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_周少奇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_周少奇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_周少奇

第1卷第6期2000年12月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T 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 r Enviro nmental Pollutio n Co ntrol

 

V ol.1,N o.6

Dec.,2000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①

周少奇 周吉林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广州510640)

摘 要

本文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进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和讨论,并指出了这些新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开发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时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脱氮处理是废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废水中氮的去除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而生物法脱氮又被公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和最有发展前途的方法之一。目前,废水的脱氮处理大多采用生物法。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工程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传统生物脱氮途径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分别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作用完成,由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这两个过程不能同时发生,而只能序列式进行,即硝化反应发生在好氧条件下,反硝化反应发生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生物脱氮工艺大多将缺氧区与好氧区分开,形成分级硝化反硝化工艺,以便硝化与反硝化能够独立地进行。1932年,Wuhrmann利用内源反硝化建立了后置反硝化工艺(post-denitrification),Ludzack和Ettinger于1962年提出了前置反硝化工艺(pre-denitrificatio n),1973年Barnard结合前面两种工艺又提出了A/O工艺,以及后又出现了各种改进工艺如Bardenpho、Phoredox(A2/O)、UC T、JBH、AAA工艺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1]。

然而,生物脱氮技术的新发展却突破了传统理论的认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2~12]:硝化反应不仅由自养菌完成,某些异养菌也可以进行硝化作用;反硝化不只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某些细菌也可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而且,许多好氧反硝化菌同时也是异养硝化菌(如Thiosphaera pantotropha菌),并能把NH4+氧化成NO2-后直接进行反硝化反应。生物脱氮技术在概念和工艺上的新发展主要有:短程(或简捷)硝化反硝化(shortcut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同时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SND)和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

①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80598)、广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一、短程硝化-反硝化

生物脱氨氮需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当反硝化反应以NO 3-

为电子受体时,生物脱氮过程经过NO 3-途径;当反硝化反应以NO 2-为电子受体时,生物脱氮过程则经过NO 2-途径[13~14]。前者可称为全程硝化反硝化,后者可称为短程(或简捷)硝化反硝化,见图1A 、B 。

NH 4+—※NO 2-—※NO 3-—※NO 2-—※N 2

→——————————※ →——————————※ 硝化阶段 反硝化阶段图1A 全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途径

NH 4+————※NO 2-————※N 2

图1B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途径

由图1可知,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阻止NO 2-的进一步硝化,然后直接进行反硝化。

早在1975年,Voets 等[15]就进行了经NO 2-

途径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发现了硝化过程中NO 2-积累的现象,并首次提出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概念。1986年Sutherson 等[16]经小试研究证实了经NO 2-途径进行生物脱氮的可行性,同时,Turk 和M avinic [17]对推流式前置反硝化活性污泥脱氮系统也进行了经NO 2-

途径生物脱氮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耿艳楼、钱易等[18](1992)研究了焦化废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并获得了较高的氮去除率。笔者[13,14](1998)从生化反应电子流平衡原理出发,从计量学角度研究了以NO 2-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过程,并在研究高氨氮垃圾填埋场渗滤水的同时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发现,确实有部分氨氮的去除是通过了短程硝化反硝化途径[19,20]。

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关键在于将NH 4+氧化控制在NO 2-阶段,阻止NO 2-

的进一步氧化,然后直接进行反硝化。因此,如何持久稳定地维持较高浓度NO 2-的积累及影响NO 2-积累的因素也便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所在。影响NO 2-积累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 、游离氨(FA )、溶解氧(DO )、游离羟胺(FH )以及水力负荷、有害物质和污泥泥龄等,国内外一些学者在这些方面做过很好的研究[21~27]。虽然有很多因素会导致硝化过程中NO 2-的积累,但目前对此现象的理论解释还不充分,试验结果也不尽相同(如FA 、DO 的抑制浓度水平等),因此,持久稳定地维持NO 2-积累的途径(如选择性抑制、DO 控制、温度选择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显然,与全程硝化反硝化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如下的优点[19,22,25]:(1)硝化阶段可减少25%左右的需氧量,降低了能耗;(2)反硝化阶段可减少40%左右的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3)反应时间缩短,反应器容积可减小30%~40%左右;(4)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速率(NO 2-的反硝化速率通常比NO 3-的高63%左右;(5)污泥产量降低(硝化过程可少产污泥33%~35%左右,反硝化过程中可少产污泥55%左右);(6)减少了投碱量等。因此,对许多低COD /NH 4+比废水(如焦化和石化废水及垃圾填埋渗滤水等)的生物12

周少奇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1卷 

脱氮处理,短程硝化反硝化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考虑到致癌、富营养化等因素,反应器生态系统中NO 2-的积累和彻底去除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到目前为止,经NO 2-

途径实现生物脱氮成功应用的报道还不多见。这主要是因为影响NO 2-积累的控制因素比较复杂,并且硝化菌能够迅速地将NO 2-转化为NO 3-,所以要将NH 4+的氧化成功地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并非易事。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工艺为SHARON 工艺。

SHARON 工艺(Single reactor for Hig h activity Ammonia Remov al Over Nitrite )是由荷兰Delft 技术大学于1997年开发的[28]。该工艺采用的是CSTR 反应器(Com plete S tirred Tank Reactor ),适合于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0.5gN /L ),其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利用了硝酸菌和亚硝酸菌的不同生长速率,即在较高温度下(30~40℃),硝化菌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亚硝酸菌的生长速率。因此,通过控制温度和HRT 就可以自然淘汰掉硝酸菌,使反应器中的亚硝酸菌占绝对优势,从而使氨氧化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并通过间歇曝气便可达到反硝化的目的。由于在一定的较高温度下,硝化菌对氨有较高的转化率,所以该工艺无需特别的污泥停留,缩短了HRT ,反应器的容积相应也就可以减小。另外,硝化和反硝化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完成,减少了投碱量,也简化了工艺流程。但是,该工艺由于是在较高温度下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这对大多数废水的处理不是很现实,尤其是在低温的北方和冬季。当然,对本身温度较高的高氨废水的生物脱氮处理,还是现实可行的。

最近,SHARON -ANAMMOX 联合处理工艺也被荷兰Delft 技术大学开发出来[29]。不过,该联合处理工艺的优化与应用还在研究之中。二、同时硝化-反硝化

近几十年来,尽管生物脱氮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仍然需要在两个隔离的反应器中进行,或者在时间或空间上造成交替缺氧和好氧环境的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主要有前置反硝化和后置反硝化两种。前置反硝化能够利用废水中部分快速易降解有机物作碳源,虽然可节约反硝化阶段外加碳源的费用,但是,前置反硝化工艺对氮的去除不完全,废水和污泥循环比也较高,若想获得较高的氮去除率,则必须加大循环比,能耗相应也增加。而后置反硝化则有赖于外加快速易降解有机碳源的投加,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污泥,并且出水中的COD 和低水平的DO 也影响出水水质[4]。

