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

第一讲绪论

一、细胞生物学的概念

*概念: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分化等。

*早期叫细胞学(Cytology ,20世纪50年代前)

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当时细胞学主要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细胞的生活史,大部分工作是对细胞结构和生理变化的简单描述。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细胞增殖与调控

研究细胞增殖的基本规律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控制生物生长与发育的基础,而且是研究癌变发生及逆转的重要途径。

*研究细胞增殖的调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从环境中与有机体中寻找控制细胞增殖的因子,以阐明它们的作用机制。

◇寻找控制细胞增殖的关键性基因,并通过调节基因产物来控制细胞的增殖。

*细胞分化与调控

细胞分化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与遗传学的重要汇合点。

细胞的全能性为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展示了诱人的前景。

从iPS细胞发育而成的小鼠

iPS细胞全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干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发育多潜能性。2006年7月,日本科学家首次宣布发现了将小鼠皮肤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的方法;2007年11月,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将人类细胞诱导为iPS细胞,被《科学》(Science)杂志评为200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

2009年7月,我国科学家首次证明iPS细胞全能性,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获得完全由iPS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编码特异蛋白质的基因的选择表达规律及其调控方面。

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是细胞结构的重要基础,大部分细胞器都是以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的。

*生物膜的研究主要是膜的结构模型与物质的跨膜运输及信息跨膜传递的机制。

*细胞器的研究是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器结构与功能增加新的认识。细胞骨架体系

*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与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合理布局中起主要作用。

*细胞骨架与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有关。例如细胞形态的维持,大分子的运输,细胞器的运动,信息传递以及基因表达等都有密切联系。

*核骨架核骨架不仅参与核染色体的构建,而且与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衰老是研究人与动植物寿命的基础。

*细胞凋亡是近年生命科学中发展起来的重要的新兴领域之一。

*细胞凋亡是由一系列基因控制并受复杂的信号调节的细胞自然死亡现象,可能是生物正常生理发育与病理过程中的重要平衡因素。

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细胞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是重要的理论问题,研究难度较大。

*有关细胞起源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推理性的。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引入,为细胞进化与细胞器进化的研究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

三、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趋势和重点领域:

1、细胞内的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表达的。

2、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脂质、核酸、多糖及其复合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3、细胞生命活动的复杂过程是如何调节和控制的。

细胞生物学发展的轨迹:形态-结构-功能-调控

重点领域:

1、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衰老及其调控

3、细胞信号转导

4、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5、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6、细胞内的网络调控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1997年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及引用论文检索,全世界自然科学研究中论文发表最集中的三个领域分别是:

*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基因组与后基因组学研究(genome and post-genomic analysi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一份题为《什麽是当今科研领域的热门话题?》(“What is popular in research today?”)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研究最热门的是:

三种疾病:

癌症(cancer)

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爱滋病和肝炎等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s:AIDS,hepatitis)

五大研究方向:

细胞周期调控(cell cycle control);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的损伤与修复(DNA damage and repair)

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外信号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转变为胞内信号并在细胞内传递的过程称为信号转导。

四、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自学为主)

1、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命名的是(),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

记录在1665年发表的《显微图谱》。

A. Hooke

B. Brown

C. Flemming

D. Darven

2、细胞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 Mendel

B. Crick

C. Morgan

D. Virchow

3、胡克于1665年观察到的细胞实际上是()。

A. 植物死亡细胞的细胞壁

B. 死去的动物细胞

C. 细胞核

D. 细胞

4、未对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A. 罗伯特胡克

B. 施莱登

C. 施旺

D. 魏尔肖

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启蒙阶段,1665~1835年)

1665年,英国学者Robert Hooke(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栎树皮)切片,发现许多封闭的小室,取名Cellar(小室)。

1667~1674年,荷兰学者A. Van. Leeuwenhoek(列文虎克)自制247架显微镜(550个透镜),发现池水中各种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人和动物精子、牙垢细菌、鱼红细胞,发现有核。

以后在长达170多年时间里,许多学者坚持不懈地对细胞进行观察,又发现了细胞质(当时称“肉样质”),核仁等,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该阶段特点: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没有科学的概括和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2、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细胞学的奠基阶段,1835~1875)

1838~1839年Schleidon & 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1900年)

*原生质理论的提出(将动植物细胞的内含物称原生质,认为核和细胞质都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

*细胞分裂的研究(发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重要细胞器的发现(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

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年,在动物与植物中看到“肉质样”物质,命名为“原生质”。

1861年,提出原生质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

1880年,提出了“原生质体”的概念,提出了细胞是由细胞膜包围的一团原生质,分为细胞核与细胞质。

细胞受精和分裂的研究

*1841年,发现了鸡胚血细胞的直接分裂

*1880-1882年,在蝾螈幼虫组织细胞与植物细胞中发现有丝分裂

*1875年,发现受精卵中两亲本核的合并;1877年发现动物细胞的受精现象

*1883年,在动物细胞;1886年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减数分裂

4、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一系列实验技术发明:

1)染色体制备技术

2)细胞离体培养技术

3)电子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的发明

4)细胞化学

5)同位素标记技术等

?诞生了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细胞化学等分支学科

学细胞说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Mathias Schleiden)提出: 尽管植物的不同组织在结构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的胚是由单个细胞产生的。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 Schwann)提出了细胞学说的两条最重要的基本原理∶①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所有的生活细胞在结构上都是类似的。

*1855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Rudolf Virchow)补充了细胞学说的第三条原理: 所有的细胞都是来自于已有细胞的分裂,即细胞来自于细胞。

5、细胞生物学时期(1953年~至今)

?1953年,Watson, 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分子生物学诞生

与Wilkins分享1962 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1953年后,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提出了基因理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等,建立了许多技术(核酸、蛋白质、酶等)应用于细胞学研究

?1976年,美国波士顿第一届国际细胞生物学大会,标志着细胞生物学的诞生

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第二讲

*概念: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分化等。

*研究细胞增殖的基本规律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控制生物生长与发育的基础,而且是研究癌变发生及逆转的重要途径。

*研究细胞增殖的调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从环境中与有机体中寻找控制细胞增殖的

因子,以阐明它们的作用机制。

◇寻找控制细胞增殖的关键性基因,并通过

调节基因产物来控制细胞的增殖。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编码特异蛋白质的基因的选择表达规律及其调控方面。

*细胞生物学发展的轨迹:形态-结构-功能-调控

一些进展:

*CELL 杂志:衰老能治病

人类繁殖后期(post-reproductive)的生命通常与衰退,能力丧失联系在一起,细胞中称为衰老(senescence)的状态,即细胞衰老与此相似。然而近期来自美国冷泉港实验室,霍德华休斯医学院,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类特殊的衰老肝脏细胞能调控活体小鼠中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抑制纤维化(fibrosis)——这是肝脏遇到急剧伤害的时候作出的自然反应。

*The Plant Cell:新型蛋白可使全株植物生产油脂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叶绿体必需蛋白。这项发现使科学家可以设计在叶子、树干或者植物根部产油脂而不是只在种子中产油脂的新作物。设计改造这种工程作物的实验已经开始:将一种耐寒的根茎类作物改造为油脂作物。

