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通论yuehua

植物保护通论yuehua
植物保护通论yuehua

植物保护通论

(plant protection introduction)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Z07011038 课程总学时:40 实验学时:10

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属性:必修开设学期:四

适用专业:农学类(非植保专业),园艺技术,核心

先修课程:

主撰人:耿月华审核人:大纲制定(修订)日期2012.5.16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植物保护通论是植物保护学院面向全校非农学类(农学类各专业有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课程计划)各本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通过介绍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以及园艺、花卉、蔬菜的主要病虫害,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原的类别、昆虫特征以及病虫害的主要类别、危害和防治方法,认识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多媒体理论课。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0学时)

绪论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病害的概念。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熟练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二节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植物病害症状2学时

教学目的: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难点:植物病害与虫害、机械伤、鼠害的区别。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两类植物病害的区别及其特点。掌握植物病害与虫害、机械伤害、鼠害的区别。熟练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定义

介绍植物病害概念,病的本质,病害与伤害、病害与病态的区别,病害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联系,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植物病原物鉴定法则。第三节植物病害症状类型

症状、病状、病征的概念,病状和病征区别,病状的类型,病征的类型。

第二章植物病害病原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五大病原物的学习,掌握五大类主要病原物的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五大类主要病原物的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特点。难点:菌物的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植物病原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及致病特点。掌握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鉴别法和防治方法、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

第一节植物病原菌物

(1).菌物概述

(2).菌物的分类

(3).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1)了解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分类及主要属引致病害的特点

(2)掌握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鉴别法和防治方法

(3)认识类菌原体和细菌引致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第三节植物病原病毒

(1)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

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

(1)植物线虫形态

(2)植物线虫为害症状

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

菟丝子和桑寄生的形态和寄生方式。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2学时

教学目的:学习植物病害的病程和植物病害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病程、局部侵染、系统侵染、潜伏侵染。难点:病原物的传播途径、病害循环。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病害的病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病害循环、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和传播途径。理解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的划分。掌握病害的病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一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的划分。

(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第二节病害循环

(1)病害循环的过程

(2)越冬越夏的场所

(3)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第四章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2学时教学目的:染病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类型和机制。植物抗病性的生化基础和分子机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病程相关蛋白,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类型和机制。难点:细胞程序化死亡与植物过敏性细胞死亡。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植物病原物致病的物质基础;毒素、胞外酶、病原物激素。理解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类型和机制,细胞程序化死亡与植物过敏性细胞死亡。

第一节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第三节患病植物的生理学

第四节植物的抗病性

第五节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学

第五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2学时

教学目的:学习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的概念。植物病害流行预测方法。植物病害调查和损失估计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病害调查和损失估计方法。难点:植物病害流行的预测预报的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和导致流行的因子。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理解植物病害流行的预测预报概念,类型,依据和预测方法。掌握植物病害调查和损失估计方法。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流行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预测

第三节植物病害损失估计

第六章植物病害防治2学时教学目的: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检疫的概念,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难点:化学防治的原理,常用的农药种类介绍。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物理防治、抗病育种和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理解生物防治的原理。掌握植物检疫的法规原则,生物防治的优缺点和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

第一节植物检疫

(1)植物检疫的概念

(2)植物检疫的任务

第二节农业防治

(1)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

(2)农业防治的优缺点

第三节抗病育种

(1)抗病品种的选育途径

(2)抗病育种的优缺点

第四节生物防治

(1)原理生物防治

(2)有益微生物的运用

(3)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第五节物理防治

第六节化学防治

(1)化学防治的原理

(2)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3)化学农药施用方法

(4)常用的农药种类介绍

(5)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

四、考试方法

闭卷考试,结合平时实验和课堂提问。总评成绩中闭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使用教材

1、选用教材:

(1)理论课教材:植物保护,马成云张淑梅窦瑞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2、参考书:

(1). 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王金生。植物病原细菌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 谢联辉,林奇英。植物病毒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 冯志新。植物线虫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Agrios G N.Plant Pathology(5th).San Diego:Academic Press,2005

植物保护通论实验教学大纲

(plant protection introduction)

课程编号:Z07011038课程总学时:40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属性: 专业课开设学期:四承担实验室:昆虫学和病理学实验室

适用专业:农学类(非植保专业),园艺技术,核心先修课程:

主撰人:耿月华审核人:大纲制定(修订)日期:2012.5.10

(一)实验课程简介

本部分为《植物保护通论》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该门课程主要在显微镜下(或借助幻灯片)观察常见植物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的微观形态特征及由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从而对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进行鉴定;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了解认识植物常见病虫害,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设计了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实验课,使学生牢固掌握进行植物病虫害观察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认识常见的植物病虫害。

(三)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内容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调查,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实验均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平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采用百分制计分,按照平均成绩的30%计入课程总成绩。

(六)实验教材

孙广宇等编著.《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七)教学参考书目

(1)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方中达编著.《植病研究法》(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八)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目的在于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多样性,认识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并掌握病症和病状的一般类型,以便在病害诊断中加以利用。

