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研究现状 (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研究现状 (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研究现状 (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研究现状

王明松(综述),邹良建(审校)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上海200433)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084(2006)0920534203

摘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 F)家族成员,VEG F2B、胎盘生长因子(PIG F)、VEG F2C及VEG F2D和它们的受体VEG FR21、22与23为研究脉管系统的发育提供了工具,也为缺血性心脏病及癌症的治疗提供了研究工具。尽管在血管新生和人的血管系统生理学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但到目前为止,VEG F家族在淋巴管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兹将VEG F家族在血管新生及淋巴管新生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简要综述。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新生;淋巴管新生

The R esearch Status of V ascular E ndothelial G row th F actor F amily WANG Ming2song,ZOU Liang2jian.(Depart2 ment o f Cardiothoracic Surgery,Changhai Hospit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 sity,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The discovery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 F)fam ily including VEG F,VEG F2B,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 F),VEG F2C,and VEG F2D as well as their receptors VEG FR21,22and23has provided a tool not only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system,but als o to treat the ischem ic heart disease and cancer.While many studies have addressed its role in angiogenesis and physiology of human blood vasculature,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role in lym phatic vas2 cular system.In this review,we will discuss the recent advancement of VEG F fam ily in the genesis of blood vessel and lym ph vessel.

K ey w ords:Ischem ic heart disease;Tum 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giogenesis;The genesis of lym ph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 F)家族成员包括VEG F、

VEG F2B、胎盘生长因子(PIG F)、VEG F2C及VEG F2D和它们的

受体VEG FR21、22与23。VEG F是血管发育、成熟的病理生理

中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是一种主要由缺氧诱导的血管生

成因子,已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PIG F通过已经存在的细小

动脉介导新的血管生成,在诸如动脉粥样硬化性阻塞性疾病

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VEG F2C和VEG F2D是主要的淋巴

管生成因子,在人体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中诱导淋巴管生成;二

者的信号转导抑制剂在抑制癌症的淋巴转移中被证明是至关

重要的,对淋巴水肿的治疗也可能有效。

1 VEGF家族

1.1 VEG F VEG F与VEG FR21、VEG FR22及Nrp21、Nrp22结合,

能诱导内皮细胞(ECs)分裂、增生、迁移和形成管腔[1]。在正

常生理状态及肿瘤血管生成中,VEG F也是内皮细胞的一种强

力的生存因子,可以诱导内皮细胞中抗凋亡蛋白的表达。

VEG F可增加内皮的渗透性,也可作用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而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从而引起血管舒张。

VEG F绝大部分作用于ECs,它也可通过结合造血干细胞

(HSCs)、单核细胞、造骨细胞及神经细胞上的VEG F受体发挥

作用。VEG F除了促进血管新生,还可以诱导HSC的骨髓动

员,单核细胞分化,造骨细胞的成骨化及神经元保护[1]。通过

连接不同的氨基酸数可产生至少六种不同的VEG F异构体:

VEG F121、VEG F145、VEG F165、VEG F183、VEG F189和VEG F206。

VEG F121、VEG F145、VEG F165和VEG F189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主

要形式。在细胞分泌后,VEG F

121

可以自由的扩散至组织中;

大约一半的VEG F165与细胞表面的硫酸肝素糖蛋白(HSPG s)结

合。只有通过介质扩散与细胞外基质结合,VEG F

165

才能作为

VEG F的主要因子发挥作用。

在缺氧状态下,特异性的缺氧诱导因子(HIF)通过调节

VEG F基因强烈诱导VEG F的产生[2]。猫抓病发热的病因,是

通过细胞内的氧消耗机制引起缺氧,导致VEG F增加,引起血管及淋巴管水肿[3]。还有其他一些缺氧调节基因如:C OX22、M MP22[2]。

皮肤已广泛作为一种研究VEG F的模型;例如,转基因鼠在皮肤上过度表达VEG F,明显影响皮肤的血管新生,使皮肤出现类似牛皮癣样的炎性反应[4]。VEG F单克隆抗体或VEG F受体抑制剂可减少鼠和人试验性肿瘤的生

长。VEG F既在人的实体肿瘤中,也在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表达[1]。VEG F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疾病的进展、生存期之间有相关性。

VEG F对淋巴管系统的影响在近期得到研究。在转染腺病毒的鼠类皮肤上,鼠VEG F

164

诱导形成了巨大的淋巴管,而应用人VEG F165异构体仅影响皮肤淋巴管的扩张[5]。VEG F的淋巴管新生作用可能与炎性细胞的积聚有关,如巨噬细胞,它表达VEG FR21并分泌淋巴管新生因子[6]。

1.2 PIG F PIG F主要在胎盘、心脏和肺脏中表达。PIG F的同型及异型二聚体与VEG FR21和Nrp21结合。VEG FR21可被PIG F或VEG F激活,诱导各种基因表达,而这种联合作用增加了VEG F诱导的血管新生。在已经报道的人PIG F的三种异构体(PIG F21,22和23)中,仅PIG F22与HSPG s结合。转基因鼠皮肤上PIG F的过度表达引起不断加重的炎性渗出等超血管反应,而局部应用携带PIG F的重组腺病毒或依靠巨噬细胞产生的重组蛋白可以诱导形成成熟、抗渗出的血管[7]。

1.3 VEG F2B VEG F2B(又称VEG F相关因子ΠVRF)是VEG FR21和Nrp21的配体,它能和VEG F形成异构二聚体。人

的VEG F2B有VEG F2B

167和VEG F2B

186

二种重组异构体,

VEG F2B167是非糖基化的,与HSPG s结合,绝大部分固定于细胞外基质中;而VEG F2B

186

是氧化糖基化的,可自由分布。在体内,VEG F2B167是主要的存在形式,在脂肪、心肌和骨骼肌中充分表达。目前尚不清楚VEG F2B在体内的确切作用。

1.4 VEG F2C VEG F2A和VEG F2B通过选择性剪切蛋白水解产物形成VEG F2C和VEG F2D。VEG F2C是由细胞内分泌的PC5和PC7激活而产生的一种蛋白前体[5]。成熟的VEG F2C 诱导ECs的有丝分裂,迁移和存活。VEG F2C与VEG FR23结合后,激活VEG FR23,充分诱导淋巴管新生,并对淋巴管的发育也起重要作用。由VEG F2C和VEG F2D诱导的血管渗出的增加是由VEG FR22介导的。

