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效益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效益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效益的影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教学内容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 分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 个因素组 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从双季稻千斤高产田的构成因素来看,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每亩穗 数与粒数 并重,每亩35一40万左右,每穗粒数50一60粒左右,高产田块多属于这一 类型,多数是 在基本苗中等时产生的。第二种类型:每亩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每亩穗数 40万以上, 每穗实粒数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较多时产生的。第三种类型:以大 穗为主。每 亩穗数以35万以下,每穗实粒数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较少时产生的。

由此可见,高产水稻不同群体各产量因素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品 种类型、 生育期长短、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转移的,并对水 稻产量的形 成过程和各因素的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 管理措施, 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协调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的各产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与不同生育期的器官 建成过程 有着密切相关联系,见图2。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为例:早稻(中熟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5月上 中旬始 蘖,5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双季晚稻(沪 选19)于 6月中旬播种,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蘖,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 11月初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不同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 不相同。 1.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在秧苗素质较好的条件下,基本苗 多,穗数也 多。适龄壮秧,穗大粒多,超龄秧苗(即秧龄过长),穗型变小,秧龄过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总之,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穗数、粒数和粒

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摘要:以超级稻盐丰47 为材料,研究不同取秧量与 穴距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取样量或 增大穴距减少移栽基本苗数可促进水稻植株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单穴茎 蘖数、收获穗数及每穗成粒数,提高成穗率及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增 加个体干物质积累量与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及收获指数,但仍无 法弥补因群体生长量与叶面积指数小、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及 颖花量不足所造成的减产。行穴距30 cm X 8 cm、取秧量40 株/穴,移栽基本苗93 万/hm2 的B3 处理群个体矛盾协调较好,获得单产0 7280 kg/hm2 。 关键词:机插水稻;取秧量;穴距;叶面积指数;干物 中图分类号:S50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水稻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日益提高,研究与机插水稻 相配套的高产农艺栽培技术已成迫切之势,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6] 。在以往的机插水稻生产中,也常出现产量较高的田块,但总体上表现产量不稳、不平衡,影响了机插稻的推广。对此有的专家认为机插水稻移栽基本苗过多、成穗率低、每穗粒数少、以穗取

胜的类型容易造成中期猛发、群体过大而影响最终产量 [7-9] 。为完善辽宁省盘锦滨海稻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3 年开展了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为确定机插水稻最适移栽密度及其配置、实现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材料试验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西安试验基地进 行。供 试土壤为滨海盐渍型水稻土,耕层土壤(0?5 cm)含有机 质2859 g/kg、全氮22 g/kg、碱解氮725 mg/kg、速效磷96 mg/kg、速效钾8498 mg/kg、全盐30 g/kg、pH 值749。供试 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推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盐丰47,全生育期56?60 d,55?60 张叶,5 个伸长节间。 2 方法 203年4月6日播种(播量00 g/盘),5月6日移栽(叶 龄30?32 )。各处理的氮肥(N : 2700 kg/hm2 )、磷肥(2O5: 050 kg/hm2 )、钾肥(K2O : 525 kg/hm2)施入量相同,氮肥分为底肥20%、蘖肥(一、二次蘖肥比例6 : [KG-3]4 )50%、 穗肥(促花肥、保花肥比例7 : [KG-3]3 )30%;磷肥分为 底肥50%、二次蘖肥50%。钾肥分为二次蘖肥67%、促花肥 33%。其他管理措施按高产水稻栽培实施。试验设B、B2、B3、B4、B5 等5 个处理,采用久保田SW-68C 插秧机移栽,

