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效应分析_方法和模型发展_温忠麟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论文献解读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论文献 1.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心理学报,36(5,614-620. 2.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2005.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心理学报,37(2,268-274. 3.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2006.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 心理学报,38(3,448-452. 4. 卢谢峰,韩立敏.(2007.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与协变量——概念、统计检验及其比较. 心理科学,30(4,934-936. 5. 柳士顺,凌文辁.(2009.多重中介模型及其应用. 心理科学,32(2,433-435. 6. 方杰,张敏强,邱皓政.(2010.基于阶层线性理论的多层级中介效应. 心理科学进展,18(8,1329-1338. 7. 刘红云,张月,骆方,李美娟,李小山.(2011.多水平随机中介效应估计及其比较. 心理学报,43(6,696-709. 8. 方杰,张敏强,李晓鹏.(2011.中介效应的三类区间估计方法. 心理科学进展,19(5,765-774. 9. 方杰,张敏强.(2012.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乘积分布法、非参数 B ootstrap 和MCMC 法. 心理学报,44(10,1408-1420. 10. 方杰,张敏强.(2013.参数和非参数Bootstrap 方法的简单中介效应分析比较. 心理科学,36(3,722-727. 11. 叶宝娟,温忠麟.(2013.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甄别和整合. 心理学报,45(9,1050-1060.

12. 刘红云,骆方,张玉,张丹慧.(2013.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心理学报,45(12,1431-1442. 13.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任皓.(201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 心理科学进展,22(3,530-539. 14.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孙配贞.(2014.基本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心理科学,37(3,735-741.

中介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

中介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一、中介效应概述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此时我们称M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模型中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的不等于间接效应,此时间接效应可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的和或所有中介效应的总和。在心理学研究当中,变量间的关系很少是直接的,更常见的是间接影响,许多心理自变量可能要通过中介变量产生对因变量的影响,而这常常被研究者所忽视。例如,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更有可能存在如下关系:eq \o\ac(○,1)就业压力→个体压力应对→择业行为反应。此时个体认知评价就成为了这一因果链当中的中介变量。在实际研究当中,中介变量的提出需要理论依据或经验支持,以上述因果链为例,也完全有可能存在另外一些中介因果链如下:eq \o\ac(○,2)就业压力→个体择业期望→择业行为反应;eq \o\ac(○,3)就业压力→个体生涯规划→择业行为反应;因此,研究者可以更具自己的研究需要研究不同的中介关系。当然在复杂中介模型中,中介变量往往不止一个,而且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也都有可能同时存在,导致同一个模型中即有中介效应又有调节效应,而此时对模型的检

验也更复杂。以最简单的三变量为例,假设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则中介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Y=cx+e1 1) M=ax+e2 2) Y=c’x+bM+e3 3) 上述3个方程模型图及对应方程如下: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中介效应的检验传统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依次检验法、系数乘积项检验法和差异检验法,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方法:1.依次检验法(causual steps)。依次检验法分别检验上述1)2)3)三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程序如下: 1.1首先检验方程1)y=cx+ e1,如果c显著(H0:c=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c不显著(说明X对Y无影响),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 1.2 在c显著性检验通过后,继续检验方程2)M=ax+e2,如果a显著(H0:a=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3);如果a不显著,则停止检验;1.3在方程1)和2)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后,检验方程3)即y=c’x + bM + e3,检验b的显著性,若b显著(H0:b=0被拒绝),则说明中介效应显著。此时检验c’,若c’显著,则说明是不完全中介效应;若不显著,则说明是完全中介效应,x对y的作用完全通过M 来实现。评价:依次检验容易在统计软件中直接实现,但是这种检验对于较弱的中介效应检验效果不理想,如a较小而b较大时,依次检验判定为中介效应不显著,但是此时ab 乘积不等于0,因此依次检验的结果容易犯第二类错误(接受虚无假设即作出中介效应不存在的判断)。2.系数乘积项

