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

时间:2016年6月15日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

摘要: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的文明得到提升,这是无法争辩的事实。但从辩证的角度看,一切事物都会有他们的对立面存在,科学亦是如此。反科学、伪科学就是科学的对立面。自从科学出现的那一刻,反科学与伪科学也与此同时诞生。本文将会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阐明它们的特征、表现与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基本对策。这对科学的研究及发展,特别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反科学;伪科学

Abstract:Science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make the human civilization was promoted,it is impossible to argue that. But from a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everything will be the opposite of their existence,scientific as well. The opposite of anti-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science. The moment since the advent of science and anti-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born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larify their characteristics,performance and harm,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specially for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Science;Anti-science;Pseudoscience

在如今的社会,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科技的负面效应逐渐突现出来,特别是核危机、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让一些人感到了担忧,甚至开始出现反对科学的思潮。这些反科学主义者一味低毁科学,否定科学的一切价值,指责几乎所有的那些重视和倡导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观点,并以一种完全否定的立场和态度批判这些观点,同时,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伪科学,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气功治病理论、国内某些道士的鼓吹的辟谷养生理论等。反科学与伪科学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最终危及到国家科学现代化的进程,危及到两个文明的建设,危及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不能任其发展。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对科学,反科学与伪科学有着清醒的认识。

科学、反科学、伪科学这三个词应用的范围很广,但究竟它们的确切涵义如何,对此现代人可以说是非常含混的。要辨别三者,需将它们区别开来,首先就涉及到科学的界限问题。只有搞清了什么是科学 , 那么反科学、伪科学的含义就清楚了,容易理解了。

一、科学

什么是科学?有的人认为科学是真理的化身,也有人认为科学是追求真理的阶梯,同时也有人认为科学是少数人的霸权,更有人认为科学是毁灭人性的元凶。辞海对科学的解释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英文“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其原意是“知识”、“学问”的意思,这是“科学”一词最基本也最简单的含义。广义上来讲,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以下的五个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具体性。即一切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对象是特殊的具体物质运动,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和规律。

第二,社会性。即所有的科学实践,科学理论,都是在人类社会中进行,在人类社会中接受检验,并为整个社会服务。讲科学,首先不能脱离社会。

第三,严谨性。要求得到的结论必须是正确的,认识的过程是系统而明晰的,逻辑结构严密,理论体系内部能够自洽,前后联系,能够自圆其说,不相矛盾。

第四,范围局限性。也就是说任何具体的科学理论都有适用的范围,任何理论的预测结果都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

第五,可证伪性。这是来自卡尔.波普尔的观点,是区别科学与非科学一个重要标志。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科学发展本身的条件限制,一些科学理论在当时是无法检验的,但是原则上应该具有可观测性,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进行实践的验证。

二、反科学

反科学,顾名思义,就是反对科学,就是站在科学的反面,对科学尚未达到的目标深感失望,把现代技术的所有副作用都归咎于科学。主张丢弃科学,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应用等方面,他们抓住科学产生的某些恶果或者无能为力,理直气壮地批判科学。

诚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科学家必须时刻对科学产生的社会后果进行反思,而对科学的反省也是保证科学不至偏离人类文明进步轨道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反科学的实质是反对现实主义的世界观,目的是否定科学的价值,它不同于对科学的反省。

现代反科学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l、以宗教、迷信期刊为媒体的反科学。这种反科学一般用反科学的言论对科学进行低毁,对公众的迷惑性强,蛊惑群众,混淆视听,其危害很大。

2、以阶级斗争、政治手段作屏障的反科学。在反科学泛滥的时候,从理性角度捍卫科学常常毫无用处,因为对科学的反对不受理性的支配。以政治为目的的反科学根本不受理性的支配,一心为政府或个人利益服务。

3、以“科学”面目出现的弄虚作假的反科学。科学家的道德问题现在己经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在于科学家弄虚作假,而且在于因优秀的工作取得科学家称号的人滥用科学家的名义来行骗。

4、来自公众的反科学运动。科学技术的无限制的应用,暴露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公众反科学运动。公众的反科学运动具有极大的盲目性。他们由于不了解科学的本质,不了解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概念、科学的能力和科学的前途,极易受到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酿成社会的反科学运动。

反科学的三大主要特征有:

1、含义的模糊性。也就是说,它的反对目标或对象难以准确定位。这种模糊性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科学术语本身的模糊性导致反科学含义的模糊性;二是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反对靶子有别,或者攻击的要害有异。

