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24卷第21期

我院于2002年引进丹麦产安博A/s 便携式呼吸机三台,在“120”院前急救呼吸衰竭、呼吸心跳停止57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至今共计57例,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

龄15~85岁,平均50岁。其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例,重度支气管哮喘5例,脑出血15例,颅脑外伤导致呼吸心跳停止9例。57例中呼吸心跳均停止8例,现场离本急救中心最远60公里。

1.2方法:对以上呼吸衰竭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抢救治疗基础

上,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检查便携式呼吸机的呼吸管道连接是否完好,打开便携式呼吸机氧气筒总开关,调节氧浓度为40%~60%,根据病人病情调节辅助呼吸频率15~20次/分,潮气量300~500ml(8~12ml/kg),选择机械通气方式,连接好气管导管,进行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治疗心跳停止

患者要捶击复律,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

2结果

脑出血和颅脑外伤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各4例,全部死

亡,原因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害。2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经现场补液、静注阿托品、呼吸机机械辅助呼吸,由120救护车送到急救中心继续抢救治疗,2例死亡,19例治愈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中有6例上机的同时加强抗感染、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好转出院,仅1例死亡。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经内科综合治疗,好转出院。

3护理

3.1

出诊前护理:首先应掌握便携式呼吸机原理、正确的操作

规程,检查呼吸机管道连接是否正确和牢固,呼吸机能否正常

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马晓莉,胡

(涪陵中心医院急诊科,重庆涪陵408000)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1-328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我院耳鼻喉科2007年1~6月,对9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通过精心护理,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3例,其中男53例,女40例,所有患者

均患慢性鼻窦炎。照1997海口分型标准,可分为Ⅰ型73例,Ⅱ型15例,Ⅲ型5例。1.2

治疗结果:93例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症状逐步消失、痊愈出院。经门诊随访,效果均满意。

2护理体会2.1

术前的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术前结合病情向患者讲述慢性鼻窦炎相关知

识,内窥镜手术的优点,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及采取的手术方式。平时常接触和关心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

功、血糖、心电图、胸透等,慢性鼻窦炎患者尤其要做鼻部冠状

CT 检查。2.1.3

术前用药:(1)术前应用抗生素,重病患者加用激素治疗;

(2)术前3天应用止血药物,以免因炎症未控制导致出血量较多,

影响手术视野。女性应避开月经期,尽可能安排在月经中期,否则出血量较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损害(因月经期凝血功能较差)。

2.1.4剪鼻毛、药物皮试,嘱患者忌烟酒。2.2

术后护理

2.2.1

鼻内窥镜手术后取半卧位、以利引流。采用冰块或者冷

毛巾进行冷敷,以减轻手术后肿胀反应。并注意观察出血及一般情况,如喉咙内有血液,轻轻吐出,避免吞入胃内引起呕吐。

2.2.2

双侧鼻腔均堵塞时,经口呼吸,应多饮水,避免口干舌燥。

2.2.3

手术后24~48h 抽除鼻腔堵塞纱条,切勿用力擤鼻打喷

嚏。术后需定时换药,在术后来医院换药3~4次,具体时间,医生根据患者术腔的恢复情况来安排。主要清理鼻腔的肉芽,防止鼻腔内粘连,造成鼻腔不通气和保证手术效果。

2.2.4饮食指导:术后当天流质饮食,牛奶、肉汁、菜汤和易咀嚼的食物;禁烟酒、咖啡、油炸物及辛辣食物。

2.2.5

鼻腔冲洗的护理:术后鼻腔冲洗和清理非常重要,是保

证术后效果的重要一环。冲洗液的配制各院不相同,目的均为抗炎、抗过敏、抗真菌和促进表皮增生、防止鼻腔粘连。应教会患者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使冲洗液有效达到中鼻道和筛窦腔,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包括:术后第五天开始每天冲洗鼻腔,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后要充分摇匀;使用鼻腔冲洗器时,插入患者鼻腔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鼻黏膜,引起出血;两侧鼻腔交替冲洗,嘱患者憋住呼吸,用嘴喘气,随着冲洗液的流出,吐出口中液体;冲洗后要轻轻擤鼻,要一侧一侧擤,勿用力,以免引起血管破裂出血,然后将鼻腔中结痂取出。

2.2.6

出院指导:(1)鼻腔纱条抽除后,2周不可用力擤鼻子。(2)

避免潮湿、寒冷的气候,防止着凉。(3)强调复查、鼻腔冲洗的重

要性。

收稿日期:2008-06-16

慢性鼻窦炎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重庆永川402160)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1-3288-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3288

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24卷第21期

随着内肠镜技术的发展,结肠镜检查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最常用、检查阳性率最高的方法,但由于这种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1],有些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拒绝检查或犹豫不决,导至延误了疾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对肠镜受检者所特有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15例,男125例,女90例,年龄15~83岁,平均(57.6

±10.8)岁,检查成功率100%,无出血、穿孔及感染并发症发生。2心理护理2.1常见心理问题

2.1.1

恐惧:大多数患者因缺乏医学知识、害怕疼痛或担心镜

子太粗太长耐受不了而拒绝检查,不少人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反应,初次受检者尤甚,表现为肌肉紧张、出汗、紧握拳头、面色苍白、脉搏加快。

2.1.2情绪易激动不稳定:多见于慢性肠炎者,由于长期与疾

病和环境变化抗争而产生怨言,好唠叨、易生气,甚至易哭泣,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怕痛。

