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姓名:巩长忠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王伟

20031001

摘要

模糊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模糊控制方法及其理论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模糊系统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从丽保证控制系统的性能。虽然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方法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诸如保成本控制问题、状态不可测情况下控制器的设计问题以及输出反馈控制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矩阵不等式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研究了模糊系统的保成本控制问题。其中包括不确定时滞模糊系统的保成本控制问题、不确定离散模糊系统的保成本控制问题以及离散不确定时滞模糊系统的保成本控制问题。定义了保成本控制律,导出了状态反馈保成本控制律存在的充分条件,傈证在所有允许的不确定性清况下翊环系统是稳定的。而且对于一个给定的二次型成本函数,保证闭环成本值不超过某个界。应用LMI给出了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

研究了不确定时滞模糊系统和不确定离散模糊系统基于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问题,考虑了系统的状态变量不可测量的情况,建立了模糊状态观测器。以LMI的形式给出了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以及控制器和观测器的设计方法。利用LMI导出了模糊反馈增益和模糊观测器增益存在的充分条件。

对一类范数有界的参数不确定时滞模糊系统提出了一种输出反馈控制方法,并应用矩阵不等式的理论给出了模糊时滞系统可通过输出反馈镇定的充分条件。由于求解输出反馈增益的主要困难在于输出反馈增益的解集不是凸的,因而现存的LMI求解方法不能直接应用。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将保证模糊时滞系统稳定条件的LMI转化为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ILMl),利用ILMI建立了模糊控制算法。

关键词:T-S模糊系统,稳定性,成本函数,LMI方法,模糊观测器,输出反馈

Abstract.

Fuzzycontrolisanimportantapproachinintelligentcontr01.Theresearchoffuzzycontroltheoryincludesaseriesofmainproblems,suchasthestabilityandrobustnessanalysis,thesystemdesignapproachandthe

improvementofthesystemperformanceetc.AlthoughmanyacademicachievementsbasedonT-Sfuzzymodelhavebeenachieved,therearestillsomequestionswaitingtomakefurtherresearchsuchasguaranteedcostcontrol,controllerdesignwhenthestatesarenotavailableandstaticoutputfeedbackcontr01.Themaincontributioninthispaperistosolvetheaboveproblemspartiallybyusingmatrixinequalitytheoryandlinearmatrixinequality(LMI)approach.Themainworksofthisdissertationarefollowing.

Theguaranteedcostcontrolviamemorylessfeedbackcontrollersisstudiedforfuzzysystemsincludingguaranteedcostcontrolofuncertainfuzzysystemswithtime—delay,uncertaintdiscretefuzzysystemsanduncertaindiscretefuzzysystemswithtime—delay.ThefeedbackcontrollawsareobtainedthroughsolvingLMIs,Thismethodnotonlyguaranteesstability.butalsominimizesanupperbound,

Therobustfuzzycontrolfornonlinearuncertainsystemswithtime.delayandnonlinearuncertaindiscretesystemsinthepresenceofparametricuncertaintiesandthestatevariablesunavailableformeasurementisaddressed.TheTagaki—Sugeno(T-S)discretefuzzymodelsystemwithparametricuncertaintiesisadoptedformodelingthenonlinearsystemsandestablishingfuzzyobserver.SufficientconditionsarederivedforrobuststabilizationinthesenseofLyapunovasymptoticstabilityandareformulatedintheformatofLMIs.Theeffectivenessoftheproposedfuzzycontrollerandfuzzyobserverisfinallydemonstratedthroughnumericalsimulationsonaninvertedpendulumsystem.

Theoutputfeedbackstabilizationisaddressedforaclassofuncertainfuzzydvnamicsystemswithtime-delay.TheT-Sfuzzymodelisusedtorepresentanuncertainnonlinearsystemwithtime-delay.Suffieientconditionsforoutputfeedbackstabilizabilityareestablishedintheformofmatrixinequality.Aniterativelinearmatrixinequality(ILMI)algorithmisalsogiven.

Keywords:T-Sfuzzysystems,stability,costfunction,LMIapproaeh,fuzzyobserver’|outputfeedback.

第一章前言

1.1模糊控制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控制理论已经在工业生产过程、军事科学以及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功的应用。例如极小值原理可以用来解决某些最优控制问题: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可以对具有有色噪声的系统进行状态估计;预测控制理论可以对大滞后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被控对象都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各个领域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系统稳定性与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研究的系统也只益复杂多变。然丽,对于实际中的大部分被控过程,由于诸如被控对象或过程的非线性、时变性、多参数间的强烈耦合、过程机理的复杂性、较大的随机干扰、各种不确定性以及现场测试手段不完善等,难以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从而给被控过程的控制带来困难或满足不了控制性能的要求。虽然自适应控制方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一些问题,fH范围是有限的。而且由于辨识和自适应控制方法本身的复杂性,难于被生产现场的操作人员所接受。对于那些难以建立数学模型的复杂被控对象,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不如一个操作人员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所进行的控制效果好。因为人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有能力对模糊事物进行识别与判决。操作人员是通过4i断学习,积累操作经验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这些经验包括对被控对象特征的了解、在各种情况下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及性能指标判据。这些信息通常是以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述的,其特点是定性的描述,因而具有模糊性。模糊控制便是为适应这种要求而发展起来的。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作为它的数学基础的,它的诞生是以Zadeh1965年提出模糊集合论为标志的。他在深入探索和研究“大系统”、“模糊性”、“计算机”和“人脑思维”间的关系中,从数学与人脑思维的分离处入手,结果发现Contor所创建的集合论实质上是剔除了模糊控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把思维过程绝对化,从而达到精确和严格的目的。为此,他将模糊性和数学统一起来,并且不是让数学放弃其严格性去迁就模糊性,而是让数学回过头来吸取人脑对于模糊现象认识和推理中的优点,于是1965年在《InformationandControl》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开创性经典论文“FuzzySets…”,这就标志着模糊数学的正式诞生。而后,Zadeh提出了一种将逻辑规则的语言描述转化成相关控制律的思想”l,从而使对复杂系统作出合乎实际

的、符合人类思维方式的处理成为可能,为早期模糊控制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为了加快模糊控制理论的研究,1972年,以日本东京大学为中心,发起成立了“模糊系统研究会”。1974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美日研究班上,进行了有关“模糊集会及其应用”的国际学术交流。1978年在国际上开始发行FuzzySetsandSystems专业杂志。1984年IFSA(InternationalFuzzySystemAssociation)正式成立,并已召开了几届国际模糊系统会议。从1992年起,IEEEFuzzySystems国际会议每年举办一次。1993年,IEEETrans.011FuzzySystems开始出版。标志着模糊控制理论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师组织所接受。

模糊控制理论是控制领域中非常有前途的一个分支,在工程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应用。在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当首推英国伦敦大学教授Mamdani。他于1974年利用模糊控制语句构成模糊控制器,首次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蒸汽机和锅炉的控制H],取得了优于常规调节器的控制品质,标志着模糊控制从理论走向应用。其控制特点是把人的经验转化为控制策略。为模型未知的复杂系统控制提供了简便的模式。随后,Ostergarad又将模糊控制成功地应用于热交换器和水泥窖的生产【5J;之后,Sugeno又将模糊控制用于汽车控制【6I,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1979年英国Procyk和Mamdani研究了一种自组织的模糊控制器,它在控制过程中4i断修改和调整控制规则,使控制系统的性能不断完善。自组织模糊控制器的问世,标志着模糊控制器智能化程度进一步向高级阶段发展。80年代末,在日本兴起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的高潮,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机器人、汽车驾驶、家用电器和地铁系统等许多领域。目前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诈在考虑将模糊控制技术用于航空系统。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国际工业应用系统机构(IIASA)也准备在大型系统高速推理上应用模糊系统理论。目前,模糊控制已经作为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J“泛应弼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1.2基于经验推理的模糊控制器

所谓模糊控制,既不是指被控对象是模糊的,也不是指控制器是不确定的,它是指在表示知识、概念上的模糊性。虽然模糊控制算法是通过模糊语言描述的,但它所完成的却是一项完全确定的工作。目}jif获取模糊控制规则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91:(1)基于专家的经验和知识;(2)建立操作者的控制行为模型:(3)自组织、自学习;(4)建立被控对象的模型。模糊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控制规则用语言变量表达,用简单的软硬件即可实现,较易建立语言变量规则,同时易于实现实时控制,控制方法桶对较简单。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系统鲁棒性强,对过程参数的变化不敏感,尤其适用于时变非线性系统。另外,对于滞后系统,能对纯滞后给予补偿。

