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

高校贷款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
高校贷款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

高校贷款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

【摘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筹资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校具有积极意义,但贷款热的现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中国高校贷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对高校贷款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银行贷款对策

一、中国高校贷款现状及存在问题

向银行贷款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适度负债运营,对于快速发展中国高校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中国高校热衷于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筹资的现象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贷款增长速度快,占资金来源比重高

中国高校贷款的存量大,增长快。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目前全国1900多所高校几乎都有贷款,债务发展到平均每所学校1亿元以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多数高校的偿还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2007年,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北京18所部属高校2007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大规模进行基本建设,造成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到2007年末,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高校贷款存量之大,增速之快,可见一斑。

(二)部分高校贷款的管理和使用缺乏科学性

利用银行贷款开发建设校园、改善教学设施,是我国高校谋求快速发展的一种模式,但这种发展模式包含着多方面的风险,如政策风险、财务风险等。要合理规避这些风险,就必须对高校贷款的用途、规模、还款计划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对高校贷款的使用过程进行严密的管理和控制,使之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当高校贷款的政策放开且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并为许多高校开始广泛用于校园投资建设以后,很多原来的拨款项目转变为贷款项目,形成了由负债运营带来的种种风险。另外,部分高校为解决实际贷款期限与需求相互矛盾的问题,常常采用“以贷还贷”,多头贷款的方式。这种做法增加了高校的利息支出,从长期来看,不但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债务压力,反而会使高校增加更多的负担。

(三)高校贷款责任不明,高校风险意识淡薄

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分析

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高校贷款风险剧增,本文结合实际,分别从政府、高校自身两个层面分析了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标签:高校贷款风险成因 自1998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后,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数高校的相关配套资源无法承载急剧增多的学生,各种硬件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同时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没有同比例增加,资金短缺严重制约高校发展。为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国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举债办学。这既是教育史上的新生事物,更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全面地、理性地、科学的分析和把握。高校贷款解决发展中经费不足,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满足了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需求,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成效巨大。随着高校贷款的不断深入和还贷期的到来,一些“隐蔽”的危机渐渐浮出水面,并且随着一些高校的债务问题以被“两会”代表提案、审计署点名批评、银行逼债、媒体揭露等形式公布于众,高校贷款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破坏了高校的社会形象,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政府、学界、社会公众、媒体已将高校贷款问题公认为“高校贷款危机”。高校贷款之所以成为新的高风险贷款行业,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政府为高校贷款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1.1 政府从法律上允许高校多渠道筹资一方面,金融体制改革为高校贷款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为了使高校能够得以良好发展,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国家为高校向银行贷款提供了法律基础,通过立法鼓励高校利用金融、信贷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除了政策许可外,政府还为高校贷款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1.2 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无法满足高校扩招的需求首先,高校扩招引致的巨大资金需求。高校数量不断增多,招生数量迅速扩张。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高校的扩张也必然要求办学条件的相对改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等办学条件都必须按照相应的比例快速增长,面对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按照保证教育质量的平均标准计算,而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师资队伍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高校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在高校的资金来源中,政府拨款和学杂费收入约占高校经费收入的90%左右。虽然近几年政府的教育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相比,资金投入比例增长速度缓慢,无法填补建设资金的缺口。而且从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投资额与义务教育投资额相比,高等教育投资在整个教育投资中已经占用了过多的财政资金,因政府投入到高等教育的经费增加的潜力已不大。我国自1989年开始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以来,高校学杂费收入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国家已逐渐对收费标准开出“指导价“,在适龄入学人口开始保持平稳后,今后学费收入总额不可能大量增加。从学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来看,我国的收费标准已经偏高。因此依靠提高学费而扩大高等教育资金筹措能力的潜力亦很有限。这样由扩招导致办学规模的扩大、投入需求增加而产生的资金缺口,无法通过财政拨款、学生缴费这两个渠道来弥补。最后,高校支出逐年快速增加。近年来,物价支出不断上涨,高校刚性支出只增不减。同时,各高校普遍进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各种攻公关性

