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NIIT教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嵌入式NIIT教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嵌入式NIIT教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嵌入式NIIT教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针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并结合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方向教学改革的实际经验,在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将NIIT教育模式引入软件人才培养过程,通过构建嵌入式NIIT课程体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软件研发能力。

关键词:嵌入式NIIT教育;MCLA;培养模式

1软件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方式已经由传统的作坊式逐步升级为工业化、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在这种工业化生产模式下,行业和企业对具备一定软件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软件项目经理等软件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目前的软件人才培养现状并不能满足这种社会需求。许多高校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与行业现实需求脱离,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掌握、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实践训练不足等,导致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开发需要。因此,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

印度的NIIT教育模式是目前公认的IT软件人才培养的成功典范。NIIT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研发能力。本文在探索NIIT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基础上,结合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通过构建嵌入式课程体系、有效组织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等途径进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对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探索NIIT教育模式,构建嵌入式课程体系

NIIT是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IIT)的简称,1981年开始在印度开展IT教育培训。NIIT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独特、先进、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学习使用主流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软件研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NIIT软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以软件订单项目为基础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开发能力培养方式,学生学习时就能参加软件订单和软件项目的设计和研发,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开发要求,并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1]。

在嵌入式NIIT教育模式的指导下,探索构建适合软件行业要求的课程体系,是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业界对IT人才的需求,NIIT课程体系主要分为Java方向和.NET两个方向,以培养学生具有数据库开发能力、J2EE开发能力、.NET开发能力、COM+组件开发能力和移动开发能力的软件工程师为目标。学生通过阶段性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软件开发的主流软件和技术。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最新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1.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系统的儿童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论基础,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幼教事业发展特点和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英语水平和电脑应用水平以及艺术修养,能在幼托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管理工作及从事学前阶段初步研究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懂得学前教育法律法规的高等适用型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 1.熟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我国教育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2.掌握较为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较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掌握艺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的知识;掌握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的知识;掌握手工、图案、绘画、环境创设的知识;掌握幼儿体育、幼儿保育学、卫生学的知识; 3. 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学前教育和保育必备的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各种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技能和一定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园务管理技能; 3.具有从事幼儿双语(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英语)英语教学的技能; 4.具有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的技能; 5.具有初步从事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技能; (二)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公布较集中的岗位是: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研究人员;其他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咨询服务、产

2. 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全日制三年,实行2.25+0.75 招生对象:参加当年高考并达到所在省大专高职最低录取控制线。 3.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课程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课程设置进行模块化处理,共分为A、B、C、D、E、S五大模块,即A-公共基础课模块、B-专业基础课模块、C-专业核心课模块、D-职业拓展课模块、E-公共选修课模块、S-实践教学课程模块。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 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汇编 一、研究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是基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整理出来的。此次总结性评估是对电大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价,客观地鉴定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 评估目的是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教学模式、完善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 使其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总结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电大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方向发展。试点是要探索、总结出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所以把试点对电大发展的作用和效果作为核心指标。 评估核心是检查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已基本形成。评估重点: 即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及相应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建设的成果。与中期评估相比,评估观测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从对试点的认识到试点对电大总体发展的促进; 从试点教学条件的创建到条件的完善和应用; 从试点规章制度建立到实施情况检测和经验推广; 从教学、管理形式的变化到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确立; 从重视质量保证措施到试点教育最终质量和效果的核查。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描述和理论框架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本框架和实践模型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

典型案例1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一 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是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积淀,一直在成长,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学科式培养等种种弊端,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目标 本专业以开放的办学思路,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理实一体,德技双馨,校企共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特征,体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强化”策略序化课程,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之上保证“五阶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全面带动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实施过程 (一)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流程 本专业注重健全过程监控,积极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乃至家长的调研、走访、座谈和制度试行等,完善适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管制度,特别是在非毕业综合实习阶段的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体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实际工作一致性的教学监控制度、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素质教育制度等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设计流程说明: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2.针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 3.制定初步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并进行行业专家论证; 4.依据会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教学内容; 5.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 6.校企共同全面、全员、全程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 与实施,并考核评价。 图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图 (二)调研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分布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期,广泛的社会调研十分必要。进行实地调研时,本专业直接深入到企业与被访者接触,当面提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小组座谈会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的专业教师开座谈会,积极征求各位专家对专业教学标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的内容涉及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 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 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

