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清热药对

中医清热药对

1.黄芩-黄连

两者苦寒清热之性味、功效相同,皆善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尤以清泄肺、心、肝、胆之火为主,黄连尤长于清泄心、胃、肝经之热。二药合用,以清泄上焦、中焦邪热见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效果更加显著。余在临床常配伍用于口臭、口苦、口舌生疮、口腔溃疡、胃炎急性发作期、湿热泄泻、急性胆囊炎、黄疸型肝炎等病症。两者苦寒较甚,黄连用量以2~5克,黄芩以5~10克为宜,用量过大或久服,易致“败胃”,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故不可过量,应中病即止;脾胃虚寒者忌用。本品苦燥,能耗损津液,阴虚者慎用。

2.黄连-吴茱萸

黄连配吴茱萸见于《丹溪心法》左金丸,黄连长于清胃火,且能泻火解表,清心除烦。吴茱萸辛温,擅长温胃散寒止痛,降逆止吐,与黄连配伍后可反佐牵制黄连之大苦、大寒,二药配用,一主一辅,一寒一温,肝胃兼顾,清胃火、泻肝火、降逆和胃功效倍增。余在临床常用于肝火犯胃引起的胸肋胀满、呕吐、口苦及胃热型慢性胃炎。

3.黄连-木香

黄连性味苦寒,长于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为胃肠湿热之泄泻及痢疾的要药,与擅长行气止痛的木香配伍,一寒一温,苦辛通降,既可清热燥湿,又能行气导滞。两者配合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连丸。余在临床汤剂处方中,常配伍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及急性

胃炎。

4.蒲公英-紫花地丁

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与紫花地丁性味同为苦寒,均长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前者兼可清化湿热,后者另可凉血,治咬咬伤。二者配伍后功效倍增。余在临床常用于一切阳证的皮肤化脓性感染和非化脓性炎症及急性泌尿系感染。

5.射干-桔梗

射干清肺热,利咽喉,消痰涎,为治疗咽喉肿痛之要药;桔梗宣肺化痰,利咽排脓。二药一升一降,肺得宣肃,咽利痰去。二药配伍,祛痰利咽作用倍增。余在临床凡遇因热毒内盛所致咽喉肿痛者必用射干配桔梗,奏效甚捷。

6.石膏-知母

石膏大寒,入肺经,能清肺胃实火,主要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出现的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及胃火上炎而致的头痛、牙痛、咽痛;知母清热泻火,且能滋阴降火,清肺润燥,与石膏配伍,相使为用,其清气分实热,胃经实火之力得以增强。余在临床对肺炎等温热病气分高热、胃火牙痛咽痛、糖尿病胃热甚者常以石膏30克配知母10克治之。

7.生地黄-玄参

二药性味均为苦寒,同属清热凉血药物,但生地黄凉血滋阴作用较好,并能养血;玄参泻火解毒见长,并能利咽喉。二者配伍后,功效大增。余在临床常配伍用于鼻咽癌放疗所致口腔溃疡和咽喉肿痛、

阴虚便秘、潮热盗汗及阴虚火旺引起的鼻出血等病症。

8.生地黄-熟地黄

生地黄为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地下块茎,熟地黄为生地黄加工炮制而成。生地黄性寒长于凉血滋阴,熟地黄则性由凉转温,质更黏腻,长于补血滋阴。两药一寒一温,配伍同用后,习称“生熟地”,性趋于平,二药相须,滋阴养血、止血功效更强,尤其对于既需要凉血止血,又需滋阴养血的病症则更为合拍。余在临床常配伍运用于阴血不足之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相火旺盛之遗精及阴虚火旺之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中医方剂学 目录 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1.麻黄汤1.麻黄加术汤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3.大青龙汤4.三拗汤5. 华盖散2.桂枝汤1.桂枝加葛根汤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桂枝加桂汤4.桂枝加芍 药汤 3.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 4.香苏散1.香苏葱豉汤2.加昧香苏散 5.小青龙汤1.射干麻黄汤2.小青龙加石膏汤 6.止嗽散金沸草散 7.正柴胡饮 第二节辛凉解表 1.银翘散银翘汤 2.桑菊饮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婢汤 4.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汤 5.升麻葛根汤1.竹叶柳蒡汤2.宣毒发表汤 葱豉桔梗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 1.败毒散1.荆防败毒散2.仓廪散 2.参苏饮 3.麻黄细辛附子汤1.麻黄附子甘草汤2.再造散 4.加减葳蕤汤1.葱白七味饮2.千金葳蕤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 1.大承气汤1.小承气汤2.调胃承气汤3.复方大承气汤 2.大黄牡丹汤1.清肠饮2.阑尾化瘀汤3.阑尾清化汤4.阑尾清解汤 3.大陷胸汤大陷胸丸 第二节温下 1.大黄附子汤 2.温脾汤1.三物备急丸2.三物白散 第三节润下 1.麻子仁丸(脾约丸)五仁丸 2.济川煎 第四节逐水

