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笔记

1、英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尔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被誉为“无线电之父”。

2、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

3 费森登和德福雷斯特首先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接收人类声音。

4、1906年圣诞之夜,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传声实验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5、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是收音机最早的制造者。

6、1920年11月2日,美国呼号为KDKA的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在匹兹堡正式开播,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7、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两种方式。

8、调频广播为米波,与中波广播相比的优势:

①声音优美动听,可做高保真广播;②抗干扰能力较强;

③广播频段可以容纳大量发射机,播出多套节目;

④在使用同等功率发射机时,调频广播发射台的服务范围比中波发射台大得多;⑤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立体声广播;因此,发达国家都把调频广播作为对国内广播的主要收听覆盖手段。

9、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晶体管研制成功,是无线电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对电子工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10、90年代出现的数字音频广播堪称广播技术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11、数字广播与模拟广播相比的优点:

①具有激光唱盘一样的音质;②抗干扰能力强,甚至在使用便携式收音机和汽车收音机时,也没有杂音或干扰;③每个电台所占频带非常窄,可利用频率数量大大增加;④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均能采用同一技术;

⑤能够提供数据传送等多种新业务,使广播功能大大扩展,使广播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

12、1995年9月27日,英国广播公司首先进行了数字音频广播。

15、在技术上,国际广播主要通过短波传送。

16、“美国之音”对我国广播的规模和实力为当今世界各国电台之最。

17、就广播在大众中的地位变迁及社会影响力的变化而言,广播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分别以报纸、广播、电视占主导地位的三个时期。

18、广播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①信息渠道多元化;②大众“小众”化;③广播“窄播”化。

19、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电视发射台,并于11月2日开始了电视节目的定期播出。英国成为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

20、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采用NTSC制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美国成为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22、非线性编辑系统用于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特点:

①提高了内容检索与编辑速度;②大大降低了因磁带复制产生的信号损耗;③提高了声音和画面质量;④存储容量大节省了保存磁带所需的空间。

24、现代有线电视的特点:

①节目容量大;②不易受干扰、信号稳定、质量高;

③有线加密可实现收视付费;④可进行双向传输;

⑤可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提供多功能服务。

25、日本是世界卫星广播巨头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整套播出卫星直播电视的国家。

26、数字压缩技术应用于卫星传送使电视节目频道数量大大增加,能转播6—8个数字频道。

27、1980年6月,特德·特纳在美国亚特兰大创立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开始通过卫星向邻国的有线电视系统播送新闻,成为国际电视诞生的标志。

29、全球卫星覆盖已成为当今世界电视的一个重要特征

1、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建立了“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设置了第一座广播电台。

3、1926年10月1日,我国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率先开始播音,成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6、在民营电台中,以商业性电台为最多,影响也最大。

8、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日期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

10、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广播。

11、1973年5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试播彩色电视。

12、文革十年,中国电视事业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微波线路传送网的初步建成、彩色电视的开播和卫星传送节目的开始。

15、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广播电台。珠江模式的特点是:

①广播内容专门化;②节目设置板块化;③栏目主持人固定化;

④栏目播出直播化;⑤开通热线、鼓励参与。

18、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TVB)是目前香港影响最大、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台。19、亚洲电视台,简称亚视(ATV)。

1、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①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电子科技以及相关科技的发展使广播电视成为当今世界最先进、最现代化、采用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因而也是当今世界最快、最生动、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

②综合性的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具有综合性,作为视听媒介,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传播形式都可以运用,大容量的信息传播空间、百科全书式的传播内容、绚丽多彩的传播形式和多种服务功能使广播电视从内容到形式成为综合性的大众传播媒介;

③以新闻传播为主体: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公众获知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沟通和协调的重要通道,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2、在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事业有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①国家经营型: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②公共机构经营型:也称公共事业型,广播电视是由公益机构、公众社团、社区组织、或其他一些专业团体主办经营的;

③私营商业型:按市场原则组建的广播电视体制。电台、电视台属于个人或股东,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费为主要收入,以盈利为经营目的。

5、广播电视的功能: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

6、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①传播速度比印刷媒介有绝对优势;②生动、直观,真实性和感染力强;③节目套数多,播出时间长,新闻传播的信息量大;

④覆盖面大,是最有力的国际新闻传播工具;⑤受众面广;⑥接收方便灵活;因此,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使电子媒介成为当今世界人们获取新闻的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CH4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

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频率一般大约在16-20000赫兹之间,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3、在新闻类广播电视当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即: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

4、新闻传播语言的特点:基本定位是转述,即代人发声。

5、新闻传播语言的表达样式:

①播报式:用于新闻消息的播音;

②宣读式:用于权力机构发布的意义重大的法令、公告、声明、章程、决议等文件的播音,特点是语气庄重、内敛、语速稍慢而较有力度;

③讲述式:不用于消息类新闻的播报,多用于新闻评论、特写及专题类节目等广义新闻类节目的播音,特点是语调中带感情,发音规范、专业,语言表达根据内容和体裁而有丰富变化,包含讲解、说明、叙述、

