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电影胶片PPT

光与影—电影胶片PPT

电影放映机工作原理

1. 电影放映机工作原理 (2010-05-18 15:07:55) 电影是现代文明的一部分。虽然以VHS 和DVD 为代表的便利观影模式已经非常流行,但它们仍然无法比拟在影院观看影片时的壮阔感受与宏大场面,例如只有通过银幕才能很好展示其魅力的影片《爱国者》。仅仅在美国,就有超过37,000个影院,这就足以证明我们是多么喜欢到电影院观看电影! 在本篇文章中,您将了解到带给您壮阔感受的影院放映系统的工作原理。这个系列的其他文章介绍了电影院的银幕和座椅、音响系统和数字音响、THX 和电影发行。 要想放映现代的胶片电影,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 按帧推进胶片的方式 ? 放映胶片图像的方式 ? 读取音频的方式 ? 投射图像的接受装置 ? 播放音频的系统 放映机实现了以上列表的前三项。由于电影通常在银幕上放映,所以您真正所需的是一块白色的大墙壁。 1. 什么是电影放映机? 电影放映机是一种能够沿着轨道连续拖动胶片的设备,以便胶片的每一帧能在光源前短暂停留。光源提供了极强的照明,将胶片上的图像通过透镜投射到银幕上。 放映机是由以下四个主要部件构成的: ? 卷轴组件(拱柱、输片齿轮、抓片爪、电动机和输片盘) ? 光源组件(灯泡、聚光器、风扇和镜子) 在世界各地的电影院里,放映机是 放映电影的关键技术。

?透镜组件(透镜、光圈门和遮光器) ?音响组件(光学和数字读取装置以及红外LED) 在下面几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前三个组件。关于音响组件的信息,请查看电影音响工作原理。2.装入胶片 拍摄一部电影会消耗大量的胶片,其数量之多令人乍舌。大多数的电影都是采用35毫米的生胶片进行拍摄的。拍摄16帧(独立画面)需要30.5厘米的胶片。电影放映机移动胶片的速度是每秒24帧,那么每产生一秒钟的电影就要使用45.7厘米的胶片。 以这个速度,要完成一部电影将需要大量的胶片。看看下面的计算结果: ?1秒=45.7厘米(24帧/秒除以16帧/30.5厘米) ?1分钟=27.4米(45.7厘米/秒乘以60秒) ?1小时=1645.2米(27.4米/分钟乘以60分钟) ?一般一个两小时的电影加上5分钟预告片=3.4千米(3.4千米除以5,280)

长江F16-4胶片电影放映机的维修维护与改进改造

长江F16-4胶片电影放映机的维修维护与改进改造长江F16-4胶片电影放映机的维修维护与改进改造(2) 电影胶片的存储温度和湿度标准 默认分类 2010-12-11 17:14:56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彩色片: 温度13到17摄氏度,湿度65%到70% 黑白片: 温度15好20摄氏度,湿度60%到 70% 彩色片存放地不容许有酸性或者碱性气体 默认分类 2010-09-26 10:04:02 阅读15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长江F16-4A胶片电影放映机在初级玩家手里显现的缺点与常发生的放映故障现象: 1. 部分机器的溴钨灯组合灯具在灯座里容易转动,导致放映一会银幕上亮度严重降低 2. 放映一会后声音音量会逐渐变小,或者声音的背景噪音很大 3. 放映出的画面清晰度不均匀,一边清晰一边模糊,或者清晰和模糊的地方在不停的变化 4. 跳片和断片 5. 伤片,包括挑坏齿孔,拉伤划伤画面和声带,拉断影片 6. 机器工作时震动大 7. 机器工作时运转噪音大 8。机器工作一会后灯箱表面的温度很高,有烫手的感觉 9. 收片有时候无力,导致收回的影片松松垮垮 10. 镜头的聚焦微调旋钮不好用,不容易调准 解决对策:

1. 用尖嘴钳把灯座和灯架的定位卡隼搬一下,使之能准确卡住即可。或者在定位后在灯座与灯架的重 合裙边上用尖冲头敲一个定位凸台,第三种办法是换装直接装在机体板上的一体化灯座(如甘光F16-GS 的灯架或者甘光8.75机器的灯架)。 2. 这种现象一般是影片脏污所致,影片脏污,未清洁就直接使用,影片走动时和机器的震动会使影片表面的垃圾灰尘和污垢掉落在还音的硅光电池表明和激励镜头的镜片上,使还音光刃输出功率不足和硅光电池输出的信号电平很低,导致声音越来越小和噪音很大。解决办法,清洁影片,一定要清洁影片。再清洁硅光电池表面和激励镜头镜片上的灰尘和污垢。 3. 一边清晰一边模糊一般情况下是镜头座的光轴偏了,买来的旧机器,在卖家手里就为必然处在合格的放映标准里,我买来的机器里,有些还是从职业放映员手里直接来的,那机器还真叫一个烂。所以自己玩的机器,到手后一定要自己按照技术标准检验调整调校。放映镜头的镜头座片了光轴,一般情况下是运输途中的强震动导致镜头座对应机体上的定位弹簧片松脱偏心螺丝松脱失落或者镜头座上的定位销弯 曲。定位销如果失落,镜头将无法定位扣住。 一边清晰一边模糊另一种情况是片门没有扣紧,压片板没有压进片槽,或者压片板虽然压紧了片槽,但片门弹簧失效或者失落,导致片门压力不够或者没有,这样影片在片槽里不平整,导致出来的映像 半边发虚。 清晰和模糊的地方在不停的变化一般情况是影片干燥引起,影片干燥发硬所产生的屈服力大于片门的压力,片门无法将影片平整的压在片槽里,影片走动,在片门处的影片的平面随时在变化,故而出来的

