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JVM内核—原理、诊断与优化

深入JVM内核—原理、诊断与优化
深入JVM内核—原理、诊断与优化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经验总结 实施分层教学 优化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经验总结 二郎坝小学杜春艳 我们学校属于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的差异较大,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尤其是课堂教学,如果采用“齐步走”的方法,“吃不饱”和“难消化”的现象就会日益突出。而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人人都学到必需的知识”。我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2、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分层区别教学的模式。 3、通过好、中生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分组区别教学的教改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变以

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时我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 a、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教材要求。 b、标准、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 c、对课程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4、教学分层过程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双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其基本模式是“合”(激趣入题、明确目标)——“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口授,课堂小结)——“分”(课内作业,巡视指导)。“分”学的结构,可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用动、静交替的形式进行,要注意“分”而不“离”,“合”而不“死”。 5、练习作业分层次 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 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 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

JVM原理以及JVM内存管理机制

一、 JVM简介 JVM是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的缩写,JVM是一种用于计算设备的规范,它是一个虚构出来的计算机,是通过在实际的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来实现的。JVM工作原理和特点主要是指操作系统装入JVM是通过jdk中Java.exe来完成, 首先来说一下JVM工作原理中的jdk这个东西, .JVM 在整个jdk中处于最底层,负责于操作系统的交互,用来屏蔽操作系统环境,提供一个完整的Java运行环境,因此也就虚拟计算机. 操作系统装入JVM是通过jdk中Java.exe来完成。 通过下面4步来完成JVM环境. 1.创建JVM装载环境和配置 2.装载JVM.dll 3.初始化JVM.dll并挂界到JNIENV(JNI调用接口)实例 4.调用JNIEnv实例装载并处理class类。 对于JVM自身的物理结构,我们可以从下图了解:

JVM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自动内存管理机制,在执行一段Java代码的时候,会把它所管理的内存划分 成几个不同的数据区域,其中包括: 1. 程序计数器,众所周知,JVM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 分配CPU执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的,那么每一个线程在切换 后都必须记住它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以便线程在得到CPU 时间时进行恢复,这个计数器用于记录正在执行的字节码指令的地址,这里要强调的是“字节码”,如果执行的是Native方法,那么这个计数器应该为null; 2.

3. Java计算栈,可以说整个Java程序的执行就是一个出栈入栈 的过程,JVM会为每一个线程创建一个计算栈,用于记录线程中方法的调用和变量的创建,由于在计算栈里分配的内存出栈后立即被抛弃,因此在计算栈里不存在垃圾回收,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JVM允许的深度,会抛出StackOverflowError 异常,在内存耗尽时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4. Native方法栈,JVM在调用操作系统本地方法的时候会使用到 这个栈; 5. Java堆,由于每个线程分配到的计算栈容量有限,对于可能会 占据大量内存的对象,则会被分配到Java堆中,在栈中包含了指向该对象内存的地址;对于一个Java程序来说,只有一个Java堆,也就是说,所有线程共享一个堆中的对象;由于Java堆不受线程的控制,如果在一个方法结束之后立即回收这个方法使用到的对象,并不能保证其他线程是否正在使用该对象;因此堆中对象的回收由JVM的垃圾收集器统一管理,和某一个线程无关;在HotSpot虚拟机中Java堆被划分为三代:o新生代,正常情况下新创建的对象会被分配到新生代,但如果对象占据的内存足够大以致超过了新生代的容量限 制,也可能被分配到老年代;新生代对象的一个特点是最 新、且生命周期不长,被回收的可能性高;

JVM调优总结

JVM调优总结(一)-- 一些概念 数据类型 Java虚拟机中,数据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基本类型的变量保存原始值,即:他代表的值就是数值本身;而引用类型的变量保存引用值。―引用值‖代表了某个对象的引用,而不是对象本身,对象本身存放在这个引用值所表示的地址的位置。 基本类型包括:byte,short,int,long,char,float,double,Boolean,returnAddress 引用类型包括:类类型,接口类型和数组。 堆与栈 堆和栈是程序运行的关键,很有必要把他们的关系说清楚。 栈是运行时的单位,而堆是存储的单位。 栈解决程序的运行问题,即程序如何执行,或者说如何处理数据;堆解决的是数据存储的问题,即数据怎么放、放在哪儿。

