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出来的高效率_观后感

盯出来的高效率_观后感

盯出来的高效率观后感

读了《盯出来的高效率》之后,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管理是盯出来的,像我们部门出现的某些问题,原因是我们没有盯上,出现问题没有盯到底。有些产品的质量未能得到根本的保证,在部门的生产管理中有布置、有要求,却没有盯到结果的完成情况,没有在部门员工心中形成一种生存危机意识,一种质量忧患的意识,一种做事过程中有监督、有落实的意识,这种现实状态的改变,就是靠我们去盯。以前的工作较多使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靠说教就能把生产进度、产品质量问题解决好,所以并没有有力的提高到员工的素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盯过程、盯结果、盯着员工做好每个产品,势必要将我们部门做出的产品没有质量问题,为公司提高效益。

管理真的是盯出来的,现在我明白了这个盯并不是一定在边上看,这个盯是监督、检查、对我们部门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要仔细检查,做到人人检查,接下来我们公司生产冷柜也应该像看的文章里一样从下料、冲床、折弯、点焊、总装出厂,我们每一步,每一道程序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应该盯住细节,要做就做到最好,真正达到:“质量第一,一次做好所有质量问题”的生产理念的要求。

这篇文章其实真正告诉我们盯的要求就是让每个员工的观念改变,质量代表公司的形象,要有订单,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做到精益求精,做到让客户们没有毛病可挑,这样我相信我们的公司一定能越做越好,所以我们不能让员工有松懈的念头,所以我们一定要盯住自己,盯住自己的生产环节,我们一定要拿出自己最出色的一面来完成公司的每一个工作指标。

(完整word版)7个习惯教出优秀学生读后感

读后感 记得去年的现在我刚成为一名老师,即将踏上讲台的我充满了紧张与兴奋,转眼间一年的光景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很多,从最最开始的如何上课,如何管理班里,慢慢的变成思考怎样能把课上的更好,怎么能把班级管理的更好......这个过程的转变使我开始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贵在坚持思考,难怪很多人刚进入教师队伍时都是豪情壮志,最后去随波逐流,沦为平庸,能成为优秀的老师又有多少呢?为了提高自己,我利用假期潜心专研优秀教育家的教育心得,颇受启发,让我有信心在接下来的教书生涯中取得成功。 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7个习惯教出优秀学生》是史蒂芬.柯维的著作。史蒂芬.柯维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书中介绍了成功青少年所公共拥有的七个习惯,一是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五、知己解彼,移情沟通的原则六、综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我们总是渴望自己做一个成功的人,但是常常事与愿违,是努力付出的不够多,可能是我们的方法有误,抑或是我们的方法有用,但是收效甚微,于是乎,我开始思考,究竟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做好了上述的七个习惯,我们就可以成为优秀,这七个习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心中牢记这七个习惯,逐步养成这七个习惯,那么成功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给教师的建议》是中国教师吴俊伟的著作,该书也使我感受颇深。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这本说把这句话说到了极点。读着此书,犹如乘坐一条小船,将你载向知识的海洋,又犹如一把万能的钥匙,为你开启未知的门窗。读完后,我深深理解“教师是我们的第一身份”,“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不仅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更要研究自己”,“教师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深深感受“教育需要爱心、耐心,更需要科学的支撑”,“教师要以心灵润泽心灵,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感动赢得感动,以善良影响善良”,“特别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话语权,一定要理智、冷静,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份倾听”。就这样,我一篇一篇阅读着他的书,一个教育者优雅的气质、平和的语言、深沉的思想和开阔的视野跃然纸上,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仿佛在欣赏着一个优秀教育者的教育之思、教育之行和他的教育之梦,在聆听一个优秀教育者充满智慧和教育经验的建议。我不禁想起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想起他那影响千万中国教师、影响中国教育的《给教师的建议》,吴俊伟就是我们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看完《给教师的建议》后,让我获益良多,使我不时地反思自己,鼓励自己。使我体会到,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读几本好书,参照比较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每年都会得到有利于我们教师成长的书籍,而这次却是我自己选的。这是一本有关青年教师的一本书。作者从教26年,经历了书中所涉及的青年教师心灵成长的大部分阶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经历的挫折和成功体验。书中有大量一线优秀教师的案例,对读者有较强的启发性。颇具文采与诗意的文风,让本书读来颇感轻松、愉悦,同时通过层层设置的问题带领读者不断反思自身,突破自身的心灵成长障碍。 本书向您传递的,是这样一种成长理念:每一名青年教师,都有成为卓越教师的可能。之所以绝大多数人最终沦为平常,是因为在成长的重要节点上,往往缺乏了进一步前行的动力与方法。只要能够激发起内在的成长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行动方法,每一个生命就都能创造职业的传奇。 这本书让我们重拾前进动力,重获行走方法。这些建立在他人成功经验基础上的研究成果,相信无论是对于刚刚起步的新教师,还是对于业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都具有积极的引领价值。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过程,本质上说,就是以成长中日渐聚集的强大力量,不断扩展与充实心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心灵的内涵不

