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地构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地构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地构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龙)

第一章绪论

1. 大地构造学:研究整个地球(岩石圈或大陆地壳)的组成、结构、运动和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2. 大地构造学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全球及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环境评价建立动力学模型。

3. 地球动力是研究地壳形成演化基本动力的大地构造学分支,它是各种学说的立论基础,是当今地质学中最热门的话题。

4.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变形研究;(2)地质体成因研究;

(3)壳幔结构和动力学研究;(4)地球演化史研究

5. 区域地质学的任务及内容:

任务:区域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大地构造理论,研究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揭示其岩石圈形成、发育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类地质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

研究内容是:(1)区域岩石圈组成和结构研究;(2)区域构造学研究

(3)区域岩石学研究;(4)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3. 区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构造分析法;(2)将今论古方法;(3)构造类比法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起源

1. 对地球更深部的了解只能通过间接的地球物理手段来研究,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2. 地球内部结构主要是通过对地震波以及由大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的观测和研究确定的。

3. 1909年,莫霍洛维奇(Mohorvìcic)根据地震波的走时,算出地下56 km深处存在一间断面,其上物质的波速为5.6 km/s,其下为7.8km/s。后来称这一间断面为莫霍面或M面,这个面以上的圈层称为地壳。

4. 1914年,古登堡(Gutenberg)根据地震波走时,测定出在2900 km深度处存在一间断面。后来称这一间断面为古登堡面或G面,这个面以下的部分为地核,以上直至地壳底部的部分为地幔。

5.布伦(Bullen,1963,1975)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速度分布,将固体地球分为7层:地壳为A层,地幔为B、C、D三层,外核为E层,内、外核的过渡区为F层,内核为G层;后来他又根据新的资料,把D层分为D’和D”层。

区域深度范围/km 名称P波和S波速度的特征

A 0~33 地壳复杂

B 33~410

上地幔梯度正常

C 410~1000 梯度较大

D’1000~2700

下地幔梯度正常

D”2700~2900 梯度近于零

E 2900~4980 外核P波梯度正常

F 4980~5120 过渡区不详

G 5120~6370 内核梯度很小

6. 岩石圈:地球表面至低速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的部分。而将其下的低速层称为软流圈。岩石圈分为地壳岩石圈和地幔岩石圈。

7. 一般将地壳分为大陆型地壳、大洋型地壳和过渡型地壳三大类。平均而言,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比大洋地壳老,也比大洋地壳的密度小。就化学和矿物成分而言,这两类地壳也明显不同。

8. 低速高导层:指地壳中地震波速低、电导率高的部分,其深度与过去的所谓康氏面相当。

9. 韵律性:指地球历史中某一事件的时大时小、时强时弱的交替变化,它既包括时间长度严格相的物理学上的周期、时间长度不严格相等的准期和地质学中的特定术语旋回,而又具有更广泛的节奏的含义。以它们的代表性事件为参考,在109~10-3年时间尺度范围内划分出长韵律、中韵律、短韵律和微韵律四个层次、12个韵律级别。

第三章地球动力学的主要假说

1. 任何一种合理的地壳动力学或地球动力学假说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①能对全球的构造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构造演化过程作出解释;

②所依赖的动力因子既有足够的能量,其作用方式又能合理地说明构造变形场的特征;

③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地球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2.地球收缩说:假定地球起初是一个炽热的天体,早期分异出一个铁质的核部和一个基本上是硅质的幔部。幔部从液态铁核处的基底开始向外凝固,通过传导逐渐变冷。

3.地球膨胀说:认为地球一直在不断膨胀,膨胀说假定地球是由若干层组成的,最顶上一层代表地壳,其下相邻的一层代表膨胀层。造山效应就发源于这个膨胀层,所产生的应力又转而使地壳屈服。这一假说对岛弧和海沟的形成以及造山要素之间的联系可作出解释,特别是能解释海洋造山运动。

4.地球自转说:全球巨型构造体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有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三种类型,且各种扭动构造可以看做是纬向、经向构造的变种。

在地壳的许多部分,虽然各有区域性的特点,表现不同的运动方式,但它们总的运动方向有一定的规律,即不是经向水平错动,就是纬向水平错动。经向水平错动有把地壳上层物质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推动的趋势;纬向水平运动有把大陆向东、西两方面分裂,南北大陆相对扭动和大陆西部边缘挤压成为褶皱山岭的趋势。

5. 地幔对流-传送带模式:认为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完全取决于深部地幔的对流环。板块被冷的、重的、向下运动的地幔所带动而产生俯冲作用,在热的、向上运动的地幔影响下造成洋底板块扩张,上部地幔的水平运动带动了板块的水平运移。

6. 涌流构造说:冷却凝固的岩石圈块段塌陷到软流圈中时,部分岩浆按重力法则上涌,一直达到岩浆密度与周围岩石密度基本平衡的位置上才会稳定下来。这一过程像巨型液压机一样,遵循帕斯卡定律,能将所受压力通过岩浆的涌动传递到各个方向。

第四章 地槽地台说

1. 地槽:指地层厚度巨大、岩层强烈褶皱、呈狭长带状 分布的山脉,它曾经是地壳强烈活动区;

2. 地台是地层厚度较小、岩层褶皱平缓、甚至近乎水平、地势平缓的广大地区,它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

3. 复理石沉积组合:主要由泥灰岩、砂岩、钙质页岩、泥岩,与砾岩、砂岩、硬砂岩组成具明显韵律层的沉积组合,其特征是厚度大,通常 很少含化石,具薄层的递变层理,形成于海洋浊流环境。

4. 磨拉石沉积组合:又称红色沉积组合,厚度大、具有交错层理,无递变层理,由砾岩、砂岩和页岩等组成。

5. 列表说明地槽地台的主要特征:

6. 优地槽和冒地槽:

优地槽:靠近大洋的一侧,称内带,包括一个优地向斜和一个以大洋为界的优地背斜脊,基底属于洋壳,构造活动较强,有蛇绿岩套,沉积物以浊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夹火山熔岩;(一种以拗陷过程中伴有强烈海底岩浆喷溢,形成地质特征

地槽 地台 形态特征 呈狭长的条带状,长达数百至数千千米,宽仅数

十至数百千米 呈近方圆形的块状,面积广大,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

地貌特征 宏伟的长条形山脉 地势平坦

地层特征 厚度巨大,沿地槽走向分布,岩性复杂岩相、厚度变化大 厚度不大,相当同期地槽沉积厚度

的十分之一,岩性、岩相、厚度较

稳定

沉积建造 硬砂岩建造、复理石建造、磨拉石、细碧角斑岩建造等 石英砂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红

色碎屑岩建造、含煤-铝土-铁质岩

建造等

构造形态 复杂,褶皱强烈,形成巨大紧密线形褶皱,断裂发育,走向逆断层、逆掩断层、深断裂众多

简单,褶皱微弱,岩层产状近水平,

形成宽缓短轴褶皱,深断裂主要发

育于地台边缘 岩浆活动 强烈,不同时期有不同岩性、不同类型和产状的

岩浆岩;早期以基性-超基性岩浆的海底喷发与

小型侵入体为主,中期以中酸性-酸性岩浆的大

规模侵入为主,晚期以碱性系列岩浆喷发活动和

小型浅成侵入活动为主

微弱,仅局部沿断裂有少量侵入体和喷发岩分布 变质作用 岩石常遭受一定程度的区域变质

岩石一般无区域变质现象 矿产特征 以内生矿产为主,伴随不同时期的岩浆活动有相

应的矿产类型:早期为Cu 、Fe 、Cr 、Pt 等;中期为Cu 、Mo 、W 等多金属矿产;晚期为稀有金属

和多金属矿产

以外生矿产为主,如Fe 、Mn 、P 、Al 、煤、石油、膏盐等 地球物理 多为地震活动带;M 面深;具异常上地幔;重力

异常呈带状展布;磁异常呈一定规模沿走向线性

分布;热流值高 无异常上地幔;重力异常为低负值,不规则,变化平缓;磁异常常呈宽缓的不规则形;异常幅度变化

较小;热流值低

细碧角砾岩沉积组合为特征的地槽,它的沉积物巨厚,且多为深水相浊流沉积。)冒地槽:靠近大陆的一侧,称外带,由一个冒地向斜沟和一个冒地背斜脊组成,基底属于陆壳,构造活动较弱,沉积物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岩为主,火山物质没有或很少。(以缺乏喷溢火山岩的巨厚沉积岩系为特征,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占优势。)

7. 边缘坳陷、山前坳陷、山间坳陷

边缘坳陷:地槽褶皱隆起的过程中在地槽与地台之间的形成的狭长带状坳陷,具有过渡性质,即靠近地槽一侧与地槽特征相似、靠近地台一侧与地台特征相似。边缘坳陷的形成标志着地槽生命的结束。

山前坳陷:相邻地槽褶皱隆起的过程中在中间地块边缘形成的狭长带状坳陷。

山间坳陷:地槽褶皱山系之间的洼地,形态、规模各异,可以是坳陷也可以是断陷。

8. 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是指地壳垂直于地表方向,即沿地球半径方向的移位运动。往往引起海水进退,在剖面表现为岩性、岩相、厚度的变化。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平行于地表方向,即沿地球切线方向发生位移的运动。常使岩层发生褶皱,逆冲断层,逆掩断层和平移断层。

9.地盾:地台上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褶皱基底广泛出露地表。

10.地轴:地台相对活动性较大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褶皱基底广泛出露地表,呈长条形轮廓,区内断裂、岩浆活动较强烈。

11.石灰岩沉积组合:主要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化的石灰岩组成,成分纯净。

12. 造陆运动和造山运动

造陆运动是指地壳上广阔地区总体垂直升降,其影响范围广,但幅度不大、速度缓慢、内部相差异分化小,代表相对稳定的地壳运动类型。造陆运动往往引起大规模的海水进退和海陆变迁,但岩层变形极为微弱。

造山运动是指地壳上狭长的活动地带,由于水平的挤压作用,地壳在短期内急剧压缩,引起岩层的强烈变形,形成复杂的线形褶皱以及大型逆掩断层、冲断层,代表了相对活动的地壳运动类型。

13.地槽旋回和构造旋回

地槽旋回是指某一个地槽从开始下陷接受沉积到最后褶皱上升成为褶皱山系的整个发展过程。

构造旋回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全球性相当一批地槽大体上同步经历了各自的地槽旋回的现象。

14.地槽假说的不足:①对海洋构造无能为力;②将地壳划分为地槽、地台两种基本构造单元不足以概括全球地壳的构造类型;③用槽台转化模式解释地壳构造的发展演化不能解释各地质时期动力环境的多样性;④在分析地壳运动时,多数学者只注重垂直运动而忽视了水平运动,学术思想体系基本属于海陆固定论;⑤各级构造名称繁杂,使地槽的概念陷于混乱。

第五章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论点:

①石炭纪以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和一个大洋,前者称为泛大陆或潘基亚联合古

陆、后者称为泛大洋;

②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的硅镁层之上;

③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联合古陆逐渐破裂、分离,产生离极漂移和向西漂移,造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④大西洋、印度洋是在大陆分裂漂移的过程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⑤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的过程中,前缘受到挤压褶皱形成山脉,后缘由于硅镁层的粘结、拖曳而脱落形成岛弧、岛屿。

