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特征

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特征
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特征

27卷第3期265~269页2009年5月 山 地 学 报J O U R NA LO FMOU N T A I N S C I E N C E

V o l .27,N o .3p p 265~269

m a y ,2009收稿日期(R e c e i v e dd a t e ):2008-06-30;改回日期(A c c e p t e d ):2009-03-01。

基金项目(F o u n d a t i o ni t e m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 Z C X 2-Y W -432-1);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2006B A C 08B 02)项目;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 Z C X 2-X B 2-06-01);中日合作“温暖化影响的早期监测网络系统建设”项目基金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 J C X 2-Y W-432-1);科技部支撑项目(2006B A C 08B 02)项目;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 Z C X 2-X B 2-06-01)。[S u p p o r t e d b y K n o w l e d g eI n n o v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K J C X 2-Y W -432-1);N a t i o n a l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y R &DP r o g r a m (2006B A C 08B 02);T h e C A SA c t i o n -P l a nf o r W e s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K Z C X 2-X B 2-06-01).]

作者简介(B i o g r a p h y ):李英年(1962-),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气象、全球变化研究工作。[L i Y i n g n i a n (1962-),A s s o c i a t e p r o f e s s o r ,M a -j o r r e s e a r c h f i e l di nB i o m e t e o r o l o g y .]E -m a i l :y n l i @n w i p b .a c .c n

文章编号:1008-2786-(2009)3-265-05

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特征

李英年1

,赵亮1

,赵新全1

,王勤学2

,杜明远3

,张法伟

1

(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2.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日本筑波3050053;

3.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日本筑波3058604;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 要:根据祁连山海北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2004年观测的太阳总辐射和反射辐射资料,分析了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A )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金露梅灌丛草甸A 在日间或一年间均表现出“U ”型变化规律,晴天、昙天和阴云天气状况下的早晚略有差异,中午前后的A 值三者无明显差异。季节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的影响,A 的分布不同。海北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A 的月平均在植物生长季内5~9月为0.15,植物非生长季的10月~翌年4月为0.20,年平均A 为0.18。关键词: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反射率;植物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变化特征中图分类号:Q 948 文献标识码:A

生态系统中太阳辐射能是生命活动的根本能源,它通过对植物的生理生化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地球植物群落结构、分布以及植被生产力的形成,是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基本外源驱动力。因此,生态学、微气象研究者对于太阳辐射以及反射辐射和反

射率(A )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极为重视[1-6]

。通常照射到植被冠层表面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其余部分进入植物生态系统中进行转化和交换,但反射强度因下垫面性质差异而不同,这不仅表现在植被类型、地理和地形分布等方面,同类型植被的不同生长时期也有差异。然而,对于下垫面A 的研

究常见于森林、草地、农田等[1-6]

,较少涉及青藏高原高寒金露梅(P o t e n t i l l a f r u t i c o s a )灌丛草甸。

金露梅系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是寒温带多年生落叶灌木的典型植物之一,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的高山地区,在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

西伯利亚亦有分布[7]

。在青藏高原,多分布在东部海拔2700~4500m 的山地阴坡、土壤湿度较高的平缓滩地,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河谷阶地。具有明

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在青藏高原其分布面积仅次于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草甸,是良好的天然放牧草场。本文利用祁连山海北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的辐射长期观测结果,分析其A 的基本特征。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其物质循环过程研究提供依据。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自然概况

本研究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海北站)东北方7k m 处的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实验区进行。海北站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北支冷龙岭东段南麓的大通河河谷(101°19′E 、37°37′N ,海拔高度约为3240m )。据调查[7]

,该实验区植被以2层植物群落,结构简单,除上层金露梅外,底层草本植物种类组成丰富,生物生产力高。金露梅灌从株高一般在30~40c m ,最高达60c m 。调查地段有47种植物组成,隶属15科37属,总盖度

DOI :10.16089/j .cn ki .1008-2786.2009.03.001

91%,草高8~16c m 。优势种有藏异燕麦(H e l i c t o -t r i c h o n t i b e t i c u m )、垂穗披碱草(E l y m u s n u t a n s ),次优势种有异针茅(S t i p aa l i e n a )、羊茅(F e s t u c ao v i n a L .)、紫羊茅(F e s t u c a r u b r a )、线叶嵩草(K o b r e s i a c a p -i l l i f o l i a ),伴生种有柔软紫菀(A s t e r f l a c c i d u s )、山地早熟禾(P o a o r i n o s a )、棘豆(O x y t r o p i s o c h r o c e p h a l a )、瑞苓草(S a u s s u r e an i g r e s c e n s )、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 v i v i p a r u m L .)、矮火绒草(L e o n t o p o d i u m n a n u m )、尖叶龙胆(G e n t i a n aa r i s t a t a )、糙毛野青茅(D e y e u x i a a r u n d i n a c e a )、花苜蓿(T r i g o n e l l a r u t h e n i c a )、圆萼摩苓草(M o r i n a c h i n e n s i s )等。