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生命由此而日渐脱离平庸,朝向优秀乃至卓越持续前进。 在浪漫的激情和复杂的现实间,潜伏着无穷无尽的暗流。这些暗流,常常会在意想不到的状况下,从无法预知的角落里突然涌出,一下子便将新教师辛苦搭建的教育殿堂冲垮。面对这份淫威,任何激情、梦幻、诗意、纯真、好奇、渴望、紧张、充实,都只能像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孩子,要么睁大了吃惊的双眼,面对废墟无助地叹息,要么在片刻的伤感后,迅速转移了视线,去另一个空间上另建新的乐趣。 然而,教育的特殊属性,却既不接纳长吁短叹,也不容忍异地重建。教育面对的,就是这一群有个性、有追求的鲜活生命。这些生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需要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空间里砍削修补,使其能一步步脱离愚昧与低俗,走向智慧与崇高。 因而,真正的教育,就逼迫着新教师不得不直面这份惨淡,不得不弯下身体清扫芜杂、清洗污浊,然后,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的勇气,再次筑起心中的圣殿。 第二篇:《青年教师成长之旅》读后感 《青年教师成长之旅》读后感 [2014-7-411:51:00|by:wshine]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责任胜于能力》有感 苏荣书记说过:“阅读是生命的一种光合作用,生命的质量需要用阅读来锻铸。”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需要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来对“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进行重新审视和鞭策,才能使我们不断奋发进取,超越自我。 今年,店部为每位员工下发了《责任胜于能力》一书,在部门的组织下我们多次深入学习、讨论,针对《学习安排及要求》上提出的问题,对自己进行了直击心灵的拷问与反省,从而引发对自身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思考,探索如何在本职工作中用“责任心”实现自我突破与超越。 责任是动力,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产生正视困难的勇气和斗志,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毅力。责任感的缺失比能力不足的后果更严重,责任胜于能力,因为能力永远承载于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因为责任会让我们平凡的能力一点点积累,一点点释放。缺乏责任意识,心思和精力不在工作上,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把工作干好,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就会有使命感,就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态度不一样,精神状态、工作质量也就不一样 曾经,我也陷入过这样的误区,面对日复一日的繁忙和琐碎的营销工作,我有过松懈和倦怠;面对工作中一次次的挫折与困难,我也对能力产生过质疑,对工作产生过气馁,当我深读过《责任胜于能力》