信贷风险及内控管理.doc

(一) 信用社通过近年来的改革,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得到较大发展,但信用风险大,业务品种少、服务手段落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理念陈旧、内部控制不完善和员工素质低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前,农村信用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实现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实现贷款规模、数量、效益均衡发展。 因此,我们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过去信用社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下,按照存贷比发放贷款,通过粗放式、外延式的规模扩张来发展业务,实现利润。通过资产规模扩张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出现恶性膨胀。当务之急要实现分帐经营。具体分三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省联社成立以前;第二时间段,2005-2007年,(期间现金发放的贷款,要严格实现责任追究)。对过去形成的不良贷款,联社要成立专门的清收队伍,对贷款进行全面核查,催收,保全资产;第三时间段,从2008年开始,对新增贷款发放,要引进严密的信贷管理机制,实现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 一、成因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未严格按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程序进行贷款管理,在发放和管理贷款方面的操作技术性失误等。贷款操作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有的信贷人员对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等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能准确的反映借保人的经济效益和信用程度。调查报告只是信贷人员坐在屋内根据贷户的一面之词而写来应付检查的。对借保人(单位)在别的信用社或其它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的贷户仍然发放贷款;审查贷款时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仍然发放贷款等;贷后检查不及时,在实际工作许多因为信贷人员贷款催收不到位,造成了贷款超过了诉讼时效,贷户赖帐都无法起诉。由于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导致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控制。 二是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借款人无论经营什么业务,事先都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预测其经营的后果及可产生的风险。特别是对固定资产贷款,除企业必须提供可行性分析的书面报告以外,信用社还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贷款项目评估。如果信用社在审查贷款项目时,既无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无项目评估。单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决策贷款,就有可能产生经营风险。 三是缺乏科学管理。贷款规模过大,贷款投向结构、期限结构不合理,贷款经营机制不健全,都是使信用社贷款发生风险,造成损失的原因。 四是信息不灵。信用社任何一项经营决策,必须依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贷与不贷的决策。至于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则要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资金方面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准、不灵敏、反馈不及时,往往导致贷款决策失误,发生风险损失。

0231501远离校园网络贷款安全主题班会总结

0231501班校园网络贷款安全主题班会 班会时间:2017年5月19日 班会地点:设北303 参与人员:0231501全体同学、政治辅导员郭起华老师、辅导员赖水秀老师 主讲老师:政治辅导员郭起华老师 班会形式:讲述、提问、讨论。 一、班会目的: 自2015年9月以来,“趣分期”、“爱学贷”、“借贷宝”等网络借贷平台在全国高校校园内蔓延扩散,各平台以“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零门槛,无抵押”等虚假口号诱骗在校大学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费。部分同学为赚取利息差价,将学费或通过借贷的大额现金投入网络借贷平台中。部分学生甚至充当宣传员,误导更多的同学陷入网络借贷、透支消费,导致数名同学或因网站突然关闭血本无归、或因收不回贷款欠下巨额债务而被迫辍学躲债,家人只得卖房偿债的严重后果。

1、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自觉远离网络借贷行为,规避盲目消费风险。 2、提醒学生高度重视个人身份信息保密,谨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网络借贷行为。 3、为全面掌握我校学生参与网络借贷情况,凡已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或“投资”的同学,应主动向学院报告,不得隐瞒,并须立即终止该项行为,防范风险,确保安全。 二、网络借贷络的风险: 其一,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机制。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大多自我宣传“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

申贷门槛低,手续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贷款者本人亲自办理。 其二,缺乏监管主体和必要监管。校园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些地方并没有做到位。虽然知道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支付能力,某些网络信贷机构却将其作为“摇钱树”客户群来发展,刺激学生非理性借贷和消费。 其三,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此前的一些报道,校园网络贷款很少被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被用于个人消费,尤其对手机、电脑等相对昂贵的电子产品的消费。由于不少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对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金额并不知晓,极有可能因网贷而背上沉重的债务,甚至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债务之中,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或酿成其他苦果。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西安市碑林区民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完善信贷风险监控措施,遵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 号)和本公司的贷款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等相关规定,结合业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是依据借款人、担保人的还款意向和还款能力的变化,以及贷款本息到期收回的可能性,或贷款本息发生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类别,进行风险管理的工作措施。 第三条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的: (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二)发现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强风险监控,保全信贷资产价值; (三)将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区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分类管理的成效; (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业务考核提供基本依据。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贷款风险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在影响分类结果的诸多因素中,要以本办法第八条的核心定义作为重要标准,进行关键因素的评估,确定贷款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从严确定其分类级别。 (五)客观性原则。贷款风险分类实行以逾期时间和担保方式相结合的脱期法为基础,分析判断认定为辅进行分类。 第二章分类对象 第五条分类的对象包括:由本公司承担风险、贷款余额不为零的各类贷款资产,都应当按照本办进行风险分类,评估和反映贷款质量。委托贷款可以参照本办法,但暂不作具体要求。 第六条贷款风险分类以单笔信贷业务为基本单位,不进行拆分分类。即一笔分期还款的个人贷款如果部分已逾期、部分尚未到期,则应将整笔贷款余额评估风险做统一分类。 第七条贷款风险分类的对象限于贷款资产的本金,无本纯

