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试成绩的聚类分析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考试成绩的聚类分析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考试成绩的聚类分析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在认知程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在做预期之前应该作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真实需要的评估要符合实际。其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预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它指明学生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有注意力都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最后,一节课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应该是什么,不同教师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极大地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准。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只有在应付领导检查教案或参与比赛时才会贴上教学目标。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准,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历史课程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来的最低要求,只要是合格的中学生就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多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遵循一下最基本的原则,教学活动无非三个基本步骤,到哪里去,怎么去,到了吗?分别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若尝试得多而完成得少,这样的教育计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关键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既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以相当高的程度实际达到的,又确实重要的目标。”因此,设定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做文章。是教学目标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我们首先要明确,测量与评价不是一回事。某生考试得了59分,这属于测量。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该表扬还是该批评,这就进入评价的范畴。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以下,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之上,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可以评价却难以测量。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测量出一个人掌握了多少关于民主的知识,但关于民主的知识和对民主的信念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对历史上的民主了解很多,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赞同民主制度与理念。相反,一个人不识字,对历史上的民主缺乏了解,他却很有可能支持民主制度与理念。因此,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是有难度的,一般不能通过考试来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行为教育,而非认知教育,不能用认识教育的方法去测量与评价。

完整word版,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docx

SPSS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聚类分析的相关理论与应用 2、熟悉运用聚类分析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3、熟练 SPSS软件相关操作 4、熟悉实验报告的书写 二.实验要求: 1、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各变量之和 2、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并说明检验结果 3、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用EXCEL做图也行) 4、利用 K-Mean法把 31 省分成 3 类 5、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6、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把实验所用数据从 Word文档复制到 Excel ,并进一步导入到 SPSS数据文件中。 分析:由于本实验中要对 31 个个案进行分类,数量比较大,用系统聚类法当然也 可以得出结果,但是相比之下在数据量较大时, K 均值聚类法更快速高效,而且准确性更高。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用系统聚类法对所有个案进行聚类:

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 =各变量之和如图所示: 2.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 T 检验,如图所示:

得出结论: 3.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如图所示: 4.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K均值分析将这样的城市分为三类: 第一类北京、上海、广东 第二类除第一类第三类以外的 第三类天津、福建、内蒙古、辽宁、山东 第一类经济发展水平高,各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第二类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民消费水平低。第三类城市位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

初始聚类中心 聚类 123 食品支出7776.983052.575790.72衣着支出1794.061205.891281.25居住支出2166.221245.001606.27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1800.19612.59972.24医疗保健支出1005.54774.89617.36交通和通信支出4076.461340.902196.88文化与娱乐服务支出3363.251229.681786.00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1217.70331.14499.30总消费支出23200.409792.6614750.02 迭代历史记录a 聚类中心内的更改 迭代123 11250.5921698.8651216.114 2416.86470.786173.731 3138.955 2.94924.819 446.318.123 3.546 5849.114319.1791362.411 6805.00415.199606.915 7161.001.72475.864 832.200.0349.483 9 6.440.002 1.185 10 1.2887.815E-5.148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评价一节课的主要标准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评价一节课的主要标准 ——九中观李国峰老师的课有感 今天上午在九中听了李国峰老师讲授的一节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感觉很新鲜,构思独特,甚至有找到知音的感觉。但是在评课时,连李国峰老师本人也认为自己的课前引入过长,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可能好多老师也有同感,且不说李国峰老师这样说是不是发自内心,我却有点不平了。 我认为李老师这样安排很妥当。 首先,我觉得大家都有一个定势思维,就是讲哪一课就快速进入这一课的学习,才是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说别的就会淡化主题。这种认识本身没什么问题,这是对事物最直接的认识,我本人也赞同,但是如果把它当做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或者大前提,再或者是必须要这样做,我觉得就有问题了。岂不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欣赏园林还有“曲径通幽”之妙呢? 这关系到语文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明确提出教材的篇目,只是提出了理念、总体目标、教学建议等,所以全国各地的教材不尽相同,具体选哪一篇也仅仅把它当做例子,当作达到目标所使用的材料,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些篇目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这就关系到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说到这里我想答案就不言自明了吧?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钻到教材的圈子里出不来。