模糊控制可以保证系统在小超调或无超调的前提下迅速达到稳定状态,充分显示了非线性控制的优点。

早期的模糊控制方法基本上都是利用人的经验知识来设计模糊控制器。其理论基础是模糊集合理论和模糊逻辑,模糊控制器(FC--FuzzyController)。就是用模糊逻辑模仿人的逻辑思维来对无法建立数学模型的系统实现控制的设备,模糊控制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J。

模糊化器模糊推理解模糊化器

输入输入模糊输出输出

量的量的逻辑量的量的

规范———'’

斗——+

模糊推理非模规范

化化糊化化

控制

规则

图1.1模糊控制器

Fig1.1Fuzzycontroller

标准模糊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图1,2标准模糊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FigI.2Demonstrationofstandardfuzzy

controlsystem

模糊控制器由模糊化(fuzzification),模糊推理(fuzzyinference)和模糊决策(defuzzification)三部分组成。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是外模糊值,经模糊化后转换成模糊输入。根据输入条件满足的程度和控制规则进行模糊推理得到模糊输出。该模糊输出必须经过模糊决策(反模糊化)转换成非模糊量后才能用于过程的调节。模糊控制器三部分的共同基础是知识库,它包含模糊化所用的隶属函数(membershipfunction),模糊推理的控制规则(controlrule)及反模糊化所用的公式。其中控制规则决定了控制器的主要性能。控制规则由通过“或”联接在一起的i卜then规则组成,它代表了控制器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在这种规则中使用人类语言性模糊信息如“温度高”、“变化快”等。

模糊控制器采用人类语言信息,模拟人类思维,故易于接受,设计简单,维护方便。模糊控制器基于包含模糊信息的控制规则,所构成的控制系统比常规控制系统稳定性好,鲁棒性高。在改善系统特性时,模糊控制不必象常规控制系统那样只能调节参数,还可以通过改变控制规则、隶属函数、推理方法及决策方法来修正系统特性。因此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调整和维修变得更为简单。在常规控制算法中,微小的错误和参数漂移都可能引起系统失控,而基于控制规则的模糊控制系统对某一规则的变化敏感很小。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1.3自适应、自组织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的基本问题就是要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策略,但是,普通的模糊控制并不具有适应过程持续变化的能力,这是因为在一些复杂的过程中。在采用启发式规则实现模糊控制时,己隐含地假设过程不会产生超出操作者经验范围的显著变化,从而使模糊控制器仅限于在操作者富于经验的情况下应用。并且很难精确完整地总结出控制策略。原始的控制策略往往是不完善的,必然影响控制效果:另一方面,即使控制策略较为完善,但有些过程是时变的,负载也可能发生变化,因而总是按一套固定不变的策略进行控制,其效果可能不甚理想。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就必须使模糊控制器具有自适应和自学习的能力。

早在1979年,Mamdani和他的学生Procyk就注意到这~问题,他们把自组织的功能引入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发表了“语言自组织控制器”的研究成果论文I71,在较高的起点上研究了一类语义自组织模糊控制器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控制好一大类过程。为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自组织模糊控制器有一张控制性能测量表,指出在系统实际响应与要求相应的误差及变化律的不同情况下,对控制量应做的调整。根据这张性能测定表,规则机构在控制过程中修改控制规则,在数次运行后生成一个符合控制系统特性的最佳控制规则。这一开创性工作为后来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研究奠定了

基础pJ。在这之后,我国学者龙升照和汪培庄pJ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模糊控制规则的自调整问题,他们在定义模糊输入变量和其变化率变量的一个凸组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只依赖于少量可调整参数的模糊规则集。上述两种规则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在整个80年代都经过了反复验证,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此外,人们还探讨了模糊控制器中比例因子自调整对于改善控制系统性能的作用110,111;调整隶属函数对于提高模糊控制适应过程和环境变化能力的作用【l2】;基于被控对象的规则模型自动生产控制器的规则模型[13】以及模糊模型的辨识和自学习等问题I|…。

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实现方式来看,可将其分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种形式。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是在无过程模型作为中介的情况下,直接根据对系统闭环性能的观测来调整控制规则库;另一方面,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则借助用观测数据辨识所得到的过程模型在线实现控制器的调整【l”。

1)基于模糊模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

80年代以来,模糊辨识是模糊系统理论中较为活跃的分支之一。Pedryczl】6提出了基于参考模糊集的系统模糊关系模型的辨识方法;Takagi和Sugeno【17J在R,M.TongH81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用模糊集理论辨识系统模糊模型的语言化方法。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模糊辨识方法均成功地应用于工业过程的建模,同时为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以下分别将这两种模型简称为P(Pedrycz)模型和T-S(Takagi&Sugeno)模型。

在文献[191中,Moore和Harris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模糊模型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新思路。通过自动联想记忆的方法解决了求解逆模糊关系的难题,最终实现了类似自校正调节器的功能。由于受处理能力的限制,目前这种控制器尚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过程。

与上述思路类似,文献【20]在Pedrycz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模糊关系模型的在线辨识方法,并利用模糊模型求取控制规则,从而实现了基于P模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其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基于P模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

ModelP

Fig1.3Adaptivefuzzycontrolsystembasedon

图中参考轨迹的作用是使输出X沿一条期望的光滑轨线引导到设定值C。模糊模型的在线辨识采用了带遗忘因子的递推算法:而模糊控制规则的求取则是基于模糊变量的贴近度的概念,将其转化成一类极值问题。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I控制。

由于在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中模型的收敛性和闭环性能指标是分开考虑的,因而该系统具有:

(1)能够控制只具有少量先验知识的过程:

(2)对大的、不可测的过程参数变化具有快速自适应能力等特点。

另一方面,文献[21】提出了~种基于T-S模型的模糊自校正控制的新思路。其控制器采用了广义预测控制律,可完善地处理具有不确定时滞问题,并能顾及系统模型失配的影响,有较好的鲁棒性。由于在T-s模型中诸规则的结论部分都采用线性方程式来描述,这样在通过模糊辨识获取T-S模型之后,可以很方便地将模糊模型转换成其等价的线性形式。其后,就可以按常规方法进行控制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模糊自校正控制方法应用于火电机组负荷系统的控制,可以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2)模糊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Layne和Passinol21I在自组织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参考模型,将参考模型与自组织模糊控制器相结合。提出一种模糊模型参考学习控制器(FMRLC)。其结构类似于常规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由模糊语言信息及模糊推理过程表达的参考模型协助产生学习信号,参考模型的特征由理想的性能指标决定,学习机构在误差信号的驱使下,不断修正模糊控制器的知识库,使得闭环系统特性与参考模型特性一致。与MRAC相比,采用FMRAC方法不仅设计方法简单,无需建立系统数学模型,而且系统收敛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文献[231给出了模糊模型参考自学习控制的稳定性分析。

采用模糊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程输出对于参考模型输出的跟踪性能。只要选择稳定的参考模型,同时确保上述的跟踪性能,就可以获得闭环稳定的控制效果。从而简化了模糊控制的稳定性问题。

3)自适应递阶模糊控制

DaleY和Giu[241曾将自组织模糊控制器应用于复杂的多变量过程,其结果表明:自组织模糊控制可以较好地控制仅有少量过程知识的复杂系统:但是,在自组织模糊控制算法中,对适当的过程模型仍有依赖性。为解决这一问题,gaju和Zhou[25,xq先后提出了递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递阶模糊控制,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发展。

自适应递阶模糊控制采用一些模糊变量来衡量和表达系统的性能r在此基础上构造了监督模糊规则集,可用它来调整递阶规则基于模糊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对过程参数的未可预知的变化具有适应能力。

由于在规则模糊控制器中,规则数是系统变量的指数函数,因此,对于多维系统,实现模糊控制器存在一定的困难{27J。利用递阶模糊控制规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基本思想是:选择最有影响的要素作为第一层系统变量,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次重要的要素作为第二层系统变量,依此类推:形成递阶模糊控制规则。在递阶结构中,第一层规则给出的近似的输出将在第二层规则集中得到修正。这是因为在第二层变量中除该层的系统变量外,还有第一层的近似输出。这样的处理过程在递阶结构的各层中依次进行。采用递阶结构后,可以使完备规则集中规则数目减少至系统变量数的线性函数,便于实现多维系统的模型控制。

该控制方法在蒸汽发生器液位控制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模糊控制器中引入自适应功能可增强系统的鲁棒性;而本方法采用了递阶的模糊控制规则,可以很方便地处理多变量过程。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系统变量依据重要性进行分层是由主观确定的,缺乏一致性;而且有关此类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稳定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自适应递阶模糊控制是自组织模糊控制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它的出现显示了现代控制理论与模糊控制相互结合的前景,同时也表明了自组织模糊控制仍是自适应模糊控制的一种重要形式。

