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

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
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

第一章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形势

一、旅游公共服务“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投入稳步加大,旅游公共服务功能逐渐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各地旅游资讯网站普遍建立,12301旅游服务热线逐步开通,旅游咨询热线在主要旅游城市普遍设立,旅游咨询中心在优秀旅游城市基本建立。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国共建成旅游咨询中心及站点1500余个(不含景区内的游客中心)。以游览咨询信息、旅游市场信息、境内外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信息、旅游服务质量信息等为主的旅游公共信息内容不断充实,信息发布渠道逐步拓宽。

(二)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各地旅游安全保障法规、标准不断完善,预案体系初步形成。旅游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旅游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旅游安全投入逐步加大,旅游安全设施设备逐步完备,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区域协作、境内外合作的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旅游保险功能逐步发挥。旅游业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旅游全行业有效应对了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3·14”西藏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5·12汶川地震”、新疆“7·5”抢烧严重暴力犯罪、2008年末游客

滞留泰国事件、甲型H1N1流感疫情、冰岛火山灰等突发事件。

(三)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旅游交通更加便捷,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逐渐好转,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不断完善,自驾车旅游停车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东部发达地区的旅游集散系统初步形成,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国共有各类旅游集散中心300余个。

(四)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各地不断推出旅游公益惠民便民产品和政策,改善休憩环境,不断提高居民休闲和生活品质。截至“十一五”期末,共开放各类免费公园、博物馆、科普场所等约4000余个;部分城市发放旅游消费券、推出旅游年票,推动旅游景区等旅游资源为老年人、学生、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优惠政策;建设公共游憩区、特色街区、游览观光步道等公共景观和游览设施;推动完善方便游客的通信、邮政、金融、医疗、无障碍等设施;推动旅游城镇的绿色环保发展。

(五)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服务功能得到加强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诚信经营,推行“示范合同”,强化旅游投诉受理和旅游纠纷调解职能,投诉圆满解决率超过90%;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旅游城市和A级景区及星级饭店评定等活动和工作,大力推进了旅游标准化工作,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游客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游客满意度逐渐成为评价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标准;开通假日旅游服务热线;推动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开通,截至目前,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140

个;积极倡导文明旅游、绿色旅游、理性消费。

但是,我国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与日益增长的旅游公共需求相比,不仅存在着认识不清、经验不足以及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等问题,还存在着供给主体、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体制机制的症结,具体表现为:一是旅游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支持和多元化参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二是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中规范合理的分工和问责制还没有形成;三是旅游公共服务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尚未形成;四是旅游公共服务的相关规制和标准尚未健全;五是政府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中还存在缺位、错位的现象。

二、“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发展旅游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一)实现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是旅游公共服务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是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内在需求,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对旅游业的总体运行效率、产业素质、关联带动作用、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吸纳就业能力、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核心要素均有促进作用。二是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将极大推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对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对信息技术业也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必将促进新技术的发展。三是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将为游客提供一

个更为便捷、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是实现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

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世界旅游强国的重要标志。世界旅游强国都普遍重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注重为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服务、保障充足的旅游环境等。中国要缩小与世界旅游强国的差距,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旅游消费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旅游公共服务也逐步成为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旅游大众化、个性化、散客化的发展趋势,游客更加注重旅游活动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加注重旅游品质和安全,对目的地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安全保障服务等的需求更加强烈,要求更高。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适应旅游业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四)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必然要求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目的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既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展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改善了目的地公共交通条件,美化了生活空间,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当地居民支持旅游业发展和在游客心中树立目

的地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对增强目的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其中,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服务将是十二五期间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行政服务职能的主要工作。

三、“十二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十二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面临着的主要机遇

一是随着产业功能的释放,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的重要力量,日益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旅游业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正式出台,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了旅游产业定位的历史性突破。

二是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这为利用其他公共服务资源,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是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旅游公共服务日益成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领域,并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

四是国外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积累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五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旅游公共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为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六是我国高铁、高速公路和民航的快速发展为建设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旅游公共服务客观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认识水平相对迟滞的矛盾。二是广大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旅游公共服务的实际供给能力的矛盾。三是广大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需求的普遍性与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的矛盾。四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需求与财政及社会资金实际投向的矛盾。

