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

“沉浮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

余庆县大乌江镇马龙小学—周银琴一、制作背景:本作品的设想是来自我们学习了“浮力“一课的研究后,课堂上根据课本上的要求来完成实验,让我们以失败而告终。一是书中用橡皮泥无法固定水槽底部定滑轮,如果改用吸盘,我们不光拧不紧,在烧杯里安装还不便于操作。二是手悬空提测力计,易晃动,不易控制显示数值的稳定性。三是水槽和大烧杯的液面上升不明显、更不能准确的读出排开的水量。四是不经过等分处理的物体,不能有效控制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或位置。就算用小泡沫,水槽的深度不够,不能完成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的实验。五是泡沫塑料太轻,自重很难测出,排开的水量更是难以观察。鉴于这些不足,我就思考能不能自己制作一个作品达到这方面的效果呢?通过一段时间与老师的探究并实验,我制作出了“沉浮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

二、制作和实验材料:滑轮、水槽、透明塑料瓶、强磁、线、支架、测力计、量筒等。

三、制作方法:先做一个顶端带定滑轮、底座镶磁的支架,再做一个高为19、直径为14厘米水槽,并在侧面打一个1.1厘米的孔,安装上水龙头。最后在水槽底部磁上双向导滑轮。用一个5N的测力计,两个量筒和塑料瓶就OK。

四、实验和安装方法:1、把塑料瓶直接挂在测力计上,读数稳定,记好重量。2、在水槽中装水,液面高度与水龙头上端放完不再滴水为止。3、通过强磁挂钩滑动来代替手的拉力,将塑料瓶约1/3、 2/3 、 3/3拉入水中,读出测力计的计数,记录排开的水量。

4、计算塑料瓶1/3、 2/3 、 3/3浸入水中的浮力大小:上浮物体的浮力=拉力+重力.

五、作品效果及工作原理:一是定滑轮能改变拉力方向。二是磁力替代手的拉力,便于控制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和读数,提高观察数据的有效性。三是水龙头方便控制排开的水量。四是塑料瓶的重量能测量。五是量筒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本作品还能应用于“沉和浮”单元全部教学实验及拓展实验。

水龙头方便控制水量流出 定滑轮改变拉力方向 测力计简易三等分便

于控制物体在水中的位置及大小 强磁代替拉力 双向导滑轮可控制拉线方向 强磁方便快速磁住双滑

底座 量筒精确测出排开的水量

《功能摆演示仪》教具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余庆县马龙小学—周银琴一、用途:

《功能摆演示仪》用于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至7课的内容——摆的研究。

二、制作材料:

底板长30厘米、宽10厘米、厚1.5厘米,立板长45厘米、宽30厘米、厚0.5厘米,长29厘米的金属棒,螺母做好的摆锤,铁片做好的摆锤,塑料片做好的摆、环形磁铁、3个夹子和一个废弃的纸盒组成。

三、制作方法:

1、在厚为1.5厘米的水晶板上用胶水粘上厚为0.5厘米水

晶板,接着在立板上贴上一个特殊的透明的量角器,再在量角

器的0刻度线上用电钻打一个小孔,最后把金属棒穿在小孔中,

支架就做好了。(如图)

2、做上不同的摆,就可以在这个支架上完成5个实验了。

(如图)用螺母作摆锤,并用同样大小的磁铁贴在螺母上

增加重量等。

四、实验效果及好处:

1、控制了实验中变量和不变量的准确性。研究摆绳长短和摆锤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时,在两个摆之间安装了一个透明的量角器,就能很好的把握摆幅的大小,并能看到摆绳的

长度及摆锤的大小。摆锤轻重在镙姆两侧贴上环形的磁铁,操作简单方便、直观,又不会影响摆锤重心的位置,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2、填补了实验的不完整。在两个摆之间安装了一个透明的量角器,就能顺利规范的完成摆幅大小对摆快慢影响的实验了,也不会出现老师没做这个实验就向学生说摆的幅度对摆的快慢无关。

3、操作简单方便。研究摆长对摆快慢的影响时,细木条用细金属片代替,金属圆片用

一块环形磁铁来代替。这样磁铁就能方便的在金属圆片上下移动位置来实现摆锤重心变化,操作易行方便。

4、研究时间短。在一个支架上挂两个摆,研究影响摆快慢的对比实验中,改变一个因素,另外两个因素不变时,两个实验可以同时做,不光直观,还能节约时间。

5、材料选择不影响实验操作。把铁架台改成了夹克力板支架,是为了磁铁挂在螺母和金属片上摆动时不受支架的影响。

6、减少了器材多的麻烦。在细线上每隔1厘米作一个蓝色标记、每隔5厘米作一个红色标记,就可以不用直尺这个工具,还能节约时间。

7、变厌学为乐学,增强趣味性。改进后的实验把不易操作的过程变得容易操作,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效果,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节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了磁铁的参与,学生的兴趣就更浓,就越“玩”越爱“玩”,知识也在玩中获取。

