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参考答案

导学案 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参考答案
导学案 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一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韩愈、李翱等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了理学创立的先声。

2宋代封建经济发达和知识分子的活跃,冲击了传统的社会伦理规范。

3宋代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科举制的改革推动了新儒学的产生。

4佛、道两教对儒学的渗透,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新养分;宋代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为新儒学的产生提供了群众基础;宋代宽松的文化政策,促进了儒学复兴运动。

问题探究二依据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指出其消极影响?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道德观天理即是三纲五常;认识论上,格物致知;个人修行上,存天理,灭人欲。

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问题探究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方法论:“致良知”,即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问题探究四依据上表的内容,和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特点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宋明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哲学化。

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儒学在哲学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宋代的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学的形上学,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又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等。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的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安石和二苏的“道”、陆象山和王阳明的“心”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由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宋明理学作为哲学思潮或者作为儒学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

以及其中的“所以然”与“所当然”的道理。这里,宋明理学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儒家元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但是,宋明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也有自己的特色。就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义理,重点并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元典相比,宋明理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宋明理学是佛道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的形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教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3.宋明理学的评价

地位: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同时还影响亚洲的日本与朝鲜,甚至远及欧洲。

作用

(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了生活秩序,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4)这些道德标准,一方面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不少内容属于旧道德范畴,应当批判。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同时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朝中叶后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另一方面,也包含诸如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等传统美德,应继续发扬。(①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如何做: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导与练 (1)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导与练 江西王笑开 重点讲解 浅谈宋明理学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说法的由来: 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 (2)理学产生的条件: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注意力于集中于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消除地方潜在的割据势力对于民间文化发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预;宋朝很少有人因为议论而获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体有很高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因科举走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对经典文本不断探讨、寻求终极的、总体的根本解释。理学由此而生。 (3)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A、“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 B、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C、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参考二程学说,将四书五经编辑成《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奠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理学的社会影响: 南宋末年,朱熹的学说逐渐成为思想的主流。元朝时,理学被确定为官学。到明代,理学则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及其思想:陆九渊,南宋理学大师。提出“心即理”之说。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他还认为,人们要了解、认识客观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于是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说法。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陆九渊号召人们“存心”而“去欲”,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与朱熹格物致知有分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 (2).王守仁及其思想: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理学大师。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即是理,天理本在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强调加强自我修养,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及其基本主张 结合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 的经历,了解宋明理学家的主 张,指出儒学的发展状况 理解宋明理学的内涵,认识宋 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 启迪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 以引言部分的内容为素材,告诉学生汉代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人们对传入的佛教有了更多的兴趣,儒学思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可以从杜牧的诗入手,介绍梁武帝三次入寺院当和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 1. 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为什么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 2. 佛教的兴盛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儒学应该怎么办? 新课导入●2 同学们知道“程门立雪”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杨时就是无锡东林书院的创立者。杨时拜见程颐是求教什么学问呢?理学。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宋明理学。 基础达标 1.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B)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解析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分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通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因此具有“科学”之含义。 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应该是(A) A. 朱熹 B. 孟子 C. 董仲舒 D. 荀子 解析根据材料中先有“理”后有“气”的观点,可以判断出这一主张是宋代理学家的思想。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课宋明理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宋明理学:①“三教合一”的表现;②程朱理学的主张及评价;③陆九渊、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及对陆王心学的评价。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 原因: 结果:儒学吸收、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的主张,主张以为主,调和并吸收、的理论。 (3)唐朝:奉行的政策,即、、,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程朱理学 (1)概念 宋明理学亦称“”。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基本流派:和 (3)兴起的背景 ①理学适应了的需要 ②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迅速,科学文化进步瞩目,引起了理学家对 和的思考 ③理学是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4)内容 二程观点朱熹观点 世界观(核心)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理之源在于 天理即 道德观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存灭人欲 方法论“”把握“理”“格物致知”明之善 (5)、实质是,是为辩护。 (6)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7)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地位:适应统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②有力地维护了统治; ③纲常名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自然需求; ④《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编),成为后世依据的教科书; ⑤影响海外: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乃至 3.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心学集大成者 世界观“”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宣扬“”“心外无理”的命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思维点拨 理解“三教合一” (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二、程朱理学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判断正误

