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3试卷(周测11)

高二生物必修3试卷(周测11)
高二生物必修3试卷(周测11)

高二生物周测卷(11)

1.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2. 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

B.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

C.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

D.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

3.如果母鸡长出公鸡的鸡冠和羽毛,并好斗,那么发生这种变化的最大可能是()

A. 注射了生长激素

B. 除去了母鸡的卵巢

C. 移植了睾丸

D. 除去卵巢,移植了睾丸

4.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

A.有无特定分泌腺体B.是否种类多样和特异性高

C.是否微量高效D.是否有调控代谢活性

5.如右图,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

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准确的一项是()

A.在BD范围内B.在OA范围内

C.在BC范围内D.在BA范围内

6.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

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7. 科学家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特殊的西红柿、香蕉,食用后人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这说明这些西红柿、香蕉中的某些物质至少应

A.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B.含有某些抗原决定簇

C.含有一些灭活的病菌D.能刺激人体内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

8.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9.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10. 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8、GA20、GA29 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 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 或酶2 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 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 对酶1 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 酶2 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11.共同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跳鼠和体型与它相近的一种蜥蜥蜴比较,跳鼠的()

A、营养级较高

B、种群较稳定

C、能量同化率较高

D、能量摄入量较多

12.顶端优势现象说明了()

①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②生长素在高浓度时抑制生长③顶芽比侧芽的生命活动旺盛④顶芽容易得到光照促其生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13.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1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15. 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16. 科学教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A.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17.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分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18.温室里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A.喷洒N肥B.提高CO2浓度C.喷洒P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19.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集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

20.右图中曲线Ⅲ表示茎伸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果

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施用于侧芽,则能代表它生长状况

的曲线是

A.ⅠB.ⅡC.ⅣD.Ⅴ

21.将四株长势相似具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其中侧芽能发育成枝条的是

A .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

B .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C .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

D .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琼脂

22.下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O2、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和氧气

B .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C .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10%~20%

D .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

23.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 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

2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 )

A .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B .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C .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比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少

D .A 和B 的叙述都正确 25.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含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 .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 .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26. 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同学观察到:一只青蛙完全吞食一整只蝗虫,

那么青蛙获得了这只蝗虫的 ( )

A. 全部的物质和能量

B. 全部的物质和部分的能量

C. 小部分的物质和的能量

D. 大部分的物质和能量

27.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为四组,处理方法

A.乙组B.丙组C.乙组和丙组D.丙组和丁组

28.下列各项中,激素.酶和维生素共同具有的特性是()

A.都从食物中摄取B.都是蛋白质

C.需要量很小,作用很大D.都是由体内细胞产生的

29.研究人员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甲、乙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若两生态系统的其它因素都一样,则()

A、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

B、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

C、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相等

D、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的总能量

30.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农民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D.某人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就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使用

3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N个个体,B种群有100N个个体,C种群有1000N个个体,D 种群有10000N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

A、A→B→C→D

B、D→C→B→A

C、C→D→B→A

D、不能确定

32.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33.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歪瓜),若切开后,可发现凹侧的种子大部分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A.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发育着的种子可以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

C.凹侧见不到阳光,不能形成种子

D.由于果实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部分种子不发育

34.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脑皮层,下丘脑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D.下丘脑,大脑皮层

35. 图示扦插的四种葡萄枝条,其中最易成活的是()

36.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A.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37.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38. 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

A.大脑功能异常B.缺乏促性腺激素

C.缺乏促甲状腺激素D.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

39.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淋巴因子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抗体

40.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41. 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

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物

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物危害,寄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物所寄生

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

42.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体重减轻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体重减轻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体重增加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体重增加

43.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44.丝瓜为雌雄同株的异花植物,某同学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分别泡在下表列出的5种溶液中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花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B.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的性别分化也影响不大

C.可能因为人为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自身激素的正常比例,而影响了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D.赤霉素(100 mg/L)、CP(100 mg/L)有利丝瓜雌花的形成,整形素(10 mg/L)有利丝瓜雄花的形成

45. 广东省的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6.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

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

依次是。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

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47. 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

