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作业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作业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作业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问,它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9、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4、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15、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1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1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1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B

4、A

5、B

6、A

7、C

8、D

9、A

10、D 11、C 12、C 13、B 14、A 15、B 16、C 17、D 18、C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

系的意志关系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5、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0、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1、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1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政治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14、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

C、人们当家作主

D、分权制衡

1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16、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 )

A、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

B、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

C、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

D、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D

2、ABCD

3、CD

4、AB

5、ABCD

6、ABC

7、BCD

8、ABD

9、BC 10、ACD 11、AC 12、ABC 13、ABCD 14、ABD 15、CD 16、ABCD

三、辨析题

1.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这一看法是不正确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即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但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价格常常会偏离价值而与价值不一致;另一方面,由于价格变化又反过来会影响供求关系,使价格不会偏离价值太远,并使偏离的价格向价值回归。因此,从较长时间看,价格虽然有时高于有时低于价值,但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波动。这不但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价值规律得以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2、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生产者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入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入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4、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德国、俄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高出50%。从那时到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

(1)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资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格。但表面现象时,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等。劳动力价值的特点在于,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

(3)各国工资水平的差距,主要是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整个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因此,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2、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

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以及对策。

[答案要点]

(1)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从而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壁垒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

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3、[材料] 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却仍然存在着失业工人。据美国劳工部宣布,1992年5月份950万人失业,失业率达7、5%。

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答案要点]

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失业人数时多时少,但始终存在着失业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对人口过剩形成的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这必然造成两种对立的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社会上劳动力的供给在增多。两种趋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时间 D抽象劳动时间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是() A供求规律 B价值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3、马克思称“商品的惊险的跳跃”指的是() A商品转换为货币 B货币转换为商品 C使用价值转换为价值 D价值转换为使用价值4、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生产私有化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B价格和价值 C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D价值和交换价值 7、商品的最本质的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8、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A使用价值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10、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12、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15、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 C.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 D.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 1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 C.平均利润规律 D.竞争规律

2016马原答案第四章

习题题目总数:21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1待回答:0锁定:1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o使用价值 o价格 o交换价值 o价值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新价值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剩余劳动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o剩余价值学说 ?习题9(单选题)答题正确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o它具有计量单位 o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o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o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习题10(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十分重视产品质量,这是因为() o产品质量决定其经济效益 o质量好的产品都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o产品质量决定其产品价值大小 o质量好的产品有利于顺利实现其价值 ?习题11(单选题)答题正确

Unit 4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Unit 4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 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 3.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职能: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 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 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 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 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 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8.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价值规律在私有制经济中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

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 生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地发展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A.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 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按比 例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得 到实现的 B.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商 品生产者所产生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只要低于社会价值,他即使 按照其低于社会价值的个别价值出售商品,即低价竞售,也能 获得正常收益,因为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所以,商 品生产者为了降低其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以获取更多的经济 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进工作 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C.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个别商品生产者生 产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别。生产条件好的商品生 产者,劳动生产力较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在 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而有可能会发财致富。而那些生产条 件差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高 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可能亏本,甚至破 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引起商品 生产者的贫富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私有制商品经 济中,是经常发生的,屡见不鲜。 1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包括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A.价值规律理论 B.商品二因素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2、在马克思看来,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 A.金银构成的 B.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 D.使用价值构成的 3、“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的二重性是指()。 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7、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2010年真题)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2、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 (2010年真题)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答案】ACD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合法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3、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009年真题) A.4.2亿元 B. 3.5亿元 C. 3.3亿元 D. 2.4亿元 【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题干中给出商品价格总额24万亿,货币量为3亿元,所以可求出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年。根据题干,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24×10%=26.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为26.4/8=3.3次。所以,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基本知识点1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基本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久产生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资本积累: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后果:一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二是说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是部掠夺史。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及商品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者)与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和抽象劳动(生产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坐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后果: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一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四、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含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来源,除了自身的劳动力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A、B、D、E)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存在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是(A、E)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C、D)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E.社会劳动 4、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体现在(A、B、C、D) A、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B、它在价值决定上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会创造剩余价值 D、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E、它的价值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5、商品的价值量 (A、B、C、D) A、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C、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E、与劳动时间无关 6、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有 (A、B、C、D、E)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7、把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叫做不变资本,是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 (A、B) A、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B、价值量只发生转移 C、不转移价值

