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

浅谈留学生快速作文写作方法

浅谈留学生快速作文写作方法 摘要:作文,是留学生汉语语言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命题写作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使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必须采用一种快速作文写作法。该方法包括快速审题法、快速构思法、快速行文法和快速修改法。 关键词:留学生快速作文;写作方法 在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级试卷中,都会有汉语命题写作部分,要求在25分钟内完成一篇400~600字的作文,而这也是令留学生最为头疼的部分。在以往的作文课上,通常是教师出完题就讲解,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一个模式,缺少创新;如果当堂完成不了,就当做家庭作业,这样的作文训练根本达不到应试作文在时间方面的要求。笔者认为,要让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必须采用一种快速作文写作法。 一、快速审题法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1.同步审视法 同步审视法要求对题旨、题材、中心、重点、体裁等做同步审视,要求简化审题程序,采用扫描的办法,对题目一瞥,立即决定写什么,表达什么主题。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用同步审视法审题,快速扫描“身边的”、“有趣的”、“一件”、“事”等因素,这些因素在题目中都有明显的标志,可以一览无余,不必按部就班去思考和分析。而体裁应是记叙文也是显而易见的,值得分析的只有“趣”字,所写的事不但要有趣,还必须有意义,这样稍加思考便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 2.反向思维法 所谓反向思维,就是让思维沿着与原先相反的方向推进,从相反的角度和方向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运用反向思维法思考问题,常常能得到新观点。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仅从字面上理解无从下笔,难道写夜晚的景色吗?试着用反向思维审题,立即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静静的夜晚中会发生许许多多不平静的事情:哨兵站岗、老师备课、医生手术、工人加班……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素材。像“有志者事未必成”这样的题目,也可以用反向思维法审题,“有志”只是“事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有志”只是主观条件之一,而“事成”还需要很多客观条件,按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则,所有矛盾着的事物中的道理都可以采用正反置换的方法进

一年制零起点留学生汉语教学初探

一年制零起点留学生汉语教学初探 李建军 (新疆师范大学汉教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我区对外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的日益发展,我区各高校接收的外国留学生数目逐年增多,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如何搞好这一领域的汉语教学就成了我区汉语教学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语音、汉字和词汇、语法及听说教学四大方面,就一年制零起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留学生;零起点;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 19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03)01-0075-02 收稿日期:2002—08—17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我区对外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的日益发展,我区各高校近年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数目也逐渐增多。据了解,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绝大部分是要利用汉语从事经济、贸易、旅游等行业工作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短期学习(一般学制为一年),而且他们也从未学过汉语,这说明其教学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上海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系1986年制订的零起点一年制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规定:要掌握2500个左右的汉语单词;掌握汉语的常用句型、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语用规则;能进行日常生活会话,准确地表达语意,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听懂语速正常、较少陌生词汇和语法现象的讲话和广播;能读懂浅近的汉语书报,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比所学程度稍深的汉语书刊;能在两小时内写出500字左右的短文,并掌握汉语的书写规则。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定而合理的教学计划,必须采用积极有效、深入浅出、触类旁通的教学方法,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潜能。以下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语音、汉字和词汇、语法及听说教学四个方面谈谈对一年制零起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方法。 一、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语音教学的基础。利用汉语拼音教发音,一是用来记音记调。为此必须教会每一个拼音 符号的发音,同时要教会拼写规则。二是用来辨音、 辨调。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应将外国留学生的母语语音与汉语拼音相比较,指出异同,并把重点放在汉语中独有或学生常易混淆的音素上反复强化练习。例如,“z h 、ch 、sh ”和“z 、c 、s ”,“t ”和“d ”、“b ”和“p ”这几组音,留学生常易读错,把“坛”读成“单”,把“平”读成“兵”等等。在拼音教学中,可利用小学生的拼音录音带、拼音卡片等教具;还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字母歌谣,如“反b 、d ,伞把t ,一门n ”、“j 、q 、x 真淘气,见了鱼眼就挖去”等,帮助记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辅以翻译,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声调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其它语言不存在声调问题,所以声调应作为语音教学的重点。留学生要学好声调,一要靠模仿,二是靠记忆。在初级阶段学习每一个词都要先模仿,模仿对了,还要记住。声调是音节的一部分,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每个词都有固定的声调,要记住一个词就包括记住这个词的声调。 二、汉字、词汇教学世界上的语言的文字绝大多数是拼音文字,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表意音节,笔画繁多,并且字数也较多。但汉字的构成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只要教给学生汉字的特点,由简至难,学生就不难掌握。最初可教笔划简单、 ? 57?2003年3月 昌吉学院学报 M a r .2003 第一期 Jo u rna l o f Chang ji U n iversity N o .1