(1)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Xmg/L,白瓶溶氧量为Ymg/L,黑瓶溶氧量为Zmg/L,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mg/L/d,净光合速率为mg/L/d。

(2)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重C5含量。

(3)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48. (选做题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

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

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

弯曲角度(a)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

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

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 ,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 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 。请预测α2 与α1 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49. (选做题2)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

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

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

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

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

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

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原因2是。

高二生物周测卷(11)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20分)

46.(10分,每空1分)

(1)

(2)

(3)

(4)

(5)

(6)

47.(10分,每空2分)

(1)

(2)

(3)

48.(1)(2)

49(1)(2)

周测11答案

一.选择题

01-05:ABDAA 06-10 CBBCC 11-15:DACDC 16-20:BDDCA

21-25:AAAAD 26-30:DBCAB 31-35:DCBDC 36-40:DBCCB

41-50: CBDB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6(8分)(1)10-4;抑制生长

(2)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

(3)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4)茎、芽、根

(5)10-4

(6)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两重性

47.(12分)(1)Y–Z Y-X

(2)降低

(3) 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8【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

(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49【答案】

原因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等相关知识。

从题干上来看,(1)幼茎段无叶无侧芽,暗示我们不会再有新的生长素产生;(2)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暗示我们只考虑低浓度的促进效应,不考虑高浓度的抑制效应;(3)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暗示我们不能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单纯归结为内外两侧的细胞吸水膨胀不同引起的。

从图示的情形可以推测出来,应该是半边茎内侧细胞生长比外侧快形成的;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则可能是:(1)内侧生长素比外侧高,这可能与内侧细胞和外侧细胞的吸水能力不同有关;(2)

内外两侧细胞内生长素的浓度是相等的,但是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致;(3)其他合理的原因。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doc

高二生物必修 3 综合测试题 第I 卷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2 . 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 .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 ) 3.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咼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咼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 A. 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 表现为( ) 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 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 ,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 ,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受重力影响 , 向地性 B. 受重力影响 , 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 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 成局部 ( )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 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8、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 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A.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5.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A.分别刺激A、B、C、G、H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和G C.D、E、F D.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温调节B.水平衡调节C.内分泌调节D.血液pH值的调节 8.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A.W区B.V区C.S区D.H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生物必修三期中复习(一)

生物必修三期中复习(一)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最新考纲及解读】 稳态的生理意义: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的意义 【经典例题诠释】 1.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最新考纲及解读】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调节: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及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3.人脑的高级功能 【经典例题诠释】 1. 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 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B.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1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doc

生物必修 3 期中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 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A.淋巴B.淋巴和组织液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和淋巴 2.人剧烈活动后, 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 7.35 ~ 7.45B.远小于7.35 ~ 7.45 C.维持在7.35 ~ 7.45D.稳定在3~4 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4.吊针 ( 静脉注射 ) 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5. 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B.血浆组织液) 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浆组织液淋巴 6.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B.①②⑤C.④⑤D.②③ 8.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 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9.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A.运动语言中枢B.躯体运动中枢 C .听觉语言中枢D.视觉语言中枢 ) 1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 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2.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C.雄激素D.生长激素 13.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由部分 B 细胞形成B.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 C .只由部分T 细胞形成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 1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 15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 在37C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5. 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 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 泡在任氏液 (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 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如卜图,卜列各诰顶分析不用确的是 () A. 分别刺激A 、B 、C G H 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 5处 B. 在B 、C 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 A 和G 点:电流计指针祁能慌转 C. D 、E 、F 共同构威了两个神经兀相连接的邦位叫突触 D. 刺激E 、F 点,弓I 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调节 C .内分泌调节 D .血液pH 值的调节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 A . W 区 B . V 区 C . S 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C 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A.A 、 B. A 、 C. B 、 B 、 B 、 C 、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生物必修三试题 出卷人:古力布斯旦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68分) 1.(2006上海生物-8)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C 2.(2006广东生物-2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A 3.(2005广东生物-1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 4.(2001年上海生物-17)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 5.(2005年全国理综Ⅱ-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 D 6.(2000年上海生物-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C 7.(2001年上海生物-1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A 8.(2005年全国理综Ⅱ-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D 9.(2002年上海生物-25)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B 10.(2006广东生物-1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