在炎症期间VEG F2C能调节淋巴管的功能,并能反映淋

巴管在控制免疫功能和白细胞流动中的作用。VEG F2C的始动基因含有核因子2κB(NF2κB)结合位点,在炎症的刺激下介导激活VEG F2C mRNA的转录。近期的报道显示,前列腺素E2可以介导激活C OX22,增加VEG F2C mRNA转录,认为前列腺素可诱导VEG F2C促进淋巴管新生[8]。

在实验中,肿瘤细胞过度表达VEG F2C和VEG F2D引起癌周及基质中淋巴管新生和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在患胰腺癌的转基因鼠的癌细胞中过度表达VEG F2C可引起淋巴管新生和促进淋巴转移[9]。尽管癌症患者的肿块周围存在扩张的淋巴管,但肿瘤里面没有发现有功能的淋巴管。乳腺癌常常转移至淋巴结,但没有一例患者能检测到肿块的淋巴管新生[10]。对于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在VEG F2C表达、淋巴侵犯和淋巴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1]。

1.5 VEG F2D 像VEG F2C一样,人类的VEG F2D在VEG F的N2末端和C2末端产生;其成熟的形式与VEG FR22、VEG FR23结合并使之激活,促进EC的有丝分裂和血管及淋巴管新生。人类的绝大多数组织中可发现VEG F2D,在胚胎发生时期的肺组织和皮肤中最为充分。在近期的肺癌实验研究中,发现VEG F2D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能促进淋巴管生长和淋巴结转移[12]。VEG F2D对人类肿瘤的淋巴管侵犯有诊断价值,也可预测人类某些癌症的生存期。

2 VEGF家族受体

2.1 VEG FR21 VEG FR21结构为:细胞外7个相同的免疫球蛋白区,一个跨膜区和细胞内一个酪氨酸激酶(TK)区。VEG FR21与VEG F、VEG F2B和PIG F以高度亲和力结合。在ECs中,VEG FR21自身仅传送微量促有丝分裂信号,但它和VEG FR22形成的异型二聚体比它们形成的同型二聚体具有更强的信号特性。VEG FR21在ECs中表达,也可在造骨细胞、单核Π巨噬细胞、胎盘滋养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表达[1]。VEG FR21在血管新生期及缺氧时表达会上调,这与VEG FR22及VEG FR23不同。体内生成的可溶VEG FR21(sVEG FR21),由VEG FR21的细胞外部分构成,可抑制VEG F的作用,这点已在人和鼠的研究中被证实[1]。近期认为,sVEG FR21与妊娠期毒血症和先兆子痫的发展有关。妊娠妇女伴有先兆子痫血循环中sVEG FR21的水平升高,PIG F和VEG F的水平却降低[13]。2.2 VEG FR22 VEG FR22的结构与VEG FR21相似,与VEG F、VEG F2C和VEG F2D结合。在内皮细胞中VEG FR22是传送VEG F信号的最主要受体。VEG F、VEG F2C和VEG F2D可上调VEG FR22的表达。除了在ECs中表达,VEG FR22还可在神经细胞、造骨细胞、胰腺导管细胞、视网膜祖细胞、巨噬细胞及造血干细胞中表达[1]。在成人血管ECs中,VEG FR22的表达是下调的,在新生血管的内皮中,表达是上调的。

2.3 VEG FR23 VEG FR23仅有6个相同的免疫球蛋白区。VEG FR23与VEG F2C及VEG F2D相结合。在发育过程中, VEG FR23可出现于所有的内皮细胞中,但在成人,仅局限于淋巴管ECs和特定的有孔隙的血管ECs。在患血管肿瘤及外周实体肿瘤等病理状态下,血管ECs中VEG FR23的表达是上调的。研究显示,EC与S MCs的接触引起ECs中VEG FR23表达的下调[14]。更近期的研究显示,VEG FR23在角膜移植的实验模型中,可调节获得性免疫功能[15]。

2.4 菌毛蛋白(Neuropilins) Neuropilins(Nrp21和Nrp22)在免疫学和神经发育中担任众多角色,也与血管新生有关。Nrp21可与VEG F、VEG F2B及PIG F结合,Nrp22与VEG F、VEG F2C及PIG F结合。Nrp21作为一个联合受体提高了VEG F2VEG FR22之间的相互作用,与VEG FR21形成复合物,促进肿瘤血管新生。Nrp21是心血管发育所必需的,可调节VEG F165的水平。Nrp21ΠNrp22与VEG FΠVEG FR22基因剔除的鼠有相似的表型[16]。

3 与VEGFs相关的疾病及其临床应用

3.1 在缺血性心脏病和外周血管疾病中用于血管新生治疗 在缺血性心脏病(IH D)或严重的肢体缺血Π跛行或下肢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尝试应用血管生长因子增加血管侧支循环的形成。PIG F2VEG FR21途径是通过募集单核细胞,诱导ECs和平滑肌细胞数量的增加并直接作用在这些细胞上。在心肌梗死的实验模型中,发现PIG F能诱导血管侧支循环形成,增强鼠缺血肢体的VEG F信号转导。在不能手术的IH D 患者中尝试注射腺病毒为载体的转基因VEG F和裸露质粒,可诱导产生功能性的侧支血管。因为VEG F具有增加渗透的副作用,联合应用几种生长因子如血管生成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或PIG F等会产生更好的临床结果。

3.2 VEG F家族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与炎症性的血管新生有关,通过分泌血管生长因子如VEG 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bFG F)等促进斑块的生长。斑块上的血管新生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的增长,增加了斑块的不稳定性并且随着新生血管外膜滋养血管数目的增多也增加了斑块内出血的风险。用VEG F可诱导产生实验性的动脉粥样硬化,而抗血管新生治疗可减少这种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在心脏的同种异体移植实验模型中,发现VEG F能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7]。

3.3 内皮祖细胞在血管病理学中的作用 血液循环中含有的内皮祖细胞(EPCs)参与形成新的血管并存在于血管新生活跃的部位[19]。EPCs是通过一些因子如MCP21、TG F2β、VEG F 和PIG F由骨髓动员出来的,表达多种不同的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包括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2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VEG F受体。在生理性血管新生期间如女性的生殖周期,在病理性血管新生期如心肌缺血期间,ECPs参与了血管的形成。然而,从骨髓动员的EPCs进入血管壁并穿越不同区间成为成熟ECs的能力尚值得怀疑。

3.4 肿瘤的血管新生和淋巴新生 肿瘤中的血管结构混乱,血流速度缓慢且液体渗透压高,这些特征为研究肿瘤生物学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血流缓慢导致缺氧,促使VEG F生成,而瘤体血管内的高渗透压阻碍了药物转运[18]。最近,抗2 VEG F阻滞剂抗体bvacizumab(genentech,US A)在治疗结直肠癌转移中所取得了非凡疗效,这是癌症抗血管新生治疗所取得的重要进步,该药近期已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结直肠转移癌的治疗[19]。