*NATURE: 让肌肉变年轻

老化肌肉组织自身再生及修复能力的降低,被发现是由于肌肉干细胞或卫星细胞中TGF-\"水平高。将2岁小鼠的(相当于75岁至80岁的人)肌肉再生能力与2个月大小鼠(相当于20岁至25岁的人)的肌肉再生能力所做对比表明,肌肉修复的成功与失败是由TGF-\"/pSmad信号作用的水平与Notch通道的激发水平之间的平衡决定的。这项工作提出了用治疗干预来恢复衰老肌肉中干细胞微环境的可能性。

*NATURE:日本科学家发现有利于心脏发育的蛋白质

日本科学家最近发现发现了一种有利于心脏发育的蛋白质。该研究论文发表6月4日发表于《自然》。科学家通过针对蝌蚪的实验,发现在蝌蚪的心脏发育完成之后,移除蝌蚪体内的IGFBP-4蛋白质,蝌蚪的心脏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竟然消失了。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

2、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3、细胞内代谢活动的最大特点是。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的一种细胞器是。

病毒、支原体、严格有序、核糖体

一、基本概念

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细胞是完整生命的基础

2、细胞的基本共性P21

功能上的相似性

*细胞能够进行自我增殖和遗传细胞能够以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细胞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细胞都具有运动性

细胞结构上的相似性

★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

遗传物质DNA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最早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也就是说先出现RNA,后逐渐进化形成DNA

★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二、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

1、支原体(mycoplast)(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具膜,无细胞壁,环状双螺旋DNA,多聚核糖体,编码700多种蛋白;直径为0.1-0.3微米,仅为细菌的1/10,能在培养基上生长。

2、细菌和蓝藻(原核细胞的代表)

细菌:环状DNA,细胞膜,中膜体,细胞壁,荚膜,鞭毛,核外DNA,内生孢子

蓝藻:环状DNA,中心质,光合片层,内含物,细胞分裂,叶绿素a

3、古核细胞(古细菌)

古核生物(archaeon),古细菌(archaebacteria),或原细菌产甲烷细菌、盐细菌、硫氧化菌等100余种。生于极端环境。

古核生物介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更近于真核生物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雷切尔·苏丝曼对古老生物充满痴迷,为了拍摄这些“寿星”的照片,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从60万年的西伯利亚细菌到纳米比亚沙漠的双叶树tumbo,一系列古老生物定格在她的照相机镜头中。

苏丝曼拍摄的最为古老的活生物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细菌Actinobacteria。这些真正意义上的“老寿星”是在一个冰芯中发现的。DNA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年龄在40万岁到60万岁之间。苏丝曼曾前往丹麦哥本哈根的尼尔斯·波尔研究所,利用显微镜给Actinobacteria拍照。

1993年北海和阿拉斯加海底油井中均发现有热液细菌

海底油井中发现的热液细菌, 能在100℃左右的高温下生活

在琥珀中的蜜蜂体内有四千万岁的活细菌

2.5亿年前古老杆状细菌,休眠于海盐晶体的水滴中。发现于新墨西哥州0.8千米深处。Ferroplasma acidophilum细菌

4、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page 31

基本结构体系

1)生物膜系统

2)遗传信息表达结构体系

3)细胞骨架体系

细胞大小病毒、支原体、细菌、动植物细胞、原生动物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相同点

1. 都具有类似的细胞质膜结构

2. 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并使用相同的遗传密码

3. 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4. 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机制,有类似的核糖体

结构

5. 代谢机制相同(如糖酵解和TCA循环)

6. 具有相同的化学能贮能机制,如A TP合成酶(原核位于细胞质膜,真核位于线粒体膜上)

7. 光合作用机制相同(蓝细菌与植物相比较)

8. 膜蛋白的合成和插入机制相同

9. 都是通过蛋白酶体(蛋白质降解结构)降解蛋白质(古细菌与真核细胞相比较)

真核细胞特有的特点

1. 细胞分裂分为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并且分开进行

2. DNA和蛋白质结合压缩成染色体结构,形成有丝分裂的结构

3. 具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内的膜结构(如内质网、高尔基体、

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胞内体等)

4. 具有特异的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

5. 具有复杂的骨架系统(包括微丝、中间纤维和微管)

6. 有复杂的鞭毛和纤毛

7. 具有小泡运输系统(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8. 含有纤维素的细胞壁(如植物细胞)

9. 利用微管形成的纺锤体进行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分离

10. 每个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成双存在,二倍体分别来自于两个亲本

11. 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有性生殖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和显微镜的分辨能力

肉眼:0.2 mm; 光镜:0.2 um; 电镜:0.2 nm

一、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1、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构成:①照明系统

②光学放大系统

③机械装置

原理:经物镜形成倒立实像,

经目镜放大成虚像。

*分辨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即指分辨物体最小间隔的能力

λ: 光源波长; α: 物镜镜口角; N: 介质折射率page 50

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

特点:

*光源为短波光;

*有特殊的滤光系统;

*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标本发射荧光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境

*用激光作光源,逐点、逐行、逐面快速扫描;

*能显示细胞样品的立体结构;

*分辨力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3倍;

*用途类似荧光显微镜,但能扫描不同层次,形成立体图像。

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原理:把透过标本的可见光光程差变成振幅差,从而提高了各种结构间的对比度,使各种结构变得清晰。

在构造上,相差显微镜有不同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两个特殊之处:

环形光阑(annular diaphragm):位于光源与聚光器之间。

相位板(annular phaseplate):物镜中加了涂有氟化镁的相位板,可将直射光或衍射光的相位推迟1/4λ。

微分干涉差显微镜

利用两组平面偏振光的干涉,加强影像的明暗效果,能显示结构的三维立体投影。标本厚一点,折射率差别更大,故影像的立体感更强。

2、电子显微镜

基本知识

*以电子束作光源,电磁场作透镜。电子束波长与加速电压(通常50~120KV)的平方根成反比;*由电子束照明系统、成像系统、真空系统、记录系统、电源系统等5部分构成;

*分辨率0.2nm,放大倍数可达百万倍;

*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小于0.2μm)。

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细胞是完整生命的基础

普通光学显微镜

原理:

经物镜形成倒立实像,

经目镜放大成虚像。

构成:

①照明系统

②光学放大系统

③机械装置

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

特点:

*光源为短波光;

*有特殊的滤光系统;

*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标本发射荧光

相差显微镜p hasecontrast microscope

原理:把透过标本的可见光的光程差变成振幅差,从而提高了各种结构间的对比度,使各种结构变得清晰可见。

在构造上,相差显微镜有不同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两个特殊之处:

环形光阑(annular diaphragm):位于光源与聚光器之间。

相位板(annular phaseplate):物镜中加了涂有氟化镁的相位板,可将直射光或衍射光的相位推迟1/4λ。

1. 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

衣原体

2. 古核生物介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更近于

真核生物

3.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大约为()微米

A0.1

B0.2

C0.3

D0.4

4.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组成部分为

(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光学部分)。

电子显微镜

以电子束作光源,电磁场作透镜。电子束波长与加速电压(通常50~120KV)的平方根成反比;由电子束照明系统、成像系统、真空系统、记录系统、电源系统等5部分构成;

分辨率0.2nm,放大倍数可达百万倍;

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小于0.2μm)。

NEWS Express

1、常见抗生素缺长期研究,可能造成严重副作用。

现有使用氟喹诺酮的病人中,发生视网膜脱落导致眼盲的风险,是不用该类药物的人群的近

五倍。

2、新研究发现鱼油并不能预防心脏疾病和中风,无助于长寿。(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近几年来,鱼油成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保健品之一。Forbes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2010年,美国人在购买含鱼油制品方面花费近40亿美元。

3、研究发现确定人类面部形状的5个基因。

第三讲

制样技术

超薄切片

*将包埋块中的生物样品切成一定厚度的薄片,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细微结构。以了解不同结构形态、不同功能的细胞内部结构和成分。

*超薄切片厚度仅50nm左右,用超薄切片机(ultramicrotome)制作。

*通常以锇酸和戊二醛固定样品,丙酮逐级脱水,环氧树脂包埋,以热膨胀或螺旋推进的方式切片,重金属(铀、铅)盐染色。

超薄切片技术主要包括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

负染技术

*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 染色;吸去染料干燥后,样品凹陷处铺了一层重金属盐,而凸出的地方没有染料沉积,从而出现负染效果。

冷冻蚀刻freeze-etching

标本置于干冰(-78.5摄氏度)或液氮(-196摄氏度)中冰冻。然后升温,冰升华,暴露断面结构。向断面喷涂一层蒸汽铂和碳。然后将组织溶掉,把铂和碳的膜剥下来,此膜即为复膜(replica)。

透射电子显微镜T 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主流的透射电镜镜筒是电子枪室和由6~8级成像透镜以及观察室等组成。阴极灯丝在灯丝加热电流作用下发射电子束,该电子束在阳极加速高压的加速下向下高速运动,经过第一聚光镜和第二聚光镜的会聚作用使电子束聚焦在样品上,透过样品的电子束再经过物镜、第一中间镜、第二中间镜和投影镜四级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成像。

*电镜总的放大倍数是这四级放大透镜各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透射电镜有着更高的放大范围(200×~1000000×)。

*基本原理

在真空条件下,电子束经高压加速后,穿透样品时形成散射电子和透射电子,它们在电磁透镜的作用下在荧光屏上成像。

光路系统

*主要用于观察组织细胞的内部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20世纪60年代问世,用来观察标本表面结构;

*分辨率为6~10nm,因人眼的分辨力(区别荧光屏上距离最近两个光点的能力)为0.2mm,扫描电镜的有效放大倍率为0.2mm/10nm=20000X。

*主要用于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割裂面结构、管腔内表面的结构等。

原理:

利用样品表面产生的二次电子成像来对物质的表面结构进行研究。

优点:

景深长,所获得的图像立体感强,可用来观察生物样品的各种形貌特征。

扫描隧道显微镜Page 64

*原理:根据隧道效应设计,当原子尺度的针尖在不到一个纳米的高度上扫描样品时,此处电子云重叠,外加一电压(2mV~2V),针尖与样品之间形成隧道电流。电流强度与针尖和样品间的距离有函数关系,将扫描过程中电流的变化转换为图像,即可显示出原子水平的凹凸形态。

*分辨率:横向为0.1~0.2nm,纵向可达0.001nm。

*用途: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均可进行观察。

二、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1、离心(centrifugation)

原理:根据悬液中的各种粒子(如细胞、细胞器及分子等)的质量或密度(mass and density)进行分离。

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特点:

介质密度均一;

速度由低向高,逐级离心。

*用途:分离大小相差悬殊的细胞和细胞器。

*沉降顺序: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基体——核蛋白体。*可将细胞器初步分离,常需进一步通过密度梯离心再行分离纯化。

密度梯度离心

*用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和细胞成分分层、分离。

*类型:速度沉降、等密度沉降。

*常用介质:氯化铯、蔗糖、多聚蔗糖。

*分离活细胞的介质要求:

1)能产生密度梯度,且密度高时,粘度不高;

2)pH中性或易调为中性;

3)浓度大时渗透压不大;

4)对细胞无毒。

2、细胞组分的显示方法

A. 金属沉淀法:如磷酸酶分解磷酸酯底物后,反应产物最终生成CoS或PbS有色沉淀,而显示出酶活性。(Gomori法)

B. Schiff反应:细胞中的醛基可使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变为红色。用于显示糖类物质和脱氧核糖核酸所在部。(Feulgen反应)

C. 联苯胺染色:过氧化酶分解H202,产生新生氧,后者再将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蓝,进而变成棕色化合物。

D. 脂溶染色法:借苏丹Ⅲ染料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

E. 茚三酮反应:显示蛋白质。

F. 米伦(Millon)染色:显示蛋白质(红色)

3、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和定性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免疫电镜技术Immune electron microscopy: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电镜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混合溶液中某种特定目的蛋白质的定性方法,也可以作为确定同一蛋白质在不同细胞或者同一种细胞不同条件下的相对含量的半定量方法。由于其检测往往需要抗体,所以也被称为免疫印迹技术。

4、细胞内特异核酸序列的定位与定性

通常用*原位杂交:指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者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

5、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自学)

流式细胞技术

用途:对单个细胞进行快速定量分析与分选的一门技术。

原理:包在鞘液中的细胞通过高频振荡控制的喷嘴,形成包含单个细胞的液滴,在激光束的照射下,这些细胞发出散射光和荧光,经探测器检测,转换为电信号,送入计算机处理,输出统计结果,并可根据这些性质分选出高纯度的细胞亚群,分离纯度可达99%。包被细胞的液流称为鞘液,所用仪器称为流式细胞计(flow cytometer)。

三、细胞培养、细胞工程和

1、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群体培养(mass culture):将含有一定数量细胞的悬液置于培养瓶中,让细胞贴壁生长,汇合(confluence)后形成均匀的单细胞层;

*克隆培养(clonal culture):培养高度稀释的细胞悬液,细胞贴壁生长,每一个细胞形成一个细胞集落,称为克隆。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培养直接来自动物机体的细胞群,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瓶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Passage)。

细胞株(cell strain):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

细胞系(cell line):从肿瘤组织培养建立的细胞群或培养过程中发生突变或转化的细胞,可无限繁殖。

克隆(clone):亦称无性系。指由同一个祖先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遗传性状一致的细胞群。