再者说关于学生的思维训练的要求和表述,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也比比皆是:《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总体目标与内容》也谈到“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思维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回过头来再看看李国峰老师设计的这一课的教学目标:1、学习丰富大胆的想象,训练想象能力;2、学习曲折有起伏地叙述故事的方法;3、学习运用描述法叙述故事。这个目标的设计很符合大纲的要求呀。 再看上课过程:先是让学生来一次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瓜子皮的用途,这很显然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也很积极有兴趣;而后再回忆二圣的七变过程,体会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巧妙地构思、行文的曲折、情节的起伏,然后很自然地总结写作方法,再转到下一环节的写作训练,环环相扣,达成目标。这不很好吗?第一个环节既是引入新课又是课程本身的一部分,没有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时间短了也达不到目的。 用教学目标来衡量评价一节课已成为专家老师们的共识,也是比较便捷的一种方法。但如果在评价时附加了必须以某课内容为标准,是不是思维还没有放开的缘故呢?换一种方式:不说这节课是讲《小圣施威降大圣》,而说这是一节写作训练课,然后目标、过程、内容

SPSS因子、聚类案例分析报告

喀什大学实验报告 《多元统计分析SPSS》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 实验地点:现代商贸实训中心实验室名称:经济统计实验室 学院:xxx学院年级专业班:xxx班 学生姓名:xxx 学号:20131808015 完成时间:2016年x月x日 开课时间:2016 至2017 学年第 1 学期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实验项目: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围绕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这一主线,遵循一般理论、具体分析到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以我国国内上市的十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其2012年度财务报告的数据,从盈利能力、安全能力和发展能力三方面共选取了8个重要指标,试图通过这些指标量化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构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针对分析的结果,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竞争力进行优劣势比较,提出了提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些建议。 (二)实验资料 通过对资产利润率、不良贷款率、资产负债率、资本充足率、每股收益增长率、贷款增长率、存款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的选择分析不同指标在进行因子分析时所考虑的因素是否存在差异,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的因素与上述指标是否有关。 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十家同类型上市商业银行2012年指标 页脚内容3

页脚内容4

中 信银行 1.41 % 0.74 % 93.1 4% 13.4 4% -7.0 4% 15.9 6% 14.5 9% 7.0 2% 民 生银行 1.5 8% 0.76 % 94. 58% 10.7 5% 27. 62% 3.5 3% 2.7 6% 8.4 4% (三)实验步骤 1、选择菜单 2、选择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到(变量V)框中 3、选择因子分析的样本 4、在所示窗口中点击(描述D)按钮,指定输出结果,输出基本统计量、图形等 页脚内容5

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王晓虹(2013、7、2) 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流行一句很时髦的话,那就是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就我理解,我认为效率就是指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果在一堂课中,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完成了,设计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那么这堂课的效率就高。反之课堂效率就低。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备课上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备课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都不会完全按照这三个目标,去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基本都是参照教参或是教案上的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班的学生实际进行小小的更改。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1、会认哪些生字,会写哪几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哪几段。3、理解课文中哪词的意思 4、懂得课文的道理,感受祖国的美丽,培养爱国的思想感情等等。当然这些教学目标,

我们不需要也没必要在一堂课中全都设计进去。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选择地设计教学目标。比如低年级的识字课,我们可以确定认生字,写生字为主。像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我们可以以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为主。像写得比较优美的写景的课文,我们可以以积累词语,背诵优美句段为主。总之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就不同。 二、教学重点要突出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学目标多,课堂容量大。教学内容无主次、详略、难易之分,把握不住教学内容的精华和要点,在教学时,对安排的教学内容往往平均用力,力求做到面面俱到,认为只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了就行了。其实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教学重点模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要能够突出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同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就像国画中的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我想如果在教学时能够做到疏密结合,疏密有致,就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时间分配要合理。 我们的课堂一节课有40分钟,但一个学生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总结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总结 为扎实落实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目标,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改进今后工,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学校工作计划,以保证三年发展规划的按时完成,现对规划目标的达成作如下总结。 一、培养目标: 1、95%以上的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操行合格率达99%,基本达到规划要求。 2、学科成绩及格率95%,优秀率55%,离目标要求尚有5%的差距。今后要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基础扎实,能力多样,兴趣广泛,以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育人重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达95%,自学能力达80%的目标 二、学生发展目标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造力,有研究性成果, 管理创新目标 2、建立起了完善的管理机构,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科学管理初步实现学校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工作制度化,使学校步入规范发展、有序发展、主动发展的轨道。 3、制定和完善了与学校自主发展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陈家顶小学学校章程》。 三、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人才工程,一支科研教学并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正在形成。到目前学校共有平度市优秀教师和德育先进工作者4名。教

