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校本管理研究

第二章 校本管理研究
第二章 校本管理研究

第二章校本管理研究

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些学者认为,学校管理是指?学校领导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学校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施加影响,并最终实现学校目标的过程。?⑴加强学校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创建学校特色,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借鉴西方国家的学校管理经验,人们开始提出?校本管理?的改革思路,并在一些学校进行实践。但是,传统学校管理存在较多弊端,这些弊端将在一定时期内阻碍着管理改革的深化。如何实施校本管理,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校长进行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不懈努力。要把校本管理纳入校本研究的重要范畴,使校本管理的改革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政策依据,注重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论证,强调对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校本管理既是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实现校本研究的前提和保障。

一、校本管理概述

校本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小学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我国的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按照学校自愿参与的原则,实施校本管理的改革实验。至1999年,全美已有33个州数千个学区在实验某种形式的校本管理。在我国大陆,校本管理还是一个较新鲜的名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管理逐渐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和思考的问题。目前,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校教育实践工作者正在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校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校本管理(School―Based―Management)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澳大利亚建立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学校管理模式的努力。?⑵在澳大利亚,校本管理的雏形是设立董事会。?南澳大利亚和首都直辖区先后于1972年和1976年建立起新的学校管理体制:每个学校设立董事会;董事会由校长、社区成员、教师代表、家长和市民联谊会代表及学生(在中学)组成;董事会有权决定学校的教育政策和经费开支、评估校舍设备和仪器的需求情况,等等。校本管理作为一种学校管理模式,由此从理想变成了现实。?⑶

此后,校本管理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提法,如?学校的现场管理?、?以学校范围为本的管理?、?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分权管理?、?校本财务预算?、?学校改进过程?、?校本课程发展?、?管理分权?、?参与决策?、?学校董事会制度?、?校长负责制?等等,这说明校本管理像教育学的其他许多概念一样,暂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定义。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黄葳博士在其编著的《校本管理研究丛书》中罗列了几位国外教育管理学专家的主要观点。(见表3--1)

表3—1 校本管理的几种观点

如表3--1所示,尽管这些观点的表述或侧重点不同,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相同的:一是学校自主发展和责任承担的决策权属于学校,即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二是学校决

策者应该对决策的贯彻及其结果负责;三是校长、教职员、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据此,校本管理可以理解为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一是学校是办学主体,学校办学的决策权应下放给学校;二是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来确定的,而不是上级或外部强加的;三是学校成员参与决策和管理是有效地实现学校目标的基本途径,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社区成员组成参与管理和决策的组织;四是学校决策者对自己的决策及其执行负责任。⑷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刘宝存博士在给校本管理下定义时认为,?顾名思义,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创办出更有效的学校。?⑸

校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研究由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等问题。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校本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将学校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学校,学校拥有应有的管理权限和发展空间,能够按照学校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教育资源的分配、学校财务的预决算、课程的设置、学校人事的决策以及学校的发展规划等。校本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成员等。校本管理是管理主体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运用多种管理策略实行的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承担责任过程。

(二)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校本,就是学校本位。学校相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是管理主体,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管理,涉及教育行政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问题。校本管理意味着学校作为独立法人实体,拥有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充分办学自主权。?⑹长期以来,中小学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有人称之为外控式管理或集权制管理),学校自身缺乏管理的自主权,学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制约。?学校仅仅是运作游离于学校之外的中心权威所赋予的标准化的教育任务的工具,整齐划一的外在监督与检查常常被作为用来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唯一动力,以至于许多学校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即使有也似乎被视为是不重要的,

以至于学校的教育理想在教职员工的心目中是模糊不清的。?⑺因此,我们发现各中小学校大同小异,学校缺乏特色,学校管理缺乏创新就不足为怪了。

校本管理注重自主决策、自主管理,学校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实施校本管理,首先必须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管理。?一个学校理念的运作代表了一个群体共享的学校的期望、信念和价值,它引导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所有学校成员的奋斗方向,这种组织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和绩效产生着巨大的影响。?⑻我们认为,校本管理体现了人本理念、校本理念、服务理念、经营理念和创新理念等先进的管理理念。

1、人本理念。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学校的人、财、物、事等,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校本管理的管理主体是人,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成员等。因此,以人为本应该是校本管理最基本的理念之一。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关注人的潜能的展现、个性的张扬、主体人格的自由发展。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⑼校本管理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校长是实施校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一个有现代管理意识的校长应该善于营造一种激励学校师生员工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的生动活泼的组织文化,不断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师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这种组织文化必将激励学校成员同甘共苦,敢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不畏工作的艰辛,努力达成学校所有成员共享的学校理念、形成合力,从而推动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

2、校本理念。

传统的学校管理是外控式管理,集权制管理是其基本理念。在集权的严格控制下,学校很少有决策权,学校的任何工作都要请示上级部门或者严格按上级的指示办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校本管理以管理权限下放为基础,以校为本是其另一基本理念。在校本管理体制下,学校拥有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权限,同时要对决策的执行、管理的绩效、发展的现状负责。这样学校管理的?责、权、利?是统一的,学校应该也必须及时有效地解决所发生的事件,应该认真地谋划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当然,管理权限下放并不是无限制增大学校或某个人的权力,校本管理应该是一种民主管理。

校本管理必须坚持以校为本,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所设置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能,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3、服务理念。

教育是一种服务性行业,政府、社会办学,学校、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他们是服务者;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学生家长送自己的子弟来学校求学,他们是消费者。从这一层面来讲,它有着与其他服务行业相同的基本特征,学生及其家长是教育消费者,也就是普通服务行业所说的?上帝?,学校、教师就是服务生,其基本职责是为了满足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的需求。

但教育又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业,学校、教师提供的服务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使用的是无形的?精神产品?。学校的服务理念更应突出,因为学校、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大多是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未成年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校本管理必须体现教育的服务理念。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学校以足够的管理权限,主动为学校提供各种优质服务,要给予学校发展所必须的人、财、物以及政策的支持,要从政策层面上确保校长?姓教不姓钱?。作为学校,除了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组织文化,让教职员工成为校本管理的主体,主动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外,还要为教职员工提供多种优质服务,使教职员工既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又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吃苦耐劳、努力工作,真正视校为家、爱生如子。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本质上也是一种服务,即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4、经营理念。