第二章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旅游公共服务各项功能,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二、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

“十二五”期间,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来统筹和规划旅游公共服务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要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一)游客为本、需求导向

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出发点是满足广大游客的旅游公共需求,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发展旅游公共服务,要以广大游客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发展;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旅游更加安全、便利、惠民,不断增加游客福利,使游客更有尊严地旅游。

(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政府是旅游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政府除了直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外,要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互补性,通过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用者付费等形式,推动形成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三)分级负责、分类指导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是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基础,要统筹利用社会

公共服务资源为游客服务。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考虑旅游公共服务的要求,体现旅游功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旅游公共服务职责,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与投入责任,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社会协同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并针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不同种类和运作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四)因地制宜、统筹发展

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际,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突出重点环节、有序发展,并围绕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目标,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实现区域间无障碍旅游。

(五)先进引领、强化规范

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标准,规范旅游公共服务;开展示范工程,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5大体系,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政府主导、全社会协同,公益性原则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旅游咨询中心示范工程、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工程、旅游保险示范工程、旅游集散中心示范工程、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旅游休

闲设施与服务示范工程、旅游行业“刷卡无障碍”示范工程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等八大工程,为广大游客提供体系完备、门类齐全,规范标准、优质高效,便利惠民、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

(二)具体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信息全面准确及时,传播渠

道多元化、覆盖面广泛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全面发布游览咨询信息、旅游市场信息、境内外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信息、旅游服务质量信息等旅游公共信息。超过50%的游客通过各种渠道享受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全国旅游咨询中心数量年均增长15%。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覆盖国内、入境、出境三

大市场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全社会共同保障游客安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类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应对、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减轻,旅游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安全、顺畅、优质、实惠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从交通枢纽到集散中心(点),从集散中心(点)到旅游景区的旅游集散体系,形成各类旅游集散中心(点)1000余个。完善旅游城镇与主要旅游景区间的公共交通,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在主要旅游城市开通观光巴士。基本形成标识完善、服务配套的自驾游交通服务体系。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实施免费的旅游景区、公共游憩区等公益惠民资源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0%以上。建立健全覆盖旅游活动全过程的通信、邮政、金融、医疗、无

障碍、环卫等便民服务设施。出台更多针对特殊人群的旅游优惠政策。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功能齐全、部门协作、

地区协同的旅游行政服务体系。旅游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

化,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旅游投诉机制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诉圆满解决率年均达95%以上。文明旅游、绿色旅游和理性消费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的

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相关保障制度,形成旅游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局面。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十二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形成旅游志愿者参与旅游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十二五”期末,参与旅游咨询服务的志愿者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

第三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一)发展思路

以制定旅游公共信息标准为基础,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旅游公共信息资源,扩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以建设旅游咨询中心示范项目为突破,完善以旅游资讯网站为中心的在线旅游信息服务集群,以各类

旅游咨询中心为基础的现场信息服务窗口和以旅游服务热线为基础的旅游信息声讯服务系统,形成覆盖不同人群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二)工作重点

1.制定旅游公共信息与服务标准

加快建立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组成的,涵盖游览资讯、旅游市场信息、境内外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信息、旅游服务质量信息等内容的旅游公共信息及服务标准体系。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整合旅游公共信息资源,推动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库建设。

2.加快建设多样化、广覆盖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渠道

全面推进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集中区等游客聚集区域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形成由主中心、分中心、信息亭、触摸屏等组成的旅游咨询中心网络。旅游咨询中心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监管,鼓励各地选择适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可政府独立建设运营,招标选择与公益性服务无利益冲突的企业、其他组织合作建设运营或委托其独立建设运营。形成固定聘用人员、志愿者和实习生等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和以游客满意度为主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旅游咨询中心充分发挥公益信息咨询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升优化各地旅游资讯网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网络全天候、广覆盖的独特优势,面向国内外广大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资讯服务。充分利用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以及报刊、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发布信

息。加大免费旅游地图等旅游资料的发放力度。

整合各地旅游服务热线,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投诉受理、旅游救助等服务。

3.加强旅游重要信息发布

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信息披露制度、假日旅游预报制度、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信息提示等制度,及时发布旅游服务质量警示、旅游企业诚信经营、旅游企业资质、奖惩情况等服务质量信息,假日期间旅游市场供需等动态市场信息,以及台风、洪水、暴雪暴雨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隐患、传染病疫情、社会安全等旅游安全风险信息。