师撰写的各类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3篇,获省论文评选一等奖3篇、获省论文二等奖4篇、获省三等奖3篇,6篇获平度市论文评选二等奖。三名教师在平度市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中获一等奖。 通过进一步明确科研主任、课题组长、课题成员工作职责,建立课题研究制度等使教师工作质量和工作积极性的有了较大提高,确保了“十二五”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校园文化目标 1、学校将重视人文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组织师生开展主题鲜明的文体活动,如“绿色校园、健康第一”全民健身活动,与社区协作开展“我爱我家”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渐形成我校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2、通过“三风”建设和抓过程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012年种植花草树木600棵,教室、专用室、办公室等墙壁全部绘制“经典诗文”“名言警句”“养成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字画,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渗透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相结合,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五、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全体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基本符合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及格等次达98%,优秀率达30%以上。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

SPSS操作方法:聚类分析

实验指导之一 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方法 系统聚类法 实验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通常用下表中的八项指标来描述。八项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为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需将相关性强的指标归并到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对指标聚类。 实验数据表 200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 x1人均粮食支出(元/人) x5人均衣着商品支出(元/人) x2人均副食支出(元/人) x6人均日用品支出(元/人) x3人均烟、酒、茶支出(元/人) x7人均燃料支出(元/人) x4人均其他副食支出(元/人) x8人均非商品支出(元/人) x1x2x3x4x5x6x7x8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13.23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系统聚类法的SPSS操作: 1. 从数据编辑窗口点击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 (见图1) 图1 系统聚类法 打开层次聚类法对话如图2。 图2 系统聚类法对话框 选择需要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进入Variable框内后,在Cluster栏中选择聚类类型,SPSS有两种层次聚类方法: Cases 对样品聚类(Q型;系统默认), Variable 对指标变量聚类(R型),本例选择。 在Display栏中选择默认的输出项。 2. 点击Statistics按钮,打开对话框如图 3. 图3 Statistics对话框 Agglomeration schedule输出凝聚状态表(聚类进度表);本例选择。

SPSS教程-聚类分析-附实例操作

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分析(2009年数据) 小组成员:张艺伟、赵月、陈媛、邹莉、朱海龙、曾磊、胡瑛、候银萍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生产决定分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会产品,因此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水平。 1.2 研究意义 1.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将平均工资水平划分为3类,分析哪些地区、哪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宏观上的方向指引。 2.数据来源与描述 2.1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4d14584413.html,/Navi/YearBook.aspx?id=N2011010069&floor=1###) 主编单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简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经济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刊收集了2009年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劳动统计数据。本书资料的取得形式主要有国家和部门的报表统计、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 2.2 数据描述 本数据集记录了全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工资状况,各省市分别记录了其23个主要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23个主要行业包括:企业、事业、机关、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等等,具体数据格式参见图-0。

图-0 3.分析方法及原理 3.1 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判断哪些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描述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从基本统计量(诸如均值、方差、标准差、极大/小值、偏度、峰度等)的计算和描述开始的,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整体的分布特征。 在本案例中,通过比较不同行业(诸如企业、事业、机关、建筑业、制造业……)工资的均值、极大/小值,可以从总体上判断哪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较高,哪些行业的较低。 3.2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哪些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聚类分析是依据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在经济、管理、社会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聚类分析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类内部个体特征之间具有相似性,不同类间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较大。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一种是系统聚类法,另一种是K-均值法(快速聚类法)。 3.2.1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样本或指标各自看成一类,然后根据样本(或指标)的亲疏程度,将亲疏程度最高的两类进行合并,然后考虑合并后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亲疏程度,再进行合并。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所有的样本(或指标)合并为一类。 系统聚类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两种:Q型聚类是对样本进行聚类,它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R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聚类,它使差异性大的变量分离开来,相似的变量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相似变量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参与其他分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降低变量维度的目的。 在本例中进行的是Q型聚类。 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最短距离法(Near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小值; (2)最长距离法(Farth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大值; (3)组间联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是指两类之间个体之间距离的平均值;