电影特效蓝绿屏拍摄材质选择、拍摄要点解析,蓝绿屏的区别

一、蓝/绿屏应用原理蓝/ 屏拍摄的目的———即在后期制作中,能够清晰地与前景及表演物体区别并分离开。对蓝/ 绿屏的前期拍摄做的越好,后期抠像质量就越有保证。为实现这个目的,搞清楚原理就很重要。蓝/ 绿屏拍摄的重要原则是颜色的排它性。电影胶片的基本结构是由红、绿、蓝三层组成的,从根源上讲红、绿、蓝作为背景色都是可以的。为了把背景与前景进行分离,颜色的排它性就很重要,同时红、绿、蓝颜色对于胶片的曝光敏感度、溢色度、环境颜色相似度等等都是在拍摄前选用背景颜色的考虑因素。胶片的基本结构见图(一),现代的胶片由九层组成,总厚度为0.00065 英寸,也就是0.0165 毫米厚。排列的顺序是蓝、绿、红和基础层,蓝色在最上方。在三色之间的涂层是为了保护各自颜色不受影响。 后期抠像的基本原理,即找出画面前后景别颜色、明度的区别。比如使用色度键抠像(chroma key),在背景上选取蓝或绿的样本,然后把画面中所有与样本相同或相近的颜色选出进行分离。抠像的方法很多,有明度抠像(luma key)、色度抠像(color key)、遮罩抠像(difference matte)、溢出抠像(spill suppressor)、线性抠像(linear color key)等等。这些技术是根据前期拍摄素材的不同,而分别或综合使用的。如果前期拍摄没有把握好,后期也很难制作的精彩。 举两个例子,比如需要拍摄与军队有关的镜头,士兵穿着绿色的军服,并涂有绿色的伪装图案;这种条件下就需要选择蓝色背景屏;再比如,未来科幻题材的镜头,蓝色调使用的很多,这时就需要考虑使用绿色作为背景。只有考虑的周到,才能更好的把前景物体元素从背景中分离开来。 二、为什么蓝/绿屏能够同时存在,二者有何不同 使用蓝色还是绿色,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争论。较多的说法有: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所以需要使用绿色的背景;天空的颜色是蓝的,拍外景就需要使用蓝色等等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当然这都有一定的道理。 这里从胶片、胶片摄影机和视频方面,客观的说明蓝/绿颜色的特性。 对于电影胶片,绿色层的颗粒结构是最精细的。在视频NTSC 格式里,绿色通道具有最好的采样率。电影胶片中,蓝色层的锐度是最好的,同时颗粒结构也是最精细的(与绿色层相同)。在视频格式中,蓝色通道是噪波最大的。如果使用DV 视频(4:1:1)格式拍摄,最好的选择就是绿色背景。 红、绿、蓝作为背景都是可以使用的,蓝色被频繁选用有如下几个原因:蓝色是我们皮肤颜色的补色,在多数场景中,色调与肤色相近的居多;居于逻辑选择使用相对的颜色,而忽略使用接近的颜色。从历史观点上看,电影摄像机和胶片对蓝色光非常敏感,但是从今天发展的眼光看,这些观点也并不非常的精确。 绿色有自己的优势。在前景有蓝色物体时,在画遮罩部分工作时,有明显的适应性。在绘制遮罩过程中绿色有明显的反射比,相对于蓝色更容易。同时,视频摄像机正常情况下对于绿色通道更加敏感,最好的解析度和画面细节一般也都在绿色通道中。但绿色的缺点是溢色,即使在较小的区域也能发现不希望出现的绿色影响,而对于蓝色来讲,有时溢出的蓝色确很不明显。

用Premiere做视频特效电影胶片的环行播放

用Premiere做视频特效电影胶片的环行播放 图片: 先来看一幅电影画面(如图1),熟悉吧,这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的一种效果:电影胶片在运动中产生了环行播放。这一特殊效果,我们完全可以用Premiere来实现。 ★制作思路 在Photoshop中制作一张如图2的图片(图片的上下部分是透明的),准备一个用作背景的视频文件。我们这个例子中用到的分别是“电影胶片.psd”(大小为2000×480)和“鱼群.avi”,运用多种Premiere提供的视频特效,使图片产生环绕播放的效果。 ★制作过程 1、导入素材 选择“文件→插入→文件”命令,输入所准备的图片与视频文件。将“电影胶片.psd”放入视频2,将“鱼群. avi”放入视频1A,调整时间为30秒,并点击视频2左边的小三角,打开关键帧控制器。 描述:2 图片:

图片: 2、运用Premiere提供的视频特效,达到环绕播放的效果 在本例中,我们一共用到了四种效果,分别是Transparency(透明控制)、Image Pan(图像平移)、Lens Distortion、Transform(变形控制),所用到的控制面板为视频效果面板和效果控制面板,以下所有操作的对象均为“电影胶片.psd”。下面我们分四步来进行。 第一步:进行透明控制 在效果控制面板中,点击Transparency右侧的“Setup”,出现透明性设置对话框,在“Key 类型”中我们选择“Alpha Channel”,在右上角的预览中,可以看到电影胶片后的鱼群背景(这也是引入的“电影胶片.psd”上下为什么必须是透明的原因)。点击“OK”回到主界面。 第二步:产生运动的效果 这一步也是几个效果中控制最复杂的。在视频效果中选择“Transform”中的“Image Pan”,将它赋予“电影胶片.psd”。这时在时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动增加了两个关键帧。选择第一个关键帧,回到效果控制面板,在出现的“Image Pan”名称前有一个小方格,点击小方格,出现了一个小秒表图案,再点击右侧的“Setup”,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左下的方框内进行如图3的设置,点击“OK”。在时间线上选择第二个关键帧,点击“Image Pan”右侧的“Setup”,将Left设为0,其他几项与图3的设置相同,点“OK”,回到主界面。

