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定期血药浓度检测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结果发现患者采取各种手段在住院的各个时期和一天中的早中晚每次发药时均有匿药行为发生。结论精神科护士应掌握患者的匿药原因及时间,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患者;匿药;相关因素

目前,在精神病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医院内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尤为口服药最为常用。然而,精神病患者由于多种原因会出现匿药行为,为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护理人员观察其服药情况,了解其匿药动机和原因,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8例,均为2003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男31例,女27例,年龄16~62岁。文化程度:文盲1例,小学16例,中学27例,中专及以上14例。病种为精神分裂症47例,情感性精神病8例,其他3例。本组患者服用的药物主要有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维思通。

1.2 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定期血药浓度检测,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

2 结果

2.1 匿药发生时间入院初期,患者匿药的主要原因系自知力缺乏,存有被害妄想、自罪妄想、命令性幻听者多于此期匿药。住院中

期,由于药量逐渐增大达治疗量后,容易出现患者因不堪忍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发生匿药行为,较入院初期有较大的上升趋势。治疗8周后,自知力缺乏逐渐恢复,病情稳定,即将出院者发生匿药行为的原因系缺乏疾病知识和对药物维持治疗在康复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无充分认识,认为无须再服药而发生匿药行为。一天中,早、中、晚每次发药时均有匿药行为发生,以晚8时发药时最多。见表1。

表1 精神患者匿药时间调查表(略)

2.2 匿药所采用的常用手段(1)趁工作人员不备将药从手中漏掉。(2)将药含在口中不咽或留在舌下和两侧颊部。(3)将药留在指缝或吐到水杯中。(4)放于衣袋等处收集起来。(5)将药咽下后再用手刺激咽喉部将药呕出。见表2。

表2 精神患者匿药手段调查表(略)

3 原因及分析

3.1 患者自知力缺乏把不能认识到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不正常者定为无自知力,有部分认识能力者定为有部分自知力[1]。由于缺乏自知力,患者不愿服从治疗,导致患者拒药或匿药,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精神症状的控制及自知力的改善,自知力缺失越严重,服药不依从行为越明显[2]。下列因素可致患者否认有病:(1)精神病性症状,偏执、夸大和思维障碍导致患者缺乏自知力而拒绝服药。(2)认知和解体症状,导致患者难以理解他们的病情或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复发的重要性。(3)社会歧视。患了精神病常常被人看不起,药物治疗正好是每天在提醒患者有病或与他人不同。因此,对服药行抗拒心理,在

服药时表现为被动、拒药或匿药。

3.2 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关年龄小,病程长者匿药率高。年龄越小,相对发病次数越少,思维活动衰退不明显。患者认为长期服药会影响智力,使人变傻。病程在5年以上都服药不依从行为较多见[3]。与他们服药时间长,因药苦难咽不能坚持有关。 3.3 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后有不良反应者匿药率较无不良反应者为高。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感到躯体不适,而产生烦躁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难以忍受,并对服药效果产生怀疑而出现匿药行为。

3.4 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患者缺乏疾病及药物治疗方面知识的相对匿药率高。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未根据患者的病程特点以及不同的文化层次进行宣教,致使患者对本病缺乏认识,不了解药物治疗的作用,及维持用药巩固治疗的重要性,而认为急性期的阳性症状控制后病就好了,不需再服药了,继而出现匿药行为。

3.5 严重抑郁、自责自罪、有自杀观念的患者为了达到自杀目的,往往在服药时偷偷将药物匿藏入口袋等处积攒起来,待攒到一定数量时一次服下。

3.6 服药后出现体重增加,肥胖者匿药率相对较高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出现体重增加者相当常见[4]。体重增加尤其是出现超重或肥胖时,患者因爱美而造成降低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出现中断治疗或匿药行为。观察本组患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者体重增加较服用其他药物者明显。认为抗精神药物不同程度地对各种神

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 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入院时配偶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出院时(P<0.01);出院时配偶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 <0.01~0.05),而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精神病配偶心理健康护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病程多迁延,常呈反复发作或进行性加重。它不仅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而且加重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进一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为此,作者对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8年3月10日~5月10日在我院住院的30名精神病患者的配偶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7名,女13名;年龄26 a~53 a,平均36.4 a;文化程度:大学4名,高中及中专13名,小学7名,文

盲6名。 1.2 方法 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测评入组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护理干预措施。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入组患者配偶SCL90评分结果,见表1。表1 入组患者配偶SCL90评分(略)注:与常模比较*P<0.05,**P<0.01。 表1显示,SCL90评分,患者配偶在患者入院时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出院时(P<0.01);患者出院时其配偶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0.05),而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 3 讨论精神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特有的病程特征,不仅对患者的劳动能力有破坏性影响,而且使照料者负担极为沉重。患者家属是护理照顾患者的主要提供者,也是患者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2]。由于家属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长期照料和监护责任,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配偶身心健康的多个方面。加之经济负担加重、经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精力过渡消耗、疾病难以治愈和高复发等特点,时刻影响着患者配偶的精神感受及心理健康状况[3]。 本调查显示,精神病患者配偶在患者入院时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

