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腹针针刺的深度(温木生)

论腹针针刺的深度(温木生)
论腹针针刺的深度(温木生)

腹针具有:“失之毫米,差之千里”的影响

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其“深伏皮肉间,深而不见”,现代经络研究已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并证明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腹针吸纳这一现代科学成果并成功的运用于临床,将腹壁分为天、地、人三部,可通过针刺的不同深度达到不同的经络层面而实现不同的治疗目的。

其针刺深度分为一下3钟。

1、浅刺:浅刺是将针刺入皮下。浅刺时,会对腹部的全息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但针尖进入相应的深度时,治疗的相应病变部位的感觉会很快改善。

所谓“浅刺(天部)调筋骨”,指的是根据“神龟图”取穴。即选穴反映点在全息影像中的投射点时,对局部的穴位进行浅刺,能达到调整人体筋骨的目的的。临床多用以解决头身肢体局部疾患,针对疾病的标,主治病程的短,病情急,邪在表的疾病。

2、中刺:将针具刺入腹部的脂肪中,会对腹部的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或有轻微的胀感。当针尖刺入相应的深度时,与病变部位相关的经脉会很快发生变化。

所谓“中刺(人部)调经脉”,指的是根据循经穴为主取穴,针刺时使用中刺方法。通过调理这些经脉,能够发挥疏通经脉、活血化瘀、鼓舞气血运行的作用。如中脘穴,浅刺可以治疗头面部疾病,中刺则发挥治疗胃脘部疾患的作用;又如关元穴,浅刺对腰痛有良效,中刺可以补益肾阳、培补肾元。中刺主治病程长,邪在腠理的疾病。

3、深刺:将针灸针刺入较深的皮下组织中,即为深刺。深刺时,会对内脏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有轻微的酸、麻、胀、痛的感觉。因为腹部的经络存在于腹壁的组织中,所以深刺的深度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度,深刺时不能把针尖刺入腹腔内。

所谓“深刺(地部)调脏腑”,取穴以任脉为主结合八卦理论,如天地针,引气归

元,采用深刺的方法治疗,可以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八廊”中每一廊的穴位都对主脏腑有特别的指向性治疗作用,如心肾不交出现不寐、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时,可用离廊与坎廊的穴位——中脘和关元;如肝气不舒。克伐脾土,出现肝木乘土之证,则可用巽廊、坤廊的穴位治疗——左右上风湿点。深刺主治病程长,邪在里,累及脏腑的疾病。调脏腑的穴位一般深刺,治疗慢性病、疑难病,针对疾病的本,以解决疾病的根本性病理变化。

在《甲乙经》中腹部任脉、肾经和胃经三经相比,任脉的腧穴针深度最深,胃经最浅。任脉在腹针疗法中常用的腧穴有:中脘、下脘、气海和关元,这四穴均与脏腑有关,中脘和下脘与脾胃、心肺相关,气海和关元与肝肾有关,用于治疗脏腑疾病,病位深,针刺也深;胃经在腹针疗法中常用的腧穴滑肉门和外陵与四肢有关,是气血从脏腑到四肢经络的枢纽,故用于治疗四肢疾病,病位浅,针刺也浅。在龟型图中(即先天经络),任脉所在部位与人体脊椎相对应,而胃经的滑肉门和外陵与人体的肩关节和髋关节相对应。根据《甲乙经》中腹部任脉和胃经腧穴针刺规律可推测:在腹针疗法中治疗脊椎疾病针刺宜深,而治疗四肢病针刺应浅。

根据腹针疗法的理论,人体的头身肢体和“神龟”的头身肢体一一对应。每个对应的头身肢体的点,还可细分为不同的深度层次,对应着人体不同部位从前到后的不同组织器官。如针刺除了深浅的不同,还有着上、下、左、右区域的不同。比如,针刺“神龟”头部所在的中脘穴,除了浅刺治疗颜面、深刺治疗后枕外,穴位偏上治疗前额、巅顶,偏下方治疗牙痛:偏左右则能治疗左颞、右颞、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侧面颊、右侧面颊等等、在这个“天”部、浅的层次,针刺还有再进一步区分深浅。比如,在“神龟”颈部所在的上脘穴来治疗人体颈部的疾患,浅刺,针效作用于前颈部的甲状腺;中刺,针刺作用于颈部中央的颈椎、椎间盘;深刺,针效作用于后颈部的肌肉群。因此,往往同样的一组穴位可以依据进针的深浅不同而治疗多种疾病。例如中脘穴,浅刺可以治疗头痛,中刺可以调理脾胃,深刺则能干预心与小肠。