2、成员的庞杂性。其中既有普通大众,也有学界精英,而且他们意趣多端,政治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甚至截然对立的政治派别也会心照不宣,在反科学的旗帜下有意或无意地结为“神圣同盟”。与科学自身的复杂性相对应,科学的反对者们也是来自不同的立场和方面,具有几乎同样复杂的构成;来自不同立场、不同方面的反对者往往通过反对科学的某一方面进而反对科学自身。

3、本质上的反文化性。这里的反文化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即使它的萌芽状态)作为一种异于传统文化的新兴文化,在某些方面往往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从而受到固守旧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排斥和反对;二是一些人群或出于对主流文化的不满,或在现实文化出现危机之时,把科学当作替罪羊或“从犯”加以反对。前者在近代似乎表现得比较明显,后者在现代和后现代也许更为突出。

反科学的危害是巨大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依赖科学,人们信仰科学,反科学必然把人们引向歧途,走向科学的反面。反科学肆意而为,摧残科学本身,败坏社会风气,助长迷信泛滥,使社会失去活力,严重影响到国家科学研究的进程,阻碍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对社会和人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对整个人类的进步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伪科学

伪科学,最简单地说当然就是真科学的反面,也就是说它和真科学是对立的。概括地说,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从事种种反科学的事。它的最大特征是违背科学规律,拒绝科学的基础实验,无视理论逻辑的自圆其说;它的核心是冒充和欺骗;主要目标是贪图暴利。在一定意义上,伪科学也是一种反科学。

伪科学往往抓住科学的一些弱点大做文章,它一般出现在以下四种场合:

(1)在科学暂时还无能为力的地方(如灾害和死亡),它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2)在科学探索感到困难的地方(如生命、生命的起源),它以新学说的创立者出现;

(3)在具有随机性的复杂系统、因果关系不确定的地方,它以预测未来的大师身份出现;

(4)在人们渴望健康和幸福的地方,它以神奇药物和神奇食物的提供者出现。

伪科学主要有以下表现:

(1)打着科学的旗号,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术语来包装自己,利用人们对科学的信赖和崇拜,以及一部分人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匮乏,利用科学之名,来行反科学之实。

(2)伪科学为了更具有欺骗性,直接与新兴的高科技对话。

(3)伪科学常常利用教授、专家、权威人士为其大造舆论,迷惑大众,增加自己的可信度。

(4)伪科学当前已不仅是一种违反科学本质的学说,而且还日益发展成为一项卓有成效的“伪科学产业”,其目的依然是谋取经济利益。

伪科学为什么会如此猖獗?归结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社会压力给大众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二)普通人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三)“领导效用”、“专家效应”更助长、保护了伪科学;(四)媒体在舆论宣传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伪科学是科学的死敌,它对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伪科学对社会主要有以下危害:第一,伪科学冒充科学,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争夺极为有限的科技投入,威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伪科学使许多人相信迷信甚至巫术,有病不求医,无病瞎吃药,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第三,伪科学宣传混淆视听,故意模糊真与假、理性与非理性等界限,干扰正常的新闻舆论宣传和文化教育;第四,伪科学与科学争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打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号不断“发扬光大”,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基本对策

以上对科学,反科学与伪科学三个概念的简单阐述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对待科学,科学在一定时期必然具有其内在的局限性,而反科学,伪科学正是利用科学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局限性,大肆宣扬。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花样翻新的反科学、伪科学现象进行斗争将成为科学的永恒主题。对此,我们提出

了以下四点基本对策:

一、要加强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宣传正确的科学方法,从理论上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二、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要重视科技的负面影响,防范于未然,同时加强科学教育,严防科学界的越轨行为,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

四、要警惕反科学运动同伪科学邪教的联盟,坚持科学的基本原则,与时俱进,及时对科学修正调整、革故鼎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势。

五、结语

本文以上是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对科学、反科学、伪科学的理解,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巨大的帮助。科学作为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奠基石,尽管它正面临着各种反科学和伪科学思潮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它对公众的影响力依然是其他力量所无可比拟的。正确认识和利用科学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发展需要科学作为支柱,但在注重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科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扬科学的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反科学和伪科学。

参考文献:

[1]莫里斯·戈兰:科学与反科学(王德禄,王鲁平等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2]何祚庥:伪科学暴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3]孙小礼: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涂建华:中国伪科学史[M] . 贵阳: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3。

[5]吴国盛:什么是科学[J].博览群书.2007。

[6]陆静:科学·伪科学·反科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7]李醒民: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J].今日教育.2009。