PPT怎么做出电影胶片动画效果

PPT 怎么做出电影胶片动画效果 篇一:电影特效制作过程大揭秘 电影特效制作过程大揭秘 对话电影特效组 问:首先能否给大家介绍电影特效具体是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特效组:在电影中,人工制造出来的假象和幻觉,被称为电影特效。电影摄制者利用它 们来避免让演员处于危险的境地、减少电影的制作成本,或者理由更简单,只是利用它们来让 电影更扣人心弦。在影视拍摄中,经常用微型模型,例如:人、妖怪、建筑物等各种,来实现 电影中特效的需要。随着电脑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特效的制作速度和质量有了巨大的 进步,制作者可以在电脑在完成更细腻、真实、震撼的画面效果,例如:可以使用 Maya 软件 来制作风雨雷电、 山崩地裂、 房屋倒塌、 火山爆发、 海啸等用实际拍摄或道具无法完成的效果, 也可以使用 Maya 软件制作仿真的角色,例如:精灵鼠小弟中的老鼠,星球大战中的 Yoda 大 师。 问:对于流体、粒子、刚体、柔体、抠像等经常用到的特效专业术语能否在此给大家做 全面解读,以让大家更为深入的了解电影特效? 特效组:流体,流体是基于动力学计算的,可以产生真实的流体运动效果。流体可以模 拟雾、火焰、烟、云、水等效果。 粒子,粒子是动力学的一部分,而动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用来描述物理世界物体 的运动方式。粒子在制作特效时是非常有用。粒子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制作水花、火焰、沙 尘、烟雾等等。例如:用来表现船在海上航行与海面产生飞溅的水花,人站在甲板看到海里的 鱼群,那些鱼群可以通过粒子来完成,先是得到粒子类似鱼群效果的运动路径,再让每一个粒 子去替代不同类型的鱼模型,这样可以在每一个粒子的位置上放一个鱼上去,得到群集动画的 效果。 刚体, 可以使三维软件中的物体模型参与动力学的解算, 比如我手上一个物体掉到地上, 在地上弹跳的过程,其实动画师可以根据运动规律的理解,去手动的定义这个动画过程。但如 果是有无数碎块掉落相互碰撞的效果,比如说有一面墙,一个炮弹打过去飞沫四溅,这一系列 复杂的运动过程由动画师逐一完成,工作量非常庞大,这就需要把物体碎块模型转化为刚体, 转化为刚体就可以参与一系列的动力学解算,通过解算得到仿真的运动。 柔体,简单说柔体就是柔软的物体,在 Maya 将通过动力学的解算,使物体得到柔软的 运动,例如:衣服、国旗、有弹性的皮肤,或者是会随风飘动的毛发等等。 抠像,属于后期特效部分,抠像就是抠素材,去除实拍素材中的多余部分。例如:我们 在看电影时经常看到很壮观的场景,有一个人站在山上,在远处火山爆发,火光冲天,实际上 拍的时候一般找不到这种景观,这就需要做后期处理。我们经常在电影花絮中看到,演员站在 以蓝色或绿色布为背景的前面进行拍摄, 这样使前景角色和背景之前产生颜色差异,由制作人员将蓝色或绿色拍摄区域抠掉,然后 1 / 9

电影放映知识

电影放映知识 电影放映:胶片放映机 胶片放映机主要有五大部分组成:片盘传动部分、光源灯箱部分、镜头转塔部分、声音还原部分、电源部分。 一、胶片传动部分 胶片传动部分是胶片放映机重要部分之一,它负责让胶片动起来,通过皮带的传动将上方转盘的胶片输送到下方转盘上,在这个传动过程中胶片上的每个画面会经过放映机的片门(灯箱部分)和杜比双红光解码头(还声部分),将画面和声音播放出去。这一部分还需要一些辅助设备,比如倒片台就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的作用是将传动部分下方片盘中倒置的胶片变为正的,方便下次播放。 二、光源灯箱部分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放映机最重要的部分,他决定的是否能够放映出画面。灯箱采用完全封闭的做法。使用不同功率的氙灯作为光源,功率的大小决定了放映亮度的高低,一般都采用4000w 的氙灯。灯箱直接将光射入放映机的片门处,当胶片经过片门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光的投射将胶片上的画面放映出去了,这和小学时代使用的投影仪很像。另外由于灯箱内部的温度非常高,所以需要大功率的排风设备从灯箱顶部进行排风。 三、镜头转塔部分