高二生物必修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文生物期末试题(只交Ⅱ卷)第Ⅰ卷(选择题) 分)60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一、 )(1.以下可称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D)(2.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下列哪些成分 .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BA.生产者与分解者 .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DC.非生物环境与生物 )(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3. C.鱼D.底泥微生物A.水藻B.浮游动物 )( 4.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 .真菌 D C.动物A.微生物B.绿色植物 )(5.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D.二氧化碳和能量C.氧气和无机盐A.有机物和能量B.水分和无机盐 )6食物链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D.腐生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A.食草的B.食肉的 C 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7. 狼B.草昆虫A.阳光青蛙草兔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草D.草蝗虫细菌、真菌 8.下列能够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食物关系的是() A.莲与青蛙B.棉花与蚜虫C.蝗虫与麻雀D.蚜虫与螵虫 9.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 A.生物之间的间接关系B.生物之间的直接关系 C.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D.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循环流动,前后不变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1.“一山不能有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的观点可以理解为() A.虎所需的生存空间大 B.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C.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小,个体的数量也越少 12.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 ) A.元谋人、山顶洞人 B.大熊猫、小熊猫 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 13、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1. 在右侧照光的情况下,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注:云母片不透水) A.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将④放在匀速转盘上,会弯向光源生长 2.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①生产无籽西瓜②生产无籽番茄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3. 把成熟的苹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释放出了 A.乙烯 B.脱落酸 C.芳香族化合物 D.赤霉素 4.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c点浓度 B.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a点浓度 D.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c点浓度 5.图3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6.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受刺激时,瞬间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 B.兴奋在①②处传导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C.刺激③处,①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A或③处均可使E产生反应 7.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 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C.抑制了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8. 下列有关动物和人血糖平衡的调节,正确的是 A.人体内血糖的平衡是由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B.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三多一少”症状都和血糖不能正常利用有关 C.肝糖元和肌糖元对升高血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D.低血糖下,最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肌肉组织 9.下列哪种激素可影响婴幼儿脑的发育 A.性激素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 10.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 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 葡萄糖液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测试题总结

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2.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B.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C.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D.产生抗体的细胞是T细胞 3.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B.人体由于花粉过敏,会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降低,水分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 C.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 D.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来实现的,其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4.如右下图,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在BD范围内 B.在OA范围内 C.在BC范围内 D.在BA范围内 5.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 象的错误 ..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6.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 A.芽能发育成枝条????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7.梨树上一个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分析该梨被蛀的部位最可能是正在形成的( ) A.果皮 B.果柄C.果肉???D.种子 8.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 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 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9.若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导性免疫 10.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 C.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都是神经—体液调节??? D.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都只是神经调节 11.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二学生学习生物离不开对知识点的理解,那么必修三课本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一)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高二学生学习生物离不开对知识点的理解,那么必修三课本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1)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二) 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重力影响 ,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8、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1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

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 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4.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5.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 B.血浆组织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浆组织液淋巴 6.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 8.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9. 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C.突触间隙 D.树突 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A.运动语言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听觉语言中枢 D.视觉语言中枢1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

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的内容,具体内容:生物必修三课本中,高二学生要学习哪些重点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一)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生物必修三课本中,高二学生要学习哪些重点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情况: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胚芽鞘弯曲方向与生长素少的方向一致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 芽 > 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2,4-D,萘乙酸) ⑴培育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⑵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⑶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⑷防止落花落果: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龄 (二) 1、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成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增长率保持不变 条件:理想状态下,生物生存空间、食物充足,生物新迁到一个新的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与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A.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5.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如下图, 下列各选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刺激A 、B 、C 、G 、H 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处 B.在B 、C 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 和G 点,电流计指针都能偏转 C.D 、E 、F 共同构成了两个神经元相连接的部位叫突触 D.刺激E 、F 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调节 C .内分泌调节 D .血液pH 值的调节 8.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 A .W 区 B .V 区 C .S 区 D .H 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D .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 10.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起寒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最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加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期末考试题 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4.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5. 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 B.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6.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7.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 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 8.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9.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B.②→③→②→① C.③→②→①→②D.③→②→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