论外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一)

论外国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声调偏误负迁移母语非声调语言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以英语学生、韩语学生、越南语学生为例,描写了外国学生在汉语声调上的语音偏误表现,简要的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如母语的负迁移、汉语声调自身的特点、过度泛化以及教学因素,并认为无论对非声调母语的学习者,还是有声调母语的学习者,汉语声调都会成为学习的难点。 一、引言 世界上任何语言的语音都不可能没有声调的变化,只不过在非声调语言中,声调的不同不会影响词的意义。而在声调语言中,声调是有系统地利用不同调值来分辨音节或某一个词的语义,汉语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声调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调值为55、35、214、51,由于汉语声调这种升降曲折的变化,与大多数语言语音系统中的声调或轻重音差别较大,因此,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受母语语音干扰最多,产生偏误最普遍的难点,以至于中国语汇中有了“洋腔洋调”这样的词语。 从汉语语音来看,外国人学习汉语在声、韵、调上都会产生偏误,本文仅就不同母语的外国学生在向目标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中,某一静态阶段的语音状况——汉语声调做一简要分析,分析外国学生在汉语声调输出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及产生偏误的原因。 本文的观察对象主要是汉语零起点及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学习者,平均年龄二十四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语言材料大多以对外汉语初级水平教材为主,方法是随机记录、统计、总结、分析。 二、外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表现 1.无声调语言——以欧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为例 英语是非声调语言,英语学生对汉语的声调极为陌生,他们对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固定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很不习惯。主要表现为: (1)阴平55,读不到位,起点较低,但阴平调值是四声中掌握较好的一个,这个音类似英语平调。 (2)阳平35,往往起点太高,升不上去。有时尽管加大声音,把音拖长仍发不成升调,有的学生用英语的升调代替汉语的第二声,但是汉语的第二声是在一个音节上的音高变化,音高是渐升的,而英语是先平最后尾音很快上扬。他们会把阳平35,读成224、223、34或23。 (3)上声214,这是英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声调,反映出的特点是第三声无曲折,变成纯升调,失去降的部分,或低平后上升,类似第二声,表现为把第三声214读为24、34、224、334。他们常会用英语的曲折调代替汉语降升调。在连读三声中,把半三声读成全三声。(4)去声5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学生降不下去,有时会用英语降调读,但汉语的第四声是全降调,调值51。英语的降调,一般是半降调。 英语学生更大的困难在于词语一旦进入语流,英语腔调就浓厚起来。因为他们常常把声调与英语的语调相混。如把汉语陈述句中和疑问句句尾的第一、二、三声音节都发成近似英语的升调,而把句尾重读的第一、二、三声音节都发成近似英语的降调。例:初学汉语的英语学生发音。 例1:你是学生吗? 例2:我不是中国人。 例1是用英语一般疑问句的语调代替汉语声调,把“你”读成高平调,把轻声“吗”读成上扬的调子。 例2是用英语陈述句语调代替句末“人”字,把“人”读成降调。 有许多英语学生反映,记一个汉字,又要记音(声、韵),又要记声调,太麻烦了。这样他

汉语能愿动词研究综述

汉语能愿动词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意愿、可能性、情理的一类特殊动词。汉语能愿动词一般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意愿、可能性以及情理等意义。能愿动词的否定形式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否定一个能愿动词要从意义上否定。 【关键词】能愿动词;分类;否定;不对称 一、能愿动词的界定 汉语的能愿动词是在汉语语法界颇受关注的一类词类,也叫“助动词”,是一类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等意义的动词。马建忠《马氏文通》认为:“凡动字所以记行也,然……有不记行而惟言将动之势者,如‘可’‘得’‘足’‘能’等字,则谓之助动词,以其常助动字为功也。”[1]马氏在这一轮书中提出了助动字(词)这一类,并认为它有“助动词之功。”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使用了后来为语法学界较多使用的另一个名称“能愿”式。[2]吕叔湘则指出:“助动词这个名称是从英语语法引进来的,原文的意思是‘辅助性动词’,那是误会。”[3]他的论述明确了助动词属于动词的词类,是“辅助性的动词”,中心语是动词;而不是“辅助动词的词”,因为辅助动词的词范围比较宽,可以是副词、形容词等等。在这里,本文采用“能愿动词”的名称。 关于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丁声树、吕叔湘等[4]提出:能愿动词一般可以单独作谓语;能愿动词不能重叠;能愿动词不能带“着”、“了”、“过”;能愿动词不能带体词宾语。朱德熙认为:“能愿动词是真谓宾动词里的一类。”[5]这种真谓宾语“可以是单个的动词或形容词或动词,也可以是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连谓结构或由副词充任修饰语的偏正结构等。”朱德熙先生指出助动词的特点有: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体词宾语;不能重叠;不能带后缀“了”“着”“过”;可以放在“~不~”的格式里;可以单说。黄伯荣、廖序东认为:“能愿动词常在句子里做状语,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不能用在名词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大都能构成‘~不~’和‘不~不’式。”[6]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一遗漏偏误 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 [也] ? 另如: 结构: 除了?以外, [ 都]? 除了?以外, [也] 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至于“ beside ”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 除了?以外, 也?” ,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 “也”等对应的成分。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 (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外国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形式使用的偏误分析