第6章方差分析

第六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是将待分析资料的总变异剖分为不同的变异来源,以获得不同变异来源的总体方差的估计值。通过F检验,完成多个样本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即多重比较),若处理效应为随机模型时,则进行方差组分的估计。 6.1 方差分析的SAS过程 用于方差分析的主要过程有方差分析(ANOVA)和广义线性模型(GLM)。对于无缺省(缺值、缺组等)资料,或称平衡资料,一般采用(ANOVA)过程,对缺省资料(非平衡资料)应采用(GLM)过程。事实上根据效应模型的不同,还有VARCOME(方差组分)过程,MIXED(混合模型)过程等。 6.1.1 ANOVA过程 1. 名词解释 自变量与依变量在方差分析中,自变量可称为独立变量、定性变量(Qualitative Variale)、分类变量(Classiflcation Variable)或类别变量(Categorcal Variable),相当于因素处理、水平变量。依变量又称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相当于观察值变量。 实验效应方差分析的目的是找出对依变量产生的实验效应,这种效应可分为3种:主效应,常以自变量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B等。互作效应,常以星号联接自变量表示,如A*B。嵌套效应,以小括号表示,如A(B)表示A效应嵌套在B效应之内。 2 语句说明: CLASS指令必须出现在MODEL指令之前,如选用TEST、MANOVA指令,则它们必须出现在MODEL指令之后。MEANS、TEST及MANOVA等指令可重复使用,其他指令则只能出现一次。

PROC ANOV A选项串中:⑴DA TA=输入数据集名称,指明对它执行ANOV A分析。⑵MANOV A 要求将含一个或一个以上依变量遗漏数据的观察值剔除。⑶OUTPUT=(含分析结果的)输出文件名称,包括平方和(SS),F检验值,以及各效应的显著程度。 CLASS变量名称串指明自变量,自变量可以是数值的或文字的。 MODEL指令定义分析所用的线性数学模型(见表6—1),删除号(/)后的选项:⑴NOUNI:不印出单变量方差分析的结果,适用于多变量的方差分析。⑵INT:要求SAS把线性模型内的截距(即资料的总平均数)当成一个参数,同时对这个截距作是否为零的假设检验。 MEANS指令前半部要求算出某些自变量(或互作)中各组的平均数,后半部(删除号后)共有24个选项,前17个选项分别对MEANS指令中所列的主效应平均数进行多种方法的多重比较。这些选项有:⑴BON:修正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⑵DUNCAN:邓肯多重范围检验,即邓肯氏新复极差法。⑶DUNNETT(控制组组名):邓尼特控制差异检验。它是依据t分布由各组平均数与控制组(指定组如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双尾检验。⑷DUNNETTL(控制组组名):邓尼特小于控制均数检验。与控制组平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尾检验,临界值订在t分布的下端。⑸DUNNETTU(控制组组名):邓尼特大于控制均数检验。与控制组平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尾检验,临界值订在t分布的上端。⑹GABRIEL:贵博氏多重比较。⑺REGWF:R—E—G—W多重F检验。⑻REGWQ:R—E—G—W多种t 检验。⑼SCHEFFE:执行沙菲氏(Scheffe)的多重比较检验。⑽SIDAK:Sidak调整T检验。⑾SUM(或⑿GTI):Sidak独立样本t检验。当两组样本含量不等时为哈氏(Hochberg)的GTI检验。⒀SNK:纽曼—库尔多重范围检验,即q检验。⒁T(或⒂LSD):配对t检验或费歇尔最小显著差异检验。⒃TUKEY:图基固定极差检验。⒄W ALLER:娃尔—邓肯K—比率t检验。以上17种检验法最常用的为⑵、⑶、⑸、⒀、⒁。其它主要选项还有⒅ALPHA=P:界定检验的显著水准。内设值为P=0.05。当上面选项与选项⑵并用时,P值必须是0.10、0.05、0.01三者之一。与上面其他检验选项时,P可以是0.0001与0.9999间任何的值。⒆LINES:将显著性检验的平均数,由大到小排列。若某一对平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则将它们印在同一行上,并以虚线将它们与其他有显著差异的平均数分开。当选用⑵、⑺、⑻、⒀或⒄等检验时,此选项会自动被包括在内,否则,必须附加此选项。⒇CLM:效应的各组平均数以置信区间方式表示。此项必须与⑴、⑹、⑼、⑽、⑾、⒁、⒂等联用。(21)CLDIFF:与(20)相仿,选用⑵、⑺、⑻、⒀、⒄时,附加此选项,将以置信区间方式显示各组平均数。(22)E=效应名称:它界定各显著检验的分母,缺省时以误差项的均方自动成为分母。 FREQ指令指明该变量值为各观察值重复出现的次数。 TEST指令用来指定F检验的分子与分母,H=分子,E=分母;一般而言,系统自动采用误差项的均方作为F检验的分母。但对于随机模型等,可选此项。 MANOV A指令主要用于执行多变量(多元)方差分析。 BY指令用于把数据文件分成几个小文件,然后逐一进行ANOV A分析,但文件内的数据必须先按照BY变量串的值做由小到大的重新排列。此步骤可籍PROC SORT达成。 以上指令中MODEL指令至关重要,同一资料,分析结果依模型不同而异。常用的模型定义语句有:MODEL Y=A;单因素方差分析,MODEL Y=A B两因素主效应模型,MODEL Y=A B A*B两因素带互作模型,MODEL Y=A B(A)嵌套(NESTED)模型用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1 中介变量和相关概念 在本文中,假设我们感兴趣的是因变量(Y) 和自变量(X) 的关系。虽然它们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而可能只是相关关系,但按文献上的习惯而使用“X对的影响”、“因果链”的说法。为了简单明确起见,本文在论述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时,只考虑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但提出的检验程序也适合有多个自变量、多个中介变量的模型。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 为中介变量。例如“, 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子的教育程度”,进而影响“儿子的社会经济地位”。又如,“工作环境”(如技术条件) 通过“工作感觉”(如挑战性) 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这两个例子中,“儿子的教育程度”和“工作感觉”是中介变量。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即均值为零) ,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Y = cX + e 1 (1) M = aX + e 2 (2) Y = c’X + bM + e 3 (3) 1 Y=cX+e 1 M=aX+e 2 e 3 Y=c’X+bM+e 3 图1 中介变量示意图 假设Y与X的相关显着,意味着回归系数c显着(即H :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中介变量M。如何知道M真正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