D、不被消费 E、不改变物质形态 8、可变资本是 (A、C) A、以劳动力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转移的资本 C、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D、实物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不变的那部分资本 E、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9、剩余价值率是(A、D、E)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 C、剩余价值与全部资本之比 D、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 E、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 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依靠(B、C)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D、延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E、提高劳动强度获得的 11、超额剩余价值(A、D) A、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是商品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会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E、超额剩余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2、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无人工厂”现象,那么(B、C、D) A、自动化的机器已经取代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B、“无人工厂”在本质上是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C、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为先进了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E、科技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13、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 A、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 B、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下降是一般趋势 C、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就是资本有机构成 D、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有机构成 E、资本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1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在c:v中(A、B) A、c的比重不断上升 B、v的比重不断下降 C、c和v按相同比例上升 D、c和v按相同的比例下降 E、v的比重不断上升

马原第四章(自己总结的)

第四章 4-1 1.社会制度的改变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时间:14世纪末—15世纪初 2)地点: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 3)途径: a)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b)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换而来 4)资本主义萌芽的形式(两种,对应上面两种途径):课本P139—140 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能够实现要求商品更大规模生产,满足世界市场扩大的需要)。 2)利用暴力手段进行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3)资本原始积累定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 的过程。P141 4)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间:西欧:15世纪后30年——16世纪高潮——19世纪初结束 5)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途径:P141-142 a)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b)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42 劳动价值论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P143 2)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6.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定义: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两个因素,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 2)二因素: a)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应的是人 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适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练习题(2017)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是 ( C )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资本主义再生产 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5.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 C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垄断 D.滞胀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D ) A.垄断完全排除竞争B.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只有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7.垄断时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A ) A.竞争目的不同 B.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C.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D.竞争范围相同 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C ) 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9.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 B ) A.制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D.协调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10.垄断利润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B )

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个专题测验参考 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计66分) 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使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3.凡是商品都有价值,商品价值量是根据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个别劳动时间(×)。 5.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无论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有独立的自主权,这说明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劳动就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6.生产资料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决定了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7.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是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8.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者对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是没有把握的(√)。 9.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和掠夺货币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主要途径(√)。 10.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使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11.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各种形式体力的总和(×)。 1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13.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获取利润最基本的方法(×)。 14.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被称为相对剩余价值(√)。 15.某资本家投资1000万元,获得50万元的利润后,将所有利润用于各种消费,从而把再生产出来的1000万元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再生产,这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 16.资本家把所赚取的利润的一部分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现了扩大再生产,从而能够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这就是资本积累(√)。 17.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 19.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具有虚伪性(√)。 2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资本主义民主的局限性将最终被克服(×)。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题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C) A.经济生活混乱 B.生产不足 C.生产相对过剩 D.生产绝对过剩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一个表现是(A) 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C) A.经济生活混乱 B.生产不足 C.生产相对过剩 D.生产绝对过剩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的一个表现是(B)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起源于(A)A.次贷危机 B.食品危机C.金融危机 D.货币危机 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的前提条件是(C)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4.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基本规律是(A)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 劳动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B)。 A.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略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抽象劳动的作用是(C)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9.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B) A.以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以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10.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D)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D.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1.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D)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生产的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 15.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因此(A) A.两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马原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 社会分工 B 机器的出现 C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D 货币的使用 2.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A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B 价值规律的根本要求 C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D 价值规律的社会作用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 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4.某个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了比同行业其他企业更先进的技术而多得的剩余价值是()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转移剩余价值 5.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 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 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6.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 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7.资本积聚() A 是通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 是通过把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实现的 C 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D 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8.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 A 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 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C 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 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9.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查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 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 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10.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11.资本周转速度() A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12.产业资本划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13.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C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D 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4.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 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15.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是() A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 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A 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C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 劳动力具有价值 2. 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 A 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案例分析 案例1:“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路和商业中心的大转移,原来贸易发达的地中海区域逐渐冷落,欧洲大西洋沿岸熙熙攘攘,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中心,从而刺激了这一地区的工业发展和资本繁殖。在多佛尔海峡两岸,英国和佛兰得尔的毛纺织业与呢绒业空前兴旺。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托马斯·莫尔身处英国“圈地运动”高潮时期,曾经亲眼目睹了“圈地运动”带给农民的灾难。他在自己的名著《乌托邦》的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的。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曾经有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写道:“首先,这个约翰·波米尔是个极有势力的人,自从他领有这个庄园,就用勒索强暴的方式占夺了上述您的苦难臣民的牧场,近来还用篱笆围了牧场连同其他土地,将之归人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其次,波米尔还强迫您的一些苦难臣民按照他的意愿接受其他地方的土地作为交换,那是比较坏的土地,土质和面积都不能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运用了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这对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俩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力为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后发达形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因此,剖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自然成为揭示资本之一本质的出发点。 首先,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大概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社会资本主义的观点这四个观点。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战后,银行信用体系膨胀,金融组织不再仅有商业银行,而且还有大量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进一步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金融资本,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股份公司进一步发展,