二、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一)发展思路

全面实施“安全旅游目的地”战略,以强化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以及完善旅游安全保障法规制度为基础,以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为依托,以科技应用和手段创新为突破,以旅游安全风险防范为重点,以联合建立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区、指导建设地方专业性旅游应急救援基地为抓手,以完善旅游保险体系和旅游应急救援体系为保障,进一步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为游客营造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

(二)工作重点

1.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法制、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法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推进旅游安全与应急

管理标准化建设,规范相关设施与服务;完善各级各类旅游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预案演练。建立省、市、县三级旅游应急预案报备制度,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旅行社、A级景区及星级饭店旅游应急预案备案率达到100%。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加大安全与应急投入,健全旅游安全信息披露、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信息提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应急及善后处置、旅游安全与应急宣传培训等工作制度,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区域及境内外合作,形成信息畅通、协调有力、应对高效的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2.加强旅游安全风险防范

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安全管理,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协同相关部门,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旅游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严格查处“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三超行为”,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推动实施旅游安全服务规范及标准,强化对旅行社用车、用餐、组织高风险旅游项目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鼓励从业人员和游客监督举报安全隐患和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科技兴安、促安、保安”,加强旅游安全及应急基础理论、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逐步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旅游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立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发布系统;建立旅游气象网站,推动各类媒体和各类服务窗口即时发布旅游气象服务信息,选择重点景区建立旅游气象观测站,制定重点景区气象灾

害风险目录。

3.强化旅游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多部门、跨区域和境内外合作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协同处置能力。推动实施《旅游紧急救援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完善各类旅游接待单位的应急救援设施设备、规范救援服务、提升应急能力;推动建设国家旅游应急救援黄山队等旅游专业救援队伍;依托公安、消防、医疗、救援、军队、武警等公益性社会救援力量和专业紧急救援机构,形成覆盖旅游活动全过程的,旅游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推动现代科技及信息技术在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中的运用,提高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效率。推动针对旅游活动的安全应急装备的研制。

4.加强旅游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广泛利用各类媒体、景区宣传栏和电子显示屏、饭店告示牌、旅行社门市和行前说明会等渠道,通过播放公益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应急手册下载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旅游安全与应急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行动,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提高其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安全,平安出游”的氛围。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旅游安全与应急知识宣传覆盖所有出游人群。

将旅游安全与应急知识纳入旅游职业和高等教育以及在职培训,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推广使用旅游安全培训系列教材,加强旅游安全与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安全应急意

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年度旅游安全知识培训覆盖全部旅游一线从业人员。

5.建立健全旅游保险保障体系

开展旅游保险宣传活动,强化全社会的旅游保险意识。加强旅保合作,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旅游企业和游客保险需求的旅游保险产品。进一步推动实施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推动完善景区、饭店、车船等旅游各个环节的责任保险,引导游客积极购买个人保险,不断提高理赔效率和保险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保险在转移风险方面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到“十二五”期末,旅行社责任险统保示范项目统保率力争达到90%,出境旅游游客购买个人保险比例达到80%。

三、完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一)发展思路

加强与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的合作,以公共交通网络为依托,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在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从满足散客交通需求入手,逐步建立网络化的旅游交通集散体系;从适应自驾游快速发展的趋势入手,建设自驾游营地、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引导系统,形成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网络。

(二)工作重点

1.推进完善公共交通的旅游服务功能

推进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的旅游服务网络。推进增加旅游目的地与

主要客源地之间的航线航班及旅游列车和专列,完善火车站、高速铁路和旅游专列的旅游服务功能;推进建设中心城市、干线公路、机场到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支线公路;推进完善客运码头的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游艇、游船、邮轮码头,开通国内主要港口城市间及与国外港口城市间的游船邮轮;推进城市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开通城市通往各旅游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推动主要旅游城市开通旅游观光巴士。推进全国铁路、公路联网售票体系建设,预售往返票、联运票、联程票。