动物细胞的特性

细胞生长缓慢,易污染,培养需用抗生素

无细胞壁,机械强度低,环境适应性差

需氧少,不耐受强力通风与搅拌

群体生长效应,贴壁生长

原代培养细胞一般繁殖50代即退化死亡

●贴壁依赖型细胞:需要附着于带适量电荷的固体或半固体表面才能生长,大多数动物细胞,包括非淋巴组织细胞和许多异倍体细胞均属于这一类。

●非贴壁依赖型细胞:无需附着于固相表面即可生长,包括血液、淋巴组织细胞及许多肿瘤细胞。

动物细胞的培养基

培养基是维持体外细胞生存和生长的基本溶液,是组织细胞培养最重要的条件。用于动物细胞的培养基可以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两大类。

天然培养基是使用最早、最为有效的动物细胞培养基,它主要取自于动物体液或从动物组织分离提取而得,其优点是营养成分丰富、培养效果良好;缺点是成分复杂、个体差异大、来源有限。

天然培养基的种类有很多,包括生物性液体(如血清)、组织浸出液(如胚胎浸出液)、凝固剂(如血浆)等。

血清Blood serum

组织细胞培养中最常用的天然培养基是血清,血清中含有包括大分子的蛋白质和核酸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促进细胞生长繁殖、粘附及中和某些物质的毒性起着一定的作用。有小牛血清、胎牛血清、马血清、兔血清以及人血清等,最广泛使用的是小牛血清和胎牛血清。血液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高速离心,分三层:上层为血浆,约4占0%。

血浆冷冻到-30度离心:上层为血清,下层为杂蛋白。

血浆Blood plasma

血浆不仅可用来支持培养组织块,而且还供给细胞生物营养物质。一般使用的是禽类血浆。

组织浸出液常用的是胚胎浸出液(如鸡胚浸出液),它的主要成分含有大分子核蛋白和小分子的氨基酸,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水解乳蛋白是常用的一种天然培养基,是由乳白蛋白经水解而制得,氨基酸的含量较高。

一般配制成0.5%的溶液,或与合成培养基以1:1共同使用。

合成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根据天然培养基的成分,用化学物质对细胞体内生存环境中各种已知物质在体外人工条件的模拟,经过反复实验筛选、强化和重新组合后形成的培养基。

目前合成培养基的种类已有数十种,较为常用的有199培养液、Eagle (MEM、DMEM)培养液、RPMI1640培养液、HAM培养液等。

气升式生物反应器(Air-lift bioreactors, ALR):1979年首次应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成功的进行了动物细胞的悬浮培养。

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的优点:

●罐内液体流动温和均匀,产生剪切力小,对细胞损伤较小;

●可直接喷射空气供氧,因而氧传递率较高;

●液体循环量大,细胞和养分都能均匀分布于培养液中;

●结构简单,利于密封并降低了造价。

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Hollow fiber bioreactors, HFBR) : 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的三维状态,利用反应器内数千根中空纤维的纵向布置,提供细胞近似生理条件的体外生长微环境,使细胞不断生长。

用途较广,既可用于悬浮细胞的培养,又可用于贴壁细胞的培养。

流化式生物反应器(Fluidized bed bioreactors, FBR) :培养液通过反应器垂直向上循环流动不断提供给细胞必要的营养成分,使细胞得以在微粒中生长;同时,不断地加入新鲜的培养液,并不断地排除培养产物或代谢产物。

植物细胞培养

离体(in vitro)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条件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发育再生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2、细胞工程Ce ll Engineering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是指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按照人们的需要和设计,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重组细胞的结构和内含物,以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即通过细胞融合、核质移植、染色体或基因移植以及组织和细胞培养等方法,快速繁殖和培养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物种的生物工程技术。

细胞融合

*通过培养和介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或细胞杂交。

*同核体:相同基因型的细胞融合而成。

*异核体:不同基因型的细胞融合而成。

*自发融合:同种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自发合并的现象。

*诱发融合:异种间的细胞必须经诱导剂处理才能融合。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生物方法(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方法(电击和激光)。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指在一株B淋巴细胞系中的每个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它所专有的、针对一种它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从这样一株B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

1975年Milstein和konler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羊红血球免疫过的小鼠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能分泌抗羊红血球抗体,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由于这一创新性工作,他们获得了1984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干细胞工程

干细胞定义

现在发现哺乳动物的许多已分化组织和器官中都保留了一些能够分裂形成该组织或器官的未分化原始细胞,这些细胞称为干细胞。

干细胞形态特征:

圆形,椭圆型,体积小,核质比大,具有较强的端粒酶活性,因此具有较强增殖能力。

细胞拆合

指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然后把不同来源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结合,形成核质杂交细胞。1970年John Gurdon以同样的方法,用青蛙脚蹼角质化细胞进行移核

显微操作技术

*是在倒置显微镜下利用显微操作器进行细胞或早期胚胎操作的一种方法。

*包括细胞核移植、显微注射、嵌合体技术、胚胎移植以及显微切割等。

*细胞核移植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52 年,Briggs和King等将不同阶段的蛙胚细胞核注入去核的蛙卵,构建核移植胚。Gordon(1962)证明原肠胚以后的细胞核移植能发育到成体。1997年,Wilmut等克隆了绵羊Dolly。

显微操作仪

细胞生物学

电子显微镜

*以电子束作光源,电磁场作透镜。电子束波长与加速电压(通常50~120KV)的平方根成反比;*由电子束照明系统、成像系统、真空系统、记录系统、电源系统等5部分构成;

*分辨率0.2nm,放大倍数可达百万倍;

*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小于0.2μm)。

冷冻蚀刻fre eze-etching

*标本置于干冰(-78.5摄氏度)或液氮(-196摄氏度)中冰冻。然后升温,冰升华,暴露断面结构。向断面喷涂一层蒸汽铂和碳。然后将组织溶掉,把铂和碳的膜剥下来,此膜即为复膜(replica)。

透射电子显微镜

基本原理:

在真空条件下,电子束经高压加速后,穿透样品时形成散射电子和透射电子,它们在电磁透镜的作用下在荧光屏上成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

原理:

*利用样品表面产生的二次电子成像来对物质的表面结构进行研究。

*主要用于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割裂面结构、管腔内表面的结构等。

优点:

*景深长,所获得的图像立体感强,可用来观察生物样品的各种形貌特征。

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特点:

介质密度均一;

速度由低向高,逐级离心。

*用途:分离大小相差悬殊的细胞和细胞器。

*沉降顺序: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基体——核蛋白体。密度梯度离心

*用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和细胞成分分层、分离。

*类型:速度沉降、等密度沉降。

*常用介质:氯化铯、蔗糖、多聚蔗糖。

细胞组分的显示方法

A. 金属沉淀法:如磷酸酶分解磷酸酯底物后,反应产物最终生成CoS或PbS有色沉淀,而显示出酶活性。(Gomori法)

B. Schiff反应:细胞中的醛基可使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变为红色。用于显示糖类物质和脱氧核糖核酸所在部。(Feulgen反应)

C. 联苯胺染色:过氧化酶分解H202,产生新生氧,后者再将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蓝,进而变成棕色化合物。

d. 脂溶染色法:借苏丹Ⅲ染料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

E. 茚三酮反应:显示蛋白质。

1、在细胞匀浆液离心过程中,最先沉淀下来的是()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未破碎的细胞