1.4常见模糊逻辑系统

模糊化处理、模糊推理、非模糊化处理分别有各种不同的选取方法,因此构成了很多种模糊系统,常见的模糊系统有以下几种。

11基本模糊系统

基本模糊系统指的是最基本意义下的模糊系统,具有标准的模糊化处理、模糊推理和非模糊化处理三个环节。其规则具有以下形式:

R。:IF

Xl

isA:,X2is《,…,and%is群

THENYis置

其中以:和B.均为模糊量。模糊推理一般采用常见的sup’‘合成。

21基于函数FBF的模糊系统

模糊基函数(FBF:fuzzybasicfunction)是删281首先提出的。这类模糊系统具有重心平均非模糊化机制、乘积推理规则及单值模糊化机制,表示为以下形式:

厂(x)∑y。(兀刖:(扎))I-i倒;(h)专希而5莩‘瑟k而丽而∥『女f女

Wang最初的模糊系统采用Gaussian型隶属度函数㈣。Zeng[291基于梯形隶属度函数,提出另外一种FBF,具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性质,但模糊系统结构与Wang相同。基于FBF模糊系统从函数基展开的角度去研究模糊系统,在理论上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3)SAM模糊系统

标准加型(SAM:standardadditivemodel)模糊系统是Kosko[30】提出的。通过对一般模糊系统的映射关系的分析,Kosko提出椭圆体规则映射关系。从映射角度,论域空间与输出空间局部是一种椭圆体映射关系,而全局上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形成一种模糊系统。这类模糊系统结构类似于上述基于FBF函数的模糊系统,但它从映射的角度去研究模糊系统,同时它的应用范围也要更广泛~些。

4)T-S模型的模糊系统

模糊控制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测量值经模糊化变为输入模糊量,然后经模糊推理求得输出模糊量,最后经过清晰化得到控制量。由于它很少依赖于系统的模型,因而它适用于许多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但迄今为止尚缺乏较系统的方法来设计模糊控制器,它仍主要依靠大量的凑试和仿真,同时对所设计的系统也缺乏严格的理论分析来保证其稳定性。

日本学者Takagi和Sugeno给出了一种模糊模型表示【3”,它的模糊规则前件与通常的相同,而后件不是简单的模糊语言值,而是输入变量的线性组合,可以看作是分段线性化的扩展,可描述和表示一类非常广泛的和动态非线性系统陋351,适合于基于模型的控制系统及其稳定性分析。由于该模糊系统具有逼近非线性连续函数的能力[281,因而对它的研究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对于一个动态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如果采用T—S模糊模型来描述,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1361:

IF—THEN规则:

R1:1F毛(,)isM“andZ,2(DisM∞…,andz,(f)isMf

THENsx(t)=A。x(t)+B,u(t),扛1,2,…,r(1,】)式中Mi是模糊集合,z(f)∈R”是状态向量,群(0∈R“是控制输入向量,r是模糊推理规则的个数,应用单点模糊化、乘积推理和中心加权反模糊化推理方法洲,可得全局模糊系统模型

sx(t)=∑^(。(f))[爿。x(r)+E“(f)](1?2)

,lJ

其中,z(,)=k(,),z:(,),…,z,(r)】是前件变量,可以是状态或输入、输出变量。

五,(z(忉:?』塑L,

∑矗(z(,))=1

∑∞肜(f))

j=l

∞。(z(f))=兀Mv(z埘,∑脚肜(f))>0,09i(z(,))≥0,i=1,2,…,r。

Jtl,=l

sx(t)=lkx“it+卜1),黧(1,)

(1?3)

,离散系统

T—s模糊模型建模方法的本质在于:一个整体非线性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看成是多个局部线性模型的模糊逼近㈣。

对于基于T—s模糊模型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其基本思想是:将整个状态空间分解为多个模糊子空间,并对局部的模糊子系统设计出相应的线性控制器,整个系统的控制则为局部控制的加权组合1381。这样的模糊控制系统相当于将一个非线性系统用分块线性系统来逼近,由于模糊划分的光’靖过度,因而该模糊系统能够连续逼近任意的非线性系统。对于局部系统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可以采用极点配置方法,或线性二次型虽优控制的方法。控制器的模糊规则具有与式(1,1)相同的模糊规则前件。这种控制器被称作PDC(paralleldistributedcompensations)模型控制器¨“”j。

IF—THEN规则:

R。:IFzI(r)isM,1andz2(t)isMl2’…,andz,(f)isMp

THEN“(f)=Kx(t),i=1,2,…,r(1.4)全局控制器为

“(r)=∑2j(z(t))K,x(r)(1.5)

i-I

T—S模糊模型的提出,为模糊系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系统化框架,后来的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主要是针对T—s模糊系统进行的,稳定性定义和条件都是在Lyapunov意义稳定性框架中的。

1.5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是非线性模糊控制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只有对模糊控制系

统建立有效的稳定性标准,才能从理论角度设计基于模型的模糊控制器,才能建立合理的具有优良性能指标的模糊控制规则。然而,鉴于模糊控制系统结构的复杂性,控制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对系统功能结构和动态行为描述的特殊方式,其稳定性分析方法也远非传统的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那样简单和成熟,由于模糊控制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且具有各种不同形式,使其稳定性分析较难。

目前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Lyapunov方法

基于Lyapunov直接方法,许多学者讨论了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口o”’”’“-45]。其中,Tanaka和Sugano将【27]中的基本稳定性条件推广到SISO系统的(非)鲁棒稳定性条件,稳定性判据变为从一组Lyapunov不等式中寻找一个共同的Lyapunov函数问题,由于没有一般的有效方法来解析地寻找一个公共Lyapunov函数,故Tanaka等人都没有提供寻找Lyapunov稳定性条件的公共矩阵P的方法。为解决这~问题,文献『42.43]提出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描述稳定性条件,还有一些学者用一组P矩阵代替文献【32.34】中Lyapunov函数的一个公共矩阵P,构造一个逐段近似平滑的二次型Lyapunov函数,用于稳定性分析【4l】。每一个矩阵P仅对应一个子系统,并表明当且仅当一组合适的Riccati等式有正定对称解,且能得到这些解时,模糊控制系统才是全局稳定的。

使用Lyapunov线性化方法,Ying建立了包括非线性对象的T—S模糊控制系统局部稳定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4”。另外,一种在大系统中使用的向量Lyapunov直接方法,被用于推导多变量模糊系统的稳定性条件[501。Lyapunov第二方法被用于判别模糊系统量化因子选择的稳定性瞌“。Popov—Lyapunov方法被用于研究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15”。但是Lyapunov的一些稳定性条件通常比较保守,即当稳定性条件不满足时,控制系统仍可能是稳定的。

21基于滑模变结构系统的方法

由于模糊控制器是采用语义表达,系统设计中不易保证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而滑模控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能处理控制系统的非线性,而且是鲁棒控制。因此~些学者提出设计带有模糊滑模表面的模糊控制器,从而能用Lyapunov理论来获得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的证明p。“j。Palm和Driankov采用滑模控制的概念分析了增益规划的闭环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59J。另有一些学者用模糊推理来处理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和减少控制震颤,使得基于Lyapunov方法可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基于变结构系统理论,可以得到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和模糊控制器的I/O模糊集映射形状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解释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

文献[60一621;研究了基于变结构控制框架的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输出反馈的模糊变结构控制,并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是全局有界输入有界输出(BIBO)稳定的【631。若使用变结构控制类型的模糊规则集,模糊控制器从语义和定量上可显示出变结构的特性。为便于Lyapunov稳定性判据能指导设计和调整模糊控制器,文献【64]推导出模糊控制器的具体数学表达式。

3)小增益理论方法

小增益理论是非线性控制理论中用于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一个非常一般的工具。基于模糊控制器的解析结构,结合对象和模糊控制器的非线性本质,一些学者采用小增益理论,建立了Mamdani模糊pI[65I、pD[“】、PID[”l及一类简单和典型的T—s模糊控制系统【68,69]的BIBO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并证明了用非线性模糊PI控制器替代常规PI控制器,不影响平衡点处的稳定性。因为这些稳定性的结果是基于控制器的结构,所以比那些模糊控制器解析结构未知的稳定性结果更具不保守性。

4)相平面分析方法

使用相平面分析技术有助于描述和理解低阶模糊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故相平面分析方法被用于分析一些模糊系统的稳定性[70-72],但这种技术只限于二维规则结构的模糊系统。

(1)基于语言相平面

Braac和Ruthford提出了在“语言相平面”里处理闭环系统的语言轨迹【7”。他们的主要思想是调整比例映射,近似地产生期望轨迹的行为。在语言相平面里,为了优化系统的响应,规则调整可以借助于语言轨迹的行为来完成。另一个优点是,在语言相平瑶里,量测噪声的影响要比在非语言相平面里少,这种近似或逼近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启发式的主观的。为了实现逆映射,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单值解,且这种方法限制在相对低阶的系统中应用,但产生的模糊逻辑控制规则能提供一个显式的解。

