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2016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2016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2016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2016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整理(小抄必备,写作模版)

单项选择题

1. 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突然有人发出的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的钉子。处理最恰当的一项是(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开始上课,课后处理)

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大学》理解正确的是(治国安邦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

3.

3.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教书育人)。

4. 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孟子的观点)。

5.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

6. (以人为本)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7.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为人师表)。

8.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9. 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育人为本)。 10. 迄今为止.我国较成熟的最古老文字是(甲骨文)。 11. 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1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鸦片战争)。 13. 一甲子是多少年?( 六十年) 14. 我国陆地边界全长(2.28万公里)。 15. 人物及其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凯恩斯撰写了《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6.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中记载有“人工呼吸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17.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18. 我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创始者是(陶渊明)。 19. 我国唐代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称“李杜”。人称“小李杜”的两位诗人分别是(李商隐、杜牧)。 20. 以下哪些诗人不属于山水田园派诗人?( 岑参) 21. 《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 沈从文)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4. 《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5.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 27. 小王任某县高二的英语教师.在职期间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该校的领导以学校缺英语老师等理由拒绝该

教师参加在职就读,小王可以向(该地县教育局)部门提出申诉。 28. 下列情形中.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不能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是(与同事相处不够融洽的)。 29.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

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31. 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这段文字说明(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32. 童话作为最具儿童文学特色的一种文体,其核心与本质特征是(幻想)。 33.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开创了中国现代童话创作之路,作者是(叶圣陶)。 34. 四个人规定。谁回来最晚谁关灯。有一天宿舍没有关灯。小杨说:“我回来时,小林刚要睡,谁回来最晚?( 小杨) 35. 一位语文老师刚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一条凳子上的座垫挂在天花板外面的电灯线上。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由座垫飞到屋顶上谈起……》)。 3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说明磨难的重要作用)。 37.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热爱学生)。 38. 要做到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 39.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言行一致)。 40. 我国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是指(青藏高原)。 41. 下列对于古代称谓说法错误的是(阁下是对长辈的尊称 )。 42. 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特色。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贵州、内蒙古、黑龙江 )。 43.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入海口处,塑有一座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的铜像,这位主人公出自(《海的女儿》 )。 44. 丘克和盖克这两个性格鲜明、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的创作者是(盖达尔 )。 45. 动物小说《第七条猎狗》的作者是(沈石溪 )。 46. 1835年是近代儿童文学诞生的标志点,一位世界童话大师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发表.开创了文人自觉创作童话的新时代。这位伟大的作家是(安徒生)。 47. 反映少男少女青春期心理世界的小说属于少年小说中的(成长小说)。 48. 第一次将十四行诗体引入中国儿童诗创作领域的作家是(金波)。 49.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中心学说是(.“仁”的学说)。 50. .“子虚乌有”一词出自以下哪部作品?( 司马相如《子虚赋》 ) 5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首诗歌中的“愁”字是指(思乡之苦 )。 52.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自哪位作家的作品?( 刘基《卖柑者言》) 53. 杜牧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 54. 1957年10月,(前苏联)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航天技术的诞生,揭开了太空技术的序幕。 55. 1938年,德国人(哈恩 )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 56. 以下关于我国科技史,不正确的是(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 57. 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5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60. 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61. 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 62. 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的教师 )。 63. .(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为公民进入教师行业设置的第一道门槛,只有具备法定条件和

专业能力.经认定合格的人方可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 64. 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①②③④)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65. 中国近代人物都比较复杂。它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更是如此。社会解体的迅速,政治斗争的剧烈,新旧观念的交错。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是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 )。 66. 当喝酒的“老习惯”与驾车的“新方式”遭遇的时候.有的人想“鱼与熊掌兼得”,既喝酒又驾车。因此,如果不从社会传统和社会心理的角度。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转变生活理念是解决酒后驾车问题的根本途径)。 67. 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有关这8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为真?( 8名职员都是上海人) 68. 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班上做画报”)。 6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是(从中可知,学生是可以自学成才的)。 70.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态度)。 71. 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受教育权)。 72. 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73. 关于“师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74.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75.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在世纪之交,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机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76.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14周岁以上不满l6周岁)。 77. 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饥在路边停车5分钟.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某寄宿学校负责)。 78. 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79. 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 80. 楚辞的代表作家除了屈原还有(婵娟)。 8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内蒙古高原)