2.实验内容和材料

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和病征(粉状物、霉状物、小黑点、白粉状物、菌脓等)准备植物病害的盒装标本、瓶装标本及新鲜标本。各种症状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3.实验要求:要求能够识别植物病害病状与病征类型。

4.实验设备及器材:放大镜、体视显微镜、挑针。

【实验二】植物真菌病害种类观察

1.实验目的:通过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和所致病害观察,了解真菌病害的主要特征,了解不同类型真菌病原引起病害症状的差异以及病原物与症状的关系。

2.实验内容:通过蜡叶标本、新鲜标本、浸泽标本、玻片、挂图和幻灯片展示不同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和所致病害类型。

3.实验要求:认真观察标本、玻片、挂图和幻灯片,能够区分植物病害病原真菌不同形态特征和所致病害的类型。

4.实验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显微镜、挂图、盒装和瓶装标本、病原玻片。

【实验三】植物非真菌病害种类观察

1.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叶、枝干、根和果实部位的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类菌原体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病害症状和病原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学习并掌握植物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类菌原体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的鉴定技术。

2.实验内容:观察园艺植物幼苗及叶部病害;枝干根部非真菌病害的蜡叶标本、新鲜标本、浸泽标本,挂图,幻灯片和病原玻片。

3.实验要求:认真观察标本、玻片、挂图和幻灯片,能够区分植物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类菌原体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不同病原所致病害的类型差异。

4.实验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显微镜、挂图、盒装和瓶装标本、病原玻片。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考试大纲

(Plant protection introduction)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Z07011038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主撰人:耿月华审核人:大纲制定(修订)日期:2012.5.10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植物保护通论》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

二、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绪论

一、一般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

2、一般掌握:植物保护的任务和方法。

3、熟练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植物病害的概念。

2、领会:根据植物病害的概念判断植物病害。

3、应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第一章植物病害症状

一、一般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植物病害的特点。

2、一般掌握:植物病害与虫害、机械伤害、鼠害的区别。

3、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二、考核知识点

症状、病状、病征的概念,病状和病征区别,病状的类型,病征的类型。

三、考核要求

1、识记:病状、病征的概念。

2、领会:病状的类型,病征的类型。

3、应用: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第二章植物病害病原

一、一般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植物病原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及致病特点。

2、一般掌握:植物病原菌物的分类系统。

3、熟练掌握:植物病原菌物引起的常见植物病害。

二、考核知识点

概念:菌物。营养体。菌核。子座。菌索。菌物的生活史。菌物的分类依据。病原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致病特点。

三、考核要求

1、识记:营养体、菌核、子座、菌索、菌物的生活史。

2、领会:植物病原菌物的分类系统。

3、应用:根据五大病原物的致病特点,判断常见病害的病原物。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一、一般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病害循环的过程。

2、一般掌握:病害的病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熟练掌握:病原物的侵入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

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病程、局部侵染、系统侵染、潜伏侵染。病原物的传播途径、病害循环。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2、领会:理解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的划分。

3、应用:根据病害的病程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四章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

一、一般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植物病原物致病的物质基础。

2、一般掌握:细胞程序化死亡与植物过敏性细胞死亡。

3、熟练掌握:病程相关蛋白,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类型和机制。

二、考核知识点

病程相关蛋白,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类型和机制,细胞程序化死亡与植物过敏性细胞死亡。

三、考核要求

1、识记:病程相关蛋白,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类型和机制。

2、领会:细胞程序化死亡与植物过敏性细胞死亡。

3、应用:根据植物病原物致病的物质分类,理解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关系。

第五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一、一般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和导致流行的因子。

2、一般掌握:植物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

3、熟练掌握:植物病害调查和损失估计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病害调查和损失估计方法。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2、领会:植物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

3、应用:植物病害调查和损失估计方法。

第六章植物病害防治

一、一般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物理防治、抗病育种和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

2、一般掌握:生物防治的原理。

3、熟练掌握:植物检疫的概念,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二、考核知识点

植物检疫的概念,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植物检疫的概念。

2、领会:生物防治的原理。

3、应用: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三、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10个,共20分。