如此,薄氏腹部穴位的治疗范围得到了大大地拓宽,多层次、多区间地使用穴位,能够更加灵活、便利地兼顾疾病的方方面面。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病,针刺天部(即浅刺);病程虽长,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里的病,针刺人部(即中刺)。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里的病,针刺地部(即深刺)。但是,在运用时也有例外,如腰部的疼痛,虽然病程短而往往采用针刺地部较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亦应灵活多变。

根据经络分布呈左右对称性,而内脏器官在腹腔内虽然有序但并不对称,这样就出现了腹穴穴性的双重性(任脉经穴除外),即浅刺或中刺左右同名的穴位时,影响相同的外周系统,因左右穴位影响的内脏神经及周围组织之间的不同而影响不同的外周或内脏。在针刺时使用天、地、人三部针刺法,可根据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去调节不同的外周或内脏系统,使腹针疗法成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治疗体系。用传统针刺法时,首先须体会不同肌肉层次的手感和反应。以胃区人脉线上穴位为例,局部解剖结构为:皮肤,皮下,腹浅筋膜,腹白线(此层主要在人脉线上,组织比较致密,血管神经分布很少),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层(脐以上此层不甚显著)和腹膜壁层。针刺深度应限制在腹膜壁层以上的各组织之中,此时即使未出现针感或针感不强,也只应在腹壁各层间缓慢提插捻转,或停针候气后,再行操作。腹部针感特点是:当针尖入肌层后,即有沉重之感,略加操作,便现酸胀,如深刺至腹膜壁层,患者即感疼痛,呈向外放射样刺痛。医者手感,如针尖触及一坚韧之膜,不宜再深刺,可轻轻作小幅度提插,略略将针推出0.1寸左右。

腹针疗法提出“疾病有浮沉,针刺有浅深”便是要求针刺的深度必须根据疾病的病位进行判定,根据病变发生的病位决定针刺的深浅。由于腹壁的分层局部解剖结构各不相同,不同层面分布着腹部的不同经络系统,因此,针刺的深度会影响不同的腹部经络系统,影响的外周系统亦有明显的不同。一般而言,当腹穴浅刺时,主要影响腹壁的深、浅动静脉、深浅淋巴管及脊神经的腹区段及皮支和腹部腹壁层的一些其他组织,

主要影响的是外围系统,当腹部深刺时,则会刺激腹腔内的脏神经及其周围的组织而引起相应内脏系统和应激反应,直接对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产生影响,进而引起全身的变化。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 面) 、单选题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 ?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 分钟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 .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 ?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 ?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 ?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 , 说明针刺:刺伤了脊髓 ?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 ?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 ?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 ?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 . 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 ?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 ?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2%的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 ?一般进针角度为15o时称:横刺 ?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天灸 ?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雀啄灸 ?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的步骤是: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 ?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长25—75mm粗28—32号 ?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针罐法 ?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 ?毫针的规格是指:针身粗细和长短 ?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 ?《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合谷刺 ?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运气法

《针法灸法学》期末试卷

《针法灸法学》期末试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10分) 1.壮 2.灸疮 3.挑刺法 4.得气 5.晕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 小题,每格1分,共计35 分) 1.毫针针刺时体位选择,应以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 2.常用双手进针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针刺深度应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 4.针刺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用间接灸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火针刺法《内经》称为“______________”; 7.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循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灸法的治疗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毫针最易折断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11.罐的吸拔方法主要有3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20 分) 1.简述耳穴分布规律。 2.简述闪火拔罐法的操作要领。 3.简述头针操作要点。 4.简述水针操作要点。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 分。正确的打“√”.错的打“×”) 1.拔罐法古称“角法”;() 2.穴位埋线是指将羊毛线埋在皮下以治病;() 3.水针治疗关节痛时宜将药物注入关节腔中;() 4.“天灸”也称之为发泡疗法;() 5.得气不包含透皮痛感;() 6.“壮”是指温针灸次数的多少;() 7.拔罐法是利用负压原理吸附于体表;() 8.留罐的时间越长越好;()