[8]孙红霞:科学与反科学的认识分歧探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 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 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D.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 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 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 A.求同法 B.差异法 C.求同差异共用法 D.共变法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2 ---- 2013学年第1学期) 学院(中心、所):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授课教师(职称): 研究生姓名: 年级: 学号: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4年月日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然辩证法已不再是单纯理论的研究,它对于自然科学研究者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两大内容,即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举例说明了这两大内容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二者与科学发展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观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1、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 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中国有数不清的如四大发明这样为世界科技作出卓越贡献的成就。但是如果按学科来看,古代中国的主要科学成就都集中在应用领域,例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成就相对贫乏。一本介绍数学发展历史的书中说,对数学贡献最大的是欧洲人,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巴比伦、埃及、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数学成就,却对中国的数学成就只字未提。想来也有一定道理,

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

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科学首先是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是对事实真相的客观反映。科学与事实真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科学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社会科学。它涵盖两方面含义: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伪科学经不住科学常识(及科学方法)的检验,可以通过下述特征进行辨别: 1)没有实验证据就进行断言 2)在存在矛盾实例的情形下进行断言 3)不能进行重复性实验 4)断言不合逻辑 5)在存在多种可能解释的情况下仅取其一 非科学是指那些与科学统一文化体系不同于科学认识对象的其他文化部门(如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哲学和艺术等)以及与科学处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中没有按照科学的认识方式认识事物的文化部门(如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中医等)。它们同科学一样,在人类社会中有自己不可被剥夺的生存权。非科学同科学一样是人们对周围自然事物的有效认识。它们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存权。但是,如果它们被当成科学来发展和应用,那么最终会损害这些被当成科学的非科学自身。 科学可以通过严格的科学方式进行检验,在其有效范围内没有发现反例且具有可重复性。伪科学虽然宣称有科学依据,但其例证都不能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甚至阻挠严格的验证。 在科学史中我们甚至可以找到曾经被(科学共同体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伪科学的理论后来又成为大家公认的理论,如: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 我对科学和伪科学的认识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的和规律的知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是不能一言以蔽之的,科学具有解释性、精确性、可验证性、可变性、系统性、主体实际性。这些都是科学的一半性质,而划分科学界限也有不同观点,有逻辑经验注意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总之科学划界是一个亘古常新的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学派在科学化解问题上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在从绝对标准到相对标准、从一元标准到多元标准、从静态标准到动态标准的认识与争论中,虽不能建立起一劳永逸的标准,却可以使人们对科学特性的认识逐渐清晰,使科学的形象越来越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化学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利弊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化学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利弊[摘要]结合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及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从自然辨证法的角度分析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以及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倡导通过绿色化学的观点来解决化学研究利弊之间矛盾…… 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把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普遍方法和自然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研究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它是马克思手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化学研究也是如此,它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必将给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就比如环境污染。这就需要我们人类从自然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进而寻找合理的实践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 1 化学对于人类衣食住行贡献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一定得关系。化学在人们衣、食、住、行各个环节无所不在。化学给生活增添温暖、便利。例如:尼龙,分子中含有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丰富了人们的衣橱。在食方面,化学同样覆要。用纯碱发面制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经粮食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食

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定时间后,才可食用。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k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y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2 化学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伟大的造物者用了46"1'L年的时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有花有革,有山有水,蓝天白云,四季分明的世界。但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短短几百年里,地球却以惊人的速度毁灭着。人口极具增长。日益发达的工业化的背后是无限的破坏地球资源。当(2012)等各种世界末日题材的影片充斥着我们荧屏时,我们才猛然发现: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发达和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我们的生存负担。这其中,环境污染是最为普遍因而也是最为严重的负担,而在环境污染中,化学研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自然辩证法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示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对于西方科学哲学,我们要进行批判性地吸收,任何一种有前途的学术发展都必须适合中国的实际,因为中国有固有的文化内涵、特殊的思想理论背景和独特的现代化进程。自然辩证法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示:以实践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科学理论的合理性;发展科学与增长知识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性的作用,也要看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要正确处理自然科学与科学哲学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科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早期哲学家对认知的探索 哲学作为爱智之学,在其产生之初,就是要在变幻的“多”之下,寻求一个永恒不变的“一”。无论是米利都学者的“水”、“无定形者”、“气”、“火”“四根”还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的痴迷,不过都是要给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提供一个可靠的根基。探索万物的本原体现了早期哲学家对基础主义的追求[2]。 但理解世界的根基是什么?从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知识论的传统来看,基础主义的追求目标经历了从绝对真理到绝对标准的演变,当绝对标准遭到质疑时,基础主义纲领就开始面临失败的命运了[3]。从柏拉图开始,基础主义者把可靠知识的根基设定为绝对真理,笛卡尔、康德等唯理论者是这一传统的后继者;培根及其后的洛克、实证主义者、分析哲学家在认识到唯理论的局限后,放弃了对绝对真理的追求,转而把知识的根基设定为永恒的标准。知识的真由绝对可靠的方法标准来保证