这一部分其实就是放映机的镜头,与普通投影机类似,可以对它的焦距、光圈等进行调整。之所以称之为转塔,是因为在放映不同电影时需要不同的画面比例,就需要根据播放的电影选择不同比例的镜头,而镜头转塔部分就是为方便更换镜头而设计的,转塔成圆形或其他形状,将不同的镜头安装在上面,透过旋转的方式轻松的更换镜头,以上图中东风35毫米电影放映机为例,它的转塔部分使用的两镜头的方式,也就是说可以在上面安装两个镜头。还有一些品牌使用的时三镜头的转塔,例如:国产的哈尔滨松花江电影放映机和德国的坎纳通等等。 其实两镜头转塔是比较符合实际使用的,电影放映镜头目前主流的是2.35:1的画幅比例,他也被成为变形宽银幕,使用的镜头一般也被称作变形行头,它是目前影院最长使用的画面比例。另一种也是比较常用的1.85:1,接近16:9,也被成为遮幅画面。而像其他一些画面比例,例如1.33:1、1.66:1、2.2:1目前已经基本淘汰。 四、声音还原部分 这一部分作用是读取胶片上的声音部分,它是有一个杜比双红光解码头组成的,两道红光一道可以读取胶片上的数字声音信号,另一道读取模拟型号,当数字解码头无法读取到信号的时候,模拟头就会开始工作。而目前大多数电影胶片上都同时有数字模拟两种信号存在。 五、电源部分(整流器) 这部分其实很简单,因为给放映机供电需要直流电,我们普通的交流电是无法使用的,它起到了一个转换的作用。

电影技术发展简史

电影技术发展简史 电影自诞生日起就以它独特的方式融会艺术和技术伊斯曼及爱迪生今天的电影放映业是以35mm的胶片电影的发行和放映为核心运转的,这是现代史上寿命最长的技术标准,超过了100年。这一切始于1891年,是从William Kennedy Lauren Dickson向乔治伊斯曼订购35mm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托马斯爱迪生原始的Kinetograph 摄像机上运行时开始的。5年之后,35mm胶片再次用于美国的首次电影放映中,当时是在纽约的Koster、Bial用Vitascope放映机放映的一系列几分钟长的短片。在一开始,电影放映是一种危险的生意。由于电尚未出现,氢氧燃烧的“灰光”(limelight)灯用来放映高度易燃的赛璐珞胶片。碳弧灯很快取代了灰光灯,安全性提高了一些。直到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此后,更长的故事片生产出来。到1920年,电影成了全世界主要的娱乐形式。每星期6500万美国人走进超过15,000家电影院——当时最时髦且豪华的场所。 从默片到有声电影 所谓的默片在其鼎盛时代也常常有音乐或者声效相伴,1926 年8月,由约翰巴利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的华纳剧院首映,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声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唱片来使电影声画同步。新的发明很快就跟来了,1927年10月华纳公司的《爵士王》

敲响了默片的丧钟。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 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5mm默片的满画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象电视画面),1927年最早的声音印在胶片上时是1.21:1。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在30年代,电影观众增加了一倍。电影工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很快,就开始经历彩色电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逼真的色彩自1896年开始,许多简单但是富创造性的彩色处理都应用过,但在1915年,卡尔摩(Herbert T. Kalmus)博士建立了特艺色(Technicolor)公司,提供了独特的双色处理技术,结合红、绿两层颜色来模拟全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1922年电影《The Toll of the Sea》,获得了250,000美元的收入——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特艺色既而开发了“三色染印法”,需要用特殊的摄影机分别在三卷影片上同步拍摄图像——分别记录蓝、红、绿色——之后再结合到一卷胶片上以得到更自然的颜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沃尔特?迪斯尼1932年的动画片《Flowers and Trees》.这是该公司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第一次应用于故事片中是1935年发行的《Becky Sharp》,从而树立了特艺色公司在好莱坞首席彩色洗印作品供应商的地位。从1935到1936年,该公司发行的胶片从2200万到

什么是电影胶片片比

什么是电影胶片片比 将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柔韧的片基上制成的感光材料,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这些胶片的结构大体相同,都由能感光的卤化银明胶乳剂层和支持它的片基层两大部分组成。 电影问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纤维酯制造的,其成分与火药棉近似,极易燃烧。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后便逐渐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几经改进,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较好。50年代以后,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产。 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为悬浮于明胶中的卤化银。因明胶不但可使卤化银悬浮、不沉淀,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质,能增加乳剂对光的敏感性,使胶片有较高的以满足拍摄电影的要求。卤化银本身只对400~500毫微米波长的蓝紫光线敏感,拍摄出的影像与人眼所见各种颜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称为色盲片。1873年德国人H.W.沃格尔发现染料可以扩展卤化银的感光范围,于是生产出了既能感蓝紫光也能感绿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后,各类菁染料相继出现,使胶片的感光范围愈来愈向长波方向发展,研制出了对可见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此外,随着感光范围向红外区的发展,红外片也随之诞生。红外片主要用于和特技、特殊摄影。拍摄电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为全色片,用于印制黑白电影拷贝的一般均为色盲片。 尽管用全色片摄影时能使各种颜色的层次分明,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多便利,但黑白电影表现出来的影调,只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表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于是,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摄影科技工作者,纷纷对彩色摄影方法进行研究。 摄影史中出现的彩色摄影方法多达数百种,但从原理上讲不外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由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种颜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类是从白光中减去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而得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称为减色法。它们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麦克斯韦提出的视觉三原色理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视觉器官只分别对红绿蓝三原色光敏感。红绿两敏感单元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黄色感觉;蓝、绿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青色感觉;红、蓝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品红色感觉。因此,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而黄、品红、青分别为蓝、绿、红的补色,称为三补色,也称减原色。 彩色电影的摄制采用的是减色法彩色胶片。最早成功的减色法彩色电影要推1927年问世的特艺色,由于拷贝的制作采用染料转印法,故又称,发明人为H.T.卡尔马斯博士。按照这种方法,用一台比较复杂的分光束摄影机同时拍摄成3条分别感受红、绿、蓝光的底片,然后从这些底片印制出3条浮雕模片,分别染以青、品红、黄三补色染料,再叠印在一条空白片上,即成为放映用的彩色拷贝(见)。 8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彩色电影胶片都是减色法多层片。这种胶片将分别感受红、绿、蓝三原色光的三层乳剂叠涂在同一片基上,经摄影曝光、冲洗后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见)。

