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教授关于平法答疑

陈教授关于平法答疑
陈教授关于平法答疑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

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

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

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

答:问设计院。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

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

答:对。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

答:不知道。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

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

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

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

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

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12》问:为何柱插筋伸入下层的锚固为1.5Lae 注:11G 1.2Lae 答:规范规定。平法图集是照规范来的。

13》问:约束边缘构件箍筋是否要加密?

答:不用。

14》问:03G101第67页 1-1剖面是否有误?注:11G现为p90 答:无误。

15》问:03G101-1第54页梁筋锚入支座时,水平段达不到0.4Lae

时如何处理?注:11G p80

答:这是设计人员造成的问题。按面积相同原则置换成较小钢筋直径。16》问:附墙柱是柱还是墙?

答:是墙的一部分。

17》问:剪力墙钢筋是否直穿到上层?

答:是。

18》砼墙拉筋间距为600*600,第一个拉筋是否可以离墙边300?答:对。

19》问:螺旋箍筋如何计算长度。

答:具体可查相关手册。三维算量软件中有螺旋筋计算公式,可直接使用。

20》问:板底筋伸到梁中要求到中线和5d如何理解?

答:两个要求取大值。

21》问:底板钢筋是否要伸入承台?

答:如果承台上面没有钢筋,底板面钢筋最好穿过承台。如果承台上面有钢筋,可按就大钢筋的原则,钢筋其实不需要重复设置,这是一个原则。板底筋也可参照这个原则进行。根据这一原则,当洞口上边的连梁钢筋和暗梁钢筋的重合时,可按大钢筋进行布置,不需要重复布置。

22》问:基础梁是否要设腰筋?

答:问设计院。

23》问:抗钮腰筋N和构件腰筋G是否都要设拉筋?

答:是。三维算量软件中会自动处理拉筋。

24》问:梁的砼墙支座与梁平行时梁筋如何锚固?

答:Lae即可。

24-2》问:梁的砼墙支座与梁垂直时梁筋如何锚固?

答:这种支座国内无人研究过,属于未知领域的问题。实际工程中,现在怎么做的还照做即可。

25》问:承台是否可理解为梁的支座?

答:可以。

26》问:屋框梁WKL的支座柱较大时是否一定要伸至对边才能下弯?答:一定要,这是规范要求。

27》问:板开洞的情况下,加强筋如何锚固?

答:请看04G101-4平法图集。注:现11G101-1

28》第一根箍筋或纵筋离边多远开始放。注:根据11G已修改答:先讲一个重要原则,暗柱不是柱,暗梁不是梁!有了这个概念,再来理解钢筋就好办了。框架柱的第一个箍筋离地50MM,框架梁的第一个箍筋离柱过50MM,而剪力墙的纵筋离暗柱边应该是1个纵筋间距,板的水平筋离梁边的距离也应是半个板筋间距。

讲座笔记

一、概述:

1、平法的产生:

国内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日本的结构图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美国的结构设计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据此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也必须改革。

2、平法的原理:

设计流程:设计结构体系—〉结构分析(力学分析)—〉结构施工图设计。结构设计是一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分为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现在由结构工程师完成创造性设计部分(创造性劳动),节点构造、节点外构造不是结构工程师的劳动成果,是抄的规范。(注:节点构造是算不出来的,是由研究人员试验出来的。)传统的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在一起,节点内构造和节点外构造的设计属于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基于此产生了结构标准化、构造标准化的思路,用数字化、符号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表示创造性设计。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标准图两部分。节点构造标准化后,施工公司的劳动量加大。

3、平法的应用:

1991年9月份平法开始在山东应用于工程,开始推广平法。构造图适合于所有的构件,平法一张图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后,有坚决支持、坚决反对、不表态三种人,后来将专利贡献给国家,成为国家标准。

平法是给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让非专业人员看懂,设计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结构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两倍以上,能够使中国结构界不合理的人员配置情况得到改善。现在,3个建筑师配1个结构师。

二、柱平法:

1、定义疑问:

(1)嵌固部位是指地下室顶板处,地面以下的结构构造(含地下室部分)划归基础结构(待出图集)。嵌固部位以下箍筋也划归到基础结构部位,不归本图集。

(2)柱钢筋总截面为柱截面面积b×h,梁钢筋总截面为梁有效截面面积b×h0,h0为梁高扣单排钢筋35mm、双排钢筋60mm后的数值。(3)保护层保护的是一个面、一条线,不保护一个点。要让所有的钢筋都完成混凝土的360○包裹。

2、钢筋疑问:

(1)钢筋需搭接在箍筋非加密区,在全高加密的情况下可以突破上述规定,避开两端、在中间区可以连接。柱筋焊接时两根钢筋级差不超两级,若级差超过两级可等截面代换。

(2)两根钢筋交*时允许两根钢筋紧挨在一起,因为紧挨在一起的是点,握裹考虑的是线和面。

(3)柱冒顶时钢筋直接通上去,若柱顶没有梁,则12d弯折也不要。柱钢筋收边尽量采用b图节点样式,往外侧收边,减少柱内钢筋拥挤程度,柱钢筋有效封边即可。

(4)柱箍筋复合方式很合理,任何一个局部重叠的部位钢筋均不超过两层,尽可能减少了两根钢筋并排出现的概率和长度。因为两根钢筋并排出现时,两根钢筋之间存在一道暗缝,存在隐患,混凝土也无法做到对钢筋的360○握裹。柱箍筋首先由一个最大的箍筋包起来,其余可以全部用拉筋,必须拉住主筋和纵筋。

(5)拉筋和单肢箍筋的概念不同,没必要勾住所有(纵向、横向)的钢筋,而拉筋则必须勾住所有钢筋。

三、剪力墙平法:

1、定义疑问:

剪力墙抵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力,抗震思路为:剪力墙—〉柱(第1道防线—〉第2道防线)。拐角墙钢筋不允许在角部搭接。钢筋尽量配到边沿,形成端柱、暗柱等,端柱、暗柱也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剪力墙钢筋底部加强区不搭接。

2、钢筋疑问:

(1)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大,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小。当剪力墙的暗柱很长时,剪力墙水平筋和箍筋伸至剪力墙端部,除非设计者注明。剪力墙水平筋伸入端柱一个锚长即可(端柱计算参照框架柱)。(2)剪力墙最顶层的梁为墙顶连梁,箍筋箍到墙身里。剪力墙的水平层肯定放在外侧,竖向筋放在内侧。

(3)暗梁箍筋:剪力墙竖向筋和暗梁箍筋在同一层面上。框架梁顺到剪力墙中,形成边框梁BKL。

(4)交*暗撑箍筋根据标注和构造要求,暗撑为半个墙厚,墙薄时采用交*钢筋。柱钢筋尽量用粗的,粱钢筋不要用太粗的。

(5)洞口加强钢筋和剪力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扣柱加强纵钢筋,不要将加强筋放在外边;竖向钢筋扣柱加强横钢筋。洞口加强筋放在剪力墙水平、纵向钢筋的内侧。洞口补强暗梁400高,为箍筋的中到中的尺寸(计算时需加2个箍筋直径),宽度同暗梁宽。剪力墙纵筋锚入补强暗梁,为刚性条带,形成一完整封边。