《综合素质》学习笔记

《综合素质》学习笔记 考题分析: 选择题:29*2’=58’ 材料分析题:3*14’=42’ 作文:50’ 听课笔记: 模块一:职业理念 第一章:教育观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1、素质:人生来所具有的生理特点及后天环境教育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品质,内容包括:生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 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2、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3、现实依据:现代化建设关键科技现代化依据人才依靠教育重点 基础教育重点工程素质教育 4、意义:时代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创新型人才 决定国家的未来:科技增长方式,科技、管理 家庭的幸福 教育自身改革需要 5、素质教育的历程: 1)1985.0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文件意义:思想源头 2)1994.08:《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誉工作的若干文件》 文件意义:第一次使用素质教育概念 3)1999.0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意义:明确指出了中小学都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式提出素质教育的文件) 4)2006.09:《义务教育法》依法实施的阶段 5)2010.0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时间:2010——2020 文件意义:把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主题高度 二、怎么实施素质教育: 1、途径: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实施新课程: 科目设置:横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题、 劳动、心理健康 纵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不同学生:必修+选修 3)学校管理、教育活动、班主任

第二章:学生观 一、正确地认识学生 (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具有的特性: 1、客观性:学生是一个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独立于老师的头脑之外,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 2、主体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基本)、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的 最高表现) 3、发展性:身心发展最迅速发展阶段,可能性,可塑性 4、全面性: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5、差异性:1)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2)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3)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上,不同年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二)中学生的特点: 初中生: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个性发展关键时期 关键 高中生:三观(世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人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 二、反对错误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错误的学生观: 1、教师中心论:老师是教学的主宰,强调教师的权威 错误根源: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2、学生中心论:生活就是学习 错误根源:片面夸大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老师作为知识传递者和智慧的启迪者的角色。 ◆(二)正确的学生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性别、民族、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①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评价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年龄特征(教师该怎么做: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的任务,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 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 互补性——某些机能(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受损后可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教育工作者怎么做:让学生树立自信,发挥优势来扬长避短) ②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完整的个体——进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注释)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 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 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 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 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 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 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 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 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完整版本教师资格证笔记记录.doc

教师资格证笔记 中学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第一课:科目一综合素质指导 一、考点分析 1.题型上: 29 个单选( 29*2=58)3 个材料分析题( 3*14=42) 1 个作文题( 50) 2.内容上: 知识模块知识点 教育观学生观职业理念 教师观 教育法规,学生权教育法律法规利,教师权利和义 务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爱两人一终 身) 历史,科学,文学,文化素养 艺术鉴赏素养 分值题型 4 个单选( 1 个教 育观,2 个学生观,22 分( 14.7%) 1 个教师观) 1 个 材料分析(学生观 重点) 8 个单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 1 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1 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师法( 1 个)16 分( 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 (2 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 1 个)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2 个) 22 分( 14.7%) 4 个单选(教师职 业道德 2 个,班主 任工作条例 1 个, 教师职业行为 1 个) 1 个材料分析 9 个单选 中国历史或世界 历史( 1 个) 传统文化( 1 个) 地理知识或儿童 18 分( 12%) 文学( 1 个) 中国科技史或外 国科技史( 1 个) 科学常识( 1 个) 中国古代文学( 1

个) 中国现当代文学 (1 个) 世界文学( 1 个)艺术鉴赏与艺术理论( 1 个) 4 个单选(信息处 逻辑思维,信息,理 2 个,逻辑思维 基本能力72 分( 48%) 2 个) 1 个阅读理 阅读,写作能力 解(材料分析) 1 个作文 3.内容与题型 题型知识模块题目分布个数分值 单选职业理念1-4 题 4 个8 分 教育法律法规5-12 题8 个16 分 教师职业道德13-16 题 4 个8 分 文化素养17-25 题9 个18 分 基本能力( 2 26-29 题 4 个8 分 个逻辑推理 2 个信息) 材料分析职业理念30 题 1 个14 分 教师职业道德31 题 1 个14 分 阅读理解(基32 题 1 个14 分 本能力一问 4 分二问 10 分) 写作基本能力33 题 1 个50 分 二、选择题实例分析: 1.职业理念:学生想做科学家,班主任说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 学肯定学不好,这样的说法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2.法律法规:不能给予老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是(穿戴不整,影响仪表的) 3.职业道德:老师每次布置作业后都只是在下次的课堂上与学生核对答案,他 的做法(不合理,教师应该认真批改作业)爱岗敬业 4.文化素养:下列历史事件与秦始皇有关的(图穷匕见)指鹿为马(赵高)望 梅止渴(曹操)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5.信息能力:在Excel 中,下列方法可以实现快速查找满足条件的数据内容的是 (自动筛选) 6.逻辑推理: 3+4+5=151227 5+3+2=101525 8+2+4=321648则 7+6+5=354277 三、备考方案 1.据历年真题,梳理考点难点(考点分析) 2.学习知识点,形成知识地图(制作目录) 3.学方法,提高备考能力(材料分析和写作) 四、材料分析题实例: 1.职业理念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 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