描写、评述等多种方式。

11、节目音乐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

①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

②作为编辑手段,凸现、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

③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④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

⑤填充时间空档。

12、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分为实况音响与音响效果。

13、实况音响的作用:

①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②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③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④在电视传播中,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

⑤在电视传播中,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⑥实况音响可以在节目编辑方面发挥作用,提供节目启承转合的信息,使节目承转自然、流畅。

14、音响效果的独特作用:

①创造主观化音响;②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境、画面;③营造、渲染气氛;

④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18、屏幕文字的特点(限制性):

19、图像中文字的主要作用:

①在电视传播中常用于其他形式的图像和声音传达准确的限定性信息,弥补影像多义性和声音易产生歧义等局限,发挥补充、说明、介绍、引导、强调、扩大信息量和美化画面构图等各种作用;

②电视中的文字还可以作为独立的传播要素而非其他要素的辅助因素,与其他传播要素分立,发挥配合、对比、烘托、抒情、揭示、评论等作用,共同完成传播的任务;

③文字还能在电视中单独传达信息;

④声画合一的手法有利于受众接收,也利于加深记忆;

⑤文字不会对声音产生干扰,可在不宜出现语言的特定条件下传达必要信息。

24、真实影像在传播信息时存在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是:

①只能纪录和再现正在发生的事件,而无法复现已经发生的或显示尚未发生的事件;②影像具有多义性,若无语言同期声的配合,较难传达具有确定意义的信息;③影像具有时空一体性,虽然善于呈现动态的、感性的现象,却难于准确表现无空间形态的心理内容和理性内容;

④影像组合受被传播对象的现实性制约,不能像语言灵活变换位置,因而概括叙事也不可能无限度简约,因而难于适应短消息类新闻在有限时间内概括报道的需要。

25、语言在与影像的配合过程中可发挥如下主要作用:

①简洁地提供新闻信息;②提供未采录到、无法采录到或难于找寻到影像的信息;③传达影像难以表达的主观形态的信息;

④引导受众理解影像信息的意义;⑤灵活实现结构性转接过渡。

26、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①具有直接感受性;②时效性强;③受众覆盖面广;④将人际传播的方式导入大众传播;⑤时序性的信息传播方式;⑥可群体接收。

27、时序性信息传播方式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

①它使受众丧失了对信息内容选择的主动权;

②它使受众丧失了在信息接收时间上的选择权;

③它使受众丧失了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时间控制权和对信息接收方式的选择权;④广播电视节目不像印刷媒介可方便地保存、剪辑、收藏和再传播。

28、广播的传播特点:可非专注性接收;机动性强。

29、电视的传播特点: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1、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特点要求:

①规范口语;②明白晓畅;③响亮和谐。

3、带机采访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①提出的问题与采访报道内容要有必然的联系;②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被采访者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的;

③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受众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的。

6、对现场报道而言,现场环境的重要性:

①现场环境是展现新闻发生场合、条件与报道时实际状态的重要信息源泉,让采访对象在现场环境的特定情境中接受采访,也是体现现场报道现场性的基本途径;

②现场环境是赋予被采访者谈话的权威性与真实性的事实根据,也是证实其特定身份的重要信息,同时,在特定现场环境的情境中的人物谈话,其副语言系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折射出现场的环境氛围和被采访者的心态;

③即便是非现场报道的新闻事实报道,虽然新闻事件已经结束,但在新闻现场进行的访问也有助于被采访者回忆当时的具体细节,并用身体语言辅助叙述,使相关信息的传播更加生动、自然,同时可以证实其现场目击者的身份,增强其叙述的可信性。

4、音响在广播新闻中的作用:

①增加报道的实证性;②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交待时空,渲染环境;④联结场景和段落。

5、在音响报道中,音响的运用要注意几个方面:

①音响在报道中要尽早出现;②要直接阐明报道的主题;③要紧紧围绕报道的主题;④要与记者表述相配合;⑤要完整;⑥要层次分明;⑦要清晰干净。

7、音响报道──是带有新闻音响的报道的统称。其形式多样,可分为录音新闻、现场报道、录音专访、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评论、录音剪辑等。

8、录音新闻的写作要求:

一是主线单一,结构简单;二是文字与音响相配合;

①录音新闻以音响为主,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达报道的主题。文字对音响做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凡能用音响表现的,就不要用文字,凡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再重复;②文字与音响的配合要自然贴切;③音响的集中与分散要根据音响的特点适当安排;④录音新闻文字的语言风格要与音响相协调。

10、现场报道对题材的要求:事实引人;场面集中;正在发生;音响典型。

3、电视消息主体的写作应注意:不重复、背景精、少描述。

6、电视现场报道的优势:①现场感强;②时效快;③受众参与性强。

7、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

①大容量:更详细地交代事实,介绍更多的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可以运用更多的电视表现手法。