1.十枣汤控涎丹 2.舟车丸 3.疏凿饮子 第五节攻补兼施 1.黄龙汤新加黄龙汤 2.增液承气汤 3.承气养营汤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柴胡枳桔汤 2.大柴胡汤厚朴七物汤 3.蒿芩清胆汤 4.达原饮1.柴胡达原饮2.清脾饮 第二节调和肝脾 1.四逆散1.柴胡疏肝散2.枳实芍药散 2.逍遥散1.加味逍遥散2.黑逍遥散 3.痛泻要方 第三节调和肠胃 1.半夏泻心汤1.生姜泻心汤 2.甘草泻心汤3.黄连汤 第四章清热剂 第一节清气分热 1.白虎汤1.白虎加人参汤2.白虎加桂枝汤3.白虎加苍术汤 2.竹叶石膏汤第二节清营凉血 3.清营汤清宫汤 4.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1.神犀丹2.化斑汤 第三节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1.泻心汤2.栀子金花汤3.清瘟败毒饮 2.凉膈散 3.普济消毒饮 4.仙方活命饮1.五味消毒饮2.四妙勇安汤 第四节清脏脏热 5.导赤散清心莲子饮 6.龙胆泻肝汤1.泻青丸2.当归龙荟丸 7.左金丸1.戊己丸2.香连丸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清热剂(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清热剂 1、三焦火毒证宜选用 A.黄连解毒汤 B.普济消毒饮 C.凉膈散 D.白虎汤 E.导赤散 2、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宜选用 A.黄连解毒汤 B.普济消毒饮 C.凉膈散 D.白虎汤 E.导赤散 3、被誉为”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 C.泻白散 D.白虎汤 E.凉膈散

4、主治大头瘟的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 C.泻白散 D.白虎汤 E.凉膈散 5、赤多白少之热毒痢疾者,治宜选用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痛泻要方 C.白头翁汤 D.芍药汤 E.四神丸 6、赤白相兼之湿热痢疾者,治宜选用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痛泻要方 C.白头翁汤 D.芍药汤 E.四神丸

7、治疗肺痈的方剂是 A.苇茎汤 B.泻白散 C.大承气汤 D.麻子仁丸 E.大黄牡丹汤 8、治疗肠痈的方剂是 A.苇茎汤 B.泻白散 C.大承气汤 D.麻子仁丸 E.大黄牡丹汤 9、泻白散的主治病证是 A.心经火热 B.肝胆实火 C.肝火犯胃 D.肺热喘咳 E.胃热阴虚 10、导赤散的主治病证是

A.心经火热 B.肝胆实火 C.肝火犯胃 D.肺热喘咳 E.胃热阴虚 11、青蒿鳖甲汤证的发热特征是 A.皮肤蒸热 B.夜热早凉 C.骨蒸潮热 D.烦渴燥热 E.午后身热 12、泻白散证的发热特征是 A.皮肤蒸热 B.夜热早凉 C.骨蒸潮热 D.烦渴燥热 E.午后身热 13、方药配伍体现”辛开苦降”法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犀角地黄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营汤 E.白虎汤 14、方药配伍体现”苦寒直折”法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犀角地黄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营汤 E.白虎汤 15、普济消毒饮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银花连翘竹叶 B.薄荷玄参丹皮 C.蝉蜕柴胡桔梗 D.僵蚕陈皮桔梗 E.升麻马勃青黛 16、含有生地、知母的方剂是 A.生脉散 B.玉女煎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5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杀虫、利尿的药物是 A.黄连 B.龙胆 C.秦皮 D.苦参√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龙胆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 2.天花粉的药用部位是 A.花粉 B.根茎 C.根√ D.花蕾 天花粉来源于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3.赤芍的归经是 A.肝经√ B.肝、肺经 C.肝、胆经 D.肾经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4.黄芩和黄柏都具有的功效是 A.除骨蒸 B.清热泻火√ C.安胎 D.止血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的功效。 5.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割取地上部分入药 A.龙胆草√ B.穿心莲 C.鱼腥草 D.青蒿 龙胆草来源于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滇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鱼腥草来源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新鲜全草;青蒿来源于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穿心莲来源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6.紫草具有而水牛角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凉血 B.活血消肿√ C.定惊 D.清热解毒 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消肿,解毒透疹的功效;水牛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功效。 7.治疗疔毒宜选用的药物是 A.紫花地丁√ B.金银花 C.黄柏 D.知母