精神病人入院风险评估的内容

精神病人入院风险评估的内容 1、一般情况。 入院方式;是自行步入或是强制入院,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是儿童、成人或老年人,仪表是整洁或不修边幅,面部表情是正常、淡漠、焦虑或忧愁。 2、病史情况。 是否有过自杀、冲动或噎食等意外风险经历,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 3、精神检查。 意识是否清晰,感知觉是否有异常,有无幻觉或妄想,情绪是稳定或激惹。自知力是否存在,对住院是否安心。 4、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测量是否正常,皮肤是否完整,有无自杀自残痕迹,辅助检查是否有异常。 5、心理社会情况。 性格特征;是否敏感、多疑,生长经历、家庭结构、社会关系等。

精神病人入院风险评估的种类与相关因素 1、自杀的风险评估。 抑郁症病人的自责、自罪、精神分裂症的猜疑、幻觉妄想,近期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支持系统欠缺,长期疾病困扰都是导致自杀的原因。 2、跌倒/坠床的评估。 年老体弱、步态不稳、躯体疾病如高血压服用降压药,服用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低血压头晕,服用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反应都是导致跌倒/坠床的相关因素。 3、噎食的风险评估。 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进食过快、过急,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吞咽困难易导致噎食。 4、逃跑的风险评估。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往往缺乏自知力不安心住院,感觉失去自由,容易产生出走的冲动,视机外逃。 5、冲动的风险评估。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躁狂发作时,出现突然伤人动作。 6、压疮的风险评估。 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木僵状态的病人容易发生褥疮。

精神病患者风险管理对策及护理措施 1、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一切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依法施护,这样既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反过来也是对护士的自我保护。对有风险倾向的病人要有风险标示,认真交接班,在晨会上告知全科医务人员哪些病人有那方面的风险迹象,作到人人心中有数。 2、尊重病人的权力,实行风险告知制。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特别是一些特殊治疗,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导尿、鼻饲饮食等治疗时,正确的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其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要耐心解答病人及的各种问题,避免侵犯病人的合法权益,而引起纠纷。对病人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均告知家属并让家属签字。 3、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并经常开展学习,熟练掌握风险应急预案的处置流程。 4、加强重点病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对有可能造成病人危险的物品一律不准带入病房,如:水果刀、火机、绳线条等。 5、有自杀风险的病人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及时给予安慰、鼓励、支持,做好安全检查,确保环境安全。病人的活动都在护理人员的视线之内。对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近年来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提出和建立,使得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备受关注。护患间的沟通是一种治疗,尤其是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士所用文字、谈话方式等都可成为整体护理的工具,以帮助患者康复,护患间有效沟通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前提。本文总结了临床中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供精神科护理同仁参考。 1 精神科护理有效沟通的原则 1.1 一切为了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护患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护士不要潜意识里把自己放在支配地位。尊重患者、把护患关系摆对是沟通的重要原则之一。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求的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实现自我的需求。马斯洛的这一阶梯理论,不仅适用于健康人同样适合于患不同疾病的患者。无论他处于何种状况也是需要尊重的,拥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护士把患者视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就会自觉尊重患者的权利,设法满足他的合理需求,与患者取得有效的沟通,帮助他更好的进行治疗,促进康复。反之,如果护士只注重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就会把患者仅仅当作护理操作的对象,完成任务了事。 1.2 宽容和接纳由于精神病患者思维活动的异常,以及精神症状的支配,他们不再是正常情况下的自己,其言行举止往往荒谬怪异,让人无法理解;或焦虑、忧郁、沉默不语,或狂躁、兴奋、蛮不

讲理,甚至打骂护士,这时通常的一些交流技巧可能是不实用的,但作为精神科护士,决不能拒绝患者,而要用爱心、宽容接纳患者,从患者的无理中看到合理的一面,理解同情患者,尽职和真诚的努力帮助患者走出“迷茫”。 1.3 协助患者维持希望,稳定情绪护士要对患者负责,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对他们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通过沟通技巧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病态体验,同情、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感受,营造一种能够让患者倾诉心中焦虑不安或恐惧的氛围,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稳定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不应只是简单的敷衍了事地说教,以免阻断护患间沟通。 1.4 坦诚相待,一视同仁护士对每位患者都要坦诚、平等对待。与患者的沟通要针对治疗目标,不能添加个人喜好。交往要有度,尤其对异性患者既要有利于沟通,又要防止患者产生非分之想,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允许发生私人友谊、给予特殊关照。 2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技巧 2.1 重视语言沟通沟通前,熟悉病情;沟通时尊重患者,灵活运用交谈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接触前,要全面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熟知病史、治疗和护理等有关情况。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个人特征、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或工作情况等。在接触患者时尊重患者,形成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沟通的效果。精神病患者因病常敏感多疑,因此对患者羞于启齿的言行遭遇不提及、不议论,不可任意谈论病情表现或不良预后。与患者交谈时,侧重于帮助患者明