②立体化:专题报道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它的着眼点是一个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是通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实的解释和分析,把事实放在一个能够说明其社会意义的网络中,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

③思辩性:首先,专题报道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要求记者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能够通过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能够以事实为依托,运用分析法和归纳法提出观点和见解;另外,它的思辨性还表现在专题报道中越来越多地报道观点和见解,这种抽象程度较高的信息是在分析较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必然面对的。

④多样性:电视新闻专题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其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的多样性。一方面,在电视新闻专题中,电视的多种表现元素获得了展开的空间;另一方面,专题报道的结构形式灵活多样,电视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为专题报道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舞台,使专题报道可以根据题材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结构

形式,演出丰富多彩的戏剧。

8、调查型新闻专题──对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的报道形式。一般以具有较大社会影响、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为由头,从提出问题开始,以记者的调查活动为线索,完整地、层次清楚地展现调查过程,以揭示事件的真相,说明其社会意义。

11、叙述式提问的要点在于采访前的准备要充分。

15、1980年7月12日播出的<观察与思考>作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个评论性电视新闻栏目是这种报道和评论形式的先行者。

19、电视新闻直播的优势:即时性;直接性;参与性。

20、电视新闻直播的要求:

①题材选择:应具有题材重大、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两个特点;②精心策划;③技术支持: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支持;④人员素质:人员素质要高。

1、栏目设置:

①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要明确节目的传播对象,找准目标群体;②其次是对新闻的受众需求的把握,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据;

③栏目的整体层级定位;④根据目标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

⑤确定栏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同,确立自己的栏目个性;⑥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⑦注意协调与其他栏目的关系;

上述问题是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必须综合平衡,通盘考虑,找出最佳结合点,才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2、录播──按照编排好的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录制合成为完整的播出带,以备按时播出。

3、直播──省略了事先的录制合成,栏目的融合与播出同步进行,可以随时加以调整,并可实时传播最新信息,进行现场采访直播,因而更适合新闻传播的播出形式。

4、在新闻节目直播现场,导播掌握着命令发布权。

6、轴线规律──影像拍摄与编辑中保证同一时空中相邻镜头间空间统一感的一条法则,其基本含义是,拍摄将被组接在一起的同场面同主体的一组镜头的时候,拍摄的总方向应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否则镜头组接在一起时会跳轴,造成影像中对象在朝向上的变换,破坏空间统一感,造成理解混乱。

7、在语言和音响、音乐并存的情况下,作为主信息传播要素的语言与其他声音要素的强度比一般应保持在7:3左右。

CH10新闻主持人

2、一般认为,我国的第一个主持人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1年元旦推出的<空中之友>,由徐曼主持。

3、中央电视台1993年创办的<东方时空>带动了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的发展。

7、新闻主持人的传播效应:正义感、信任感、权威感、亲切感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内涵 传播媒介:利用电子技术和相关专业设备传递信息,传播手段隐藏于传播方式和传播符号中。传播时效:本质性含义(时间性),延伸性含义(时新性、时空性)事实本源: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是新闻本源和灵魂;强调新闻的意义,即新闻价值。传播意义:扬长避短,真正起到“中介”和“纽带”作用。 广播时效性最强(制作周期短) 二、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 (1)传递通道的单一性 (2)音响的现场感 (3)传播过程的排他性 (4)制作过程简单 三、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1)现场的证实价值 (2)画面情节的片段性 (3)现场的制约1、时间制约2、对人事制约3、对环境制约 (4)内容的易受性 四、“电传输”条件下的声音特点 (1)有声语言失去了非语言(表情、体语)的辅助手段 (2)听话人不直接面对说话人,一般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收听的状态 (3)失去了直接反馈,因声音固有的劣势出现的听知障碍就不能通过改善表达,得到及时克服和消除 五、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1、解释的多样性 2、情感的无意识宣泄 3、范围狭小 4、对语言符号的纠正 六、广播语言 1、播音语言:指在写作广播稿件时使用的一种独特的专为口语传播而写作的语言,是用笔写下来的,但其目的是要读给人听的

2、报道语言(解说语言):指没有完整广播稿件的情况下主持人通过谈话解说,讲述以第人称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语言,其目的是说给人听的。 七、广播记者如何在采访中发挥媒介优势 1、快速优势:提高采访效率,力争实现与事件发展同步或几乎同步进行采访,充分的访前准备 2、音响优势:运用精湛的录音技术采集现场事件发展中的典型音响,使人产生如身临其境的联想和感受 3、工具优势:电话、录音笔为广播记者采访提供了新的活动天地 八、解说的作用 1、叙述事实,说明音响 (1)交代新闻要素 (2)解释说明音响 2、补充音响 3、概括音响 4、连缀音响组成报道 九、解说的写作要求(操作) 1、写作解说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应该是在音响采录后写作 2、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 (1)与音响内容一致,不要脱离音响 (2)与音响同步 (3)与音响的情绪,风格一致 (4)不要简单地重复音箱内容 十、伞形导语(软导语) 第一句主要提示内容方向 第二句主要讲述核心事实 十一、音响报道 运用新闻事物和人物自身声音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形式,它一般是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 十二、字幕的应用形式和功能 (1)标题式字幕

