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_从部分高校问卷调查谈起_吴春彦

2009年第10期(下半月刊

吴春彦

李素娟王东*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从部分高校问卷调查谈起

*[作者简介]吴春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及人文素质教育(江苏南京

210044);李素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

为语言学(江苏南京

210044);王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中文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文艺学(江苏

南京

210044)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传统的人文素质综合课程,大学语文所具有的独特育人功能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的,“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

的高质量人才。”大学语文自1978年由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倡导,并率先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但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关键课程,就大学语文在高校实际开设情况来说,存在着课程边缘化、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诸多问题,与课程设置的初衷和期望还有很大距离。

2006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这就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6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在湖南召开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希望高校结合实际,

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其后,一些高校响应号召,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大学语文,又以矫健之英姿,重新崭露头角,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但是,关注是否转化为行动?必修是否解决问题?大学语文课程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给予确定的回答。作为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大学语文教学团队成员,笔者从实际教学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展开调查,并试图在对大学语文实际教学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

一、大学语文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出于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关注,研究者对南京部分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状况展开了调查。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发放与访谈两种方法: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8%;并与7名大学语文教师、19位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访谈。

1.大学语文地位

就大学语文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言,被调查者中,喜欢大学语文课程的仅占26.6%,认同大学语文被设为必修课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9.4%,而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对自己有帮助的学生比例则达到了67.5%。在其后的访谈中,作为有着12年教龄的高校大学语文教师A 在提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就感慨道:“大学语文课程几经变化,必修变选修,选修变必修,学生却是越来越淡漠,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是一届不如一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大学语文课程,但是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单纯的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以此来要求大学生学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大学语文教材与师资

大学语文教材并无指定的统一教材,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使用教材不一,除了常见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王步高主

[摘

要]作为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拥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近年的

相关文件与会议中,大学语文课程多次被强调,获得广泛关注。而对部分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现出大学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大学语文需要改革与创新,可以从明确其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按需调整,取诸教材之长,增加学生熟悉并关注的内容;开展文化专题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开设人文通修课程,创设良好文化氛围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大学语文;现状调查;教学改革

90

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等版本,还有一些学校自编的教材或不确定教材,由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在对教材满意度的调查中,对教材很不满意的学生比例为5%,不是很满意的占47.7%,一般满意的为39.4%,非常满意的为10.6%。在针对大学语文师资的访谈调查中,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时缩减,大学语文课程处于一个边缘的地位。大部分高校仍不会安排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经常是由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兼任,并且时常会安排刚工作的年轻教师来任课。如此无序的教材与师资,必然会给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在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中,对大学语文授课现状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比例为31.6%。在大学语文是否需要改革的问题上,高达82.5%的学生选择了“需要改革”,而在加强教学改革最迫切的问题中选择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的学生比例为55.1%。某高校电子类专业学生B,在谈到大学语文教学时说:“我们需要的大学语文不是枯燥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延续,也不是读课件式的讲解,我们期望大学语文的课堂是丰富、生动、吸引人的、有启发的!”确实,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与缺乏新意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以至于大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和课程无关事情的情况。

尽管,在调查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认识,但是,显示的种种结果都指向一个事实:大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问题,情况不容乐观!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要而迫切,大学语文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

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让作为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人文素养教育优势,是摆在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者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症方能下药,笔者们联系调查结果,从实际教学经验入手,在对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1.明确大学语文“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解决课程认识错位的问题

大学语文究竟教什么?这是课程教学首先必须明确的。“语文”二字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学一直在强调。大学语文是否只是过去语文学习的延续?是否还要继续掌握字词、分析文章、理解中心思想与艺术特点、背诵记忆相关段落?一直以来,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目的的理解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教师与学生都普遍存在认识错位的问题,一般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对于已持续多年的语文学习早已兴味索然,对于枯燥的字词句强调与中心思想

及艺术特色分析早已疲惫不堪,而在教学中,时常会

有教师将它变成学生口中的“高四”语文。如果只是

在重复和延续,大学语文的存在似乎就没有了意义。

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先生所说,大学语文

不能完全顺着中学语文的路子来开,必须要有提升;

也不宜讲成一般文学鉴赏或者文化史那种类型的课。

要做到让大学语文立于必修课的“不败”地位,就要

把学生们在多年语文学习中被打消了的对语文的兴趣

重新建立起来,立足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

对语文与中国文化有感性和系统的了解,学会欣赏文

学与文化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养

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1]

确实,通常理解下的语文学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提供语言交际工具,二是加强文化素养。如果大