贷款风险防范措施样本

第三章贷款风险防范办法 为强化贷款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依照《贷款通则》、《合同法》等金融法律、法规和关于信贷管理办法,做好如下防范办法: 1、公司信贷人员必要认真学习《贷款通则》、《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及自治区金融管理办法等关于法律、法规及公司信贷管理制度,熟悉和掌握其内容,规定从思想上增强法律意识,使信贷人员充分意识到只有遵守法律、法规及公司信贷管理制度、才干提高贷款放款质量,才干有效地防范风险贷款产生,只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办事才干保障贷款安全,更好地清收不良贷款,才干有效防止和减少信贷风险。 2、找准市场定位,分散信贷风险 我司立足“三农”,按照“小额、分散、安全”原则,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增进农村经济发展,因而,我司信贷员一定要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积极支持农村种养殖户生产和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公司发展,优化贷款构造,分散贷款风险,依照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 3、严格办贷程序,健全制约机制,控制信贷风险产生 依照公司关于信贷管理制度规定,认真审查贷款发放对象,对照贷款基本条件,保证贷款投放效果。严格办贷程序,要做到:一是执行贷款“三查”制度,提高放款质量;二是要实行“三岗”分离(三岗:调查岗、审查岗、决策岗),制度健全,互相制约,控制人情贷款和低质量贷款发生。贷款调查岗负责贷款调查评估,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责任,也是第一贷款清收负责人。贷款审查人员负责贷款风险审查,承担审查失误责任。贷款审批人员负责最后决策责任,也是第二贷款清收负责人。 4、建立审贷会审批制度,层层把关,严格控制信贷风险 一是公司开业初期,贷款金额无论大小一律报公司审贷会审批;二是公司业务正

防范网络贷款风险

防范校园网络借贷风险 活动时间:2016-10-18 活动对象:14酒店管理一班全体学生 一、活动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借贷已悄然成为民间金融借贷的新型模式,除了网购在高校的风靡,打着“扶持创业”、“助学扶贫”等旗号的小额网络贷款也在校园悄然滋生,学生们只需要填写一些基本资料,拍几张照片,就可以拿到不等数额的贷款,而这些网贷平台,多是打着“多分期,低利息”甚至“0利息”的幌子来吸引大学生贷款,其实这样看似优惠多多的小额贷款平台,处处是陷阱! 二、活动目的: 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抵制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另一方面,普及投资与消费相关的金融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培养防范“力所不及”的风险和识别各种非法借贷的意识与能力。 三、活动内容: 1、讲解网络贷款案例: 陷阱一:低息背后,实有高额服务费 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贷款公司,在贷款到帐后,要收取“指标费用”,其实就是服务费,比如贷款10000元,可能就会收取百分之十的服务费,贷款人拿到的钱其实只有9000。 陷阱二:分期还的少,其实是高利贷

有一部分校园网贷的代理,在向同学介绍网贷的时候,一味的强调可以分期,没什么压力,某高校学生就透露,有代理向他介绍网络贷款,贷5000元,分12个月还清,每个月仅需偿还551,五百多听起来很划算,可仔细算下来,12个月的话,该学生总共需要支付6612元,折合贷款年利率为26%,而事实上,年利率超过24%就已经属于高利贷了! 2、下载《防范校园网络借贷风险》的视屏。 3、组织学生演讲观看心得,他眼中的网络贷款。 周宝同学说:“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 夏胜男同学说:“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诈骗手段花样翻新、日渐猖獗,大学生参与非法手机分期购、大学生无抵押贷款等被诈骗的案件也与日俱增。” 5、组织人员做好黑板报。 6、安排班会拍摄照片人员。 7、全体同学对本次班会主题的分析讨论。 8、主持人对此次班会的致辞总结。 心得总结 总结:通过此次会议,我们要理性消费,尽量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借款和购物,因为利息和违约金都很高。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切勿将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借给他人借款或购物,否则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当有