在Java中一个线程就会相应有一个线程栈与之对应,这点很容易理解,因为不同的线程执行逻辑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一个独立的线程栈。而堆则是所有线程共享的。栈因为是运行单位,因此里面存储的信息都是跟当前线程(或程序)相关信息的。包括局部变量、程序运行状态、方法返回值等等;而堆只负责存储对象信息。 为什么要把堆和栈区分出来呢?栈中不是也可以存储数据吗? 第一,从软件设计的角度看,栈代表了处理逻辑,而堆代表了数据。这样分开,使得处理逻辑更为清晰。分而治之的思想。这种隔离、模块化的思想在软件设计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 第二,堆与栈的分离,使得堆中的内容可以被多个栈共享(也可以理解为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对象)。这种共享的收益是很多的。一方面这种共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交互方式(如:共享内存),另一方面,堆中的共享常量和缓存可以被所有栈访问,节省了空间。 第三,栈因为运行时的需要,比如保存系统运行的上下文,需要进行地址段的划分。由于栈只能向上增长,因此就会限制住栈存储内容的能力。而堆不同,堆中的对象是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增长的,因此栈和堆的拆分,使得动态增长成为可能,相应栈中只需记录堆中的一个地址即可。 第四,面向对象就是堆和栈的完美结合。其实,面向对象方式的程序与以前结构化的程序在执行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是,面向对象的引入,使得对待问题的思考方式发生了改变,而更接近于自然方式的思考。当我们把对象拆开,你会发现,对象的属性其实就是数据,存放在堆中;而对象的行为(方法),就是运行逻辑,放在栈中。我们在编写对象的时候,其实即编写了数据结构,也编写的处理数据的逻辑。不得不承认,面向对象的设计,确实很美。 在Java中,Main函数就是栈的起始点,也是程序的起始点。 程序要运行总是有一个起点的。同C语言一样,java中的Main就是那个起点。无论什么java程序,找到main就找到了程序执行的入口:) 堆中存什么?栈中存什么? 堆中存的是对象。栈中存的是基本数据类型和堆中对象的引用。一个对象的大小是不可估计的,或者说是可以动态变化的,但是在栈中,一个对象只对应了一个4btye的引用(堆栈分离的好处:))。 为什么不把基本类型放堆中呢?因为其占用的空间一般是1~8个字节——需要空间比较少,而且因为是基本类型,所以不会出现动态增长的情况——长度固定,因此栈中存储就够了,如果把他存在堆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还会浪费空间,后面说明)。可以这么说,基本类型和对象的引用都是存放在栈中,而且都是几个字节的一个数,因此在程序运行时,他们的处理方式是统一的。但是基本类型、对象引用和对象本身就有所区别了,因为一个是栈中的数据一个是堆中的数据。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Java中参数传递时的问题。

经典案例-4G驻留比优化提升经验总结

4G驻留比优化提升

1. 概述 1.1 4G 驻留比提升目的 实现4G 用户驻留时长分析能够达到提升用户感知的目的。4G 网络高驻留是4G 网络发展的基础,提升LTE 终端用户在4G 网络的驻留能力,意义重大,4G 时长驻留比越高用户的上网体验越好,相比于传统的流量驻留比,时长驻留比更加能够反映出用户的真实感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1.2 指标定义及现状 LTE 驻留比是指4G 用户在4G 网内驻留时长(或流量)与在2/3/4G 网内驻留总时长(或总流量)的比例。 4G 网络时长驻留比= 4G 终端在LTE 网络驻留时长4G 终端在2G 网络+3G 网络+LTE 网络驻留的总时长 4G 网络流量驻留比= 4G 终端在LTE 网络产生的流量 4G 终端在2G 网络+3G 网络+LTE 网络产生的总流量 根据5月份省公司通报的4G 驻留比指标情况,吉安5月份4G 驻留比指标未达到98%,在江西省排名第7,指标排名较后。 2. 影响4G 驻留比原因分析 4G 驻留比体现了4G 终端在LTE 网络的数据流量占4G 终端总流量的占比,目前影响4G 驻留比的因素: ? 4G 终端用户所处区域,4G 网络弱覆盖、无覆盖导致终端重选、重定向至2/3G 网络; 97 97.297.497.697.89898.298.498.6鹰潭抚州赣州萍乡上饶新余吉安宜春景德镇 南昌九江 4G 驻留比98.598.498.398.298.2 98 97.997.897.897.897.6 江西省4G 驻留比排名

?异系统互操作参数取值不合理,导致用户在LTE网络可以满足终端驻留时较易重定向至2/3G网络; ?4G终端在2/3G网络由于邻区、参数设置导致较难返回LTE网络。 ?4G用户锁网以及双卡机的副卡不支持电信的4G等。 3.4G驻留比提升优化思路 4.4G驻留比提升措施 目前影响4G驻留比的因素主要有4G的覆盖情况,相关互操作参数的设定,以及4G 用户的行为。网络侧现在可以实施的优化手段主要有:通过功率提升、RF优化调整、建设引导等方面改善部分弱覆盖情况;优化互操作相关的参数,用户原因分析,引导满足条件的UE优先驻留到4G网络。 4.1故障梳理 定期对现网的影响业务的LTE网络告警进行梳理,并通报相关责任人,推动告警故障解决。 影响业务的相关告警如下:

北航最优化方法大作业参考

北航最优化方法大作业参考

1 流量工程问题 1.1 问题重述 定义一个有向网络G=(N,E),其中N是节点集,E是弧集。令A是网络G的点弧关联矩阵,即N×E阶矩阵,且第l列与弧里(I,j)对应,仅第i行元素为1,第j行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再令b m=(b m1,…,b mN)T,f m=(f m1,…,f mE)T,则可将等式约束表示成: Af m=b m 本算例为一经典TE算例。算例网络有7个节点和13条弧,每条弧的容量是5个单位。此外有四个需求量均为4个单位的源一目的对,具体的源节点、目的节点信息如图所示。这里为了简单,省区了未用到的弧。此外,弧上的数字表示弧的编号。此时,c=((5,5…,5)1 )T, ×13 根据上述四个约束条件,分别求得四个情况下的最优决策变量x=((x12,x13,…,x75)1× )。 13 图 1 网络拓扑和流量需求

1.2 7节点算例求解 1.2.1 算例1(b1=[4;-4;0;0;0;0;0]T) 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 Minimize c T x1 Subject to Ax1=b1 x1>=0 利用Matlab编写对偶单纯形法程序,可求得: 最优解为x1*=[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T 对应的最优值c T x1=20 1.2.2 算例2(b2=[4;0;-4;0;0;0;0]T) Minimize c T x2 Subject to Ax2=b2 X2>=0 利用Matlab编写对偶单纯形法程序,可求得: 最优解为x2*=[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T 对应的最优值c T x2=20 1.2.3 算例3(b3=[0;-4;4;0;0;0;0]T) Minimize c T x3 Subject to Ax3=b3 X3>=0 利用Matlab编写对偶单纯形法程序,可求得: 最优解为x3*=[4 0 0 0 4 0 0 0 0 0 0 0 0]T 对应的最优值c T x3=40

EPC项目经验总结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经验小结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本质是要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集成管理优势,需要总承包商强大的融资和资金实力、深化设计能力、成熟的采购网络,以及争取施工技术精良的专业分包商的资源支持和有效监控等。 工程总承包出发点是以项目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管理,对共享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型专用设备的提供以及各种风险的控制为项目增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工程的设计(或深化设计)、采购、施工以及调试验收的管理. EPC模式的特点其实也就是他的出发点,就是获取更多的利润,EPC模式也是成功实施BT、BOT项目的基础,带有融资性质的BT、BOT项目中的B 就等于EPC,只有通过EPC模式经历了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交付的全过程管理,才能够真正掌握项目建造的全部成本要素。施工总承包项目只给承包商提供了发挥施工技术优势的空间,承建商只是通过施工方案优化控制项目建造的很有限的部分成本要素,毕竟施工过程只是整个建设过程的一个环节,因此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总承包商有机会通过把握设计优化机会以及EPC的一体化降低整个工程的建造成本并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 操作过程中分为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的工作几个主要步骤: 施工前的准备: 1:工程总承包模式 *2:总包商的融资策略与项目资金管理 3:工程总承包投标策略 *4:工程总承包的商务谈判与合同管理 施工过程的工作: ☆1:工程总承包的深化设计管理 ☆2:工程总承包中的分包商管理 3: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 ☆4:工程总承包的采购管理 5:总承包的组织管理体系 我局承建了省水电设计院总承包的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都是第一次按照这类型承包方式,虽然双方都本着不断探索、互相学习的精神顺利圆满的完成了施工任务,但过程中暴露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还是值得我们自身总结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总承包的商务谈判与合同管理 在合同谈判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物价上涨被别快,甚至超出了我们在招投标中的风险预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招投标过程中加强一些风险防范意识,努力规避风险,保证自身的合理利润。

