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分析

独居老人分析
独居老人分析

独居老人由于多种原因,身边缺少子女的陪伴,在精神方面缺乏支持和引导,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引起孤独、抑郁、暴躁等精神疾病。所以我们对老人的心理问题要与物质提供一样高度重视起来,但面对城市独居老人在心理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靠单一途径是不能有效解决的,想要构建一个包括老人自己在内的,以家庭、社会为主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家庭和社会的各个部分各有其责,从各个方面有针对的进行关爱措施,以此来满足城市独居老人的心理需求。1.1 加强心理支持,满足独居老人的心理需求

尊老敬老不仅是传统的美德,也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社会应加强全民的传统道德建设,通过社会媒体大力宣扬尊老爱老的光荣传统,尤其是我国城市地区,相较于农村,城市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更大,更应该花大力气去营造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的文化氛围,重拾孝道文化。更要加强对城市老人的子女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深刻的意识到无论身在何方也不能忘记亲情之所在,自己不仅有提供老人物质供养的义务,还要关注老人精神上的需求,尽量要做到“常回家看看”,另外,独居老人自己也要转变观念,在心理问题方面不能得过且过,要尝试与子女沟通,要学会自我慰藉。运用社会支持的方式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1提高认知能力,克服空巢心理

政府工作者可学习社工理论,帮助空巢老人重新建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体系,协助老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状态以及接受现为独居老人的事实,回顾整个生命历程,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以此来提升独居老人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自我满足感,抛弃那些“老无所用,是拖累,是负担”的消极想法,主动去适应空巢家庭的老年生活,克服空巢心理。

1.1.2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社会参与率

社区工作者在培养独居老人兴趣爱好方面做一个鼓励者和引导者,鼓励农村的独居老人“因地制宜”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城市虽不如农村环境好,不适合户外运动,但也有一些农村不具备的优势:1,文化氛围浓郁,适合老人培养爱好,如书法、围棋等;2,交友范围广泛,城市人口集中,更有利于老人交友,摆脱孤独感,老人们还可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结交新朋友,扩大交际圈,提高社会生活参与率。

1.1.3正确对待子女“离巢”,减轻依赖心理

心理咨询师应引导空巢老人认识到子女外出打工并不是切断了与老人的一切联系,还是有赡养老人物质和精神的义务的。让老人看到子女外出打工的积极方面,就是能改善老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还能满足精神赡养的成就安心方面,也就是子女在外打工,可视为有正当的谋生手段,满足了老人对儿女的期待心里。老人们要多以这些方面来自我安慰、自我劝导,减轻对子女的依赖心理,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自我慰藉。

1.2 构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体系

外出子女对父母性感上的支持一直是一个问题。空间上的距离,弱化了子女对独居老人的心理支持作用,为了弥补独居老人情感上的空白,加强社区对独居老人的支持作用。完善城市社区的设施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城市社区是独居老人晚年心理归宿之家,是社区养老中的一部分,对独居老人心理问题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就加强社区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2.1完善城市基础养老设施

根据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国家还没有能力给每一个城市都配置一套完善的养老设施。但是,政府正在逐渐去建立和完善城市最基础的养老设施,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在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室内老年人活动中心和一个室外老年人活动中心,在活动中心配备一些基本的实施,如一些简单的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械,一些休闲类的报纸和书刊。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配置一台多媒体播放器,用来放映那些老年人喜爱的戏剧,电影等,逐步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树立老人新的生活目标。

1.2.2开展社区娱乐文化活动

城市社区虽然场地有限,不能举办大型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但可以考虑开展简单的文化娱乐活动。首先在本社区内选出一位至几位比较活跃的老人,由区政府出资,把他们培养成社区活动的领袖,主动把赋闲在家的独居老人给召集起来,然后根据老人们的个人意愿分成几个兴趣小组,喜欢棋类的老人可以组建一个棋类兴趣小组,爱好唱歌的老人可以成立一个歌唱小组。区政府乃至市政府可以直接给予这些社区资金支持,用以举办棋类比赛,声乐歌比赛等,以发奖品的方式动员老人积极参加。多姿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不仅能为老人提供社交平台,帮助老人构建自己的社区支持网络,还能减轻在外子女以及社会相关机构在对老