一书后,我渐渐明白:带着一颗责任心,认真地面对你的工作,在此牵引下,你会更加坚定面对挫折与困难的信心,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销”没有固定的培训教材,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没有教科书可以参考,能力的大小与责任心的强弱息息相关,在开拓新客户过程中,也许多一次,再多一次的拜访问候就能留下合作的机会;在会议接待过程中,也许多一些,再多一些耐心和细致的服务就能让客人满意;在营销方案的制定中,也行再想一下,再多想一点,就会有灵光一闪的绝美创意;责任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工作质量与能力。步入营销岗位也已经一年多了,从最初单纯的学习、模仿到渐渐地在工作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带着“责任心”去工作,让我能更好的去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更让我充分享受战胜挫折、克服困难而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工作的责任心会转化为工作中的动力和压力,在动力和压力之下,我收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这将使我受益终身。 让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有多少借口“似曾相识”:工作这么多,时间紧,困难大,怎么可能完成?客人真难缠,这么多无理的要求,怎么可能做到?这项工作我没做过,也没人教我,怎么可能完成?在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问题,不是全力以赴去面对,而是千方百计地找出种种理由或借口搪塞、逃脱责任。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的心理安慰,长此以往,因为有各种借口可找,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法设法争取成功,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借口”对于一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通过读《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二、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三、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四、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一) 最近有幸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初看题目总觉得是位教育学者在那说些教育大道理,大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再看作者罗恩。克拉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人,1995年起执教,28岁时获2001年年度迪斯尼美国优秀教师奖,没想到写这本书的作者和我们一样是一线的教师,这不禁使我增加了兴趣,认真阅读了此书,作者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他告诉我们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我感到:优秀是教出来的,教育的成败最主要的就是是否重视细节。因为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在对孩子严格施教同时,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书中的每一个内容其实都是在谈要重视细节,这样才能体现尊重,不仅只要求到了待人接物,“开开心心收礼物”当收到礼物无论喜欢与否都要欣然接爱,以免使送礼人情感受伤。让学生学习为人处事,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真谛,

这也是我们很多老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其实也就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从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而不是像有些家长动不动就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你怎么搞的,连这都不会?”“怎么考成这样”、“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注重细节的教育能使我们和孩子时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读这本书,我觉得,克拉克先生最大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55个细节的多,细节对孩子全方面的关注,而且更应该是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一个点一件事的做起,如果没有从第一个细节开始的小小规矩,那就不可能最后的顺理成章。如果没有从说话、鼓掌、问候、谢谢这样小小细节开始,就不可能实现看电影时别说话,解决纠纷要冷静等令我们头痛的症结。给了学生规矩,并不一定能真正实现,如果没有克拉克先生克服一切阻力,孜孜不倦的坚持,尽管再不情愿也坚持,尽管再困难也坚持,甚至为了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

教师应该阅读的百部教育名著

温州市教育局推荐“百部教育名著”目录 基础篇(30部) 1.《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9.《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 10.《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19.《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 《儿童发展》, (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4.《有效教学方法》,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6.《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7.《终身教育引论》, (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 28.《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拓展篇(50部)

责任重于能力读后感

责任重于能力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责任重于能力读后感(一) 《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其深刻的内涵,浅显易懂的道理,特别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强的说服力,阐明了责任有无直接决定事物的成败。 责任重于泰山,责任胜于能力。一个人工作做得好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对工作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人的一生会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社会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如果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就等于放弃了生活,也将被生活所放弃。责任可以使人坚强,可以使人发挥自己的潜能;责任同时可以改变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正如书中所说的:“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 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全面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只有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工作才能由压迫式、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并享受工作乐趣,取得成绩的快乐。我认为,“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记得看过一个电视专题

片,侯耀文先生谈起自已的父亲侯宝林大师对他的影响,回忆了一段文革期间的往事:侯老先生当时由于受到冲击,被分配扫厕所,但他毫无怨言,整日乐呵呵的将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逢人还主动招呼,一点不因扫厕所感觉低人一等或不好意思。侯耀文当时不理解,就问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回答他:“既然分配我扫厕所,那么这就是我的新工作,我就必须要做,还要做的比别人都好”。 这种宠辱不惊的精神,一直铭记于侯耀文的内心,并一直激励着他日后漫长的艺术生涯。这个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负责任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缺乏责任心的人,也就没有了发挥才能的舞台,成就不了事业的同时,只能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 本书的最后一章谈到:责任即荣誉。为荣誉而工作,就是主动争取做得更多,承担更多的责任;为荣誉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满腔热情地做事;为荣誉而工作,就是给同事以帮助,自动自发,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现在的社会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真正能把工作做好的是既有能力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才。 只有忠于职守,努力工作,才能树立自己的荣誉,同时赢得他人的尊敬,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责任重于能力读后感(二) 读完《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第一次正视“责任”两个字的力量,该书以责任、忠诚、能力为重点,浓缩了大量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忠诚与责任的深刻内涵、责任与能力的辩证关系,