“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这一维度由牛春霞、路银珍、倪敏、刘朋志四位老师共同观察的。我们观课小组按照读前、读中、读后、作业设置的教学流程,从“预设支架、学生学习认知反映、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是否具有生成支架”四个观察点对闫老师的课进行了观察。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观察,检验学生思维、认知等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检测支架的搭建是否有助于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观察,闫老师本节课预设支架10个,课堂实施17个,生成支架7个,课堂上学生的认知反映情况良好、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均为A。 闫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学情做了具体的调查、统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课堂观察记录分析,这节课中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达成比较一致。本课读前学习目标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语篇学习兴趣并了解语篇背景。闫老师预设了情景支架、音像支架、情感支架和图示支架,并在这些支架的辅助下与学生交流,自然生成了交流式支架,并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学习氛围。在读前,闫老师让学生在柔和的音乐中欣赏风景秀美的乡村图片,学生对乡村的热爱之情自然流露。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郭亮的乡村生活,学生对郭亮的乡村生活的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从而对进一步学习语篇充满了期待。从学生这些认知反应分析,读前搭建的语言支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篇的兴趣,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了语篇背景,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非常好。 为了培养学生获取语篇主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读中环节,闫老师预设的支架有:图片支架、语句支架、语篇支架和问题支架。在引导学

生阅读文本之前,闫老师用语篇中重点信息的相关图片及语篇的关联词,为学生搭建的图片支架比较高效。学生在这个图片支架的帮助下,从整体上了解了语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有效促进了学生“获取语篇主要信息”这一学习目标的达成。另外,闫老师对于orchard这一生词的处理也特别好。闫老师不仅呈现了这一单词所在的语句,还提供了图片,培养了学生通过上下文或图片猜测生词的能力。 在读后环节,闫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为语言输出巩固操练,并预设了图片支架、语句支架、活动支架。通过复述文本,本课的知识得到巩固。闫老师介绍她的一名学生来到课堂,使Let’s say以及后面的Group work活动的进行中自然生成情境支架,也就使语言运用有了依托,并提升了运用能力。闫老师通过图片和新语篇的支架作支持,让学生在语篇中划出图片中的信息,按语篇顺序把图片贴在方框中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观察各组的准确率为90%分析得出,本节课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实现了本环节的学习目标。 本课共有生成支架7个,这些课堂上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语言支架推动了课堂的进行。如在自由朗读课文时,小组内生生之间的互助;在描述图片、语篇输出时,生生之间的自主纠错,都能够帮助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这也体现了学生对目标达成的自觉愿望。但是在最后评价总结时,我们小组发现各组获得的奖励差别较大,我们建议闫老师在搭建支架时更多一些层次,尽量照顾到每一个组、每个孩子。

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PSS聚类分析过程 聚类的主要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2.构造关系矩阵(亲疏关系的描述) 3.聚类(根据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4.确定最佳分类(类别数) SPSS软件聚类步骤 1.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Analyze(分析) →Classify (分类,归类)→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层序聚类分析)→Method(方法,条理,)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 从Transform Values框中点击向下箭头,此为标准化方法,将出现如下可选项,从中选一即可: 标准化方法解释:None:不进行标准化,这是系统默认值;Z Scores(Z-Scores, 英文名又叫Standardized Population Data, 是以标准差单位来表现的一组观察值):标准化变换;Range –1 to 1:极差标准化变换(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0,极差为1,且|x ij*|<1,消去了量纲的影响;在以后的分析计算中可以减少误差的产生。);Range 0 to 1(极差正规化变换 / 规格化变换); 2. 构造关系矩阵 在SPSS中如何选择测度(相似性统计量):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 常用测度(选项说明):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二阶Minkowski距离),用途: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距离;Squared Eucidean distance:平方欧氏距离;Cosine:夹角余弦(相似性测度;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系数; 3. 选择聚类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策略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策略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周丽蕊 目标意识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意识,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定位,而在目标设计科学、明确、具体、适度的基础上,决定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着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怎样提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广大教师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本文拟结合教学教研实践谈谈自己对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策略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 一、导入直奔目标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课堂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思维,达到教与学富有成效。如何在导入课堂之初便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教学双方进行有效配合呢?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况需要我们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课堂教学,在导入环节必须直奔目标。一般课采用情境导入、谜语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导入都必须与目标紧密相连、直奔目标。有两位老师在教学古诗《鹅》一课时时,设计的目标都是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导入的环节都采用了相似的方法,效果却大相径庭。 案例一: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是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贴出有鹅的挂图)。 学生:(闭目等待) 教师:大家请看,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了柳树。 学生2:我看到了小河。 学生3:我看到了小草。