反对伪科学

反对伪科学 科学使人强大,愚昧使人渺小。科学使人进步,愚昧使人落后。在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复杂多变的国际风云中,科学力量是一种决定性的力量。现在是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最好时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猛,科学成果的积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科学力量对于财富的聚增,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强劲。相比之下,愚昧迷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荒唐可笑,渺小卑微。在未来的国际角逐中,我们要想站稳脚跟,战胜一切困难和邪恶势力,必须崇尚科学,反对愚昧。 抹不去的罪恶 2001年1月23日14时41分(中国农历除夕),正当中国人民喜迎新世纪第一个春节之时,在李洪志?世界末日?、?升天圆满?妖言的煽动和盅惑下,7名?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集体自焚,造成2人死亡,全世界为之震惊。 在?2001年国内十大新闻?评选中?天安门自焚事件?排名第八,在我们这个专题?抹不去的罪恶——2001‘法轮功’罪行回顾?中,天安门自焚事件当属首恶。我们重温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警示后人,再次向?法轮功?痴迷者敲响警钟:执迷不悟、追随邪教,祸国殃民毁自己。 照片一拼立地成?佛? 李洪志为了神化自己,拼造打坐莲花?法像?,用以愚弄?法轮功?练习者,使他们通过观看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李大师?发功时背上发出的金色?佛光?,相信大师的佛身、佛心、佛功。现已查明,这张当年要求?法轮功?练习者花重金?请回?,每日朝夕膜拜的?法像?,原来是?假冒产品?,是?法轮功?骨干分子宋炳辰将李洪志照片拼接上莲花瓣剪纸,再画上背后的?佛光?制版面成。李所穿的?神袍?,是在商店里买的戏装。 蒙骗信徒别吃药自己看病报发票 不让?法轮功?练习者看病吃药的李洪志,不但家人就医吃药频频,自己更是又手术、又治病、又吃药,早年还充分享受着公费医疗的待遇。吉林省警方在长春市粮油食品供应公司支持下,对李洪志1982年至1992年在该公司工作期间本人及家人医疗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共查出李洪志及其女儿的医疗报销单据73张,其中李洪志本人报销单据48张。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世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无一例外都是由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所带动的。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气功大师?的?绝活?剖析 玻璃如何下 吞玻璃是许多?大师?经常表演的绝活之一。他们真的能吞下玻璃吗?其实大多数时候他们吞下的根本不是玻璃或白瓷碗片,而是另外一种事先准备好的替代品:海螵蛸。这是在中药店就可买到的东西。?大师?们在摔碗之前,就将海螵蛸藏在手中,在装作从地上拾碎片时拿出来,或把这片东西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碎碗片中。到了人前再摔一个 真碗,观众一般很难发现其中有诈。 如果当观众死死盯住时,也不怕真吞。因为正常人食道、贲门、幽门、小肠、肛门等人体关隘可以安然通过3至4厘米的东西。气功师吞下的瓷碗碎片或玻璃一般直径在