紫花地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治疗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8.连翘的归经是 A.肺、大肠经 B.肺、心、小肠经√ C.肝、胆经 D.心、肺经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9.疏散风热、清泻里热宜用生品,热毒血痢宜用炒炭品.热暑烦渴多用露剂的是 A.板蓝根 B.金银花√ C.大青叶 D.连翘 金银花生品可用于疏散风热、清泻里热,炒炭品可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热暑烦渴。 10.下列关于药物主治病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败酱草治疗肠痈腹痛 B.白头翁治疗热毒血痢 C.射干治疗咽喉肿痛 D.白鲜皮治疗肝火头痛√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11.下列各药中除哪项外均不能与乌头类同用 A.白蔹 B.苦参√ C.半夏 D.天花粉 “十八反歌”记载有:“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12.有毒不宜过量服用的药物是 A.射干 B.鱼腥草 C.芦根 D.山豆根√ 山豆根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痛、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 二、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 A.清热解毒 B.清热燥湿 C.清透虚热 D.清肝明目(分数:4.00) (1).野菊花、菊花功效的共同点是 A. √ B. C. D. (2).胡黄连、黄连功效的共同点是 A. B. √ C. D. 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胡黄连具有退虚热,清湿热,除疳热的功效。 A.白薇 B.青蒿 C.山豆根 D.石膏(分数:4.00) (1).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可选用的药物是

常用中成药

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 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三、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四、祛暑解表剂 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第二节祛暑剂一、祛暑除湿剂 六一散:滑石粉6:甘草1,清暑利湿。 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二、祛暑避秽剂 紫金锭:避瘟解毒,消肿止痛。 三、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十滴水:健胃,祛暑。(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四、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理剂 葛根芩连丸: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 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 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润肠通便。 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苁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三、峻下剂 舟车丸:行气逐水。 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之痛。 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牛黄上清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火郁发之”)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牛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 牛黄至宝丸: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新血颗粒:清热解毒。 芩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二、解毒消癥剂 抗癌平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西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六节温里剂一、温中散寒剂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 小建中合剂: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良附丸:温胃理气。 香砂养胃颗粒:温中和胃。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香砂养胃丸:止痛。 二、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第七节祛痰剂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橘贝半夏颗粒:化痰止咳,宽中下气。 二、清热化痰剂 礞石滚痰丸:逐痰降火。 清气化痰丸:清肺化痰。

中医清热

中医清热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清热剂。 清热药和方,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高烧,热痢,痈肿疮毒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证候。 热证中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四种;别附;清虚热、清脏腑热法。 本类方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宜适当辅以健胃的药物;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又性多燥,也易伤津液,对阴虚的患者,要注意辅以养阴药,祛邪不忘扶正。 对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的慎用。 竹叶石膏汤 【组成】 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

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正文】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禁忌: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方解: 本方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口干,舌红少苔是阴伤之兆;气短神疲,脉虚是气虚之征;胃失和降,乃致气逆欲呕。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道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本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本证为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气津两伤。热既衰且胃气不和,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此善用半夏者也。