2.推进建立旅游集散中心体系

根据游客需要和旅游景区的分布及品位,推进合理建设包括集散中心、集散分中心、集散点组成的集散中心体系,逐步完善旅游集散换乘、旅游信息咨询、票务预订、行程讲解等多种功能。逐步实现航空港、火车站、汽车站、码头、地铁—集散中心站点—主要景区的无缝对接。加强各旅游城镇集散中心间的横向联系,推动联网售票、异地订票,实现区域化、网络化运营。

3.推进建设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

推进建设通往景区及各类旅游服务设施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完善重要交通节点、换乘点等的旅游交通导览图,打造规范、简洁、实用、国际通行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

4.推进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

推进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推进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旅游服务区、自驾车营地与汽车旅馆,为自驾车旅游提供咨询、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加油、维护保养等服务。

四、完善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

(一)发展思路

从为游客谋取更多的福利入手,推动社会推出更多的旅游惠民产品和优惠措施,提供更充足的旅游便民设施,推出针对老人、学生、残障人士、低收入人群等的特殊优惠政策,以进一步发挥旅游在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居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功能,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及旅游业发展的成果。

(二)工作重点

1.推进更多的旅游资源优惠或免费开放

积极推进更多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体育运动场馆、公共海滩等免费开放或设立免费开放日。全面落实对老年人、残障人士、学生等特殊人群的免费与优惠措施。鼓励向困难人群如低收入群体、偏远地区农村的学生等推出免费旅游计划、旅游优惠券等优惠政策。

2.鼓励推出更多优惠和便民措施

深化与银行业合作,推动发行旅游主题银行卡,完善受理环境,整合优惠资源,便利旅游消费;推出一日游、多日游等具备交通、景区游览等功能的组合优惠卡;鼓励发行景点年卡,增加年卡适用景区;鼓励发放旅游优惠券或免费旅游门票;鼓励开展旅游惠民日(周)活

动、惠民奖励旅游活动;推动延长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的服务时间。

3、推进惠民休憩环境建设

推进完善城镇旅游功能,加强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实施清洁、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加快城镇旅游化改造。推进重点景区和道路沿线的旅游景观道建设,修建旅游观光步道,规划和发展公益性的观光游览自行车服务体系;推进街心公园、休闲街区、城市绿地等公共游憩区建设,推动形成城市环城休憩带。

4.推进便民服务设施建设

推动社会医疗卫生、金融服务、供水供电、邮政通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丰富服务网点,基本实现主要景区及沿线的通信顺畅,有条件的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在旅游功能区、3A级以上景区及3星级以上饭店的开通;推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及饭店等;推动建设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导览标识等基础设施及多语种无线导游等服务设施;推动完善无障碍旅游设施的建设;实施旅游厕所建设与提升工程,使各地主要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城镇、旅游沿线的旅游厕所达到国家星级旅游厕所标准。

五、强化旅游行政服务功能

(一)发展思路

以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改善旅游环境、投诉受理、引导游客文明出游等旅游公共服务职能。

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合作,努力形成大旅游公共服务的格局。

(二)工作重点

1.健全部门间、区域间及境内外的合作机制

强化旅游管理部门与外交、公安、国土、建设、交通、铁路、文化、卫生、质检、安监、民航、气象等部门在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方面的协作;推进区域间在信息服务、便捷交通服务、安全保障服务、惠民便民服务等方面的协作和无缝对接,逐步实现区域间无障碍旅游。“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吉图等区域的公共服务合作。加强与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旅游部门的合作,推动完善ADS协议的签署和修订,简化签证手续、缩短签证时间,增加免签目的地,完善中文语言服务环境,强化安全保障,为出境游客提供安全、便利、优质的旅游环境。

2.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引导、监管、评价和改善机制,保护游客权益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宣扬先进典型,倡导诚信经营,引导旅游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规范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推进法规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实施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全面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督检查,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旅游各要素管理,完善优化旅游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实现监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以游客满意度为核心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旅游服务诚信体系。依法公正处理旅游投诉,完善旅游投诉机制,不断

提高投诉受理率、办结率和满意率,健全非诉讼的争端解决机制。

3.引导游客文明、理性、绿色出游

引导游客自觉按照《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文明出行,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做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引导游客树立“品质旅游”观念,理性消费;宣传倡导绿色出行,引导游客主动保护环境。