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 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就在下面哦,各位,看看下面的相关案例,相信对你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1999年湖南怀化学院建立了教育系,从XX年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XX年教育系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经过14年的探索,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省内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动态,找准切入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师基本功和教师特长。 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反映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学习、主体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学研究,多次重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近年来先后多次讨论、修订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改进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现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能力课程模块体系,由最初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块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模块改革为“大学公共能力课程、学前专业能力课程、儿童教育发展能力课程”的集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课程模块体系,在本课程体系中,力求优化智能结构,做到文、理、艺渗透,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专业特色。强调适应经济和

社会发展,我们确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学前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21世纪,能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实践动手能力强,有特长而又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专门人才。 在方案实践中,我们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摆脱了传统教育的一味的系统化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实施教育素质和文化素质并重;教育教学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并重;在课程结构上文、理、艺、英并重普修;实现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科技素质教育活动。 培养方案中,实践活动课程总学时635课时,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6∶4。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即具有实现代幼儿教师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综合加特长的骨干教师,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职业特质。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学前教育教学和学前教育研究两个专业方向,突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涵盖三个阶段的教育实习、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劳动实践、专业实践等五个部分,总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系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胜任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专职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社区幼儿教育服务人员、各类儿童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 (二)知识结构 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3.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相关知识; 4.具备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基本技能。 (三)能力结构 1.具备较扎实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良好的教师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2. 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教学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3. 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行为的基本能力; 4.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具备幼儿科技、社会、文化等各项活动的操作能力与组织、指导及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素质,健康的审美观点和艺术表演能力; 6.掌握体育锻炼常识和生理保健、心理咨询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素质结构 1.学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2.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能为人师表; 3.学生应该具备学习与科研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具备幼儿科技、社会、文化等各项活动的操作能力与组织、指导及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素质; 4.学生应积极加强体育锻炼,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 5.能够将自己的知识、素质、能力转化为学前教育特长而具备竞争取胜的职业素质。 三、学制:三年 四、毕业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2746234.html,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宋彦儒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第36期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各行业对行业应用软件需求也相应地有所增长,因此对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上涨趋势。高校作为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如何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就成为各高校及需解决的问题。该文在分析了 国内软件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软件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6-10521-02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l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ONG Yan-ru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Campus,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in all Industry and life, application software, therefore the demand for software talent shows rising trend. 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how to train a qualified social needs of applied software talents has become a problem needed to solve for al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model and the objectives of software talent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 training model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各行业对适用于本行业的应用软件的需求量也骤步的 增多,这也就相应的提高了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我国也已把软件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 产业。为了使我国的软件产业走上了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来国务院颁发了一系列相 关政策重点扶持发展软件产业。但当前我国的软件产业与美国和印度等软件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行业管理方面的因素外,软件专业应用型人才以及具备 软件工程管理能力的人才的缺乏也是重要因素。高校作为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培 养的结果将对整个国家的软件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将对高校如何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进行分析并得出人才培养模式与方式。 1 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统筹推进活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成果总结 一、研究的背景 高技能人才短缺,在我国具有普遍性 , 幼儿教育行业也处于高技能人才短缺状态。这是因为,一是幼儿教育行业中的传统类型——幼儿园(公办和民办)随着时代变化、信息快捷传递,意识到当前家长对子女智力开发、个性培养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较比以往更加强烈,对学前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而原有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家长所需有一定差距;二是学前教育行业中的新型机构——胎教培训、亲子园、幼儿个性化培训(智力、情商开发)等早期教育机构,不属于学历教育范畴,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小,以短期培训为主,舆论风险很小、盈利模式清晰、赚取利润的空间大,加之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逐步进入婚育期,这些“独生子女父母”在相对优越环境中长大,他们更加重视婴幼儿的培养和教育,并舍得花钱,由此更催生了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在目前状态下,国内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幼儿园对新时代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进入中国市场急速成长并且加速扩张的各类国际幼教品牌工作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具备国际素养的管理和教学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专业师资匮乏以及稳定的人才管理机制,使学前教育在胎教、 0-3岁、 3-6 岁各市场阶段都体现了不同程度的“求贤若渴”问题。 正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课题,促使高职院校在不断地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探索更好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工作目标。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工作中,我们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出发,通过对目标分解、课程设置与内容改革、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条件建设、校企合作机制等等问题研究与实践,我们力图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学前人才培养现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能力培养水平为主线,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研究过程 从04 年起,我们围绕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在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满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形成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全程开放的、一凭多证的、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的有效工作机制,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开展了人才培养理论研讨

