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设计作业

防雷设计作业
防雷设计作业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变电站直击雷防雷设计教师:杨庆姓名:第二组学号: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别:(学术、专业√)上课时间:2015 年 5 月至2015 年 6 月考生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目录

题目: (1)

课程作业2 (2)

1 ATP仿真 (2)

1.1 ATP仿真简介 (2)

1.2 ATP仿真过程 (3)

1.3仿真结果分析 (4)

2 贝杰隆编程法解题 (7)

2.1贝杰隆法原理 (7)

2.1.1贝杰隆法概述 (7)

2.1.2各元件等值计算电路 (8)

2.1.3本题贝杰隆等效电阻 (9)

2.2贝杰隆法程序仿真结果 (13)

2.2.1仿真参数设置 (14)

2.2.2贝杰隆法仿真结果与ATP仿真结果对比 (14)

3 作业总结 (16)

附件1:贝杰隆法程序: (17)

题目:

组号:第二组

组员: 张智 刘鑫 王伍静 林翔 万佳仑 周洪宇 韦冬洪

设雷电源为-20kA 。

求:

主变、进线入口、母线中间和变压器侧断路器上的过电压?(贝杰隆法编程、

ATP )

右图为某变电站220kV 系统简化接线图.

课程作业2

下图为某变电站220kV 系统简化接线图。

电源为-20kA 。

图1.1 变电站220kV 系统简化接线图以及各设备入口电容

求: 主变、进线入口、母线中间和变压器侧断路器上的过电压?(贝杰隆法编程、ATP )同时采用ATP 研究避雷器安装在哪个节点能够有效保护变电站内的设备。

1 ATP 仿真

1.1 ATP 仿真简介

EMTP 是用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分析的仿真软件。EMTP 是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Program (电磁暂态程序)的首字母缩写。为了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程序中增加了模拟二极管和晶闸管等开关器件的能力,像SPICE 程序一样,现在有几种EMTP 版本以用于个人计算机,如Micro Tran 、ATP 等。所有版本的程序都具有BPA (美国邦纳维尔电力局,Bonneville Power Administration )的EMTP 原版的大部分功能。EMTP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软件,拥有其不断发展的大量资源,因此成为美国电力系统和电子电力仿真方面的工作标准。其中ATP-EMTP (Alternative Transients Program) 是较为广泛使用的一个版本。

目前,EMTP 程序能够实现的主要功能有:

①计算网络的稳态解,也可把此稳态解再作为暂态计算的初始条件。

②计算网络中交直流电源频率从f min 到f max 以步长Δf 变化时各个频率下的稳态解,以求得网络频率特性。

③所计算的网络暂态过程包括:各种电气设备和外来因素引起的暂态过程;由各种故障引起的故障暂态及由系统各种元件参数的相互影响引起的谐振现象;控制系统和一次系统相互影响的暂态过程。

④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将计算中得到的各个暂态量在某一时间段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得到各次谐波分量。

基于以上功能,目前ATP 主要应用于以下仿真:

①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计算:电力系统暂态过电压分析,暂态保护装置的综合选择,高压并联电抗器的选择,氧化锌避雷器选择等;

②电力系统的谐振过电压计算:计算由于磁饱和元件造成的铁磁谐振问题;

③机电暂态计算:汽轮发电机的轴系扭振问题。发电机组的次同步振荡问题。

本次变电站防雷设计主要利用变电站侵入波影响的研究,以及对于利用Matlab编译贝杰龙算法的一个验证。

1.2 ATP仿真过程

首先根据220kV变电站设备布局以及接线在ATP画出基本原理图如下:

图1.2 ATP仿真接线图

各个器件的具体参数设定如下:

①雷电源:电流源为标准雷电流:1.2/50μs,幅值为-20kA,雷电通道波阻抗

400Ω,在图中表示为并联于电流源的400Ω电阻;(电源用Heidler型电源)

图1.3 雷电流、线路参数设定

②线路参数设定:根据常见的220kV变电站布局,除直接连接与母线上面的设备外,其他各个设备之间的距离为3米,母线上各个节点的距离为10m,线

路采用分布参数,用波阻抗来等效模拟,波阻抗同样设为400,传播速度为光速;

③隔离开关DS 、电流互感器CT 、断路器DL 、电压互感器PT 、主变T1按照题目所给的参数设定。

④避雷器:本题采用单相线性避雷器,分别加在如图所示入口处、母线处、断路器处以及主变处测量电压的节点上,探究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对于降低雷电流侵入波幅值的影响。避雷器的伏安特性曲线设置如下:

图1.4 避雷器参数设定

⑤仿真时间设定:仿真时间设为1ms ,由于侵入波在最短路路径上3m 的传播时间为10ns ,所以仿真步长设定需要比改时间短,为2ns 。

1.3仿真结果分析

当不采用避雷器的时候,入口处、母线处、断路器处以及主变处过电压波形如下图所示,由于传播速度为光速,而传播距离较短,因此各处的波形只有微小的时间差,但是他们的幅值都达到了6.5MV ,而220kV 的变压器耐雷电流侵入波幅值为1MV 左右,此时对于变电站无异于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损坏变压器等主要设备。因此,加入避雷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1.5 未加避雷器测量节点的过电压波形