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影响因素调查

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影响因素调查 发表时间:2013-06-07T08:27:25.9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周龙梅 [导读]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患者长期、反复住院的现象较普遍,其长期脱离社会,易患住院综合征,从而引起社会功能的退缩周龙梅(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上海金山 201512) 【摘要】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状况,分析其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2012 年7月1日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共计396例,其中男患者287例,女患者109 例。住院时间≥2年者213 例;用自制的调查表对≥2年者精神病患者进行现况调查,并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性别与住院时间、婚姻状况及住院时间与探视次数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要缩短他们的住院时间,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注重精神康复,改善患者的社会生活环境十分重要。【关键词】精神病人长期住院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035-01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患者长期、反复住院的现象较普遍,其长期脱离社会,易患住院综合征,从而引起社会功能的退缩[1]。本文对我院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他们住院的原因,为帮助他们重返社区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一、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012年7月1日住我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时点调查,调查我院当天所有住院精神病患者,共计396例,其中男患者287例,女患者109例。住院时间≥2年者213例,占当天住院人数表53.79% 。 (二)、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评定。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家属探视次数等共6项。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 7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一般资料 共调查病例213例其中男172例占80.75% ;女41例占19.25% 。年龄20~79岁。婚姻状况分布有未婚、已婚、离婚、丧偶4 种类型。 (二)、性别与住院时间的关系(表1) 表1 性别与住院时间的关系(例) 住院时间≥2年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在统计学上有差异(X2 =5.11,P<0.05)。 (三)、性别与婚姻状况关系(表2) 表2 性别与婚姻状况关系(例) 住院时间≥2年男性组与女性组的婚姻状况有显著性的差异(X2 =30.448,P<0.01)。 (四)、探视次数与住院时间关系(表3) 表3 探视次数与住院时间关系(例) 住院时间≥2年患者与<2年患者的探视次数有显著性的差异(X2 =134.10,P<0.01)。 三、讨论 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疾病本身的特点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其长期住院而难以出院。本文结果显示,住院时间2年及以上的住院病人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本人认为由于男性本身的生理特点,一旦发病,其行为难以控制,更具有攻击性和危害性,这与“男性较女性更具危险性”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 婚姻状况方面,本文显示男性病人未婚与离婚均高于女性,这与李红英等报道的一致[3]。这与男性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关。另外到了结婚年龄的精神病人因不能正常参加工作、不能正常的社会交往,加上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不能得到异性的好感,使其未婚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病程较长的精神病人,因社会功能、家庭功能衰退明显、经常住院或长期住院,使双方的感情平淡,而出现家庭破裂。 同时本文显示住院时间≥2年长期住院者受到家人的探视次数明显减少。有资料表明大多病人家属明确表示厌恶家中的精神病人,造成精神病人大多在家庭中遭到冷落或歧视,这部分家属将病人送进医院治疗后不管,甚至处于“寄养”状态,这实际上是逃避责任,解脱自身的一种手段,从而使病人与社会保持隔离状态,使他们发生人格衰退或精神性残疾,不愿主动出院。 四、结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要求我们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应缩短他们的住院时间。让病人有更多接触社会和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加强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促进病人劳动能力、社交能力、家庭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社会环境,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社会支持;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纠正人们对精神病人的看法,为患者回归社会寻找机会,使患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并且融入社会生活。

精神病患者入院须知

精神障碍患者入院须知 为切实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本科室各项诊疗活动,现特向患者及监护人作出以下说明: 1、大部分精神障碍至今病因不明,经过住院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好转;然而,也有部分患者,虽经积极治疗,症状仍难以控制或无法完全控制,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 2、医师将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静坐不能、难以逆转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粒细胞减少、以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的不良反应;在电抽搐治疗时可能产生骨折、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3、精神疾病患者因受到精神症状影响,可能会有突发的消极自杀、冲动伤人等行为,出于安全考虑,医师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必要的约束、隔离、陪护等保护性措施时,患者可能会因不合作而致扭伤、挫伤、骨折等意外情况。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自伤、伤人甚至死亡或致他人死亡等意外情况。 4、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其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责任并未转移。患者若伤害他人,损坏公私财物,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5、监护人应当提供患者或本人的真实信息,拒绝提供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要承担相应责任。 6、医师根据病情需要提出陪护或转院建议时,监护人应积极配合做好患者的陪护或转院工作。患者住院期间如需生活照顾,陪护人员由监护人自行解决。 7、精神疾病的治疗目标是让患者回归社会。经医师评估,患者可以出院时,监护人应在接到院方通知后的7天内来院办理出院手续。 8、患者的监护人主动要求出院,但医师评估认为不具备出院条件的,监护人应提出书面申请并承担患者出院后的一切责任。 9、探望者不得将伤害性物品如:利器、绳索、火种等带入病室。携带食品探视,应主动办理登记并征得医护人员同意。擅自带入而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要承担相应责任。 10、监护人在会客时若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及时向医师或护士反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1、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出现擅自离院的情况。院方将立即寻找并通知监护人,监护人应积极参与寻找,发现后立即通知院方并协助将其送回。自愿住院患者在其住院期间擅自离院的,视作自动出院。 12、法定监护人或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应按规定及时交纳住院费用。如发生欠费,接院方通知后,监护人应及时来院缴纳相关费用或办理结账出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近年来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提出与建立,使得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备受关注。护患间的沟通就是一种治疗,尤其就是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士所用文字、谈话方式等都可成为整体护理的工具,以帮助患者康复,护患间有效沟通就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前提。本文总结了临床中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原则与技巧,供精神科护理同仁参考。 1 精神科护理有效沟通的原则 1、1 一切为了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护患之间的关系就是平等的,护士不要潜意识里把自己放在支配地位。尊重患者、把护患关系摆对就是沟通的重要原则之一。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求的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实现自我的需求。马斯洛的这一阶梯理论,不仅适用于健康人同样适合于患不同疾病的患者。无论她处于何种状况也就是需要尊重的,拥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护士把患者视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就会自觉尊重患者的权利,设法满足她的合理需求,与患者取得有效的沟通,帮助她更好的进行治疗,促进康复。反之,如果护士只注重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就会把患者仅仅当作护理操作的对象,完成任务了事。 1、2 宽容与接纳由于精神病患者思维活动的异常,以及精神症状的支配,她们不再就是正常情况下的自己,其言行举止往往荒谬怪异,让人无法理解;或焦虑、忧郁、沉默不语,或狂躁、兴奋、蛮不讲理,