读《洋思高效课堂》有感

读《洋思高效课堂》有感 会昌中学谢芳亭 “洋思的生源不是最好的,洋思的师资也不是最好的,但教学质量却在最好之列,究其原因,一切源于高校的教学模式。”这是《洋思高效课堂》这本书的封面上的话。看到这里我很好奇,课堂效率一直是我的心头结,学生成绩不好总是埋怨学生质量不高,是怎样一种课堂模式可以让成绩不好的同学也普遍取得好成绩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洋思的高效源于洋思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洋思,校长一直贯彻着这样一种理念: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2.差生也是宝。 3.“教学第一”的用人思想。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每位老师都听过,也曾试着抱着这么一个理念去实践自己的教学。但是自己努力后发现,不管怎样做,还是有教不好的学生,因此,这个信念渐渐泯灭。但是,在洋思创始之初,校长并没有放弃,终于探索出一套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洋思所有的教师秉承着这么一份责任感,因此尽心尽力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然差生也是宝,而要保证差生成宝当然需要过硬的教学质量,教学第一的用人思想,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各位老师心无旁骛,均向质量看齐,高效课堂在思想上得到了保证。

要保证课堂质量,最重要的还是课堂教学方法。洋思的教学结构可以总结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全部过程都让学生学,体现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一)关于先学。这里的先学,要求在课堂上先学,而不是课前预习。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保证大家先学的质量,课堂上在老师监督下先学只能自己开动脑筋,做不了弊。其次,紧凑的时间有助于帮助大家集中注意力,保证质量。再次,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减少课后作业。二是在老师开讲之前,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迅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三是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在关键处合适处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先学变得有目的、有内容、有责任。 (二)关于后教。后教中教什么最关键,怎么教也值得深究。首先要教先学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教的时候也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相互”教,兵教兵,集思广益,老师起导教的作用。 (三)关于当堂训练。当堂训练必须是当堂。和先学必须在课堂上一样,如果放在课后,就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不能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训练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使笔头训练、口头训练、操作训练。 洋思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先进的,既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学,又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学起来有效果。既适应应试教育下的大班制课堂,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位同学以发挥的空间,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完美结合。然而,这种先进的模

优秀是教出来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 又名《教育的55个细节》 ——一位美国优秀教师的教学心得 想把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变成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人吗?你不妨跟获奖教师克拉克先生学两招。他从自已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已独特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都简单易学,并且行之有效。有许多学生在他的教导之下改变了自已的人生,成了优秀学者、成功人士。作者将通过自已多年的教学心得告诉你,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你善于引导和培养,“坏”学生也会变成有出息的好孩子。 作者:(美)罗恩.克拉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人,1995年起执教。他曾在美国很多问题学校任教,现为纽约哈莱姆学校(哈莱姆为纽约著名黑人住宅区)教师。自从赢得了2001年度迪斯尼美国优秀教师奖以来,罗恩.克拉克一直在全美为各地的教师、家庭教师协会和学校董事会作报告。他的教学经验被多次录制成广播、电视节目在全美播出,受到广大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细节1: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回答大人的问话时,要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是的,妈妈;是的,阿姨……如果只是点头或用其他方式表达"是"或"不是",那是不可取的。 细节2:用眼睛和他人沟通。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 细节3:向表现出色的人表示祝贺。假如班里的某个孩子玩游戏赢了,或把某件事做得特别出色,我们都要祝贺他。鼓掌至少要持续三秒钟的时间,还要确保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亮。 细节4:尊重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对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表示尊重。要尽可能地这样说:“我同意某某的观点,同时我也感到……”“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尽管她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是我觉得……”或者“我认为某某的观察真是太精彩了,它让我意识到……” 细节5: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挂在脸上。假如你赢了,或把事情做得挺漂亮,千万别吹牛;如果输了,也别把不高兴写在脸上。相反,你应该说:“这场比赛真过瘾,我还想接着跟你玩儿。”或说:“赛得不错!”要不干脆什么都别说。若表现出不愉快的情绪或挖苦别人,比如说:“你打得实在不怎么样,我根本就没好好和你比。”这样的话只能显示出你的虚弱。 细节6:与人交谈时,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一定也要回问对方。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就应该回问对方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问:“周末过得怎么样?”你应该先回答,然后再回问一句。下面做个示范。问:“周末过得怎么样?”答:“不错!我们全家逛商场去了。你