由于金露梅系寒温带多年生落叶灌木,故金露梅灌丛草甸在不同季节其外表景观截然不同。春季(4~5月)地表处于全年最干燥时期,底层土壤仍在冻结,经冬季放牧,植物现存量极低,部分地面甚至裸露。该时期植物进入萌动发芽初期,但金露梅的发芽稍迟。夏季到秋季阶段,植物生长繁茂,土壤潮湿,基本处于不放牧时期。秋季后期到次年春季前期为全年放牧最重(多)时期,放牧主要以马和牦牛为主,在金露梅灌丛内因降雪时有积雪覆盖。

在长期的生物和气候综合影响下,发育着典型的暗沃寒冻雏形土,因草本植物根系与金露梅灌丛的木本根系交织一起,植物地下生物现存量高,土壤

有机质含量丰富。据海北站气象观测资料[8]

,区域近20年来多年平均气温为-1.6℃,降水量约560.0m m ,年日照时间可达2467.7h ,专用20c m 口径水面蒸发1238.0m m ,平均风速较低,年平均仅为1.7m /s ,空气相对湿度为67%,平均气压691.4h P a 。气候特点是空气稀薄,气温低,无霜期极短,降水量相对丰富,日照充足,暖季湿润、短暂、凉爽,而冷季干燥、漫长、寒冷。

1.2 研究资材料

辐射观测仪器由中国通量网(C h i n a F l u x )在海北站东北金露梅灌丛草甸实验地投入的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及常规气象观测仪进行。总辐射表(C M 11,K i p p &Z o n e n ,U S A )安装高度离植被冠面上方1.5m 。气象要素观测了气温、湿度、地温、降水等。另还有人工气象站观测的云量、日照时间等。其本文所采用的资料为2004年,北京时间,以0:00划分日界。自动采集系统数据的采集频率为10H z ,输出30m i n 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 的日变化

图1给出了1~12月A 的月平均日变化,其中5~9月代表植物生长季,1~4月和10~12月代表了植物非生长季。图1看到,不论是植物非生长季还是生长季,A 在日出后和日落前较高,而且不同月份差异较大,最高可达0.4以上。日间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定值后A 值比较稳定,如1月平均日变化中,11:00~17:00一般稳定在0.21~0.23间,但早晚可在0.24以上。7月A 的月平均日变化中,9:00~17:00一般稳定在0.12,早晚在0.13~0.31间波动。日间这种“U ”型分布状况主要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关。太阳高度角的改变,可使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和辐射光谱成分发生变化。首先,到达地表面的太阳光光谱组成由于在地球大气所通过的路线长短发生变化。另外,太阳光线在不同时间其入射角不同。当太阳高度角低时,太阳辐射光谱中长波部分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地表对长波(红外)辐射部分的反射能力总是很强,当太阳高度角低时,

意味着到

图1 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生长季(a )和非生长季(b )地表反射率各月平均日变化

F i g .1 T h e a v e r a g ed i u r n a l v a r i a t i o n s o f s u r f a c e r e f l e c t i v i t y i n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a )a n dn o n -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b )

o f a l p i n eP o t e n t i l l af r u t i c o s a s h r u bm e a d o w

266山 地 学 报27卷

达地表的入射角大,而任何表面对入射角大的光线其反射能力就强。因而,在太阳高度角低的早晚,地表反射率大。反之,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太阳辐射中短波部分所占的比重增大,导致A 减小,这种影响在太阳高度角低时更为显著。

如果采用太阳高度角(h )进行A 的模拟,一般

均可用指数方程的形式(A =a e b h )来表示[1-4]

,只是因地区(主要是地理纬度)的不同其指数方程的回归系数而不同,这里多不论述。但分析表明,一般日间太阳高度较高时,A 与太阳高度角的指数关系不甚明显,也就是说在太阳高度角高时(一般>30°

[1-4]

),A 的变化不大且较为平稳,在太阳高度角

低时(一般<30°),A 的变化较为剧烈。

所表现的“U ”型分布状况除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外,另一原因是冬季下垫面常有霜冻存在,夏季因地区空气湿润,水汽含量高,在日出和日落前后,植被表面易结露,同时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部分寒冷的早晨还往往发生霜冻现象,导致植物表面形成一定的“水镜面”,这也是导致A 提高的另一原因。. 反射率与天空状况的关系

图2给出了时间相近的典型晴天、昙天和阴天的A 日变化过程,其中7月9日为晴间少云天(14:30有微量云存在)、7月7日为昙天、7月8日为阴天。可以看到,3类天气过程的A 均呈现“U ”形分布特点,但不同天气所表现的“U ”型结构略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日出日落的前后。

阴雨天气状况下,由于日出后和日落前阶段植被冠面有大量的露水存在,天空以散射辐射为主,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很小,A 明显提高;在多云天气的状况下,由于云层存在,地表凝结水少,A 在日出后和日落前阶段相对较低,晴天状况下结露仅次于有降

水时的天气状况,日出后和日落前阶段的A 也是较高的。日间8:30到19:00期间,7月7日、7月8日

和7月9日的A 分别为0.12、0.11和0.12,表现出阴雨天由于云层厚,太阳辐射主要为散射辐射主导,导致A 的值比晴天和多云天降低0.01。在日间的8:30到19:00之间,A 表现出阴天>昙天>晴天,但在日出后的8:30以前和日落前17:00以后A 表现出阴天>晴天>昙天