该学说的主要证据:

1)大西洋两侧陆块拼合的吻合性;2)古气候和古生物依据,不同大陆发现同种动植物化石;3)地质依据,加里东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有许多相同之处4)古地磁学证据,世界不同陆块古地磁纬度与现今所处的纬度有很大差别。

2. 海底扩张学说的基本论点:

①洋中脊是洋壳生长的地方,称为增生带。地幔物质由洋中脊轴部裂隙涌出,冷凝成为最新洋壳;后形成的洋壳将先形成的洋壳从洋中脊轴部依次向两侧推开,海底洋壳的年龄随着与洋脊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②当洋壳到达海沟时俯冲、下沉、熔融,重返软流圈,所以海沟俯冲带又称为消减带。

③地球的总体积或海盆的总容积基本不变。

④海底扩张起因于地幔对流,洋中脊是对流体上升带或发散带,海沟是对流体下降带或汇聚带。

⑤大陆硅镁层驮于地幔对流体之上,犹如坐在传送带上一样被移动。

主要依据:①大洋洋壳厚度的均一性;②洋底年龄自洋中脊向两侧变老;

③洋底沉积物向洋中脊轴部变薄、变新;④海底磁异常平行洋中脊延展;

⑤洋壳存在转换断层(是横切大洋中脊的一种剪切断层,由于断层的活动与大洋中脊的扩张同时进行,结果使水平错动仅发生在两侧洋脊段之间,且断层的水平位移方向与两侧洋脊段的错动方向正好相反。)

3.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分成弹粘性的岩石圈和粘性软流圈,下垫弹粘性的中圈。岩石圈在软流圈表面作相对运动;

2)岩石圈在侧向上分成数目有限的大、小板块,它们是刚性的和相对稳定的,并按球面运动规律不断改变着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

3)板块边界分为分离扩张型、俯冲会聚型和平移剪切型(或转换型)三种类型;4)板块在离散边界处的扩张增生得到会聚边界处俯冲消减的完全补偿,地球体积保持不变。

5)地幔中的热对流是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4. 何谓威尔逊旋回,论述威尔逊旋回的六个阶段,列表说明各阶段的特征,并举现代的实例说明。

答:威尔逊旋回指大陆裂解到大洋开闭的整个过程。威尔逊将大洋盆地的形成及其构造演化归纳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和遗迹期6

个阶段,各个阶段的表述如下:

1)胚胎期,大陆地壳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上拱,岩石圈破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2)幼年期,地幔物质上涌、溢出,岩石圈进一步破裂,开始出现洋壳,形成陆间裂谷,如红海、亚丁湾;

3)成年期,洋盆扩大,洋中脊形成,出现成熟的大洋盆地,如大西洋;4)衰退期,随着海底扩张,洋盆一侧或两侧出现海沟,俯冲消减作用开始进行,洋盆缩小,边缘发育沟弧体系,如太平洋;

5)终了期,随着俯冲消减作用的进行,两侧大陆靠近,发生碰撞,边缘发育年轻的造山带,其间残留狭窄的海盆,如地中海;

6)遗迹期,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海域完全消失,形成年轻造山带,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

威尔逊旋回的各阶段特征:

阶段实例主导

作用

特征形态典型火山岩典型沉积

变质作

Ⅰ胚胎期

东非裂谷扩张并

抬升裂谷

拉斑玄武岩溢

流,碱性玄武岩

中心

少量沉积作用

可忽略

Ⅱ幼年期红海、亚丁湾扩张陆间海

拉斑玄武岩溢

流,碱性玄武岩

中心

陆架与海盆沉

积,有蒸发岩

可忽略

Ⅲ成年期

大西洋扩张

有活动中

脊的洋盆

拉斑玄武岩溢

流,碱性玄武岩

中心,但活动

集中于大洋中

有丰富的陆架沉

少量

Ⅳ衰退期太平洋收缩有俯冲边

缘的洋盆边缘的安山岩

及花岗岩、闪长

大量源于岛弧的

沉积物

局部广

Ⅴ终了期地中海收缩并

抬升

年轻山系

边缘的火成岩

及花岗闪长岩

大量源于岛弧的

沉积物,但可能

有蒸发岩

局部广

Ⅵ遗痕喜马拉雅山收缩并

抬升

年轻山系少量红层广泛

5. 何谓板块俯冲,它包括哪三种类型,各自特征如如何。

答:板块俯冲是指一个岩石圈板块的全部或一部分向下潜入相邻的另一个岩石圈板块之下,包括B型俯冲、A型俯冲和C型俯冲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别。

3种俯冲的特征对比

特征B形俯冲A形俯冲C形俯冲

大地构造位置俯冲造山带的大洋一侧火山岛弧大陆一侧或

陆-陆碰撞造山带一侧

大陆褶皱带和山前凹陷

盆地结合部位

发育阶段板块俯冲阶段板块碰撞阶段板块拼结之后

冲断带的发育程度冲断带宽度大于100-200km 冲断带宽度仅20-60km 俯冲前的构造背景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火山弧后盆地大陆褶皱带

中浅部构造形态倾向大陆的叠瓦状消减

倾向造山带的冲断带

老褶皱山系前缘,俯冲带

倾向褶皱山系

深部地壳结构洋壳向大陆边缘俯冲基底与盖层滑脱形成

薄皮构造

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多层

次的塑性层发生滑脱

动力学特点由于洋脊扩张迫使洋壳

向陆壳发生俯冲

由于B型俯冲在大陆

一侧形成的配套俯冲

由于山前盆地沉积和构

造负载,和邻区板块活动

触发形成的复合作用

沉积盆地形成脊背前陆盆地,由陆

相沉积向海相沉积

形成周缘前陆盆地,以

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

形成山前凹陷盆地,以厚

度巨大的陆相沉积为主

6. 板块边界的3种基本类型:汇聚型、离散型、转换断层型。特征如下:

类型运动

方向

应力

状态

地震

在岩石圈演

化中的作用

两侧板块

的地壳性

构造带实例

离散型垂直

于边

界的

背离

运动

拉张浅震,正断层型

大陆岩石圈

分裂,大洋

岩石圈生长

陆壳—陆

大陆裂谷带(东非

裂谷带)

洋壳—洋

大洋裂谷带(大洋

中脊)

汇聚型垂直

于边

界的

相向

运动

挤压

浅震、中震、深

震,冲断层型,

并随深度变化

大洋岩石圈

消亡,大陆

岩石圈生长

洋壳—洋

洋内弧—沟系(岛

弧型)

陆壳—洋

陆缘弧—沟系(安

第斯型)

陆壳(或

渡壳)—

陆壳

陆—陆碰撞带(喜马拉

雅、阿

尔卑斯等)

转换型平行于边界

的走滑运动

剪切

浅震,

走滑断

层型

不生长,不

消亡

各种类型

转换断层(圣安德烈斯

断层等)

7. 何谓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简述它们主要的地质特征。

答: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洋盆的过渡带。

被动大陆边缘: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早期裂开阶段位于板块内部,随后被动地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这种陆缘上主要的动力作用是沉积作用,沉积组

合属冒地槽型沉积,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变形。

活动大陆边缘:又称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是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这种大陆边缘活动性较强,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沉积组合属优地槽型沉积。

8.何谓火山弧?陆缘弧和洋内弧各有哪三种情况?

答:火山弧也称为岛弧,大多位于洋、陆交界部位,弧的凸面一般朝向大洋,与海沟一起共同组成沟—弧系。火山弧是大洋板块从海沟下潜到一定深度后因温度升高而局部熔融,熔熔体上升到地表的产物。直接发育在大陆型地壳之上的火山弧称为陆缘弧,直接发育在大洋型地壳之上的火山弧称为洋内弧。

陆缘弧根据所处的构造位置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展布于大陆侧缘,也称为山弧,一个大洋板块直接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的过程中形成的,如南美西海岸;

②以陆棚浅海与大陆相隔,如台湾和苏门答腊岛等;

③以具有大洋型地壳的边缘海或弧后盆地与大陆相隔,也称为边缘弧,它是弧后盆地扩张导致陆缘分裂和漂移,裂离的大陆碎片离开大陆主体而形成的,如日本岛弧、琉球岛弧。

洋内弧根据所处的构造位置可分为三种情况:

①弧体本身为大洋型地壳,弧后无扩张作用,是一个大洋板块向另一个大洋板块之下俯冲的过程形成的,如阿留申岛弧;

②原来为一个岛弧,后因扩张作用一分为二,靠近海沟的称火山弧、远离海沟的称残留弧或死弧,两者之间为弧间盆地,死孤之后为不活动的边缘海盆地,如马里亚纳群岛;

③火山弧位于海沟靠洋一侧。

9.板块构造学说对地槽、地台的解释。

答:①地台:巨大的大陆型地壳,构成大陆板块的核心。②地槽:可与大洋盆地相联系,因为在地槽褶皱山系中保留有古大洋的残骸。其中:冒地槽相当于陆缘浅海至半深海,优地槽相当于岛弧、深海沟及深海盆地。③地槽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始终占主导地位。④地槽的发展史就是大洋盆地的发展史

10. 何谓始板块构造和古板块构造?简述古板块构造的研究方法。

答:始板块构造是指新元古代全球性罗迪尼亚超级大陆形成以前的板块构造,它不同程度地保存在古板块之中。

古板块构造是指罗迪尼亚超级大陆形成以后、潘基亚超级大陆形成以前的板块构造,它不同程度地保存在现代大陆板块之中。其研究方法包括:1)造山带的研究:会聚型边界作为寻觅古板块遗迹的重要线索,以及划分古板块边界的主要依据。

2)超岩石圈深断裂带的确定:古俯冲带是一个古超岩石圈深断裂带,古超岩石圈深断裂带的存在常常可以代表古板块的边界。

3)蛇绿岩套:亦称蛇绿岩,它既不是单纯岩石学名称术语,也不是岩石地层名称,而是一套基性—超基性岩和深海含放射虫的硅质岩的共生组合体,代表了洋壳的典型剖面。造山带中存在的蛇绿岩套是古洋壳的残块,可以代表已消亡的海洋,它通常平行于俯冲带呈窄条状断续展布。

4)混杂堆积:混杂岩不同于变质岩中的混合岩,也不是一个岩石地层名称。它是在板块俯冲作用下,不同地点、不同成因、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岩石或沉积物,经过破碎作用和混杂作用所形成的复杂混合体。在这种混合体中,岩块与

岩块之间以及整个混合体与围岩之间都呈断层接触或被剪切面所限制。

5)双变质带:两个板块相撞,在俯冲一侧的上面和仰冲一侧的下面,或者说在海沟的靠陆一侧,由于海沟热流温度较低,带着冷岩石俯冲,再加上下冲的压力很大,常常形成以蓝闪石片岩为代表的蓝片岩带(其中杂有大量玄武岩和蛇纹质岩石),称为高压低温变质带。在仰冲板块的一侧(相当岛弧或大陆边缘的火山岩带),其下俯冲带因摩擦熔化消失,导致岩浆的形成、侵入或喷出,并常在侵入岩的接触带上形成低压高温变质带。