(1)北宋时期开展的儒学复兴运动没有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 (2)理学吸收佛道、阴阳五行等思想,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 2.思想主张 思维点拨 “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3.影响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问题思考 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语录》思考材料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提示目的: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太平盛世。作用:为人们学习儒学指明了方向,具有精神鼓舞的作用。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 (1)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万物都在心中。 (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第3课宋明理学 导学案

第3课宋明理学 编写:阳冬云审核:童传荣终审:徐成志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华,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宋代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发展为新兴的儒学;陆九渊提出的“心”就是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三教并重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认识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心学的出现既反映了理学的发展,也说明了理学的不足。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正确评价理学与心学的历史地位并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链接】 唯心主义哲学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它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存在,当做世界的本原,当做第一性的、决定一切的东西。 【自主学习】 一、三教合一 1.西汉:汉武帝以后,○1______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2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3“”。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4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5。 2.主要思想: (1)程颢、程颐认为○6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7。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8“”。 3.方法论: (1)“二程”提出○9“”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则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10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11________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着的○12《》,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 【推进新课】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合作探究】2: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1)宋代为加强*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o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

第三课宋明理学

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的史实。康有为梁启超等的基本主张。19世纪中期以后先进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过程与方法:讨论:学生通过对19世纪末中国社会状况的了解讨论康有为变法思想为何打着孔子旗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先进中国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及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他们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预习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①,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2)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②,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2.概况 (1)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的人。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②主持编写,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魏源:代表作; ①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著作。 ②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 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步。 (3)影响:鸦片战争前后兴起的新思想,启发人们冲破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以探求之策。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的口号,逐步形成“”的思想,并因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

《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三)

《宋明理学》培优练习 1.宋明理学的传统里,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 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A.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B.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 C.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D.儒学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 2.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 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3.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 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 4.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 在() 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 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材料二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限180字以内)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出宋明理学的传统里对知行关系的不同看法,与致命缺陷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观点成为定论,故B项错误;C项宋明理学解决世界本源,因此哲学化倾向明显,与材料知行关系的不同看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宋明理学的传统里对知行关系的不同看法,推动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故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不具有普遍性,不能算作正确的理论,故A项错误;“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不能说明是唯物主义,故B项错误;“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可得出理学里有自然科学的理念存在,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理学为唯心主义哲学,与西方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的根本,不是强调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封建等级秩序,而是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的根

第3课 宋明理学学案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设计教师:潇潇夜雨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概括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等理学家的思想主张,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能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影响等方面掌握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理学和心学探究“理”的方法,体会古人的严谨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辨别理学和心学的主要观点以及求“理”方法。 【学习难点】理学概念的理解。 【学法指导】依据导学案通读教材,完成学案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带★的题目有一定难度。 【知识梳理】(阅读课文13~16页,完成以下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儒学面临危机,形成“三教并立”局面; 背景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士大夫掀起复兴儒学运动。 含义:把儒家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创立周敦、邵雍——开辟理学建立的道路; 北宋五子过程张载开创了“气学”一派,准确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颢、程颐确立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其核心是“仁”。 本体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修养论:(方法论:格物致知);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政治理论: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儒家具有天然干政的权利。 经典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成为理学经典。 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南宋,心学开创者 陆九渊 主张心即理也;本心体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发明本心。 明朝,(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 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物事,心外无理;注重内心反省。 【概念释疑】 1、致良知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 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便是他(王阳明)教学生的简易直接的方法。如有人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句圣训来怀疑知行合一的命题,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还是看你心诚志坚否--人是可以成圣的,就看想不想成了。要真想成就很斗私心一闪念,时时刻刻致良知,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 2、知行合一