聚类分析的SPSS实现

§7.5聚类分析的SPSS实现 一、系统聚类法的SPSS实现 例7.5.1利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八项指标数据(见数据集wyzb6_5.),用系统聚类法对这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一初步的分类,并说明各类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操作 分析(Analyze)?分类(Classify)?系统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打开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对话框 1.变量(V ariable(s))列表框设置分析变量。 2.标志个案(Label Cases by)框设置分析对象的标志变量。3.分群(Cluster)单选择框设置聚类分析的类型。 4.输出(Display)复选择框设置聚类分析的输出结果,统计量和图都是默认选项。 5.统计量(Statistics)按钮设置输出的统计量。 合并进程表(Agglomeration schedule)默认选项,输出聚类分析的凝聚状态表; 相似性矩阵(Proximitymatrix)为复选项,输出各样品的距离矩阵。 聚类成员(Cluster Menbership)选择框: 无(None)选项:不显示类的样品构成; 单一方案(Single solution)选项:选择此项,并输入一个确定的分类数n,并输出聚成n个类时各个类的样品构成 情况。 方案范围(Range of solutions):选择此项,并输入两个数n1,n2,将显示指定聚成n1类到n2类时各个类的样品构成 情况。

6.Plots按钮设置输出图形:树状图冰状图 7.Method按钮设置聚类分析的具体方法。 聚类方法: 组间连接:类间平均法 组内连接:类内平均法 最近临元素:最短距离法 最远临元素:最长距离法 质心聚类法:重心法 中位数聚类法:中位数法 Ward法:离差平方和法 度量方法选择框:选择计算样品距离的方法转换值选择框:选择原始数据标准化的方法Z得分,最常用的方法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这次我有幸参加了语文组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的专题研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在活动中我观摩了各位语文组教师们的公开课,这让我受益匪浅。这次专题研训的主题是——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一周的时间,听了5堂课,领略了各位老师们的风采,也在语文组长的引领下,对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教材、了解学生,遵循他们道德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规律。 在本次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课堂上,感受到了郭老师对目标的准确定位,“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4课,在上课之前,郭老师就做了精心准备,将提前准备好的邮票模型以奖励的方式送给同学们,然后播放收集来的各种邮票的图片,让同学们先观察,找出邮票发展的变化,从而推出邮票齿孔的故事,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互动效果也很好。 课堂中,在优化教学环节,分步达成目标这一块上,崔老师与张老师做得相当出彩。她们注重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在教学设计方面要适合学生、贴近生活,主要表现:一是不以讲

为主,以师生对话为主要学习方式;二是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四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五是教学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学的有趣和轻松。邢老师在讲晏子使楚时不以老师讲为主,以学生读为主,让学生们通过自读,交流读,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语言特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这次听课令我收获不少,但关键是学而时行之,要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能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令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说他的学生在享受课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课程。我在这点做得还有欠缺,希望以后可以改善。 其次教师要懂得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动很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师的指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我在这方面做的还是略有不足,以后一定继续努力。 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一定要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从这几节课中,我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的不同的课型,针对不同的课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针对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学生,注重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课堂教学目标(1)