EDIUS_电影胶片效果做法

EDIUS电影胶片效果做法 我按第一种效果来做,第二种效果做法比第一种要简单一些,我在最后稍加说明就行了。 1、把所有图片导入时间线V轨道,我这里导入了25张,图片尺寸最好是一样的,否则要调成一样大小是很麻烦的。持续时间均设为4秒,因为我在程序设置里就是设的静帧持续时间为4秒,所以,这里就不用一个个的设了。对第一张图片添加3D画中画,设置大小为30,首帧位置X为-100,未帧位置X为100,中间按直线钮,使其匀速运动。如图001所示。 图001: 2、选中第一张图片,复制,再分别选中后面的所有图片,按Ctrl+Shift+r粘贴特效 3、将所有素材按入点相差1秒的距离排放。如图002所示。 图002: 4、导入电影胶片,拖入2V轨,添加3D画中画,设置大小为50,首帧位置X为-100, 未帧位置X为100,中间按直线钮,使其匀速运动。 5、复制24个电影胶片,按第3步的方法排列。如图003所示。

6、新建时间线2,2V轨放背景素材,3V轨放时间线1,背景素材两头各长出一点。如 图004所示。 图004: 7、时间线1素材添加形变特效,打开形变设置窗口,单击位置标签,位置X设为-50,Y设为50,标度设为120,定位X设为40。单击物体类型标签,再单击波形标签,发射器X 设为0,转换设为15,振幅波长均为50。单击剪裁/遮罩标签,水平设为0和100。垂直设为26和74。这些参数都不是必须的,你可以根据情况和爱好调整。如图005所示。

这时你可以播放观看,但是你会发现,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都是黑条,很是不好看,怎么办呢?我也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由山子老师的画红线的那个例子得到了灵感。 8、将背景图片拖入两次,在时间线1素材的两端上面各放一个,将标准划像的第一个拖入两素材,前面的在出点,后面的在入点,持续长短以电影胶片的入屏和出屏为准。如图 006所示。 图006:

16MM和35MM电影胶片的来历

16MM和35MM电影胶片的来历 现在世界电影工业中使用的35mm电影摄影机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潘纳维申(Panavision)公司,德国的阿莱(ARRI)集团和法国的阿通(AATON)公司。这三家公司中,阿通公司的35mm摄影机35III 型多用于纪录片拍摄,如前两天在北京上映的法国影片《迁徙的鸟》就是用其拍摄的。美国影片大多使用潘纳维申摄影机,其系列中最新,最高级的型号为千禧型。潘纳维申摄影机使用其公司自己设计组装的潘纳镜头,其质量极为出色。特别是变型宽银幕镜头,质量极佳。德国阿莱集团现今生产的摄影机中,最新最先进的型号是ARRICAM ST 型。阿莱集团自己不生产镜头,但与蔡司公司合作生产PL卡口的UP 系列镜头,成像质量极为出色。另外蔡司公司还生产一套可用于阿莱摄影机的最大光孔为F1.2(T1.3)的高速镜头。除此以外英国的柯克公司生产一套可与UP系列镜头相媲美的S4i系列镜头。而拍电影使用的胶片则大多都是美国柯达伊斯曼公司的电影胶片,感光度从ISO50-800的都有。35mm电影使用的胶片规格和照相用135胶片是一样的。确切的说是当年,莱卡相机的发明者奥斯卡〃巴纳克就是直接借用的35mm电影胶片。但是现在的35mm电影胶片虽然从规格和基本结构上和照相用135底片是一样的外,在处理工艺和具体的性能指标上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摄影机常规每秒是24格,也就是说快门速度是1/48秒,别的就和照相机的相同,可以通过光圈及胶片的感光度来调节暴光组合,光强就缩小光圈或选用低感的胶片,或加灰片挡光及调节快门叶子板的

开口角度,光弱则反之。灯光是电影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是技术指标上的,首先必须得达到基本的暴光量(目前最大的单只电影灯具功率可达到2万4千瓦,简称24K);其次也就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灯光的造型功能,摄影师在灯光师的配合下用灯具模仿和制造出各种光效,用光也是摄影师风格和功力的最直接表现。 由IMAX公司发明并不断加以完善的IMAX电影系统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该系统集电影技术之大成,拥有最大的银幕、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多喇叭音响系统。IMAX的矩形银幕可高达七八层楼,球形银幕的直径可长达三十米,让逼真的图像呼之欲出,巨大的震撼力惊天动地。观看影片的观众们尤如身临其境,与电影场景浑然一体,能够获得与其他各类电影截然不同的,全身心的感受。 IMAX格式 传统的电影胶片是35MM格式的,而IMAX每FREAM的面积是35MM的10倍,也就是IMAX电影可以多提供比传统电影多 10倍的信息给观众,当影片放映时,另人惊艳的画面和完美的声音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会使你有身在其中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在观看电影。 英国电影协会IMAX伦敦电影院使用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胶片格式,面积分别是是16MM的20倍,35MM的10倍以及70MM的3倍。 IMAX 投影机 IMAX投影机是世界上最高级,精细的投影系统。电影摄制者在IMAX的初始发展阶段,是通过多组照相机和投影完成身在其中的视