高校贷款风险与防范措施

高校贷款风险与防范措施 摘要:银行贷款已成为现阶段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贷款筹资的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有不能偿还到期贷款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失去银行信用的风险以及未来再筹资环境不确定的风险等。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对高校贷款从其必要性、特殊性、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防范银行贷款的途径和措施,尤其强调了高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在高校贷款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贷款风险防范 引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高校扩招开始,高校为加速自我发展的进程,大胆引进金融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防范贷款的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本文就高校如何防范银行贷款风险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高校贷款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使原本就紧张的高校资源变得更加紧缺,负债成了高校解决目前困境的重要途径。高校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资金来源客户,变成了吸纳金融资本的贷款客户。 (一) 高校贷款的必要性 1. 高校贷款是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我们的办学资金单一的依靠政府拨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校在取得

政府拨款之外,应该向财政部门、主管单位和社会金融机构贷款。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2. 高校贷款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 对于扩招以后的高校,无论从师资力量、住宿条件、食堂条件和教室条件等各方面都需要不断改善,为了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就要向财政部门、主管单位和社会金融机构贷款。 (二) 高校贷款的特殊性 1.投资期限长,贷款金额大 高校贷款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不同于流动资金贷款,具有长期占用大量资金的特点。在还款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受国家教育政策和市场竞争等影响。 2.建设项目自筹资金比例较小 高校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专项拨款(或国债资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分析其资金来源结构,无偿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比例较低,从高校目前项目建设运行的实际情况看,部分高校难以达到自有资金30%的要求,这就使得还贷能力受到了一定限制。 3.贷款保证形式单一 按照《担保法》规定,高等教育设施不得进行抵押,学校不得为保证人。高校的特点要求其不得为他人担保,其他企业也很难为高校担保,因此,目前高校贷款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或者账户抵押贷款,大多数是开户行提供贷款。这种情况对高校财务的会计诚信,银校合作的诚信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 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凤台联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计提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凤台联社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凤台联社辖内各信用社以及总部营业部。 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

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各信用社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担保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凤台联社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各信用社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及时、动态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认定。 第二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第五条根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第六条信贷资产风险的核心定义分别为: (一)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

(完整版)贷款风险控制管理

?贷款风险控制管理 ? ?贷款管理是一个诸多环节环环相扣的全流程管理过程,任何贷款管理链条上出现问题都会引发挪用风险,尤其是那些借款人使用较为频繁、出现问题几率多、易于导致贷款挪用的风险高发贷款品种。 ?当前信用环境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的贷款业务的全流程管理,真正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变,增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突出贷款全流程管理,变过去的事后检查为现在的事前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贷款主要流程的管理为全部流程的管理。 指导原则 ●原则一:全流程管理原则 ●原则二:诚信申贷原则 ●原则三:协议承诺原则 ●原则四:实贷实付原则 ●原则五:贷放分控原则 ●原则六:贷后管理原则 ●原则七:罚则约束原则 原则一:全流程管理原则 ?总则第五条要求贷款人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 ?第二章至第六章针对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提出风险管控要

求 原则二:诚信申贷原则 ?强调借款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应恪守诚实守信原则,如实、全面、及时向贷款人提供信息和进行重大事项披露 ?借款人的合法、合规地位 ?信用状况良好 ?有明确的贷款用途 ?有合法的收入(还款)来源 原则三:协议承诺 ?协议承诺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的根本准则,也是贷款人追究借款人违约责任的依据 ?承诺申贷的真实有效 ?承诺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支付对象(范围)、支付金额、支付条件、支付方式等 ?承诺双方的权利义务 ?对于借款人挪用贷款等不当行为,贷款人应在合同中作出周密约定,并以贷款人的协议承诺为依据实施处罚。 原则四:实贷实付原则 原则五:贷放分控原则 ?强调贷款审批通过不等于放款,在贷款人承诺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后,借款人不能随意使用贷款

