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实体建模及目标特性的研究

复杂实体建模及目标特性的研究
复杂实体建模及目标特性的研究

分类号 密级

U D C

复杂实体建模及目标特性的研究

钱浩平

导师姓名(职称)盛新庆(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 徐晓文(教授)申请学科门类工学论文答辩日期2007年7月6日

申请学位专业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007年6月26日

研究成果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获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特别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合作者对此研究工作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学位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特此申明。

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理工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①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③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④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⑤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签 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日益提高和计算科学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仿真已成为继理论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之后第三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发达国家已将仿真工程科学视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国内对仿真技术的研究也日益重视。

复杂目标电磁特性是国家急需的研究方向。复杂目标电磁特性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对目标识别、各种雷达系统的设计和研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就是探讨如何运用电磁仿真方法来研究目标的电磁特性。具体工作如下:探讨了如何用ANSYS软件建模及剖分;如何运用北理工电磁仿真中心自主研发的‘中算’软件,高效精确地对复杂目标电磁特性进行仿真;并对坦克目标进行了具体建模、雷达散射截面分析、一维距离像仿真。

关键词

ANSYS实体建模、网格划分、雷达散射截面、一维距离像、目标特性

Abstract

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simulation has become the third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ology with the fast improvement of computer performance and computation science.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recognized the simulation‐based engineering science (SBES) as one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ur country is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imulation technologies.

The study of targets characteristics is one of urgent research directions required by the country.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argets characteristic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targets identification and design of various radar systems.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how to employ simulation to study targets characteristics. The works of this thesis include: (1) how to employ software ‘ANSYS’ to build target and mesh it; (2) how to employ software ‘SINOCOM’ to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simulate targets characteristics; (3) modeling and meshing of a tank, computation of the RCS of the tank, simulation of the range profile of the tank.

Keywords:

Entity modeling and meshing with ANSYS software, Radar Cross Section, One‐dimensional range profile, Target characteristics.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工作背景 (1)

1.2 建模与仿真概述 (1)

1.3 目标特性综述 (2)

1.3.1 雷达目标特性的含义及其内容 (2)

1.3.2 RCS(Radar Cross Section,雷达散射截面) (2)

1.4 计算电磁学概述 (3)

1.5 本文结构 (4)

参考文献 (6)

第二章 实体建模 (7)

2.1 ANSYS实体建模概述 (7)

2.2 ANSYS实体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8)

2.2.1 自底向上建模 (9)

2.2.2 布尔运算 (10)

2.3 复杂目标F-117A隐形战斗机建模的过程 (11)

2.3.1 F-117A模型分析 (11)

2.3.2 F-117A关键点坐标选取 (12)

2.3.3 建立F-117A实体模型 (13)

2.3.4 实体模型的验证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三章 模型网格划分 (19)

3.1 网格剖分方法 (19)

3.1.1 定义单元属性 (19)

3.1.2 定义实常数 (20)

3.1.3 定义网格划分控制 (20)

3.1.4 生成网格 (22)

3.2 网格剖分优劣的判断 (23)

3.2.1 网格剖分优劣判断一 (23)

3.2.2 网格剖分优劣判断二 (24)

3.2.3 网格剖分优劣判断三 (25)

3.3 网格剖分的优化 (26)

3.3.1 简单目标剖分的优化 (26)

参考文献 (28)

第四章 电磁计算软件的可靠性验证 (29)

4.1 仿真计算硬件简介 (29)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2 串行程序和并行程序简介 (29)

4.2.1 串行程序简介 (29)

4.2.2 串行程序计算步骤 (29)

4.2.3 并行程序简介 (31)

4.3 串行程序迭代器的选取 (31)

4.4 并行程序验证 (33)

4.5 计算迭代精度和剖分精度的选取 (37)

4.5.1 计算迭代精度分析 (37)

4.5.2 剖分精度分析 (46)

参考文献 (50)

第五章 坦克目标特性研究 (51)

5.1 极化方式特性的研究 (51)

5.2 方位角和俯仰角特性的研究 (55)

5.2.1 方位角特性研究 (56)

5.2.2 俯仰角特性研究 (61)

5.3 双基地特性的研究 (65)

5.4 频率响应研究 (68)

参考文献 (70)

第六章 目标成像 (71)

参考文献 (84)

结束语 (85)

致谢 (86)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前言

仿真已经作为一门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美国已经投入巨资开展对重点行业的仿真研究,国内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却比较有限。本次设计就从仿真出发,对理论上已经十分成熟的目标特性进行软件仿真,从中得到比较理想的仿真结果,证实软件仿真在工程应用中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1.1 研究工作背景

工程中,对复杂目标特性的研究通常都是通过实际测试进行的。例如,对战斗机的目标特性研究大多是通过雷达对实际升空飞机进行探测和测距,然后将实测数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的方式进行的;再比如对阵列天线的研究,小型的阵列天线可以进行实际测试得到预想的数据,天线结构的修改比较容易实现。但如果是大型的阵列天线,改变天线本身的参数就已经非常困难。这些实际工程研究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研究进展缓慢,不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仿真技术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利用电脑建模和计算机仿真[1],可以比较轻松的进行工程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研究已知事物的特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次设计就是在这种趋势下,通过仿真技术研究复杂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2]。

1.2 建模与仿真概述

自人类诞生以来,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人类一直在同外部环境发生着联系。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所依赖的这种联系方式变得日趋复杂并多样化。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所做的研究就是人类努力理解真实世界并能掌握与其发生联系的形式。随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手段也不断增强。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计算机出现之前,科学研究中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利用数学手段或其他方法对真实世界进行描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建模活动。计算机的出现对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使人类能对复杂事物系统建立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求解,这些手段和方法逐步形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建模与仿真成为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建模与仿真技术也渗透到各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建模与仿真是指构造现实世界实际系统的模型和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的有关复杂活动,它主要包括实际系统、模型和计算机等三个基本部分,极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建模关系和仿真关系。建模关系主要研究实际系统与模型之间关系,它通过对实际系统的观测和检测,在忽略次要因素及不可检测变量的基础上,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描述,从而获得实际系统的简化近似模型。仿真关系主要研究计算机的程序实现与模型之间的关系,其程序能为计算机所接受并在计算机上运行[1]。