或者说中介效应(mediator effect ) 显着呢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传统的做法是依次检验回归系数。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则中介效应显着: (i) 自变量显着影响因变量;(ii) 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当控制了它前面的变量(包括自变量) 后,显着影响它的后继变量。这是Baron 和Kenny 定义的(部分) 中介过程。如果进一步要求: (iii) 在控制了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着, 变成了Judd和Kenny 定义的完全中介过程。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上述条件相当于(见图1) : (i) 系数c显着(即H :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 (ii) 系数a 显着(即H 0: a = 0 被拒绝) ,且系数b显着(即H : b = 0 被拒绝) 。 完全中介过程还要加上: (iii) 系数c’不显着。 第二种做法是检验经过中介变量的路径上的回归系数的乘积ab是否显着,即检验H : ab = 0 ,如果拒绝原假设,中介效应显着 ,这种做法其实是将ab作为中介效应。 第三种做法是检验c’与c的差异是否显着,即检验H : c - c’= 0 ,如果拒绝原假设,中介效应显着。 中介效应与间接效应 依据路径分析中的效应分解的术语 ,中介效应属于间接效应(indirect effect) 。在图1 中, c是X对Y的总效应, ab是经过中介变量M 的间接效应(也就是中介效应) , 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如下关系 c = c’+ ab (4) 当所有的变量都是标准化变量时,公式(4) 就是相关系数的分解公式。但公式(4) 对一般的回归系数也成立)。由公式(4) 得c-c’=ab,即c-c’等于中介效 应,因而检验H 0 : ab = 0 与H : c-c’= 0 是等价的。但由于各自的检验统计量 不同,检验结果可能不一样。 中介效应都是间接效应,但间接效应不一定是中介效应。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首先,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时,中介效应要明确是哪个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而间接效应既可以指经过某个特定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即中介效应) ,也可以指部分或所有中介效应的和。其次,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虽然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但两者还是不等同。中介效应的大前提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显着,否则不会考虑中介变量。但即使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系数是零,仍然可能有间接效应。下面的人造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有趣的现象。设Y是装配线上工人的出错次数, X 是他的智力, M 是他的厌倦程度。又设智力(X) 对厌倦程度(M) 的效应是 ( =a) ,厌倦程度(M) 对出错次数( Y ) 的效应也是 ( = b) ,而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1 中介变量与相关概念 在本文中,假设我们感兴趣的就是因变量(Y) 与自变量(X)的关系。虽然它们之间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而可能只就是相关关系,但按文献上的习惯而使用“X对的影响”、“因果链”的说法。为了简单明确起见,本文在论述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时,只考虑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但提出的检验程序也适合有多个自变量、多个中介变量的模型。 1、1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例如“, 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子的教育程度”,进而影响“儿子的社会经济地位”。又如,“工作环境”(如技术条件) 通过“工作感觉”(如挑战性) 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这两个例子中,“儿子的教育程度”与“工作感觉”就是中介变量。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即均值为零) ,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Y = cX + e1 (1) M = aX + e2(2) Y = c’X + bM + e3 (3) e1 Y=cX+e1 M=aX+e2 e3 Y=c’X+bM+e3 中介变量示意图 假设Y与X的相关显著,意味着回归系数c显著(即H0: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中介变量M。如何知道M真正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或者说中介效应(mediator effect ) 显著呢?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传统的做法就是依次检验回归系数。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则中介效应显著: (i) 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ii)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当控制了它前面的变量(包括自变量) 后,显著影响它的后继变量。这就是Baron与Kenny定义的(部分) 中介过程。如果进一步要求: (iii)在控制了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