风险防范与控制

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信用担保的风险分析 ㈠、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的基本概念 风险泛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因受难以预测的因素影响导致行为主体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状况之间发生差异,给行为主体造成经济损失或减少收益的可能。 2、风险管理 ⑴风险管理的一般概念 ⑵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经营机构在风险发生前,通过感知和分析等方法,对面临的或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经营机构所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无论是已经发现的还是潜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机构内部的还是外部关联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发生风险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损失的可能性?都有是应该在风险识别阶段予以回答的问题。风险识别主要惧和分析的信息包括风险源、风险因素、风险敞口和损失可能等 风险测算 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惧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方法,估计和测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风险测算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能为风险管理者和经营决策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防范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风险评估 指在风险识别和测算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测算和分析,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系统的危害等级,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风险措施、采取什么样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用的程度。 风险控制 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阶段,经营机构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最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办法来防范和控制风险。 ㈡、担保风险分类 担保风险是指信用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主观的和客观的)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㈢、担保风险来源 1、来自中小企业的风险 指受保企业的违约风险,这种风险的大小可能与中小企业整体存在的问题有关,也可能与单个受保企业的状况有关。 ⑴企业经营者素质和竞争力风险 ⑵市场风险 ⑶技术风险 ⑷财务风险 ⑸关联风险

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罗钢(0811030153) 法学院 摘要 (2) 关键字: (2) 引言 (2) 一、风险识别 (3) (一)银行风险 (3) 1、信用风险 (3) 2、管理风险 (4) 3、政策风险 (4) (二)学校风险分析 (5) 二、风险管理办法举例 (6) 三、助学贷款风险的防范建议与管理对策 (6) (一)实际对策 (6) (二)政策建议 (7) 1、学校要加大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 (7) 2、加强助学贷款审核工作。 (7) 3、加大贷后管理力度。 (7) 4、还款方式的多样化。 (8) 四、参考文献 (8)

摘要 教育部全国学生自主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145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由此也引发了高达数亿元的高校学生贷款欠费情况,以及越来越多的银行与学生借款诉讼纠纷,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遭到严峻的诚信考验。本文将对大学生助学贷款面临的风险,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管理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字: 助学贷款风险概率管理方法 引言 助学贷款是为贫困家庭学生向银行贷款来交纳学费,国家给予一定的贴息优惠,毕业后归还贷款的一种借贷方式。对考上大学而家庭又贫困的学生来说,得到银行贷款支付学费,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助学贷款对于高校来说,促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但是教育部全国学生自主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145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由此也引发了高达数亿元的高校学生贷款欠费情况,以及越来越多的银行与学生借款诉讼纠纷,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遭到严峻的诚信考验。 据资料显示,北京银行已有过多起针对还贷违约学生的诉讼,银行都胜诉了。国家开发银行规避银行贷款风险的做法是,跟地方政府、教育部、各省教育厅以及高校通力合作,构建新的国家贷款管理模式来防范风险。即开发银行和每个贷款学生是金融合同关系,银行和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报告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报告我们**信用社现所辖17个行政村,农户**户,**余人,职工总数14人。截止3月末全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股金余额**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今年5月份,在信用联社指导下,我们经过学习培训,对我社的所有贷款进行了五级分类。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掌握了贷款的真实情况:分类前我社正常贷款**笔、**万元、占比**%;逾期贷款**笔、**万元、占比**%;呆滞贷款**笔、**万元、占比**%。其中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分类后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贷款余额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占比分别为**%、**%、*%、*%、*%,笔数分别为**笔、**笔、**笔、**笔、**笔。其中后三类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 通过“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比较,发现不良贷款在分类后增加了*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五级分类法”把对贷款风险的管理由事后变为事前,由静态变为动态,而“四级分类法”只是在贷款逾期后对贷款的风险和质量做出一种被动的事后统计,并不能使信用社在贷款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五级分类法”促使信贷人员 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就要对自己放出的贷款进行全方位的随时跟踪管理。所以我们认识到贷款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监控和规避,而不是期限划分,这是管理理念的更新;同时管理方法也更趋科学,过

去放出贷款即坐等到期收回之日,逾期就作记录,平时对贷户的跟踪监控不够,贷款放出后随机风险、贷户具体情况掌握不够,实行“五级分类”之后,信贷员再也不能在信用社闲坐了,他们必须天天巡视贷户,掌握信息,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使信贷管理方法更加细致科学,对信贷人员的素质提高也大有裨益。 XX信用社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我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年月中旬联社召开的信贷业务培训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业务培训以来,紧紧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严格按照《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贷款风险操作流程对我社现有信贷资产进行了五级分类,现就此项工作作如下小结: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以来,我社信贷人员在完成二季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收集贷款户信息,整理基础资料,特别是对损失类贷款做到了心中有数,并由有关部门出据了证明材料。截止月末,全社各项贷款共笔,金额为元。按四级期限管理统计:正常贷款余额元,占比 %,不良贷款余额为元,(其中:逾期元,呆滞元),占比 %。根据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统计:企业贷款1笔金额元,占比为 %,初分结果为可疑类贷款;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881笔,金额元,占比 %;其中:正常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关注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次级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可疑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损失类贷款笔,金额元,占比 %;