D. 微体

2、冰冻蚀刻技术主要用于()

A. 电子显微镜

B. 光学显微镜

C. 荧光显微镜

D. 隧道显微镜

4、特异显示D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是()

A、PAS反应

B、福尔根反应

C、格莫瑞法

D、原位杂交

是非题: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样品时, 样品要和CsCl混匀后分装, 离心时, 样品中不同组分的重力不同, 停留在不同区带。

5、光镜同电镜比较, 下列各项中, ()是不正确的。

A. 电镜用的是电子束, 而不是可见光

B. 电镜样品要在真空中观察, 而不是暴露在空气中

C. 电镜和光镜的样品都需要用化学染料染色

D. 用于电镜的标本要彻底脱水, 光镜则不必

第四讲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细胞表面。

第一节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以糖脂和糖蛋白存在。

*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动物细胞膜通常含等量的脂类和蛋白质。

一、膜脂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类。

(一)磷脂

约占膜脂的50%以上。

主要特征:

*一个极性头、两个非极性尾(脂肪酸链)。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16,18或20个碳原子。

*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1、甘油磷脂

以甘油为骨架,主要有: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卵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脑磷脂)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

双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glycerol, DPG(心磷脂)

Diphosphatidylglycerol 双磷脂酰甘油

2、鞘磷脂

鞘磷脂(sphingomyelin,SM)以鞘胺醇(sphingosine)为骨架。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原核和植物细胞膜中没有这种物质。

(二)糖脂

*约占5%以下,神经细胞膜含量高,约占5-10%。

*两性分子,含糖而不含磷酸,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糖脂结构变化复杂,神经节苷脂是神经元质膜中的特征性成分。

半乳糖脑苷脂:最简单的糖脂,分布于髓鞘的膜中。

神经节苷脂:变化最多、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元质膜中的特征性成分。是众多成分的受体,例如:破伤风毒素、霍乱毒素、干扰素、促甲状腺素。

家族性白痴病:由于缺乏氨基己糖酯酶,不能将胞质中的神经节苷脂GM2 ,转化为质膜上的GM3 ,结果使GM2大量积累,导致中枢神经退化。

(三)胆固醇

*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约膜脂的1/3,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

*功能是提高膜的稳定性,调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不能合成胆固醇的突变细胞株很快发生自溶。

(四)脂质体(liposome)

*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经搅动后形成。

*双层或单层脂分子球体,直径25~1000nm。

*人工脂质体可用于:

转基因

制备的药物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脂质体基因载体

表面正电荷与核苷酸发生静电作用,形成载体与质粒DNA的复合物。通过其表面阳离子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及磷脂相互作用进入细胞质,实现基因治疗。

脂质体基因载体

Andrew R. Reynolds, S. Trends Mol Med. 9 (2003 ): 2-4

二、膜蛋白

*占核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30%。

*根据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分为: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整合蛋白为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s),两性分子。跨膜结构域为1至多个疏水的α螺旋。与膜的结合紧密,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外周蛋白借助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蛋白或脂分子结合,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

*一个蛋白可以由多个亚基构成,有的亚基为跨膜蛋白,有的则结合在膜的外部。

脂锚定蛋白分为两类:

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小叶,用磷脂酶C处理细胞,能释放出结合蛋白。许多细胞表面的受体、酶、细胞粘附分子和PrPC都是这类蛋白。

另一类脂锚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小叶的长碳氢链结合。

小知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的折叠和盘绕方式。呈有规律的空间排列。(以α–螺旋和β-折叠最常见)

三、质膜研究历史

1.E. Overton 1895 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

2.E. Gorter 等1925 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子组成。

PAGE 83

3、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提出三明治模型(蛋白质-脂类-蛋白质)。

4、JD. Robertson 主要是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发现细胞膜是类似铁轨结构(“railroad track”), 两条暗线被一条明亮的带隔开,显示暗---明---暗的三层,总厚度为7.5 nm,中间层为3.5 nm,内外两层各为2 nm。并推测:暗层是蛋白质,,透明层是脂,并建议将这种结构称为单位膜。

单位膜模型的一些不足∶

首先该模型把膜看成是静止的,无法说明膜如何适应细胞生命活动的变化;其二,不同的膜其厚度不都是7.5 nm,一般在5~10 nm之间;其三,如果蛋白质是伸展的, 则不能解释酶的活性同构型的关系。还有,该模型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膜蛋白很容易被分离,有些则很难。

5、Singer 和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冰冻蚀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6、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等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依博拉病毒:它的GP基因与脂筏有亲和性。

*是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约7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

*介于无序液体与液晶之间,称为有序液体。

*在低温下这些区域能抵抗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称为抗去垢剂膜(DRMs)。

*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一、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2.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

3.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一)质膜的流动性

膜脂和蛋白质的分子运动组成。

1、膜脂分子的运动

①侧向扩散运动;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

④伸缩震荡运动;⑤翻转运动;⑥旋转异构化运动。

2、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胆固醇

*脂肪酸链的饱和度不饱和程度高流动性大

*脂肪酸链的链长链越短流动性越大

*卵磷脂/鞘磷脂

*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在一定温度下,脂分子从液晶态(能流动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态)转变为凝胶状(不流动)的晶态。这一能引起物相变化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当环境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膜脂分子处于流动的液晶态;而在相变温度以下时,则处于不流动的晶态。膜脂相变温度越低,膜脂流动性就越大;反之,相变温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也就越小。

胆固醇: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的调节作用随温度的不同而改变。

在相变温度以上,它能使磷脂的脂肪酸链的运动性减弱,从而降低膜脂的流动性。而在相变温度以下时,胆固醇可通过阻止磷脂脂肪酸链的相互作用,缓解低温所引起的膜脂流动性剧烈下降。

当地时间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

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Test-tube baby)是指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在体外受精,培养发育成早期胚胎,再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婴儿, 也就是采用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培育的婴儿。

第一代试管婴儿:主要特征是模拟体内受精过程,将精子与卵子通过共培养完成受精。1977年,爱德华兹(Edwards)和斯蒂普特(Steptoe)创造的试管婴儿为第一代试管婴儿。

第二代试管婴儿:是指采用显微注射仪将单个精子注射进卵细胞内受精培育的婴儿。由于使用的是非自然选择的精子进行受精,因此可能将遗传缺陷传给下一代,同时显微授精操作容易造成卵细胞损伤。

第三代试管婴儿:经过种植前遗传学诊断培育出的试管婴儿被称为第三代试管婴儿。取出部分细胞进行基因诊断,排除带致病基因的胚胎。

3、膜蛋白的分子运动

*侧向扩散和旋转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检测:光脱色恢复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

光脱色恢复技术

用荧光素标记膜蛋白、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的荧光猝然变暗。由于膜的流动性,猝灭区域的亮度逐渐增加,恢复到与周围的荧光强度相等。

