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的提出者是( B )A.诸葛亮 B.苏轼 C.李大钊 D.鲁迅

2.大学生要确立崇高的志向,应做到( B )

A.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对立起来

B.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C.对不同的理想信念无须进行辨别和选择

D.确立崇高理想不必考虑中国的社会现实情况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

A.理想没有阶级性

B.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C.理想等同于梦想

D.理想与空想差别不大

4.以下关于信念的叙述正确的有( C )

A.信念是脆弱的,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

B.信念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C.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D.一个人对已经确立的信念,可以轻易改变

5.关于信念的层次性论述正确的有( C )

A.不同的人信念具有层次性,同一个人的信念是不分层次的

B.高层次的信念与低层次的信念没有必然联系

C.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

D.低层次的信念代表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6.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具体表现为( D )

A.理想基本等于现实

B.理想是现实的基础和摇篮

C.理想转化为现实,是迟早迟晚的事

D.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 B )

A.诸葛亮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8.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这些都是人生理想中

( D )

A.生活理想的表现

B.社会理想的表现

C.道德理想的表现

D.职业理想的表现

9.提出“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的是( A )

A.华罗庚 B.李四光 C.钱学森 D.毛泽东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人生顺境有利于成才,也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

B.人生逆境可以磨练意志,丰富人生阅历

C.顺境和逆境可以相互转化

D.追求理想的实现只需有利的顺境

11.历史上惨遭宫刑之祸而仍为后人留下不朽历史巨著《史记》的是( B )A.屈原 B.司马迁 C.孙膑 D.韩非

12.关于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就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

B.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社会理想要服从于个人理想

C.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个人理想要服从于社会理想

D.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凝聚和升华

13.“志当存高远”出自( B )

A.《论语?子罕》 B.《诸葛亮文集?诫外甥书》

C.《墨子?修身》 D.《老子?六十四章》

14.“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名言出自( A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5.关于立志须躬行,古人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言出自( B )

A.《庄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16.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不存在( D )

A.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B.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和前提

C.后者是实现前者的保障

D.两者是截然分开的

17.关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的是( A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 毛泽东

18.信念作为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它是( B )

A.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B.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C.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D.调整人与人关系的准则

19.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说明( C )

A.理想无论高远与否,都会很快实现

B.理想的实现过程没有复杂性

C.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D.实践中理想的实现往往比事先预料的时间要短很多

20.当代大学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应避免( D )

A.学习上刻苦钻研,孜孜不倦

B.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C.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

D.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

二、多项选择题

1.理想是( ABCD )

A.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B.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在社会实践中产生

D.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发展

2.从理想的涵义及其本质来把握,理想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ABCD )A.目标性 B.现实可能性

C.时代性和阶级性 D.超前性和实践性

3.从主体上划分,理想可分为( CD )

A.科学理想 B.崇高理想 C.个人理想 D.社会理想4.从性质上划分,理想可分为( ABCD )

A.科学理想

B.非科学理想

C.崇高理想 D.庸俗理想

5.从时序上划分,理想可分为( AB )

A.长远理想 B.近期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6.从内容上划分,理想可分为( ABCD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7.道德理想其主要问题包括( ABC )

A.如何评价现实人的道德素质

B.确立什么样的道德理想人格

C.通过哪些途径实现道德理想

D.遵循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

8.人生的信念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 AB )

A.科学信念 B.非科学信念

C.无产阶级信念 D.共产主义信念

9.信念作为人们对事物的深信不疑的态度,具有以下特征( ABCDE )A.稳定性 B.执着性 C.多样性 D.亲和性 E.实践性10.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有( ABC )

A.理想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人生导向

B.理想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

C.理想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人格完善

D.理想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物质支持

11.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有( ABC )

A.信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人生抉择提供价值支撑

B.信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人生抉择提供精神动力

C.信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人生抉择提供实践定向

D.信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人生抉择提供具体方法

12.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于2000年6月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分别是( ABCD )