动,提升了淮安旅游和餐饮食的知名度、美誉度。淮安要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活动和重大旅游活动,大力推介淮安传统饮食文化,充分展示淮安菜肴、小吃等系列美食产品,充分展示淮安传统美食的风采。 3.6加大旅游餐饮的宣传营销力度。 淮安要充分发挥大众新闻媒体作用,以淮安饮食文化、美食为主要内容,电视、广播、报刊、网站要拿出适当的时段和版面开辟专栏,对专题进行广泛宣传。各旅游景点要有淮安地方风味小吃名点的介绍,主要旅游饭店、商场要有介绍淮安传统饮食文化内容的橱窗。淮安还要对传统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整理,通过出版《淮安小吃》、《淮安饮食文化》等专业书籍,介绍淮安传统食品、特色菜肴和传统小吃的掌故习俗、文化内涵,使人们在品尝精美的风味小吃时得到一种文化享受。 参考文献: [1]高岱明.淮安饮食文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8. [2]吴雪华.美食淮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3]张寿山.淮安特色文化.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2. 摘要:可能补语及其否定式是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作者从误加、误代、错序三个方面对留学生在使用可能补语否定式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些偏误类型及成因,进而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可能补语留学生否定式偏误类型解决对策 一、可能补语简述 可能补语是一种组合式述补结构,说明由动词谓语表达的动作行为产生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关于可能补语的类型,过去学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有的分为两类,有的分为三类,有的分为四类。两类分法以王力(1985)和黄伯荣、廖序东等(1997)为代表。他们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补语”(爬得/不上)和“述语+得/不得”(动得/不得)两种形式。三类分法以丁声树(1961)、刘月华(1980)为代表,他们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结果/趋向补语、述语+得/不+了(1iao)、述语+得/不得三种。四类分法以赵元任(1979)为代表,他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补语、述语+得/不+了(来)、述语+得/不得和词汇的可能性(来得/及)四种。现在学术界一般采用了三类的说法,本文所采用的可能补语也主要依据刘月华的说法的第一类来研究留学生在可能补语否定形式方面出现的偏误。 动词+得/不+结果/趋向补语 肯定形式否定形式 看得见看不见(动词+结果补语) 写得完写不完(动词+结果补语) 说得清楚说不清楚(动词+结果补语) 进得去进不去(动词+趋向补语) 拿得出来拿不出来(动词+趋向补语) 二、留学生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的偏误类型 可能补语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可能补语否定形式的使用,常常会因种种原因出现偏误。 笔者以偏误分析及其他相关理论为指导,对留学生关于可能补语否定形式的练习中出现的一些有问题的句子进行偏误分析,总结出其偏误类型,分析其偏误成因,并借此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鲁健骥把初学汉语的外国人语法偏误分为四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留学生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的偏误主要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和错序偏误。 1.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一个形式造成的。如: (1)老先生耳朵不好,你说的话他都不能听得见。(误) 老先生耳朵不好,你说的话他都听不见。(正) (2)这个故事我没听懂,所以我不能说得上来。(误) 这个故事我没听懂,所以我说不上来。(正) (3)这个桌子太大,我一个人不能搬得出去。(误) 这个桌子太大,我一个人搬不出去。(正) 此处该用可能补语否定式的地方,学生多用能愿动词代替,产生这种偏误的学生多是英语国家的,因为英语中没有与可能补语对应的形式而有与能愿动词相对应的助动词can’t,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产生偏误,产生例(1)到(3)的偏误,产生这一偏误的还在于留学生对于目的语的规则泛化或老师教授方法不得当,如留学生在习得这一语法点时,老师可能会讲授可能补语的基本涵义。 动词+得+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义为:能做某事, 动词+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义为:不能做某事。 如:看得见→能看见进得去→能进去 看不见→不能看见进不去→不能进去 这种讲授法学生会将这一规则泛化为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就是用能愿动词不能+可能补语,而忽视可能补语的限制条件,可能补语与“不能”不可以共存。 2.误加偏误 误加偏误常出现在一些语法形式中,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些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成分。这时,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就常常由于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因而出现偏误。 (4)昨天老师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了。(误) 昨天老师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正) 可能补语的语法意义主要是主、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实现某动作变化结果等。因此,一般用于未完成的动作或临时变化的情况。所以动词或补语后一般不能用完成意义的“了”。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仍在于对于目的语规则泛化,学生在习得“了”表示完成意义之后,以为任何一个动词后都可加“了”表示完成,忽视了可能补语的局限性。类似的病句还有(5)那时候我还小,爬不上去了那梯子。(误) 那时候我还小,爬不上去那梯子。(正) 3.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位置造成的偏误,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时造成的错序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a.宾语位置一般在可能补语之后,或主语之前,但留学生常造出下列病句: (6)我看这本书得懂。(误) 我看得懂这本书。(正) 这本书我看得懂。(正) 外国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形式使用的偏误分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广州510540) 赵雪莲 49