温忠麟老师的检验中介效应程序

温忠麟老师的检验中介 效应程序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温忠麟老师的检验中介效应程序 一、中介效应概述 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此时我们称M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模型中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的不等于间接效应,此时间接效应可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的和或所有中介效应的总和。 以最简单的三变量为例,假设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则中介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1) Y=cx+e 1 M=ax+e 2) 2 3) Y=c’x+bM+e 3 上述3个方程模型图及对应方程如下: 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中介效应的检验传统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依次检验法、系数乘积项检验法和差异检验法,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方法:

1.依次检验法(causual steps)。依次检验法分别检验上述1)2)3)三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程序如下: 首先检验方程1)y=cx+ e1,如果c显着(H0:c=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c不显着(说明X对Y无影响),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 在c显着性检验通过后,继续检验方程2)M=ax+e2,如果a显着(H0:a=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3);如果a不显着,则停止检验; 在方程1)和2)都通过显着性检验后,检验方程3)即y=c’x + bM + e3,检验b的显着性,若b显着(H0:b=0被拒绝),则说明中介效应显着。此时检验c’,若c’显着,则说明是不完全中介效应;若不显着,则说明是完全中介效应,x对y的作用完全通过M来实现。 评价:依次检验容易在统计软件中直接实现,但是这种检验对于较弱的中介效应检验效果不理想,如a较小而b较大时,依次检验判定为中介效应不显着,但是此时ab乘积不等于0,因此依次检验的结果容易犯第二类错误(接受虚无假设即作出中介效应不存在的判断)。 2.系数乘积项检验法(products of coefficients)。此种方法主要检验 ,实际上熟悉统计ab乘积项的系数是否显着,检验统计量为z = ab/ s ab 原理的人可以看出,这个公式和总体分布为正态的总体均值显着性检验差不多,不过分子换成了乘积项,分母换成了乘积项联合标准误而已,而且此时总体分布为非正态,因此这个检验公式的Z值和正态分布下的Z 值检验是不同的,同理临界概率也不能采用正态分布概率曲线来判断。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1中介变量和相关概念 在本文中,假设我们感兴趣的是因变量(丫)和自变量(X )的关系。虽然它们 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而可能只是相关关系,但按文献上的习惯而使用“ X 对 的影响”、“因果链”的说法。为了简单明确起见 ,本文在论述中介效应的检验 程序时,只考虑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但提出的检验程序也适合有 多个自变量、多个中介变量的模型。 1.1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丫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丫,则称 M 为中介变量。例如“,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子的教育程度”,进而 影响“儿子的社会经济地位”。又如,“工作环境”(如技术条件)通过“工作感 觉”(如挑战性)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这两个例子中,“儿子的教育程度”和 “工作感觉”是中介变量。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 (即均值为零),可用下列 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丫 = =cX + e 1 (1) M : =aX + e 2 ⑵ 丫 = =c X + bM + e 3 ⑶ 图1 中介变量示意图 假设丫与X 的相关显著,意味着回归系数c 显著(即H o : c = 0 的假设被拒 绝),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中介变量M 。如何知道M 真正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 或者说中介效应 (mediator effect ) 显著呢 ?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传统的做法是依次检验回归系数 。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 , 则中介效应显著 : (i) 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 (ii) 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 , 当控制了它前面的变量 (包括自变量)后,显e i Y=cX+e i M=aX+e 2 e 3 Y=c 'X+bM+e 3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1 中介变量和相关概念 在本文中,假设我们感兴趣的是因变量(Y) 和自变量(X) 的关系。虽然它们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而可能只是相关关系,但按文献上的习惯而使用“X 对的影响”、“因果链”的说法。为了简单明确起见,本文在论述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时,只考虑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但提出的检验程序也适合有多个自变量、多个中介变量的模型。 1.1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Y ,则称M 为中介变量。例如“, 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子的教育程度”,进而影响“儿子的社会经济地位”。又如,“工作环境”(如技术条件) 通过“工作感觉”(如挑战性) 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这两个例子中,“儿子的教育程度”和“工作感觉”是中介变量。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即均值为零) ,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Y = cX + e 1 (1) M = aX + e 2 (2) Y = c ’X + bM + e 3 (3) 1 Y=cX+e 1 e 2 M=aX+e 2 a b M