2.1.3依赖性增加: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她们有意无意变得软

弱无力,需要依赖别人,有的行为变得幼稚,提心吊胆,犹豫不

决。

2.1.4担心医源性感染:特别是有一定医学知识者,他们担心肠镜消毒是否可靠彻底,肠镜检测可能感染其他疾病。2.2

检查前心理护理:检查前心理护理是关键的一步。在接诊

患者时,护士应着装整齐、仪表端庄、面带微笑、诚恳地与患者交谈,倾听他们的诉说,体会他们的心境。根据患者的心态特点、年龄、文化程度等,简单地向患者介绍肠镜检查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检查步骤和插管过程如何配合等,使患者对检查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使其感到医护人员很关心和重视自己。护士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慰和鼓励,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适当做出承诺和保证,解除不良心理因素,通过我们的态度、言语、行为,使他们处在最佳的心态下接受检查,以减少痛苦,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准确率,保证肠镜检查顺利完成。

2.3检查中的心理护理:进入检查室后,陌生的环境、人群以

及仪器的光线、声音等,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害怕、孤独感,更加担心操作者因操作不熟练、动作粗鲁产生疼痛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应主动自我介绍,以和蔼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允许家属陪伴,热情关心和照顾患者,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好术前宣传教育,如协助患者摆好体位,询问身体有无不适,再次讲解检查步骤和配合方法等。这样可消除患者对检查产生恐

肠镜检查的心理护理

邹修义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重庆永川402160)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1-3289-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工作,氧气筒压力是否10个大气压以上,氧气筒在急救包内固定牢固与否,同时检查急救包内便携式吸痰器、吸痰管、咽喉镜、各种类型气管导管、简易呼吸器是否齐全完好,做到每天、每班、每周、每月检查,保证100%完好率。

3.2出诊中护理

3.2.1

进行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前,应协助医生使患者取仰

卧位,肩部稍垫高,头后伸,使下颌、气管、剑突成一直线,以开放气道。插管后即协助医生随时吸痰,简易呼吸器供氧,检查气管导管尖位置,妥善固定插管,避免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而损伤气管黏膜,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均匀,再接上便携式呼吸机呼吸连接管。

3.2.2进行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中,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堵塞,

吸痰是维持有效机械通气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带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1次1根,便携式呼吸机无湿化气装置,应直接向患者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1~2次/小时、每次不超过3ml ,以湿化气道。在转运途中,注意呼吸管道有无移位、脱落,便携式呼吸机装置放置是否安全、固定。呼吸压力负压不小于-20cmH 2O 或正压不大于50cmH 2O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反应,皮肤颜色有无发绀,肢端循环情况、尿量等,胸廓起伏是否对称,有无呼吸困难、自主呼吸,人机是否同步,如不同步,寻找原因及时处理,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并做好记录。

3.2.3进行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结束之前,通知急诊科或相

关专科准备好呼吸机,以便及时接受患者。

3.3出诊结束后,取下便携式呼吸机通气管道、撤下呼吸活瓣,

用清水冲洗后,0.1%康威达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凉干以备使用。同时氧气筒充好氧气。保证压力在10个大气压以上,检查便携式呼吸机能否正常运行,各管道连接是否牢固。

4讨论

安博A/s 便携式呼吸机采用微电脑控制,机型小,操作简单,

便于“120”出诊进行现场抢救。而传统呼吸机因体积笨重,无法随救护车携带使用。对于呼吸已停止而心跳尚存者,越早开始人工机械通气对患者的抢救越有利,不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还可以降低脑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组织损害。尤其是急性中毒所至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患者心、脑、肾等功能较好,而现场较偏远的山区,有一台便携式呼吸机,可及时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降低脑缺氧损伤所致的后遗症。本组2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均是在偏远农村,19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由此可见,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而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可迅速给予经面罩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出诊医生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出诊护士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选择用药,避免因人手不足而耽误病情观察治疗。同时便携式呼吸机还可以代替氧气枕进行鼻塞给氧,消除了由于携带氧气枕不够而造成的顾虑。

收稿日期:2008-06-06

3289

院前急救一般护理常规

院前急救一般护理常规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急救车的急救物品、药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2、接听急救时,详细询问病情、地点及方位、联系方式等,并记录来电时间。 3、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到达现场,市区要求15分钟以,条件好的区域要在10分钟以,郊区要求30分钟以。 4、抵达现场后,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对病人实施救护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护、止血、骨折固定等。 5、根据病情协助病人取 6、合适体位 7、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急救药物 8、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向家属介绍病情,以取得合作与理解 9、如病人病情允许,应尽快、安全地将病人转运到医院急诊科,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1、迅速接诊危重病人并立即安置在抢救室,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2、准确迅速执行医嘱,抢救时口头医嘱须复述2次再执行,并保留安瓿以便核对,做好病情和用药记录。 3、抢救室护士应在床边观察病情并做好病情记录,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4、病情稳定后,指导导诊员护送病人至病房,必要时医生、护士陪同护送,根据病情携带氧气枕、呼吸囊、监护仪等抢救仪器。 5、做好终末处理,还原抢救车药品、物品,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6、做好各种登记,如120交接登记、会诊登记、抢救登记。

1、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解除各种顾虑,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支持工作,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 2、病情观察 (1)每15-30分钟观察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1次,至病情稳定可改为1-2小时1次。 (2)观察脉搏快慢、强弱、节律变化:注意有无心动过速、过缓、间歇脉、二联律、三联律、脉搏短绌等异常情况。 (3)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呼吸声音的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增快、缓慢、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双吸气等异常呼吸。双侧胸廓运动是否一致,有无鼻翼煽动、口唇及指端发绀、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 (4)观察血压的变化:通过直接动脉插管测压或袖带进行监测,观察有无血压过高或过低,脉差有无增大或缩小等异常情况。 (5)测量中心体温与周围体温:若中心体温与末梢温差大于5℃,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体温过低时,首先设法提高室温,保持在24-26℃为宜,还可用电热毯或加盖棉被等方法进行保暖。病人体温持续过高,应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6)神志及瞳孔的观察:病情危重者可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定向力部分或完全障碍,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基础护理 (1)保持床铺干净、整洁。 (2)病人皮肤及头发清洁。每日皮肤擦洗2次,1-2小时翻身扣背1次,防止牙床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禁食和高热病人,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4次,口唇皲裂者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呼吸衰竭的类型与程度,评估使用机械通气的种类及方式,患者意识与生命体征,血氧饱与度,血气分析,原发病的治疗情况,异常检查及化验结果,评估既往史以及全身有无并发症等。评估患者的饮食,二便以及睡眠。 2、呼吸机使用评估:评估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以及呼吸机的模式、参数 3、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躁动、年龄、精神状况、活动与自理能力。评估各种管路固定情况以及有无拔管倾向等。 4、皮肤评估:评估患者营养、卧位及活动能力、水肿程度等。 5、疾病认识:评估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以及机械通气的认知程度,对治疗疾病与使用机械通气的配合程度。 6、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 1、机械通气治疗前的准备:(1) 仪器准备: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呼吸机,备好消毒完好、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并连接好电源、空气与氧 气接头。备好吸引装置,检查负压 (2) 心理沟通:做好必要的解释、沟通,使患者了解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呼吸机治疗时的不适及配合方法。 2、床旁监测;(1)就是否与呼吸同步,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有无啰音。(2)心率血压:心率增快,心律失