课堂教学目标 在汉语中“目”有眼睛、看、注视、视野等含义;“标”指标准、标的。目标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指观察、射击、攻击、寻找、嘲笑等行为的对象或某些行为所要达到的地点;其二指对活动结果所预先设想或拟订的要求、标准。英语中的purpose、goal、target、aim、objective等词均有目标之义,purpose、goal、target、aim往往指一般的、较为宏观的目的或目标,objective一般表示具体的目标,往往与具体行为的对象或行为结果相联系。 教学目标,自始至终都应该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或学习后在内在心理或外显行为上产生知、情、意、行的变化为目标。 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激励理论认为,激励作用的大小遵循“激励力=目标效价×目标达成度”这一规律。这里的目标效价是指个人对目标价值大小的评价。从目标效价角度说,要提高激励力就要使制订出来的目标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努力达到目标是有价值的。目标达成度即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从目标达成度来说,要提高激励力就要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目标效价与目标达成度往往互为消长。教学目标过易,达成度高,效价就偏低;教学目标过难,达成度低,效价又往往会提高。目标效价与目标达成度任何一项过高都不能起到最大的激励作用。只有教学目标适中,“目标效价×目标达成度”的积(激励力)才能最大。所以,教学目标太容易或太难达到,都不能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动力,只有教学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目标表述上应结合精确化表述(通过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和模糊表述(对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表述)的优势,做到既有一般性目标,又有具体目标。

SPSS操作方法:聚类分析

. 实验指导之一 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方法 系统聚类法 实验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通常用下表中的八项指标来描述。八项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为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需将相关性强的指标归并到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对指标聚类。 实验数据表 200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 x1人均粮食支出(元/人) x5人均衣着商品支出(元/人) x2人均副食支出(元/人) x6人均日用品支出(元/人) x3人均烟、酒、茶支出(元/人) x7人均燃料支出(元/人) x4人均其他副食支出(元/人) x8人均非商品支出(元/人) x1x2x3x4x5x6x7x8 北京7.78 48.44 8.00 20.51 22.12 15.73 1.15 16.61 天津10.85 44.68 7.32 14.51 17.13 12.08 1.26 11.57 河北9.09 28.12 7.40 9.62 17.26 11.12 2.49 12.65 山西8.35 23.53 7.51 8.62 17.42 10.00 1.04 11.21 内蒙古9.25 23.75 6.61 9.19 17.77 10.48 1.72 10.51 辽宁7.90 39.77 8.49 12.94 19.27 11.05 2.04 13.29 吉林8.19 30.50 4.72 9.78 16.28 7.60 2.52 10.32 黑龙江7.73 29.20 5.42 9.43 19.29 8.49 2.52 10.00 上海8.28 64.34 8.00 22.22 20.06 15.52 0.72 22.89 江苏7.21 45.79 7.66 10.36 16.56 12.86 2.25 11.69 浙江7.68 50.37 11.35 13.30 19.25 14.59 2.75 14.87 安徽8.14 37.75 9.61 8.49 13.15 9.76 1.28 11.28 福建10.60 52.41 7.70 9.98 12.53 11.70 2.31 14.69 江西 6.25 35.02 4.72 6.28 10.03 7.15 1.93 10.39 山东8.82 33.70 7.59 10.98 18.82 14.73 1.78 10.10 河南9.42 27.93 8.20 8.14 16.17 9.42 1.55 9.76 湖北8.67 36.05 7.31 7.75 16.67 11.68 2.38 12.88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对全校教师的 业务培训 问题及困惑 (1)“这节课我准备挺充分呀,怎么没达到效果呢?” 教学不敢忽略任何一个知识点,处处费时费力,处处不深不透,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有效突破,核心问题抓不住,费很大的周折,下课后自己累得一身汗,留下一脸茫然,唉,教学真是个遗憾的艺术。 (2)“我怎么总是讲不完课呢?” 备课时搜集大量的资料,但问题是,材料的选取、运用不太得当,尤其是不能根据重点、难点、疑点、争议点、学生需求来合理选用,导致课堂容量加大,影响课堂主旨任务的完成和核心目标的达成。 (3)“枯燥没意思,课应该怎么上呀?” 个别课堂“知识中心”“考试目的”非常严重,一节课就是根据学案看书、标划、填写、记忆、检查。能力培养、情感激发、认识形成全然不见踪影。(4)“谁之过?” 某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用与知识内容、学生理解能力等不相符合,看着学生茫然的眼神,老师更困惑, 现状及诊断 现状:教案或者课件上、学案上呈现的教学目标,很多是形同虚设,只是呈现出来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理睬,整个课堂的教和学与目标关系并不紧密。 诊断:目标本身从内容到表述不准确、不明确,没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难怪它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结论:教学目标不重视不准确不明确,教和学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今天我想讲三个话题:教学目标的地位及功能,教学目标的解读,如何规范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地位作用及功能 (一)新课程下教学目标的地位及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 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学目标起主导作用的控制系统。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还应及时评价教学是否达到了期的目标,以便及时调节教学行为,使教学活动始终沿着目标所指引的方向孙顺利进行。 落实对语文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课中评价、课后评价和单元评价等方面。课中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通过提问、观察和学生的书面练习及操作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各目标的达成情况。课中评价的优点是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内容少,能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活动始终按照目标要求去进行。课后评价是通过学生的作业,对一节课的达标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学生未掌握的知识和未形成的技能等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辅导。课后评价的优点是发现问题比较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当天。单元评价是指通过单元达标检测评价学生对一个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单元评价的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有利于真实检查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基本形式 根据国家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学习评价重在激励,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注意运用口试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及