自然辩证法中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哲学思想

中文摘要: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飞速发展以来,我们开始所面临的生各式各样的态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的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深入思考。生态文明是人类按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有效消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的文明模式。生态文明是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它对于我们反思当前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价值。 关键字:环境哲学生态文明生态价值 绪论: 全球性生态危机己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深度忧虑,环境的恶化与残破,境意识之严重缺失"自然平衡能力遭到人为破坏而难以维继,从其表象上看生态危机是自然其深层蕴含则人们的生态意思缺失。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国多年来坚持不懈致力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取得成果的总结,是对全球日趋严峻的生态问题做出的庄重承诺,更是对子孙后代和全世界人民负责的庄重承诺"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为缓解人与自然不和谐关系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其中不仅有人类观念上的挣扎,更有实践上的艰辛,不仅仅是某个地区人民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各国和全世界人民的事情。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需要摆脱工业文明以来盲目的开发方式,以正确的符合自然规律,合乎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践来建设生态文明"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由来: 生态破坏是人类文明最早的痼疾之一。自从人类发现了火的使用, 人类就开始掌握大规模地破坏和毁灭生态环境的能量。最初的大规模破坏是焚毁森林以播种粮食, 森林的毁灭是生态灾难之源。所以不难发现存在很多灿烂的古文明都因后期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崩溃而消逝与历史长河中。(生态的哲学朱小丰) 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生产“制造”从自然界中选择部分有用的原料,再按照人的想法重新“合成”,最后形成一个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工物”。这些”人工物“满足人类的需求,被人骄傲地称为“精美制品”,像洗涤剂、制冷剂、防腐剂、塑料等不能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因此在自然界中是无法降解或者很难降解,成为自然系统的垃圾。化石燃料的燃烧: 一是燃烧所排放的废气会改变大气的成分,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地球的温室效应和一系列自然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二是工业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用完了地球亿万年的能量储备,这些能量储备或迟或早要被用光。 二、生态与社会发展 社会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政治、文化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丰富程度。社会发展也要求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生态问题频繁出现,而生态哲学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支持。([ 1 ] 余谋昌. 生态学哲学[ 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1.)以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关系, 从而为审视社会发展与生态提供了一具 有人和自然双重尺度的参照系统。 1社会政治与生态:随着社会的发展, 政治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纵观历史, 我们会发现政治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逐渐重视生态环境的过程。从表现上看,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种自然现象, 而政治的表现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者似乎联系不大,可以说, 当今世界范围的环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 1. 、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 (1/1分) A、牛顿力学 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C、微积分创立 D、有机化学成就 E、地质渐变论 正确答案: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 答案解析: ?多选2. 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 (1/1分)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从感性到理性 创新思维 顿悟(直觉与灵感) 观察与记忆 正确答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顿悟(直觉与灵感) 答案解析:无 ?多选3.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 (1/1分)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 ②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③生产与生活的矛盾 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⑤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正确答案: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答案解析: ?多选4. 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1分) 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 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 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 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 答案解析:无 ?多选5. 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1分) 不可替代性 不可加和性 不可逆性 非磨损性 不可分性 可共享性 无限增值性 正确答案:不可替代性不可加和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 答案解析:无 ?多选6. 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 (1/1分) 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科学研究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科学研究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哲学,当人们用它去说明世界的时候,是世界观;当人们用它去指导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时,就成了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其中的自然辩证法,它与自然科学研究活动的关系特别密切,也特别值得我们认真去对待。 笔者认为:应当从历史的角度、用发展眼光来理解和把握自然科学研究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一、自然科学研究的进展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众所周知,哲学和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曾经在历史上视为一个统一的东西。古代哲学家和科学家通常是一身二任。到了近代,一方面,自然哲学仍然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直至黑格尔,他的自然哲学也不仅有对自然界一般规律的概括,同时又力图回答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具体问题。近代的一些科学家也把自然科学看作是从属于哲学的,牛顿把他的力学著作称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十九世纪的人们把望远镜、天平、经纬仪等叫“哲学仪器”。直至今日,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有相当造诣的人还被称为“哲学博士”等等。另一方面,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自然科学从哲学中不断分化出来。近代自然科学不再是对自然事物的整体直观和对自然奥秘的思辩猜测,而是以分门别类地考察各自然领域为内容的实践知识。首先分化出来的是力学、光学、化学;之后,热学、电学、生理学等也分化出来;各门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出现,是更加专门化的表现。现代自然科学中边缘科学的大量产生也是自然科学分化的结果。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化,使哲学成为专门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学问,但哲学并不因此而失去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推动哲学前进的,并不单纯是哲学家们的头脑,而是日益发展的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近代自然科学为哲学的概括提供了大量的实证 知识。 以自然辩证法中的物质观为例: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提出:“宇宙间一切物质都是由坚硬不可分割的极小的粒子——原子组成”。后来,不少人接受了这一思想,如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伽利略、牛顿、伯努利等人都曾作过物质是由许多不连续的、简单的始原粒子所构成的论述。十九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各种元素都是由许多原子组成的假设,把原子论的思想和化学、物理的实现事实结合起来,创立了科学原子论。此后,法国的迈耶尔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分别成功地提出元素周期律,确定元素的性质是原子量的周期函数。由于实验证实了元素周期正确反映各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内在联系的客观规律,对物质由原子组成的哲学思想无疑是有力的支持。本来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应当导致对原子结构的深入研究,但是,诸如:“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后质点?”、“各种元素都是最简单的物质,各种元素不可能相互转化”等观点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道尔顿就断言:“化学元素的原子是不可改变的”; 门捷列夫也说:“我们应当消除任何我们已知的单质的复杂性的痕迹”。 面对着上述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的观点,作为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凭着他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敏锐的哲学思想,在1867年6月16日给马克思的信中就指出:“原子并不是不可分的,它仅仅是物质结构的无穷系列中的一个…关节点?。”1885年,恩格斯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原子决不能被看作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的实物粒子”。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浅谈科学与伪科学