人精神赡养方面的压力。

1.2.3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家庭的心理支持作用

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上,无论是从传统道德,还是社会公德,子女有责任也有义务照顾老人,奉养老人。在这里社会舆论的宣传力度将发挥着重要作用,舆论宣传能提高子女对赡养义务的认识,从意识角度,督促子女多关心老人,形成一种孝敬老人和关心老人心理问题的社会氛围。在过去老人们的心理问题被掩盖于物质需求之后,那时侯子女能够很好的履行物质供养的义务,在经济上给予父母一定的帮助,让他们丰衣足食,这就让城市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了。而当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时,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城市的老人们在物质方面已经基本得到满足,这时老人对心理需求的渴望被凸显出来,尤其是儿女在外的空巢老人来说,这种需求日趋强烈。有鉴于此,有必要在全社会开展针对子女的有关心理问题方面的宣传,提高子女对老人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意识到,对于远在城市“空巢”中的父母来说,他们是老人的精神寄托,家庭的亲情和关怀可以发挥最好的心理支持作用,可以安抚老人那颗日益孤独的心。对于不在父母身边的子女理应定期打电话给家里的父母,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人的心理孤独。

独居老人社区关怀个案分析8月

独居老人社区关怀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长虹社区阳光逸城位于杭州市城北丁桥镇,是市政府推进民生建设,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背景下新建成的廉租房公租房集中社区。本小区共有廉租房及公租房800套,目前入住率约为70%。因本小区是杭州市保障性住房最集中的社区之一,帮助困难家庭解决生活困难,促进他们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成了我们社区的工作重点。 徐大伯是一名81岁的独居老人,2012年6月从上城区迁来本社区。徐大伯年轻时因盗窃罪,妻子与其离婚,膝下无子无女,孤苦伶仃。并且他身患晚期直肠癌及白内障,又没有退休金,长期处于贫病交加之中。去年年底困难家庭临时救助时期,因医药费报销申请周期长,该居民又急需救助款来支付医药费用,加上孤苦无依,生活穷困,徐大伯的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社区了解到该情况之后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决定介入帮助徐大伯。 (1)收集信息,了解服务对象 询问: 徐大伯没有朋友,也没有子女,唯一的发小也去世了,只有发小的女儿偶尔前来照顾他。据她介绍,徐大伯年轻时曾经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复旦大学,但文革时期遭到迫害,家道中落,加上遭受婚姻失败的双重打击,徐大伯此后一直郁郁不得志。迫于生计,徐大伯长期在外打工,一直到七十多岁年老体弱才回到杭州。多年的打工生涯并没有给徐大伯带来多少财富,反而因为患上了绝

症,导致生活更加穷困。 走访:通过上门走访我们发现,徐大伯虽然身患重病,但求生意志顽强,一直不放弃希望,其生活尚能自理,交流没有障碍。家里十分清贫,时值寒冬,没有空调的日子不知道年老病患的徐大伯怎么度过。 (2)从收集的信息中,分析徐大伯的需要 1.社会救助的需要。徐大伯是直肠癌晚期,需要化疗,三次下来医疗费巨大,徐大伯没有退休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医药费除了救助之外,本人无力承担。 2.生活照顾需要。虽然徐大伯生活勉强能够自理,但是毕竟徐大伯已经81岁高龄,眼睛患有白内障,又由于长期与癌症病魔做抗争,他的身体日渐虚弱,孤身居住,无儿无女的他非常需要他人照顾。 3.心理治疗的需要。作为一个50年代的名校大学生和富家少爷,徐大伯曾经拥有羡煞旁人的显赫光环,与如今的惨淡人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大半辈子的郁郁不得志和晚年的凄凉境遇一定让他倍感挫败,造成他丧失自信,心理失衡,封闭孤僻,急需心理引导。 4.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性是人的自然属性。每个人都有融入社会,获得社会认同感归属感的需求。徐大伯没有亲属,也没有朋友,孤身一人,他非常需要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从而释放压力,排解苦闷,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和病情康复。 二.工作计划

中国春节老人三谈

中国春节老人三谈 中国春节老人三谈 中国“春节老人”:落下闳 ――一谈尊落下闳为中国“春节老人” 一提到“春节老人”这个词语,我想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马上联想到西方的“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Fatherchristmas)是基督教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相传是小亚细亚米拉城(土耳其境内)主教尼古拉斯的化身。尼古拉斯曾把三袋金子偷送给一个贫困商人的第三个女儿做嫁妆,其中一袋从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晾在壁炉上的一只长统袜中。相传圣诞之夜把袜子挂在壁炉上,从北方驾鹿来的白胡红袍的圣诞老人就会由烟囱(chimney)进入人们屋里分送礼物。翌晨,家家户户的儿童都可以得到圣诞老人的礼品。于是,圣诞节时扮演圣诞老人将礼物赠送给儿童的习俗流传至今。成年人则在圣诞节早晨互赠礼物,据说这象征上帝的儿子耶稣赐福于世人。