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及变化分析

摘要简要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变化特点,结合近年水稻种植变化特点,分析相关研究工作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54-02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2012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3 013.7万hm2,稻谷产量20 423.6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4.64%。研究表明,我国稻谷产量大部分用于人们的口粮(约67%),5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稻的生产能力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南方稻区约占水稻播种面积的94%,长江中下游的水稻播种面积约为全国总面积的59%。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我国水稻种植的核心区域,稳定该区域的水稻播种面积,对稳定全国水稻生产总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南方稻区水稻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导致全国水稻总播种面积仍有逐年减少现象。纵观多年数据,长江中下游水稻双季稻种植面积1984―1997年保持相对稳定,1997年之后随着总种植面积的逐年下降,水稻总产量也随之逐年下降,而近5年又有回升趋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生产能力自2008年以后连续多年达到9 000万t以上的较高水平[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7―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平均减少9.4%,而总产量增加了16%。为更好了解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的演变,展开如下分析。 1 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分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属于我国水稻种植的核心区,产量较高,但是水稻生产情况极其不稳定,生产年纪间波动明显,变化幅度强烈,波动周期不规律,稳定性不够强。影响该区域水稻种植业变化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 1.1 播种面积是产业规模核心因素 以浙江省为例,1997年的稻谷播种面积为208.59万hm2,2013年减少到82.87万hm2,其稻谷产量也从1 238万t下降到580.2万t;种植面积减幅巨大造成了产量的巨大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双季稻改种单季稻是区域总种植面积下降的重要原因。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双季稻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双季稻的总产在1997年之后出现多年产量大幅度的下降[2-8]。 1.2 单产提高促进总产量提升 近年随着水稻种植科技水平的提高,水稻生产中通过杂交稻应用与品种改良、施肥与农药应用等措施应用,水稻平均产量出现多年逐步提高趋势。以浙江为例:稻谷单产量从1997年的5 935 kg/hm2增长到2013年的7 001 kg/hm2,单产增幅达18%。水稻单产提高成为总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1.3 种植净收益影响产业规模 种植户的种植选择取决于水稻收购价格、水稻投入成本、种植政策补贴力度3个因素的综合净收益。生产中用工成本高、农资投入高等问题导致生产总成本高、种植比较效益不断下降。从社会层面看,水稻种植户规模偏小、科技水平低、高效生产技术应用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稻生产净收益的提高。种植户的最终净收益,影响了水稻种植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户是否种植水稻。通过种植群体的总体性选择影响了整体产业规模。 1.4 种植比较收益影响农户种植选择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资源优越,雨热同季,适宜作物多样。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比较收益较高的果蔬类作物对种植户的吸引力更高。笔者调查,种植葡萄、西瓜等果蔬作物的收益为水稻种植的8~20倍。于是更多种植户将水稻用地转种较高收益作物,导致水稻的种植空间被挤占[1-2]。 1.5 城市化挤占耕地面积,影响水稻种植规模

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1)

安徽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姓名学号 院系安徽农业大学专业 指导老师职称 中国?合肥 二〇一九年三月

目录 摘要 (1) 1 绪论 (3) 1.1研究背景 (3) 1.2选题意义 (3)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 2 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因素 (4) 2.1气候因素 (4) 2.2育苗方式 (5) 2.3施肥比列 (5) 2.4种植条件和管理技术不到位 (5) 2.5外界因素 (6) 3 提高水稻种植产量的对策 (6) 3.1因地制宜进行水稻种植 (6) 3.2水稻品种的选取 (7) 3.3对水稻种植的科学管理 (7) 3.4病虫害防治和预防极端天气 (7) 3.5增加惠民政策,科学化、产业化种植 (8) 4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谢辞 (11)

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作者: 指导老师: 安徽农业大学学院专业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重要地位,水稻生产状况的好坏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栽培,施肥,科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水稻进行相应的措施,提出解决水稻生产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稻;产量;影响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rice yield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Rice is the main grain crop in China. I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quality of rice produc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rice yield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taken from cultivation, fertiliz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ice production. Key words:Rice; yield; influencing factors