甚至打骂护士,这时通常的一些交流技巧可能就是不实用的,但作为精神科护士,决不能拒绝患者,而要用爱心、宽容接纳患者,从患者的无理中瞧到合理的一面,理解同情患者,尽职与真诚的努力帮助患者走出“迷茫”。 1、3 协助患者维持希望,稳定情绪护士要对患者负责,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对她们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通过沟通技巧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病态体验,同情、理解与接受她们的感受,营造一种能够让患者倾诉心中焦虑不安或恐惧的氛围,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稳定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不应只就是简单的敷衍了事地说教,以免阻断护患间沟通。 1、4 坦诚相待,一视同仁护士对每位患者都要坦诚、平等对待。与患者的沟通要针对治疗目标,不能添加个人喜好。交往要有度,尤其对异性患者既要有利于沟通,又要防止患者产生非分之想,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允许发生私人友谊、给予特殊关照。 2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技巧 2、1 重视语言沟通沟通前,熟悉病情;沟通时尊重患者,灵活运用交谈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接触前,要全面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熟知病史、治疗与护理等有关情况。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个人特征、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或工作情况等。在接触患者时尊重患者,形成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沟通的效果。精神病患者因病常敏感多疑,因此对患者羞于启齿的言行遭遇不提及、不议论,不可任意谈论病情表现或不良预后。与患者交谈时,侧重于帮助患者明确自己的

《精神病》精神病人与精神病医生的趣事。

---------------------------------------------------------------范文最新推荐------------------------------------------------------ 《精神病》精神病人与精神病医生的趣事。 精神病 人物:医生,花痴(女),张学友痴(男),神经病(男) 医生出场自我介绍: 我是**市精神病医院的医生,最近哪,听说上级要来我们医院检查,院长要我检查一下这些精神病患者的情况怎样。(说完就坐下翻动病历点名)1号病人,1号病人。 花痴出场,口里不停地念,眼神痴呆,手里还拿着花:你爱不爱我,你爱不爱我?难道你不爱我了吗?(然后对着没有东西或人的空间说)你不爱我了吗?你不爱我了吗?难道你真的不爱我了吗?你真的越来越英俊了,越来越高大了,越来越潇洒了。(然后对着没有人的空间假装拥抱) 医生在花痴不停说的时候,对着观众说:你们瞧这姑娘多可怜,16岁被人强奸了,18岁又被男朋友抛弃了。(在姑娘假装拥抱的时候,立刻把姑娘拉到身边说)来,打针。 花痴:(对着医生说)你不爱我了吗?难道你真的不爱我了吗? 医生:我爱你,我怎么不爱你呢?(当她不注意的时候,给她屁股上打了一针) 花痴:(假装痛苦地大叫)啊!(然后表情突然妖艳一点,口里不停地喊)啊!太爽了! 1 / 13

医生:1号你可以去休息了。 花痴接着又说:你不爱我了吗?你不爱我了吗?难道你真的不爱我了吗? 医生:我爱你,我爱你,去,去,去休息吧。哎,多好的一个姑娘,变成这样,真可怜。好再来看看2号病情怎么样。2号,2号。 张痴出场,《头发乱了》音乐响起,张痴跳一段(乱跳),造型一摆,音乐停。 医生:2号病人,2号病人。(用手去摸他) 张痴:不要碰我,我是名人张学友,你是什么人? 医生:哎!你瞧瞧,这2号病人是张学友的歌迷,太迷张学友了,变成这个样子。(用连哄带骗的口气)张学友大哥,张学友大哥。 张痴很开心的样子望着观众和医生:你叫我什么?你叫我张学友,你叫我张学友,我是张学友? 医生:对啊,你是张学友呀。 张痴:你怎么知道我是张学友? 医生:我是你的歌迷啊。 张学友:你是我的歌迷? 医生:对啊,我是你的歌迷,不光是我,还有很多歌迷呢,而且我还知道明天你要开演唱会呢。来,我给你打一针。 张痴:什么?你要给我打针? 医生:对啊,打针。 张痴:打什么针?