图2 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晴天、昙天、阴天

状况下反射率的日变化比较

F i g .2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 s o f d a i l y v a r i a t i o n s a m o n g s u n n y ,f u l l -c l o u d y

a n d c l o u d y d a y s i na l p i n e P o t e n t i l l af r u t i c o s as h r u bm e a d o w

. 的季节变化

图3(a )给出了金露梅灌丛A 的季节(月际)变化。考虑到早晚日出(落)前后的时间段太阳高度角很小,加之易受地面结露、霜冻的影响,太阳总辐射和反射辐射都很低,计算出的反射率容易出现奇异值,这里也绘出了当地正午时13:30的A 的季节变化过程。同时在图3(b )给出了2004年A 逐日平均值年变化情况

图3 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反射率的季节变化(a 为逐月平均;b 为逐日平均)

F i g .3 T h e s e a s o n a l v a r i a t i o n s o f r e f l e c t i v i t y i na l p i n eP o t e n t i l l a f r u t i c o s a s h r u bm e a d o w(a w a s m o n t h l y a v e r a g e ,a n dbw a s d a i l y a v e r a g e )

267

第3期 李英年,等: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特征

图3a看出,2004年A的日平均自1月的0.24开始下降,6月最低,为0.13,以后又逐渐增加,到12月为0.23,表现为“U”分布型。这种变化除受冬季太阳高度角低的影响外,还受到不同季节下垫面差异的影响。冬季下垫面干燥,加上在降水过程时易在地表产生积雪,增大了反射辐射,A较大;植物生长季的6月金露梅刚展叶,底层草本植物呈深绿色,并形成了一定的叶面积,植株茂密,夏季土壤湿润,将导致反射辐射的降低。数据分析表明,6月A 最低。7月以后金露梅开花,底层部分草本植物也出现开花阶段,植层冠面颜色稍浅,提高了A值,以后随植物成熟,植被冠面颜色变得越来越浅,A逐渐增大。正午时13:30的A的季节变化具有相同变化规律,只是因在太阳高度角高的正午,其值将比日平均低0.02~0.05。

以逐日平均值的时间进程来看(图3b),生长季内A比较稳定,5~8月中旬变化于0.13~0.16。但在冬季及其季节交换时期的秋~冬季和冬~春过渡季节,由于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分布地区温度低,降水以降雪为主,在4月或9月末,虽然日间温度高,但夜间温度下降明显,早晨常降到0℃以下,这种条件下常会出现日间降雨,早晨降雪,地面积雪导致A 的提高。如图3(b)所示,冬季12月22~28日,冬~春过渡季的4月14日和15日,秋~冬过渡季节的9月21日A的急剧升高均与当日上午或前日因降雪导致地面有积雪有关。冬季12月22日前近1个月时间未产生降雪,A维持在0.14~0.16之间,从22日开始到26日期间降水1.6m m,虽然降水量不高,但冬季严寒,地面积雪不易融化,维持时间长, A值大于0.35以上的高值达16d,维持到2005-01 -05,最高的12月22日达0.64;在春-夏过渡季的4月14日和15日,日间温度较高,早晚很低,日间降雨,到夜间转变为降雪,因降水比冬季明显大,地表积雪深厚,导致该2日的A增高明显,分别为0.68和0.66,但无降雪太阳照射下积雪融化很快,A 值迅速下降,如17~19日分别下降到0.24、0.12和0.11;与春夏季节交换不同的时,在夏秋季节交换时期,土壤温度很高,同样在日间降雨夜间温度下降转为降雪的情景下,A在降雪后急剧升高,但次日随地面积雪的融化A急剧降低,如9月20日上午开始有降水产生,但以降雨为主,约在17:20开始转为雨加雪,夜间为降雪,至21日9:00降水停止,使21日A 的值高达0.51,到22日因土壤温度较高积雪融化后又下降至0.21,到22日为0.12。值得说明的是,季节转化期在有降水到下次降水过程前的时段中,A的日平均变化常出现一种普遍想象:降水产生当日(前期为降雨,后期为降雪)光照弱,日平均A为低,到第2日降水停止,天空放晴,A的日平均随之升高,以后的几天内,随积雪融化,土壤潮湿,A的日平均值甚至低于6~7月植物旺盛生长时期,说明土壤湿度的增大使A值下降明显。

总的来看,生长季内海北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的A比较稳定,5~9月A的月平均在0.13~0.16,5个月平均为0.15。低于同地区的矮嵩草草甸[9],与同地区的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基本相同[10]。非生长季的10月至翌年4月A的月平均变化在0.17~0.24之间,7个月平均为0.20,低于同地区的矮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特别是比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低很多。其原因在于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冬季下垫面为积雪和冰面所覆盖,导致A明显高,矮嵩草草甸地势平坦,下垫面均一,而金露梅灌丛草甸由于灌丛斑块生长结构的影响,冠面结构显得相对粗糙,致使A值降低显著。全年来看,海北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的年A为0.18。