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摘要]为了系统评估有机水稻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有机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文中对江苏宜兴、上海崇明岛和贵州黎平县3个不同地区有机水稻生产的产量、成本、价格与利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投入较常规生产分别高46.28%、24.95%和21.69%,产量则是常规水稻生产的55%、93.78%和81.65%,不同生产基地的变化幅度相差很大。因此,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是决定有机水稻生产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科学的有机种植技术、适当的政府补贴与合适的销售价格是确保有机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有机水稻;经济效益;发展对策 我国是稻米生产和消费大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稻米产品质量和安全状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从20世纪末开始,为满足市场对优质、安全稻米产品的需要,有机稻米的生产在我国各地纷纷展开,有机稻米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日益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有机稻米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得到迅速提高和壮大[1]。 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够生产出安全、健康的有机产品,我国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已近230万hm2,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农业生产国[2]。但对广大生产者来说,有机生产的经济效益是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其能否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文中以江苏宜兴、上海崇明岛和贵州黎平县的有机水稻和常规水稻生产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成本与效益,探索促进有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 1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宜兴处于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为苏南典型的丘陵山地,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7℃,年降雨量1177mm。农作物生长期达250 d左右,1年可2~3熟。研究地位于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在宜兴市西南部,东濒太湖,有机基地为宜兴市粮油集团大米有限公司的有机水稻生产地块。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地处北亚热带,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 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 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 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 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从双季稻千斤高产田的构成因素来看,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每亩穗数与粒数 并重,每亩35一40万左右,每穗粒数50一60粒左右,高产田块多属于这一类型,多数 是 在基本苗中等时产生的。第二种类型:每亩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每亩穗数40万以上,每穗实粒数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较多时产生的。第三种类型:以大穗为主。每亩穗数以35万以下,每穗实粒数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较少时产生的。 由此可见,高产水稻不同群体各产量因素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品种类型、 生育期长短、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转移的,并对水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和各因素的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协调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的各产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与不同生育期的器官建成过程 有着密切相关联系,见图2。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为例:早稻(中熟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5月上中旬始蘖,5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双季晚稻(沪选19)于6月中旬播种,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蘖,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11月初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不同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 1.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在秧苗素质较好的条件下,基本苗多,穗数也多。适龄壮秧,穗大粒多,超龄秧苗(即秧龄过长),穗型变小,秧龄过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总之,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穗数、粒数和粒重的形成有根大影响。因此,要夺取水稻高产,必须狠抓足苗、适龄、壮秧这一环。 2.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所组成,适当增 加基本苗数和提高单株成穗率是增加每亩有效穗数的两个方面。主茎穗决定于基本苗的多少,有时弱苗也不能成穗,壮秧足苗才能达到相应数量的主茎穗。分蘖穗决定于分蘖成穗率,分蘖成穗率以该品种的分蘖特性、移栽叶龄、苗体壮弱以及栽培与气候条件有关,移栽时叶龄决定有效分蘖的起始节位,栽培与气候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分蘖发生的迟早和快慢,从而影响分蘖的有效性。增穗措施要下在有效分蘖期,在分蘖初期施肥增穗效果显著,过了分蘖高峰期施肥,增穗效果就不明显,分蘖期已过再进行施肥,几乎看不出对增穗的效果。因此,分蘖期的要求是促进早发和防止迟发,在积极促进早发的基础上,控制分蘖发生过多,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关系,达到足蘖壮株,为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3.长穗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壮秆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每穗粒 数的多少,既决定于每穗的分化颖花数,也受退化颖花数的影响。分化颖花数多是增加粒