e3 Y=c’X+bM+e3 图1 中介变量示意图 假设Y与X的相关显著,意味着回归系数c显著(即H0 :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中介变量M。如何知道M真正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或者说中介效应(mediator effect ) 显著呢?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传统的做法是依次检验回归系数。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则中介效应显著: (i) 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ii) 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当控制了它前面的变量(包括自变量) 后,显著影响它的后继变量。这是Baron 和Kenny 定义的(部分) 中介过程。如果进一步要求: (iii) 在控制了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变成了Judd和Kenny 定义的完全中介过程。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上述条件相当于(见图1) : (i) 系数c显著(即H0 :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ii) 系数a 显著(即H0: a = 0 被拒绝) ,且系数b显著(即H0: b = 0 被拒绝) 。完全中介过程还要加上: (iii) 系数c’不显著。 第二种做法是检验经过中介变量的路径上的回归系数的乘积ab是否显著,即检验H0 : ab = 0 ,如果拒绝原假设,中介效应显著 ,这种做法其实是将ab作为中介效应。 第三种做法是检验c’与c的差异是否显著,即检验H0 : c - c’= 0 ,如果拒绝原假设,中介效应显著。 1.2 中介效应与间接效应 依据路径分析中的效应分解的术语 ,中介效应属于间接效应(indirect effect) 。在图1 中, c是X对Y的总效应, ab是经过中介变量M 的间接效应(也就是中介效应) , 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如下关系 c = c’+ ab (4) 当所有的变量都是标准化变量时,公式(4) 就是相关系数的分解公式。但公式(4) 对一般的回归系数也成立)。由公式(4) 得c-c’=ab,即c-c’等于中介效应,因而检验H0 : ab = 0 与H0 : c-c’= 0 是等价的。但由于各自的检验统计量不同,检验结果可能不一样。 中介效应都是间接效应,但间接效应不一定是中介效应。实际上,这两个概念

中介效应的SPSS及Amos方法

一、中介效应概述 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此时我们称M 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模型中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的不等于间接效应,此时间接效应可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的和或所有中介效应的总和。在心理学研究当中,变量间的关系很少是直接的,更常见的是间接影响,许多心理自变量可能要通过中介变量产生对因变量的影响,而这常常被研究者所忽视。例如,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更有可能存在如下关系: ○1就业压力→个体压力应对→择业行为反应。 此时个体认知评价就成为了这一因果链当中的中介变量。在实际研究当中,中介变量的提出需要理论依据或经验支持,以上述因果链为例,也完全有可能存在另外一些中介因果链如下: ○2就业压力→个体择业期望→择业行为反应; ○3就业压力→个体生涯规划→择业行为反应; 因此,研究者可以更具自己的研究需要研究不同的中介关系。当然在复杂中介模型中,中介变量往往不止一个,而且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也都有可能同时存在,导致同一个模型中即有中介效应又有调节