所以,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不少问题[30]:(1)工艺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2)由于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且难以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特别是在低温冬季,造成系统的HRT 较长,需要较大的曝气池,增加了投资和运行费用;(3)系统为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及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必须同时进行污泥和硝化液回流,增加了动力消耗和运行费用;(4)系统抗冲击能力较弱,高浓度NH 3-N 和NO 2-废水会抑制硝化菌生长;(5)硝化过程中产生的酸度需要投加碱中和,不仅增加了处理费用,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等等。然而,近年来发展的同时硝化反硝化(SND )工艺就有可能克服上述一些缺点,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工艺。传统观点认为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不能同时发生,而近年来的新发现[2~12]却突破了这

13 6期 周少奇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一认识,使得同时硝化反硝化成为可能。近年来好氧反硝化菌和异养硝化菌的发现以及好氧反硝化、异养硝化和自养反硝化等研究的进展,奠定了SND 生物脱氮的理论基础。在SND 工艺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完成,所以,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SND 工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节省反应器体积;(2)缩短反应时间;(3)无需酸碱中和。其技术的关键就是硝化与反硝化的反应动力学平衡控制。

目前,对SND 生物脱氮的机理还需进一步地加深认识与了解,但已初步形成了三种解释:即宏观环境解释、微环境理论和生物学解释:

宏观环境解释认为[31]:由于生物反应器的混合形态不均,如充氧装置的不同,可在生物反应器内形成缺氧及(或)厌氧段,此为生物反应器的大环境,即宏观环境。例如,在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内可以存在缺氧区,硝化在有氧的膜上发生,反硝化同时在缺氧的膜上发生。类似的如RBC 、SBR 反应器及氧化沟等。事实上,在生产规模的生物反应器中,整个反应器均处于完全均匀混合状态的情况并不存在,故SND 也就有可能发生。

微环境理论则是从物理学角度加以解释的,目前已被普遍接受。该理论考虑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环境中各种物质(如DO 、有机物等)的传递与变化,各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微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或状态的改变等。微环境理论认为[32~34]:由于氧扩散的限制,在微生物絮体内产生DO 梯度(如图2所示)从而导致微环境的SND

图2 生物絮体内反应区和基质浓度分布示意图微生物絮体的外表面DO 较高,以好氧

硝化菌为主;深入絮体内部,氧传递受阻及外

部氧的大量消耗,产生缺氧区,反硝化菌占优

势。可见,微生物絮体内的缺氧环境是形成

SND 的主要原因,而缺氧环境的形成又有赖

于水中DO 浓度的高低以及微生物的絮体结

构。因此,控制DO 浓度及微生物絮体的结

构对能否进行SND 至关重要。

生物学的解释有别于传统理论。近年来,好氧反硝化菌和异养硝化菌的发现,打破

了传统理论认为硝化反应只能由自养菌完成和反硝化只能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观点。对于好氧反硝化、异养硝化、自养反硝化的现象,近年来生物学的发展已经可以给出令人比较满意的答案。由于许多好氧反硝化菌同时也是异养硝化菌[8],能够直接把NH 4+转化为最终气态产物而逸出,因此,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也就成为可能。

目前,对SND 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化沟、RBC 、SBR 等反应器系统。Rittmann 等[32](1985)在工业规模的氧化沟中成功地实现了SND ,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反硝化反应可在絮体内部缺氧区内连续进行,通过控制DO 浓度可以实现在同一反应器中的SND ,这就有力地支持了微环境理论对SND 的解释。Gupta 等[35]

(1994)研究了RBC 反应器中的SND 现象,证实了Thiosphaena pantotropha 细菌具有好氧反硝化的功能,并指出SND 是最经济的脱氮方法,结果表明,在氮负荷为9.36gN /m 2·d 、HRT =2d 的条件下,TN 去除率可达90%以上。Watanabe 等[36](1995)研究了在单一RBC 中实现SND 的14

周少奇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1卷 

两种方式:一种为通过降低气相中氧分压控制氧的传递速率,如当C /N =6、氧分压为10kPa 时,可获得大于90%的脱氮效率;另一种为采用部分浸没式和完全浸没式相结合的RBC 反应器,研究了有机物类型、进水C /N 比等因素对SND 效率的影响。Bertanza [37](1997)在延迟曝气废水处理厂中进行了SND 的中试研究,将延迟曝气法的旧厂改造为SND 法的新厂,而且不需要另外添加构筑物或设备便可实现在较低的花费下达到较高脱氮效率(>90%)的目的。Daigger 等[31](1997)对6个采用分段、闭环沟道的Orbal 氧化沟工艺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评定,确定了该工艺中SND 的发生程度,指出Orbal 氧化沟中很容易发生SND ,并进一步证实了微环境理论对SND 解释的正确性。Yoo H .等[38](1999)研究了间歇式曝气反应器中的SND 现象,并确定了关键的控制参数,研究了COD /N 比为5∶1和10∶1两种废水,在最佳条件下,氮的去除率均高达90%以上,同时还可以去除95%以上的COD 。Zhao H .W .等[39](1999)在两段间歇曝气完全混合反应器(IACM )中对SND 的控制因素做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ORP )可用作SND 的实时控制参数。

在国内,对SND 的研究也日趋活跃。高廷耀等[33](1998)对几种不同的生物脱氮工艺中的SND 现象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SND 的因素有DO 浓度、污泥絮体结构及污泥有机负荷等。孟怡、徐亚同等[40](1999)采用内置填料的反应器处理含氮制药废水,研究了SND 在制药废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NH 3-N 及TN 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0%和70%。周少奇、方汉平

[19,20](1999)以垃圾填埋渗滤水为对象,从生化反应计量学出发,提出了对低COD /NH +4-N 比废水可通过调控营养配比、DO 浓度及控制

生物硝化反硝化,经过NO -2途径的SND 生物处理策略。

总之,对于SND 生物法脱氮的认识与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目前,SND 生物法脱氮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西北建筑科技大学等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三、厌氧氨氧化

厌氧氨氧化(ANMMOX )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直接以NH 4+为电子供体,以NO 3-或NO 2-为电子受体,将NH 4+、NO 3-或NO 2-转变成N 2的生物氧化过程[10,41,42]。

早在1977年,Broda [43]就作出了自然界应该存在反硝化氨氧化菌(denitrifying am -monia oxidizers )的预言。1994年,Kuenen 等[4]发现某些细菌在硝化反硝化反应中能利用NO 2-或NO 3-作电子受体将NH 4+氧化成N 2和气态氮化物;1995年,Mulder 和Vande -g raaf 等[10]用流化床反应器研究生物反硝化时,发现了氨氮的厌氧生物氧化现象,从而证