6)地磁极游移轨迹:板块俯冲过程,也就是其上所驮的两个大陆相向移动、接近以至最后碰撞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在碰撞前两个大陆应具有不同的磁极游移轨迹;碰撞之后两个大陆应具有互相接近或重合的磁极游移轨迹。

7)岛弧成分极性的研究:岛弧成分极性是指组成火山弧的岩石组合化学成分的空间变化规律。两板块相互作用导致岩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规律的出现,从海沟向大陆方向,随着俯冲带深度加大,火山岩的岩性组合和地球化学性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8)构造极性的研究:构造极性是指区域构造演化方向的规律性。两板块相互作用,导致构造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规律的出现。陆、陆碰撞时,一般是含有较老前寒武系岩石圈一侧的大陆板块为俯冲板块;仰冲板块前缘出现指向外的前陆冲断带;在较小尺度上的前陆盆地,也是从造山带一侧向毗邻克拉通方向发展。

9)沉积极性的研究:沉积极性是指沉积建造的空间分布规律。两板块相互作用,导致沉积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规律的出现。由于板块边缘的沉积组合从大陆向海洋呈特有规律的变化,通过沉积组合及组合序列的分析,有助于确定古海沟,即俯冲带的位置。

10)内生矿产极性的研究:内生矿产极性是指内生矿产的空间分布规律。两板块相互作用,导致内生矿产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规律的出现。由于板块边缘内生矿产的分布从海沟向大陆方向具有一定的水平分带现象,利用这一现象有助于判别古俯冲带的位置及其倾斜方向。

11)古生物、古气候反常现象的研究:无论海相或陆相生物的生态都和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若见有反常现象,就有可能是古板块活动造成的。

11. 板块构造说在大陆遇到的主要问题。

答:大陆软流圈不具全球性问题、非威尔逊旋回演化问题、大陆垂向增生和消减问题、大陆结构的多层性及藕合与非藕合性问题、大陆构造变形力源的多元、多源性问题

第六章地幔柱构造说

1. 热地幔柱与冷地幔柱的含义。

答:在深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从核-幔交界处的D″层涌起、并透穿岩石圈的一股由热地幔物质流构成柱状体,称为热地幔柱;与热地幔柱上升流相平衡的、通过地幔其它部分缓慢向下运动的回流,称为冷地幔柱。

2.何谓地幔柱构造体系,包括哪些构造系统?

答:地幔柱构造体系是指地幔柱构造作用过程及其产物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热地幔柱和冷地幔柱两个构造体系,分别构成印张构造体系和挤压构造体系。

热地幔柱构造体系包括热点、大陆裂谷、大洋扩张3个构造系统;冷地幔柱

构造体系包括地球演化不同阶段的前寒武纪硅铝壳造山、显生宙硅铝壳/洋壳造山两个造山系统,前者又包括硅铝壳/洋壳碰撞造山构造。

亚系统和洋壳俯冲岛弧构造亚系统。

1)热点构造系统:是指热点构造作用过程及其产物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发育于地球演化各地质时期。

热点构造系统包括大陆内部非造山热点环状或放射状构造岩浆活动区(碱性花岗岩、层状镁铁质杂岩、碳酸岩、碱性岩、超基性岩、斜长岩等)、大陆内部热点轨迹、大陆内部热点头尾构造物质时空演化等构造系列和大洋洋岛-岛链热点轨迹构造系列。

2)大陆裂谷构造系统:大陆裂谷构造作用过程及其产物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广泛发育于地球演化各地质时期,特别是元古宙,与联合大陆裂解构造作用及产物相对应。

大陆裂谷构造系统包括三联点、夭折坳拉谷等各种陆内、陆间裂谷构造系列。

3)大洋扩张构造系统是指大洋扩张构造作用过程及其产物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发育于显生宙,主要表现为大洋扩张的离散板块边界构造作用及其时空演化的产物。

3. 简述热地幔柱存在的证据。

答:①局部高热流值和相关的火山活动(热点)出现在远离板块边界的地方;②热点几乎静止不动,不随板块漂移而移动,暗示其起源于活动岩石圈之下的深部地幔;③热点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同于离散板块边界、起源于浅部地幔的玄武岩,说明其源区是比软流圈更深的地幔;④位于热点之上的大洋岛屿通常具有规模较大的地形隆起,这需要有额外的幔源热能使岩石圈膨胀;⑤地震层析技术揭示,冰岛地幔存在一个低速柱状物质流,至少延伸至400km以下,热地幔直径为300km;⑥高温可能是造成热地幔柱中低速物质的主要原因。

4.幔枝构造的组成和断裂构造体系。

答:幔枝构造一般由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盖层拆离滑脱层、上叠火山-沉积盆地等3个地质单元组成。

1)核部岩浆-变质杂岩断裂体系:一般位于幔枝构造的核(轴)部,出露形态多与起控制作用的主干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一般呈等轴状、浑圆桩、长恒状;出露面积为几十~几百平方千米。

核部岩浆-变质杂岩由变质岩和岩浆岩组成。变质岩往往为基底变质结晶岩系,变质程度多为绿片岩相至麻粒岩相;岩浆岩体多沿轴部韧性剪切带成串展布,或出露在多组韧性剪切带的交会部位,往往呈现多期次侵入的环带构造;在岩体附近往往发育大量脉岩,它们构成统一的岩浆演化序列。

2)外围盖层拆离滑脱层断裂体系:核部岩浆-变质杂岩之上的所有盖层岩石。当幔枝构造开始形成时,在强烈的岩浆活动及其热动(浮)力作用下核部岩浆- 变质杂岩隆升,上覆盖层发生穹状变形并可发育环状、放射状构造;当核部岩浆-变质杂岩继续上隆时,盖层岩石开始下滑拆离,并表现出以正向拆离滑脱为主的正断活动。

3)上叠火山-沉积盆地断裂体系:叠加在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沉积盖层之上,呈地堑式或箕状,往往以断陷盆地的形式出现,并常以一组陡倾正断层控制着盆地边缘。在空间上,控盆断裂往往呈铲式,上部产状较陡、下部产状变缓。有些大规模的控盆断裂甚至可以拆离到上地壳底部,有的深达中地壳低速高导层。

第八章沉积盆地及其构造特征

1. 何谓沉积盆地?其成因机制有哪三种模式?

答:沉积盆地指地球历史上长期处于沉降状态并被厚层沉积物充填的盆地(盆地是指地壳表面三度空间上的凹地)。

沉积盆地的成因机制有重力作用、热力作用、压力作用三种模式。

1)重力模式:指沉积载荷作用引起岩石圈弯曲而出现坳陷,同时借助于相转换假说,提出沉积荷载可能触发辉长岩一榴辉岩的相变,相变既可能加大沉降幅度,也是盆地后期抬升的原因。

2)热力模式:指热膨胀引起岩石圈最初隆起并遭受剥蚀,随后的冷却又引起岩石圈下沉而出现坳陷。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密度大的基性、超基性物质侵入,引起下部地壳密度加大而下沉(底侵作用与拆沉作用);还有一种可能是下地壳的密度增加,是由于热事件引起岩石变质成麻粒岩或榴辉岩引起的。

3)应力模式有四种假设:①张力作用下,正断层产生的地壳楔沉降;②挤压力作用下,隆起前缘的均衡下降;③地壳扩张时,下部地壳拉伸减薄引起上部脆性地壳的破裂下沉;④由平移或转换断层引起地壳的局部沉陷。

2. 沉积盆地分类中主要遵循哪四个基本原则?根据板块构造的观点沉积盆可分为哪4大类?

答:基本原则:

1)盆地所处的基底地壳类型;2)盆地在板块构造中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

3)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即盆地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板块相互作用的关系;4)盆地发育的时代。

按板块构造的观点划分的沉积盆地类型:

裂陷构造环境

聚敛构造环境

走滑断

裂构造

环境

克拉通

构造环境俯冲

构造环境

碰撞

构造环境

大陆内裂谷盆

地海沟盆地

残留洋盆地

走滑

盆地

克拉通内

部坳陷盆地

大陆间裂谷盆地弧前盆地周缘

前陆盆地

克拉通内

部断陷盆地

坳拉谷盆地弧间盆地

弧背

前陆盆地

克拉通边

缘坳陷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

盆地弧后盆地

山前

凹陷盆地

克拉通边

缘断陷盆地

大陆边缘

裂谷盆地

山间盆地

3.何谓周缘前陆盆地?它有哪些特征?

答:周缘前陆盆地位于陆—陆碰撞造山带的褶皱—冲断带与板块之间,是在

缝合带的俯冲板块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前陆盆地。

特征如下:①在横剖面上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沉积较厚、构造变形强烈,靠近大陆一侧沉积较薄、构造变形微弱;

②以异常高的堆积速率为特征,以碎屑沉积为主,物源主要是造山带,也可来自翼部克拉通;

③盆地下部可能为海相、海陆交互相及三角洲相沉积,向上则主要是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沼相沉积及山麓相堆积;

④盆地沉积物下部是同造山期或造山前形成的复理石沉积,之上是造山后或同造山期形成的磨拉石沉积。

4.何谓弧背前陆盆地?它有哪些特征?

答:弧背前陆盆地位于大陆基底之上,与大陆边缘弧之后的前陆褶皱冲断带毗邻,是与大陆岩石圈的部分俯冲有关的一种前陆盆地。弧背前陆盆地的板块位置离蛇绿岩套较远、距岩浆弧带较近。

弧背前陆盆地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位于大陆地壳上,其活动翼是前陆褶皱带而不是岛弧,多数前陆盆地的发展与薄皮冲断带有关,少数发育在厚皮基底隆起带;②具有规模大、演化时间长的特征(几百km宽、几千km长、上千km厚的地层充填和10~100Ma的演化时间);③冲断带在横剖面上是楔形的,毗邻造山系核部,向大陆内部变薄;盆地沉积在横剖面上也是楔形的,紧靠冲断带边缘处最厚;④底部是造山期后的磨拉石,有明显的不整合;⑤相对其他弧后盆地而言,弧背前陆盆地是压性盆地。

5. 何谓坳拉谷盆地?特征如何?

答:坳拉谷盆地指以正断层为边界、发育于克拉通内的槽地或地堑,有以下特征:①出现在大陆边缘的凹入部位,与陆缘近于垂交;②近陆缘处活动性大,越向大陆内部下陷幅度越小,直至最后消失;③其生成时期与大陆破裂同时,初期为一狭窄的地堑(系),后期转化为宽阔的拗陷,结束时无明显的构造变形;

④如有岩浆活动,以碱性火山活动占优势;⑤具有地壳增厚和正的布格异常的特殊组合。

6. 列表说明山前凹陷盆地与前陆盆地的区别。

特征山前凹陷盆地前陆盆地

区域构造位置位于造山带或活动隆起

带与微陆块之间位于俯冲造山带或碰撞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

发育阶段

造山带形成之后数亿年俯冲造山阶段或碰撞造山阶段

动力学背景

与陆内的C型俯冲有关与洋、陆俯冲形成的B型俯冲或陆、陆碰撞形成的A型俯冲有关

区域应力起始于伸展环境,后期

被挤压环境改造

一直处于挤压环境下

盆地发育特征一般在造山带前仅发育

一个

在造山带前缘成群、成带分布

沉积特征以巨厚陆相沉积为主,

陆相磨拉石发育以海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陆相磨拉石发育

盆地沉降机制沉积负载为主,构造负载为次构造负载为主,沉积负载为次

构造样式平面上为箕形凹陷,剖

面上为反转构造

平面上为箕形凹陷,剖面上为

冲断构造

7. 何谓叠瓦构造、双重逆冲构造、反转构造?