常提示有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机械通气开始20—30分钟可出现轻度血压下降,如血压明显下降或持续下降伴心率增快,应及时通知医生。(3)意识: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有无减轻,若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为通气不足。(4)体温:每日测体温4次,发热常提示感染。(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情况:观察皮肤的色泽、弹性、温度以及完整性的变化,每1—2小时更换体位,及时发现压疮,给予处理。禁饮食者每日行口腔护理。(6)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就是每小时尿量的变化 (7) 仔细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为治疗提供依据。 3、实验室监测:遵医嘱每日监测血气分析,掌握异常化验指标。 4、气道护理;(1)加强呼吸道的湿化:使用加湿器经气道湿化,及时加入灭菌注射用水,保证水位并及时倾倒积水,以免影响通气治疗。(2)适当补充水分:根据病情适当补充水分。(3)环境: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度)与湿度(50%--60%),以便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4)保证气道通畅:在停用呼吸机间歇期加强雾化吸入,指导适量饮水,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机械吸引,保证气道通畅。(5)管路的护理:妥善固定面罩,防止面罩与呼吸机管路滑脱,使用面罩时,选择减压贴等措施防止头面部皮肤压迫与受损,定期消毒面罩与管路。(6)体位:保证床头抬高30度,防止VAP的发生。 5、用药护理:准确按时给药,治疗原发病,观察药物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6、基础护理: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协助大小便,给予每日温水擦浴,泡