――我们中国没有直接关于“春节老人”的传说故事,现在的春节文化中也没有“春节老人”这一说法。那么,为什么要还要提出中国“春节老人”这种说法来呢? 这里,不是说西方有个“圣诞老人”我们也就非要有个 “春节老人”;也不是说西方有了“圣诞老人”,我们就不能再有个“春节老人”了。可以被我们尊为中国“春节老人” 的人,是在历法上确立现在春节的人,是现实中完全真实的人。只因为他是一位民间天文学家,他的名字不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 落下闳(约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姓落下,名闳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人。世界古代杰出的民间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明晓天文,隐居民间。武帝元封六年被征召长安与邓平、唐都等造新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创制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有文字记载的新历《太初历》。他创制的浑天仪是世界第一台比较精密完整的观测仪器。他的浑天说是世界最早以地球为中心的先进宇宙结构理论。为历法计算所需,他还发明了应用辗转相除法求渐进分数的“通其率”算法。其学说与成就对中国后代天文学家如张衡、僧一行、阆中的任文孙、任文公父子及周 群祖孙等影响颇大。时巴蜀人称他为“前圣”;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他是世界天文领域中“灿烂的星座” 20XX年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

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分析

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分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老人与海》不是赞扬现代人硬汉精神的小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非常着名的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部小说思想主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评价。但总的来说,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小说展示的是海明威笔下人物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精神,是人类永不屈服、永不言败精神的一首颂歌。但是,当我们对这部作品再一次进行仔细解读的时候,有些看法可能会受到盘诘。其实,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对20世纪的人的状况和人的处境理解的产物,是作家对“现代人悲观绝望”情绪的一次集中表现。因为在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尴尬地位以及人类精英在面临困境时的无奈感受,反映了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特征。 一个古老故事的现代寓意 就《老人与海》的这部小说的情节来说,它描写的是一个文学史上常见的老套故事,故事本身并不新奇。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内容,按照海明威自己的话来说,故事如果是海面上露出的冰山的八分之一,另有八分之七则掩藏在海面下。正因这部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深意,它才被公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首先,老人与海的故事,反映了海明威对当代人类社会中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理解。 第一,老人所面对的大海,是他眼中神秘莫测而又是危机四伏的暴力世界的象征。暴力主题是海明威作品中一直挥之不去的主

题。海明威始终认为,在现代世界中,暴力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暴力形式。发展到后来,凡是对人的造成的伤害的东西,在海明威看来,都可以看成是暴力。这种认识,他就用一个象征性的载体——大海表现出来了。在小说中,我们看到,老渔民桑提亚哥,一辈子以打鱼为生,最近却运气极坏,一连84天出海都打不到鱼。作品中描写,就连船上那个用破面粉袋做成的船帆,也像一面失败的旗帜。同时,大海中还充满各种各样危险的敌人(暴力),包括海浪与海流,黑暗和寂寞,凶狠残暴的鲨鱼。因此,大海成了作家眼中“暴力世界”的象征。在西方文学中,常常以人和大海的关系来表现人和世界的关系。实际上,大海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符号,以大海为象征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海明威赋予大海一些新的内涵,借以喻指世界的神秘莫测:它随时会使身处其中的人面临厄运,人们对此无法预测,也无法把握。在海明威的眼中,现代世界也是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风暴雨,时而让人一无所获,时而令人无可奈何。所以,如果把大海和世界相类比,这个世界和人是对立的,人无法把握人世间的暴力。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用众多的笔墨书写大海的各种特点,正是在暗示世界的荒诞和无法把握,揭示暴力世界的难以认识和把握的特征。 第二,作品主人公——饱经沧桑的老人桑提亚哥——是人类精英的象征。“老人”这一意象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和西方当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主要象征着具有漫长历史的“人类”。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分析

洛阳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分析 姓名:李倩 学校:洛阳电大 学号:1441001459782 指导教师:吉晓敏 定稿日期: 2016年8月25日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国内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结构、精神慰藉等方面。基于此种情况,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时、客观地分析巩义市目前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并针对空巢老人出现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社区及政府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对策分析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2],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现象已相当严重。而近几年来,我国空巢家庭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全国老龄办2012年9月的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4]。在一些大城市,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很多青年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住房,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我的家乡巩义市虽然经济并不算发达,但经过调查,老龄化的形势也日趋严重,与其同时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为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通过对巩义市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所反映问题的分析,向社会及家庭对待空巢老人的生活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在研究方法上选用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判断抽样。因为对于空巢老人我们接触到的数量有限,所以只能根据调查到的少量个体以了解整个总体的情况。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也搜集了大量文献,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这次调查始于2013年3月11日,共调查200名空巢老人,男女分别有100人,各占50%,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的分别有80人,89人,31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0%,44.5%,15.5%。地点基本上是到不同的社区及广场公园进行访问的。在请他们填写问卷的同时我也及时地通过聊天对其进行小型的访谈,了解情况。在调查问卷回收后,再进行综合分析。 (三)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