(进线入口过电压v:1;母线过电压v:Mu ;变压器侧断路器过电压v:DL ;主变过电压v:T1)

当避雷器加在入口处时,入口处、母线处、断路器处以及主变处各个过电压波形分别如下图所示:

(a )入口处过电压波形 (b )母线处过电压波形

(c )断路器处过电压波形 (d )主变处过电波形

图1.6 入口处加装避雷器后各个测量节点过电压波形

此时,入口处过电压降低为-530kV ,母线处、断路器处以及主变处过电压的过电压波形会产生幅值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振荡,振荡幅值分别达到了825kV ,825kV 以及920kV ,持续时间为130ns ,然后衰减为-530kV 左右。

当避雷器加在母线处时,入口处、母线处、断路器处以及主变处各个过电压波形分别如下图所示:

(a )入口处过电压波形 (b )母线处过电压波形

(c )断路器处过电压波形 (d )主变处过电波形

图1.7 母线处加装避雷器后各个测量节点过电压波形

此时,母线处过电压降低为-530kV ,入口、断路器处以及主变处过电压的过电压波形会产生较小的振荡,振荡幅值分别达到了750kV ,690kV 以及875kV ,但是很快衰减为-530kV 左右,持续时间为25ns 左右。

当避雷器加在断路器处时,入口处、母线处、断路器处以及主变处各个过电压波形分别如下图所示:

(a )入口处过电压波形 (b )母线处过电压波形

图1.8 断路器处加装避雷器后各个测量节点过电压波形

此时,断路器处过电压降低为-530kV ,入口处、母线处以及主变处过电压的过电压波形会产生较小的振荡,振荡幅值分别达到了690kV ,690kV 以及710kV ,但是很快衰减为-530kV 左右,持续时间为25ns 左右。

当避雷器加在主变处时,入口处、母线处、断路器处以及主变处各个过电压波形分别如下图所示:

(a)入口处过电压波形(b)母线处过电压

(c)断路器处过电压波形(d)主变处过电波形

图1.9 主变处加装避雷器后各个测量节点过电压波形

此时,主变处过电压降低为-530kV,入口、断路器处以及主变处过电压的过电压波形会产生幅值较大,持续时间较短的振荡,振荡幅值分别达到了825kV,860kV以及875kV,但是很快衰减为-530kV左右,持续时间为25ns左右。

因此,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安装了避雷器后,不管避雷器安装在什么位置,各个主要节点上面的过电压均能降低10倍左右;

②避雷器安装位置在不同位置,对不同设备的保护程度不同,离某一设备电气距离短,则产生的过电压幅值越低,振荡越短,保护效果越明显;

③通过对前面的波形分析比较,避雷器安装在断路器处除了能使该点处过电压有效降低外,还可以使入口处、母线处以及主变处过电压的过电压波形会产生幅值最小、持续时间最短的振荡。因此,将避雷器安装在断路器处由最好的效果。

2 贝杰隆编程法解题

2.1贝杰隆法原理

2.1.1贝杰隆法概述

贝杰隆法是把求解分布参数线路波过程的特性线法和求解集中参数电路暂态过程的梯形法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它需要首先把分布参数线路和集中参数储能元件(L、C)等值成为集中参数的电阻性网络,然后应

用求解电阻网络的通用方法,计算实际电路的波过程。其有如下两个特点:

①整个分布参数线路的等值计算电路中只包括集中参数电阻和等值电流源,属于集中参数电路。其中阻值等于线路波阻抗或由本身参数和延迟时间决定,等值电流源由线路两端点上的电压和电流在过去的历史记录中计算得出。

②在单根无损线路等效模型中,计算电路中线路两侧节点 k 和m 是独立分开的,拓扑上没有直接联系给求解带来方便。其中k 与m 两端点间相互的电磁联系是通过反映历史记录的等值电流源来实现的

2.1.2各元件等值计算电路

①单根均匀无损线的贝杰隆等值计算电路

设单根均匀无损线,长度为l ,传播时间τ=l/v ,波阻抗为Z ,始端k 及末端m 电压、电流分别u k (t)、u m (t)、i k (t)和i m (t)。计算式为无损线如图2.1所示

11()()(2)(2)2()()(2)mk m k km m k k i t u t u t i t z z I t u t I t z τττττττ?

-=-----???

?-=----?? (2.1)

11()()(2)(2)2()()(2)

km k m mk k m m i t u t u t i t z z I t u t I t z

τττττττ?-=-----???

?-=----?? (2.2)

(a) (b)

图2.1 单根均匀无损线等值计算电路

②电感的贝杰隆等值计算电路

如图2.2(a )所示线性电感L ,已知t-Δt 时刻流经电感的电流和节点电位为i km (t-Δt)和u k (t-Δt)、u m (t-Δt),R L 是电感L 的等值计算电阻,Δt 为时间步长,I L (t-Δt) 为电杆等值计算电流源。

[][]1()(2)()()2()(2)()()km

L k m L L L k m

L

i t t I t t u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u t t R ?-?=-?+-?--???

?

?-?=-?+-?--???