(2)选择 20个,共20分。

(3)简答题 4个,共40分。

(4)论述题 2个,共20分。

四、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结合平时实验和课堂提问。

五、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中闭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完整版)华中农业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902-植物保护通论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本上,不得写在试题纸上,否则无效。一、名词解释(共20 分,每题4 分〉 1.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2 .单主寄生与转主寄生; 3 . 休H民与滞育;4. 初侵染与再侵染;5 . 世代与年生活史 二、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 答题纸相应位置处。共20分,每题1分〉 1. 病毒是一类(〕活养生物 A . 单细胞B. 多细胞C. 非细胞结构D. 死养 2. 媒污病的病部易长黑色霉层是( A . 植物B. 茵物C. 动物D. 原核生物 3. 细菌病害的病征是() A. 粉状物 B. 霉状物 C. 溢版 D. 锈状物 4 . 菌核的主要作用是() A . 繁殖B. 抵御不良环境C. 传播 D. 寄生 5. 不属于病原物的致病机制是() A . 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B. 机械压力 C. 生长调节物质 D. 寄主植物固有的形态特征 6. 以下袍子属于无性袍子类型的是() A. 卵子包子 B. 游动包子 C. 子囊袍子 D. 接合袍子 7. 接合菌亚门的菌丝通常是() A . 变形虫状B. 有隔菌丝C. 无隔菌丝 D . 原生质团 8. 某种植物发病以后在叶部出现斑点属于以下(〉一类病状A. 变色B. 腐烂C. 坏死 D . 畸形 9. 以下子包子属于无性袍子类型的是() A .卵子包子B. 分生袍子C. 子囊抱子 D. 接合袍子 10. 植原体对()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本上,不得写在试题纸上,否则无效。 A .井冈霉素B. 四环素 c. 赤霉素D. 阿维菌素 11. 半翅目昆虫的口器属于(〉 A . 虹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c. 嚼吸式口器 D . 刺吸式口器 12.在食物条件好的情况下,虫牙虫可以不经过产卵和交配直接产生若呀,这种生殖方式为() A . 多胚生殖B. 两性生殖 c. 孤雄生殖 D. 幼体生殖 13. 细胸金针虫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属于() A .金龟甲科 B. 吉丁甲科C. 叩甲科 D. 象甲科 14. 在昆虫消化道中,进行消化作用和吸收养料的主要部位是() A .中肠 B . 前肠 c . 后肠 D .口 15. 烟粉虱对下列有很强趋性的色板是(〉 A . 黄色板 B . 蓝色板 C . 黑色板 D .白色板 16.K对策昆虫一般比r对策昆虫的繁殖力()、生活周期() A.弱、短 B.强、长 C.弱、长 D.强、短 17.“芦苇起锥,向棉田迁飞”,这句谚语预测的是下列哪种害虫() A . 棉铃虫B. 甜菜夜峨 c. 棉呀D. 小地老虎 18. 由于〈)见光易分解,一般不用于喷雾。 A . 辛硫磷 B . 灭幼腺 C . 乐斯本 D . 澳氨菊酶 19 . 能促进杆插枝条生才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 A.赤霉素 B.口号!味乙酸 C.矮壮素 D.乙烯利 20.农药可湿性粉剂的组成通常不含有以下组分()A. 乳化剂B.原药C.分散剂 D.载体 三、填空题(共40 分,每空1 分) 1. 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原有真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等类型。 2. 病原物侵入寄主的方式和途径,包括被动侵入和主动侵入,被动侵入包括、和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作者:资源环境学院 2014级植保四班 毛雪纯 201430630415

目录: 一、植物保护专业简介: 二、植物保护专业方向简介: 1.植物病理学科 2.农药学 3.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三、专业课程开设 四、专业就业情况 五、专业就业率、升学率概况 摘要: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专业。植物保护是为了培养能够识别并且防治农作物主要常见病害方面的人才,为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生产、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等等方面培养科技人才和提供有效的科学技术保障。下面就专业方向,课程开设,就业情况等方面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学昆虫植物病理农药

一、植物保护专业简介: 植物保护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信息科学等为基础,为了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据此提出综合治理技术。植物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培养植物“医生”的专业,并且主要是以“治疗”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种农作物为主。通俗地说,植物保护所学的就是如何运用各种措施预防植物生病并治愈患病植物,这些措施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等。主要内容是植物病原的生物学、生理、遗传、系统分类的理论和技术,形态与结构、分类与鉴定,各类病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等。中国农业大学刘院长表示:“植物保护是针对植物主要的病害、虫害研究怎样来防治,从而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植物保护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范围。广义上的植物保护是在特定的时间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的植物与其相关产品。但是狭义的植物保护是指保护农业上的农作物,也就是人类栽培的作物。现在植物保护的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植物保护的内容也就在不断的丰富增加,植保服务领域在不断的拓宽。 植物保护,需要对有害生物实施预报监测治理控制检疫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也有许多相关专业,比如农学、园艺、茶学、植物科学与工程等等。 二、植物保护专业方向简介:

植物保护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学 一、名词解释 1. 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2. 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3. 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4. 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5.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二、简答题 1.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侵染性病害的特征是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在病株的表面或者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的存在,有的侵染性病害在病部有明显的病征。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及所有的病毒病害在植物病部没有病征,但是有一些有明显的症状特点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2. 何谓病害的侵染过程?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一)病害的侵染过程 简称病程,指从病原侵入开始,经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引起寄主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开始释放传播体为止的过程。(二)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1)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潜育期。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3)发病期。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3.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介体传染:病毒的自然传播多数依靠昆虫、菟丝子等介体,其中以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最为突出,象西葫芦病毒病、番茄蕨叶病、辣椒病毒病主要是靠蚜虫传播的。 (2)汁液接触传染:田间进行的许多农事活动都可以传染病毒病。另外,叶片间的互相摩擦使病毒通过轻微的伤口传播。 (3)嫁接传染:许多果树病毒病主要是通过嫁接传染的。苹果的病毒病几乎都是由嫁接传染的。 三、论述题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对植物病害循环的分析主要涉及到三个问题:①初侵染和再次侵染;②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③病原物的传播途径。也就是说,侵染性病害的延续发生,在一个地区首先要有侵染的来源,病原生物必须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病以后在病部还可以产生子实体等繁殖体,引起再次侵染。病原物还要以一定的方式越冬和越夏,度过寄主的休眠期,才能引起下一次发病。研究病害循环是病害防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依据病害的循环特点制定的。