企业管理笔记

第一章.企业基础知识 一、产业、行业和企业 1、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1)第一次产业:农业 (2)第二次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次产业:商业(包括流通和服务) 市场经营主体:法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人企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个体工商户: 2、行业 3、企业 市场经营主体 法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人企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个体工商户: 企业特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5、我国企业改制 (1)产权关系重组 国有资产分解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市、县四级所有,分别由同级政府行使所有权,其资产视为一级政府所有的资产,国有企业被称为公共企业。 6、企业类型 按占用资源的集约程度不同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二、企业设立与年检 1、企业设立条件 (1)独资企业设立 ●投资人为自然人,承担无限责任 ●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注册资本)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注册资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注:出资不需要一次性缴情)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方式:发起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方式: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 2、企业设立登记 企业成立时间以营业执照签发日为准。

三、现代企业制度 1.含义:是以法人制度为基础,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组织与管理制度。 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 基本内容:是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2、两次分离 (1)原始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2)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相对分离。 3、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公司制度 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表现形式: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注:包括母公司、子公司等分公司、部门不是法人企业。) 公司的组织结构 1、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最高决策机构 3、经理机构:执行机构 4、监事会:最高监督机构 四、常见企业形式简介 1、农业企业 2、工业企业:(1)重工业(2)轻工业 3、建筑企业 4、房地产企业 5、批发企业 6、零售企业 7、代理商 8、金融类企业 9.、保险公司 (2)保险类型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法定的保险,是国家管理部门以法律为依据,以行政手段强制性实施和管理的保险是参加工作或自谋职业的成年人都必须参加的保险,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特点是参保人每人有且仅有一份,且保障水平低。 ●商业保险 10、连锁经营企业 (1)含义: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2)形式 ●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自愿加盟 (3)特点: ●有规模优势●统一管理●容易产生定向消费或依赖●质量保证 (4)连锁店类型 ●超市连锁店●便民连锁店●精品专卖连锁店●大型百货连锁店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重点笔记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稿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27年成立,总部设在纽约,是由16家广播电台联合组建的独立广播电台联营公司,后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接手,改名为哥伦比亚唱片广播公司,其后又改名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形成全国性广播电视网。NBS:全国广播公司,1926年成立,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于纽约,是美国一家主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以孔雀为标记,为联播节目分别组建了“蓝色”(14座电台)和“红色”(26座电台)两个广播网。ABC:1943年,根据《广播联营条例》中关于一个广播组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只能经营一个广播网的规定,全国广播公司被迫出售所拥有的蓝色广播网,保留红色广播网,被出售的蓝色广播网新组建为美国广播公 司。 1、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视台是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 西屋电气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 2、世界上第一家成立的电视台是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 的亚历山大宫建立的电视台。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视台是 5、1927年法恩斯沃斯成功用电子技术把图像从摄像机传输到接收器上, 这是公认的电视诞生的标志。 有线电视最早出现于1948年的美国 “广播之父”----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 “电视之父”----贝尔德[英] “广播总统”----罗斯福 “电视总统”----肯尼迪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电话机的发明者贝尔 电视传播的制式分为: (西德)PAL制式(我国使用) (法国)SECAM制式 (美国)“点描法”NTSC制式 SNG是卫星新闻采集,也叫“卫星新闻采访车” 东京广播公司---TBS 美国之音---VOA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2、“炉边谈话”: ①1932年,罗斯福在美国经济危机时上任,为恢复民众的信心,在就任第8天 决定使用广播发表演讲。 ②因希望演讲能够亲切、温馨、得民心,就坐在白宫壁炉边谈话,并取名“炉 边谈话”。 ③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罗斯福也被称为“广播 总统”。 “这里是伦敦”:(爱德华?默罗)答案一:1940年8月18,CBS《这里是伦敦》开始进行现场报道。主持人爱德华?默罗每次广播都以“这里是伦敦”开始,以“晚安,好运”结束,他常常在现场第一线进行现场报道,用客观真实的报道让听众领悟到战争的性质,这就是战争现场播报。 答案二:①是二战期间,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节目 ②主持人爱德华默罗每次广播都以“这里是伦敦”开始,用客观真实的报道让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社会框架中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 1.广播电视经营管理 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2.社会结构中的广播电视事业 (1)对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研究,应该涵盖社会、经济、技术、伦理道德、政治和法