8、环保、方便携带。用废弃的盒子装各种不同的摆,不光环保,还能节约老师准备器材的时间,又方便携带。

五、实验方法:

1、摆锤的重量对摆快慢的研究,不变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

和摆的角度,改变的因素是摆锤的重量。我们在这个支架上挂

两个摆,一个摆的重量是螺母,一个是在螺母两侧增加了两个

环形磁铁,以同样的角度开始摆动。记时开始,以1分钟记时,

它们会平行摆动(如图),实验3次后得出结论是摆锤的重量不

影响摆的的快慢。

2.摆绳的长短对摆快慢的研究,不变的因素是摆锤的重量

和摆的角度,改变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我们在这个支架上挂

两个摆,一个摆的摆绳长10厘米,一个摆的摆绳长20厘米,

以同样的角度开始摆动。记时开始,以1分钟记时,它们会不

平行摆动(如图),实验3次后得出结论是摆绳短摆得快、摆

绳长摆得慢。

3.摆的角度对摆快慢的研究,不变的因素是摆锤的重量

和摆绳的长短,改变的因素是摆的角度。我们在这个支架上

挂两个相同的摆,一个摆的角度为30度,一个摆的角度为

60度,记时开始,以1分钟记时,它们会平行摆动(如图),

实验3次后得出结论是摆角的大小不影响摆的快慢。

4.摆的摆长对摆快慢的研究,不变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和摆的角度,改变的因素是摆的摆长。我们在这个支架上挂两个不同的摆,一个摆长是7.2厘米,一个摆长是14.5厘米,记时开始,以1分钟记时,它们会不平行摆动(如图),实验3次后得出结论是摆长短摆得快,摆长长摆得慢。

5.摆锤重心对摆快慢的研究,不变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摆的角度和摆长,改变的因素是摆锤的重心。我们在这个支架上挂2个不同的摆,一个摆锤的重心在摆长的下端,一个摆锤的重心在摆长的上部,记时开始,以1分钟记时,它们会不平行摆动(如图),实验3次后得出结论是摆锤重心对摆快慢的会有影响。

《电与磁实验组合》说课稿

——余庆县凉风小学:周银琴《电与磁实验组合》共两个实验,它们出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呈现的电与磁是以奥斯特的发现通电导线有磁性,会使磁针发生摆动。这个实验演示效果不明显,操作难度大。于是我设计了《会转动的导体》。

所用的器材有一节电池、一根铁钉作为导体、一块磁铁把铁钉悬吊起来,用导线把两个电极连接起来,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导体旋转起来。为了增加它的可视性,还可以在磁铁的下端用磁铁快速的固定一张小纸条,现在我们通电后再来观察,它旋转方向也清晰可见,如果把它的电流方向改变,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不错,它的旋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这个实验可操作性强,效果非常明显,会给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学生了解了电磁铁的性质以及制作以后。更进一步的对小电机进行研究,在神奇的小电机一课中.

小电机的安装方法在我反复实践中,我认为有以下不足:

一是制作方法叙述不清楚,如果没有装置图是很难完成的。(如在倒扣的杯子上套两根橡皮筋。把一个铁丝支架插进橡皮圈,安装在杯子上)这个铁丝支架就很难理解。

二是装置图看起来简单,其实真正制作起来不容易实现。比如铁丝支架上的孔及两根导线缠在一起的“V”字形很难把控它的度。

三是学生对电机绕线的线圈仍然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针对以上3点不足我设计这样的一个装置,本装置

一是取材容易。由电池、电池盒、漆包线、磁铁、橡皮圈和扣针组成。

二是装置简单明了,便于组装。先用铜线在电池上绕5至10圈.然后把铜线取下来,其中一端打好结,另一端也打好结.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线圈,打结时要注意两端保持平衡, 线圈两端大约留出2—3厘米的距离。再在线圈的一端全部括去绝缘层,另一端为了省电只括去3个侧面。然后把橡皮圈横套在电池上,扣针塞在电池的正负极上,一块磁铁贴在电池上,马达就做好了。

三是用电池盒做底座,稳定性好。

四是用橡皮圈易于固定扣针,同时扣针的小孔大小刚好,便于转子稳定转动。

五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现在我用一块磁铁的异极靠近,它的转速会变快, 改成同极靠近线圈,它的转速变慢,甚至停下来。