刺法灸法学Z 第1次

A型题: 1. 毫针刺入穴位的主要部位是: A.针尖 B.针身 C.针尾 D.针根 E.针柄 2. 在留针的过程中反复行针,以加强针感的方法称: A.动留针法 B.静留针法 C.泻法 D.导气法 E.搜气法 3. “煮沸消毒法”通常要在水沸后,持续: A.10分钟 B.15-20分钟 C.60秒 D.5分钟 E.2小时 4. 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 A.指力和捻针法 B.针刺补泻法 C.进针的各种角度 D.出针法 E.针刺的基本手法 5. 针刺患者上肢穴位后,其相应的上肢出现麻木,可能是: A.刺伤了神经 B.刺伤了肌肉 C.刺伤了血管 D.刺伤了内脏 E.刺伤了骨骼 6. 药物消毒法,常用75%的酒精浸泡: A.10分钟 B.15-20分钟 C.160秒 D.5分钟 E.30-60分钟 7. “得气”在古代文献中又称: A.搜气 B.针感 C.针动 D.守气 E.气至

8. 针具经历了由非金属到金属发展的过程,其中金属针的发展过程为: A.由不锈钢针→铁针→银针→铜针→金针 B.由铁针→银针→不锈钢针→铜针→金针 C. 由铁针→银针→金针→铜针→不锈钢针 D. 由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 E.以上均不是 9. 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铁针 E.以上都不是 10.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 A.行针法 B.得气法 C.催气法 D.行气法 E.守气法 11.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A.麻电感 B.疗效显著 C.未损伤血管 D.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E.针体外留0.5寸 12. 当针下得气后,通过各种方法守住针下经气勿失的方法称: A.守气法 B.得气 C.催气法 D.行针法 E.捻转法 13.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 A.《内经》 B.《针灸大成》 C.《针灸问对》 D.《难经》 E.《针灸聚英》 14. 当针刺入一定的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是: A.摇法 B.刮法 C.烧山火法 D.捻转法 E.弹法

论针刺深浅的原则

论针刺深浅的原则 临床上,针刺深浅程度的正确把握直接影响针灸治疗疗效,同时关乎针刺操作安全性,是针灸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而针刺深度受患者形体差异、四时气候变化、腧穴所在经脉及部位、疾病的浅深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对此作逐一论述。 Abstract:In clinic,the mastery of needing depth has direct effects on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nd it is also related to operating safety of acupuncture,which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reatment. And needling depth is affected by patients with physical differences,the four seasons climate change,meridians and acupoints location,and the depth of diseases.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m one by one. Keywords:needling depth;acupunture effect;safety 在現代针灸临床中,医者多关注选穴,而往往忽略针刺深浅的重要性。其实,针刺深浅程度不仅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亦关乎针刺操作安全性,故临床医者应给予高度重视。《素问·刺要论篇》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藏,后生大病。”腧穴针刺深浅并非固定不变,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兹分述如下。 1 因人制宜 《黄帝内经太素》云:“众人之中,又为三等。七尺六寸以上,名为大人;七尺四寸以下,名为小人;七尺五寸,名为中人。今以中人为法,则大人小人皆以为定,何者?取一合七尺五寸人身量之,合有七十五分(份),则七尺六寸以上大人,亦准为七十五分(份),七尺四寸以下乃至婴儿,亦准七十五分(份)。以此为定,分立经脉长短,并取空穴。”一般所谓“手指同身寸”“骨度同身寸”,即是对上述思想的高度概括。既然选穴须根据患者形体差异、骨度大小而有所区别,那么,针刺深度亦应与形体差异密切相关。《灵枢·逆顺肥瘦》有“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刺,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又《灵枢·寿夭刚柔》有“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由此不难发现,古代医家早已重视将针刺深度与患者个体情况相结合,即对高大、肥胖、强壮者宜深刺,而虚弱、瘦小者及幼儿或老人则予浅刺。 2 因“地”制宜 2.1 因经制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其循行过程出表入里,出表即分为经脉、经筋、络脉、孙络、浮络、皮部,入里即内络脏腑。而经穴针刺的深浅取决于所在经脉在