精神病患者在家服药风险告知与责任书 Microsoft Word 文档

洞口县中医医院关于精神病患者在家服药风险告知书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在家服药存在一些风险,以下就风险与处理措施告知如下: 一.要注意精神病患者的药品应由家属保管以防不测。一旦患者好转出院,不能让患者一人单独居住,家属最好能与患者同住。 二.要注意防止病人假服药。患者服药时,家属需亲眼看着患者将药丸服下,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然后再作口腔、手有关检查,防止个别病人跑到洗手间用特殊催吐法将尚未溶解的药丸吐出,同时防止药丸遗留于患者的手中及口腔内将药藏起,储积后一次服用而自杀。 三.要注意服药完毕后,不让多余的任何药品及空瓶遗留在病人身边。 四.要遵医嘱用药,不能自己随意增减或不规则服药。突然停药会出现药物戒断反应,而停药一段时间后再次服药又会出现较大的副反应,而且容易发生意外。 五.一旦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过量后,立即采用催吐法,用手或筷子伸进患者口腔呕出残留的药物,然后将服药者就近送医院进行洗胃和其他的抢救。 六.抑郁症患者,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容易自杀;重症躁狂症患者,行为紊乱、容易莽撞、自夸,不能正确判断危险,容易死于意外,因此家属要加强监护、防范可能的意外;躯体同时有心脑血管病及高年龄(60岁以上)或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容易猝死,因为在家服药治疗,抢救不便,一旦发生,死亡风险极高。 主治医生郑重告知: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是多变的,其行为难以预测,在家里服药,脱离医务人员的治疗监护,出现死亡等极端情况,后果由患方负责,医生及医院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特此告知! 医生签名: 患方声明:医生已就在家服药可能出现相关风险甚至死亡情况及处理措向我们进行告知,我们完全承担这种风险。 患者姓名:住址:县镇村(居委会)组 患者身份证号码: 患者监护人签名(画押):与患者关系: 告知时间:20 年月日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因素分析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4-10-14T08:48:38.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吴细娇[导读] 为患者多创造一些回归社会的机会,使患者能够尽快融入社会,融入家庭,延缓患者的精神疾病进展。吴细娇 (云南昆钢医院精神科云南昆明 650302)【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①性别:以男性居多,女性24例,男性76例。②反复多次住院者91例,占到91%。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到90%。③婚姻状况:未婚55例,离婚者25例,已婚16例,再婚4例。考虑病情反复发作、家庭监护缺乏、家庭经济 困难可能是导致患者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结论: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所致,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都是重要因素,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引起关注。 【关键词】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276-02 近年来随着精神病的社区康复工作的不断发展,社区康复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人已经开始认识到社区和家庭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但是由于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成见,家属的嫌弃和遗弃,部分精神病患者长期滞留在医院进行住院治疗。这些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不仅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同时长期住院治疗也会使患者的社交能力、精神状况衰退越来越快,进一步加快病情。因此为了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尽快康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住院时间超过5年。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调查、统计患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次数、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探视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或χ2对调查资料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基本情况。①性别:以男性居多,女性24例,男性76例。②疾病类型:包括癫痫性精神障碍、酒精引发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③婚姻状况:未婚55例,离婚者25例,已婚16例,再婚4例。④年龄:30-66岁。⑤职业:主要包括学生、干部、军人、工人及其他等。⑥文化程度:包括文盲、小学及初中以下学历、高中、大学等。 2.2 患者职业和住院时间的相关联系。所有长期住院患者中工人比例最多,有80例,占到80%。其次为干部13例(13%)。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职业和住院时间的相关联系(n) 2.5 本组患者精神疾病类型。按照CCMD-3对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其中最多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占到90%。其次为酒精引发精神障碍者5例(5%),情感性精神障碍者3例(3%),癫痫性精神障碍者2例(2%)。 2.6 患者病情及住院次数。多数患者均具有明确的反复发作史,其中慢性精神疾病者2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者21例。首次住院患者9例,反复多次住院患者91例。 2.7 患者的经济条件。本次调查研究患者大多数经济条件较差,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者有77例,占到77%。其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者34例(34%),月收入在500-1000之间者43例(43%),月收入在1000元-1200元者20例(20%),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者3例(3%)。 2.8 患者探视情况。如果维持夫妻关系或者父母一方健在或双方均健在者探视次数较多。每年探视次数1-2次的基本上都是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在节假日到医院探视。其中超过1年时间都无人探望者15例(15%),每年探视1次者20例(20%),探视2-4次者48例(48%),探视次数在5次以上者17例(17%)。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防范措施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防范措施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防范措施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防范措施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自杀行为往往难以预料,此常引起一些医疗纠纷。因此对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预防是精神科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经常与其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活动,及时作好心理护理,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如参加各种工疗和娱疗,护理人员必须在其身边不离视线,即使病情好转也不能放松警惕。非凡应把已有防自杀医嘱和新入院患者作为严防目标。仔细询问新入院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中有自杀或自杀未遂者有参考价值,近期内有亲朋、同事、邻居的自杀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启示作用。 4加强服药监护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对于服药而不见疗效者,应及时提醒医生检测其血药浓度,以便了解药物去向。试体温时,对严重抑郁症患者应做到手不离表,严防吞咬体温表。洗澡时要严防故意烫伤。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教育家属探视时除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外,还必须对带入病房的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保护带要严格交接班,严禁将医疗器械如针头、注射器遗忘在病房内。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墙壁和暖气,病人身体各处等有无药物或其他异物,各种危险物品是否放回原处加锁等。加强环境的安全,办公室、治疗室、更衣室、洗漱间、浴池、仓库的门均应随时关门上锁,办公室不得让病人随便出入,以防意外。室内的电源、电路要设在墙壁内或较高处,并经常检查是否安全。 7提高安全护理和质量意识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如无非凡情况不应随便擅自离岗,安全班必须跟病人在一起,对于有强烈自杀企图和行为的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并向其解释保护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合作。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会观察分析,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8自杀的发生时间以午夜之后发生频率最高,且成功机会最多因此时夜深人静,值班人员少且又处于疲惫状态;其他在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病房人员少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非凡注重防范。因此,要加强巡视,下夜班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上班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不能在病房中躺、仰、卧、睡,以防病人趁此空隙进行自杀活动。 9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临床经验告诉我们,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由于自知力的恢复及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而使患者产生悲观、忧郁和自卑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并向患者和家人宣传精神病有关知识及防治原则,积极开展自杀防范科普宣传,加强自杀猜测、预告和积极防治措施,提高对自杀有关的心理问题的识别和治疗水平,非凡是对抑郁症和物质滥用的识别和治疗水平。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