在我的教学中,和学生们一起探究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告诉我,老师还可以把绕圈放下来玩,这样的探究更能让学生理解《小电动力机转动的秘密》就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由于我们借宿学校也留守孩子们更多实验、探究的时间,在他们的探究活动中还发现了可以把小电池悬吊起来做《会转动的导体》,这些有趣的实验活动更能让学生明白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道理,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图片说明:

《摆的研究》创新实验说课稿

——余庆县凉风小学:向长红《摆的研究》,它出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材呈现《摆的研究》实验时,是把线系在方座支架上,用螺母作摆锤。它的安装方法和实验效果在我反复实践中,我认为有以下不足:

1、绳子系在横杆上,摆动的时候摆会发生左右移位,严重影响摆的效果。

2、摆绳的长短不仅要测量,调整后还要重新去绑定,操作起来比较烦琐。

3、更换摆锤的重量都要重新替换,操作也是非常麻烦。

4、摆的幅度往往是随意性,不够精准。

5、改变一个量时很难保证另外两个量不变,使实验不够规范。

针对以上3点不足我设计这样的一个装置,本装置

1、橡胶塞便于控制摆绳的长短,铁夹固定胶塞位置,方便操作。

2、磁铁可以快速改变摆锤的重量、同时重心不会改变。操作简单方便。

3、变厌学为乐学,增强趣味性。

4、摆绳标上刻度,方便控制摆绳长度,便于实验。

5、增加摆幅板,可以控制摆幅大小,确保实验准确性。

6、重复性好,节约实验时间。

下面我选择改变摆绳的长短来演示实验效果,在这一实验中,摆重和摆幅都不变,改变摆绳长短,先记录用10厘米10秒摆动的次数实验3次,再记录用10厘米20秒摆动的次数实验3次,,然后记录用30厘米10秒摆动的次数实验3次,,最后根据算出平均数数据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的摆绳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得越快,相反则慢。

《热是怎样传递的》创新实验说课稿

——余庆县凉风小学:廖霞《热是怎样传递的》,它出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材呈现《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时,是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或者边缘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它的安装方法和实验效果在我反复实践中,我认为有以下不足:

1.学生用镊子夹金属圆片时,有一些小组将蜡液滴落下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在做热传递实验,一些小组的金属圆片不能保持水平。蜡块熔化时,高处蜡液向低处流淌,影响了实验的科学性。

3.实验时用的是白色蜡块熔化,观察效果不大明显。

针对以上3点不足我设计这样的一个装置,本装置在铁片上涂上变温油漆,铁柄用废旧的软塑料管套上,通过改进后能达到以下效果。

1、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2、实验操作时间短,几秒钟就可以看到实验效果。

3、手柄上的软塑料管可以防止烫伤手。

4、涂上变温油漆的金属原片方便操作,重复性好。

下面我为大家演示实验效果,1、先点燃酒精灯,2、接着把涂上温变油漆在铁片放到酒精灯外焰上从中间假热,很快就会看到油漆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向四周传递,时间短,效果明显。

创新实验室简介(1块)

创新实验室 创新实验室是加强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三位一体化,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建于2015 年。实验室现位于实验楼304室,实验室面积达 102.6m 2,资产总值达60多万元 , 设备数约70 台件 。近几年来,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各种尝试和探索,为使这项工作更加制度化、规 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着手筹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 目前主要用于各类软件开发及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并承担国际性、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挑战杯、ACM 等学科竞赛的培训工作及为参加竞赛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实验平台。。2014年获得江西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建设点。 创新实验室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 主要指导思想:自主、自由、自创、自理。 主要实验设备:高配置计算机、惠普服务器、移动互联网实验平台等。 主要实验项目:各种语言程序设计、Liunx 系统开发、软件测试系统、数据库开发等。 主要开放实验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JAVA 开发、.net 开发、C++开发、Linux 系统开发、数据库系统开发、Android 系统开发等。

(1)2016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电脑软件设计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共16项。 (2)2016年江西省计算机作品大赛、互联网+创新创新业大赛中获奖2项。 (3)2017年江西省计算机作品大赛、互联网+创新创新业大赛中获一、 二、三等奖共23项。

图上学生主自学习

图上移动互联网实验平台

创新性实验设计

创新性实验设计 1 / 3 研究 项目 项目名称 智能水杯控制面板电路设计与实现 所属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申请金额 元 起止时间 2009年 月至 年 月 项目性质 学生自选研究课题型或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型(选其一) 科研 小组 成员 姓名 性别 年级 电话及电子邮箱 指导 教师