有机水稻

有机水稻 (2010-04-28 08:09:43) 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有机水稻生产围绕以健全土壤培肥体系为基础,以推进水稻健身栽培为抓手,以实施农业综合防治为保障,实现作物稳定高产的总体策略。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对建立在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体系提出了挑战。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广泛重视,也促使人们将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定位在无公害、无污染的农副产品的生产上,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质量标准。有机食品概念下的有机农业便是这一趋势的必然反映。 选取环境好无污染的地方作为生产基地:选用专门生产单位培育的有机稻种;品种要合理布局.轮换种植,对防治病虫危害有很大作用;通过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通过配制营养土、苗床处理、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有机水稻健康生长。 稻谷收获时期对米质有影响,适时收获可获得较高的整精米率。因此,在保证水稻青秆活熟时。必须做到适时收获.才能获得优质的稻谷。 1有机水稻环境建设 1.1基地的选择 在进有机水稻生产规划时。基地选择是重中之重,这是有机生产的成功开始。席运官认为理论上能进行常规生产的田块就可进行有机生产,因为有机农业强调的是转换,要通过有机生产方法将常规系统转变为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这和绿色食品首先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同的。但是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选择有机食品基地时还是要考虑地块的周边环境问题。 研究认为有机水稻基地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六个方面圆,但根据目前国内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的情沙己来看。要完全做到这几点还有一定的难度,各地区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的选择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如江苏省溧水县共和乡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开发,是以该乡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为契机的。通过 平整土地、深翻、施堆肥等农田改造措施,形成了一片未曾有任何污染的处女地;上海农场有机水稻基地设立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濒临黄海,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宝应县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选择在该县范水镇运西的一个岛状的滩地上;上海市跃进农业管理总站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设在崇明岛西北部的由长江泥沙淤积而成,土质肥沃的滨海脱盐土的耕地上。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文章主要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的繁殖特点,同时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相辅助的高产量栽培方法,包含培植幼苗的提前准备、种子处置、培植幼苗、栽植幼苗、施肥管制等内容。 标签:机插水稻;生育特点;栽培技术 1 机插水稻生育特点 1.1 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后移 现在,使用机械插秧普遍在粳稻的种植上,拿种植的晚成熟的中粳稻或者中等时间成熟的中粳稻来说,因为受到稻秧的年龄以及腾茬的约束,和使用传统插秧技术一样的种类来说,机械插秧水稻的种植时间会晚十五天到二十天之间,导致水稻的成长时间变短,成长时间比传统种植的水稻减少了十到十五天。因为成长时间的变短,抽穗时间和成熟时间都会比传统的晚一些,所以使用机械插秧最好不要选择成长时间比较长的种类。 1.2 单株分蘖发生集中.群体高峰苗多 移栽后,机插秧苗在大田长出2.3张叶片后开始分蘖。其分叶势猛,茎蘖增长速度较快。机插秧苗I、Ⅱ位蘖不发生或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插秧苗,大田期Ⅲ、Ⅳ位蘖的发生率较低,V一Ⅶ位蘖的发生率大体在60%-90%。这几个蘖位分蘖发生率高,成穗率也较高,是高产栽培利用的主要蘖位。与常规栽培相比,机插水稻的够苗期、高峰苗期均提前1个叶龄左右,而且高峰苗数较多。机插水稻总体表现为:无效分蘖多,成穗数增加,成穗率降低。 1.3 个体生长量较小,穗形偏小 使用机械插秧的水稻每株秧苗一般都比传统种植的秧苗矮百分之十左右,叶片形状相应的也小。在进入拔节生长周期时,叶片明显比传统种植的秧苗小很多。伴随着叶片面积慢慢成长大,抽穗时间内单个叶片的大小以及全部叶片差不多都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水稻差不多。使用机械方式种植,在种植时,水稻种植的数量比传统方式的少很多,但是因为栽植的不是很深,便于秧苗生长根系以及分蘖,所以,机械种植的水稻从拔节期间到抽穗时全部的根系都生长的很快,但是它在强壮生长时间段根系面积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水稻差不多。使用机械种植水稻出现分蘖的时间比较晚,主要枝茎上的叶片和分蘖上的叶片数量相差很大,成长起来的分蘖一个枝茎上差不多有6片到9片,比传统种植的水稻少1到1.5张,其叶片主要生长模式:生长的个数少、穗形不大、并且在主茎上生长的和在分蘖上生长的穗形相差很大。 1.4 机插水稻草害严重