肿瘤周围的淋巴管新生,促进了淋巴转移。淋巴管生长因子VEG F2C及VEG F2D的表达水平与癌症患者的淋巴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临床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可溶性的VEG FR232Ig溶解蛋白阻断VEG F2C及VEG F2D的信号转导,可抑制癌症患者淋巴结转移。

3.5 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分为原发的先天性的淋巴水肿和继发的获得性的淋巴水肿。继发性淋巴水肿常由丝虫病或医

源性损伤引起如放疗、手术及感染。先天性遗传的淋巴水肿,以浅表淋巴管发育不全为特征。在患M ilroy病的一些患者中,VEG FR23的TK区发现了基因错义突变,抑制了受体的功能导致淋巴水肿。叉头框C2(FOXC2)基因的突变可产生异常的淋巴管内壁细胞,引起淋巴管瓣膜缺失,造成淋巴水肿[20]。

总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以及它们的受体在血管系统的发育和淋巴管系统的形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后期的生命中,这些分子参与相关的组织修复,如创伤愈合及女性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再生。在病理生理学中,异常的脉管新生是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及肿瘤的生长;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都可能促进肿瘤的转移。因而,用靶分子治疗控制这些过程的发生是研究疾病治疗的核心。随着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分子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缺血性疾病及肿瘤等的临床治疗将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Ferrara N,G erber HP,LeC outer J.The biology of VEG F and its recep2

tors[J].Nat M ed,2003,9(6):6692676.

[2] Pugh CW,Ratcliffe P J.Regulation of angiogenesis by hypoxia:role of

the HIF system[J].Nat M ed,2003,9(6):6772684.

[3] K em pf VA J,Lebiedziejewski M,Alitalo K,et al.Activation of HIF21in

bacillary angiomatosis:evidence for a role of HIF21in bacterial in fec2

tions[J].Circ Res,2005,3(8):6232632.

[4] X ia Y P,Li B,Hylton D,et al.T ransgenic delivery of VEG F to the

m ouse skin leads to an in flammatory condition resembling human ps ori2

asis[J].Blood,2003,102(1):1612168.

[5] S ieg fried G,Basak A,Crom lish JA,et al.The secretory proprotein con2

vertases furin,PC5,and PC7activate VEG F2C to induce tum origenesis

[J].J Clin Invest,2003,111(11):172321732.

[6] Cursiefen C,Chen L,Borges LP,et al.VEG F2A stimulates lym phangio2

genesis and hemangiogenesis in in flammatory neovascularization via

macrophage recruitment[J].J Clin Invest,2004,113(7):104021050. [7] Odorisio T,Schietroma C,Z accaria M L,et al.M ice overexpressing pla2

centa growth factor exhibit increased vascularization and vessel perme2

ability[J].J Cell Sci,2002,115(12):255922567.

[8] Su JL,Shih J Y,Y en M L,et al.Cyclooxygenase22induces EP12and

HER22ΠNeu2dependen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2C up2regula2 tion:a novel mechanism of lym phangiogenesis in lung adenocarcinoma

[J].Cancer Res,2004,64(12):5542564.

[9] M andriota S J,Jussila L,Jeltsch M,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2C2mediated lym phangiogenesis prom otes tum our metastasis[J].

E M BO J,2001,20(4):6722682.

[10] Vleugel M M,Bos R,van der G roep P,et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0262695.html,ck oflym phangiogenesis

during breast carcinogenesis[J].J Clin Pathol,2004,57(7):7462751.

[11] He Y,K arpanen T,Alitalo K.R ole of lym phangiogenic factors in tum or

metastasis[J].Biochim Biophys Acta,2004,1654(1):3212.

[12] Ishii H,Y azawa T,Sato H,et al.Enhancement of pleural dissem ination

and lym ph node metastasis of intrathoracic lung cancer cells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 Fs)[J].Lung Cancer,2004,45(3):

3252337.

[13] Levine R J,M aynard SE,Qian C,et al.Circulating angiogenic factors

and the risk of preeclam psia[J].New Engl J M ed,2004,350(7):6722 683.

[14] Veikkola T,Lohela M,Ikenberg K,et al.Intrinsic versus m icroenviron2

mental regulation of lym phatic endothelial cell phenotype and function

[J].FASE B J,2003,17(14):200622013.

[15] Chen L,Hamrah P,Cursiefen C,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2

tor receptor23mediates induction of corneal alloimmunity[J].Nat M ed,

2004,10(8):13215.

[16] T akashima S,K itakaze M,Asakura M,et al.T argeting of both m ouse

neuropilin21and neuropilin22genes severely im pairs developmental

y olk sac and embry onic angiogenesis[J].Proc Natl Acad Sci US A,

2002,99(6):365723662.

[17] Celletti F L,W augh JM,Amabile PG,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nhanc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rogression[J].Nat M ed,2001,7

(4):4252429.

[18] Jain RK.M olecular regulation of vessel maturation.[J].Nat M ed,

2003,9(6):6852693.

[19] Y ang JC,Haw orth L,Sherry RM,et al.A random ized trial of bevaci2

zumab,an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tibody,for metastatic

renal cancer[J].New Engl J M ed,2003,349(5):427234.

[20] Ishida S,Usui T,Y amashiro K,et al.VEG F1642mediated in flammation

is required for pathological,but not physiological,ischem ia2induced ret2 inal neovascularization[J].J Exp M ed,2003,198(3):4832489.

收稿日期:2005211201 修回日期:2006203201

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张 强

(天津河西医院神经内科,天津300202)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084(2006)0920536203

摘要: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在卒中的二级预防和急性期治疗中的疗效已得到证实。潘生丁抑制血小板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且呈剂量依赖性。氯吡格雷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是合适的阿司匹林替代药。G PⅡbΠⅢa受体拮抗剂静脉注射有效而口服的临床结果欠佳。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疗效增加安全性。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

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 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ZH ANG Qing.(Department o f Neurology,H exi Hospitol in Tianjin,Tianjin300202,China)

Abstract:Antipatelet therapy is one of the m ost inportant approachs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 ic stroke.

The efficacy of Asprin has been con firmed in brain stroke not only in its treatment of acute stage,but als o in its second2level prevention;Pensantin′s antiplatelet efficacy lasts for a short time,and time and dosage depen2 dant.Clopidogel is a adennosine diphosphate receptor antag onist which is a suitable replacement of asprins.