创新性实验设计 2 / 3 内容和 意义简介(400~500字) 内容描述: 水杯是居家生活的必备物品,每个家庭都需求的,而且水杯的作用也是 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喝水,所以水杯的需求远远大于我们所想象的, 实用性强,需求量大,简单实惠。 尽管水杯的市场经济很有优势,但是 现阶段的普通保温杯还远远满足人们对完全智能化的服务需求,传统的水杯还有许多的地方带给人们的不便,其一:在平时,经常会有被烫到的现象,这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伤害,其二:我们经常会问出这样的话:“今天我喝了多少杯的水呢?”这答案是很难得到答案的,其三:在平时工作或者因为事多,忙的会经常忘记喝水。其四:我们渴了想喝水时,经常因为温度高不能喝水,得一直的等水凉再喝,特别的让费时间。这些现象经常的会发生,鉴于这些缺点,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智能更方便又人性化的水杯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设计采用手动和自动的模式,通过提出设计智能温度控制器。设计集单片机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电路辅助设计技术于一体。并已被电力系统所采纳,作为了必备的设备之一。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温湿度控制器。该系统设计分为五个子模块实现其控制功能:系统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串口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报警电路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其中,温度采集模块由主要器件温湿度传感器SHT10连接到单片机,负责采集电力柜内的温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传送入单片机,与按键控制部分输入的温度信息进行比对,并且在译码显示器上显示温度值。如果超过设定值,由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启动相应的加温装置,另外如果达到温湿度限定值,则由报警电路实现报警提醒功能。另外没喝完一杯水通过信号传输到计数器计数一次,并在译码显示器上显示数据,此外,当水杯的水温过高时,可以自动利用半导体制冷器件制冷。 本设计内容如下 1.设置一个手动复位功能开关 2.能测试水温0~150℃精度±1℃的温度传感器 a.当温度控温系统在20~40℃范围,警告提醒使用 B.当水温高于某值是时,自动制冷工作 3.每喝完一杯水计数器就计数一次 实施思路 传统的水杯都只有简单的保温功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简单的功能无法满足需求,现在需要的是智能化,方便化,人性化的装置,通过小组思考和研究,计划将传统的水杯加以改善,使之多元化。 1.进行市场调查,确定研究方向和目的 2.小组讨论,进行改造,并进行设计电路 3.根据需要设计控制面板,选择材料 4.根据电路图设计完成产品设计 5.对研究出的智能型水杯进行推广 需要

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

浙江海洋学院 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空间的磁场分布指导教师:鲁晓东 专业:数学与数学应用 班级:B10数学 实验者:于祥雨吴联帅 学号:100601108 100601118 实验日期:2011年12月01日

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空间的磁场分布 实验者:于祥雨 同组实验者:吴联帅 指导老师:鲁晓东 (B10数学 100601108 654495 ;B10数学 100601118 670903) 【摘要】通过霍尔效应法测量霍尔电流和励磁电流的方法,并使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最终通过多组数据的处理,得出空间磁场分布。 【关键词】霍尔效应;霍尔电流;对称测量法;磁场分布 一、引言 空间磁场实际存在,但是人眼看不到,因此用直接的方法测量是行不通的。本实验正是考虑了这点,通过测量霍尔电流和励磁电流的方式,通过霍尔电流、励磁电流和磁场强度的关系,间接的测出磁场强度。并结合多组数据的处理,最大程度减小误差,使实验更加科学、严谨,从而使得实验方法具有可实施性和借鉴性。 二、设计原理 2.1简介 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一现象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已广泛用于非电量的电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在工业生产要求自动自动检测和控制的今天,作为敏感元件之一的霍尔器件,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掌握这一富有实用性的实验,对日后的工作将有益处。 2.2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就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导体中的载流子在外加磁场中运动时,因为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使轨迹发生偏移,并在材料两侧产生电荷积累,形成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电场,最终使载流子受到的洛仑兹力与电场斥力相平衡,从而在两侧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电势差即霍尔电压。正交电场和电流强度与磁场强度的乘积之比就是霍尔系数。平行电场和电流强度之比就是电阻率。 因此,对于一个已知霍尔系数的导体,通过一个已知方向、大小的电流,同时测出该导体两侧的霍尔电势差的方向与大小,就可以得出该导体所处磁场的方向和大小。 2.3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如图2-1所示的半导体式样,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H I ,在Z 方向加磁场B ,则在Y 方向即试样2-4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对图2-1所示的N 型试样,霍尔电场为Y -方向。显然,霍尔电场H E 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H eE 与洛伦兹力evB 相等,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动态平衡,故: H eE evB = (2.3.1) 其中H E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创新管理)专业综合创新实验