1.3 目标特性综述[2]

1.3.1 雷达目标特性的含义及其内容

从测量雷达目标参数的观点可以将雷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尺度测量雷达,它能获得目标的三维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以及运动轨迹等参数,其单位分别是m,m/s与m/s2等,它们均与尺度有关;第二类为特征测量雷达,它能获得雷达散射截面(RCS)及其统计特征参数、角闪烁及其统计特征参数、极化散射矩阵、散射中心分布等参量,从中可以推求出目标形状、体积、姿态、表面材料的电磁参数[3]与表面粗糙度[4]等物理量,从而达到对遥远目标进行分类、辨识与识别的目的。从原理上讲,上述两类测量可以在同一部雷达中实现[5],可是由于对发射波形、接收系统线性动态范围、变极化、幅度与相位标定等要求不同,特征测量与精密自动跟踪测量相互有矛盾。因此对一部具体雷达来说,要求它完成的功能只能有所侧重。

雷达目标特征信息隐含于雷达回波(复数值)之中,通过特定的波形设计和对回波幅度与相位的处理、分析与变换,可以得到雷达散射截面及其起伏统计模型、目标极化散射矩阵、目标多散射中心分布和目标成像[6]等参量,它们表征了雷达目标的固有特征。

1.3.2 RCS(Radar Cross Section,雷达散射截面)

目标的RCS是表征雷达目标对于照射电磁波散射能力的一个物理量。早在雷达出现之前,人们就已经求得了几种典型形状完纯导体目标的电磁散射精确解。例如,球、无限长圆柱、椭圆柱、法向入射抛物柱面以及无限长劈等。20世纪30年代雷达出现后,雷达目标成为雷达收、发闭合回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需要了解雷达目标的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更多信息,雷达散射截面便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参数。60年代初发展的识别与反识别洲际导弹真、假弹头,以及80年代隐身飞行器的隐身与反隐身技术使RCS 的研究出现了两次高潮。人们对各类目标进行了大量的静态与动态的测量研究和理论分析。先进的雷达技术也为目标特征测量提供了良好手段,为了深入研究雷达目标特性,电磁场理论的学者也纷纷转向目标散射理论研究。

对RCS的定义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基于电磁散射理论的观点;另一种是基于雷达测量的观点,而两者的基本概念则是统一的,均定义为单位立体角内目标朝接收方向散射的功率与从给定方向入射于该目标的平面波功率密度之比的4pi倍。RCS的量纲是面积单位,可是它与实际目标的物理面积几乎没有关系,因此不主张将RCS成为雷达截面积。RCS常用单位是m2,通常用符号σ表示。为了归一化的表示各类目标RCS 随波长的变化关系,归一化RCS曲线图的纵坐标为σ/λ2,横坐标为ka = 2pia/λ(a 为目标特征尺寸),因此这时二维坐标都无因次。从广义上来说,在不满足远场条件下,即不满足平面波照射与接收状态下,测量得到的RCS值会与测量距离有关,这时可引出近场RCS的定义。

RCS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例如,按场区来分,有远场RCS与近场RCS,后者是距离的函数;按入射波频谱来分,有点频RCS与宽带RCS;按雷达站接收、发射位置来分,有单站RCS、准单站RCS和双站RCS;按ka值来分,有瑞利区(ka<0.5)、谐振区(0.5≤ka≤20)和光学区(ka>20)[2]。

1.4 计算电磁学概述[7]

计算电磁学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虽然讲述的问题不同,但是其过程基本类似:首先讲述麦克斯韦方程[8][9]的离散化,然后讲述程序实现的数值结果。这两点是计算电磁学的精要,因为不离散化,计算机无法运行;没有程序实现的数值结果无法让人信服[10]。就离散化而言,大致有三种:矩量法[11]、有限元法[12]和时域有限差分法[13]。总的来说,矩量法是离散积分方程;有限元法是离散泛函变分;时域有限差分法是离散时域麦克斯韦方程。其中,矩量法的精度最高,因为有限元和时域有限差分都有数值色散误差,而矩量法不会出现这种现象[14]。

相比较而言,矩量法离散方程的求解收敛速度要远远快于有限元的收敛速度。由于有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或多层快速多极子技术,就能大大减少矩量法矩阵与矢量相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乘的运算复杂度,因而迭代法是目前求解矩量法离散方程的主要方法。虽然有限元离散方程是稀疏阵,但是由于条件数太差,如果内存足够,一般选直接法。

下面再对三种数值方法的实施难易程度作些比较[15]。实施矩量法既要面对繁难的积分方程,又要注意基函数[14]的恰当选取;既要耐心处理奇异点,又要巧妙构思快速求解技术。相对而言,矩量法实施最难,有限元次之,时域有限差分最容易。

最后就通用性来说[16],有限元与时域有限差分相近,都很通用,矩量法则稍差。就以散射问题来说,对于矩量法而言,金属体散射,均匀介质体散射,非均匀介质体散射的求解是不同的,且差别很大。而对于有限元和时域有限差分,这三种散射可以很容易在一个程序中实现。矩量法通用性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换来了高精度、高效率。虽然原则上说,三种方法精度相当,但实际计算表明,矩量法精度最高,有限元次之,时域有限差分最差。其原因是矩量法没有数值色散误差,其他两种都有。时域有限差分布仅有数值色散误差,且模拟复杂几何形状的误差一般也要大于其他两种数值方法。

1.5 本文结构

由于本次设计的流程框图如下页图所示,主要目的是对电磁仿真过程的探究和验证,所以对比较深入的原理性问题没有进行更深的研究,大部分是程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基于此,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章主要讲述实体模型的建立过程;第三章主要讲述实体模型网格划分的一系列内容;第四章为电磁计算软件的可靠性验证;第五章主要讲述坦克目标特性的研究;最后是坦克目标的成像处理。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utoCAD软件建ANSYS软件建模。通过后续的操作验证模型