4、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

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

(二)膜的不对称性

*膜内外两层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膜的不对称性。

*样品经冰冻断裂处理后,各断面命名为:ES,细胞外表面;EF细胞外小页断裂面;PS,1.膜脂的不对称性:同一种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如:PC和SM主要分布在外小叶,PE和PS分布在内小叶。用磷脂酶处理完整的人类红细胞,80%的PC降解,PE和PS分别只有20%和10%的被降解。

2.复合糖的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3.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如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M侧。

84

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的不对称

膜蛋白的不对称

膜糖的不对称

磷脂与糖脂分布的不对称性

二、细胞膜的功能

保护;

运输;

通信;

提供酶结合位点;

介导细胞连接;

形成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与疾病有关

第三节膜骨架

*在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中,细胞膜由于其功能的不同而使形态发生改变,称为细胞表面的特化。如,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肾小管上皮细胞基部的细胞膜内褶、气管上皮细胞表面的纤毛等,这些都是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动物细胞表面富含糖类的结构,也称为糖萼。用钌红染色后,在电镜下可显示厚约10~20nm的结构,边界不甚明确。

*作用:保护、通信、并与细胞表面抗原性有关。

红细胞质膜上的糖鞘脂是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抗原,糖链结构基本相同,但末端糖基不同。A型血的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B型血为半乳糖;O型血则缺少这两种糖基。

微绒毛microvilli

*是细胞表面伸出的细长突起,直径约为0.1μm 。

*内芯由肌动蛋白丝束组成。肌动蛋白丝之间由许多微绒毛蛋白(villin)和丝束蛋白(fimbrin)组成的横桥相连。

*微绒毛处质膜有myosin I 构成的侧臂与肌动蛋白丝束相连。

*作用: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同外环境的物质交换。如小肠上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扩大了30倍。

皱褶(ruffle)或片足:在细胞表面还有一种扁形突起。

*在巨噬细胞的表面上,普遍存在着皱褶结构,与吞噬颗粒物质有关。

内褶(infolding)是质膜由细胞表面内陷形成的结构。

具有扩大了细胞表面积的作用。这种结构常见于液体和离子交换活动比较旺盛的细胞。纤毛和鞭毛

.细胞表面伸出的条状运动装置

.二者在发生和结构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均由微管构成

膜骨架

*质膜下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位于质膜下约0.2μm厚的溶胶层。

*主要作用:维持质膜的形态。

*模式材料: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留下一个保持原形的空壳,称为血影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血影成分主要有:

1血影蛋白:由结构相似的α链、β链组成异二聚体,两个二聚体头与头相接连形成四聚体。

2锚蛋白(ankyrin):与血影蛋白和带3蛋白的胞质部相连,将血影蛋白网络连接到质膜上。

3带3蛋白:阴离子载体,通过交换Cl-,使HCO 3 -进入红细胞。为二聚体,每个单体跨膜12次。

4血型糖蛋白:单次跨膜糖蛋白,功能尚不明确,与MN血型有关,与带4.1蛋白相连。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细胞生物学复习全资料1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一、名词解释 1.古核细胞:也称古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 2.含子:是基因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有含子。在古细菌中也有含子。 3.外显子: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二、简答 1.真核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 (2)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3)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2.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2)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3)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3.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并说出证明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要在细胞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3种主要观点: 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病毒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最有说服力) 认为病毒是细胞的演化产物的观点,其主要依据和论点如下: (1)由于病毒的彻底寄生性,必须在细胞复制和增殖,因此有细胞才能有病毒 (2)有些病毒(eg腺病毒)的核酸和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病毒癌基因起源于细胞癌基因 (3)病毒可以看做DNA与蛋白质或RNA与蛋白质的复合大分子,与细胞核蛋白分子有相似之处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 的发展过程,成为今天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细胞生物学以揭示人体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的生 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期望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予以深入阐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 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p13 表 2-1 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大约有 3000种,分子量从 10000到 1000000。 核酸 (nucleic acid ) 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形成酯键,即成为核苷酸。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18图 2-8):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 5'→3',另一条是 3'→ 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 RNA 种类及功能: p20 表 2-3 核酶 (ribozyme )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 RNA 分子。 蛋白质 ( protein )的基本单 位:氨基酸。 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羧基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氨基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学键。 肽 (peptide) :氨基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 β-片层。 酶 (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 微镜。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 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 plasma membrane ) 生物膜 ( biomembrane ):目前把 质膜 和细胞内膜系统 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磷脂 (phospholipid)可分为两类:甘油磷脂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 尾,故称为 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细胞外被 ( cell coat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 保护细胞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性损伤 ,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外 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保护黏膜上皮不受消化酶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phosphoglycerides )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 两亲性分子 或兼性分子 。 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整理

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料整理 第三章细胞得分子基础 生物小分子: ★为掌握内容 1、无机化合物:水(游离水、结合水) 无机盐:离子状态 2、有机化合物:单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 细胞大分子:细胞得蛋白质、核酸、多糖(由小分子亚基装配而成) 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仲氨基酸得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形成得线性结构,化学键主要就是肽键 蛋白质功能:①细胞得结构成分。②运输与传导。③收缩运动。④免疫保护。⑤催化作用—酶 核酸: DNA:双螺旋结构 RNA: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功能:1、携带与传递遗传信息。2、复制。3、转录。 第四章细胞生物学得研究技术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得观察 光学显微镜技术------显微结构得观察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染色标本 二、荧光显微镜---(紫外线)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化学成分研究、DNA&RNA含量变化 三、相差显微镜---(光得衍射与干涉效应)活细胞结构、活动观察 四、微分干涉差显微镜 ---(平面偏振光得干涉)活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工程显微操作(三维立体投影) 五、暗视野显微镜---(特殊得聚光器)观察活细胞外形 六、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境 ---(激光作光源)立体图像,组织光学切片 ;三维图像重建 电子显微镜技术------亚微结构得观察 分:透射、扫描、高压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束穿透样品而成像,观察细胞超显微结构,荧光屏上成像 亚微结构观察---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 光镜与电镜得区别 第二节细胞得分离与培养 一、细胞培养 就是指在体外适宜条件下使细胞继续生长、增殖得过程。 优点: 1、容易在较短得时间内获得大量得细胞 2、有利于研究单一类型得细胞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含答案

1.简述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的发展过程,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的规律的科学;主要阶段:①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创立②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学研究③实验细胞学研究 ④亚显微结构与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学. 2.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有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作了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 3.简述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1). 结构简单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 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 2). 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 4.简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5.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②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③螺旋的主链由位于外侧的间隔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组

