本会计准则(1)从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看,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动因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以“会计法”为依据制定该准则的;而美国是基于改进会计准则的拟定工作,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的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之初的用途是直接规范会计实务并指导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而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主要是用来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并指导未来准则的制定。(2)从概念框架的结构体系看,中美两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都有所规定,但是我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这点上没有明确的提出,只在《企业会计准则》的第十一条中提及,而这条也通常被认为是一般准则中的相关性原则。此外还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第四、五、六和七条提到基本假定的问题,这是美国所没有涉及的。相反,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有关“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的内容却是我国所缺少的。(3)从基本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看,在企业财务报表的目标上,我国服务对象定位过广;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上,美国会计准则强调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相比而言,我国的基本原则概念有些单薄且在有些原则的判断标准上与美国也不尽一致;在财务报表要素分类上我国只有六类会计要素,而美国有十类会计要素;关于财务报表的确认上,我国与美国的判断标准基本统一,但在具体的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上中美两国有所不同;在财务报表的计量上,我国比美国少了对现值计量性的描述。 3.具体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内容详尽却不注意全面性;而我国力求具体准则全面且要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另外我国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有些内容前后重复,对一些重要术语也缺乏必要的定义或解释。会计差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

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比较

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比较 一、所得税会计中的相关定义 各国在对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分类时有所不同: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将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而我国则将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1.永久性差异。它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2.时间性差异。它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我国《会计制度》使用了时间性差异这一概念。 3.暂时性差异。与我国不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09号公告(FAS 109)及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公告(IAS 12)中,都采用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它是指在资产负债表内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4.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区别。所有的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但并非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是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侧重于从收入或费用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会计期间内产生的差异。暂时性差异则侧重于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分析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某个时点上存在的此类差异。它是指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财务报表上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异,该差异在以后年度当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或列示的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纳税金额或可抵扣税金额。 二、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会计的比较 1.主要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①应付税款法。该方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这一方法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其所得税费用与收入不配比,资产负债表也未能很好地反映的资产与负债的真实情况。②递延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不作调整。③损益表债务法。该方法与递延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所得税税率变更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它以损益表为基础,侧重于时间性差异,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

《中外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的比较.》

中外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的比较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由于该表反映了一个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因而又可称为财务状况表。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一方面能反映企业某一日期所拥有的总资产,即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另一方面又反映企业这一日期的资产来源,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根据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两个方面,利用该表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分布及其来源渠道,还可以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资本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主要反映在其变现能力上。就现能力指资产能迅速转换为现金,保证短期负债到期清偿。对此,企业的债权人的投资人是极为关心的。对企业的短期债权人来讲,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可及时转换为现金的资产,直接关系到能否收回即将到期的借款和应得的利息。同时向投资人分配利润和向长期债权人支付利息,亦受企业现金充裕程度的制约。利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部分,可以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既取决于它的获利能力,又取决于它的资本结构。所谓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负债中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与留存收益的比例等比例关系。其中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会影响债权人和所有者的相对风险和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就一般情况而言,负债比重越大,企业长期偿债的能力就越差;否则反之。利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所有者权益部分,可以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金融工具会计作为财务会计领域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众多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研究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究竟发展到什么阶段,解决了哪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相应准则建设和发展有何启示,等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了国际比较,上述问题构成这些国际比较的动因。确认和计量是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两大难点,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首先回顾了金融工具准则的国际发展,通过回顾发展历程笔者发现解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这一世界难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等等,而上述这些都是目前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所欠缺的。本文研究了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一般问题,重点研究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时点、初始确认的计量属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与后续计量,公允价值计量选择权问题,以及混合计量模式与全面计量模式。笔者发现,因为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从而引入了公允价值选择权,这也就导致了混合计量属性难以避免。本文进而对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了分析,由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主要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相关概念的界定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相同,所以本文对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订以及应用情况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在金融资产分类上存在倾向性,从而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为利润的“蓄水池”;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但增加了我国上市公司收益的波动性,整体而言对净利润影响也举足轻重;中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大部分还是集中在金融行业;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交叉持股,并已经对上市公司净利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战略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存在重大影响。 另外本章选取中航油、中储棉以及中盛粮油三家曾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巨额亏损的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发掘其问题及失败教训。本文最后对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做出评介,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