对外汉语偏误汇总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综述 随着汉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学习人数的增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现象,影响着教学和语用效果,本文主要从近几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语调、汉字、语法(词法、句法)三个方面对偏误现象研究和分析进行梳理,做一下总结。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oeder)在1967年首先提出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两种类型。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和实际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EA) 和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研究是以1967 年Corder 论文TheSignificanee of Learner.s Errors 的发表为标志的。1972 年,Selinker 提出/中介语理论,为深入研究/偏误和习得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1984 年鲁健骥的5中介语理论与外 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6的发表,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这一领域的开始。 一、语音语调的偏误分析 (一) 双音节词偏误分析夏晴《韩国留学生学习普通话时二字组及其在语流中的声调偏误分析》(2006)在其论文中则侧重在语流中探讨韩国留学生的两字调偏误。最后得出结论: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声调的学习中,四声的习得情况最好,一声和二声其次,三声情况最为严重。 侯晓虹、李彦春《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的发音规律研究》(2006)以巧名初级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为对象,调查了他们在16种双音节词语组合模式的发音过程中声调的偏误问题。并根据不同声调组合的不同难度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声调发音训练的对策。董倩倩《日本留学生轻声声调习得偏误初探》(2012)指出:“轻声双音节词前字被误读成阴平 的偏误所占比例最大。并从音调和音高两方面分析了原因。(二)调域调型偏误分析罗音《俄 罗斯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2007)从静态声调和动态声调分析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指出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产生的偏误大部分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杜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指出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有一定的干扰。徐瑾《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指出:“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现象,首先,表现在调型上的错误。其次,俄罗 斯留学生声调偏误还表现在调域缺陷上。第三,俄罗斯留学生的声调偏误还表现在在语流当 中的声调偏误和变调失误。” (二) 语音对比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课堂案例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留学生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一、汉语课堂简介1. 汉语课堂的对象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国语学院留学生课堂 2. 华文国语留学生课堂简 介: (1)学生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国语学院留学生共有1400 多人,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国家,泰国和老挝学生最多,但也有来自南亚中亚的学生,例如印度(昆明医科大学来学医的学生,后转到云南华文国语学院学习中文)和来自几个中亚的国家,也有少量来自非洲国家和欧美各国国家的学生,如俄罗斯,法国(经管学院的为期一年的交换生)。 (2)学生分类。华文国语留学生汉语课堂主要分成非学历班和非学历班,其中非学历班一般由来学习半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中文的留学生组成,主要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汉语水平班,以及泰国萱素南他皇家大学来交换留学一年的泰国学生、泰国苏拉塔尼大学来交换留学两年的交换生。学历班分本科和研究生,本科从大一到大四,大一学汉语,大二选择专业,专业有金融、国际贸易班、旅游管理和汉语国际教育等班级,研究生分区域经济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等。 (3)学生水平。因为学生比较多,所以学生的汉语水平涵盖各个层次,其中包括没有任何汉语基础的,有一定汉语基础的, 汉语基础很好的(如来自云南省保山市腾冲民族中学的学生),以及一些在其国内就学习了汉语的。其中涉及到的留学生的汉语课堂主要分布在非学历班、两个交换生班、本科大一?没有分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