成,内侧为碱基构成。④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相连螺旋内每一对碱基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垂直于螺旋纵轴,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为0。34nm,双螺旋螺距为3。4nm。 6.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以独特的三维构象形式存在,蛋白质三维构象的形成主要由其氨基酸的顺序决定,是氨基酸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差异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是由主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氢键形成,有两种主要的折叠方式a-螺旋和β—片层。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三级结构,不同侧键间互相作用方式有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具有三级结构既表现出了生物活性。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可形成更复杂的四级结构。 7.生物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是什么?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蛋白,膜糖 8.什么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既含有亲水头部又含有疏水的尾部的分子,如磷脂一端为亲水的磷酸基团,另一端为疏水的脂肪链尾. 9.膜蛋白的三种类型。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10.细胞膜的主要特性是什么?膜脂和膜蛋白的运动方式分别有哪些? 细胞膜的主要特性: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膜脂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侧向扩散,弯曲运动,伸缩和振荡运动。膜蛋白旋转运动和侧向扩散. 11.影响膜脂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其流动性也越大。 ②脂肪酸链的长短,脂肪酸链短的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 ③胆固醇的双重调节,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限制膜的流动性起稳定质膜的作用,在相变 温度以下时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④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 ⑤膜蛋白的影响,嵌入膜蛋白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⑥膜脂的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的流动性产生一 定的影响。 1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他们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与脂双层结合.优点,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缺点,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性的质膜在变化过程中怎样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忽视了膜的各部分流动性的不均匀性。 13.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扩散.主动运输: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 14.简述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都有载体蛋白介导。 15.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作用,受调性分泌作用) 16.简述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质膜中的Na+/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运输2个Na+的同时转运1个葡萄糖分子,使胞质内产生高葡萄糖浓度;质膜基底面和侧面的葡萄糖易化扩散运输蛋白,转运葡萄糖离开细胞,形成葡萄糖的定向转运.Na+—K+泵将回流到细胞质中的Na+转运出细胞,维持Na+穿膜浓度梯度。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带答案)

细胞衰老与死亡 1.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常常出现下列哪种结构的固缩 A.核仁B.细胞核 C.染色体 D.脂褐质 E.线粒体 2.小鼠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平均分裂次数为 A.25 次B.50 次 C.100 次 D.140 次 E.12 次 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出现 A.细胞核肿胀 B.内质网扩张 C.细胞变形D.炎症反应 E.细胞质变形 4.细胞凋亡指的是 A.细胞因增龄而导致的正常死亡 B.细胞因损伤而导致的死亡 C.机体细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D.机体细胞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E.细胞因衰老而导致死亡 5.下列哪项不属细胞衰老的特征 A.原生质减少,细胞形状改变 B.细胞膜磷脂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上升C.线粒体数目减少,核膜皱襞D.脂褐素减少,细胞代谢能力下降 E.核明显变化为核固缩,常染色体减少 6.迅速判断细胞是否死亡的方法是 A.形态学改变 B.功能状态检测 C.繁殖能力测定D.活性染色法 E.内部结构观察 7.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表皮细胞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E.神经细胞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吞噬 2.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 A. 2个Na+移出膜外 B. 2个K+移入膜内 C.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小分子的跨膜运输 1.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吞噬核糖体 1.多聚核糖体是指 A.细胞中有两个以上的核糖体集中成一团 B.一条mRNA 串连多个核糖体的结构组合 C.细胞中两个以上的核糖体聚集成簇状或菊花状结构D.rRNA 的聚合体 E.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微生物学(朱军)中英文版期末考试及考研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指一般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成 2.分类:①原核:细菌,放射菌,蓝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微生物的特点:①小(体积微小)微米级:光学镜纳米级:电子镜 ②简(结构)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③低(进化地位低)原核,真核,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4.发展史:①史前期(朦胧阶段)②发展期(形态描述阶段)③初创期(生理研究阶段)④奠基期(生化研究阶段)⑤发展期(分子生物学阶段) 5.微生物与人的关系:医疗保健、工业、农业、生产、环保 ①与工业的关系:a.食物罐藏防腐 b.酿造工作 c.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 d.液体的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 f.代谢调控发酵技术 ②与农业大作用:a.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b.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 c.以菌作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 d.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与环保的关系:a.促进许多重大问题的突破 b.促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和技术之一 c.刺进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 d.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6.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快,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 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细胞的形态可分为三类: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0.5min→番红复染1min 阳性菌(G+)→紫色阴性菌(G-)→红色 4.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肽聚糖单体、网状结构; 5.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6.磷壁酸:占40%革兰氏阳性菌所特有成分七主链由数十个磷壁酸苷油或磷壁酸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D-Ala和还原糖所组成的侧链 7.磷壁酸的特点: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②储藏元素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④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⑤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一种酶)的作用 8.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 9.脂多糖(Lps)的功能:①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②与磷壁酸相似,吸附二阶阳离子以提高这些离子在细胞表面浓度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A型题 1. 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 Robert Hooke B、Leeuwenhoek C、Mendel D、Golgi E、Brown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3.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中心法则 B、基因学说 C、半保留复制 D、细胞学说 E、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 A、Robert Hooke和Leeuwen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E、以上都不是 二、X型题 1. 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_______等方面 A、细胞信号转导 B、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调控 C、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D、干细胞及其应用 E、细胞的衰老及死亡 2. ______促使细胞学发展为分子细胞生物学 A、细胞显微结构的研究 B、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C、细胞工程学的发展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E、克隆技术的发展 三、判断题 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 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 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 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填空题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二章细胞的起源及进化 一、A型题 1. 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2. 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 3.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 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5. 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A、一条DNA并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及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及RNA结合在一起 6. 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体积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C、有多条DNA分子并及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D、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同时进行; E、膜性细胞器发达 7. 下面那种生物体属于真核细胞 A、酵母 B、蓝藻 C、病毒 D、类病毒 E、支原体 8.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生物 A、精子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细胞 D、裂殖酵母 E、绿藻 9. 原核细胞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翻译 A、同时进行; B、均在细胞核中进行; C、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与详细答案