Java之volatile的使用及其原理

一、volatile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可见性、有序性及原子性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来解决这些个问题,不过如果对Synchronized原理有了解的话,应该知道Synchronized是一个比较重量级的操作,对系统的性能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有其他解决方案,我们通常都避免使用Synchronized来解决问题。 而volatile关键字就是Java中提供的另一种解决可见性和有序性问题的方案。对于原子性,需要强调一点,也是大家容易误解的一点:对volatile变量的单次读/写操作可以保证原子性的,如long和double类型变量,但是并不能保证i++这种操作的原子性,因为本质上i++是读、写两次操作。 二、volatile的使用 关于volatile的使用,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其使用方式和场景。 1、防止重排序 我们从一个最经典的例子来分析重排序问题。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单例模式的实现,而在并发环境下的单例实现方式,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双重检查加锁(DCL)的方式来实现。其源码如下: package com.paddx.test.concurrent;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singleton; /** * 构造函数私有,禁止外部实例化 */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要在变量singleton之间加上volatile关键字。要理解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对象的构造过程,实例化一个对象其实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分配内存空间。 ?初始化对象。

java内存屏障与JVM并发详解

深入Java底层:内存屏障与JVM并发详解(1) 本文介绍了内存屏障对多线程程序的影响,同时将研究内存屏障与JVM并发机制的关系,如易变量(volatile)、同步(synchronized)和原子条件式(atomic conditional)。 AD:内存屏障,又称内存栅栏,是一组处理器指令,用于实现对内存操作的顺序限制。本文假定读者已经充分掌握了相关概念和Java内存模型,不讨论并发互斥、并行机制和原子性。内存屏障用来实现并发编程中称为可见性(visibility)的同样重要的作用。 关于JVM更多内容,请参阅:JVM详解 Java虚拟机原理与优化 内存屏障为何重要? 对主存的一次访问一般花费硬件的数百次时钟周期。处理器通过缓存(caching)能够从数量级上降低内存延迟的成本这些缓存为了性能重新排列待定内存操作的顺序。也就是说,程序的读写操作不一定会按照它要求处理器的顺序执行。当数据是不可变的,同时/或者数据限制在线程范围内,这些优化是无害的。 如果把这些优化与对称多处理(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和共享可变状态(shared mutable state)结合,那么就是一场噩梦。当基于共享可变状态的内存操作被重新排序时,程序可能行为不定。一个线程写入的数据可能被其他线程可见,原因是数据写入的顺序不一致。适当的放置内存屏障通过强制处理器顺序执行待定的内存操作来避免这个问题。 内存屏障的协调作用 内存屏障不直接由JVM暴露,相反它们被JVM插入到指令序列中以维持语言层并发原语的语义。我们研究几个简单Java程序的源代码和汇编指令。首先快速看一下Dekker算法中的内存屏障。该算法利用volatile变量协调两个线程之间的共享资源访问。 请不要关注该算法的出色细节。哪些部分是相关的?每个线程通过发信号试图进入代码第一行的关键区域。如果线程在第三行意识到冲突(两个线程都要访问),通过turn变量的操作来解决。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关键区域。 1. // code run by first thread // code run by second thread 2. 3. 1 intentFirst = true; intentSecond = true;