《植物保护学》学习指南

课程导学 一、预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二、学习对象: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茶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生命科学类本科生。 三、授课内容与各知识点关系: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现将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知识点关系特作说明,具体见下图。 四、学习主要内容 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之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综合性应用科学。本课程重点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或知识点: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杂草学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有害生物的治理策略与技术;另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粮食作物、杂粮、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以及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同时,通过对理论教学有关内容的学习,开展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学会基本实验技能如绘图技巧,以及鉴别昆虫、植物病原与杂草的技能。 五、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课前根据教学日历安排对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老师授课,并认真记录关键知识点的记笔。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或课后提问与交流。 【课后学习】根据上课内容、教师课件以及课程网站内容,及时整理笔记,使知识点与上课内容更系统。同时,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课程网站中有关训练题进行自我测试,既完成作业,也测试自我知识点掌握程度。 【查阅文献与课程论文写作】为了很好完成课外讨论,结合撰写课程论文,要学会和掌握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等网络资源或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收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与规范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以便开展课程论文报告与交流。 【实验课堂教学】按照实验内容事先进行预习,在老师讲解和指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各种实验保存标本,训练有关实验操作如解剖昆虫、制作标本等。有问题及时提问,以得到解答。认真完成有关实验报告。学会标本绘图技能。 【野外考察】在教师指导下,去教学实验农场采集各种有害生物标本,并进行现场识别。对难以识别的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识别。 【课外科研训练】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自觉主动与老师联系,申请有关科研训练项目,学会如何写申请报告、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六、考核办法 考试形式多样,包括:期末闭卷考试占50%,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占20%,平时作业占10%,实验操作10%。另外,课外野外调查或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学术报告等,占1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叶恭银主编. 植物保护学. 杭州: 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课程组编.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实验指导书》(讲义)(第二版), 2007 (二)推荐参考书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

植物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致死温度: 2.致病性和抗性: 3.植物病原的致病性: 4.植物病害: 5.真菌的生活史: 6.杂草: 7.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8.营养胁迫: 9.温度胁迫: 10.体外保毒期: 11.水分胁迫: 12.生理小种: 13.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14.侵染过程: 15.潜伏侵染: 16.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17.寄生物和寄主: 18.寄生和腐生: 19.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20.初侵染和再侵染: 21.病害循环: 22.病程: 23.半寄生性种子植物: 24.IPM: 二、判断题 1.子囊孢子是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 )(植物病原微生物都是寄生物。2. 3.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 4.植物病毒病没有病征。() 5.真菌性病害一般呈系统性表现症状。() 6.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7.一种真菌只能在寄生一种寄主植物,称为单主寄生。() 8.一种真菌的生活史在一种寄主上完成,称为单主寄生。() 9.细菌属于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10.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主动侵入、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11.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12.同一种真菌需要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3.同一种真菌能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4.没有病征的病害就是病毒所致。() 15.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16.腐生物不会导致植物病害。() 17.单年流行病害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 18.大面积种植感病作物,遇到大量的强致病病菌就会爆发病害大流行。() 1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20.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成正相关。() 21.病毒在寄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病毒导致的病害都是系统性病害。() 22.病毒导致的病害往往是系统发病。() 23.病毒不能通过寄主植物的种子传播。() 三、选择题 1.表现颗粒状物病征的病害属于:() A、真菌性病害 B、细菌性病害 C、病毒病害 D、前三种都可能 2.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芽孢子 B、厚壁孢子 C、游动孢子 D、子囊孢子 3.属于严格专性寄生的病原物是:() A、线虫 B、细菌 C、病毒 D、都不是 4.积年流行病害:() 、以D 、以上都不对C 、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B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A. 上都对 5.杂草分为耕地杂草、杂草类、水生杂草等,是按照杂草的()进行的。 A、形态 B、生物学特性 C、植物系统 D、生境 6.表现霉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A、真菌性病害 B、细菌性病害 C、病毒病害 D、前三种都可能 7.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芽孢子 B、厚壁孢子 C、游动孢子 D、担孢子 8.能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都可能 9.杂草分为禾草类、莎草类和阔叶草类,是按照杂草的()进行的。 、生境、植物系统D B、生物学特性CA、形态)(10.表现锈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前三种都可能 D 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A、病毒病害)11.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卵孢子D、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BA、芽孢子 )12.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D、都不是C、真菌A、病毒B、细菌)进行的。13.杂草分为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是按照杂草的( 、生境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 A、形态)14.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C、结合孢子 D、子囊孢子A、芽孢子B、卵孢子.表现脓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15 、前三种都可能 D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16( 、都可能B、细菌C、真菌D A、病毒17.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D、萎蔫、霉状物A、变色 B C、畸形