(6)连梁:用于剪力墙上的一种梁,分楼层连梁(楼面连梁)和屋面连梁(墙顶连梁)。连梁和连系梁不搭界,平法中不采用连系梁。拉梁是一种特殊的梁,非框架梁也非普通梁。

四、梁平法:

1、定义疑问:

(1)框架梁是两端以柱为支座的梁,一端支柱、一端支梁则构不成框架梁(非框架梁),处理时不能纯粹按非框架梁处理,应一端按框架梁、另一端按非框架梁处理。

(2)通长筋和贯通筋的概念:不是一根钢筋(不是同种直径的钢筋),是通过搭接形成一种钢筋的方式。

(3) ln/3或ln/4属于构造规定;设计规定负弯矩钢筋的断点在不需要该钢筋的点处再长出一段,不具有可操作性;通常情况ln/3或

ln/4可满足构造要求,特殊情况下不满足。(注:在工程分析中不存在精确值,只存在控制值。)

(4)水平段钢筋≥0.4lae,垂直段钢筋为15D,达不到以上要求时,将钢筋调细(等面积代换钢筋)。

2、钢筋疑问:

(1)梁的受扭纵向钢筋(N筋)、梁的纵向构造钢筋(G筋)的做法:N筋按受拉钢筋锚固,G筋锚箍12d即可;G筋为构造筋,梁高向每隔≤200配一根,N筋根据需要设置。(注:侧面构造钢筋改造比较大:近几年来梁的侧面裂缝较多,多加梁侧面构造筋可减少梁的侧面裂缝,但我认为没有道理。)

(2)钢筋应回避在节点内焊接、搭接,建议钢筋不要在节点内连接,要锚固。框支梁KZL节点下部的钢筋不能断开,因为钢筋在此受拉。(3)井字梁:任何一个相交部位都不是支座;梁相交部位是否放附加箍筋由设计者定,要设箍筋则相交的两条梁、四个方向都设。(4)吊筋高度:吊筋绝对不能只包住次梁,可勾住主梁下排第二排钢筋(第一排钢筋勾不住时)或第三排钢筋(第二排钢筋勾不住时)即吊筋的高度为主梁的高度。。

五、综述:

1、设计出图顺序:基础(平面支撑构件)—〉柱、墙—〉(竖向支撑构件)—〉梁(水平支撑构件)—〉板(平面支撑构件)。

2、做预算时要搞清“谁是谁的支座”的问题,即基础梁是柱和墙的支座,柱和墙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柱钢筋贯通,梁进柱(锚

固);梁钢筋贯通,板进梁(锚固);基础梁JCL主梁钢筋全部贯通,JCL次梁钢筋到梁边为止,JCL必须保持柱位置钢筋的连通,不是锚固,钢筋贯穿的。

钢筋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有关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请大家一起补充)

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1G一个间距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

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1、下部钢筋不少于1/2伸入支座(另外1/2可以不伸入支座); 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三、1.在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la)时,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 2、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 0.5laE(la)+弯折1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

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 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

1、如果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

2、当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

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不需要再加长了?

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

五、在03G101-1第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满足≥la且同时满足≥0.5hc+5d的条件?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5d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截面图。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2、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什么地方算起?当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对吗?暗梁还有没有不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的情况呢?

3、暗梁的长度有多长?是整个剪力墙墙肢的长度,还是局部?

4、暗梁主筋锚入暗柱或端柱的长度:(1)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大于钢筋的锚固长度LaE 时,暗梁主筋直锚入一个锚固长度; (2)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时,暗梁主筋伸至暗柱或端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后弯钩 15d ,此时须保证直锚段大于 0.4 LaE 。(这是参考连梁构造图的)对不对?

5、暗梁箍筋个数的计算:"洞口暗梁"仅在洞口范围布置箍筋,从洞口侧壁50mm处开始布第一个箍筋。然而有的施工单位除了洞口范围的箍筋之外,还在两头各增加一个箍筋,所增加的两个箍筋有没有必要?还有,“非洞口暗梁”的箍筋是否全长设置?

6、从以往的施工图纸来看,暗梁都出现在墙身洞口的上方。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非洞口”的暗梁?如果有的话,会在哪些部位出现?起什么作用?从03G101图集第19页的剪力墙图纸上看,A-B轴、 C-D 轴、①-②轴上的暗梁,其下方都没有洞口,这些暗梁在什么高度上设置?(图上看不出来)起什么作用?这几个暗梁是否按墙肢全长设置?箍筋也全长设置?

答:1、暗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所以,暗梁不存在"锚固"问题,只有"收边"问题。暗梁的长度是整个墙肢。暗梁主筋伸到端部弯钩

15d ,箍筋全长设置。暗梁的作用不是抗剪,而是对剪力墙有阻止开裂的作用。暗梁一般设置在剪力墙靠近楼板底部的位置,就像砖混结构的圈梁那样。第51页连梁节点构造详图对暗梁不适用。剪力墙洞口补强暗梁是另外一个概念。 2、暗梁锚固起点从墙端部起,暗梁纵筋也是“水平筋”,按照第47页构造; 3、暗梁与墙肢等长; 4、按第47页“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5、“洞口暗梁”应为“洞口补强暗梁”,箍筋布在洞宽范围,其构造见第53页,无必要箍入墙内; 6、大量的暗梁在实墙中,洞口上方可以是补强暗梁,补强暗梁的设置条件与暗梁不同。

七、我遇到了两份剪力墙结构的图纸,均有暗梁和连梁同时存在的问题,在图纸上要求,暗梁和连梁互相锚固。我有两点疑问: 1、纵筋是不是相互伸入对方一个锚固的长度? 2、箍筋应如何处理?

答:1、连梁与暗梁相冲突的纵向钢筋(一般为上部纵筋),连梁纵筋贯通,暗梁纵筋与连梁纵筋搭接;不相冲突的纵向钢筋照布(一般为暗梁的下部纵筋要贯穿连梁)。 2、箍筋连梁范围按连梁,非连梁范围按暗梁。暗梁纵筋保持连通对结构有利,如果坚持锚固到连梁内(配箍筋的部位),两头钢筋的各自一个锚长加起来可能比洞宽还要长,还不如连续穿过连梁经济且受力合理。暗梁不是“梁”,而是在剪力墙身中的构造加劲条带,计算连梁时可不考虑暗梁的存在。连梁箍筋分布于洞口范围。

八、在03G-101中有关KL(抗震或非抗震设计)页中,有多处通长筋、贯通筋的标注(按勘误公告又有多处改动),如:在抗震一、二级KL页面中已经把跨中贯通筋改为通长筋,而在原有的横线下有说明:跨中同时存在贯通筋和架立筋时,其架立筋搭150mm。 1、在些页中当所谓的通长筋、贯通筋、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才可引用搭150mm 这样的规定吗? 2、请问在跨中通长筋是指常规下设置的两根角筋吗?(不称为贯通筋),是不是把角筋之外所有一直连通的同直径钢筋又称作是贯通筋呢?