不少人把教育视消费部门,政府的教育投入在较短时段内很难看到较明显的效益。这样政府不愿意较大幅度为教育增加资金投入,各经济实体、各企事业单位也不敢投资教育。殊不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也是一种产业,虽然不能将教育产业化,但完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借助于市场运作模式来经营教育。教育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有投入,就有产出;有付出,就有回报;有投资,就有利润,这完全符合经济规律。

其实,有的学校管理已开始悄悄地借鉴市场运作的经营理念。在我国不少大中城市,如上海、北京、广东、江浙一带等发达地区的学校以及不少省示范性高中,积极探索的?名校办民校?的发展模式,都借用了市场经营的理念。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指出:?除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围。?这就是说教育既是一种服务,也存在着贸易关系(义务教育除外)。教育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服务就有质量优劣之分,学生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子弟享受优质教育服务,也应该向学校交纳一定数量的服务费。作为学校就应该提供与之相称的教育资源。作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校长经营学校的意识,引领学校的发展。这样既可以加强教育的行风建设、治理教育?三乱?、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可以集中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来办教育,为?穷国办大教育?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是一项?双赢?的事业,何乐而不为呢?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妨为学校发展提供合法而必要的办学机制和政策支撑,放手让校长们大胆去经营学校,让企业家们投资教育。投资教育是造福子孙的基础性工程,这样可以解决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的尴尬局面,同时也是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

5、创新理念。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管理也需要创新,校本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本身就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因此更需要创新。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学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特点是单一的、明确的、清晰的。因而学校成员可以根据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因循守旧,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结果是学校管理很少创新,千校一面。与之相对应,校本管理由于管理权限下放,决策自主,学校管理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学校无法在单一的管理模式下生存,管理创新势必成为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里的范式可以理解为一种公认的变革,这种变革不应当是细微末节的和谨小慎微的,它应是富于时代性和革命性的,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的创新’也就是‘管理的革命’。?⑽校本管理就是要打破千校一面的局面,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创新学校管理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等。

(三)校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校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校本管理也是一种民主管理的方式。校本管理的核心是权力下放,是分权。权力下放(分权)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将办学自主权和学校管理权下放到学校,同时也包括学校把管理权下放到各处室、各年级和全体教师,这就要求坚持民主性原则,让学校、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坚持民主性原则,就是要彻底改革集权制管理模式,它有助于提高学校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职工代表大会是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形式,学生代表大会、团员代表大会是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形式。

2、自主性原则。

自主与他主相对。校本管理要求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挖掘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人。坚持自主性原则有助于增强学校成员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促进每个成员努力工作并自我发展。

3、全员性原则。

校本管理要求全员参与,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成员参与决策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认同感和决策执行的有效性,有助于强化学校成员对学校的忠诚度并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在校本管理中,人人都有管理的权力和义务。

4、公平性原则。

在校本管理切忌厚此薄彼,一定要坚持公平性原则,在管理任何部门、任何事业、任何人时,要一视同仁,要坚持对事不对人,要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保持管理的公平公正,才能做到以理服人,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5、协作性原则。

学校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员工、学生等都是构成这个系统的重要要素,都是校本管理的主体,这些管理主体间必须坚持协作性原则,这样有助于培养学校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有助于形成管理合力,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凝聚力,从而确保校本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取得实效。

(四)校本管理的目标

?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管理就是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好学校人、财、物的管理。可以说,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校本管理的终极目标。

?在传统的外部控制管理中,学校的教育目标被认为是简单的和统一的,教育环境几乎被看做是固定不变的,学校缺乏改革的愿望,教育管理趋向于标准化和稳定性。但在校本管理中,基于学校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学校教育目标被看作是多元的,教育环境被认为是复杂的和变化的。?⑾具体来说,研究校本管理、探讨学校管理改革应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提高校本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受教育体制、教学条件、学校领导的管理意识和水平、教师的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校本管理是学校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举措,校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高校本管理水平是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2.优化校本管理过程。

怎样才能提高校本管理的水平呢?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除了受管理者的意识和管理水平的制约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强管理过程的监控。管理过程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各环节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做好各环节的工作,处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优化管理的全过程,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目标。优化校本管理过程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3.增强校本管理实效。

校本管理最大的特点是确立了学校、教师管理主体的地位,管理主体通过共同决策,可以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水平,高水平的决策是增强校本管理实效的基础。校本管理强调对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全体师生的主动参与,注重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因此,实施校本管理能够增强学校管理的实效。

4.形成校本管理特色。

从校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学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来确

定的。校本管理坚持以校为本,必须考虑各自学校的不同情况和具体问题。没有学校的管理特色,就无所谓?校本?,管理就失去了针对性,学校就失去了个性。

二、校本管理的内容

校本管理是对传统学校管理的变革。根据学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当前学校管理的现状,我们认为校本管理主要包含校本德育管理、校本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管理和校本后勤管理等内容。

(一)校本德育管理

中小学校的德育是指有目的地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促使其实现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和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的过程。德育目的是使人适应社会和满足社会的需求。传统德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德育目标倒挂,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小朋友要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而大学生则要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德育内容泛化,缺乏针对性,体现不了地区间、学校间、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三是德育主体错位,忽视了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德育过程外铄,过分注重利用理论灌输和行为训练。这样造成了中小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也就不足为怪了。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要落实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必须改革学校德育管理,实施以校为本的德育管理。校本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德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调控,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学校管理活动。校本德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这是学校德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学生既是德育对象,也是德育主体。没有学生主体,就谈不上以学生为本和以校为本。传统德育往往注重学生作为德育对象在德育管理中的被动接受,多以说教、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主动性和个性,没有顾及德育主体的感受。因此当前学校德育改革应该从落实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入手,了解学生

的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德育体验,让学生参与德育的全过程;要构建一个学生自主评价的机制,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2、确立校本德育目标。?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⑿在确立校本德育目标时,要将总目标转化为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具有年龄梯度的具体目标。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研究员提出的具体做法是: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年级目标,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校本德育目标要在总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学校特色、年级差异和学生个体特点。

案例3—1 某校高一年级校本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了解改革开放政策,懂得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当前政治生活的两个基本点,增强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初步树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目的;关心时事,关心祖国前途,能主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初步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较完整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懂得文明交往的礼节,并付诸实践;初步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增强劳动观念,珍惜劳动成果。主动参加草坪、菜地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和健康的异性同学关系。