植物保护概论

植物保护概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一章绪论 1植物保护:是研究植物的有害生物—病原物,害虫杂草等的生物学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2植物保护的内涵:(1)植物保护是对农作物的保护(2)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3)研究有害生物的各种防治技术(4)植物保护是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科学。 3植物保护的IP原则:不是使植物不受任何损害,而是将有害控制到一定的程度,不影响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 4三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狂,有害生物抗药性 三致问题:致癌,致畸,致突变。 5植物保护研究内容:(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3)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第二章植物虫害 1昆虫与其他害虫的区别:昆虫动物的体躯由若干个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着成对分节的附肢,体壁硬化外成骨骼,附着肌肉,并包藏着全部的内脏器官,没有脊椎动物所具有的内骨骼系统。 2 昆虫的足的基本环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前附节。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昆虫足的变化:1步行足,适于快行2跳跃足,适于跳跃。3捕捉足,适于捕捉小虫。4开掘足,便于挖土。5抱握足,交配时用来抱握雌体。6游泳足,适于在水中游泳。7携粉足,用来梳集花粉。 3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特点:腹部的题解只有背板和腹板,而无侧板,背板和腹板之间以侧膜连接,前后相邻的两附节间,由环状的节间膜相连,由于附节和两侧均有柔软的膜质部分,所以腹部有很大的收缩性,这种结构对昆虫容纳内脏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卵的发育以及产卵活动都非常有利。昆虫腹部1-7节(雌性)1-8节(雄性)称为内脏节,腹部1-8节两侧各着生着一对气门,是昆虫的呼吸通道,腹部八节(雌性)或者第九节(雄性),称为生殖节,生殖节以后的各节统称为生殖后节,除原尾目成虫外,最多有两节,即第十节和第十一节,第十一节比较退化,只有一对尾须。 4昆虫体壁的功能:昆虫体壁的骨骼张在外面,而肌肉却生长在骨骼里面,这种结构称为外骨骼,这种外骨骼的结构使昆虫能保持固定的体型,着生肌肉保护内脏免授机械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有害物质的侵入,此外,体壁上还有各种感觉器官,使昆虫与外界环境去的广泛的联系。 5昆虫体壁的通透性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由于体壁的特殊构造和理化特性,使它对虫体具有良好地保护作用,尤其是体壁上的覆盖物和上表皮的蜡层,护蜡层,对杀虫剂的入侵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同种类的昆虫以及同一昆虫的不同发育期,其体壁的厚薄,软硬和覆盖物的多少是不同的,凡是体壁,蜡质多和体毛较密的种类,药剂不容易通过,一般来说同一昆虫幼龄期比老年期的体壁薄,尤其是刚蜕皮时,由于外表皮尚未形成,药剂比较容易渗入体内。此外,昆虫体躯各部分的体壁厚度也是不同的,一半节间膜,侧膜和足的附节部分,体壁较薄,感觉器官则是最薄弱的地方,而且感觉器官下面

植物保护通论重点复习题

第一章 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 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广义的植物保护是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在农业上所说的植物保护一般是指狭义的栽培作物保护。 2、农业有害生物: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着损失的生物。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 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及鸟兽等(病、虫、草、鼠)。 3、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 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 4、植物保护的对象:广义保护对象: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 狭义保护对象:人类的栽培作物。 5、有害生物(pests):是指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大量危害人类目标植物或森林植被等,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7、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8、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寄生物,而被寄生的生物 成为寄主。 9、植物保护的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第二章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 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 病害四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人类干扰 2、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 状态。 3、病状有哪些: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有哪些: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4、 5、植物病原物主要包括哪五大类群: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6、真菌(fungus):是一类通常为丝状的营养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 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真菌的主要类群: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①菌丝体无隔多核,细胞壁为纤维素组成 ②无性繁殖产生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③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接合菌的主要特征: ①菌丝体发达,无隔多核,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 ②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902《植物保护通论》

