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各方面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则成为历届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到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撑,农村金融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的热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这给农村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当前农村金融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深入剖析各种问题背后的根源。根据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照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途径,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论文对农村金融的定义、内涵及其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总结归纳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及其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民间金融存在负面影响,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村风险补偿机制缺失。并对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国外典型国家农村金融发展情况的启示,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推动金融制度创新,营造金融发展环境,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为农村金融业的发展谋划对策。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金融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对策

研究农村金融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35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绪论10-131.1研究背景101.2研究意义10-111.3文献回顾11-12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2-132.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基础13-182.1农村金融的定义与内涵13-142.2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14-182.2.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142.2.2农业信贷补贴理论14-152.2.3农村金融市场理论15-162.2.4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16-18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18-283.1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18-203.1.1新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18-193.1.2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19-203.2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20-243.2.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20-213.2.2民间金融存在负面影响21-223.2.3农村资金外流严重22-233.2.4农业风险补偿机制缺失23-243.3制约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24-283.3.1中国社会的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历史原因24-253.3.2不发达的农村金融市场是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现实原因25-263.3.3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是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客观

原因263.3.4农村金融需求者信用意识缺失是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主观原因26-284.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比较28-344.1典型国家的农村金融发展情况28-304.1.1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284.1.2日本的农村金融体系28-294.1.3印度的农村金融体系29-304.2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30-344.2.1重视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作用30-314.2.2发挥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参与作用314.2.3发掘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中的重要作用31-324.2.4健全的农村金融发展法律制度32-334.2.5完善的农村金融发展体系33-345.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34-435.1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34-385.1.1发展农村商业性金融34-355.1.2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35-365.1.3发挥信用社的主体地位36-375.1.4加大农村金融组织创新37-385.2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38-395.2.1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385.2.2农村担保制度创新38-395.2.3创新农村资金回流机制395.3营造农村金融发展环境39-435.3.1构建农村金融政策环境39-405.3.2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40-415.3.3打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415.3.4构建农业保险体系41-43结论43-44参考文献44-47致谢47-4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8-4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乎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的大局。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于城市,主要表现为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不平衡、生产要素配置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习近平同志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因此,农村经济要发展,金融应当先行。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还存在以下两类问题:一类是现实性 问题:包括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社会地位低、农民贷款难等;另一类是导向性问题,包括农村金融发展以商业金融为主还是合作金融为主,以内生发展还是外 生发展为主。针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金融仍然是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鼓励开展农民合作金融试点,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本文研究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在农民合作社内部或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信用合作、内置金融(三者实质相同);研究的内容是合作社开展的资金存贷业务,在此基础上对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社展开了初步探索。一方面分析梳理了合作经济思想的发展与合作金融的基本理论,并分别对比了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非正规金融、新型农村金融的支农现状及其不足;另一方面作者到河北、河南、吉林三省进行调研,驻村收集第一手材料,为论文的完成打下了基础。 本文分为八章。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涉及的基本概念作了的界定,提出了研究思路与方法,构建了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梳理了国内 外合作金融发展的历程和研究现状,对合作金融基本内涵和发展模式、合作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第三章,阐述了合作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合作金融的理论基础及中国合作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这些理论对当前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章,首先对比了我国农 村金融需求主体的主要特点和信贷需求状况,其次对我国已有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特别是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运营状况和支农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五、六、七章是本文的重点。 其中,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农村合作金融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作者以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为案例,运用实证分析,研究了郝堂村如何通过发展内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Word版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国内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三农”问题始终是进一步发展经济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测在我国这个农业发展中国家里,发展农村,特别是以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发展必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线路之一。因此,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一些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相当的成熟了。