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语概说

指示语概说3

□李谨香

摘 要:指示语问题是极其复杂的,一直以来是哲学、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对指示语的研究历史、指示语的分类、意义以及指称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梳理,详细论述了指示语的指称特点,深层剖析了对指示语意义的理解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指示语 分类 意义 指称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07)06-172-04 

引言

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在论及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差异时,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假如我和一位朋友在黑夜里走路,彼此走散了。他喊了一声‘你在哪儿?’我回答一声‘我在这儿。’”类似这样的语言我们在日常交往中是司空见惯的,然而罗素指出:“科学不会采用这样的语言:它会用‘1948年1月30日晚上11时32分,伯特兰?罗素在西经4度3分29秒,北纬53度16分14秒的地点’来代替这种说法。”(罗素1983:104)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科学语言不能带有任何主观因素。词语“我”、“这里”的意义中包含许多不确定成分,因为“我”可以代表任何说话人,“这里”可代表说话人所处的任何地点。语言中的类似现象被称为指示,用来表示指示的手段称为指示语。

一、指示语的研究历史

指示语(дейксис),其俄语术语源于希腊语,相当于указание。古希腊语法学家(如斯多哥派)用该术语表示指示代词,认为它们与名词相比,其特点是:它们并不赋予事物任何特点,只起指示作用。在欧洲语言中用дейксис的仿拟词демонстратив表示指示代词。

据学者考证,语言发展历史中称谓词和指示语的分野早于其他词类,甚至比历史久远的名词与动词的区分还要早。(郭聿楷a1995:7)由此可见,在语言学研究中,对指示语的关

注由来已久。从哲学角度首先区分出这种语言现象的是皮尔斯。他认为自然语言不可能没有索引成分。(Падучева1984:26)(哲学家一般称受语境条件制约的语言现象为“索引”。[郭聿楷a1995:8])但把指示语正式纳入语言学研究轨道并对其进行科学研讨是上个世纪30年代由布莱尔开始的。他于1934年出版的专著《语言理论》被视为研究指示语的经典。(Арутюнова1988:15;黄东晶2001:6)科林松(1957)提出的指示语理论将“指示语”概念扩大,除纯粹的指示语外,还包括言语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文里赫(1970)指出:指示语是一种有具体所指而无外延的现象,与指示语相关的语境因素有讲话者、听话者、讲话时间和地点、此话语与彼话语的关系等。雅各布森(1972)将指示语称为代码(шифтеры),认为这是与话语相关的语言代码,除代码外,指示语还包括动词的时间、式和人称。本维尼斯特(1974)对指示语问题也极为关注,他在《普通语言学》一书中用主观性(субъективность)概括指示语现象,认为语言中表现主观性的基点是人称代词。莱昂斯和菲尔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指示语的研究卓有成效,分别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指示语定义和较为全面的分类体系。近二、三十年来,原苏联学者Арутюнова,Падучева,Иванов,Ерзинкян等人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指示语进行了深入探讨。七十年代后,我国英语界开始研究指示语问题。(郭聿楷a1995:8———9)

271

3作者简介:李谨香,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长沙,410081。

二、指示语的意义和指称特点

关于指示语的意义和指称特点问题,研究中的见解分歧和矛盾是十分明显的。不同学者在提到指示语的意义时,他们所使用的“意义”一词的含义各不相同。

胡塞尔认为,“我”这个词每一次所表示的是不同的人,因为它的意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瑞典学者诺林从代词中分出限定代词,将限定代词又分为指示语和照应语,把代词看作意义为变量的词。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泊森也认为指示语的意义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与此相反,雅各布森对这种认为指示语无固定、同一和一般意义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指示语具有自己固定的一般意义(общеезначение),比如“我”的意义就是“话语的发出者”。阿鲁久诺娃等人也认为,虽然“我”可以是不同的人,但并不能由此推出:带有指示语的句子在无语境和上下文的情况下是无意义的或是无限多义的。叶尔曾江在《指示语语义研究》一书中指出,指示语所表示的意义同一些物质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意义随参照点的变化而变化。指示语有别于称名词的语义特征就在于它的意义的相对性。然而,与此同时他又认为,指示语的意义虽然高度概括,但却是固定明确的。“在说话者近处”,“在说话当时”作为副词“这里”和“现在”的意义是不依赖于语境而存在的。(孙蕾1998:41———42)罗素在《人类的知识》一书中写道:“我把意义随着说话者和他在时间和空间中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的那些词叫做‘自我中心的特称词’。这类词中四个基本的是‘我’、‘这’、‘这里’和‘现在’。‘现在’这个词我每用一次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间上的点;‘这里’这个词每移动一次都表示不同的空间区域;‘我’这个词随着说出它的人的不同而表示不同的人。很明显,这些词仍然具有某种使它们具有不变意义的东西,这就是使用这些词的理由。”(罗素1983:103)可见,罗素把指示语看成变量与常量的统一体。