(2.3)

(a) (b)

图2.2 电感的等值计算电路

③电容的等值计算电路

如图2.3(a )所示电容元件C ,其等值计算电阻和等值计算电流源为: 2c t R C

?= (2.4)

[]2

()(2)()()c c k m c

I t t I t t u t t u t t R -?=--?-

-?--? (2.5)

(a ) (b)

图2.3 电容的等值计算电路

④电阻的等值计算电路

电阻元件R 不能储能,其暂态过程与历史记录无关,其电压电流关系如下:

[]1

()()()km k m i t u t u t R

=

- (2.6)

(a) (b)

图2.4 电阻的等值计算电路

2.1.3本题贝杰隆等效电阻

以原仿真图结构如图2.5为基础得到贝杰隆等效电路,以图2.5中的1点及2点间的电路为例,其变换了贝杰隆等值计算电路如图2.6所示。

图2.5 变电站系统仿真图

图2.6 仿真图中1点及2点间对应贝杰隆等值计算电路图

因而可获得1点及2点构成的等值电路节点电压方程如式(2.7)所示。

112220

210DS C U I Z U I Z R ??

??????

??=??????????+

???? (2.7)

根据变电站系统仿真图,得到全等值计算网络,列出节点电压方程

YU I = (2.8)

可获得网络中任意节点的过电压值,15个节点构成的节点导纳矩阵如下: []123456789101112131415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 (2.9)

节点导纳矩阵为:

Y y E =*

(2.10)

其中15个节点导纳值如下所示:

其对应的节点电流源列向量为:

1215I I I I ????

??=??????

(2.12)

其中根据等值计算电路图,得到节点电流源列向量值如下:

(2.13)

电路图中各元件电流方程为:

(2.11)

101221223233234344345455456566567677678()()()()()

()()()()()()

()()()()()()

()(DS CT DL CT DS C C C C C I I t I t I I t I t I t t I I t I t I t t I I t I t I t t I I t I t I t t I I t I t I t t I I t I t ττττττττττττ=--=------?=------?=------?=------?=------?=---7,1088789899891010,710,11101111,1011,12111212,1112,1311131)()()()()

()()()()()()()()()()()DS PT DS CT DL C C C C C I t I I t I t I t t I I t I t t I I t I t I t t I I t I t I t t I I t I t I t t I I τττττττττττ---=------?=----?=------?=------?=------?=-13,1213,14131414,1314,15141515,1415()()()()()()()()

CT DS T C C C t I t I t t I I t I t I t t I I t I t t τττττ-----?=------?=----?

(2.14)

22233344455566682

()(2)()

2

()(2)()

2

()(2)()2

()(2)()2

()(2)()DS DS DS CT CT CT DL DL DL

CT CT CT

DS DS DS

DS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I t t I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R I -?=--?--?-?=--?--?-?=--?--?-?=--?--?-?=--?-

-?889991010101111111212122

()(2)()

2

()(2)()2

()(2)()2

()(2)()2

()(2)()DS DS PT PT PT

DS DS DS

CT CT CT

DL DL DL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t t I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R I -?=--?--?-?=--?-

-?-?=--?--?-?=--?--?-?=--?--?111

131313141414153152

()(2)()2

()(2)()2

()(2)()CT CT CT

DS DS DS

T T T C C C C C C C C C t t I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R I t t I t t U t t R -?=--?--?-?=--?--?-?=--?-

-?

2.2贝杰隆法程序仿真结果

根据贝杰隆法原理,在matlab中编写程序并进行仿真,程序基本流程图如图2.7所示,程序详见附件。

图2.7 贝杰隆法程序流程图

图2.8 雷电流双指数波形

2.2.1仿真参数设置

①全系统中雷电流双指数侵入波设置如图2.8所示:

0()()at bt m I t kI e e --=- (2.15)

k =1.0409,a =1.625×104,b =2.456×106,I m =-20kA 即雷电流波幅值设为-20kA 。 ②波传播时间及仿真步长设置:

3米长传输段波传播时间设为10ns ,13米长传播段波传播时间设为43.3ns 仿真步长设置为10/3ns

③各设备电容值及线路波阻抗设置:

各设备入口电容值设置与题中一致,隔离开关Rds=6e-11F ,电流互感器6e-10F ,断路器5e-10F ,电压互感器5e-9F ,主变2e-9F 。线路波阻抗设置为z=400Ω。

2.2.2贝杰隆法仿真结果与ATP 仿真结果对比

① 主变过电压波形

图2.9 主变过电压波形仿真结果

② 进线入口过电压波形

图2.10 入口过电压波形仿真结果

(a )Matlab 仿真结果

(b )ATP 仿真结果

(a )Matlab 仿真结果

③ 母线过电压波形

\

2.11 母线过电压波形仿真结果

④ 变压器侧断路器过电压波形

2.12变压器侧断路器过电压波形仿真结果

根据仿真结果,使用两种仿真方法获得--的各部分设备值变化情况基本相同。使用matlab 仿真结果:主变处过电压峰为-6.77MV ,入口、断路器处以及主变处过电压分别为-6.73MV ,-6.73MV ,-6.79MV 。在同样条件下,通过ATP 软件仿真的结果:主变处过电压峰值-6.65MV ,入口处以及母线过电压、变压器短路侧断路过电压期间仿真结果分别为-6.56MV ,-6.55MV ,-6.55MV 。两种仿真方式求得的过电压波形变化趋势及大小基本一致,总体而言,贝杰隆法编程获取的过电压幅值相对较低,但两种方式仿真结果比较下,过电压峰值大小差距在 3.5%以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a )Matlab 仿真结果