4.引导休闲度假发展

推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宣传中国旅游日,在全社会倡导旅游休闲意识,积极引导休闲度假发展,使国民生活质量在旅游休闲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5.加强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宣传和研究

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组织开展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对旅游公共服务的系统研究,为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第四章旅游公共服务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拟实施旅游咨询中心示范工程、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工程、旅游集散中心示范工程、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旅游保险示范工程、旅游公共休闲设施与服务示范工程、旅游刷卡无障碍示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简介 (2011-03-11 15:42:59) 标签: 分类:专注力——专家大讲堂 专注力 科研课题 十一五 十二五 学习力 教育 研究 训练 注意力 儿童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简介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近年来专注力缺失儿童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从幼儿园到小学,专注力缺失的儿童都普遍存在,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专注力缺失儿童大多有以下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神游或做小动作; 观察力弱,阅读困难,经常添字、漏字,甚至跳行; 视动统合能力差,书写困难,做作业拖拖拉拉;

听说结合能力差,口语表达不流畅; 理解能力差,思维能力滞后,不能依照老师的指令听说读写; 脾气执拗,自控能力差,经常冲父母发火; 手眼协调能力差,不喜欢动手操作; 交往困难,不会和同学正常交往; …… 一、专注力缺失及危害 专注力缺失是指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相应年龄的正常智商水平。专注力缺失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以与发育年龄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冲动及多动为核心症状。研究证实,专注力缺失常常不是单独出现,多数是同时有其他心理疾病,机率为30~90%。和专注力缺失症状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有学习障碍、社会行为障碍、对立性行为、焦虑、恐惧,其中,专注力缺失最大的危害是造成学习障碍。 专注力缺失是学龄儿童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依《心理异常诊断统计手册》的报告,约有3~5%的儿童患有专注力缺失。但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3~5%的数字可能要往上修正,目前以5~7%来估算。目前的研究证实,儿童专注力缺失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还有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的老师们认为有10~40%的小、中学生有专注力缺失的问题。 儿童专注力缺失,主要原因并不在孩子自身,而在于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包括孩子缺少爬行锻炼、家长的过度呵护剥夺了孩子动手操作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回顾 (2)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2) 1、全市旅游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2) 2、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日益提升 (2) 3、文化旅游建设初具规模 (3) 4、旅游休闲度假名城打造初见成效 (3) 5、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3)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1、旅游品牌形象影响力和招徕力仍显不够 (3) 2、上规模、多功能、大容量的旅游区较少 (3) 3、旅游类型较单一,区域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3) 4、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4) 二、“十二五”无锡旅游业发展环境 (4) (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4) 1、旅游业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 (4) 2、中国旅游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4) 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区 (4) (二)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5) 1、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5) 2、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对无锡旅游业发展定位 (5) 3、“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5) (三)规划依据 (6) 三、“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战略思路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定位 (6) (三)发展目标 (7) (四)发展战略 (8) 1、“旅游即城市”战略 (8) 2、创新驱动战略 (8)

3、资源整合战略 (8) 4、旅游国际化战略 (8) 5、区域合作战略 (8) (五)“十三五”展望 (8)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9) (一)着力打造一个“旅游城” (10) (二)重点开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两大精品系列 (10) 1、文化旅游精品系列 (10) 2、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系列 (11) (三)全面提升大灵山、鼋头渚、惠山三大品牌景区 (11) 1、大灵山景区 (11) 2、鼋头渚景区 (11) 3、惠山景区 (12) (四)建设完善四大旅游休闲度假区 (12) 1、蠡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建设 (12) 2、太湖(环梅梁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12) 3、宜兴湖滏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 (13) 4、江阴华西村--滨江黄山旅游休闲度假区 (13) (五)优化发展五大旅游类型 (14) 1、整合观光旅游产品 (14) 2、丰富文化旅游产品 (14) 3、完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14) 4、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14) 5、提升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14) (六)旅游业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15)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产业配套 (15) 2、旅游市场开拓 (16) 3、旅游营销策略 (17) 4、旅游生态环境建设 (17)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8) 6、环境影响评价 (18)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告【模板】

