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针灸治疗分析

、针灸治疗

治疗作用: ①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②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③调和阴阳(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针灸治疗原则: ⑴补虚泻实(①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②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③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⑵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3)治神守气。——附加⑶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⑷三因制宜:因时地人。辨证论治的要点:(1)明辨疾病性质(2)突出经络辨证(3)注重整体观念(4)分清标本缓急(5)做到三因制宜。 选穴原则: 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 五输主病: 《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 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气逆而泄。 举例说明针灸的取穴原则 1) 近部选穴颠顶痛取百会胃痛取中脘面瘫局部去颊车地仓颧髎,近部选风池 2) 远部选穴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 3) 辩证对症选穴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等;牙痛由病因病机可分风火牙痛风池外关,胃火牙痛内庭二间,肾虚牙痛太溪行间。根据特殊症状取穴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外劳宫。崩漏选断红穴 针灸治病特点:调节属性,效应快捷,作用安全,适应症广 辨位归经:经络忘诊,经络切诊,经络穴位的电、热测定 配穴方法:按经脉: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按部位: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偏补穴位:气海、关元、命门、肾腧、膏盲,多扶正是用;偏泻的: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多在祛邪时用;双向调节的: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 特定穴:背腧偏扶正,用于慢性虚弱久病;郗穴、募穴、下合穴偏祛邪,用于急性发作性痛证;原穴具有双重作用,急、慢、虚、实都可。 常灸穴位:百会、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脾、胃、肾俞、足三里,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名词解释 1.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 2.因地制宜: 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3.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相交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 4.针灸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基础上,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5.脏腑证治:是对脏腑病变所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疾病属于何脏腑,属虚属实,属寒属热,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大法,称为脏腑证治。 6.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合称。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位于背腰部,故又称背俞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集处,位于胸腹部,又称腹募穴。 7不通则痛: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疾病。 8.扶正祛邪,就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的影响。 9.八会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1

名医医案痿证医案摘录选1 男王枢密巷 一诊七月五日 脉情虚软,舌绛嫩无苔,前月月初,胸膺仰卧息痛,咳呛不静,继而两足痿软无力,不任于地,一不留意,竟至跽而仆。年当发育,肾气虚衰,金水不能相生,亦痿躄之机也。经曰:“肺热叶焦,则生痿躄。”本证是也。 川象贝各二钱四分肥玉竹六钱女贞子六钱七月七日 凡痛着者曰痹,软而无力者曰痿,痹为风寒湿三气杂至,痿为火热刑金,金气虚,少水不能制盛火,骨髓空虚,足之三阴有所虚赢也。若以滋其化源也,服二剂而两足稍振,步履较便,咳呛亦稀,惟脉情虚软,尤从滋养所致。 川百合八钱女贞子六钱沙苑子六钱炒米仁一两二钱 三诊整玉竹五钱生米仁一两二钱怀牛膝五钱 四诊生百合八钱麦门冬四钱怀牛膝五钱线鱼胶六 钱川杜仲四钱八 按:《内经》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也。然以肺热叶焦,为致痿之源,而筋骨又为肝肾所主,故东垣治痿有补肝肾之法。本证舌绛无苔,呛咳在前,此原肺热阴伤之体,续见两足痿软无力,是因肺虚而绝肾水之上源,即谓“金不生水”,所以治疗不离乎金水二调。贝

母、杏仁、紫苑等,在于化痰利肺,麦冬、百合、玉竹、女贞、杜仲、川断等,养阴而滋补肺肾。 暑湿致痿——不离脾胃 吴某六月十六日 每至夏秋暑湿交争,发为痿躄,两足坠重,不能步履,刻诊脉情细濡,舌苔白滑,胸脘痞闷,纳谷不馨。病势犹在蕴酿之时,先以芳通淡渗。 制苍术二钱四分宣木瓜(酒炒)三钱 汉防己三钱六月十九日 湿热郁蒸,浸淫筋脉,而致两足痿弱无力。前进芳通淡渗,步履稍感有力,行动已不需扶持。惟小溲微黄短涩,下焦湿邪未净,脉濡细,苔薄白,食后尚感脘痞。现胃气未振,脾弱运迟,精微不布,筋脉失养。治当再参健运。 制苍术二钱四分扁豆四钱怀牛膝三钱六分建神曲六 钱 按本证痿躄发生均在夏秋之交,此时湿气弥漫,暑热熏蒸,阳明太阴因受暑湿困扰。患者胸脘痞闷,纳谷不香,而舌苔白滑,当是湿邪为主,所以治以芳香淡渗之品,重在开胃利湿。药后步履稍感有力,此为佳兆。二诊再参健运脾土,湿邪既化,精微得布,痿证之痊愈指日可待。 痿躄《徐恕甫—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此痿原来起于腰痛,虎潜丸之妙,权变之用,尽在疗效中