(2)基于一般相平面

对于模糊控制器设计,较早的方法通常是先建立误差、误差变化率和输入的隶属函数表和基于语言变量的控制规则,然后确定输入量的模糊化和模糊推理方法,最后确定输出量的去模糊化。在这个过程中搀杂着相当程度的人的主观因素,人们不得不对控制器进行反复调试。而影响模糊系统性能的因素众多,如隶属函数、控制规则、各量化因子等,这就使得调试工作相当烦琐,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使用相平面法不仅可以分析给定的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及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可以很直观地通过改变误差和误差变化率的档级分布(级宽)和控制值的大小,对模糊控制器做进一步的调试,以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文献【82】等对这类模糊系统也作过研究,应用相平面法和稳定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区间法设计模糊控制系统,并对它们进行稳定性分析。

5)描述函数方法

描述函数方法可用于预测极限环的存在、频率、幅度和稳定性。通过建立模糊控制器与多值继电控制器的关系,描述函数方法可用于分析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17“。另外,指数输入的描述函数技术也能用于调查模糊控制系统的暂态响应17”。虽然描述函数方法能用于SISO和多输入单输出(MISO)模糊控制器以及某些非线性对象模型,但不能用于三输入及以上的模糊控制器。由于这种方法~般都用于非线性系统中确定周期振荡的存在性,因此只是一种近似方法。

6)圆稳定性判据方法

Rayl77.7SI等研究了具有模糊控制器的线性SISO对象的L2稳定性和有关设计概念。他们还利用扇区有界非线性(sectorboundednonlinearity)概念,对具有模糊控制器的线性SISO系统和去耦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进行了频域稳定性分析,并给出了这些系统广义Nyquist稳定性判据。在SISO系统里,当频率域的圆判据概念应用到扇区有界模糊控制器(sectorboundedfuzzy

logiccontroller)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不必假定系统的行为像低通滤波那样。把L2稳定性,圆判据的概念用于设计具有模糊逻辑控制器的线性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它的主要优点是给出了闭环系统绝刈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但上述工作有两个不足:(1)看不到系统的稳定程度(degreeofstabilityofthesystem);(2)当开环系统的Nyquist图进入fl{扇区有界模糊控制器形成的禁止区域时,不能给出任何信息。为了克服这些缺点,Ray等提出了一个混合控制器结构(模糊和非模糊),非模糊(nonfilzzy)部分(PID控制器)基于系统的近似数学描述,模糊部分(膜糊逻辑控制器)基下操作者的经验和直馓,在本质上是鲁棒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建模的近似误差和不确定性(包括噪声和其它外部扰动)。当系统的运行条件发生改变时,如果在控制器结构里有新的变化,那么模糊逻辑控制器能容易地进行在线、实时修证。从此意义上讲,他们的方法比Kickert和Mamdani的方法更具有一般化。文献f761在绝对稳定性基础上,应用圆判掘研究了连续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文献[79】则研究了采样模糊控制系统的绝对稳定性圆判据。

7)其它方法

鲁棒控制技术(如向量稳定化、Ⅳ。控制理论和LMI被用于推导带有不确定性的T--S模糊控制系统【46】。另外,一般化能量概念㈣、胞胞映射概念㈨、几何状态空间方法【8”、Hurwitz稳定性条件方法m1、绝对稳定判据方法㈣、基于Kudrewicz理论方法㈣及扩展Haddad方法㈨等,都已被用于分析模糊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从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可知,最一般的方法是Lyapunov方法,但比较保守,总的比较来说,圆判据则更保守。对于其它一些典型的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要求对象模型确定且应满足一些连续性限制。如描述函数分析极限环,本质上要求一个线性时不变对象或者具有某一特定数学形式的对象,使得非线性在循环中有界于一个非线性元件。

1.6模糊系统的逼近理论

模糊系统的逼近理论研究是90年代以来模糊系统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也是模糊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支柱。模糊系统的逼近理论给模糊系统在系统辨识、控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万能逼近理论

从控制和建模的角度看,一个基本问题是:模糊系统能否实现任意的非线性连续控制规律和控制模型。这方面的第一个重要结果是由Wangl2州提出的,他证明了采用高斯隶属度函数,乘积推理模糊逻辑和中心解模糊方法的一类模糊系统,是万能逼近器。之后,加法模糊规则系统【30岗”,模糊输入一输出控制器Is61以及其它一些模糊系统被证明是万能逼近器¨””j。

以上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Buckley、Wang、Ying、Zeng、Castyo等采用Stone--Weiestrass定理,间接证明模糊系统逼近特性的内在本质;其二是Kosko基于有限覆盖定理,采用直接的构造性方法。这种方法能反映出模糊系统逼近特性的本质,并且找到影响逼近能力的重要因素。

模糊系统具有万能逼近特性,但在实际中,模糊系统在函数逼近方面存在很多局限性。如何客观分析影响逼近能力的重要因素,仍需深入研究。

(2)模糊系统的函数逼近特性

模糊系统逼近特性的研究是为了揭示模糊系统作为万能逼近器的内在机理。Zeng[29】基于模糊基函数,给出了采用乘积和推理方法的模糊系统的一些基本逼近性质。定量方面的研究重要是建立逼近偏差范围和分析各类模糊系统的逼近精度。这方面的第一个结果是由YingIs91得到的。Zeng一4】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由乘积推理方法和重心解模糊器产生的模糊系统比最小推理和重心解模糊器或最大平均解模糊器产生的模糊系统有更好的逼近精度特性。

1.7本文的主要工作

基于模型的被控系统有利于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易于设计控制器。而T--S模糊系统是最常用的模糊模型,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诸如保成本控制问题、状态不可测情况下控制器的设计问题以及输出反馈控制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主要闯题如’F。

(1)自1972年Chang和Pen91961首次提出参数不确定系统保成本控制问题以来,不确定系统的保成本控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近不确定系统的保成本控制问题又引起了控制界的注意并取得了一些成果【97_“’3】。文献[97、98】对具有状态时滞且状态和输入均为范数有界的时变参数不确定系统,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研究了保成本控制问题。文献【99]研究了一类状态和控制滞后的参数不确定连续系统保成本控制器设计问题。文『100一103]讨论了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的保成本控制问题。以上这些研究都是针对线性系统进行的。对于非线性时滞不确定系统的保成本控制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由于在许多实际非线性系统中,状态变量往往不能获取或难以测量,因此输出反馈或基于观测器的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结果llIO,111,105]。但是,文献【:110.“l】对于输出反馈控制器的研究没有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保证闭环系统的鲁棒性。文献“05.107]研究了连续的基于模糊观测器的输出反馈控制问题,但没有考虑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模糊观测器的设计。

(3)对于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问题又得到了新的研究并得到了一些好的结果[104,114,115]。但是对于模糊系统,研究的模型不存在参数不确定项或控制输入不存在参数不确定项。输出反馈问题涉及寻找的即常反馈增益以达到某种要求的性能。输出反馈之所以受到关注的原因就在于它表示了实际中可以实现的最简单的闭环控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涉及合成动态控制器的问题可以表达为涉及增广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第二章为预备知识,介绍T-S模糊系统的基于Lyapunov稳定性分析方法,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给出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

第三章提出了不确定模糊系统保成本控制的定义,对于不确定模糊时滞系统的保成本控制、不确定离散模糊系统的保成本控制以及不确定离散对滞模糊系统的保成本控制进行了研究。对于以上的模糊系统,推导出保成本控制律存在的充分条件,保证对所有允许的不确定性,闭环系统是稳定的,而且对于一个给定的二次型成本函数,保证闭环成本值不超过某个界。利用求解LMI的方法给出了保成本控制律的设计。

第四章研究了基于观测器的不确定模糊时滞系统的鲁棒抗控制和基于观

测器的不确定离散模糊系统的鲁棒控制。用LM!的形式给出来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以及控制器和观测器的设计方法。利用LMI导出了模糊反馈增益和模糊观测器增益存在的充分条件。

第五章研究了范数有界的参数不确定模糊时滞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问题。应用矩阵不等式的理论给出了模糊时滞系统可通过输出反馈镇定的充分条件。由于求解输出反馈增益的困难在于输出反馈增益的解集不是凸的,因而现存的LMI求解方法不能直接应用。本文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将保证模糊时滞系统稳定条件的非线性矩阵不等式转化为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ILMI),利用ILMI建立了模糊控制算法。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第二章预备知识

T-S模糊系统是最常用的模糊模型,在理论和实际应用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Takagi和sugeno在1985年提出了基于模型的模糊控制系统f"l,控制规则前件依然是模糊量,后件是输入的线性组合。后来的研究表明,很多控制问题可以归结为T—S模糊系统[32-35】。