针刺产品的设备设计配置

设备与工厂 Equipment &Factory 收稿日期:2007 12 14 浅谈针刺产品的设备设计配置 赵 军 (常熟市伟成非织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常熟215539) 摘要:介绍了生产针刺非织造布设备的设计配置情况,说明了只有不断地进行设备的创新,才能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 关键词:非织造布;针刺法;设备;设计;配置 中图分类号:TS17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2054(2008)01 0044 03 众所周知,在针刺非织造布产品中,投资比较大、工艺相对复杂、外观平整无针痕的产品主要就是皮革基布和汽车内饰。此类产品市场需求非常大,最近几年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普通的皮革基布和汽车内饰大家比较熟悉,下面主要探讨的是皮革基布和汽车内饰中的高档品种 海岛纤维仿麂皮皮革基布和汽车顶棚呢针刺技术。 由海岛法超细纤维生产的仿麂皮皮革由于其具有质轻、面薄、耐磨,且色着鲜艳、抗霉防腐、能书写等一系列特点,是一种完全能取代真皮的环保材料,适用于服装、制鞋、箱包、家具以及运动器材等皮革制品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随着国内针刺设备的逐步完善以及皮革制品市场的发展成熟,更加显示出它们的优势,同时也给生产厂家带来丰厚的利润。 影响基布的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针刺设备制造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基布的质量和等级;其次,选择配套的生产工艺十分重要。从我们研究开发针刺设备以及累积多年的工艺经验来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针刺机频率 针刺机频率是刺针每分钟穿刺布的次数,通常也是针刺机主轴的转速,它既是针刺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皮革基布和汽车顶棚呢质量的重要 因素。所以我们在设计高速针刺机特别是起绒针刺机时,主轴转速可达到1500转/min,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 针刺产品的平整度 如果要求产品有较高的物理性能,或者要求整理后在产品的表面形成均匀稠密的毛绒,就应该选用针刺工艺;如果要求产品拥有良好的平整度和均匀的产品密度,对产品的层间剥离要求不是很高,就可以先考虑水刺工艺。一般海岛纤维多采用针刺工艺生产,以取得良好的三维结构和纤维缠结,保证溶出整理后产品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针刺的平整度是反映海岛纤维仿麂皮革基布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后整理仿麂皮革布的品质。如何控制好针刺的平整度呢?影响平整度因素是布针排列方式、刺针规格型号选择、针刺机托床水平度和平面度。其中关键在于布针方式的控制,往往在生产时由于要求达到平整度,在针刺时减少针刺深度,这样虽然基布表面平整了,但是出现基布分层现象,严重影响基布物理性能指标。那么如果要使基布表面平整、不出现分层现象,只有加大针刺深度,而针深加大了,又会在基布上出现明显的针痕,影响基布外观,还会出现竖条纹状或者波浪纹状的针迹,这是重针原因所引起的。如何解决呢?大家知道的办法就是前面几台针刺机采用大针深,并逐渐由深变浅,后面两台针刺机修面再加烫光,这样一来表面是好看了,平整了,但是通过后整理、磨革等工艺后,隐藏在基 第16卷第1期 2008年2月 非织造布 N onw ovens V ol 16,No 1 Feb ,2008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一、单选题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 ◆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 ◆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 ◆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 ◆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 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 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刺 伤了脊髓 ◆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 ◆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 ◆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 ◆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

谈腧穴深度与针刺深度_黄建军

m学术争鸣m 谈腧穴深度与针刺深度 黄建军解秸萍付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本文讨论了腧穴的深度与针刺深度之间的关系。认为腧穴的深度取决于经脉所在位置的深度;虽然腧穴的深浅决定针刺的深浅,但针刺深度不能等同于腧穴的深度,针刺的深度也不应以安全深度为准;腧穴的深度及针刺深度应以腧穴位于体表的点至最佳针感的深度为标志。 =关键词>针刺腧穴深度针刺深度 =中图分类号>R22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07(2006)04-0246-03 Discussion on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and the Depth of the Acupuncture Needle Insertion HUANG Jian-jun,XIE Jie-ping,FU Ping(College of Acu-mox ibustion,Beij 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 ing100029)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s di scuss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and the depth of the acupuncture needle insertion from the following5aspects:1)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depends on the locati on of the m eridian,2)the depth of needl e insertion depends on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3)both 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and needle inserti on depend on the needling sensations, 4)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 doesn p t equal to the safe depth of needle inserti on,and5)the depth of needle-insertion is judged by the therapeuti c effect.The depth of the acupoint,the depth of needle inser tion and the safe depth of needle inser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but their concepts are di fferent.The needle insertion s hould be wi thi n the safe depth so as to avoi d unneces-sary injury or accidents.In par ticul ar,when an acupuncture needle inserted,the local anatomical structure,the patient p s consti tu-tion,the state of the disease,the s eason,the direction and angles of the needle-tip,different layers(dermal part,aponeurotic system,m eridi an or the collater al of the meri dian,etc)of the body should be considered together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 ORDS>Acupuncture Depth of the acupoint Depth of needle inser tion 腧穴作为针灸的刺灸部位,是一个有面积和体积的三维结构的立体空间,加上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性,所以腧穴是一个四维空间的结构。既然如此,那么每个腧穴从皮肤表面到体内的深度究竟是多少?针刺应多深?达到什么部位?这是多年来针灸学者希望搞清、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外学者对穴位所在处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有学者曾提出/根据解剖的知识,以神经离皮多远,经过什么组织,下方有何脏器而确定深度0[1]。通过对腧穴部位的断面解剖、腧穴层次解剖、腧穴CT扫描、腧穴的显微结构、腧穴的立体构筑等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仍尚未发现腧穴存在一种与众不同的、并可以进行测量其深度的特殊的组织形态结构。目前腧穴的深度均由腧穴的针刺深度所代替。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但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此进行一下探讨。1腧穴的深度取决于经脉所在位置的深度腧穴是什么?5灵枢#九针十二原6称腧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0;5千金翼方6称腧穴是/经络所行往来处0;5素问#气府论6则讲腧穴为/脉气所发0。总之,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穴是分布在经络上的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调控经络的枢纽;腧穴从体表到体内,为皮部、浮络、孙络、络脉、经筋、经脉的立体空间结构,再通过经脉连于脏腑。 经穴又叫/气穴0,在经络中运行的气叫经气,经络与气穴相通。张景岳谓:/经气所至,是谓气穴。0针刺时,经穴之气可以沿着一定的经络径路而流行与游走,故5灵枢#邪气脏腑病形6篇云:/中气穴,则针游于巷。0即针刺中气穴,会产生经气在经络中游走运行的得气的感觉。说明针刺腧穴到一定的深 第一作者简介:黄建军(1949-),女,教授,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腧穴特异性。E-m ail:huangjian j un409@https://www.360docs.net/doc/4f11380385.html,