以美国为例,它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具有渠道广、性质多样,既分工又合作以及竞争性的独特特点。此外,还设立了多种政府的农贷机构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与监管力度。再从日本来看,尽管日本传统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减少等挑战,但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给整个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具备了其明显的特点:第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第二,坚持农民自愿、自主、互助和互利的原则;第三,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密切配合;第四,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最后,可以从与我国情况很相似的印度来看,同样是人口众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农村金融也有了自身的特点:一是政策性金融定位合理,充分发挥兼具财政性融资、商业性金融和部分金融监管的特殊功能;二是重视发挥国有大商业银行在支农服务中的作用;三是农村合作银行发挥其点多面广优势,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力量;四是成立了服务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和特殊领域且功能明确的专业银行;五是实行农村金融的“领头银行”计划。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农村金融的发展都必须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整个农村金融发展的目的则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所以,未来的定位应该也要始终坚持这一点。 回观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仍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营业网点覆盖率低下,金融服务的便捷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服务的能力,呈现出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二是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仍比较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单一,特别是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多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而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由于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同时潜在风险也较大。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补偿上,农民的参保意识低下,金融机构也不愿在此业务上投入过多。四是农村金融立法严重滞后,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本身的高风险要求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法律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还很崎岖,基于此,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随着以农信社改制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第一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农村金融整体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农村金融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体系,农村金融正在“服务三农、扩大内需”等方面扮演主力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也正逐渐显现出来,而供需间的非均衡表现,服务水平较低,监管存在的问题更激化了农村金融所存在的矛盾。而我国扩大内需、实现外需型经济转型,其落脚点,还是在我国庞大的农村市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为农村提供充足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将选取杭州联合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杭州联合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了解需求及供给。通过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发展改革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 1969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把金融相关比率(FIR,未清偿的全部金融工具之值除以国民财富)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单一特征,用金融机构资产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代表金融发展水平。 近些年,有种观点认为,相对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的(demand-following)地位。如罗宾逊(Robinson,1952)认为,是经济增长带动了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实业导致了金融的发展”。依此观点,金融发展创造了对金融的特殊需求,而金融体系会自动对这些需求做出回应。另外罗伯特·卢卡斯(Lucas,1988)认为,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他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换言之,内生的技术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不是金融。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形成。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1822433.html,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史雨灵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6期 [摘要] 互联网实质性金融发展业务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新时代下,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振兴乡村、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侧改革。但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却一直处于发展初期,进展缓慢,亟待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普及农村金融教育、构建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等保障性措施,以期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农村;互联网金融;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724.6;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6-15-3 近年来,关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高峭嫣[1]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 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映智[2]提出,互联网科技大力提升了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又让互 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农村得到普及,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目前存在认知度不高、主体有限、交易数据不多、信用生态环境并不完善等问题,要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还需要营造更好的政策与生态信用环境。张启文等[3]提 出,农村金融难题的解决需要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已有文献主要是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现状、问题、对策、新型模式构建的研究,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关注不多,故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打造路径,以期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1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1 整体发展态势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融入金融功能,使其与传统金融模式相异产生新兴的信息金融、普惠金融、平台金融等金融模式[4]。互联网金融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不局限于城市,开始涉足农村,并在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有6万多个村级行政区,乡村常住人口为57 000万人,对比城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 的发展,农村无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就我国农村互联网平台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由传统的巨头产业发展起来的平台,如新希望企业;第二类是由电商平台发展而来的平台,如京东金融;第三类是新型互联网系代表,如翼农贷。通过分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改革农村金融制度,使广大农村的中低收入者也能够享受到充分的金融服务,就成为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研究了普惠金融的内涵、理论形成过程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国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时间和经验,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多层次性普惠金融体系 1 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于2005年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概念,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只有让每个人都拥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才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其次,在服务对象方面,贫困和低收入客户是这一金融体系的核心,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决定着金融体系各个方面的行动。最后,普惠金融是以较低的价格而不是免费提供金融服务。本质上,普惠金融是以较低的门槛将那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