吸收的社会资本更多,企业组织管理更加严密,垄断资本可以用更少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进而垄断市场,榨取更多的利润。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新型公司异军突起。公司兼并之风此起彼伏,资本日益集中和垄断,跨部门跨行业的超级企业集团和巨型跨国公司联翩涌现。从某个方面来看,企业组织形式的这些变化,增强了垄断资本抵御风险、增殖自身的能力。 另外,实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属性,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失去了私有制度的支撑,资本主义的根基就会发生动摇,资本主义的大厦就会倾倒。因而,资产阶级从来就视私有制度为生命,视私有制为一切。然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命运是不以资本家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的存在以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为前提条件。恩格斯指出:“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社会的最高形态,生产社会化是其最基本特征,但是,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制形式在性质上是不能相容的。生产力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社会生产的计划性、有序性与之相适应。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产阶级的本性所决定,在生产力已经社会化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仍然是单一的纯粹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便使社会化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制度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并导致了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和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社会化生产力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提出了最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难点 1、劳动价值理论。 2、剩余价值理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教学,互动研讨式教学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小生产者两极分化的产物。它从一开始就以货币和生产资料的集聚为前提,它能够把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结起来组织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从而成功地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 其途径有:第一,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第二,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起源于把奴隶和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而是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所谓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利用暴力手段掠夺农民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案例)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随着资本积累进程的发展,资本关系从根本上改造了社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并使其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资本所创造的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推动着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成为资本关系自我扬弃的强大动力。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圣才出品】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概念题 1.资本原始积累(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研;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研;青岛大学2016年研;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研;宁波大学2013年研;广东财经大学2013年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研) 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①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②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2.商品经济(青岛大学2015年研;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研;南京大学2009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研) 答: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①存在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是商品经济的高级或发达形态。 3.商品(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 相关试题:

(1)商品的二因素(江苏大学2016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2)商品二重性(暨南大学2016年研) (3)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简答题,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研) (4)商品的价值(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研) 答: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②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4.交换价值(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研) 答: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劳动的二重性(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 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 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计66分) 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2.使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选择一项: ●对 ●错 3.凡是商品都有价值,商品价值量是根据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选择一项: ●对 ●错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个别劳动时间(×)。 选择一项: ●对 ●错 5.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无论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有独立的自主权,这说明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劳动就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选择一项: ●对 ●错 6.生产资料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决定了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选择一项: ●对 ●错 7.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是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选择一项: ●对 ●错 8.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者对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是没有把握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9.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和掠夺货币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主要途径(√)。选择一项: ●对 ●错

10.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使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选择一项: ●对 ●错 11.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各种形式体力的总和(×)。 选择一项: ●对 ●错 1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选择一项: ●对 ●错 13.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获取利润最基本的方法(×)。选择一项: ●对 ●错 14.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被称为相对剩余价值(√)。 选择一项: ●对 ●错

马原第四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B 5.D 6.C 7.B 8.B 9.C 10.A 11.B 12.C 13.A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A 21.D 22.A 23.B 24.D 25.A 26.D 27.C 28.D 29.A 30.C 31.D 32.C 33.A 34.B 35.A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BD 3.ACD 4.ABCD 5.ABCD 6.ACD 7.ABCD 8.ABCD 9.ABC 10.ACD 11.CD 12.BD 13.ABCD 14.BCD 15.ABC 16.ABCD 17.ABD 18.AB 19.BCD 20.ABCD 21.ABCD 22.ABD 23.BCD 24.CD 25.BCD 26.AD 27.BCD 28.AC 29.AB 30.BD 31.ABCD 32.ABCD 33.AB 34.ABCD 35.ABCD 36.ACD 37.ABCD 38.ABCD 三、分析题 1.(1)价值规律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但是,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因为首先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为了保持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往往会限制技术的扩散,严守经营秘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普遍改善,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配置。 市场经济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但价值规律自身局限性的存在,也说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它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了,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危机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中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加强。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