答:“通长筋”就是以前所称的“贯通筋”,规范把名称改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要跟着改。 1、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会有架立筋。 2、

跨中的两根通长筋肯定是角筋。抗震框架梁构造要求设置的通长筋一般只需要两根,所以角筋足亦;但现在有设计者采用多根通长筋,例如设有4根,因此除两根角筋之外还要设置两根。

九、关于“基础顶面”插筋的构造。图中“钢筋直径>28时采用机械连接”,“钢筋直径≤28时采用绑扎搭接”。现在问:钢筋直径≤28时也可以采用机械连接,并且采用“≥500,35d ”的构造?答:直径>28时不允许搭接连接;直径<=28时即可以搭接连接,也可以机械连接或焊接。03G101-1勘误1至10项:

1、第15页第3.3.1条第三行末“3.3.4”应为“3.3.3”。

2、 2、第27页图4.2.5单跨井字梁“JSL7(1)”应为“JZL7(1)”。

3、3、第43页图A中的柱内侧钢筋引注“laE”应为“la”。

4、4、第47页转角墙构造中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交错搭接的左

边起点距暗柱边缘,加注“≥0”。

5、5、第47页左边中间端柱转角墙构造最上边一行尺寸标注应

为“伸至对边≥0.4laE”,漏印“0.4”。

6、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

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7、第54页上图和下图跨中引注“贯通筋”应为“通长筋”。

8、第55、56页上图跨中引注“贯通筋”应为“通长筋”。

9、第67页1—1右上“按54页”应为“按48页”。

10、68页上图、中图左下方的小图及引注“当下部纵筋直锚长度不足时可弯锚”应删除。 03G101-1勘误、调整和增补第11至31项

11、(勘误)第3页“构件代号”第2栏第5行“非边缘端柱”应为“非边缘暗柱”。

12、(勘误)第19页最下边一行“注”中“混凝土标号”应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13、(勘误)第19、21两页左边“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栏所标出的底部加强部位“-2、-1”层应为“1、2”层。

14、(勘误)第20页“剪力墙柱表”下面一排中部“GYZ2”和第21页1×A~B轴上的GYZ2自标高8.670往上的“T型”配筋截面应为“一型”配筋截面,以符合第18页“构造边缘翼墙(柱)GYZ”的规定。

15、(勘误)第21页连梁(LL)标注中上部纵向钢筋与下部纵向钢筋的分隔“,”号应为“;”号。

16、(调整)第24页左栏最下一行第15~17字“通长筋”改为“全跨相同”。同页右栏倒数第二行调整改为:“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17、(增补)第25页第4.2.4条3款第三行在“另一边省去不注。”与“(图4.2.4a)”之间增补插入:“不适用该规定的情况见下款。”并删去“(图4.2.4a)”。再补充第4款:“4. 当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上部

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18、(增补)第33页表《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的注增补第5条:“5、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19、(勘误)第34页表头删去“纵向”两字。20、(调整)第36页“焊接连接”构造对焊接连接点的引注“相邻纵筋交错焊接连接”改为“相邻纵筋交错对焊连接”,防止误解为允许采用搭接焊接。21、(增补)第36页“注”第5条和第42页“注”第4条后均补充:“也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在该两页图2连接点的引注上均增补:“(将柱下端的搭接位置上移至此)”。22、(调整)第38、39页对焊接连接点的引注“闪光接触对接焊接”去掉“闪光接触”四字,调整为“对接焊接”。23、(增补)第40页右下“圆柱螺旋箍筋构造”的分图名“2.搭接构造”增补改为:“2.螺旋箍筋搭接构造”。24、(调整)第47页上排第3图转角墙的水平筋搭接长度“≥LlE(≥Ll)”改为“≥1.2LaE(≥1.2La)。同页“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锚固”构造中加注:“除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外,当剪力墙水平钢筋满足直锚长度或弯锚长度与形式要求时,可不伸至对边。”25、(调整)第48、49、50页剪力墙身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中的竖向分布钢筋搭接长度“LlE”改为

“1.2LaE”,“Ll”改为“1.2La”;接头位置错开距离“≥

0.3LlE”和“≥0.3Ll”均改为“≥500”。26、(增补)

第48页“注”增补:“3. 本图集所指小墙肢为截面高度不

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27、(调整)

第51页双洞口楼层LL去掉中间支座中的两道箍筋。在“连

梁、暗梁和边框梁侧面纵筋和拉筋构造”的注中加注:“箍

筋封闭位置可在矩形截面的任何一角。”

28、(增补)第54、55、56页“注5”第5行第三字后增补插入:“当支座上部钢筋与通长筋直径相同时,”。

29、(勘误)第65页上图梁下部钢筋锚入支座“(Ll)”应为“(La)”。在“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的“注”中补充:“当为光面钢筋时,梁下部钢筋的直锚长度为15d。”30、(勘误)第66页上边“注1”中的“26页”应为“33页”。同页上所有梁及梁节点的下部钢筋的直锚长度均改为12d,并加注:“当为光面钢筋时,梁下部钢筋的直锚长度为15d。”31、(增补)对本图集所有与连接和锚固有关的构造说明中增补:“钢筋连接和锚固必须遵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3 钢筋的锚固’与‘9.4 钢筋的连接’、《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6.5钢筋的连接和锚固’的所有规定。”

钢筋安装中应注意的几个结构构造问题

摘要:钢筋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项工程,其施工的正确性和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目前,施工人员主要根据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下简称《平法》)进行钢筋的安装,如果现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对施工验收规范以及设计规范不熟悉,结构设计总说明不够明确;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技术交底;钢筋安装就会出现一些偏差。下面结合本人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的比较突出、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来加以分析。关键词:钢筋安装结构构造规范平法

1 梁柱纵筋《平法》中对框支梁、框架梁、框架柱均有详细的配筋构造详图,可参照选用,这里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顶层端节点处是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应正确选择连接的构造详图,一种是柱纵筋伸入梁内(图1),另一种是梁纵筋伸入柱内(图2),前一种方式柱纵筋伸入梁内与梁上部纵筋搭接长度≥1.5LaE,且至少要保证有65%AS1(AS1—柱外侧纵筋总面积)的柱纵筋伸入梁内,梁宽范围以外的柱纵筋可以伸入现浇板内。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还应分两次截断,两个断点相距20d,当采用后一种方式时,梁纵筋伸入柱内竖直段长度≥1.7LaE,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也应分两次截断,断点相距20d,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视柱施工缝留设位置而定,通常柱施工缝留在梁底或梁底下100mm,多采用第一种方式,当采用第二种方式时,必须把柱的施工缝留在1.7LaE 或1.7LaE +20d以下。