实了Broda 的预言。Straous M .等

[44](1997)用生物固定床和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Anammox 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可分别高达82%和99%。Jetten 等[29](1999)对ANAM MOX 的进一步研究揭示:在缺氧条件下,氨氧化菌可以利用NH 4

+或NH 2ON 作电子供体将NO 3-或NO 2-还原,NH 2OH 、NH 2NH 2、NO 和N 2O 等为重要的

中间产物,并提出了其可能的两种酶系反应途径。我国学者郑平等[45~47](1997,1998)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基质特性、厌氧氨氧化的电子受体及流化床反应器的性能等进行了较深15 6期 周少奇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入的研究。王建龙[30,42]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及工艺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探讨。笔者[48]从生化反应电子流守衡原理出发,推导了厌氧氨氧化反应的生化反应计量方程式,从理论上证明并指出:(1)厌氧氨氧化需一定量的CO 2作碳源,这说明ANAMMOX 过程是在自养微生物作用下完成的;(2)ANAMMOX 反应以NH 4+作为细胞合成的氮源时,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碱度;(3)所有ANAM MOX 反应都有H +产生,所以,反应过程会出现pH 降低的现象;(4)微生物可以氨氮或硝态氮作为细胞合成的氮源两种可能。

在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基础上,正在开发的有关脱氮工艺有ANAMMOX 工艺和OLAND 工艺两种。

ANAMM OX 工艺为荷兰Delft 技术大学所开发,该工艺主要采用的是流化床反应器。ANAMMOX 工艺由于是在厌氧条件下直接利用NH 4+作电子供体,无需供氧、无需外加有机碳源维持反硝化、无需额外投加酸碱中和试剂,故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运行费用,同时还避免了因投加中和试剂有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所以,ANAMMOX 工艺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

ANAMM OX 发生的反应可假定为[44]

:

5NH 4++3NO 3-———※4N 2+9H 2O +2H + -297kJ /molNH 4+

或:

NH 4++NO 2-———※N 2+2H 2O -358kJ /molNH 4+

若考虑细胞合成,其反应计量方程式为[48]:

(S +8δf s )/8S NH 4++(3-8f s )/40NO 3-+(α-δ)f s /S CO 2+δf s /S HCO 3-

f s /S C αH βO εN δ+(1-f s )/10N 2+(1+4f s )/20H ++[9/40-3f s /5+(2α+δ-ε)f s /S ]H 2O 或:

(S +6δf s )/6S NH 4++(1-2f s )/6NO 2-+(α-δ)f s /S CO 2+δf s /S HCO 3-f s /S C αH βO εN δ+(1-f s )/6N 2+f s /3H ++[(1-2f s )/3+(2α+δ-ε)f s /S ]H 2O

式中:f s 为电子供体NH 4+用于细胞(C αH βO εN δ)合成的分量;S =4α+β-3δ-2ε。

此外,比利时Gent 微生物生态实验室开发了OLAND 工艺(Oxygen Limited Au -

totrophic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氧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30]。该工艺的关键是控制

DO ,在硝化过程中将NH 4+氧化到NO 2-阶段后,再以NH 4+为电子供体,以反应产生的NO 2-为电子受体进行氨厌氧氧化反应,产生N 2。其反应机理是由亚硝化细菌对NO 2-催化进行歧化反应。反应式为:

0.5NH 4++0.75O 2———※0.5NO 2-+0.5H 2O +H +

0.5NH 4++0.5NO 2-———※0.5N 2←+H 2O

可见,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或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氨的厌氧氧化具有不少突出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无需外加有机物作电子供体,既可节省费用,又可防止二次污染;(2)硝化反应每氧化1molNH 4+耗氧2mol ,而在厌氧氨氧化反应中,每氧化1molNH 4+只需要0.75mol 氧,耗氧下降62.5%(不考虑细胞合成时),所以,可使耗氧能耗大为降低;(3)传统的硝化反应氧化1molNH 4+可产生2molH +,反硝化还原1molNO 3-或NO 2-将产生1molOH -,而氨厌氧氧化的生物产酸量大为下降,产碱量降至为零,可以16

周少奇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1卷 

节省可观的中和试剂。故厌氧氨氧化及其工艺技术很有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致谢:感谢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建龙先生曾提供数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宗平,陶涛,金儒霖.污水生物脱氮研究进展.环境科学进展,1999,Suppl .:124~129

[2]Kuenen J .G .et al ..Ecology of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T he nitrogen and s ulphur cycl es ,Camb ridge Uni -

vers ityPress ,C ambridge ,1987:161~218

[3]Robertson L .A .et al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ter and w aste .In :M icrobial control of pollution ,Cambridge Univer -

sity Press ,Cambridge ,1992:227~267

[4]Kuenen J .G .,Robertson L .A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2960185.html,bined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EM S M icrobiol .Rev .,1994,15(2):

109~117

[5]Kuai L .,Verstraete W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with el emental sulphur in small -scale w 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 i -

ties .Environ .Tech .,1999,20:201~209

[6]Kshirs agar M .,Gupta A .B .,Gupta S .K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studies on activated sludge mixed with Thiosphaera

pantotropha .Environ .Tech .,1995,16:35~43

[7]M unch E .V .et al ..S 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bench -scale s 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W ater

Res .,1996,30:277~284

[8]R obertson L .A .,Van Niel E .W .J .,Torremans R .A .M .and Kuenen J .G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 -

tion in aerobic chemostat cultures of Thiosphaera pantotropha .Appl .Envir .M icrobiol .,1988,54(11):2812~2818

[9]Vandegraaf L .A .,M ulder A .A .A .et al ..Anaerobic Oxidation of ammonium is a biologicall y mediated process .Appl .

Envir .M icrobiol .,1995,64(4):1246~1251

[10]M ulder A .A .A .,Vandeg raaf L .A .et al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discovered in a denitrification fl uidized bed

reactor .FEM S M icrobiol .Ecol .,1995,16:177~183

[11]Bernet N .,Bizeau C .,M oletta R .et al ..S tudy of phys icochem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nitrite build -up during het -

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Environ .Tech .,1995,16:165~179

[12]吕锡武,李锋,稻森悠平等.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好氧反硝化.给水排水,2000,26(4):17~20

[13]周少奇.电子流守衡原理在生物反硝化计量学研究中的应用.首届广东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0:452~455

[14]周少奇.生物脱氮的生化反应计量学关系式.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8,26(3):124~126

[15]Voets J .P .et al ..Removal of nitrogen from highl y nitrogenous w astew ater .JWPC F ,1975,47:394~398

[16]Sutherson S .,Ganczarczyk J .J ..Inhibition of nitrite oxidation during nitrification :some observations .Wat .Poll .Res .

J .Can .,1986,21:257~266

[17]Turk O .,M avinic D .S ..Prel iminary assessmen t of a shortcut in nitrogen removal from w astew ater .Can .J .Civ .