日本最大电影放映机生产商倒闭 将告别胶片时代

日本最大电影放映机生产商倒闭将告别胶片时代 今年1月,美国柯达公司向纽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而就在上周,日本最大的电影放映机生产商申请倒闭。 而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电影市场,全国9000多块商业电影银幕中的90%已实现了数字化放映。 仿佛就在忽然间,胶片放映就已行至末路。如今,全球业界普遍看衰这一产业。 今晨,京都大学电影学研究员麦谷满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预测,到2018年底,全球的商业电影院都将会被数字电影放映机所覆盖。 ◎最新动态 日本最大放映机生产商破产 上周,日本最大的电影放映机生产商——日本电子化学工业公司正式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它的负债总额已高达1.5亿日元。 这家日本的老字号从1960年就开始生产电影放映机,日本各大电影院所用的电影放映机大部分都出自这家公司。但是2001年开始,它就陷入销售困境,终于在日前正式宣布破产。 曾有专家预测,胶片放映要到2020年后才会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在柯达、日本电子化学工业公司两家巨头相继倒闭之后,胶片放映的末日已近在咫尺。 ◎中国市场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电影市场。而在新兴市场,产业“进化”得更彻底,胶片放映的日子更不好过。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没有一家电影院还在采用纯胶片放映机放映电影,而全国9000多块商业电影银幕中,90%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放映。胶片放映已彻底沦为“弱势群体”。 在北京,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万达院线(旗下影院CBD店、天通苑店、石景山店、望京店)和UME国际影城(华星店、双安店、安贞店)已100%实现了数字化,胶片放映机被全面淘汰。 全国九成银幕已实现数字化 ◎原因分析 3D电影风靡全球更新设备为求高票房 “3D电影的高额收益让众多影院都舍弃了胶片放映。”曾在日本松竹院线担任影院经理的田冈宗一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田冈宗一郎介绍,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在日本掀起了一阵“3D风暴”,大量日本电

电影放映机结构分析报告

目前国际电影界根据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12月28日这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用"活动电影机"将自己拍摄的胶片放映至银幕上这一史实,一致公认将1895年12月28日作为世界电影的发明日。也就是说:活动影像的摄取和放映在技术上最终成为可能。电影算是正式诞生了。那天放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墙》等几部短片,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实际上,从19世纪初开始,电影的发明就进入了探索和实验阶段。1825年,英国人费东和派里斯博士发明了"幻盘",1832年,比利时的约瑟夫和奥地利的斯丹普弗尔同时发明了"诡盘",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走马盘"。这些东西类似我国传统的"走马灯",会转动。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使转动着的单个图像变成了连续的动态图像。接着,1839年摄影技术发明,1840年又发明了缩短曝光的技术,摄影技术有了突破。到了1877年,法国人雷诺制造了"活动视镜",进而在1888年创造了他的"光学影戏机",类似现代的动画片技术。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发明了"摄影枪"后,解决了连续摄影的问题。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的爱迪生创造了每格凿有四组小孔的35毫米影片,并发明了"白热灯",同时,他采用了马莱连续摄影的方法制成了"电影视镜"。这是一个可放50英尺影片的大柜子,影片首尾连接成片环,用马达驱动后循环放映。里面装有放大镜,人凑在窥视孔上就能看到放大了的影片画面。中国人称为"西洋镜"。爱迪生的"电影视镜"传入法国后,立刻被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俩采用,并进行改造,采用了马尔蒂的十字轮结构后,解决了影片间歇运动的问题,终于在1894年底研制成了第一台比较完美的电影放映机,并成功地把图像投射到银幕上,解决了多人观看的问题。从而成为真正的世界电影的发明者。 一、分类及组成 电影放映机是把影片上记录的影像和声音,配合银幕和扩音机等还原出来的机械设备。电影放映机有各种不同类型,通常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大类。一般固定式放映机,由传动、输片、光学、还音、机体和电器等部分组成。移动式放映机上不附有扩音机、扬声器等。 二、活动原理 电影放映机是把电影胶片上的各个画幅连贯而又等速地反映在银幕上的机器。电影放映机一般由输片、动力传动、光学、还音和电路五大系统组成。其中光学系统又可分为照明光学、放映光学和还音光学三大部分。照明部分主要包括放映灯泡、反光镜、聚光镜等。常用放映灯泡有弧光灯、氙灯、铟灯等。放映光学部分主要是放映镜头。它是使银幕获得明亮、清晰和放大影像的主要光学部件。一般是由数片性能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嵌放在内壁涂有防漫反射光黑色涂料的金属圆筒内组成的。放映镜头分普通电影放映镜头和宽银幕放映镜头两大类。还声光学部分由激励灯和激励镜头组成。激励灯是发出光流去激励光电元件使之产生音频电流的光源,是激励镜头的光源。激励镜头由两片柱形平凸透镜排列在镜筒中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激励灯射来的光聚集成一条细长的光刃,投射在移动的影片声带上,影片声带使透过它的光通量发生变化,再由光电元件使变化的光通量转化为变化的电流,将电流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为声音。 三、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传动部分。由电动机供给动能,经齿轮、链轮、齿皮带、涡轮涡杆等传递给输片部分。在固定式上多用三相同步电机;在移动式上一般用单相电机;特殊型号的往往需要用联锁电机,以保证设备之间同步。 2.输片部分。将成卷的影片由供片盘送到片窗照射以映出画面,并经还音部分使光学声带信

