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家谈白蛇传》有感

读《名家谈白蛇传》有感

项芩佳[2008年秋作業]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0501

012005001913

《名家谈白蛇传》是陶玮选编,在2006年1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详细介绍白蛇传故事的流变和文化背景的书,书中收集了涉及白蛇传的古源与今流、白蛇故事之东西传播、白蛇戏曲与故事原型的意义、白蛇故事的文化意蕴等多方面的文章,对了解白蛇故事的起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因为书中涉及的内容繁多,现就“白蛇故事的主角”和“白蛇故事的文化意蕴”两章谈谈读后的感受。

在《蛇妖·蛇精·蛇仙——试论白蛇形象从邪魅到人格美的丹华》一文中,作者陈云发详细论述了白蛇形象的演变,从最早记述白蛇为害人的《太平广记》中令人毛骨悚然的蛇妖,到《夷坚志》中人性化的蛇精,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锋塔》(《警世通言》二十八卷)中痴情的白娘子,再到清代方成培《雷锋塔》中升天得道的蛇仙,白蛇形象被层层剥去恐怖邪恶的面纱,换上善良、勤劳、极富人情味的装束,也是早期社会图腾崇拜发展到封建礼教社会的必然趋势,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对女性自由追求婚姻幸福的道德肯定——即使妇女依然被三纲五常、妇德妇言裹得寸步难行。

在《传统戏曲中白蛇形象演变与其内容意义》一文中,谈及法海的角色演变,从最初正义凛然的正面角色到后来棒打鸳鸯的冷血僵化者,是几千年既定社会秩序的执行者,也是“伦理的对”(ethical right)。之所以产生悲剧,是因为遇到了另一个“伦理的对”——人类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白蛇和法海两股势力的矛盾,甚至超过了许白之间的爱情生活矛盾,成为了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爱情和理智矛盾的折射。文中还涉及白蛇故事的性意识。据徐华龙《白蛇传中的潜性意识》中论述,白蛇故事中借伞的情节便带有浓厚的性暗示意味——伞为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征;伞能开合隐喻男女好合。方成培《雷锋塔》传奇中,白蛇以“年少寡妇”的角色出场。在传统中国人看来,“寡妇风流”是暧昧的情结。白蛇与“年少寡妇”相结合时,情欲便自始自终包围着许白,同时,也是特属于中国的“性压抑文化”的表露。

《白娘子形象的嬗变》中谈到“白娘子身上这种亦人亦蛇的特点,是宋元时男性对待女人问题上矛盾心理的反映”,女人的柔美令男人眷恋难舍的同时,也令男人恐惧——“红颜祸水”,作为女人另一面的蛇性——魅惑力有倾国倾城的威力。受封建正统儒道教思想浸染的男性(性压抑),不能容忍自己沉溺于女色,将颠覆之罪全数推给女性。冯梦龙写《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初衷是为了“警世”: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岂有恶来欺?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虽然后世男女依旧爱得狂热,但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男性对女性魅力的恐惧和逃避,对情欲的责任推卸。

《色诱与纠缠--许仙形象在当代文艺作品中的演变》一文中详细论述了《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主题并非“爱情”而是“色诱”,也与上文提及的冯梦龙写《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初衷不谋而合。

至于《白蛇、青蛇、许仙、法海--浅析《白蛇传》人物形象的演变及其意义》,是对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李碧华的《青蛇》,贡敏、方桂阑等联合编制的《新白娘子传奇》这三个文本中主要人物形象寓意的探讨。青蛇在冯梦龙笔下是一条青鱼,没有太多的笔墨描写,仅是一个陪衬。李碧华的白蛇故事以“青

蛇”为题,一反传统文本中青蛇的配角地位,一跃成为主角,并且还是全文的叙述视角。李碧华将青蛇的野性之美发挥到极致,也是情欲的中心,还通过她“道破天机”:做人有什么好,还不如做蛇好。几千年来文本中的蛇妖们竭力追逐人性,被李碧华的青蛇戳穿了天机,荒唐得可笑。而《新白娘子传奇》中的小青则是一个性格急躁、爱憎分明、忠心耿耿的侠女形象。至于许仙的形象,在《白娘子永镇雷锋塔》中,许宣俨然一个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亲手将妻子收在钵中。在《青蛇》中,情欲大师李碧华紧紧抓住一个情字对许仙进行剖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男人对世上两种女人贪婪的欲望和占有,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边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清爽欲滴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到了青蛇,她反而是百叶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也算是一个负心薄幸之徒。到了《新白娘子传奇》,许仙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理想的男人,从一而终,勤劳善良。虽然满足了女人们的美好愿望,但是不是也麻痹了女性对男性的警惕?

白蛇故事的文化意蕴从《说蛇》谈起。蛇在现代中国人看来是恐怖之物,“蛇蝎心肠”、“蛇神牛鬼”、“蛇心佛口”等都说明蛇乃不祥之物,但是远古时期被祖先视为神圣的吉凶之象征者,即图腾崇拜的拜物象征。上古神话传说女娲人首蛇身,《史记》记载刘邦为龙蛇之子。由此可见,早期社会人蛇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白蛇故事以“蛇”为载体也是可以理解的。

《宗教情绪与人伦精神:中西蛇女故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中西方蛇女故事的演变和主题,中国的蛇女故事源自早期社会的图腾崇拜,中华民族几千年不衰的人伦精神使蛇女故事经久不衰,而西方蛇女故事的兴衰与宗教情绪有关,体现出鲜明的宗教说教特点,并随着复杂的宗教情绪渐渐衰亡。

读完全书,对李碧华的《青蛇》感受最深。乍看李碧华的白蛇故事是对传统文本的反叛,实则是一种回归,情欲的回归。白素贞勾引小青,白素贞勾引许仙,小青勾引许仙,小青勾引法海,许仙勾引小青,法海勾引许仙……原本歌颂女性大胆追求爱情婚姻的文本到了李碧华手中,显示出情欲的蓬勃张力:同性恋、异性恋、三角恋此起彼伏,纠缠不休。又回到了白蛇故事产生之初的“色诱”主题——情欲泛滥。

李碧华在铺呈情欲流光溢彩的一面之时,其实是洞悉了男女情欲交错中的脆弱和悲凉。在她俏皮的冷嘲热讽之下,是对人性的深沉失望。所谓爱情,更多的是男女双方的战争,一方得势一方失势,峰回路转,彼之为此,此之为彼。当白素贞即将被法海镇压之前,对小青悒郁忏悔道“半生误我是痴情”。而表面懦弱处处受白素贞荫蔽的许仙实则精明异常,他不仅知道她们的妖身,坐观其争风吃醋,而且还心安理得地享受她们奉上的一切,“整宗事件,他获益良多,却始终不动声色。他简直是财色兼收,坐享其成。”

在《青蛇》中,李碧华一个一个地消解意义。排除万难、你侬我侬的纯粹爱情被泛滥的情欲代替,正直高尚的人性被野性的蛇性代替,夫妻之间、姐妹之间的互相信任被勾心斗角、欺瞒反目代替,清寡的佛性被欲望遮蔽了双眼……也是故事新编小说通俗化的典范,具有现代性。

《名家谈白蛇传》有内容重复、良莠不齐之病,读起来会有疲惫、不顺畅的感觉。不过这是因为本书是收录数十位人的文章所致,但就其所收主要内容而言,仍不失为一本了解白蛇传流变、文化意蕴等相关方面的好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