中医针灸治疗精华总结归纳(权威)

中医针灸治疗精华总结归纳(权威) 第一章内科病症 第一节痹症 肩部:肩髃肩髎臑俞 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 髀部:环跳居髎秩边 股部:伏免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 膝部: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加减: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各部位:均可加阿是穴 附股外侧皮神经炎 处方: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 加减:腰椎病变或腰大肌压迫引起者:腰夹脊、大肠俞。 第二节腰痛 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 加减:寒湿腰痛:灸大椎;瘀血腰痛:隔俞;肾虚腰痛:灸命门 第三节坐骨神经痛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加减:有腰骶部疼痛者: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与天气变化有关者:灸大椎、阿是穴;气滞血瘀者:膈俞、合谷、太冲 第四节痿证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胸夹脊 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风市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 加减:肺热津伤:鱼际、尺泽、肺俞;湿热浸淫:阴陵泉、中极;脾胃虚弱:脾俞、胃俞、章门、中脘;肝肾亏虚: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附神经末梢炎 上肢: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八邪 下肢:伏兔足三里丰隆环跳风市阳陵泉八风 加减:早期:太冲、膈俞;后期:血海、三阴交、太溪 第五节中风 ⑴中经络: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加减: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丰隆、合谷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太溪、风池口角歪斜: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绝骨、纠内翻、丘墟透照海足外翻:中封、太溪、纠外翻足下垂:解溪、胫上便秘: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⑵中脏腑:水沟素髎百会内关 加减:闭证:十宣、合谷、太冲脱证:关元、气海、神阙呼吸衰竭:气舍 第六节面瘫 处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针灸治疗痿证

针灸治疗痿证 针灸治疗痿证 痿证,乃四肢痿软,肢体瘦弱,甚或瘫痪的运动系统疾病,尤以下肢痿废者多见。 【病因病机】 1.七情内伤:悲忧、思虑无穷伤及脾土肺金而致痿废。 2.房劳过度:纵欲无常,致真阴亏损,精液耗竭,筋脉失荣而致痿废。 3.饥饱劳役:饮食劳倦伤及脾胃,则气血生化之源断绝而致痿证。 4.外感六淫:暑湿闭阻经脉,驰张不收而致痿。 5.失血过多:血虚不能荣养筋脉,故手足痿软不用。 【治疗原则】 1.治痿证独取阳明 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用阳明经穴治疗本病,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荣养筋脉。 2.泻南补北法 按五行生克之理,南方为心之所主,北方为肾之所主;因心火克肺金,故泻心火(泻南)则肺金清,肺金清而金不克木则肝木实;因肾水克心火,故补肾水(补北)则心火降;心火降则火不克金而金盛;肝主荣筋,肺朝百脉,金木无殒,

则痿证无从发作。 【辨证论治】 1.湿热痿证 症状:面黄身重,恶热喜凉,下肢痿软,甚不任地,久则肌瘦,溲赤涩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针灸:主穴,足三里、解溪、髀关、合谷、曲池。配穴,上肢配手三里、肩髃、外关;下肢配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环跳。毫针刺,平补平泻。 2.肺热痿证 症状:喉干鼻燥,口渴心烦,咳嗽而呛,小便热痛,下肢痿软,甚则不用,舌红苔黄,脉细数。 针灸:主穴,少商、列缺、尺泽。配穴,上肢配合谷、曲池、肩髃;下肢配足三里、阳陵泉、环跳、风市。毫针刺,平补平泻,兼以点刺出血法。 3.肝肾阴虚痿证 症状:头目眩晕,腰脊酸软,遗精早泄,两足心热,下肢渐痿,甚而不用,舌质红降,脉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悬钟、三阴交。配穴,上肢配曲池、阳池、肩贞;下肢配阳陵泉、丘墟、八髎、环跳。毫针刺,用补法。 4.心脾两虚证 症状:面色萎黄而少光泽,体倦神疲,不欲饮食,心悸,健