3 结语

1.受太阳高度角影响,加之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早晚多受较强露水和霜影响,导致日落日出前后A的日值较高,中午较低。

2.金露梅灌丛草甸A与天空状况有很密切的关系,虽然各类天气状况下(晴天、昙天和阴云天气)反射率日变化曲线呈“U”形分布,但3类天气状况下在早晨和傍晚A的变化差异明显,日间太阳高度角达一定高度时其变化性质基本一致,中午前后A值三者无明显差异。

3.5月下旬至9月初是高寒植物生长的最佳时期,故在年内该期间A值最低,但由于高寒各种植物生理生态的差异,其完成整个生长过程的时间较不一致,在金露梅尚未开花但枝叶展开,其下层草本植物生长达一定叶面积,以及土壤比较潮湿时的6月低。以后依次随金露梅以及其他部分植物开花,下垫面颜色变浅,7~9月逐渐升高。但在5月处于与7月相同的A值,这是由于5月地表较潮湿所致,说明土壤湿润状况也是影响A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10月以后植被枯黄,降雪导致地面积雪,到次年的4月A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4.海北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生长季内5~9月A的月平均为0.15,植物非生长季的10月~翌年4月A的月平均为0.20,年平均A为0.18。由于

268山 地 学 报27卷

灌丛生长斑块结构,冠面相对粗糙,其A 与同地区下垫面均一的矮嵩草草甸和冬季冰雪覆盖的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相比明显不同。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 )

[1]WuA a i s h e n g ,Z h o n gQ i a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g l o b a l r a d i a -t i o n ,s u r f a c e a l b e d o a n ds o l a r e l e v a t i o na n g l e f o r s e v e r a l u n d e r l y i n g s u r f a c e si nt h eH E I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J ].P l a t e a uMe t e o r o l o g y ,1993,12(2):147~154[吴艾生,钟强.黑河实验区若干下垫面总辐射、地表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J ].高原气象,1993,12(2):147~154]

[2]S h e nZ h i b a o ,Z u o H o n g c h a o .T h es t u d y t h e v a r i a t i o no f t h e s u r f a c e

a l

b e d o o v e r t h eQ i n g h a i -x i z a n gp l a t e a u [J ].P l a t e a uMe t e o r o l o g y ,1993,12(3):294~301[沈志宝,左洪超.青藏高原地区反射率变化的研究[J ].高原气象,1993,12(3):294~301][3]B i a n L i n g e n ,L uL o n g h u a ,L uC h a n g g u i ,e t a l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a d i a t i o n b a l a n c ec o m p o n e n t so f t h e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i nt h e s u m -m e r o f 1998[J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t m o s p h e r i c S c i e n c e s ,2001,25(5):578~588[卞林根,陆龙骅,逮昌贵,等.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辐射平衡分量特征[J ].大气科学,2001,25(5):578~588]

[4]G u a nD e x i n ,J i nM i n g s h u ,X uH a o .R e f l e c t i v i t yo f b r o a d -l e a v e d

K o r e a np i n ef o r e s t i ng r o w i n gs e a s o no nC h a n g b a i M o u n t a i n [J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 ,2002,13(12):1544~1546[关德新,金明淑,徐浩.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反射率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544~1546]

[5]Q i a nZ e y u ,H u Z e y o n g ,D uP i n g ,e t a l .C o m p a r i s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c l i m a t i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r a d l a t i o nb a l a n c eb e t w e e nt h eg r a s s y m a r s h l a n ds u r f a c e o f n o r t ho f t h e 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a n dt h e d e s e r t i n H E I F E [J ].A c t aE n e r g i a e S o l a r i s S i n i c a ,2003,24(4):453~

459[钱泽雨,胡泽勇,杜萍,等.藏北高原典型草甸下垫面与H E I F E 沙漠区辐射平衡气候学特征对比分析[J ].太阳能学报,2003,24(4):453~459]

[6]J i G u o l i a n g ,H o u X u h o n g ,L ǜL a n z h i ,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a d i -a t i o n b u d g e t o nd i f f e r e n t u n d e r l y i n gs u r f a c e s i nt h e a r i dr e g i o n [J ].A c t aE n e r g i a e S o l a r i s S i n i c a ,2004,25(1):37~40[季国良,候旭宏,吕兰芝,等.干旱地区不同下垫面的辐射收支[J ].太阳能学报,2004,25(1):37~40]

[7]L i Y i n g n i a n ,Z h a o L a n g ,Wa n g Q i n x u e ,e t a l .E s t i m a t eo f b i o m a s s

a n di t s a n n u a l t u r n o v e r q u a n t i t i e s i np o t e n t i l l af r o t i c o s a s h r u

b [J ].A

c t a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 ,2006,14(1):72~76[李英年,赵亮,王勤学,等.高寒金露梅灌丛生物量及年周转量[J ].草地学报,2006,14(1):72~76]