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年级 专业农学 层次 学号 17280220 学生姓名王媛媛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重要地位,水稻生产状况的好坏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栽培,施肥,科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水稻进行相应的措施,提出解决水稻生产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稻;产量;影响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rice yield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Rice is the main grain crop in China. I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quality of rice produc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rice yield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taken from cultivation, fertiliz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ice production. Key words:Rice; yield; influencing factors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 思考题: 1、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配方施肥: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的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 2、阐述合理和不合理施肥引起的效应。 合理: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质地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及减产。 第一章施肥原理 思考题: 1、解释概念:养分归还学说: 1. 原意: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地施加灰分。 2. 内涵:.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率:1. 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2. 内涵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 ②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③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面积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逐渐减少。 米氏学说:①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 ②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 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dx)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dy),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与现在的产量(y)之差成正比。

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2684967.html, 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技术 作者:张庆林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主要从分析水稻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并在理解其影响机制、了解其影响作用的基础上,针对水稻产量的保障和优化制定相应措施和实施相关技术。 [关键词]水稻;影响因素;保障技术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 1 绪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14年人口数量为13.68亿。作为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基 数的国家,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同样巨大的粮食需求量和消耗量。水稻作为全球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同时也是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保证其作物产量的持续增长而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和其影响运作机制进行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则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分析水稻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并在理解其影响机制、了解其影响作用的基础上,针对水稻产量的保障和优化制定相应措施和实施相关技术。 2 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 水稻作为一种原产于中国的农作物,其产量的高低离不开水、土、光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离不开栽培密度、施肥量与肥料配比、病虫害防治等人为因素的变化。 2.1 水稻产量的自然影响因素 2.1.1 光照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稻属于喜光型作物,其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对光照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光照条件充足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农作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地进行,促进有机物质的转化生成,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农作物体内的有机物化学能量,从而促使水稻更好地完成分蘖、拔节、抽穗、灌浆、结实等一系列生长过程。而在水稻的灌浆时期,稻粒内部的充实物中有大约90%是通过水稻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转化有机物质来完成的。水稻的单片叶片的光饱和强度在3-5万勒克斯左右,但其群体光饱和强度却可以随着叶片面积指数的增大而升高。此外,在充足的光合作用帮助水稻作物高效转化有机物质的同时,也帮助其体内生成各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促进根系位置对于土壤养分的吸收,通过保持水稻植株的健壮长势来保证其的稻粒产量与质量。 2.1.2 土壤岩性因素对于水稻产量的影响

目前水稻产量潜能和实际产量的差距

目前水稻产量潜能和实际产量的差距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可利用土地少,我国耕地面积仅有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仅相当世界人均耕3.75亩的37%。我国需要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安全是中国现在和将来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党和政府始终把提高粮食产品、保证粮食自给自足做为农业的首要问题来抓,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长期以来,水稻总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中历来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水稻生产如能大幅度增长,中国的粮食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水稻增产靠的是育种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育种技术难题,农业部在1996年启动实施了超级稻育种计划,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经过四期高产攻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1年我们水稻产量达到了700公斤,2004年,亩产达到800公斤,2011年在湖南隆回县百亩示范田测产结果达到926.6公斤,2014年10月10号,在湖南溆浦县红星村水百亩示范田,水稻实测产量达到1026.7公斤,从而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水稻制种领域的遥遥领先地位。