人的现代化读书笔记

人的现代化读书笔记 【篇一:推荐写读书笔记的书目录】 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推荐书目 基础篇(30部) 1.《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9.《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 10.《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9.《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责任胜于能力》一书有感

读《责任胜于能力》一书有感 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更好的认识和落实自身岗位职责,公司组织开展了“读一本好书、促企业发展”的活动,本人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了《责任胜于能力》一书,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形成如下感想和行动计划: 一、结合我的岗位职责,我对《责任胜于能力》一书有以下理解 《责任胜于能力》深刻地剖析了在工作中“责任胜于能力”的行为准则,是一本鼓励人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走向成功的难得好书。在这本书中,对责任做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当我认真读完《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每一个人都要对工作负有责任,不管你的职位高低。学习使我懂得:工作意味着责任,工作呼唤责任,工作需要忠诚,工作要做到更好。 一、责任是一种使命 “人可以不伟大、人可以清贫,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责任”。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得对他人负责,这是社会法则,这是道德法则,这还是心灵法则。比如:做儿女就要有做儿女责任;做丈夫就要有做丈夫的责任;做妻子就要有妻子的责任;为人父母就要有父母的责任;生在社会就要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责任使家庭充满爱,责任使社会平安、稳健的发展,责任使人生活的宁静和美好。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的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性的升华。 二、责任胜于能力 书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某天线公司的产品质量不错,但是一年销量不佳,于是公司老板到营销部,让职员各抒己见。一个很普通的年轻小职员,并没有把职位放在首位,而把企业的发展做为第一原则,分析了销售中的问题,并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挽救了企业,同时也赢得了营销部经理的职位。那么在他的身上,体现的就是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最能激发人自身潜在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创造事业的才能,使人在重压之下,更能出色的完成任务。书中许多的事例都充分说明责任胜于能力。 三、责任与能力带给我的其他启示 1、清楚责任,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

读《高效课堂22条》有感

读《高效课堂22条》有感 有幸拜读了李炳亭先生写的《高效课堂22条》,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效课堂22条》从题目来看,就觉得教育理念新颖,贴近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指路灯。回顾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也搞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模式的构建……无不是为了掀起教育的另一番新天地。 高效课堂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体,学生却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他们组成学习小组与对子,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经过群学,讨论,每个人都对知识有了相当的掌握,于是学生接过了老师的担子,走上了讲台,大胆的表述着自己的观点,从容的讲述着解题的思路。一堂40分钟的课,以前老师可能讲30分钟或40分钟,在高效课堂,这一情况完全相反,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向自己的同学授课,老师坐在了学生的位置,要么给予引导、要么向学生学习。可以说,在这个课堂上,“教”与“学”真真切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而高效课堂上,学生跟老师则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有跟老师一样的权利,他可以讲课,可以对老师的做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探讨。老师说的学生并不是完全认同。出现疑问的时候,学生会大方的跟老师说:老师,我认为这道题应该这么做。即使讲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是“我的课堂”,所以“我做主”。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自己力求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可当

遇到困难时,自己却退缩了,前功尽弃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尽管自己力求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但当遭遇学生的沉默时,遭遇时间的紧迫时,遭遇教学成绩的影响时,自己却又没能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坚持下去。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老师,我们应该坚信,课改任重道远,但让我们一起勇挑重担,向目标出发,努力使自己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尽情的发挥所长吧!