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评审结果公告 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自4月启动申报工作以来,共收到200多项课题立项申请。经我会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立项课题60项。其中重点课题5项,规划课题55项。现将批准立项课题公布如下: 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重点)序号编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单位 1 ********A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 用研究郑日昌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 卫生委员会 2 ********A 区域性校本研究的促进策略研究张新华湖北省**市**区教育局教科 中心 3 ********A 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研究唐圣权广东省**市**区教育局 4 ********A 区域推进家庭教育的机制构建与运作模式 研究 文贤代四川省**市**区教育局 5 ********A 基于自制教具研发的中学物理实验资源拓 展研究付金喜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 学 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规划) 序号编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单位 1 ********B 个性化教育促进儿童脑发展的研究景玲天津师大学前教育学院 2 ********B 新课程背景下,省级示范高中人文教育的 困境和对策研究 叶柏林湖北省**市第一中学 3 ********B 加强年级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策略研究 田秋云湖北省**市**区华苑小学 4 ********B “双本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 略研究 吴怀军湖北省**市**区永安堂小学

5 ********B 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 施研究 林娜湖北省武汉开发区新城小学 6 ********B 小学自主管理策略及实施彭仿兰广东省**市凤岗镇宣传教育 文体局 7 ********B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潘怀林**市XX区塘沽第一中学 8 ********B 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的研究周波**市**区教育学院 9 ********B 普通高中国际部国际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 研究 刘利**市第十二中学 10 ********B 山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评价研究孙志 满、肖 连珠 福建尤溪教师进修学校 11 ********B 高中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研究李国栋湖北省**市第十二中学 12 ********B 生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研究 刘视 湘、陆 军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 卫生委员会 13 ********B 普及校本研究,科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 探索 王国柱《校本教研》编辑部 14 ********B 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研究:从“以教为主”到 “以学为主” 刘冬梅**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15 ********B 基于实践创新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模 式研究 田奇 述、詹 祖权 福建尤溪教师进修学校 16 ********B “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张晓明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三中学 17 ********B 基于认知品质评价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王凌轩**市汇文第一小学 18 ********B **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19 ********B 小学预备教育策略与机制研究陈鹏吉林省XX市教育局 20 ********B 全媒体背景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 调查研究 步立建山东省**市**区教育局 21 ********B 现代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吴敏**大学化学系 22 ********B 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黄义武**市**区实验小学 23 ********B 幼儿园品美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陈敏湖北省**市**区晨光第二幼 儿园 24 ********B 全面素质发展背景下中学生体育特长培养 现状与对策研究 郑珍陶广东省**市新会陈经纶中学 25 ********B 基于儿童自信心发展的音乐教育实践研究开红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26 ********B 幼儿园“玩转科学”体验坊之开发研究汤含倩浙江省**市第一幼儿园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宜宾市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宜宾市翠屏区旅游局 二〇一〇年十月

目录 目录 (1) 一、“十一五”翠屏区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2) (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 (二)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2) (三)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成效 (3) (四)乡村旅游发展跨上台阶 (4) (五)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4) 二、“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面临的形势 (5) (一)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5)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6) 三、“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奋斗目标 (7) (三)发展战略 (7) (四)空间布局 (8) 四、“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8) (一)加快中心城区旅游开发,打造旅游目的地 (8) (二)加大乡村旅游开发,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9) (三)深化古镇旅游开发,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10) (四)重视旅游项目建设,提高策划包装水平 (10) (五)加强市场宣传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11) (六)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旅游软实力 (12) 五、“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2) (一)强化旅游政策支持 (12) (二)加大旅游资金投入 (12) (三)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13) (四)加强人才教育培训 (13)