胶片电影放映系统和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胶片电影放映系统和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作者:朱丹恒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放映设备正在被先进的数字放映机所替代。而当今 许多放映员接触地只有数字电影放映,对传统的胶片放映机却是知之甚少,做为一位老电影放映工作者来说真是感慨万端、百感交集。 关键词:胶片电影放映机;数字电影放映机 中图分类号:J9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130-01 电影早在十八世纪就诞生,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声道到立体环绕声,从8.75毫米到35毫米。2002年6月,有了第一台数字电影放映机。这台数字放映机改变了近二百年胶片电影放映的命运。胶片电影放映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本文阐述了胶片放映机和数字电影放映机的组成以及它们的作用。以此让当今的电影放映员对电影放映有全面的了解。 一、胶片电影放映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1、胶片电影放映设备由传动、输片、光学、还音、电路等部分组成。 2、各部分的作用是:(1)输片部分:它由输片齿轮、滑轮、片门、画幅调节器、间歇运动机构、遮光器及供、收片装置等部件组成。输片齿轮是以它周围的轮齿伸入影片齿孔来输送或制动影片的机件。滑轮是用来改变影片移动方向,限定影片左右位置,稳定影片移动速度和减缓影片震动的机件。片门是每格画幅停留的地方,并让影片接受一定面积的光线照射。如果影片画幅不正对片门孔,可通过调节画幅调节器来对正。影片在片门中作一停一动的间歇运动。遮光器主叶的作用是在影片更换画幅时,挡住射向片门的光线。遮光一次,使人们看不到影片更换时的走动痕迹;副叶的作用是当画幅停留在片门中时再遮光一次,可把每格画幅分两次映出,提高闪烁频率,减少人眼观察银幕时由于明暗变化频率太低所产生的闪动感。供片装置用来支撑供片夹将影片均匀地供给输片部分,并给供片夹以适当的阻力矩,不使其因惯性而自由转动。收片装置收卷已放映过的影片,常采用摩擦传动方式传递动力。(2)放映光学部分:它是由放映灯泡、反光碗、聚光镜和放映镜头等部件组成。其作用是使光源发出的光,尽可能多地透过影片和放映镜头照在银幕上,通过调节放映镜头的位置,在银幕上得到放大的、清晰而明亮的影像。(3)还音部分:它由还音头,机械匀速减震装置和扩音机三个部分组成。光学还音系统由体积很小的激励灯泡发出足够强度而又非常稳定的光线,经过激励镜头聚焦后照在影片的声迹上,透射出强弱不同的光线,落在光电元件上,产生还音电流,再通过扩音机放大,使扬声器发出声音。为了消除影片在放映时的速度波动,放映机的还音部分均装有

3D电影制作与放映技术

3D电影 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是指三维空间。国际上是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 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一只眼睛虽然能看到物体,但对物体远近的距离却不易分辨。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各式各样的立体演示技术,也多是运用这一原理,我们称其为“偏光原理”。 偏振polarize 横波的振动矢量(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偏于某些方向的现象.纵波只沿着波的方向振动,所以没有偏振.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当然,实际放映立体电影是用一个镜头,两套图象交替地印在同一电影胶片上,还需要一套复杂的装置. 背景知识及技术难点解析 立体图像是对现实的一种模拟。因此,它必须符合人眼双视角成像原理。 由于人的双眼所处空间位置的差异(这个距离一般用国际平均值6.35厘米),致使现实环境分别在两眼中形成两幅有细微差别的图像,这两幅图像经过大脑的识别处理,人就能感知环境物与人眼的距离和环境物的状态(包括大小,颜色,材质等信息)。如下图所示: 红色三角形与绿球相交的区域为左眼看到图像,而绿色三角形与绿球相交的区域则为右眼看到图像。左右眼的图像同时被大脑接收,融合,并加以识别,人就知道绿球与人的距离,绿球的大小,颜色,材质等信息,立体图像就在大脑中形成。当然,如果绿球处于运动状态,那么两眼将不断的刷新各自看到的图像,并交给大脑进行处理,人也就可以不断更新对绿球的感知信息。 由双视角成像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是同一环境分别在左右眼形成有细微差别的图像,经过大脑的识别处理,使我们感知立体环境的存在。也就是说,为了模拟双视角成像,必须首先有左右两个相机去捕获环境影像,然后将左影像交给左眼观看,右影像交给右眼观看,最后大脑才能进行识别处理形成立体图像。我们来审视一下这个模拟的过程。我们无法插手大脑如何识别处理左右图像这一环节(至少现在能插手的极其有限)。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控制如何将左右两幅图像交给大脑。这也就是立体

电影胶片的制作

制作电影胶片 1、打开PS软件,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再新建一个图层。用矩形选框工具按Shift绘制一个正方形,设置前景色为黑色,按Alt+Backspace填充。再点击菜单【编辑---定义画笔预设】,在弹出来的对话框选择好,这样就将矩形保存成了画笔,Ctrl+D取消选择,这个图层可以删除了(如果不删除就把它隐藏)。 2、新建一个图层,用矩形选框工具绘制一个选区,设置前景色为褐色,按Alt+Backspace填充。取消选择,再建一个图层。Ctrl+R调出标尺,拉出两条水平的参考线。选择画笔工具,选择之前预设的画笔,修改画笔大小,设置前景色为白色,沿着参点击绘制。