Eng .,1986,13:600~605

[18]耿艳楼,钱易,顾夏声.简捷硝化-反硝化过程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环境科学,1993,14(3):2~6

[19]周少奇,方汉平.低COD /N -NH4比废水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策略.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22(1):18~

21

[20]Zhou S haoqi ,Fang Hanping .S 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of high ammonia organic wastewaters treat -

ment .In :CD -R of 1999Asi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ngress .April 1999,HongKong ,ET -E3-3

[21]Anthonis en A .C .Loehr R .C .,Prakasam T .B .S .and Srinath E .G ..Inhibition of nitrification by ammonia and nitrous

acid .JW PCF ,1976,48(5):835~852

[22]Tu rk O .,M avinic D .S ..M aintaining nitrite build -up in a system acclimated to free am monia .Water Res .,1989,23

(11):1383~1388

[23]Hanaki K .,Wantaw in C .and Ohgaki S ..Nitrification at low levels of dissolved oxygen w ith and w ithout organic load -17 6期 周少奇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ing in a sus pended -g row th reactor .W ater Res .,1990,24(3):297~302

[24]Vill averde S .,FDZ -POLANCO ,Garcia P .A ..Nitrifying biofilm acclimation to free ammonia in submerged biofilters :

Start -up infl uence .Water Res .,2000,34(2):602~610

[25]Van Benthum W .A .J .et al ..Nitrogen removal using nitrifying biofilm grow th and denitrifying suspended growth in a

biofilm airl ift suspension reactor coupled w ith a chemostat .Water Res .,1998,32(7):2009~2018

[26]王志盈,袁林江,彭党聪等.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硝化过程的选择性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0,16(4):1~4

[27]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中国给水排水,2000,16(2):29~31

[28]Jetten M .S .M et al .Tow ards a more sustainabl e municipal w astew ater treatmen t s ystem .Water Sci .Tech .,1997,35

(9):171~180

[29]Jetten M S ..M .,S trous M .et al ..T he anaerobic oxidation of ammonium .FEM S M icrobiol .Rev .,1999,22:421~

437

[30]王建龙.生物脱氮新工艺及其技术原理.中国给水排水,2000,16(2):25~28

[31]Daigger G .T .,Littl eton H .X ..Orbal 氧化沟同时硝化/反硝化及生物除磷的机理研究.中国给水排水,1999,15

(3):1~7

[32]R ittmann B .E .,Langeland W .E ..Simultaneous denitrification w ith nitrification in singl e -channel oxidation ditches .

JW PCF ,1985,57(4):300~308

[33]高廷耀,周增炎,朱晓君.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给水排水,1998,24(12):6~9

[34]曹国民,赵庆祥,张彤.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的进展.中国给水排水,2000,16(2):20~24

[35]Gupta S .K .,Raja S .M .et al ..S 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in a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 .Envir .

Tech .,1994,15:145~153

[36]Watanabe S .,Okabe Y .,Hirata K .et al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organic materials and nitrogen in micro -aerobic

fil m s .Wat .Sci .Tech .,1995,31(1):195~203

[37]Bertanza G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in extended aeration plan ts :pilot and real scal e experi -

ences .Wat .Sci .Tech .,1997,35(6):53~61

[38]Yoo H .,Ahn K .H .et al ..Nitrogen removal from s ynthetic w astew ater by s im 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via nitrate in an intermittently -aerated reactor .W ater Res .,1999:33(1):145~154

[39]Zhao H .W .,M avinic D .S .et al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a tw o -

stage intermittent aeration proces s treating domestic sew age .Water Res .,1999,33(4):961~970

[40]孟怡,徐亚同.制药废水硝化-反硝化除氮研究.化工环保,1999,19(4):204~207

[41]郑平,胡宝兰.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环境污染与防治,1997,19(4):25~28

[42]王建龙.氨的厌氧氧化.生命的化学,1997,17(6):37~38

[43]Broda E ..Tw o kinds of lithotrophs missing in nature .Z .Allg .M icrobiol .,1977,17:491~493

[44]Straous M .et al ..Ammonia removal from concentrated w aste streams with the ANAM M OX process in different reac -

tor configurations .W ater Res .,1997,31:1955~1962

[45]郑平,胡宝兰,徐向阳等.厌氧氨氧化电子受体的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8,4(1):74~76

[46]郑平,冯孝善,Tetten M .S .M .,Kuenen J .G ..厌氧氨氧化菌基质转化特性的研究.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

(4):409~413

[47]郑平,冯孝善等.ANAM M OX 流化床反应器性能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1998,18(4):367~372

[48]周少奇.氨厌氧氧化的微生物反应机理.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0,29(11)

18

周少奇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1卷 

THE ADVANCES IN INVESTIG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ON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Zhou Shaoqi Zhou Jilin

(Dept .of Environ .S ci .&Eng .,South China Univ .of Tech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 T

The progresses of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such as the investigation on sho rtcut ni -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sim 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SND )as w ell as anaero -bic ammonium oxidation ,are simply review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of these new technologi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new technologies are promising for further in -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s .

Keywords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Shortcut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Simultane -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SND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19

 6期 周少奇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德国生物脱氮计算

德国生物脱氮工艺中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作者:屈计宁高廷耀 阅读:1904次 上传时间:2004-12-13 推荐人:yiming (已传论文1137套) 简介:德国是世界上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在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方面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现将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最新制定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A131中关于生物脱氮(硝化和反硝化)的曝 气池设计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关键字:生物脱氮曝气池脱氮除磷 相关站中站:曝气技术及设备产品应用 A131的应用条件: ①进水的COD/BOD5≈2,TKN/BOD5≤0.25; ②出水达到废水规范VwV的规定。 对于具有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污水处理过程,其反硝化部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①希望达到的脱氮效果; ②曝气池进水中硝酸盐氮NO-3-N和BOD5的比值; ③曝气池进水中易降解BOD5占的比例; ④泥龄ts; ⑤曝气池中的悬浮固体浓度X; ⑥污水温度。 图1为前置反硝化系统流程。 1 计算N DN/BOD5和V DN/V T N DN表示需经反硝化去除的氮,它与进水的BOD5之比决定了反硝化区体积V DN占总体积V T的大小。 由氮平衡计算N DN/BOD5: N DN=TKN i-N oe-N me-N s 式中TKN i——进水总凯氏氮,mg/L N oe——出水中有机氮,一般取1~2mg/L