为使阅读方便。本章介绍一些研究工作所需要的预备知识。

2.1T-S模糊系统描述及稳定性条件

T-S模糊动态模型是由模糊IF-THEN规则描述的,它局部地表达J非线性系统的输入一输出关系。模糊模型的第i个规则如下:

月。:矿210)括%口”d…口”d2p(’)括%㈨1

THENsx(t)=4x(t)+Biu(t),i=1,2,’”,,

阶船,,薹簇毳

其中,%(J=1,2,…P)是模糊集合,x(,)∈R”是状态向量,u(t)∈R”是输入向量。r是IF—THEN规则的个数。ZI(r),22(f).…,z。(f)是前件变量,可以是状

态或输入、输出变量。

应用单点模糊化、乘积推理和中心加权反模糊化推理方法,可得全局模糊系统模型:

其中sx(t)=

∑qo(f))【4x(f)+E“(,)]

∑q(z(f))

q(z(,))=n坞(t(r)),

=∑“(z0))【4x(f)+E“(f)](!.2)

,=2

一(。(,)):善堕生

∑q(z(r))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气[z,(r)】是z如)在‘中的隶属度。并且假定对所有的t

q(z(嘞≥0,j=1,2,…,r;∑q(z(≠))>0

因此对所有的f

H(z(f))≥0,i=1,2,…,,‘;∑H(z(f))=1

对于基于T—s模型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考虑对于每一个子系统首先设计一个局部的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的模糊规则具有与式(2.1)相同的模糊规则前件。模糊控制律为:

畏‘:iF2ip)括膨“,册n疗积2,(’)括M9(2,3)THENu(t)=一K,x(f)i=l,2,…,7

总的模糊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输出为:

“(f)=一∑“(z(嘞Kx(,)(2.4)

J=1

将(2.4)式代入(2.2)中,得到闭环系统:

it(t)=∑∑kt.(z(,))∥肜(,))(爿,一占,K抄(f)(25)

i=1,=l

定理2.11361连续模糊系统(2.5)是大范围二次稳定的,如果存在一个对称矩阵P使得

P>0(2.6)(A。一B,K,)1P+P(A。一EK。)<0(i=l,2,-一,r)(2.7)

(以,一E足J+彳J—BJK?)2P十JD(4,-BiKj+彳』一B,K?)≤O

f2.81(i‘j,∥。(z0))∥.(z(,))≠0)、’

定理2.2136I离散模糊系统(2.5)是大范围二次稳定的,如果存在一个对称矩阵P使得

P>0(!.9)(A,一EK,)7P(A,一EK.)一尸(0(i=1,2,…,,)(:10)

(爿r—B,KJ+爿J—BjK,)7州一B,巧+爿,一日足-)一4P列

f2111

(f<,,∥,(z(f))∥,(z(f))≠O)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案例

第三节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案例 二、在物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 物流中心作为商品周转、分拣、保管、在库管理和流通加工的据点,其促进商品能够按照顾客的要求完成附加价值,克服在其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在物流系统中,物流中心的选址是物流系统优化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非常重要。 基于物流中心位置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建立了一系列选址模型与算法。这些模型及算法相当复杂。其主要困难在于: (1) 即使简单的问题也需要大量的约束条件和变量。 (2) 约束条件和变量多使问题的难度呈指数增长。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适合于物流中心选址的建模方法。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其通过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合理的物流中心位置。 1.模型 ⑴ 单级评判模型 ① 将因素集U 按属性的类型划分为k 个子集,或者说影响U 的k 个指标,记为 12(,,,)k U U U U = 且应满足: 1 , k i i j i U U U U φ=== ② 权重A 的确定方法很多,在实际运用中常用的方法有:Delphi 法、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 ③ 通过专家打分或实测数据,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求得归一化指标关于等级的隶属度,从而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 ④ 单级综合评判B A R =

⑵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 一般来说,在考虑的因素较多时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权重分配很难确定;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权重分配,由于要满足归一性,每一因素分得的权重必然很小。无论采用哪种算子,经过模糊运算后都会“淹没”许多信息,有时甚至得不出任何结果。所以,需采用分层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2.应用 运用现代物流学原理,在物流规划过程中,物流中心选址要考虑许多因素。根据因素特点划分层次模块,各因素又可由下一级因素构成,因素集分为三级,三级模糊评判的数学模型见表3-7. 表3-7 物流中心选址的三级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实例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Model)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 模糊评价的基本思想 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类别[1] o 3.1 模糊评价基本模型 o 3.2 置信度模糊评价模型 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运用 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案例分析 o 5.1 案例一: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评价中的 应用[2] 6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数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在对某一事务进行评价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由于评价事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因而要对每一因素进行评价;在每一因素作出一个单独评语的基础上,如何考虑所有因素而作出一个综合评语,这就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 [编辑]

模糊评价的基本思想 许多事情的边界并不十分明显,评价时很难将其归于某个类别,于是我们先对单个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因素进行综合模糊评价,防止遗漏任何统计信息和信息的中途损失,这有助于解决用“是”或“否”这样的确定性评价带来的对客观真实的偏离问题。 [编辑]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类别[1] [编辑] 模糊评价基本模型 设评判对象为P: 其因素集 ,评判等级 集。对U中每一因素根据评判集中的等级指标进行模糊评判,得到评判矩阵: (1) 其中,r ij表示u i关于v j的隶属程度。(U,V,R) 则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 各因素重要性指标(也称权数)后,记为,满足,合成得 (2) 经归一化后,得 ,于是可确定对象P的评判等级。 [编辑] 置信度模糊评价模型 (1) 置信度的确定。 在(U,V,R)模型中,R中的元素r ij是由评判者“打分”确定的。例如 k 个评判者,要求每个评判者u j对照作一次判断,统计得分和归一化后产生

1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二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一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分析和评价具有“模糊性”的事物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是一种以模糊推理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分析评价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在处理各种难以用精确数学方法描述的复杂系统问题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的优越性,近年来已在许多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2.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2.1.1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给定两个有限论域 U={u 1,u 2,…,um } (1) V={v 1,v 2,…,v n } (2) (1)式中,U 代表所有的评判因素所组成的集合;(2)式中,V 代表所有的评语等级所组成的集合。 如果着眼于第i(i=1,2,…,m)个评判因素u i ,其单因素评判结果为R i =[r i1,r i2,…,r in ],则m 个评判因素的评判决策矩阵为 111121221 2221 2 n n m m m mn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 ???? ???????? (3) 就是U 到V 上的一个模糊关系。 如果对各评判因数的权数分配为:1,2,,m A a a a ??=?? (显然,A 是论域U 上的一,个模糊子集,且101,1m i i i a a =≤≤=∑)则应用模糊变换的合成运算,可以得 到论域V 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即综合评判结果: 1,2,,n B A R b b b ??=?=?? (4) 2.1.2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在复杂大系统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是很多的,而且因素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层次。这时,应用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就很难得出正确的评判结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评判因素集合按照某种属性分成几类,先对每一类进行综合评判,然后再对各类评判结果进行类之间的高层次综合评判。这样,就产生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问题。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对评判因素集合U ,按某个属性,将其划分成m 个子集,使它们满足: 1 () m i i i j U U U U i j =?=????=Φ≠?∑ (5)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 Design of Fuzzy Controllor 4.1概述(Introduction) 随着PLC在自动控制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及被控对象的日趋复杂化,PLC控制软件的开发单纯依靠工程人员的经验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作为指导。因此,结合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特点,应用最新控制理论、技术和方法,是进一步提高PLC软件开发效率及质量的重要途径。 系统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装车的均匀性,车厢中煤位的高度变化直接影响装车的均匀性,装车不均匀对车轴有很大的隐患。要保持高度值不变就必须不断的调整溜槽的角度,但是,在装车过程中,煤位的高度和溜槽角度之间无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模糊控制它最大的特点是[43-45]:不需建立控制对象精确数学模型,只需要将操作人员的经验总结描述成计算机语言即可,因此采用模糊控制思想实现均匀装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很多PLC生产厂家推出FZ模糊推理模块,但这些专用模块价格昂贵,需使用专门的编程设备,成本高通用性差,所以自主开发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PLC控制器有很大的工程价值。 本章首先介绍了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模糊控制系统及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然后在对煤位高度控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基于模糊理论的PLC控制,分别从查询表计算生成和PLC程序查询两个部分进行设计。 4.2模糊控制原理(Fuzzy Control Principle) 4.2.1模糊控制理论(Fuzzy Control Theory) 模糊控制理论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自动控制理论专家L.A.Zadch教授首次提出,由英国的Mamdani首次用于工业控制的一种智能控制技术[46]。模糊控制(FUZZY)技术是一种由数学模型、计算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等多门科学领域相互渗透、理论性很强的科学技术。 模糊控制是以人的控制经验作为控制的知识模型,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以及模糊逻辑推理作为控制算法的数学工具,用计算机来实现的一中计算机智能控制[47-48]。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人类专家对待特定的被控对象或过程的控制策略总结成一系列以“IF…THEN…”形式表示的控制规则,通过模糊推理得到控制作用集,作用与被控对象或过程。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48]:无需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是一种反映人类智慧思维的智能控制;易被人们所接受;构造容易;鲁棒性好。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实例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编辑] 什么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数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在对某一事务进行评价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由于评价事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因而要对每一因素进行评价;在每一因素作出一个单独评语的基础上,如何考虑所有因素而作出一个综合评语,这就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 [编辑] 模糊评价的基本思想 许多事情的边界并不十分明显,评价时很难将其归于某个类别,于是我们先对单个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因素进行综合模糊评价,防止遗漏任何统计信息和信息的中途损失,这有助于解决用“是”或“否”这样的确定性评价带来的对客观真实的偏离问题。 [编辑]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类别[1] [编辑] 模糊评价基本模型