急救护理学复习题__含答案

《急救护理学》 一、填空题 1.院前急救最佳时间在伤后12小时以内小时,较佳急救期在伤后24小时以内小时,延期急救在伤后24小时以后小时. 2.现场伤员标记第I急救区为红色,代表伤情严重危及生命;第II急救区为黄色,代表伤情严重不危及生命;第III急救区为绿色,代表伤情较轻;第IV急救区为黑色,代表伤情死亡. 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包括:护理体检,急救护理措施实施,转运和进行途中监护’ 4.我国城市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有: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急救中心. 5.急诊科护理人员编制按床位与医师之比为39-40摄氏度;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摄氏度,监护床位与护士之比为大叶性肺炎伤寒高热期斑疹伤寒. 6.急诊科的任务包括急诊,急救,培训,科研 7.气管内插管每次吸痰时间成人不超过15秒,儿童不超10秒。 8.普通气管插管保留一般不超过72小时,经鼻插管可保留1周或更长时间 9.现场止血时,头顶部出血可压迫同侧耳屏前方颧骨弓根部颞浅动脉搏动点止血,颜面部出血可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面动脉搏动点,止血,头后部出血可压迫同侧耳后乳突下稍往后枕动脉搏动点止血。, 10.使用止血带时,应每3 0~6 0分钟放松一次,时间为2~3分钟。 11.有机磷农药“1605”中毒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敌百虫中毒不能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12.正常人体温随测量部位不同而略有差异,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腋窝温度为36℃~37℃,直肠温度为36.5℃~37.5℃。昼夜可稍有波动,清晨稍低,下午或傍晚稍高,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13.心排血量(CO)正常值为4~6L/min。 14.正常成人每天尿量为1000~2000mL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 为无尿,多于2500mL为多尿。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为肾血液灌注不足,是全身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15.正常人昼夜尿量比为3:1~4:1,夜尿量不超过750 mL,尿比重波动在1.003~1.030之间。 16.正常成人平卧位颅内压为90~180 mmH2O,6~8岁以下的儿童为10~100 mmH2。 17.正常人血液pH值为7.35~7.45,pH降低时为酸血症反之则为碱血症。 18.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95~100mmHg。PaO2低于60mmHg为低氧血症。 19.心博停止时,可记录到的心电图变化包括室颤’心脏停博,心电-机械分离 20.心肺复苏的三大基本要素是14-16;18-20;30-40 。口鼻 21.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是基础生命支持____进一步生命支持__,延续生命支持. 22.心脏骤停时间达血液的质量即出现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种类_____即出现脑损害不可逆。 23.心肺复苏时,基础生命支持中的A、B、C即指_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建立循环,等。 24.胸外按压时,按压与呼吸之比是 15:2 ;频率分别是 80-100 、14-16。 25.临床上将重症肌无力危象分为三种类型: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乙酰胆碱 26. 临床上常见危象有:超高热危象甲亢危象高血压危象、高血糖危象.低血糖危象、重症肌无力危象 27. 超高热危象指高热同时伴有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拗性危象、 28. 高血压危象只由于某些诱因,外周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收缩,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达140mmHg,收缩压达250mmHg ,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 2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有应激、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或胃肠疾病等。 3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监测的指标有血糖、、血酮、血气、电解质、,尿酮。 31.根据引起休克的原因,可将其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内分泌性休克。 32.休克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DIC期三期。 33.休克最适宜的体位是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 34.意识障碍依程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35.临床上根据昏迷程度可将昏迷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 36.硬膜外腔压力正常成人为90~180mmH2O,,儿童为10~100 mmH2O。 37.气胸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38.毒物的吸收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皮肤。 39.有机磷农药的主要毒理作用是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抑制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分析及干预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分析及干预 发表时间:2016-01-19T16:31:50.35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隋红叶周扬张丽婷 [导读] 威海市中医院急诊科山东威海在具体实施当中多方面因素有可能危害病人或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使院前急救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 隋红叶周扬张丽婷 威海市中医院急诊科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预见性干预措施。方法:对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预见性干预措施。结果: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降低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干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 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1],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服务窗口。医院通过院前急救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发病现场,以缩短病人无治疗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在具体实施当中多方面因素有可能危害病人或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使院前急救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 1、护理风险 1.1护士方面: 1.1.1急救护理技术欠缺:如:护士不能一针见血、抢救仪器设备应用不熟练等都导致医患之间矛盾激化。 1.1.2沟通不到位:院前急救时的患者病情紧急,护士专注于抢救治疗,对患者缺少同情心、服务不周到、不注意语言表达,语态、语速不和蔼等都将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1.1.3未实行告知,知情同意:护士在院前抢救使用急救仪器设备时未告知患者及家属目的及存在的风险等措施,未取得知情同意,以致意外发生,引起纠纷。如:除颤仪导致皮肤灼伤,心肺复苏机导致肋骨骨折等。 1.2仪器设备方面: 1.2.1急救仪器未定期和及时维修:急救仪器未定期检修或存在质量问题,在院前急救时,仪器突然出现故障也常引起纠纷。 1.2.2急救呼救系统故障:急救电话占线或120指派系统故障,接收120任务延误等都存在纠纷及投诉风险。 1.2.3其他:救护车车况不佳、保养不到位,中途发生故障,或车速过快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引发交通事故,直接影响是否能及时到达出诊地点甚至有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人身安全危害。 1.3流程制度的因素 1.3.1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工作缺乏标准的指引或工作流程欠缺科学性、操作规程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交接程序不规范、不严谨等均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1.3.2管理上不能有效引导与控制急救人员的工作行为,工作质量、护理安全受护士素质的影响波动较大,风险系数高,容易发生不受管理者掌控的状况。 1.4环境的因素 1.4.1护理人员对出诊环境不熟悉,未询问清楚地址、有效标志物或出车时遭遇堵车将导致出诊不能及时到位,延误对病人的救治。 1.4.2现场施救未进行环境评估或未有效控制现场,有可能因围观群众而影响施救工作开展。在道路中央或高速公路施救,在易燃易爆环境、未绝缘环境操作急救机器,救治现场富有毒气体时未采取防护措施等,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危害病人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2、预见性干预措施 2.1加强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 2.1.1通过法律学习与风险案例分析,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选择具有沉着、冷静心理素质、在临床各科轮转3年、具备一定理论经验和应急能力的护士作为院前急救的护士。 2.1.2加强护理人员交流技巧的培训与学习,做好与病人或家属的沟通,尊重病人的各项合法权益,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做好病情与诊疗知情告知,征得病人或家属签字同意,完善有关工作记录,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2]。 2.1.3做好转运途中病人的有效固定和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在病人身边严密监测意识与生命体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规范救护车与急救器械物品的管理 2.2.1急诊电话、120电脑专线专用,保持通畅,不因其他原因占用。每班次检查120调度系统性能、音箱音量。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白日2分钟,夜间3分钟出诊。 2.2.2救护车保持性能良好,定期保养维护;抢救器械药品、设备按标准配置,随车放置,做好“五定”管理,每天检查,用后及时补充,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抢救机器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养、维护,制订机器操作流程。 2.3健全完善院前急救组织与应急工作制度 2.3.1护士长根据护士层级合理安排班次,明确各班职责,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对突发出诊任务建立有1级、2级调配梯队,确保院前急救反应速度与效率。 2.3.2完善各种危重症急救护理常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规范院前急救工作,使院前急救护理有章可循。优化工作流程,落实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转送入院的专人全程陪护,减少交接环节,避免因交接导致的工作疏忽与环节漏洞。 2.3.3护理管理者严格质控管理,落实各项制度、流程、规范护理人员行为,确保护理安全。 2.4重视院前急救环境评估与控制管理 2.4.1 司机要经常查看地图,多了解全市道路情况,可在救护车上安装电子导航系统,及时更新导航地图,以便准确导航。 2.4.2加强医护人员环境评估能力的培训与应用:施救现场,医生、护士、司机分工协调,紧密配合,在救治环境危险、病人病情允许

上呼吸机病人的护理

上呼吸机病人的护理措施: 1、做好病情监测 2、做好气道护理 3、预防感染及受伤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营养状况,准确记录出入量,按时完成补 液计划,注意尿比重和电解质的变化。 5、心理社会支持 上呼吸机病人的病情监测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的效果,预防并及时发现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监测内容: 1、呼吸:有无自主呼吸 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呼吸频率、 节律、 幅度、 类型 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 呼吸音性质 有无罗音 2、HR、血压: 3、意识: 4、体温:感染?中枢性高热? 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状况 6、检查腹部胀气及肠鸣音情况: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可引起腹胀,肠鸣音 减弱应警惕低钾血症 7、出入量,粪便外观 8、ART: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最直接最正确指标 9、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氧 气道护理 1、加强呼吸道湿化:呼吸机湿化装置;气管内直接滴注盐水或蒸馏水, 每次不超过3-5毫升,每日湿化量400-500毫升,以患者分泌物稀薄 痰液易吸出为目标。(观察证明:使用生理盐水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 且还会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感染。)湿化温度为气道口气体温度 30-37°C,所以湿化器内水温50°左右 2、按需吸痰或定时吸痰;安全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