刺法灸法学B复习题0705(答桉).

《刺法灸法学B》辅导资料 一、选择 A型题: 1、最早的针具是:C.砭石 2、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 B.针身 3、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A.75%、30-60分钟 4、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A.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5、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B.天灸. 6、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A.《内经》 7、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E.捻转法 8、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 C.兽角 9、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D《难经》 10、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D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11、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A.斜刺 12.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C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 13、“得气”又称:E.气至 14、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 法为:C.平补平泻法 15、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B.晕针 16、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A.先冷敷,再热敷 17、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A A刺伤了脊髓 18、属于瘢痕灸的是:C.化脓灸 19、雷火针属于: E药条实按灸 20、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D.温针灸 21、针具的发展前身是:C.砭石 22、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B.针身 23、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B.天灸 24、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E捻转法 25、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D.针根 26、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 A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27、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D.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28、最早的“罐具”是:C.兽角 29、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B.短刺 30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 A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31、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D.行气法 32、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 A20-30分钟 33、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C滞针 34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A.2%的重碳酸钠溶液 35、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 A指力和捻针法 36、一般进针角度为15o时称:D横刺 37、属于瘢痕灸的是:C化脓灸 38、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 D天灸 39、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 雀啄灸 40 A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 41、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 D.针根 42、临床对于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或虚实不明显的一般病症常选用A平补平泻法 43、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 A 75%、30-60分钟 44、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C滞针 4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B.提插法 46、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 A长25─75mm 粗28─32号 47、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 C针罐法 48、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 A泻法 49、决定针刺补泻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A针刺的手法的轻重 50、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C.砭石 51、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 A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52、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 A《内经》 53、最早的“罐具”是C、兽角 54、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D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55、毫针的规格是指: A针身粗细和长短 56、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 A指力和捻针法 57、《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D合谷 刺 58、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E: A.凉泻 法B.抽添法 C.提气法D、留气法E、运气法 59、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补法特点是: C 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 60、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 E刺伤了脊髓 61、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C.砭石 62、刺法起源于A新石器时代