设评判对象为P: 其因素集 ,评判等级 集。对U中每一因素根据评判集中的等级指标进行模糊评判,得到评判矩阵: (1) 其中,r ij表示 u i关于v j的隶属程度。(U,V,R)则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各 因素重要性指标(也称权数)后,记为,满足,合成得 (2) 经归一化后,得 ,于是可确定对象P的评判等级。 [编辑] 置信度模糊评价模型 (1) 置信度的确定。 在(U,V,R)模型中,R中的元素r ij是由评判者 “打分”确定的。例如k 个评判者,要求每 个评判者u j对照 作一次判断,统计得分和归一化后产生 , 且 , 组成R0。其中既 代表u j关于v j的“隶属程度”,也反映了评判u j为v j的集中程度。数值为1 ,说明u j为v j是可 信的,数值为零为忽略。因此,反映这种集中程度的量称为“置信度”。对于权系数的确定也存在一个信度问题。 在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专家对指标评估所得的权重后,作关于权系数的等级划分,由此决定其结果的信度。当取N个等级时,其量化后对应于[0,l]区间上N次平分。例如,N取5,则依次得到[0,0.2],[0.2,0.4],[0.2,0.6],[0.6,0.8],[0.8,l]。对某j个指标, 取遍k个专家对该指标评估所得的权重,得。作和式 (3) 其中d ij表示数组中 属于的个数,a0 = 0,b N = 1。

模糊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题目:模糊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用matlab/Fuzzy logic toolbox进行模糊控制系统建模仿真的基本方法。 3、熟悉模糊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学时:4学时 三、实验原理 MATLAB R2008提供了建立模糊逻辑推理系统的仿真工具箱——Fuzzy Logic Toolbox,版本为Fuzzy Logic Toolbox2.2.7。建立模糊逻辑推理系统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借助模糊推理系统编辑器(Fuzzy Logic Editor)的图形界面工具建立模糊逻辑推理系统,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命令建立模糊逻辑推理系统。第一种方法使用简单、建模方便,适合于初学模糊逻辑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的读者。第二种方法稍难一些,但对深入了解模糊逻辑推理系统的MATLAB仿真知识大有帮助。下面分别讲述两种方法,读者可自行选择阅读。 1模糊逻辑工具箱图形界面工具 模糊逻辑工具箱图形工具是为了方便用户建立模糊推理系统而推出的图形化设计工具,在这里可快速方便的建立模糊推理系统并观测模糊规则、推理输出等。模糊逻辑推理图形工具主要包括:基本模糊推理系统编辑器(fuzzy)、隶属函数编辑器(mfedit)、模糊规则编辑器(ruleedit)、模糊规则观测器(ruleview)、模糊推理输入输出曲面观测器(surfview)。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 1.1基本模糊推理系统编辑器 在Command Windows输入“fuzzy”命令,弹出如下图 1所示的“FIS Editor”(模糊推理系统编辑器)窗口。在这里可以对包括输入、输出模糊语言变量的名称、模糊推理系统的类型和名称、模糊逻辑推理的各种运算(与、或、蕴含、规则合成、解模糊化)等高层属性进行编辑。同时,还可以打开模糊推理系统的隶属函数编辑器(mfedit)、模糊规则编辑器(ruleedit)、模糊规则观测器(ruleview)、模糊推理输入输出曲面观测器(surfview)。

(完整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016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 A题 城市交通模型分析 参赛队员: 黄汉秦、乐晨阳、金霞 参赛队编号:2016018 2016年5月20日~5月25日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章程。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队编号为2016018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 队员1.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队员2.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队员3.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日期: 2016 年 5 月 25 日

编号和阅卷专用页 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2016年5月15日制定

城市交通模型分析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道路交通流量急剧增加,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本篇论文针对道路拥挤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讨论拥堵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目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子准则层(二级指标)。 其次,建立评价集V=(优,良,中,差)。对于目标层下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相对于第m 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由专家的百分数u 评判给出,即U =[0,100]应用模糊统计建立它们的隶属函数A(u), B(u), C(u) ,D(u),最后得出目标层的评价矩阵Ri ,(i=1,2,3,4,5)。利用A,B 两城相互比较法,根据实际数据建立二级指标对于相应一级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P i (i=1,2,3,4,5) 然后,我们经过N 次试验调查,明确了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构造模糊判断矩阵P ,利用公式 1 ,ij ij n kj k u u u == ∑ 1 ,n i ij j w u ==∑ 1 ,i i n j j w w w == ∑ []R W R W R W R W R W W R W O 5 5 4 4 3 3 2 2 1 1 ,,,,==计算出权重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公式 RI CI CR = 检验后,均有0.1CR <,由此得出各层次的权向量()12,,T n W W W W =K 。然后后, 给出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其中O 是评价结果向量),应用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城市交通的绩效进行分级评价。 接着在改进方案中,我们具体以交叉口为中心建立模型,其中包括道路长度、宽度、车辆平均长度、车速等等考虑因素。通过车辆排队长度可以间接判断交通拥堵情况,不需要测量车速、时间等因素而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成本和效率。为管理城市交通要道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和依据。 【关键字】交通拥堵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绩效评价 隶属度

数学建模模糊综合评价法

学科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 摘要:该模型研究的是某高校学科的评价的问题,基于所给的学科统计数据作出综合分析。基于此对未来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对于问题1、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对比矩阵,得出影响评价值各因素的所占的权重。然后将各因素值进行标准化。在可共度的基础上求出所对应学科的评价值,最后确定学科的综合排名。(将问题1中的部分结果进行阐述) (或者是先对二级评价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其对应的各因素的权重(只选取一组代表性的即可),然后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或者是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每一学科进行计算,得出其权重系数)。通过利用matlab确定的各二级评价因素的比较矩阵的特征根分别为:4.2433、2、4.1407、3.0858、10.7434、7.3738、3.0246、1 对于问题2、基于问题一中已经获得的对学科的评价值,为了更加明了的展现各一级因素的作用,采用求解相关性系数的显著性,找出对学科评价有显著性作用的一级评价因素。同时鉴于从文献中已经有的获得的已经有的权重分配,对比通过模型求得的数值,来验证所建模型和求解过程是否合理。 对于问题3、主成份分析法,由于在此种情况下考虑的是科研型或者教学型的高校,因此在评价因素中势必会有很大的差别和区分。所以在求解评价值的时候不能够等同问题1中的方法和结果,需要重新建立模型,消除或者忽略某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将问题三的部分结果进行阐述)。 一、问题重述

学科的水平、地位是评价高等学校层次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学科间水平的评价对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在录取学生方面,通常情况下一个好的专业可以录取到相对起点较高的学生,而且它还可以使得各学科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本学科的地位和不足之处,可以更好的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学科的评价是为了恰当的学科竞争,而学科间的竞争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所以合理评价学科的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学科评价的两种方法:因素分析法和内涵解析法。本模型基于某大学(科研与教学并重型高校)的13个学科在某一时期内的调查数据,包括各种建设成效数据和前期投入的数据。 通过计算每一级、每一个评价因素所占的权重,确定某一学科在评价是各因素所占的比重,构建评价等级所对应的函数。通过数值分析得出学科的评价值。需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根据已给数据建立学科评价模型,要求必要的数据分析及建模过程。 2、模型分析,给出建立模型的适用性、合理性分析。 3、假设数据来自于某科研型祸教学型高校,请给出相应的学科评价模 型。 二、符号说明与基本假设 2.1符号说明 符号说明 S——评价数(评价所依据的最终数值) X——影响评价数值的一级因素所构成的矩阵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三种电视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摘要 本文通过顾客对三种电视机的图像,价格,音质三种评价因素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此模型首先设定了评价指标因素集U 和评语集V ,从而建立了评价矩阵R , 然后根据评价指标权重集A 最后分别运用了四个算子,进而采用了加权平均原则的方法建立了如下四个模型,最终得出 模型一:运用① 算子和加权平均原则方法对三种电视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11 2.73B =,12 2.62B =,13 2.46B =,即第一种电视机最受顾客青睐 模型二:运用② 和加权平均原则方法对三种电视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21 2.72B =,22 2.75B =,23 2.51B =,即第二种电视机最受顾客青睐 模型三:运用③ 算子和加权平均原则方法对三种电视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31 2.71B =,32 2.58B =,3 3 2.32B =,即第一种电视机最受顾客青睐 模型四:运用④ 算子和最大隶属原则方法对三种电视机建立模糊 综合评价模型,得出41 2.75B =,4 2 2.71B =,43 2.39B =,即顾客对第二种电视机做出综合评价较好。 综合四个模型这三种电视机的综合评价在较好和可以之间并且在这三种电视机中第一种电视机最受顾客青睐,第二种次之,第三种最不受欢迎。 关键词:综合评价 模糊数学 加权平均原则 算子 ),(∨∧M (,)M ?∨算子),(⊕∧M ),(⊕?M