(创新管理)专业综合创新 实验

专业综合创新实验 实验方案 指导教师:焦体峰 学院:环境和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2008级化工工艺 姓名:孙坤 学号:080110010055 间甲基红、氮三乙酸和2-氨基苯且噻唑及2-氨基苯且咪唑 于有机溶剂作用下能否凝胶化的研究 摘要于70-80水浴中,使有关有机溶剂及各有可能组装成凝胶的物质经超声波混合均匀后,经过壹定时间的反应,待其冷却到室温后,观察其是否能发生凝胶现象。间甲基红和氮三乙酸均具有N的三键结构,于结构上也有分支,和2-氨基苯且噻唑和2-氨基苯且咪唑有可能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于某些有机溶剂的作用下有可能形成有机凝胶。本实验对间甲基红对2-氨基丙噻唑及2-氨基丙咪唑、氮三乙酸对2-氨基丙噻唑及2-氨基丙咪唑于关联有机溶剂作用下是否发生凝胶现象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凝胶;间甲基红;氮三乙酸;2-氨基丙噻唑;2-氨基丙咪唑 凝胶是常见的壹种物质形态。目前,凝胶已经遍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机凝胶不同于水凝胶,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连续相。根据所用的凝胶剂的性质,有机凝胶也能够分为聚合物有机凝胶或小分子或小分子量有机凝胶。聚合物通过交联或缠绕形成的网络固定有机溶剂而成为物理和化学凝胶。同样的,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也能够通过物理作用形成足够长的聚集体,这些聚集体进壹步相互交叠,从而诱导有机溶剂凝胶。尤其是近年来,人们

发现某些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能于浓度很低的情况下(≤Wt2%)通过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使有机溶剂凝胶化,形成有机凝胶。其中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被称为小分子量有机凝胶剂,简称小分子有机凝胶。这类凝胶剂均有壹些共同的特征,就是于有机溶剂中均是通过特殊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疏溶剂、范德华力、静电、偶极、或π-π堆积作用等)自组装形成壹堆结构,这些壹堆结构经过交联缠绕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使有机溶剂凝胶化。 和大分子凝胶相比,小分子凝胶具有以下特点:(1)形成凝胶的胶凝剂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2)小分子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是相对有序的分子组装构成的,而不是无序的大分子链构成;(3)小分子凝胶从单体到组装体再到三维网络结构均是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形成的,而大分子凝胶则主要靠共价键形成三维网络结构;(4)小分子凝胶均属于屋里凝胶而大分子凝胶则主要为化学凝胶;(5)小分子凝胶于壹定条件下能够转变成真溶液而大分子凝胶的最小单元尺寸壹般均于胶体尺寸范围,所以小分子凝胶能够实现凝胶-溶液相转变,而大分子凝胶不是。 1实验部分 1.1试剂 间甲基红,氮三乙酸,氮三乙酸,2-氨基丙咪唑,吡啶,甲苯,苯,硝基苯,四氢呋喃,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醇胺,环戊酮,正己烷,苯胺,丙烯酸丁酯,环己酮,正丁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DMF),1,4-二氧六环,无水乙醇。 1.2关联分子结构 间甲基红 氮三乙酸 2-氨基苯且噻唑 2-氨基苯且咪唑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西海小学王绍亭 一.实验设计意图 1.《空气占据空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的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教材上安排的实验为几个小实验:一是将吸管伸向水里,用嘴吹,有气泡产生;二是用橡皮泥堵塞瓶口,并插吸管,让学生向瓶内吹气,使水流出来;三是杯底塞入纸团,将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看纸团会不会湿。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有: 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用后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4.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实验一: 1.用橡胶塞替代有毒橡皮泥,安全、环保。 2.用玻璃管替代塑料吸管,消除浪费,减少了污染。 3.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二: 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用纸,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三: 1.在水槽壁粘贴刻度尺,在水面放一乒乓球,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水位的升降变化。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来控制瓶内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四.创新实验所需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底部缠铁丝)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等。 五、实验过程 (一)自制小喷泉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二中学芦春莉 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七、实验原理:

创新性实验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 点击数: 2391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6日 ZnX(X=O, S, Se, Te)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摘要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十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试点高校之一,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4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卢锡洪等5名同学申请的“ZnX(X=O, S, Se, Te)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研究”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指导教师为物理化学专业的童叶翔教授和李高仁博士。 ZnX(X=O, S, Se, Te) 是一种新型的Ⅱ-Ⅵ 族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光电、压电特性,在探测器件、发光器件、表面声波器件、气敏传感器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项目旨在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ZnO 和ZnO掺杂稀磁材料等系列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形貌表征、光学和磁学性质研究。 通过此项目的开展,项目组学生根据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热点,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出具有新颖纳米结构及实用意义的ZnO系列纳米材料,有机会利用多种先进表面物理技术对这些纳米材料进行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表征和研究,到目前为止共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J. Phys. Chem. C, Cryst. Growth Des.; Electrochem. Commun., Electrochim. Acta发表SCI收录的论文7篇。此项目的实施成效显着,