过15S,每次抽吸间隔时间在三分钟以上,等Spo2S上升后再吸。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内导管内径1/2,长度40-50厘米,压力 0.03-0.053MPA,不大于6.6Kpa(50mmHg)。严重缺氧者在吸痰前应适 当增加FiO2和通气量。 预防感染: 1、加强气道湿化 2、按需或定时吸痰,安全吸痰 3、妥善固定,防止人工气道移位、脱出、阻塞 4、气管套囊充气适当,气囊压力不超过2.0kpa(15mmHg),因为成人气管 粘膜毛细血管V端压力2.4kpa,压力过高,可阻断血流,引起缺血,溃疡,甚至导致日后的气道狭窄。 5、注意痰液外观,及时做痰培养药敏实验 6、定时翻身和胸部叩击,防止压疮,促进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7、防止胃管脱出,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8、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真菌等感染 9、保护昏迷病人眼睛,防止角膜干燥、溃疡 10、保持尿道通畅,做好会阴抹洗,预防并观察尿路感染 11、有条件的每天更换呼吸管道,湿化器等物品,最长不宜超过3天 12、做好病室的空气和地面消毒 13、限制探视人数,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要认真洗手以避免交叉感染。 14、 15、(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6、

院前急救的特点与护理

院前急救的特点与护理 作者:作者:关若珊作者单位:淄博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淄博255120 来源:医学期 刊/ 护理学与医疗保健收藏本文章 【关键词】院前急救特点护理 院前急救是指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进入医院前的急救,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的监护。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及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须分秒必争,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尽可能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作为施救者应熟练掌握它的基本特点,从思想上到工作上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利于圆满地完成抢救任务。 1 院前急救的特点 1.1 突发性需院前急救的病员往往是突发的,时间、地点、人员不定,涉及的学科不定。因此,就增加了院前急救的难度。 1.2 紧迫性突发急症和突发性灾害事故发生后,病员病情复杂、危重,需紧急抢救、就地抢救的人数多。有资料统计,心跳、呼吸骤停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者可能有50%存活;6分钟脑细胞即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开始复苏者100%不能存活。因此,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分秒必争,就地抢救与加强运转途中抢救并重。 1.3 艰难性艰难性是指灾害发生的病员涉及的学科种类多、伤情重,有时成批出现,一个人身上可能有多个系统、多个器官同时受累,而院前急救条件简陋,急救物品不很齐全。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过硬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完成急救任务。 1.4 灵活性院前急救常常是在道路、家庭等环境下进行的,而救护车所备的抢救器材和药品有限。因此,在抢救工作中应灵活机动、统筹兼顾。先救命、救急,其他可缓一步的治疗措施,待转运至医院内再进行。否则,就会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1.5 关键性医学急救包括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而院前急救是第一现场的急救,是非常关键的抢救,如果院前急救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院内的抢救成功率。如对猝死患者及创伤大出血患者的抢救等。因此,只有院前急救做好了,院内更进一步的抢救才有保障。 2 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2.1 院前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院前急救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病人,首先,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者,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可怕的,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连自己都被吓坏了的人,何谈救人呢?最后,护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如果身体条件较差,搬运病人就成为困难,也会造成治疗不及时的后果。 2.2 出诊前的准备工作 2.1.1 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又能备齐所需物品。不知道患者情况而盲目出诊,会因为延迟到达而失去抢救时机,或物品准备不全而无法实施抢救。例如,仅知道患者的地理位置而不知其病情,只带常用抢救药品,到达现场才知道患者是从高空坠落,因不备有夹板、颈托等物品,就无法保证将患者安全转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评估使用机械通气的种类及方式,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原发病的治疗情况,异常检查及化验结果,评估既往史以及全身有无并发症等。评估患者的饮食,二便以及睡眠。 2、呼吸机使用评估:评估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以及呼吸机的模式、参数 3、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躁动、年龄、精神状况、活动和自理能力。评估各种管路固定情况以及有无拔管倾向等。 4、皮肤评估:评估患者营养、卧位及活动能力、水肿程度等。 5、疾病认识:评估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以及机械通气的认知程度,对治疗疾病和使用机械通气的配合程度。 6、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 1、机械通气治疗前的准备:(1)仪器准备: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呼吸机,备好消毒完好、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并连接好电

源、空气和氧气接头。备好吸引装置,检查负压 (2) 心理沟通:做好必要的解释、沟通,使患者了解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呼吸机治疗时的不适及配合方法。 2、床旁监测;(1)是否与呼吸同步,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有无啰音。(2)心率血压:心率增快,心律失常提示有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机械通气开始20—30分钟可出现轻度血压下降,如血压明显下降或持续下降伴心率增快,应及时通知医生。(3)意识: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有无减轻,若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为通气不足。(4)体温:每日测体温4次,发热常提示感染。(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情况:观察皮肤的色泽、弹性、温度以及完整性的变化,每1—2小时更换体位,及时发现压疮,给予处理。禁饮食者每日行口腔护理。(6)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的变化(7)仔细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为治疗提供依据。 3、实验室监测:遵医嘱每日监测血气分析,掌握异常化验指标。 4、气道护理;(1)加强呼吸道的湿化:使用加湿器经气道湿化,及时加入灭菌注射用水,保证水位并及时倾倒积水,以免影响通气治疗。(2)适当补充水分:根据病情适当补充水分。(3)环境: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度)与湿度(50%--60%),以便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4)保证气道通畅:在停用呼吸机间歇期加强雾化吸入,指导适量饮水,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必要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准确及时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救护措施,安全及时的转运技术,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结论:完善有效的院前救治体系和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员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救治的结局。 标签: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脑出血及脑梗塞。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我国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卒中发病时患者往往在院外,而发病后短时间内是否得到及时恰当的急救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存活率和致残率。现就笔者所在中心近两年来院前急救中194例患者的救治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4例患者,男121例,女73例,年龄34~93岁。有高血压病史133例,有糖尿病史者86例,有冠心病史者91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41例,缺血性脑卒中153例。 1.2 院前急救及护理 1.2.1 电话指导及急救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员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即问明患者的症状,在初步判断可能为脑卒中发生时,马上派出最近的救护车,并电话指导家属让患者平卧,神志不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防误吸引起窒息及肺部感染。有抽搐者叮嘱家亲友勿按压肢体,还要注意防止患者碰伤和咬伤舌头。必要时,请出车医生直接与患者家属取得电话联系,进行更为专业的病情指导。并尽可能请家属到显著标志处接车,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1.2.2 现场急救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检查神志、瞳孔、测量生命体征、采用GCS(格拉斯哥评分法)评估病情、确立抢救措施和转运策略。如GCS>8分者,患者取平卧位,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紧张,立即转运;GCS200/130 mm Hg者,适当降血压,血压要求控制在200/110 mm Hg以内[1]。 1.2.3 安全转运清醒患者,采取半坐位,有利于脑部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保持安静,安慰患者。昏迷者经现场急救处理改善呼吸循环障碍后,采取