一、问题重述 在对电视机质量的评价中,其涉及的因素很多,一般说来基本要考虑图像,声音,价格等等,而每一类因素的质量水平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评价因素往往具有模糊性。评价的结果本身也带有模糊性。如何合理地评价电视机的质量呢? 假设对电视机的评价因素U={图像u1,声音u2,价格u3},评语集合V={很好v1,较好v2,可以v3,不好v4},现请专家10人对三种电视机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设某类顾客主要关心图像、价格,对音质不太关心,即 试对以上三种电视机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二、问题分析 根据对题目的理解,我们知道问题的求解是根据10位专家对三种电视机的图像,价格,音质的评价结果,而要求我们对这三种电视机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所以我采用四种算子方法。 即① 算子 评语 因素 (1)第一类电视机 (2)第二类电视机 (3)第三类电视机 v1 v2 v3 v4 v1 v2 v3 v4 v1 v2 v3 v4 u1 5 4 1 0 4 3 2 1 1 5 2 2 u2 4 3 2 1 5 1 2 2 4 3 1 2 u3 0 1 3 6 2 1 3 4 2 4 4 (0.5,0.2,0.3) A =(){}n k r r s jk j m j jk j m j k ,,2,1, ,min max )(11 =∧=≤≤=∨μμ=),(∨∧M

完整版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与 前 景

展 望 模糊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1.引言 人的手动控制策略是通过操作者的学习,实验以及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他通过人的自然语言来叙述。由于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所以,这种语言控制也被称为模糊语言控制,简称模糊控制。 近年来,对于经典模糊控制系统稳态性能的改善,模糊集成控制,模糊自适应控制,专家模糊控制与多变量模糊控制的研究,特别是对复杂系统的自学习与参数自调整模糊系统方面的研究,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人们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技术,他可以组成一组更接近于人脑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模糊控制的热点问题 模糊控制技术是一项正在发展的技术,虽然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还没有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善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规则的获取和优化、隶属函数的选取等); (2) 控制系统的性能不太高(稳态精度较低,存在抖动及积分饱和等问题); (3) 自适应能力有限。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下面介绍一下近期的主要研究热点。 2.1 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任何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要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是稳定的。由于模糊系统本质上的非线性和缺乏统一的系统描述,使得人们难以利用现有的控制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模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因此,模糊控制理论的稳定性分析一直是一个难点课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关于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近年来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发表的论文较多,提出了各种思想和分析方法。目前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李亚普诺夫方法 基于李亚普诺夫直接方法,许多学者讨论了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模糊控建立了包括非Ying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使用李亚普诺夫线性化方法, 线性对象的T-S模糊控制系统局部稳定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另外,一种在大系统中使用的向量李亚普诺夫直接方法,被用于推导多变量模糊系统的稳定性条件;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被用于判别模糊系统量比因子选择的稳定性;波波夫一李亚普诺夫方法被用于研究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但是,李亚普诺夫的一些稳定性条件通常比较保守,即当稳定性条件不满足时,控制系统仍是稳定的。 (2) 基于滑模变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由于模糊控制器是采用语义表达,系统设计中不易保证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而滑模控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能处理控制系统的非线性,而且是鲁棒控制。因此一些学者提出设计带有模糊滑模表面的模糊控制器,从而能用李亚普诺夫理论来获得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的证明。Palm和Driankov采用滑模控制的概念分析了增益规划的闭环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另有一些学者用模糊推理来处理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和减少控制震颤,使得基于李亚普诺夫方法可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基于变结构系统理论,可以得到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和模糊控制器的I/O 模糊集映射形状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解释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文献等研究了基于变结构控制框架的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输出反馈的模糊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常见综合评价方法分析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又称为多指标综合评估技术。综合评价是对一个复杂系统的多个指标信息,应用定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提炼,以求得其优劣等级的一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排出优劣次序。目前,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TOPSIS 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现分别概述总结如下: l、综合评分法(synthetical scored method):建立在专家评价法基础上,根据评价目的及评价对象的特征选定必要的评价指标,逐个指标订出等级,每个等级的标准用分值表示,然后以恰当的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并选定累积总分的方案以及综合评价等级的总分值范围,以此为准则,对评级对象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决定优劣取舍的综合评价方法。 2、综合指数法(synthetical index method)&":利用综合指数的计算形式,定量的对某现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3、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常用于确定指标权重,也可进一步进行综合评价。基本思路是用系统分析方法,对评价对象依评价目的所确定的总评价目标进行连续性分解,得到各级(各层)评价目标,并以最下层作为衡量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指标。然后依据这些指标计算出综合评分指数,对评价对象的总评价目标进行评价,依其大小来确定评价对象的优劣等级。 4、Topsis法: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用最优向量和最劣向量表示),然后分别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 5、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做的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其独特处理模糊事物的方法,充分的、科学的体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想,对不易定量指标的评价结果,既能提供较准确的定量数据,便于与易定量指标综合得到一个衡量职业素质的总体水平的定量指标,又能提供准确、适当的评价等级,使定性评价有一个客观依据。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既含有易量化的因素,又含有难以量化的因素,在综合测评中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因素?有人建议,对易量化的因素,采用综合素质的传统测评方法,对难以量化的因素,如道德素质,采用具有描述性、评价性的语言来评价。但显然只采用描述性、评价性的语言来评价,其公正性、准确性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没有一个合理的综合指标衡量,进行比较是很困难的。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综合评价的要求,本课题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易定量的指标进行模糊综合定量评价,然后利用加权综合方法,将其结果与易定量因素的定量指标综合,得到一个合理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定量指标,从而解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难题。 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2.1单级模糊综合评价 1、确定评价指标集合为同一层次的评价指标。 2、确定评语集为评价等级。每一个等级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课程论文 基于Matlab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仿真研究

学院:电信学院 专业:控制工程 姓名:王晋 学号:102430111356

基于Matlab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仿真研究 王晋 (辽宁科技大学电信学院鞍山) 摘要:传统PID在对象变化时,控制器的参数难以自动调整。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结合,利用模糊推理方法实现对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使控制器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使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模糊PID控制器;参数自整定;Matlab;自适应 0引言 在工业控制中,PID控制是工业控制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控制对象不同时,控制器的参数难以自动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了使控制器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实现控制器参数的自动调整,可以采用模糊控制理论的方法[1]模糊控制已成为智能自动化控制研究中最为活跃而富有成果的领域。其中,模糊PID控制技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并目仍将成为未来研究与应用的重点技术之一。到目前为止,现代控制理论在许多控制应用中获得了大量成功的范例。然而在工业过程控制中,PID类型的控制技术仍然占有主导地位。虽然未来的控制技术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宽广、被控对象可以是越来越复杂,相应的控制技术也会变得越来越精巧,但是以PID为原理的各种控制器将是过程控制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控制单元。本文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起来,应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对PID参数进行在线自整定,实现PID参数的最佳调整,设计出参数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并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2]。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系统相比,该设计获得了更优的鲁棒性和动、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问题重述 连锁店选址: 今有8个候选作为连锁店选址,其因素集由表一决定,各隶属度由表二给出。请给出排序。表一

表二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此题是一个连锁店选址问题,根据表一里给的那些因素集给它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开店地址。我们可以把题目分成三个小题: 第一,求出三级指标供水、供电、供气等对二级指标的三供、废物处理等的影响程度。 第二,求出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影响程度。 第三,求出一级指标对连锁店选址的影响程度,然后根据算出的影响程度对选址做出合适的选择。 (二)问题分析 此题比较特殊,这个连锁店选址已经通过因素集表一和隶属度