我们不难发现,上述各个学者对“意义”一词的理解是不同的。当说到“意义”是变量时,“意义”是指指称意义;当认为“意义”是常量时,“意义”则表示指示语在语言体系中的意义,也称一般意义或词汇意义。我们认为,指示语的固有词汇意义是其在话语中指称不同对象的基础。孤立的一个词,如“я”不可能与语言外某对象联系,只有在具体语境中“я”才能指称具体对象。“я”在语境中可指称某个具体说话人,是以“я”的词汇意义“说话人称自己”为基础的。因此虽然语言体系中指示语没有所指对象,但具有潜在的指称功能,而此功能的实现依赖语境因素。那么,在对指示语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义”的意义不统一?为什么很多学

者把指示语的意义看作“变量”,即把指称意义看作指示语的“意义”?让我们先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人”和“我”这两个词的释义:

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我:称自己。

从词典释义中我们发现,表概念的词,如:“人”(我们称为概念词)是对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而指示语(如“我”)的词义内容并不是对一类事物本质属性所进行的抽象和概括,而是对所指与说话者的关系的抽象和概括。这是两种不同层面的抽象和概括。指示语的抽象和概括已经超越了类的界限,是对万事万物在时空范畴内与说话人这一“中心”的关系的抽象和概括。正像罗素所说,由概念词表示的事物、特性和关系,在每个人头脑中的反映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这种差别是非本质性的,它不会超出客观属性的界限。然而指示语所表示的事物、特性和关系则有极强的主观性,一切皆以说话人这一主观因素为转移。与概念词相比,指示语的词汇意义和具体指称意义之间不存在统一性。人们主要依靠语境来确定指称对象。在确定指示语的指称意义时,人们关注的重心是指称对象本身的特性,而不是它与说话人之间的关系。例如,为了确定命题Яруководительэтогокласса.的真假,我们必须为自由变项я及其所处时间给出一个确定的值。当我们在考察я可能指称的对象是否满足该命题的真值条件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考察指示对象本身的特性,即я是谁,而不是它与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确定上述命题的真值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不是я的词汇意义,而是它的指称意义。换言之,当人们使用指示语的时候,人们对高度抽象和浓缩的词汇意义并不感兴趣,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具有信息内容的指称意义上。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往往把指示语的指称意义视为“意义”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觉得指示语的意义是个变量,觉得它总是浮游不定、不断变化的原因。

综上所述,指示语的意义具有高度抽象性、自我中心性、所指对象潜在的广延性和实际单一性的特点,而其指称特点则是在语言体系中无指称对象、极强的语境依从性、广泛的涵盖性以及具体意义的转瞬即逝性。这些意义特点和指称特点使得指示语成为一种有别于一般概念词的特殊语义类型。(孙蕾1998:46)

三、指示语的界定和分类

关于指示语的分类,学者们的意见分歧也较多,主要反映在指示语的界定、范围、分类的出发点和分类标准等方面。

11指示语的界定

371

文教?历史

对指示语最原始的研究是从指示代词开始的。古代语法将词分为“称名的”和“非称名的”,后者即指示代词。非称名词的功能则是指示由语境决定的对象,这可算是指示语的原始概念。(郭聿楷a1995:10)布鲁格曼论述指示语时,提出“指示场”的概念,语言中具有指示语特点的因素共同构成指示场,以此为根据将指示语区分为“人称指示语”、“空间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斯杰尔宁从指示语与讲话者的相关情况出发,区分出“主观指示语”和“客观指示语”。前者以讲话者为参照,后者以讲话者以外的因素为参照。乌菲姆采娃的分类出发点与此相似,她区分出“主观指示语”(以说话者、听话者和说话时刻为参照),“客观指示语”(以其他因素为参照),外加“语言结构内指示语”(包括前指代、后指代等)。布莱尔从具体、抽象程度出发,区分出“直观指示语”、“想象指示语”,再加“前指代”。莱昂斯从指示语中区分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礼貌用语形式、动词形式。阿鲁久诺娃和帕杜切娃沿用莱昂斯的分类法,将俄语指示语区分为:人称代词一、二人称和动词一、二人称形式;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动词时间形式;含指示语成分的动词和副词。(郭聿楷a1995:11)