[8]L i Y i n g m i a n ,Z h a o X i n q u a n ,C a o G u a n g m i n ,e t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c l i -m a t e ,v e g e t a t i o n a l p r o d u c t i v i t y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 i r c o r r e l a t i o no f H a i b e i a l p i n e M e a d o we c o s y s t e mr e s e a r c h s t a t i o n [J ].P l a t e a u M e t e -o r o l o g y ,2004,23(4):558~567[李英年,赵新全,曹广民,等.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气候、植被生产力背景的分析[J ].高原气象,2004,23(4):558~567]

[9]L i Y i n g n i a n ,Z h a o X i n q u a n ,C a o g u a n g M i n ,e t a l .T h e s t u d y o f r e -f l e c t i v er a d i a t i o na n ds u r f a c ea l b e d oo fa l p i n em e a d o w v e g e t a t i o n [J ].A c t aA g r e s t i aS i n i c a ,2002,10(1):33~39[李英年,赵新全,曹广民,等.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太阳总辐射、植被反射率的有关特征[J ].草地学报,2002,10(1):33~39]

[10]L i Y i n g n i a n ,Z h a o L a n g ,Z h o u H u a K u n ,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i n g r e -f l e c t e dr a d i a t i o na n d r e f l e c t i v i t y f o r 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o f a l p i n e s w a m p i n t h eN o r t h e r n Q i n g h a i [J ].J o u r n a l o f G l a c i o l o g ya n dG e o c r y o l o -g y ,2007,29(1):137~143[李英年,赵亮,周华坤,等.高寒湿地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率变化的统计学特征[J ].冰川冻土,2007,29(1):137~143]

T h e D y n a m i c F e a t u r e s o f A l p i n e P o t e n t i l l a f r u t i c o s a S h r u b

Me a d o wV e g e t a t i o nR e f l e c t i v i t y

L I Y i n g n i a n 1

,Z H A OX i n q u a n 1

,W A N GQ i n x u e 2

,Z H A OL i a n g 1

,D UM i n g y u a n 3

,Z H A N GF a w e i

1,4

(1.N o r t h w e s t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l a t e a uB i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X i n i n g 810001,C h i n a ;

2.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t u d i e s ,3050053J a p a n ;

3.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A g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

3058604J a p a n;4.G r a d u a t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00049,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 t h e d a t a o f t h e s o l a r t o t a l r a d i a t i o n a n d r e f l e c t i v i t y m e a s u r e d i n H a i b e i a l p i n e P o t e n t i l l a f r u t i c o s a

s h r u b m e a d o wi n 2005,w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d y n a m i c s o f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r e f l e c t i v i t y (A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A c h a n g e s i n d a y o r y e a r a l l h a d “U ”s h a r pi n a l p i n e s h r u bm e a d o w .T h e r e w e r e a f e w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A v a l u e s o f d a w n a n d d u s k a m o n g t h e s u n n y ,f u l l -c l o u d y a n d c l o u d y d a y s w h i l e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f o r e n o o n a n d a f t e r n o o n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p l a n t v e g e t a t i o n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i t h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s ,t h e Aw a s d y n a m i c i n y e a r .T h e a n n u a l m e a n Aw a s 0.18w i t h 0.15i n p l a n t 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f r o mM a y t o S e p t e m b e r a n d 0.20i n n o n -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f r o m O c t o b e r t o f o l l o w i n g A p r i l i n a l p i n e P o t e n t i l l a f r u t i c o s a s h r u b m e a d o w .K e y w o r d s :a l p i n e P o t e n t i l l a f r u t i c o s a s h r u b m e a d o w ;r e f l e c t i v i t y ;p l a n t g r o w i n g a n d n o n -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d y n a m i c s

269

第3期 李英年,等: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特征

高寒草甸

高寒草甸 1概述 高寒草甸(Alpine meadow)是亚洲中部高山及青藏高原隆起之后所引起的寒冷、湿润气候的产物,指以寒冷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而形成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林线以上、高山冰雪带以下的高山带草地,耐寒的多年生植物形成了一类特殊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北自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冻原带,南至南极附近的岛屿上均有草甸出现。不过,典型的草甸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温带分布特别广泛。草甸在中国主要散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类型多样,尤其是青藏高原上大面积的高寒草甸是中国植被的特点。高寒草甸在中国以密丛短根茎地下芽蒿草属(Kobresia)植物建成的群落为主,是青藏高原和高山寒冷中湿气候的产物,是典型的高原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植被,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高原东南缘高山以及祁连山、天山和帕米尔等亚洲中部高山,向东延伸到秦岭主峰太白山和小五台山,海拔3200-5200m(王秀红,傅小锋,2004)。 2气候 气候因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的环境条件,同时对于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格局)、种类组成、发育节律、层片结构和群落的生物生产量以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气温是地区热量高低的表述,热量条件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当光照、水分和养分条件基本满足时,温度往往成为植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长、发育、结构、生物生产力以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的主要驱动因素。根据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可以看出,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殊异(戴加洗,1990)。青藏高原上有三个相对温暖的地区,即柴达木盆地、青海东部的“河湟”谷地和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与三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墨脱和察隅地区是热量最高的地区,而位于西藏东北部的昌都(海拔3240.7m)因纬度偏北,年平均气温7.6℃,最冷月平均气温-2.5℃,最热月平均气温16.3℃,极端最低气温-19.3℃,极端最高气温33.4℃。位于西藏北部的那曲(海拔4507m)年平均气温-1.9℃,最冷月平均气温-13.9℃,最热月平均气温8.9℃,极端最低气温-41.2℃,极端最高气温22.6℃。随纬度偏高,气温有所下降。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亦是本地区气候的重要特征之一。 青藏高原的降水受青藏高压、西风急流、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等大风环流系统的控制以及地形的影响, 降水量在我国是比较少的地区,就整个青藏高原年平均降水量来看,东(南)西(北)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自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多雨地区向西北逐渐减少。如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冷湖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8mm,比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少,但在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可居我国第二位的多雨中心,如巴昔卡年降水量多达4500 mm。同青藏高原各地降水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的植被类型:青藏高原东南部为森林,青南高原东部为高寒灌丛草甸,中部为高寒草甸,西部为高寒草原,东北部的黄河、湟水流域为森林草原,柴达木盆地则为荒漠。青藏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雨季干季分明,降水多分布在6-9月,占全年降水的80%-85%,而在冷季仅占年降水量