院前急救与护理

院前急救与护理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爱惜生命、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已经成了普遍的追求,因而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欲加迫切,要求在急、危重病的发病初期就得到及时的救治。院前急救服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院前急救护理是护理工作在医院外的特殊表现形式,院前急救医生的责任不是单纯的出诊看病,护士的责任也不是单纯出诊处置与注射,院前急救人员的共同责任就是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性处置,并安全地转送到医院,为伤病员的安危争取最初的抢救时间,“先救命,后治病”,这是院前急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院前急救的概论 (一)基本概念和意义: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等病人的医院前期急救。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及途中护理。院前急救的主 要目的是挽救病人生命和减少伤残。 院前急救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病人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 2、病人病情危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 3、院前急救是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 4、经抢救的病人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 (二)院前急救创新模式 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多种院前急救模式,但就其主要模式,仍然可将它们大体划分为英美模式及法德模式。 1、英美模式或近似与英美模式 主要急诊方式是“把病人送到医院”,其观点是病人被送到以医院为基础的急诊科,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护理。在这种模式中急诊医护开始于来医院之前,由有关专业人员,如急诊技士和护士进行现场对证救护为主,到医院急诊科后由急诊医生等相关人员进行急诊治疗。目前,采用英美急救医疗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日本、新西兰、菲律宾、韩国等。 2、法德模式或近似于法德模式 主要急诊方式是“把医院带到病人家中”,即送医生和技术到现场,希望在病人达到医院前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救护,救护措施主要放在现场,其具体操作是医生几有关专业人员,如技术人员或护理人员到某个有关地点对病人实施急诊治疗。医生大多是麻醉师,他们向伤病病人提供大部分救护,所采取的急救手段多为救生与止痛。由于急诊科通常发展不完善,因此病人在现场分类后直接送进病房。这一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医生没有受过很好的训练和监管,因此没有英美模式中的医生那样有质量保证;病人急诊治疗时间长、存活率底等。采用这一模式的国家主要有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挪威、波兰、葡萄牙、俄罗斯、瑞典瑞士等国家。 3、中国模式 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实力、城市规模、急救意识、服务区域差异较大,以及受传统急救模式的影响,各地在设立院前急救大体上可分为特大城市模式(如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和中小城市模式;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院前急救有代表性的有三种模式:

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2-11-12T11:53:02.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孙会[导读] 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做好伤者的思想工作,减轻伤者心理上的痛苦。 孙会(四川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部四川成都 610015)【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253-02 【关键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 创伤(trauma)是一种由于机械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组织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及交通工具的日渐发达,创伤发生率在逐年上升,且多为高能量的严重损伤,致残率及致死率都很高。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并对创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才能减少创伤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为了提高创伤急救的医疗质量,我们把医疗程序应用于创伤急救中,大大提高了急救医疗质量。 1 院前急救在创伤救治中的作用 创伤急救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和创伤监护病房救治。院前急救与护理是创伤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尤为重要。创伤后1小时为抢救黄金时间,把伤后10分钟称为“白金10分钟”,这样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并做出全面、细致、周到的护理,为进一步救治打好基础。因此,院前急救对提高伤者存活率、降低致残率意义重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诊创伤病员85例,年龄5~64岁,就诊时间10~60min,所有病例全部安全转送急诊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2 院前急救的伤情评估 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根据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面色等生命体征进行迅速判断,评估呼吸及循环状况,是否存在致死的危险因素,有无呼吸道阻塞、气胸、活动性大出血、头颅外伤等。依据现场情况充分暴露伤员各部位,以发现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止血、固定等并迅速转运,遇到有群伤的首选检伤,并对患者进行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 3 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紧急处理 对创伤患者急救应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创伤院前急救可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A气道处理并固定颈椎;B呼吸处理;C 循环处理并控制出血;D评估神经功能缺损;E暴露伤者以进行彻底检查;其目的是尽早发现致命伤并尽早采取有效处置措施。第二阶段应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从头到脚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每个部位都经过全面彻底检查,进一步对受伤部位及时、适当及有效地处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保持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可以用纱布清理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异物,或者使用负压吸引。抬起下颌解除舌后坠,紧急情况下可以行环甲膜穿刺术、气管插管或切开术。胸部有开放性创口者,立即用敷料覆盖并封闭伤口。多发性肋骨骨折致胸壁软化者,用两横指宽的胶布条或肋骨背心作环状固定,以减轻胸壁浮动。 3.2 妥善止血①指压法;②抬高患肢加压包扎;③止血带法;④钳夹包扎法。 3.3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减少疼痛便于搬运。可利用各种类型夹板或者支具固定患肢(指),特殊情况时,应根据情况就地取材,利用木板、木棍或者健肢(指)来固定。但在固定时应注意几个问题:①伤口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②固定时动作要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扭动,以免使骨折加重和引起疼痛或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③固定时松紧适宜、可靠牢固,不但要固定上下两端,还要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④四肢骨折时应先固定骨折上段,然后固定骨折下段,并把指(趾)露在外面,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⑤固定时应尽可能将骨折肢体牵引正直,固定器材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尤其是骨突出部和固定器材上下两端,都应垫适量棉花、纱布或衣物等,以防压伤皮肤和浅表神经。 3.4搬运首先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防止舌后坠。对脊柱伤、腹部伤等注意对症处理。 3.5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3.6监护随时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情况。如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提示患者有休克发生,应立即抗休克治疗。如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改变,则提示有呼吸功能改变,应立即调整氧流量或面罩吸氧,根据情况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措施。休克或者昏迷的患者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尿量,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3.7止痛疼痛可加重患者的休克,疼痛较轻时可心理安慰,剧烈疼痛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止痛剂。但要注意其抑制呼吸或呕吐的副作用。骨折后的妥善固定、制动也是有效减轻疼痛的措施,尽量减少搬动,以免加重患者疼痛。 3.8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做好伤者的思想工作,减轻伤者心理上的痛苦。抢救工作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迅速准确,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的技术、稳重的姿态,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信任和安全感。 总之,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科学规范的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合理的分工制度,可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从而使严重创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为患者争取急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下良好基础。参考文献 [1]刘中民.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79-80. [2]陈永强.高级创伤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 05,40(2):149 -151.