ANSYS中的操作可以改变模型法线方向。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红卫. 建模与仿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2] 黄培康,殷红成,许小剑. 雷达目标特性.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3] Roger F. Harrington. Time‐Harmonic Electromagnetic Fields. New York: McGraw,1961

[4] XU Xiao‐Wen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 eory.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1. 9

[5] 北京大学电子学系. 《近代电磁理论》讲义. 2004. 9—2005. 1

[6] 保铮,邢孟道,王彤. 雷达成像技术.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7] 盛新庆. 计算电磁学要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8] 陈重,崔正勤. 电磁场理论基础.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2. 1

[9] 王蔷,李国定,龚克. 电磁场理论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0] 王秉中. 计算电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1] 李世智. 电磁辐射与散射问题的矩量法.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

[12] O. C. Zienkiewicz,R. L. Taylor. 有限元法 第2卷(第5版)(英文版).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6. 2

[13] 葛德彪,闫玉波. 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第二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

[14] 岳玫君,孙玉发. 电磁散射特性的特征基函数法分析. 中国科技信息第10期,271~272页,2007年5月

[15] Wan Lixi. The Tolerance Method for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OGATION, VOL. 42, NO. 5, MAY 1994, 707~712

[16] 丁雪,姜育峰. 计算电磁学与电磁兼容仿真. 电子质量,2007年第03期,73~74、68页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实体建模

进行本次电磁仿真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实体模型。首先解释为什么此次设计必须使用实体模型。因为本次设计后续的网格划分和计算是建立在实体模型的基础上的,而非实体模型不能满足条件,所以建立的模型必须是单一闭合实体。建立这样的模型的方法很多,相应的软件也很多,在软件的选取上,由于本次设计在网格划分阶段应用的是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版本ANSYS8.0)[1],所以在建立模型时大量应用的是ANSYS软件。其他软件中,本次设计选取AutoCAD建模软件。选择它的原因是AutoCAD有丰富的实体模型库和简便的操作。这一章重点叙述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中的建模方法和过程,在最后简单叙述在AutoCAD中建模的过程以及如何将模型导入到ANSYS软件中进行后续的网格划分。

2.1 ANSYS实体建模概述

实体模型都是由点、线、面和体组合而成的,这些基本的点、线、面和体在ANSYS 中通常称为图元。直接生成实体模型的方法主要有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2]。

实体模型几何图形定义之后,可以由边界来决定网格,即每一线段要分成几个单元或单元的尺寸是多大。定义了每边单元数目或尺寸大小之后,ANSYS程序即能自动产生网格,即自动产生节点和单元,并同时完成有限元模型。下面简单介绍得到实体模型的方法。

(一)自底向上建模

有限元模型的顶点在ANSYS中通常称为关键点Keypoint,关键点是实体模型中最低级的图元。自底向上建立实体模型时,首先要定义关键点,再利用这些已有的关键点定义较高级的图元(线、面或体),这样由点到线,有线到面,由面到体,由低级到高级。

(二)自顶向下建模

和自底向上建模方式相反,ANSYS允许通过汇集线、面、体等几何体的方法构造模型。当直接建立一个体时,ANSYS会自动生成所有从属于该体的低级图元。这种一开始就从较高级图元开始建模的方法叫做自顶向下建模。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习惯结合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建模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自底向上建模是在活动坐标系上定义的,而自顶向下建模是在工作平面内定义的。

(三)使用布尔运算

不是所有遇到的实体模型都能够通过ANSYS的实体工具直接生成的。对于有些几何特征复杂的实体,可以借助强大的布尔运算操作来完成。布尔运算对于自底向上或者自顶向下的方法生成的图元均有效,可以使用求交、相减或者其他的布尔运算,直接用较高级的图元生成复杂的形体。

(四)移动和复制实体模型

一个复杂的面或体在模型中重复出现时,可以利用ANSYS的移动和复制功能快速实现。而且,在方便的位置生成几何体,然后将其移动到所需之处,这样往往比直接改变工作平面生成所需的体更为方便[3]。

2.2 ANSYS实体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ANSYS建模的方法有很多,利用多种方法可以建立比较复杂的实体模型,如下图。

图2.1 ANSYS下坦克模型 图2.2 ANSYS下舰船模型

针对本次设计需要建立F117-A隐形战斗机的要求,选取了如下需要用到的建模方法,其中穿插介绍必要的技巧。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1 自底向上建模

自底向上建模的思路是:由建立最低级图元的点到最高级图元的体,即先建立点,再由点连成线,然后由线组合成面,最后由面组合建立体[4]。

(一)定义关键点

关键点是指在绘图区的一个几何点,它本身不具有物理属性。实体模型建立时,关键点是最小的图元对象,关键点即为结构中一个点的坐标,点与点连接成线也可直接组合成面或体。关键点的建立按实体模型的需要而设定,但有时会建立些辅助点以帮助其他命令的执行,如圆弧的建立。这里仅介绍如何在坐标系中建立关键点: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In Active CS命令。ANSYS中有两个坐标系,一个是活动坐标系(Active CS),这个坐标系对于模型的定位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后续确定模型计算时的入射波和接收信号角度都与这个坐标系分不开的。另一个是工作平面,这个平面的作用是在进行连接、粘贴等操作时确定实体位置,也用于在某一实体上面继续添加实体时确定实体的相对位置和数值量。图2.1和2.2的坦克和舰船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加、减、切、补等操作都是在这个工作平面上进行的。

(二)定义体

体为最高图元,最简单体定义由关键点或面组合而成。由关键点组合时,最多由8点形成六面体,或者4点形成四面体;8个点或4个点顺序为相应面顺时针或逆时针皆可。本次实体模型建立就采用的是4点形成四面体的方法。不过对于4点的顺序需要说明:由于计算的是电磁问题,需要用到面法线的概念。后续的计算中需要使得处在表面的面的法线一致对外,根据右手定律,逆时针连接后的面法线是向外的。这一点在做模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过对于形状十分复杂的模型有时不可能考虑的十分全面,所以后续会提到一种在整个模型建立完毕后整体改变表面法线的方法。通过关键点定义体的操作如下:选择Main Menu?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Volumes?Arbitrary?Through KPs命令,弹出图形选取对话框,依次选择关键点,则原有的关键点即成为体的角点,点的操作,选择完毕关键点后点击【OK】,即可出现如图2.3的一个四面体。这种生成体的方法是后续建立F117a模型的核心手段。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3 由关键点生成的四面体