精神病患者出院指导

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指导 精神病患者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生活坏境和更多的关心,使他们降低了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是精神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患者家属最为期盼的.然而,事实上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后,并非都随着住院病情的控制而同步恢复,他们出院后往往变得懒散,退缩,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因此,家属如能给予全面、细致的家庭护理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振作起来,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家庭支持系统是患者获得的支持系统中最直接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病理过程带来的创伤,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家庭服药指导 每日按照出院医嘱给患者摆药,督促服用药物,每次服药要在餐后,检查病人是否真正服用药物,防止病人藏药,吐药。并按照出院医嘱进行查体。 家庭康复技能训练 洗脸,洗脚,刷牙,整理床铺1次/天 扫地,拖地,轻微家庭劳动 1次/天 剪指(趾)甲,洗澡1次/周 理发1次/月 散步,看电视,听音乐1次/天 文体活动,如象棋、扑克、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1次/天 精神病复发的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行停药或减药;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精神病复发的先兆 睡眠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工作或学习效果下降;情绪不稳定;躯体不适;自知力动摇;精神症状再现。 如何预防复发 坚持服药;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有效、便利的求助策略;保持良好的社会角色;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 复发标记与预防复发应对 复发标记防复发应对 首先出现的征象 1担心人际关系 1与社区医生联系 2思维变得欠合理 2 按时服用药物 3变得多疑 3尽量放松自己 4不能正规服药 4.避免承担太多事务 5试图做很多事情来转移烦恼 中间出现的征象 1.感到恐惧和焦虑 1.拜访朋友咨询社区医生 2.感到人们都和自己作对 2.增加药物 3.离不开房子

【沟通】重性精神病患者沟通

【关键字】沟通 重性精神病患者沟通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精神疾病分为精神病性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患者)和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病)。 重性精神病患者大多数对自己的疾病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不主动求医,不能与医务人员合作或配合。有的患者还隐瞒病情或不主动暴露自己的症状。因此,与精神病患者的沟通有其特殊性,分两个层次:一是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二是与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根据病种及疾病的不同时期,确定沟通的东西:①患者在发病期,无行为能力时,需与家属进行沟通。②患者在部分缓解期,有限定行为能力,则需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③患者在完全缓解期,自知力恢复,有行为能力,则需与患者进行沟通。 一、患方需求 1.患者家属的要求 (1)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获得同情、尊重和理解,保护其隐私。 (2)精神病患者家属需要获得知识,识别精神疾病,使患者早日得到治疗。 (3)当患者家属接受了患者患有精神病的现实后,希望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希望选择医术高明的医师和良好的治疗环境,明确诊断,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4)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医生选用的药物治疗副作用少,且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生育能力。 (5)患者住院时,家属希望医院住院环境好,病房安排有利于患者康复,希望住院设施、条件适合患者,患者间不会互相干扰。在确保病区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开放管理,患者有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 (6)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医疗费用合理,不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 (7)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医院提供疗效确切的维持治疗方案及恢复后痊愈康复的相关指导。 2.患者的需求 由于重性精神病的性质和特征,疾病发作期患者不会主动求医,拒绝医治,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和冲动行为,不能与医务人员合作或配合治疗。经治疗病情好转,进入恢复期后才能逐步表达他们的需求。 (1)精神病患者经急性期治疗,症状控制病情稳定后,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不被歧视,希望医务人员主动关心他的病情,保护他的隐私。 (2)进入疾病恢复期,患者需要了解其所患疾病的情况,疾病对其今后工作、生活有无影响,如何进行药物维持治疗,服药后的药物副作用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自己如何面对所处的家庭、社会和人际环境,怎样进行精神康复,恢复社会功能。 (3)完全缓解期的患者需要医务人员的指导、帮助,使患者能适应环境,获得科学的维持治疗,塑造良好的个性。 (4)未婚或未育患者,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指导,在婚姻和生育方面提出科学的医学建议。 二、沟通目的与要点 1.重性精神疾病发病期,医患沟通的东西主要是家属,医患沟通的目的及要点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精神病患者PPT