The efficacy of glycoproteinⅡbΠⅢa receptor inhibitor used in vein is clear,but its clinic outcome of oral medicine w orks below the mark.The usage of antiplatelet drug in combination is helpful in prom oting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ty.

K ey w ords:Ischem 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ntiplatelet;Therapy

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肌梗死和周围血管病都与动脉硬化

及其继发的血栓形成和栓塞有关。许多临床试验研究证实,抗血小板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继发病变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目前有关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和二级预防的研究很多,新的抗血小板药不断出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1 血小板的活化和血栓形成机制血小板活化是指血小板由静息状态转化为功能状态的过程,与以下因素有关[1]:①血管内皮受损和脱落,使血小板与暴露的内皮下组织接触黏附,促进血小板发生快速的形态学和

生化改变;②动脉硬化的血管狭窄部位存在高切变力,直接刺激血小板导致其聚集和黏附;③各种病理性产物、免疫机制和

肿瘤血管生成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生成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摘要: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复发的先决条件。肿瘤的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出芽和迁移等。这一过程中有众多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参与调节和激活血管生成的开关。因此, 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 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形成一种抗血管生成疗法,来达到控制肿瘤血管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血管生成开关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当肿瘤体积超过2-3mm3后局部缺血缺氧[ 1] , 需要产生新的毛细血管以维持肿瘤的生长, 丰富的血管可向肿瘤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清除各种降解产物, 肿瘤细胞亦经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发生血行转移, 否则肿瘤将发生退行性坏死[ 2].新血管的形成发展取决于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当血管生长因子与血管抑制因子达到平衡时,血管生成不被启动; 当此平衡趋向于血管生成时,血管开关被开启,新生血管开始生成。在正常组织中, 由于缺少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被高水平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严格控制,血管生成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但在肿瘤组织中, 生长因子过度表达, 抑制因子表达过低, 改变了这个平衡, 开启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表型, 导致新血管的生长。因此,有学者认为肿瘤血管形成的始动因素是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失衡,并且这种失衡会持续出现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并提出了通过抑制血管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3]1.肿瘤血管生成开关机制 实验和临床数据表明,大多数人类肿瘤生成早期不诱导血管生成和并存在于原位,在无血供数月至数年后,肿瘤中的一些细胞向血管生成的表型转变,这种现象称为血管生成开关。这一机制的分子基础可能是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减少以及血管生成因子产量增加所致[4]。因此,血管生成表型的开关是由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动态变化来调节。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理化对照品质控方法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在进行新生物制品产品开发时,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是建立理化对照品及活性标准品。理化对照品主要用于产品肽图、等电点、相对分子质量、纯度等理化性质的检测;活性参考品主要用于产品生物学活性的检测[1]。进行理化对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方法的研究既便于检测和跟踪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也是产品进一步走向临床和市场的必然要求,《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也对其提出了明确规定[2-3]。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是有VEGF阻断作用的重组蛋白,由2种不同的人VEGF受体VEGFR1和VEGFR2的细胞外区域,融合到人免疫球蛋白IgG1的Fc部分组成,是一种二聚体糖蛋白,其蛋白质相对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理化对照品 质控方法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毕华,陶磊,韩春梅,秦玺,范文红,杨靖清,丁有学,饶春明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重组药物室,北京100050 摘要:目的建立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理化对照品质控方法及质量标准。方法利用HEK293细胞增殖抑制法测定重组人VEGF抑制剂理化对照品生物学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含量;质谱法进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液质肽图及糖基化位点分析、二硫键分析、N-寡糖糖型及比例分析; SDS-PAGE及SEC-HPLC法分析纯度;等点聚焦法进行电荷异质性分析;Edman降解法进行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重组人VEGF抑制剂理化对照品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要求。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符合理化对照品的相关规定,具有保证该理化对照品结构正确、质量可控的特点。检定合格的理化对照品可用于该类产品的常规检定。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理化对照品;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979.1+9R39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03(2017)08-0833-05 Establishment of methods and standar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physicochemical reference substance for 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 BI Hua,TAO Lei,HAN Chun-mei,QIN Xi,FAN Wen-hong,YANG Jing-qing,DING You-xue,RAO Chun-ming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Beijing10005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RAO Chun-ming,E-mail:raocm@https://www.360docs.net/doc/5e10262695.html,; DING You-xue,E-mail:dingyouxue@https://www.360docs.net/doc/5e10262695.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s and standar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hysicochemical reference sub-stance for 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rhVEGF inhibitor).Methods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reference substance for rhVEGF inhibitor was determined by HEK293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test,while the protein content by ultraviolet(UV)spectrophotometry.Th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liquid peptide map,glycosylation site, disulfide bond,type and proportion of N-oligosaccharide of the reference substance were analyzed by mass spectrometry, while the purity by SDS-PAGE and SEC-HPLC,the charge heterogeneity by isoelectric focusing,and the N-terminal amino acid sequence by Edman degradation method.Results All the indexes of rhVEGF inhibitor met the requirements in Guidelin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Recombinant DNA Products for Human Use and Chinese Pharmacopoeia(Volume III, 2015edition).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thods and standard m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releva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ference substances,which may assure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ubstance is correct and the quality is controllable.The qualified reference substance may be used for the routine quality control of products of the same kind. Key words: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nhibitor;Physicochemical reference substance;Quality control ·治疗性制剂· 通讯作者:饶春明,E-mail:raocm@https://www.360docs.net/doc/5e10262695.html,; 丁有学,E-mail:dingyouxue@https://www.360docs.net/doc/5e10262695.html, DOI:10.13200/https://www.360docs.net/doc/5e10262695.html,ki.cjb.001845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本试剂盒只能用于科学研究,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使用说明书 【试剂盒名称】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试剂盒用途】 定量检测人子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检测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将标准品、待测样本加入到预先包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多克隆抗体透明酶标包被板中,温育足够时间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成分,再加入酶标工作液,温育足够时间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成分。依次加入底物A、B,底物(TMB)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下转化为蓝色产物,在酸的作用下变成黄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呈正相关,450nm波长下测定OD值,根据标准品和样品的OD值,计算样本中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 【试剂盒组成】 1 酶标包被板12孔×8条7 底物夜A6mL 2 标准品:1600pg/ml0.6mL 8 底物夜B6mL 3 20倍浓缩洗涤液20mL9 终止液6mL 4 标准品稀释液6mL10 说明书1份 5 样本稀释液6mL 11 封板膜1张 6 酶标试剂6mL12 密封袋1个 备注:标准品用标准品稀释液依次稀释为:1600、800、400、200、100、50pg/ml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37℃恒温箱 2、标准规格酶标仪 3、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 4、蒸馏水 5、一次性试管 6、吸水纸 【操作步骤】 1、准备: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室温复温平衡30分钟。 2、配液:用蒸馏水将20倍浓缩洗涤液稀释成原倍的洗涤液。 3、加标准品和待测样本:取足够数量的酶标包被板,固定于框架上,分别设置标准品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5种不同的亚型,根据氨基酸的数目命名为:VEGF121、VEGF145、VEGF165、VEGF189、VEGF206,其中VEGF165为VEGF主要存在形式。 二家族及受体1.家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个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GF)。通常VEGF即VEGF-A。VEGF-A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VEGF-B在非新生血管形成的肿瘤中起作用,VEGF-C和VEGF-D在癌组织的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VEGF-E也是一种潜在的新生血管形成因子,PGF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在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PGF的表达明显增高。 2.受体 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特异性结合的高亲和力受体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主要分为3类VEGFR-1、VEGFR-2、VEGFR-3。VEGFR-1和VEGFR-2主要分布在肿瘤血管内皮表面,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VEGFR-3主要分布在淋巴内皮表面,调节肿瘤淋巴管的生成。 三生物学功能1.促进内皮细胞增生VEGF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在体外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在体内可诱导血管增生。尤其是在低氧环境下,VEGF与内皮细胞膜上VEGF 受体结合,引起受体的自身磷酸化,从而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实现VEGF的有丝分裂原特性,诱导内皮细胞增生。 2.促进血管增生在低氧环境下,VEGF通过提高血浆酶原活化因子(PA)和血浆酶原活化因子抑制因子-l(PAI-1)的mRNA表达,来提高血浆酶原活化因子的活性,促进细胞外蛋白水解,进而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 3.增加血管通透性VEGF是最强的可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物质之一,是通过细胞小囊泡器来实现的。其特点是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