效应,而此时对模型的检验也更复杂。 以最简单的三变量为例,假设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则中介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Y=cx+e11) M=ax+e2 2) Y=c’x+bM+e33) 上述3个方程模型图及对应方程如下: 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中介效应的检验传统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依次检验法、系数乘积项检验法和差异检验法,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方法: 1.依次检验法(causual steps)。依次检验法分别检验上述1)2)3)三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程序如下: 1.1首先检验方程1)y=cx+ e1,如果c显著(H0:c=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c不显著(说明X对Y无影响),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 1.2在c显著性检验通过后,继续检验方程2)M=ax+e2,如果a显著(H0:a=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3);如果a不显著,则

运用SPSS和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范文

中介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 一、中介效应概述 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此时我们称M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模型中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的不等于间接效应,此时间接效应可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的和或所有中介效应的总和。在心理学研究当中,变量间的关系很少是直接的,更常见的是间接影响,许多心理自变量可能要通过中介变量产生对因变量的影响,而这常常被研究者所忽视。例如,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更有可能存在如下关系: ○1就业压力→个体压力应对→择业行为反应。 此时个体认知评价就成为了这一因果链当中的中介变量。在实际研究当中,中介变量的提出需要理论依据或经验支持,以上述因果链为例,也完全有可能存在另外一些中介因果链如下: ○2就业压力→个体择业期望→择业行为反应; ○3就业压力→个体生涯规划→择业行为反应; 因此,研究者可以更具自己的研究需要研究不同的中介关系。当然在复杂中介模型中,中介变量往往不止一个,而且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也都有可能同时存在,导致同一个模型中即有中介效应又有调节效应,而此时对模型的检验也更复杂。 以最简单的三变量为例,假设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则中介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Y=cx+e 1 1) M=ax+e 2 2) Y=c’x+bM+e 3 3) 上述3个方程模型图及对应方程如下: 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中介效应的检验传统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依次检验法、系数乘积项检验法和差异检验法,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方法: 1.依次检验法(causual steps)。依次检验法分别检验上述1)2)3)三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程序如下: 1.1首先检验方程1)y=cx+ e 1,如果c显著(H :c=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c 不显著(说明X对Y无影响),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 1.2在c显著性检验通过后,继续检验方程2)M=ax+e 2,如果a显著(H :a=0被拒绝),则 继续检验方程3);如果a不显著,则停止检验; 1.3在方程1)和2)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后,检验方程3)即y=c’x + bM + e 3 ,检验b的显著性,若b显著(H0:b=0被拒绝),则说明中介效应显著。此时检验c’,若c’显著,则说明是不完全中介效应;若不显著,则说明是完全中介效应,x对y的作用完全通过M来实现。