浅谈科学与伪科学 摘要: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从历史上看,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进步的理解不同,因而也出现了许多划界标准。科学与伪科学原本就是一对形影相随却又针锋相对的冤家对头,在学术的法庭上一直是争吵不休的难题。本文拟从伪科学于当今的表现以及在伪科学批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科学的批判态度。 关键词:科学;伪科学;区别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科技的负面效应逐渐突现出来,特别是核危机、生化武器、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让我们感到了担忧。同时作为科学的对立科学伪科学,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气功治病理论、国内某些大师鼓吹的辟谷养生理论等。伪科学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最终危及到国家科学现代化的进程,危及到两个文明的建设,危及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不能任其发展因此,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对科学与伪科学有清醒的认识。 现在,我们对科学伪科学用自然辨证法的理论作个初步界定。 1.科学及其判断标准 有人认为科学是“真”,科学是真理的化身,以真来规定科学的本质。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科学的每个阶段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非科学的成分,每一时刻都伴随着谬误,尤其是在科学开始的阶段,更是如此。例如,天文学中的“日心说”、化学中的“燃素说”,物理学中的“原子说”、生物学中的“精原论”和“卵原论”等。因而,我们对真理与对科学的把握同样有难度,同样具有模糊性。有人认为科学是“善”,即从科学的功能与效用方面出发,认为科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通过掌握和利用各种自然规律来为人类服务,满足自身的需求,求得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可是当我们沉浸在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安逸与舒

朱冀平-真科学与伪科学-2018完整版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真科学与伪科学 作者:朱冀平 在今天的中国,传统的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多人看到西方的强大,就以为中国古老的文化都是没用的,尤其是与西方文化不相融的部分,更容易受到攻击,说是伪科学,说是要应该被取替的。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伪科学? 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念过几年书的,都认为大学里面教的,最好是西方大学里面教的,就是科学。与它不一样的,不可以用当今大众认同的科学理论来解释的,就是伪科学。用这套辨证的方法,中医,针灸,气功等这些东西,就自动变成了伪科学了。无论这些学问已经在中国留传了多少千年,无论有多少人用过这些学问,得到过多少好的结果,一概都不重要。因为这些学问,不可以用西方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所以就是伪科学。 宇宙改观的那一天 在英国80 年代中(1985年),英国广播电台(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或简称BBC),拍了一套记录片,名叫The Day The Universe Changed(宇宙改观的那一天)。这套片,获奖无数。它记录了大概从中世纪到现代,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与应用。因为每一个新的科学发现,都可以改变人对大自然的观点,所以这纪录片叫“ 宇宙改观的那一天”。 在这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主持人James Burke 布克先生做了这样的总结。他说: “如果我们回顾以前壹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只可以下的结论是: 1、在任何的年代,当时的人总以为他们对当时的科学了解是对的。 2、而这些了解在过后的年代,都全部被判断为错误的。 这现象,从中世纪到现在,从没有中断过。在今天,我们环顾一下,我们顶尖的科学家们,也是认为他们对科学的了解是对的,而如果历史可以教导我们的话,我们是可以了解到,在不久的将来,所有我们今天认为是“对”的科学,也一定会被全部推翻。但是在今天,全世界有多少的科学家,是这样来看我们今天的科学呢?” 首先,我很欣赏这纪录片。我极力推荐所有在中国的学生们去看。我知道此片的DVD 版已经出版了,希望所有学校能能花一点钱,把它买回来,播给学生看。此片是英文版的,所以可能要做一个中文字幕。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到底什么才是科学。 如果我们明白布克先生说的话,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科学”是不断的在演变。今天的科学到了明天,就可能会变成一个“错”的见解而已。所以,我们万万不可以说,某某理论就是科学,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观点与看法。辩证的自然观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20世纪初,全球人口约有16亿,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约增长3倍。人口激增,经济增长,需求扩大,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障碍。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对自然辩证法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认识,并结合新时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和谐相处。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源、环境、生态、和谐相处 一、辨证的自然观 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它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不断地为人的意识所认识并被人所改造。[2]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宇宙,即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物质世界及其一切表现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列宁的物质概念指明了自然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千姿百态、无限多样。同时,自然界的物质性决定了物质世界所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变化和过程都遵循一定规律。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物质所表现出来的对称性等则都是物质世界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1.2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物质系统具有的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环境问题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环境问题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是把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促进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中,蕾切尔·卡森让世人意识到DDT以及其它化学农药致命的影响。卡森告诉我们,继续滥用这些“死神灵药”将导致未来某时间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使公众对化学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引起人们对自然价值的关注。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物种的消失、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异常、海平面上升、地面下沉以及地球灾害频繁发生等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如何处理环境危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要在适度的范围内实现对自然的超越。人不仅要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2.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都已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安全。大气方面,酸雨、汽车尾气、臭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近几年出现的重度灰霾天气更是考验着我们的应对能力。以半挥发性、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等为代表的微量难降解有毒化学品引起水体和土壤污染,通过污染土壤生产的农副产品进入食物链。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随意倾倒或不安全堆埋,产生的渗滤和有害气体严重地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因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酸化等引起的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水生态平衡失调、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破坏加剧,水患灾害频繁;生态系统、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化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在本质上,它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这警告我们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根据上述中国环境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刻不容缓。也就是说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实现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 4. 结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有机统一,人有责任、有义务尊重并遵守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人要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