从小儿体质学说谈小儿针刺深浅

#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07-08-09 作者简介:张巧凤(1972-),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小儿神经精神康复工作。从小儿体质学说谈小儿针刺深浅 张巧凤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摘要:通过对小儿体质特点的分析,根据针刺治疗原则,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决定小儿针刺深浅的主要因素,并且浅刺是小儿针刺操作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操作方法则需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结合时令对患儿整体状况进行治疗。 关键词:针刺;小儿体质学说;浅刺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97(2007)06-0008-02 针刺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内容, 小儿针刺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 直是治疗儿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查阅了 大量文献,发现有关小儿针刺理论的论述尚少,因 此本文结合中医儿科理论和针灸推拿学专业5刺 法灸法学6内容,对小儿针刺的深度阐述如下,以 飨读者。 1 小儿体质特点 小儿体质学说源自5内经6,后世历代医家对 其不断补充、归纳、总结,形成许多学术流派,其学 术争鸣实质上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争 鸣[1],故小儿体质特点也就是小儿的生理病理 特点。 1.1 生理特点5灵枢#逆顺肥瘦篇6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0这是中医文献对小儿体质的最早记载。/肉0、/血0代表机体有形组成物质,即五脏六腑和形体结构,包括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0代表功能活动。从阴阳属性来划分,/肉0、/血0属阴,/气0属阳。5小儿病源方论#养子十 法6说:/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脑髓、五 脏六腑、营卫、气血,皆未坚固。0进一步说明了小 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育不完善。5温病条 辨#解儿难6将小儿的体质特点概括为/稚阴稚 阳0,充分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在生理功 能上,其发育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阴阳互根互 藏、相生相长,由于阴阳的自和本性和/阴平阳秘0的对立制约属性,小儿时期的这种/稚阳未足,稚阴未长0体质,必然要经过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阶段。这就导致了小儿/纯阳之体0观点的产生,也就是小儿的另一个生理特点。所谓/纯阳0,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可见/稚阴稚阳0和/纯阳之体0是小儿体质中的两个方面,从物质和功能上表现为形体稚嫩、阴阳不足,生长旺盛、发育迅速。1.2 病理特点5医学三字经#小儿6说:/稚阳体,邪易干。05温病条辨#解儿难6也指出:/脏腑薄,藩篱蔬,易 于传遍;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0小儿形气未充,外卫功能不足,脏腑娇嫩,不仅发病容易,易于感触,而且传遍迅速,年龄越小越为突出。古代医家在阴阳方面提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在脏腑方面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从而易感外邪,易患脾胃疾病,易动肝风,且患病后传变迅速,容易发生疾病的寒热虚实互相转化或同时并见,如5小儿药证直诀#原序6曾明确指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0但小儿因脏气清灵,患病时病因单纯,少受七情影响,因此若积极治疗,易于康复,预后一般良好。) 8)

论腹针针刺的深度(温木生)

腹针具有:“失之毫米,差之千里”的影响 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其“深伏皮肉间,深而不见”,现代经络研究已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并证明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腹针吸纳这一现代科学成果并成功的运用于临床,将腹壁分为天、地、人三部,可通过针刺的不同深度达到不同的经络层面而实现不同的治疗目的。 其针刺深度分为一下3钟。 1、浅刺:浅刺是将针刺入皮下。浅刺时,会对腹部的全息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但针尖进入相应的深度时,治疗的相应病变部位的感觉会很快改善。 所谓“浅刺(天部)调筋骨”,指的是根据“神龟图”取穴。即选穴反映点在全息影像中的投射点时,对局部的穴位进行浅刺,能达到调整人体筋骨的目的的。临床多用以解决头身肢体局部疾患,针对疾病的标,主治病程的短,病情急,邪在表的疾病。 2、中刺:将针具刺入腹部的脂肪中,会对腹部的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或有轻微的胀感。当针尖刺入相应的深度时,与病变部位相关的经脉会很快发生变化。 所谓“中刺(人部)调经脉”,指的是根据循经穴为主取穴,针刺时使用中刺方法。通过调理这些经脉,能够发挥疏通经脉、活血化瘀、鼓舞气血运行的作用。如中脘穴,浅刺可以治疗头面部疾病,中刺则发挥治疗胃脘部疾患的作用;又如关元穴,浅刺对腰痛有良效,中刺可以补益肾阳、培补肾元。中刺主治病程长,邪在腠理的疾病。 3、深刺:将针灸针刺入较深的皮下组织中,即为深刺。深刺时,会对内脏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有轻微的酸、麻、胀、痛的感觉。因为腹部的经络存在于腹壁的组织中,所以深刺的深度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度,深刺时不能把针尖刺入腹腔内。 所谓“深刺(地部)调脏腑”,取穴以任脉为主结合八卦理论,如天地针,引气归

刺法灸法学试题带答案(1)

刺法灸法学试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 ◆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 ◆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 ◆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 ◆“得气”又称气至 ◆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 逆乱、经气失

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 心欲吐,面苍 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 明针刺:刺 伤了脊髓 ◆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 ◆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 ◆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 ◆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