3、设计和推行校本德育课程。德育是塑造人的道德文化生命的过程,需要通过课程方式,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校本文化。要实现校本德育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校本德育课程为载体。校本德育课程的设计要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充分挖掘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湖南省炎陵县一中,根据该县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陵寝之地,德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了校本德育课程《炎帝文化》,作为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措施。

4、优化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学生内部道德环境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

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只有优化德育过程,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的德育实效。

怎样才能优化德育过程呢?首先,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级是学校开展德育的主阵地,通过校本培训引导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以此带动全体教师德育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第二,要拓宽德育途径,德育内容要向校外、向社区拓展,多元的、形式多样的德育途径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的兴趣;要结合当前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第三,要创新德育活动,德育只有深入到学生实际中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如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一些公益事业,使学生在一个近似于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这样德育活动就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第四、注重德育过程中外铄与内化的统一,外铄是指从外部输入的教育,是理论灌输和行为训练,学生反复识记某些道德规则、纪律条文,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以至养成习惯;内化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把社会的道德要转化为自身内部需要的动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追求道德,这样,道德对人就不仅是一种限制、约束,而且也是一种需要,一种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德育过程的外铄与内化是对立统一的,外铄是内化的起点,内化是外铄的深化和提升。

(二)校本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抓好校本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般认为,学校教学的管理主体是校长、教务主任和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则是管理的对象。从传统意义上讲,教学管理就是校长和教务主任的职责和专利。但在校本教学管理中,除校长、教务主任必须作为管理主体以外,教师和学生也是管理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直接执行者和参与者,他们参与校本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直接影响管理过程与管理效能,只有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质量。学生家长虽然不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但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消费者,是学校教育服务的对象,是?上帝?,让家长参与校本教学管理,引进监督机制,能增加学校教学工作的透明度,取得社会广泛的支持,家长也应该成为管理主体。因此,校本教学管理的主体应该包括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成员。

校本教学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学常规的管理。任何改革都不能排斥常规。从理论上讲,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试等几个环节。在当前的学校教学管理中,有诸多不完整的地方,丧失了一些应该做的属于常规的工作。比如对学生的辅导,按理说,辅导学生是一项再常规不过的工作了,但是有些教师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等工作完成了,就没有事情可做了。椐调查,有的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很难得到教师的一次辅导,有的教师只热衷于极少数几个优秀学生或与家长关系较好的学生,有的学校和教师甚至把辅导学生异化成了有赏服务(即家教),完全把辅导学生从教学常规中分离开来了,这与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怎样备课、怎样做好教学设计,怎样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作业布置的质与量、作业批改的时间与方式,考试的形式与评价方式等等问题都需要加强管理与指导,都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将教学常规管理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别是要把新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校本教学管理中去。

2、对教师队伍和教学过程的管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一个精明、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往往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放在学校管理的首位。教师的管理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如教师队伍的选聘、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师工作热情的激励、教师绩效的评价以及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在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中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管理的潜在动力,使教师把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内在需求,从而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行自我管理。

3、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前提,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是校本教学管理的首要重要任务和落着点。要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是落实生本理念,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策略。要认真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重在激励、发展和诊断的学生评价方式。

4、对图书、实验、多媒体设备等的管理。图书、实验、多媒体是学校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是校本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图书的购置要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要按照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购置图书,克服图书陈旧、更新步伐慢的现象。实验室的管理要

严格遵循有关管理条例,满足教学的要求,服务于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要科学保管好设备,要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要克服把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当作一种摆设的现象。

(三)校本教研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不再是大学专家教授们的专利,已逐步成为许多中小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校本教研已经成为加强学校教育科研,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校本教研直接指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其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第一线的教育者积极参与。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管理,有利于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克服教学与教研?两张皮?的现象,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1、加强教科室、教研组的建设。学校教科室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是校本教研的职能部门。要选聘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强的教科室主任,设置专业水平较强的专(兼)职教研员,配足各种硬件设施和各种教育科研书籍等资料。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单位,是教学问题生成的源地,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场所。传统的学科教研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收效甚微。这就要求加强教科室和教研组的建设,认真做好教学研究的管理。

2、制定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要逐步完善常规教研管理制度,设立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创设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教研激励制度,构建教研工作的保障制度。以制度引导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工作。

3、组织校本教研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至今,校本教研还没有成功的经验供学校学习,即使有些成功的尝试,但也不能照搬照抄,只能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研模式。因此,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广泛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把教研制度转化为教研行动。教科室和教研组要认真抓好整个教研过程的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任务的落实、活动的安排、工作的评价与总结等。

4、建立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如何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特别是让骨干教师(包括特级教师、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等)的作用,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校本教研,使教师处于一

种研究者的状态,就必须有一种激励教师发展的机制。?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⒀

(四)校本后勤管理

后勤工作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物质保障。校本后勤管理的内容包括后勤队伍的管理、财产财务的管理、物质环境的管理、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师生生活基本条件的管理、基建项目的管理等等。

后勤管理也必须贯彻?以校为本?的原则,基于学校实际,满足师生的需要,促进学校的发展。后勤管理要坚持制度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按制度办事。如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并将财务预决算向学校职代会报告,把好财务关;建立物资采购、验收、发放制度,坚持从拟订采购计划——定价——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销——核算等各环节按制度办事。要适应新的形势进行后勤管理改革,探索诸如后勤社会化的改革。

三、校本管理的实施

?校本管理是西方国家学校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但各国在具体实践上又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强调校本预算(如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有的强调校本决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有的强调社会参与(如澳大利亚、美国),有的强调学校领导方式的变革(如澳大利亚);有的强调校本培训(如英国、美国);有的强调信息共享(如加拿大)。?⒁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校本管理的措施存在差异,这反映了不同国家文化传统的差异。

学校管理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主题。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

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校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增强学校管理的自主权,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实效。

(一)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

校本管理是为了改变传统的集权制管理,针对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而提出来的,校本管理是与权力下放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育行政部门的简政放权是推行校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保障,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简政放权,校本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我国,学校管理的权限为什么高度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呢?首先,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央集权制管理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借鉴了政府部门的集权制管理模式,形成了对学校管理的惯性,教育行政部门较少想到过要放权。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的不放心。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不大相信基层学校的管理能力,担心学校会滥用手中的权力,因此不敢放权。第三,简政放权必然削减一部分人的权力,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担心放权以后就会降低自己的权威,因此不愿意放权。