自然辩证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题目: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E–mail:

自然辩证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意义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于自然界和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早已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强有力的工具。自然辩证法从深层次概略性地研究了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它所包含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是立足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观、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科学技术以及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辩证法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指导性;创新精神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本文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一下自然辩证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意义,从而说明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创新;科研工作 前言: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而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且具有科技竞争力的新世纪人才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成为新世纪我们面临的迫在眉捷的重要任务。21世纪是科技世纪,21世纪的科技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因此,新时代的科学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人员既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博的其它知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而这些就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工作者。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变的尤为重要,从哲学的指导意义出发,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哲学指导,而这种指导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 一、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1. 科学技术会产生哲学问题 科学技术是哲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提出新的哲学问题,都伴随着新的哲学问题的产生[1]。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信奉“万物皆为数”的格言,这来源于他们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他们发现数是音乐和谐的基础,比如当一根弦被减短到原长度的一半,那么拨动时,发出的音调就比原来的高7度;类似地,比率是3: 2的话,相对应的则是高5度的和声。毕氏学派认为,和声就是由这样一些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和声由各种数值比组成。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各种事物的数值比确定它们各是什么并显示彼此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可用数解释,数是永恒的,而任何别的都不能永存。 2.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

科学与伪科学

2012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自然辩证法 学生所在院(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所在学科:工程热物理 学生姓名:杜嘉旻 学号:12S D02002 考核结果阅卷人

科学与伪科学 科学推动着历史车轮前进,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古时不同,科学在如今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提供便捷,但是不和谐的音符——伪科学的出现,使得大众被蒙蔽,科学也变得“不科学”了。 科学是坚定的唯物主义,与伪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伪科学与科学又是对立统一的,科学到底是什么东西?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所以可以说科学就是在伪科学和非科学中,不断摸索、实验、提炼出来的。 而伪科学的危害在于它和科学有一定的相似处,有着欺骗性,打着科学的、冠冕堂皇的旗号,进而蒙蔽大众。它与非科学相比,更加隐蔽,威胁性也越大,如果不加以深层次研究、探索,极易被舆论大众引导。 本文想探讨一下伪科学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百姓该如何分辨科学与伪科学。 对于伪科学的产生一般可分为官方和非官方的,所谓官方指的是国家有关部门未经严格实验、监控就发布的科学论断,而非官方的指的是普通商家为了其商业利益,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论断。 官方的伪科学可以说是危害最大的。由于普通百姓对国家官方部门的专家大多深信不疑,导致那些未经科学验证的“科学论断”一旦流出,会使得整个社会普遍承认这个观点。 比如卫生部网站对是否禁用面粉增白剂征集意见,并计划开始禁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20多年前卫生部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面粉添加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但由于它食品添加剂的身份,人们普遍对其存在误解,认为它是“不安全的”、“仅是增白用的”,但其实没有这么简单。过氧化苯甲酰对面粉有催熟作用,可提高小麦的出粉率。美国,欧盟和世卫组织对其的添加有规范监管,但是这在中国似乎只是空谈——中国的面粉添加剂中漏洞非常多,一些不法企业会添加滑石粉等增白物质。再加上中国增白粉剂量标准过低,大型企业又是监管的重点,所以导致一种不公平的格局,为面粉添加剂的禁用带来更大争议。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刀切禁用,可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美国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企业可以生产不增白的面粉,只要确实没有加过氧化苯甲酰或其它漂白剂就可以标明“未经增白”;如使用了过氧化苯甲酰且用量不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也可以标明“增白处理符合国家某某标准”之类;如果添加了加工过程中损失的营养成分,也要标明——要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亦要给予其选择权。而关于卫生部的计划显然是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的,是伪科学的。