N me——出水中无机氮之和,包括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是排放控制值。按德国标准控制在 18mg/L以下,则设计时取0.67×18=12mg/L N s——剩余污泥排出的氮,等于进水BOD5的0.05倍,mg/L 由此可计算N DN/BOD5之值,然后从表1查得V DN/V T。 2泥龄 泥龄ts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即 ts=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量/每天从曝气池系统排出的剩余污泥量 t S=(X×V T)/(Q S×X R+Q×X E) 式中t S——泥龄,d X——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即MLSS,kg/m3 V T——曝气池总体积,m3 Q S——每天排出的剩余污泥体积,m3/d X R——剩余污泥浓度,kg/m3 Q——设计污水流量,m3/d X E——二沉池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kg/m3 根据要求达到的处理程度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从表2选取应保证的最小泥龄。

影响生物脱氮的主要因素

影响生物脱氮的主要因素 1、酸碱度(pH值) 大量研究表明,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适宜的pH分别为7.0~8.5和6.0~7.5,当pH值低于6.0或高于9.6时,硝化反应停止。硝化细菌经过一段时间驯化后,可在低pH值(5.5)的条件下进行,但pH值突然降低,则会使硝化反应速度骤降,待pH值升高恢复后,硝化反应也会随之恢复。 反硝化细菌最适宜的pH值为7.0~8.5,在这个pH值下反硝化速率较高,当pH值低于6.0或高于8.5时,反硝化速率将明显降低。此外pH值还影响反硝化最终产物,pH值超过7.3时终产物为氮气,低于7.3时终产物是NO。2硝化过程消耗废水中的碱度会使废水的pH值下降(每氧化1g 将消耗7.14g碱度,以CaCO计)。3相反,反硝化过程则会产生一定量的碱度使pH值上升(每反硝化1g 将产生3.57g碱度,以CaCO计)3但是由于硝化反应和反硝化过程是序列进行的,也就是说反硝化阶段产生的碱度并不能弥补硝化阶段所消耗的碱度。因此,为使脱氮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应及时调整pH值。 2、温度(T) 硝化反应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35℃,在5~35℃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当温度小于5℃时,硝化菌完全停止活动;在同时去除COD和硝化反应体系中,温度小于15℃时,硝化反应速度会迅速降低,对硝酸菌的抑制会更加强烈。 反硝化反应适宜的温度是15~30℃,当温度低于10℃时,反硝化作用停止,当温度高于30℃时,反硝化速率也开始下降。有研究表明,温度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取与反应设备的类型、负荷率的高低都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碳源条件下,不同温度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也不同。 3、溶解氧(DO) 在好氧条件下硝化反应才能进行,溶解氧浓度不但影响硝化反应速率,而且影响其代谢产物。为满足正常的硝化反应,在活性污泥中,溶解氧的浓度至少要有2mg/L,一般应在2~3mg/L,生物膜法则应大于3mg/L。当溶解氧的浓度低于0.5~0.7mg/L时,硝化反应过程将受到限制。 传统的反硝化过程需在较为严格的缺氧条件下进行,因为氧会同竞争电子供体,且会抑制微生物对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及其活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体内存在缺氧区,曝气池内即使存在一定的溶解氧,反硝化作用也能进行。研究表明,要获得较好的反硝化效果,对于活性污泥系统,反硝化过程中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应控制在0.5mg/L 以下;对于生物膜系统,溶解氧需保持在1.5mg/L以下。 4、碳氮比(C/N) 在脱氮过程中,C/N将影响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所占的比例。因为硝化菌为自养型微生物,代谢过程不需要有机质,所以污水中的BOD/TKN越小,即BOD5的浓度越低硝化菌所占的比例越大,硝化反应越容5易进行。硝化反应的一般要求是BOD/TKN>5,COD/TKN>8,下表是Grady C.P.L.Jr推荐的不同的C/N对5脱氮的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C/N的脱氮效果 氨氮是硝化作用的主要基质,应保持一定的浓度,但氨氮浓度超过100~200mg/L时,会对硝化反应起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反硝化过程需要有足够的有机碳源,但是碳源种类不同亦会影响反硝化速率。反硝化碳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易于生物降解的溶解性的有机物;第二类是可慢速降解的有机物;第三类是细胞物质,细菌利用细胞成分进行内源硝化。在三类物质中,第一类有机物作为碳源的反应速率最快,第三类最慢。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摘要介绍六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随后介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的原理和特征及工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SHARON工艺;ANAMMOX工艺;SHARON-ANAMMOX组合工艺;OLAND 工艺;CANON工艺;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化肥的普遍应用及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废水中的氮污染日益严重。各种水体富营养污染事件频繁爆发,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我国作为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严格控制脱氮污水的超标排放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氮素污染的治理,国内外常见的工程技术有空气吹脱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折点氯化法、磷酸铵镁沉淀法、生物脱氮法等。其中,生物脱氮法使用范围广,投资及运转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处理后的废水易达标排放,已成为脱氮常用处理方法。 1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传统生物脱氮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分别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完成。硝化反应是由一类化能自养好样的硝化细菌完成,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1步称为亚硝化过程,由亚硝酸菌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2步称为硝化过程,由硝酸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是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把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排除。该转化过程有许多中间产物,如HNO2、NO2和N2O。反硝化菌多数是兼性厌氧菌,在无分子态氮存在 的环境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作为碳源和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转化为CO2、H2O。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在废水脱氮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任存在以下问题[1]: (1)在低温冬季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且难以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造成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HRT)长,有机负荷较低,增加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 (2)硝化过程是在有氧条件下完成的,需要大量的能耗; (3)反硝化过程需要一定的有机物,废水中的COD经过曝气有一大部分被去除,因此反硝化时往往要另外加入碳源; (4)系统为维持较高生物浓度及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必须同时进行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增加了动力消耗及运行费用; (5)抗冲击能力弱,高浓度氨氮和亚硝酸盐进水会抑制硝化菌的生长;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生物脱氮原理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废水生物脱氮原理 1.1.1 废水中氮的存在形式 氮在废水中有以下几种形式 无机氮 N anorgan .: ? 氨氮 NH 4-N ? 亚硝氮 NO 2-N ? 硝氮 NO 3-N 有机氮 N organ . 总氮 N total = N anorgan . + N organ . 总凯氏氮 TKN = N organ . + NH 4-N 以氮的形式氮化合物的换算关系如下: NH NH N NH NO NO N NO NO NO N NO 4128541285 4 2328523285 2 3442834428 3 ++ -- -- ?→??-?→???→??-?→???→??-?→??/,*,/,*,/,*, 1.1.2 废水生物脱氮的基本过程 ①氨化(Ammonificaton ):废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好氧或厌氧异养型微生物氧化分解为氨氮的过程; ②硝化(Nitrification ):废水中的氨氮在好氧自养型微生物(统称为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NO 2- 和NO 3-的过程; ③反硝化(Denitrification ):废水中的NO 2- 和/或NO 3-在缺氧条件下在反硝化菌(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N 2的过程。