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2)宣毒透疹:“肺合皮毛”,若外感表邪而致麻疹,风疹,疹子应出而未出或出而不畅之时,采用辛散解表的药物,宣发其肺气,使疹毒之邪从皮毛透发于外,使疹出顺利,不致发生变证。 3)解表消疮:若疮疡初起而兼表证,则可通过解表药的开宣肺气、达表透邪之功以消解疮疡。 4)通窍止痛:指苍耳子、辛夷、白芷等药物,具有能使鼻窍通畅而达到消除因风邪阻塞而致鼻渊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的功效。 5)穴肺利咽:一般具有辛凉性味,入肺经,具有消除风热表证或沮病初起而引起的发热,咽喉疼痛的功效,如薄荷,牛蒡子、蝉蜕等。 6)升举阳气:具有解除脾胃气虚而下陷的功效。如用柴胡、升麻配伍人参、黄芪等药物,能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而出现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证。 (5)分类:表证主要由风邪所致,但风邪却常由夹寒与夹热之不问,故而解表药除了共具有辛味外,分别还具有温性与寒性。其中辛温入肺或膀胱经者,善于发散风寒;辛凉入肺或肝经者,又长于疏散风热,故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疏散风热药两类。其中若寒、温药性不明显,或性平的解表药,则随配伍既可用于风寒表证,又可用于风热表证。 (6)选用及配伍原则 1)针对外感风寒,风热的不同,分别选用发散风寒药或疏散风热药。 2)随兼夹证,季节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不同等而选用或配伍用药:①如夹湿者,选用兼能祛风湿的发散风寒药;②痹病初起,选用兼能祛风胜湿止痛的解表药,并配伍祛风除湿药;③暑多夹湿,暑季可配伍祛暑化湿药;④秋多兼燥,秋季可配伍润燥药:⑤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热邪较盛者,当配清热解毒药;⑥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即当患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而外感表证者,分别配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品,以扶正祛邪。(7)使用注意 1)发汗适度,微汗为佳,中病即止:因“过汗伤阴”,“大汗亡阳”,故对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伤阳耗气,损及津液,甚或“亡阳”、“伤阴”。 2)久病体虚、老幼、妇女胎前产后均不宜用大剂解表药。 3)对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久患疮疡、久患淋病、失血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故《伤寒论》中有“汗家、疮家、失血家不可汗”的警语。 4)注意因时、因地适当增减用量:①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②冬季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③北方严寒地区用量宜重;④南方炎热地区用量宜轻。5)煎药法: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辛味药物绝大多数含有挥发油(解表药中仅桑叶、菊花、蝉蜕不具有辛味),而且是较高比例的挥发油,挥发油在常温下就能挥发。 解表药归纳小结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1)按功效归纳 1)发汗解表:①较强:麻黄、羌活、桂枝、香薷、细辛;②较弱:葱白、生姜、胡荽;③用温和:荆芥、紫苏、防风。 2)止咳平喘化痰:麻黄、生姜、细辛、胡荽。 3)利水:麻黄、香薷、桂枝。 4)透疹:荆芥、胡荽。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四气、五味、六、七情、十八反、十九畏、妊娠服药禁忌歌诀 中药性能歌 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四气歌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彰,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纲。五味歌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疗作用不同焉,辛行气血主发散,甘和补中急能缓,苦燥降泄能坚阴,咸能润下且软坚,酸能固涩又收敛,淡渗利水要记全。 六歌枳壳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中药七情歌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妊娠服药禁忌歌斑蝥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麦干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第二章《中药学.各论》一、解表药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荆防,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麻黄发汗治伤寒,风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卫

善解肌,温经通脉化水气。紫散寒兼理气,风寒气滞两相宜。荆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风痉。羌活祛风寒湿奇,外感头疼上肢痹。白芷通窍止额痛,燥湿止带消痈脓。细辛散寒通鼻窍,诸般寒痛肺饮消。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牛蒡透疹散风热,解毒利咽疗痄腮。桑叶清肺兼平肝,风热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根解肌治项强,透疹生津升清阳。二、清热药性寒清解虚实热,湿热疮毒及气血。清热泻火治气热,膏知寒石枯草决,鸭跖芦根密蒙葙,栀子花粉二竹叶。清热燥湿连柏芩,胆草苦参白椿。清热解毒银花翘,野菊公英鱼腥草,青叶板蓝黛贯众,荞麦红藤败酱草,射干豆根穿心莲,白头齿苋地锦草,蚤拳慈姑土茯苓,熊胆漏芦白蔹勃,绿豆鸦蛋四季青,半边地丁蛇舌草。清热凉血生地玄,赤芍牛角紫牡丹。清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连青蒿薇。石膏解肌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降火虚热退,栀子泻火除烦躁,凉血通淋衄疸瘥,夏枯草清肝散结,消瘿瘰乌珠疼解,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凉血又安胎,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黄柏入肾主下焦,燥湿泻火虚热疗,胆草燥湿泻肝胆,下焦湿热肝火炎,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营卫邪,公英解毒消痈肿,乳痈肿痛功尤胜,板蓝根凉血解毒,尤善治毒壅咽喉,鱼腥草解毒排脓,尤善治痰热肺痈,射干解毒善祛痰,咽喉肿痛痰壅喘,白头翁解毒凉血,热毒血痢效尤捷,生地凉血养阴津,吐衄崩中热伤阴,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功效真,丹皮凉血散瘀血,外痈肿骨蒸热,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青蒿透散阴分热,除蒸解暑截疟邪,地骨皮

中医药分类记忆口诀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辛夷胡荽与香薷,白芷葱白加荆防,羌活藁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莫延迟,知母石膏寒水石,芦根竹叶淡竹叶,青葙栀子决明子,鸭趾夏枯谷精草,密蒙花粉功无私。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黄芩黄柏与黄连。龙胆草根加苦参,秦皮橘皮和白鲜。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蒲公英,贯众连翘配地丁,板蓝青叶金银花,野菊青黛土茯苓,拳参穿心半边莲,马勃熊胆共鱼腥,射干败酱鸦胆子,蚤休漏芦白头翁,白花蛇舌马齿苋,绿豆荞麦四季青,地锦豆根山慈姑,还有白蔹和红藤。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紫草丹皮共赤芍,玄参生地兼养阴,血营实热诸证消。