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调查

大城小爱 ——关于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元济高级中学高二(4)班 组长:王叶青 小组成员:朱明洁崔明明马金理冯鹏飞 指导老师:范文旭 一、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偌大一个城市,车水马龙,忙忙碌碌,殊不知,关爱越来越少,尤其是对那些孤寡老人。为此,本小组本着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的态度,步入调查工作,希望通过我们此次的调查能为孤寡老人带来更多的关爱。 二、关键词:孤寡老人;福利院;社会保障;农村发展 三、正文: (一)背景解析: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关心和救助农村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既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指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现状分析:为了准确了解目前我们周围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况,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来到本地的一家福利院,对院里的孤寡老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通过本次访问,我们主要了解到一下一些信息: 院长:敬老院共有房间36间,住了18间 老人的零用钱每月30元吃饭、穿衣、看病归院里负担(村、镇、县三级负担)老人活动场所每层有一间电视间 逢年过节领导探望、发放礼品 老人在院里寿终,由院里火化,交给其仅剩的兄弟姐妹 具体采访对象: 1、沈其法现住107 74岁老党员 这位沈伯伯是2004年入住的,在西塘桥镇敬老院已经待了8年多了。除了对于院里食堂大锅饭的饭菜不太满意之外,他对于敬老院里的生活还是挺满意的,毕竟住在院里受到了国家的帮助。他认为自己住在外面没有子女比在院里苦多了。现在住在院里,姐姐时来探望,生活也挺不错的。只是院里住的大多人都是神志不清或无法沟通,沈伯伯有时难免寂寞。看看电视,觉得无聊,想打打牌,又凑不到一桌,出去院里去茶室坐坐,又懒怠。这样想来,有时确实孤单。因此,那天对于我们的到访,沈伯伯显然十分开心,话也特别多,毕竟,能找到聊天的对象也是很难得的。沈伯伯是需要关怀的。 2、徐元林现住308 74岁 很巧的,这位徐伯伯也是74岁。只是,他是2006年进院里的,今年是进院里的第五年。他家里没有什么亲戚,但有一些侄子。他进院里是因为家里的两间平房拆迁,赔款不多,赔款之后又懒怠造新房。这位徐伯伯虽然说他文化程度低,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来,但话很

中国XX“久久夕阳红”老年人艺术节策划方案

公司简介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节日庆典新品发布会创业融资项目介绍模板策划项目汇报市场营销活动策划工作计划策划书营销管理节日策划推广策划策划方案商务策划工作汇报企业报告企业宣讲校园宣讲总结报告总结汇报个人总结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模板教育教学教育培训教学课件主题教育班会育人教学计划班会课件教学研究模板家长会思想教育小学教学中学教学大学教学幼儿教学 老年人艺术节 策划方案 2019-2020版 内部资料注意保管

20XX中国XX“久久夕阳红”老年人艺术节 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晋代人葛洪《西风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铒,饮菊花酒,令人长寿。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的节日。 快速发展的中国,现在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越来越多。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老年人在精神上越来越孤单。老人更加需要关怀,老年人的节日应该更加的重视。在我国其它地地区老年人艺术节,老人节办的如火如荼,但在XX没有举办过类似大型的广泛老年人参与的盛会。于九九重阳老人节之际,在XX为老年人举办一次大型的,隆重的,众多老年人参与的老年人盛会,成为众多老年人心底的呼声,也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 二、活动目的: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为了更好的延续发扬这一文化传统,本策划公司欲通过此次声势浩大的老年人艺术节,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这一优良文化传统更好的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市民更加的理解老年人,关爱老年人。