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保护通论》 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内容 植物保护通论通过讲授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种类及鉴别要点,熟悉其发生规律,并能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 二、考试基本要求 了解、认识与掌握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作物栽培中病虫害综合防控的能力。具体要求: 1. 掌握植物病虫害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解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 2. 掌握重要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基本特性、基本检测及现代检测技术方法和基本原理。 3.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农业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危害等昆虫学基础知识,能分析不同昆虫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能运用分类学知识进行害虫的鉴定识别。 4. 掌握重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的抗性特征,掌握病虫害防治基本原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能够对作物学有害生物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6. 能运用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有害生物正确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 7. 能运用农药与环境安全的基本原理及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针对生产实践中未知有害生物等复杂问题,合理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 三、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概念;化学农药的3R问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病害三角;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寄生性和致病性;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及引起的农业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病害循环;柯赫法则;病原物的致病性机制;寄主的抗病性机制。 第三章植物虫害 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昆虫的生物学特性;重要昆虫目的主要特点及其常见害虫;螨类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植物抗虫性。 第四章农田草害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杂草种子库;杂草与作物的竞争;他感作用;常见恶性杂草。 第五章农业鼠害(此章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第六章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病害流行的因素;种群的特征;害虫的生长和消长类型及因素分析;昆虫的种群动态生命表;病虫害常用调查方法;病虫害预测预报。第七章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有害生物的防治基本原理;各种常用技术的特点及其利弊;作物抗害品种原理及利用;农药的定义、农药的毒力与药效;农药的剂型和使用方法;不同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性质、活性作用特点和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病、虫、草等,正确选用适合的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IPM;TPM;EPM;植保方针。 第八章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油料作物重要病虫害识别、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第九章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完整版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 第一章绪论 1.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 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植物保护的对象:在广义上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 在狭义上指人类的栽培作物,农业上一般用狭义的概念。 4.有害生物: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3R: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 第二章植物病害 1.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 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观赏、食用:郁金香、茭白、韭黄) 2.植物病害三角:在自然情况下,植物病害的形成涉及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它们之间呈 三角关系,即“病三角”。(病四角多了农业管理) 4.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分为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内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和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白粉病和黑粉病)、锈状物(白锈病)、粒状物、脓状物。 5.植物病害类型: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 子植物引起。其特点为: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的病变过程。 7.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而引起植物病害。其特点为:不具传染性,发病无规律、 发生过程迅速,有些能恢复 植物病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或机体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能力,是衡量和比较农药潜在活性 的指标,以LC/EC/LD/ED表示。50505050致病性:是指一指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 8.真菌(fungus):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 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9.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典型的营养体称为菌丝。菌丝成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 10.吸器: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结构。 11.真菌组织体主要包括菌核、子座和菌索等。 12.真菌的繁殖方法分: ①无性繁殖: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无性孢子包括3类: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作用) ②有性繁殖:性细胞或性器官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一般经历质配、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题(病理部分)

1植物保护的概念: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2什么是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3病状的定义:植物自生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称为病状。 4病状的类型:变色,腐烂,坏死,萎蔫,畸形。 5病症的定义: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称之为病症。 6病症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7寄生性的定义: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8什么是活体营养生物:指在自然界只能从寄生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 9什么是死体营养生物:指在自然界可以从死的寄生组织或有机质中获取养分的生物。10致病性: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病害的能力。 11什么是真菌: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12体外致病:有些土壤中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并不能进入植物体内进行寄生,但可分泌一些有害物质,使植物根部扭曲,引起植株矮化,这种致病方式称为体外致病。 13真菌的菌丝组合体有:菌核,子座,菌索 14真菌的有性繁殖的定义:指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胚子囊,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产生有性孢子。 15真菌的无性繁殖的定义: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速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16有性孢子的五种类型: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及子囊孢子,担子及担孢子。17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18真菌的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19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菌原体。 20病毒的定义: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具有侵染性的寄生物。 21多分体病毒:指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两条或两条以上核酸链上,包被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粒体中,这种病毒称为多分体病毒。 22卫星病毒:有些植物RNA病毒伴随有两种大小不等的相关病毒粒体,他们的基因组RNA无同源性,小粒病毒必须依赖大粒病毒才能侵染和增殖,该小粒病毒称为卫星病毒。 23线虫的定义:线虫又称为蠕虫,是一种低等的无脊椎动物。 24线虫的食管类型:垫刃型食管,滑刃型食管,矛型食管。 25全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定义: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26病毒的侵入分为哪几个时期:侵入前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27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方式:病原物越冬或越夏有寄生、腐生、休眠三种方式。 28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答案版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习题集答案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习题集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二○一一年 植物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致死温度:导致生物体热死的最低温度或是导致生物体冻死的最高温度。 2. 致病性和抗性: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 3. 植物病原的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诱发病害的特性。 4.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影响,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干扰,生长发育受影响,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病变,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甚至死亡。 5. 真菌的生活史: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6. 杂草: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7.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综合考虑生产者、社会和环境利益,在效益分析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一下。 8. 营养胁迫: 9. 温度胁迫:超过植物生长所需温度对植物造成的胁迫。 10. 体外保毒期:指病毒离开寄主生物,在寄主生物体外能存活的时间。 11. 水分胁迫:植物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使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膨压降低·正常代谢失调的现象。 12. 生理小种:同种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上没有什么差别,在生理生化特性、培养性状、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不同小种对同种作物不同品种(或不同种、属)之间的致病性不同的生物类群。 13. 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片或叶片退化为鳞片状,无足够叶绿素,不能正常光合作用,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内吸取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 14. 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15. 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而潜伏在寄主体内不表现症状,但当寄主抗病性减弱,有利于病菌生长,病菌可继续扩展并出现症状。 - 1 - 16. 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感染;病原物从侵入