接上例如3为某框架顶层梁柱边节点平面,框架柱400×400,两侧对称配2Φ25+3Φ22(柱外侧纵筋总面积为2122 mm2),框架梁250

×600,节点锚固采用柱纵筋伸入梁内的方式,隐蔽检查时发现角筋2Φ25未能伸入梁1内(由于梁宽250小于柱截面宽400),只有3Φ22伸入梁1内,其面积百分率仅为3×380/2122=53.7%<65%,不满足要求, 此时应将角筋2Φ25伸入现浇板内,又由于柱外侧纵筋配筋率ρ=2×491+3×380/250×400=1.4%>1.2%,应按二次截断处理。(2)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转换层的托墙梁上部纵筋应按框支梁进行钢筋安装(图4),而不能按一般框架梁来处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下简称《抗规》)7.5.4条第4款规定:“……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

支梁的有关要求”。这一条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这种情况下,柱施工缝必须留在外排纵筋的 LaE以下。某一底框商住楼工程,底部二层框架梁(托墙梁)的钢筋安装就出现过错误,由于施工单位把柱施工缝留在梁底,从而造成外排纵筋的锚固长度不满足 LaE 要求,最后只得把柱施工缝以下混凝土打掉一段并且焊接加长外排纵筋来解决。

2 箍筋加密区框架梁、框支梁箍筋加密范围可依据《平法》构造详图按不同抗震等级选用,一般无多大问题,但框架柱箍筋加密范围常存在较大问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底层柱, 《抗规》新增一条:底层柱根加密区≥Hn/3,Hn为柱净高,柱根是指地下室顶面,无地下室时,应为基础顶面(柱基基顶)起算,实际施工时柱根加密区常没达到这一要求。《平法》40页对上述要求有详图描述。

(2)框支柱、角柱,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所有柱子箍筋都应沿全高加密,但是并非对所有角柱都要沿全高加密箍筋,只有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才需加密,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往往只说明结构抗震等级,施工人员一般并不了解设计规范有相应要求。高层建筑中主楼与裙房之间设有伸缩缝时,由于主楼与裙房的抗震等级是分别确定的,主楼部分的角柱可能需沿全高加密箍筋,裙房部分的角柱则可能不需要。(3)特殊部位的柱,一般发生在楼梯间位置和填充墙部位,由于楼梯平台梁支承在框架柱上,往往使相邻两框架柱变为短柱(Hn/h<4),填充墙设置也会使相邻柱形成短柱,这些部位的柱应沿全高加密箍筋。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一些小墙肢(Lw≤3bw,bw为墙厚,Lw一墙肢长度),应沿全高加密箍筋,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均应沿全高加密箍筋。。??

3 腰筋腰筋实际上包括三种情况,梁侧面构造筋、抗扭筋、框支梁腰部纵筋。《平法》表示的施工图中,构造筋符号是G,抗扭筋符号是N,两者作用不完全相同,构造措施不一样,须引起注意。

构造筋主要是为防止梁侧面产生收缩裂缝而构造设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下简称《混规》)(GB50010-2002)第10.2.16条的规定比原规范要求更为严格,钢筋用量增加较多,但须注意只有当hw ≥450mm 时,才需设置,每侧腰筋面积≥0.1%bhw。其间距≤200mm,hw强调的是梁腹板高度,并非梁截面高度h,严格来讲,《平法》中hw的标注仅是一种近似处理,与规范规定并不相符,《混规》中,对矩形截面hw=h0 (h0为有效高度), 对T形截面 hw=ho-t (t为翼缘

钢筋平法解释1

问:在实际工程中,经常看到框架梁的悬挑端要进行众多内容的原位标注,这里面有哪些道理?在梁的悬挑端上要进行哪些原位标注? 答:框架梁的“悬挑端”与一般的“跨”不同,也可以说它是特殊的“跨”,因为“悬挑端”的力学特征和工程做法与框架梁内部各跨截然不同。所以,在设计图纸时,要保证在“悬挑端”有足够信息的原位标注。在使用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时,也要在“悬挑端”做好原位标注。 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如下: 1、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因为悬挑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原位标注在“上部跨中”是应该的。 2、在悬挑端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下部钢筋为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受拉钢筋)。换句话说,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不伸到悬挑端内,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侧然后拐15d的直钩。 3、在悬挑端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因为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一般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例如:采用φ8@100/200(2) 这种格式。而悬挑端的箍筋一般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区别,只有一种间距,例如:采用φ8@200(2) 这种格式。 4、在悬挑端进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悬挑端一般为“变截面”构造,例如,梁根截面高度为700,而梁端截面高度为500,设梁宽300,则其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为:300*700/500。在软件操作中,则把它标注在原位标注的“截面尺寸”一栏中。 问:陈教授,我有个问题 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 谢谢回答~ 答:我的观点是: 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 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 再问:谢谢您,还想问的是,如果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六根 这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再补充一下“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问题: 6、最近和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介绍了他们在工程施工中的习惯做法: 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梁的5根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与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别上下对齐

近三十年古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述评_陈平

近三十年古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述评 陈 平 (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 摘 要:对古汉语词义发展的研究,历来训诂学家都颇为重视。近三十年来,更是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具体词语词义演变的研究和词义演变规律的研究。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关键词: 古汉语; 词义发展演变; 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3) 06-0066-06 语言是发展变化着的,词义自然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汉语自有文字记载开始,绵延数千年,其中词义的发展变化也很显著:单个词词义从单一到若干,各义项或紧密相承,或无据可循。引起词义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词语内部的原因、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原因、语法原因、修辞原因、社会的原因等。历代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义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不仅在实践中分析了一大批词义的发展演变情况,也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词义的演变有实词间的词义演变和词义虚化两类,本文仅以实词间的词义演变为对象,就三十年来学者在这方面所做的具体词义演变探讨和词义演变理论研究两方面做简单梳理。 一、古汉语具体词义演变的研究 对古汉语具体词义演变的研究主要包括单字、专题和专类、专书等方面的词义演变研究。 (一)单字词义演变研究 以单个字为对象,研究其词义引申的脉络及演变原因。例如,王云路的《释“踊跃”及其他——兼谈词义演变的相关问题》,黄斌的《“饭”字词义及其演变考》,吕传峰的《“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余桃桃的《析“周旋”的词义 引申》,黎传绪的《新解“相”字的本义及其词义演变》,费晓丹的《“绝”的语义发展和演变》,周勤的《从〈晏子春秋〉“刷”的词义演变谈起》,乐小梅的《浅析〈说文〉肉部与义有关的几个词的词义演变》,万献初的《〈故训汇纂〉的语义研究价值》研究《故训汇纂》中“回”字的11个义项的发展变化。 (二)专题、专类词义演变研究 这种类型包括:专题词义演变研究,如冯海霞的《从物到人的词义演变研究》;专书中的专题词义演变研究,如车艳妮、赵桂欣的《〈诗经〉单音节形容词词义的发展变化浅析》;专类词义演变研究,如李倩的《敦煌变文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陈练军的《居延汉简中的量词词义演变》;断代词义演变研究,如王小莘的《试论中古汉语词汇的同步引申现象》。 (三)专书词义演变研究 专书词义演变研究大致包括两小类:专门研究具体书中的词义演变、专书或专类等语言词汇研究中涉及词义演变。 第一小类的研究成果目前还为数不多,如姜黎黎的《〈摩柯僧祗律〉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以经贸、医疗、拘囚类概念场为例》,李倩的《敦煌变文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朱淑华的《今文〈尚书〉词义引申研究》,杨海峰的《〈吴越春秋〉 收稿日期:2013-03-03 作者简介:陈 平(1977-) ,男,福建宁德人,博士,研究方向:词汇、训诂学。 第15卷 第6期 铜仁学院学报 V ol. 15 , No.6 2013年11月 Nov. 2013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平法———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功之作 本报记者朱启同 关于平法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世界上不存在结果,只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无数的结果汇集成了过程。平法极其重视过程,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陈青来 1995年8月8日,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的刊登,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因为,10天前刚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下称“平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