(b )ATP 仿真结果

(a )Matlab 仿真结果 (b )ATP 仿真结果

3 作业总结

通过ATP软件仿真与贝杰隆编程法获得变电站220kV系统受-20kA雷电流影响下主变、进线入口、母线和变压器侧断路器上的过电压变化情况。

1、获得各设备过电压幅值变化波形,其中过电压峰值幅值大小为:

表3.1 各位置过电压峰值幅值大小

2、通过使用ATP软件对加避雷器后的各处过电压进行仿真,获得在不

同部位加避雷器后各处的过电压波形,发现避雷器离某一设备电气距离短,该设备上的过电压幅值越低,振荡越短,保护效果越明显;过对前面的波形

分析比较,避雷器安装在断路器处除了能使该点处过电压有效降低外,还可以使入口处、母线处以及主变处过电压的过电压波形会产生幅值最小、持续时间最短的振荡。因而选择将避雷器安装在断路器处。

附件1:贝杰隆法程序:

%贝杰隆算法仿真雷电流

clear all

clc

%global z,t1,t2,Th,I0; 。%定义全局变量z(波阻抗),t1(3m传播时间),t2(13m传播时间),Th(仿真步长)

t1=10e-9; %10ns

t2=13/3*t1; %波传播时间,t1为3m,t2为13m 传播时间

Th=t1/3; %设置仿真步长10/3ns

w=pi/(1.2*10e-6);

Im=-20e3; %侵入雷电流波幅值-20kA

C=[6e-11,6e-10,5e-10,5e-9,2e-9];%各设备电容值

R=Th/2./C; % R=[Rds,Rct,Rdl,Rpt,Rt1]

z=400; %线路波阻抗z=400Ω

Y1=[2/z,2/z+1/R(1),2/z+1/R(2),2/z+1/R(3),2/z+1/R(2),2/z+1/R(1),3/z,2/z+1/R(1 ),1/z+1/R(4),2/z+1/R(1),2/z+1/R(2),2/z+1/R(3),2/z+1/R(2),2/z+1/R(1),1/z+1/R(5)];%电导率值

Y=diag(Y1); %节点导纳矩阵

U=zeros(15,1); %定义电压向量

I=zeros(15,1); %定义电流向量

for n=1:26

I12(n)=0;

I21(n)=0;

I23(n)=0;

I32(n)=0;

I34(n)=0;

I45(n)=0; I54(n)=0; I56(n)=0; I65(n)=0; I67(n)=0; I76(n)=0; I78(n)=0; I87(n)=0; I89(n)=0; I98(n)=0; I107(n)=0; I710(n)=0; I1011(n)=0; I1110(n)=0; I1112(n)=0; I1211(n)=0; I1213(n)=0; I1312(n)=0; I1314(n)=0; I1413(n)=0; I1415(n)=0; I1514(n)=0; I2ds(n)=0; I3ct(n)=0; I4dl(n)=0; I5ct(n)=0; I6ds(n)=0; I8ds(n)=0; I9pt(n)=0; I10ds(n)=0; I11ct(n)=0; I12dl(n)=0; I13ct(n)=0; I14ds(n)=0; I15t1(n)=0; U1(n)=0;

U2(n)=0;

U3(n)=0;

U4(n)=0;

U5(n)=0;

U6(n)=0;

U7(n)=0;

U8(n)=0;

防雷工程设计方案

学校综合防雷工程设计方案 目录 一、前言 二、现代防雷基本知识 三、现场分析 四、设计依据 五、防雷设计思路 六、防雷设计方案 七、产品的安装及说明 八、结束语 九、工程预算

一、前言 雷击已成为大自然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学校是教书育人,学生聚集的地方,防雷设施尤其重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雷电隐患也随之增加。2007年5月23日,市开县兴业小学遭受雷击,造成7名学生死亡、39人受伤的重大雷击事故,由此可见,学校做好防雷设施的预防是多么的重要。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必须设计完整有效的防雷方案。 二、现代防雷基本知识 根据不同的破坏机理,雷这种特殊的自然放电现象表现为两种形式:直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是指带电云层与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其破坏原理主要是机械破坏作用,体现在楼房顶角被雷击落一块水泥,大树被雷劈开,屋外的人畜被雷打死等;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某一围带上异种电荷,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围由于散流电阻的存在,以至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其破坏机理主要是电子设备的过压击穿,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严重者造成设备整机报废。 “直击雷”是在短时间以脉冲的形式通过强大的电流,它的峰值有几十KA乃至几百KA,峰值时间很短,以us计的;“感应雷”没有直击雷那么猛烈,但它发生的机率远比直击雷高得多。因为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而感应雷则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者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两个小围的目标,而一次雷击可以在比较大围多个小局部同时发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并且这种感应高电压可以通过电力线、网络线等金属导线传输到很远,致使雷害围扩大。特别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防雷已由以前的防直击雷为主发展到今天的综合防雷。 直击雷的防护一般采用楼顶安装避雷带、避雷针等,配合引下线、地网以保护建(构)筑物及建(构)筑物人员的安全;感应雷的防护主要采用线路上安装雷击过电压保护器,即防雷器,配以线路屏蔽接地、等电位接地处理等综合运用,以保护设备的安全。因此,只是防直击雷或只防感应雷都是不全面的,而应进行综合防雷。三、现场分析 该学校的建筑物主要有一号楼、二号楼、科技楼、体育馆、食堂、二栋学生宿舍楼组成,其中一号楼是机房所在地,机房有在较多电子设备,需要做为一个重点防感应雷保护。另外在场外还有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也在重点防感应雷保护之,七栋建筑物不但需要安装完善的直击雷防护设施,还要做好接地、等电位连接和防感应雷保护措施,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综合防雷系统。 四、设计依据 1、GB50057-94《建筑防雷设计规》 2、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 3、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 4、GB9361-88 《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 5、GB7450-87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建筑幕墙的防雷系统设计