针灸治疗

第一章 内科病症 第一节痹证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病因病机:行痹(风痹) 痛痹(寒痹) 着痹(湿痹) 热痹 治疗原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活血祛风,痛痹温经散寒,着痹除湿化浊,热痹清热消肿. 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 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第二节腰痛 腰痛又叫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 病因病机: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 治疗原则:寒湿温经散寒,瘀血活血化瘀,针灸并用,泻法;肾虚益肾壮腰,针灸并用,补法. 第三节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病因病机:根性,干性坐骨神经痛 治疗原则:通经活络,舒筋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第四节痿证 痿证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下肢萎弱为多见. 病因病机: 1肺热伤津2湿热浸淫3脾胃虚弱4肝肾亏虚 治疗原则:肺热伤津,湿热浸淫,清热祛邪,,通行气血,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并用,补法. 第五节中风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呙,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病因病机:一.中经络1肝阳暴亢2风痰阻络3痰热腑实4气虚血瘀5阴虚风动二中脏腑1闭证2脱证 治疗原则:1中经络---调神通络,行气活血,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第六节面瘫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叫”口眼口呙斜”.多发冬季夏季. 病因病机:1风寒证2风热证3气血不足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第七节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典型的神经痛. 病因病机:1风寒证2风热证3气血瘀滞

痿证诊疗规范

痿证是因外感或内伤,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周期性麻痹、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等表现为肢体瘫痪的神经肌肉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因病机 一、痿证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毒物所伤,久病房劳,跌打损伤,药物损害。 外因:感受温毒,湿热浸淫。 二、痿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于五脏虚损。 基本病机:实则筋脉肌肉受邪,气血运行受阻;虚则气血阴精亏耗,筋脉肌肉失养。急性发病者多邪实,久病多正虚。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五脏病变,皆能致痿,五脏精气耗伤,致使精血津液亏损。而五脏受损,功能失调,气化不行,又加重了精血津液的不足。临证常表现为因实致虚、因虚致实和虚实错杂的复杂病机。 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六版《中医内科学》。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歧视,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4.脊髓损伤的患者有外伤史。 2、西医诊断依据: ①多发性神经病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神经病学》)主要依据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和自主神经障碍等临床特点,同时结合病因诊断,脑脊液、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神经活检等检查可供诊断。 ②脊髓炎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神经病学》)急性起病,迅速进展为脊髓完全横贯性或播散性损害,常累及胸髓,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结合和MRI可以确诊。 ③脊髓损伤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 (二)、症候诊断 1.肺热津伤证 主症: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 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主配穴总结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主配穴总结 针灸主配穴在历年考试中考查的内容较多,医学教育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针灸治疗内科病证的主配穴,以方便童鞋们记忆。 头痛 主穴:百会太阳风池阿是穴合谷 配穴:太阳头痛配天柱、后溪、昆仑;阳明头痛配印堂、内庭;少阳头痛配率谷、外关、足临泣;厥阴头痛配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配风门、列缺;风热头痛配曲池、大椎;风湿头痛配头维、阴陵泉;肝阳上亢头痛配太溪、太冲;痰浊头痛配中脘、丰隆;瘀血头痛配血海、膈俞;血虚头痛配脾俞、足三里。 偏头痛 主穴:率谷阿是穴风池外关足临泣太冲 配穴:肝阳上亢配百会、行间;痰湿偏盛配中脘、丰隆;瘀血阻络配血海、膈俞。