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模型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模型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微环境诱导的在原有血管基础上生成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并在肿瘤组织内建立血液循环的过程。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受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 1、鸡胚准备和接种组织:选择北京白鸡种蛋,洗净,用l:1000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液浸泡3分钟,置37.8土0.5℃培养箱中孵育。鸡胚发育第7天,蛋壳消毒后,标记制作2cmX3cm左右观察窗。接种组织视研究目的而定,一定要在接种当日取材,充分清洗除去血污和粘液,再剪成1——2mm 组织小块。 2、组织接种:在制备鸡胚观察窗的次日,即鸡胚发育第8天进行组织接种。每个鸡胚可接种5—7个组织小块于接种部位CAM表面,再用透明胶纸封好,继续孵育。 3、接种组织的收获与观察:组织接种后每12小时观察一次,到组织接种第11天(鸡胚发育第18天)收获接种组织,取出鸡胚,置接种组织连同周围的CAM于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并用10%甲醛固定保存,部分组织可作石蜡切片,用作血管生成研究的免疫组化染色等。 4、CAM的血管生成表现:组织接种24小时后,CAM血管开始向接种组织生长,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血管数目及直径均明显增加;第2天,新细小血管直接趋向组织;第3天,新生血管形成以接种组织为中心,10——20条放射状

血管网;尔后,CAM血管继续明显增加。非接种部位与接种部位比较,CAM 血管数目少,大血管与小血管呈脉样均匀分布;而接种部位的CAM血管在接种组织周围弥散样增加,以组织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在首先与组织发生联系的区域CAM血管更多。第4天,可见新生细小CAM血管生长形成中、粗血管,并在中、粗血管继续分支出细小血管,形成新的血管网。CAM血管管腔结构清晰,可区别动、静脉。 注意事项 该类体外实验研究,有很多人为因素影响,不能代表体内生理反应,因为内皮细胞在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培养了很长一段时间,已被激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类与体内生理反应有关的血管生成实验方法,尤其是与人类血管生成有关的血管生成实验。 CAM血管生成模型用于血管生成的研究,可取得两方面结果: ①检测评价接种物刺激CAM血管增生的血管生成作用,用于分析研究血管生成促进因子、抑制因子的活性和作用的检测,如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等; ②对接种物,如肿瘤组织、自身的血管生成进行研究,用于分析不同组织的血管生成活性和作用,如肿瘤组织有引发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用Elisa试剂盒检测人血清血浆中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样本中VEGF的浓度 VEGF简介: VEGF属于PDGF因子家族,是A、B、C、D四种亚类的一类因子的总称,它们在血管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在血管再生和内皮细胞的再生过程中,VEGF-A扮演重要的角色。现已发现VEGF-A有许多种因切割后氨基酸数不同的亚型,其中含有的肝磷脂接合区域,能与胞外基质内的肝磷脂结合,以VEGF165量最多。VEGF-A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45kDa的糖蛋白。 VEGF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伤口的愈合和女性生殖周期循环上。在病理组织中,VEGF能提升血管通透性。这就是肿瘤的转移和肿瘤复发的基础。在胚胎期,VEGF的作用表现为调控胚胎细胞的增殖、转移和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力上,通过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蓦集作用提升骨形成的效率。VEGF-A的功能还表现在一些如血管再生和血管通透相关联的生理过程中。肿瘤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能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分裂为血小板,这样就间接增加了VEGF-A 向肿瘤的迁移。 骨组织、心肌、肝实质、成骨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角化细胞、棕色脂肪组织、CD34+干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细胞和组织均可表达 VEGF。 检测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样本中VEGF 的浓度。VEGF 捕获抗体已预包被于酶标板上,当加入标本或参考品时,其中的VEGF 会与捕获抗体结合,其它游离的成分通过洗涤的过程被除去。当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VEGF 抗体后,抗人VEGF 抗体与VEGF 接合,形成夹心的免疫复合物,其它游离的成分通过洗涤的过程被除去。随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合素。生物素与亲合素特异性结合,亲合素连接的酶就会与夹心的免疫复合物连接起来;其它游离的成分通过洗涤的过程被除去。最后加入显色剂,若样本中存在VEGF 将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辣根过氧化物酶会催化无色的显色剂氧化成蓝色物质,在加入终止液后呈黄色。通过酶标仪检测,读其450nm处的OD值,VEGF 浓度与OD450值之间呈正比,通过参考品绘制标准曲线,对照未知样本中OD值,即可算出标本中VEGF 浓度。 实验过程需自备的材料: 1.不同规格的加样枪及相应的枪头; 2.酶标仪; 3.自动洗板机; 4.去离子水或双蒸水; 注意事项: 1.试剂盒请保存在2~8℃。 2.浓缩洗涤液因在低温下可能有结晶,请水浴加热使结晶完全溶解后再配制工作液。 3.若标准品复溶后,请在三天内用完。 4.底物请勿接触氧化剂和金属。 5.加样时,请及时更换枪头,避免交叉污染。 6.严禁混用不同批号的试剂盒组份。 7.充分混匀对保证反应结果的准性很重要,在加液后请轻轻叩击边缘以保证混匀。 8.室温反应,请严格控制在25~28℃。 9.洗涤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洗涤不充分会使精确度下降并导致结果误差较大。 10.试验中标准品和样本检测时建议作双复孔。 11.加样过程中避免气泡的产生。 12.血清和血浆标本的检测时,检测抗体的孵育时间应适当延长。 标本收集: 1.标本的收集请按下列流程进行操作: A.细胞上清标本离心去除悬浮物后即可; B.血清标本应是自然凝固后,取上清,避免在冰箱中凝固血液; C.血浆标本,推荐用EDTA的方法收集;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和意义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和 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3例初治乳腺癌、36例复发乳腺癌、35例定期随访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VEGF浓度。结果复治组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随访组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清VEGF的检测对乳腺癌的疾病进展及预后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的形成和生长以及转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多数实体瘤均过度表达VEGF,且常伴有血清VEGF的增高。笔者通过对104例乳腺癌患者血清浓度的检测,探讨血清VEGF在乳腺癌诊断、预后估计和病情监测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化疗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9例,其中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33例(初治组),复发转移乳腺癌36例(复治组)。后期乳腺癌术后0.5~3年定期复查