建筑幕墙的防雷系统设计 摘要:建筑幕墙越来越多, 为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幕墙所发生的损害,本文对建筑幕墙的防雷系统设计进行介绍。 人类在不断地前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建筑行业日新月异,建筑工程突飞猛进。在国内外,建筑幕墙的形式越来越多,如今,建筑幕墙主要的形式有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幕墙,组合幕墙及屋面板等,其中的玻璃幕墙又分为全玻璃幕墙,铝合金明框玻璃幕墙,铝合金隐框玻璃幕墙,铝合金半隐框玻璃幕墙等,这几种建筑幕墙已在国内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幕墙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文物、财产的损失,并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固此,做好建筑幕墙的防雷措施也越来越重要,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设计已是当今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知道,雷电是天空云层中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雷电流是一种强度极大,作用时间极短的瞬变过程。雷电击中建筑物时,通常会产生电效应,雷电流在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会把被击中的建筑物遭到破坏。高层建筑幕墙的金属材质由于雷电的效应,将会产生静电感应作用,当天空雷云和大地形成电场时,幕墙的金属体就会积聚与雷云极性相反的大量感应电荷,当雷云瞬间放电后,云与大地的电场忽然消失,将会产生高达万伏以上的对地电位,这对人和设备将会产生危害。所以,建筑幕墙设计时必须做好防雷设计,以防范雷电对建筑幕墙的损害。 然而,我国建筑幕墙的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对这方面内容的阐述十分有限,建筑幕墙设计单位对建筑幕墙防雷技术作法也不十分具体、明确,从而给从事建筑幕墙施工的技术人员把握质量要求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此,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根据多年建筑幕墙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际经验,以及有关国家防雷规范的要求,认为建筑幕墙防雷装置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机房防雷工程技术方案

机房防雷工程 技 术 方 案 设计单位:***************** 设计时间:2013年1月23日

第一部分雷电概述及破坏性 雷电是由天空中云层间的相互高速运动、剧烈磨擦,使高端云层和低端云层带上相反电荷。此时,低端云层在其下面的大地上也感应出大量的异种电荷,形成一个极大的电容,当其场强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产生对地放电,这就是雷电现象。 在气象学中,常用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数、年平均地面落雷密度,来表征某个地方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此外,也使用年雷闪频数来评价雷电活动,它是指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年共发生雷闪击的次数。 我国一般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将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20天)、多雷区(20—40天)、高雷区(40—80天)、强雷区(>80天)。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极地最少。 1.雷电的破坏性 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30kV/cm)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 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 1)直击雷破坏: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 2)感应雷破坏:感应雷破坏也称为二次破坏。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由于雷电流变化梯度很大,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使得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可能向周围物体放电,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 2010-11-03 发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GB 50057-2010 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执行日期:2011年10月1日 2011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82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57 —2010,自 2011年 10月 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3.0.3、3.0.4、4.1.1、4.1.2、 4.2.1(2、3)、4.2.3(1、2)、4.2.4(8)、4.3.3、4.3.5(6)、4.3.8(4、5)、4.4.3、4.5.8、 6.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2000年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 O一0年十一月三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 2005年 3月 30日以建标函[2005]84号“关 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 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5(2000年版) 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增加了术语一章; 2.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3.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 4.修改防侧击的规定; 5.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 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5号,邮编 100089)。 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 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参编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林维勇黄友根焦兴学陶战驹王素英杨少杰宋平健黄旭张文才徐辉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张力欣王厚余丁杰方磊欧清礼尹君平 王云福关象石杨维林

防雷系统设计方案

防雷系统设计方案

防雷系统设计方案 防雷系统发展 电的普遍使用促进了防雷产品的发展,当高压输电网为 千家万户提供动力和照明时,雷电也大量危害高压输变 电设备。高压线架设高、距离长、穿越地形复杂,容易 被雷击中。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不足以保护上千公里的输 电线,因此避雷线作为保护高压线的新型接闪器就应运 而生。在高压线获得保护后,与高压线连接的发、配电 设备依然被过电压损坏,人们发现这是由于“感应雷”在 作怪。(感应雷是因为直击雷放电而感应到附近的金属 导体中的,感应雷可经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 体,一是静电感应:当雷云中的电荷积聚时,附近的导 体也会感应上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的电 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原来被雷云电场束缚住的静电也 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会在电路中形成电脉 冲。二是电磁感应:在雷云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 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在其附近的导体中产 生很高的感生电动势。研究表明:静电感应方式引起的 浪涌数倍于电磁感应引起的浪涌。雷电在高压线上感应 起电涌,并沿导线传播到与之相连的发、配电设备,当 这些设备的耐压较低时就会被感应雷损坏,为抑制导线