宜宾市翠屏区是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誉,具有2190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二五”是翠屏区加快建设“领跑川南、跨越追赶的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区的关键阶段。制订并实施《宜宾市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区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翠屏区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006年第四届四川旅发大会以来,翠屏区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区2006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4亿元;2007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24.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71亿元;2008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5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80亿元;2009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91.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16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9.2%。全区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率达到20%。今年前三季度,已接待境内外游客563.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55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31.10亿元的82%。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管理办法(试行) (2012年5月19日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入中国教育学会的要求,加强对会员的管理和服务,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国教育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教育学会采取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制。 第三条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由中国教育学会统一注册登记,收取会费,发放会员证。中国教育学会授权分支机构发展会员,并对会员实行分类管理,提供会员服务。 第二章单位会员 第四条中小学、幼儿园、高等师范院系、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类社会团体以及与教育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均可以申请成为本会的单位会员。 第五条单位会员入会程序: 1.填写《中国教育学会单位会员申请表》;提供申请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或相关证件复印件,申请单位详细介绍材料(以上材料一式两份)。 2.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3.由中国教育学会颁发《中国教育学会单位会员证书》。 第六条中国教育学会与单位会员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关系。中国教育学会通过以下方式对单位会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提供服务: 1.编发简报,沟通信息,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召开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或理论研讨会; 3.参加单位会员举办的重要活动; 4.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等; 5.提供单位会员交流平台,协助单位会员举办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 6.帮助单位会员争取政府购买服务和参与社会服务项目; 7.反映单位会员的意见、要求、呼声和困难等。 第七条单位会员通过以下途径接受中国教育学会的业务指导: 1.报送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召开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 3.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4.完成中国教育学会交办的相关任务。

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通辽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通辽市旅游局 《通辽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组 二〇一〇年六月

第一章通辽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旅游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了通辽市、部分旗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及部分景区景点规划;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及景区景点建设,推出9条旅游精品线路,全市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打造通辽旅游品牌,树立通辽旅游整体形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依法治旅,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06年的142.4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27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6年的16.2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0亿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十分注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在历次产业结构调整中,都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成立了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划分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旅游业工作的领导,强化了领导小组的地位和作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努力打造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草原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精品项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通辽市旅游管理条例》。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对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同年,通辽市旅游协会正式成立,同时成立旅游饭店分会、旅游景区分会。2007年,市委、市政府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和谐通辽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的龙头产业”的指 导思想,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远景规划中都把旅游业定位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确立了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标志着全市旅游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文件

中国教育学刊征稿函件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2010)征稿启事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最新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论坛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和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本论坛在原来成功举办八届的基础上,继续面向教育系统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征稿。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稿对象 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 二、征稿内容 征稿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二是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三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四是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五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上范围仅供参考,来稿可自行确定选题和内容。 三、征稿说明 1.征稿时间:从2010年3月1日起到5月31日止。 2.稿件要求:稿件限5000字以内,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也可以是新撰写的;稿件一律打印(网上投稿除外),自留底稿;稿件末尾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工作 单位、联系电话等。 四、评奖与发表 1、活动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 2、获奖稿件征得作者同意后入选《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该书作为国家级 出版物,是各类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单位学术科研成 果和个人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获奖作品也将被推荐发表在教育权威杂志《中国教 育学刊》(标准刊号ISSN 1002-4808,CN 11-2606/G4)上。 五、组稿编委 本活动欢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负责人和学校管理工作者担任组稿编委,优秀者将获得组织奖。 (本论坛具体情况可参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714375662.html,和本论坛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714375662.html,) 来稿请寄:北京100085信箱45分箱组委会收邮编:100085 联系人:王老师万老师 电话:(010)82751502 82751503(组委会) (010)64845199(学刊社) 投稿邮箱:jiaoyulunwen@https://www.360docs.net/doc/5714375662.html,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 《中国教育学刊》社组委会