《语言大百科词典》将指示语范围界定为:1、对语言行为参加者的指示(说话人和受话人,用各种代词表示,如я,ты,мой,твой);2、对言语对象的指示(第三人称);3、对话语客体远近程度的指示(用指示代词和指示语气词表达,如этот-тот,вот———вон);4、对所述事件时间和空间位置的指示(用代副词表达,如сейчас,здесь)。具有指示功能的可以是词汇单位,也可以是语法范畴。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指示意义是它们的基本意义,而语法范畴,如动词的时态和人称范畴都有指示性质,属于指示范畴的还有所谓的礼貌范畴(指示言语行为参加者的社会地位,如日语的敬语、礼貌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定位于话语内容中表达的语言外现实,即在现实指示场内实现指称的指示语,叫做纯指示语。除此之外,指示语还可以定位于篇章的内部组织,即在上下文指示场中实现指称,保证篇章的语义连贯性,这种指示语类型称为照应语。(“Большой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словарь.Языкознание”1998:128)

指示语最基本的属性是:以语境因素为参照而确定所指。因此我们认为,以基本语境参照因素以及话语语境因素为参照作为分类的出发点,将指示语区分为人称指示语、空间指示语、时间指示语以及以语言性语境因素为参照的话语指示语,这是狭义指示语分类。若将“礼貌用语”归纳为“社交指示语”,我们称为广义指示语。限于篇幅我们只具体分析狭义指示语。

21指示语的分类

(1)人称指示语(персональныйдейксис)

人称指示语是交际参加者之间表示相互称谓、相互之间人际关系的词语,这些词语的所指以交际参加者为参照而得以明确。俄语中最典型的人称指示语是第一、二人称代词以及动词的第一、二人称形式。如:Япозвонютебезавтра.或Позвонютебезавтра.(我明天给你打电话。)汉语动词因无人称变化,所以人称指示语限于第一、二人称代词。

(2)时间指示语(темпоральныйдейксис)

现代俄语中时间表示手段体系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嬗变。据说,欧洲早期的时间概念认为:世界是稳固的、静止的,而时间是运动的,从世界身旁掠过,由前(未来)向后(过去)。这种时间意识在俄语中留下了痕迹,如:прошедшиймесяц,НаступаетНовыйгод.但是后来的时间概念发生了变化,认为时间是恒常的、静止的,世界从时间身旁掠过,由过去向未来。这种时间意识在俄语中也留下了印记,如предстоящийгод,Унеёзаплечами10летучительскойработы.(郭聿楷b1995:10)

为了表示不可捉摸的时间,不论是古斯拉夫人还是古代中国人,都曾借助比较具体的地点、方位概念表时间,如用впереди表将来时间(Самоетрудноеещёвпереди.),用позади表过去时间(Пятьднейнапряжённойработыужепозади.)。与俄语相反,汉语中用“前”表示过去时间(如:前天、三天前),用“后”表示将来时间(如:后天、两年后)。俄语中的时间指示语极其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首先是表示相对时间意义的副词和各种起时间副词作用的词和词组。汉语情形也大致如此,只是由于各自不同的语法体系各种指示语的语法属性不尽相同。如:сейчас(现在),тогда(当时),раньше(从前),сегодня(今天),впрошломгоду(去年),годназад(一年前),черезмесяц(一月后),наднях(最近)等等。这些时间指示语在话语中的具体所指都需要以说话者或其他语境因素为参照而确定。如:

①Завтрабудетчетверг.

②РаньшевХарбинебылохолоднее.

③В2003годуонсталдиректороммагазина.Пятьлетназадонбылещёпродавцом.