当学校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管理能力不强的时候,集权制(外控式)管理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一些地方的教育已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教师素质、学校管理水平拥有相当的水平,推行校本管理的时机日趋成熟,简政放权已完全可行。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简政放权的重要意义,必须把学校管理权限回归学校,尊重学校的自主管理权力,否则就会阻碍学校教育的发展。还管理权限给学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可以说,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现在不存在是否需要简政放权,而应该思索如何简政放权。简政放权后,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思索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增强对基层学校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如何加强调控,确保校本管理实践坚持正确的方向。

(二)建立校本管理制度

一所规范的学校必然是各种规章制度相当完善的学校,学校管理离不开制度的建设。校本管理制度是提高校本管理实效的重要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水平及办学特色。校本管

理制度的建立就是要让制度说话,实行制度管理,要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形成制度,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学校的近、中、长期规划、师德建设、教学、教研、教改、财务公开、结构工资、各种奖励条例等等。

有专家认为⒂:建立健全以校本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关键是要形成现代学校法人制度、现代学校产权制度和现代学校自组织制度三大管理制度。现代学校法人制度,即要保障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可以独立承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可以享受的独立办学权,独立从事教育教学行为。现代学校产权制度,即要承认学校是独立的财产主体,拥有独立的学校产权,包括物权(如教学楼)、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学校声誉等。现代学校自组织制度,主要包括学校自主、社会与教职工参与和共同决策、学校领导权力制衡与绩效责任制等。这些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切实转变管理职能,需要学校加强管理改革的力度。

案例3— 2 上海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框架⒃(有删减)1、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目标

①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教育制度创新,构建开放型、多层次、多规格、多模式、多样化、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基础教育新体系。

②激发学校活力,调动学校校长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以校为本”落实到“以教师为本”,最终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新世纪的人才。

③构建学校与社会、家庭联手的多渠道、立体式教育网络,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源,使学校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

④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新时代的教育家。

2、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要点

①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为学生发展服务”,用制度来确保“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的确立与延续,确立科学的学校理念、办学目标,并运用优质高效的管理体系保障理念与目标的实现。

②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运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明确的工作、价值、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全员、全程实施学校管理,形成完整、闭合、互动的校内管理流程。

③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科学的教育资产管理和师资资源管理体系;培育教育的资源市场,运用社区和社会的力量,为学校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强化对学校的监督、检测、考评机制。

3、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行动纲领

①建立试验区和试验学校。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试验区,选择一批有条件、有能力的学校作为现代学校制度试验校,公开招聘校长,给予他们宽松的外部环境和相当的自主权,让这些校长自主进行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实践现代学校制度下的学校建设与发展。

现代学校制度试验区(校)的设定应采取自愿申请、批准授权、自主实践、社会监督的方式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试验区(校)可采取社区、学校申请,并提出现代学校制度试验规划,经规划论证、评估和授权后,可获准成为试点实验。

②明确现代学校制度试验校(区)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现代学校制度试验校(区)的权力:决定学校发展方向与途径,制定学校章程与发展规划;自行聘任学校校长和教职员工;掌握与支配学校经费;争取与筹集教育拨款以外的专项教育经费、教育服务成本费及对学校的教育捐助;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地区特点开发与开设学校课程,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决定学校规模,根据政策法规规定招收学生;以及其他应赋予的权力。

现代学校制度试验校(区)的义务:承担现代学校制度试验任务;公开校务,定期向师生、社区、家长报告学校发展规划和教改计划的实施情况;接受财务审计和资产效益评估;授权期满接受全面评估;接受家长、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质询;其他法规规定应承担的义务及授权协议所规定承担的义务。

现代学校制度试验校的责任:完成现代学校制度试验目标和任务,完成授权协议所规定的任务,办出学校特色,出高水平校长、高水平教师及个性充分发展有特色的学生。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现代学校管理的制度、程序、规范、机制方面出技术、出标准、出经验;在现代学校课程和教育活动方面出知识、出技术、出标准、出经验;以及其他有关的法人法律责任。

③引入社会资源,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学校、家庭、社区的综合教育能力。

学校面对的社会资源是丰富的、多元的,学校应根据发展需要,有目的地引入各类社会资源。如可以邀请社会人士、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加入学校领导决策机构,拓宽学校发展的决策视野;吸引社会资金注入学校,提高学校的发展能力;吸收管理科学的最新成果,改善学校的管理水平;吸纳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有技能的学生家长、

社区志愿者等,充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力量;运用博物馆、图书馆等各类社会教学资源,使学校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

试验区(校)应实行教育服务承诺制,并把服务对象和社会资源引入学校的监督程序,如建立家长委员会、实行校务公开、建立社区评议制、举办校际联谊会等。

(三)优化校本管理队伍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反思当前学校管理的现状,存在不少?经验型管理、专制型管理?的现象,中小学校长队伍参差不齐,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必须不断优化校本管理队伍,才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首先,必须大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现在,校长专业化已经成为校长队伍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一些发达地区的校长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不少校长已成为了专家型校长。但也有不少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的中小学校长只能说是充当管家婆的角色,他们能协助国家、政府看管好学校的人、财、物,不出什么纰漏、不出安全事故就不错了。因此,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管理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

其次,要不断提高专职管理人员的素质。虽然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成员都是校本管理主体,但作为校本管理还应该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和一支专职管理队伍,像教务处、政教处(学生科)、教科室、总务处、团委、年级组等都是校本管理的直接执行部门,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主任)、班主任是校本管理队伍的骨干成员。这些人员既要做好管理工作,又要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工作比较繁杂,影响他们的管理水平。另外,管理队伍中的一些同志可能存在管理观念落后,自身素质不高,管理能力较低,管理方法简单等问题。因此,优化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校本管理队伍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基础。

再次,要唤醒全体师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校管理中,教师与学生一直被认为是管理对象,他们把自己也定位成被管理者角色。教师只知道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更是必须服从学校和教师的严格管理。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管理的自主意识,更不可能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变成了单纯的?自上而下的管束?。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是国家的、社会的;但从根本上讲,学校应该属于教师和学生的,学校应成为师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学校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项最基本的组成要素,相应地学校也就离不开师生的自我管理。学校要提升师生参与校本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使师生明确参与校本管理既是自身的权力,也是自身的义务。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和机制,确立师生管理主体的地位,赋予师生相应的管理权力与义务,发挥师生参与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好校本培训,提高师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改变师生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