A.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B.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C.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D.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13.共产主义的主要基本特征有( ABCD )

A.物质财富,充分涌流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人人自由,全面发展 D.阶级消亡,国家消亡

14.理想的实现过程具有( ABC )

A.艰巨性 B.曲折性 C.长期性 D.稳定性

1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ABCD )

A.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B.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

C.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D.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16.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要做到( ABCD )

A.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B.实现理想要有不断进取的创造精神

C.实现理想要自觉培养和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D.追求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17.自我综合素质包括( ABCD )

A.思想道德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实践能力 D.心理素质

18.实现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 ABCD )

A.符合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B.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19.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 ABCD )

A.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表现

B.远大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和最高原则

C.远大理想决定和制约着共同理想的方向

D.共同理想加速或制约着远大理想的实现

20.实现理想要有不断进取的创造精神,即( ABCD )

A.要敢于提出问题

B.把思维的视野指向未知的领域

C.为实现科学的理想敢于大胆地尝试

D.提出创造性的手段

21.马克思主义认为,信念是( ABCD )

A.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B.是个体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C.是意识对主体接触的大量的思想、理论进行鉴别和选择的结果

D.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与统一

22.共产主义的人格要求是( ABCD )

A.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精神

B.坚定的个人意志

C.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精神

D.神圣的历史使命感

23.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抉择的路口,面对的多种选择有( ABCD )

A.专业与学业 B.朋友与爱情

C.工作与职业 D.政治追求与生活道路

24.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其回答进一步明确了( ABCDE )A.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B.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曲折与困难,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C.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的现实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

D.改革开放导致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促使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E.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要理性看待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2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表现为( ABCD )

A.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B.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区别的

C.两者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

D.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

26.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具体条件为( ABCD )

A.理想必须是有现实根据的

B.理想必须是合理的

C.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

D.要找出正确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2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道德水平的主体是( AB )

A.公私兼顾 B.先公后私 C.自私自利 D.先私后公

三、案例分析题

1.案例:

吸引世界目光的中国女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默芳

20世纪80年代,如果手里拿着一个移动电话,那是常人做梦也不敢想的。90年代初,大哥大成了贵族的象征。而今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多少沧桑,多少磨砺,多少努力,有一个名字始终与移动通信联系在一起,她就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默芳。2001年,这位为中国移动通信事业作出诸多贡献的女性,又在第六届全球GSM(世界电信联盟)大会年颁奖仪式上,荣获GSM联盟突出贡献奖,成为八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一位亚洲人。这位成功东方女性的敬业精神令世界通信界折服,李默芳与她长期以来对全球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一道,被载入世界通信的史册。她为扩大中国通信业在世界上的影响立下了汗马功劳。

问题:是什么支撑着李默芳在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分析:人生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拥有理想的人生是幸运和幸福的,而没有理想的人生则是痛苦和可悲的。理想能给人一种动力,给人一种推进的力量。

从李默芳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崇高的理想对人生是至关重要的,它具有定向作用,是人生道路上的前进灯塔。李默芳正是由于有了“让我们国家的蜂窝移动通信网在自己的手里建起来,并让中国移动在世界有一席之地”的崇高理想,不论是在技术上遇到难题,还是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都不曾退却,为中国的移动通信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代大学生在自己的青年时期一定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只有这样,才会战胜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走向人生光辉的顶点。

四、简答题

1.简述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答: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从理想的涵义及其本质来把握,理想具有以下六个主要特征:

第一,目标性。第二,现实可能性。第三,时代性。

第四,阶级性。第五,超前性。第六,实践性。

2. 如何正确认识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答: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一个人的信念和追求,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发生动摇,也就无法转化为行动。信念可以使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尽管理想的实现

有时很艰难,但艰难中有希望。

五、论述题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提示: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其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再次,鼓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另外,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也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理想信念是激励他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阶级社会里,爱国主义具有( B )