然而,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国水稻农民大面积种植的实际产量却和专家试验田的产量差距很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3年度我国稻谷播种面积3029.7万公顷,稻谷总产量20429万吨,平均单产6743公斤/公顷,即449.5公斤/亩。 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的第二、第三期超级稻,平均亩产在550-600公斤之间。与农业部对三期超级稻Y2的测产量926.6公斤,至少差距330多公斤。与四期超级稻差距430公斤,在安徽,农民大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摘要系统分析了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包括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健全农技队伍、继续加强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等,从而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粮食生产能力。 关键词水稻;产量;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随着水稻高产新品种(杂交新组合)的育成推广和栽培新技术的实施,水稻单产有了新的突破,改变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就杭嘉湖地区晚稻产量而言,20世纪90年代单产6 750~7 500kg/hm2,21世纪以来的7a,单产水平已跃升7 875~9 000kg/hm2。但在新品种的推广中,同区域、同品种,因种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单产差异往往十分明显。 1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 1.1自然因素 土、水、光、温、气是水稻生长中基本的生态环境因素。发生灾害性气候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范围上是区域性和阶段性的。例如:水稻生长期间三个生育敏感阶段受灾后的症状及危害性表现:①播种至育秧阶段的暴雨、低温、干旱,会发生烂种烂芽、青稞死苗,影响种植计划;如果补播又延误生产季节,导致晚稻营养生长量不足,造成产量基础差。②孕穗至扬花阶段的低温阴雨、高温,造成空壳率增加,产量水平下降。③灌浆至成熟阶段的暴风雨、秋旱和寒潮秋霜,有可能发生倒伏、青枯卷叶、灌浆不足,品质下降某阶段的突发性病虫害,有可能造成减产或绝收。 1.2人为因素 种子选用、肥料配比、播种时间、移栽密度和对自然因素中土、水、光、温、气的科学调节以及病虫灾害发生的防治,均由人为控制,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如2005年10月上中旬江、浙、沪稻区,晚稻五代褐稻虱大暴发造成了大面积减产,幅度至少在10%以上,还出现了部分绝收的田块。在这些绝收的田块中,又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征状:一种是防治不力造成虫灾后的绝收;另一种是防治过程用药过量造成药害后的绝收。究其原因:客观上受前期连续2次台风的影响,主观上因思想麻痹大意,对稻虱的危害缺乏正确的估计和科学的防治策略。就本县当年晚稻生产结果调查:在干窑镇新星村,一种粮户承包种植3hm2晚稻品种秀水09因褐稻虱的危害而绝收,血本无归;而隔河相望、相隔不到2km的西塘镇

如何计算施肥量

如何计算施肥量 采用以下步骤计算施肥量 第一步:确定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可采用平均单产法来确定。平均单产法是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其计算公式是: 目标产量=(1+递增率)×前3 年平均单产 一般粮食作物的递增率为10%左右为宜,露地蔬菜一般为20%左右,设施蔬菜为30%左右。 第二步:实现目标产量的养分总需求 通过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株养分的化学分析,测定各种作物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常见作物平均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即可获得作物需肥量。 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公斤)= 目标产量(公斤)×百公斤产量所需养分量 部分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的养分量(养分系数)

烤烟鲜叶 4.100.70 1.10 花生荚果 6.80 1.30 3.80 柑桔果实0.600.110.40 辣椒果实0.550.100.75 萝卜块根0.600.310.50 黄瓜果实0.400.350.55 马铃薯鲜块根0.500.20 1.06 白菜全株0.410.140.37 西瓜果实0.150.070.32 甘蔗茎0.190.070.30 西红柿果实0.450.500.56 苎麻纤维10.00-15.60 2.60-3.8013.60-19.40 大葱全株0.300.120.40 草莓果实0.400.100.45 第三步:计算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可以通过测定基础产量的方法估算: 通过基础产量估算:不施养分区作物所吸收的养分量作为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公斤)= 不施养分区农作物产量(公斤)×百公斤产量所需养分量/100第四步:测定肥料利用率 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利用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

关于水稻产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目录 摘要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问题的提出 3、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3.1相关分析—简单散点图 3.2多元回归分析—参数估计 3.3三种检验 3.3.1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 3.3.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3.3.3参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 4、多重共线性检验分析 5、自相关分析 6、模型的修正 6.1逐步修正法 关于水稻产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