WCDMA网络测试与优化知识点总结

1)无线网络优化分为两个阶段,一 个是工程优化阶段,一个是运维 优化阶段。 2)工程优化又叫放号前优化 3)工程优化的主要目标是让网络 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保证网络达 到规划的覆盖及干扰目标。 4)优化工作主要包括3个部分:单 站验证基站簇优化全网优化 { 5)+12) } 5)单站验证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需要完成包括各个站点设备功 能的自检测试。 6)通过单站验证,还可以熟悉优化 区域内的站点位置、配置、周围 无线环境等信息,为下一步的优 化打下基础。 7)单站优化中,以优化站点为中心, 在距离200m左右的区域内进行 环形路测,顺时针、逆时针各监 测一次,测试内容包括扫频测试、 语音呼叫、视频呼叫和HSDPA业 务 8)现场的测试可完成下列任务:1. 建站覆盖目标验证(是否达到规 划前预期效果)。2.基站硬件配置 (测试ingjian配置是否正确,并 进行经纬度确认)。3.天线方向角、 下倾角目测检查。采取抽样方式 进行精确检查。检查馈线连接错 误。4.空闲模式下参数配置检查 (切换参数、邻区、LAC、RAC CPICH POWER等)。5.基站信号覆盖检 查(CPICH RSCP&CPICH Ec/Io)。 6.基站基本功能检查(CS业务、 PS业务、HSPA业务的接入性测 试,切换入、切换出工程测试)。9)基站簇优化:基站簇优化是指对 某个范围内的数个独立基站进 行具体条目的优化(每个簇包含 15~30个基站) 10)全网优化:在所有基站簇优化完 成后可进行全网优化,以解决跨 簇的问题。全网优化的侧重点是 对整个网络的性能进行优化。、11)运维优化是在网络运营期间,通 过优化手段来改善网络质量,提 高客户满意度。 12)放号前优化缺少用户投诉数据 和大用户量时候OMC数据。 13)覆盖率定义为F=1 的测试点在 所有测试点钟的百分比。 14)指标反映RNC或者小区的UE接 纳能力,RRC连接建立成功以为 着UE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 15)RRC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的次数可 能大于1次。 16)RRC连接建立可以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与业务相关的RRC连接建 立;另一种是与业务无关(如位 置更新、系统间小区重选、注册 等)的RRC连接建立。 17)RAB是指用户平面的承载,用于 UE和CN之间传送语音、数据及 多媒体业务。 18)当RAB建立成功以后,一个借本 的呼叫即建立,UE进入通话过程。 19)CS12.2K业务呼叫时延反映了 CS12.2K业务的呼叫时间特征, 是用户直接感受的指标之一。 20)CS64K业务呼叫时延反映了 CS64K业务的呼叫时间特性。 21)PS业务呼叫时延了PS业务的呼 叫时间特性。 22)掉线率用于评估上传业务的保 持性能。 23)软切换指当移动台开始与一个 新的基站联系时,并不立即中断 与原来基站之间的通信。 24)在软切换过程中有多个业务信 道被激活 25)异频硬切换包括RNC内的异频 硬切换和RNC间的异频硬切换。 26)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反映了 电路域的系统间切换成功率。 27)单站优化包括测试前准备、单站 优化测试、单站性能分析及问题 处理3部分。 28)在单站优化测试过程中:1.基站 基础数据库检查2.站点配置验证 3.室外站点导频覆盖测试 4.基站 业务功能测试5.监控和故障排查 6.单站优化的输出 29)在DT路测时得不到足够的信息, 所以网优测试工程师需要步行 测试。 30)对于密集城区,一般的GPS接收 信号漂移造成路测打点不准确, 测试数据无法用来分析,需要特 殊的GPS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 题。 31)网络还将适时进行升级和扩容, 由此也将给网络带来一定的影 响。 32)WCDMA网络的优化对于运营商 来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33)网络优化的基本工作内容在新 基站入网开通后就开始实施。 34)测量数据的收集主要依靠熟悉 网络结构和测试工具的测试工 程师来完成。 35)在每个WCDMA站点安装、上电 并开通后,要求在新站开通后当 天或当晚及时对新站开通区域 进行路面DT和必要的室内CQT 测试。 36)扰码测试:通过手机检查待测小 区的扰码设置是否和规划数据 一致。 37)语音业务主叫和被叫接通测试: 通过拨打测试,检查语音业务的 主被叫呼叫功能正常。 38)PS业务接通测试:通过手机上网 业务判断PS业务的呼叫功能正 常。 39)CQT测试地点应覆盖城区的主要 场所:以点线面,DT测试路线应 包括城区的主要道路。 40)网络优化前均需要有完备的规 划准备工作: 第一步:项目准备。 1.项目组织计划 2.人员安排 3.责任人和双方的配合沟通渠 道 4.网络的初步勘察 5.项目执行的要求 第二步:测试路线确定 1.路线的选择要考虑覆盖重要 热点地区、高速公路、公共 场所、车站、码头、机场、 休闲地点、商业热点。 2.应尽量对所有网络覆盖区域 进行测试。 3.路线徐娜则要考虑相邻基站 对目标基站的影响。 4.根据区域内现有道路情况规

最优化原理大作业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神经网络在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在解决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系统的控制问题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因而在控制领域正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并且已在一些响应较慢的过程控制中获得成功应用。由于电液伺服系统属 于非线性系统,因此本文利用神经网络控制电液伺服系统,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训练该神经网络的 权值。通过对神经网络的优化实现对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 关键词:神经网络电液伺服系统粒子群算法优化 近年来,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大规模并行性、冗余性、容错性、本质的非线性及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能力,所以已成功地应用于众多领域。但在具有复杂非线性特性的机电设备的实时控制方面,虽然也有一些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但距实用仍有一段距离。电液伺服系统就属于这类设备[1]。 神经网路在用于实时控制时,主要是利用了网络所具有的其输人——输出间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它实际上是通过学习来逼近控制对象的动、静态特性。也就是构造实际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2]。本文利用神经网络控制一电液伺服系统,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训练该神经网络的权值,将结果与BP神经网络控制该系统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在电液伺服系统中引入神经网络是可行的。 1、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一种进化计算技术, 由Eberhart博士和kennedy博士发明, 源于对鸟群捕食的行为研究,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3]。算法最初受到飞鸟和鱼类集群活动的规律性启发,利用群体智能建立了一个简化模型,用组织社会行为代替了进化算法的自然选择机制,通过种群间个体协作来实现对问题最优解的搜索[4]。 在找到这两个最优值时, 粒子根据如下的公式来更新自己的速度和新的位置 v[]=v[]+c1*rand()*(pbest[]-present[]) + c2*rand()*(gbest[]-present[]) present[]=persent[]+v[] 式中ω为惯性权重,ω取大值可使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ω取小值则算法倾向于局部搜索。一般的做法是将ω初始取0.9并使其随迭代次数的增加而线性递减至0.4,这样就可以先侧重于全局搜索,使搜索空间快速收敛于某一区域,然后采用局部精细搜索以获得高精度的解;c1、c2为两个学习因子,一般取为2;randl和rand2为两个均匀分布在(0,l)之间的随机数;i=1,2,?,m;k=1,2,?,d。另外,粒子在每一维的速度Vi都被一个最大速度Vmax所限制。如果当前粒子的加速度导致它在某一维的速度 超过该维上的最大速度Vmax,则该维的速度被限制为最大速度[5]。 粒子群算法流程如下: (一)初始化粒子群。设群体规模为m,在允许的范围内随机设置粒子的初始位置和速 度。 (二)评价每个粒子的适应值。 (三)调整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四)如果达到最大迭代次数genmax或误差达到最初设定数值终止迭代,否则返回(2)。 2、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一般由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组成。对于输入信号,先向前传播到隐节点,经过节点作用函数后,再把隐节点的输出信息传播到输出节点,最后输出结果。节点的作用函数通常选取S 型函数f(x)=1/(1+e-x)。神经网络算法的学习过程分为正