65~80%;若以工程数量计,这相当于使绘图仪的寿命提高三四倍;而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以往施工中逐层验收梁的钢筋时需反复查阅大宗图纸,现在只要一张图就包括了一层梁的全部数据,因此大受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欢迎。 弹指一挥间,十年倏忽过。迄今为止,作为平法的创始人,山东大学教授陈青来先生已先后出版有关平法的国家标准设计技术专著及论文达35篇、册,其中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累计发行数量逾百万册。接受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各大设计院、大专院校之邀,陈青来教授已做平法讲座70余场次。 2005年3月29日,应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邀请,陈青来教授十年之后再次来广东就平法的应用技术进行推广讲学,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上海鲁班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冯天秀的安排下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视野启发新思路 从事建筑行业的人,特别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作为梁表法的配套软件,1986年开发的结构CAD软件即以详图法和梁表法为编制依据。它的出现,从形式上替代了人工制图,对提高我国结构

图集学习大纲

11G101-1图集学习大纲 一、图集出版背景 03G101-1平法系列图集出自陈青来教授 11G101-1图集出自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大部分照搬 03G101-1,其余根据新规范做改动。 二、一般问题 2.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要点关键词】GB50010-2010:P103、104/11G101-1:P53 1.提出“基本锚固长度Lab”,公式形式变化,实质上没变。 2.内容上有变化:①La不应小于200mm,②对于修正系数ζa,可以多项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③锚固区保护层厚度为5d时,修正系数ζa为0.70。 3.钢筋直锚用锚固长度La,弯锚和机械锚固用基本锚固长度Lab,但是梁柱顶层端节点钢筋弯锚搭接时有用La(高规)的,也有用Lab(混规)的,规范(混规p127、高规p73)本身存在矛盾。 4.钢筋弯锚和机械锚固时,锚固长度(投影长度)可取基本锚固长度的Lab的60%,此时不再考虑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但与《混规》p125中的0.4Lab矛盾。 水平段长度0.4Lab,是保证弯曲位置钢筋不会剪断(钢筋的受剪强度约为受拉强度的58%),且控制锚固钢筋的滑移,使构件不至发生

较大的裂缝和变形。弯折后长度15d完全是试验结果,15d时钢筋端部完全没应力,10d时基本没有应力。 5.抗震时,乘修正系数ζaE。 2.2光面钢筋的端部带弯钩是否可计入锚固长度 【要点关键词】GB50010-2010:P105/11G101-1:P55 弯折900机械锚固弯钩(直段)计入锚固长度,1800回头钩不计入。 2.3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弯锚时,弯折段长度 【要点关键词】GB50010-2010:P105/11G101-1:P55 1.直段长度12d,投影长度15d 2.11G101-1中P55页,钢筋穿孔塞焊图有问题,做喇叭孔施工有难度,实际可做成圆孔塞焊即可。 2.4受力钢筋绑扎搭接区段长度 【要点关键词】GB50010-2010:P106/11G101-1:P55 绑扎搭接钢筋接头中心间距不大于1.3倍搭接长度L l,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的搭接接头。11G101-1中的0.65L l让人费解。 2.4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长度 【要点关键词】GB50010-2010:P107/11G101-1:P55 1.规范没有明确采用接触搭接还是非接触搭接。 2.国外多采用非接触搭接,搭接钢筋插空挡,且搭接长度短 3.我国传统上使用接触搭接,源于建国初期苏联提供的技术。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分析 李林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分析李林 发表时间:2017-11-29T15:31:51.4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作者:李林[导读] 建筑材料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想要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检测与试验,从而确保材料的质量。南通大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10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筑施工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大大促进了工程材料的改革与研发。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新型的建筑工程材料逐渐被广泛使用,在缩短工程建设的周期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以期能够为以后的建筑工程的实践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常见同题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建筑材料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想要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检测与试验,从而确保材料的质量。 1强化检测及试验的必要性在建设工程中,加大工程材料的检测试验已经成为已汇总建筑施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为工程质量达标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以此避免后期工作中不必要的施工麻烦。通过专业的检测方法和强有力的检测力度,可以充分保障建筑施工材料在投入使用前的质量,可以有效保障整个建设项目的安全可靠性。第一,在材料供应行业中,在进行选材时,必须符合选材制度的科学标准,一定要以市场检验标准为出发点,确保所有材料都能与质检标准要求相符合,作为建筑工程材料,务必按照“三检一验”制度进行材料检验;第二,在形式各样的新型材料方面,一定要在固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多加试验和检测,通过实际的数据资料分析,将工作核心点与建筑工程质量紧密联系起来,层层优化工作质量和程序;第三,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检验,与行之有效的材料规范化管理相结合,坚决不接受不符合质检标准的建筑材料。以此避免因材料问题而引起的质量不合格问题,能够有效杜绝后期施工的不必要经济纠纷,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常见问题的分析 2.1配件缺乏质量保障 建筑材料以及配件、装饰建材等内容都包含在施工中的试验检测工作中。在工程项目进行建造的过程中,对建筑体进行建材的检测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检测工作不仅是建筑管理的重要执行内容之一,更是与建筑的质量问题息息相关。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一定要科学地进行建筑配件的检测试验工作,对施工质量进行整体把握,不仅要做好主体建材质量检测,更要做好建材型号、批次以及规格配件质量的抽取验测工作,只有将各方面的材料检测工作做好,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材料的正常使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2.2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施工材料检测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所有从事施工材料试验检测的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相应的上岗资格证,并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施工材料试验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相关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试验检测的准确性。大部分的工作人员认为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是一项非常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所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同时因为我国并没有加强对施工材料检测工作人员的培养,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工作的进步。这样就充分地证明了想要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施工材料检测工作人员的培养。 2.3施工材料的可适用性问题 建筑在施工之前,应当要准备好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但是新型材料种类繁多、形式各样,而且像房屋、水利、桥梁以及隧道等领域的材料更是复杂多样,对这些材料适用性的界定也是模棱两可,这就在根源上埋下了安全的隐患。除此之外,我国地广人多,各省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气候差异,同一种建筑材料在南方很是受用,但是到了北方往往就会适得其反,这些因素往往就可能导致了建筑材料的不确定性,出现材料混乱的局面。针对材料的科学性、适用性问题,相关地方建设部门应当深入实践工作当中,以每个地方的气候条件为出发点,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制定出相对应的政策法规,以便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建筑材料的可适用问题。 3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优化措施 3.1制定全面、科学的试验检测标准 要根据工程的规模、等级制定检测标准,即确保标准适用于该工程,如果不考虑这一项引用其他工程的标准,就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制定检测工作的标准,即使工作流程规范化、全面化,通过这一流程,能够让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约束力,进而不会出现工作消极、马虎的问题;将实验标准具体化,细致化,争取能够涉及到每一个关键点。 3.2操作过程中取样的具体方法及数量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进行试验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科学、合理进行施工材料的选择,保证选择的施工材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对施工材料进行具体的取样过程中,需要遵循不同的批次、不同的生产厂家、不同规格、型号的施工材料进行随机的选取,增加施工材料选取数量的科学性。比如,在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的钢筋材料进行取样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部位的材料进行试验检测,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材料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此外,为了保证施工材料取样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合理的控制取样的数量,保证施工材料取样位置的合理性。 3.3完善质量检测机制 做好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的基础是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检测机制。一方面,能够在制度的基础上,有规范有程序地进行材料的质量检测,保障检测工作能够顺畅展开;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机制有助于建筑工程监督工作的展开,可以有效进行工程材料的控制管理工作。两方面相结合可有效保证材料质量检测数据的科学合理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完善性。