中的电涌,人们创造了线路避雷器。 早期的线路避雷器是开放的空气间隙。空气的击穿电压很高,约500kV/m,而当其被高电压击穿后就只有几十伏的低压了。利用空气的这一特性人们设计出了早期的线路避雷器,将一根导线的一端连在输电线上,另一根导线的一端接地,两根导线的另一端相隔一定距离构成空气间隙的两个电极,间隙距离确定了避雷器的击穿电压,击穿电压应略高于输电线的工作电压,这样当电路正常工作时,空气间隙相当于开路,不会影响线路的正常工作。当过电压侵入时,空气间隙被击穿,过电压被箝位到很低的水平,过电流也经过空气间隙泄放入地,实现了避雷器对线路的保护。开放间隙有太多的缺点,如击穿电压受环境影响大;空气放电会氧化电极;空气电弧形成后,需经过多个交流周期才能熄弧,这就可能造成避雷器故障或线路故障。以后研制出的气体放电管、管式避雷器、磁吹避雷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些毛病,但她们依然是建立在气体放电的原理上。气体放电型避雷器的固有缺点:冲击击穿电压高;放电时延较长(微秒级);残压波形陡峭(dV/dt较大)。这些缺点决定了气体放电型避雷器对敏感电气设备的保护能力不强。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防雷新材料,比如稳压管,其伏安特性是符合线路防雷要求的,只是其经

电气设计中防雷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

电气设计中防雷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8-10-30T10:35:32.6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作者:孙野 [导读] 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系统,因此,本文特别介绍了接地装置以及等电位连接。通过通篇的概述,意在将电气设计中防雷系统设计需了解的问题及方法归纳起来,以便今后的防雷系统设计中简单易懂,为电气设计领域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孙野 北京中新国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70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人口的住房需求大幅度增加的同时,高层建筑成为了主流模式,而人们在追求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安全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工业设计领域,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电气设计中,防雷系统设计是关乎安全问题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能否安全地使用。本文主要对防雷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做了重点概述,在了解清楚建筑物防雷等级的划分标准的同时,对年雷击次数的计算也做了重点介绍,确定了防雷设计的基础后,接闪器和引下线的设计也是防雷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不仅概述了接闪器和引下线的设计方法,同样也强调了其设计要求,利用滚球法计算出防雷范围,以保防雷设计的安全性。在防雷设计的前提下,必然会有接地设计的存在,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系统,因此,本文特别介绍了接地装置以及等电位连接。通过通篇的概述,意在将电气设计中防雷系统设计需了解的问题及方法归纳起来,以便今后的防雷系统设计中简单易懂,为电气设计领域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防雷设计;防雷等级;安全系统 绪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电气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电气设计中的防雷系统设计成为设计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如若没有防雷系统设计或者防雷系统设计不够完善,很容易损坏建筑物,重则会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想对建筑物各方面的安全进行提高,就必须要做好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的设计工作。 一、建筑物防雷等级的确定 建筑物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将防雷等级划分为三类。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制造、使用或贮存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长时间或偶尔存在爆炸性气体或粉尘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国家级的建筑物或一些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如火车站、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偶尔存在或基本不存在爆炸性气体或粉尘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及火灾危险场所。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及火灾危险场所。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对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除了由建筑物的功能定性外,第二、三类防雷建筑,还取决于建筑物的预计年雷击次数。预计年雷击次数也是防雷计算中重要的一环,下面介绍一下其计算方法。 二、接闪器和引下线的设计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屋应面用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组成网格尺寸不大于5mx5m或4mx6m的接闪网。接闪网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12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当建筑物高于30m时,从30 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接闪带并与引下线相连;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屋应面用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组成网格尺寸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的接闪网。接闪网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顶、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引下后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高于60m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应防侧击,在这部位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如阳台、平台等,应按屋顶上的保护措施考虑;在这部位布置接闪器应符合对本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接闪器应重点布置在墙角、边缘和显著突出的物体上;钢筋混凝土内钢筋和建筑物金属框架,当其作为引下线或与引下线连接时均可利用作为接闪器。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在其高度小于或等于60m的条件下,当其罐顶壁厚不小于4mm时,和在其高度大于60m的条件下,当其罐顶壁厚和侧壁壁厚均不小于4mm时,可不装设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两接地点间距离不宜大于30m,每处接地点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这点对于工业设计尤为重要,不只适用于罐体,还适用于其他金属构筑物,一般情况下罐顶和侧壁都大于4mm,对于很高的金属构筑物,如吸收塔、金属烟囱等,除了可以省去吸收塔本身接闪器的设计,还可以对周围很大面积起到防雷保护作用。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屋应面用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组成网格尺寸不大于20mx20m或24mx16m的接闪网。接闪网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25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顶、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引下后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高于60m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应防侧击,防侧击方式与二类防雷建筑物相同。 三、滚球法计算保护范围 在工业建筑中,经常有塔或者烟囱一类的高度很高的建筑物。这类建筑物因其高度高所以在发生雷击时会先被击中,其原理类似避雷针。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低于它的建筑物进行保护,滚球法就是计算其保护范围的常用方法。 保护半径与高度(h)有关,以及与所现的保护半径有关,hr为滚球半径(闪击距离)第一类建筑物为hr=30米第二类建筑物为hr=45米第三类建筑物为hr=60米。 当接闪杆的高度h≤hr时,距地面hr处作一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以接闪杆的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画弧,交水平线于A、B两点,又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hr为半径,从针尖向地面画弧。所得曲线就是接闪杆保护范围的边界,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管理,规范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范围,包括直击雷防护工程、感应雷(雷电民磁脉冲)防护工程和综合防雷工程等的设计、施工。 第三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工作。 第二章等级与范围 第四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实行等级管理制度,资质等级分为丙、乙、甲三级。 第五条丙级资质单位只能从事发下防雷工程专业的