举出伪科学的例子

举出伪科学的例子 【篇一:举出伪科学的例子】 哥白尼、牛顿、等人,他们都是创新者同时又是胜利者,是幸运的人。但是,有另一批创新者,他们的命运却很悲惨。 1、1845年英国科学家沃特森,他非常超前地提出了关于“气体分子 理论”的论文,他的工作比焦尔和的工作早45年。但当时,英国科 学界在这方面的主持人对沃特森工作的评价是:满篇胡说八道!其后,沃特森沉沦了,失踪了,不知去向。 2、1847年德国科学家塞麦尔维斯提出“病原学”,认为是验尸房出 来的医护人员将病原带给产妇的,因此这些人应先行消毒。但这一 理论被德国病理学家权威微尔和判定为:完全错误,不可接纳!其后,塞麦尔维斯成了疯子,不幸而终。3、牛顿力学体系与“伪科学” 牛顿力学体系从1686年创立起,随着其伟大的成功,力的概念迅速 深入到人类科学和社会的各个领域。牛顿的观念,在二百年间也从 未被置疑过。“绝对”二字说明牛顿的时空观念已成为最后的真理了。过了二百零一年,到1887年时,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著名光学 实验,却首次使牛顿力学的基础“绝对时空”处于尴尬的境地。因为 实验结果证明牛顿的绝对空间及以太并不存在!绝对时空于是成了 疑问。到了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他认为时间因运 动而减慢,空间因运动而缩短,用代替牛顿的绝对时空,从而给予 迈克尔逊实验一个新奇的合理的解释。但是在当年,这种新解释并 不被认同,绝大多数科学泰斗们对之嗤之以鼻,视之为伪科学,情 况如下:1、由于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借用了洛仑兹变换,从 而被科学界视为抄袭剽窃洛仑兹成果的江湖骗子。2、美国科学协会 主席物理学家马吉说: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活人会相信时间是速度 的函数,会相信自己的现在是另一个人的将来,或者其他人的过去。 3、爱因斯坦十分崇敬的进行迈克尔逊实验的迈克尔逊本人,直到死 都不承认相对论。

科学技术与风险的关系分析研究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课程考查试卷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课程编号:G209007 课程性质:学位课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领域年级: 上课时间:2018年3 月至2018 年 5 月卷面成绩: 阅卷评语:该同学写作态度端正,积极认真对待论文写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用于论文的写作。论文反映出该同学已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看待问题相对全面,综合分析能力较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资料检索及阅读能力。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好,能将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运用到课程论文中,未见明显抄袭现象。课程论文内容基本完整,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总体来看,论文工作量饱满,达到课程目的。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处制

诚信考试承诺书 我是学院专业(领域) 级的研究生。倡导严谨规范的学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是每位科研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提高科研水平的必然要求。我郑重承诺以下事项: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维护科学诚信。 2.充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引证他人研究成果须实事求是。 3.严格遵守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写作、引文和注释规范。 4.不捏造、篡改自己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实验数据。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已加标注。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相关责任。 承诺人: 年月

科学技术与风险的关系分析研究 摘要:科技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它也带来了风险。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高科学技术引进了风险,风险阻碍着高科学技术。当然,社会的进步是离不开高科学技术的,所以理解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承认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众多利益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着高科学技术带来的风险问题。下面,本文具体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如何让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科学技术风险双刃剑发展伦理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isk Abstract: Technology brings convenience, but it also brings risks. There is a certain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introduced risks, and risks have hindered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urse, social progress is inseparable from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understanding and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crucial. Science is a double-edged sword. While acknowledg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many benefits to mankind, we also have to face the risks brought by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low,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how to m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handle well.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risk ;double-edged sword ;development;ethics 引言 两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进入了火热的科技创新时代。许多人因此产生了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与迷信,以为人定胜天,科学技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这个建立在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下的时代,在大大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前提下,正以前所未有的范围和层次改变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今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