三毛生平简介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 作家三毛的名字来源于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上面有三毛为漫画写的序,你可以看一下就知道了。是这样说的:“三毛是一个很有个性、意志坚强、富有正义感,经历了很多折磨却坚持人生光明信念的孤儿。我们经由这本漫画书,得到的体验,何止是娱乐而已。” 等到有一日,我也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坚持,那就是:在我的笔下,我所观察、我所记录的人生面相,即使平凡,如我的,但那人性的光辉与高尚,在沉默的大众里,要给这些同类一个肯定、欣赏、认同和了解,甚而理所当然的在生活中继续实践我们的真诚。于是,在我决定笔名的时候,我选择了‘三毛’。” 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年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程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 初识荷西时,三毛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而荷西只不过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圣诞节晚上,头上一顶法国帽的荷西却在她所居住的公寓楼下等她送她节日礼物与祝福!那时三毛根本就未对比自己小几岁的荷西怀任何想法。 而荷西却照样逃课来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脸认真地说,ECHO,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四年大学,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解答

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答疑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答疑 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平法已在全国全面普及并向纵深发展。平法追求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平法会不断地否定自身并进一步完善。随着平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要求我们在对平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 今年的6月-9月,广联达公司在全国陆续开展了21场陈青来平法讲座,希望通过此类讲座能够提升广大造价人员对平法的应用能力,在讲座最后的答疑环节,很多造价人员围绕新图集06G101-6和03G.11G系列图集提出了自己多年来对平法的疑问,本期我们特选择了答疑环节的部分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平法。 本期专家支持:冯俊国2000年毕业后从事施工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2003年进入广联达公司后,担先后担任过公司的钢筋、图形软件高级应用讲师及服务经理,精通平法,曾多次担任大型平法讲座的讲师。目前为广联达总公司钢筋产品经理。 06G101-6问题 1、06-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 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 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8@200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 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这一段距离是锚固了。而且伸入相邻的基础梁,想布置钢筋也比较费事了,梁里面多的是钢筋。 4、06G101-6P61柱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应伸至承台顶? 答:图集中注解第3条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只要伸入承台内的长度满足Lae和35d 的要求就可以了,这个和柱的钢筋要到顶是不一样的。桩和承台都是基础构件,承台是为了扩大受力截面,更好的承载上部构件,如果桩足够大的话,就没有必要设置承台了。 5、06G101-6 P51页,内容是否与04G101-3的内容相同?还有其他的内容,是否也相同? 答:这个是不同的,看图的时候要仔细,非贯通纵筋在-3中取值除了L0/3以外,还有

陈青来G101图集答疑整理汇总(条理清晰,阅读更方便)

综合问题 1、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Ⅳ级钢筋时,它得锚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Ⅳ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谢谢! 答: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Ⅳ级钢筋的理论依据)。所以,即便是Ⅳ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Ⅲ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Ⅲ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Ⅲ级钢筋即可。还有,Ⅳ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 2、03G101与03G329有矛盾时依谁为准? 答: 03G101在编制时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与03G329协调一致。当设计者选用03G101时,应以03G101为准。当设计者既选用了03G101,又选用了03G329时,由于03G101中的构造是与平法施工图配套使用的正式设计文件(详见03G101总说明第4、5两条),如果设计者采用了平法制图规则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其构造应以03G101为准;如果未使用平法表达,则不应以03G101为准。 3、03G101图集中为什么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这些数据不便记忆,施工中也容易出错,为什么不采用整数呢? 答:不是03G101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而是《混规》GB50010-2002把原来以5d进位的锚固长度改了。《混规》也是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的依据之一。为了方便施工,03G101把规范第9.3条的公式根据不同的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直径计算成表格,尽量做到目前的样子。 4、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26页10.1.5条规定板下不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我认为是否还应该满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位置,这也是一贯的施工做法。 答:请注意规范用语“不应小于”的意义。大学教科书中是“=”概念,而工程规范和规程是“≥”的概念,因此,可以伸至支座中心位置。 当为非抗震设计时,正常情况下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受压;当为抗震设计时,通常板不作为耗能构件,因而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分配,仍然按非抗震设计,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亶?去〔圪?溦吝恳 汲N坻 哔 嗥 座?忷︺?遬?通常也是安全的。执行规范规定时,应特别注意“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5、有梁式筏板基础问题: (1)筏板部分一般为上下两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片放在最下面,基础梁的整个钢筋(箍筋及纵筋)放在下层钢筋网片的上面。是这样的吗? (2)但是,一般图纸在标注基础梁的高度时,梁底标高和筏板板底标高是在同一个高度,这样就出现了“基础梁的有效高度”缩减的问题。因为,首先是梁的下部纵筋的保护层变厚了。(最下面是筏板的保护层,然后是筏板中的钢筋网片的纵横钢筋,再是基础梁的纵筋,最后才是基础梁的下部钢筋) (3)至于筏板钢筋网片,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哪个在下面、哪个在上面?是否应为: ⅰ“下层钢筋网片”是短方向的钢筋在下面、长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ⅱ“上层钢筋网片”是长方向的钢筋在下面、短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ⅲ因为,从“有梁式筏板”的受力结构模型来看,正好是“楼板和梁”的受力结构模型翻转过来。这样的看法对吗? 答:(1)梁形基础的钢筋配置包括梁(或暗梁)和板两部分,布筋考虑一般“以梁为先”; (2)比较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从中判断强者(等高时选跨度较小者,不等高时选高度较大者),与“强梁”相垂直布置第一层(最底层)板筋; (3)在第一层板筋之上并与其垂直布置“强梁”的底层纵筋和第二层板筋(“强梁”的箍筋与第一层板筋在同一层面上插空走过);

精辟!一位当代结构设计师对概念设计的思考!