(四)探索校本管理方式

学校应该认真地分析与思考,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学校如何实施校本管理;在教育行政部门分权、授权以后,学校管理者如何行使管理权限;从学校层面来讲,也存在着学校行政领导分权、授权于师生以及师生又如何用权的问题。因此,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管理改革目标,积极探索校本管理的有效方式。

由于校本管理最早是在西方国家实施的,他们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案例3--3是西方国家校本管理的几种模式。

案例3--3:西方国家校本管理的模式简介⒄

(1)行政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校长决策。

这种校本管理的目标是增加校长在财政、人事和课程领域的决策权。它类似于我国的校长负责制。它的倡导者认为行政控制可以充分地利用资源,并可直接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学生身上。为完成这一任务,校长需要非正式地向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代表咨询,但决定权还在校长。学校董事会的建立就是为了给校长提供咨询。现实中,实行这种模式的学校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

(2)专业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教师决策。

教师被称做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控制模式的目标是更好地运用其知识进行关键决策,诸如在预算、课程,有

时包括人事方面。这种模式的基本假设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专业人员拥有作出决策的相关知识,他们参与决策的全过程可以提高他们执行决策的信心和责任感。教师参与决策的校本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3)社区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家长、社区成员决策。

这种校本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家长的需要。这—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学校课程应该直接反映家长和社区的价值与偏好。校长和教师并不一定能够代表家长和社区的利益,如果家长和社区掌握学校课程、预算、人事等方面的决策权,就可以提高学校的适应性。这主要是从学校内部来讲的;从学校外部来说,学生家长有更多的选择学校的权利。

(4)平衡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家长和教师共同决策。

这种校本管理模式试图实行社区控制模式和专业人民控制模式的双重目标。其目标是: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作好关键决策,同样也依赖家长和社区的力量。与纯粹的社区控制模式不同,这种模式认为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时候。教师是愿意对家长及社区的需要作出反应的。这一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无论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都有权在预算、课程和人事等方面作决策。为了保证这种模式的实行,在学校委员会中应注意教职工、家长及社区代表成员之间的平衡。

以上4种模式各有优缺点。①行政控制模式的效率比较高,但教师、社区成员的参与比较少,因而很难调动这些成员的积极性。②专业控制模式发挥了教师等专业人员的专业作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帮助、但如果没有行政管理,学校工作就会陷于混乱。③社区成员控制模式也可以说是市场导向模式,它重视社区、学生及其家长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但人才培养不是短期的行为,应着眼于长远,所以仅仅考虑社区或市场的需要也是不够的。④平衡控制模式试图把专业人员控制和社区控制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不把校长吸收进来,也不能保证学校管理参与的平衡,因为校长毕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的关键人物。

近年来,在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在借鉴西方国家校本管理经验的同时,一些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管理的改革,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1、董事会管理。

校本管理意味着学校作为办学主体,享有办学自主权,其内涵是使学校成为独立的法人,既是学校产业的所有者,又是学校的管理者。学校法人独立化的关键是建立董事会并确立其法律地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及责任分工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及责任分工 为使该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更有序、更严谨、更科学,保证课题从立项申报到具体实施,直至结题,都进一步规范化,做到有计划、高质量。 现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一、课题小组成员:课题负责人:徐自华 研究成员:张银耿、王志宏、冒婧馨、张明珠、宋春秀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管理要求 (一)课题组的管理 1.课题负责人必须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对每一个研究阶段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部署,做到定时定人。 2.每次课题组活动要事先通知,有计划、有目的,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注意积累资料。课题组人员因课题活动需要外出,需事先征得领导同意,以不影响正常工作为前题。 3.课题组成员不得无故缺席,确有特殊情况者需向课题组负责人请假。事后主动向课题组负责人了解活动内容及工作要求。 4.课题组成员如因调离本单位、病假、工作性质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参与课题研究,校领导或课题组负责人有权选派合适人选来继续完成原有的研究项目或任务。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每位参与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必须主动学习与该课题相关的理论

书籍及刊物,做好学习摘要工作,并及时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分享住处资源。 2.每位参与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必须以实事示是、一丝不苟地精神对数据要反复核对,确保无误,有错即改。不得捏造数据,一经发现,取消参与研究的资格。 3.研究过程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反映,经课题研究组成员一起分析、商讨解决对策。 4.课题组负责人要定期、主动向领导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按时上交研究进程和研究材料。 5.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可请校领导、或其他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指导,帮助研究深入化、科学化。 (三)、研究成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课题负责人要对科研成果全面负责,防止研究成果中有抄袭现象,必须坚持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引用句群、章节时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员职责 (一)课题组负责人职责 1.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部署研究各阶段的研究任务,落实研究方案。 2.每次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记录,注重详实的资料积累。 3.根据研究步骤,如期递交阶段性研究报告及结题研究报告,接受论证指导与评价。

校本教研制度(最全版)

校本教研制度 (最全版) 审核人: 编制人: 制定日期:年月日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的能力,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市教育局印发的《合肥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规划》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理念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

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

最新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XX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改进和加强科研工作,促进我校所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现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如下: 一、课题申报制度 1、学校教研组根据县或县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的课题研究规划和课题指南,结合本校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学的实际,确定课题的主要内容。 2、申报课题的课题组或个人可根据学校确定的研究方向选题立项,也可根据实际自行拟定课题申报。但提出申请立项的课题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申报的研究课题有研究的价值;(2)课题的研究方案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3)申报的课题必须具备主客观研究条件;(4)申报的课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以及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课题的申报人应为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原则上每项课题只能有一名主持人。课题主持人所负责的立项课题在未结题前不得申报新的立项课题。 4、课题主持者在对申报课题的研究价值、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进行详细论证和设计的基础上填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交学校或上级教研机构存档。 5、课题研究应根据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研究方法、步骤切实可行。 二、课题审批立项制度 1、学校主管校长或教研组要对课题组或个人申报的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和初评,并向上级推荐立项课题。立项批准后,交一份相关资料由教研组存档。 2、参加国家级或省级课题研究的子课题,需由总课题组提供通知书,交学校确认后纳入共管课题进行管理。