2.2.2 布尔运算

布尔运算就是对生成的实体模型进行诸如交、并、减等逻辑运算处理。无论是自顶向下还是自底向上建立的实体模型,在ANSYS中都可以对其进行布尔运算。应当注意的是,通过连接生成的图元对布尔运算无效果。由于本次建立的模型需要是单一闭合实体,所以在对布尔运算进行整体分析后决定应用布尔加运算。加运算是将所有参加运算的实体都包含在内,这种运算也称为并或和。在ANSYS程序中,只能对三维实体或二维共面的面进行加运算,运算得到的实体是一个单一实体。加运算的操作方法为单击相应的菜单,弹出图形选取对话框,选择要进行加运算的图元,单击【OK】按钮即可。加运算主要应用在如下两个情况中:

1、面面相加生成一个新面。操作为: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perate?Booleans?Add?Areas。

2、体体相加生成一个体。操作为: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Add?Volumes[5]。

2.3 复杂目标F-117A隐形战斗机建模的过程

本次设计对模型建立的要求就是建立F-117A隐形战斗机。此模型的建立根据是通过在AutoCAD下的线框图F-117A。由于在AutoCAD中不能由线框图直接转换成实体模型,所以模型的建立只能通过ANSYS软件来完成。

2.3.1 F-117A模型分析

下图是F-117A模型在AutoCAD2004中的三视图(线框图)[6]

图2.4 F-117A主视图 图2.5 F-117A俯视图

图2.6 F-117A侧视图 图2.7 F-117A全图

通过对线框图的观察,可以看出如下几点: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F-117A的表面是基本是不规则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几何形状十分的复杂,可以说用基本实体组合而成的方法是完全行不通的;

(2)从主视图可以看到,F-117A的零平面(即高度为零的平面)不能设置在飞机的最底端,因为底端不是飞机横截面积最大的区域,所以设置俯视图中最外面线框所在的平面为零平面,而低于这个平面的坐标为负值;

(3)从俯视图可以看到,F-117A的上部突出,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点帮助建立模型;同时,由于后续的网格划分和计算对模型内部没有过多要求,所以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在模型内部设置辅助点帮助建立模型;同时,在机翼部分有点共线的现象出现(其他位置也出现共线现象,同一处理),为了保证模型闭合统一,共线点的坐标值通过计算的方式确定;

(4)从侧视图可以看到,F-117A最高处的线不是共一个点的,而是有两个点,且距离不远。在保证整体上符合模型的要求,在细节上可以微小改动的原则,在建立模型时视此两点为一个点。

2.3.2 F-117A关键点坐标选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立F-117A模型的过程中,关键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只给出了F-117A线框图来说,核心就在于如何选取关键点。在AutoCAD2004中有一项线性标注操作实现了确定关键点。具体操作如下[7]:

(1)点击工具栏中的标注命令,点击线性;

(2)当点击线性后,会出现方框,当确定标注的起点时,会出现方框或者叉,然后提示为端点等字样,点击左键选定;

(3)同样的选取终点,点击左键,然后向能够显示距离长度的方向拖出,即可读出此时线段的长度;

(4)当拖出一定距离后(使光标在模型外即可),点击左键,即可在对话栏中显示如下图所示,其中标注文字所赋的值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图2.8 两点之间距离的读数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选定飞机头向指向x轴负半轴,飞机法向为z轴正半轴,坐标原点为飞机正前方小雷达的最前端时,就可以按照如上的方法确定每一个点的三维坐标。记下每一个关键点的三维坐标,为后续的建立模型做准备。

2.3.3 建立F-117A实体模型

由前面的操作已经知道了F-117A的关键点的三维坐标,下面就是在ANSYS中建立模型。使用的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利用关键点建立实体。首先做在零平面以下的部分,如下图

图2.9 F-117A底座部分 图2.10 F-117A底座与零平面图

从图2.10可以清晰地看到,底座与零平面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下面将这两个平面组合成一个实体,方法是用三角形将这两个平面的空白边界填满,然后利用ANSYS软件中利用面建立体的操作将这些面组合成实体,具体操作为: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Volumes?Arbitrary?By Areas命令,即可组合成如图2.11所示的实体。有了这个底座,就可以在上面继续建立F-117A。

在进行后续的操作时,需要指出一点是:为了保证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在完成两个实体后应马上进行布尔加运算,使其成为一个统一实体,以此类推。同时,由于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在做完一个实体加运算后,最好做好备份处理,以防止临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或者在进行实体连接时由于数据错误导致实体加运算不能正常运行导致的模型错误无法恢复。图2.12是本次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截图。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必要对两个问题进行说明。一是前面提到的共线问题。要保证实体单一闭合,则在一条直线上的关键点必须共线。但是有些时候按照AutoCAD 下的坐标来建立模型的话,其一条直线上的点不满足共线的条件。这时就需要根据空间直线公式将点的坐标算出来,即利用公式121121121()()()()()()x x x x y y y y z z z z ??=??=??,在确定x 坐标后,y、z 坐标可以轻松算出。

图2.11 底座实体

空间目标轨道分布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目标轨道分布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空间目标轨道分布规律; 2、掌握TLE数据格式分析方法; 3、掌握空间目标高度分布特性分析方法与过程。 二、实验环境 Matlab或C语言 三、实验原理 1、空间目标及其分布 空间目标广义是指离地球表面120公里以外空间的所有目标,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本研究报告中的空间目标系指环绕在地球周围数万公里内的人造天体,包括卫星、平台和运载,以及上述目标解体后形成的空间碎片。对这些人造目标进行监视属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的范畴。 根据有关研究,环绕地球的空间目标数目大约为35,000,000,其中大小在1~10cm的约110,000个,大于10cm的在8000个以上。目前美国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可对30cm以上的空间目标进行例行的日常观测,对10cm以上的目标可能观测到,但不能保证例行的日常跟踪。上述空间目标中,到2008年8月24日,被美国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编目过的空间目标数目为33311个,其中21597个已经陨落,11714个仍在轨。 } 空间目标都有一定大小、形状,运行在一定轨道上,使得每一空间目标都有其独特的轨道特性、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奠定了对空间目标进行定轨和识别的基础,尤其是在用航天器一般都有特定的外形、稳定的轨道、姿态、温度等特性,是空间目标识别的主要技术支撑。 空间目标监视的核心任务是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获取空间目标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运动参数等重要目标信息,进而确定目标威胁度、警戒空间碰撞、提供安全告警信息,是实施防御性空间对抗和进攻性空间对抗的基础。其中在空间目标的识别过程中,空间目标的轨道特性是主要依据,而其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则是对其轨道特性的进一步补