汉语学习为主要目标,其他学生除了中文学习还有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4)教师来源。云南华文国语学院的留学生汉语教师包括本院专门聘请的一些任教的专业汉语国际教育老师,他们专门负责留学生的中文教学,也有本校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专业的研究生,也有根据留学生其专业特点从其他学院或者校外聘请来的老师。 (5)开设课程。非学历班按照汉语学习水平划分有学习初级(基本生活用语的汉语基础水平,教材成功之路,初级、中级、高级汉语)、中级、高级(除发音外沟通无障碍的学生,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汉语、中国历史、报刊阅读,等课程),萱素南他(中级汉语、酒店汉语、汉语翻译、汉语写作、旅游汉语)。还有综合课、口语课、听力课、视听说等。学历班的按照大二后分的专业课程,除了学习中文外,还有一些专业课,例如经济经融旅游管理等。 二、汉语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一些解决方法 1.问题: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时间观念差异一部分泰国学生时间观念差,上课不准时,课堂上拖沓,逃课缺课作假。课后作业拖沓,或者是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指令和一些课后的作业布置等问题表示是无所谓。也有的学生是目前打着 别的旗号来中国旅游工作和做其他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教学实施起来很麻烦。案例分析+ 解决方案:有效的教学考勤制度和惩罚制度。首先因告诉留学生“到了罗马就要做罗马人做的事情”的入乡随俗的观念,来了中国, 在学校就要遵守学校和学院的规章制度和考勤制度。建立完善的留学生

浅谈零起点留学生汉语教学对策

浅谈零起点留学生汉语教学对策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 语言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 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目前,汉语作为二语习得 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德国、俄罗斯、爱尔兰已将或者即将把 汉语纳入高考选课科目。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XX年共有来 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万多名来华留学人员。这些留学生群体中,有的曾在自己国家的汉语学习机构中或长或短的学习过汉语,有的 从来没有学习过汉语,这些人汉语处于“零起点”学习阶段。对于 零起点的语言学习者而言,要学好一门语言,学生首先接触的是语音,发音准不准、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会影 响到他们在词汇、语法乃至文字上的掌握;其次,发音不好,也影响 理解和表达。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留学生由于汉语发音偏误或者 错误会使其表达产生歧义、令人误解、曲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其意义。长此以往,则有可能使学习者在未来因表达这一关中丧失很多和汉 语相关求职、就业发展机会。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声调既是语 音教学难点,也是重点之一。本研究基于零起点留学生汉语声调教 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汉语声调的教学对策。 一、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产生的原因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区分词义和 词性。同样的两个词,在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声调不同,词性或词义就会完全不同。比如:我能“问wèn问”你吗?”和我能“吻wěn吻”你吗?这两句话唯一的区别就“wen”这个音节的声调 不同,因声调不同导致了词义不同。再比如:“种zhǒnɡ子”和“种zhònɡ地”,“种子”一词中,“种zhǒnɡ”是名词;“种地”一词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

著作部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 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语文出版社 1995年 陈爱文《汉语词类研究和分类试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 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语文出版社1986年 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理论、原则、方法》(日本)白帝社1998年 范晓(主编)《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 傅雨贤周小兵《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傅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 高更生王红旗等《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 1996年 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商务印书馆 1995年 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 1997年 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年 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综述》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年 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 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 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年 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年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3年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商务印书馆 2000年 吕淑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1979年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1984年