的人纳入金融服务体系之内,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资金的转移,而是要让所有人都享受到实惠的、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2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缺乏资金支持去发展生产,而传统金融体系又把他们排除在外,使他们无法摆脱贫困。通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向他们提供农村金融服务,能够使贫困者进行生产性投资,这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基本途径。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能够获得平等的享有充分的金融服务的权利。除此之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医疗公平等,从而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3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与正规的金融机构形成完备的体系相比,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上还广泛存在着以自由借贷等为主要形式的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机构也得到迅速发展,这就使我国的金融服务区域实现了广覆盖。但是,我国在2012年末还有1696个乡镇还没有金融机构,事实上,在我国实现每一个区域都有金融机构的目标,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4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在该体系中存在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非正规金融服务机构受到抑制、农业保险越来越萎缩、相关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为此,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化改革。〔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改革建议“三农”问题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也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优化农村的资源配置,培育和完善农村的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正式金融。在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中,这样的金融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其主要特点就是除邮政储蓄受到国家邮电局的监管外,其他的金融组织都受到国家金融当局的监管。在正规的金融组织中,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外,其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涉及农业的业务很少;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而设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所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银行,目前只有张家港、常熟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均由原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而成;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储蓄,它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第二,非正式金融。该体系主要泛指存在于个体、家庭、企业之间,在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外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包括民间借贷、民间互助会、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等。其主要的运作形式有合会、私人钱庄、当铺、集资、贸易商放款和商业信用、民间票据机构等。这些金融组织通常建立在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助合作的性质。它们既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又没有纳入政府部门监管,所以归入非正式金融。部分以农村扶贫为中心的小额信贷活动也可归入。非正式金融的运作嵌入于社会网络和传统型制度环境中,基于社会网络中的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即信任关系。从知识论角度看,非正式金融比任何正式金融更能发现和利用分散在各地的局部知识,而且许多局部知识不能通过正式金融机构的标准化操作所发现和利用。加上非正式金融都建立在明晰的私人产权和无限责任基础上,所以改革开放以来,非正式金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在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的业务涉及到农业。其中,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才是一家真正和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但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约,无法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应有作用。目前,农业新增贷款85%以上都来自于农村信用社。仅仅靠农村信用社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中国农业银行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实际上农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业农户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工业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它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户,而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它的支援农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只吸收储蓄,而不进行放贷,其结果是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进而从农村流向了城市,直接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受到抑制正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收缩农村阵地,农村金融市场中正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杜丽颖(1985-),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经贸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农村金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因此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就具有较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村金融是指农村地区涉及信用与货币关系的活动,而这种活动与农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金融业是推动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要发挥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重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 标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主体支农乏力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组成,按照金融理论普遍的认同观点一般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一般指民间金融形势,或非国家出面建设的金融形势。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农行自1996年起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其农村信贷规模曾仅占其总规模的6%。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大量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在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逐步退出和政策性银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被推到了支农的前沿阵地,成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支农信贷90%来自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由于经济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资金筹集难、不良资产比率高、产权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低等诸多不足与缺陷,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而邮政储蓄的“抽水机”效应,将其从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转移,加上不能够发放商业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因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具有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具有灵活性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1.2 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尖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业的商品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比重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比重提高,必然会带动金融需求在质和量上的变化。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较快发展,对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限,支农后劲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系统内资金上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使得农村信用社筹资难度加大。