关于院前急救的护理

关于院前急救的护理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是急诊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一个首要环节。院前急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因此只有及时采取紧急而准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赢得宝贵时间,才能真正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也为患者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院前急救要以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为主题,关键在“急”与“准”字上,在急救护理流程中如何充分体现“急”字,怎样才能做到“准”,又怎样去发挥“稳”呢? 1 院前急救的特点 1.1 局限性院前急救不同于院内急救,不仅现场卫生条件差,还受到携带急救药品、器具有限等限制,客观上给急救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力度,克服客观上的不足。 1.2 综合性急救对象和外伤种类的多样性,打破了医学分科的界限,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的基本技能,因此,必须培养全科型医生和护士。 1.3 复杂性急救病人的多样性,致病原因的复杂性,情况多变性,抢救过程又直接受现场人员的监督(院前),情绪所受影响大,急救人员不仅要全力抢救处置病人,还必须尽力排除各种干扰,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其现实问题,有“的”放矢,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工作的重点。

2 要有一套完整的院前急救制度及出诊流程 2.1 院前急救护士应热爱急诊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技术熟练、服务态度好、独立工作能力强、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提高出诊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拓展业务技术范围,增强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时刻牢记“病人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突出一个“急”字、强调一个“快”字、力求一个“稳”字。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工作。定期对护士进行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操作,提高院前急救队伍的应急操作能力。快速反应接到“120”急救电话时,在较短的时间内问清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人数、主要病情及联系电话,出诊医护人员立即带上相应的急救物品,迅速出车并用电话联系以便应急,如心脏病的患者,要备好心电图机;室颤的患者,要备好心电除颤器,呼吸差的患者要备用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用物等。要求救护车白天在3 min内、夜间在5 min内必须开出,到达现场所用时间最快2 min,最慢20 min,平均10 min。 2.2 迅速、准确地估计伤情及伤检分类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察看现场,让伤员迅速脱离致伤环境,对伤情迅速做出评估,根据伤员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口唇颜色、肢端温度迅速判断伤情的轻重缓急。遇到重大灾害及事故发生时,要及时对伤员进行伤检分类,佩戴红色标志的伤员为窒息、昏迷、严重出血、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评估使用机械通气的种类及方式,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原发病的治疗情况,异常检查及化验结果,评估既往史以及全身有无并发症等。评估患者的饮食,二便以及睡眠。 2、呼吸机使用评估:评估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以及呼吸机的模式、参数 3、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躁动、年龄、精神状况、活动和自理能力。评估各种管路固定情况以及有无拔管倾向等。 4、皮肤评估:评估患者营养、卧位及活动能力、水肿程度等。 5、疾病认识:评估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以及机械通气的认知程度,对治疗疾病和使用机械通气的配合程度。 6、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 1、机械通气治疗前的准备:(1)仪器准备: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呼吸机,备好消毒完好、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并连接好电源、空气和氧气接头。备好吸引装置,检查负压 (2) 心理沟通:做好必要的解释、沟通,使患者了解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呼吸机治疗时的不适及配合方法。 2、床旁监测;(1)是否与呼吸同步,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有无啰音。(2)心率血压:心率增快,

心律失常提示有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机械通气开始20—30分钟可出现轻度血压下降,如血压明显下降或持续下降伴心率增快,应及时通知医生。(3)意识: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有无减轻,若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为通气不足。(4)体温:每日测体温4次,发热常提示感染。(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情况:观察皮肤的色泽、弹性、温度以及完整性的变化,每1—2小时更换体位,及时发现压疮,给予处理。禁饮食者每日行口腔护理。(6)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的变化(7)仔细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为治疗提供依据。 3、实验室监测:遵医嘱每日监测血气分析,掌握异常化验指标。 4、气道护理;(1)加强呼吸道的湿化:使用加湿器经气道湿化,及时加入灭菌注射用水,保证水位并及时倾倒积水,以免影响通气治疗。(2)适当补充水分:根据病情适当补充水分。(3)环境: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度)与湿度(50%--60%),以便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4)保证气道通畅:在停用呼吸机间歇期加强雾化吸入,指导适量饮水,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机械吸引,保证气道通畅。(5)管路的护理:妥善固定面罩,防止面罩与呼吸机管路滑脱,使用面罩时,选择减压贴等措施防止头面部皮肤压迫与受损,定期消毒面罩和管路。(6)体位:保证床头抬高30度,防止VAP的发生。 5、用药护理:准确按时给药,治疗原发病,观察药物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院前急救工作规范

