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

教案首页

●新课导入:

大家回忆一下之前企业会计是怎样做会计分录的。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1)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过去信息。

(2)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未来信息。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注意】此处将旧版大纲中“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改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加了“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因为经济管理活动强调的是会计的控制职能,然而,这种控制是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即会计的反映职能。对企业的外部利益主体来说,会计需要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反映职能,不能将其作为一个辅助的职能。所以会计的本质应当包含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信息系统两方面。

3. 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也是会计管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5. 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控制方法和会计预测、决策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计也由简单的记录和计算逐渐发展成为以货币为单位来综合核算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 古代会计阶段。

(2) 近代会计阶段。

(3) 现代会计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因此,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是指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交换,如销售和购买产品、提供和接受劳务等。经济事项是指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件,如支付职工工资、报销差旅费、计提折旧、摊销无形资产等。

根据我国《会计法》第十条的规定,单位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1.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和有价证劵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单位应将它们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其流动性、安全性,提高其使用效率。

2.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指单位的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即实物资产),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和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3.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指单位未来收取款项的权利,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等。

4. 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本金。

5.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6.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事项。

7. 需要办理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2. 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一)基本职能

1. 核算职能

(1)会计核算的概念。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2)会计核算的特点。

会计核算职能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①会计核算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

②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同时也为预测未来提供信息。

③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2. 监督职能

(1)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会计法》确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为会计监督的具体内涵及其实现方式赋予了新的内容。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是按照监督主体的不同进行区分的。本教材中的会计监督职能的内容,仅限于以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为监督主体,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内部监督。

(2)会计监督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货币计量,提供一系列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

②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发生前进行的监督,主要是对未来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规政策的规定、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分析判断,以及为未来经济活动制定定额、编制预算等。

事中监督是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并据以纠正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使其按预定计划进行。

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

3.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

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没有监督所提供的质量保障,核算就很难做到真实、可靠。

会计核算与监督共同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发挥着管理作用,以保证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

(二)拓展职能

会计职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会计职能也相应拓展。会计的拓展职能主要有:

①预测经济前景。

②参与经济决策。

③评价经营业绩。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3)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作相互联系的登记,从而能够全面、系统地核算经济业务对各会计要素的影响及其结果。

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通过账户对应关系,了解有关交易或事项的来龙去脉;可以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检查有关交易或事项的记录正确与否。

(4) 登记会计账簿。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中心环节。

(5) 成本计算。

(6) 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有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定期总括地反映企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情况的一种专门方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形式,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最后环节。

(二)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

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以判断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归属于哪类性质的业务,是作为资产还是负债或其他会计要素入账等。

会计计量解决的是定量问题,即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确认入账的具体金额。

会计报告是确认和计量的结果,即通过报告,将确认、计量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以财务报

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2)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会计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最后环节,它们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布置作业或思考题:

●课后习题

●说明: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docx

《会计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第一章总论 教学内容: 会计含义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对象,会计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的核算方法与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与特点;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熟悉会计的核算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讲授中应注意对会计概念和会计对象的理解、分析。同时,应注意对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中难点问题的扌巴握。 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本章共3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引入:同学们印象中的会计是什么?(要求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引入正题)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关心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关心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劳动耗费和取得的劳动成果。即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计算比较与分析,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用来记录、计算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就是会计活动。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生产,就产生了会计活动。它是管理生产经营过程,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的科学。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不同。 1.古代会计 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于自己从事的生产活动最初只能用头脑来记忆。随着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和劳动成果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用石子、树枝来计量,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在木板和石板上刻契等。此时的会计只是生产者的一种附带职能,核算相当简单。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需要记录的事项日益增加,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职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核算朝廷官府的钱、粮、财、赋、税等收支活动。清代学者焦循这样来解释“会计":“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宋朝出现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司”,在会计结账方法上采用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基础会计-生产过程的核算教案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生产过程的核算 课题序号授课班级13会计对口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新课 授课章节名称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生产过程的核算使用教具投影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 教学重点生产过程设置的主要账户 教学难点生产过程设置主要账户的核算内容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习回顾 二、生产过程业务核算的财务处理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假设企业生产AB 两种产品,本月产品的生产业务如下: 材料耗用汇总表 项目 甲材料 乙材料 合计 生产产品耗用 其中:A 产品 B 产品 40000 26000 14000 20000 13000 7000 60000 39000 21000 车间一般耗用 600 600 行政管理部门耗用 300 300 合计 40600 20300 60900 借:生产成本 ----A 产品 39000 ----B 产品 21000 制造费用 600 管理费用 300 贷:原材料 60900 直接人工 计入成本 的费用 不计入成 本的费用 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 生产费 用