情感态度的发展情况。 (一)笔试 笔试是以试卷为载体,以笔为答题工具,要求所有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场所作书面回答,有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笔试是一种比较常用、操作简单、历史悠久的测试形式,可信度较高。 (二)口试 口试主要是通过口头提问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测试方式是主试与被试面对面的测试,由双方的提问与解答构成。主要优点是:主试与被试直接接触,体现被试的个性,富有人情味。有些笔试无法测试的内容,通过口试能达到预期的测试目的。口试的灵活性强,被试可以对问题加以引申、补充、澄清,也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再探查,求得更为满意的答案。口试的真实性较强,被试没有机会“虚饰”。 (三)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连接语文与生活、与社会的桥梁,对学生理解语文的价值,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内容包括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计划和社会实践等,它不仅重视对操作结果的评价,更关注对实践过程的评价。通过实践活动的评价能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个性、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学习状况评价的形式应多种多样,除了用笔试、

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聚类分析的相关理论与应用 2、熟悉运用聚类分析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3、熟练SPSS软件相关操作 4、熟悉实验报告的书写 二.实验要求: 1、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各变量之和 2、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说明检验结果 3、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用EXCEL做图也行) 4、利用K-Mean法把31省分成3类 5、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6、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把实验所用数据从Word文档复制到Excel,并进一步导入到SPSS数据文件中。 分析:由于本实验中要对31个个案进行分类,数量比较大,用系统聚类法当然也可以得出结果,但是相比之下在数据量较大时,K均值聚类法更快速高效,而且准确性更高。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用系统聚类法对所有个案进行聚类:

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各变量之和如图所示: 2. 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如图所示:

得出结论: 3. 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如图所示: 4.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K均值分析将这样的城市分为三类: 第一类北京、上海、广东 第二类除第一类第三类以外的 第三类天津、福建、内蒙古、辽宁、山东 第一类经济发展水平高,各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第二类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民消费水平低。第三类城市位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

迭代历史记录a 迭代 聚类中心内的更改 1 2 3 1 1250.592 1698.865 1216.114 2 416.864 70.786 173.731 3 138.955 2.949 24.819 4 46.318 .123 3.546 5 849.114 319.179 1362.411 6 805.004 15.199 606.915 7 161.001 .724 75.864 8 32.200 .034 9.483 9 6.440 .002 1.185 10 1.288 7.815E-5 .148 初始聚类中心 聚类 1 2 3 食品支出 7776.98 3052.57 5790.72 衣着支出 1794.06 1205.89 1281.25 居住支出 2166.22 1245.00 1606.27 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 1800.19 612.59 972.24 医疗保健支出 1005.54 774.89 617.36 交通和通信支出 4076.46 1340.90 2196.88 文化与娱乐服务支出 3363.25 1229.68 1786.00 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 1217.70 331.14 499.30 总消费支出 23200.40 9792.66 1475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