2021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word学案1

2021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word学案1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要紧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进展的缘故 2.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3.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进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阻碍。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进展的各时期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要紧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进展的各时期的特点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明白得。 【预习导航】 一、三教合一 三教:__、__、__。 1、魏晋南北朝:三教相互阻碍和融合。 (1)儒学:吸取____、____的精神,出现新的进展。 (2)佛教:吸取儒学精神,逐步中国本土化。 (3)道教:受儒学阻碍,主张“贵儒”“尊道”。 2、隋唐时期:三教的进展和融汇。 (1)隋朝: ①儒学家提出“________”=“三教合一” ②主张以____为主,调和并吸取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____”的政策:尊道、礼佛、崇儒。②佛、道进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③儒学大师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两宋:程朱理学 1、理学含义: 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儒家学者融合__思想来说明儒家的__,从而建立了以“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1)适应了____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长期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爱护了_____。(2)朱熹编著的《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朱喜的学术思想流传至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朝鲜、日本形成了“____”学派。(4)程朱理学的纲常名教逐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第三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吧,孙悟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大家肯定会说就一猴子呗,那么在这个猴子身上体现了哪些宗教的思想和精神?在他的身上体现了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那么怎么体现出来的呢?你们知道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就是教他72变得那个,菩提祖师,菩提祖师是一个白胡子老道,他哪教派的形象,道教。体现了道家思想。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故事,取回来佛经,这是一个佛家思想。同时最难理解的,孙悟空身上怎么能看出儒家的思想?在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降妖除怪的浩然正气,唐僧舍生取义的精神,以及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这种等级观念,都是儒家思想的痕迹,从这里面我们在悟空身上我们看到了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合一的思想,三教合一无处不在,时常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先讲讲三教合一。 二、新课讲授: (一)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汉武帝以后,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使得儒学呈现繁荣的景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候儒学地位却受到挑战了,为什么这时候儒学

地位受到挑战呢?因为这时候佛教开始盛行,与此同时道教也开始盛行,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进来,到了东汉才慢慢被关注起来,当时一个东汉皇帝汉明帝做了个怪梦,梦见一个身材高大头顶着白光在皇宫里飞来飞去。于是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叫大家来解一下梦,有一位非常博学的大臣傅毅说道:我听说西方有个神,他的名字叫佛,就跟陛下你说的一样。为了圆梦,皇帝拍了18 个人往西方寻佛。在印度遇到两位高僧,并且邀请他们两去中国。两人欣然同意,一伙人以白马驼着一大堆佛经回到中国,这佛经就是四十二章经,就是韦小宝里的四十二章经,到了洛阳。皇帝还特意建立了一个白马寺供着这两位高僧和白马,这就是早期的佛教传入,与之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佛教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盛行。为什么佛教在中国那么盛行呢?其一是统治者大力支持,为什么支持呢?只要人们沉醉在宗教里的时候,就没有心思犯上作乱了,有利于维护他们的统治。那么支持到什么程度?皇帝舍身佛寺,南朝梁武帝,就三次舍身入寺院,每次出来都要捐很多钱以表示对佛的虔诚。其二社会矛盾尖锐,那时候社会动荡不按,人们都渴望在宗教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的发展。 【考纲要求】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识记: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2)理解:通过宋明理学学习,学会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情感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三、检测反馈知识点1 三教合一 1.汉代以后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开始于 A.两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唐朝 2.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关于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受到了佛道两教的挑战出现危机B.社会动乱是儒学危机出现的社会原因 C.儒学的统治地位完全丧失D.逐渐吸收佛、道两教思想,形成三教合一4.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 A.水火不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整体 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

5.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知识点2 程朱理学 6.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 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C.《四书章句集注》D.《四库全书》7.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 A8.“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程颐断然回答:“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种对妇女的贞节观源于理学提倡的 A.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9.“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宋明理学D.佛教10.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文天祥也是如此,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A1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知识点3 陆王心学 12.王阳明主张①“心外无佛,即心是佛”②“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③“宇宙便是吾心” ④“天人合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 A.程颢、程颐B.朱熹C.荀子D.王阳明 14.采取与“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方式相类似的是A.黄老之学B.程朱理学C.阳明心学D.格物之学1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对理的解释和领悟的方式不同B.对儒学的价值和仁的理解不同 C.对三纲五常的解释不同D.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看法不同 A16.“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老庄思想B.程朱理学C.阳明“心”学D.孔孟之道17.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18.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A.理学的集大成者B.心学的集大成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新导学案 第3课《宋明理学》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宋明理学 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 2.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学”等。比较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并综合其本质作用。 【学习过程】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________也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____________”。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________提出复兴儒学。 细节点拨学习宋明理学之前,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