律等宏观层面的管理秩序。 (2)广播电视事业并非游离于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之外,而是与其所指向的受众一起同属于更大的社会结构之中。 3.广播电视管理体系的特点 (1)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 ①党委政治领导 这主要是指党委宣传部门对广播电视事业政治思想方面的领导,通过党的政策文件领导广播电视媒介实现思想宣传及舆论导向的作用。 ②政府依法管理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最高行政部门是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工作。 ③行业规范协调 通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对广播电视行业进行软性管理。 ④单位自我约束 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制定内部道德自律的规范来加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主要是其中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2)广播电视事业宏观管理体制的特点 ①宏观性和权威性 管理体制主要进行行业宏观规划和调控,制定管理原则,主导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 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 (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 (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一)具有直接感受性 (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 (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 (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 (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 (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 四、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 五、电视的传播特点 (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

七、广播电视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 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 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 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 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 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 的目标。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 (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 (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 (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 (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 (二)信息来源单一 (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 (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 (五)节目更新慢

记者证考试之广播电视业务笔记

记者证考试之广播电视业务笔记

《广 播 电 视 业 务》 ↓ ↓ ↓ ↓ 采访的选题 …准备 …方法 一、新闻采访 1、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记 录等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基本特点(5个):求新性; 新近发生 突击性; 时效 灵活性; 采访灵活,采访对象变化、线索跟进 广泛性; 采访对象遍布各行各业 持续性。 随事物变化不同角度连续报道 新闻采访的要求(4个):熟悉带机采访; 带机采访对后期编辑的重要性 灵活把握记者角色;受众引导者(对环境从宏观到微观把握)、传播者、调查者 熟练操作摄录器材; 注重分工协作。 2、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段,是记者追寻新闻的 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特点(4个):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新闻要素残缺不全 时间短暂、稳定性差; 记者没有新闻敏感就很难发现 只是信号,有待证实; 评论的特点、功能 评论的说理 评论类型 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节目编辑合成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写作基本要求 新闻的结构要求 消息 现场报道 新闻专题 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 广播电视业务 采访 写作 编辑 评论

反映现象,变动性大。假象 新闻线索来源(4个):记者本人观察和积累; 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有关政策和领导人的讲话; 来自受众信息; 其他媒体。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 3、选题——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 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选题确立的标准(3个):新闻价值标准——事实本身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 值要素包括(5个)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 味性。 新闻政策标准——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 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 新闻政策标准体现(2个):政治标准。 新闻宣传思 想。随形势发展变化 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①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和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②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以及有关条令; ③合乎民俗风情、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 ④维护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 选题的方法(3个):①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综合看待5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全面衡量新闻政策标准;价值再大,不符合政策标准,不能刊播。 ③是否呵护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的步骤(3个):①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对新闻线索中潜在的新闻事实价值评估,主要内容预想 ②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内容表现多面:从报道方式到角度,从报道结构到具体表达手段。 ③可行性论证。 4、广播电视采访准备包括(6个): 首先,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同时筹划采访预案; 抓紧学习、掌握相关政策、并根据党的政策精神,认清当前形势; 补充相关知识;广博知识 熟悉采访对象; 设计采访问题; 采访的物质和技术准备。 广播电视记者所面临的现场有两种: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 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有:旁观式; 参与式。 5、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1)现场观察——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擦刊于思考活动。 记者现场观察的特点(5个):观察的直接性;亲眼所见 综合性;眼耳口鼻各器官考察 客观性;客观的视点,不能有色眼镜

广播电视学概论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学概论 论文题目:《解读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的成功之道》学生学号:100012010017 学生姓名:何疏思 专业年级:2010级新闻一班 辅导老师:伍新明