3、按Ctrl+J复制一个图层。Ctrl+鼠标点击图层小图标载入选区,用鼠标搬动放到下面,调整好位置。合并图层2和图层2副本。隐藏背景图层,将合并后的图层载入选区,选中图层1(褐色的那个图层),按Delete删除选区像素。把之前合并的那个图层删除。(如果不删除,那再选中这个图层,按Delete删除选区,实际上这时候这个图层已经没有东西了),Ctrl+D取消选择,这时候只有一个图层,叫图层1。 4、现在我们来把图片放进来。打开几张图片,双击解锁,分别用鼠标拖到之前的文档里。按Ctrl+T及Shift+鼠标调节大小和位置,调整之后按Enter确定。取消标尺。(需要裁掉的部分可以先选中该图层,再用矩形选框工具框选,按Delete删除。)

5、合并除背景以外的所有图层(现在又只剩下图层1了)。点击菜单【编辑---变换---旋转90顺时针】,再点击菜单【滤镜---扭曲---切变】,在弹出的对话框设置折回,点击好。 6、点击菜单【编辑---变换---旋转90逆时针】,调整好位置,显示并选中背景图层,设置前景色为一种蓝色,按Alt+Delete填充背景色。

PPT怎么做出电影胶片动画效果

打开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2010,选择幻灯片的版式为空白。 单击菜单栏里插入;形状,选择矩形框。在幻灯片里插入矩形框。 对矩形框进行基本设置,单击选中矩形框,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里选择形状填充颜色为白色,形状轮廓颜色为黑色。 用上述方法,在矩形框里再插入一个较小的矩形框 将两个矩形框之间的空间设置成黑色,只需单击大的矩形框,将其的形状填充设置为黑色。 用上述方法,在两个矩形框之间插入一个更小的矩形框 将最小的矩形框进行粘贴复制,并均匀的排布在两个矩形框之间的空间里(这里建议用快捷键ctrl+c复制,ctrl+v粘贴,并利用上下左右键移动比较方便快捷,) 组合图形。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将所有矩形框包含在鼠标拖动形成的区域后,松开鼠标左键。 将鼠标移动到矩形框内,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里选择组合,即可将所有矩形框组合在一起,不会分开了。 根据需要,复制粘贴制作好的胶片图形,选中胶片白色区域,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里,选择形状填充里的图片,插入你想插入的图片。 选定一张做好的胶片,对其进行动画设置,选择动画飞入,效果选项自右侧。 在动画窗格里,选中动画,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里选择计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选择计时,在开始栏里选择与上一动画同时,在延迟栏里合理设置延迟效果,在期间栏里合理的设置动画时间,在重复栏里选择直到幻灯片末尾

用上述方法对其他的胶片进行相同设置,需要注意的是合理设置不同的延迟时间,会使所以胶片出来时会一张接一张。最后将所以胶片依次重叠在幻灯片左上角空白区域。 单击菜单栏里幻灯片放映;从当前幻灯片开始,就可以观看效果了

电影胶片知识讲解

电影胶片发展大事件之(1889 -1939) Chronology of MP Films – 1889 to 1939 1889 第一款商业透明胶卷在伊士曼先生和他的研发化学工程师的完善下推向市场。这款柔韧性好的胶片的出现促使托马斯爱迪生在1891年发明电影摄影机成为可能。新的公司—伊士曼公司成立,并接管了伊士曼干板和胶片公司的资产。 1909 根据醋酸纤维片基与硝酸盐片基成功的易燃对比试验,伊士曼公司首次对外公布安全醋酸纤维片基。 1910 首款的22mm安全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片基)问世投入市场。 1912 伊士曼向新泽西州奥林奇郡的托马斯-爱迪生公司提供以醋酸纤维为片基的电影胶片,应用于家用活动电影。柯达供应市场的22mm电影胶片:包括胶片上的3条有齿孔线性排列的影像。 1916 柯达推出E型正色性电影底片。 1917 柯达推出F型正色性电影底片。 1921 有色电影正片产品问世,有:淡紫色,红色,绿色,蓝色,粉色,淡黄色,黄色,橙色和深褐色。 1922 柯达推出超感光度正色性电影底片,柯达全色性电影胶片问世 1923 为配合(双色)彩色染印冲洗而生产的浮雕片,以及正片(Kalmus正片),柯

达为业余电影拍摄,而推出了以醋酸纤维(安全)片基的16mm反转片,首台16mm柯达电影摄影机,以及Kodascope放映机。立即流行起来的16mm电影导致了形成全球柯达电影洗印厂网络的局面。 1926 柯达推出电影翻底片 1928 推出型号II和型号III全色电影底片,Kodacolor是一款专为拍摄16mm电影而设计的柱镜彩色电影底片。伴随着16mm Kodacolor胶片的推出,彩色电影对于电影爱好者成为现实。 1929 公司推出了第一款专为新的电影声音设计的电影底片。 1930 – 1931 超感光度全色性电影底片-与DuPont电影胶片生产厂共同赢得了第四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一等奖,正色性电影底片停产,福克斯影业公司试用了正处于测试阶段的Kodachrome彩色电影胶片(2色) 1932 首款3色彩色染印法电影胶片问世,柯达2B型号感光仪赢得了第五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一款8mm 业余电影胶片,摄影机,和放映机问世。 1935 伊士曼Pola银幕的发展赢得了第八届奥斯卡科学技术二等奖。Kodachrome电影胶片问世,并且成为16mm电影胶片中首个最先赢得商业成功的业余彩色胶片。然后紧接着1936年出现了35mm幻灯和8mm家庭电影。 1936 柯达宣布新款的胶片放入暗盒的家用电影摄影机,而不再是16mm暗盒式柯达电影摄影机。一年后,柯达推出了首台16mm有声放映机—Kodascope有声特殊放映机。 1937 推出伊士曼细颗粒的翻底片1365(硝酸片基)用于翻正的技术。这项技术赢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