3、课题立项变更申报。经批准立项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作重大调整或终止研究的,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同意后,做出继续研究、重新立项或终止立项的审批意见。否则,研究的课题不予鉴定结题。所批准的课题其课题承担人连续六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毫无研究进展,经督促仍无研究进展的,视为自动终止课题研究,将公布予以取消。 三、课题组长工作制度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课题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和每学期阶段性研究方案(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布置各课题组成员完成自己的阶段性计划。 2、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组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3、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4、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 5、及时向学校教导处及上级有关课题管理机构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6、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开展中期研讨课评议及学术交流活动,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并及时进行评议和记载,使学校科研工作在教学中落实,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成果在总结中推广。 四、课题组工作制度 1、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汇总研究成果。 2、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把课题研究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幼儿园校本研修管理制度

幼儿园校本研修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制度: 1、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幼儿园校本研修 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成立幼儿园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长为园长,成员包括园务主任、 总务主任,本学期由园务主任具体负责主持日常教研活动。 3、每学期开学前由园长组织领导小组成员,根据《纲要》《指南》精 神以及师训工作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存在的、及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商量确立研修重点和目标,由具体负责人制定计划(计划包括研修专题和必须学习的教学理论著作,每个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时间)并带领全体教师按照计划有序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校本教研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学期能够帮助第一线的 教师解决一至二个实际问题,同时必须对教师的专业化业务水平提高有帮助。 5、每次活动前有计划、有准备;当本次活动结束前,要求组织者按 教研计划将下一次的学习内容和讨论的重点问题交给大家,并在活动结束后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师办公室,便于教师自学准备。 6、每学期教师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反思自己 的教学行为,要求每学期至少有一篇实践篇和理论篇的学习体会或专题。 二、保障制度

1、根据计划安排学习校本研修,为保证每一个教师能按时参与活动, 期初由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排出进教室换班的安排表,如人员不够,协调安排后勤人员进班代课。切实做到人员和时间的保证。2、幼儿园设立校本教研奖励制度,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的学习与实践交流。 3、教师准时参加活动,不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参加活动的必须事先请 假,得到园长同意。个人因素请假影响全勤。 三、考核奖励制度 1、要求每位教师每次活动前根据计划具体安排的教研内容事先认真做 好准备,在本子上写好发言提纲或者自己寻找到的相关学习资料,做好发言准备。同时,认真记录活动内容。每学期期中和期末上交二次,由园长带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根据本子上的学习记录情况进行评分,评出一、二、三等奖,评分情况与教师的年度考核与奖金挂钩。 2、活动中,要求每位教师积极投入,认真倾听,踊跃发言,大胆表露 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学术、团结的教研气氛。每次活动后,园长对本成员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打分,并在每月的日常考核成绩中加以体现,与结构工资挂钩。 3、对主动承担外出学习,进行交流主讲、实践交流的教师,根据其主 讲实践交流的范围予以相关层次的奖励。 4、将教工学习、实践、培训的态度和质量列入教工年度考核和职称考 核的评价范围之中。 四、资料积累

校本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项目}

学校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资源库的意义 1.收集、整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 收集、整理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试题、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 2.在学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在本校内,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 二、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是整个资源库建设的核心,资源设置要完全符合“综合化”要求。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1.资源的获取途径: (1)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一部分优秀的资源。 (2)一线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在学校资源建设过程中,各校要特别注重由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并将本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及时通过学校网络进行共享,这样既能提高

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又能促使学校的教学资源贴近本校的教学实际。 2.资源库分类 (1)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试题等素材)以课为单元,按年级、科目、资源具体内容等分类。 (2)文本资料:是指个人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心得体会等。 三、资源库建设团队 1、成员组成: 组长:闫德玲 副组长:刘立江马学芳 成员1(年级组组长):曹雪宁殷惠玲周英霞沈红玉任素丽周亚莉 成员2:各科目教师 成员3:教研室人员 技术人员:康永喜施磊 2、责任分工: 组长及副组长:对资源库的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全面负责总体规划及建设方案的审定,制定政策形成的激励机制,进行工作指导和监督。

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为了使我组开展课题科研工作更有序、更严谨、更科学,保证课题从立项申报到具体实施,直至结题,都进一步规范化,做到有计划、高质量。我组将从课题申报、人员组成、研究过程实施等几方面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具体如下:一、成立课题小组: 课题负责人:惠芳 组员:李双飞仇高峰兰阿玲董娟妮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课题组的管理 1.课题负责人必须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对每一个研究阶段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部署,做到定时定人。 2.课题组成员不得无故缺席,确有特殊情况者需向课题组负责人请假。事后主动向课题组负责人了解活动内容及工作要求。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每位参与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必须主动学习与该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及刊物,做好学习摘要工作,并及时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分享住处资源。

2.每位参与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必须以实事示是、一丝不苟地精神对数据要反复核对,确保无误,有错即改 3.研究过程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反映,经课题研究组成员一起分析、商讨解决对策。 (三)研究成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课题负责人要对科研成果全面负责,防止研究成果中有抄袭现象,必须坚持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引用句群、章节时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 三、各人员岗位职责 (一)课题组负责人职责 1.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部署研究各阶段的研究任务,落实研究方案。 2.每次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记录,注重详实的资料积累。 3.根据研究步骤,如期递交阶段性研究报告及结题研究报告,接受论证指导与评价。 (二)课题组成员职责 1.明确各自在课题研究中的分工,完成负责人布置的研究任务,并与其他成员团结协助,资源共享。

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 为全面贯彻新课标精神,切实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校本教研理念 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二、校本教研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 三、校本研究组织: 1、成立以熊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2、设立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教研小组和备课小组,各设立学科教研组长一人,组织开展各项校本教研工作。 四、校本教研时间: 1、固定时间: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并上报学校,在例会上通过。 2、分散时间:各平行班级教师或学科组老师在教学前后空闲时间

进行教学交流、切磋或研究探讨。 五、校本教研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资源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六、校本教研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校本教研制度,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一课三上,三课一评”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实际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校本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1、备课制度 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熟悉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制定出教学计划、进度、措施和所教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超前一周备好课,做到没备课不上课。②认真抓好集体备课,要改变过去抄教案、单纯罗列知识点的备课方式,实行分单元分章节的“集智式”备课,做到课前会课和课后议课。③教师分单元分章节备课要求:做到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突出教学策略,讲究学习方法,关注双边互动与生成预设,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好三维目标。主备教师要集中力量备得精,备得好,辅助备教师也要各抒己见,做到课前会课,修改后形成共案,课后议课,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对于有平行班级但无对口教师或一人教多个班级和年级的教师,课程量大,备课科目或年级多,备课可稍简略些。④教导处加强对备课的过程管理和督查力度,要重点检查备课质量。 2、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从实际出发,以校为本实事求是推进课改、切实加强校本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校教师特点和总体情况,为促进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较快提升教研师技,集团体智慧,增己之所不能,特制定本制度如下: ①各备课组每学期要制订好备课计划,组织教师按计划开展集体备