1.1.3 氨化作用基本原理 在废水中部分氮以无机物的形式存在。蛋白质被生化降解为氨氮 的作用成为氨化作用。尿素在酶的催化下降解也属于该作用。 举例: COOH O ∣∣ R - C - H + H2O + 1/2 O2 ----> R - C + NH4+ + OH-∣∣ NH2COOH NH2 ∣ C=0 + 3 H2O 尿素酶> 2 NH4++ 2 OH-+ CO2 ∣ NH2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现状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现状 摘要:概述了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原理及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分析了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不足,并介绍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几种生物脱氮新技术的机理、特点和研究现状。最后对生物脱氮技术的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及建议,指出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脱氮工艺是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处理;生物脱氮;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Research Status of Biological Removal of Nitrogen from Wastewater Abstract:Summarizes the conventional bio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y principle and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removal of nitrogen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of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introduces nitration denitrification, shortcut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d the features, the mechanism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several biological new technologies,. Finally have a outlook and Suggestions of the new technologies , points out that high efficiency, low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moval of nitrogen in sewage treatment. Keywords:biological disposal;nitrogen removal;shortcut nitrification;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eation;anaerobic ammonium

影响生物脱氮的主要因素图文稿

影响生物脱氮的主要因 素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影响生物脱氮的主要因素 1、酸碱度(pH值) 大量研究表明,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适宜的pH分别为 7.0~8.5和6.0~7.5,当pH值低于6.0或高于9.6时,硝化反应停止。硝化细菌经过一段时间驯化后,可在低pH值(5.5)的条件下进行,但pH值突然降低,则会使硝化反应速度骤降,待pH值升高恢复后,硝化反应也会随之恢复。 反硝化细菌最适宜的pH值为7.0~8.5,在这个pH值下反硝化速率较高,当pH值低于6.0或高于8.5时,反硝化速率将明显降低。此外pH 值还影响反硝化最终产物,pH值超过7.3时终产物为氮气,低于7.3时终产物是N O。 2 硝化过程消耗废水中的碱度会使废水的pH值下降(每氧化1g 将消耗7.14g碱度,以CaCO 计)。相反,反硝化过程则会产生一定量的碱度 3 计)但是由于使pH值上升(每反硝化1g 将产生3.57g碱度,以CaCO 3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过程是序列进行的,也就是说反硝化阶段产生的碱度并不能弥补硝化阶段所消耗的碱度。因此,为使脱氮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应及时调整pH值。 2、温度(T) 硝化反应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35℃,在5~35℃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当温度小于5℃时,硝化菌完全停止活动;在同时去除COD和硝化反应体系中,温度小于15℃时,硝化反应速度会迅速降低,对硝酸菌的抑制会更加强烈。

反硝化反应适宜的温度是15~30℃,当温度低于10℃时,反硝化作用停止,当温度高于30℃时,反硝化速率也开始下降。有研究表明,温度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取与反应设备的类型、负荷率的高低都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碳源条件下,不同温度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也不同。 3、溶解氧(DO) 在好氧条件下硝化反应才能进行,溶解氧浓度不但影响硝化反应速率,而且影响其代谢产物。为满足正常的硝化反应,在活性污泥中,溶解氧的浓度至少要有2mg/L,一般应在2~3mg/L,生物膜法则应大于 3mg/L。当溶解氧的浓度低于0.5~0.7mg/L时,硝化反应过程将受到限制。 传统的反硝化过程需在较为严格的缺氧条件下进行,因为氧会同竞争电子供体,且会抑制微生物对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及其活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体内存在缺氧区,曝气池内即使存在一定的溶解氧,反硝化作用也能进行。研究表明,要获得较好的反硝化效果,对于活性污泥系统,反硝化过程中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应控制在0.5mg/L以下;对于生物膜系统,溶解氧需保持在1.5mg/L以下。 4、碳氮比(C/N) 在脱氮过程中,C/N将影响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所占的比例。因为硝化 /TKN越菌为自养型微生物,代谢过程不需要有机质,所以污水中的BOD 5 小,即BOD5的浓度越低硝化菌所占的比例越大,硝化反应越容易进行。硝化反应的一般要求是BOD /TKN>5,COD/TKN>8,下表是Grady 推荐的 5 不同的C/N对脱氮的效果的影响: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_周少奇

第1卷第6期2000年12月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T 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 r Enviro nmental Pollutio n Co ntrol   V ol.1,N o.6 Dec.,2000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① 周少奇 周吉林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广州510640) 摘 要 本文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进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和讨论,并指出了这些新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开发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时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脱氮处理是废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废水中氮的去除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而生物法脱氮又被公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和最有发展前途的方法之一。目前,废水的脱氮处理大多采用生物法。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工程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传统生物脱氮途径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分别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作用完成,由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这两个过程不能同时发生,而只能序列式进行,即硝化反应发生在好氧条件下,反硝化反应发生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生物脱氮工艺大多将缺氧区与好氧区分开,形成分级硝化反硝化工艺,以便硝化与反硝化能够独立地进行。1932年,Wuhrmann利用内源反硝化建立了后置反硝化工艺(post-denitrification),Ludzack和Ettinger于1962年提出了前置反硝化工艺(pre-denitrificatio n),1973年Barnard结合前面两种工艺又提出了A/O工艺,以及后又出现了各种改进工艺如Bardenpho、Phoredox(A2/O)、UC T、JBH、AAA工艺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1]。 然而,生物脱氮技术的新发展却突破了传统理论的认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2~12]:硝化反应不仅由自养菌完成,某些异养菌也可以进行硝化作用;反硝化不只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某些细菌也可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而且,许多好氧反硝化菌同时也是异养硝化菌(如Thiosphaera pantotropha菌),并能把NH4+氧化成NO2-后直接进行反硝化反应。生物脱氮技术在概念和工艺上的新发展主要有:短程(或简捷)硝化反硝化(shortcut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同时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SND)和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 ①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80598)、广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摘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词:生物脱氮基本原理氨化硝化反硝化同化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 x O气体的过程[1]。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O x--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NH3-N,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 x--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NO x--N转化成N2,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 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2]。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 (2-1) 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是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2-2) 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3) (2-4)

(2-5) 2. 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O x--N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该反应历程为: 亚硝化反应 (2-6) 硝化反应 (2-7) 总反应式(2-8) 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硝酸菌有硝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22]。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 和NO2--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32-、HCO-、CO2等。假定细胞的组成为C5H7NO2,则硝化菌合成的化学计量关系可表示为: 亚硝化反应 (2-9) 硝化反应 (2-10) 在综合考虑了氧化合成后,实际应用中的硝化反应总方程式为: (2-11) 由上式可以看出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征: ⑴NH3的生物氧化需要大量的氧,大约每去除1g的NH3-N需要4.2gO2; ⑵硝化过程细胞产率非常低,难以维持较高物质浓度,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 ⑶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质子(H+),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碱中和,理论上大约为每氧化1g的NH3-N需要碱度5.57g(以NaCO3计)。