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时代,对于经济而言,老年人“银发”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流,而对于XX乃至整个中国的老年人市场,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市场形态。一方面,一些相关的老年人产品处于一种缺位状态,即市场上根本没有相关的产品。另一方面,老年人经济没有形成品牌意识与品牌效应,处于商家纷争,逐鹿中原的状态。通过此次活动,呼吁老年人商品市场尽快完善,生产商家品牌意识得以确立。各老年人产品商家或其它商家应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抓住机遇,作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章,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把自己的商品打出去。 三、活动效果预测: 通过本次活动,展现我市老年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使社会上真正形成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道德风尚;使我市老年人市场以更加快速、健康的形式发展,使我市企业得到最大力度的宣传。 四、活动时间:10月22号(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23号、24号 五、活动地点:宁夏人民会堂光明广场 六、活动内容: l “久久夕阳红”老年人艺术节开幕仪式 l “久久夕阳红”老年人艺术节书法绘画大赛 l 我为老年人献爱心之“红心行动” l 百老环城慢跑比赛 l “千企万老之我爱我家”老年人企业回访活动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写作风格 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3、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内心独白,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4、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上课,同学们好。)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 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有四个大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曾这样描述《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人与海》。(2分钟) 二、问题设计及答案要点提示 1、课前内容: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以做到知人论世。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的认识。(既然同学们不太了解,)那老师先介绍一下(找同学读PPT)不知道同学们对“迷惘的一代”有什么了解,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这些作家之所以迷茫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应战后的世界,可是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3分钟) 2、既然了解了作者,那么谁能讲一下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呢?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一下。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在归航途中,一条条凶猛的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最终依然没能抵挡住鲨鱼的进攻当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2分钟) 3、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海》小说的高潮部分,那么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老人与鲨鱼的5次搏斗。(老人又是与什么鲨鱼搏斗?使用什么武器?搏斗的结果呢?)(8分钟) 第一次: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次:用刀子杀死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次: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 第四次: 用短棍击退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第五次: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没有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 4、文章通过五次搏斗塑造了老人的形象,从具体情节分析本文塑造了老人怎样的形象?(结合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以及侧面描写方法进行分析,从课文中找出语句。)(15分钟) 总结老人的品质特点: 1、坚强的意志(30页46段)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手被割破。“给割破的地方算不了 什么。淌血会叫我的左手不抽筋”。心理描写文章中的1~3段花了许多笔墨来写鲨鱼,用鲨鱼的勇猛衬托出老人的坚强的意志。这是侧面描写。 2高贵的自信(27页10段)“但是我已经把那咬我的鲨鱼给扎死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灰鲭鲨,谁晓得,大鱼我可也看过不少呢。”心理描写

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

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老龄化的形势愈加严峻。老年人问题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日益增长。社会的发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生活和精神方面需要得到关心、帮助和慰籍。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空巢老人是老年人群体中更为特殊和弱势化的群体,他们比非空巢老人有更多的特殊需求。论文着重研究“空巢老人”生活现状问题;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关心“空巢老人”健康;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关键词:空巢老人关心生活现状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改善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根据调研课题和走访调查,现就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空巢老人”的生活情况、基本状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基本情况: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和关怀的老人和子女在外工作、外出打工的老人。

西区格里坪镇“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如下: 1、在全镇空巢老人身体健康状况。 0% 10%20%30%40%50%60%70%80%90%非常健康 还好 体弱多病 #REF!#REF! 2、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0% 10%20%30%40%50%农耕 自给自足 个体经济 劳务输出 其他 #REF!#REF! 3、生病后会采取的治疗方式。 0% 10%20%30%40%50%60%简单治疗 间歇性治疗正规治疗 正规治疗 放弃治疗 #REF!#REF! 4、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

孤寡老人如何养老

孤寡老人如何养老 文章目录*一、孤寡老人如何养老*二、我国养老模式 孤寡老人如何养老1、居家养老 对于选择居家养老的孤寡老人,街道社区要做到定期到老人家走访慰问,为老人义务进行家务劳动,组织老人参与各种社会 活动、旅游等。社区应及时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进行统计,并从中挑出一些急需帮助的形成互帮对象,使老人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帮助老人们摆脱空巢感、孤独感和忧愁感。使老人们在心灵上和情感上得到慰藉和理解。 一些条件较好的孤寡老人也可将房屋出租给其他老人,并雇佣一些专业的医护家政服务人员,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这样也 可使老人摆脱孤独感。 2、养老院养老 孤寡老人也可选择养老院养老,只需要办理相关入住手续, 交纳一定费用便可入住。相对而言,在养老院养老更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及身体的健康。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和市场机遇的刺激下,各类社会化 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然而,就在养老日益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朝阳产业”的同时,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城乡之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养老资源分布不均衡、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渐渐暴露出来。不少民办养老院往往

在前期投入阶段就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无法按照国家统一的养老机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甚至存在偷工减料,以假乱真的情况。而面对养老事业的旺盛需求,地方监管审批部门往往“睁只眼, 闭只眼”。 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养老机构起步晚,受 传统思维的影响,往往将养老院看成是“孤老院”或“老年收容所”,因此多采用家庭式管理,软硬件配套不足。 另一方面,不少城乡结合部的建筑物产权不明晰,消防配套 不到位,导致民办养老机构拿不到执照,只能违规经营。当前护工群体主要构成为进城务工人员,专业度不足。而我国护工专业也仅开设三五年时间,面临招生困难、师资不足、教材缺失、认可度低等问题。为此,护理人员培训成为不少民办养老机构的“自选动作”。 养老院多是风险高发群体,出险率极高,缺乏明确法律支持,导致现实中因养老服务发生的纠纷往往因参考法规的不同而结 果悬殊。 欧美发达国家的确依靠养老院来养老,但他们的养老院,按 照中国的标准来看,大都是高端养老院。而中国本土市场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如何满足低端需求上。当前应该在养老服务和机制上创新,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及时得到医疗及养护服务。只有这样, 慢慢变老才是一件幸福而有尊严的事情。 3、“三无”老人国家养老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473-11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