表二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就是通过两个表数据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去做题;在这里我们是用的模糊评价法里的算子),(⊕?M 和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求解。 模糊评价法的几种算子: ),(.1∨∧M {}n k r a r a b jk j m j jk j m j k ,,2,1,),min(max )(11 ==∧∨=≤≤= ),(.2∨?M {}n k r a r a b jk j m j jk j m j k ,,2,1,max )(11 =?=?∨=≤≤= ),(.3⊕∧M n k r a b m j jk j k ,,2,1,),min(,1min 1 =??? ???=∑= ),(.4⊕?M n k r a b m j jk j k ,,2,1,,1min 1 =??? ????=∑= 以及这几种算子的优缺点: 由表知道算子),(⊕?M 的体现权数作用明显、综合程度强、利用数据信息充分,而且是加权平均型;计算比较容易又作用比较好,故这里我们使用的是算子),(⊕?M 。

双闭环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成绩:

文章编号: 双闭环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省无锡邮编214122) 摘要: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起动、制动性能,因此其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众所周知,直流电机的闭环系统静特性要比开环系统的机械特写硬的多,而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好、应用最广泛的直流调速系统,但该系统依赖精确的数学模型,在增加解决环节的同时,系统模型趋于复杂,还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在总结了以前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双闭环模糊控制系统的的设计与仿真。 关键词:直流电机;双闭环系统;模糊控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Double Closed Loop Fuzzy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Simulation Author name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DC motor has good starting, braking performance, therefore in the electric driv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As everyone knows, the closed-loop DC motor system static characteristics than the open loop system of mechanical feature of more than hardware, and speed, electric current double closed loop DC motor control system is of good performance, the most widely used DC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but the system depend on the accurate mathematical model, increase solve link at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model tends to be complex, also may influen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refore we are summing up the previous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a double closed loop fuzzy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simulation. Key words:DC Motor; Double Closed Loop System; Fuzzy Control 1 引言 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直流电动机具有启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宽等优势,在轧钢机、电力机车等方面仍广泛采用。直流调速系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热,从控制技术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交流调速系统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更为直流调速系统继续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契机。进入21世纪后国外一些公司仍在不断推出高性能直 流调速系统。因此,对直流调速系统的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直流调速系统中最典型的控制方式就是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由于受参数时变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控制方法常受到很大的局限。另外,PID 控制方法往往在系统快速性与稳定性之间不能两者兼顾。模糊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既能克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又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此,给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引入模糊控制器,可以改善系统性能。 2.1 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 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 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联接。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 换器UPE。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面,称作外环。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如图1所示。 图1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结构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目前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常采用PID控制方式,它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等优点,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在实际生产现场,由于条件限制,使得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往往难以达到最优状态,另外,PID 控制方法必须在系统快速性与稳定性程度之间做出折衷,往往不能两者兼顾,而模糊控制能利用其非线性特性,突破PID方法的局限,使调速系统既有快速的动态响应,又有较高的稳定程度。除此之外,模糊控制又进一步提高了调速系统的鲁棒性。 调速系统的模糊控制模型在异步电动机闭环调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学建模方法简介_任丽华

8 《商场现代化》2006年7月(中旬刊)总第473期 20世纪80年代初,汪培庄提出了对绿色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此模型以它简单实用的特点迅速波及到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广大实际工作者运用此模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本文简单介绍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学模型方法。 一、构造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的第一步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图,如图所示: 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是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之一。本文根据绿色供应链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尽管层次分析法中也选用了专家调查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由于本文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对多位专家的调查进行了数学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笔者认为,运用层次分析法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消除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使权重的确定更加具有客观性,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在此设各级指标的权重都用百分数表示,且第一级指标各指标的权重为Wi,i=1,2,…,n,n为一级指标个数。一级指标权重向量为: W=(W1,…,Wi,…Wn) 各一级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权重向量为: W=(Wi1,…,Wis,…Wim),m为各一级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个数,s=1,2,…,m。 各二级指标所包含的三级指标权重向量为: Wis=(Wis1,…Wis2,…Wimq),q为各二级指标所包含的三级指标个数。三、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将因素集X作一种划分,即把X分为n个因素子集X1,X2,…Xn,并且必须满足: 同时,对于任意的i≠j,i,j=1,2,…,均有 即对因素X的划分既要把因素集的诸评价指标分完,而任一个评 价指标又应只在一个子因素集Xi中。 再以Xi表示的第i个子因素指标集又有ki个评价指标即:Xi={Xi1,Xi2,…,XiKi},i=1,2,…,n 这样,由于每个Xi含有Ki个评价指标,于是总因素指标集X其有 个评价指标。 四、 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在上一步构造了模糊子集后,需要对评价目标从每个因素集Xi上进行量化,即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评价目标对各模糊子集的隶属度,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其中si(i=1,2,…,m)表示第i个方案,而矩阵R中第h行第j列元素rhj表示指标Xih在方案sj下的隶属度。对于隶属度的确定可分为两种 情况: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1)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对于成本型评价因素可以用下式计算: 对于效益型评价因素可以用下式计算:对于区间型评价因素可以用下式计算:上面三个式子中:f(x)为特征值,sup(f),inf(f)分别为对应于同一个指标的所有特征值的上下界,即是同一指标特征值的最大值和最小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学建模方法简介 任丽华 东营职业学院 [摘 要] 本文一种数学模型方法构造了一种对绿色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从构造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计算模糊评价结果向量B等五个方面介绍这种评价方法。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 数学模型方法 流通论坛

模糊预测控制发展的概况

控制工程C ontrol Engineering of China May 2006V ol .13,S 0 2006年5月第13卷增刊 文章编号:167127848(2006)S 020094204 收稿日期:2005204222; 收修定稿日期:2005205212 作者简介:曾海莹(19812),女,湖南涟源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预测控制等。 模糊预测控制发展的概况 曾海莹,刘暾东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 摘 要:模糊预测控制(FPC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控制算法,是模糊控制和预测控制相结合的产物。在预测控制的模型预测、反馈校正、滚动优化的机理下,对模糊预测控制近 20年来的发展概况和实现形式作了归纳,指出模糊模型引入预测控制,体现了预测控制向智 能控制方向拓展的趋势,更符合人们的控制思想,可进一步提高控制的效果,并就其有待解决的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 关 键 词:模糊预测控制;模糊模型;模糊决策优化 中图分类号:TP 273 文献标识码:A Survey on Fuzzy Predictive C ontrol ZENG Hai 2ying ,LIU Tun 2dong (C ollege of In formation Science &T echnique ,X iamen University ,X iamen 361005,China ) Abstract :Fuzzy predictive control (FPC )is a new control alg orithm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I t is the combination of fuzzy control and pre 2dictive control.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predictive control ,namely m odel prediction ,rolling optimization and feed back correction ,the de 2velopment of recent twenty years and the realization form of FPC are concluded.As the combination of predictive mechanism and fuzzy m odel ,FPC not only adapts to the requirement of predictive control extending to intelligent domain ,but als o im proves the control effects.At the same time ,s ome problems to be res olved on FPC is pointed out. K ey w ords :fuzzy predictive control ;fuzzy m odel ;optimization of fuzzy decision 2making 1 引 言 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思想经历了模型预测控制 (MPHC )[1],动态矩阵控制(DMC )[2],广义预测控 制(GPC )[3] 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里程碑。由于预测控制具有模型预测、滚动优化、反馈校正等机理,因此能够克服过程模型的不确定性,体现出优良的控制性能,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成为先进控制中的重要内容。 1965年美国Z adeh L 1A 1教授创立模糊集理论[4]。随后,经Mamadani E 1H [5] 1等许多学者的努力[6~10],模糊控制已逐渐发展成为解决传统方法所无法解决的控制和系统问题的途径。 模糊控制与预测控制都是对不确定系统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而模糊预测控制技术作为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更符合人们的控制思想,可进一步提高控制的效果,因此成为很有吸引力的研究方向之 一。模糊预测控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11~13] ,主要 是基于预测控制中模型预测,反馈校正,滚动优化 的机理,将模糊思想与预测方法相结合,相互促进。本文在预测控制机理下,对模糊预测控制模型及其优化控制算法进行归纳,并对模糊预测控制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2 预测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结合 1983年,日本的安信诚二等人最早提出模糊预 测控制,并成功应用于地铁列车的控制上[14] 。1991 年,Cucal 等人设计了一种模糊专家预测控制器[15] ,利用预测模型的超前预测误差来调整控制器规则。1992年,李静如等人提出一种新的模糊预测控制算法[16] ,它将预测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应用于一类复杂的工艺过程的终点控制,以预测模型对控制效果进行预报,并根据目标偏差和操作者的经验,应用模糊决策方法在线修正控制策略。1993年,张化光等提出了一种基于辨识模型的多变量预 测控制方法[17] ,它由模糊辨识和广义预测控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