面痛 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太冲内庭 配穴:眼部疼痛配丝竹空、阳白、外关;上颌支痛配颧髎、迎香;下颌支痛配承浆、颊车、翳风。外感风寒配风池、列缺;外感风热配曲池、外关;气血瘀滞配内关、三阴交;肝胃郁热配行间、内庭;阴虚阳亢配风池、太溪。 腰痛 主穴:大肠俞阿是穴委中 配穴:督脉病证配后溪;足太阳经证配申脉;腰椎病变配腰夹脊。寒湿腰痛配命门、腰阳关;瘀血腰痛配膈俞、次髎;肾虚腰痛配肾俞、太溪。

痹证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配膈俞、血海;痛痹配肾俞、关元;着痹配阴陵泉、足三里;热痹配大椎、曲池。另可根据疼痛的部位循经配穴。 坐骨神经痛 主穴:足太阳经证:腰夹脊秩边委中承山昆仑 足少阳经证:腰夹脊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 配穴:寒湿证配命门、腰阳关;瘀血阻络证配血海、阿是穴;气血不足证配足三里、三阴交。, 中风

1.中经络 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风痰阻络配丰隆、合谷;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配气海、血海、足三里;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上肢不遂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配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病侧肢体屈曲拘挛者,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足外翻配太溪、中封;足下垂配解溪。 哑门;吞咽困难配廉泉、金津、玉液。 2.中脏腑 (1)闭证: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2)脱证:关元神阙 眩晕 1.实证 主穴:百会风池太冲内关 配穴:肝阳上亢配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配头维、中脘、丰隆。

痿证-中医护理方法

痿证-中医护理方法 痿证-中医护理方法 痿证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甚至不能随意运动,或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根据其发病原因,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又有五痿(皮痿、肌痿、筋痿、肉痿、骨痿)之分。多见于湿热病后期,或因体虚久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瘀阻脉络等原因而成。西医的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可参照本证辩证论治。1、病因病机引起痿证的病因,有外感,有内伤。温热毒邪与久居湿地致病的,属于外感。脾胃虚弱和肝肾亏虚,属于内伤,但外感治病,日久不已,也必然影响内脏的功能,所以两者尚有一定的联系。(1)热邪燔灼,肺胃津伤:由于正虚邪实,高热不退,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肺受热灼,津液损伤,筋脉失于濡润,手足痿弱不用,而成痿证。(2)湿热浸淫,气血阻滞:久处湿地,或冒雨涉水,感受外来之湿邪,郁久化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嗜酒,或多食辛辣,损伤脾胃,湿从内生,蕴湿积热,以致湿热浸淫筋脉,影响气血运行,使筋脉肌肉弛纵不收,因而成痿。(3)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体虚久病,精血耗伤,或梦遗滑泄,精血俱损,阴虚内热,灼液伤津,筋骨失养致成痿证。(4)脾胃亏虚,精微不输: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中气亏损使脾胃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之源不足,五脏失于濡养,气血运行及筋骨荣养失常,而出现关节不利,肌肉瘦削,肢体痿弱不用等症状。2、辩证论治痿症的辩证论治首先分清虚实。凡属起病急,发展较快,属于肺热伤津,或湿热浸淫者,多属实证。病史较长,起病与发展缓慢,以脾胃肝肾亏虚为多者,均属虚证,也可出现虚中夹实的证候。在治疗中一般都重视调理脾胃功能,总的治法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热。(1)肺胃津伤:证候:双足突然痿软,甚至腰脊手足痿软不用。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治法:清热生津,润肺益胃。方药:清燥救肺肠。(2)肝肢亏损:证候:双足渐痿疲,遗精早泄,腰脊酸软,头目眩晕,舌红无苔,脉