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熟悉了科研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为其进一步深造和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经费支持。 二、案例正文 (一)项目选题背景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4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卢锡洪等5名同学修完了《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和实验课后,掌握了材料制备、表征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处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介观化学充满了向往和兴趣。ZnX(X=O, S, Se, Te) 是一种新型的Ⅱ-Ⅵ 族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光电、压电特性,在探测器件、发光器件、表面声波器件、气敏传感器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此类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和性质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此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项目组选择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具有新颖纳米结构及实用意义的ZnX(X=O, S, Se, Te)纳米材料为题,得到了任课教师童叶翔教授和李高仁博士的大力支持,他们从2006年9月直接进入项目组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阅和研读文献、对ZnO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和表征进行详细了解;自学新的知识,开始实验方案设计,并反复推敲和论证,撰写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申请报告,获得教育部首批立项资助。 (二)项目成员的组成、特长、分工及成员间相互协调配和情况、导师指导情况本项目的申请由柯志海,卢锡洪,李林朋,包云玉,孔培健等5名同学共同提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李悦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 案李悦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学校名称:兴隆县半壁山镇车道峪小学 授课题目:磁铁的力量 授课教师姓名:李悦 指导教师姓名:徐银平、王海荣 一、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2)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铁制品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3)能与同学合作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3)能进行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材料:磁铁、曲别针、钉子、铝丝、订书钉、尺子、石头、铅笔、铜丝、铁丝、铁制品若干。

三、实验原理: 1、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2、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实验创新点: 《磁铁的力量》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这一课集实用性、开放性、生活性为一体,为了使学生认识磁铁的力量,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及两个探究实验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的认识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之所以形成以上“偏见”,是因为他们对磁铁的认识来自于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缺乏确切的证据。 我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磁铁让曲别针在空中跳舞”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磁铁的力量”。 第一个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种材质的物体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正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该实验原来的设计是给定实器材料。修改后,尽可能多的向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并且由学生搜集把他们所猜测的磁铁可以吸引的物体带到学校来验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把课堂延伸到了课余。通过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对所有检验的物品按照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两类物品各自的共同特点,最终得出结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按照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设计了第二个实验:探究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关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我们都有了很多收获。首先是对这种实验项目的进一步认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强调的是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不为得到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的知识,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回想一年来自己参加创新实验的经历,从开始对实验项目内容的理解认识到项目计划的讨论和确定,从对项目的整体把握到实验创新点的寻找,并制定详细的项目方案和进程,以及项目当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我所感兴趣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学到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积极总结的可贵精神。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勤于思考,主动进行实践环节。创新性试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实验,可以按照已有的实验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很多实验方法要去查找文献资料,去领会理解实验的内容,确定试验需要进行创新的方向。弄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努力实施,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独立的思考。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这时候要么去向老师、师姐求助,要么就是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答案,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独立的思考,然后和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结论,讨论之后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在创新方面,首先要明确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创新点不一定必须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照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所有的实践和工作都要围绕创新点来展开,不能偏离主题,当然,本着“不纯粹为了得到成果而实验”的想法,所以更不能凭着个人的主观臆想来猜测实验的结果,而是参照创新点有根据有目的的做出合理的预测,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完全尊重实验的科学性,然后再一点点地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 虽然项目进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本小组成员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应对,正是一次次通过努力越过难关给我们带来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也让我们体会到:世界上任何一个突破性、创新性的成就都是经过这样“平凡有点枯燥”的过程后一步步得出来的。在这次创新性实验当中,我们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既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在实践当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还有敢于迎接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务实态度,以及小组成员团队协作的工作方法,还有,通过实验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一个的创新实验同时也成为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专业综合创新实验