项目名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构建与地上地下反馈机

项目名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构建与地上/地下反馈机制 申报奖种:自然科学奖 完成单位及排序:兰州大学 完成人及排序:杜国祯牛克昌杨中领王刚刘永俊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生态环境领域的植物生态学和草地生态学学科。项目针对生态学学科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植被演替、群落结构组建和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大科学问题,以高寒草甸为对象,揭示植物群落结构建机制及其与地上/地下反馈的关系;同时也为青藏高原及同类区域草地合理利用,退化草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①放牧和施肥对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和稳定性等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②主要群落组分种功能属性和繁殖性状等对放牧、施肥等的响应及其与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③ 施肥和放牧干扰以及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构建机制;④常见种种间相互作用在群落结构维持和改变中的作用;⑤地上/地下关系以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⑥ 高寒草地次生植被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学机制。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揭示了复杂群落在放牧和施肥等干扰条件下群落结构动态和物种多样性丧失或维持的生态学机制,从而为植物群落生态学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而且也为青藏高原及同类区域高寒草甸和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尤其是为国家在甘南高原实施的重大项目-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本项目共发表研究论文105篇,其中SCI论文41篇,大类一区论文12篇,二区6篇。被Nature、Ecology Letters、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主流期刊等引用600余次。培养博士30余名,硕士50余名,青年教师10余名。 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杜国祯:项目整体负责人,主要研究内容①、③和⑥的主要完成人 牛克昌:主要研究内容② 的完成人。 杨中领:主要研究内容①和③的主要参与者。 王刚:主要研究内容④ 的完成人 刘永俊:主要研究内容⑤ 的完成人 主要知识产权情况等内容: 所有知识产权属兰州大学, 科技成果登记单位为:甘肃省科技厅;批准登记号:9622015J0080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高寒草甸植物生产力的影响Ξ

第18卷第2期中国农业气象1997年4月祁连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高寒草甸植物生产力的影响Ξ 李英年张景华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810001)(青海省气象台) 摘 要 分析了祁连山区近36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高寒草甸植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变化的 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年平均气温平均以10年0.15℃的升温率增高;年均气温的增高与冷季 气温升高相关,暖季气温虽有升高现象,但对年均气温升高贡献不明显。降水量基本在多年平均值 上下振动,无明显变化趋势,但降水变率略有增大。在这种形势下,高寒草甸植物生产力有所下降, 植物种群数量、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关键词: 高寒草甸;生产力;气候变化;祁连山区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天然草场,在我国畜牧业生产及动植物保护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近代中纬度气候干暖化趋势,叠加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使草甸植被遭受破坏,生态系统退化,草地生产力有所下降,以至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植被面貌,一部分物种已经灭绝。因此分析和讨论环境条件变化对高寒草甸生产力及植物演替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对进一步保持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环境条件对自然植被的演替、种群结构变化影响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报道[1~4]。但涉及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生产力影响的研究报道少见,本文即对这方面的分析。 1 研究地域及资料概况 1.1 研究地域 研究地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隅的祁连山腹地青海省海北州大部。该地区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新荒漠三个不同自然植被区系的交汇处,具有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类型特征。该区常年处于北支西风带,北缘“极锋”活跃,属半湿润气候区。地形上是南有达坂山,北有河西走廊南山(其东端为冷龙岭),西部为半干旱的青海湖流域。 1.2 资料概况 文中使用的资料有浩门(37°37′N、101°17′E、海拔2708m)、祁连(38°11′N、100°15′E、海拔2787m)、刚察(37°20′N、100°18′E、海拔3300m)3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1959~1994),海北州农牧业区划资料①,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37°37′N、101°19′E、海拔3200m)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生物生产力资料(1980~1993),以及有关的零星野外考察记录。 2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特征 2.1 温度状况 统计3站36年年平均气温动态变化和5年滑动平均(图1)可见,祁连山区年平均气温波动升高,波动值在-0.5(1962)~1.0℃(1987)之间,平均升温率为0.15℃ 10年,36年平均值为0.3℃。1987~1994年为年均气 ? 9 2 ? Ξ第一作者简介:李英年,男,1962年生,工程师 ①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农业区划大队,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牧业区划办公室.海北藏族自治州综合农业区划. 1985  收稿日期:1996-05-06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类型 从环境性质: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 从人类的影响大小: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从物理角度:隔离、封闭和开放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气候带 ?土壤带 ?植被带 ?地球植被分布的模式,主要由气候 (水热条件)决定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