EPC项目经验总结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本质是要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集成管理优势,需 要总承包商强大的融资和资金实力、深化设计能力、成熟的采购网络,以及争取施工技术精良的专业分包商的资源支持和有效监控等。 工程总承包出发点是以项目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管理,对共享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型专用设备的提供以及各种风险的控制为项目增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工程的设计(或深化设计)、采购、施工以及调试验收的管理. EPC模式的特点其实也就是他的出发点,就是获取更多的利润,EPC模 式也是成功实施BT、BOT项目的基础,带有融资性质的BT、BOT项目中的B 就等于EPC只有通过EPC模式经历了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交付的全过程管理,才能够真正掌握项目建造的全部成本要素。施工总承包项目只给承包商提供了发挥施工技术优势的空间,承建商只是通过施工方案优化控制项目建造的很有限的部分成本要素,毕竟施工过程只是整个建设过程的一个环节,因此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而言, 更加重要的是总承包商有机会通过把握设计优化机会以及EPC的一体化降 低整个工程的建造成本并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 操作过程中分为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的工作几个主要步骤:施工前的准备:1:工程总承包模式 *2:总包商的融资策略与项目资金管理 3:工程总承包投标策略 *4:工程总承包的商务谈判与合同管理施工过程的工作: ☆1:工程总承包的深化设计管理 ☆ 2:工程总承包中的分包商管理

3: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 ☆ 4 :工程总承包的采购管理 5:总承包的组织管理体系 我局承建了省水电设计院总承包的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都是第一次按照这类型承包方式,虽然双方都本着不断探索、互相学习的精神顺利圆满的完成了施工任务,但过程中暴露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还是值得我们自身总结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总承包的商务谈判与合同管理在合同谈判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物价上涨被别快,甚至超出了我们在招投标中的风险预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招投标过程中加强一些风险防范意识,努力规避风险,保证自身的合理利润。 2:工程总承包的深化设计优化问题作为设计总承包的核心问题,对设计的优化(或深化设计)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这一步骤直接影响下游的采购和施工成本高低,设计应当派遣即有设计经验又有现场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综合考虑,才能达到最大的设计优化,实现最大利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设计往往由于人员经验不足或者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没能达到这一要求。3:工程总承包中的分包商及其团队管理问题 由于EPC模式已成为工程建设中比较高的境界,对于分包商及其工作 组成员的素质要求要高于其他施工管理组的。其成员往往是在专业上的技术专家,同时也是管理协调方面的能手;不仅在技术工作、设计工作、现场建设方面有着多年的工作经历,而且在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对新情况的应变能力、对大局的控制和统筹能力方面均应有出色才能。而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很多都是行业内有信誉、有实力的大分包商,他们有经验也有条件对一线具体工作步骤进行大胆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整个过程的利润,实现双赢的局面。正是高素质、高效率的团队形成对项目经理的全力支持才得以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因此分包商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网络优化经验小结

目录 一.邻区漏配 (2) 二.导频污染 (4) 三.天馈接反 (6) 四.弱覆盖 (11) 五.越区覆盖 (15) 六.用户投诉处理 (16)