A.民族性 B.阶级性 C.长期性 D.共同性

2.“位卑未敢忘忧国”是( C )的名句。

A.霍去病

B.范仲淹 C.陆游 D.顾炎武

3.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 D )

A.创建文明统一的中国 B.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国

C.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句话出自( A )

A.生物学家贝尔纳 B.教育学家杜威

C.心理学家荣格 D.科学家爱因斯坦

5.“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出自( A )

A.爱因斯坦 B.弗洛伊德 C.第斯多惠 D.弗洛姆

6.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不正确的观念有( B )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经济全球化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没有必然联系

C.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D.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7.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B )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 )

A.改革创新 B.实事求是 C.艰苦奋斗 D.无私奉献

9.下列不属于改革创新内容的是( D )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主观主义

10.创新的基础在于( A )

A.人才培养 B.制度创新 C.体制创新 D.文化创新

11.真正的爱国者要做到( B )

A.落实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B.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C.勇于承担现实的义务和责任 D.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

12.下列不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有( C )

A.愚公移山 B.精卫填海 C.亲仁善邻 D.大禹治水

1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是( D )

A.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

B.保我国土

C.爱我家乡

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14.在爱国主义行动中,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是( A )

A.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D.实现各民族团结

15.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 C )有差别

A.应该 B.必须 C.不应 D.一定

16.钱学森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的表彰,说明( C )A.科学有国界,但科学家没有国界

B.科学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C.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D.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也没有国界

二、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是( ABCD )

A.对祖国热爱和忠诚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

B.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自己祖国的情感

C.是一种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D.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巨大动力

2.爱国主义的特征具有( ABCD )

A.情感的真实性

B.信念的坚定性

C.影响的深远性

D.行为的实践性

3.爱国主义的含义包括( ABC )

A.热爱国土山河 B.热爱各族人民

C.热爱自己的国家 D.热爱自己的职业

4.爱国主义的作用有( ABC )

A.凝聚作用 B.动力作用 C.评价作用 D.限制作用

5.以下是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ABCD )

A.戚继光招募“戚家军”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三元里人民抗英

6.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包括( ABCD )

A.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B.反对民族压迫,反抗外来侵略

C.热爱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D.扫除前进阻碍,推动祖国进步

7.民族精神是( ABCD )

A.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

B.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C.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的精神源泉

D.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精髓

8.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和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新民族精神有( ABCD )

A.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B.南泥弯精神和延安精神

C.抗美援朝精神和雷锋精神

D.抗洪精神和航天精神

9.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ABCD )

A.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B.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

C.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观需要

D.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10.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是( ABC )

A.民族自尊心 B.民族自信心

C.民族自豪感 D.民族优越感

11.青年大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 ABCD )

A. 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B. 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C. 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D.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12.培养建国之才,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协调发展,具体做到( ABCD )A.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B.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C.要积极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D.要加强身体锻炼

13.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才能( ABCDE )

A.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形成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风尚

C.营造鼓励和支持冒尖、当领头雁,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

D.坚持科学发展观,从而保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E.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14.大学生要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须从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着手( ABCDE )A.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B.要培养强烈的创新动机

C.要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 D.要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E.要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15.创新动机是( ABC )

A.推动人们通过创新去满足需要的内部推动力

B.对创新活动有巨大的影响

C.是创新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

D.是对某个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

16.培养大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需要( ABCD )

A.培养开拓进取的勇气 B.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C.培养健康和谐的心境 D.正确的自我意识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7.人格健全的人,其具体表现为( ABCD )

A.言行一致 B.人生观积极

C.能把自己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

D.把自己的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18.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BCDE )

A.先进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B.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C.热爱祖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统一

D. 热爱祖国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统一

E.热爱祖国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统一

19.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ABCD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20.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进步的爱国主义,表现在( ABCDE )A.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有先进的阶级基础

B.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同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前途紧密联系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爱国主义提供了新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

D.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反对一切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