(二)工资及福利费的归集和分配 企业本月应付职工工资如下: 生产工人工资 42000 其中:生产A产品工人工资 24000 生产B产品工人工资 18000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2000 行政人员工资 16000 合计 60000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4000 ——B产品 18000 制造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16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60000 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360 ——B产品 2520 制造费用 280 管理费用 224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8400 (三)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一是制造费用归集过程,即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管理人员 的工资及福利费、机物料消耗、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车间的水 电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的摊销等记入“制造费用”账户; 2、二是制造费用分配结转过程,即将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方 法分别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月末将“制造费用”账户分别转入“生产成本”各明细账中,“制造费用”账户期末无余额。 通常情况下,企业按照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的工资比例为标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一、个人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要求 会计学科体系简介 “会计”这个词,早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 100年到770年之间)就已经出现。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学的分支: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 1.宏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2.微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微观会计学,按照其所服务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 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 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企业会计,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 1.管理会计 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 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财务会计,按照其所应用的行业,可以分为: 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学基础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章总论(绪论)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 1. 核算 2. 监督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 (二)其他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等 三、会计对象 特定主体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五、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 记账本位币 六、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会计学基础》双语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 时间:周一第二大节(上午9:40---10:25;10:30---11:15) 单周周四第一大节(上午7:50---8:35;8:40---9:25) 地点:康庄506 学时:48 班级:会05-1.2.3.4 学分:3 答疑时间:周一上午:11:15---12:00 考试方式:英文。闭卷 考试时间:第21周周四第三大节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 Part 1 Basic Concepts and the Balance Sheet 所需课时:3课时 课程目标: 1.让学生对“会计”一词有初步的认知,明确会计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2.了解财务报表的作用,明确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构成要素; 3.对会计基本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初步认识;并正确理解和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4.了解三个会计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对意义。 ---复式记账原则 ---货币计量原则。 ---会计主体原则。 课程设计: 第一课程段:师生交流(30分钟) 1.通过点名及自我介绍与学生沟通,相互认识。并询问同学选择学系会计专业的理由以及对会计的认识程度,通过这种交流了解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Q::What ‘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come from? What’s you hobby? Are you interesting in Accounting? Why you chose accounting be your major? 2.在交流的基础上,列举国内外企业的实例,以及会计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阐述学好会计的重要性。 Q: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accounting is? 3.介绍目前国内、国外与会计专业有关的职业及考试类别,增强学生学好该课程的信心,提高学生今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Q:Being a student graduated in accounting, what kinds of job he can do? Or how many choices he has? Such as which company? 4.向学生介绍所选教材的特点及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课后自学,提高学习效果。 Text book : Introduction How to use this book

基础会计学原理试讲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1.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的 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 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 进而进行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提供经济信息, 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 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1.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 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2.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3.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公元前一千多

年前,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并以此出现“会计”一词。在宋朝初期出现了“旧管(期初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 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 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入-去= 余 │││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本期结存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 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 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 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缴=存-该 ││││ 收入-支出=资产债权-负债投资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 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 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 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 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 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 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 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 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 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

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 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初级会计实务教案

初级会计实务教案 课号:1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会计的概念,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掌握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掌握账户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掌握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 行登记。 教学重点: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教学难点: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按其报告对象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职能 (一)核算的职能一一首要职能,会计工作的基础。 1、概念:记账、算账、报账 2、核算内容:企业的经济业务 3、核算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二)监督职能 1、概念:合理性、合法性 2、内容: (三)二者关系:相辅相承,核算是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障 (四)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计划组织以及绩效评价 三、会计对象 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说,会计对象就是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 1、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表现为:) 筹集————循环周转————退出 /\∕∣\∕∣\ 所有者债权人供应生产销售还债交税分配利润 ∕\/∣\∕\ 货币资金→材料资金→在产品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表现为:) 购进销售