课题研究管理规章制度.pdf

课题研究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我校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引导广大数学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使课题研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切实搞好我校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实验 研究工作,现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请各位教师 认真贯彻执行。 一、工作思路 以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二、总体要求 数学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 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课题组成员要积极成为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 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推进课题实验。 三、具体制度 1、组织者积极参与制度。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 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2、课题实验专题研讨制度。课题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 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

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 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3、课题组教师示范制度。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上1次公开课,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依托“典 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4、课题实验工作学期小结制度。课题组成员要坚持写教学反思 或教学札记,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 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作准备。 5、家校联系制度。为了使课题研究中好的理念、好的设计让每 一个家长都知晓、认可,进而引导家长支持和参与,使学校教育和家 庭教育形成合力。实验年级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普及性培训,同时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直接参 与听课、评课活动,利用家长的覆盖面宽的优势,为课题实验特别是 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帮助。 6、校际协作交流制度。要积极参加各级教改研究和交流活动, 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 期举行课改研究与交流活动。 7、经费保障制度。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 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8、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按《教师量化考核 办法》通过对课题实验实施情况的综合考核,根据学校的考核制度, 视情况予以奖励。 9、课题档案制度 类别序号档文件材料名称保管期限依据性材料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校本教研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实。 二、基本目标:一是为了学校,即以改进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在学校中,即在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自己来解决,由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校逐步适应新课程;三是基于学校,即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及适时邀请上级领导或专家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高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职责:(一)校级领导主要职责: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与教研组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上好自身的公开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每学期至少1 节),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二)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主要职责: 1、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 2、学校教导处负责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三)教研组主要职责: 1、组织好组内教师的听、评课活动,特别要组织好“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讨工作。 2、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3、根据教研组实际确定教研组的核心工作。 (四)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职责: 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校内外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2、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开展教学研究,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成果,积极撰写教学经验论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大全模板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 大全

旅游景区规章制度大全 前言 为了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 增加经济效益, 培养企业文化, 创新企业风格, 增强企业凝聚力, 依据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之有关规定, 结合重渡沟风景区的工作实践和现状, 特对原有工作制度加以重新拟定、修改和完善。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此番拟定的”管理规范”将作为本公司的内部规章, 以”从严治区, 划清职责, 自戒自律, 赏罚分明”为原则。力求条款合理, 操作简便, 管理规范, 有章可循。经过规范化管理, 使公司干部职工, 从个人到集体形成与公司”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 同心同德, 荣辱与共”的企业风格, 形成”自尊自强、自勉自励、务实创新、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新的道德时尚。以制度来提高员工素质, 规范员工行为, 指导员工操作, 调控员工心态, 力求公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企业精神

发展方针: 拉大框架, 完善设施, 强化管理, 改革创新, 打造品牌。奋斗目标: 建一流班子, 带一流队伍, 搞一流服务, 创一流业绩。 团队风格: 自尊自强, 敢为人先, 务实创新, 爱岗敬业, 荣辱与共, 团结奋进。 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游客, 为了游客一切, 为了一切游客。 工作准则: 旅游无小事, 事事必认真。 第一章机构设置 一、总经理办公室( 总办) 二、财务部

三、接待部 四、营销部 五、市场部 六、票务部 七、水上运动娱乐中心 八、建设部 第二章员工守则 第一条: 遵法制 学习理解并模范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争当一名好员工。 第二条: 爱集体 和本企业荣辱与共, 关心本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和经济情况, 努力钻研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牢固树立”团队”、”竞创”、”协作”、”责任”的企业精神。 第三条: 听指挥 服从领导指挥, 不折不扣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一切任务。要依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坚决支持、热情帮助领导开展工作。 第四条: 守纪律 不迟到, 不早退, 出满勤, 干满点。上班时间不串岗, 不办私事, 不饮酒, 不在禁烟区吸烟, 不私拿或损坏公物。不私设灶具自制饮食, 不做有损团结的事。

校本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校本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江西金溪二中唐卫华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存的在的问题,论述建设校本资源库的紧迫性,详细介绍了校本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阐述了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校本资源库网络 专家指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个关键是:一、建设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二、培养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技术的师资;三、建成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现在全国已建成了很多通用资源库象浙大网络、K12、清华同方等,但到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较难适应学校的需要。

下面,本人将就“校本资源库”的建设的一些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教育资源库存在的问题 教育界有这样一些观点:互联网上的资源是无限的,把校园网开放,让学生到广阔的互联网上去探索、去学习。如果静下心来到网上研究一番,你就会发现:互联网的资源中,有无限的垃圾,无限的“死亡”信息和重复信息;把这样一个“无限的资源”直接交给老师和学生,恐怕是“弊大于利”。 当前商业化资源库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一昧错误追求教学课件资源的容量,内容缺乏操作性与实践性,量大为王深深地影响着这些商家,是各大资源库的一块通病,动则上百g的容量;在"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量大繁杂的资源堆中选择并组合适合学校本身,适合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相统一的新式教学,而不是一味追求资源的容量,这是现存资源建设不容回避的棘手问题!很多课件资源不具人性化、个性化、交互性、创造性,如果直接加以利用会使教师教学思维受到限制。许多资源的建设者并非实地教育工作者,偏向IT行业风格,没有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教师感觉利用教学资源学习费时费力,查找信息困难,没有指导,没有交互,更不能与教师自有的教学风格相统一;最后各家资源库产品互不兼容,从而导致了资源的利用非常不便,大大地降底了资

(完整版)校级课题管理制度

校级课题管理制度 桥东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1、为加强和完善学校教科研课题的管理,使课题研究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较好地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促进作用,落实“科研兴校”和“质量强校”策略,特制订本管理办法,以便试行。 2、凡有条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均可按本办法规定申报或承担校级以上研究课题。 二、组织领导 学校教科室在校长室领导下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指导、监督、协调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分别由校长任组长。 2、课题组长负责本组教研理论的学习和课题的管理工作。 3、校长室每学期对该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进行二次检查评估,每学年举行一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 4、课题组长负责本组课题研究业务指导,每学期初要制订工作计划,期终写好工作总结,并报校长室备案。 三、选题原则