二、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时,________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 (1)核心:_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__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____________”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 (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___________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________”。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细节点拨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后期的儒学主流,在评价其历史影响时,应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从肯定积极作用和指明消极作用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陆王心学 1.主张 (1)陆九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题;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学说。 2.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细节点拨认识历史现象要采取辩证的观点,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理解理学的内容及其影响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问题思考】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 2.程朱理学为什么能被官方化? 3.我们如何认识宋明理学所起的作用? 探究一程朱理学

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带答案)

第3课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宋明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3.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4.探讨宋明理学的主要影响。 预习内容 一、三教合一的趋势 三教:、、。 1.魏晋南北朝:三教相互影响和融合。 (1)儒学:吸收、的精神,呈现新的发展。 (2)佛教:吸收儒学精神,逐渐中国本土化。 (3)道教: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 2.隋唐时期:三教的发展和融汇。 (1)隋朝 ①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②主张以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的政策:尊道、礼佛、崇儒。 ②佛、道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③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两宋:程朱理学 1.理学含义 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儒家学者融合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从而建立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1)二程:①核心思想:“”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②“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提出“”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强调“”:理之源在于,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是人性的;深化“”:①“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②“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而不是。 3.理学影响

(1)适应了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长期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 (2)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流传至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朝鲜、日本形成了“”学派。 (4)程朱理学的纲常名教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三、宋明: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1)生平:南宋儒学家,号“象山先生”。 (2)观点:“”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强调“,”,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心学: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1)概况:号阳明先生,继承发展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形成“陆王心学”。 (2)主要观点: 心即理:①吸取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 ②宣扬“”“”。 致良知:①认为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易被侵蚀。 ②主张加强,去人欲,恢复良知本性。 知行合一:①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用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②无法科学地说明。 合作探究 1.什么叫格物致知?从学习程朱的思想中,你认为他们是为了让人们探究真理吗,为什么? 2.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 3.理学是吸收佛、道而形成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你能根据所学,从理学当中找到佛、道思想的影子吗?

课题:第3课“宋明理学”

新花垣县民族中学高中历史学案(试行) 年级: 高一 科目: 历史 备课人: 邹香梅 上课日期 2014 年 月 日课题:第3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知识梳理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 、 的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出现 的社会潮流。 二、宋明理学的兴起发展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 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 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 、 。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A 、“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 B 、“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 、主张通过“ ”的方法去把握“理”。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A 、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 , ” B “格物格致”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 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A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个性备课〗

导学案 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一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韩愈、李翱等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了理学创立的先声。 2宋代封建经济发达和知识分子的活跃,冲击了传统的社会伦理规范。 3宋代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科举制的改革推动了新儒学的产生。 4佛、道两教对儒学的渗透,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新养分;宋代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为新儒学的产生提供了群众基础;宋代宽松的文化政策,促进了儒学复兴运动。 问题探究二依据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指出其消极影响?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道德观天理即是三纲五常;认识论上,格物致知;个人修行上,存天理,灭人欲。 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问题探究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方法论:“致良知”,即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问题探究四依据上表的内容,和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特点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宋明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哲学化。 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儒学在哲学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宋代的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学的形上学,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又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等。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的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安石和二苏的“道”、陆象山和王阳明的“心”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由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宋明理学作为哲学思潮或者作为儒学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

第3课宋明理学-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导学案(无答案)

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知道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的主要观点。 3.了解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4.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重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基本思想。 【学习难点】 1.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来源:学科网] 2.宋明时期儒学新发展的内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 (一)“理”由何起——理学兴起的背景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材料一: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唐●高骈 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 材料三: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柏杨《中国人史纲》 思考:魏晋南北朝以来人们的信仰状况如何?为什么出现状况? 2、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材料四: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路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思考:当时儒学理论体系有何缺陷?

3、儒学复兴运动,三教合一,更新儒学。 材料五: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他反对佛家和道教,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则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材料六:张融《遗令》:“……左手执《孝经》(儒)、《老子》(道),右手执小品《法华经》(佛)。”——《南史》思考:面对危机,儒家学者如何应对? (二)理为何物——理学思想内容 1.基本含义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2.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1)程颐、程颢 材料一:理者,……本也。——程颐 材料二:仁,理也……以仁合在人身言之,乃是人之道也。——《二程集》 归纳程颐、程颢的思想主张。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朱文公论文集》卷七十 思考:朱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为何理学家要从“世界本原”的角度来诠释儒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