植物保护学通论考研试题

韩召军《植物保护学通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形态特征不是昆虫所特有的?()[扬州大学2019研] A.体表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B.体分三段即头、胸、腹 C.胸部有三对足 D.多数成虫有翅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昆虫是体躯分为头、胸、腹三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即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各着生1对足,中胸和后胸通常还各有1对翅。因此答案选A。 2玉米螟属于()。[青岛农业大学2014研] A.半翅目 B.鞘翅目 C.鳞翅目 D.双翅目 【答案】C查看答案 3接合菌亚门的菌丝通常是()。[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 A.变形虫妆 B.有隔菌丝 C.无隔菌丝 D.原生质团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接合菌门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成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

接合孢子。因此答案选C。 4蚜虫的触角通常()。[青岛农业大学2014研] A.12节 B.24节 C.6节 D.3节 【答案】C查看答案 5下列哪一种害虫属于迁飞性害虫?()[扬州大学2019研] A.三化螟 B.白背飞虱 C.棉蚜 D.二化螟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不少农业害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这是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形成的遗传特性。如东亚飞蝗、黏虫、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稻褐飞虱、草地螟、白背飞虱等都属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这些昆虫成虫开始迁飞时,雌虫的卵巢还没有发育,大多数没有交尾产卵,通过迁飞到降落地后才性成熟。因此答案选B。 6()属于专性寄生菌。[青岛农业大学2014研] A.小麦纹枯病菌 B.花生黑斑病 C.梨白粉病菌 D.甘薯黑斑病 【答案】C查看答案

植保通论习题集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习题集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二○一一年 植物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致死温度: 2.致病性和抗性: 3.植物病原的致病性: 4.植物病害: 5.真菌的生活史: 6.杂草: 7.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8.营养胁迫: 9.温度胁迫: 10.体外保毒期: 11.水分胁迫: 12.生理小种: 13.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14.侵染过程: 15.潜伏侵染: 16.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17.寄生物和寄主: 18.寄生和腐生: 19.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20.初侵染和再侵染: 21.病害循环: 22.病程: 23.半寄生性种子植物:

24.IPM: 二、判断题 1.子囊孢子是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 2.植物病原微生物都是寄生物。() 3.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 4.植物病毒病没有病征。() 5.真菌性病害一般呈系统性表现症状。() 6.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7.一种真菌只能在寄生一种寄主植物,称为单主寄生。() 8.一种真菌的生活史在一种寄主上完成,称为单主寄生。() 9.细菌属于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10.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主动侵入、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11.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12.同一种真菌需要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3.同一种真菌能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4.没有病征的病害就是病毒所致。() 15.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16.腐生物不会导致植物病害。() 17.单年流行病害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 18.大面积种植感病作物,遇到大量的强致病病菌就会爆发病害大流行。() 1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20.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成正相关。() 21.病毒在寄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病毒导致的病害都是系统性病害。() 22.病毒导致的病害往往是系统发病。() 23.病毒不能通过寄主植物的种子传播。() 三、选择题 1.表现颗粒状物病征的病害属于:() A、真菌性病害 B、细菌性病害 C、病毒病害 D、前三种都可能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资料

论述(24) 1 如何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鉴定 1 诊断程序:田间观察,症状诊断,病原鉴定,确定病害,2诊断过程:症状的识别与描述,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采样检查,专项检查,3诊断要点,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原体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4科赫法则:感病植物上常伴随有病原生物存在,该生物可在培养基上分离和纯培养,该纯培养生物接种到相同植物的健株上,能表现出与原来相同的症状,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在进行该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其特征与愿接种的病原生物完全相同。 2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生物防治是最好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法之一。1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极小,2活体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3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缺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尚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和有害生物治理的需要,1作用效果慢,在有害生物大发生后常无法控制,2受受气候和地域和生态环境的限制,防治效果不稳定。3目前可用于大批量生产使用的有益生物种类还太少,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控制的危害生物数量仍有限。4生物防治通常只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对于一向防治要求高的有害生物,较难实施种群整体治理 简答(16) 1昆虫纲的特征:昆虫是体躯分为头胸腹三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体躯是由许多连续的体节组成的,两体节之间由节间膜相连,这些体节按其功能分别集中,形成头胸腹3个明显的体段。 2昆虫的休眠和滞育:昆虫在其年生活史的某一阶段,由于不适应的环境条件,长因其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环境条件一旦转变为适应,则生长发育迅速恢复正常状态,这种现象成为休眠: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的现象,称为滞育。3生物防治的原理:具有抗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交互作用,溶菌作用,捕食作用 4线虫的致病性体现在那些方面:直接造成损伤和掠夺营养。 通过食道腺分泌的各种酶或毒素,引起寄主植物的各种病变。 侵染造成的伤口还可引起真菌、细菌等其他病原生物的次生侵染,或作为真菌、细菌和病毒的 介体造成复合侵染。 名解(12)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变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单年流行病害:也叫多循环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在侵染的病害。 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一旦环境条件恢复,症状有重新出现。 昆虫的多胚生殖:是指一个卵发育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 昆虫多型现象:有些昆虫初成虫期有性二型现象外,同一性别还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这种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雌雄二型:大多数昆虫成虫期雌虫和雄虫的外形相似,但生殖器官不同,称为第一性征,有些种类在触角形状、身体大小、颜色及其他特征方面也有区别,称为第二性征,这种雌雄两性在形态上的差异称“性二型现象”。