虽然农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自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但是我国经济二元化结构依然很显著,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差距。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其原因在于当前农村的发展资金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积累提供,这无法满足我国农村高速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现阶段强化对三农事业的支持力度是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这就要国家强化对农村金融产业的支持力度,促使其进入健康稳定的状态。 可是因为有着多种因素,在农村金融服务上还有着大量问题。农村金融体制的不足之处已经逐渐显现。其表现在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大量的资金流出和农民贷款难的特点,这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迫在眉睫。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分析 1.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构成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包含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商业性农村金融组织和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系统不可或缺的一块,而非正规金融虽然在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系统中的份额不大,但是却对于正规农村金融组织职能的发挥有着重大推动力。其中正规金融组织中的中国农业

发展银行承担起了政策性金融职责,而商业性金融的职责则主要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担当。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构成了我国的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而非正规金融组织是指那些不属于银监会监管范围之内的仍从事存贷款业务的组织机构。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系统中,正规金融组织处于主体地位,而民间金融主要为其提供辅助。它们一起促进了我国三农事业的有序推进。 2.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特征 国有银行在近些年来所实施的战略性重组,农业发展银行对于职能定位的不断调整,农信社对于其自身体制的不断改革,都对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功能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其不可能适应我国三农事业对信贷支持的需求。总体来看,农村金融体系在近些年来在县域提供的信贷支持是略微削弱的,造成了资金供给相对不足的局面。本文将从农村金融体系的信贷总量、信贷覆盖率和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来研究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 (1)我国金融机构涉农信贷供给量情况分析。以2014 年为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供给总量为236002 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国金融信贷总量的28.1%,较2007 年末增加285.8%,平均年增速21.7%,占我国GDP 的24.9%。并且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部分涉农贷款,占全部涉农信贷供给量的93.7%,其中政策性银行所提供的信贷数量低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国有大型商业性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强势地位,其涉农信贷量占全部涉农贷款数量的39.8%,而植根于农村市场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起提供了近28.3%的涉农贷款,可以看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3年/5月/7日/第007版 理论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龙寒英胡亦非李下蹊张雯惠熊略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金融发展都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分布较少、金融服务较落后、“三农”和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支持较难等方面,这些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揭开了帷幕。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具备更低的信息搜集成本、更加灵活的服务机制、低廉的监督管理成本,它们通过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和有效配置农村地区的资源,达到提高农村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水平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竞争体系的完善,避免了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长期垄断局面,弥补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地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发展现状 自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和成长起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达到859家,其中村镇银行数量为799家。这与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有很大的关系,它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并明确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照有关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使得民间资本涌入村镇银行,成为其组建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村镇银行的比例高达74%。 另外,我国银监会坚持面向“三农”、数量服从质量、重点布局中西部县域的原则,自2007年设立首家村镇银行至2012年9月底,中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为481家,占比高达约60.02%。这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额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12月底,我国已有的10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额为64.6亿元,贷款余额为34.2亿元,其中投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资金占比约为95.85%。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达到36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316亿元,增长高达36倍之多,年均增长率高达149.06%。其中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约为1052亿元,占比为79.94%,相比较于2008年下降了15.91个百分点,并且从2008年至今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的水平。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基本良好。首先,从不良贷款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在2007年为0.01%,2009年达到新高0.22%,2010年回落到0.12%,但2011年的不良贷款率又回到0.2%的高位。但总体来讲,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较为良好。其次,从盈利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税后利润从2009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8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4%。权益报酬率从2009年的2.25%增加到2011年的9.19%,资产收益率则从2009年的0.49%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1.49%。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品种趋向多元化。以村镇银行为例,初期建立的村镇银行业务范围狭

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in Jiang Su Province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0 班级:10704 指导教师:XXX 职称:副教授 2014 年 5 月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其含义、产生背景与原因。然后对农村金融的现状深入剖析,主要是以江苏省农村金融为例从正规与非正规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金融的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发展农村金融的具体对策,如从法律上明确农村金融的地位,规范农村金融,加强和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化,规范正常农村金融活动政府首先要承认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文章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即正规金融体系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但农村金融的存在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而且农村金融的正规合法性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重视。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 Firstly, the country's rural finance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ing the meaning,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rural finance. The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e, mainly taking the rural finance of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from the formal rural finance to informal rural finance two aspects.