1、课题的确定应遵循超前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等原则。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针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围绕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管理、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验研究。 2、教师选题应根据本人的基础和已有的条件,力所能及,应先选择那些范围较小的,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易出成果的课题,应尽量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 3、从学校科研规划课题或学校承担的区(市)、市、省级课题的子课题必选题研究;少数由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下达课题,指令有关青年教师进行研究。 4、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或学年必须确定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四.课题申报 1、每一申报人在同一时间内一般不得申报两项研究课题。 2、每个课题原则上由一人负责承担,课题较大可成立课题组,设课题组长一人,负责研究工作。 五、课题立项 1、校级课题申报立项: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的意见,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

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l、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

旅游景区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0214527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适合专业:旅游管理 总学时数: 54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得与任务 《旅游景区管理》就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得一门专业选修课,专业性较强就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得专业素养得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运营得基本规律与管理方法,初步具备旅游管理工作要求得理论素养与操作技能。初步掌握旅游景区管理得各方面知识框架,包括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管理、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管理、旅游景区形象管理、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旅游景区战略及项目策划管理。 二、理论教学得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区管理得含义、历史及发展趋势、基本内容与方法,了解旅游景区管理得知识框架,了解旅游景区战略及项目策划管理;理解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管理、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管理、、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掌握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旅游景区形象管理。 该实践教学得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旅游景区资源、发展进行评价分析,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得能力。实训环节多在室外进行,实践考核计入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 教学目得与要求:了解旅游景区得基本概念、分类体系以及不同类型景区得发展现状与 经营管理特征,了解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得体制模式;理解景区经营管理得基本内容、途径与手 段;掌握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得基本理论,全面认识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得过程与方法。通过本 章学习使学生对景区管理有全面、大致得了解。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管理得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得体制与模式及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得概念、条件、类型及特征;旅游景区得构成要素概述;旅游景区系 统;旅游景区得发展变化。 第二章旅游景区得区位选择与布局分区 教学目得与要求:了解景区区位选择得方法与景区布局模式得内容;掌握影晌景区区位 选择得因素及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了解景区区位选择与功能分区得相关实践。掌握 影晌景区区位选择得因素及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重点:景区区位选择得因素;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难点: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得区位选择;旅游景区得布局;旅游景区功能分区。 第三章旅游景区得组织管理 教学目得与要求:掌握旅游景区组织、景区组织结构与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得概念;熟悉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组织结构设计方法;学会旅游景区《员工手册》得制定。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原理;旅游景区组织结构。 教学难点:旅游景区组织; 旅游景区组织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原理;旅游景区组织结构;旅游景区《员工手册》得制定。 第四章旅游景区得形象策划 教学目得与要求:本章通过对旅游景区形象得概念理解、景区形象得构成要素,以及旅游 景区形象定位与形象策划得内容进行介绍,并配以实际案例,使学生对景区形象有比较全面 得认识与了解.从而树立景区形象建设得观念。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形象策划得构成要素;景区形象定位得方法;旅游景区设计得方法。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范文)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范文)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0841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范文) Project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model text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我校承研的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已正式开题。为加强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管理,确保研究任务如期完成,特制定本度。 课题组管理制度 1、课题组成员务必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原则,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参与本课题的各项活动。 2、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小组的计划和分工安排,配合主持人对所研究的子课题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及时沟通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组成员要准时参加各项课题活动,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研究经验。 4、课题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渗入课题研

究的内容,密切联系自己的教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研、教结合,学以致用。 5、课题组成员平时注意学习和收集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书籍、杂志、文献和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最新资料,并保存好收集的资料。 6、要注意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保管好研究资料。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经验总结,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 7、课题小组负责人对科研课题,要负责论证、指导(包括:课题发展方向、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个阶段研究工作计划,督促科研工作的开展。 8、各课题成员应根据上述制度规范本人的课题实施计划,争取在课题研究周期内实现目标,力争出成果。 课题组成员职责 1、课题组组长职责: (1)、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协调、目标考核工作,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汇编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汇编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学校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校本教研的理念: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二、校本教研的任务: 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沟通桥梁,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三、教研时间: 1、集体时间: 每周各科的教研日。 2、个体时间: 由教师个体自定。 四、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自定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培训计划以及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并形成研究性论文。 2、同伴互助:

活动方案之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篇一: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学校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资源库的意义 1.收集、整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 收集、整理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试题、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 2.在学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在本校内,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 提供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 二、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是整个资源库建设的核心,资源设置要完全符合 “综合化”要求。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美术以及综合实 践活动等学科。 1.资源的获取途径: (1)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一部分优秀的资源。 (2)一线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在学校资源建设过程中,各校要特别注重由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并将本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 及时通过学校网络进行共享,这样既能提高 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又能促使学校的教学资源 贴近本校的教学实际。 2.资源库分类 (1)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试题等素材)以课为单元,按年级、科目、资源具体内容等 分类。 (2)文本资料:是指个人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心得体会等。 三、资源库建设团队 1、成员组成: 组长:闫德玲 副组长:刘立江马学芳 成员1(年级组组长):曹雪宁殷惠玲周英霞沈红玉 任素丽周亚莉

成员2:各科目教师 成员3:教研室人员 技术人员:康永喜施磊 2、责任分工: 组长及副组长:对资源库的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全面 负责总体规划及建设方案的审定,制定政策形成的激励机制,进行工作指导和监督。 成员1:负责组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整个办公室教师资源收集进度的调控。 成员2: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优秀资源,自主开发资源。 成员3:提出资源分类标准,收集各学科的教育资源。并按标准对收集到资源进行筛选、分类、整理。 技术人员:提供日常资源建设的技术指导和相关培训。并对系统运行平台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维护。 四、资源库建设流程 流程基本有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个人整理个人的教学资源。 2.整理后由年级组长收集初步筛选整理进行科目分类。 3、整理后的数据经过教研组从信息技术应用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审核。 3.由教研组提出资源分类标准,收集本学科的各种教育资源。并按标准对收集到资源进行分类、整理。 4.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系统运行平台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维护。 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 信息处 2014-06-15 【篇二:大营小学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1】 荒佃庄镇大营完全小学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按照昌黎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昌黎县中小学校本资源库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即昌教[2010]64号文件要求,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我校的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严格按照《河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配备标准(试行)》和《昌黎县教育局关于推进实施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