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靠什么》

《科研创新靠什么》
《科研创新靠什么》

科研创新靠什么

科研工作的创新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科技人员的自身条件,因为这是内因,其它条件是外因,要起到作用也必须通过内因。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已开展了4年有余,外部条件的改善已经有了基本的基础。这时候,在进一步创造更好的客观环境的同时,突出强调主观条件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科研工作创新的主观条件是什么?是靠上苍的恩赐吗?当

然不是。是靠科研人员碰运气吗?也不是。科研工作创新靠的是科技人员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所谓科学精神,学术界对此有多种表述,虽然词语不同,但反映的内涵是一致的。在此摘用任仲平先生的表述予以说明。他把科学精神概括为: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的含义,理性精神首先是—种相信真理的存在、坚持追求真理的态度;其次是既要有理论创新的勇气又要有严谨实证的态度。江泽民同志对科学精神的内涵作了高度的概括,他说:“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由此可见,科学精神会赋予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求真的理性和创新的意识。同时,将激励我们在科研工作崎岖坎坷的道路上,执着追求、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所以说,科学精神是创新的动力。

所谓科学思想,就是科学活动中所形成和适用的思想观念,正是它的存在才赋予科学活动以意义。如果没有科学思想,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取得的实验数据就不会凸现具有规律性的意义,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文档材料。牛顿第一个从苹果落地这种

现象想到了万有引力,想到了地球和天体的运动可以由万有引力得到解释。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观察过程,而是一个揭示规律的过程、一个激发新思想的过程。新思想的产生一方面源于自身科研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和风格,另一方面源于学习、借鉴别人的思想。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科学思想的重要意义,并注意分析、思考、学习、积累,因为新的科学思想就是在已有思想的积累遇到新的事实或新的需求时而激发出来的。能否从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中敏锐地抓住关键,科学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科学思想是创新的灵魂。

所谓科学知识,这里指的是一种系统化的理论性知识。创新是把未知变为知,把不能变为能,把复杂变为简单的一项艰难的工作,是在继承中的发展。如果没有扎实的、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况且科学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框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潜心钻研、刻苦学习新知识,就难于掌握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新动态、借用新成果、产生新思路。所以说,科学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

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又称为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工具。科学方法按其普遍性程度不同,由低到高,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适用于某一门学科的具体方法,第二个层次是适用于多门学科的一般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即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这些方法论的原则是关于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规律性的科学,对一切科学都有指导意义。不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科研工作就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使得我们无法客观准确地分析现实问题,无

法判断解次方案的优劣,无法找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由此可见,科学方法是创新的武器。

对于创新的认识是一个理念问题。什么是理念?理念是人们对一个道理的理解和认同情况。对创新的认识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创新的意义?为什么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二是创新靠什么?怎么创新?解决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我们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创新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创新文化建设,作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五大战略目标之一,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从组成上看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第一是可视层面,物化于外在的形式和载体。所谓外在形式可以理解为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如园区建设,人文环境,如人的仪容、仪表、语言、风尚、习惯、礼貌。后者同样是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在某种程度上看,后者给别人的感触更深刻。第二是制度层面,包括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用以规范、引导、激励人们的言行与作为。第三是精神层面,这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灵魂。它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科学精神的含义前面已经作了简要介绍,在这里具体地讲,就是能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科研实践,努力做出创新成果,这本身就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地讲就是人的追求、理想、信念、道德等。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学习、树立、运用科学精神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再从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看,创新文化建设有多项功能,其最基本的任务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建立先进的理念。“良好”和“先进”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启发创新动机、有利于提高创新水平、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由此可见,弘扬、学习、实

践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是发挥这一功能的得力载体。其实这不仅仅对我们中科院重要,对全社会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这不仅是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治本之道,而且是我们党作为先进文化代表所必须持之以恒地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不仅表现为先进的生产力,而且还是一种光进的文化。爱因斯坦就曾把科学誉为“高尚的文化成就”。

全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各单位从不同角度入手,在创新文化建设方而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全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断深入和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对创新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如何将创新文化建设往深里去、往高里提,是同志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创新文化建设最终要起的作用就是激励人的潜能的发挥。人的潜能的发挥,有两个要素,一是“要做”,即有积极性;二是“会做”,即按照“科学”的指导去实现。创新文化建设的任务既要调动起人们的自觉创新意识,又要使大家学会并养成遵从“科学”指导的习惯,学会如何创新。只有这样,人的潜能才能很好地发挥。学习、掌握、运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既可以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又可以提高创新水平,不失为将创新文化建设“往深里去”、“往高里提”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何学习呢?空乏的学习理论书籍,大家不会有兴趣,也难于取得好的效果。我们不妨用案例教育的方法来探索一下。这也是当前国际上多有人用的方法。长期以来,中科院广大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管理工作中,有大量的创新思想与创新实践。将这些以案例的形式提炼、发掘出来,既是中科院宝

贵的精神财富,也将为今后的创新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通过案例,推进在科研工作中运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交流、借鉴,以期达到进一步增强创新观念、提高创新水平、培养符合中科院新时期办院方针的优秀人才之目的。

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的特点,用具体事例阐发哲理、启发人们思维。在选材上强调能比较突出地体现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一个方面的事例,使人读后能清楚地悟出道理或受到启发。

期望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启发我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在科研工作中树立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思想、钻研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从而开拓新视野、发掘新力量、拓展新空间、引入新方法、激活新思想、培植新精神,为知识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打下良好基础。(中科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