本文的主要内目的是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运用了SPSS18,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最近18年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水稻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生猪存栏量和降水量四种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水稻产量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SPSS18 水稻产量多元回归线性分析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众所周知,很多偏远地方的人们仍然处在饥饿的边缘,水稻产量的提高首先可以很好的改善部分地区的粮食紧张问题,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水稻产量的提高有利于稳定粮食的价格。因此,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线性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量,这对于农业的科学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问题的提出 下面的表格给出了我国最近18年来水稻产量与影响和制约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的有关数据。 表1 18年来水稻产量和相关影响数据 水稻播种面积(万亩)化肥施用量(万 公斤) 生猪存栏量(万 口) 降水量 (10mm) 水稻总产量(万 公斤) 147.00 2.00 15.00 27.00 154.50 148.00 3.00 26.00 38.00 200.00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 思考题: 1、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配方施肥: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的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 2、阐述合理和不合理施肥引起的效应。 合理: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质地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及减产。 第一章施肥原理 思考题: 1、解释概念:养分归还学说: 1. 原意: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地施加灰分。 2. 内涵:.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率:1. 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2. 内涵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 ②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③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面积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逐渐减少。 米氏学说:①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 ②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 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dx)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dy),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与现在的产量(y)之差成正比。 6

有机水稻品种及栽培

有机稻品种及栽培 品种选择有机稻谷品种的选择,既要注重品种优质化、高产化,又要考虑栽培地气候和土壤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等,选择优质适应性强,产量比较高的品种,目前比较好的有机稻品种有:CY-6、97-1、豫5、日光、越光、3726等。 肥料运筹有机稻谷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不施化肥,只使用有机和生物肥料。基肥:每亩施酵素菌腐熟粪肥500公斤或酵素菌腐熟饼肥200公斤。追肥:在有机稻一生生长过程中,每亩地分五次喷施新宝佳合计4公升。在分蘖始盛期、搁田中期、促花期(叶齿余数3.5)、保花期(叶龄余数1.5)每亩各喷施新宝佳0.75公升,在始穗期每亩再喷施新宝佳1公升。 植保技术有机稻生长过程中,,要求不使用化学农药和激素,适当使用一些无污染的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病虫草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方面,注意选用抗虫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防止栽插密度过大而引发病虫害;科学施肥,防止施肥过多旺长恋青造成病虫害发生。当病虫害发生面积不大时,可用人工消灭;药物防治应用无污染的“三源”农药防治。 草害防治方面,注意提前泡田诱草,人工除草,使用的有机肥一定要腐熟,杜绝草源,同时要科学配置株行距,促其封行压草。 几点要求 首先要培育壮秧。育秧阶段一是要施足肥料,二是每亩落谷量控制在40公斤以下。 其次是适当提高移栽密度。试验证明,有机稻株具有株矮、叶淡、穗不足、产量低的特点。为争取足穗保产,有机稻在移栽时,要求做到增穴、增苗,保持足穗。要求有机稻移栽穴数比常规稻增加20%。 再就是建立苗情点,定期检查,准时在规定的生育期内喷施新宝佳。新宝佳喷施时间统一在下午四时以后进行,如果喷后6小时内遇雨,需重新喷施一次。喷孔要细,喷雾要均匀,浓度要适中。如果用弥雾南喷施,浓度掌握在30倍左右。 浅谈有机水稻生产 (来源:《垦殖与稻作》加入时间:2004年12月15日点击:207次)任福荣吴帆臧勇 太平农场从2000年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生产,到目前为止,有机食品水稻面积达0.27万h㎡,现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2003年,有机水稻收购价格较普通水稻高出0.30元/kg,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走上了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村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发展,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下面结合太平农场的实际,谈一谈有机水稻生产的有关问题。1.什么是有机水稻 谈到有机水稻,首先涉及一个名词,即什么是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国外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有机食品(含天然食品),也称生态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药、化肥、除莠剂、生物生长调节剂、食品添加剂以及转基因产品等)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环保安全型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制品调料等等。同样,有机水稻即是有机食品中的一员。2.为什么要生产有机水稻 生产有机水稻,是为适应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生产者提高价格的需求。2.1生活水平的提高呼唤健康食品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之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副产品、废弃物以及掠夺式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