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皆性寒,青蒿白薇有建树,骨皮退蒸别具功,还有银柴胡黄连。泻下药 泻下药物三下分,峻下攻下和濡润,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和千金,硝黄芦荟番泻叶,火麻仁和郁李仁。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除风除湿散寒凝,海风藤茎雷公藤,独活川乌威灵仙,乌稍蕲蛇寻骨风,木瓜老鹳伸筋草,蚕沙松节路路通。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除湿消热肿,秦艽海桐臭梧桐,桑枝防己豨莶草,丝瓜络石穿山龙。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除湿强筋骨,寄生狗脊功不没,五加根皮千年健,芳香挥发浸酒服。化湿药 芳香化湿用苍术,藿香佩兰加厚朴,草果砂仁二豆蔻,温脾健胃寒湿除。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分三,消肿茯苓猪苓先,泽泻泽漆薏苡仁,冬瓜葫芦荠菜添,香加皮和玉米须,蝼蛄入药用生干。利尿通淋关木通,萆薢扁蓄和车前,

瞿麦通草灯心草,石韦滑石海金沙,莫忘地肤冬葵子,利湿通黄用金钱,茵陈虎杖地耳草,垂盆全草功夫全。温里药 附子肉桂能温里,小茴丁香吴茱萸,花椒胡椒荜澄茄,干姜良姜荜茇奇。理气药 理气药物二十一,橘皮青皮大腹皮,沉香木香青木香,檀香枳实共柿蒂,香附香橼九香虫,佛手乌药萼绿梅,甘松刀豆荔枝核,薤白玫瑰川楝齐。消食药 消食化积脾胃和,山楂神曲内金妥,麦芽谷芽鸡矢藤,莱菔理气效更卓。驱虫药 驱虫杀虫槟榔佳,雷丸鹤虱鹤草芽,芜荑榧子使君子,苦楝根皮和南瓜。

中医方剂学歌诀

中医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3.1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九味变,去芷加防己知独; 再加黄连白术好,散风寒清湿热妙。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4.1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4.2香苏葱豉汤 香苏葱豉源香苏,加入豆豉和葱白,解表调气安胎好,妊娠伤寒头身痛。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五味加。 6.止咳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苑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6.1金沸草散 *** ***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3.1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4.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4.1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程氏柴葛解肌汤,柴葛草芍芩地黄, 丹皮知母贝母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1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薄荷粳米荆芥蝉, 玄参石膏甘麦冬,风疹急投莫迟疑。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1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1.2仓廪散 原方加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清热剂(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医外科学)-清热剂 1、玉女煎的功用是 A.清胃热,滋肾阴 B.泻脾胃伏火 C.清胃凉血 D.清胃解毒 E.清胃养血 2、清胃散的功用是 A.清胃热,滋肾阴 B.泻脾胃伏火 C.清胃凉血 D.清胃解毒 E.清胃养血 3、三焦火毒证宜选用 A.黄连解毒汤 B.普济消毒饮 C.凉膈散 D.白虎汤 E.导赤散

4、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宜选用 A.黄连解毒汤 B.普济消毒饮 C.凉膈散 D.白虎汤 E.导赤散 5、被誉为”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 C.泻白散 D.白虎汤 E.凉膈散 6、主治大头瘟的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 C.泻白散 D.白虎汤 E.凉膈散

7、赤多白少之热毒痢疾者,治宜选用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痛泻要方 C.白头翁汤 D.芍药汤 E.四神丸 8、赤白相兼之湿热痢疾者,治宜选用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痛泻要方 C.白头翁汤 D.芍药汤 E.四神丸 9、治疗肺痈的方剂是 A.苇茎汤 B.泻白散 C.大承气汤 D.麻子仁丸 E.大黄牡丹汤 10、治疗肠痈的方剂是

A.苇茎汤 B.泻白散 C.大承气汤 D.麻子仁丸 E.大黄牡丹汤 11、泻白散的主治病证是 A.心经火热 B.肝胆实火 C.肝火犯胃 D.肺热喘咳 E.胃热阴虚 12、导赤散的主治病证是 A.心经火热 B.肝胆实火 C.肝火犯胃 D.肺热喘咳 E.胃热阴虚 13、青蒿鳖甲汤证的发热特征是 A.皮肤蒸热