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学前教育领域的教育、保育、研究及管理等岗位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主要如下: 1.初始岗位: 幼儿园教师 2.相近岗位:各类幼教机构的教育、保育和研究工作者 3.发展岗位:幼儿园园长、幼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四、学制:五年 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培养方案及资格证书要求 (一)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

(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培养方案框架

(三)证书要求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六、专业主干课程介绍 1. 学前卫生学(64学时/4学分) 此课程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卫生保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从事幼儿卫生保健实际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幼儿人体特点及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对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检测评价;学会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用餐、睡眠盥洗、锻炼等环节进行指导和管理;初步具备幼儿常见病的识别预防技能和幼儿意外伤害急救的基本技能;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奠定基础。 2. 学前心理学(64学时/4学分) 此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发展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课程内容包括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四方面的知识。 3. 学前教育学(72学时/4学分) 此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备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实践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各年龄段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托幼机构、家庭与社区;幼儿教师等方面的知识。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1001班郎芳儿1005100120 内容摘要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学校、学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就是重视我国现在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缺陷改革对策 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人类社会除自然界自有物质外, 其余都是人类创造的。人类的创造力关系世界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向, 人才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实证资料表明: 人才盛则国盛, 人才乏则国弱, 人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具有增值和转换功能的高等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关键方式和手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把半成品的大学生准人才转化为人才输送到社会。在其过程中经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些许变化, 造就合格的或是不合格的人才产品。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激进发展,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 激进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缺陷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两大本质性缺陷, 教育忽视人才的本质概念,过多关注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0, 忽视学生组织和运用知识等能力的培养, 忽视人的心智( 思维) 的启迪, 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 一) 教育方式有碍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与人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人类历史发展表明: 伟大人物的 成功总是发扬个性的结果, 个性的发扬是人成功的 保障。充分发挥优势才更容易使人 取得卓越的成就, 而优势的发挥依赖个性的发 扬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采取的是按部就班、正统的 教育方式, 尤为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各级教育按照 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进入大学阶段, 一方面, 长期的基础教育已扼杀了学 生个性的发扬, 学生按照教育设计好的渠道前进, 他 们已习惯于苦读圣贤书成才。另一方面, 我们的 高等教育依然传习前期教育方式, 难以给学生发扬 个性的空间与环境。如对知识探究, 授课老师就是 标准, 已有成果就是权威, 不允许或者说潜在遏制学 生提出疑问。种种条框制度, 把学生限定在狭隘的 范围内, 不允许学生做出格的事情。各种成绩评 定标准、人才选拔标准的指挥棒都倾向于分 数。 ( 二) 忽视专业外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学习 成功学之父卡耐基认为,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 15%靠专业知识, 85% 的要靠有效沟通、人际交往等 各种能力。在高度社会化的时代, 人类社会的各项 活动都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的, 85% 对于 一个人的成功尤为重要。我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是按照通专结合的复合 型人才目标培养人才, 强调学生/ 宽口径、强基 础0。[ 5] (P140- 144) 这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基础的培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 一、专业名称 软件技术 二、专业代码 610205 三、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四、入学要求条件 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五、学制 三年 六、就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软件开发、维护与销售的企业及需要信息化管理、维护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Java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网站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支持与系统维护等工作,本专业相应的就业岗位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就业岗位能力描述表