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 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

平江县孤寡老人生存现状调查

平江县孤寡老人生存现状调查 社会背景 现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的孤寡老人生活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不仅要“常回家看看”同时也要关心孤寡老人。农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而且政策落实不够好。农村孤寡老人自己去看病,不安全也不方便。而且孤寡老人没有良好的照顾使他们忍受着孤独、失落的精神折磨,生活单调,与外界社会交往少,这对本来处于弱势群体的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平江县孤寡老人基本情况 平江县总人口104万人,60岁以上老人达13多万人,占总人口的13%。全市孤寡老人有2880人,生活方式主要是分散居住。其中无收入的困难孤寡老人 1500人均列入县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发给120元生活费,平江县的“助老工程”活动,给每人每月55元的助养费,各级政府发的生活补助和节日慰问每人每年约200元,孤寡老人每人每年的生活费约1400元,基本能满足他们的生活费用。此外,孤寡老人还参加全县全民新型医疗保险,其保费由政府统筹支付。保障他们老有所医。 二、安定镇敬老院调查情况 安定镇敬老院位于平江县官塘村,敬老院一共有74位老人,但实际居住的只有50多位老人,我们去访问的时候院长不在,于是就问了一下管理员院里的情况。来到敬老院的基本都是孤寡老人,是由村里推选上去的,基本都是60岁以上或者是有特殊原因才进去的。老人生活基本自理,有些老年痴呆严重的一般有亲人的都会送回去,实在没办法的就住在敬老院,由管理员照顾。但是管理员无意间透露,那些实在太严重了的,什么都不会的,他们也不会怎么管。特地为孤寡老人组织的活动也没有,孤寡老人生活很是单调。 药奶奶,今年82岁,现居安定镇敬老院21006房间,来到敬老院已经四五年了,老人家视力不好,听力也很弱,讲起话来也因为牙齿所剩无几更是含糊难懂。但是当她看到我们的到来时欣喜万分,连忙蹒跚地又是搬凳子又是要泡茶,很是热情。她的老家在安江,儿女也是有的一个60还有一个40岁左右,可当我们继续询问下去的时候,老人已经是抽泣哽咽甚至留下了眼泪。虽然现在不能分担或帮助什么,但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老人内心那无法言语的痛。 李盘玉奶奶,今年90岁,现居安定镇敬老院21013房间,来到敬老院已经十年了,李奶奶虽然已90高龄但是身体还硬朗,只是眼睛做手术做了几次都不见好,常年累月地吃药。但生病了打针吃药全部可以报销。李奶奶告诉我们在这里环境还是很好,院长很关心大家,每天自己到食堂打水来喝,有时也会帮药奶奶打水。食堂是八人一桌有四个菜,中午还有一个肉。不过说到这里李奶奶神情有点奇怪,她叹了口气说到,这里的老人之间其实也并不是很和谐,她曾多次在

社区护理 个案分析

个案一某社区健康教育诊断 一、社区情况介绍 1.社区诊断资料来源 社区居民患病、营养等来源于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资料;居民出生、死亡情况来源于社区生命统计资料;传染病发病情况来源于上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社会、经济、环境与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吸烟、食盐量专题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社区基本情况常住人口33109人,农业人口占17.70%,男女性别比为1.03∶1。 1).人口情况目前已为社区10098户家庭30150名居民建立了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占社区人口数91.09%;社区家庭规模2.99人/户,家庭组成以二代人居住一起为主,占家庭总数的64.03%。老年人口系数为7.3%(成年型),儿童青少年人口系数为20.7%(老年型),老少比为9.4(老年型)。 2).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 人均年纯收入为8489元,城镇人口人均年纯收入9152元。 3).卫生资源情况 社区内现有县级卫生机构6所,乡级卫生机构1所,厂矿学校职工医院(医务室)28所,共有医务人员589人,每千人口平均17.79人,共有病床480张,每千人口平均14.50张,年人均卫生事业费63.96元,人均医疗卫生支出52.07元。 3.社区居民健康状况 1).从2000年至2005年间,社区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了77.57%,但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仍是现阶段危害我县社区人民健康的最主要传染性疾病,自90年代以来,性传播性疾病发病率迅速提高。 3.2.营养与妇幼健康状况,社区居民以大米为主食,成人日均热能摄入量为281 4.54 kcal,脂肪占总能量的36.65%;儿童缺血性贫血患病率较高,近几年均介于30%~40%之间,已婚妇女宫颈炎检出率达39.93%。 4.社区主要卫生问题 1)社区人群中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意外伤害所致死亡率高达169.18/10万,居死因的第2位,自杀和车祸是意外伤害的两个主要原因。 2)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居死因之首。中老年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患病顺位分别占2、3、7位,血压140/90 mmHg以上者占25.2%。 3)社区人群饮食和营养方式不合理。社区人均自报日食盐摄入量为8.55克,高于WHO推荐的食盐日摄量4~6克的标准,其中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的比例为1∶1.18,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摄入36.65%,高于30%要求;居民营养状况欠佳及各营养素的比例搭配不当是造成诸如缺铁性贫血等疾病原因之一。 二、社区健康教育诊断:

老人节活动简介

活动简介: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重阳节登高赏菊之俗,至今在我国民间盛行。近几年,许多省市取“久久”长寿之义,确定重阳节为“老人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我班在重阳节开展活动,除了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外,更是培养儿童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具体的实施策略: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 2、搜集关于重阳节的古今诗歌。 3、给家中的老人敲敲背、端杯水等;通过打电话,与不在身边的老人说说话。 4、开一次《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 2、培养儿童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活动过程: 一、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重阳节吗?重阳节在哪一天?重阳节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登高辟邪,祈福免祸) 2、你知道重阳节有什么新的意义? (尊敬老人) 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利用这次活动,来体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风

俗,增长我们的见识,加深我们对自己亲人特别是老人们的感情,这是很有意义的。 播放投影仪(活动课件):(重阳节介绍)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二、重阳节习俗: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你知道有哪些吗?

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

(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准确的说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是把人口分成老年,中年,青年,在以上年龄结构中年结构中年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人口想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 老年人是一个对国家,社会和家庭作出显著贡献而身体日益走向衰弱的人群.2000年,我国60以上老年人口达129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并以每年3.2%的速度增加.根据国际标准,此时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人的寿命的增加本身是人类的一大胜利,但是由于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就会形成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不仅对老年人带来各种问题,而且还将对一个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式产生的本质的变化.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中,年轻一代再也不能依靠世代相传的父家长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进行劳动生产,生存了,他们越来越多的与分家自立,即使仍与父母长辈同居,由于年轻人在经济上成为主要供养者,所以自然地成为家庭权利的实际推有者,这样,传统的家长制基本解体了,而且,由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青老双方之间,在社会角色,地位和相应的财富与权力资源的占有上发生上了变迁,致使青老之间产生了隔阂,矛盾. 我国传统的老年家庭的主要结构类型是以祖孙三代的主干家庭为主,真正空巢或者独居的老人家庭所占比例较低,但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老年家庭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空巢家庭比例上升,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所占比例缩小,从年龄与家庭结构的相关性看来,城乡老年家庭结构呈正相关的特点,即年龄越大,主干家庭的比例越高.但是家庭结构分布格局在最近的一二十年中发生了变化.根据一些研究者1998年的抽样调查,上海的61-65岁年龄组的老年家庭中,核心家庭所占比例最高,为36.5%,其次是空巢家庭,占33.3%,再次是主干家庭,占 20.64%;其次是隔代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分别占 6.35%,1.59%,1.59%.

看中国乞讨人群的现状───从犀利哥事件

看中国乞讨人群的现状───从犀利哥事件摘要:乞讨问题不是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它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中。现在,乞讨者数量的增加给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犀利哥”的出现,透露出乞讨群体的生活现状,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救助制度的缺陷。了解了乞讨群体的生活现状和人们对乞讨现象的看法,如何处理乞讨问题是社会性问题。 关键词:犀利哥乞讨者(现象) 正文: 犀利哥,源自蜂鸟网上传的一组照片,因为《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一文迅速走红,被网友称为“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极品乞丐”等等。犀利哥原名程国荣,江西省鄱阳县人,家里有母亲和弟弟以及两个10来岁的孩子,他的妻子和父亲在车祸中去世,母亲和两个孩子由他弟弟赡养、抚养。在社会的帮助下,他终于回到家人的身边。 在我国,从古代开始,就一直有乞讨群体。乞讨现象与人类文明进步相违背,但是却一直存在于社会当中。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户籍管理的放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曾经在城市几乎不再出现的乞丐再次大量出现。这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多隐患。对当前我国的乞讨问题的研究,是一种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我采用问卷形式(网上),拟了一份问卷,对朋友和网友展开调查(100人),并观察了附近的乞讨状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附近是否有乞讨者/如果有的话,数量如何,数量趋势如何”、“你对乞讨者的态度”、“对乞讨者的印象”、“乞讨者大致的基本情况”、“你觉得乞讨现象出现的原因”等问题。 结果如下: ①所有人都表示:附近有乞讨者,并且数量不在少数,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②对乞讨者的态度:约有70%的人对乞讨者持同情的态度,近30%的人则认为不同情乞讨者。 ③对乞讨者的印象:约45%的人觉得乞讨者可怜,令人同情;约27%的人