学语文依然只是重复强调语言交际工具的学习,无疑

是不可行的。在现代功利文化大背景的冲击下,在学

生的心目中,英语、计算机的工具重要性远远超过了

大学语文;且专业的细分常常会使学生漠视大学语文

的学习,不屑于花时间纠缠在看似与求职、就业无关

的课程上。但是,文化素养的教育却是没有专业的,

它强调文化价值的传递,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表现。

故而,课程教学伊始,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与作为

接受者和参与者的学生都应该明确大学语文课程“文

化素养教育”的教学目的:通过文学经典的阅读,接

受审美熏陶,感受传统文化底蕴,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师革新

大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让大学语文以新的面貌重现

于课堂。

2.按需调整,博采诸种教材之长,适当增加学生

熟悉并关注的内容

当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众多,“1000种,这是

我国目前关于‘大学语文’的专著数量。正在使用的

大学语文教材在100种左右。”[2]现有的这些大学语

文教材,品种虽多,但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只是在其

他版本上的重复。许多教材,更多的是以作品在文学

史上的影响来编选篇目,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

发,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且在篇目

的编排选取上也各有千秋、难以以一应全。以曾被推

荐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影响较大的徐中玉、

齐森华和王步高、丁帆主编的两本教材为例,徐中玉

主编的《大学语文》编排体例根据文章内容来归类,

按以民为本、心怀天下等主题分为十二个单元,选文

增加了现当代文学作品及外国文学作品的分量,书末

附有“中国文学史概述”“古代诗词格律常识”等内

容,考虑较为全面。[3]但是,此版本对写作知识的

忽视是其不可回避的缺点,而且“编排方式值得商榷,

因为每篇文章自有其内容主旨,但又未必只有一端的

意义,必然会有交叉的现象。按时间顺序编排的体例

符合人们普遍的接受心理,脱离接受的基础,不利于

语文教学研究

91

2009年第10期(下半月刊

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

[4]

王步高主编本按作品时代先后为顺序,兼顾文体、专题知识,附录部分内容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面广,集评、汇评等部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准和学术前沿性,但是缺乏外国文学作品部分,且有的部分比重不尽合理。

[5]

在教材选用上,过于依赖其一,不如按需调整,取众之所长,适当增加学生熟悉与关注的内容。比如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就采用王步高本的文学史发展脉络,加以徐中玉的专题模式,在讲授中唐诗时,以“登临寄赠”为专题,串起相关的中唐作品,其中突出李贺的诗歌,同时为加强对李贺其人其作的理解,增加了对现代诗人洛夫的《与李贺共饮》的赏析。再如,在课程内容上加入通俗文学作品部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喜闻乐道的武侠与言情小说。在武侠小说部分重点探讨武侠小说的源流、江湖文化、金庸小说中忠义爱情的展示等内容;在言情小说部分则侧重爱情小说的发展脉络、琼瑶与中国古典文学、席娟的“冰淇淋”模式等的分析,让学生普遍接触阅读的通俗文学作品更好的发挥其文学文化作用。

3.开展文化专题讲授模式,革新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模式的单一、方法的低效与缺乏新意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大忌。长期以来,大学语文遵循传统的“传递———接受”的教学理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

学模式,释题、作者生平简介、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字词讲解、主题与艺术特点……已成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固定范式,而讲授法的运用更是贯穿课堂始终,PPT 课件的运用时常会演变成读课件式的讲授。大学语文教学要改革,就要摒弃此种单一教学模式的运用,杜绝出现“老师一讲到底,学生爱听不听”的局面。

在教学中,为联系学生实际,笔者试图开展文化专题的讲授模式,在文学史脉络映照之下,课程内容由一个个文化专题组成,每个专题中以经典篇目为主线,辅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大时代背景下的作家生平轶事、历来述评及渊源延续等内容,让学生从文学、史学、美学等多方面去感受文学文化的魅力,使其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有更深切更正确的感悟,使课程教学在突出“文化素养教育”目的的同时,变得多彩多姿。在教学方法上,对最常用的“讲授加课件”的方式进行改革,借鉴《百家讲坛》视频的动态模式,课程设计中截取视频或自主设计,将枯燥的文学知识做成可感的动态图文。同时,为将学生融入到课堂,增强其参与性,课程中采用课堂分组讨论、辩论等方式,促动学生主动学习;并安排一定的课外延伸拓展题,给出一定的参考书目,促使学生去查阅、整理、分析资料,以论文、演讲、情景展示等多种方式输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对文学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在组织协作、资料查阅、论文撰写、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独立研究及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如此,必然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意识的同时,锻炼增强

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开设人文公选课程,创设良好校园人文氛围,与大学语文教学形成良好互动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相关人文课程的支撑,需要良好校园人文氛围的支持。在课程设置上,除大学语文课程外,还需要开设相关的一系列人文公选课程,如“社交礼仪”“文学名著鉴赏”“演讲与口才”

“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写作”“民俗学”等,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修,如此必然对大学语文教学起到极好的支持与延伸作用,加深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理解。

此外,校园良好人文氛围的创设也是大学语文成功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稳定的、潜移默化的,在加强文科课堂教学的同时,不可忽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6]学校应该加强校园良好人文氛围的培育,多组织一些人文素质讲座、活动,并积极支持人文社团的创建和发展,让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清新素朴的民俗文化、节奏明快的时尚文化相得益彰,为大学语文教学构造出和谐、明快的人文氛围,与大学语文教学形成良好的互动。

作为传统的人文素质课程,有关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论争由来已久且众说纷纭。本文在对教学现状确切调查的基础上,联系教学实践,试图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与方法。徐中玉先生在提到大学语文教学时说到:“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创新,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7]确实,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处于不断地提升与变化中。大学语文教学从来就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与时俱进应该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宗旨!

注释:

[1]徐维彬,杨晨光.“语文”回大学必修课堂师资教材问题待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7-4-17.

[2]张国.大学语文教材的春秋乱战时代[N].中国青年报,2008-7-25.

[3]徐中玉.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田兆耀.对《大学语文》教材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5]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李素娟.大学文科教学改革之我见[J].江苏高教,2004,(6).

[7]汪瑞林.大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7-8-22.

[责任编辑:何循骞]

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