者35例(随访组)。初治组年龄28~59岁,复治组年龄32~67岁,随访组31~60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确诊,其中单纯癌22例,浸润性导管癌50例,髓样癌7例,乳头状癌16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正常对照组30例,为门诊健康体检者,年龄20~57岁。

1.2 检测方法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15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血清VEGF定量试剂由晶美生物工程(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用ELISA方法按试剂盒测试步骤进行,VEGF水平范围6 2.5~250ng/L。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用(±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各组血清VEGF检测结果,见表1。复治组血清VEGF明显高于初治组、随访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1 各组血清VEGF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研究表明[1,2],新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和转移灶生长的必要条件,而VEGF是调节新的血管生成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VEGF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来促进肿瘤的生长,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血管的渗透性来加速肿瘤细胞进出血管,因而加速肿瘤的转移。到目前为止,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前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检测到VEGF的表达。由于VEGF具有血管通透性,肿瘤细胞合成的VEGF进入血循环,测定血清VEGF对判断肿瘤的预后的意义[3,4],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图

本实验技术来源于SciMall科学在线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图 血管生成是通过人体中存在的诸多互补和复杂的信号途径调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管生成素(Ang)-Tie2轴和Dll4-Notch这3个复杂的、相辅相成的信号传导通路可在调节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VEGF与内皮细胞上的两种受体KDR和Flt-1高亲和力结合后,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迁移和形成官腔样结构;同时还可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外渗,并通过诱导间质产生而促进体内新生血管生成。VEGF在血管发生和形成过程中起着中枢性的调控作用,是关键的血管形成刺激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TNF-α是一类具有血管活性的细胞因子,可诱导异位子宫内膜炎性细胞因子MCP-1,IL-6和IL-8等的释放,促进异位内膜及基质细胞增殖及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组织粘连,从而形成异位病灶。 (来源:Scimall科学在线) 本信号转导涉及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 HIF1α,PHDs,HIF1β,PI3K,Akt,mTOR,S6K,4E-BP1,eIF4E1,elF4E1,Ras,MEK1,MEK2,Erk1,Erk2,MNK,CBP,P300,TCEB1,TCEB2,Rbx1,Cul2,VHL,MMP,Cox2,PAI-1,VEGF,PDGFR-β,VEGFR2,Tie2,FGFR,IGFR,TGFα-R,SLIT,ROBO,Src,FAK,p38,MAPK,Smad2,Smad3,PLCγ,NOS等。 点击图中信号分子,自动寻找相关试剂

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药学 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作为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的国家,我国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赤魟就是这丰富资源中的一种。 魟鱼[1] (Ray)俗称鯆鱼,草帽鱼,蒲扇鱼,黄貂鱼。英文名:Red stingray。它属暖温类底层鱼,属于脊椎动物门Verter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鳐目(或魟目)Rajiformes,魟科Dasyatidae和燕魟科Myliobatidae。全世界共有六个科158种。赤魟主要分布于我们南海和东海,长江口咸谈水中亦有分布。浙江沿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以赤魟(Dasyatis akajei)资源最为丰富。 魟软骨味尚佳,皮厚实,无血有光泽,含丰富的胶质,水发后烹制成“大扒鱼皮”,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珍品。此外,作为药用,其肉性味甘、咸平,无毒,具有健脾补气、滋补强身之功效。用其熬油,主治小儿疳积。尾毒的毒液是一种氨基酸和多肽类的蛋白质,其药性咸、寒,有小毒,对于中枢神经和心脏具有一定的效应,有清热消炎、化结、除癥之功效。尾刺研末入药,对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炎、咽喉炎、疟疾、牙痛、魟鱼尾刺刺伤均有一定疗效。其肝除作为制作鱼肝油的原料外,煮食后能治夜盲症。 但是,国内外对赤魟的生物活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几乎空白,资源量丰富、营养药用价值高的赤魟仅处于被人们日常食用的阶段。上文所述赤魟的药用价值大多都是对赤魟尾刺提取物、赤魟肝脏活性蛋白、赤魟软骨多糖或其软骨活性蛋白的研究。 如肖湘等对赤魟肝脏活性蛋白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2],采用硫酸铵沉淀、Sephadex-G150柱层析的方法从赤魟肝脏分离活性蛋白,测定活性蛋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三个蛋白峰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罗红宇等对赤魟软骨黏多糖的制备研究[3],探索利用碱浸提和酶法去蛋白从赤魟

银屑病与血管生成因子(一)