微生物脱氮原理

简介:介绍了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为环境工作者掌握生物脱氮。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氨氮,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3-N和NO2-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而逸入大气。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字: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影响因素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氨氮,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3-N和NO2-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 氨化作用 1.1 概念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 1.2 细菌 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成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 1.3 降解方式(分好氧和厌氧)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 [2-1] 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式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2-2]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摘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词:生物脱氮基本原理氨化硝化反硝化同化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1]。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Ox--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NH3-N,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x--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NOx--N转化成N2,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 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2]。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 (2-1) 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是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2-2) 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3) (2-4) (2-5)

2. 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Ox--N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该反应历程为: 亚硝化反应 (2-6) 硝化反应 (2-7) 总反应式 (2-8) 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硝酸菌有硝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22]。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和NO2--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32-、HCO-、CO2等。假定细胞的组成为C5H7NO2,则硝化菌合成的化学计量关系可表示为:亚硝化反应 (2-9) 硝化反应 (2-10) 在综合考虑了氧化合成后,实际应用中的硝化反应总方程式为: (2-11) 由上式可以看出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征: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摘要:介绍了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为环境工作者掌握生物脱氮。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氨氮,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 NO3-N 和 NO2-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而逸入大气。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词:生物脱氮基本原理影响因素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氨氮,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 NO3-N 和 NO2-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氨化作 1.1概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 1.2细

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成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 1.3降解方式(分好氧和厌氧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 [2-1 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式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2-2 在厌氧条件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3

三种生物脱氮工艺研究现状

2016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专业新技术 学生所在院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系) 学生所在学科: 学生姓名:左左 学号: 学生类别:工学硕士 考核结果阅卷人 三种生物脱氮工艺研究现状 一、前沿

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主要污染物质,尤其是当水体有机性污染物降低到一定标准之后。为了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逐步严格,对氮的去除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具有高效脱氮功能的工艺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生物脱氮理论[1]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分别由自养型硝化菌和异氧型反硝化菌完成。其生物脱氮原理为: 氨化反应是在氨化菌作用下,有机氮被分解转化为氨态氮,这一过程称为氨化过程,氨化过程很容易进行;硝化反应由好氧自养型微生物完成,在有氧状态下,亚硝化菌利用无机碳为碳源将NH4+氧化成NO2-,然后硝化菌再将NO2-氧化成NO3-的过程。反硝化反应是在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还原成气态氮 (N2 )的过程。反硝化菌为异养型微生物,多属于兼性细菌,在缺氧状态时,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 (污水中的 BOD 成分)作为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具体流程图如下: 传统生物脱氮途径 近十多年来,许多国家加强了对生物脱氮的研究,并在理论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主要包括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等,以及它们的组合工艺[2]。这些新的理论研究表明: ①硝化反应不仅由自养菌完成,某些异养菌也可以进行硝化作用; ②反硝化不只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某些细菌可在好氧或缺氧条件下完成反硝化; ③许多好氧反硝化菌同时也是异养硝化菌,并能把NH4+氧化成NO2-后,直接进行反硝化反应。 二、研究现状 1、短程硝化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3]是将氨氮氧化控制在亚硝化阶段,然后进行反硝化,省去了传统生物脱氮中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再还原成亚硝酸盐两个环节。因此,该技术具有很多优点: 可节省约25%氧供应量,降低能耗; 可节省反硝化所需的碳源,在C/N 一定的情况下,提高TN的去

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营养元素的危害 氮素物质对水体环境和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氨氮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氨氮会与氯反应生成氯胺或氮气,增加氯的用量; 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它生物有毒害作用:① 氨氮对鱼类有毒害作用;② NO 3- 和NO 2-可被转化为亚硝胺——一种“三致”物质;③ 水中NO 3-高,可导致婴儿患变性血色蛋白症——“Bluebaby ”; 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所谓“富营养化”就是指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水质恶化,其主要因子是N 和P (尤其是P );解决的办法主要就是要严格控制污染源,降低排入水环境的废水中的N 、P 含量;对于城市废水来说,利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对N 的去除率一般只有40%左右,对磷的去除率一般只有20~30%。 二、脱氮的物化法 1、氨氮的吹脱法: -++?+OH NH O H NH 423 2 2每 3 采用斜发沸石作为除氨的离子交换体。 出水 折点加氯法脱氯工艺流程

1、铝盐除磷 4343AlPO PO Al →++ + 一般用Al 2(SO 4)3,聚氯化铝(PAC )和铝酸钠(NaAlO 2) 2、铁盐除磷:FePO 4 Fe(OH)3 一般用FeCl 2、FeSO 4 或 FeCl 3 Fe 2(SO 4)3 3、石灰混凝除磷 O H PO OH Ca HPO OH Ca 23452423))((345+→++--+ 向含磷的废水中投加石灰,由于形成OH -,污水的pH 值上升,磷与Ca 2+反应,生成羟磷灰石。 第二节 生物脱氮工艺与技术 一、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 1、Barth 提出的三级活性污泥法流程: 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① 碳化——去除BOD 5、COD ;② 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pH 值; 第三级为反硝化反应器,可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或引入原废水。 该工艺流程的优点是氨化、硝化、反硝化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中进行,反应速率较快且较彻底;但七缺点是处理设备多,造价高,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2、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 与前一工艺相比,该工艺是将其中的前两级曝气池合并成一个曝气池,使废水在其中同时实现碳化、氨化和硝化反应,因此只是在形式上减少了一个曝气池,并无本质上的改变。 二、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 —O 工艺)

CASS工艺生物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

CASS工艺生物脱氮机理及影响因素 【摘要】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简称CASS)是以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其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在运行过程中不易发生活性污泥膨胀等优点而备受关注,CASS工艺在生物脱氮除磷方面的效果已经得到了验证。本文介绍了CASS生物脱氮工艺的运行原理,分析了影响CASS工艺生物脱氮效果的因素。 【关键词】CASS工艺;生物脱氮;影响因素;污泥回流比 前言 城市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废水中氮元素的含量很高,由此带来了越来越突出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给水处理带来了麻烦,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较大,要想达到将氮元素含量降低至排放标准以下还需要在二沉池、曝气池之外添加生物反应器,因此运行成本较高、占地面积较大,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CASS)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SBR)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由于CASS是将曝气池与生物反应器的功能用一个构筑物来实现,因此具有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不易发生活性污泥膨胀等优点。在脱氮效果的评定上,CASS工艺的处理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工艺运行过程中要控制好各参数,以使其达到好的脱氮效果。 1、CASS生物脱氮工艺原理 常用的CASS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其与SBR工艺流程的区别就在于在主反应池的前段增设了生物选择区,在主反应池增设了滗水器,其运行过程为:进水先要通过生物选择区,在生物选择区通过生物酶的作用可使污水中的大量有机溶质得到降解,并且可有效调节污水的pH值,抑制丝状菌的生长,有效避免了主反应区内活性污泥膨胀,与此同时,生物选择区还作为CASS主反应区的缓冲区对进水量具有调节作用,对主反应区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污水在经过生物选择区进入主反应区后经过曝气、沉淀后,如果达到设计的排水水位则滗水器会自动运行使反应池上清液通过抽吸泵排出,达到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目的。和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CASS工艺省去了二沉池等大型构筑物,可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曝气、沉淀、出水等多个功能,因此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水处理工艺。 图1 CASS处理废水工艺流程示意图 2、CASS生物脱氮效果的影响因素 经过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CASS生物脱氮的效果与反应器温度、溶解氧(DO)量、污泥回流比、碳源以及其他附加因素如pH值、微生物体的结构特征等。