答:叠瓦冲断层又称叠瓦构造,由相互叠置且倾向相近的一系列逆冲断层和象瓦片一样的断片组成,各断层的上盘依次相对上冲,呈屋顶盖瓦式或鳞片状依次叠覆,故称叠瓦构造。

双重逆冲构造,又称双重构造、双冲构造,是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次级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片组合而成。

反转构造是一种叠加、复合构造,是同一地质体由于不同地质时期的应力改变造成伸展或压缩构造的垂向叠加。

第九章造山带及其构造特征

1. 何谓造山作用?造山作用存在的主要标志包括哪些?

答:造山作用,亦称造山运动,是指形成造山带的复杂漫长而连续的构造过程。具体地说,是在地球深部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岩石圈发生剧烈构造变动、物质成分重组、结构重建等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

造山带是地球上部由岩石圈构造运动所造成的狭长强烈构造变形带,并往往在地表形成线状、相对隆起的山脉。

磨拉石沉积组合是一套以陆相为主的巨厚的砾岩和砂岩占优势的沉积组合,产出于山间坳陷和边缘坳陷。

造山作用存在的标志:角度不整合、磨拉石沉积组合、沉积组合性质的突变、强烈的构造变形、普遍的动力变质作用和剧烈的岩浆活动。

2.造山带研究的基本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哪三种?

答:①地槽假说的地槽回返造山说,认为造山带是地壳内相对固定的沉积槽地及其垂向回返成山;

②板块构造的俯冲—碰撞造山说,认为造山带是岩石圈板块侧向运动中相互作用,大洋与大洋板块或大洋对大陆板块俯冲、大陆与大陆板块碰撞的构造产物;

③多成因造山说,认为大陆造山带是多种多样地质作用造成的,提出了“板内造山作用”、“薄皮板块构造”、“地体说”、“碎屑流说”、“岩石圈分层说”等多种成因造山说。

3.全球造山带大致可分为哪五个造山带?

答:全球造山带可分为环太平洋带、特提斯带、乌拉尔—蒙古带、北大西洋带和北冰洋带五个带。

4. 俯冲造山带基本组成包括哪些?包括哪六种基本类型?

答:俯冲造山带包括弧前体系、弧后体系和被动陆缘体系三部分。弧前体系一般由增生楔、弧前盆地和火山弧三部分组成;弧后体系主要由弧后盆地和残留弧组成;由于活动大陆边缘是从被动大陆边缘发展而来的,因此被动大陆边缘体系也构成了俯冲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种基本类型:日本岛弧型、新西兰北岛弧型、马里亚纳型、莫克兰型、智利型俯冲造山带。

1)日本岛弧型:表现为海沟不断后退,岛弧不断增长,不同时代的俯冲混杂堆积体由内而外平行成带展布。

2)新西兰北岛弧型:主要特点是无海沟的情况下的俯冲消减,或因走滑成

因斜向俯冲引起,弧前、弧后体系类似日本岛弧型俯冲造山带,但没有表现出定向迁移的特征。

3)马里亚纳型:通常海沟较深,俯冲带陡倾,二板块之间接触面积较小;海沟内沉积层薄,海沟陆侧斜坡上增生楔不发育,弧前区出现塌陷构造和俯冲侵蚀;弧后扩张作用显著,有广泛的火山活动。

4)科迪勒拉型:一个复合俯冲造山带,早期是一个洋内岛弧与大陆碰撞带以碰撞带为基底,在其西侧发育了一条新的俯冲消减体系,故晚期的消减杂岩、弧前盆地(大谷地群)都叠加在早期消减杂岩(海岸山脉蛇绿岩)之上。

5)莫克兰型:由晚白垩世-现代的俯冲增生杂岩组成,构造上为一系列向南逆冲的叠瓦状构造

6)智利型:沿南美板块西部边缘展布,是东太平洋的大洋型纳斯卡板块沿秘鲁-智利海沟俯冲到南美板块之下的产物。智利型俯冲带的形成可能与上覆板块向海沟方向主动推掩有关,如向西漂移的南美板块掩覆于太平洋洋底之上。

5. 碰撞造山带的基本组成,包括哪4种基本类型?各有何特征?

答:碰撞造山带一般由高原、逆冲带、前陆挠褶带和后陆变形带四部分组成,其中逆冲带和前陆挠褶带普遍见于碰撞造山带中,而高原和后陆变形带只出现在造山带的某一特定部位。

四种基本类型:挤出型、上驮型、穹隆型与底辟型四类。

1)挤出型(喜马拉雅型):是宽阔大洋闭合的产物,是一对活动大陆边缘的碰撞,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都比较强烈。

当碰撞作用发生于两个活动大陆边缘时,因俯冲作用受阻而使增生杂岩体加厚向上隆起和岩石圈地幔缩短增厚向下挤入作用十分强烈,从而导致后来的岩石圈地幔拆沉和上部的强烈隆升,形成挤出型碰撞造山带。

2)上驮型(阿尔卑斯型):指发育短暂的陆间洋盆闭合,两个不成熟的被动陆缘发生碰撞,造成两个陆缘的强烈逆冲叠覆。这种情况下,增生杂岩增厚向上隆起和岩石圈地幔缩短增厚向下挤入的作用不十分强烈,而叠覆式推覆作用的向前推进,导致前缘背向逆冲作用和后缘伸展变形非常发育,形成上驮型碰撞造山带。

3)穹隆型(秦祁型):当一个被动陆缘与一个成熟的活动陆缘的碰撞时,因推动力有限,使消减主要以拆沉陷落的形式进行,从而引起地幔强烈地热挠动,地幔物质上涌到地壳底部呈大面积隆起而形成穹隆型碰撞造山带。穹隆型碰撞造山带是指被地幔穹隆支撑而没有明显山根的造山带而言。

4)底辟型(天山型):一个被动陆缘与一个成熟的活动陆缘的碰撞,因推动力有限,使消减主要以拆沉陷落的形式进行,从而引起地幔强烈地热挠动,地幔物质上涌沿狭窄通道上升到中下地壳,引起地壳受热膨胀而呈底辟式上升,下部则挤入地幔形成山根。

6. 板内造山带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

答:板内造山带指那些无板块俯冲(B型)或碰撞过程的造山作用,特征如下:

①分布特征:陆内造山带在空间上总是发生在陆内,横切板块边缘,

而不是在陆缘和陆间。它既可以发生在克拉通型的古老大陆内部,也可以发生在由陆缘、陆间环境经过主造山期转化而成的较新大陆内部。

②地壳特征:陆内造山带形成时的地壳类型不是大洋型或过渡性地壳,而是大陆性地壳,包括克拉通范围内早已出现的古老地壳,也包括以前为洋壳或过渡壳转化而成的较新地壳。

③时间演化特征:陆内造山带在时间演化系列上具有分期演化的特征,这不仅表现在造山带逆冲系统的分期形成上,而是伴随的构造-热事件和磨拉石组合也具有分期的特征。

④构造变形特征:陆内造山带为多条主干逆掩断层组成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在几何形态上表现为后端厚、前段薄的构造楔形体,而且无论是前缘还是后缘往往有大面积的基底岩系也被卷入构造变形,形成沉积盖层和基底岩系同时卷入变形的大型厚皮构造。

⑤变质特征:无区域变质作用发生,动力变质作用以出现高压变质岩为特征,并往往以带状形式分布在主逆冲断层附近,多以似层状或透镜状赋存于围岩之中。

⑥岩浆岩特征:没有标志残余洋壳的蛇绿岩套和远洋沉积,没有安山质火山岩及其相应的侵入岩,基本上为中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表现为酸性岩石组合和钙碱性岩石系列,并且在造山过程中具有分期演化的特征,往往在构造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岩浆岩更偏酸性。

⑦摩拉石沉积组合特征:分布在造山带的各个构造单元,并且在造山过程中的每次强烈活动都会留下磨拉石沉积组合的记录,表现为分期演化的特征。

7.陆内造山带主要包括哪两种基本类型?各有何特征?

答:陆内造山带主要包括燕山型和大别型两种类型,燕山型是在古板块基础上发育起来的陆内造山带,大别型是在俯冲、碰撞造山带基础上发育起来的陆内造山带。

1)燕山型:这类造山带的发育过程一般主要经历3个阶段,包括:①不同时期古板块变质基底的形成阶段;②不同时期古板块沉积盖层的形成阶段;③陆内造山带的形成阶段;

2)大别型:这类造山带的发育过程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包括:①俯冲、碰撞造山带的形成阶段;②俯冲、碰撞造山带转化为相对稳定区之后的发展阶段;

③陆内造山带的形成阶段。

8. 陆内造山带的表现形式可归纳两类,即伸展构造样式和挤压构造样式。其中伸展构造样式以变质核杂岩和剥离断层最具代表性,挤压构造样式以推覆构造和推覆体、褶皱-冲断带最具代表性。

①变质核杂岩:由基底变质岩系组成剥离断层下盘的变质核杂岩,由各种片麻岩和片岩等组成,其中常有各种侵入岩,如花岗岩类以及基性岩墙群等侵入。

②糜棱岩带:变质核杂岩的顶部,即紧接剥离断层的部分,是一条由基底变质岩经韧性剪切形成的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厚度由数m至数十m以至数百m,最厚可达3000 m,糜棱岩面理与拆离断层产状一致。

③推覆构造:板状岩席沿低缓的逆冲断层面远距离运移而形成的构造系统。

第十章中国的构造阶段与构造单元

1. 构造层是地质演化过程中在一定的构造单元里和一定的构造时期内形成的、具有一定构造变形特征的地层组合。

2. 构造事件指一个构造阶段内所发生的一切构造变形、变位以及与其相关的岩浆、变质作用。

3. 简述构造事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答:稳定期构造事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岩相古地理学研究:利用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资料、沉积岩相和沉积

组合系列来判断地壳的隆升与凹陷以及构造古地理环境的变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相对稳定时期的构造活动特征。沉积地层的厚度及其变化能够概略地反映一个地区稳定时期地壳在垂直方向的沉降或隆升及其速度,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各个地区稳定时期地壳的活动性。

(2)生物古地理学研究:生物古地理学的资料,特别是生物区系的划分,在板块或微板块的划分与归属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古地理的相似性,可以作为确定板块或微板块位置的重要依据,但同一生物古地理区的纬度变化可达30°~ 40°之多,因而,作为约束条件而言,其精度太低。

(3)古地磁学研究:古地磁学能够研究的是构造稳定时期的板块古磁极、古磁偏角和古纬度,并可以编制出古构造复原图,但至今还无法确定板块的古经度。通过研究某一构造事件发生前、后板块古纬度和古磁偏角的变化,可以推测该构造事件中的构造变位、板块的经向运移量(即纬度变化)与运移速度。

