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近现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公”的论述

人类发展的进步和挑战,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平、公正以及高质量生活。

近代以来“公”思想的提出与实践

近代有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明、胡锦涛以及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和政策中都有一系列关于“公”的内容。

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与建设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中最令世人回味的有他“天下为公”思想。其关于“公”的思想更是影响了之后几代人,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影响深远。

在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文化遗产中可以看出, “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包括所有制、分配方式、发展战略和土地制度的经济公平;包括政治制度、民族平等和正确处理不同性质矛盾的政治公平;包括教育、就业和建立基本医疗制度的社会公平等方面。

邓小平有关“公”的论述是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思想,有三个特征:核心要旨是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辩证统一;在利益分配上既重集体又重个人。

(一)核心要旨是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反对平均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此原则之上,邓小平提出了由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1、反对平均主义、坚持按劳分配。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从实践和理论上,都批判了‘四人帮’那种以极左面目出现的主张普遍贫穷的假社会主义。”1对于如何使社会主义摆脱贫穷,邓小平认为,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坚决反对平均主义公平观。邓小平认为实行按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5页。

劳分配,就意味着社会公平不只是最终的结果公平,更包括规则和标准的公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奖勤罚懒,才能带来生产的提高和社会的富裕。

2、先富带后富的不同步富裕。“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越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1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强调要“合理”拉开收入和地区差距,设定贫富差距的极限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绝不能出现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本身是同两极分化相对立的。1988年,他正式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要服从这个大局。”2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防止两极分化、还是关注两个大局,邓小平实际是在强调一个大的问题即全民的共同致富。

对于这个过程,邓小平从个体、地区角度设计为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再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富;从社会整体角度设计为“三步走”战略:“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达到共同富裕)。

(二)、利益分配既重集体又重个人

1、尊重个人利益。邓小平非常重视对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需要的满足。他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3

2、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相统一。邓小平认为应该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个人利益要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52页。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6页。

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我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暂时利益。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如果相反,违反集体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违反整体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而追求暂时利益,那么,结果势必两头都受损失。”1

江泽民有关“公”的思想,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社会公平的标准: 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社会公平的规则: 机会均等

江泽民高度重视社会公平的机会均等规则, 在一系列著作、讲话中, 多次涉及到这一问题。为此, 他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公平的规则。

1、政治上, 提出了权利平等观点。

2、经济上, 提出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都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他主张在收入分配中, 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 要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 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3、文化上, 确保每一个公民平等享受科教文卫体事业发展的成果。江泽民提出: 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人们思想和精

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发展教育科技事业, 繁荣

社会主义文化, 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江泽民非常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他认为: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是保持

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75—176页。

第三, 增加就业。“为办好就业这件大事, 国家该花的钱必须花, 要精打细算、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资金, 首先保证多用一些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上, 哪怕暂时少上几个项目, 也要先保这件事……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增加财政对就业的投入”。1

第四, 通过税收杠杆等手段调节收入差别。江泽民明确提出: 要通过税收杠杆, 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坚决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 严厉取缔非法收入。

第五, 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江泽民提出:“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发挥市场的作用, 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2

第六, 重视廉政制度建设。“对于一切非法经营活动, 都要严加取缔, 狠狠打击。凡属非法收入, 一概没收, 并予以重罚。对于严重经济犯罪活动, 必须坚决依法严惩, 决不能手软。”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社会公平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解决公平问题的重点、原则和途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解决公平问题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坚持效率与公平结合,更加重视公平。2005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1《江泽民文选》,第三卷,第508页。

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第550页。

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55页。

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特别关注分配过程的公平。”胡锦涛指出:“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二)解决公平问题的重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将解决公平的重点放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

1、经济领域的平衡经济发展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发展,解决社会矛盾要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样要发展。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根据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的特点,适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局面正在逐步扭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政治领域的扩大民主建设。

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

3、把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列,形成“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布局。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讲:“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谈到如何进行社会建设时,胡锦涛说:“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1

2008 年 1 月 1 日,一部以维护劳动者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

1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人民日报,2007年6月25日。

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后,我国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上不断努力的真实见证。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新时期,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都做了畅想,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社会的公平正义,关注民生。同时也再次指明我国和平外交的方针政策。这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不可绕过的课题。

(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习近平民生观的核心思想和精髓。

1、习近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2012 年11 月15 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详细阐述了人民对民生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自己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

2、习近平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作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重要责任。习近平强调,新一届领导集体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3、2013 年3 月1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习近平表示他将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

1习近平在常委见面会上的讲话[EB/OL].新浪网,http: / /news.sina.com.cn / c /2012 - 11 - 15 /121925587435.shtml.

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1

4、习近平认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高度的负责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切实做好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每一项工作,使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人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是习近平民生观的重要价值理念和追求。

2012 年11 月17 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013 年3 月17 日,习近平在人大闭幕会上发表讲话习近平把人民幸福作为中国梦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习近平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根本原则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秉持的一贯主张。这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代表的中国人民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

2012年2月28日,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首次系统全面地阐述外交政策思路一方面,习近平强调,中国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表达了中国对和平的期待和寻求国际合作的愿望,彰显了中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习近平阐明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底线,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能放弃国家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显示了中国捍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http: /

/news.xinhuanet.com/2013lh /2013-03 /17 / c_115052635.htm.

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人大闭幕会上发布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习近平指出,中国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因此,中国毫不动摇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综上,近代以来,自孙中山起,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在内的共产党人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就始终没有停止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外交等方面。每个时期相对之前来说,都取得巨大成就。以公平正义为主旨的“公”思想在近代以来得到了真正的演绎。同时,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路上我们也仍将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