云南大学中级班留学生汉语组句偏误分析

云南大学中级班留学生汉语组句偏误分析 摘要:我们以云南大学中级班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他们作业中出现的偏误句子为研究语料,从组句偏误角度研究这些句子。通过借鉴汉语偏误分析理论,对这些语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组句偏误类型。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组句;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2 按照HSK等级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对于汉语中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他们的汉语水平应该能够用汉语进行较为完整的演讲,但是,很多留学生对于课堂上听懂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又会遇到各种困难,产生各种偏误。因此,以水平等级为标准进行研究,便于我们发现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偏误的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我们研究所用的语料来自曾在云南大学学习汉语的中 级班留学生的46本作业,其中作业类型分为用所给词造句,看图写句子,根据情景写句子等,共收集到偏误句子130个。 一、偏误的归类 在这些偏误句子中,有很多句子的偏误具有相似性,我们把具有相似性的偏误句子归为一类,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寻找偏误规律。如: (一)不看他不起眼儿,他已经通过了HSK8级。 (二)她很不足耐心,经常有始无终。 (三)我昨天玩游戏玩儿糟透了,果然失败了。 句子(1),混淆了“不”和“别”的用法,句子(2),混淆了“不足”和“缺乏”的用法,句子(3),“果然”的意思是“情况确实如此,表示情况与所预料的相符”,“结果”的意思是“情况达到最后的状态,表示事情发展的最后情况”,两个词语都可以用来说明结果是什么,但是两者的意义和用法都不一样,留学生没有弄明白两者的区别,只看到了两词的相同之处,因而混淆了两词的用法。这些句子的偏误类型具有相似性,它们都混淆了相近或相似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所以,把这些句子的偏误类型归结为一类。 我们对搜集到的全部语料进行了鉴别、整理,将这些组句偏误句子进行了归类,并统计出不同偏误类型在全部组句偏误中所占的比例,语义偏误一共59个,占45%,句式偏误32个,占25%,搭配偏误17个,占13%,语序偏误16个,占12%,生造词偏误6个,占5%。 二、云南大学中级班留学生汉语组句偏误类型分析 留学生因不明白汉语的词汇意义或用法而出现的语义 偏误率占45%,这一偏误类型一直是困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的一项难题;句式偏误占全部偏误的25%,这一比例也是相