痿证

姓名:魏博天科别:康复科住院号:100526 出院记录 2010年3月30日8am 患者,魏博天,男,24岁。因“双下肢完全瘫痪3月余”。于2010年2月22日门诊以“颈6椎体骨折次全切术后”收住我科。入院经治疗,病情好转,于今日出院,共住院36天。 入院情况:患者自述于入院3个月前,在北京工作时不慎从三楼坠下,当场昏迷不醒,双下肢完全瘫痪,二便失禁,急遂入北京一所医院,经CT检查示:颈6椎体骨折,并积极给予对症治疗,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颈6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钛内固定术”.术后强抗炎,支持对症治疗2个月后,患者病情平稳,神志清,言语流利,随出院并于2010年1月13日前来我院治疗,门诊以“截瘫”收入内科,入院后经活血化瘀,针灸,推拿,中西药综合治疗近一月后下肢可觉麻木感,随出院后在家休养.为进一步针灸治疗,故于今日前来我院,门诊以“颈6椎体骨折次全切术后”收住入院.患者入院时情况一般,二便基本正常.入院查体:T:36.4℃ P:84次/分 R: 22次/分 BP: 130/90mmHg;神智清晰,精神尚可,言语流利,思维正常,理解力及计算力正常,定向力不配合检查,咽反射存在,双上肢肌力四级,双手指握力一级;双下肢肌力0级,腱反射增高,肌张力增强,双下肢感觉及温度觉消失,霍夫曼征(-),双巴彬斯基征(+)。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痿证 气血不足肾精亏虚 西医诊断:颈6椎体骨折术后 诊治经过:入院后尽快完善各相关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后,治疗给予按摩,针刺理疗并配合中西医药综合治疗。 出院情况:患者可自己从床上坐起,在腰部带动下可左右摆动双下

姓名:魏博天科别:康复科住院号:100526 肢,二便基本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神清,精神可,心肺正常,经患者及家属要求,今日可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诊断: 中医诊断:痿证 气血不足肾精亏虚 西医诊断:颈6椎体骨折术后 出院医嘱: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防外感,畅情志,注休息。 3.门诊随访。 医师签名(打印):高俊峰手写

中医针灸处方

科病症 失眠: 处方:神门关百会安眠 糖尿病: 处方:以相应背俞穴为主。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股外侧皮神经炎: 处方: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 三叉神经痛: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太冲庭 泄泻: 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癃闭: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尿失禁: 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 痢疾: 处方: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 黄疸: 处方: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至阳 淋证: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水肿: 处方: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 胁痛: 处方: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腹痛: 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 坐骨神经痛: 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眩晕: 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 震颤麻痹: 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 胃痛: 处方:中脘足三里关公梁丘 呕吐: 处方:中脘胃俞足三里关 胃下垂: 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气海百会 咳嗽: 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列缺太渊 呃逆: 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膈俞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 感冒: 处方:风池大椎外关列缺合谷 疟疾: 处方:大椎道中渚间使后溪 哮喘: 处方: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 癔病: 处方:以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神门大陵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 腰痛: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肾俞大肠俞(腰三针)腰阳关阿是穴脊中 头痛: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⑴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庭

针灸学-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三十二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一、中风 辨证要点 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肝肾阴虚,气血虚弱为致病之本,风、火、痰、瘀为致病之标。 中风的治疗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调神导气,疏通经络。以督脉、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沟内泉泽焦萎,(人急中经风)。 沟内泉泽交委 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醒脑开窍、调神导气;心主血脉藏神,内关调理心神,疏通气血;三阴交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配穴 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配丰隆、风池; 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配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 口角歪斜配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配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配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解溪; 头晕配风池、完骨、天柱; 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 便秘配天枢、丰隆、支沟; 复视配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尿失禁、尿潴留,配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可在患侧上、下肢各选2 个穴位,采用电针治疗。 (2)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督脉穴和手厥阴经为主。 主穴水沟百会内关 配穴闭证配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配关元、气海、神阙等。 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百会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强刺激,以眼球湿润为度。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神阙用隔盐灸,不计壮数,以汗止、脉起、肢温为度。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用1.5~2寸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行针。行针时和留针后嘱患者活动患侧肢体,此法在半身不遂早期应用疗效更好,留针时间可延长至数小时。 (2)穴位注射法选上述四肢穴位2~4个。丹参注射液或复方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1ml,隔日1次。适用于半身不遂。 二、眩晕 辨证要点 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虚证为髓海不足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实证多与风、火、痰、瘀扰乱清窍有关。 主症头晕目眩、视物旋转。 眩晕的治疗 1.基本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