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探讨-最新范文

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信贷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出现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信贷行业风险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银行;信贷管理;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虽然银行在业务方面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型和升级,但从盈利角度来讲银行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仍在于信贷。但是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略有波动,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金融风险的提升,银行的风险和核心内容开始转向于信贷风险管理。面临当前的经济形势,我国学术界领域也给出了相关的研究,近年来衍生出许多关于控制信贷风险的理论和方法论,对控制信贷风险具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 一、我国银行信贷现状

(一)我国银行信贷区域发展状况分布 由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银行信贷地域分布主要存在一下几个特点:首先,银行信贷主要分布于沿海城市以及北方工业发达城市,中西部地域借贷率和借贷数额较低。其次,近年来我国银行信贷相关格局变化不大,仍然是以上区域比例居高,中西部比例较低,存在严重的地域不平衡。 (二)我国银行信贷产业分布 由银行内部对一二三产业信贷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各银行信贷集中投放于资金周转率较高且利润较高、行业信誉高的行业,例如交通运输、电力、道路工程、国企投资项目等等,这些行业是我国的龙

头产业,资金需求量很大并且受到政府的支持信誉很高。从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来看,信贷集中于二三产业,近年来有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第一产业信贷率较低。总体的行业分布格局平稳过渡,基本比较稳定。 (三)我国银行信贷规模结构 信贷规模和信贷产业布局成为正相关,我国银行信贷部门偏向借贷给二三产业中信誉度高的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但是由于受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影响,我们发现银行信贷的大客户近年来受到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均存在着资金回笼不足、还款率较低的现象。 二、我国银行信贷风险出现的影响因素

银行对医疗机构贷款的风险和控制建议

银行对医疗机构贷款的风险与控制建议 (一) 医院行业共性风险及控制措施1、政策性风险医院以药养医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渐成气候,特别是公立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讲求效益最大化,加大了社会对医疗成本的负担。目前坚持公益性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核心原则。政策变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三降二提”,即: 逐步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技术含量较低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降低高价医用耗材费,适当提高劳务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项目收费,适当提高政府财政补助水平,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二是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改变居民医药费用个人支付比例过高的状况。三是国家实行“行政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政策,医院资金将逐步由医院帐户转移到财政帐户,加大了我行对医院资金流向,特别是还贷资金的监控难度。控制措施: 目前国家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正在紧张制定中,对此应密切关注国家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的动向及变化,审慎评估医药分开对医院收支结余及还贷能力的影响。跟踪了解财政补贴政策的变化,了解财政拨付比例、拨付项目及其拨付到位情况,特别要关注地方财政投入计划是否按规定落实到位。审查了解医院医药收入财政部门有无截流留用现象。如以未来财政补助作为还贷资金来源的,应尽量争取得到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还款承诺或把偿还贷款资金列入财政卫生预算支出。一般来说,如果医院所在地的财政收支状况

良好,财政资金对医院行业的投入程度会高一些。同时,应积极争取医院客户财政授权支付零余额帐户在我行开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监控医院资金流转情况的作用。2、管理决策风险公立医院的院长大部分是由技术专家选拔充实到院长岗位上的,对他们来说往往“专业技术是主业,医院管理是副业”,较大程度上缺乏医院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加之,所有者虚位,公立医院的管理者是受托经营,造成动力不足,成本管理弱化,内部运行成本高。一方面致使医院收入大量流失,出现药品回扣、私自收费等现象,收支结余不高甚至出现亏损情况; 一方面,医院经营短期行为严重,存在不计成本、过度负债盲目扩张的冲动。有些因管理不善还出现了各类经济纠纷及严重医疗纠纷情况,影响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控制措施: 一是审查医院经营成本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是否存在铺张浪费现象; 重点审查医院年度预算制定、执行情况,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是否存在超出预算安排的情况。审慎评估严重医疗纠纷对医院经营发展的影响。二是严格帐户管理。尽量争取开立基本结算帐户。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医院,还应要求在开立财政返还专户。三是加强医院负债总量控制。设定医院负债限额,与医院签订限制性条款的借款合同,如限制医院未来重大基建支出和负债须经贷款行同意等。3、偿还能力风险医院的消耗补偿为双向复合补偿,一是政府财政资金和政策补偿,包括财政补助、药品加成收入留用; 二是医疗服务收费等。由于种种原