解读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的成功之道 摘要:电视既是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喉舌,也是各类艺术家驰骋的天地,艺术传播的中心。电视文化这种多元化的特点,使得各类节目都有了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亲类节目就在这种土壤下应运而生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江苏卫视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办公室里的“剩男”、“剩女”们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而《非诚勿扰》,恰恰诞生于这个“剩男”、“剩女”数目急剧膨胀的时代。本文仅从四个角度解读该节目的成功之道。 关键字:电视相亲成功《非诚勿扰》 电视叙事主题的宽广性和多声部的呈现方式,使电视展现出无限兼容的多维视角。从政治到艺术,从市井小事到国家大事,电视既是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喉舌,也是各类艺术家驰骋的天地,艺术传播的中心。电视文化这种多元化的特点,使得各类节目都有了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亲类节目就在这种土壤下应运而生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江苏卫视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起初定位为大型婚恋交友节目,2011年初做出此改变)《非诚勿扰》。 其实,《非诚勿扰》并不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相亲类节目。早在1998年,湖南卫视与上海电视台就分别推出过《玫瑰之约》和《相约星期六》,但在当时,并没有像现在的《非诚勿扰》这样火爆。可见,《非诚勿扰》的成功必有其值得研究之处。下面我仅从四个角度解读其成功之道。 一、顺应时代潮流。 现在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的确,娱乐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整个人类文化进程中,充溢着某种游戏娱乐因素,电视节目出现后,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发生了某种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说,娱乐功能是电视文化的一个基本功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中国电视文化也经历着从宣教文化向娱乐文化的转型,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同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节奏正逐渐加快,人们整天忙着工作,分配给社交的时间越来越少,生活圈子越来越窄,认识异性结交伴侣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因此,办公室里的“剩男”、“剩女”们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而《非诚勿扰》,恰恰诞生于这个“剩男”、“剩女”数目急剧膨胀,快餐文化泛滥的时代。用节目主持人孟非常常在节目中提及的那句话说,就是:“《非诚勿扰》只提供相识的机会,而不包办爱情和婚姻。”这就为整天忙于工作的人提供了结识异性的机会,并且节目并不煽情,男女嘉宾牵手成功不一定就必须要成为恋人,一切由嘉宾自主决定,这一切无疑充分迎合了现代人的婚恋方式。 在娱乐化的同时,当下的大众文化还呈现出一种“草根化”的趋势,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以及筷子兄弟等人的迅速蹿红极好的体现了这一趋势。这表明,大众的眼光开始从星光熠熠的明星身上移开,转而关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非诚勿扰》则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趋势。 作为主角的男女嘉宾都来自普通人,同时经过了一定的筛选,具有较佳的外貌仪态,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还拥有相当的、至少是稳定的物质条件,他们乐于、也勇于展示自我、了解异性,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他们都抱着成则喜,不成亦可的轻松心念,彼此之间平等对待,直率坦白,在交往中注重对方的人品、学识和情趣等内在的因素,注重双方心理和气质上的契合等等。这样一来不仅使节目具有“草根”的特点,还兼具一点理想主义的色彩,在贴近现实的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 笔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模拟题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估计占10%,每小题1分,错选、多选、少选不得分) 1、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的评论体裁是: a.社论 b.本台评论 c.编后话d.谈话类评论 2、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叫做()。 a.广播评论 b.广播漫谈c.编后话 d.谈话类评论 3、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以表情达意、叙事分析,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叫做()。 a.新闻述评b.新闻调查c.电视述评d.舆论监督节目 4、在新闻评论中,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叫做()。

a.评论的要素b.论据c.论点d.论证 5、按照编排好的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录制合成为完整的播出带,以备按时播出,这种播出方式就叫做() a.录播b.录像c.播出d.直播 6、新闻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个编辑环节,它根据媒体、栏目的定位和特色,把单独的稿件、节目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栏目整体,这一环节叫做()。a.栏目编排b.统筹策划c.录制播出d.通联e.稿件编排 7、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效果、音乐等而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叫做()。 a.音像编辑合成 b.栏目编排c.录制播出d.稿件编排e.修改稿件 8、广播电视中播出时间、名称、内容范围相对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即()。 a.片头b.评论c.专题d.节目e.栏目

广播电视学笔记整理

广播电视学笔记整理 一、广播、电视的概念 广播:广义,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播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狭义,专指声音广播。本课程所说的广播,单指声音广播;而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电视广播,则称为电视(Television)。 电视广播:又称为视频广播或电视,是通过一定光电、声电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由活动图像和伴音组成的节目,供人们收视的传播媒介 (它所用的信息符号是图像、声音、文字和色彩。可能会填空) 二、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1、初创时期(1865-1928) 首座广播电台: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AKD。 有线广播出现于19世纪后期: 匈牙利最早建立大型有线广播系统。1893年,西奥多·普斯卡在布达佩斯将700多条电话线连接在一起,进行新闻广播,组成所谓“电话报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有线广播系统2、发展成熟时期(1930-1970) 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出现了评论节目、教育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等 3、竞争时期(1970以后) 面对电视的冲击,广播开始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注意力集中于下列几个方面: ①注重时效性、广泛性、服务性、参与性、 多样性等; ②重视对“黄金时间”的合理利用; ③办多套节目; ④办多种语言节目; ⑤办专业台广播; ⑥加强对外广播。 (二)、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首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这是电视广播诞生的标志。 从世界范围来看,电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黑白电视阶段:这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 彩色电视阶段:早在1949年9月,美国就开始进行彩色电视的试验研究。 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阶段:通讯卫星的出现是传播史上的又一场革命,对电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讯卫星的特点是传送距离远、环节少、投资少、质量高、信息容量大。 三、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新媒体概论复习笔记

新媒体概论 期末复习笔记 课程讨论框架 新媒体传播环境 技术支撑 内容制作 传播观念 第一节 绪论 ? 新媒体——非传统报纸、电视广播传播平台,如传统媒体的网络平台发布,门户网站、微博、微信 等新APP 客户端(呈现形式) ? 新媒体——新计算机技术应用,如virtual reality 在电视制作中的应用(技术进步) ? 新媒体——新传播、通讯工具或终端,如个人移动终端(使用终端) “新媒体”,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不断变化状态 本课程采用定义为:新媒体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传播媒体和使用终端,融合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和内容,可进行“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P2P ) 1.传播介质改变: 2.使用体验改变:新旧媒体的区别体现在对人类感官影响的强硬程度和刺激程度。例如信息传播的速 度与强度、受众的反馈加强了信息本身的影响力 3.传播更具灵活性:时间、空间、形式上的灵活性。新媒体具有滚动型,而旧媒体是局限在一个时间 段,定时定点的传播信息 差别在即时的反馈与个性化的体现上——互动和点对点 4.即时的社交性:人际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叠 新媒体体现的广泛参与度与旧媒体所体现的深度与权威性,两者本身就是有联系的,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发展为综合体——“全媒体” 本节要点: 1.对新媒体概念的理解 2.需了解网络媒体出现前的传统媒体特点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