精神病患者 一、定义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二、现状 中国精神病患者比例高速膨胀。据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1993年国内抽样调查显示,发病率达13.47‰,全国约有1800万精神疾病患者;到2012年精神病患者的比例约占人群的1.3%。随之,由失去控制的精神病人肇事引发的恶性案件近来时有发生。央视新闻调查显示:精神病人暴力事件每年造成的严重肇事案件超过万起。 三、精神病患者暴力案例 1、4月12日,邳州人衡某因“怀疑”邻居沈某等人辱骂他,持斧头砍死砍伤沈某家5人。28岁的衡某患有精神病。 2、2010年9月,武汉市硚口区长丰村一名“武疯子”(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将路人乱砍20余刀,致人重伤。 总结:对于这样的精神病伤人、扰民事件,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一下子就搜索到近10万条相关消息。其中,2012年11月份以来发生在国内的精神病患者杀死人事件就多达10多起,这个数字还仅仅是上了新闻的,没有上新闻媒体的更是不计其数。据悉,近10年来,全国各精神病医院累计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75000例,有杀人行为者占30%。 四、精神病患者伤人的原因: 1、个人:精神疾病患者常有各种妄想,而且缺乏自知力和自制力,因此会做出伤人动作和行为。精神病患者的症状重最常见的是被害妄想,常觉得家人或者身边人正在迫害他,还有的人表现为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等,如总怀疑自己的妻子不忠,异性望他一眼就认为对方是钟情于他等。患者常常主观认定他妄想的情形是千真万确的,并因此做出一系列的异常行为,如先杀掉他认定的迫害者等。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有病,不会主动将自己的妄想告知别人,也不会主动去求医,因此存在着潜在的极大的危险。有时候与人吵架、或者喝酒之后可能成为悲剧事件的诱因。 2、家属:能力有限,监管难到位 我国现有重性精神病人1600万,只有约20%的病人能得到及时治疗,大多散落在社会上的重性精神病人随时有可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由于精神病人没有自制力,我国法律规定,精神病人的家属要承担监护责任。但是对于精神病医理知识的缺乏使得监护人难以真正实现对精神病人的监管,一旦病情发作,监护人只可能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例如9月12日,广西昭平县精神病患者黎某病情发作,由于他平常发作时都在村子里疯狂地追赶他人、伤人,搞得整个村子鸡犬不宁。当日,黎某竟然被自己父亲伙同族中亲戚“家法处置”,在被打晕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被埋了。此事一直到10月18日,公安机关才得到群众举报,并将涉案人员抓获归案。 3、社会:重视不够,疏于责任义务 现实生活中,像于黎某这样的悲剧并非偶然,这些家属选择用极端方式结束了他们无力承担的重负,甚至甘愿付出自由的代价。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以及重性精神病人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伤害,仅仅依靠精神病人亲属的监护是远远不够的。那么精神病人所在的村组或社区又是否能对其负担一些监护责任呢?精神病人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与社会脱节,要想让精神病人真正地回归社会,减少他对社会的危害,必须要让他适应社会生活。我们国家的精神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了。所以,不管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来说还是对于患有其他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治疗和防范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跟随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王颖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要有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轻松,不要让精神分裂症病人感觉紧张与焦虑,另外在小事上不要与病人发生争执,尽量多陪伴他们,与其交谈,尊重并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鼓励他们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树立康复信心。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都思想不能集中,也不会记得按时服药。家属们要督促患者及时定量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日常治疗,如发现病情严重迹象,要送医诊治。对于神分裂症患者们的护理自然离不开精心的生活照顾,主要是饮食与起居方面,清洁卫生,帮他们准备每日食物,并督促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多安排一些社交活动,利于康复。 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安心住院逃离医院行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交班。平时要加强巡视,病人活动范围要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同时要经常与精神分裂症病人沟通,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反应及逃离医院的想法,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病人正确对待住院的现实和认识治疗的意义。 有自杀危险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禁止住单人房间。安置于重病室,有专人巡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心理的沟通。了解其病态的内心体验,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同时要了解病人出现自杀行为的规律。