烟台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 一、上班前准备 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应提前15分钟上班,穿工作服、佩带工作牌,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 (一)值班员负责检查指挥终端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点击测试铃声是否正常;检查打印机是否有纸,确保打印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医护人员负责检查当班救护车按规定配置的药品器械及各种表单等。 (三)驾驶员负责检查待命车辆,确保车辆处于“站内待命”状态;检查车辆性能、警报器、警灯及车载终端设备,发现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并启用备用车辆开启车载终端设备登记上班,确保车辆为“站内待命”状态。 (四)担架员负责检查担架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无专职担架员的,由医护人员负责检查)。 二、接受任务 值班时间内,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等人员应保持高度待命状态,指挥终端必须保证24小时有专人值守,确保随时接受院前急救出诊指令。因故不能出诊的,应提前向指挥中心报告,以免延误出车时间;当不能出诊情况解除时,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恢复对车辆调度。 (一)值班员 值班员接到指挥中心出车指令后,应立即认真查看派车单相关信息,并迅速通知派车单指派车辆驾驶员、相关专科医师、护士及担架员在规定时间内(早7:00至晚21:00在3分钟内、晚21:00至早7:00在5分钟内)出车,因故不能出车的,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我市实行统一调度后,各入网医院不再受理急救呼救,如遇病人求救的情况,应告知其立即拨打120求救,由指挥中心统一安排急救。 (二)驾驶员 驾驶员接出车任务后立即发动车辆,待医护人员上车后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驶向现场”并立即出车,如发现车辆故障不能出车,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 (三)医师、护士、担架员 医师、护士、担架员接到出诊通知后携派车单,立即跑步上车。 三、行车途中 (一)驾驶员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以最快的行驶速度、最近的行车路线到达派车单注明的接车地点。如若途中车辆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同时迅速检查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如无法立刻修复,立即请求指挥中心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 发生行车事故时,应按道路交通有关法规程序处理,并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同时报122。 (二)医师、护士、担架员 1、医护人员上车后应立即与呼救者联系,进一步核实接车地址、了解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指导,并告知大约到达时间及相关事宜。 2、发生车辆故障和行车事故时,协助驾驶员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遇有伤人事故,应及时做好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护工作,同时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原急救任务。 3、急救途中原则上不得擅自改变指派的救护对象,如路遇非指派对象拦车时,随车医护人员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确定是否更改救护对象。若确定改变救护对象,应立即请示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完成原急救任务。若不需要改变救护对象,医务人员应在现场做好解释工作,在对伤病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后立即执行原急救任务,同时请求指挥中心另派车辆增援。 四、到达现场 (一)驾驶员 救护车到达现场,尽量停靠伤病员位置,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到达现场”;遇重大事故,应协助医护人员反馈现场情况。现场无呼救者或伤病员亲属等候时,立即向指挥中

急性脑卒中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

第20卷第9期 2012年9月 Vol.20 No.9 Sep,2012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 112 急性脑卒中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 关存丰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摘要: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情况与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对其实施院前急救过程中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急性脑卒中的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使病情能够得以稳定,值得临床予以注意。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治疗效果;病情稳定 中图分类号:R 472.2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在临床上脑卒中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脑出血及脑梗死, 是导致患者死亡或者是残疾的一种常见疾病。对于患有急性脑卒中患者能否得到成功的救治很大程度上受发病后6小时的救治的影响, 所以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1]。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情况与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为今后的临床急救与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的目的,我们将随机抽取的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脑卒中的患者病例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下为本次研究的结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例,共计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各49例。在对照组中的49例患者包含有男性患者28例以及有女性患者21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54-83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2.76)岁左右;在观察组中的49例患者包含有男性患者29例以及有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均在55-8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2.35)岁左右。以上所统计的患者的所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 98例患者均在医生出诊前就已被告知猝然昏倒,患者不省人事。在这98例患者中头或者是面部存在表皮擦伤并且发生渗血的有12例;有4例患者存在上肢表皮擦伤并且发生出血的现象;有3例患者存在下肢踝关节骨折;有2例患者发生了髋关节骨折;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有6例;发生由于分泌物而导致窒息的患者有11例,存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塞症状的患者有60例。对患者给予CT 检查,诊断结果显示为基底中区出血的患者有62例;为丘脑出血的患者有19例;为脑干出血的患者有17例。 1.3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2008年7月-2011年7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脑卒中患者病例98例,将这98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每组包含有患者49例。将其中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在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将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将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并作比较分析。 1.4 护理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的搬运、现场急救、监护与急诊科交班以及护理记录等方面均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管理学会《院前急救诊疗常规》予以展开。98例患者均给予吸氧处理,并且有21例患者采取了辅助人工呼吸;所有患者均实施了心电监护并给予静脉输液;给予吸痰处理的患者有35例;实施止血包扎固定处理的患者有19例;在现场以及途中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有35例。 1.5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通过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得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人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9 19 25 5 89.80 观察组 49 32 16 1 97.96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院前急救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在接诊后给予电话指导并对行为进行干预。急救人员在接到指令出诊后,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将车辆行驶位置以及预计到达时间向家属予以及时准确的告知;对患者的一般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对家属不要惊慌以及不要随意搬动患者或者是乱服药物等进行叮嘱,尽量让患者就地平卧,对存在呕吐症状的患者让其头偏向一侧,将衣领裤带解开有助呼吸[2];② 现场急救。到达现场后应对伤情进行评估。并且应以最快的迅速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让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呼吸支持。若是患者带有假牙应将假牙取出;若是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或者是呼吸骤停的现象应立即给予简易的人工呼吸器对其进行辅助呼吸。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且要对穿刺部位予以加强固定避免出现脱出,使输液管道保持通畅,并且使抢救药物的及时应用得以保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对是否存在呕吐、剧烈头痛、烦躁等脑疝的前驱症状进行判断[3];③ 搬运以及途中的安全监护。采用铲式担架尽量做到轻、稳、快的方法搬运患者并且使患 收稿日期:2012-08-02 临床研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