B.夜热早凉 C.骨蒸潮热 D.烦渴燥热 E.午后身热 14、泻白散证的发热特征是 A.皮肤蒸热 B.夜热早凉 C.骨蒸潮热 D.烦渴燥热 E.午后身热 15、方药配伍体现”辛开苦降”法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犀角地黄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营汤 E.白虎汤 16、方药配伍体现”苦寒直折”法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犀角地黄汤

中医(专长)-中药学-清热药练习题

第六单元清热药 一、A1 1、既能清热燥湿,又能退虚热除蒸,解毒疗疮的药物是 A、银柴胡 B、苦参 C、黄芩 D、黄连 E、黄柏 2、下列哪项不是黄连的主治病证 A、肺热咳嗽 B、血热吐血 C、胃热呕吐 D、湿热泻痢 E、痈疽疮毒 3、善祛中焦湿热,泻心胃火毒的药物是 A、黄连 B、栀子 C、黄芩 D、龙胆草 E、黄柏 4、治疗肺热咳嗽,当选用的药物是 A、栀子 B、大黄 C、黄芩 D、黄连 E、黄柏 5、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A、决明子 B、菟丝子 C、鸦胆子 D、沙苑子 E、牛蒡子 6、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宜选用 A、柴胡、桑叶 B、牛蒡子、葛根 C、蝉衣、升麻 D、桑叶、夏枯草 E、菊花、白芷 7、夏枯草的功效是 A、清心火,利小便 B、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C、清热泻火 D、清肺热,止咳喘 E、清胃热,降血压 8、栀子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除烦,泻火解毒,利尿 B、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C、泻火解毒,利尿 D、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E、清热解毒,除烦止渴,消肿止痛 9、淡竹叶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利尿 B、清热泻火 C、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D、清热除烦,生津 E、清热除烦,利尿 10、既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A、天花粉 B、白芷 C、麻黄 D、芦根 E、知母 11、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的药物是 A、石膏 B、知母 C、芦根 D、黄连 E、天花粉 12、既能清热泻火,又可滋阴润肺的药物是 A、栀子 B、芦根 C、竹叶 D、知母 E、石膏 13、石膏的功效是 A、滋阴润燥 B、除烦止渴 C、生津利尿 D、消肿生肌 E、燥湿解毒 14、大青叶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凉肝定惊

中医歌诀

中医全部快速记忆口诀/歌诀集合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2、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方剂-5清热剂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 方剂学——第五单元清热剂 一、概述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清热剂适用于里热证,凡温热疫毒邪气入气分、营血、脏腑或五志过极,脏腑阳气偏胜,生热化火而致里热证,均为清热剂的适应范围。 清热剂须在表证已解,里热炽盛,或里热尚未结实的情况下应用。热邪伤阴者忌用苦寒药。假热而真寒之象,不可误用寒凉。热邪炽盛,服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采用反佐法。 二、清气分热 白虎汤 【组成药物】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配伍特点有二: 一为石膏、知母相须配合,知母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又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二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 竹叶石膏汤 【组成】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半升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暑热病、温病余热未消,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鉴别】 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均治气分热证。然白虎汤所治为正盛邪实之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为主要表现,为清泻之方。竹叶石膏汤证则为余热未清而气津两伤,为清补之方。 三、清营凉血 清营汤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三钱、生地黄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配伍意义】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而立方。 全方配伍特点:一是咸寒药与苦甘药相配,使营分热毒外透。 二是清营解毒为主,配伍养阴生津药。 三是方中配银花、连翘、竹叶“透热转气”。 犀角地黄汤 【组成药物】犀角(水牛角代)一两、生地黄半斤、芍药三分、牡丹皮一两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1.热入血分证。2.热伤血络证。 【配伍意义】方用犀角(水牛角代)为君药,生地为臣药,白芍与丹皮共为佐药。 【鉴别】 第1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药

清热药 1.写出青蒿、夏枯草、栀子的功效 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2.比较 ①石膏与知母 石膏 [ 辛、甘、大寒,专清实热,善清肺胃(之热),煅后外用清热,清热泻火收敛 除烦止渴 知母 [ 苦、甘、寒,既清实热,又清虚热,善滋阴润燥,泻相火 ②黄芩、黄连与黄柏 黄芩 [ 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又能安胎(清热) 黄连清热燥湿 [ 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火,善治胃热呕吐,湿热泻痢泻火解毒 黄柏 [ 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 ③牡丹皮与赤芍 牡丹皮 [ 长于凉血止血,又退虚热,既治外痈,又治内痈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赤芍 [ 长于散瘀止痛,又清泄肝火 3.写出天花粉、金银花、射干、鱼腥草的别名 天花粉——(栝蒌根,蒌根) 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银花) 射干——乌扇 鱼腥草——(蕺菜) 4.写出天花粉、龙胆草的药用部位 天花粉——(栝蒌的干燥)块根 龙胆草——根 5.写出石膏、鱼腥草、青黛的用法和用量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煅研末 鱼腥草——煎服15-30g;外用适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后下) 青黛——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6.天花粉和芦根清热生津、清肺 芦根和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大青叶、青黛和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