社会工作者考试案例分析题

2011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案例分析模拟练习(1) 案例: 小路今年15岁,初中毕业考上了职业中专。由于父母离异,法院将其判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很快为小路找了个继母,继母对小路并不好,不让爸爸给小路筹集学费。而小路的生母,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也没钱供小路上学。小路的学费问题严重困扰着小路。 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路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路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小路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学业问题:没有学费不能完成学业; (2)家庭问题: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照顾; (3)心理问题:心理自卑和缺乏自信心等。 2.主要辅导策略:(1)与小路的爸爸及继母进行沟通,劝其承担起抚养 小路的义务和责任;(2)与小路所在学校进行联系,为小路开展补习功课等支持,帮助其完成学业;(3)安排一些活动,请小路的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增加爸爸、妈妈和小路在一起的时间;(4)通过参加社交活动、情绪疏导等形式,逐步树立小路的自信心。使其形成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案例: 李某,男,59岁。在非典时期,他不仅要执行自己居委会书记的工作还需从事就业援助工作。而且还要担当社区的抗击非典工作。由于年纪大,记性差,他很难适应目前的工作,但李某又很想将所有的工作做好,所以目前他的思想压力很大。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李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李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李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思想压力大,担心不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主要辅导策略: (1)利用社工专业的接纳、倾听的技巧使李某得到心理放松; (2)鼓励李某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讨论压力来源,并对他所面对的压力进行分类鉴定和解析,使李某对自己的压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3)协助李某正确对待工作问题,对工作进行轻重缓急的分析。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工作观。 案例: 钟某,女,某公司主要部门负责人。钟某曾作为非典医学观察者被迫居家两周,期间受到邻居的排斥,

最新-老人节1 精品

老人节 篇一:重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19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重阳节英文名别称登高节、晒秋节、重九节、九九重阳等节日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节日类型传统节日节日起源祭祀、自然崇拜节日活动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等节日饮食重阳糕、菊花酒节日意义敬祖、敬老、感恩节日起源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分析

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分 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老人与海》不是赞扬现代人硬汉精神的小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非常着名的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部小说思想主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评价。但总的来说,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小说展示的是海明威笔下人物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精神,是人类永不屈服、永不言败精神的一首颂歌。但是,当我们对这部作品再一次进行仔细解读的时候,有些看法可能会受到盘诘。其实,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对20世纪的人的状况和人的处境理解的产物,是作家对“现代人悲观绝望”情绪的一次集中表现。因为在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尴尬地位以及人类精英在面临困境时的无奈感受,反映了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特征。 一个古老故事的现代寓意 就《老人与海》的这部小说的情节来说,它描写的是一个文学史上常见的老套故事,故事本身并不新奇。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内容,按照海明威自己的话来说,故事如果是海面上露出的冰山的八分之一,另有八分之七则掩藏在海面下。正因这部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深意,它才被公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首先,老人与海的故事,反映了海明威对当代人类社会中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理解。 第一,老人所面对的大海,是他眼中神秘莫测而又是危机四伏的暴力世界的象征。暴力主题是海明威作品中一直挥之不去的主

题。海明威始终认为,在现代世界中,暴力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暴力形式。发展到后来,凡是对人的造成的伤害的东西,在海明威看来,都可以看成是暴力。这种认识,他就用一个象征性的载体——大海表现出来了。在小说中,我们看到,老渔民桑提亚哥,一辈子以打鱼为生,最近却运气极坏,一连84天出海都打不到鱼。作品中描写,就连船上那个用破面粉袋做成的船帆,也像一面失败的旗帜。同时,大海中还充满各种各样危险的敌人(暴力),包括海浪与海流,黑暗和寂寞,凶狠残暴的鲨鱼。因此,大海成了作家眼中“暴力世界”的象征。在西方文学中,常常以人和大海的关系来表现人和世界的关系。实际上,大海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符号,以大海为象征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海明威赋予大海一些新的内涵,借以喻指世界的神秘莫测:它随时会使身处其中的人面临厄运,人们对此无法预测,也无法把握。在海明威的眼中,现代世界也是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风暴雨,时而让人一无所获,时而令人无可奈何。所以,如果把大海和世界相类比,这个世界和人是对立的,人无法把握人世间的暴力。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用众多的笔墨书写大海的各种特点,正是在暗示世界的荒诞和无法把握,揭示暴力世界的难以认识和把握的特征。 第二,作品主人公——饱经沧桑的老人桑提亚哥——是人类精英的象征。“老人”这一意象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和西方当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主要象征着具有漫长历史的“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