一般在凌晨、清晨、午睡或工作忙乱时及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情绪突然好转时容易发生意外。这些时间护士要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杜绝意外事件发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检查精神分裂症病人携带的物品,防止病人留存各种锐器、长绳类物品,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护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对于患者来说,精神分裂症在摧残着患者的意志和身体,其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护理措施,尽量减轻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影响。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XXX区卫生局的精神,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落实我社区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年度目标:在辖区范围内初步建立重性精神病防治体系,开展业务培训,为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管理服务。 (二)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性精神病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2009年启动本项目,将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做到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占总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的30%。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2009年项目在本辖区范围开始实施。 (二)项目实施内容: 1、精神病患者的筛查:慢病管理科通过走访及查阅XX市重性精神病人出入院记录。收集患者的信息,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2、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3、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并进行危机干预。 4、逐步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综合防控体制:加强与民政、公安、宣传、残联等多个部门沟通和协作,共同管理精神病人,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使精神患者的监护、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5、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加强精神卫生防治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规范化治疗管理水平。 (二)职责与任务 由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我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人群情况调查、线索收集、病情评估、告知服务内容、预约登记、人员筛查、数据统计报告,并开展督促服药、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 四、项目考核与评估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开展1次对慢病管理科督导检查。督导内容主要有项目工作进度、辖区重性精神病管理、居民档案及相关资料管理情况等。 (二)考核指标 1、重性精神病管理率≥40%以上;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近几年有关精神病出手伤人的事件越来越多,前几天有一条新闻引起的人们的注意“精神病患者发狂恐吓路人民警出击制服“板砖男””这个事件主要发生在202省道上的海孜闸上。当时的情况是,只见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抓着一根长约3米的木棍乱舞,另一手拿着砖头站在桥上,驱赶过路群众。10月23日下午1点左右,濉溪县公安局临涣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临涣镇海孜大闸桥上有一男子一手挥舞着木棍,一手拿着砖头,见人就要乱打乱砸,行人和车辆都不敢靠近。接报后,所长丁建虎带着民警李红军等人迅速出警,看到现场已聚集了很多围观的人。“要不是民警,他早就伤人闯下大祸。太感谢你们了!”10月26日上午,濉溪临涣派出所干警接到来自阜阳市太和县的一个电话,一名精神病患者的家人对民警及时出警和热心服务表示感谢。随后记者了解到这位“板砖男”并不是正常人,而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患有精神病多年,当时是其疾病发作才做这样的举动。随后其家人赶到派出所,记者对其家人进行了采访。 据家人介绍:“这名男子叫吴晓亮,在几年前患上了这种怪病,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孩子患上了精神病,我们在医生的建议下就住院治疗了几个月,当时是疾病的早期治疗的效果好事不错的,但是并不能彻底的根除,随着疾病的发作之后治疗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再加上医疗费用我们就出院回家治疗,每天都要吃很多的药物来控制病情,长时间的服用药物给孩子也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他都快被疾病折磨死了,看到他发病我们都很心酸,但是却无能为了。我希望通过这个报道可以帮助我孩子找到治疗精神病最彻底的疗法,彻底的去除疾病,这同样也是很多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的想法。” 精神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力,兴趣与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在活动中随时给予精神鼓励,热情辅导,以提高其兴趣。对精神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医疗护理外,应该进行一些工娱护理,以引导改变病人的思维心境。以下给出一些工娱护理的方法。 2.对一般患者宜安排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和简易的手工劳作。如观看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散步、看画报、糊信封(药袋)、拆纱头、户外除草、清洁环境等,使患者转移病态思维和放松思想情绪,感到自己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3.对忧郁、情绪低沉的患者,宜安置在人多、气氛活跃的环境中,选择色彩鲜艳的品种进行工疗,并让他们参加热情奔放、欢乐愉快的娱疗活动。 4.兴奋激动的患者,宜安排在人少、单调安静的环境中,选择患者愿意做的项目进行工疗,避免参加易引起兴奋的文娱活动。 5.对慢性衰退的患者,宜安排简单刻板的工疗项目,督促训练患者活动,使患者的智能,行为等精神状态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6.对有特长或康复期患者,可安排较为复杂的工娱活动,如排练文艺节目、绘画、球类比赛、缝纫、编结、制作精细的工艺品等。这些有利于患者智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恢复,生活兴趣的提高,从而为其出院,重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7.在组织患者户外活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对象。做到“三防”(防消极、防冲动、防逃跑)患者重点看护或另行组织,严重者暂不予户外活动。 8.对服药量较多,体质较弱的患者不宜直接参加剧烈的活动,如接力赛跑、球赛、拔河。舞蹈等,可组织他们在旁观看。在活动过程中还须防止意外,做好应急处理。 9.在工疗过程中,应经常查点工疗用具,若有缺少,必须及时追查寻找,严防突然意外事件发生。 要时刻密切观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状况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需求,精神病患者提出的需求,能够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精神病患者讲明情况以求得理解,最好用婉转的讲话技巧说服之。尽量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心理,融洽护患关系,使他们体会到人们的关心、温暖而安心住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