两种思维:发散思维和定向思维 媒介融合,是媒介业务形态的融合和媒介内容的多媒体性 各种传统形态的媒介产品都“借道”网络,而不是成为简单意义上的网络产品,即各种媒介产品都将汇流到网络中进行传输,而后又分散到各种不同的接收终端中,这样仍然可以保持媒介产品的多样化。——彭兰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1983)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索勒·浦尔提出 浦尔《自由的技术》:联网计算机将成为21世纪的印刷机;各种媒介功能一体化 思考:传播媒介——某一种媒介的常见特性是否是不能改变的?例如文字报道沉淀的全面宏观、广播新闻的口语化和伴随性、电视娱乐性和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等 媒介被大家熟悉的“固定”特性是能变化的,例如地铁报虽然是文字报道,但类似微博传播的碎片化,是一种浅短阅读;而各类移动网络终端进行专题的策划,也是网络传播追求深度化传播的表现(各种特性相互渗透) 选择的或然率=可能性报偿/费力的程度 融媒尝试 1.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A网络报刊 电子版 1987美国圣何塞信使报首度报纸电子化 中国纸媒最早电子化实践为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网络化 2000年是中国传统媒体进军网络媒体标志性一年 2000年8月《人民日报网络版》改为“人民网” B移动终端报刊(纸媒与手机、平板电脑融合) 手机报-纸质内容通过移动通讯平台,以短信、彩信方式发送到客户端 2004年《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为国内第一家手机报 2.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网络与广播结合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1995年4月美国西雅图“进步网络”在其网页上放置Real Audio System试用版软件,提供“随选音效”服务 1997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国内网络广播之先河 A网络广播(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提供音频服务,在线直播或点播,如QQ电台) B移动终端广播(利用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或手机内置FM广播协调器,如豆瓣电台) C.APP 3.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

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第三、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是一种费用较低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第四、双向传输,多种用途。 2、卫星电视:卫星电视广播是在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先接收地面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然后在把这些信号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想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由地面上的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方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知识点整理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知识点整理 一、播音主持中的备稿六步: 答:“备稿六步”是狭义备稿六个步骤的简称。狭义备稿是播音员主持人播出稿件的具体准备方法、要求和步骤。可概括为六个步骤:1、划分层次;2、概括主题;3、联系背景;4、明确目的;5、分清主次;6、确定基调。 二、主持人临场应变的要求及应变策略: 答:1、临场应变的要求:1)反应迅速,举重若轻;2)恰当得体,自然天成;3)化险为夷,锦上添花;4)情理之中,意料之外。2、临场应变的策略:1)借题发挥,自圆其说;2)欲扬先抑,顺势而发;3)善解人意,及时调整;4)有意岔题,峰回路转;5)以攻为守,合理“冲撞”。 三、播音主持创作中情景再现的内涵: 答:1、情景再现的定义:情景再现就是播音员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2、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情景再现的内涵:1)情景再现属于一种联想、想象活动,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再造想象特点的概括。2)播音员主持人的联想与想象必须以语言内容为依据,以符合稿件的需要为前提,必须遵循稿件规定的目的、性质、范围、任务,不能信马由缰,任意驰骋。

3)依据语言内容想象出的画面应是连续的、活动的、有内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4)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联想、想象的目的应该是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需要强调的是,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要以情为主。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对语言内容的具体感受,要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进而激发强烈的播讲愿望,而不能只满足于“画面”清晰,只重视景而忽视情。 四、在播音中气息运用的方法: 答:在播音发声中,气息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气息的激发因素——思想感情的运动。气生于情而融于声,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2、注意开源节流——呼和吸是一对矛盾,但呼气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是在呼气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加强呼气发声时的控制能力更重要; 3、要注意播音发声中呼吸控制只是综合状态的一个方面,还需要加强和其他方面(如: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等)的配合; 4、注意联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如何处理好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多重关系: 答:1、职业形象与个人形象的关系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职业形象是播音主持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形象,个人形象是工作之外的生活所表现的形象,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播音员支持人身上的光环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依托于特殊的公共资源-广播电视强势媒体的影响力而存在的,播音员主持人不能滥用职业形象、将个人形象“神话”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自己整理)