关于我国高校贷款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高校贷款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在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办学环境正在不断改变,抓住机遇,实现高校健康快速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高校贷款为研究对象,从高校自身出发对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提出了几点建议。 标签:高校贷款;高校贷款风险;政府监管;全面银校合作 近年来,高校贷款解决了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许多实际困难,扩充了教育资源,但大多数高校对贷款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偏大,贷款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阻碍了高校健康有序的发展步伐。因此,提高高校贷款的风险意识,加强对高校贷款风险防范对策的研究尤为重要。 1.高校贷款风险的含义 一般而言,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高校贷款风险是指高校在举借债款、融通资金的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价值或收益等损失的可能性。高校贷款风险也称信用风险。高校贷款风险在信用关系中产生并存在于借贷行为的全过程[1]。其特征为风险与收益的非相关性;隐蔽性和潜伏性;可分散性和转嫁性。 2.高校贷款面临的风险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变动导致的风险。当国家鼓励高校发展时,政府往往出台一系列贷款优惠政策,如增加财政拨款提供贷款贴息,为高校发展开辟绿色通道,此时高校投融资环境较为宽松,社会资金投入和需求加大,信贷风险减少。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贷款资金成本变动而可能带来的损失。这种代价便是利息。高校的贷款多为长期贷款,所以利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随着近几年宏观调控的加强,央行不断提高贷款利率,这无疑增大了高校贷款的资本成本,进而增大了高校贷款风险[2]。 (3)规模风险。规模风险是指高校的贷款规模超过其偿还能力,而高校贷款现绝大部分是采取用信用贷款,如何确定一个高校贷款的最高限额,银行与高校本身都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以高校支付利息的能力来确定,但有高校与银行两方面的管理人员认为高等学校是政府主办的,高校贷款是要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来偿还的,能贷就贷,这样的贷款很可能超过学校还本付息的能力限度。 (4)管理风险。高校贷款的管理风险是指高校对贷款资金管理不善造成的贷款资金流失的风险。高校长期以来一直由财政拨款支持,由于学校长期使用国家财政拨款,习惯于无偿使用资金,这种松散观念的惯性,会对贷款资金的管理使用造成一定风险。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贷款风险管控措施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防范信贷风险是小额贷款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质量合理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信贷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高度重视信贷风险防范工作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第一要务。针对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一、明确分工,实行流程控制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相互独立的阶段,十六个环节进行全程控制,防范风险。实行审贷分离责任制,建立审贷、发放、检查职能分离,岗位分离,相互制约机制,落实环节责任。严禁单人或单个部门独立完成贷款全过程。制定贷款业务的调查、审查、评估、审批、发放、检查、收回、不良贷款催收等过程的操作规程,建立法律审查制度。部门之间严格分工,岗位之间相互协作,实现业务流程 1 的高效运转和相互制衡。 二、把好准入关,实行贷前调查审查控制

对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对提供的资料审核分析,确定准入底线和进行风险评估。 资料名称 调查审查内容准入底线 风险评估 身份证复印件(借款人、抵质借款人25-60 周岁;具有完全民高风险、虚假、无民事能力、非押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资料真实法人员不贷等各2 份,核查原件)有效。核实其他有关情况。工作时间连续6 个月以上、稳定工作证明行业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行业、优质行业. 银行卡、6 个月内稳定月均收入收入证明3000 元以上、银行对账单、近6 个月内收入稳定. 借款人在银行、税务、法院、工高风险、被列入黑名单、多次长信用报告商等无不良信用记录、未列入黑期欠税、欠费、欠贷或收入负债名单. 比过高者、提供虚假资料不贷。高风险.、无偿还能力不贷低风险 有固定的住所和经营场所。合法高风险居住证明经营。可查询近三个月水费、电无居住地、营业场所、欠缴各种费、煤气费凭证费用不贷。