设计或者施工: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包括建(构)筑物直击雷防护工程、整改工程及新增防直击雷工程项目; (二)可进行的感应雷防护工程项目有:小型计算机网络、小型程控电话、小型自动控制系统,短波、超短通讯站,小型电视台,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共用天线,闭路电视、有线电视和家用电器等小型防雷工程项目。 第六条乙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以下防雷工程 专业的设计或者施工: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包括建(构)筑物直击雷防护工程,整改工程及新增防直击雷工程项目; (二)除可进行丙级感应雷防护工程项目外,还可承担的工程项目有:无线寻呼台,移动通讯中继站,中型电视台,一般雷达站、微波站、导航站,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型自动控制系统、中型程控电话,中型计算机网络等中型防雷工程项目。

第七条甲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以下防 雷工程专业的设计或施工: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包括建(构)筑物直击雷防护工程,整改工程及新增防直击雷工程项目; (二)除可进行乙级感应雷防护工程项目外,还可承担的工程项目有:大型移动通讯基站,大型电视台,大型程控电话机,大型计算机网络、大型自动控制系统,机场、大型车站、码头,智能大厦及其综合布线,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场所,国防设施等大型防雷工程项目。 第三章资质申请 第八条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独立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企业法人,并遵纪守法,社会信誉好;

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

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 一、概述 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雷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三种层次: ①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②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 ③传输或储存的信号、数据(模拟或数字)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暂时瘫痪或整个系统停顿。 目前,世界上各种建筑、设施大多数仍在使用传统的避雷针防雷。用避雷针防止直接雷击实践证明是经济和有效的。但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避雷针对这些电子设备的保护却显得无能为力。避雷针不能阻止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雷电波入侵过电压,而这类过电压却是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网络因雷击而受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引起设备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常有发生。安防监控子系统中部分前端摄像机设计为室外安装方式,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必须设计安装防雷电系统。 二、方案设计说明 系统防雷方案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外部防雷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极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等,泄放入大地。

内部防雷系统是为保护建筑物内部的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通过在需要保护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避雷器,使设备、线路及大地形成一个有条件的等电位体。将可能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将因雷击而使内部设施所感应到的雷电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避雷带、引下线(建筑物钢筋)和接地等构成的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本体免受雷击引起的火灾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内部防雷系统则是防止感应雷和其他形式的过电压侵入设备造成损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 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造成: ①直击雷; ②传导雷; ③感应雷; ④开关过电压。 直击雷: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雷电的不到50%的能量将会从引下线等外部避雷设施泄放到大地,其中接近40%的能量将通过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分流,其中5%左右的能量通过建筑物的通信网络线缆分流,其余的雷击能量通建筑物的其他金属管道、缆线分流。这里的能量分配比例会随着建筑物内的布线状况和管线结构而变化。直击雷波形为10/350us。 传导雷(雷电波侵入):在更大的范围内(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雷电击中电力或信息通讯线路,然后沿着传输线路侵入设备。其中地电位反击也是传导雷中的一种:雷电击中附近建筑物或附近其他物体、地面,导致地电压升高,并在周围形成巨大的跨步电压。雷电可能通过接地系统或

建筑物防雷保护设计分析实用版

YF-ED-J460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建筑物防雷保护设计分析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建筑物防雷保护设计分析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

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xx 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区(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直击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A区,其保护设计已为电气设计人员所熟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xx年版),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