∕\∕\ 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第二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一)资产: 1、概念第7页 2、特征 3、分类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 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二)负债: 1、概念第8页 2、特征 3、分类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三)所有者权益: 1、概念第9页 2、特征 3、分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概念第9页 选择下列各项收到的款项中,属于收入的有(A、C)。 A、出租固定资产收到的租金 B、销售商品收取的增值税 C、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 D、出售无形资产收到的价款 注:A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B属于代收的款项,C等同于商品销售,D不属于日常经营活动。(五)费用概念第10页 (六)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二、会计等式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XX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2)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西周——出现“司会”官职 西汉——出现“计簿、薄书”的账册 宋代——官厅会计(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龙门账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四脚账 清后期——借贷记账法 二十世纪——电算化会计 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远古——印度的农业记账员 1494年——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 二战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化

基础会计情景模拟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 情景教学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制定人:马帅 制定时间: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情景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

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会计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在深刻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会计工作过程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四.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实训室,实训室的文化氛围体现办公室的特征: (1)手工会计实训室内集中办公用桌凳45套,安装投影,配备配套的办公用品:尺子、算盘、印章、装订机等,学生具有完成学习和实际操作任务的活动空间。 (2)墙壁悬挂有关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室安全要求等图表。 (3)学生教师统一在实训室完成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完整版)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

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 一.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目的 本试验按照会计核算基本步骤,以某企业9月份经济业务为例,分环节安排了整个会计循环过程模拟试验操作,设计了从建账、制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全部过程的会计资料,体现了一个综合完整的会计循坏过程。通过学生仿真练习与实际操作,不仅能掌握会计书写基本规范,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能以切身体会初步尝试出纳员、记账员等不同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达到加强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二,模拟实训的内容 1. 原始凭证的填制 2. 原始凭证的审核 3. .记账凭证的填制 4.记账凭证的审核 5.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6.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7.科目汇总表编制和总账登记 8. 对账与结账 9. 资产负债表模拟 10.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模拟 11.会计凭证装订与保管 三,模拟实训考核办法 为了使实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加强对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实训成绩和教师工作量要进行严格考核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实训教学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为全面公正地评价其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两方面双向考核,即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着重对技能整体水平的评估. 在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要求是:态度端正,实训认真,掌握实训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师的考核要求是:教学态度好,耐心指导学生,具有指导学生实训的能力,能够执行实训计划. 以下是对学生考核的具体方法: 1.日常操作情况占总成绩20%,由指导教师不定时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 检查评定出成绩. 2.凭证,账簿,报表完成情况占总成绩50%,指导教师检查凭证,账簿,报表完 成情况并进行成绩评定,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实训资料的正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等. 3.出勤占总成绩的20%,按学生的实际出勤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4.实训报告占10%,通过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了解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评定出成绩.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32735372.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32735372.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32735372.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南教案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课程学习指南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时:51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 二、课程性质和地位 会计知识是任何经济管理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管理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学习该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会计信息的产生、分析、使用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学生学习本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所不可缺少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管理者的视角认知会计信息对决策相关人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及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为进一步掌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的概念框架,如会计的含义及其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 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如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 3.掌握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4.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到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与会计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会计信息在微观、宏观经济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方法,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财产清查的方法和成本计算的方法等; 2.具备阅读和使用会计这一门“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能力;着重把握分析方法,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框架。初步形成业务辨析能力、跨专业知识运用能

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1.树立遵守财经法规、廉洁自律的职业价值观; 2.拓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会计视野。 四、学习方法 1.搭建课程知识框架。本课程是一门理解记忆内容较多的课程,知识点多且较为零散,应当以从财务报表的大局观进行学习。 2.做好课前预习,以保证在课堂上更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课后做好复习,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预习时要带着“问题”预习知识点,学习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深入和扎实的学习效果。 3.本课程涉及许多习题,在解题时首先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概念及题目设置的目的,通过练习题达到更好理解知识点的目的。同时要做到融会贯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4.制定学习目标与规划,将课程学习与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联系起来,通过资格考试不断提高知识层次。 5.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上市公司案例的分析与应用,提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推荐使用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是由程培先教授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学》。该教材以“初识基本财务报表、再现报表编制过程”为脉络安排篇章结构。前两章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初识会计及其工作成果;设置账户、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等8章内容围绕会计核算方法展开,用来阐述财务报表编制过程;最后一章从宏观角度介绍会计工作组织的基本要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会计法规体系等。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本书每一章的篇首设有学习目标、引导案例,章中穿插知识链接、思考、二维码等栏目,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