银屑病与血管生成因子(一)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血管生成是银屑病病理改变的特征之一。作为银屑病发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现就目前若干银屑病血管生成研究中较热点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血小板反应蛋白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角质形成细胞(KC)过度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为其组织病理三要素。目前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处的真皮乳头层微血管扩张迂曲,通透性增高,血管数量增多,并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1]。银屑病中最先发生的病理改变是血管的分布和形成的改变1,2]。在银屑病患者非皮损皮肤中亦常能见到异常扩张的血管2]。银屑病的复发则与皮损内真皮乳头内皮细胞的过度表达有关。且银屑病患者皮肤血管生成只与表皮变化有关,而与真皮无关3]。微血管是皮肤组织与循环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对银屑病血管生成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目前有关银屑病血管生成,特别是一些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银屑病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促血管生成物质诱导血管生成的过程大致可分解为以下几步:①内皮细胞激活;②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降解;③内皮细胞增生,并迁移到血管周围基质形成管腔;④新生血管网络系统形成。现就近几年在银屑病研究中的若干热点血管生成因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4,5]。 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名血管通透性因子(VPF),有4种不同的亚型,在人类细胞中的氨基酸残基数分别为121,165,189,2066],是由同一基因因mRNA剪接差异而生成的不同表达产物。VEGF在体内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生成;在体外则作为内皮细胞选择性的有丝分裂原。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它能改变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VEGF 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两个酪氨酸激酶受体kdr与flt-1结合,使胞浆内Ca++浓度上升,刺激三磷酸肌醇(IP3)聚集,这一作用被认为与磷酸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有关6,7]。Siemeister 等8]报道:人工合成的VEGF变异体能抑制VEGF介导的受体自动磷酸化和内皮细胞增生。其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囊泡-液泡细胞器(vesicular-vacuolarorganelleVVO)起效的6]。VEGF能上调囊泡-液泡细胞器功能,调节血管基底膜上窗孔的开放或关闭,它的促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较组胺强50000倍9]。另有报道,VEGF在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可能是通过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信号级联(guanylatecyclasesignalingcascade)放大起作用的10]。Detmar等9]报道,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明显增加,而在正常人皮肤中几乎没有VEGFmRNA表达。患者非皮损处VEGF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亦增加,且出现银屑病早期病理改变。研究发现VEGF染色位于基底层上(suprabasal)的KC胞浆内,kdr 与flt-1的mRNA则表达于活动期皮损的真皮乳头层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在正常人或皮损更深部位则无kdr与flt-1的mRNA表达。同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TGF-α/EGF)对培养的人KC中VEGFmRNA的表达有剂量依赖的诱导上调作用,TGF-α/EGF受体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也明显增高。TGF-α能刺激VEGF合成分泌。另外VEGFmRNA和TGF-αmRNA在表皮KC的相同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观点。最近有研究表明,KC通过自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4(bFGF)上调VEGFmRNA来表达其血管生成活性11]。 由此可见VEGF所介导的银屑病血管生成过程是:表皮KC在受到刺激后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释放细胞因子,促进VEGF表达,而VEGF则通过内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kdr 和flt-1使胞内发生一系列改变,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最终导致新生血管形成。 二、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又名扩散因子(SF),是由基质细胞(stromalcell)、成纤维细胞及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抗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中药均为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廉价无毒等优点,随着其抗肿瘤,血管生成等机制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草药极有希望成为理想 而全面的癌症预防和治疗药物。 【关键词】肿瘤血管抑制因子综述 近年来中药或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非常活跃,也具有明显的广度和深度。 1中草药研究动态 1.1去甲斑蝥素范跃祖等观察了去甲斑蝥素(NCTD对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NCTD可有效抑制、破坏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胆囊癌的增殖与生长。其机制可能与NCTD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血管内皮细胞PCNA/凋亡比、下调血管生成因子VEGFA n期2和上调血管抑制因子TSP TIMP2表达有关[1]。 1.2小檗碱小檗碱(berberine)为黄连(毛茛科植物)、黄柏等

(芸香科植物)植物的一种生物碱,作为抗菌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初步研究表明它在体内、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2]。娄金丽等研究小檗碱对bFGF活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小檗碱对bFGF活化HUVEC勺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细胞内钙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檗碱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小檗碱能明显抑制bFGF活化的HUVE(增殖,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使细胞在GG以G1期的比例明显增多;使细胞核浓缩、甚至裂解成碎块,同时使细胞内钙增多;并诱导活化HUVEC 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将bFGF活化的HUVEC田胞周期阻滞在G期G1期,抑制活化HUVEC勺增殖;诱导活化HUVEC田胞发生凋亡等机制,阻止新生血管形成,发挥其抗肿瘤作用]3]。 1.3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目前至少已经在21个科,31个属的72 种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早期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保护心血管, 调节血脂、抗病原微生物、护肝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自从Jang等于1997年系统报道了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后,迄今已发现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起始,促进,发展三个阶段,而且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1.对内皮细胞的作用,能够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及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血管的生成。 2.对血管生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体外研究使用、不用于临床诊断! 预期应用 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VEGF-A含量。 实验原理 用纯化的VEGF-A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往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或标准品、生物素化的VEGF-A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 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VEGF-A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标板:一块(96孔) 2、标准品(冻干品):2瓶,请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每瓶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室温静置大约10分钟,同时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2,000pg/ml,然后做系列倍比稀释(注:不要直接在板中进行倍比稀释),分别配制成2,000pg/ml,1,000pg/ml,500 pg/ml,250pg/ml,125pg/ml,62.5pg/ml,31.2pg/m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空白孔0pg/ml。如配制1,000pg/ml标准品:取0.5ml(不要少于0.5ml)2,000p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3、样品稀释液:1×20ml。 4、检测稀释液A:1×10ml。 5、检测稀释液B:1×10ml。 6、检测溶液A:1×120/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1:100稀释(如:10检测溶液A/990检测稀释液A),充分混匀,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100/孔),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

血管新生概念及其调控因子网络

血管新生概念及其调控因子网络 1.1病理性血管新生与治疗性血管新生 任何组织损伤后的修复都离不开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组织修复的中心。血管生成过程包括血管新生、血管发生和原已存在的血管剪切重构形成的成熟毛细血管网。血管新生,是指毛细血管从原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新血管床的过程。通常存在于胚胎形成和产后组织正常生长的过程中,成年女性生殖系统子宫内膜血管的周期性反复重建和组织受损后正常的修复也有血管生成的参与。在这些过程中,血管生成的启动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仅随刺激信号的出现开启短暂时间,然后即被关闭。所以,体内血管的生长与抑制处于动态平衡,以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当这一状态一旦被打破,即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5]。在创伤、缺血、炎症、伤口愈合、肿瘤生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等许多病理条件下亦可发生新的血管形成。血管新生包括以下几个过程[6]:①小血管(常常为毛细血管后静脉)基底膜和基质的降解,参与这一过程的有胶原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②内皮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发生迁移,bFGF、VEGF、IL-8等对这一过程均具有促进作用;③内皮细胞增殖;④在内皮芽生的基础上形成管腔;⑤芽生的管腔相互融合成环状血管分支,形成三维管状结构,允许血流通过;⑥血管周细胞进一步构建血管结构;⑦血管周围基膜的形成。 血管新生性疾病即指与微血管异常生长有关的疾病,表现为血管生成的过度与缺陷。自1971年Folkman[7]提出:“三维生长的肿瘤 2mm×2mm×2mm之后是绝对血管生成依赖性”的观点后,血管生成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飞速进步。探讨血管生成发生机理和研制逆转血管生成病变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是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其中,抑制血管新生(抗病理性血管新生)研究与肿瘤的治疗密切相关;而对促进血管新生(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多围绕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治疗展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渐进型冠状动脉闭塞常能形成侧枝循