植物保护通论—4

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和袭击超过了植物的忍受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出现异常。 植物病害的特点:(1)植物病害是根据植物外观的异常与正常相对而言,健康相当于正常,病态相当于异常。(2)植物病害与机械创伤不同,其区别在于植物病害有一个生理病变的过程,而机械创伤往往是瞬间发生的。(3)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茭白实际是黑粉菌侵染形成的,美丽的郁金香杂色是病毒侵染所致。 理解植物病害的四个层次(1)病原:刺激植物发病的因子。(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2)病程:产生连续性机能失调的过程,生理病变—细胞病变—组织病变—形态病变。 病程又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特点1病原物扩大为害,产生大量繁殖体的时期2从出现初期症状,病部不断扩展到典型症状的表现,甚至产生病原物的繁殖体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3真菌性病害往往在病部产生孢子等子实体,称产孢期4新产生的病原物繁殖体可成为下一期侵染的来源。 病原物侵入途径包括: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 (3)症状:病变植物外观上出现不正常的表现。描述病害,命名病害和诊断病害。 (4)经济:植物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5)病因学: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或构成病害的要素。 1.植物病害因子: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的统称。 病原菌:真菌,细菌生物性的病原物称之为病原菌。 病因与病害:侵染性病害:坏境因素,植物抗病性,病原性(病害三角)。 生理性病害:理化因素,植物耐受性(单边)不良遗传因子:自身与环境的互作。 病害三角:(1)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直接原因。病原物的存在及其大量繁殖和传播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消灭和控制病原物的传播和蔓延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2)寄主植物:植物病害的第二个条件是必须有寄主植物的存在。当病原物侵染时,植物本身并不是完全的被动状态,相反要对病原物进行积极抵抗,只有病原物的力量强大,才可能发病。当植物本身抗病性强时,虽然有病原物的存在,但它有自身的防御能力,导致不发生或发病很轻。因此,在防治植物病害时,常采用栽培抗病耐病品种作为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途径。(3)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病原物,促进或抑制其发育;另一方面,也可影响寄主植物的生活状态,增加其病害或抗病性。因此,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时,病害才能发生和发展。 7.症状的概念:症状是指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分为(病状和病症)。 8.病状:受病后植物本身的异常表现。病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植物病害有“症状”不一定有“病征”。 9.病征: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病害植物有病状但不一定有病征。 10.有病征的植物病害:真菌、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 11.无病征的植物病害:(1)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在植物体外无表现;(2)病原线虫寄生在植物体内;(3)不利的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 12.病状的类型:变色、萎焉、腐烂、畸形和坏死。(1)变色:受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细胞是活细胞。类型:黄化、花叶、斑驳和脉明。(2)坏死:细胞和组织死亡,不保持细胞水分。斑点:圆形斑、轮斑、坏斑、不规则坏死斑、角斑。梭形斑、蚀斑、线纹、穿孔、疮痂、溃疡等。(3)腐烂:细胞和组织死亡,并伴随组织消解。类型:湿腐,软腐和干腐。(4)萎焉:由于寄生维管束组织受损害或堵塞,导致水分和养分输送不畅,而使植物表现萎垂。类型:枯萎、青枯和立枯。(5)畸形:是植物被侵染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如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体积增大或变小,导致局部或全株呈畸形。类型:矮化、矮缩、蕨叶、瘤肿、丛枝或发根,此外还有卷叶,皱叶,扁枝、叶片肥厚、扭曲等。○1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2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3减生型: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造成植株矮缩,矮化,小叶,小果卷叶等。 4变态(变形):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片扭曲,蕨叶,花器变菌瘿。 13.病征的类型:(1)霉状物(马铃薯晚疫病,白菜的霜霉病);(2)粉状物(石竹锈病,月季白粉病,小麦白粉病);(3)粒状物(包括各种病菌繁殖体和菌核等,芹菜斑枯病);(4)线状物(茶树毛发病);(5)伞状物(树舌,蘑菇);(6)脓状物(水稻白叶枯病);(7)锈状物。细菌性病害:菌浓、菌块 16.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主要包括:病原物的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病原物的越冬与越夏;病原物的传播等)17.越冬与越夏的场所:(1)田间病株(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3)病株残体(4)土壤(5)土杂肥(6)昆虫和杂草 18.病原物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1)气流(借风力传播;传播梯度效应;防治较难)(2)雨水和流水(借雨水冲刷,再滴反溅或灌溉;传播距离短)(3)昆虫和其他物体(4)人为传播。病原物的初侵染与再侵染 初侵染:指生长季节田间发生的第一次侵染,初次侵染的病原物主要来源于越冬或越夏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