(4)构造复原:要查明各板块或微板块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空间分布位置。

活跃期构造事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岩石记录:在构造事件发生时,最常见的岩石记录是同构造期的岩浆岩(侵入岩与火山岩)和变质岩,包括同构造期的矿化蚀变。一般情况下,在构造事件发生时期,构造变形强烈,常常发生区域性的隆升和遭受剥蚀,很难保留沉积记录,但在强烈构造活动区的周边洼地内仍可形成一些特殊的沉积,如磨拉石沉积组合等。

(2)形态学研究:研究构造变形的作用类型与范围,主要研究构造变形的类型(地层的褶皱、断层或节理)、规模(尺度)、组合特征(即构造体系)及其空间上的分布和范围,同时,还必须注意与构造变形相随的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的征及其相互关系。这些研究内容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深入的构造研究,并配合地球物理勘探与钻探方法,基本上可以搞清楚。

(3)运动学研究:通过定量化地研究某一构造事件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及在三维空间内的运动方向、变形量(缩短量、伸展量和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量)和变形速度,来查明构造事件的运动学特征。在多期构造事件的作用下,如果各期构造作用的方向不同,完全有可能查明每个构造事件的运动学特征;但是,如果各期构造作用的方向变化不大,或者后期构造作用非常强烈以致掩盖了早期构造变形的迹象,要查明每个构造事件的运动学特征就非常困难,有时几乎不可能做到。

(4)动力学研究:通过系统收集构造变形、同构造岩浆活动、同构造变质作用以及周边板块的运动特征,来查明构造作用的动力来源,确定构造应力作用的方向与大小、构造变形时的温度与围限压力、形成深度与地温梯度等动力学作用的环境条件,以探讨动力作用的机制。

(5)年代学研究

4. 构造大阶段的含义,地质历史上可分为哪五种构造大阶段。

答:主要与超级大陆的形成和解体有关,它代表从超级大陆裂解到大洋形成、从大洋消减到超级大陆拼合的一个完整历程。

具体可分为乌尔超级大陆形成大阶段、哥伦比亚超级大陆形成大阶段、罗迪尼亚超级大陆形成大阶段、潘基亚超级大陆形成大阶段和潘基亚超级大陆裂解大阶段。

构造阶段:又称为构造旋回,主要与区域性造山带的形成和某个大陆的裂解与拼合有关,它代表从某个大陆裂解到大洋形成、从大洋消减到某个造山带形成

和两侧大陆重新拼合的一个完整历程。 5. 构造阶段的划分(课本204页):

序号

构造阶段 地质年代 同位素年龄(Ma) 构造大阶段 1

新构造阶段 更新世-全新世 3.40~现在

潘基亚超级大陆裂解大阶段 2

喜马拉雅构造阶段 始新世-上新世 52~3.40 3

燕山构造阶段 侏罗纪-古新世 205~52 4

印支构造阶段 晚二叠世-晚三叠世 257~205 潘基亚超级大陆形成大阶段 5

天山构造阶段 中泥盆世-中二叠世 386~257 6

祁连构造阶段 中寒武世-早泥盆世 513~386 7

兴凯构造阶段 南华纪-早寒武世 800~513 8

晋宁构造阶段 蓟县纪-青白口纪 1800~800 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裂解大阶段 9

吕梁构造阶段 古元古代 2500~1800 哥伦比亚超级大陆形成大阶段 10

五台构造阶段 新太古代 2800~2500 11

阜平构造阶段 中太古代 3200~2800 乌尔超级大陆形成大阶段 12

曹庄构造阶段 古太古代 3600~3200 始太古代

6. 构造阶段的命名(具体参照书本或课件): 1) 曹庄构造阶段和阜平构造阶段

2)五台构造阶段和吕梁构造阶段

3)晋宁构造阶段和兴凯构造阶段

4)祁连构造阶段和天山构造阶段

5)印支构造阶段

6)燕山构造阶段

7)喜马拉雅构造阶段

8)新构造阶段

7. 中国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具体参照书本或课件):

⑴ 地势的四级阶梯

⑵ 地貌的东西差异

⑶ 山川的多向展布

⑷ 自然地理的十字架格局

8. 中国古大陆在主要板块的位置(具体参照课件或书本):

1.在罗迪尼亚超级大陆中的位置

2.在潘基亚超级大陆中的位置

第十一章 中国的深大断裂

1. 深大断裂是指规模巨大的空间延伸远、切割深度大的区域性断裂,且具有发育的长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2. 深大断裂的类型:按应力性质划分可分为3类:

① 深正断层 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发育在裂谷型构造带,如东非裂谷,洋中脊裂谷。

②深逆断层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发育在地槽带的中部和边缘,如环太平洋造山带。

③深平移断裂形成于走滑构造环境,在各构造区都有分布。

按切割深度和特征划分,可分为四类:

①超岩石圈断裂切穿岩石圈,并进入地幔深处的断裂。通常都发育良好的蛇绿岩套,有的还伴有高压低温和高温低压成对出现的变质带以及混杂岩带等。现今正在活动的超岩石圈断裂带一般都伴随有深源地震。

②岩石圈断裂切穿岩石圈,但并不明显地进入软流圈的断裂。其规模也相当大,一般都有呈线状分布超基性-基性岩,但一般缺少典型的蛇绿岩套组合,多为重力异常带、地磁异常带、热异常带和地震带。

③硅镁层断裂(地壳断裂) 切穿整个地壳,但并未明显进入上地幔的断裂。该类断裂往往伴随玄武岩流的喷溢,多为基性-中性岩带、控矿控岩带、地震带和地球物理异常带。

④硅铝层断裂(又称基底断裂) 切穿硅铝层,但并未明显进入硅镁层的断裂。该类断裂一般无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但中-酸性岩浆活动往往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常控制着沉积相,也是地球物理异常带,常有地震活动。

3.深大断裂存在的主要标志:

①沉积标志包括深大断裂线状地带内的地层岩性、岩相、厚度等沉积组合特征与相邻地区不同,线状地带两侧的沉积组合特征不尽相同,且常见有呈串珠状分布的内陆断陷盆地分布等。

②岩浆活动标志包括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含深源橄榄岩虏体、花岗岩与中性岩体呈带状分布,现代或古代火山的线状分布、热液蚀变增高的带状分布、岩脉矿脉与岩浆有关矿产的明显带状分布。

③构造标志包括在狭长地带内地表断层密集,褶皱作用强裂和复杂化,出现显著的片理化带、劈理带、节理破碎带和动力变质带,构造带呈长条状延伸,构造线主体方向与两侧不一致,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构造突然相接等。

④地球物理标志包括康拉德面和莫霍面埋深突然改变,重力梯度带,特别是正负异常急剧变化带,线状正磁异常带,地震带特别是深源地震带和地热梯度突变带。

⑤地貌学标志包括有线状地堑河谷湖泊、洼地的线状分布、不同地貌单元间的截然变化带。

4. 深大断裂的作用(具体参照课本或课件):

⑴对地貌的控制作用;

⑵对沉积盆地的控制:包括对盆地内地层岩性、岩相以及沉积组合等方面的控制。

⑶对岩相的控制:沿深大断裂常两侧有呈带状分布的岩相带,呈明显的线状分布,与深大断裂大致相似的展布状态。

⑷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控制:深大断裂是地壳与地幔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有利于流体的活动,因而沿深大断裂展布方向常伴有热液矿床分布。

⑸深大断裂还对岩浆作用、区域构造变形、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以及区域地球物理场都一定程度上起着控制作用。

5.断裂系统的含义,如何划分中国的断裂系统?

答:断裂系统指在一定区域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种不同性质的断裂组合。

中国的断裂系统划分(具体参照书本):

一、古亚洲断裂系统、二、特提斯断裂系统

三、华夏—滨太平洋断裂系统、四、贺兰—康滇断裂系统

6.简述伊林哈别尔尕-西拉木伦断裂带、郯城-庐江深断裂带、阿尔金深断裂带、雅鲁藏布江深断裂带、绍兴-萍乡深断裂带。

答:参照书本或课件。

第十二章中国大陆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演化

参照书本或课件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学复习

《大地构造学》课程复习提纲 一沉积大地构造 1. 2. = 3. - 4. 。 1、地貌上通常为准平原或广阔的陆棚或浅海 2、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微弱34 5. 6. 组合特征。 1. 1 1( 2 3 岩浆喷溢

4 5 2 1: 2 代表古准平原的风化壳 3 4 3 1 2 3 4 2.试举例说明将今论古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以河流作用为例) a) b 其适用范围为比较的对象的物理化学条件相同或相似 3.试述单旋回说、多旋回说和地洼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P14、P18、P30) 1 1 2 3 2 1 回、岩浆旋回和变质旋回。 2 互相转化。 3 1 2 3——动“定”转化递进律 4.试述沉积大地构造理论对固体地球科学的主要贡献 1 2 的结果。

3 5 (1) 萍乡式建造(含煤建造): (2) 建德式建造(火山建造): 中期(激烈期)( (3) 南雄式建造(红岩建造): (4) 丹霞式建造(红岩):形成于地洼发展中晚期(余动期) 物逐渐变细。 (5) (余动期) 二喷发大地构造 1. 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汇聚边界。 2. 块体。 两者 ——缝合 3. 断层。 也称离散边界 4. 弧盆发育齐全。 5. (大陆地壳)由于在其下的大洋地壳的相对软弱,而在地球 表面进行漂移的过程 6.

,充填裂谷,产生新的海底,并逐渐向洋中脊或裂谷两侧扩张的过程 7. ,达到岩石圈之下再转为横向流动,随着温度下降,又转向地球内部的运动过程。 8. 100千米的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由地壳和上地幔顶 ,一般深度在60400 9. 边界地带,呈弧形排列,弧一般凸向大洋,但也有例外。 (陆侧)与大陆之间的深海盆地,一般是由弧后扩张形成的。 1.试述大陆漂移说、地幔对流说、海底扩张说、板块说的关系(P63) 性理论。 2. 核心模型: : 3.试述Wilson旋回及其与地槽演化的关系 Wilson 成的基本认识 1)裂形成大陆裂谷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相当于地槽说的陆源碎屑建造) 2)- 3) 4)(大陆边缘为复理石建造) 5) 6)成褶 4 1 2