《刺法灸法学》试的题目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刺法灸法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A型题(2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针刺手法发展的鼎盛时期一般被认为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金元明时期 D. 明末清初时期 2砭石在《内经》时代主要用于哪些病种的治疗?() A.内科病 B. 妇科病 C.外科病 D.神经科病 3.古代医家中提倡针药并用,曰“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的医家? () A.孙思邈 B.王焘 C.葛洪 D.张仲景 4.徐疾补泻手法主要源于古代哪部著作?() A.《灵枢·九针十二原》 B.《灵枢·口问》 C.《针经指南·气血问答》 D.《难经·七十八难》 5.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A.针身的长短与粗细 B.针根+针柄的长短与粗细 C. 针柄的长短与粗细 D. 根据腧穴定位的同身寸 6.“候气”的含义是?() A.留针等待经气之法 B.催促经气速至之法 C.气至病所之法 D.守气之 法 7. 醋调贴敷用药有何作用?() A.激发药性 B.保持药性 C.收敛药性 D.引药归经 8.“短刺”之“短”为何意?() A.接近“骨”的含义 B.使用短针的含义 C. 针刺浅表之义 D.接近“皮肤”之 义 9.“齐刺法”主要适应于何种病症?()

A.“寒气小深”之痹痛 B. “寒气博大”之痹痛 C. 病位表浅之痹痛 D.各类疾病 10.头皮针的主要适应范围是什么?() A.脑源性疾病 B.外感性疾病 C.传染性疾病 D.感染性疾病 E. 以上全不对 11.头皮针中顶颞前斜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悬厘 B.百会-前顶 C.百会-悬厘 D.百会-曲鬓 12.头皮针中颞前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悬厘 B.百会-前顶 C.颔厌-悬厘 D.头维-曲鬓 13.头皮针中额旁2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神庭向前额方向1寸 B. 眉冲向前额方向1寸 C. 本神向前额方向1寸 D.以上都不对 14.头皮针中顶中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百会 B.百会-前顶 C.通天-正营 D.前顶-后顶 15.耳穴“神门”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舟 16.耳穴“交感”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对耳轮上脚 B.对耳轮下脚 C.三角窝 D.耳轮 17.耳穴“屏间”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垂 18.耳穴“风溪”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轮 C.三角窝 D.耳舟 19.耳穴“肝”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舟 20.下列哪类疾病适应于采用皮内针刺法?()

刺法灸法学--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A型题(2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针刺手法发展的鼎盛时期一般被认为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金元明时期 D. 明末清初时期 2砭石在《内经》时代主要用于哪些病种的治疗 [ ] A.内科病 B. 妇科病 C.外科病 D.神经科 病 3.古代医家中提倡针药并用,曰“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的医家 A.孙思邈 B.王焘 C.葛洪 D.张仲 景 ? 4.徐疾补泻手法主要源于古代哪部著作 [ ] A.《灵枢·九针十二原》 B.《灵枢·口问》 C.《针经指南·气血问答》D.《难经·七十八难》 5.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 ] A.针身的长短与粗细 B.针根+针柄的长短与粗细 C. 针柄的长短与粗细 D. 根据腧穴定位的同身寸 6.“候气”的含义是 [ ]A.留针等待经气之法 B. 催促经气速至之法 C. 气至病所之法D. 守气之法 7. 醋调贴敷用药有何作用 [ ] A.激发药性 B.保持药性 C.收敛药性 D.引药归 经 8.“短刺”之“短”为何意 [ ]A.接近“骨”的含义 B. 使用短针的含义 C. 针刺浅表之义D. 接近“皮肤”之 义 ! 9.“齐刺法”主要适应于何种病症 [ ]

A.“寒气小深”之痹痛 B. “寒气博大”之痹痛 C. 病位表浅之痹痛 D.各类疾病 10.头皮针的主要适应范围是什么 [ ] A.脑源性疾病 B.外感性疾病 C.传染性疾病 D.感染性疾病 E. 以上全不对 11.头皮针中顶颞前斜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 ] A.前神聪-悬厘 B.百会-前顶 C.百会-悬厘 D.百会-曲鬓 12.头皮针中颞前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 ] | A.前神聪-悬厘 B.百会-前顶 C.颔厌-悬厘 D.头维-曲鬓 13.头皮针中额旁2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 A.神庭向前额方向1寸 B. 眉冲向前额方向1寸 C. 本神向前额方向1寸 D.以上都不对 14.头皮针中顶中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 A.前神聪-百会 B.百会-前顶 C.通天-正营 D.前顶-后顶 15.耳穴“神门”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 ]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舟 $ 16.耳穴“交感”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 ] A.对耳轮上脚 B.对耳轮下脚 C.三角窝 D.耳 轮 17.耳穴“屏间”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 ]