精辟!一位当代结构设计师对概念设计的思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寻求符合自然的结构体系,是结构概念的追求。不过对此也只能神往一下,一是自己天赋有限,不知道能学会多少,不知道多长时间可以有所领悟;二是要谋生,画图,学习现在要用的各种工具,考证等等,偶尔看到就神往下,可以不会,但要知道高人处处有,各种高级计算并不是结构设计的终极追求,概念设计才是结构设计的精华。土木工程是一个崇高的行业。它的魅力在于把人类的想象借助科技力量加以实现,同时为人们提供住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这就是土木工程师的职责。 ——赫伯特·胡佛(工程师,人道主义者,美国第31任总统) 1。历史与现状 耶鲁大学毕业的詹天佑的历史,就是在清末和民国初年的与英国,日本,德国的工程师的抗争,与现在的西方工程师来中国的争夺设计权和施工权毫无差异!与西方合作过的人都有深感,其中微妙关系。詹天佑先生的人字铁路就是突破常规的想法,就是概念设计,规划的合理设计,因地制宜,自强不息,驱除鞑虏。 土木工程设计师,必看电影:《詹天佑》!!强烈推荐!现状与当时是多么的相似!清朝的王爷千般阻挠,武断指挥,克扣工程款。事情更不好办。 中外合作和较量的本质。倘若詹天佑复生,看到北京南站,上海南站,武汉新站,广州新站等一个个重大工程前期的概念设计大权旁落,天佑是何等心情?! 洋人工程师就成了突破“专家审查”,有效途径,中国专家又怕洋人,一百年都没有变!特别新CCTV之后,尤其是CCTV新楼之后,基本给世界一个信号:中国,钱多,人傻,快来! 专业的,非专业的,中国通洋人都来到中国,他们读的历史和中国方面的书,比中

国人读书都多,他们深知中国的现状,他们一直研究中国的历史,,每月读2本中国书,我曾经笑着对一位洋人工程师朋友讲:“你在中国获得成就远远比欧洲大的多!”他笑点头,这句话比较有意思的。 和这位朋友打过几次交道,出现分歧的时候,拍桌子大骂发生过一次,尽管大骂过,这点和中国人不同,他们不计较大骂,照样笑嘻嘻地,洋人厚黑功底比较深。 中国的资质审查制度,只能给中国的留下施工图设计,在重大的项目工程中,尤其是典型的建筑工程中,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基本被西方把持, 留给中方的仅仅是价格低下,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些基本上是查核规范的工作,这个又是中方擅长的,乐不思蜀,控制权和决断权仍然要竞争。 基础设施方面,李国豪等老一辈在南浦大桥的建设成功,夺回了重大桥梁的设计权,比较一下西方知名大学麻省,耶鲁,卡耐基梅隆,斯图加特,苏黎世高工与中国知名大学同济,清华等的教科书和课程表,以及哲学教育,就知道民用建筑方面需要一代甚至几代的努力,或许会赶上,超越。 也就是民国期间,我们的建筑工程师们建造了一大批杰出的结构工程,杭州钱塘大桥,中山纪念堂(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包括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建筑结构,如北京火车站,上海同济大礼堂等等一批当时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境况下,研究土木工程史就知道当时处于前列,欧美的在工程师很惊讶中国的水平。当时西班牙,德国,瑞士,墨西哥等国际友人注意到了中国的结构设计水平。 现在呢,各类软件充斥整个设计院,真伪有限元充斥中国设计院,黑匣子充斥设计院,标准图集充斥设计院。比如楼梯配筋,厚度按照标准图,要知道楼梯一般是现浇筑混凝土结构,与结构整体浇筑在一起,K型支撑作用哪里去了?一位助理结构工程师拍桌子讲PKPM就没有考虑,全国都没有考虑,也罢,居然某些大院老总也如此认为!结构程序的出现很大程度的减轻了计算工作量,当变成黑匣子的时候,又把

墙内钢筋

1. 竖向梯子筋间距一般 1500mm 左右, 每道墙不少于 2 道, 直径大于墙体竖向分 布钢筋一个规格, 其作用是控制墙体水平分布钢筋 位置的正确性 (当然也便于施工) , 随墙体钢筋一同浇筑于砼中,为一次性使用 (用量较大) 。 2 、水平梯子筋一般采用直径 12 以上的钢筋焊接,置于墙体上口,其作用是控制墙 体竖向分布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浇筑于砼中,可周 转使用 (用量较少)。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内的构造问题 1、剪力墙包括剪力墙墙柱、剪力墙墙身、剪力墙墙梁,墙柱和墙梁都是剪力墙墙身的加强边,不是单独于墙身而存在的构件,因此剪力墙墙身钢筋进入暗梁和暗柱不是构件之间的锚固关系(请注意:暗梁不是梁、暗柱不是柱)。无论暗梁与暗柱是否存在,剪力墙本身的钢筋都要伸至剪力墙尽头,下附图1为陈教授相关答疑。 2、另06G901-1《平法排布规则》剪力墙章节多处都有描述:水平钢筋设置节点外边(竖向钢筋内侧)弯折15d这样的描述(下附图2),这足以作为你对量的依据。 问:如你所说伸至柱边,那么是否还需要弯折呢? 答:可以这样理解,墙身水平钢筋封边的构造,就是伸至剪力墙尽头弯折15d(如附图2的图示),与是否存在暗柱没有关系(当然如果是与转角另一侧的钢筋连续通过的除外)。对于墙身进入端柱的, 则要考虑直锚条件, 满足直锚可取 Lae,不足直锚仍取对边加15d(如下附图3,注意端柱和暗柱的区别)。平法配筋之--剪力墙( 平法配筋之--剪力墙数据调查:“陈青来教授钢筋平法全国巡回讲座”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针对“平法设计的抽钢筋中哪一部分构件计算困难”这一问题,我们对其中的432名来宾进行调研,结果选择“剪力墙”的比例为39.81%,高出第二“楼梯”19.91%,