休闲学复习资料

休闲学复习资料 ?中国人在休闲思想和行为上的二重性 –休闲思想:排斥与鄙夷(农耕文明与社会结构); –休闲行为: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娱乐活动的实践能力); ?中国人三种落后的休闲观 –崇尚节俭的抑制型休闲观 –挥霍浪费的庸俗型休闲观 –工作优先型的休闲观 三、东西方休闲观念和活动形态的差异 ?休闲理念 –中国:个人修身养性;一是强调休闲活动对人格整体性发展的重要性,注重人对社会的使命和责任。二是突出道德约束,“父母在,不远游”;三是主张人文 比拟精神在休闲活动中的象征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四是倡导休闲活动 的愉悦性。 –西方:与个人幸福、快乐交融在一块;强调借助于休闲活动,寻求浓烈和刺激的感官享受,并通过具有极大发展张力的活动形式,充实和完善以自我为主体 的人格意识。 ?活动主题 –中国:与农耕生产活动有关的活动主题 –西方:与游牧、海洋等生产活动有关的活动主题 ?活动形态 –差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活动形式的静与动,活动方式的个体与群体; 第二讲闲暇:休闲的前提 二、闲暇的划分和使用 ?闲暇的划分 –工作中的间隙休息时间 –每天正规工作后的休闲时间 –周末公休假日 –公共节假日 –带薪假期 ?闲暇的使用方式 –开发式 根据科学家研究,人类只发挥了 30%的智慧,其余70%的潜能还有待每个人去 开发。闲暇时间正是一个人开发自己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好时间,这种就叫开 发式。 –结合式闲暇时间与工作时间是相互反馈相互影响的,所以,闲暇时间也可以考虑工作问题,这种就叫结合式。 –陶冶式即在闲暇的时间里,听听音乐,欣赏戏曲,逛逛公园,练练书法,游览名胜,参观展览、享受优雅、移情的文化成果。离开自然,肯定就不自然, 所以要多亲近自然尤其以人为对象的工作者。 –调剂式工作、学习时间的体力,脑力消耗较大,因而在闲暇时间里进行合情调理,适当放松。更好的休息是为了最好的工作,适当的调剂自己的休息比无 聊的休息更能调节身体状态。 ?闲暇的使用特点 –时间分配的不均衡性 –休闲时间使用的波动性

行政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

行政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2011.12) 一、考试题型 1、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2、改错题(8题,每题2分,共16分) 3、简述题(3题,每题8分,共24分) 4、论述题(1题,每题20分,共20分) 5、案例分析题(1题,每题20分,共20分) 二、考试形式:半开卷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考试复习范围: (一)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DE )A.党的监督 B.人大监督 C.政协监督 D.群众监督 E.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包括哪些?( ABCD )A.对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 B.对司法机关的监督 C.对本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D.对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E.对本级及下级党委的监督 3、国际反腐败运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CD )A.越来越重视惩治与预防腐败相结合 B.越来越重视依靠刑事侦查解决腐败问题 C.越来越重视反腐败中的社会公众参与 D.越来越重视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协作 E.越来越重视依靠武力方式解决腐败问题 4、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哪些?( ABCD )A.党的各级委员会及其委员 B.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委员 C.党员 D.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 E.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5、社团监督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ABCE )A.社团监督是公权力机关外部监督的组成部分 B.社团监督是公民监督的组织化 C.社团监督中的参与机制可以弥补公权力机关内部监督的局限 D.社团监督可以优化立法

E.社团监督能更有效地维护公民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更强有力地制约公共权力的行使6、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范围按审判程序分,包括哪几种监督?( ABCE )A.一审 B.二审 C.再审 D.终审 E.死刑复核程序 7、胡锦涛的权力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BD )A.注重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B.注重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C.注重执政党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D.注重发展民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E.注重德育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8、公民监督有利于什么?( BCDE )A.经济发展 B.促进社会主义民主 C.全面构建反腐败体系 D.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E.有效防止权力腐败 9、监督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ABCD )A.预防功能 B.校正功能 C.制约功能 D.救济功能 E.惩治功能 10、监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BCD )A.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B.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C.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D.监督依据的法定性 E.监督客体的单一性 11、廉政监察机制由哪些部分构成?(ABCD )A.前提 B.核心 C.基础 D.保障 E.主体 12、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专门事项听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报告。这一监督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ABCD )A.经常性 B.广泛性 C.针对性 D.及时性 E.特定性 13、党内监督的对象包括哪些?( ABCD )A.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B.党的领导干部 C.党员 D.党的领导机关之外的其他组织 E.民主党派 14、德国监督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ABC )A.以健全的法制为保障,行政权力法定化 B.以公众全面参与为基础,行政权力监督多元化 C.以严格自律为基础,公务员行为规范化 D.以刑法为依据,对违法者的处罚极为严厉 E.监察专员设置的独立性与专职化 15、刑事立案监督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ABE )A.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

2014年电大建筑构造234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建筑构造期末考试(开卷)2345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高大空间有声、光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的工程等级是( A )。 A.特级 B.-级 C.二级 D.三级 2.建筑平面图中符号CM -般代表( A )。 A.窗连门 B.防火门 C.密闭门 D.普通门 3.下列关于桩基础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桩基础的类型很多,按照桩的受力方式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B.端承桩的桩顶荷载主要由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或主要由桩侧摩擦力承担 C.按照桩的施工特点分为打人桩、振人桩、压入桩和钻孔灌注桩等 D.按照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管桩 4.KP1型多孔砖的尺寸为( A )。 A. 240mm×115 mm×90mm B.120mm×115 mm×90mm C. 180mm×115 mm×90mm D.240mm×115mm×60mm 5.将楼板现浇成一块平板,并直接支承在墙上,这种楼板称为( A )。 A.板式楼板 B.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C.井式楼板 D.无梁楼板 6.天然石板墙面采用栓挂法施工时,最后一步应( B )。 A.栓挂钢丝网 B.基层剁毛 C.灌注砂浆 D.水泥浆勾缝,清洗表面 7.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的高层公共建筑,每栋楼设置电梯台数不应少于(B A.1台 B.2台 C.3台 D.4台 8.屋顶设计时最基本的功能要求是( A )。 A.防水要求 B.保温隔热要求 C.结构要求 D.建筑艺术要求 9.推拉门按轨道设置位置不同分为( A )。 A.上挂式和下滑式 B.上翻式和卷帘式 C.升降式和折叠式 D.下翻式和弹簧式 10.当厂房宽度较大,为解决横向变形,应( A )。 A.沿厂房宽度方向设置纵向伸缩缝 B.沿厂房长度方向设置纵向伸缩缝 C.沿厂房宽度方向设置横向伸缩缝 D.沿厂房长度方向设置横向伸缩缝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画√,错误画×) 11.耐火极限指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 度升高到220℃时所延续的时间。(√ ) 12.层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垂直距离。( × ) 13.片筏基础的整体性好,可以跨越基础下的局部软弱土。( √ ) 14.当l2/tl,不大于2时,楼板在两个方向都挠曲,即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称为单向板。 ( × ) 15.碎拼石材饰面是利用石材的边角废料,不成规则的板材,颜色有多种,厚薄也不一致。 (√ ) 16.台阶顶部平台的宽度不应大于所连通的门洞口宽度。(× )

大地构造学题库

大地构造学题库 《大地构造学》课程复习提纲一 名词解释 1. 地槽与地背斜; 地槽:地壳中长期强烈沉降的巨型狭长沉积盆地。地背斜:地槽内部或地槽之间沉积层变薄或缺失的相对隆起区。 2. 优地槽与冒地槽; 正地槽:分布于克拉通(高克拉通大陆地区)边缘的地槽,分为优地槽和冒地槽。优地槽:靠海一侧、火山活动强烈的地槽; 冒地槽:紧靠大陆一侧、通常没有或只有极弱的火山活动。沉积建造:特定大地构造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相组合; 3. 造山运动与造陆运动; 造山运动:地槽阶段出现的褶皱作用(造山幕,褶皱幕)-地层强烈变形; 造陆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表现为大范围的整体升降的地壳运动,在地层记录上常表现为沉积间断; 构造运动: 以水平运动为主,表现为岩层的倾斜、褶皱、破裂的地壳运动,包括造山运动、断裂运动、断块运动等,通常表现为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4. 地台与地洼; 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基底为地槽,上层为水平或缓倾斜岩层)的地壳稳定区; 地盾:只有地槽基底构造层而无地台盖层的地壳稳定区。 5. 大陆克拉通:地槽阶段之后的长期稳定区的统称,包括地台和地盾。 6. 地台的特点:1、地貌上通常为准平原或广阔的陆棚或浅海 2、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微弱 3、地壳运动以造陆运动为主,鲜见不整合 4、沉积厚度薄,分布范围宽,地层稳定 7. 地壳基本构造单元;

地壳基本构造单元:用地壳演化不同阶段出现的主要构造地貌特征所表征的地壳演化阶段及其相应的大地构造属性,比如地槽、地台、地洼。 8. 构造体系:同一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构造的总和。 (地质力学的内容)9.构造区与构造层; 构造层: 构造单元的物质体现,是地壳演化的某一阶段建造和改造的总和。建造包括沉积、岩浆和变质建造,改造指构造运动的频繁、方向和强度以及构造的形态、类型和组合特征。 构造区: 构造单元的具体化,是指处于同一地壳演化阶段且大地构造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定区域,一个构造单元可进一步划分为许多构造区。 (二)思考题 1.试述槽、台、洼的沉积建造特征及其相应构造,沉积环境 (1)地槽型沉积建造及构造沉积环境 1)陆源碎屑建造硬砂岩建造),特点时以粘土质页岩为主,往往含有包含有硬砂岩内的各种砂岩或灰岩夹层;不稳定矿物多;代表了地槽下坳的初始阶段,绝大多数此建造为陆相沉积; 2)碳酸盐建造,海相灰岩,以含泥质且时有沥青质的暗色不纯灰岩为特征,代表地槽进一步坳陷,出现广泛海侵; 3)细碧角斑岩建造,由一套海底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组成,主要为细碧岩,角斑岩,玄武岩,安山岩和凝灰岩等钠质火山杂岩;是地槽下降运动最剧烈时期的产物;沉降到最大,基底断裂,岩浆喷溢 4)复理石建造,浅海相碎屑岩为主,厚度大,韵律清晰,冲刷面发育,代表了地槽造山期初期,表明此时地槽发生节奏性的运动,地槽振荡回返,构造活动频繁。 5)磨拉石建造,陆相(主要为山麓相、河流相等) ,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分选差,磨圆度差,层理不规则;常见交错和波痕,相变急剧;与下伏建造常为不 造山运动后期。褶皱山脉的形成; 整合接触,代表 (2)地台型主要沉积建造类型及构造沉积环境 1)石英砂岩建造:以石英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好,磨圆度高,多为滨海相或河流相 2)粘土,铁质建造:多由砂质粘土沉积和与之共生的铝土岩、铁质岩等沉积岩组成,代表古准平原的风化壳 3)浅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A.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上世纪50年代 2.()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A. 休闲旅行 B.享乐旅行 C.自助旅行 D.野外旅行 3.()一书将旅游定义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A.《普通旅游学纲要》 B.《国家科学词典》 C.《现代观光论》 D.《旅游是现代人的特殊生活方式》 4. 关于古代旅游,中国的传统看法是()。 A.是一种外交活动; B.宗教朝圣 C.经商 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 5.下列对旅游本质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B.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C. 旅游是一种自然现象 D.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6.下列对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确的为()。 A.吃、穿、行、游、购、娱 B.吃、穿、住、用、行、游 C.住、穿、用、行、游、购 D.吃、住、行、游、购、娱 7.下列对旅游资源表述正确的是()。 A.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B. 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资源统称为旅游资源。 C.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D.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A.2025年 B.2020年 C.2018年 D.2022年 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A. 2012年 B.2015年 C. 2020年 D.2025年 10.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最新监督学期末复习题

专科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监督学》课程模拟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 一、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1、从一定意义上说,对行政监督对象的监 督,重点是对其行政行为的监督。 2、2、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 行政、司法相互平衡制约。 3、3、我国《宪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4、4、新闻舆论监督有公开报道和内部反映两 种基本方式。 5、5、行政复议法的立法目的是:一、保护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保障和监 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6、6、政务公开把行政管理的过程公诸于社会, 是搞好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7、7、检察监督具有专门性、规范性、非管理 性和内容的特定性四个特点。 8、8、听取和、审查同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

各项法律、法规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报告,是权力 机关监督行政的基本方式。 9、9、在信访举报中,提倡鼓励署实名举报。 二、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1、我国行政监督的对象包括(CE ) A. 政党 B. 国家权力机关 C. 国家行政机 关及其公务员 D. 国家司法机关 E 国家行政 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2、2、我国行政监督以监督主体为标准可分为 内部行政监督和外部行政监督。内部行政监督包 括(CE ) A. 政党监督 B. 人大监督 C. 审计监督 . D审判监督 E. 行政监察。 3、3、( D )是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 免权的前提。A. 行政权B. 司法权 C. 审判权 D. 立法监督权 E. 检察权。 4、4、( A )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对政府 组成人员的罢免权,是对行政机关最有力的监督 形式。A. 立法机关 B. 司法机关 C. 行政 机关 D. 人民政协。 5、( B )是美国国会最重要的权力,也是国 会制约和监督政府最重要的手段。 A.