空间目标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研究(精)

空间目标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研究 英文题名 Small Target Characteristical Analysis and Imaging Under Space Clutter 关键词运动特性; 温度场; 动能拦截器; 探测距离; 信噪比; 英文关键词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temperature field; EKV; detection distance; signal-to-noise ratio; 中文摘要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弹在进行弹道导弹防御以及空间对抗环境中,大量采用了可见光红外等光学成像探测器。分析与研究空间目标在光学探测器上的成像特征,是实现空间目标探测、识别以及系统评估的关键。空间目标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是一项综合讨论空间目标所处环境状态、目标材料特征、目标形状特征、目标运动姿态变化特征、热辐射特征、空间辐射传输理论、探测器性能以及目标成像特点的课题,是为进行空间目标检测以及识别而开展的先导性研究。本课题立足于理论建模,对空间目标在探测器中的成像特性进行研究,最后得到包含目标以及诱饵在内的红外图像序列。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提出矢量分解与坐标系映射法,很好的解决了空间非圆对称凸体目标在同时受到自旋运动以及进动影响下的面元法线方向的变化建模难题。 2、提出目标中心坐标系,研究了在此坐标系中各种辐照的实时方向矢量计算方法,详细推算了太阳高度角以及方位角。采用面元分割法,分析了空间凸体目标的表面几何结构。 3、建立了矢量表示的面元热平衡方程,对方程中的多项参数计算进行了优化,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4、研究了温度对于光谱辐射亮度的影响。为得到较高信杂比,提出最优... 英文摘要Many visiable light and infrared detectors have been adopted for Exoatomospheric Kill Vehicle(EKV) usage in Ballistic Missle Defence and Space Countermeasur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analyse and study of spacial targets in the view field of EKV is the key technology for target detection,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system efficiency estimation 摘要 9-10 ABSTRACT 10 第一章绪论 11-16 1.1 课题背景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4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5 1.4 本文的篇章结构安排 15-16 第二章空间目标的运动特性分析 16-35 2.1 引言 16 2.2 目标中心坐标系以及面元分割16-19 2.3 空间目标的几何模型分析 19-33 2.3.1 太阳光照模型 20-24 2.3.2 目标运动模型 24- 31 2.3.3 目标辐射成像模型 31-33 2.4 小结 33-35 第三章空间目标的温度特性分析 35-59 3.1 引言 35 3.2 目标面元受热模型 35-41 3.2.1 太阳直接辐照功率 36 3.2.2 地球自身辐照功率 36-38 3.2.3 地球反射太阳光辐射功率 38-39 3.2.4 目标对外能量辐射功率 39 3.2.5 目标升温吸热内能增加 39- 40 3.2.6 目标表面各个面元温度不均引起的传热效应 40- 41 3.2.7 目标自身的内部器械产生的热能 41 3.2.8 热平衡方程 41 3.3 目标温度特性仿真 41-53 3.3.1 球形目标 42-44 3.3.2 锥形目标44-46 3.3.3 碎片目标 46-48 3.3.4 三角棱台目标 48-53 3.4 空间目标辐射成像分析 53- 57 3.4.1 目标波段因素 53-56 3.4.2 探测

研究目标用户的特征(5.5)

该如何对目标用户的特征做研究? 我们在运营电商网站的时候,研究目标用户的消费模式和特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个人习惯把这个研究叫做目标用户快照,也就是说,列出企业的产品的目标用户特点,包括年龄、收入、教育水平、办公地点、工作性质、所在地理位置、家庭人口、消费类型等。这个目标用户快照,其实就是你的受众中最典型客户的简单描述。 目标用户快照举例:女的,属于典型的初为人母的妈妈,30-40岁左右,收入中等,目前专职家庭主妇,消费类型以时尚为主。这样的目标人群,在观察中得出以下特点: 1.事先规划详情 详情到出门购物或者开始网上购物前,把想买的东西记在一张小纸片上。而且规划过程相当民主,不仅询问他家人的意见还询问我的意见(因为我是搞网站这块的,而且还是我教她网上购物的!),也会询问多个亲朋好友的意见,虽然最后决定还是自己做,但是口碑传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如果是我自己的话我会很少这样做的,个人觉得有点麻烦,但这是普通用户。 2.店家的选择 我这位邻居注重看网站的人气如何(从评论和购买用户的数量看),线上和线下都是如此。出去吃饭,绝不进人少的饭店(有一次我们两家人一起去吃饭的,发现了这个现象!)她认为人少就意味着菜的味道肯定不怎么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电商网站也是如此,首先得看热闹。如果是建站时间较长,销售很少,哪怕好评百分之百也绝不考虑。 3.挑选商品 我邻居这类人群在挑选商品的时间比较长,有次去她家串门的时候看到她在凡客挑选商品,挑选的时间非常长,我当时都非常惊讶,后来我跟我媳妇说以后别去逛商场了,逛商场又累又渴还挑的眼花缭乱。所以,还是建议那些电商网站针对我邻居这类人群尽快的提供详细的信息。也不要怕产品多、文字多,因为她们会花时间去研究的。 4.产品咨询 在浏览挑选产品的过程中,我邻居很喜欢点击网站客户咨询问题,我媳妇也是一样。当然,我就不一样了,我喜欢自己研究,而且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不会向网站客服咨询的,线下线上都是一样。有一次我问了邻居一个问题:你问网站客服这件产品好不好,他们能说不好吗?当然,一般都不会说不好的。 建议,一些传统企业电商网站,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产品,一定要把网站客户聊天系统这