血小板第四因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2948?[22] [23] [24] [25] [26]匡堂筮述!Q塑生!Q旦箜!!鲞笙!!翅丛!ii型塾!!!唑!!!塑:Q堕!Q鲤:!!!:!§,盟!:!! proteinincreasesdoxorubicin sensitivity andnuclearaccumulation anddisruptsitssequestrationinlysosomes[J].MolCancerTher,200r7,6(6):1804.1813. HuhHJ。ParkCJ,JangS,eta1.Prognosticsignificanceofmultidrug resistancegenel(MDRl),muhidru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MRP)andlungresistanceprotein(LRP)mRNAexpressionina—cuteleukemia[J].JKoreanMedSci,2006,21(2):253-258. BergerW,Spiegl—KreineckerS,BuchroithnerJ。eta1.Overexpres—sionofthehumanmajorvaultproteininastracyticbraintumorcells[J].InlJCancer.2001,94(3):377-382. BergerW,ElbtingL,MickscheM.ExpressionofthemajorvaultproteinLRPinhumannon—small—celllungcancercells:activationbyshort—termexposaretoantineoplasticdrugs[J].IntJCancer。2000,88(2):293-300. SteinU,BergmannS,sche艉rGL,eta1.YB—lfacilitatesbasaland5-fluorouraeil-inducihleexpressionofthehumanmajorvaultpro-tein(MVP)gene[J].Oncogene,2005,24(22):3606-3618. 1kutaK,TakemuraK,SasakiK,eta1.Expressionofmuhidrugre- sistaneeproteinsandaccumulationofcisplatininhumannon—smallcelllung cancercells[J].BiolPharmBull,2005,28(4):707-712.[271I(jtazonoM,Sumiz.awaT,TakebayashiY,da/.Muhidrugresistanceandthelun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inhumancoloncarcinoma SW-620cellslJ1.JNatlCancerlnst,1999。91(19):1647-1653.[28】LewinJM,LwaleedBA,CooperAJ,eta1.Thedirecteffectofnacle— arporesoilnuclearchemotherapeuticconcentrationinmuhidrug resistantbladdercancer:thenuclearsparingphenomenonJ】.J Urol。2007.177(4):1526一1530. [29】YasunamiT,WangYH,TsujiK,eta1.Multidrugresistanceprotein expressionofaduhT-cellleukemia/lymphoma【J1.kukRes, 2007.31(4):465-470. [30]樊娟,周慧,张丽,等.急性白JlIL病细胞肺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9): 1477-1479. [31]KourtiM,VavatsiN,GombakisN,eta1.Expressionofmultidrug resistance1(MDRI),multidru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1 (MRPI),lungresistanceprotein(LRP),andbreastcancerre? sistanceprotein(BCRP)genesandclinicaloutcomeinchild— hood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J].IntJHematol,2007, 86(2):166-173. 收稿日期:2009-03-30修回日期:2009-07-10 血小板第四因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张华1△(综述),任宏轩h,伍治平2(审校) (1.云南省肿瘤医院内二科,昆明650018;2.云南省肿瘤研究所,昆明650018)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09)19-2948-03 摘要:血小板因子4是由活化的血小板ot颗粒分泌的趋化因子,属于CXC4家族,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属于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园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园子介导的血管内皮的增殖;削弱p21的下调,抑制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防止新生血管向周围组织的蔓延等。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 关键词:血小板因子4;肿瘤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 ResearchProgressinAnti—tulnorAngiogenesisofPlateletFactor.4Z托4NGHual.兄FNHong.z“Ⅱ,l‘.删Zhi-pin92.(1.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ynn,zⅡnProvinceTumorHospital。Kunmin9650018,傩i—w;2.CancerResearchInstituteofy“n№n,Kunming650018.吼ina) Abstract:Plateletfactor-4isachemokinereleasedbytheactivatedplateletintheplasma.whichisin.dexedintheCX(=4 superfamily.It hasanti?angiogenesisactivity.istheantiangiogenesisinvivo.ThrotIghavarietyofmechanisms,plateletfactor-4caninhibittumorangiogenesis.SU(-hasinhihitingVECF。bFGF-medi.atedproliferationofvascularendothelial.weakenthedownwardofp21.inhibitedendothelialeelldivisionandproliferation;inhibitingtheexpression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topreventneovascularizationspreada.roundtheorganizatinnsoastoeffectivelyinhibittumorangiogenesis. Keywords:Plateletfactor-4;Angiogenasis;Anti—angiogenesis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 类疾病,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日益增高。临床 上绝大多数的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远处转移。血管 生成在肿瘤转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 是肿瘤转移的必需条件…。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4,PF4)属于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可以 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近几年研究 的热点[23。 1PF4及其生物学活性 早在1948年,Conley就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对肝素的敏感性异常增加,从而推测血小板可能释放某种具有中和肝素抗凝活性的因子,此后被其他学者陆续证实,并部分纯化了这种血小板蛋白,并命名为PF4。因其有中和肝素的作用又称其为肝素结合蛋白或抗肝素因子。PF4是由巨核细胞合成的,生理状态下存在于巨核细胞及血小板at颗粒致密体中,在血小板黏附、聚集等 活化状态下以高分子质量蛋白多糖一PF4复合物的形 式释放。因此,它可以作为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以及 血小板活化的一种标志物∞J,但是最近研究显示单 核.巨噬细胞在细菌、真菌、脂多糖、酵母多糖及血小 板碱性蛋白等的刺激下也可以分泌PF4HJ。酶联免 疫吸附法测定其在正常人血浆中的浓度为0.9 ~5.5斗g/LⅢ。 PF4属于人趋化因子超家族C.x—C亚族,含有 70个氨基酸,由4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相对分子质 量为7.8×103,单体是N端的可变区通过二硫键锚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