来华留学生汉语写作篇章偏误调查分析

来华留学生汉语写作篇章偏误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05T14:58:52.09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3月作者:陈一鸣 [导读] 留学生的篇章偏误主要是前后衔接和语义连贯方面的偏误。篇章偏误中衔接方面的偏误主要表现在指称、省略和连接上。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 本文以篇章理论为指导,运用偏误分析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初、准中、中、高级阶段来华留学生汉语写作中出现的篇章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偏误进行分析,探究留学生篇章偏误产生的缘由,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留学生汉语写作篇章意识和组段组篇能力的教学建议。 留学生的篇章偏误主要是前后衔接和语义连贯方面的偏误。篇章偏误中衔接方面的偏误主要表现在指称、省略和连接上。语义连贯方面的偏误主要是句式的选择和句序的排列。篇章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目的语,课堂教学,教材以及母语或中介语负迁移方面的因素。为了提高留学生的篇章能力,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某类篇章偏误的出现,教师在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留学生的篇章意识;学生要进行有选择性的汉语范文阅读;教材中应该增加相应的篇章知识以及练习。 关键词:篇章偏误;篇章衔接;连贯性;课堂教学 一、引言 很多留学生都认为汉语写作难,他们常遇到的问题是——把作文中的句子符合汉语语法规范,但当句子组合成为语段后,却不太通顺,缺乏或不具备篇章特征,即出现了篇章偏误。 鲁健骥 (1994)在《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中指出:“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中高级教学阶段,偏误不完全表现在形式合不合法,而是表现在篇章中,对此应该做专门的研究… … ”。如果将篇章偏误的研究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就能使留学生汉语连贯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本文采用刘辰诞先生对篇章的界定,即,篇章由一个以上的小句构成(本文不考虑一些篇章语言学家认为是篇章的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可以组成一组句子,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甚至是一部小说。留学生汉语篇章偏误中衔接方面的偏误均主要表现在指称、省略和连接上。句式的选择和句序的排列也是影响篇章语义连贯的重要因素。 二、留学生汉语写作篇章偏误类型 留学生的作文可以清楚地反映其汉语篇章写作能力,对提高篇章偏误分析的准确性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所采用的语料均为云南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作文,研究对象为汉语水平在初、准中、中、高级四个阶段的留学生。 (一)指称偏误 指称,指的是篇章内部通过代词与它的指代对象间的前后呼应关系而体现的语义上的联系。指称词出现在篇章中时,都有一定的所指对象,而且这些对象一般都会在上下文中出现。在留学生汉语写作中,指称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单句连缀成篇章,而且有利于文章的前后衔接和语意连贯。 1.人称指称偏误 人称指称指的是用语言中的人称指称系统来表示人、物及概念的词语。此类偏误主要有人称指称的缺失、冗余和误用。 例1. 现在,在中国了解了很多事情,了解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等等。 该句缺少主语,第二小句前应加入“我”。 例2.邻居们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他们都来安慰他。 第一与第二小句主语相同,应删去“他们”。 例3. 我的班没有女生,只有男生。 汉语中一般把人称指称的复数形式与集体名词连用,“我的班”应改为“我们班”。 2.指示指称偏误 汉语中,指示指称主要有“这”、“那”及其派生词语。此类偏误主要有指示指称的缺失及冗余。 例4. 自清代开始,山东就出现了鲁商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当代企业家。 这段话第二句的第二小句不应该用零形式,应在()中添加指示代词“这里”。 例5. 我到十八岁的时候,他就说他不会帮我。从那时起,我就没再看见他那关切的目光,让我很痛苦。 这段话中,最后的小句主语缺失,应在“让”前加入“这”。 例6. 那个高三的学生们会说英文非常厉害。 作者在这里泛指所有的高三学生,应删去“那个”。 (二)省略偏误 省略指在结构中省掉某些原本可以存在的成分。留学生在该方面出现的偏误主要有名词省略偏误、动词省略偏误和小句省略偏误。 1.名词省略偏误 此类偏误主要有当省而未省和不当省却省。 例7. 如果谁有问题,妈妈就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第二小句中的“问题”多余,应删去。 例8. 首先,我在综合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 作者阐述的是汉语学习情况,应在“综合”前加入“汉语”。 2.动词省略偏误 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出现的动词省略偏误主要有当省而未省,不当省却省和动词词组中补语的缺失。 例9. 我不要吃饭,不要睡觉。 句中多了两个动词“要”,应删去。 例10. 我想问的是,这确实你的选择吗?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迄今为止,“偏误”这一术语引入我国只有二十多年。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法偏误分析更是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主要以二十多年来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为依托,从词法和句型两个方面,对外国人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的语法偏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语法偏误分析有一个整体的掌握。 标签: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词法,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为句型的教学。①据此,我们将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的研究分成词类偏误和句型偏误两大类分别进行综述。文章文献的主要来源为二十年来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在近70篇的语法偏误分析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46篇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词类偏误分析 在外国人语法偏误分析的研究中,词类的偏误分析占了70%多。②其中对实词的研究占词语偏误分析的55%,虚词占45%。在词类的划分上,我们依据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中的语法部分,以便于分类统计。③ (一)实词偏误分析 对外国人汉语实词的偏误分析都集中在了副词和动词上,很少涉及其它词类。 1.副词偏误分析 在词语偏误分析研究中,副词所占的比例最高。陈小荷(1996)以北京语言学院的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和副词“也”有关的偏误进行分析。通过语境分析和背景分析调查留学生使用副词“也”的使用率、偏误率、语法结构上的偏误原因以及与使用率和偏误率有关的语篇属性。通过语境分析将偏误分为四种类型并分析每种类型出现的情况,分类详细全面。通过背景分析调查了副词“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最后得出结论:语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偏误发生的范围,“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与母语背景和语料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陈先生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语境分析对语法偏误分析所起的作用,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金昭延(2001)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句法功能方面的错误和原因。这是国内韩国人对韩国留学生学习副词进行研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十个句子偏误及分析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十个句子偏误及分析 1、你也是,天冷,<保重>身体。(柬埔寨、男、25岁) 析:对目的语(中国)语言环境了解的缺失,“保重”常用在正式,庄重的场合。 2、我们经常去<了>步步高。(马达加斯加、女、24岁) 析:“了”字滥用,留学生常常把它看成一个完全的语法标志, 并且把它与英语中的某个语法范畴等同起来。 3、你觉得我们<的>昨天的表演怎么样?(马达加斯加、女、23岁) 析:“的”字滥用,凭感觉的字觉得该字使用频率高,就喜欢在词语后面都加“的”字。 4、谢谢你的水果<送给我们>,你<很非常>好呀!(马达加斯加、女、23岁) 析:如果作谓语或状语的形容词前边受其他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 就不能再用“很” ; 形容词谓语后边带状态补语时,它前边的“很”也不能再出现。教学中比较强调弱化的“很”的使用,而在学到其他程度副词修饰谓语或状态补语( 由形容词充任) 的时候, 却没有同时说明这时应该去掉“很” , 引起学生的误会,以为“很”总是跟着形容词的, 于是便出现了其他副词状态与“很”并用,或者状态补语与“很”并用的偏误。 5、明天<要还>去看电影。 析:语法结构错序,可能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6、我<一向>身体不舒服。(韩国、男、22岁) 析:错误概念的形成,将“一直”和“一向”两个概念错误的等同起来 7、我对中国<很有意思>。(韩国、男、22岁) 析:错误概念的形成,将“感兴趣”和“有意思”两个概念错误的等同起来。 8、今天<>很好的天气。(韩国、男、22岁) 析:遗漏,“是”没有具体的意思,不符合母语国家的语法习惯。 9、下飞机时,我们的<护照被>机场的警察检查了。(英国、男、二十多岁?) 析:母语的负迁移,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往往将“被”字句等同为被动语态。 10、<既然>房间小,但是床和柜子还行。(马达加斯加、男、24岁) 析:关联词语的错误搭配,相比缺省关联词语而言,有关于关联词语配合使用的意识,但未能真正掌握好它们的用法,没有真正掌握意思。