【CN110097124A】基于混淆处理效应分离的图像操作链中操作类型识别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67646.6 (22)申请日 2019.05.05 (71)申请人 湖南大学 地址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 路1号 (72)发明人 廖鑫 陈嘉欣 秦拯  (51)Int.Cl. G06K 9/62(2006.01) (54)发明名称 基于混淆处理效应分离的图像操作链中操 作类型识别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混淆处理效应分离的 图像操作链中操作类型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构建基于盲源分离的数字图像操作链的操作分 离模型;估计数字图像特征的相关程度,初步识 别图像篡改操作类型;依据Dempster -Shafer证 据理论,估计篡改操作置信区间,精确识别图像 篡改操作类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 一种基于混淆处理效应分离的图像操作链中操 作类型识别方法,面向更实际的JPEG图像多重篡 改场景。本发明的方法可行且有效,在识别图像 经历的篡改操作类型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CN 110097124 A 2019.08.06 C N 110097124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97124 A 1.一种基于混淆处理效应分离的图像操作链中操作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构建基于盲源分离的数字图像操作链的操作分离模型; (2)依据数字图像特征的相关程度,初步识别篡改操作类型; (3)依据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估计篡改操作置信区间,精确识别篡改操作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淆处理效应分离的图像操作链中操作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基于盲源分离的数字图像操作链的操作分离模型,具体包括:对从数字图像中提取的混合特征进行矩阵变换,获取基于盲源分离的数字图像操作链的操作分离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数字图像操作链的混淆处理效应分离,获取单篡改操作的特征估计,为单篡改操作类型识别提供直接证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混淆处理效应分离的图像操作链中操作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数字图像特征的相关程度,初步识别篡改操作类型,具体包括:度量经历多重篡改后的数字图像的混合特征与依据所述操作分离模型获取的某篡改操作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初步判断所述待测图像是否经历该操作篡改伪造以及可能经历的篡改操作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混淆处理效应分离的图像操作链中操作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估计篡改操作置信区间,精确识别篡改操作类型,具体包括: 联合单篡改操作取证的多个检测算法,挖掘不同图像特征;通过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合成规则的决策融合,依据多个检测算法的融合结果,获得篡改操作置信区间估计,精确判别图像操作链中篡改操作类型。 2

倾向指数第二讲倾向指数常用研究方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倾向指数第二讲倾向指数常用研究方法 作者:王永吉, 蔡宏伟, 夏结来, 蒋志伟, WANG Yong-ji, CAI Hong-wei, XIA Jie-lai,JIANG Zhi-wei 作者单位:王永吉,夏结来,蒋志伟,WANG Yong-ji,XIA Jie-lai,JIANG Zhi-wei(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西安,710032), 蔡宏伟,CAI Hong-wei(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信 息中心,西安,710032) 刊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年,卷(期):2010,31(5)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14条) 1.Austin PC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propensity-score matching in the medical literature between 1996 and 2003 2008 2.Austin PC;Grootendorst P;Anderson GM A comparison of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propensity score models to balance measured variables between treated and untreated subjects:a Monte Carlostudy 2007 3.Rosenbaum PR;Rubin DB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 1983 4.D' Agostino RB Propensity score methods for bias reduction in the comparison of a treatment to a non-randomized control group 1998 5.Dehejia RH;Wahba S Propensity score-matching methods for nonexperimental causal studies 2002 6.Austin PC Some methods of propensity-score matching had superior performance to others:results of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2009 7.Rosenbaum PR Optimal matching for observational studies 1989 8.Ming K;Rosenbaum PR A note on optimal matching with variable controls using the assignment algorithm 2001 9.Smith JA;Todd PE Does matching overcome LaLonde's critique of nonexperimental estimators 2005 10.Austin PC;Mamdanil MM A comparison of propensity score methods:a case-study estim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ost-AMI statin use 2006 11.Katherine HH;Thomas AL Propensity score modeling strategies for the causal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 2002 12.Rosenbaum PR;Rubin DB Reducing bias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using subclassification on the propensity score 1984 13.Lunceford JK;Davidian M Stratification and weighting via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estimation of causal treatment effects:a comparative study 2004 14.Perkins SM;Tu W;Underhill MG The use of propensity scores in pharmacoepidemiologic research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王永吉.蔡宏伟.夏结来.蒋志伟.WANG Yong-ji.CAI Hong-wei.XIA Jie-lai.JIANG Zhi-wei倾向指数第一讲倾向指数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步骤[期刊论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3) 2.汪涛.山口拓洋.大桥靖雄.冯学山.姜庆五.WANG Tao.YAMAGUCHI Takuhiro.OHASHI Ya-suo.FENG Xue-shan. JIANG Qing-wu倾向指数方法的蒙特卡罗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