建筑构造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C、圈梁可以兼做过梁、当遇有门窗洞口时,需增设附加圈梁 建筑构造考试试卷14 、 F列关于构造柱,说法错误的是( A、构造柱的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B 、构造柱可以不与圈梁连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根据《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规定,我国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 C 、100mm )° 15 、 16 、 17 、 C、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是240mn X80mm 伸缩缝是为了预防( A、温度变化 )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而设置 的。 B 、地基不均匀沉降 沉降缝的构造做法中要求基础( A、不断开B 、可断开,也可不断开 、构造柱处的墙体宜砌成马牙搓 地震D、荷载过大 、刚性连接、断开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承重墙上的搁置长度应不小于 A 1000mm B 2、刚性基础的受力特点是( A抗拉强度大、抗压强度小C抗剪 切强度大D 3、基础埋深不能过浅,至少不能浅于( A、1000mm B 、800mm 、10mm D 、300mm A、60mm B 、80mm C 、100mm 、120mm 、抗拉、抗压强度均大 、抗压强度大、抗拉强度小 )mm 、500mm D 、300mm C 4、地下室防潮的外墙外侧应回填不易透水的土壤,这部分回填土的宽度应不少于( C 、1000mm D )等几种方式。 纵墙承重,内墙承重,外墙承重 ,横墙承重,纵横墙承重 外墙承重,纵横墙承重 ,内墙承重, A、500mm B 5、墙承重结构布置方案可分为( A、横墙承重, B、纵横墙承重 C、内墙承重, D、半框架承重 18 、 19 、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梁上的搁置长度应不小于 A、60mm B 、80mm 、100mm 、120mm )mm 、800mm 外墙承重 、1000mm 、1500mm 20 、 6、普通粘土砖的规格为( A 240mm< 120mm< 60mm C 240mm< 115mm< 53mm 7、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触的部分叫 A、勒脚 B 、散水 、240mn K 110mn K 55mm 、240mn K 115mn K 55mm )° 、明沟 D 、暗沟 般建筑雨棚跳出的长度为()° A、 1500mm B 、1200mm C 、2100mm D 、1800mm 阳台按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 A、凹阳台,凸阳台 B、封闭阳台,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工地基的加工方法有三大类,即压实 法、 开敞阳台C、板式阳台,梁板式阳台 2、基础底面下可设置垫层,垫层多用低强度等级的或三合土,厚度 侧加宽mm 3、墙身防潮层根据设置的位置不同分为防潮层和 D、生活阳台,服务阳 mm 防潮 层。 4、圈梁补救方法是在该洞口上方或下方增设一道附加圈梁与被中断的主圈梁搭接,两端搭的长度L时两8、当室内地面和垫层为不透水材料时, 其水墙身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的高度h而定,即,且 A垫层高度范围内 B.室内地面以下60mm处5、房屋建筑中的变形缝分为三 种。C垫层标高以下、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面层6、填充墙应与两侧的框架柱有可靠的连接,拉结筋为,长度为带弯钩 9、砖砌窗台的出挑尺寸一般为 A 60mm B 、90mm C 、120mm D 、180mm 10、外窗台面应低于内窗台面,且应做成外倾坡以利于排水,该坡度应不小于()的坡 面。 筋制成,间距视填充墙砌块厚度和皮数而定, 地埋在砌块的灰缝 中。 7、楼板层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也就是要求在左右范围内使拉结筋均能恰 11 、 12 、 13 、 A 1% B 、2% C 、3% D 、5% 钢筋混凝土门窗过梁应伸进墙内的支承长度不小于( A 60mm B 、120mm C 、250mm 基础圈梁可设在任何位置,但最咼不得超过室内地坪下( A 60mm B 、120mm C 、250mm 、370mm )处° 、370mm &楼板层的最底部构造是顶棚,顶棚分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 分) 1、建筑物的等级按照耐久年限划分为三 级。 2、地基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两大 类。 两 种。 F列关于圈梁,说法错误的是( 般情况下,圈梁必须封闭 B. 过梁可以兼做圈梁 3、位于建筑物下部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壤层叫基 础。 4、按构造要求,过梁必须是连续闭合 的。 5、根据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现浇 式、 装配式、装配整体 式。

大地构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大地构造学:研究整个地球(岩石圈或大陆地壳)的组成、结构、运动和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2. 大地构造学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全球及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环境评价建立动力学模型。 3. 地球动力是研究地壳形成演化基本动力的大地构造学分支,它是各种学说的立论基础,是当今地质学中最热门的话题。 4.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变形研究;(2)地质体成因研究; (3)壳幔结构和动力学研究;(4)地球演化史研究 5. 区域地质学的任务及内容: 任务:区域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大地构造理论,研究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揭示其岩石圈形成、发育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类地质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 研究内容是:(1)区域岩石圈组成和结构研究;(2)区域构造学研究 (3)区域岩石学研究;(4)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3. 区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构造分析法;(2)将今论古方法;(3)构造类比法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起源 1. 对地球更深部的了解只能通过间接的地球物理手段来研究,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2. 地球内部结构主要是通过对地震波以及由大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的观测和研究确定的。 3. 1909年,莫霍洛维奇(Mohorvìcic)根据地震波的走时,算出地下56 km深处存在一间断面,其上物质的波速为 km/s,其下为s。后来称这一间断面为面,这个面以上的圈层称为地壳。M莫霍面或. 4. 1914年,古登堡(Gutenberg)根据地震波走时,测定出在2900 km深度处存在一间断面。后来称这一间断面为古登堡面或G面,这个面以下的部分为地核,以上直至地壳底部的部分为地幔。 5.布伦(Bullen,1963,1975)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速度分布,将固体地球 波速度的特征P波和S名称深度范围区域/km 复杂A地壳0~3333~410梯度正常B上地幔410~1000C梯度较大 D'1000~2700梯度正常 下地幔”D梯度近于零2700~2900 P E波梯度正常外核2900~49804980~5120F不详过渡区 内核G梯度很小5120~6370 层,内、外核的过渡区ED三层,外核为C层:地壳为A层,地幔为B、、分为7D”层。D层分为D'和层,内核为为FG层;后来他又根据新的资料,把岩石圈:地球表面至低速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的部分。而将其下6. 的低速层称为软流圈。岩石圈分为地壳岩石圈和地幔岩石圈。平均 7. 一般将地壳分为大陆型地壳、大洋型地壳和过渡型地壳三大类。而言,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比大洋地壳老,也比大洋地壳的密度小。就化学和矿物成分而言,这

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资料小抄

电大监督学期末复习资料小抄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公民监督的特征包括( ABCD )。 A.广泛性 B.基础性 C直接性 D.多样性 2.社会监督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ABCD )。 A.自觉性 B.民主性 C全面性 D.间接性 3.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相比具有如下新特点(BCD A.实时性 B.广泛性 C.交互性 D.-定的隐蔽性 4.民主党派监督在方法上讲究( BCD )。 A.前瞻性 B.科学性 C.代表性 D.建设性 5.我国的权力监督主要包括( ACD )。 A.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B.人民政协的监督 C.行政机关的监督 D.司法机关的监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6.侦查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处理刑事案件一切活动的监督,既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方面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也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进行侦查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实行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立案监督、审查监督(审查批准逮、审查起诉)和侦查活动监督。 7.二审监督制度是指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上诉、抗诉,对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8.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零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__纠正__活动。 9.权力的__相对__性是指权力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单独的个人无所谓权力。 10.腐败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 11.人民政协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有组织地反映__统一战线__ 各方面的意见的民j 监督。 12.人民政协通过--视察----- 、检查等途径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实施创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13.社会监督主要包括社团监督、_公民___监督、舆论监督。 14.新闻舆论监督是具有人民性、__公开性__ 、及时性、广泛性、快捷性等特征的一种利会监督。 15.我国的信访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即参与类、求决类和 --诉讼--- 类。 16.一《美洲反腐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多边反腐败条约,对预防贪污腐赠行为规定得十分详细。 17.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一般从具有杰出法律知识和秉性正直、社会威望较高的无党动人士中选出,只有__议会__有权罢免监察专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8.简述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清末政党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党易于监督政府。政党起着社会平衡和稳定的作用,所以易于监督政府。(3分) (2)政党能够监督政府。国民是监督政府的真正力量来源,而政党则是国民利益的代言人和组织者,政党可以通过国民的力量有效监督政府。(4分) (3)政党善于监督政府。政党具有监督政府的天然本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必须是公正廉明的,否则,政党有能力也有力量予以制裁。(3分) 19.简述秦汉时期御史机构与监察制度的发展。 秦统一以后,以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在地方各郡设有监御史,专职负责监督和纠察各地各级官吏的活动。(2分)西汉初年,承袭秦制设御史府,长官仍为御史大夫。汉武帝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作为监察官员。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部(州),每部(州)由皇帝任命刺史一名,对地方官吏进行监督纠察。刺史专门监察全国地方官吏的政治制度由此形成。(4分) 东汉时期进一步加强了监察制度。御史台转隶少府,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以御史中丞为长官。对朝廷百官的监察主要由侍御史负责。京师附近为司吏校尉部,以司吏校尉为长官,司吏校尉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主管察举中央百官违法者和本部各郡事务。在其他州(部),各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4分) 20.简述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1)领导党内监督工作,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任务和要求;(2分) (2)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决议、决定的措施,研究解决党内监督工作中

重庆大学建筑构造(上)(第四版)期末试题(有详细答案)