精心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广电网络分公司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广电网络分公司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XXXX年,我县分公司在省、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按照“以市场运作为原则,开拓进取树形象;以确保收入为目标,与时俱进谋发展”的经营方针自我加压,认真贯彻省公司“四个以”的决策,发扬创新求实、发展进步的工作作风,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了各项工作,各项经营指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年共实现总收入xxx万元,占比上年增收15.25万元,增长13.49%,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1、完善了全员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机制 健全激励机制,实施绩效管理。把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与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行量化积分考核奖惩制度。结合实际制定了《xx县分公司20xx年员工岗位责任制及目标考评方案》,定岗定员,责任到人。实施月度考核,季度末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当季效益工资,有效激发了员工干好工作的积极性。 2、严控费用支出。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费用开支。一是加强材料成本核算,健全材料领、退料制度,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节约率;二是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按工程进度核拨款,加强工程监管,加强跟踪问效;三是压缩日常费用开支比例,尽量减少不必要支出。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抓好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至上”观念,强调“安全也是效益”。增加安全防护投入,为每个员工办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在企业形成“时时讲安全、人人关注安全”的氛围,有效避免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由于安全管理抓得严,我县分公司全年未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二、推出有力举措,大力拓展业务范围。 1、稳步发展基本业务。我县分公司采取有力措施发展网络基本业务,年初顺应市场需要,制定了《xx分公司关于租赁店面经营户安装使用有线电视优惠办法》,既大大拓宽了有线电视的业务范围,增加了收视维护费,又从源头上堵住了私拉乱接有线电视信号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经过努力,全年共新增城区用户xxx户,使我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了xxxx户,新增用户率达8.9%。 2、重点发展数字电视业务。一是认真进行市场调查,细分市场,并写出了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用户群采取不同的促销手段;二是加大宣传,精心策划。投入宣传经费3000多元,举行现场咨询演示会,印发宣传单,配送邮政广告10000多份,利用有线电视进行广告宣传,并在收视率极高的自办节目《xx新闻》前配播“xx数字电视欢迎您收看《xx新闻》”的广告,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积极发展集团用户。充分利用省公司的有关优惠政策,由分公司领导亲自出面洽谈,争取到了县地税局、国税局、农发行、发改局等单位集体购买数字电视机顶盒,使用户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四是做好优质服务。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在人员少、时间紧、安装任务集中的

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

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 狭义广播——声音广播 广义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 无线广播 有线广播 无线电视 电视广播 有线电视 广播电视新闻的内涵:传播媒介(电子技术和相关专业)、传播时效(时间性、时新性或时宜性)、事实本源(第一性:事件的来龙去脉、第二性:新闻的意义)、传播意义(通过信息共享对周围的环境和群体产生影响)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与共性 ——广播新闻传播特性:传播的快捷性、内容的简洁性、传递通道的同一性、传播过程的排他性、传播范围的渗透性 ——电视新闻传播特性:现场的证实价值、画面情节的片段性(关注画面细节、最大表现力、发挥声音文字图表等视觉表现符号)、现场的制约性(时间、人和事、环境)、传播的及时性、节目播出的同步性、内容的易受性 ——二者传播共性:传播对象的广泛性、传播顺序的制约性、传播信息的多元性、传播过程的参与性(心理介入、亲身介入) 广播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1)传播新闻,播报政令2)沟通监督,引导舆论3)交流信息,服务社会4)传授知识,丰富生活 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 一生产力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 二文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依据: 三媒介竞争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动力 四受众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支点 广播电视受众的特点: A 广泛性; B 混杂性;C自主性;D隐匿性;E稳定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中的流动性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1 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2 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 3 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 4 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积极功能): 1 传播新闻的功能 2 舆论监督的功能 3 传授知识的功能 4 提供服务的功能 5 愉悦身心的功能 电视传播的负面功能: A 电视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时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电视帮我们打开视野,但同时导致了社会麻醉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圣才出品】

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1.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1)传播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个大类。 ①语言符号包括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 ②非语言符号的涵盖范围则要广得多,通常是指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以外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等。 (2)根据广播电视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传播的技术特点,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可以分别分为视觉性的和听觉性的两个大类。

①广播是听觉性的媒介,因此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都是听觉性的。 ②电视作为视听双通道的传播媒介,其语言符号有诉诸听觉的声音语言和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两种。 2.声音和画面的特点 (1)声音的特点 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等要素的不同组合,作用于听者待定心理活动,会产生表情达意的作用,即声音具有心理性的特点。 (2)电视画面的特性:①画面的连续性;②画面的再现性;③画面的选择性;④画面的多义性。 3.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 (1)语言 广播电视使用的语言指以语音为物质基础,以词语为构成要素,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表意体系。 ①声音语言 广播电视声音语言的构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按照节目录制的方式来看,可以大体上分为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和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②文字语言 对于电视而言,文字语言是指在电视内容中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和阅读的文字内容,通常分为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两种。 画内文字是指画面拍摄到的文字内容。屏幕文字主要指后期制作合成的文字。字幕除了传统的交代时空、人物、背景等作用外,还具有渲染气氛、提醒、警示等作用。 (2)画面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

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