E.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既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2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须做到( ABCD )

A.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B.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C.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D.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第一位

22.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有( ABC )

A.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B.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C.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D.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成为国防人才的最佳途径

23.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要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主要有( ABCD )

A.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

B.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C.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D.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24.国防观念主要包括( ABCD )

A.国防忧患意识 B.国防目标意识

C.国防价值意识 D.国防责任意识

25.爱国主义包含的几个基本方面有( ABC )

A.爱国情感 B.爱国思想 C.爱国行为 D.爱国责任

三、案例分析题

1.案例:

沧海一粟

清晨的阳光洒进小屋,90高龄的钱学森又开始了工作。虽然因行动不便卧床多年,钱老的工作却从未间断。身边的人员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工作台。现在,他就倚靠在床头翻看着刚送来的报纸。花白的头发虽已稀疏,一双眼却依然闪烁睿智的光芒。

这是一个散发着丰收的清香的早晨。为了祖国和人民,在科学领域辛勤耕耘70多年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又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他永不停歇的思考、探索……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诺言。

“我是中国人,当然属于中国人民”。

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出席开幕式、剪彩仪式,不兼任任何顾问、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钱学森推辞了一切应酬,只为能静下心来,抓紧每一分钟,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专心工作。这是他的乐趣,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问题: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分析:从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事迹中,体现出爱国主义的几方面特点,给当代

大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首先,爱国主义是人类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其次,爱国主义是情感和行为的统一。

第三,爱国主义是道德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第四,爱国主义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钱学森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不但表现为他对祖国的深挚情怀,对人民的深深热爱,还有着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事业的热情与忠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他不仅是爱国主义者的卓越典范,尤其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者。

四、简答题

1.爱国主义的特征和作用有哪些?

答:爱国主义作为人们重要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各个历史时期其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但它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第一,情感的真实性;第二,信念的坚定性;

第三,影响的深远性;第四,行为的实践性。

爱国主义的作用主要有:凝聚作用、动力作用和评价作用。

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答: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大中国人民来说,爱祖国,也就必然爱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立国之本,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是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发展中国的爱国理想;在当代中国,热爱祖国首先要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项选择

1.人生观的核心是( B )

A.人生态度 B. 人生目的 C. 人生价值 D. 人生思考

2.把”方便”“有用”“实惠”作为待人处世原则的人生目的是( C )

A.享乐主义人生目的

B.悲观主义人生目的

C.实用主义人生目的

D.权力至上主义人生目的

3.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自私”“利已”“趋乐避苦”看做是人的生理本能需要,这种人生目的是( A )

A.享乐主义人生目的

B.悲观主义人生目的

C.实用主义人生目的

D.权力至上主义人生目的

4.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相貌平平,但他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乐章。尤其是他在耳朵全聋以后继续作曲,完成了一生中最著名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这种顽强拼搏,与厄运抗争的精神赢行了广泛的崇敬,向世人展示了一种(C )

A.自然美

B.艺术美

C.人生美

D.社会美

5.“有权就有一切”“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人生目的是( D )

A.享乐主义人生目的

B.悲观主义人生目的

C.实用主义人生目的

D.权力至上主义人生目的

6.“一切幸运都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培根这句话表明( C )

A.顺境是绝对的顺利

B.顺境和逆境可以相互转化

C.顺境和逆境可以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D.逆境对人只是一种打击

7.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建立在( B )基础上的人生观。

A.机械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

8.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 C )

A.竞争

B.合作

C.人际交往

D.人际吸引

9.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旨在实现( A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类主宰自然

C.人类完全听命于自然界 D. 随意发展

10.“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这句话是( C )说的。

A.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11.人生观是(C)

A.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B.人自我实现的崇高目标

C.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对社会历史和自然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 B )

A.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C.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不正确的

D.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正确的

13.世界观是( B )

A.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

C.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

D.科学的人生态度

14.人生目的是( B )