正确处理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控制的关系

正确处理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控制的关系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紧紧抓住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大信贷营销力度,在地方金融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信贷业务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由于信贷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资产业务,而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品种又极其单一,信贷业务基本上是农村信用社创利的主要渠道,更是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的基石(这对于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来说就更加明显了),因此,信贷营销的好坏可以说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关键。但是在经营过程中,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观念谈薄,信贷营销水平低下,信贷风险意识不高,防范化解不力,导致信贷风险频频发生,甚至有恶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如果控制不了,必然会引起信贷风险失控,进而威胁到农村信用社的安全运营,最终损害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果,从而加重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负担。因此,如何加强信贷营销科学管理,强化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正确处理两方面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控制的关系和问题 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此消彼长,辩证而统一,一方面信贷营销收入是农村信用社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不断加强信贷营销,加大信贷投入,经营效益才能不断提高,但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信贷风险也随之产生,而风险管理要求必须通过政策的指引、程序的制约、制度的管理和必要的监管来进行相应控制,这就必然会在追求信贷业务增量增速上与风险的控制出现矛盾。另一方面,进行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信贷营销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体现为效益的不断增长,没有有效风险监管促使信贷资产质量的全面提高,也就不可能实现效益的不断增长。片面强调信贷营销,认为风险防范可有可无或制约信贷业务发展的观念是错误的。银行“三性”原则中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因素的客户群体,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很难拥有良好的信贷资产质量,因此把风险意识和控制措施贯穿于信贷营销与审批全过程,这是从源头上建立优质客户群体和遏止不良资产产生的关键所在。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信贷营销与风险防范之间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对农村信用社来说,都希望在可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风险管理则是要实现把信贷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甚至于零风险,这是矛盾的一面。而统一的一面是:信贷营销好,信贷风险自然就少;信贷营销差,信贷风险自然就高。反之,信贷风险控制得当,有助于信贷营销水平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信贷风险控制不了,则会加剧不良贷款的扩大,造成信贷资金沉淀,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将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辩证关系,在增加信贷投入与风险防范中寻找一个度、一个最佳结合点。但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信贷营销工作中易诱发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信贷营销观念容易造成客户质量差的信贷风险 传统的观念认为,银行在存款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贷款中处于主动地位。原因在于存款是银行求顾客,顾客来不来存钱,存多少,存多久完全由顾客决定,银行主动性很小,所以处于被动地位。而信贷业务则完全相反,是顾客求银行,银行完全处于主动的地位,银行将贷款放给谁,贷多少,贷多长,完全由银行决定,这就给了银行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觉,觉得信贷资金供不应求,只要坐等客户上门,择优贷款就可以了,然而随着大量金融机构的出现,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选择贷款银行的范围扩大了,主动性也加大了,往往要“货比三家”才确定,而我们农信社如果还按传统的观念坐等客户上门求贷,而又没有实际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与其它商业银行竞争,则很容易就会错失机会,丧失资产质量高、经营效益好的贷款项目,只有那些质量低、收益差或在别处贷款碰壁的客户才会主动上门求贷,而我们也只能在里面择优选取,但这样我们农信社整体客户的质素就大打折扣了,我们的贷款就很容易形成高风险的信贷资产。

某大学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及教育引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XXX大学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近年来,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出现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不堪重负跳楼自杀的恶性事件。为防范校园不良网络贷款引发的借贷隐患和债务悲剧,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涵[2016]15号)文件精神,及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现按照《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进展情况的紧急通知》(皖教秘思政[2016]5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认真梳理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总体情况 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学校迅速响应,通过院、系、班三级管理机制,依托各系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骨干两支队伍全面启动了学生参与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摸底调查工作。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摸排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校园金融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经银监会批准的金融公司,能为学生提供无担保的信贷;第二类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为学生提供的蚂蚁花呗和京东校园白条等分期付款金融服务;第三类便是专门的网络借贷公司为学生提供的信贷业务,此类借贷是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重灾区。经统计,我院共有3名

学生不同程度的参与了校园网络借贷,学校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分析评估风险,对参与网络不良借贷的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工作,提高了同学们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保障了同学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总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至目前,学校已无学生参与校园不良网络借贷。 二、工作进展情况 1.统一认识,建立有力的组织领导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把此项工作当作是增强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有效措施。及时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领导组负责拟定工作指导方案,部署实施相关工作,并进行检查落实和工作考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系均成立了以系党总支书记和系主任为组长的系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本系的组织实施工作;班级成立以辅导员为第一责任人,班干部广泛参与的班级工作服务组。由此形成了“党政领导主管、职能部门统筹、相关部门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和“院、系、班”三级管理模式。按照“起点前移”、“重心下移”的思路,把此项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逐渐纳入到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相关条例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 2.完善机制,制订科学的工作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