《优秀是教出来》读书心得

《优秀是教出来》读书心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 拿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读后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

优秀是教出来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 细节1: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回答大人的问话时,要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是的,妈妈; 是的,阿姨……如果只是点头或用其他方式表达"是"或"不是",那是不可取的。 细节2:用眼睛和他人沟通。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 细节3:向表现出色的人表示祝贺。假如班里的某个孩子玩游戏赢了,或把某件事做得特别出色,我们都要祝贺他。鼓掌至少要持续三秒钟的时间,还要确保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亮。 细节4:尊重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对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表示尊重。要尽可能地这样说:“我同意某某的观点,同时我也感到……”“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尽管她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是我觉得……”或者“我认为某某的观察真是太精彩了,它让我意识到……” 细节5: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挂在脸上。假如你赢了,或把事情做得挺漂亮,千万别吹牛;如果输了,也别把不高兴写在脸上。相反,你应该说:“这场比赛真过瘾,我还想接着跟你玩儿。”或说:“赛得不错!”要不干脆什么都别说。若表现出不愉快的情绪或挖苦别人,比如说:“你打得实在不怎么样,我根本就没好好和你比。”这样的话只能显示出你的虚弱。 细节6:与人交谈时,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一定也要回问对方。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就应该回问对方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问:“周末过得怎么样?”你应该先回答,然后再回问一句。下面做个示范。问:“周末过得怎么样?”答:“不错!我们全家逛商场去了。你怎么样?周末过得好吗?”这是个礼貌问题,你要向别人表示,像他们对你感兴趣一样,你也对他们感兴趣。 细节7: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捂住嘴巴,然后说“对不起”。咳嗽、打喷嚏或打嗝时,应当转过头去,并用整只手捂住嘴巴(只用半只手可不行)然后应该说句“对不起”。 细节8:不要做出无礼的表现。不要撇嘴,嘴里发出“嗤”的声音,不要翻白眼,也不要表现出任何不尊重别人的态度。 细节9: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 细节10:收到你不喜欢的礼物后,不要对礼物本身或送礼人表现出不满。接受别人的礼物时,永远不要对这件礼物说三道四,或暗示你不喜欢,以至于让送你礼物的人难堪。 细节11:顺手做些善意的举动,给别人以特别的惊喜。每个月至少一次,创造性地为别人做一件令人惊喜的、善意而又慷慨的事情。 细节12:给你的同学判卷,要公正。允许学生们相互之间判卷。给其他同学的试卷判分时,如果比实际分数高了或者低了,高出或低出的分数将在你本人的试卷中扣除,你只能在错误的地方打个叉子,并写上错题的数量。 细节13: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的时候,要全神贯注。如果这时我叫你单独朗读,你应该知道我们读到什么地方了,而且必须立刻接上。 细节14:书面回答问题时,句子要表达完整。举个例子,如果问:“俄国的首都在哪里?”,书面的回答应该是:“俄国的首都是莫斯科。”同样,为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人在回答别人问话时,也要用完整的句子,这点很重要。举个例子,如果有人问你:“你好吗?”你不能简单地回答:“很好。”而应该说:“我挺好的,谢谢您。你怎么样?”