一.邻区漏配 安庆 1、邻区漏配形成的原因 邻区漏配在网络建设初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邻区漏配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共站的小区的邻区漏配;二类是非共站的小区的邻区漏配。在实际的网络测试中,我们遇到的邻区漏配绝大部分属于第二类情况。 邻区漏配形成的原因有下列几种: 1)实际的无线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网络邻区参数规划数据是按照通常的原则来规划的,并没有结合站点实际所处的无线环境。实际上,由于个 别站点被建在山坡或其他高海拔地区,导致该站点比建在平地时的站点 信号覆盖范围大,从而造成了邻区漏配; 2)网络无线参数规划时应互为邻区的两个小区被配置成单向邻区; 3)在建网初期及今后网络的扩容加站期间,由于新开站点的无线环境或后台数据为及时添加等原因,导致邻区漏配。 2、邻区漏配带来的影响 邻区漏配会导致相关路段的信号较差,严重时会导致掉话,影响用户的感知度。 3、邻区漏配案例精选 案例一:电子技校-3与检察院-3邻区漏配

图1电子技校-3与检察院-3邻区漏配示意图 上图所示为箭头所指位置UE的无线环境,路测过程中车辆是在菱湖北路上由西向东方向行驶,通过CNT软件中的导频列表可以很明显看出扰码为98(电子技校-3)的小区漏配扰码为332(检察院-3)的小区为邻区,导致电子技校-3无法正常切入检察院-3,最终随着电子技校-3的信号逐渐衰减导致掉话。 案例二:英德利大酒店-3与肖坑电信-1邻区漏配

图2英德利大酒店-3与肖坑电信-1邻区漏配 上图所示为箭头所指位置UE的无线环境,路测过程中车辆在该路段由东向西行驶,由上图从软件中可以明显看出扰码为119(英德利大酒店-3)的小区漏配扰码为108(肖坑电信-1)的小区为邻区,导致箭头所示点位置的无线环境指标很差。 4、邻区漏配的解决方法 发现邻区漏配后,一般在后台网管添加相应的小区为邻区即可解决。二.导频污染 安庆 问题简述 在对安庆市东郊10簇进行簇优化测试时发现菱湖南路与龙眠山路交叉口处偶尔有掉话现象,HSDPA业务速率不稳定。现场路测截图如下: 原因分析 从上面CNA测试数据截图来看,初步判断为导频污染导致。对于WCDMA系统,简单来说,导频污染就是指某测试点接收的小区导频信号差别不大(都很强或都很弱),而没有主导频。从测试手机上来看,其表现形式通常是接收的导频功率足够好,但各小区Ec/Io都较弱。目前大部分WCDMA设备支持的最大激活集数目是

最优化方法大作业答案

1.用薄钢板制造一体积5m 3,长度不小于4m ,无上盖的货箱,要求钢板耗量最小。确定货箱的长x 1、宽x 2和高x 3。试列出问题的数学模型。 解:min 32312122x x x x x x z ++= s.t 5321=x x x 41≥x 0,,321≥x x x 2.将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表示为标准型并用单纯形法求解 max f=x 1+2x 2+x 3 s .t .2x 1+x 2-x 3≤2 -2x 1+x 2-5x 3≥-6 4x 1+x 2+x 3≤6 x i ≥0 i=1,2,3 解:先化标准形: Min 321x x x z -+= 224321=+-+x x x x 6525321=++-x x x x 646321=+++x x x x 列成表格:

1 2 1 610011460105122001112----- 可见此表已具备1°,2°,3°三个特点,可采用单纯形法。首先从底行中选元素-1,由2/2,6/2,6/4最小者决定选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2,标以记号,迭代一次得 1 2 1 2102310401162010021212 11-------- 再从底行中选元素-2/3,和第二列正元素1/2,迭代一次得 1 2 12 32 30 210231040116201002121211- ------ 再从底行中选元素-3,和第二列正元素2,迭代一次得 4 2 3 3 410120280114042001112--- 再迭代一次得 10 2 30 2 10 6 221023 1010213000421021013-- 选取最优解:

IC设计经验总结

I C设计经验总结 一、芯片设计之前准备工作: 1)根据具体项目的时间要求预订MPW班次,这个可以多种途径完成。 (1):一方面可以跟中科院EDA中心秦毅等老师联系,了解各个工艺以及各个班次的时间。半导体所是EDA中心的会员单位,他们会很热心的帮助完成。 (2):另一方面可以和具体项目合作的单位如清华等,根据他们的流片时间来制定自己的流片计划。 2)仔细核对设计库的版本更新情况,包括PDK、Spectre Model以及RuleDecks。这些 信息可以直接可以从中科院EDA中心获得,或者从相应的合作单位进行沟通统一。 这一点对后续的设计很重要,请务必要引起重视。 3)得到新的工艺库必须整体的熟悉一下,好好的查看里面的Document以及Userguide 之类的,里面的很多信息对实际设计很有帮助。安装工艺库的过程会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做出一些选着。如TSMC65nm工艺库在安装过程中会提示是否选着RF工艺、电感是否使用厚层金属、MIM电容的单位面积电容值等之类的。 4)制定TapeOut的具体Schedule. 这个Schedule的制订必须请相关有经验的人来核 实,第一次TapeOut的人往往缺乏实际经验,对时间的安排可能会不合理。一旦Schedule制订好后,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表执行。当然必须赶早不赶晚! 二、芯片设计基本系统框图一