经向变化规律 ?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植被自西北至东 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 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 显: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 原→荒漠→森林 海拔高度变化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 ?由气候和地形造成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 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 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 ?植被依次为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山地北坡和南坡间植被存在显著差异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流水:急流(含氧高)/缓流(水底多污泥,底层缺氧) ?静水:湖泊、池塘、水库 ?静水群落的分带:沿岸带(littoral zone)、湖沼带(limnetic zone)、深底带(profundal zone)、底层带(benthic zone)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但寒冷海域区系丰富,热带海域较贫乏 ?群落分带: –潮间带(intertidal)或沿岸带(littoral zone) –浅海带或亚沿岸带(neritic或sublittoral zone)–半深海带(bathyl zone) –深海带(abyssal zone) –大洋带(pelagic zone)

高寒草甸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养分与物种多样性_生产力关系_王长庭

收稿日期:2006-11-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1021)、(40471133)和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基金项目资助作者简介:王长庭(1969-),男,青海湟源人,博士,畜牧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恢复生态学和反刍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E-mail:wct@nwipb.ac.cnorwcht6@hotmail.com 高寒草甸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养分与物种多样性 ——— 生产力关系王长庭1,龙瑞军2,曹广民1,王启兰1,景增春1,施建军3 (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8;2.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所,青海西宁810003) 摘要:研究了高寒草甸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养分与多样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即物种多样性对生产力的效应如何 受到资源供给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莎草类为优势种的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其总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 量)最高(13,196.96±719.69gm-2 )、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群落为中等水平(2,869.58±147.52gm-2、2,672.94± 122.49gm-2)、 矮嵩草草甸群落为最低(2,153.08±141.95gm-2 )。在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中,总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 (P<0.05);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和群落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 在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群落中,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总氮显著正相关(P<0.05)。 以上结果说明生物量的分布与土壤营养和水分变化相一致。在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中,多样性有随土壤养分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中,则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关 键 词:高寒草甸;多样性;生产力;土壤养分 中图分类号:S158.3;S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4-3945(2008)01-0001-08 近年来,评价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多[1,2]。很多实验研究都集中在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怎样变化而影响生产力。另外,也有许多实验报道土壤营养的很多方面对生产力的影响[3,4]及功能群多样性和组成对植物群落生产力的影响[5]。物种多样性导致生产力升高的实验结果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结果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相反的:自然界中高产的生态系统往往物种多样性低[6]。深入研究生物多样性动态、生态系统过程以及非生物因素的交互作用已经成为当前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7]。Mulderetal[8]认为,高的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通过增加群落生物量,从而总氮含量随之增加;实验样地中豆科植物的含量对地上部分N %有重要的影响,但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很小;植物多 样性通过增加生物量和减少地上部分N%而影响根部 氮的含量;在实验早期多样性高的群落,抽样效应对生物量和总氮含量有较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减弱,而多样性的其他正效应变得很重要。由抽样效应[9,2,10]引起的生物量随着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11-13]的实验中,由于包括具有固氮作用的物种如豆科植物的可能性增加,豆科植物不仅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很多本身需要的氮,减低与其它物种的竞争,而且通过淋溶或分解作用为其它物种增加土壤中氮含量,因为增加多样性使生态位的互补性增加,生态 位互补作用导致比较大的总氮量提供给植物群落。 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中,自然状态下的草地生态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自然状态下植物群落物种的组成及其生物量的变化。群落生态学试图解释当群落中能量和资源的供给贫乏时,物种丰富的群落怎样实现物种的共存?假如土壤营养限制植物的生长,那么某一植物群落土壤营养丰富是否会促进一个或几个植物种的生长,从而影响到植物群落的生产力?是否影响到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的变化)?因此,怎样利用自然植被来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探讨高寒草甸不同草地类型其群落生产力—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了解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变化如何受到土壤营养含量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特征,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论研究提供实验证据。为此,我们在高寒草甸不同草地类型调查了土壤营养与多样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 1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自然概况 本研究于2002、2003、2004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 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实验站进行。地处37°29′  ̄37°45′N,101°12′ ̄101°33′E,海拔3200 ̄3250m。年 Vol.39,No.1Feb.,2008 土壤通报 ChineseJournalofSoilScience 第39卷第1期2008年2月