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中介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 SPSS和AMOS调节效应 wenku.baidu./link?url=w6tEove-a2r6vIzSwqZTcV58nKH3DPDFCwtuS xk6743E9U1W1wnfPhp76qgDEYFDCHOp-feDNpi4djQuU9FFuxdbpl9 OoN5gkPa5yCn7wlK 一、中介效应概述 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此时我们称M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模型中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的不等于间接效应,此时间接效应可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的和或所有中介效应的总和。在心理学研究当中,变量间的关系很少是直接的,更常见的是间接影响,许多心理自变量可能要通过中介变量产生对因变量的影响,而这常常被研究者所忽视。例如,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更有可能存在如下关系: ○1就业压力→个体压力应对→择业行为反应。 此时个体认知评价就成为了这一因果链当中的中介变量。在实际研究当中,中介变量的提出需要理论依据或经验支持,以上述因果链为例,也完全有可能存在另外一些中介因果链如下: ○2就业压力→个体择业期望→择业行为反应; ○3就业压力→个体生涯规划→择业行为反应;

因此,研究者可以更具自己的研究需要研究不同的中介关系。当然在复杂中介模型中,中介变量往往不止一个,而且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也都有可能同时存在,导致同一个模型中即有中介效应又有调节效应,而此时对模型的检验也更复杂。 以最简单的三变量为例,假设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则中介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Y=cx+e11) M=ax+e2 2) Y=c’x+bM+e33) 上述3个方程模型图及对应方程如下: 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中介效应的检验传统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依次检验法、系数乘积项检验法和差异检验法,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方法: 1.依次检验法(causual steps)。依次检验法分别检验上述1)2)3)三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程序如下: 1.1首先检验方程1)y=cx+ e1,如果c显著(H0:c=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c不显著(说明X对Y无影响),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

中介效应分析报告方法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1 中介变量和相关概念 在本文中,假设我们感兴趣的是因变量(Y) 和自变量(X) 的关系。虽然它们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而可能只是相关关系,但按文献上的习惯而使用“X 对的影响”、“因果链”的说法。为了简单明确起见,本文在论述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时,只考虑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但提出的检验程序也适合有多个自变量、多个中介变量的模型。 1.1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Y ,则称M 为中介变量。例如“, 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子的教育程度”,进而影响“儿子的社会经济地位”。又如,“工作环境”(如技术条件) 通过“工作感觉”(如挑战性) 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这两个例子中,“儿子的教育程度”和“工作感觉”是中介变量。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即均值为零) ,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Y = cX + e 1 (1) M = aX + e 2 (2) Y = c ’X + bM + e 3 (3) e 1 Y=cX+e 1 e 2 M=aX+e 2 a b M

e3 Y=c’X+bM+e3 图1 中介变量示意图 假设Y与X的相关显著,意味着回归系数c显著(即H0: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中介变量M。如何知道M真正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或者说中介效应(mediator effect ) 显著呢?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传统的做法是依次检验回归系数。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则中介效应显著: (i) 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ii) 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当控制了它前面的变量(包括自变量) 后,显著影响它的后继变量。这是Baron 和Kenny 定义的(部分) 中介过程。如果进一步要求: (iii) 在控制了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变成了Judd和Kenny 定义的完全中介过程。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上述条件相当于(见图1) : (i) 系数c显著(即H0 : c = 0 的假设被拒绝) ;(ii) 系数a 显著(即H0 : a = 0 被拒绝) ,且系数b显著(即H0 : b = 0 被拒绝) 。完全中介过程还要加上: (iii) 系数c’不显著。 第二种做法是检验经过中介变量的路径上的回归系数的乘积ab是否显著,即检验H0 : ab = 0 ,如果拒绝原假设,中介效应显著,这种做法其实是将ab作为中介效应。 第三种做法是检验c’与c的差异是否显著,即检验H0 : c - c’= 0 ,如果拒绝原假设,中介效应显著。 1.2 中介效应与间接效应 依据路径分析中的效应分解的术语,中介效应属于间接效应(indirect effect) 。在图1 中, c是X对Y的总效应, ab是经过中介变量M 的间接效应(也就是中介效应) , 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如下关系 c = c’+ ab (4) 当所有的变量都是标准化变量时,公式(4) 就是相关系数的分解公式。但公式(4) 对一般的回归系数也成立)。由公式(4) 得c-c’=ab,即c-c’等于中介效应,因而检验H0 : ab = 0 与H0 : c-c’= 0 是等价的。但由于各自的检验统计量不同,检验结果可能不一样。 中介效应都是间接效应,但间接效应不一定是中介效应。实际上,这两个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