过程控制系统第2章对象特性习题与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第二章(对象特性)习题 2-1.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2-1解答: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2-2.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 2-2解答: 1)目的:○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 ○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2)要求:总的原则一是尽量简单,二是正确可靠。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大量采用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和二阶模型,最常用的是带纯滞后的一阶形式。 2-2.简述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两种主要方法。 2-2解答: 一是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对象中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规律(比如三大守恒定律等),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推导出的对象特性方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数学模型称之为机理模型,它们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二是实验测取法。实验测取法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施加一定的输入作用,然后,用仪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实验曲线。然后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取对象的特性参数,进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5-12 何为测试法建模它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是根据工业过程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数学模型。

2)可以在不十分清楚内部机理的情况下,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通过外部测试来描述它的特性。 2-3.描述简单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各有何物理意义 2-3解答: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分别是放大系数K 、时间常数T 、滞后时间τ。 放大系数K 放大系数K 在数值上等于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的变化量与输入的变 化量之比,即 输入的变化量 输出的变化量=K 由于放大系数K 反映的是对象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所以放大系数是描述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 时间常数T 时间常数是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如果保持初始速度变 化,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或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的稳态值的63.2%所需时间。 时间常数T 是反映被控变量变化快慢的参数,因此它是对象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参数。 滞后时间τ滞后时间τ是纯滞后时间0τ和容量滞后c τ的总和。 输出变量的变化落后于输入变量变化的时间称为纯滞后时间,纯滞后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介质的输送或热的传递需要一段时间引起的。容量滞后一般是因为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的阻力而引起的。 滞后时间τ也是反映对象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 5-6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目标光学特性研究岗位规范

目标光学特性研究岗位规范 Q/AG L07 ×.××-2003 岗位规范标准格式(可复制使用)目标光学特性研究岗位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目标光学特性研究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目标光学特性研究岗位的初级.中级.高级职务人员。 2 引用标准 Q/AG L071.1-2003职工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通用标准 3 岗位职责(概括和列举该岗位的工作职责)3.1负责目标光学特性应用开发研究全过程技术工作。 3.2 严格贯彻执行国标.部标.企业及有关科研技术.质量管理和安全技术的法规。 3.3 负责专用测试设备的使用.校准和维护工作。 3.4 负责预研项目.技术论证.可行性研究论证.技术经济分析和项目的申报工作。 3.5 根据研制合同,制定阶段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6贯彻全面质量管理,负责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和改进设计。 3.7参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会议。 3.8 根据项目进展要求,适时编写专题技术总结.专题研究报告.坚定申请报告等。

3.9 负责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资料管理和完成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 4 岗位标准4.1 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执行Q/AG L071.1-2003职工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通用规范4.2 文化程度4.3 专业理论知识4.3.1 初级职务4.3.1.1具有高等数学.物理.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 4.3.1.2具有光机电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 4.3.1.3了解综合光电系统的工作机理。 4.3.1.4 熟练使用SR5000.AGEMA900.SR20的基本操作。 4.3.1.5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并能查阅本专业和有关技术标准。 4.3.2 中级职务4.3.2.1具有红外技术.探测技术.微机原理.C语言等专业技术理论,了解光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发展动态。 4.3.2.2熟悉目标光学特性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 4.3.2.3 熟悉一种计算机数据库编程技术。 4.3.2.4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较熟练查阅本专业的书刊和资料。 4.3.3 高级职务4.3.3.1精通激光.电视和热像系统的光电对抗专业知识,4.3.3.2精通综合光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调校方法。 4.3.3.3掌握国内外目标光学特性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建立数学模型方法步骤特点及分类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特点及分类 [学习目标] 1.能表述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 2.能表述建立数学模型的逼真性、可行性、渐进性、强健性、可转移性、非 预制性、条理性、技艺性和局限性等特点;; 3.能表述数学建模的分类; 4.会采用灵活的表述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5.培养建模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一、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般说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理分析方法,一类是测试分析方法.机理分析是根据对现实对象特性的认识、分析其因果关系,找出反映内部机理的规律,建立的模型常有明确的物理或现实意义.测试分折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黑箱”系统,内部机理无法直接寻求,可以测量系统的输人输出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按照事先确定的准则在某一类模型中选出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这种方法称为系统辨识(System Identification).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也是常用的建模方法。即用机理分析建立模型的结构,用系统辨识确定模型的参数. 可以看出,用上面的哪一类方法建模主要是根据我们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和建模目的决定的.如果掌握了机理方面的一定知识,模型也要求具有反映内部特性的物理意义。那么应该以机理分析方法为主.当然,若需要模型参数的具体数值,还可以用系统辨识或其他统计方法得到.如果对象的内部机理基本上没掌握,模型也不用于分析内部特性,譬如仅用来做输出预报,则可以系统辩识方法

为主.系统辨识是一门专门学科,需要一定的控制理论和随机过程方面的知识.以下所谓建模方法只指机理分析。 建模要经过哪些步骤并没有一定的模式,通常与实际问题的性质、建模的目的等有关,从 §16.2节的几个例子也可以看出这点.下面给出建模的—般步骤,如图16-5所示. 图16-5 建模步骤示意图 模型准备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搜集建模必需的各种信息如现象、数据等,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由此初步确定用哪一类模型,总之是做好建模的准备工作.情况明才能方法对,这一步一定不能忽视,碰到问题要虚心向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请教,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 模型假设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做出假设,可以说是建模的关键一步.一般地说,一个实际问题不经过简化假设就很难翻译成数学问题,即使可能,也很难求解.不同的简化假设会得到不同的模型.假设作得不合理或过份简单,会导致模型失败或部分失败,于是应该修改和补充假设;假设作得过分详细,试图把复杂对象的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可能使你很难甚至无法继续下一步的工作.通常,作假设的依据,一是出于对问题内在规律的认识,二是来自对数据或现象的分析,也可以是二者的综合.作假设时既要运用与问题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又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问题的主次,果断地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次要因素,尽量将问题线性化、均匀化.经验在这里也常起重要作用.写出假设时,语言要精确,就象做习题时写出已知条件那样.