早期教育与天才

早期教育与天才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 这本书是日本木村久一先生的著作,于上世纪90年代被译成中文。据说一些名家都看过这本书。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算做一个引言,讲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其他六章每章讲述一位天才的早期教育,重点谈及父母早期教育的方法。其中第二章是《威特的教育》,是作者对《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一个简介。本文就由此展开。《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威特的父亲写的关于威特14岁以前的教育。虽然此书年代久远,却愈来愈显示出勃勃生机。其中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推广。 首先我们需要对本书的主要人物作一下简单介绍。威特的父亲是德国一个乡村牧师,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一个非常富于创见的人,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克服了种种障碍,最终培养出威特这个“天才”。威特生于1800年,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时发表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威特一生都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许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然而威特并没有高超的天资,恰恰在出生时被认为是一个痴呆的婴儿。那么卡尔?威特是如何成为一个驰名中外、学识渊博的天才而且在早年就表现出超人的素质的呢,这完全归功于威特父亲高水平的早期教育。威特父亲的早期教育取得了十足的成功,取得成功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威特父亲始终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因此威特父亲从威特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他认为,在五岁之前,孩子能够掌握一生所掌握知识的80%,五岁之前是孩子形成知识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许多知识就难以形成。另外,在一次关于教育问题的学会上,他坚信: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天赋再好,后天不开发,也会成为平凡的人,天赋不好,后天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第二、丰富的知识。威特的父亲作为一名牧师,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因此才能在教育孩子时得心应手。威特懂得六国语言,对许多学科都有造诣,因此可以肯定,威特父亲也懂得多国语言,对许多学科也都有研究。因为自己不会而去教育孩子,是不现实的。 第三、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威特父亲十分欣赏爱尔维修的论断:“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因此,威特父亲特别注意教育方法的应用,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情境使孩子受到最好的早期教育。 第四、全面的教育。威特之所以会多国语言,多门学科,并且长大后依然才学横溢,而且很长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威特父亲全面的教育。 第五、坚强的毅力。要想培养出一个“天才”,不经过艰辛的努力是办不到的。威特父亲在教育小威特时踏踏实实、严肃认真、一如既往、二十年如一日,为了教育好威特,把自己的所有才能都施展出来。威特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威特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威特的教育》一章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早期教育经验。 第一、尽早发挥孩子的能力。按照能力递减法则,生下来具有100度能力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5岁时还有80度的能力,10岁时减少到60度,到15岁时就只investigations by person/in accordance with credit rules, personnel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5篇优秀700字范文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5篇优秀700字范文《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让小编对“责任”这个词有了更深的认识。“责任”是最基本 的职业精神,它可以让一个人在所有的员工中脱颖而出,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约束, 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 和借鉴。 读了《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认我对“责任”这个词有了更深的认识。“责任”是最基 本的职业精神,它可以让一个人在所有的员工中脱颖而出,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约束,是做人、做事的基础。 作为教师的我们从事的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职业。如果在我们工作中不负责任,没能 使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材,这不仅仅贻害了一个人、一个家庭,更是危害了国家和社会。 因此我们必须负责任地工作,用心去爱护、去培养自己的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书写习惯、读书习惯、路队、纪律、卫生等常规习惯的养成,以及孩子们日常的生活事务处理工作,这些无不得付出爱心与真心,才能让孩子们买你的帐,从而顺利圆满的完 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为把他们培养成将来的栋梁之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付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则热感的人才有 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受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事实上,只有眼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付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 次失去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致命之本——信誉与尊严。 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能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责任,你所能做的就是有 价值的,你就会活动尊重和敬意。有的责任担负起来很难,有的却很容易,不在于工的类别,而在于做事的人。只要你想、你愿意,你就会做的很好。 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无论一个人但任何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他 都对他热付有责任,这就是社会法则。 当你在为公司工作时,无论老板安排你在哪个位置上,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都要 担负起责任来。那些在工作中推委的人,老是埋愿环境,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他们往往是职业的被动者,即使工作一辈子都不会出色。自身的能力只有通过奋斗。 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固然很关键,但最关键的付则人的态度。责任胜于能力不容否认。责任需要靠业绩来证明,业绩是靠责任去创造。

读《高效课堂》有感

读《高效课堂》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读了《高效课堂》一书后,我深有感触,高效课堂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游戏中学习。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没有真正领会到它的内涵。我曾试过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但终因担心学生的成绩和不好把握而不了了之。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生怕学生听不明白,讲了又讲,有时学生听烦了,也不一定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也一直为此而苦闷。通过学习我深知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出头、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高效发展。对教师而言具体是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认识上,从少知到多知,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过程。“高效课堂”是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追求教学的协调、和谐,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提出高效课堂主要是针对原有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言的。回头看看我们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曾经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哨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物主义”。“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综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能谈得上高效吗?显然,只要我们把自己真正的放在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位置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反复的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