七、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以软件行业为主,以软件技术一线相关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软件开发等核心专业知识,具备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维护与推广等核心职业能力,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素质要求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自然科学素质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等方面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精神和现代文明意识。 (3)业务素质要求 ①专业知识 ●理解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能力 ●数据库设计能力 ●开发工具使用能力 ●规范化编程能力 ●软件测试和故障诊断能力 ●技术文档管理能力 ②职业能力 ●具有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具有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能力 ●具有数据库设计与维护能力 ●具有正确书写软件文档的能力 ●具有阅读和设计软件测试用例的能力 (4)身心素质要求 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有坚定的意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并有终身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勇于创新的信心和愿望等基本素质。 八、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生可以考取的职业相关证书如表2所示: 表2 职业相关证书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

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最新资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高职教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1.1专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其会朝着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管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会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合格、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专业时,社会生产的一线专家都会参与进来。 1.2技术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范围十分广泛,单从人才培养的类型看,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负责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往往会走向社会的生产、管理第一线,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技术”,培养出来的人才会通过专业的技能知识和科学技术进行社会生产。 1.3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性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创新的教育形式,其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根据社会需求,针对性培养职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实用型人才。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更高、职业道德更好、创新能力更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定位于高层次、实用性、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跟职业发展相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开发必须建立在对职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步入社会后,必须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环境,快速融入岗位,如果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企业花费时间、精力进行职业培训,这就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是失败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还需要培养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专科课程的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时,首先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并且要对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开设一个新专业必须保证该专业在今后最少四年内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同时还要对专业的宽窄情况进行分析,避免专业面过宽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需求,或者专业面过窄存在就业风险。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重点突出专业能力,同时要注重专业教育的完善性。一般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几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时,也好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的培养,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2.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技术性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这些项目,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和仿真性,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2.4构建良好的教师团队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美版)

学前教育(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号040102(国家) 0905(学校)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专业人才、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家庭教育的指导人员、在社区从事学前教育及社会服务的具有宽适应性、实用性与专业性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得到学前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开发,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备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健康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爱心、耐心、细心等优良品质,能够为人师表。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情绪稳定,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掌握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6.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动态,具备知识更新能力;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幼儿园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7.掌握基本的婴幼儿身心保健知识,能够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婴幼儿成长进行科学指导,具备从事育婴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8.掌握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具备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能够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学制为四年 三、授于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名称:育婴师,营养保健师,幼儿教师,幼儿舞蹈教师,幼儿英语教师,蒙特梭利教育教师,早教开发教师等相关等级证书。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对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软件学院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继续加强师资力量,学院企业相结合,强化英语能力和软性技能的培养”的方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加快速地满足企业大量软件人才需求。 关键词: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软件企业 软件产业已经被列入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在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软件技术人员来完成软件设计,实现,维护与管理,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技术改造等,而软件学院可以培养出大量相应的新人以缓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然而近些年在软件行业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随着各大高校的连年扩招,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更是日益增加,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企业期盼的人才,事实是大量的毕业生被闲置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不能及时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然而所有的用人企业几乎无一不在高喊“缺人!”。造成这一怪现象的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一、剖析传统教育的陈规陋习 第一,不关心市场需求,闭门造车。软件学院就像是一个“加工厂”,而毕业生就是“工厂”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的好坏除了本身质量,还要看市场需求,目前大多数软件学院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虽然了解软件企业急需人才,但却没注意到软件企业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才,为了升学率的提高,软件学院大多