高级汉语写作课教案

高级汉语写作课教案 一、教学对象: 学习汉语时间约2500学时,掌握词汇3000个左右,汉语水平相当于HSK7~9级的外国留学生。 二、教学内容: 1.复习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分析优秀范文两篇(20分钟) 《失败是好事还是坏事》 《取得成功的因素》进行课堂仿写训练。 2.掌握事实论据的选取,条件句在论证中的作用。 3.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分析优缺点并总结归纳出留学生写作的规律,对带有普遍性的语病、审题立意和篇章结构的不足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更正。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常用写作方法,并通过典型语段的仿写训练,建立起议论文语体的篇章写作范式。 2.通过转述论据以及运用条件句论证,掌握议论、叙述相结合的夹叙夹议的笔法。 3.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语病、修辞和篇章结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始终贯穿课堂交际互动教学法,尊重多元文化,注意跨文化意识培养。 2.采取“师生问答~交际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话语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任务意识,能动地完成各种写作任务。 3.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分项进行文章开头、论据选取,转述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专项写作任务。 五、教学过程(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引导:播放视频短片:人生的意义在于失败。 教师发问:在生活中,人人都盼望成功,但也可能要面对失败,中国有句老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们国家的语言中也有同样意思的话吗?你觉得这句话或者类似的观点有道理吗? (二)进入正题(约10分钟) 教师导入:好,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本课,首先分析范文,带着问题阅读范文 1.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 2.用来证明观点的三个是事例是: 3.文章的结论是:

留学生汉语学习培养方案

印度留学生短期汉语学习培养方案 一、学习时限 两个月 二、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本阶段培养的目标是来我校学习医学的印度留学生——母语为印度语,第二语言为英语的汉语初学者,平均年龄18岁左右。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便于在中国的日常生活、用汉语学习医学以及在中国参与实习工作,学习汉语的目的具有暂时性和非主动性的特点。 教学旨在让学习者通过连个月的集中培训与强化驯良,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将课本中的对话灵活地运用到基本的日常言语交际之中;并对中国文化背景和汉语文化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 三、培养要求 掌握所学汉字的读音,能够掌握最常用词汇和与词汇相关的语法知识,提高听说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汉语拼音,实现比较标准的发音和语调,正确认读汉字 2、掌握300个最常用的词汇以及与词汇相关的语法知识 3、具备最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进行日常交际 4、了解一定的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 5、基本达到HSK2级的水平,达到初级汉语优等水平。 四、教学原则 1、该教学是对留学生进行短期内的汉语强化培训,应重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重点进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语言基本功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贯彻实践性、交际性和精讲多练性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的能力,根据学习对象的特点确定贯彻听说为主、读写为辅的原则。 3、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既要遵循课本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注重启发性和讨论性的教学,用最浅显的话语解释课本知识。 4、介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学习者了解中国国情的同时,注意尊重汉

语学习者民族的文化。 5、用汉语组织教学,根据学习的进度,逐渐将媒介语的使用降到最低限度。 五、课程介绍与学时分配 本次教学为期两个月,课程分为两门。即初级综合汉语和HSK辅导与训练。总共80个学时,64个学时用于初级综合汉语课程的学习,16个学时用于HSK的辅导与训练 六、教材 《新实用汉语课本1》刘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 百分制考核,考试形式为卷面测试与评估,中期测试30%,期末测试70%。

【论文导读】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论文导读】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 鲁健骥 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 探究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的语法偏误在各种语法形式上的表现, 以及学习策略—母语干扰、过度泛化等—与教学失误对语法偏误产生的影响。我们的做法是, 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初学汉语的学生的偏误做形式上的归纳, 共得1 92 项, 并按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词语的使用, 也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 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 也包括各种短语( 如介宾短语) 、结构等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项目, 包括各句子形式(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则主要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这两大类语法项目都会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的偏误, 所不同的是, 前者是与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关的偏误; 后者是由词语充当句子成分使用上的偏误。下面我们将以偏误的四种类型为基本框架, 对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进行一些分析。

一遗漏偏误 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某些意义上比较“ 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 [也] ?

另如: 结构: 除了? 以外, [ 都]? 除了? 以外, [也] 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