专业综合创新实验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专业综合创新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焦体峰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2008级化工工艺 姓名:孙坤 学号: 间甲基红、氮三乙酸与2-氨基苯并噻唑及2-氨基苯并咪唑 在有机溶剂作用下能否凝胶化的研究 摘要在70-80水浴中,使有关有机溶剂及各有可能组装成凝胶的物质经超声波混合均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待其冷却到室温后,观察其是否能发生凝胶现象。间甲基红和氮三乙酸都具有N的三键结构,在结构上也有分支,与2-氨基苯并噻唑和2-氨基苯并咪唑有可能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在某些有机溶剂的作用下有可能形成有机凝胶。本实验对间甲基红对2-氨基丙噻唑及2-氨基丙咪唑、氮三乙酸对2-氨基丙噻唑及2-氨基丙咪唑在相关有机溶剂作用下是否发生凝胶现象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凝胶;间甲基红;氮三乙酸;2-氨基丙噻唑;2-氨基丙咪唑 凝胶是常见的一种物质形态。目前,凝胶已经遍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机凝胶不同于水凝胶,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连续相。根据所用的凝胶剂的性质,有机凝胶也可以分为聚合物有机凝胶或小分子或小分子量有机凝胶。聚合物通过交联或缠绕形成的网络固定有机溶剂而成为物理和化学凝胶。同样的,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也可以通过物理作用形成足够长的聚集体,这些聚集体进一步相互交叠,从而诱导有机溶剂凝胶。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发现某些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能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Wt

2%)通过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使有机溶剂凝胶化,形成有机凝胶。其中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被称为小分子量有机凝胶剂,简称小分子有机凝胶。这类凝胶剂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就是在有机溶剂中都是通过特殊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疏溶剂、范德华力、静电、偶极、或π-π堆积作用等)自组装形成一堆结构,这些一堆结构经过交联缠绕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使有机溶剂凝胶化。 与大分子凝胶相比,小分子凝胶具有以下特点:(1)形成凝胶的胶凝剂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2)小分子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是相对有序的分子组装构成的,而不是无序的大分子链构成;(3)小分子凝胶从单体到组装体再到三维网络结构都是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形成的,而大分子凝胶则主要靠共价键形成三维网络结构;(4)小分子凝胶都属于屋里凝胶而大分子凝胶则主要为化学凝胶;(5)小分子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成真溶液而大分子凝胶的最小单元尺寸一般都在胶体尺寸范围,所以小分子凝胶可以实现凝胶-溶液相转变,而大分子凝胶不是。 1实验部分 1.1试剂 间甲基红,氮三乙酸,氮三乙酸,2-氨基丙咪唑,吡啶,甲苯,苯,硝基苯,四氢呋喃,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醇胺,环戊酮,正己烷,苯胺,丙烯酸丁酯,环己酮,正丁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DMF),1,4-二氧六环,无水乙醇。 相关分子结构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乐山市县街小学安琥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 一、实验名称: 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实验设计思路: 通过本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当物体的接触面的状态不同时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大小也可以以改变物体接触面的不同状态开始。使物体接触面变光滑和变粗糙,通过测量小车的运动(平行拉动和下降运动)形成数据,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当接触面不同的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也会不同,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改变接触面的状态,可以增大或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力。 三、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状况,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四、实验器具 小车,木板,测力计,砂纸,尺子,书 五、实验操作: 小组活动一: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 材料: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在木板一面粘上粗砂纸)

操作指南:把小车翻过来,连接上测力计,在木板的中间画上一条线,固定小车和测力计,拖动木板,让翻过来的小车分别在光滑板表面上,粗糙的表面上拖动,匀速拖到白线时读测力计的数字,并记录,再把小车放正(轮子朝下)再做一做。 相同的条件:小车测力计 不同的条件:光滑的表面粗糙的表面小车的正反面 实验结论: 1、接触面越粗糙,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越光滑,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小,(摩擦力越小) 3、接触面能滚动时,所用的拉力更小(滚动摩擦时摩擦力更小) 小组活动二:改变小车的状况探究摩擦力。 (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材料:小车、斜面。 操作指南:搭一个斜面,第一次让小车轮子朝上沿着斜面滑下去,第二次让小车轮子朝下沿着斜面滚下去,比较两次小车行驶的速度,说明什么道理?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006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融 日10 月5 年2013. 多功能助 力器实验题目: 绩成名姓孙翔 批阅教师实验日期 批阅日期同组成员 ****************************************************************************** 实验目的一、 1、发挥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将涉及内容和设计方法邮寄的融合到一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教2材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突破原有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束缚,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3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以及结合创新科学技术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所选课题的功能原理与工作原理分析;二、功能原理:多功能老人(残疾人)方便助力器,属于老人(残疾人)生活用建议坐便器结合起来的一款行动座椅、具。它是将老人方便助力器、多功能老年人(残疾人)用品,旨在协助老年人(残疾人)行动及上例如座板采用碳纤维,厕所,不仅如此,本项目还从材质上进行改革,整个产品易如拆装,并且满足产品设计轻量化原则;功能上透气舒适,方便在不用时将其拆卸,且便于更换损坏零件。工作原理: 行动不便的问通过支撑架的无力支撑作用解决老年人(残疾人)使得老年人行进题,将碳纤维材质做成坐板并使之安装在支撑架上,途中疲劳时可以坐下休息并且满座轻量化原则解决助力器笨重而不 便携带的问题;通过对坐板的改造,可以节省材料减轻产品重量,并且可以增加多功能助力器的另一功能——坐便器,通过提升坐便高度,帮助老年人解决起蹲不变的问题。本课题设计的创新点;三、、本课题将助力器、行动座椅、坐便器等功能综合一起;1 、产品结构简单易于拆装;2 3、产品材料新颖,牢固舒适; 4、产品设计采用轻量化原则;本课题设计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四、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20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1%2005年全国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而在我国,早在万人,占总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人口抽样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1490160%人口数的。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岁以上的人口是万人。占全国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是1041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可见在我国,老年群