国内空间目标散射建模总结

国内空间目标散射建模总结 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的徐实学在其博士论文《材质表面散射光偏振特性分析用于空间目标探测的研究》中,研究了典型空间目标材料散射光的偏振度等偏振特性,对不同飞行姿态和探测环境的空间目标偏振特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文中的讨论是基于实验测量的数据进行的,没有应用具体形式的BRDF模型。 2004年,63916部队和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李淑军等人在《带太阳能帆板的卫星光度特性分析》中,研究了卫星主体和帆板两种基本结构在一定漫反射率情况下的地面照度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表明,虽然太阳能帆板的漫反射率要比卫星主体低30倍,但在卫星地面照度的计算和实际观测中仍不应忽略。 2010年,咸阳师范学院的王明军等人在《复杂环境下具有轨道特征目标模型光散射特性研究》中,将BRDF应用于卫星散射特性研究,但是都是测量获得而没有理论模型,文章给出了空间目标模型表面不同反射率材料对可见光散射光谱特性,以及在相同反射率条件下光散射强度随轨道高度分布特性。 2009年,长春光机所的张景旭在《国外地基光电系统空间目标探测的进展》中,介绍了国外先进地基空间监视系统的发展现状,从地基光电系统观测空间目标的角度介绍了美国星火靶场和毛伊岛光学站的情况和设备,提供了国外地基空间目标光学探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0年,电子工程学院的杨明等人在《基于BRDF条件下卫星可见光散射特性分析》中,将单一波长BRDF测量方法扩展到可见光波段的加权平均测量,利用实验测量的BRDF数值求解出卫星表面材料的BRDF的三维特性。 200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安徽光机所的吴振森、曹运华、魏庆农等人在《基于粗糙样片光BRDF的空间目标可见光散射研究》中,利用遗传算法,结合实验测量的五参量BRDF模型参数,获得了目标样片平均BRDF的参量化统计模型。结果显示因为卫星包覆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板都比较光滑,所以整个卫星的可见光散射强度仅在卫星某些面的镜反射方向有较大值,而在其它方向的值都很小。 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汪洪源等人在《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空间卫星紫外动态特性研究》中,面向天基探测对卫星紫外特性进行建模,BRDF模型选用Davies模型,由于地球大气层吸收紫外光,文章考虑太阳光和月球漫反射光对卫星反射紫外光进行计算,给出了比较完整的目标特性计算流程。空间目标

空间目标温度的地面测量

空间目标温度的地面测量 WANG Guo-qiang,WU Yuan- hao,WANG Jian-li,ZHAO Jin-yu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130033, China 摘要:空间目标的多波段红外数据可用于目标识别与空间监视等领域。目标的这些辐射特性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来获得。这些辐射特性包括温度、辐射范围、发射率、吸收率、反射率和时间趋势。空间目标的红外辐射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从这个特点出发可以判断空间目标在轨道中的运行状态。我们采用测量目标的光谱分布和与普朗克公式对比数据的方法来确定红外辐射温度。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我们有效地优化了中心波长和中心带宽。我们还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温度测量。 关键词:温度;波长;带宽 一、引言 温度是空间目标的一个主要的红外特性,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测量空间目标的温度来判断其性质和运行状态,还可以通过测量空间目标的温度来提供升级和检测其装备使用情况的基站来检测目标。在较低温度(180k—360 K)和距离观测站较远的情况下,由于空间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模糊不清,衡量空间目标的温度显得非常困难。目前,通过测量双波长通量并将数据拟合普朗克公式来确定物体温度的测量方法正成功地运用于高温测量。然而,关于物体的低温测量,尤其是空间目标的低温测量的报告却是少之又少。在本文中,我们尝试利用优化中心波长(测量空间目标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的方法来完成温度测量。 空间目标的通量辐射需要在两个窄带中测量得来。我们构建了两个窄波段通量的比例,然后将这些数据与普朗克公式相拟合以便计算温度。为了确保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这是测量温度的一个常用方法。该方法的要点是选择合理的中心波长和带宽来提高计算精度。

工作特征模型

工作特征模型 什么是工作特征模型 工作特征模型,也称作五因子工作特征理论 ,它是工作丰富化的核心。模型认为我们可以把一个工作按照它与核心维度的相似性或者差异性来描述,于是按照模型中的实施方法丰富化了的工作就具有高水平的核心维度,并可由此而创造出高水平的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成果。 工作特征模型的内容 工作特征模型的核心内容(维度)是: 1)技能的多样性(skill V ariety):也就是完成一项工作涉及的范围。包括各种技能和能力。 2)工作的完整性任务同一性(task I dentity):即在多大程度上工作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从工作的开始到完成并取得明显的成果。 3)任务的重要性(task S ignificance):即自己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或生活---不论是在组织内还是在工作环境外。 4)主动性(A utonomy):即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允许自由、独立,以及在具体工作中个人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时的自主范围。 5)反馈性(F eedback):即员工能及时明确地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的绩效及其效率。 理查德·哈克曼(Richard Hackman)和格雷格·奥尔德汉姆(Greg Oldham)设计的动机与五因子的关系方程为: 根据这一模型,一个工作岗位可以让员工产生三种心理状态即:感受到工作的意义,感受到工作的责任和了解到工作的结果。这些心理状态又可以影响到个人和工作的结果即:内在工作动力、绩效水平、工作满足感、缺勤率和离职率等,从而给以员工内在的激励,使员工以自我奖励为基础的自我激励产生积极循环。工作特征模型强调的是员工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心理上的相互作用,并且强调最好的岗位设计应该给员工以内在的激励。

过程控制系统第2章对象特性习题与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第二章(对象特性)习题2-1.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2-1解答: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2-2.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 2-2解答: 1)目的:○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 ○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2)要求:总的原则一是尽量简单,二是正确可靠。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大量采用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和二阶模型,最常用的是带纯滞后的一阶形式。 2-2.简述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两种主要方法。 2-2解答: 一是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对象中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规律(比如三大守恒定律等),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推导出的对象特性方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数学模型称之为机理模型,它们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二是实验测取法。实验测取法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施加一定的输入作用,然后,用仪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实验曲线。然后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取对象的特性参数,进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5-12 何为测试法建模它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是根据工业过程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数学模型。