把目标放在了培养研究型人才上,课程设置也是为学生继续深造而准备,鼓励学生考上研究生,殊不知每所高校每一届充其量也就考上30%,而其他70%则要面向社会,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却不能满足软件企业的要求,说他们没有学历显然不对,他们也经历了四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说他们没有能力,当然也不对,他们是最具有潜力的人才,只是因为软件学院的培养方向的偏差,而被做成一了碗“夹生饭”,多么可惜。 第二,教学过程缺少业务专家参与。可以说,一个真正好的应用软件,不是在软件人员和业务专家的紧密配合下完成的,就是业务专家自己完成的,而这一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一些软件的开发顶多是业务专家的适当参与,这样做出来的应用软件基本上都达不到其预期的应用效果,学生在软件学院培养学习时期,更是接触不到相关的业务,以至毕业后不能很快的投入到软件开发上来。 第三,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全面。目前虽然不那么提倡全才培养,倡导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是在人才培养时不要面面俱到,粗不求精,而是要一专多能,即某一方面的能力要很专业很突出,但是某些院校就只解理了这一方面,忽略了“多能”,他们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处事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漠不关心,而这些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软件人才不可缺少的。 二、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 软件人才的培养应以国家社会需求为目标,强调面向应用,充分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本文在论述地方学院应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精深的“技术+特色+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表明,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务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关键词:地方院校;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优化 地方学院大多数是近几年由专科合并升格为本科的高等学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育人如同植树。树只有根深,才能杆粗叶茂,人只有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文化艺术修养等通识知识(如同树的根系),才能高素质,造其无限发展之势:树只有干粗,才能木秀,人只有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如同粗壮的树干),才能强能力,撑起高耸凌云之志;树只有冠茂,才能荫多,人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像茂盛的树枝),才能有特长,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此,仿照树型结构提出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培养具有广博通识知识、宽厚学科基础知识、精深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实质上就是综合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本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个性健康发展的宗旨,按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既要按照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来优化,又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优势,以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二是从整体优化的全局出发,从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入手,来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结构的科学理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使德育与智育教育,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期与假期、校内与校外学习有机融合,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四是在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上设专业方向,增加选修课,因材施教,创造富有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1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 实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通识教育,筑建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文化艺术修养知识、国际交流知识、体育军事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优化通识课程平台。改变以往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品德与法律、形

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早期教育 (二)专业代码:670101K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 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早期儿童教育以及社区和家庭教育需要,具有良好师德与科学人文素质,掌握系统的早期教育理论、科学的婴幼儿养护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等相关服务部门,能够从事婴幼儿保育和教育、早期教育行政管理、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等工作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职业素养 ·373·

二○一八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 具有欣赏生命的奇迹,遵循生命的轨迹,尊爱生命个体的职业精神;以儿童为本,拥有爱心、童心、耐心、细心,认同早期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3)文化素质 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包括观察和评价婴幼儿发展;对0-3岁婴幼儿实施科学保育;创设婴幼儿安全健康、可探索环境;设计和组织早期教养活动。具备初步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早期教育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反思、学习、实践研究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4)身心素质 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富有爱心、责任心,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2.知识 (1)具有一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了解早期教育发展现状,熟悉我国早期教育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 (3)掌握0-6岁婴幼儿卫生与保健的知识与方法; (4)掌握0-6岁婴幼儿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5)掌握0-3岁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知识; (6)掌握0-3岁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的相关知识; (7)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研究0-3 岁婴幼儿的基本方法; (8)掌握0-3岁婴幼儿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 3.能力 (1)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具备一定的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具有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基本艺术素养和审美表现能力,具备通过艺术手段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技巧和能力; (3)具有对0-3岁婴幼儿开展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教育与指导能力; (4)具有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设计和实施亲子活动的能力; (5)具有利用和设计游戏环境、支持和引导0-3 岁婴幼儿的游戏行为的能力; (6)具有面向家庭、社区开展多种婴幼儿亲子活动、个别指导的能力; (7)具有亲子园筹建、规划与管理的能力; (8)具有沟通和合作、反思和专业发展的能力; (9)具备自我反思与继续学习的能力。 六、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3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