动词时间形式是俄语中又一重要的时间指示语。动词时间形式的时间所指基本参照是说话人的说话时间,这种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确定动词时间形式运用的方法过分笼统、过于简单、太理想化,因此语法学中所说的动词时间形式的各种转义用法,就不能简单地以说话时间为参照去理解。(郭聿楷b1995:11)如:

471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

④Всёвмиреизменяется.

⑤Завтрауезжаю.

⑥Еслидождьбудет,товсёпропало!

汉语因缺乏形态变化,动词的时间通过词汇手段或时间副词来表现。

(3)空间指示语(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ыйдейксис)

俄语中的空间指示语主要是一些表示相对地点意义和方位移动意义的副词以及表示方位移动意义的动词,如:здесь,там,туда,сюда,впереди,наверху,вперед,справа,приходить,уходить,подходить,приносить,уносить,отходить等等。俄语中这些带一定前缀表示方位移动的动词可用作指示语,其具体所指,即移动方向,要以说话人或其他语境因素为参照而确定,但这些动词也可不作指示语用。请比较下列句子:

а.Онсейчаспридет.(确定动词运动方位的所指以说话者为参照)

б.Онприходитнаработуровнов8часов.(动词表示的方位移动含义明确,无需借助语境因素确定其所指)汉语典型的趋向动词“来”、“去”也可用作指示语。如:

⑦他转过身来用左手把对方打过来的一个上旋球猛抽回去,这个动作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欢呼。(朱德熙2001:200)

(4)话语指示语(текстовыйдейксис)

话语指示语的所指以话语上下文中的因素为参照而确定。话语指示语在书面语中更为典型常见,一般可区分出两种典型情况:前指代或回指(анафора)和后指代(катафора)。

(一)前指代(回指)

所谓前指代(回指)是指某个成分(人物、事物、事件、概念、现象等)引进话语后,如再次提及,作者有可能重复使用这个成分,也可能不再重复使用这个成分,而是使用另一个成分来指称前一个成分,这一前一后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称为回指关系。(徐赳赳2003:1)汉语中的回指关系根据回指形式可分为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三种。请看下例:

⑧午餐的时候,父亲i坐在她j旁边。他i用他特有的那种优雅而大方的殷勤在招待他的邻座j。他偶尔望她-她也偶尔望他,而且带着这么奇怪的、几乎是故意的目光。他们ij 用法语交谈,我记得,齐娜伊达j发音的准确叫我吃惊。公爵夫人k在席上还是像先前那样地一点也不讲礼貌,她k吃得很多,而且?k夸菜做得好。母亲h显然给她烦透了,?h用一种厌烦的、冷漠的态度在应付她k。(屠格涅夫)(注?为零形回指符号)

(二)后指代

后指代是指话语中一个语言单位预指其后面语段或话语中的另一个语言单位。(黄东晶2001:23)如:

⑨Бываюттакиетипычеловеческогомышления:... (такие的所指以下文内容为参照而明确)

(10)Неописываявсехспецифическихявлений,укажемнанекоторые:…(некоторые的所指以下文列举各点为参照而明确)

四、结语

指示语是哲学、语言学研究的共同对象,文章从指示语的研究历史、指示语的意义和指称特点以及指示语的分类等方面对指示语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并剖析了对指示语意义的理解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有助于深化认识和理解指示语。

参考文献:

[1]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郭聿楷:《指示语:研究历史、属性、分类及其他》,《外语教学》第4期,1995年版。

[3]郭聿楷:《俄语中的指示语》,《外语学刊》第1期, 1995年版。

[4]孙蕾:《指示语的意义及指称特点》,《中国俄语教学》第4期,1998年版。

[5]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版。

[6]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8]伯兰特?罗素:《人类的知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9]ЕрзинкянЕ.Л.,1988,“Дейктическаясемантикаслова”,Ереван.

[10]АрутюноваН.Д.идругие,1992,“Человеческийфакторвязыке.Коммуникация,модальность,дейксис”,М.,Наука.

[11]"Большой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словарь.Языкознание",1998,М.,Наука.

[12]ПадучеваЕ.В.,КрыловС.А.,1984,“Дейксис:обще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и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еаспекты”//“Языковаядеятельностьваспекте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ойпрагматики(Сборникобзоров)”,М.,ИНИОНАНСССР.

责任编辑:南村571

文教?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