2)可以在不十分清楚内部机理的情况下,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通过外部测试来描述它的特性。 2-3.描述简单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各有何物理意义 2-3解答: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分别是放大系数K 、时间常数T 、滞后时间τ。 放大系数K 放大系数K 在数值上等于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的变化量与输入的变 化量之比,即 输入的变化量 输出的变化量=K 由于放大系数K 反映的是对象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所以放大系数是描述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 时间常数T 时间常数是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如果保持初始速度变 化,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或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的稳态值的63.2%所需时间。 时间常数T 是反映被控变量变化快慢的参数,因此它是对象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参数。 滞后时间τ滞后时间τ是纯滞后时间0τ和容量滞后c τ的总和。 输出变量的变化落后于输入变量变化的时间称为纯滞后时间,纯滞后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介质的输送或热的传递需要一段时间引起的。容量滞后一般是因为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的阻力而引起的。 滞后时间τ也是反映对象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 5-6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5-7 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 2-3解答: 1)单容:只有一个储蓄容量。

第4章+拉伸和旋转特征建模

第4章 拉伸和旋转特征建模 【教学提示】 拉伸特征是三维设计中最常用得特征之一,具有相同截面、可以指定深度的实体都可以用拉伸特征建立。旋转特征是有截面绕一条中心轴转动扫过的轨迹形成的特征,旋转特征类似于机械加工中得车削加工,旋转特征适用于大多数轴和盘类零件。 【教学要求】 掌握拉伸特征的概念与建立方法 掌握旋转特征的概念与建立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准确分析零件的特征,灵活运用拉伸和旋转特征建立三维模型。 4.1 拉伸特征 拉伸特征是SolidWorks模型中最常用的建模特征。 4.1.1 拉伸特征的分类及操作 按照拉伸特征形成的形状以及对零件产生的作用,可以将拉伸特征分为实体或薄壁拉伸、凸台/基体拉伸、切除拉伸、曲面拉伸,如图4-1所示。 图4-1拉伸的分类 建立【拉伸】特征的操作步骤如下: (1)生成草图。 (2)单击拉伸工具之一: ①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拉伸凸台/ →【凸台/基体】→【拉伸】命令。

② 除】→【拉伸】命令。 ③ 面】→【拉伸】命令。 (3)出现【拉伸】属性管理器,如图4-2所示,设定以下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 钮。 图4-2 【拉伸】属性管理器 4.1.2确定拉伸特征的选项 1.反向 单击【反向】按钮以与预览中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特征。 2.拉伸方向 【拉伸方向】。在图形区域中选择方向向量拉伸草图。 3.设定拉伸特征的开始条件 设定拉伸特征的开始条件,拉伸特征有4种不同形式的开始类型,如图4-3所示。 (1)【草图基准面】从草图所在的基准面开始拉伸。 2

(2)【曲面/面/基准面】从这些实体之一开始拉伸。为【曲面/面/基准面】选择有效 的实体。 (3)【顶点】从选择的顶点开始拉伸。 (4)【等距】从与当前草图基准面等距的基准面上开始拉伸。在【输入等距值】中设定等距距离。 图4-3 各种开始条件及其结果 4.设定拉伸特征的终止条件 设定拉伸特征的终止条件,拉伸特征有7种不同形式的终止类型,如图4-3所示。 (1)【给定深度】从草图的基准面拉伸特征到指定的距离。 (2)【完全贯穿】从草图的基准面拉伸特征直到贯穿所有现有的几何体 (3)【成形到顶点】从草图的基准面拉伸特征到一个与草图基准面平行,且穿过指定顶点的平面。 (4)【成形到下一面】从草图的基准面拉伸特征到相邻的下一面。 (5)【成形到一面】从草图的基准面拉伸特征到一个要拉伸到的面或基准面。 (6)【到离指定面指定的距离】从草图的基准面拉伸特征到一个面或基准面指定距离平移处。 (7)【两侧对称】从草图的基准面开始,沿正、负两个方向拉伸特征。 3

BW建模的信息对象

BW之建模的信息对象 BW是SAP的一套组件,简单来说,BW就是将R/3中我们关心的数据加载到其上,对其进行分析,来达到我们分析的目的。并且BW提供了一套组件,方便实现特定的分析功能,如预算、合并等。这样就实现了业务应用与数据分析功能的分离,让我们更快、更专注于报表等的需求。 信息对象是BW建模的最小组织单元,可以这样理解,每一个模型是一个数据库表,各个列就是由信息对象组成的,每个列又有其可选择的值,这些值就存放在信息对象中,当然不是所有的特征都有可参考的值,接近ABAP中数据表的结构。在BW中,信息对象是全局的,也就是说可以为多个模型所使用。BW中存在五种信息对象,一种叫做特征(Characteristic),用来描述模型的属性,如公司代码等;一种叫关键值(Key figure),用来描述模型中发生的价值,可以是数字或货币。除此之外,系统中还有时间、单位和技术特性。 1.特性: 可以通过RSA1->信息对象到达 以公司代码为例: TAB:一般的 数据元素/数据类型/长度:与ABAP中定义的数据元素一个意思,定义本特性的属性,我们一般选择数据类型和长度,系统为我们自动创建。

转换例程:设置输出时的显示,最常用的如ALPHA转换(即:在字段前补齐“0”)。 SID表格:系统自动生成,存储了主数据对应的SID Notes:BW中的星型架构之间的关系,是通过SID来联系的,即:我们搜索公司代码的数据,并不是通过公司代码来查询的,而是系统将所查询的公司代码,装换为其对应的SID,再到模型中去查询,可以有效提高查询速度 TAB业务浏览器: 这里主要设置在设计报表时的显示效果,我们采用默认设置,在制作报表时,可以在报表属性中修改。 相关的权限:勾选这个选项,我们就可以在分析权限中,对公司代码进行权限控制。 TAB主数据/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