蒲公英与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红藤与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肠痈 秦皮与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青蒿与地骨皮清虚热、清实热、退骨蒸 银柴胡与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 黄连、穿心莲与胡黄连清热 鲜生地与玄参清热凉血、养阴 专清虚热银柴胡 善治目珠疼痛夏枯草 乳痈要药蒲公英 善治肺痈鱼腥草、芦根 善治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 清虚热,清实热知母、青蒿、黄柏、地骨皮、胡黄连、牡丹皮

中药解表药习题及答案

中药解表药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 A.柴胡 B.辛夷 C.升麻 D.生姜 E.白芷 答案:D 2.羌活的性味是: A.辛、甘,温 B.辛、苦,温 C.辛、涩,温 D.辛、咸,温 E.辛、酸,温 答案:B 3.桂枝治疗风寒表虚证,宜配伍: A.麻黄 B.白术 C.附子 D.白芍 E.细辛 答案:D 4.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 A.麻黄、荆芥 B.香薷、紫苏 C.生姜、桂枝 D.麻黄、香薷 E.防风、白芷 答案:D 5.治疗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宜选用: A.荆芥 B.香薷 C.桂枝 D.细辛 E.荆芥 答案:B 6.治疗外感风寒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宜首选: A.防风 B.香薷 C.细辛 D.紫苏 E.白芷 答案:D 7.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咳嗽气喘者,宜首选: A.麻黄 B.杏仁 C.石膏 D.甘草 E.桔梗 答案:A 8.既能解表散寒,又能解鱼蟹毒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香薷 D.荆芥 E.生姜 答案:E 9.功能止血的药物是: A.荆芥 B.紫 C.防风 D.麻黄 E.桂枝 答案:A 10.尤善祛上半身风湿的药是: A.羌活 B.白芷 C.藁本 D.独活 E.细辛 答案:A 11.素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是: A.紫苏 B.藿香 C.佩兰 D.荆芥 E.香薷 答案:E 12.治疗疮疡肿痛,宜选用的药是: A.羌活 B.白芷 C.藁本 D.细辛 E.防风 答案:B 13.善治鼻渊头痛的药物是: A.羌活 B.辛夷 C.藁本 D.紫苏 E.荆芥 答案:B 14.误服生半夏中毒,应考虑选用:

《方剂学·清热剂》

第四章清热剂 1、定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 方剂,统称清热剂。 2、适应病证:里热证 高热 里热证≠里实热证 炎症 里热证的成因 ?外感:六淫入里化热 ?内伤七情,气郁化火 ?饮食:过于辛辣或过用温补膳食 ?久病阴虚,虚热内生 里热证 经热 散漫之热 郁热局部之热 实热热毒搏结气血,腐败血肉 里热陷心包 热热结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水热互结 虚热热病后期,阴虚发热 3、分类:清气分热--热在气分 清热凉血--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 清热解毒--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清脏腑热--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 清虚热--热病后期,余热未尽 4、使用注意:⑴辨别热所在部位 ⑵辨别热证真假 ⑶辨别热证的性质:“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⑷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⑸热盛格药时,可采用反佐法(种类少,量小) 第一节清气分热 白虎汤Ⅰ类《伤寒论》 释名: 《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夏热秋凉,暑热之气,得秋而止,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 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 伤寒化热入阳明里热炽盛①大热 ②大汗 ③大渴 温热邪气入气分④脉洪大 治法:清热生津 君:石膏辛散热张锡纯:石膏退热,不仅“以寒胜热”