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城市污水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研究进展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唐崇俭,郑 平 (浙江大学 环境工程系,浙江 杭州 310029) 摘 要:厌氧氨氧化菌可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将氨氧化为氮气,是目前废水生物脱氮的研究热 点之一。小试的研究表明,该工艺的容积负荷可高达125kg N/(m 3 ·d)。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液以及城市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都含有高氨氮浓度以及低有机物浓度,十分适合采用厌氧氨氧化工艺进行处理。目前,生 产性厌氧氨氧化工艺已在荷兰、丹麦和日本等国成功应用于这两类废水的脱氮处理,最大容积氮去除速率高达 9.5kg N/(m 3·d),显示了该工艺诱人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世界上第一个生产性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城市 污水厂污泥厌氧消化液的运行情况,论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面临的问题。结合课题组内的研究 结果,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菌种流加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并探讨了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关键关键词词:厌氧氨氧化;城市污水;生物脱氮;工程应用 Application of Anammox Proces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ang Chongjian, Zheng Pi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 Abstract : Under anoxic condition, anaerobic ammonium-oxidizing (Anammox) bacteria can oxidize ammonium to nitrogen gas using nitrite as electron acceptor. It becomes a topic issue on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from ammonium-rich wastewater due to some promising advantages such as low operational cost and super high volumetric loading rate. As reported, the nitrogen loading rate reached up to 125 kg N/(m 3·d). Characterized by high ammonium concentration and relatively low biodegradable organic content, the sludge digester liquor from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nd the landfill leachate are demonstrated to be very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of Anammox process to realize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 The full-scale application of Anammox process has already been applied for nitrogen removal from sludge digester liquor and landfill leachate in The Netherlands, Japan and Denmark with the maximum nitrogen removal rate as high as 9.5 kg N/(m 3·d). Thus, the operation of the first full-scale Anammox reactor treating municipal sludge digester liquor was introduced, and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Anammox proces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were discussed. An innovative Anammox process with sequential biocatalyst addition (SBA-Anammox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and accelerate the application of Anammox proces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nitrogen removal.

生物脱氮的过程和条件

生物脱氮的过程和条件 一、废水当中的氮分为有机氮和氨氮即硝酸及亚硝酸盐氮,氮的脱除经过以下 三步反应 1、反硝化反应。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少部分亚硝酸及硝酸盐氮同化为有机氮化物, 成为菌体,大部分异化为气态(70~75%)。 2、硝化反应。在亚硝化及硝化菌的作用下,氨氮进一步分解氧化为亚硝酸及硝酸盐氮。 a)氨化反应。在氨化菌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氨氮。 二、硝化菌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它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适宜温度20~30℃。 a)好氧条件,DO≥1mg/l,并保持一定碱度,适宜的PH值为8.0~8.4。 4、抑制浓度尽可能的低,除重金属外,抑制硝化菌的物质还有高浓度有机基质,高浓 度氨氮、NOx-N以及络合阳离子。 5、(有机物含量不宜过高,污泥负荷≤0.15kgBOD/kgMLVSS·d,因为硝化菌是自养菌,有 机基质浓度高,将使异氧菌快速增殖而成为优势。 6、硝化过程NH3-N耗于异化氧化和同化的经典公式NH4++1.83O2+1.98HCO3- 0.98NO3-+0.021C5H7NO2+1.88H2CO3+1.04H2O因此表明,去除1gNH3-N约:耗 去4.33gO2;生成0.15g细胞干物质;减少7.14g碱度;耗去0.08g无机碳。 7、硝化菌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必须大于最小世代时间。 三、反硝化反应的适宜条件: 8、最适宜温度为20~40℃,低于15℃,反硝化反应速率降低。 a)最适宜的PH值为6.5~7.5。PH高于8或低于6,反硝化速率将大为降低。 9、BOD/TN≥3~5。反硝化菌是异氧兼性厌氧菌,可作为其碳源的有机物较多。 10、反硝化菌需要缺氧、好氧(合成酶系统)条件交替存在,系统DO≤0.5mg/l 11、(5)反硝化过程 NO3-+1.08CH3OH+0.24H2CO3→0.06C5H7NO2+0.47N2+1.68H2O+HCO3-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生物脱氮原理 (碳源) (碳源)图1 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图2 A2/O工艺流程

水体中氮的存在形态 生物脱氮原理 1、氨化作用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氮的过程,常称为氨化作用。 有机氮 氨氮 2、硝化作用 以A 2/O 工艺为例,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好氧反应器中,污水中的氨氮NH 4+-N 在亚硝酸 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氮NO 2--N ,亚硝酸氮NO 2--N 在硝酸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NO 3 --N 。(见图 1左边) 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统称为硝化细菌,属于好氧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 3、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缺氧反应器中,好氧反应器中生成的硝酸氮NO 3--N 和亚硝酸氮NO 2--N 通过内循环回流到缺氧池中,在有一定碳源的条件下,由反硝化细菌先将硝酸氮NO 3--N 转化为亚硝酸氮NO 2--N ,亚硝酸氮再进一步转化为氮气N 2,水体中的氮从化合物转化为氮气进入到空气中,才能最终将污水中TN 降低。(见图1右边) 反硝化细菌是异养兼性缺氧型微生物,其反应需要在缺氧环境中才能进行。 氨化菌

生物除磷原理 磷在自然界以2 种状态存在:可溶态(正磷酸盐PO43-)或颗粒态(多聚磷酸盐)。 所谓除磷就是把水中溶解性磷转化为颗粒性磷,达到磷水分离。 厌氧释磷 污水在生物处理中,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为了自身的生长便释放出其细胞中的聚磷酸盐,同时产生自身生长所需的所需的能量,称该过程为磷的释放。 好氧吸磷 进入好氧环境后,聚磷菌活力得到充分恢复,在充分利用基质的同时,从废水中摄取大量溶解态的正磷酸盐,从而完成聚磷的过程。 富含磷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外排的方式最终使磷得到去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