不同年限禁牧对藏北高寒草甸植被及土壤特征的影响

不同年限禁牧对藏北高寒草甸植被及土壤特征的影响 在藏北地区草地是该地区最重要、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草地畜牧业是当地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生产生活资料。 但近年来,藏北地区草地大范围严重退化,草地生产力明显下降,其中超载过牧是藏北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禁牧还草是保护草地,防止草地退化的最有效的措施,但是禁牧不是无限期的,超过一定时间将会限制草地的生产力。 研究合理的禁牧年限既可以达到保护草地生态又不造成资源浪费,可以为高寒草地的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藏北地区高寒草甸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探讨禁牧对草地影响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不同禁牧时间样地与其对应的放牧样地的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测定了土壤的含水量与容重,分析了土壤的养分含量,探讨在藏北高原不同时间禁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的主要结论:(1)将禁牧样地的植物物种的重要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禁牧样地中小嵩草的重要值随着禁牧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不同年限禁牧的样地中BG06(banning grazing from 2006,自2006起年开始禁牧)的样地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的重要值之和与杂类草重要值的比值最大,但不同功能群的分盖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而对于植物群落的总盖度,围栏内显著高于围栏外,且禁牧时间越长围栏内外盖度差值越大。(2)对多处禁牧样地围栏内外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目前的调查禁牧年限内禁牧措施对藏北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围栏外放牧样地中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围栏内禁牧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与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分别对2011年、2013年及2014年地上生物量及三年地

课 云南地理概况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云南地理概况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1 云南地理概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云南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 位。全省境内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在滇藏交界的德 d é 钦qīn 县怒山山脉梅méi 里l ǐ雪xuě山shān ,其主峰卡k ǎ格g é博b ó峰fēng 海拔6740 米;最低点在与越yuè南nán 交 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米。两地相距约900 公里,高低相差就达6000 多米。 云南省境内山地、高原、丘陵、谷地、盆地(亦称坝b à子z i )相间分布,地形、气候极为复杂多样,分别有寒温性、温性、暖温性、暖热性和热性等气候类型,自然条件多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从位置分布上来看,云南省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yìn 度d ù洋yáng 和太平洋,正好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控制下,同时又受到青qīng 藏zàng 高gāo 原yuán 地区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云南境内的资源丰富,气候多样,生态良好,动、植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使云南享有了“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2 云南生态系统多样性 2.1 陆生生态系统 云南境内的陆生生态系统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荒漠等。根据云南省环境保护局的最新统计,森

草甸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时空异质性_李士美

收稿日期:2014-11-02;修回日期:2015-01- 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CERN的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流量过程曲线研究”(30770410);山东省高校科技发展计划项目(J14LF04);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631322)资助 作者简介:李士美(1981-),男,山东郓城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E-mail:li_shimei@1 63.com.文章编号:1673-5021(2015)02-0088- 06草甸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时空异质性 李士美1,谢高地2 (1.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要:基于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的有效水源涵养服务、潜在水源涵养服务和剩余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异质性。矮嵩草草甸0~40cm土层的平均有效水源涵养量、潜在水源涵养量和剩余水源涵养量分别为108.8mm、204.8mm和566.3mm,而金露梅灌丛则分别为227.7mm、328.0mm和641.4mm。不同层次的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潜在水源涵养量、剩余水源涵养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矮嵩草草甸0~40cm水源涵养量与10~20cm水源涵养量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而金露梅灌丛则与30~40cm土层的水源涵养量相关性最强。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水源涵养;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中图分类号:S154.4 文献标识码:A 草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 一,为人类提供了净初级物质生产、碳蓄积与碳汇、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良土壤 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2] 。目前,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研究相对较 少[3~4] ,多是在一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中有所体现[ 5~6] 。完好的天然草地不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旷裸地有较高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涵养土壤中的水分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同尺度下土壤水分与水源涵养的研究已成为国际生态 水文研究的热点问题[7~9] 。然而,国内外对草地生 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时空异质性研究目前 较还为薄弱[5] ,尤其是小尺度水平上的草地水源涵 养服务功能异质性的研究。实际上,草地类型异质性研究对准确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至关重要,对草地类型异质性特征的认识不足,是导致一些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的研究方法过于简 单、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的重要原因[ 10]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即是在小尺度水平上构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兼顾相应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及其潜在价值与实际表达价值的差异,并实现静态分析与动 态分析的相结合[ 5] 。为了深入研究并探讨草地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时空异质性,本文以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其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土壤蓄水能力法定量评估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增进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理的理解,并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科学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海北站)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的祁连山谷地,地处37°29′~37°45′N、101°12′~101°23′E,站区山地海拔4000m,谷地海拔2900~3500m。海北站位于亚洲大陆腹地, 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东南季风及西南季风微弱。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426~800mm,主要集中于植物生长季的5~9月,占年降水量的80%左右。年内无绝对无霜期, 相对无霜期约为20d左右。植被类型为青藏高原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以嵩草属(Kobresia)植物为建群种的高寒嵩草草甸和金露梅(Potentilla f ruti-cos) 为建群种的高寒灌丛草甸。由于青藏高原气候严寒,植物生长期短(平均为150d),植物种类组成较少。海北站的土壤类型为高山草甸土(草毡寒冻雏形土)、高山灌丛草甸土(暗沃寒冻雏形土)和沼泽土。土壤特点为发育年轻、土层薄,具有10~15cm厚的坚韧的草结皮层,pH 7~8。1.2 研究方法 — 88—第37卷 第2期Vol.37 No.2 中 国 草 地 学 报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 2015年3月 Mar.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