A.追求生命的意义

B.人为什么活着的观点和主张

C.人每天为某项具体目的从事某项具体活动

D.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5.人生价值取向是对( D )选择和追求。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价值质量

D.价值目标

16.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 D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

C.社会舆论对个人的积极评价

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17.对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是在下列哪一部著作中提出的( B )

A.《资本论》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神圣家族》

D.《<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8.内化于个体内部的一种可以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价值需要的可能性潜在创造力是( C )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内在价值

D.现实价值

19.“存在就是有用”是下列哪种人生态度的表现( C )

A.享乐主义人生态度

B.悲观主义人生态度

C.实用主义人生态度

D.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0.价值虽然同人的需要有关,但并不是由单方面决定的,价值必须以物质的或精神现象本身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客观基础,这表明价值具有( B )

A.主观性

B.客观性

C.需求性

D.现实性

二、多项选择

1.世界观来源于人的( BC )

A.自我探索

B.生产实践

C.生活实践

D.主观想象

2.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的( ABC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思考

3.对( BCD )等有关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形成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这就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

A.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B.人生价值是什么?

C.人应当怎样活着?

D.人为什么活着?

4.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 B )与( D )之间的一种关系。

A.事物的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属性

D.事物的属性

5.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 A )和

( B )

A.心理倾向 B. 基本意图 C.价值取向 D. 实际行动

6.( A )、( B )和( C )是人生态度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A.认知

B. 情感

C. 意志

D. 行动

7.人生态度应怎样端正:( ABCD )

A.人生须认真 B. 人生当务实

C.人生应乐观 D. 人生要进取

8.人生在世,每天所做的事,无非是处理两大关系,它们是( AD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神的关系

C.人与历史的关系 D. 人与人的关系

9.人生价值是(ACDE)

A.产生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

B.价值关系中,主体是社会人,客体是外界物

C.价值关系中,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

D.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E.作为客体的个人对主体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满足关系

10.人生观在有阶级社会以来具有的特点(BCE)

A.能把握人生方向

B.反映时代特征

C.有鲜明的阶级性

D.调节人与人的关系

E.有相对的独立性

11.关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正确的说法有( ABCE )

A.竞争需要借助作才更有可能获胜,合作增强了竞争的能力

B.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竞争,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C.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愈好,竞争中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D.在现代社会中,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

E.竞争层次的客观性决定了无论何种竞争都离不开合作,合作的基础在于竞争

12.人生失败的原因有( ABCD )

A. 无法预料的自然灾难

B. 社会变迁的不良影响

C.个人心理素质问题 D.个人在认识上的偏差

13.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ABCD )

A.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B.提高人自身的素质

C.尊重并依据良好社会环境

D.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14.人生目的的作用( ABCDE )

A.人生动力

B.选择人生道路的向导

C.决定一个人做人标准

D.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

E.激励人生实践活动

15.科学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协调好以下关系( ABCD )。

A.自我身心的关系

B.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

16.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是要( ABCD )

A.树立科学的人生目的。

B.确立乐观的人生态度。

C.明确肩负的人生责任。

D.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17.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表现为( ABCDE )。

A.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

C.决定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

D.把握人生方向

E.抉择人生道路

18.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是:( ABD )。

A.人来源于自然界

B.人依存于自然界

C.人可以任意主宰自然界

D.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19.无产阶级对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具体表现为( ABCD )

A.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B.责任和贡献的统一

C.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统一

D.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0.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命运的因素有( ABC )

A.客观必然性

B.偶然性因素

C.主观能动性

D.他人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题

1.案例

1982年7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共产党员张华为抢救一个沼气中毒落入粪池的老农,光荣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事情发生后,全国上下广大青年掀起了学习张华事迹的热潮。可是有人却说: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为了抢救一个普通农民而牺牲,是“金子”换了“石头”,太不值得了。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分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对于人生价值,应该是功利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张华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他对社会做出的是精神贡献,而精神贡献是可以促进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更广泛,他的精神鼓舞着人们,比其自身的物质贡献更巨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局限于物质贡献,而忽视了其精