医院三基考试中医基础和技能 针灸-1

针灸-1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94分 一.单选题(共47题,每题1分) 1.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 ( ) A.天泉 B.少冲 C.中冲 D.少府 E.天池 2.散刺法又称 ( ) A.点刺 B.豹纹刺 C.循经刺 D.毛刺 E.半刺 3.足三阳经的原穴是 ( ) A.解溪、丘墟、昆仑 B.冲阳、足临泣、光明 C.丘墟、冲阳、京 骨 D.解溪、足临泣、京骨 E.陷谷、阳辅、束骨 4.牙痛取“大肠”的选穴原则是 ( ) A.按相应部位取穴 B.按临床经验取穴 C.按现代医学理论取 穴 D.按经络辨证取穴 E.按脏腑辨证取穴 5.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针经》 D.《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E.《针灸甲乙经》 6.针灸学的指导理论是 ( ) A.中医理论 B.经络理论 C.腧穴理论 D.刺灸理论 E.藏象理 论 7.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 ) A.印堂 B.太阳 C.球后 D.丝竹空 E.上明 8.根据脏腑辨证选穴原则,脱发应选择的耳穴为 (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9.穴位注射法在作耳穴注射时,一般剂量应为 ( ) A.0.1~0.5mL B.0.1mL C.0.3~0.5mL D.0.5~1mL E.1mL 10.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 ( ) A.上下对应关系 B.前后对应关系 C.左右交叉关系 D.表里络属关系 E.范围和规律 11.鱼腰位于 ( ) A.眉梢凹陷中 B.眉头凹陷中 C.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D.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E.眉毛的中点 12.最早记载拔罐法的古代医书是 ( ) A.《肘后方》 B.《千金要方》 C.《黄帝内经》 D.《五十二病方》 E.《难经》 13.“阿是穴”之称,始见于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备急千金要方》 E.《针灸大成》 14.针灸学术的理论核心是 ( ) A.腧穴学 B.经络学 C.刺法灸法学 D.实验针灸学 E.针灸治疗学

论针刺深浅与临床疗效

论针刺深浅与临床疗效 苍溪县龙王中心卫生院张俊张李清 摘要:对于同一个腧穴的针刺深度不同学者描述多异,无统一的论断。近代以来,腧穴的针刺深度也在不断增加,虽然刺深取得了临床疗效的例子屡见不鲜,但也不能忽略刺浅所带来的临床疗效,刺浅有时也可取得与刺深相同的临床疗效。对于某些疾病,在某些情况下浅刺更优于刺深。 关健词:刺深;刺浅;临床疗效 针刺深浅是根据腧穴部位特点,病情需要和病变部位,在针刺得气,取得临床疗效的前提下,结合患者体质,针刺时令等因素,正确掌握针刺深度的方法。〈〈内经〉〉中对针刺深浅理论从体质、病情、季节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对正确掌握针刺深度、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刺疗效有重要指导作用。在〈〈针灸甲乙经〉〉卷三中,有342穴位针刺深度的记载,后世的腧穴深度大多以此为据。但现代以来,对某些腧穴的针刺深度,不同学者持不同的态度。如下脘穴的针刺深度,严振同认为应直刺0.5—1寸,[1]即该穴安全深度为1寸;但石学敏却认为该穴的针刺深度为直刺1—1.5寸;[2]而邱茂良则主张直刺1—2寸。[3]同一穴位,针刺深度却相差1寸。由此可知,腧穴的针刺深浅问题是值得讨论研究的。 1 刺深论 近代以来,各穴针刺深度大多有增无减。古代入针大多不过寸,

即使是环跳穴,在〈〈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等书中也刺入不过1寸。随着针灸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工具较古代有了质的飞越,尤其是西医解剖学的介入,对人体解剖结构有了精细的认识后,现今的刺入深度已远远超过以往。例如:人迎穴的针刺深度据〈〈针灸甲乙经〉〉记载:“刺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然而,近代的针刺深度却大大超过了古代文献的记载。石学敏所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定为: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北京西城中医院的栗蕊在治疗瘰疬时,则刺1寸深。再如颧髎穴的针刺,沈雪勇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定为:直刺0.3—0.5寸或斜刺0.5—1寸。而李世君用颧髎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时针尖朝向风府穴方向,深度在2.5—2.8寸左右,照此方向的深度,针尖可触及上颌神经。患者出现可耐受的电击样麻感,半面放射。[4]临床上在运用秩边、环跳等穴治疗腰腿痛时,也往往深刺至触及神经干,产生向患肢放射的电麻感,取得明显临床疗效。 2刺浅论 虽然针刺深度越来越深,深刺产生较强的针感,甚至触及神经干出现放射样触电感而出现临床疗效的病例屡见不鲜,但并非在安全针刺深度范围内越深,临床治疗效果越好,也不能因此而否认了浅刺所带来的临床疗效。 针刺并非在针刺安全深度范围内越深越好 王晶等人将96例周围面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