20120509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全脑教育及评价研究》开题报告即《素质教育及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承担的《全脑教育及评价研究》课题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12年3月29日批准的?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12】4号文件,课题批准号:ZLH12001)。该课题是在完成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思维规律和思维训练》(见教育规划【1991】12号文件)、?九五?规划课题《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研究》(见教科规办【1997】12号文件),1999年1月教育部、科技部的香山第111次科学会议论文《全脑功能开发的教学实践研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全脑教育与实验》(见教科规办【2002】16号文件,课题批准号:FBBO11050)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全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思维训练》(见中国教育学会【2002】3号文件),及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全脑教育与魏书生教育革新》(见中国教育学会【批准号:0101155B】)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上述研究的继续与发展,目的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教育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现报告如下: 一、核心概念、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全脑教育的核心理念——全人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维方式是:综合、全息、和谐、统一。 在现代社会,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或再社会化。全脑教育在建设创新型社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全脑教育包括认识脑、开发脑、保护脑(含科学用脑)和营养脑的教育,其含义有四:第一、全面进行脑教育,即不但要开发全脑功能,进行全人教育,还要进行脑科学教育,即认识脑、开发脑、保护脑(含科学用脑)和营养脑的教育,进行与脑科学相关的哲学、思维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科普教育;第二、着力进行全脑功能开发的全人教育,使左右脑、左右边缘系统协调发展,功能互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情感与智能统一;第三、全脑教育是全人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全程教育、立体教育、终身教育,目标是?整体的人?的发展,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德、智、体、美、劳、心等和谐发展(不只是各项全面发展,而且是各项整体和谐发展);第四、全脑教育是综合教育,实施教育过程中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综合起来,将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和情感神经科学、思维学、心理学、教育学与学科教学统一起来,有综合学科,有学科综合,注重实践,知行统一,所有学科教育都是全人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多元智能教育、综合育人的学科教育。 (二)全脑教育的科学依据 1、脑科学依据 从20世纪下半叶起,科学家凭借一系列先进的科技手段,深入大脑内部,乃至神经元的超微机构来了解大脑,认识大脑,加之大批生物学、生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微电子学等研究人员的加盟和对各类研究成果的应用,更使脑科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将创立一系列新方法,包括若干全新原理的方法,把离子通道、突触、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等概念与脑高级功能之间沟通起来。现有的脑成像技术将进一步发展起来。在清醒动物上,多电极同时记录不同脑区神经元的技术将出现突破,从而更紧密地把神经元群体的活动和高级功能联系起来,计算神经科学的发展将进一步揭示脑执行各种高级功能的算法。新的概念将不断引入脑科学中,把脑功能看作是脑与环境作适应性相互作用的自组织过程的动力学分析,非线性系统分析,已经开始用于知觉的脑模型。基于神经生物学的实验资料,具有透彻的数学和物理上的分析的脑高级功能模型,有可能在脑科学中产生重大突破。对此,许多人感叹,大脑这个?不能打开的黑箱??正在变成颜色越来越浅的灰箱?、?不能打开的黑箱?正在绽开条条缝隙,让人们逐渐窥见其中奥秘,使我们认识脑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脑的高级功能的方法,从黑箱到灰箱,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汉中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汉中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汉中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蔡云辉 (陕西理工学文化(旅游)系陕西汉中 723000) 一、总体评价:整个规划共10章,内容体系全面,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现状分析客观,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特别是“总体思路”该要,抓住了汉中在“十二五”期间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原则同意。 二、《规划》值得充分肯定的几个方面: 1.总体思路明确:《规划》提出:以建设休闲与观光并重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快速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目标,形成“一心一环,三线五区”的旅游提升格局。 这一基本思路与汉中市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旅游活市战略”,以及《汉中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等具体目标一致。体现了《规划》自身的可行性与发展的前 著者简介:蔡云辉,男(1966.8—),祖籍绍兴人,陕西理工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旅游)系副主任、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瞻性。 2.《规划》将“提升”列为重点和主线,抓住了汉中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汉中旅游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有资源、有产品,但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有产品,但精品、特色产品、拳头产品还非常有限;有市场,但仍局限于区域市场为主,市场品牌效应等还未形成;硬件还不足,软件还有待规范。特别是《规划》文本中提出的“三大突破”,“四大转变”等等,都需要通过“提升”来完成。 3.布局与产品规划科学合理。《规划》第三章“布局与产品规划”中提出的“一心”、“一环”、“三线”、“五区”,将我市核心旅游资源区、现有的旅游业格局、基础设施条件,尤其是交通新格局、三条旅游发展轴线、五个标志性精品旅游区、四大板块等进行了科学的有机整合。体现了规划的现实必要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4.“旅游公共设施建设”中的“旅游支持系统”,提出了“三中心”和“两系统”理念,即:信息中心、咨询中心、集散中心;电子商务系统、自驾与营地系统,是在继承传统的“集散中心和商务系统”基础上,结合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的创

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

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汇总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 the Pedagogy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 the Childrens' Educational Phychology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 the 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 the Youth Educational Theories Worker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分会 the YangXianjiangs' Educational Ideology Research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 the Educational History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 the Educational Theories Publi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 the Educational Experiment Research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Histo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Geograph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Physics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Chemist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Biolog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 the Moral Eth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 the Mus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