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五者一社区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常识)重点总结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历史: 中国: 1.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4.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5.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6.焚书坑儒:秦国 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8.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胜利。 9.文景之治:汉朝 10.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12.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3.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4.曹丕:魏国,洛阳;刘备:蜀国,成都;孙权:吴国,建业。 15.淝水之战:东晋。 16.隋文帝和隋炀帝:科举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17.贞观之治:唐朝李世民开元盛世:唐玄宗 18.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19.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20.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1.太平天国:第一次反帝反封建运动 22.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23.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4.五四运动: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6.“七七事变”拉开了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27.党的第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28.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 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按照面积大小顺序)四大洋:太大印北(按照面积大小) 中国: 1.张衡:地动仪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方书的鼻祖。 3.祖冲之:圆周率。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笔记自己整理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模块二:课程知识 (2)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2)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2)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2) 第三节: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3) 第四节: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个)(背) (4)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6) 第三章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8) 第四章: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 (9) 第一节《课标》中的数学教学建议 (9) 第二节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9) 第五章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建议 (10) 第一章数学教学方法 (11) 第一节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第二节:教学方法的选择 (11) 第二章数学概念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12) 第三章数学命题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 (13) 第四章数学教学过程与数学学习方式 (13) 第一节数学教学过程 (13) 第二节:数学学习的概念 (14) 第三节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14) 第一章数学教学设计 (15)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阐明 (15)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 (15) 第三节教学策略的确定 (16) 第四节教学方案的撰写 (17) 第二章数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17)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郭嘉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 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 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 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 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教资-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 综合素质教资 5天:真题大题整理(上下午)→书(晚+上午)→作文(下午晚上+上午)→选择题文学常识外刷(下午晚上)→背(上下午)→文学常识(整理公务员历史文化艺术常识,两天,法律常识整理,其他来不及算了)。 加粗为常考点 一、单选(29题,2分/题) 1-5题,考查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见设问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不恰当的是。6-12题考查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根据题干选择合乎法律的选项。13-16题考查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涉及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常问老师行为正确的是。17-25题考查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见某学说的提出者、诗词作者、历史地名、历史典故、艺术、正确的理解等。26-29题考查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涉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简单操作,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数学规律各设一道。 下面的是常考的点,侧重应用,不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 1、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2、素质教育观基本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社会实践╳) , 4、素质教育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促进个性发展。 5、新课改的教学观/更新教育理念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过程、关注体验、评价多元化) 6、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因为素质教育主渠道还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 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材料题)

(word完整版)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 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 质”一一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⑸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 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 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_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 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 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 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 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 _ 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 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 中学素质教育 (1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 ______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资料

《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化学学科知识运用 第一章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 第一节课程标准概述与解读 化学课程标准包含: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一.前言包含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方面课程目标(三维)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包含 5个一级主题,19个二级主题 实施建议包含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初中化学课程性质: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课程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强调化学课程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强调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关联性,倡导了多样化的学习评 价方式。 课程设计思路:1.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2.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3.科学探究式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5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 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是要素但并不是流程) 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处;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㈡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个二级主题 1.我们周围的空气; 2.水与常见的溶液; 3.金属与金属矿物;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㈢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2.微粒构成的物质;3.认识化学元素;4.物质组成表示 ㈣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二级主题: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3.质量守恒定律 ㈤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3.化学物质与健康; 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第二节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

2018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梳理

《综合素质》复习总纲

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教育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 考纲解析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指导方针,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要掌握,有可能出分析题) 1、 面向全体学生 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改变仅以分数衡量学生的做法,有失教育公平。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 3、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4、 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以学生注动精神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的实施 1、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调整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要掌握) 1、把教学目标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2、构建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一步) 3、全方位跳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 良性循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 2、重文化知识传授,轻创新精神培养。 3、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4、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5、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探讨 1、转变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3、改革考试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