图一 三、模拟IC设计基本流程 3.1) 设计框图如下图二 电路样式选择 电路结构确定 参数的选定 以及仿真 优化以及可 靠性仿真 图二

3.2 电路的式样确定 这个主要是根据系统设计结果,分析和确定模拟电路的详细的式样。 3.3 电路的结构确定 根据单元模块电路的功耗、代价等各个指标的折中分析,确定各个单元模块的具体实现电路形式,如滤波器是无源滤波器还是有源滤波器,有正交VCO产生I/Q信号还是通过/2分频器来实现I/Q信号,用差分形式还是用单路形式等等。在具体电路的选取过程中,我们需要查阅了大量的IEEE文献,从中选取了比较成熟的,应用较广的电路结构来进行我们的设计工作。有时候可能会发现所确定的结构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这就需要改进结构或者查阅文献,设法满足要求。 3.4 参数的选取和仿真 电路参数的选定与电路的仿真是分不开的。在比较重要的设计任务中,手算可以在20%的时间内完成80%的设计工作量,剩下的20%却需要花80%的时间来做。通过手算确定的参数是近似的,有时候会引错方向。但是它可以了解到参数的变化对设计会有多大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而采用计算机的反复迭代会使设计者对设计体会不深,不是明智的办法。 俗话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在公司内部可以使用多种EDA工具进行电路仿真。对于EDA工具的使用不在于多,能够精通常用的一类或者几类就行。最主要的时候能够灵活的进行仿真规划,知道什么样的电路适合用什么样的仿真工具。 -HSPICE;对于低频电路设计来说,HSPICE是一种最灵活方便的工具,而且其仿真精度也比较高,后来被SYNOPSYS收购,好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如今的Hspice仿真速度以及精度都可以跟Cadence产出的仿真器相媲美了。业界使用Hspice作为仿真软件的也挺多,原先是avanti公司的, -Spectre;是Cadence的仿真器,由于其是图形界面,所以很直观。 -SpectreRF:对于射频电路设计,SpectreRF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UltraSim:相比于Spertre而言,在仿真精度损失3%的情况下,可以加速10~100倍的仿真速度。而且进行整体芯片后仿真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其不用的精度要求来设置各个模块的仿真精度。UltraSim Full-Chip Simulator for faster convergence on goals and signoff of post-layout designs at the chip level. 具体UltraSim的使用可以参考《Virtuoso? UltraSim Simulator User Guide》、《ADE/UltraSim Integration Tutorial》等。在网上相关资料很多,可以根据要求自己下载学习。 -APS:Accelerated Parallel Simulator delivers high-precision SPICE and scalable

Java虚拟机工作原理(JVM)

As the Java V irtual Machine is a stack-based machine, almost all of its instructions involve the operand stack in some way. Most instructions push values, pop values, or both as they perform their functions. Java虚拟机是基于栈的(stack-based machine)。几乎所有的java虚拟机的指令,都与操作数栈(operand stack)有关.绝大多数指令都会在执行自己功能的时候进行入栈、出栈操作。 1Java体系结构介绍 Javaís architecture arises out of four distinct but interrelated technologies, each of which is defined by a separate specification from Sun Microsystems: 1.1 Java体系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Java体系结构包括4个独立但相关的技术 th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程序设计语言 the Java class file format →字节码文件格式 the Java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编程接口 the Java V irtual Machine →虚拟机 1.2 什么是JVM java虚拟机和java API组成了java运行时。 1.3 JVM的主要任务。 Java虚拟机的主要任务是装载class文件并执行其中的字节码。 Java虚拟机包含了一个类装载器。 类装载器的体系结构 二种类装载器 启动类装载器 用户定义的类装载器 启动类装载器是JVM实现的一部分 当被装载的类引用另外一个类时,JVM就是使用装载第一个类的类装载器装载被引用的类。 1.4 为什么java容易被反编译? ●因为java程序是动态连接的。从一个类到另一个类的引用是符号化的。在静态连接的 可执行程序中。类之间的引用只是直接的指针或者偏移量。相反在java的class文件中,指向另一个类的引用通过字符串清楚的标明了所指向的这个类的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