重庆大学试题单2009-2010年第一学期 课程:建筑构造(一)专业:班级:姓名;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判断建筑构件是否达到耐火极限的具体条件有(A)。 ①构件是否失去支持能力②构件是否被破坏③构件是否失去完整性④构件是否失去隔火作用⑤构件是否燃烧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住宅中卧室、厨房、阳台的门宽一般取为( C )。 A、1000、900、800 B、900、800、700 C、900、800、800 D、900、900、900 3、墙承重结构布置方案可分为(C)等几种方式。 A、横墙承重, 纵墙承重, 内墙承重,外墙承重 B、半框架承重, 内墙承重, 外墙承重 C、纵横墙承重, 横墙承重, 纵墙承重,半框架承重 D、内墙承重, 外墙承重, 纵横墙承重 4、下面的那种楼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D )。 A、直跑楼梯 B、剪刀楼梯 C、折形多跑楼梯 D、螺旋楼梯 5、根据《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规定,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B)。 A、1000mm B、100mm C、10mm D、300mm 6、刚性基础的受力特点是(D) A、抗拉强度大、抗压强度小 B、抗拉、抗压强度均大 C、抗剪切强度大 D、抗压强度大、抗拉强度小 7、抹灰按质量要求和主要工序划分为(D )等几种标准。 A、底灰、中灰、面灰 B、普通抹灰、中级抹灰、高级抹灰 C、刮糙、中灰、面灰 D、一般抹灰、装饰抹灰 8、当楼梯平台下需要通行时,一般其净空高度不小于( C )。 A、2100mm B、1900mm C、2000mm D、2400mm 9、常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其截面形式可分为(B )。 A.平板、组合式楼板、空心板 B.槽形板、平板、空心板 C.空心板、组合式楼板、平板 D.组合式楼板、肋梁楼板、空心板 10、屋顶具有的功能有( D )。 ①遮风②蔽雨③保温④隔热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普通粘土砖的规格和重量分别为(C)。 A、240mm×120mm×60mm,1Kg B、240mm×110mm×55mm,2Kg C、240mm×115mm×53mm,2.5Kg D、240mm×115mm×55mm,3Kg 12、下面属整体地面的是( D )。 A.釉面地砖地面;抛光砖地面 B.抛光砖地面;水磨石地面 C.水泥砂浆地面;抛光砖地面 D.水泥砂浆地面;水磨石地面。 1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C)。 A、外界环境、建筑技术条件、建筑材料 B、外界环境、建筑施工条件、建筑材料 C、外界环境、建筑技术条件、建筑标准 D、外界环境、建筑施工条件、建筑标准 14、房屋一般由( A )等几部分组成。 A、基础、楼地面、楼梯、墙(柱)、屋顶、门窗 B、地基、楼板、地面、楼梯、墙(柱)、屋顶、门窗 C、基础、楼地面、楼梯、墙、柱、门窗 D、基础、地基、楼地面、楼梯、墙、柱、门窗 15、墙体按受力情况分为( D )。 ①山墙②承重墙③非承重墙④内墙⑤空体墙 A、①④⑤ B、②⑤ C、③④ D、②③ 16、墙脚采用(D )等材料,可不设防潮层。 ①粘土砖②砌块③条石④混凝土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岩石大地构造复习资料分析

岩石大地构造学(PETROTECTONICS) 教师:张开均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地质学学科础课,是岩石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学和矿物学等基础学科的有机融合和发展。岩石是认识固体地球的主要信息载体,是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在不同的板块构造背景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岩石或岩石组合。通过认识和研究这些岩石及岩石组合来理解地球特别是岩石圈板块构造的演变,恢复和确定特定区域、特定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构造环境,是本课程的目的。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岩石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前缘及其进展,能够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物岩石学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等的甄别,确定特征岩石和典型岩石组合,并进而合理地探讨岩石及岩石组合与岩石圈大地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板块构造与地幔柱理论 1.板块构造基本原理(Mid一ocean Ridges,Intracontinental Rifts,Island Arcs,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s,Back-arc Basins,Ocean Island,Continent):固体地球上层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刚性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慢最上部的橄榄岩层],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岩石圈在侧向上又可由不同的板块边界划分为若干大小不等的刚性板块。彼此间在软流圈之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 相邻岩石圈间水平运动有三种类型:在洋中脊裂谷带,两板块作背向运动(离散),产生新洋壳和海底扩张;在海沟一岛弧带位置上,两板块相向运动(汇聚),伴随洋壳消亡或大陆碰撞;在转换断层处,相邻板块间发生走向滑动,洋壳既无新生,也无消减。在全球范围内,板块沿分离边界的扩张增生与沿汇聚边界的收敛消亡相互补偿抵消,从而使地球半径和体积保持不变。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可能是地幔中的物质和热对流。 2.离散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两侧板块相背离开,其应力状态是拉张。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软流圈物质从这里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故分离型边界也是板块的增生边界或称建设型板块边界。离散型板块边界的典型:北大西洋洋脊,大洋中脊被东西向转换断层错开。

电大专科《监督学》期末总复习简答简述题详解按字母排序便查

2013年电大专科《监督学》期末总复习(简答、简述题题目汇总) 按字母排序便查)D: 1、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 2、党内监督的特征。 3、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4、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F: 1、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 2、腐败产生的根源 3、腐败的主要特征。 G: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立法创新? J: 1、监督思想、监督理论、监督实践之间的关系 2、监督的基本原则。 3、纪检机关的设置与管辖 4、监督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L: 1、廉政监督预警机制的功能: M: 1、民主党派监督的形式和途径。 2、民主党派监督有何特征? 3、民主党派监督机制的完善。 N: 1、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 Q: 1、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2、秦汉时期御史机构与监察制度的发展。 R: 1、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法律框架。 2、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 3、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 4、人民政协监督的方式。 S: 1、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2、孙中山的监督思想。 3、什么是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原则是什么? W: 1、我国反腐倡廉的基本战略: 2、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 3、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与问题 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X: 1、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2、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3、行政监督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 4、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原则是什么? Y: 1、舆论监督的功能。 2、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 Z: 1、中国当代监督思想 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职务犯罪 4 、执法监察的基本内容 2013 年电大专科《监督学》期末总复习(简答、简述题详解)(按字母排序便查) D: 1、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答:党内监督的内容,就是党章所规定的对全党的三项基本要求、对党员的要求、党员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各项基本条件、党的组织制度、对党组织的要求,以及《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其他规章制度中的各项原则和要求。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是: (1)对重大决策的监督。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决定重大问题时,是否切实发扬民主,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程序办事,所作出的决策是否符合实际、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2)对党员和党组织上的监督。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3)对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是否贯彻执行党章规定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原则 (4)对党的干部路线、人事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任用干部方面,是否坚持任人唯贤,坚持干部德才标准,是否公道正派,是否符合固定的程序。 (5)对党风、党纪状况的监督。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克己奉公,不谋私利,清正廉洁,是否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6)对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是否密切联系群众,有无官僚主义和失职、渎职行为。 2、党内监督的特征。答:1)广泛性。2)有限性。3)强制性。4)目的性。5)先进性。 3、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答:1)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2 )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3 )述职述廉制度4 )民主生活会制度5 )信访处理制度6 )巡视制度监督制度7 )谈话和诫勉制度8 )舆论监督制度9 )询问和质询制度10 )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 4、党的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答:(1)领导党内监督工作,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任务和要求;(2)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决议、决定的措施,研究解决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问题;(3)对党委常委、委员,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4)对下一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督;(5)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F: 1、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答:(1)腐败主体的特定性。即其主体范围仅局限于具有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和能够利用职务之便的公职人员。(2)腐败行为的谋利性。谋利性是腐败主体的行为动机,它是驱动腐败主体的内在动力。谋利包括为己谋利和为特殊关系人谋利。(3)腐败行为谋

大地构造学复习题2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火山岩、蛇绿岩发育程度及构造活动性的大小,地槽的类型可分为冒地槽 和优地槽两类。 2.大洋活动带包括大洋裂谷活动带和大洋边缘活动带,大陆活动带包括大陆裂谷活动带和大陆边缘活动带 3.中国的现代岩石圈厚度变化总趋势:东部岩石圈薄 50-100km石圈厚130-200km处于过渡。 4.在时间上,地槽一般是指古生代以来地壳上曾有过强烈活动的狭窄长条形地带。 5. 地台内部的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地轴、台隆、台拗 和台褶带四种类型。 6、地槽内部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优质向斜、冒地向斜、地背斜-褶皱带 和边缘拗陷四种类型。 7. 按动力学条件不同,板块边界类型可分为拉张型板块边界、和 挤压型剪切型三类。 8.完整的大陆裂谷的演化过程一般可分为穹窿型起、断裂下陷 和陆间裂谷三个阶段。 9. 地槽的发展过程程一般可分为下降阶段、上升阶段和 褶皱系发展期三个阶段。 10. 地台沉积盖层发育时期的大地构造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地台内部、 地台和活化阶段三个阶段。 11.华北地台的基底是吕梁运动后最终固结的,中晚元古代为沉积盖层发育时期。 12.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中国的地台有华北、扬子、 塔里木、南海和喜马拉雅辗掩构造 13.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中国的地槽褶皱区包括北部地槽褶皱、西

南 和环太平洋。 14. 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三条NNE向深断裂带是剡庐断裂、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断裂 和台湾纵谷。 15.典型的地槽型沉积建造有硬矽岩建造、复理石、磨拉石、硅质火山岩;典型的地台型沉积建造有石英砂岩、碳酸盐岩、含煤-铝土-铁质岩、红色碎屑岩。 16.随地壳演化,地台的范围因褶皱带的形成而下降,地台的数量则上升。 17.大陆裂谷常见的火山岩组合有超基性岩和碳酸盐岩。 18.据大陆壳速度结构,正常情况下上地壳Vp为 5.7-6.3km/S Vp为 6.4-6.7KM/S 19.中国的三大深断裂体系分别是古亚洲断裂体系、 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 20.高压低温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为兰闪石,高温低压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为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的特征矿物为柯石英。 21.富集地幔指大离子元素富集的地幔。 22. 增生型板块边界主要有拉张型板块和洋脊洋隆。 23.汇聚型板块边界可分为碰撞和挤压…俯冲两类。 24.中国的深断裂体系可分为、和。 25. 岛弧-海沟系大陆边缘由大陆架海沟岛弧组成。

监督学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监督学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公民监督的特征包括(ABCD )。 A.广泛性 B.基础性 C直接性 D.多样性 2.社会监督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ABCD )。 A.自觉性 B.民主性 C全面性 D.间接性 3.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相比具有如下新特点(BCD A.实时性 B.广泛性 C.交互性 D.-定的隐蔽性 4.民主党派监督在方法上讲究( BCD )。 A.前瞻性 B.科学性 C.代表性 D.建设性 5.我国的权力监督主要包括(ACD )。 A.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B.人民政协的监督 C.行政机关的监督 D.司法机关的监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6.侦查监督 侦查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处理刑事案件一切活动的监督,既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方面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也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进行侦查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实行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立案监督、审查监督(审查批准逮、审查起诉)和侦查活动监督。 7.二审监督制度 二审监督制度是指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上诉、抗诉,对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8.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零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9.权力的相对性是指权力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单独的个人无所谓权力。 10.腐败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 11.人民政协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有组织地反映统一战线各方面的意见的民监督。 12.人民政协通过视察检查等途径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实施创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13.社会监督主要包括社团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 14.新闻舆论监督是具有人民性、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快捷性等特征的一种利会监督。 15.我国的信访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即参与类、求决类和诉讼类。 16.《美洲反腐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多边反腐败条约,对预防贪污腐赠 行为规定得十分详细。 17.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一般从具有杰出法律知识和秉性正直、社会威望较高的无党动人士中选出,只有议会有权罢免监察专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8.简述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清末政党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党易于监督政府。政党起着社会平衡和稳定的作用,所以易于监督政府。(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