防雷接地设计方案(定稿).pdf

××××××机房 防 雷 设 计 方 案 第一章概述

雷击是年复一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高,通信及数据设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大型电子计算机网络,程控交换机组等系统设备耐过电流,耐雷电压的水平越来越低,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的侵入,致使雷电灾害频频发生。据统计,雷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占设备损坏因素的比例高达33%,防雷电及过电压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 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 数十万安培。高度200m的雷电闪击电流100KA时,雷电闪电产生的闪电电磁 脉冲电磁辐射半径在2km内,对电力、电子线路产生的感应电流约为800A/米,电磁波变化磁场强度为0.03-0.3高斯,仅0.03高斯能量就会损坏微机及自动控制 的芯片、传感器探头和磁盘存储数据;雷电脉冲电压达到2000伏(8~20us)时,目前现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晶片是无法抗御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安装相应的防 雷保护设备。雷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四种层次:1)建筑物毁坏及引起火灾;2)设备损坏,人员伤亡;3)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4)传输或储存的信号、数据(模拟或数字)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 暂时瘫痪或整个系统停顿。目前,世界上各种建筑、设施大多数仍在使用传统的避雷针防雷,用避雷针防止直接雷击实践证明是经济和有效的。但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避雷针对这些电子设备的保护却显得无能为力。避雷针不能阻止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雷电波入侵过电压,而这类过电压却是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对于雷雨多发地区,计算机房必须设计、安装防雷系统装置进行保护。 第二章方案设计说明 2-1、雷电的全面防护: 系统防雷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其目的主要如下: 1、解决不同系统之间因电磁兼容问题产生的浪涌电压、干扰电压,传输抑 制等问题,提高传输质量; 2、实现供电系统、供电设备防感应雷击,防雷电波入侵,消除短路故障电 流和开关电磁脉冲(SEMP)的危害; 3、实现供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UPS电源、微机网络及通信设备的接 地安全,接地装置的等电位联接;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完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 B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 B50057-201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 2010-11-03 发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GB 50057-2010 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执行日期:2011年10月1日 2011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82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57 —2010,自 2011年 10月 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3)、、2)、、、、、5)、、、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2000年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 O一0年十一月三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 2005年 3月 30日以建标函[2005]84号 “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 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5(2000年版)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增加了术语一章; 2.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3.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 4.修改防侧击的规定; 5.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 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5号,邮编 100089)。 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 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参编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策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 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 第2.0.4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一节 -般规定

防雷工程设计方案

. 学校综合防雷工程设计方案 目录 一、前言 二、现代防雷基本知识 三、现场分析 四、设计依据 五、防雷设计思路 六、防雷设计方案 七、产品的安装及说明 八、结束语 九、工程预算

一、前言 雷击已成为大自然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学校是教书育人,学生聚集的地方,防雷设施尤其重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雷电隐患也随之增加。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开县兴业小学遭受雷击,造成7名学生死亡、39人受伤的重大雷击事故,由此可见,学校做好防雷设施的预防是多么的重要。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必须设计完整有效的防雷方案。 二、现代防雷基本知识 根据不同的破坏机理,雷这种特殊的自然放电现象表现为两种形式:直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是指带电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其破坏原理主要是机械破坏作用,体现在楼房顶角被雷击落一块水泥,大树被雷劈开,屋外的人畜被雷打死等;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的存在,以至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其破坏机理主要是电子设备的过压击穿,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严重者造成设备整机报废。 “直击雷”是在短时间内以脉冲的形式通过强大的电流,它的峰值有几十KA乃至几百KA,峰值时间很短,以us计的;“感应雷”没有直击雷那么猛烈,但它发生的机率远比直击雷高得多。因为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而感应雷则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者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两个小范围的目标,而一次雷击可以在比较大范围内多个小局部同时发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并且这种感应高电压可以通过电力线、网络线等金属导线传输到很远,致使雷害范围扩大。特别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防雷已由以前的防直击雷为主发展到今天的综合防雷。 直击雷的防护一般采用楼顶安装避雷带、避雷针等,配合引下线、地网以保护建(构)筑物及建(构)筑物内人员的安全;感应雷的防护主要采用线路上安装雷击过电压保护器,即防雷器,配以线路屏蔽接地、等电位接地处理等综合运用,以保护设备的安全。因此,只是防直击雷或只防感应雷都是不全面的,而应进行综合防雷。 三、现场分析 该学校的建筑物主要有一号楼、二号楼、科技楼、体育馆、食堂、二栋学生宿舍楼组成,其中一号楼是机房所在地,机房内有在较多电子设备,需要做为一个重点防感应雷保护。另外在场外还有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也在重点防感应雷保护之内,七栋建筑物不但需要安装完善的直击雷防护设施,还要做好接地、等电位连接和防感应雷保护措施,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综合防雷系统。 四、设计依据 1、GB50057-9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2、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3、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4、GB9361-88 《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

防雷检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施工组织设计 一、检测目的 雷电放电电压高、时间短,整个过程伴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应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二、检测依据: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 《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三、检测内容:

三、检测方法: 1、接闪器 1.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 1.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检查接闪带是否平整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1.3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4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应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1.5 首次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6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1.7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1.8 当底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2、引下线检测 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 2.2 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1/3以上。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整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0.5m-1.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2.3 首次检测时,用卷尺测量每组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2.4 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2.5 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器连接性能,其过期电阻不应大于0.2Ω。 2.6 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和电子线路。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离符合规定。 2.7 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专设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连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 2010-11-03 发 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GB 50057-2010 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执行日期:2011年10月1日 2011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82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57 —2010,自 2011年 10月 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3.0.3、3.0.4、4.1.1、4.1.2、 4.2.1(2、3)、4.2.3(1、2)、4.2.4(8)、4.3.3、4.3.5(6)、4.3.8(4、5)、4.4.3、4.5.8、 6.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2000年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 O一0年十一月三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 2005年 3月 30日以建标函[2005]84号“关 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 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5(2000年版) 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增加了术语一章; 2.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3.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 4.修改防侧击的规定; 5.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 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5号,邮编 100089)。 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 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参编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林维勇黄友根焦兴学陶战驹王素英杨少杰宋平健 黄旭张文才徐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