基础会计学教案首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首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首页) 适用班级:A0511-12,21-22 课时90分钟 课 题 企业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编号 06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掌握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重点: 生产加工、商品销售和财务成果业务的会计处理 难点: 会计科目的理解 实施步骤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小结 一、生产加工过程的核算 二、企业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三、企业经营成果业务的核算 四、企业其他业务的核算 5 20

25 10 5 板书设计 §3.3企业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和经营成果等业务的核算 1. 应设置的主要账户 2.示例 仓库发出材料一批,材料领用情况如下:生产A产品领用甲、乙材料,材料共计42 900元,生产B产品领用甲、丙材料,材料共计116 750元,车间和厂部行政管理部门分别领用甲材料,价款各是15 750元和9 450元,经计算,材料耗用情况是:甲材料共耗用3 800件,计119 700元,乙材料共耗用2 000千克,计11 400元,丙材料共耗用5 000千克,计53 75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42 900

-B产品 116 750 制造费用 15 750 管理费用 9 450 贷:原材料-甲材料 119 700 -乙材料 11 400 -丙材料 53 750 二、企业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1. 应设置的主要账户 2.示例 江庐股份有限公司向东明公司销售A产品800件,每件售价600元,价款共计480 000元,增值税81 600元,产品已发出,货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东明公司 561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会计基础》教案(三)

第三章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等式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学习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恒等式内涵及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教学教具】 挂图:经济业务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计等式的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建议】 本节是以后各章学习的基础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实际业务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来讲授会计 恒等式。 【复习内容】 实训2.4,学生回答。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经典笑话:“啥都没剩下”→引出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三章复式记账(板书) 第一节会计等式(板书)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恒等式,是运用数学平衡式描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 的表达式。 3.1.1 静态会计等式(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板书) 例如:某企业现金20万——借来的20万(负债) 设备30万——自己投入30万(所有者权益) 存款25万——自己投入25万(所有者权益) 1.内容: 静态会计等式是指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 务状况的等式。其表达式为: 资产=权益(板书)如上例资产75万=权益75万 权益:将企业资产提供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称为权益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板书)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板书) 注:所有者权益也称净资产,是企业的资产扣除债务以后剩余给所有者的权益。因为负债是优先于 所有者权益的,所以上述等式不可改写为: 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这样的改写意味着企业所有的资产要先满足所有者的权益,剩余的才是 债权人权益—负债,这正好颠倒了两者的先后顺序。 2.含义: 静态会计等式是会计的基本等式揭示了在某一特定时日,企业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 关系,主要表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在价值上的恒等关系:资金存在形态(资产)=资金来源渠道(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必然会有相等数量的权益,两者在价值 量上是相等的。 资产会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即资产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增加,并 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减少。 企业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会计恒等式。 见教材P31例题 【例题3.1】汇源公司经批准于20××年7月1日设立,其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6个发起人共投入现金300 000元作为实收资本存入银行,则该公司20××年7月1日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数 量关系如: 资产(300 000)=负债(0)+所有者权益(300 000) 【例题3.2】汇源公司于20××年7月2日向银行借款100 000元存入银行;用银行存款50 000元购 入一辆微型面包汽车。 【例题3.3】汇源公司于20××年8月3日用银行存款20 000元归还银行借款。

课程教案基础会计授课教案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最重要的概念,使学生对会计学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会计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本章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以听讲为主、接受会计知识的同时,理解和记忆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分类、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和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和要素。 第一节会计及其职能 一、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 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是指对会计发展产生各种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客观条件和状况,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 1.社会经济制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4.社会文化背景 (二)内部环境 1.经济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 2.单位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 3.会计人员的素质 4.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与社会生产经营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计量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及劳动耗费,通过价值量的变化来描述经济过程,评价经济上的得失,并且发展成为一种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的、以价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管理活动。可以看出: 1、会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最本质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标准; 3、会计工作的对象是企业等的经济活动; 4、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收集、加工和利用经济信息,并对会计对象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亦即核算和监督); 5、会计要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其工作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 6、会计的目标是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 会计是指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