甘生津而且“逐热外出” 寒清热 质重降火 臣:知母:苦寒、质润为何不用生地、麦冬养阴? 佐: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防止苦寒伤胃 小米:兼清热除烦,和胃安眠 糯米:兼收涩之功 黑米:长于补血 粳米的作用:药液变稠,便于吸收钙离子 保护胃气 煎药时间以米熟为标志 辩证要点: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使用注意:表证未解之无汗发热; 脉见浮细或沉; 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 蒲辅周:“不可在白虎汤中加上三黄解毒泻火,这样方的性质,由辛凉变为苦寒,就成了死白虎,反不能清透其热。” 《蒲辅周医疗经验》2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许玉山医案》:张某,男,30岁,工人,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干,西医按 感冒治疗后,症状不减,改服中药辛温解表,恶寒止,发热加重,烦躁,口干,喜冷饮。10余日后,来院就诊:壮热,烦躁不宁,口渴饮冷,头汗淋漓,曾持续冷敷头部,发热仍不退,头昏头痛,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附方:白虎加人参汤:气阴两伤 白虎加桂枝汤:热痹 白虎加苍术汤:湿热痹 竹叶石膏汤Ⅰ类《伤寒论》 证治分析: 气分余热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三、简答题 1.简述清热泻火药的含义、药性、功效。 答案: 清热药中,清热力较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甚的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这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还分别具有清肺热、清胃热、泻心火、泻肝火等功效。 2.简述石膏的功效。 答案: 石膏入药有生用、煅用之分。生石膏的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石膏清热泻火力弱,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功效。 3.比较石膏与知母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 石膏、知母均具有甘寒性味,均主归肺胃经,同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味兼辛,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味兼苦而质润,兼入肾经,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 4.简述芦根、天花粉的功效的异同点。 答案: 芦根、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渇。芦根还能清热除烦、清胃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 5.简述芦根、淡竹叶的性能、功效的异同点。

芦根、淡竹叶的性味甘寒,同归胃经;芦根甘味大于淡竹叶,主归肺经;淡竹叶味甘淡,主归心经,兼入小肠经;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芦根还善生津止渇、清胃止呕。 6.简述栀子的功效。 答案: 栀子入药有生栀子、焦栀子之分。生栀子偏走气分,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入血分而功偏凉血止血。 7.简述清热燥湿药的含义、药性及功效。 答案: 清热药中,燥湿力强,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因其苦寒降泄、清热力大,故多并有清热泻火作用。 8.简述黄连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的区别。 答案: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热、和胃止呕,多用于寒热互结及湿热中阻之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9.简述黄芩、黄连、黄柏的性味、功效的异同。 答案: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黄柏次之,黄芩较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黄柏偏泻下焦相火,能除骨蒸。 10.简述龙胆的主治证。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 一、A1型题 (1)治疗疟疾寒热撫感署邪者得最佳药物就是: A柴胡 B青蒿 C黄苓 D白薇 E鸦胆子 答案B (2)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得药就是: A银柴胡 B秦苑 C地許皮 D青蒿 E白薇 答案D (3)连翘除具有淸热解毒作用外,还能: A除湿止痒 B利尿消肿 C活血止痛 D淸肺利咽 E消痈散结 答案E (4)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 A祛瘀 B F乳 C利尿 D除痹 E通便 答案C (5)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 A生肌敛疮 B杀虫止痒 C利湿通淋 D泻肝胆火 E凉血消斑 答案C (6)黄苓、黄连打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就是: A泻火解毒

C淸热安胎 D淸热利湿 E淸泻相火 答案A (7)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得药就是: A黄苓 B秦苑 C黄柏 D生地 E山栃 答案C (8)鸦胆子得用量用法就是: A 3-10克,先煎 B3-I0粒,煎服 CO、5-2克,吞服 D 1-15粒,后下 E 10-30粒,吞服 答案E (9)功能淸热解毒,既可治疗肠痈”又可治疗肺痈得药就是:A红藤 B鱼腥草 C败酱草 D丹皮 E桃仁 答案C (10)功能淸热解毒而长于治疗烧烫伤得药物就是: A山慈 B败酱草 C四季青 D半边莲 E白花蛇舌草 答案C (11)善治冷积久痢,对阿米巴痢疾有良效得药就是: A白头翁 B秦皮 C马齿觅 D鸦胆子 E黄连 答案D (12)银柴胡得功效就是: A淸血热,退虚热

C退虚热,淸肝热 D退虚热,淸疳热 E清实热,除虚热 答案D (13)生地黄除能淸热凉血外,还能: A养阴生津 B泻火解毒 C淸热利尿 D安神定惊 E退除虚热 答案A (14)功能淸热燥湿而长于泻肺经之热得药就是: A黄苓 B黄连 C黄柏 D龙胆草 E苦参 答案A (15)风热目疾,翳膜遮睛之证,应首选: A谷辅草 B密蒙花 C夏牯草 D青箱子 E石决明 答案A 16)既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又可用于肝虚目昏干涩得药就是:A夏枯草 B青箱子 C谷精草 D密蒙花 E枸杞子 答案D (17)鸭跖草主治除何iiE以外得病证? A热病发热 B热淋水肿 C咽喉肿痛 D痈肿疮毒 E风热火眼 答案E (18)寒水石得功效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