神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要看个人对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其对社会做出的精神贡献。社会劳动的内容是物质生产劳动与精神生产劳动的相互转化和统一,精神贡献同样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四、简答

1.简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联系。

答: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联的。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其中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等。世界观包含人生观,决定人生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它给予人生观以一般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人生观则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应用,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有区别。世界观研究的是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它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它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人生观则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生价值,它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对人生道路上的矛盾持何种态度?它为人们提供关于人生的指导原则。

2.简述人生价值的含义与人生价值的标准。

答: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五、论述题

1.运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提示: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具体分别展开论述。

2.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对每个人当前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尤显重要,请从如下三方面谈谈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当前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3)如何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及学长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尊老爱幼

C.利己不损人

D.爱国主义

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A )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爱国主义

D.尊老爱幼

3.共产主义道德产生和形成于( C )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

D.人类社会的全过程

4.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句话说明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就重视( A )

A.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

B.追求精神境界

C.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修养

D.提倡人伦价值

5.按照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变成自己内在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准则的过程是( B )

A.道德的实质 B.道德修养的实质

C.道德认识的实质

D.道德信念的实质

6.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所要调整的根本利益关系是( C )

A.集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B.局部利益和社会主义整体利益的关系

C.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D.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7.“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属于( A )

A.极端利己的个人主义

B.集团利己主义

C.绝对平均主义的个人主义

D.集体主义

8.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正当利益是( D )

A.个人在任何情况下的任何欲望和需求

B.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C.通过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靠坑蒙拐骗等获得的个人利益

D.通过辛勤劳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合乎道德的条件下获得的个人利益

9.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与社会主义整体利益从根本上说是( A )

A.一致的

B.矛盾的

C.无任何联系

D.毫无差别

10.“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

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这表明,道德品质是( B )

A.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B.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C.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D.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内心状态、心理特征

11.刘少奇曾指出:“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这句话强调了( A )

A.自我修养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身体力行

B.进行自我修养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C.自我修养的完美境界的实现是相对的和无止境的

D.自我修养需要经常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和行为规范来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价值导向应该是(B)

A.公平原则

B.集体主义原则

C.利己主义原则

D.共产主义原则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 D )

A.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C.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14.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B )

A.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道德风尚

C.对外开放程度

D.传统文化积淀

15.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为( A )

A. 道德品质

B. 道德思想

C. 道德情感

D. 道德意识

16.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和人类道德文明,我们的态度是( D )

A.全盘接受

B.一概否定

C.不闻不问

D.批判的继承

17.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 B )

A.不论怎样,绝对牺牲个人利益

B.坚持集体利益为主的前提,适当照顾个人利益

C.集体利益绝对服从个人利益

D.这样的冲突无法调和

18.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调节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是( B )

A.自由主义

B.集体主义

C.个人主义

D.合理利己主义

19.共产主义道德赖以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革命理论的正确指导

B.无产阶级蓬勃发展的斗争意志

C.工人阶级的勇敢精神,自我牺牲决心

D.无产阶级要求解放,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心

20.狭义的个人主义是( D )在十九世纪初在其所著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第斯多惠

D.托克维尔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有( BD )

A.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B.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C.只强调个人的权利,不考虑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D.集体要关心个人利益,创造条件使每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展

2.下列有关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BCDE )

A.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

B.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C.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D.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

E.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

3.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植根于民族的传统道德之中。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有( ABCD )

A.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B.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道德

C.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E.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4.自我修养主要靠个人自己的努力,修身养性,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包括( ABCE )

A.认真学习,把握自我

B.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C.超越现实,设计自我

D.纵情享乐,满足自我

E.勤于实践,塑造自我

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为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自觉遵守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ABCDE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勤俭自强 E.敬业奉献

6.道德品质的培养既是个人修养的任务,也是社会教育的目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