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finance, specifically from the legal status of private finance, regulate private finance in rural areas,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regulatory system,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ivate fina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civil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regulate the normal activities of private finance must first recognize the positive role of priv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ivat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ir own farmers, and so 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aper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formal financial system status is irreplaceable, but the exist of rural finance has prompted i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the formal legitimacy of rural finance should be understand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s well. Key words: rural finance;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关于农村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农村金融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商行)为主体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但法律制度对农村金融的抑制现象并没有改变。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问题比较复杂,民间金融的不规范、农村资本市场滞后、强垄断性和不足的竞争,严重阻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为加强金融的支农功能,必须放宽农村金融组织准入条件,确立民间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完备各种农村金融组织法律,改进对农村金融组织的管制方式。 1我国农村金融概述及其现状 1.1我国农村金融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存在两种――正规金融组织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属于典型的二元制结构。其中,正规农村金融组织以农村信用社(农商行)为主,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次之,邮政储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为辅。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又称为民间金融,主要以民间借贷、高利贷、合会、合作基金、集资以及私人钱庄等形式存在。 现阶段,由于农村建设资金的短缺、正规农村金融组织越来越边缘化,这使得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金融资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提速,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增加,这就需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完善和改革新的农村金融供给组织和农村金融供给方式,以破解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难题。 1.2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是指有关农村金融组织的地位、职能、权利和责任以及他们彼此间关系的正式安排和行为规则。目前间接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农村地区从事金融活动的正规

金融机构有四家,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银行逐步撤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供给处于大量减少的状态,而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投入的资金聚集效应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农村信用社(农商行)金融机构由于金融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局限难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相反民间金融活跃,一直都没能获得合法地位。由于农村金融制度缺陷,直接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矛盾。 1.3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中,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根本驱动力,适度的金融自由是金融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应当成为金融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适度自由的价值目标下,金融市场才能形成多层次良性互动的结构,才具有可持续性。一直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以限制竞争、保障安全为指导思想,以直接控制资金价格、业务范围和市场准入为手段,虽然比较好地维护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但是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金融市场化与金融创新的发展需要,严重损害了我国农村金融效率,扭曲了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削弱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这种以牺牲效率和竞争力为代价而换取的安全与稳定将是无法持久的。 按照“金融抑制”理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和经济发展存在“金融抑制—资本短缺—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我国农村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导致农户与农户间差异很大,对资金也表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不同需求,因而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愿望异常困难。这使中国农村金融监管问题不仅相对于发达国家,即便是相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明显表现出资金运行流程更复杂,绩效更不容易显现,缺陷更容易放大,实现监管法制化的任务更艰巨的根本原因。

浅析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析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是面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政府要对农村金融改革给与政策扶持,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形成健康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改革 一、农村金融的概念 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资金的融通。它是以资金为实体,信用为手段,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农村的货币投放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支取、货币的发放与收回、汇兑、转账结算、保险、信托、租赁、债权的发行、票据贴现、证券交易等都属于农村金融活动。 二、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1.引导城市金融进入农村市场,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覆盖 当前,我国整体上存在着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资金在城乡的分布上却存在严重的不均。城市流动性严重过剩,推动着各种资产价格快速上升,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却存在着严重的信贷供给不足和资金短缺。城乡之间这种资金分布的严重不均,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城市金融进入农村市场的有效机制。 2.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 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放开了准入

资本范围,支持并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鼓励真正按照信用合作原则新组建农村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鼓励境内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专营货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支持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内部管理能力强的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这些措施有助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总量。 3.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实际上是一个“分工严格、竞争不足”的残缺不全的体系。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实行的是严格的银行、证券、保险分工制度。证券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在农村基本上是空白。农村银行类机构除了农村信用社发放涉农贷款外,其他金融机构很少发放支农贷款,邮政储蓄又形成了事实上的农村金融“抽水机”,农村金融的“贫血”现象愈益凸显。农村金融必须有适度的市场竞争。多种资本和各类机构的进入,进而改善金融服务的质量,最终形成多元化和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三、当前农村金融改革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始终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多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今后农村金融改革的指导思想,为建立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为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