陈青来和他的平法

一、基本情况 姓名陈青来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单位土建与水利学院 邮编250061 电话2026172 电子信箱ql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4613536377.html, 二、主要学历 1978.9—1982.7,湖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 1990.1—1991.2,Trondheim University, Norway 2001.1—2002.2,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USA 三、主要任职经历 1992年为高级工程师,同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设计室主任 1995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98年为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2002.11转入山大,2004.1为山东大学教授 四、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建筑结构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系统与整合方法(平法)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广义标准化 建筑减震减灾:方向为建筑结构的隔震、消震与制震 五、正在研究中的主要项目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基础与楼板结构设计规则与标准构造(首位) 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建筑隔震实用技术及耐久性设备研究开发(首位)六、发表的主要论著(均为首位)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96G101与00G10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1,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2,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4G101-3,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筏形基础)《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湖南大学学报,1994.12 《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结构施工图章节(大学本科教材)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12 《建筑结构的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5.4 《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中国建设报1995.8.8 《全新的结构设计法与PIEMCAD》中国建设报1995.9.12 《结构设计方式的系统化与标准化》(15期系列讲座)建筑知识1997.8—1999 《制定(国家一级结构工程师)考前复习计划的基本思路》建筑知识1998.6 《贯穿新规范体系的普遍性问题》建筑知识1998.8 七、迄今为止获得主要荣誉 1997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为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 1999年荣获我国最高设计奖“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金奖”(首位) 1997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1996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本人科技成果“平法”1997年列为国家级“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1996年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工作者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序 号姓名 性 别 职称所属二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机电研究所 1 芮晓明男 教授 博导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流体机械及工程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电站设备优化设计与节能 3、风力发电技术与设备 2 柳亦兵男 教授 博导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1、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工业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 3、机电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3 夏延秋男 教授 博导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流体机械及工程 1、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功能化材料与表面分析技术 3、润滑油脂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 4 张照煌男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1、先进施工技术与设备 2、动力机械设计与控制技术 5 董兴辉男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及理论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先进制造技术 6 刘衍平女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1、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设备 2、先进制造技术 7 杜冬梅女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机电系统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

8 李林男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及理论1、数字化与网络制造技术 2、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9 马志勇男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设备材料研究所 1 刘宗德男 教授 博导材料学 热能工程 1、高温材料性能与寿命评估 2、亚微米、纳米表面工程 3、电厂金属材料的劣化、磨损、腐蚀与防护 4、发电设备失效预防与绿色再制造技术 2 刘东雨男教授材料学 1、高温材料性能与寿命评估 2、先进金属材料 3 郭永权男教授材料学先进磁性材料 4 陈克丕男副教授材料学先进陶瓷材料 5 毛雪平男副教授动力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安全性评估技术与延寿技术 6 李宝让男副教授材料学纳米陶瓷及其薄膜 7 张东博男副教授材料学 1、表面工程 2、电池技术 8 吕玉珍女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 1、纳米功能材料 2、先进绝缘材料 9 薛志勇男 工程师, 讲师材料科学与工程 1、材料的连接、凝固与压力加工技术 2、先进金属材料 10 陈诺夫男博导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1、光伏材料制备与性质分析

平法疑问解答(二)

问:1、梁的下部纵筋一定要在中间支座锚固吗? 2、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两边钢筋的切断点都在中间支座上,可否理解为两边钢筋在中间支座搭接? 3、不是说“能通则通”吗?支座两边直径相同的钢筋贯穿中间支座,不是可以降低支座处的钢筋拥挤程度吗? 答:1、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可以看出,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 其锚固长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 LaE (2) ≥ 0.5hc + 5d (即是“超过柱中心线5d” ) 2、第54页图中所示的“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构造”,说的是“钢筋锚固”,而不是“钢筋搭接”。“钢筋搭接”是两根钢筋之间的行为,“钢筋锚固”是一根钢筋对于支座的行为。图中所标出的“锚固长度”是每根钢筋从支座边缘到切断点的距离。按锚固长度两个条件之一的“≥LaE”来看,下部纵筋的切断点一般应该伸过支座的另一边了,而不是“在支座内部”了。 3、“能通则通”一般是对于梁的上部纵筋说的,梁的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上“能通则通”,而上部纵筋可以在上部跨中1/3跨度的范围内进行连接。但是,梁的下部钢筋不能在支座上“能通则通”、而让钢筋在下部跨中进行连接。因为,下部跨中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钢筋是不允许在此范围内连接的。 再问:2005年10月21日听了陈青来教授的讲座:下部钢筋也能连通布置,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一般用机械连接)。 答:陈青来教授讲的是两点不同的意思: 1、对于“非抗震框架梁”来说,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因为这里没有正弯矩。——03G101-1图集也已经肯定了这一点。 2、如果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可以在任何位置上进行连接。因为一级机械连接经过国家的多次试验,证明是相当可靠的(拉力试验的钢筋破坏点都不在机械连接处)。 问:03G101-1图集第65页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只在第一排钢筋上面标注尺寸“Ln / 3” 。现在工程中出现了中间支座第二排上部纵筋,其延伸长度如何处理?是否可按“框架梁”的“Ln / 4”来处理? 答:答案是肯定的,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同“框架梁”。根据如下: 03G101-1图集第28页第4节“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 第4.4.1条:“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 / 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Ln / 4位置。” 问: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图集第65页 1、中间支座的上部纵筋(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为Ln1 /3 。 2、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标注值为Ln1 /5 ,然而后面还跟着一个“(Ln1 /3)”。 非框架梁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取Ln1 /5 还是Ln1 /3?什么时候取Ln1 /5 ?什么时候取Ln1 /3 ? 答: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图集第65页 1、一般情况下,梁端部上部纵筋取Ln1 /5 (Ln1为本跨的跨度值)。 2、图题“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的下方有一附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所以,我们可以理解“Ln1 /5 后面跟着的一个(Ln1 /3)”的意义为: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 复杂金融学(3学分) 2009年春季研究生选修课 条件:修过微观I、宏观I、金融I、计量I和微积分的基本课程的经济学研究生,但欢迎有数学物理背景的北大四年级学生选修,但要证明自己的独立研究能力。 考试:课堂测验占50%,独立研究40%,课堂讨论10%。可以1-3人自组织为课题组,选读一篇论文或一个课题,做讲读、评论、和发展。无大考 课程简介 新古典经济学的金融理论无法解释金融危机的起源和机制。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有必要着重研讨和现实紧密相关的金融危机理论,并结合现实做数据分析,模型研究,案例分析,和政策研讨。内容包括:金融危机理论的奥地利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与历史学派。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包括马歇尔供求曲线,有效市场理论,现金流的折扣理论,资产定价理论,期权模型,风险模型。新的数学工具:非线性动力学,混沌,分形,分岔,突变,小波与时频分析。历史案例:大萧条,股市崩溃,地产泡沫,转型特大萧条,长期资本危机,次贷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基本文献: Chen, Ping. “Equilibrium Illusion, Economic Complexity, and Evolutionary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nalysis,” Evolutionary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Review, 5(1), 2008. Chen, Ping. “Complexity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Evolu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Kyoto Economic Review, 76(2), 139-153 (2007). Chen, Ping. “Mark et Instability and Economic Complexity: Theoretical Lessons from Transition Experiments,” in Yang Yao and Linda Yueh eds., Globalis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Chapter 3, pp.35-58,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2006). Chen, Ping. “Evolutionary Econo mic Dynamics: Persistent Business Cycles,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the Trade-Off between Stability and Complexity,” in Kurt Dopfer ed., The Evolutionary Foundations of Economics,Chapter 15, pp.472-505,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5). Chen, Ping. “Microfoundations of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and the Laws of Probability Theory: the Principle of Large Numbers vs. Rational Expectations Arbitrag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49, 327-344 (2002). Chen, Ping. “A Random Walk or C olor Chaos on the Stock Market? -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S&P Indexes,” Studies in Nonlinear Dynamics & Econometrics , 1(2), 87-103 (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