第一章绪论 六、论述题 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试论述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容。 答: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三个水平(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容的一门科学。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容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涵盖九个方面的容:⑴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⑵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⑶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⑷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⑸细胞分化及其调控;⑹细胞的衰老与凋亡;⑺细胞的起源与进化;⑻细胞工程;⑼细胞信号转导。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由膜转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电基本的开矿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 2、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 8、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分别为70S和 80S 。 9、细菌细胞表面主要是指细胞壁和细胞膜及其特化结构间体,荚膜和 鞭毛等。 10、真核细胞亚显微水平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是生物膜结构系统、遗传信息表达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 三、选择题 1、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B ) A、80S B、70S C、 60S D、50S 3、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的( C )观战越来越有说服力。 A、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病毒 C、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D、都不对 8、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 B )。 A、细胞质中 B、质膜上 C、线粒体膜上 D、类核区 7、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能独立生活的细胞生物? 答:支原体的的结构和机能极为简单: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DNA与RNA、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这些结构及其功能活动所需空间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第三版 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最新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 何谓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有真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 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盛,繁殖快 适应强,宜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的分类 一、名词解释 1. 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2. 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二、简答题 1. 何谓细菌分类的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 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 第三章原核微生物 一、简答题 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气泡 2. 简述革蓝氏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关系。 在革兰氏染色中,经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细菌内形成深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种复合物可用乙醇从细胞浸出,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不易浸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脂质含量低,网格紧密,用乙醇脱色时,引起细胞壁肽聚糖层脱水,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外逸,保留初染的深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目录索引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 第二章细胞概述 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第六章内膜系统 第七章线粒体 第八章核糖体 第九章细胞骨架 第十章细胞核 第十一章细胞的分裂 第十二章细胞周期 第十三章细胞分化 第十四章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第十五章个体发育中的细胞附录名词解释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 一、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三个层次 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 二、细胞的发现 胡克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进行命名 三、细胞学说 创始人:施莱登施旺 内容: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⑥.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四、分子生物学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开展分子水平探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研究。随着分子水平对细胞生命活动机制的探讨愈受重视,并积累一定实验成果,“分子生物学”应运而生。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整体水平探讨细胞生命活动的学科,即细胞生物学。也有人将细胞生物学称为细胞分子生物学或分子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细胞概述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 一、细胞的基本共性 ?所有细胞表面都有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构成的生物膜。 ?所有细胞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作为遗传信息储存、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 ?所有细胞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增殖的。 二、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目(自学) 四、细胞的一般结构 ?亚微结构(电镜):膜相结构 非膜相结构 ?膜相结构:由单位膜参加形成的所有结构。包括:一网两膜四体 ?意义:区域化作用 ?非膜相结构 ?单位膜:电镜下观察,膜相结构的膜由两侧致密深色带(各2nm)和中间一层疏松浅色带 (3.5nm)构成,把这三层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单位,称为单位膜。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与答案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与答案 一、选择题 1、在真核细胞中,含量稳定,mRNA寿命短而蛋白质寿命又很长的一类蛋白质是 A.基因调控蛋白; B.非组蛋白; C.组蛋白; D.核糖体蛋白。 2、核仁的大小随细胞代谢状态而变化,下列4种细胞中,核仁最大的是 A.肌细胞; B.肝细胞; C.浆细胞; D.上皮细胞。 3、动物细胞培养中最常用的细胞消化液是 A.胃蛋白酶 B. 胰蛋白酶 C. 组织蛋白酶 D. 枯草杆菌蛋白酶 4、过量TdR可以阻止动物细胞分裂停止在 A. G0 B. G0/G1 C. G1/S D. G2/M 5、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最高全能性的细胞是 A.体细胞; B.生殖细胞; C.受精卵; D.干细胞。 1---5 C C B C 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质粒 2.胞质骨架主要由组成。 A.中间纤维B.胶原纤维C.肌动蛋白D.微管 3.细胞内具有质子泵的细胞器包括: A.内体B.溶酶体C.线粒体D.叶绿体 4.细胞内能进行蛋白质修饰和分选的细胞器有: A.核糖体B.细胞核C.内质网D.高尔基体 5.各种水解酶之所以能够选择性地运入溶酶体是因为它们具有:A.M6P标志B.导肽C.信号肽D.酸性 6.介导桥粒形成的细胞粘附分子desmoglein及desmocollin属: A.钙粘素B.选择素C.整合素D.透明质酸粘素 7.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是: A.苹果酸脱氢酶B.细胞色素C氧化酶C.腺苷酸激酶D.单胺氧化酶8.具有极性的细胞结构有: A.微丝B.中间纤维C.高尔基体D.微管 9.在电子传递链的NADH至CoQ之间可被阻断。 A.鱼藤酮B.抗霉素AC.氰化物D.阿米妥 10.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组蛋白B.非组蛋白C.DNA D.少量RNA

最新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完整版)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By 小羊,小生(修整)友情提示:知识点很多,重点加粗,书中的表格均有,有些重点需掌握绘图(请查阅书本)。主要考点:名词解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建议系统总结一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的标志酶和各自的功能。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 2.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⑥细胞具有全能性。 3.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p13表2-1 5.真核细胞特点的理解: ①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膜相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 ②以核酸,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③由特异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细胞骨架系统 ④细胞质溶胶 6.生物大分子:细胞内主要的大分子有核酸,蛋白质,多糖。 7.核酸(nucleic acid)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8.核苷酸:核苷酸由戊糖,碱基和磷酸三部分组成。 9.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p18图2-8):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5’→3’,另一条是3’→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简而言之: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苷酸链组成。 10.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11.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RNA种类及功能:p20表2-3 12.核酶(ribozyme):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 13.蛋白质(protein)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14.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经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学键。15.肽(peptide):氨基酸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16.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片层。 17.酶(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18.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19.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20.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判断题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判断题 1.内毒素是G-菌的外壁物质。( √ ) 2.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 3.血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酵母细胞个数,而平板倾注法只能测定活细胞个 数。( √ ) 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是因为此期细胞不再增殖。( × ) 5.做固体培养基常加2%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1%。( × ) 6.稀释平板测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个的 稀释度进行计数。( × ) 7.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由于相邻鸟嘌呤分子彼此结合而形成二聚体的突变。( × ) 8.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 物。( × ) 9.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由于加入诱变剂所发生的突变。( × ) 10.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观察标本中观察到了一段线状的细菌。( × ) 1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氮作为氮源。( × ) 13.发酵是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 ) 14.蓝细菌是好氧细菌,通过糖酵解过程,利用光能产生它们的糖类。( × ) 15.固氮酶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有活性,所以固氮菌均为厌氧菌。( × ) 16.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会使F-菌株转性变为F+菌株。( × ) 17.Parastism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作用的现象。 ( × ) 18.大肠杆菌存在与否常作为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鉴定该菌时V.P (V oges Proskauer)实验和M.R (Methyl Red)实验结果应该是,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 × ) 19.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1/200000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 20.所有的原核微生物都具有鞭毛。( × ) 21.真菌中除环状质粒外还有线状质粒存在。( √ ) 22.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培养基质的彻底灭菌。( × ) 23.烟草花叶病毒的2130个壳粒反向缠绕成杆状病毒粒子。( × ) 24.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特异性载体蛋白可将营养物质进行逆 浓度梯度运行。( × )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微阵列,是生物芯片中发展最成熟以及最先进入应用和商品化的领域。 二、简答题 1、精准医疗定义: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的医疗模式。 特点:具有精准性和便捷性: 1、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找出癌症的突变基因,从而迅速确定对症药物,省去患者尝试各种治疗方法的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2、只需要患者的血液甚至唾液,无需传统的病理切片,因而减少诊断过程中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3、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诊疗体验和诊疗效果,其发展潜力大。 目标:注重向人们提供更精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

心关键技术,研发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中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 应用: 1、癌症治疗 2、药物筛选 3、疾病模型建立:(1)罕见病疾病模型建立 (2)肿瘤疾病模型建立 2、分辨率定义:区分开两个质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提高分辨率的方法:(1)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 (2)缩小光照的波长适宜的放大倍数:所使用的物镜数值孔径的500~1000倍 3、细胞生物学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有何应用? 1、细胞形态结构观察法:(1)光学显微镜技术(2)电子显微镜技术(3)扫描探针显微镜 2、细胞组分分析法 3、细胞培养 4、细胞工程与显微镜操作技术 5、功能基因组学技术 4、电镜与光镜的比较 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穿膜运输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膜骨架: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位于质膜内侧,参与维持质膜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