[心得体会]创新实验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创新实验心得体会5篇 从xx年6月份开始,我们小组开始了广东省科研实验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指导教师是我校法学院的杨帆副教授。到现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过去了了。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 阅相关 __, 确定实验项目、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 并制定详细的 研究方案和步骤;对项目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到最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一步步走来,其中的辛苦与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其中的经验与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 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 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 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 急功近利,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这次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团队选取的题目是《打造现实版 __乐园的可行 性研究》,针对目前发展迅速的网络生活,设想打造一个把网络游戏等搬到现实生活中来的,加强亲友交流、亲近自然、放松自我的乐园。 在项目研究方面,我们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 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实验指导书

上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几乎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越是做到后面,越是进展得深入,我们越发觉自己不懂的太多了。就以项目中为乐园选址,需要考虑很多自然因素,这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水华,学理科的我们真的从来没听过这种地理、气候方面的专业术语,于是认真查阅资料。做项目的过程真是一个不断在学习的过程。而通常,除了寻找帮助,往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思考。 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实验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当然,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最好。有时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好像只能思考到这个程度了。这时要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的一步步得出来的。 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过程,真的感触很深,我们虽然只是个两人的团队,但是我们同舟共济,在项目中一直并肩前行,这种为同一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

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 引言 为了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应运而生。通过实施计划,高校可以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外,各省教育厅、各高等院校也纷纷推出省级和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各个高校内,学生踊跃参加各个级别的创新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软件工程专业走在了科技发展的最前端,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层出不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局限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那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将会同企业的要求产生巨大差距。在软件工程专业中大力推广创新实验,有助于学生学习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创新实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1当前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局限性 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学科发展速度快,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具备比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解软件项目管理方法和团队协作方法。在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下,学生更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普遍感觉软

件工程理论晦涩,实践能力较弱,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1传统教学的局限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偏重课堂讲授,实验多以小型验证型为主。软件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在课堂中不容易全部接受;验证型实验通常只验证基础理论,学生做完实验后仅仅是对基本理论有一个简单认识,很难做到对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更难做到综合运用。在软件公司中,软件项目的顺利完成是一个复杂工程,项目员工除了需拥有过硬的编程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等,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综合能力不容易得到提高,如果学生没有经过实际的团队项目开发锻炼,很难得到全方位提升。 1.2培养计划的局限 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学科知识一般分为多门课程讲授,每门课程再分成单独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才有机会综合运用各个课程的知识。软件开发强调的是软件工程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只有尽多、尽早地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才能掌握各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软件工程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 1.3理论教学和实践的差距 从目前软件公司的发展阶段来说,大部分公司从事的是行业软件开发,这些公司对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要求较高。然而,高校强调的是基础理论的学习,公司频繁使用的知识(如J2EE编程技术、IT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等)在高校中均被列为选修课或考查课,导致学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

机械创新设计 指导书 机械设计教研究室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设备和工具 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 1)五种平面低副Ⅱ级组,四种平面低副Ⅱ级组,各杆长可在80-340mm内无级调整,其他各种常见的杆组可根据需要自由装配; 2)两种单构件高副杆组 3)八种轮廓的凸轮构件,其从动件可实现八种运动规律: ⅰ)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近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20°,凸轮标号为1; ⅱ)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2; ⅲ)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50°,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3; ⅳ)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80°,凸轮标号为4; ⅴ)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近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20°,凸轮标号为5; ⅵ)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6; ⅶ)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50°,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7; ⅷ)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80°,凸轮标号为8; 4)模数相等齿数不同的7种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分别为17,25,34,43,51,59,68,可提供21种传动比:与齿轮模数相等的齿条一个。 5)旋转式电机一台,其转速为10r/min。 6)直线式电机一台,其速度为10m/s。 2、平口起子和活动扳手各一把。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要求预习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机构创新模型; 2、选择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